小学语文教材编写

2024-08-22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 第1篇

关键词:儿童文学,研究成果,小学语文教材编写

伴随着儿童文学发展的日趋完善, 儿童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果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完善提供了指导性的帮助。在儿童文学的研究成果中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也日趋完善和成熟。

一.“儿童本位论”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指导思想

为解决儿童文学的概念问题, 五·四时期, 有关的研究学者引用杜威的观点提出了“儿童本位论”的观点, 强调了儿童的独特性、自觉性以及独立性, 这一观点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指导思想。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变得更美好, 使人生变得更多彩。”在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 课文内容的编选应本着挖掘孩子的天性而进行, 能够以儿童为主体, 启发儿童, 引导儿童, 真正做到“发现儿童”而避免儿童的集体“失语”现象的发生。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现出了更多的关注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成长等方面的内容选择倾向。以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在三年级上册的教材编写中, 整本语文教材共32课, 分成了8组 (见表一) , 每一组所关注内容都不同, 但都拥有相同的指向———儿童。

周益民老师认为, 是否做到儿童本位有一个标准, 就是是否张扬孩子的天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只有儿童真正成为编写教材的基本出发点, 儿童的成长成为教材所关注的逻辑起点,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在教材编写中以儿童为本位关注儿童的成长, 要求我们理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特征体现, 首先是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文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相应的文学接受能力划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常常是通过对现象世界的描绘来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和一些简单的道理;而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从思想和情感上都有了提升, 要求儿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幼儿文学被运用于低年级的语文教材编写中, 而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则被运用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编写中。以200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的教材内容在逐步提升, 要求也在提高。

儿童文学的不同形态在小学语文教材不同年级的编选, 即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同时也是教材编写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的体现。这样, 教材既能使儿童对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又能激发儿童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学习激情。

二.儿童文学作品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体现:资源保障

“儿童本位论”的运用使得儿童文学作品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资源, 而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倾向也愈发的明显。所谓儿童文学化, 就是用科学的知识做材料, 拿儿童的兴趣做编制标准, 从实质方面看, 是各科知识的读本, 但是从形式方面看, 却是文学。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首先表现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各种体裁占了很大的比例。以200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见表三) , 随着儿童的学段的提高, 儿童文学的各种体裁在语文教材中的比例也在提高;而且, 在不同的学段会有不同的儿童文学体裁占主要的内容, 这主要体现出随着儿童学段的提高, 语文的要求和难度也在提高。这是儿童文学的文学性与儿童的学习规律的相互统一的结果。儿童文学作为重要的语文教材资源已经进入到了语文课堂, 正在当代语文教育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三.儿童文学的功能发现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目标要求

小学语文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设置的课程, 强调在学习中实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生在语文学习阶段完成从字到词到句子到段落到文章的外在认识性学习外还必须要进行运用、思考、审美、创造等内在活动的培养。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能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儿童文学的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还是儿童文学的符合儿童天性的丰富的内涵都是符合儿童语文学习的接受能力的, 能帮助儿童把文字与生活很形象的联系在一起而完成文学化的审美。以儿童文学为重要的教材资源的语文课程便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完成了人文性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使语文教育的培养人的本质要求的实现得到了基本的保障。

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刍议 第2篇

四、语文教材的编写需要改革与创新理论以指导实践。

目前的各种语文教材“经验型”居多,难有大的质量上的飞跃,主要原因是语文观念守旧,缺乏创新,缺乏借鉴和指导,决定教材编写质量的是“教学理论”而非“课程标准”。

教学理论影响和决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影响和决定教材编写。教学理论的发展创新在前,课程标准研制和教材编写在后。在语文教材及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在百年语文教学的理论建构中,无论是启发式教学、自主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关键是中国语文教学在多大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能力及文学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一生的语言应用有多大的积极作用。我们时常提出“教材创新”和“教学创新”,到底应该以什么理论作为指导来进行创新? 本文认为,中国语文教材的编写及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在理论上进行多个方面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前的现代语文教学,基本上比较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思维的相互融合,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今天香港、台湾及新加坡华人区域,他们的华文语文教学思维,依然沿袭着新中国成立前的语文教材编写经验。虽然课外的部分内容有所改变,但有些课文进入语文教材几十年一直没变,无论古文诗词还是现代文等,都是民族语文千锤百炼的经典范文。他们对语文的经典性、语言性、人文性及实用性的思考与利用,都值得大陆语文教学界借鉴、思考。大陆语文教材被指责不适合现代语文教育的课文较多,并不是指传统人文经典与古代语文的内容较多,恰恰是一些庸俗的社会学与政治学的文章较多,不仅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无益,还教会学生虚伪与说谎。

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必须走出庸俗的道德及社会工具论的怪圈。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学基本上滑向一种政治工具论,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政治说教,语言文字本身反而成了政治教育的附属品。以制度性及政治意识形态来对语文教材进行编写,完全忽视语文的个性教育。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但语文教材庸俗的道德、政治视角依然束缚着语文的价值作用,束缚着语文的人文意义。从小学到高中,与政治、道德及虚假的“伪崇高”、“伪经典”相关的文章,至今仍有数十篇。大陆中文系的教授、学者们曾写文章猛烈抨击这些充满现代虚伪道德说教的文章。③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必须接受现代语言学的洗礼。改革开放后,教育理论成果层出不穷,打破了苏联语文模式论,特别是西方现代教育价值理论得到借鉴与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我国语文学界影响很大。虽然语言生成理论和功能主义语言学等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材尚没有成型,但是,现代语言新理论的确在改变着一些教材专家的思想。譬如,行为主义心理学非常注重行为对认知、感觉、记忆、联想及知识个性的影响,如果以行为主义心理学指导语文教学,则是以学生的自我行为为主,对课堂的动嘴( 朗读) 性重复要求很高,反复背诵、加深记忆和理解,教师则不需要满堂输入。有研究者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 听、说、读、写、书) ,提高人文素养。显然,语文教学一定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 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教师由以往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④百年语文,百年探索,百年争鸣。在不断争执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研究有三次转变。第一次是以语言为视野,代表人物是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第二次是以文学为视野,代表人物是王丽、钱理群、王富仁等。第三次是以课程论为视野,代表人物是王荣生等。第三次转向,使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选择逐渐成为现实,语文教材将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但是,在“多样化”繁荣的虚假层面后,人们更多的是对语文教材的迷惑和对语文教学的犯难,中国语文教材的编写到底该怎么改? 有专家认为: “要解决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善语文课堂教学,归根结底要依赖于语文课程的改革、语文教材编制的完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需要从‘资格型’向‘智能型’和‘智慧型’转变,用语文教育来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⑤还有专家认为: “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在观念、体制上完全可以做一些大胆尝试,比如只要在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内,完全可以放开语文教材编写市场,同时将对教材的选择权交到学校、一线教师手中,让小学语文教材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⑥无论有多少种意见,多少种方案,在这个浮躁与喧哗的时代,语文教材编写需要沉淀,语文教材编写不应成为一些人发家致富的工具,而是一种民族公共利益的历史使命,需要更多的理性精神,责任精神和民族精神。语文教材的编写需要真正回归到语文的本质,以欧美发达国家民族语文教材编写为借鉴,转向一种现代、开放、民主、理性及科学的语文精神上来。

注释:

①杨连成: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育,老师的定位在哪里》,《光明日报》,2010 年 7 月 28 日。

②王爱娣: 《从〈项链〉的教学看美国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现代语文》,2005 年第 9 期。

③黄秋月: 《对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批判的回应》,《上海教育科研》,2011 年第 4 期。

④⑤孙晓菲: 《上师大教授: 中小学语文教育应与课文内容说再见》,《东方网》,2010 年 12 月 30 日。

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与出版刍议 第3篇

近年来,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成果丰富。教材编写理念的进步,推动了主题型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更出现了一些有地方色彩和个性色彩的教材。回顾大学语文教材出版情况,本文认为立体化教材建设应进一步加强,教材生态化建设和教材回访工作也应该引起重视。

关键词:

