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集体范文

2024-08-24

教师集体范文(精选12篇)

教师集体 第1篇

教师必须清楚集体备课备什么。当然, 集体备课的内容最好为下周的教学内容。

1. 精选、精备阅读材料。

选择阅读材料时, 教师要注意所选材料应有时代感, 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 贴近高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 还要考虑阅读材料题材和内容的多样性。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材料。知识量的扩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促使学生去观察、想象、推理,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师还要认真研究阅读教材, 对教材有宏观的把握。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 采取精读、泛读相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2. 从学生实际出发, 精备学生。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就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 从其感兴趣的方式入手,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3. 备教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手法传递知识, 尤其在较重的学习压力下, 更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 导入设计要自然、巧妙。

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导入若成功, 就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要紧扣教材, 灵活设计导入方式, 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2) 课堂活动形式要多样化。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组织形式而言, 既要有个人活动, 又要有对子活动、小组活动、整班活动等,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促使学生积极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能力。课堂上师生要互动起来。

(3) 课堂活动要有梯度, 要层层递进。

Jeremy Harmer在How to teach English一书中提到:成功教学的最大敌人之一就是学生的厌烦心理。而活动设置过难或过于容易, 都会引起学生的焦虑情绪甚至厌烦心理。因此, 我们要注意使语言活动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具有层次性。

4. 备作业设计及批改。

众所周知, 作业设计是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一把尺子。怎样用好这把尺子, 是教师集体备课要探讨的。 (1) 作业的量。作业量要适中, 要分层次, 有梯度。 (2) 作业的质。作业要既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的批改要有评语, 要有激励性语言。

二、集体备课的方式

1. 个人自备。

集体备课重在集体的交流和研讨, 这就需要个人做好充分准备。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 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设计教学方案, 写出备课提纲, 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 以便资源共享;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以便集思广益, 攻克难点。个人自备重在对文本的研读和个人感受

2. 集体交流。

在这种交流中没有权威, 也没有听众, 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交流中没有主讲人, 只有组织者。组织者的任务是创设民主、自由、宽松的氛围, 让大家畅所欲言。在交流中鼓励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观点, 促使大家在争辩中、碰撞中、反思中成长。要鼓励青年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 也要邀请备课组以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来组内进行专题指导, 以开阔组内教师的视野, 扩大交流的空间。

3. 整理教案。

在集体交流后, 教师要整理教案, 修正教案。经过大家共同探讨, 相互补充后, 各位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 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案来。

4. 个性化修改和反思。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 用统一的教案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教师应对整理好的教案进行修改与反思, 以适合自己, 适合本班学生。这种个性化的修改与反思, 主要包括教学环节的再设计、教学过程的再评析、教学效果的再反思。个性修改中应注重创新, 注重实用, 注重个性。

5. 课堂实践。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 因此, 有必要跟踪听课进行检验, 以便得到总结、提高, 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 取长补短。

6. 课后交流。

教后反思是提升。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进行交流, 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促进每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第2篇

集体备课制度,是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由同一学科教师集体研究、讨论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为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的时间、成员和组织形式

1、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至少一次

2、参加集体备课的成员:全体科任教师。

3、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主持。

二、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1、分配任务:备课组长要根据本册教材的结构情况和学科特点,将备课任务合理地分配给组内成员。备课任务可分为单元(章节)备课、独立课文备课或者独立课时备课等。

2、个人准备:组内成员领受任务以后,个人即进行备课准备,撰写主备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以备集体议课时作重点发言。其教学设计思路在集体议课前以电子邮件相互发放。

3、集体议课:主备发言人重点发言后,组内人员根据主备人的发言情况,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统一认识后,由主备人编制教(学)案。

4、编制教(学)案:主备人根据自己的钻研情况,并结合集体备课的意见进行取舍,认真编写教案,复印后分发到每个执教人手中。

5、复案补改:组内人员拿到主备人编制的教案(初案)后,要根据本班的学情,对初案进行补改,使之适应本班的教学实际。

6、个人执教:每个执教人将补改后的教案(复案)付诸教学实践。

7、教学反思:个人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进行必要的反思和体会。

三、集体备课原则

备课组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四备”、“五统一”、关注“六点”。

1、“三定”即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地点;

2、“四备” 备纲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3、“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外练习、统一组织考试;

4、“六点”即关注考点、重点、难点、能力生长点、思维障碍点、现实连接点。对活动情况要做好记录,每次活动结束前还要做好下次的活动安排。

四、集体备课要求

1、所有教师都要超周备课,每次集体备课时间由本轮主备人作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讨论。

2、每周的主备人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深入钻研教材和标准,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习题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应结合实际,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原有备课上进行修改,特别要注意记录好课后反思,这将成为我们评价教案等次的重要依据。

4、主备人的备课发言和编制的导学案,是个人能力、学识等“本事”的具体体现,必须精心准备。

5、集体议课活动应按时进行,若主讲教师请假或备课组活动受学校活动冲击,备课组长要经教科研中心同意另行安排活动时间,不得擅停。

6、备课组长应严格考勤,并做好集体议课记录。

五、加强集体备课的检查评估

1、学校教科研中心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检查,要有详实记录并定期总结、评比。

2、各备课组要全员参与,保证集体备课时间,保证质量,无故缺席者按缺课处理。一学期缺席三次以上者,不得参加评优。

3、教科研中心和教导处还要组织人员通过听课、检查教学设计、作业、集体备课材料等方式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督导,并及时反馈。

4、每学期由教科研中心对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评选优秀备课组并对优秀备课组集体进行奖励。

教科研中心

小议教师集体办公 第3篇

关键词:集体办公;优点;不足;优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249-01

目前,已有很多学校实行教师集体办公制。学校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多数是对校舍紧缺现状的一种适应,人们还没有认真地去分析研究集体办公的优点和缺点,这种不分析利弊就确定办公模式的作法是盲目的和被动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集体办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一些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的具体办法,以求学校的办公模式,尽力向完善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一、集体办公的优点

1、经济利用校舍。

集体办公,可十几人只占用三间办公室,同单独办公相比,成倍地节约了办公用房面积,有利于缓解越来越紧缺的公共用房现状。对于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能以较少的经费投入和较少的资源占用,同样使得教育事业有良好发展。此外集体办公,学校只给教师提供办公场所,住房则需要自己去购买商品房。这样既精简了校舍,又拉动了教师的购房消费,推进了住房商品化的发展。