大学语文 教材 编写 出版

一、教材理念“一小步”,教材内容大突破

1.主题型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大学语文课程和教材建设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学科理念的改变,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编写理念的不断进步,才有可能使教材建设走上突破之路,推陈出新。徐中玉本《大学语文》(1996年版)率先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到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中,丰富了大学语文的选文,把中外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选入(或节选入)课本,以文学的审美性浸润人心、陶冶情感,该本教材遂被看做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志性的成果;此前的教材更看重选文的民族性、道德性和政治性,甚至取代了文学的美,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大学语文作为文学类课程的意义和价值。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确保了大学语文的生存空间,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也随之走入了发展的春天。从教材编写体例来看,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较多,比如有单一的“文选型”,其特点是在教材理念的筛选下,选取文本汇编教材,供师生参考使用,这类教材内容较为单薄,已逐渐淡出视野。常见的教材主要采用复合型体例,有“二合式”“三合式”“四合式”等等。这些教材,围绕语文的性质,把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分为“写作知识与能力”“文学史知识”“文化知识”几个方面,与“文选”相结合,编成复合型体例的教材,如王步高、丁帆主编的《大学语文》,采用了“文选+文学史”式体例;杨昭蔚主编的教材,则采用了“文选+语言+写作”式体例;沈琳主编的教材,采用了“文选+文学史+语言+写作”式体例等等。

随着学界进一步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和课程的性质,课程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倡导研究性学习,教师由知识输出角色转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而发挥主动性、积极思考并参与到课堂知识性活动中来,大学语文教材则是课堂活动的平台。师生围绕教材文本,选定主题,在生生讨论、师生讨论中带动一个个文化专题的关注与思考,“主题型”教材应运而生并得到师生青睐。如徐中玉本教材按照文本主旨划分为十个单元:品格·胸怀、为政·爱国、社会·民生、人生·世态、亲情·人性、爱情·婚姻、传记·逸事、怀古·咏史、写景·记游、论文·品艺。便于师生在参阅教材的同时,以文本为基础,围绕话题中心,有目标、有节制、有素材地探讨文学、艺术、人生和社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保障学生有话可说、有据可论、有理可辩,促进课堂教学组织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甲种本)》(2007)、严廷德等主编的《新世纪大学语文》(2008)、董小玉主编的《大学语文》(2008)也采用了“主题型”体例。“主题型”教材确定单元“中心主题”,汇聚经典选文,促使师生在广度上围绕“主题”多方面地探讨,如从文学的角度、语言的角度、民俗的角度等等不一而足;“主题型”教材还能够引导师生围绕“主题”进行纵深的探讨与思索,进而从具体的文本中升华出文化的内涵、生命的意义。

2.特色教材与个性化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2001年6月,教育部教材整改令下发,教材编订与出版独家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之后陆续涌现了一部部有地方特色、校本特色和个性化色彩的教材,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与出版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首先,一些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根据自己学校性质、学生专业特点、学生实际需求,编写了具有校本特色或者适用于同类院校的教材。这些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在选文理念方面,有意识地向学校性质、学校实际办学水平、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等倾斜,有鲜明的校本特色和院校类别化适用倾向。有的院校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文字能力的实际情况,教材编写中特别注重对写作知识的介绍,以期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写作训练的重视;有些农林院校充分挖掘校本特色,在教材文本的选择方面,对乡土意识、城乡区别、农业文明等主题有所偏重,是行业类院校教材建设的新成果。

其次,一些教材融入了地方文化特色,呈现出教材编写与发行的区域性特点,黄伟林主编的《大学语文》,“使用对象主要是广西区内的本科和高职院校学生”,“教材有意识地选了一些广西题材和广西作者的文章”。地域性文化主题的引入,使师生在使用教材时不自觉地产生了浓郁的亲切感,同时也丰富了教材和教学的可操作性空间。

再次,有的大学语文教材在编写中另辟蹊径,比如沈琳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改变了过去《大学语文》教材或以文体为单元或以文学史为单元等单一结构体例……以生命的四个阶段为纲,构成教材主体,并借用四部文学作品《花季雨季》《青春之歌》《人到中年》《黄昏之书》等来命题,让其分别对应人一生中所经历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以说明每一阶段都有属于它的故事和独特的精彩,从而使学生遍感人生的丰富性和酸甜苦辣”。

二、关于大学语文教材出版的几点期待

1.立体化教材的进一步丰富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学法的不断改进,从过去单方面强调教师的“教”发展为引导学生的“学”,故而立体化教材应向着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配套的”资源服务方向转变。目前一些优秀的大学语文教材配套已可以提供教学课件(主要是教学PPT)、教师备课资料、大学语文教学网站等等,但与国外先进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大学语文教材编订与出版工作者若能解放思想,更多地朝着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这个方向转变,定能建设出体现课程特色的立体化教材。

2.教材生态化与教材回访的呼唤

一本好的教材的出版,往往需一到两个学期的试用,但在教材出版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忽略了教材建设的周期,使疏、漏、错现象不断。为此可把教材上网,由学生来讨论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可以加强,学生也可与导师商量修改教材等等,把学生引入教材的编订与修改工作中,以促进教材的生态化建设。

另外,教材回访常常被忽略。教材回访应在出版社、教材编订者、教材使用者几方面展开,这样出版社可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真正需求,引导教材的编订和使用,对教材编订者进行回访,了解编订者的后继想法。大学语文教材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回访,很难发现哪些是学生渴望的话题、学生的文学审美需求又产生了哪些新的要求。

基金项目:2010年安徽省质量工程省级教研项目:安徽历史文化视野下大学语文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研究(20101933)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 第4篇

关键词:校本教材,实用性,人文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 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而校本教材的编写是校本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 及时更改教学内容, 开发教学资源, 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 即校本教材。随着地方免学费教育的全面铺开, 职业教育迎来新的挑战。生源质量下降, 统编教材不适用, 学校急切进行教学改革。我校着手进行了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我们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 就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现行职高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使用的是现行职业高中语文教材——“高教版”的统编教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认为这套教材针对职校而言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 教材与学生兴趣要求相脱节。学生普遍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 认为学了语文用处不大。一些选文呆板、滞后, 不能体现时代的发展变化, 不能兼顾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2) 教材普教色彩太浓, 知识体系的编排向普高教材靠拢。现行职高教材基本上是普高知识体系加几种实用性文体的模式, 注重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 较少渗透职业教育因素, 无视学生个性特点, 缺乏对基础薄弱学生的人文关怀, 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3) 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相脱节。作为“高教版”的统编教材, 要面对所有各种层次、各种专业的学生, 不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些文言文、议论文难度大, 应用文分量不够, 与专业相关的文章几乎没有。而大量的阅读文章, 对职校生而言, 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实验班学生, 理解阅读不易, 要求过高, 实用性不强, 学生缺乏基本的阅读原动力。

在对在校高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80%以上的学生不会看书 (除到处泛滥的卡通图书、魔幻小说外) , 有90%以上的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相当数量的课文不喜欢。因此, 在整整三年的职高语文课堂上, 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为了一纸高中文凭在学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只能是围绕考试而展开。学生所发展的能力和培养的素质主要就是应付考试的能力和素质, 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心理素质、价值观念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二、编写原则与实际应用

鉴于以上问题, 为了改变目前职高语文教学的窘迫境地,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应用能力, 提出“实用、人文、趣味的三重追求”的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理念, 以实用性、人文性、趣味性三大编写原则作为语文校本教材内容的建构依据。

(1) “实用”性与“应用写作”模块建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职高生择业就业时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面, 但是, 学校对许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发现不管是用人单位, 还是学生个人, 普遍反映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很差, 这给学生的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 职高生语文学习的实效性问题亟待解决, 应用文写作必须作为一个教学重点来把握。因此, 在校本教材编写中, 把学生学校生活及将来工作中可能用到的一些应用文组编成“应用写作”模块,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以第一册、第四册为例来说明“应用写作”模块的建构。第一册应用文篇目: (1) 请假条 (请假必写请假条, 是入学第一件大事) ; (2) 留言条 (寻人不见, 写个留言条) ; (3) 计划 (职高生要有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 ; (4) 借条、欠条 (借人钱物要留下借条, 赊欠要有欠条) ; (5) 竞选演讲稿 (为参加学生会竞选, 先写个竞选演讲稿) ; (6) 保证书 (向老师、家长、自己保证错误不犯第二次, 学习力争上游等) ; (7) 入团申请书 (要入团, 争先进, 先写申请书) ; (8) 一般书信 (写封信给父母, 写封信给老师) ; (9) 收条、领条 (收人东西写收条, 领公家东西写领条) ; (10) 总结 (一学期将近尾声, 应该总结一下一学期的学习生活) 。由上按照学生在校生活的应用实际, 编写了第一册“应用写作”的教材内容, 使学生的学习与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四册应用文篇目: (1) 启事 (寻物请写寻物启事, 招聘请写招聘启事) ; (2) 倡议书; (3) 敬辞、谦辞 (待人接物, 礼字重千斤) ; (4) 请柬 (请老师参加班级的晚会) ; (5) 欢迎词、欢送词、祝酒词 (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声音, 要学会欢迎、欢送、祝酒) ; (6) 简历 (快去实习了, 编写自己的简历是至关重要的) ; (7) 策划书 (策划小企业就是在策划自己的人生) ; (8) 合同、协议 (助你在法制社会更好地生存发展) 。由上综合考虑学生在校生活实际和未来生活的应用, 编写了第四册“应用写作”的教材内容, 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在学习中发展。

(2) “人文”性与“经典名篇”“乡土文化”模块建构。职高学生, 有许多来自单亲家庭, 他们普遍得到家庭温暖较少, 缺乏家庭的关爱。还有部分学生在中学时, 由于学习成绩较差, 常常受到教师的冷落和同学的嘲讽, 家长也对他们感到失望。这对他们的心理和情感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常表现出敏感、偏激、狭隘、冷漠、自私、好斗等性格特征。所以, 他们更需要人文关怀和情感道德的教育。面对这一实际情况, 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的教育成了职高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因此, 在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中, 根据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关于选文功能的研究, 以“定篇”标准选取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文章组成“经典名篇”模块;挖掘本地丰厚的自然、人文环境资源, 以专题的形式组成“乡土文化”模块。总之, 通过组编这两大模块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的教育, 使学生在阅读、听课、思考的过程中感悟、领会其内在的人文精神,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以第一册为例来说明“经典名篇”“乡土文化”模块的建构。以下便是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第一册“经典名篇”部分的目录:《乡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再别康桥》《群英会蒋干中计》《宋词二首》《项链》《劝学》。通过一学期的课文教学, 渗透爱国、励志、勤奋等人文素养教育, 展示民族文化的精华。以下便是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第一册“乡土文化”部分的目录:《画家沙耆——中国的凡高》《“中国第一进士村——走马塘》《燃情燃烧后的宁静家园——蜜岩村》《浙东第一古树村——茅镬村》《宁波人的奥运梦想 (一) 》《宁波人的奥运梦想 (二) 》《陶公山上陶朱公》《东钱湖南宋石刻群之显赫的史氏家族》《活色生香宁波话》《商界宁波帮传奇》《说说我们的鄞州土特产》《爱国抗清的民族英雄——张苍水》《一颗璀璨的明珠——东钱湖》《王应麟与三字经》。通过挖掘鄞州区乃至整个宁波丰厚的自然、人文环境资源, 以专题的形式组成“乡土文化”模块。学生在课堂上亲切地感受他们身边的文化信息, 逐渐提升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3) “趣味”性与“趣味阅读”模块建构。语文课程呼唤趣味, 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材更应提倡“趣味”性。没有趣味, 也就没有创造。一位作家说:“有趣是一个开放的空间, 一切伸往未知领域;无趣是个封闭的空间, 其中的一切我们都耳熟能详。”让学生面对无趣的教材, 就如同我们硬着头皮去读一本无趣的书, 是一件痛苦无奈的事情。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是促使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内驱力, 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 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课堂学习的教材本身就应含有丰富有趣的教学信息。所以, 重视教材的趣味性, 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学习能力明显不足的职高学生, 我们更应重视教材的趣味性。因此, 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 我们以“趣味”性的编选标准建构了校本教材的“趣味阅读”模块。“趣味阅读”模块由“世界富豪”“成功励志”“趣味心理”“人生哲理”四个部分的内容组成, 在以“趣味”性为编选标准的同时, 兼顾“人文”性, 注重校本教材内容的教育性和思想性。以第一册为例来说明“趣味阅读”模块的建构, 以下便是校本教材第一册“趣味阅读”部分的目录:《探寻强者足迹——读六个世界富豪的故事》《点亮生命之灯——读八个成功励志的故事》《开启智慧之门——读十八个趣味心理的故事》《感悟人生真谛——读二十八个人生哲理的故事》。倡导以“教师导读、学生自读”的方式完成学习。学生的自主阅读, 由“趣味”指引, 读有所得, 读有所悟, 逐渐达到提升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同, 以实用性、人文性、趣味性三大编写原则来建构教材各模块的内容。并不是说, 各模块的内容只关注一方面, 而不关注其他两方面。比如“应用写作”只关注实用性, 而毫不关注人文性和趣味性。而实际上, 这三个原则是融为一体的, 在教材各模块内容的建构过程中各有偏重并兼顾其他方面。由此将本次校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称为“实用、人文、趣味的三重追求”。

结语:把“实用、人文、趣味的三重追求”作为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 是本次校本科研的一次尝试, 既考虑了职高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又考虑了中职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况。本套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任务虽然已经完成, 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有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塔尔湖小学校本教材编写方案 第5篇

一、编写目的

为了落实我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德育育人”的办学理念,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我校的德育工作具有行之有效的载体,向着德育特色示范学校进军,因此,学校决定编订“礼仪与传统文化”系列教材。

二、编写原则

1、具有课改理念,以人为本,内容要求具有真实性、代表性、综合性、科学性、实效性、创造性。

2、形式上力求体现具有多样性、生动性、创新性。

三、编写内容

1、书名:“感悟人生常态”---《故事中的弟子规》

2、内容架构

本书将作为1---6年级的德育、语文阅读校本教材,教材均包含:前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歌谣、故事中的弟子规。(每篇下含若干课时)

每课时的具体内容如下:(暂定)

1、阅读提示

2、正文

3、听我解释

4、感悟文本

5、资料链接(调查研究、交流平台等)

6、我来写一写(可与上一环节融为一体)

(三)教材的呈现方式

1、根据1---6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配以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2、教材编写使用统一的规范用语。

3、教材中可设计形式生动、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练习或资料补充,如日积月累、好的解译摘要等(形式要多样),练习题目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针对性。

四、编写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范军 副组长:李志强

成员:全建英、王宏、吕敏、刘娟

编写人员:李志强

排版与美术设计:李雁飞

图片收集:李志强

五、编写工作流程 1、2012年8月18日定方案、明确分工。

2、2012年8月31日前完成资料与图片的搜集。

3、2012年9月28日交初稿(含图片)。

4、2012年10月15日完成审稿。形成定稿。5、2012年10月30日完成印刷装订

2012年8月18日

塔尔湖小学校本教材

编写方案

教导处教科室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原则初探 第6篇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要合乎专业人才的心理规律。编写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要遵循专业人才的心理发展规律。高职院校专业的特殊性,使学生带有其鲜明的特点。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学语文的多功能性,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淡化其弱点,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求,在充分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篇目,选文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关注的兴趣点。文章的编排,也应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而不要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强加的标准。这样能更好地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要体现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素质。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重在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技能的培养,这对于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大学语文学科本身来说,大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培养的重任。因此,在文章编选过程中,要注重寻找那些能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学习一定量的相关文章,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创新意识的建立。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要适应专业人才的社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必须要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同步,大学语文课程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现代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信息量剧增、信息传递速度快捷、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在高科技广泛应用、迅猛发展的今天,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要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信息源,扩大信息量,拓展学生视野,使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适应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要输入突现专业特点的新鲜血液。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应该既保持语文课本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使命,又要注入新鲜血液,选文贴近学生所学专业,突出其专业特点。例如,编写适合外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大学语文教材,最重要的是根据外语专业特殊性选择合适的篇章。如古诗文的选择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语言精练;二是文学性较强。语言精练是针对外语专业学生对语言掌握的高标准,文学性强是考虑到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而如屈原的《离骚》等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学生理解非常困难的文章就可以不选。相对于工科专业来说,中国古代有大量的科技类文章都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精选,为大学语文输入新鲜血液,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也会更大一些。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要以人文人本理念扩充专业学生内存。长期以来,人文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功利的片面追求,使得人文精神之于高等职业教育显得尤其迫切。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可以通过选编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提高专业学生的内在修养、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培养他们的情感,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其正义感,正确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的发展。