2、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集体办公,便于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便于领导和教师之间的联系。一个办公室的教师,相互请教、协作、借鉴等方面都容易做到,一些教学设备可以共同使用,信息资源可以共享。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来说,集体办公的办公室里,教师个人事务的干扰较少,学生来往不显拘束,到办公室请教问题的学生数相对较多,交取作业也方便;加上多位老师在同一办公室,大大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触机会。

3、克服教师行业的不正之风。

学校实行集体办公,教师之间无疑起到了互相激励、互相监督的作用。有利于改变一些教师的随意和懒散习气,如不按时到校、不按时上下课、不及时批改作业、随意玩耍和做家务等,都会在集体环境中受到监督和限制。再如乱收费、乱罚款、体罚学生以及不正当行为,都会在客观上受到制约。

二、集体办公的不足

从办公环境的角度来说,集体办公室缺乏足够的安静,学生、老师出入不断,嘈杂声音不断,一个教师的语言、方法、态度、牢骚、情绪、举动等都会干扰其他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教师若长期坐在这样一个嘈杂声不断的办公室里,精神上难以得到放松,容易劳累过度。

从办公场所的角度来说,集体办公室里,教师的办公场所不够宽阔,影响教师的活动和工作。教师要搞教学研究、教学实验,没有相对独立的场所,实验研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都难以保证。

三、集体办公室的优化和利用

在集体办公室的利用上,现设计三种互补模式供参考。1、在集体办公室边铺设一个机动房间,供需要单独办公或临时休息的教师使用。2、建成改造型的集体办公室,即在一个大的办公室里,用隔音玻璃隔成每个老师的单独办公室。教师之间只隔声音,不隔视线。3、既设集体办公室,又设单独办公室,但规定教师集体办公的内容和集体办公的时间。

对于小学,由于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单独谈话的机会不多,同时小学教师的独立实验研究较少,小学的办学经费也普遍比较紧缺等,小学校舍,以前述的第一种模式为好,即在集体办公室旁边铺设单独办公室,教师一般情况下,在集体办公室工作,当需要休息或单独办公时,可申请使用独立办公室。初级中学也可采用这种模式。

对于初级中学,需要单独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频率很高,教师也需要有相对独立的环境来作教学实验、教学研究或写作。因此,中学校舍,以前述第二种模式为好。

对于高级中学以上学校,由于学校规模较大,经费较足,教师工作比较复杂等原因,可实行前述第三种模式,可既设集体办公室,又设单独办公室,教师在规定的集体办公时间里,应实行集体办公。这样才能发挥集体办公的优点。

四、结论及建议

根据前述分析,可做如下结论:

①、教师集体办公,不仅是缓解公共用房紧缺现状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应当在各级各类学校,推行集体办公制。

②、集体办公也有不足之处,应当做出互补模式的校舍设计,以扬长避短。

大连为农村教师建集体宿舍 第4篇

大连市前不久出台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宿舍建设实施方案,提出3年内,要在农村地区建设1000间农村教师集体宿舍,到2017年底,基本解决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住宿问题,其中今年将完成300间宿舍建设任务。

根据方案,大连市农村教师宿舍将按照安全、实用、节能的原则,按每人每间3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标准统一建设,市政府给予资金补助,项目总投入预计超过8000万元。此项目已纳入大连市政府重点民生项目。

大连市规定,农村教师宿舍的享受对象为当地无住房的中小学在编教师和支教教师,宿舍仅供教师周转使用,不得出售、转卖和租赁,严格保证宿舍的公益性和周转性。

教师集体诗歌朗诵稿 第5篇

我们的心头奔涌着青春的热血。

我们的肩上担负着光荣的使命,

我们的脚步紧追着时代的列车。

我们的征程任重而道远啊,

每一步都关系着人民的重托。

我们的脉搏连着民族的兴旺,

我们的事业攸关祖国的蓬勃。

我们拥有整个世界啊,

我们拥有人类文明的一切!

我们走在人民教师的行列,

我们的信念坚定执著。

我们的生命之灯,

要永远为孩子们照亮,

愿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之果。

让人难忘啊,

那些农民的子弟们,

伴着大山又伴着日出日落;

他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常常在人们的心中闪烁。

我们要用真诚与爱心,

在苍茫的黄土地上耕耘收获。

我们要让所有种子都能发芽成长,

要让校园里春光无限繁花万朵。

要让学生的美好理想都能长出翅膀,

要让一切琴弦都能弹奏出优美的歌。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我们要前进,

我们要跋涉,

我们要奋斗,

我们要开拓,

我们要开创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们愿做一片无声的绿叶,

让世界呈现出多彩的颜色,

期待着中华民族的腾飞啊,

这就是我们——

教师集体设计作业的实践研究 第6篇

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教师设计作业时往往是单兵作战,缺少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少整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强化的情况下,如何与时俱进地改进作业设计方式?如何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对此,笔者所在的学校进行了有关教师集体设计作业的课题研究。

一、教师集体设计作业的现实意义

所谓教师集体设计作业,是指在教师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集体研讨而进行的一种作业设计活动。它能集中教师群体的智慧,共同研究作业设计中的一般问题,从而追求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能促进教师之间展开协作、交流和研究

集体设计作业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作业布置。它以崭新的姿态,通过交流、研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作业设计组教师的智慧,形成教学的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研讨,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吸收更多的优点,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能增加教师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

教师的工作烦琐、辛苦,教学时间极为宝贵。通过集体设计作业,教师可以提高作业设计的效率,从而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案和作业设计的调整上。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及时记录学生作业后的心得体会,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或别人)的作业设计,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渐生成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理性认识。这些宝贵经验,对自己、对他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集体设计作业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教育研究的能力。

二、教师集体设计作业的操作过程

作为一种有别于教师个体行为的教师集体教研活动,教师集体设计作业必须有明确的操作过程。集体设计作业以一个学期为单位,一般实施8次,因为一个学期一般有18至20周,除去长假和期中、期末检测,以每两周活动一次为宜。在实施第一次活动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准备工作

第一次集体设计作业活动的准备工作是比较关键的。要确定每个学科组作业设计的负责人,一般以年级为单位,一个组大约4到5个人。此外,还要制作《集体设计作业活动情况记载表》,用以每次集体作业设计做记录。