“大学”的本意是“大人之学”,也就是使得人的精神世界变得博大的学问。这种立足于价值性而不是工具性的大学语文理念是有助于扩大专业学生的“内存”。大学语文教材选文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人文内涵,力求以选文的丰富性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鉴赏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要突出中国语文的民族性特色,立足本国语文教育,宏扬传统人文精神,侧重审美鉴赏与人文思考。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除了以实现保存、传播和丰富人类文化遗产为使命,防止高职院校学生沦为生产和消费的机器外,还应该使之成为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好教材。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要重点培养专业人才的语言交际能力。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语文课一直都在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口语表达方面已不再仅仅是原有意义上听说技巧的简单训练,而是要求从各方面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流中的语言交际能力,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所以,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要增加语言交际训练内容。而从毕业生反馈来的情况看,语言交际能力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了。这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者应该想到的。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要挖掘其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编写练习。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文选内容应该是非常广泛的,其中不乏一些融文学艺术性和专业性为一炉的典范之作。例如,相对与管理专业来说,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鲜明地体现了“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对今天的管理者都是永恒的警示。《谏太宗十思疏》对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都有所涉及。李斯的《谏逐客书》鲜明地提出任人不论亲疏的观点,对于现代的用人观、人才的自由流动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相对于经济类专业来说,古典文学中不少古代有识之士提出要想稳定社会、巩固政权,必须要发展经济的观点,如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序》中鲜明地提出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者要充分挖掘选文中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来编写好练习题。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应该如何结合专业特点编写出合乎高职院校特色的教材,一直是个引人争议的话题。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注重它本身的个性独立发展,但也应该向专业靠拢,为专业服务。因此,编写出合乎高职院校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也是十分可行的事。当然,也要具体专业具体分析,要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要注意“量”与“度”问题,这样才能使之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总之,只要编写者能依据大学语文自身的规律,结合专业特点,遵循一定的原则,就一定能编写出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来,大学语文课程也就一定能讲出特色,教出成效,走出一条大学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新路。

参考文献:

[1]胡萍.结合专业,教出特色[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

[2]程红.关于北京体育大学语文公共课课程未来发展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

[3]陈彦辉.外语院校大学语文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4]胡艳.关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 第7篇

(一) 教材没特点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就业为导向, 向学生教授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其教材的应用也应当以此为中心予以展开。但是依照当前的情况来看, 中职语文教学中, 教材的应用与此目的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教材的应用千篇一律, 没有专业特色, 没有中职院校的语文特色, 让其应用起来难以产生预期效果。

(二) 学生不重视

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 已不是一技之长的选择, 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 语文的学习仅仅是为其他专业的学习提供支撑。这就让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重视度不够, 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专业的学习过程中, 很多学生并没有分配给语文充足的学习时间, 这也是职业教育不重视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教师没热情

教材的编写不规范, 学生的学习热情度不高, 也造成了教师教学激情的下降, 面对学生的授课成为一种任务的完成。教师兴趣的丧失也让学生的学习难以深入到教材之中, 难以从教材的学习中获得启发, 其“恶性循环”更加让学生的学习脱离教材的应用, 脱离就业的需要。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编写

(一) 教材编写的理念

1.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应用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 教材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其不仅是课程目标的内容保证, 也是各级教委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既是教学活动的操作关键, 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材的编写决定了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材实例的选取, 都会集中体现该阶段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 培养文学素养, 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和技巧。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 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断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地形成。因此, 教材的编写要注重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应用, 通过“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 让学生在自我领悟之中为就业思想打好基础。

2. 实践教学理念的应用

中职教育技术学校都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的首要内容是其在社会中的生存技术, 掌握在社会中的立足才能。而对于语文基础学科的学习也是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 能够自学其他技能,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中职的语文教育正是学生提高素质, 增强学生发展能力, 从基础的能力进行培养, 让学生切实掌握相应的实践知识, 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只有通过实践理念的融合, 才能够让学生的就业技能得到系统深化。教材的编写需要实践思想和理念的结合,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切实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

(二) 教材编写的原则

中职语文的编写也要符合学生的就业需要, 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训练, 使用语法的规范, 读写内容的丰富, 学好专业知识, 掌握专业技术能力, 让学生在想学、乐学、会学中学有所成, 学有所用。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有: (1) 能力训练与文化熏陶相结合。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人们相互沟通的载体, 其具备内容的广阔性、思想的深刻性、情感的丰富性, 在中职的语文教材中应多编写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华丽文章, 让学生在学习时心灵能够受到启迪, 思维得到扩散。 (2) 要注重多元化与生活化相结合。在如今全球化时代, 学生眼界开阔并注重与世界的接轨, 要使学生能在教材中汲取更多实质性的教育思想, 教材的编写与生活息息相关, 只有生活化与多元化相结合才能够开阔学生视野, 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到知识。 (3) 时代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实用性将是学生是否会进行测验的关键一环, 教材的编写更加需要注重时代元素以及实用性内容的填充, 从而让学生的教材学习一如既往, 保持与时代发展的契合。时代的发展, 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很快在实际中得到运用, 这就促使学生必须始终如一, 一如既往地进行学习。 (4) 兴趣性与专业性相结合, 教材的编写必须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注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 教材的编写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 在专业和兴趣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逐渐适应这种平衡, 才能让教材得以更好发展。

总之,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托于教材而进行, 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校本教材的编写, 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可以让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实用性,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为就业做好准备。因此, 教师要对此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通过各种措施的应用, 达到更好的教学理念的应用, 让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就业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赵晓辉.谈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 2016 (5) :86.

[2]颜姿.中职语文教学中生本教育理念的运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 (6) :96-97.

小学课程的设计方法与教材编写 第8篇

相关政策与文件

开设一门课程, 必须依据有关政策法规。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文件主要有三个:一是2 0 0 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这份文件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文件明确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性质——既是一门国家规定必修课, 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部分。二是2 0 0 1年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这份文件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在3~9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且“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共占总课时数的1 6%~2 0%”, 这也意味着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数有上限规定, 但具体的课时数需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来进一步限定。三是2 0 0 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 , 这份文件第一次从课程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总课时数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但由于该文件出台时间较早, 有些内容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后, 相对滞后于教学实际, 在实际执行时需要灵活处理。

制订课程方案与课程目标

浙江省从2 0 0 2年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课程改革。在制订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时, 考虑到当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刚刚起步, 并没有将信息技术课程合并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而是规定了其独立的开课时间和课时数:小学3~6年级, 每周1课时;初中7~9年级, 每周2课时。一般每学期的教学时间在2 0周左右, 除去一些学校活动, 每学期至少能保证1 5周的上课时间。这样, 在小学阶段, 3~6年级8个学期至少共有1 2 0课时的信息技术上课时间, 远远超过了《纲要》中规定的课时数, 体现了浙江省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

虽然《纲要》中已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给出了建议, 但在实际操作时, 还需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将其适当地调整和细化。我们在设计本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时, 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兼顾现实基础与超前性要求。由于硬软件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 信息技术与生活应用又密切相关, 家庭计算机拥有量越来越高, 因此应以有关政策文件为依据, 以三维目标为准则, 以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配置情况为基础, 适当超前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使其尽可能地与社会发展同步。

二是兼顾初中与小学的衔接及城乡差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课程开设也将越来越规范, 因此, 为与初中课程进行衔接, 需要对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有明确的界定。此外, 城乡差异在我国还比较明显, 农村无论是计算机普及程度还是师资水平都与城镇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 课程目标既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 又要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掌握。

三是以最基本的技能为目标, 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测性。由于小学阶段是信息技术学习起始阶段, 因而必须以最基本的技能、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作为基本目标。在目标描述上, 要尽量明确、有可操作性, 能让教师一目了然。这也便于教师对照目标检查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以上原则, 在《浙江省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 (2 0 0 1-2 0 0 5年) 》中, 我们提出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即到2 0 0 5年, 所有中小学都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根据这一目标, 浙江省在2 0 0 2年启动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时, 就开始同步考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建立, 规划课程方案, 同时提出, 要按照“技术培养”和“能力培养”两条主线来制定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技术线:从有关信息技术及其工具使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角度来考虑。

能力线:从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来考虑。

在此基础上, 我们又提出了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及信息技术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 具有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能熟练运用鼠标、键盘等计算机外部设备。

●掌握文字信息处理方法, 能运用文字处理工具为生活和学习服务。

●了解多媒体素材的制作方法, 能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表达一定的主题, 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

●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 具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整体规划教学内容和要求

依据《纲要》等有关文件的要求, 本着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原则, 我们从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所常用的功能中抽取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 从而明确小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应培养的基本信息素养, 最终确定了以下三方面的主要教学内容。

一是有关计算机基本操作方面的知识。包括:操作系统的熟悉和使用、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鼠标与键盘的使用、网络浏览器的使用等。

二是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与生活、信息伦理道德等。

三是有关信息加工与处理的基本技能。包括:文本与图像信息获取方法、文本信息处理方法与技巧、简单图像信息处理方法、音视频信息的简单应用等。

根据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智发育特点, 并参照其他学科各年级的教学内容, 我们对3~6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划, 每个学期的主要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各学期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联系, 又各有特色、各有侧重, 基本涵盖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各方面的要求。