组长负责把一学期的设计内容根据组员的特长分给组内的每个成员,成员明确自己一学期的设计内容。每个内容都设有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主讲教师先设计好自己的作业,并在集体活动前两三天内上传到学校ftp上,所有辅助教师在集体活动之前下载该作业内容进行学习,准备集体活动时讨论。

(二)集体设计作业的一般流程

教师按指定地点、时间参加集体设计作业活动。集体活动开始时,第一步先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并讲明注意事项;第二步分学科组活动,每一组的组长根据教师自愿的原则分配设计内容;第三步主讲教师阐述主讲内容,辅助教师对所设计的题目进行讨论;第四步各组长记录本组活动概况,填写《集体设计作业活动情况记载表》。

后续的几次集体设计作业活动基本程序与第一次相同。我们在总结第一次集体设计作业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各组长对“集体设计作业讨论要点,反馈问题及建议”的填写。学校及时总结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研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下次集体设计作业活动时向全体教师反馈。另外,结合集体设计作业的各项检查及其他积累资料,各活动小组撰写集体设计作业活动中期小结,小结包括前阶段的活动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后阶段的改进措施等。第八次集体设计作业活动结束后,每位教师要撰写集体设计作业心得体会,组长撰写本组活动小结。学校结合平时各组的活动概况与各种材料,评选最佳作业设计组和先进个人。

(三)拓展型集体设计作业的尝试

为了满足学科综合化趋势的需要、促进教师对教学形势的适应以及教师思想观念的进步,我们认为,不仅要重视同学科的集体设计作业,也要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沟通。为此,我们尝试采取拓展型作业设计方式,即教师跨学科参加集体设计作业,由学科组自由“联姻”。这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三、教师集体设计作业的研究内容

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的研发活动,教师集体设计作业活动所要研究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讲内容研究

主讲内容是主讲教师对所设计作业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意图说明,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即站在教者、读者、作者或编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第二,对即时性作业、宽时性作业、长时性作业三类作业设计意图的说明,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第三,层次性作业设计的说明,即从设计有梯度的作业并在体现梯度中让学生有所选择的角度作具体说明。

(二)主讲教师作业设计研究

主讲教师作业设计的质量是集体设计作业的关键,直接决定辅助教师的作业设计调整状况。因此,要根据教师的特长分配作业设计内容,使主讲教师的“长处”融合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

为此,我们对主讲教师作业设计作了以下要求:每一个作业设计都必须有设计的依据、意图和目标、训练重难点、作业后反思,反思以写学生作业后的亮点或不足为主。

【案例一】九年级“正确认读汉字”复习矫正型作业设计

1. 设计依据

(1)考点解读。正确认读汉字主要涉及下述几个方面:①能正确辨认词语、成语中易混淆的形声字和形似字的读音。②能辨认常用汉字的习惯性错读。③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多音字。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学生所学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字和多音字,考查的题型是选择题。

(2)现状分析。从学生平时练习和检测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形声字根据声旁误读,如“蒿”读成“gāo”等;②形似字习惯性误读,如“栈”读成“践”的音、“喑”读成“暗”的音等;③多音字读音混淆不清。

2. 设计意图和目标

(1)通过选择、比较、改错等变式练习强化对易混淆汉字读音的识记。

(2)在练习中学习知识整合、复习的方法。

3. 矫正作业

(略)

4. 参考答案

(略)

5. 作业后反思

形声字是汉字的基本类型,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声旁表示字音,但有很多字的声旁不能完全表示该字的读音,有或多或少的变化。而学生受声旁表示字音的影响,对这些字容易误读,而造成考试失分。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这些字,我们对教材中出现的容易误读的形声字进行整理筛选,以辨识选择的方式集中呈现给学生,通过辨识、选择、书写的方式更牢固地掌握这些字的正确读音。

(三)反思调整研究

相同的作业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师和所有的学生,不适合就要反思和调整。反思调整是促进集体设计作业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经过实践研究,我们提出了集体设计作业的“四度调整法”。

1. 一度调整。在集体设计作业活动开始前,辅助教师学习主讲教师的作业设计方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作一些调整,注上个人见解。

2. 二度调整。在集体设计作业活动中主讲教师主讲后,辅助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讨论交流,对主讲教师的方案进行调整,形成个性化的作业。

3. 三度调整。教师在批改完学生作业后必须对自己设计的作业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

4. 四度调整。在下一次集体设计作业活动的前半小时,针对上次作业情况,教师交流各自的作业反思,这是展示性汇报,包括作业的设计、学生完成情况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就会有不同的反思,但这其中肯定有对主讲教师设计方案共同的反思,因为这是把集体设计作业运用于课堂教学后所产生的感触,体会更深刻。

实践表明,“四度调整法”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作业设计方法,既便于学校管理,又便于教师分层次反思修改,同时能够清楚地区分教前与教后的调整、个体与集体的调整。这样,教师不仅有作业设计的存档,还有四度调整过程的存档,为教师下一轮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资料。此外,四度调整的轨迹,可使教师在这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长。

四、教师集体设计作业的管理

作为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活动,教师集体设计作业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很有可能演变成高耗低效、劳民伤财的形式,从而走向良好意图的反面。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提出和实施了五方面的管理。

(一)作业管理

1. 时间要求。要求每个主讲人按要求完成作业设计,将自己设计好的作业在主讲前两至三天内传到学校ftp上,并要求辅助教师在这两至三天内做好设计作业的调整。

2. 格式规定。统一字体、行距、纸张、页面设置、每页字数等,并提供样本。

3. 内容强调。将作业分为三大类:即时性作业、宽时性作业、长时性作业。研究设计分层作业的策略,做到作业方面的因材施教。

这块内容由教务处负责,把相关要求通知到每位教师。

(二)活动管理

我们将活动管理分为活动前管理、活动中管理、活动后管理。

1. 活动前管理。由各教研组长检查本学科的三个年级的小组活动前的情况,做好记录。主要工作是检查作业设计的内容、作业设计的完成情况等。

2. 活动中管理。由每周行政值周领导负责管理,做好记录。主要工作是检查活动时有无组长主持、主讲人的主讲情况、教师参与讨论的气氛、讨论的内容是否全面、对讨论内容有无及时记录在案等。