设计和编写各年级教材

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之后, 就可以开始着手设计和编写各年级教材了。小学阶段的各学科教材在体例结构上, 一般以“单元”形式呈现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 以“课”作为最小的组织结构,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也不例外。这种形式既便于教师把握教学要求, 也便于控制每课时的容量。在设计和编写教材时, 还应体现出课程设计的思想和理念, 体现出课程特色。在设计和编写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过程中, 我们主要注重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规划设计能力

之前的很多信息技术教材被形容为“软件说明书”, 而且无论是对成人的培训教材还是小学生使用的教材, 内容大同小异。计算机课程改为信息技术课程后, 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 在编写信息技术教材时, 必须体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小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就是善于模仿, 也喜欢模仿。往往教材或教师的范例是怎么做的, 学生的作品也差不多是怎么做的。这样教学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被禁锢, 他们只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做, 而不会自己设计创作。在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 从作品设计开始, 对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和创造的能力进行了探索。从3年级用画图软件开始, 就渗透了设计思想。如3年级上第9课《花香满园》这一课, 主要学习利用“画图”软件中的复制、粘贴、翻转等功能, 快速画一些相似图形。教材中提供了两种花形, 并特意预留了空白让学生设计, 让学生先想一想还可以怎么画花, 再动手在电脑中画。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画出来的花就更加五彩缤纷、各具特色了。随着年级升高, 教材中还不断地渗透了各方面的设计能力, 如4年级在学生学习文字处理时, 增加了作文集、电子小报的设计;5年级在学生学习演示文稿时, 增加了多媒体作品的设计;6年级增加了各种研究报告的设计等。这样,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逐步培养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 才有可能创新。

2.文件管理能力

在信息素养中, 有一项很重要也很实用的能力, 那就是信息资源管理能力。一个有着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的人, 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也是有条理、有良好习惯的人。因此, 培养学生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学阶段, 我们可以从最简单、最常用的文件管理着手, 包括: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存放、整理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就可以实现的, 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浙江省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 对于文件和文件夹的学习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从3年级上册学习画图开始, 到6年级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的结束, 教材始终强调文件的合理存放和管理。当学生在3年级做出第一件作品时, 教材就渗透了文件的合理命名方式, 同时也给教师一个应注重培养学生文件管理能力的提示。4年级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文件夹分类整理文件的习惯, 5年级和6年级则通过各种任务进一步强化文件管理能力的养成教育, 通过不同任务、不同方式强调文件管理的重要性, 使学生能形成适合自己的文件管理方式。

3.信息技术工具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很迅速的, 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网络应用的更新速度也相当快, 而教材编写一般需要经过策划、编写、修订、审定、出版、发行等一系列过程, 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这就导致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如果学生只会使用教材中的技术, 就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 在编写教材时, 对于一些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工具的教学, 就不能单纯地就软件来讲操作, 而是要精选一些常规的、通用的、一般性的方法, 以及能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方法。

如5年级下第3单元“动画天地”, 教材用4课时, 从认识动画到简单动画制作, 介绍了G I F动画的制作方法。由于G I F动画是典型的逐帧动画, 学生利用G I F动画可以相对容易地理解动画制作中最重要的关于“帧”的概念, 因此在编写教材时, 也突出有关帧的各种基本概念和技能, 为将来学生学习其他的动画制作方法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 第9篇

1. 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按照瑞士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皮亚杰主张的学说, 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 前运算阶段 (2-7岁) ,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 形式运算阶段 (11-16岁) 。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认知思维具有以下特征: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重组和改善, 思维可逆转, 并且获得了长度、面积、体积等的守恒概念, 能凭借具体的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

2. 根据每一章的学习重点来设计。

加州版每一章都会设计一个游戏, 而且每一个游戏都体现本章的教学重点。具体举例请看下表。

从表一我们可以发现, 每一章所玩的游戏都是在巩固与强化本章的学习重点。例如上表中第2章是学习测量,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大小, 本章的游戏主题就是让学生猜测相关量器的容积。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游戏设计时是让学生猜测容积的大小。具体的游戏步骤是:

(1) 游戏准备:准备一些带标签的测量容器, 如杯子、夸脱、加仑等;以及不带标签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把这些容器都摆放在桌子上。

(2) 参与人员:两个及以上

(3) 进行游戏:学生A选择一个容器, 学生B猜测这个容器的大小, 然后学生A在测量容器中倒入水并把这些水倒入选择的容器中, 看实际容积是多少, 如果学生B猜测的容量大小不正确, 那么换成学生A猜测, 然后学生B验证……如此循环下去, 直到把所有容器都猜测完成, 游戏结束。

每个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感受因为容积大小不同所带来的变化, 并实际进行测量, 不仅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更能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数学游戏的类型

加州版小学数学教材每一章都会按照本章的学习重点来设计一款游戏, 因此游戏的种类也很多。笔者根据游戏结果是否定输赢分为非竞赛式游戏和竞赛式游戏。

1. 非竞赛式游戏:

这一类型游戏的目的是使参与游戏的学生能感受游戏中体现的数学知识, 锻炼数学思维、增强问题解决的能力, 体现合作精神, 促进学生们的感情交流。

2. 竞赛式游戏:

这一类型的游戏是在游戏双方遵守规则的情况下, 看哪一方的直觉或者思维反应的更快。这不仅强调合作还强调竞争。

三、数学游戏的特点

1. 趣味性。

趣味性是任何游戏都具备的特征, 教材上出现的数学游戏也不例外。加州版数学教材游戏中所使用的工具, 如筛子、转盘、纸笔、直尺、水彩笔以及一些生活用品 (鞋盒、各种形状的杯子等) 等物品都是游戏者十分熟悉和喜欢的, 用他们熟悉的东西做游戏, 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使他们带着好奇与探究的心情, 十分投入地参与到游戏中。

2. 数学游戏设置合理, 可操作性强。

加州小学数学的每一章的游戏设计都不是凭空构想的而有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认知发展的不同以及每一章学习的重点来设计游戏, 同时每个游戏简单易行, 容易操作。

3. 数学游戏的连贯性与目标明确性。

加州小学数学教材从一至六年级每一册的每一章都有“游戏时间 (Game Time) ”的设计, 具有很强的连贯性, 每一个游戏不仅体现出本章节的学习重点, 还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但是这两者是有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分的, 学生当下学习的知识是游戏的主题, 而以前的旧知识也许会在“游戏准备”中体现。

4. 体现数学学科的科学性。

加州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科学性, 游戏的呈现能反映出数学内容的本质, 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并给学生的思维拓展提供了空间。游戏的设计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并通过游戏体现数学思想和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着科学, 数学无处不在。

5. 强调合作与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分析加州版小学三年的数学教材发现, 每一个游戏都至少需要两个学生参加, 在做游戏之前需要准备简单的游戏器材。这些都需要同学们的分工合作来完成。例如图二, 如果要玩这个游戏, 学生就需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转盘, 并画如图所示的方框。学生制作的转盘需要平均分成十份, 里面分别填充数字0~9, 如果制作的不均匀就会影响成绩, 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严谨的数学思维, 还感受数学美。如图

四、对我国数学教材编写的启示

1. 可借鉴加州教材编写的经验, 并结合数学课程标准, 在小学数学教材的每章中增加“数学游戏”模块, 实现“游戏时间 (game time) ”本土化。在教科书中尽量做到每单元的适当环节都设置一个简洁易行的游戏, 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游戏, 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更使数学游戏具有连贯性, 配合整个小学阶段的课程, 完成教学目标, 达到教学目的。

2. 要重视课外游戏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处于爱玩的年龄, 而数学学科本身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教材编写的重点。“游戏时间 (game time) ”模块, 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融知识与趣味活动中, 不但可以缓解学习产生的疲劳感, 还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实现了一种良性的“寓学于乐”的学习效果。因此, 重视游戏的作用显得极其重要。

3. 正确认识教材中游戏的功能。

游戏环节的加入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而非在瞎玩, 因此正确认识数学游戏很有必要。通过加州版数学教材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每章“游戏时间 (game time) ”的设置是跟每一章学习的目标和学习重点是密切相关的, 学生通过做游戏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正可谓是双赢。