3. 活动后管理。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落实此项工作。对教师个体而言,主要检查作业布置后及批改后反思交流时的共性记录情况。对学校而言,主要检查反馈情况,包括各组长记录情况反馈、教科室每次归总情况反馈、教导处检查情况反馈、教科室阶段性情况反馈等。

(三)评价管理

成立学校作业设计考评小组,把作业设计列入备课考评的内容。即时进行交互式点评,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四)归档管理

包括作业设计主讲材料、组长记录、检查情况、阶段性研究材料等内容的归档。由各小组的组长整理,学期结束后交给学校档案员。

(五)其他管理

1. 个案研讨会。为了展示集体设计作业的阶段性成果,学校开展以作业设计研究为形式的研讨会,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专项训练和随文训练,积累集体设计作业的个案材料。

2. 各类评比。论文评比:开展围绕第一阶段集体设计作业活动以来的成功经验、建议、存在问题为主题的论文评比;最佳作业设计组评比:根据《教师作业设计考核评价表》,依照量化细则,评出若干个最佳作业设计组、最佳作业设计教师、先进作业设计个人等。

借助集体备课来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第7篇

要正确认识集体备课的意义, 增强集体备课的自觉性。首先, 集体备课能减轻教师单独备课的负担, 使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21世纪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 既要抓好学生的学习, 又要抓好思想教育;既要抓基础知识, 又要抓能力的培养;既要抓优生, 又要转化后进生;既要备课、上课, 又要评改作业, 教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由此可知, 教师的备课时间就十分有限。这样, 就难以钻透、深研每一课, 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案。然而, 我们通过备课组的集体优势, 分配每个成员重点研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 然后备课组集体修改、完善, 这样大家就有较充足的时间去深入钻研, 精心设计。从而既提高了备课质量, 又减少了重复劳动, 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节省了大量时间, 一举多得, 事半功倍。其次, 语文集体备课, 还能弥补个人教学能力上的不足。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 综合性的能力。由于教师的从教时间有长有短, 教学经验有的丰富, 有的欠缺, 教学水平有高有低, 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强有弱, 大家各有所长, 又各有所短, 如果各自闭门造车, 单打独斗, 互不探讨, 个人备课的水平就难以提高, 优势难以发挥, 备课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势必影响课堂教学。而集体备课, 能促进大家的交流, 使参差不齐的个人备课水平提高,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最终可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水平。再次, 集体备课还能避免个人备课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在科技教育日益发达的今天, 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具备丰富的综合知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但个人备课由于时间、教学经验、教学观点、知识面等的差异, 都有可能使教师在独自备课中出现或多或少的失误,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而集体备课, 就能使个人备课中可能出现的失误使之在集体说课、议课活动中得到纠正, 就可以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方法, 避免教学中的失误。

在集体备课前要把握好内容, 提高实效性。集体备课要备哪些内容必须依照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定。概括地说, 可归纳为“十备”:即教学目标、教材、学生情况、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工具、教学实验、课后练习与反思。教学目标把握得好, 教学就会少走许多弯路;教材钻得透, 就会减少教学失误;学生情况分析得全面、准确, 就便于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把握得当, 教学就会避免避重就轻, 就会有的放矢;教学方法选择适宜、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科学、教学过程安排合理, 教学效果会显著提高, 课后练习适量, 就会使学生有较大的收获;反思及时深刻, 就会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十备”中的备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应是集体备课的重点。教法和学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两方面, 二者相辅相成, 既相互促进, 又相互制约。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科学的学法作配合, 就形同鸟儿失去翅膀, 鱼儿离开水一样。学法指导就是要教会学生认知, 这是21世纪教育要使学生达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目标之一。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环节——“课堂”, 应是教会学生认识的主渠道。这包括很多方面, 诸如指导学生怎样预习, 怎样围绕课文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怎样阅读课外书籍, 怎样有效的背诵, 怎样记忆知识点, 怎样整理课堂笔记, 怎样修改习作, 怎样质疑释疑, 怎样复习等等。

集体备课还应设计科学的程序, 增强指导性。首先, 学期正式开学前, 应先集中两三天进行全册教材集体备课。学习教学目标, 研析教材, 研讨整体教学模式, 制订整册教材的教学计划。通过两三天的集体备课后, 要明晰课程目标对本学期教材的教学要求, 理清教材的编排体系, 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制定好学期教学进程。其次, 还要提前两周进行单元集体备课。单元集体备课, 就是要按照前面所述的“十备”要求, 对单元教学的整体框架进行宏观构建, 包括单元教学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安排、教法学法、知识要点、研讨与练习的设计等。其备课一般要避循“一备、二说、三议、四改”的程序, 即先由一人主备, 再集体评改, 最后形成单元教学的整体框架。再次, 提前一周完成课时集体备课。按单元教学框架, 将单元课时备课任务 (或以课文为单位) 一次分配给集体备课组的每位成员, 一人每单元主备1~2课时, 或1~2篇课文, 要认真钻研, 钻深吃透。具体操作按“十备”中的要求先设计出课时教学方案, 随后集体评议修改。重点课文先由该课的主备人先行上公开课, 然后修正, 然后再正式施教。其中“十备”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应作为课时集体备课商讨的重点, 适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 言简意赅。自学提纲备课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事先把提纲备好, 才可能吃透教材, 对学情进行较准确的分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快, 教师教学中心中才有“纲”, 方能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集体备课要注重反思。国际教育界普遍认为, 教师的成长要经历“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这样一个过程。的确, 一个有成就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一位善于总结, 善于发现, 善于实践的人。而反思正是这样一个提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反思中, 教师能够总结成功的经验, 同样也能发现失败的教训, 为以后的不断进步积累经验。当这种反思在集体备课中出现时, 它的作用将更大, 因为集体备课在资源共享的同时, 也使得教训也得到互换。

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集体备课 第8篇

体育教师的集体备课是学校基础课部体育教科研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集体备课, 设计教学对象、过程, 是因材施教的有效模式。体育教师的集体备课能够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能促进教师的交流合作, 能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提升主, 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 引导大家畅所欲言, 提高年轻教师的工作激情, 发扬教师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