4. 重视游戏设计的连贯性与目标指向性。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观察、思考、模拟、推断等探究性活动的过程, 因此没有明确目标的数学游戏, 很难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中, 虽然设置了“数学游戏”环节, 但是出现的频率极低, 并没有作为每章固定的模块来设计。并且设置的数学游戏目标指向不明确。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 本册书只出现一个游戏。这个游戏主题:“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 图中的一个小朋友说:“我设计了三个图案, 每个图案的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在下面的方格中画出了三个5平方厘米的图案, 这三个图案分别命名为“电扇”、“山坡”、“花瓶”。由此可见, 这个游戏并不具备其本身的特性, 没有参与人数的限制、没有游戏规则、没有输赢的评判标准, 因此达不到设置游戏的目的。然而, 新课标版数学教材更新之后, 仅有的几个游戏也给取消了。

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并不重视数学游戏的开发与设计, 然而游戏却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方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开辟一片游戏的疆土,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可以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 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小学数学教科书是师生进行教学使用的主要参考材料, 它呈现出小学整个学段的课程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 》指出, 数学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应与学生的现实相结合, 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 可采用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材,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1由此可见除了传统的教授课之外, 游戏、图片等辅助教学也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分析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 发现游戏这种形式并没有完全深入到教材中, 并没有引起教材编写者的注意。鉴于此, 笔者试对加州版小学数学教材“游戏时间 (Game Time) ”中设计理念、类型、特点进行文本分析, 试图找到对我国数学教材编写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卢江, 杨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1—6年级)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Mary Behr Altieri.California Mathematics 3[M].New York:Mc Graw Hill, 2007.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 第10篇

1 编写原则

1.1 注重工具性

本教材将大学语文首先定位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语文工具课。中医药院校教材建设应充分体现中医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在中医药类专业学生要具备的综合素质中,较强的沟通及表达能力是中医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而语言文字驾驭能力是检验表达能力优劣的关键因素。根据我们曾在本校学生中所作的语言基本功测试和大学语文课程问卷调查,近百分之三十的被测学生处在“差”的等级,即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均不理想。作为医学生,无论将来从事临床、科研或教学工作,都需要较高的语文水平,需要较强的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因此,教材将大学语文定性为工具课是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的。

1.2 重视审美性、趣味性

本教材在编写上不是侧重重复字词句的基础教学,而是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阅读文学名篇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但提高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不是通过说教,而是美文、趣文的感染熏陶,因此,本教材也将大学语文定位于文学修养课。此定位也符合大学语文的课程特质。

1.3 重视人文性

本教材重视大学语文的人文性,特别强调其提高人文素质的功能。医乃仁术,医乃人学。作为医学生,除了掌握生理、病理、解剖知识外,还要特别了解人之为人的社会、心理、情感、文化因素,从而建立起对于病人的人文关怀。大学语文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医德教育课不同,它是以一系列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感染人、打动人,使人在审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得到启迪,从而更加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因此,中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意义尤其重大。本教材在选篇上十分重视文中思想的先进性,既有中国儒道思想的精华,也包括带有现代普世价值观观的作品,希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起人文关怀的理念。这也是从医者最不应当缺失的。

2 编写体例

大学语文的选文原则与编排体例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在选篇上,或重人文精神,如徐中玉本《大学语文》(第九版)和夏中义本《大学新语文》[1];或重文学审美,如王步高本《大学语文》,按照简明中国文学史的要求,对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戏曲大师尽量不遗漏[2];或重思想文化,如温儒敏本《高等语文》,以文化学意义上的专题形式与中学基础教育拉开了层次[3];还有的主张“回归语文本位”,如陈洪本《大学语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各个时期、各种类型、各种文体的经典的或优秀的汉语文文本。这些教材的编法优缺点都很明显,学界对此也讨论多年,在此不再赘述。

与上述各类教材不完全相同,本教材在编写上采取的是文选和通论分列的方法,上编分诸子散文、历史散文、现当代散文、议论文、诗词曲赋骈文、小说、书序游记、祭文碑铭家书演说、医学笔记小品等九个单元,下编分中国文学史概述、诗词曲格律常识、古代文论选导读、儒释道与中医学、古代文化常识等五章。文选部分选文60余篇,内容涉及散文、史传文学、议论文等十几种文体,重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展现各类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采;其中第九单元“医学笔记小品”,选取了与医学有关的、趣味性较强的医学小品文,旨在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始,在轻松自然之中了解中医知识,建立与中医学的良好关系。在对要学习的学科内容下编通论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脉络、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渊源、各个文学流派的不同主张,了解儒释道与文学作品和中医学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习俗和有关制度等,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为阅读文选打下一定基础。

编排体例是大学语文教材的纲,它体现了编者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构想。总体上看,本教材在内容编写上强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此种编法更有助于中医药专业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3 选文原则

3.1 以古文为主

中医药院校教材既要反映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和共性,又要结合院校专业特色,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就中医药类专业而言,学生要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就是扎实的古代文化与语言文字功底。因为中医院校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传统文化,古文的阅读欣赏对学习中医典籍更有帮助。适应该项素质培养的需要,中医药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就必须以古代文化与语言文字为基本内容,并适当与现代人文教育相融合。本教材在选文上就采取了此种策略,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皆有所选,但以古文为主。在全部上编60余篇作品中,现当代作品仅有不到20篇,其中外国作品5篇,古文占了绝对的比例。

3.2 强调与中医结合

目前通行的一些有影响的大学语文教材,大多是选收一些文学性的范文,附加注释和简要导读。这些教材都是为各类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各科学生编写的通用教材,重在抓共性,故不可能照顾到各个学科的专业特点。除许敬生先生2006年主编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对中医药院校专业特点有所兼顾外,再无其他优秀的专供此类院校学生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

本教材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行业特点,强调与中医结合。

教材选取了一部分与中医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涉及到中医药学的知识,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例如,教材选收了10篇古代医学小品文,虽然并非每篇都出自医家之手,但都与医学有一定的联系。其中《鉴药》通过作者自己服药不当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处理任何事情都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尤其是注意“度”的把握,借此抒发了对唐王朝因循守旧、不图改革的不满情绪,同时,也是对中医学所主张的“度”与“和”的思想的生动的阐释;《医事笔记五则》虽非医学文献,但分别通过笔记杂著的形式记录了丰富的医学资料,洋溢着传统医学文化的信息。医话是中医著述载体之一,属于医学小品文,它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或夹叙夹议地说理,或扼要生动地述事,往往含义深刻、意味隽永;《医话二则》第一则《读医书四病》,选自清代《医经余论》,文中历陈读书之病,指出若读书不善,其弊甚于不读书,可谓至为允当;第二则选自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的《潜宅医话》,要求学医者既要博览群书,又不可泥于古书,明确提出才、学、识三者兼备,方可从事于医。

3.3 重视源文化

本教材第一单元选取了儒、道两家经典名篇共四十五则,旨在让学生从源头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了解中医理论形成之源。

《周易》、《老子》、《论语》、《礼记》等篇章不但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也是中国文化思想之源,是中医理(下转第65页)(上接第17页)论之源。中医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为中国所独有,因此它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例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医理与文化是一致的,都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等;中医强调的修身养生观点大多汲取了传统文化中道教的自然无为、佛教的静修、儒家的礼仁气等思想观念;中医众多流派也多衍生于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潮中,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论、自然辩证法、理义、巫神术等。中医对病理的认识与治病的方法也受到文化的影响,不管是脏象兼治、丹药医方,还是望闻问切、推捏拿打等,无不蕴含着古代传统文化的理念。

中国古代经典不仅思想深刻、富于哲理,而且语言精炼、寓意深远。经典的魅力不仅反映在内容上,也反映在形式上;不仅反映在思想方面,也反映在文字表述方面;不仅反映在它和时代的密切关系中,也反映在它与传统文化的不断交融中。传统经典所显示出的深邃的理性精神,不仅深深地吸引人、感动人,还在于启迪人、鼓舞人。中医药专业学生学习这些经典,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学的理论渊源,而且能够感受经典作品的语言文化魅力。因此,本教材将儒、道两家经典列在首单元是有深意的。

4 结语

本教材是依据行业人才需求和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发展而规划建设的,在编写上注入了新的理念,体现出一定的行业特色,是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使用的规划教材。教材在编排上未将语言基础知识、写作知识作为专章单列,一是篇制的限制,二是希望为教师授课留下更多的空间。教材的编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教材的编排是否科学最终要看它是否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书虽然在课程定性、定位、目的任务、内容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但教学效果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对此我们将继续关注。S

摘要: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于2012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该教材课程定位明确,文选体裁丰富,重视传统经典,突出行业特点,强调与中医结合,无论在编写理念、编写内容以及编排体例上都体现了较鲜明的特色。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材,经典,中医特色