二、高职院校集体备体育课的现状

高职大学生目前主要存在两个缺失:一是制度方面有缺失, 二是人性方面有缺失。他们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文明修养也相对较差;学习动力不足, 理想、信念不高, 自信心不强;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力较差;思想比较活跃, 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较强。他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较淡薄, 缺乏兴趣。尽管体育课能锻炼学生的身体, 但他们更注重心理上的快乐。调查显示, 学生对目前体育选项课喜欢程度, 非常喜欢占19.3%, 比较喜欢占33.1%, 一般的占24.5%, 不太喜欢和不喜欢的占14.8%和1.7%。

通过与高职院校及老师们交流、调查分析, 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集体备课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效果, 但目前的总体形式还不容乐观。具体来讲分为三种情况:有操作过程但不规范, 流于形式或干脆连形式都不要。备课者没有认真钻研和吃透教材和大纲, 备课时目标设立不明确, 集体备课的对象、内容、方法、手段等过于简单, 没有研究高职大学生现状, 没有抓住课的重难点, 有的老师不能及时参与备课或教研时不主动参与研讨, 更没有进行二次备课。部分老师通过网络只是做简单的下载与打印, 没有留其精华去其糟粕, 备出符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教案。形式上多由一名教师负责一个教学内容的备课, 教同样内容的老师则在已成形的教案后仅添加自己名字, 年龄偏大的老师则以不会使用电脑为名, 没有参加任何实质性的体育集体备课。年级间也未分开备课, 如13、14级乒乓球教学, 其授课计划和备课内容完全一样。甚至有些通过集体备课后确定的方案, 个别教师以资历深等为由, 未按集体备课内容实施教学。这主要是由于传统“重文轻武”的认识偏差和体育作为“非主科”的现状, 自上而下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使体育集体备课在学校整体的教研活动中成了非主流。由于学科的特点、教师的自身知识结构等原因, 教师作为个体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育集体备课意识不强, 公共课体育教研组作为整体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高职体育教师的集体备课的对策

1. 统一思想, 高度重视。

统一思想, 高度重视是落实好集体备课的重要前提。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方向和热情, 学校层面要提高对体育集体备课的重视度, 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考核力度, 评价时不仅查看教研活动记录, 还可进行现场考评。每名体育教师思想上要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教研组的认识要统一。要有良好的大局观, 要有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意识, 此外, 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加入到体育教学当中, 体育成绩与学生的各种评先评优、入党等挂钩,

2. 建立机制, 突出管理。

建立科学有效的集体备课制度是落实好集体备课的重要保障。要强化管理, 要做到″三固定″:一要固定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每备一门课程, 全体体育老师都要参与, 如乒乓球课程, 并不局限于乒乓球专业的老师参与;二要固定课题, 确定后, 人人都要备一份, 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优化;三要固定监督员。

3. 规范操作, 分工明确, 把握好集体备课中的每个细节。

规范操作, 分工明确, 把握好备课中的每个细节是落实好集体备课的关键。要做到″三明确″, 即:明确目标, 即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要求, 就是要求每名教师都要认真准备、思考, 勇跃发言;明确责任, 课题的提出者要将实际存在的问题阐述清楚。根据参与的程度和教研效果对各教研组进行优、良、中、差的评定。教师应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然后再形成教案。

4. 实事求是, 重在实效, 关注学生的差异, 把握教学弹性。

实事求是, 重在实效是落实好集体备课的重要体现。要突出教研之风气, 绝不能搞形式主义, 要做到″三落实″, 即:落实应用、″回头看″、改进与纠错。因此,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时刻注意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关注个体, 把差异作为教学资源, 给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配不同的任务, 让他们在自己近期目标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学习的快乐。

5. 锲而不舍, 及时反思。

锲而不舍, 及时反思是落实好集体备课的内在要求。要做到一课一反思, 这样一个学期下来, 才能由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集体备课创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体育教师们应该利用这个空间尽情地交流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可能是成功的经验, 也可能是失败的教训,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充实到自己的教案中, 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6资源共享。通过体育集体备课形成智慧结晶并把自己拥有的课例通过有效载体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为了展示集体备课阶段性成果, 学校开展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形式的研讨会, 探讨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落实专项教学, 积累集体备课的个案材料。

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老师的集体备课意义重大, 它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的一种合作性教研新方式。面对新的教研教改形势, 新期高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 只有将体育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遵循科学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求真务实、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探究出一条优化高职院校体育集体备课的可行性方案, 才能使集体备课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达到最大化。

摘要: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把握好体育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体育教师的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特点, 通过合作、探讨、汲取的集体智慧平台, 拓展教学方法和思路,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改进备课方式, 以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集体备课

参考文献

[1]李童, 刘晓杰, 谭冠英.落实集体备课建立研究型体育教研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 (08) .

[2]陆彩虹.体育教学集体备课效果最大化方案思考[J].江苏教师, 2013: (11) .

教师集体 第9篇

2002年暑期, 学校着眼于教师最平凡、最普遍的也最急需的集体备课来改进备课和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 探索建立既科学合理又呈阶梯递进的、有重点的校本研训工作制度, 并在操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以行动研究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一) “研备研教”与“个性化课堂”操作策略

1. 集体备课“研备研教”的管理体系构建

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主要为“行动研究———组织管理———操作流程——专业引领”。

其中专业引领包括四个层面。备课组引领, 由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一起发挥组内的专业引领, 在备课活动中起到导向与示范作用;业务科室引领, 业务科室通过行为跟进具体研究的落实与操作的引领;校长室引领, 主要是从宏观操作上指导每阶段的集体备课工作的开展, 并有计划地对校内骨干教师特别是业务科室负责人进行培训、指导;校外专家引领, 邀请教科研单位专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专家、大专院校教授进行理论层面的指导。

2.“个性化课堂研究”管理保障体系操作策略

管理保障体系为“机制建设———组织管理———专业引领———效度评价”。

管理保障体系包括机制建设, 主要有继续设立四级机构, 以期形成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 建立分层备课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制度、教师自培三级台阶制度、论坛交流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 确保研究工作落到实处;组织管理, 进行分层备课、教研组活动、论坛交流、师徒结对、业务科室指导、检查监督等六大方面的管理, 并就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策略研究;专业引领, 加强专业引领策略研究, 即校外专家、名师工作室、业务科室、骨干教师等四个方面的引领, 重点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个性化进行引领;效度评价, 主要对个性化教师、个性化主备教案、个性化课堂教学、优秀教研组长、优秀教研组进行考核评价, 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 “研备研教”与“个性化课堂”的研究