参考文献

[1]夏中义.大学新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步高.大学语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 第11篇

【关键词】编写原则 知识系统 选文系统 助学系统 练习系统

【分类号】H193

“语文教材特别是语文教科书是所有书籍中最有意义最富价值的一种,我们急需的是充满教育吸引力的语文教材特别是语文教科书。”[1]编订一本有利于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语文教材,为他们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原则的拟定

(一)落实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教材的编写应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作为语文教学的依据,以实用人才必备的语文素养为标准,对教学目标进行完善,为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正确运用语文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坚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要注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注重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等能力训练,体现高职语文课程“务实、实用”的教学思想。

(四)切合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

教材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编写原则上要注意:避免和高中学过的知识相重复,要组织新的和学生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内容去吸引学生,按照高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大学语文》教材知识系统的编写

“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知”,不在了解知识的本身而在掌握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有效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教课书中的知识系统,都必须同语文实践密切结合,避免单纯的概念诠释和抽象的逻辑推理,避免把知识讲“死”。[2]

(一)重视知识系统的应用性

认知心理学家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在高等语文教材的编排中,还应注重程序性知识的编写。力求内容的科学性也要注意实践的可操作性。

(二)重视知识的多科性

知识不应该只涉及语言类和文学类的知识,还应该包括历史、现实、未来以及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尽可能的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通过教材编写让学生学会和知识对话

学习者的个体才应该是中心。教材也应该让学生学会和知识对话,并在教材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停留在记忆和保持,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会自我建构、自我创造。

三、《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编写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都以课文为基础。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教材选文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也兼顾时代性、适合性、实用性的特点。

(一)注重选文的时代性

具有时代性的范文能及时反映生活,正确回答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足以使学生在思想上多受益;具有时代性的范文往往运用最新鲜的、活在人们口头上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活泼的、切实有用的语言教育。

(二)注重选文的典范性

选文要做到“文质兼美“原则。语文教材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不管是传统的民族文化精华,还是当代的民族文化精华,乃至世界各民族的各类优秀文化,我们都应有所选择。

(三)注重选文的适合性

选文要做到难易适中,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身心特点。在选文中应和学生专业相结合,如选文:《敬畏生命》、《她把护士变成了白衣天使》让我们看到了护理事业的崇高、发展和创立。

(四)注重选文的实用性

选文要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要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让选文有一定的实用性。

四、《大学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编写

助学系统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自学活动,可以说教材如果是学生不出声的老师,那么,助学材料就是老师和学生间的联系枢纽。

(一)学习提示的编写

1.预习提示的编写

(1)激发学生的预习动机

在文学作品中交代学生需了解的知识,例如:作家简介、写作背景、写作意义等等。

(2)确定预习内容

高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都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编写助学系统时最好能帮助学生能确定预习内容。

2.自读提示的编写

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来确定学习重点,让学生从学习教读课文掌握的方法应用到自学课文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作业提示的编写

在编写作业提示就要注意为学生提供知識、指点解题途径。

(二)课文注释的编写

注释是为了辅助教学,在编写时要注意注释要真实、可信、科学。

(三)资料附录的编写

教材中的资料附录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编写时应注意:

1.知识要点的索引

教材中的许多语文知识都分布较散,一般都在注释、提示中,为便于学生学习可以把这些知识归类、分层,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扩展阅读书目及要求

帮助高职学生提高文学修养和自身的文化素质,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阶段的课外阅读书目要求:从接受性阅读发展成欣赏性阅读,阅读能力也由理解能力到欣赏能力逐层递进。

3.图像、网络平台、助学光盘的设置。

课文中的插图力求新颖、美观,还要为学生提供优越的网络平台及助学光盘进行学习,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欣赏文学作品。

五、《大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编写

(一)注意情景化的设置

针对不同的练习题来设计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语文练习实践,按时按量完作业。在练习设置中不要孤立的把听、说、读、写安排成单项的作业,要和生活联系起来,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二)注意循序渐进的安排练习题

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相对较薄弱,设置时注意把旧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巩固、记忆和应用。

(三)注意练习设置的灵活性

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普遍较差,设置基础的听说读写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要求即可,同时,也应考虑高职院校中也有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尽量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要,在练习题中安排难度较高的练习题。

(四)注意练习设置中的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生活、职业技能,练习题的设置就要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团队合作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04.

[2]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08-109.

[3]钟埃莉,牛彦辉.护理文秘.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8.

[4]陈新民.教材提示亟需改进[J].甘肃:甘肃教育,1995,10.

[5]戴前伦.中美中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探索,2005, 2.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 第12篇

《九年一贯课程纲要》重大议题中的资讯教育项目, 制定了小学阶段学生各项资讯核心能力, 各校依据此纲要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实施资讯教学, 台北市甚至有部分小学从一年级起即开始实施。课程纲要中指出, 资讯素养与伦理内容包含:能进行网络基本功能的操作。认识网络规范, 了解网络虚拟特性, 并懂得保护自己, 了解与实践资讯伦理, 遵守网络上应有的道德与礼仪。认识网络智慧财产权相关法律, 不侵犯智财权。了解网络隐私权相关法律, 保护个人及他人隐私。善用网络分享学习资源与心得。了解过度使用BBS、游戏、网络交友对身心的影响;辨识网络世界的虚拟与真实, 避免沉迷于网络。

资讯科技进步, 家庭中拥有电脑并可上网的比率逐年增高, 小学儿童接触网络的机会也显著增加。因为不正确的使用, 造成的伤害也相对提高。教师因为教材资源缺乏, 教导学生有关“资讯素养与伦理”的教学意愿相对较低。小学阶段学童的心智尚未成熟, 对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及道德、法律认知尚须建立, 又面临发达的网络科技和日益增多的运用网络学习的机会的趋势。网络虚拟世界中, 声光信息的刺激容易吸引学童投入, 但因为受限于信息枝术能力的不足, 此年龄的学童较易受到教师、家长的约束, 因此, 小学阶段是建立学童使用网络正确观念的最好时期。

资讯素养与伦理的范围相当广泛, 提供教师方便的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应用网络所必需的资讯素养与伦理观念, 避免因为网络不当使用可能产生的伤害, 建立正确的认知价值等。

●●台此市教育局推动小学“资讯素养与伦理”实施策略

台北市教育局自1998年8月起, 发布2期共6年的资讯教育白皮书, 第一期以“建立优良的资讯教学环境、提升教师运用资讯科技于教学的素养, 培养学生现代化的资讯能力, 发展资讯化的课程教材与软件、积极有力的行政配合并充分运用社区资源”为目标。第二期则是“把学校变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 而学生则成为主动性强、具探究精神和创意的学习者;让学生有机会探索网上的知识和资讯世界, 使他们获得广阔的知识基础, 并培养广阔的世界观;培养学生有效并迅速地处理资讯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自学的态度和能力。”其后每年投入巨额人力及经费, 期望提供全市优质的资讯教学环境, 提升教师将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现代化的资讯素养, 以顺应资讯化社会的需求。在软硬件兼备的条件下, 各校极力推动各项资讯教育, 并广泛应用在教学上。有鉴于学生应用网络可能延伸的问题, 并做预防措施教学, 保障学生安全, 自2005年起持续推动资讯素养与伦理计划。

1.编写小学版本“资讯素养与伦理”教材

2005年, 台北市教育局编写高中版“资讯素养与伦理”教材, 2006年成立小学版教材编辑小组, 编撰适合台北市小学生使用的“资讯素养与伦理”教材, 同时发行中学版教材, 免费提供给各校教学使用, 并将教材上传至台北市益教网, 提供浏览者下载;除了提供资讯教师利用计算机课教学外, 也希望非资讯教师能融入在其他的课程中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正确的资讯网络使用行为与态度, 增强预防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的能力。

2.举办教师“资讯素养与伦理”教材教学使用研习

为了促进教师对资讯素养与伦理的知能, 探讨校园使用网络常见问题, 分析问题的起因及防范之道;示范如何教导学生与资讯科技有关的法律和伦理规范;促进、倡导安全而健康地使用资讯科技资源的方式;使教师能运用资讯科技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增进了解“资讯素养与伦理”教材, 推广并应用在各科教学活动中, 2007年初教育局举办小学教师“资讯素养与伦理”研习, 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及本套教材的编辑举办讲座, 研习内容包含:青少年网络使用常见伦理、法律、安全问题面面观;数码教材制作与著作权法;小学版“资讯素养与伦理”教材使用介绍与应用以及建立安全、健康的资讯科技使用资源等。