1. 集体备课“研备研教”的研究体系构建

研究体系构建策略主要为“主备教案研究———主讲内容研究———四度调整研究———课堂教学全息评价研究”。

主备教案研究。主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风格, 结合新课改理念, 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构想。

主讲内容研究。主备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学情的了解、重难点的把握、目标的达成、教学程序的安排、设计中的困惑及教学的效果和信息的链接等方面作系统的、较为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四度调整研究。四度调整的框架分一度调整 (集体备课活动前辅备教师的个人设想调整) 、二度调整 (集中活动时组内交流调整) 、三度调整 (教师课堂教学后的个人反思调整) 、四度调整 (集中活动时的集体反思调整) , 采用不同色彩区分、有序推进的层次性调整, 主要对四度调整的框架、四度调整的注意点进行策略研究, 关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全息评价研究。整合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教师点评”、“学生活动”有效评价, 通过课堂全程录像进行分析, 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教师提问评价策略, 对教师课堂教学中提问数量、提问内容和提问技巧有效度进行评价研究;教师点评评价策略, 探究教师点评时的情感把握策略、时机把握策略、尺度把握策略;学生活动评价策略, 对学生活动时间和形式、活动数量、活动质量进行有效性探究。

2.“个性化课堂研究”行动研究链操作

行动研究链为“教学预案———个体再创———课堂教学——反思重构”。

教学预案研究, 从关注学生差异、创生教材内容、把握教材关键、突出能力训练四个因素来研究其有效性;个体再创研究, 从符合本班学生实际, 凸现本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鲜明的个性进行策略探究;课堂教学研究, 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反思重构研究, 以教学案例或教学叙事的形式加以记录, 主要记成功之举、失败之笔或教学困惑。

二、教师研究能力提升与生命价值体现

(一) 让教师从“工作应急”到“深度设计”的主题研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深推进的今天, 学校无疑应该把教师的学习与适应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来。尽管起初出于“减负”目的的功利动机, 但学校很快端正了集体备课的目的性, 集体备课为的是让教师们学会备课, 来改进备课和课堂。因此, 采取教学改革的行为跟进策略, 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 逐步形成集体备课操作流程与管理机制。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 教师较快地掌握了规范备课的程序, 能以反思分析的眼光去参与备课讨论, 已经具备个性化地吸收和调整的意识。但由于操作形式基本不变, 教师反复“磨备”的激情渐渐消退, 独立备课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减少;同时也发现, 如何上好一堂课、备好一堂课, 并不是几项制度和活动的操作流程所能解决的, 教师期待着在活动研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进一步促使教师有思考地参与集体备课, 学校提出发挥集体智慧, 在大家对教材的理解达到最佳程度后, 一定要强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通过“四度调整”对集体成果做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在课堂教学上, 学校突出一些比较典型的教学设计方法, 或教师教学实施中容易感到困难的专题, 加强对教学处理中典型问题的主题性指导, 并逐步开展案例反思研究与微型课题研究, 并在后期发展为教学设计的深度探讨, 使集体备课成为从形式走向实质, 从工作应急变为方法指导, 继而深化为主题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 让教师从“共享智慧”到“个性张扬”的能力提升

为了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获得新的意义的“学习共同体”, 并在这一共同体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个人成长, 学校又提出了“个性化课堂研究”, 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个人教学特色的研究上, 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研究, 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改进教法。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寻求自身行为与先进理念、先进经验之间的差距, 寻求教学设想与学生实际获得之间的差距, 以及在同伴互助方面围绕源于教学工作实际的共同问题开展合作学习, 在实践跟进过程中寻找最佳途径。在日常教学的研究中, 教师逐渐体悟到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必要性。在学校和教师层面上, 出现了改革的内生机制, 教师逐渐养成研究习惯与形成研究能力。从集体备课到个性化课堂研究, 教师在追求教学智慧中, 个性得以张扬, 又服务教师个体, 使教师们在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中展示个性, 积蓄能量,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进而获得专业提升, 真正体现教师工作的能力提升。

(三) 让教师从“课堂改进”到“自主发展”的生命价值

在对集体备课的不断探索中, 学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备课, 看待“独立备课———集体备课———个性化课堂”, 以行动研究的策略来推进和完善集体备课的工作方法, 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调整管理制度和操作要求, 实现集体备课的与时俱进, 建立一种教师之间信息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 教师充分体悟到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必要性, 也逐渐养成研究习惯与形成研究能力, 表现出强烈的敬业与团队精神, 学校任何一员都在努力追求学校发展与自身提升, 专业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不断取得各类业务竞赛的优秀成绩, 也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品牌, 从而真正体现教师工作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丰.问题与建议——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新探[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1.

[2].瞿梅福.集体备课:从“减负”到“能力提升”[J].人民教育, 2007, (10) .

[3].瞿梅福.校本教研:薄弱学校改造的策略[M].百家出版社, 2007.

[4].瞿梅福.备课管理改进:让教师从“个性张扬”到“能力提升”[J].浙江教学研究, 2009, (6) .

[5].林素文, 瞿梅福.以校本教研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 2006, (12) .

教师集体 第10篇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使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得以共享。按理说,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 研究的问题越深入、越具体, 效果会越好。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都比较忙, 每周不可能抽出太多时间来进行集中讨论, 因此,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备课效果, 真正做到备有所得、备有所值, 这个问题的中心其实就是, 集体备课应该备什么?笔者以为, 根据备课内容的不同, 在集体备课时应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1. 明确课标要求

备课首要的是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等, 体现着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集体备课一定要有“课标意识”, 离开了课程标准就没有了参照系, 备课也就是一笔糊涂账。学校教育只有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才能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和质量标准, 减少教学的随意性, 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落实课程标准, 做到“国家课标校本化”, 需要将课程标准适当地具体化。课程标准只有具体化了, 才便于操作和评价。

2. 领悟编者意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一标多本”, 即同一学科在同一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多种版本的教材。各种版本的教材在编写意图、编写体例上差别较大, 因而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研究所使用教材的特点, 领悟编者的意图。理清了教材的结构, 领悟了编者的意图,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就不一定要严格按照教材的单元顺序讲, 而可以按照教学领域的划分来灵活处理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同一单元所选的文章并不完全一样, 只有领悟了编者的意图, 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 理清教材结构