3.实施推动“资讯素养与伦理”计划,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

2007学年起, 教育局通过推动中小学“资讯素养与伦理”实施计划方案, 提供记功的奖励措施, 鼓励教师将资讯素养与伦理教材, 融入各科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使用资讯能力同时, 兼具教导学生认识与资讯相关的法律, 建立学生正确的网络应用行为准则与伦理规范, 培养尊重他人的资讯伦理素养。使用该套教材教学, 一般教师、资讯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应用并推动相关教学活动, 以教师授课率为标准, 以奖励的方式, 落实推动校园资讯素养与伦理教学。

●●“资讯素养与伦理”小学版教材课程内涵

考量小学儿童受识字能力的限制, 过于抽象性的文字或是艰涩的法律用语, 对学生而言不容易理解, 而且学童的心智模式及逻辑思考能力尚未成熟, 因此将台北市小学版资讯素养与伦理教材的使用定位为:由教师利用课程教导学生学习;内容则以建立学生应用网络所必需的基本观念, 辅以学生因网络不当使用可能产生的现象给予说明, 并提供适当的处理建议为主轴。

1.教材编辑规划

根据教材定位, 延伸撰写的格式, 采用故事性的叙述、口语化的用语, 配上活泼可爱的插画, 希望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印刷格式, 则以方便教师教学及学生使用、环保且资源共用的原则, 采用单元本及合订本两种方式分别装订。单元本教材, 以目前台北市班级额满学生人数35人为单位组装成套, 上课时由教师发给学生使用, 下课后回收;合订本则是将10个单元装订成册, 并附有PowerPoint教学档案及学习单等电子档案, 提供教师教学使用, 藉以提高教师使用该套教材教学的意愿。

在教材内容方面, 编辑小组初始规划包含:网络礼节、网络识读、著作权法、不当资讯、资讯相关法律、网络互动、电脑游戏、网络交易、网站设计等单元。其后, 编辑小组期望以客户导向的需求来建构课程内容, 针对台北市15l所公私立小学的计算机教师, 进行资讯素养与伦理教学课程内容的线上问卷, 了解各校资讯教师对该教材的需求及想法;最后归纳各项资料, 在指导教授的指导下, 确定教材共分为10个单元, 并以6位小学生与1位计算机老师为书中的主角, 通过实际案例的说明, 探讨解决方案, 作为教材编辑的架构。

2.各单元主题及学习重点

该套教材每一个单元以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网络用语为主标题, 副标题则是学习的名称。课程内容包含:一触即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双管齐下——故事说明学习内容;三思而行——探讨故事所隐含的问题;四通八达——提供学生学习辅助的学习单;五彩缤纷——本单元参考资料来源;最后以一首五言绝句作为学习的结语。

●●台北市2007学年小学教师实施“资讯素养与伦理”教学概况

检视各校提供给教育局资讯室2007学年台北市实施资讯素养与伦理教学的资料, 汇整如下。

1.台北市2007学年小学“资讯素养与伦理”授课统计

台北市141所公立小学中, 在2007学年第一学期实施资讯素养与伦理并以该套教材实施教学的共有32所学校, 占22.70%;在2007学年第二学期实施资讯素养与伦理并以该套教材实施教学的共有47所学校, 占33.33%。

2007学年第一学期, 在总共3298位教师中, 参与教学的有667位, 授课率达20.22%, 其中资讯教师69位, 非资讯教师598位;授课率最高的学校在全校105位教师中, 有92位教师参与实施资讯素养与伦理教学, 全校授课率达87.62%。

2007学年第二学期, 在总共4263位教师中, 参与教学的有761位, 授课率达17.85%, 其中资讯教师92位, 非资讯教师669位;授课率最高的学校在全校105位教师中, 有65位参与实施资讯素养与伦理教学, 全校授课率达61.90%。

2.教师对“资讯素养与伦理”教学授课的意见

(1) 非资讯教师

低年级教师认为:可以学习到在网络上的安全, 使学生享受便利, 也能健康快乐地遨游于网络世界;小朋友看大人下载档案, 却完全不知道这是违法, 通过资讯素养与伦理教学才知道要尊重别人;资讯素养与伦理若能从小扎根, 对孩子们的学习一定有很大的帮助;火星文一篇, 学生觉得很新鲜、有趣, 但恐引起负面学习的效果, 应该将结果的严重性提高, 避免学生误用;这样的教材让学生知道网络只是学习的工具之一, 并不是唯一的学习工具;过度依赖计算机, 常常会影响健全的人格发展;深入浅出地说明网络诈骗;对学生从小灌输正确观念有其必要性;学生计算机操作与网络知识运用能力, 远比老师预期的来得高。

中年级教师认为:影片长短适中, 学习单配合恰当;教材内容符合生活经验, 浅显易懂;让学生了解网址的代表意义;能提醒学生上网时该注意的事项;故事内容引起学生学习动机, 非常有趣;图文并茂, 插图生动有趣;可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已有沉迷的倾向, 而请家长配合关心及辅导;在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单元中, 让孩子知道随意下载音乐或影片恐有触法;线上游戏日新月异, 如何让学生不沉迷是个重要的课题;此教材提供了几个不错的方法与判断方式, 判别资料来源的真假很实用;学生原本认为引述网络资料是免费的, 但经过学习对著作权有了更正确的认识;学生了解引用网络上的资料需要注明出处;让学生有基本资讯素养与伦理的知识, 立意良好, 老师可以视课程需要融入其他学科来教学。

高年级教师认为:对高年级而言, 资讯素养与伦理课程相当重要;若能于教材中多一些社会实例, 如造成的伤害及应负的法律责任, 可让学生收获更多;高年级上网机会增多, 故资讯素养与伦理的培养十分必要;可以避免误触法网或被网络诈骗, 误入色情网站或泄漏个人资料等危险;学生喜欢上计算机课, 也喜欢玩线上游戏, 课程中通过讨论网络沉迷的现象, 学生了解到网络沉迷的危害;单元内容有条理, 符合时代、社会的需求, 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建议教师把网络礼节及著作权列为必教的单元;教材配合时事并具启发性;讨论到网络沉迷中的小皮无精打采, 和班上xx同学类似, 大家兴趣高昂;讨论到宝物被盗取的不愉快, 学生更是心有同感。

教师共同认为:教材生活化, 能引起学生学习动机, PowerPoint对老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更早接受资讯素养与伦理授课是有益的。并建议如下。

低年级教师建议:加入注音符号, 以利低年级学生学习;建议依年级来设计教材;希望能针对低年级学生设计学习单, 并通过家长回馈单进行家庭和社会的教育;部分内容艰涩, 字多图少, 学习起来较吃力;多为文字版陈述, 较为枯燥。

中年级教师建议:小朋友沉迷于网络, 很多是受家庭环境或接触较大的朋友影响, 家长也应该建立正确的观念;如果文字叙述更白话, 会更适合中年级学生;学习单应依照不同年段设计;中年级打字较慢, 一节课要上完一个单元有点赶;授课时多介绍一些教育网站, 或各类知识网站, 让小朋友有机会去接触, 不要只限制在游戏网站。

高年级教师建议:希望提供新闻报导事件;建议学校提供给家长设定计算机自动关闭屏幕10分钟的相关资讯, 以免学生眼睛受到伤害;网络沉迷的危害, 应走全民运动, 应由家庭教育着手;建议增加预防电脑中毒的资讯素养;小学生比较少用Outlook, 大部分使用免费信箱, 建议增加免费信箱的防毒观念。

全体共同建议:以动画呈现学习效果较佳;学校可以推动全校有奖问答的方式鼓励学生学习。

(2) 资讯教师

有系统的教学设计, 提供给教师方便使用的素材;基础课程设计用心, 可增加实例使学生更深入体会。并建议可搭配影片进行教学, 将会更加吸引学生学习;学习单采用开放性命题, 学生不易回答;增加关于学生最常下载的图片、音乐等违法案例;教材规划可由简到难进行分类, 以年级区分课程, 会更容易让老师上手教学;辅以Flash动画吸引学生, 提高学习兴趣。

有鉴于网络犯罪形态与手法不断翻新, 于2006年编订的教材, 已有部分内容与案例不合时宜, 且新的手法与案例又未加入。因此, 于2009年2月再成立教材修编小组, 针对不合时宜的案例加以删除, 并增加新的手法与案例, 让这一教材与网络最新发展能契合。预期于2009年8月完成修编工作, 9月新的学期即可开始使用。

上一篇: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下一篇:光伏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