集体备课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理清教材的结构, 这包括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一册书的知识结构、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甚至是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同册书横向的知识联系, 还包括不同年级纵向的知识联系, 形成一条很清晰的知识线。前边已经学过了什么, 现在要学什么, 后边还要学什么, 教师清楚, 学生明白, 讲课时就不会糊里糊涂地跟着感觉走, 教学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一个单元如此, 一篇课文、一节教材也是如此。

4. 设计教学思路

集体备课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讨论课堂教学的思路。具体的教学环节每个人可以不一样, 教学方法也不要求整齐划一, 但基本思路却要大致统一。目前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很多, 但总的来说无非是“先学后教”或“先教后学”。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 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学的空间。上课的基本原则是: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 教师就不要讲, 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会的, 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 教师再点拨, 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在设计教学思路时, 还要树立“效率”意识。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力求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这是体现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要措施。我们所说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向40分钟或45分钟要效率, 而不是向24小时要效率。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课内课外连在一起,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是当堂完成, 而是包括课外时间, 这是缺乏效率意识的表现。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做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尽量不要“自学前置”和“作业后移”, 占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和休息时间。

5. 精选练习题目

目前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主要是课外作业太多。现在有些教师不是“教课本”而是“教教辅”, 一门学科给学生推荐若干种教辅资料, 布置作业时也同时要求学生做几本教辅资料上的题。由于教辅资料都有答案, 所以教师也懒得批改, 让学生自己对答案。大量的重复性练习, 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集体备课时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精选练习题, 要做到一题多解、多解归一, 题不在多而在精。教师可以从好的教辅资料中精选一部分练习题, 也可以自编练习题, 总之一定要做到量少、题精, 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共享教案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不过, 由于管理者的工作经历不同, 对集体备课的认识程度不同, 学校的文化积淀不同等等, 各校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

教师们每天都要重复进行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批改作业、撰写教案等, 任务繁重。为了加强教学管理, 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不少学校对教案的书写要求细之又细, 而且每堂课后还要求教师写教后感、教学反思。教师们每学期要写教学论文、教育案例, 开学初要交各种各样的计划, 学期末要交各种各样的总结。如果再兼任班主任工作, 那么各种各样的事务性工作就更多了。这些繁琐的工作, 加上学校各种各样的评比, 占据了教师们大量的时间。为了完成工作, 教师们加班加点, 难免会对一些工作采取应付的态度。

由于事务性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教师们钻研教材的时间明显减少。就拿教案来说, 在检查教案时, 教师们备课写出的教案往往重格式、轻内容;重形式、轻效果,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着抄写旧教案的现象, 教案的内容缺乏创新。实际上, 由于受专业的限制, 领导在检查教案时往往只是关注教案的数目、书写的工整与否, 各要素是否齐全。只要是数量足够、书写工整、要素齐全的就往往被评为优秀教案, 而教师究竟是否用这个教案上课, 教案里的内容是否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却很少受到关注。结果, 学校领导花费大量时间检查教师的教案, 教师花费大量精力抄写教案, 但上课时往往不用这个教案, 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这样的现象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校要从教师工作的实效性出发, 大胆地改革教师的备课办法, 实施集体备课。

首先, 由学科教研组的教师集体讨论教科书的教法, 然后,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每位教师承担一定的任务, 执笔写教案, 最后, 通过集体讨论来修改教案, 形成比较完善的共享教案。在共享教案基础上, 每一位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适当地进行个性化修改, 也可根据自己的设想再设计教学流程, 进行个人加减, 以体现教学的个性。教师们经过集体备课后形成共享教案, 创造性的成分较多, 体现了教师们备课的效果, 同时也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这样每位教师每周可节省五六个小时的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教师们可进行自主研究,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建立了共享教案后, 每位教师都有了成型的教案, 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抄写教案。通过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把握课标、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 从而深化集体备课, 进一步提升集体备课的效果。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 人人登台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这样, 教研组内的教师就可以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然后通过教研组教师的共同研究讨论形成比较完善的每一个学段教材、每一册书教材、每一个单元的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

三、集体备课在交流中强化自我

备课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备课环节上坚持集体备课, 让教师在备课中进行广泛的业务和学术交流, 资源共享, 以集体的智慧来完善教学设计, 是以最短的时间、有限的空间拓展教学视野的有效途径。通过在集体备课中聆听大家的教学思路, 逐渐理清逻辑关系, 教学水平也上来了。在备课时, 教师们常常为某个问题、某个细节的处理争论不休, 大家都能从中得到提高。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交流。在这样的碰撞交流中, 会不断地反思自己, 不断地强化重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挑战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从而实现和谐共进, 提升教学业务水平。

集体备课对教师来说到底有哪些好处呢?在笔者看来, 集体备课就是集合大家的智慧, 是智慧与激情的碰撞, 共同研究教材、教法, 改善教学的组织形式,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益。有了中老年教师的引领, 青年教师就可以少走弯路, 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由于集体备课的分工不同, 大家共同承担教学研究, 这样就减轻了各自的工作负担, 消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钻研如何高效教学。

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想法、对教材的理解、可行的教法以及自己课堂教学成功的经验或教学失败的教训拿来与其他教师分享, 这种真诚的态度和善意的争辩使得备课变得和谐起来。有了困难大家一起分担, 有了快乐大家一起分享。在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工作, 身心也获得了健康的发展。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要有一个主讲人, 每位教师在当主讲人的时候, 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在集体备课前认真准备, 尽量把最精准的知识、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拿来与大家分享。这样, 就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 挖掘自己的教学潜能。

教师集体 第11篇

关键词: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抓实检查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会,一线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写教案。很多教师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搬运的过程。从印刷体的教案变成手写体的教案,而花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定教学思路上的时间很少。出现了备教脱节、写的不讲,讲的没写等怪现象。

萧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通过实践,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集体备课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集体备课能发挥集体智慧,弥补教师自己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大家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发挥“1+1>2”的效益。

二、因地制宜,构建集体备课模式

(一)做好“加减法”

回顾我校集体备课的历程,其实,我们是在反复做“加减法”。

1.使用统一教案,做好减法

我校以前基本上是使用统一的教案。备课程序是:集体备课——统一教案——二次备课——写教后感,也就是备课组成员先集体备课,由一人执笔做记录,集体备课后由记录人写好教案,发给每位教师,各教师在教案的右侧空白处进行二次备课,课后再写教后感。2009年秋季就这种备课模式,六年级语文组对全县开放了集体备课的现场,受到与会领导与老师的一致好评。

这种备课方式是一种集约化的理想方式,实质上是给教师做“减法”,它克服了每位教师都要手写教案费时的缺点,这种方法我们用了好几年。后来我们发现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少数教师依赖集体备课的教案,自己的备课能力退化了。二是教案质量降低。有些教师为应付,直接搬用网上现成的教案。为此,学校又提出了写“个性化教案”的要求。

2.写个性化教案,做好加法

近两年,我们要求所有教师提前一周按照备课组长的要求备好自己的个性初案,集体备课时在自己初案中补上自己备课不足的内容,吸纳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我们对个性化教案的要求进行细化:教龄5年以下及教育教学经验相对较弱的教师,要求备详案;教龄6~10年的教师,过程设计可以相对简要,但要注重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教龄10年以上的及教育教学水平出色的优秀教师和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案的设计追求精而实用,特别注重反思。50周岁以上的老师可以直接在书上进行圈点标注。

我们现在正在思考,是不是可以再帮教师做减法,允许教师自己的教案持续使用,每年在教案的右侧用红笔改动即可,不需要年年备,等到写不下二次备课的内容,再换新备课笔记,这样的教案应该很实用,也应该成为教师个人的一笔财富。

(二)程序解读

集体备课的目的不在于形式的改变,而是强调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对集体成果做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从这学期开始,我们优化了集体备课的流程,概括起来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度备课——反思交流。

第一步,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是提高集体备课实效的前提。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布置备课内容,所有教师在学习和研究课标、教材、教参及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自备,写出一周的教案(这里初案的要求同上面一样,分年龄采用不同的备课形式)。

第二步,集体研讨

每周集体备课时,由备课组长交代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后,主备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法、学法的运用等,并提出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的疑问,然后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组内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和经验,充分讨论、各抒己见,观点上相互碰撞、争论,最后比较切磋和完善,形成最接近课堂的教案。集体研讨时做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分配和进度,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阶段性检测“五统一”。通过五统一,大大缩小班与班之间的差距,真正地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步,二度备课

二度备课是提升教学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位教师结合集体研讨的意见对自己的初备教案进行深入的推敲、修改,更好地凸显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适应班级学生的不同需求。二度备课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圈点,可以是知识点的拓展、教学方法的更换、时间的分配调整,也可以是一个小教学环节的调整,或者是一个教学步骤的细化。

第四步,反思交流

教学实施后,各位教师根据教学实践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瞬间的灵感、困惑等进行整理,撰写教学反思,以便教学的改进。让不断的反思教学成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有益阶梯。

(三)在实践中创新

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些备课组对学校规定的形式进行了创新。

比如,六年级语数英备课组的“说课式集体备课”。2011年我校六年级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他们在集体备课时,除了备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同时,还备课件,在播放多媒体课件时,主备人站在讲台前进行解说,我们发现这样的形式和效果都很好。2012年秋季我校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我们正在试行推广这种“说课式集体备课”。

三、抓实检查,有效提升备课质量

为了让集体备课扎实、有效开展,学校除了在集体备课中实行中层干部蹲点参与的方式,还制订了相应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检查制度等,拟订了分项查、分阶段查的管理督导思路,备前查讲稿,备中查交流,备后查课案。并把检查结果作为教师考评、先进备课组评比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检查、考评,督促教师养成全方位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备课质量,实现以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四、总结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在集体备课中,一次次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有了自己的感悟,一份份共性与个性共生的教学设计在心中酝酿、在笔下流淌,充分的备课让他们更加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师生们共享知识,交流情感,沟通心灵,一起成长。

在对集体备课的不断探索中,学校以发展的眼光构建了“独立备课——集体备课——个性化备课”的备课模式,并以行动研究的策略推进和完善这一模式,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调整管理制度和操作要求,实现集体备课与时俱进。学校通过集体备课这一有效平台,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教学文化的丰富积淀与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

近五年,学校先后涌现出了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49名;在省、市、县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或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有60多人次获奖;有168人次的418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学校也实现了发展的跨越与品质的提升。多次被评为“盐城市教科研先进集体”,还被评为“盐城市和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先进集体”。

“庇千山之木于一台,汇百家之流于一体”,集体备课发展了学生、成长了教师,又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内涵。与集体备课同行,我们探索并收获着。有句名言说得好: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多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随着集体备课的不断深入,我们坚信,在追求实效、高效的教学之路上,我们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阔。

绘本集体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第12篇

一、提问要有设计性,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问要有设计性。设计问题是进行有效提问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提问不是随意的无的放矢, 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精心设计, 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 化解幼儿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盾。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往往想到什么, 就问什么。提问的目的性不明确, 没有一定的计划性。教师应针对教学要求、幼儿年龄特征及其认知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问题。

1. 围绕绘本的关键点预设问题

关键性提问在绘本活动中往往起着提纲挈领、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绘本的关键点设计问题能够更好地帮助理解故事情节, 吸收绘本中的精华。

比如绘本《第一百个客人》根据故事情节的推进教师这样提问:“奶奶为什么只要了一份披萨?”“小男孩为什么对奶奶说自己吃过了披萨?”“阿比为什么不赞同再给小男孩烤一份披萨, 如果是你, 你会再给小男孩烤一份披萨吗?”通过集体对这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幼儿能够更好地体会小男孩与奶奶之间的深厚感情, 感受小男孩善良、淳朴、懂事的优秀品质。

2. 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预设问题

幼儿园教学提问对启发幼儿思维, 培养幼儿探究能力, 唤起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既定知识经验, 而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设计应该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展开。如在阅读《大卫, 不可以》时, 绘本中大卫的很多行为幼儿并不陌生, 甚至亲身经历过。教师的提问就围绕这些经历展开:“你们有没有在家里白白的墙面上画过画呀?”、“有没有像大卫一样站在高高的凳子上去拿柜子里的东西?”、“大卫一边吃一边玩食物, 可不可以?”、“大卫看电视看到很晚, 可不可以?”这些问题是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 这样提问可以引发幼儿联系身边的事物进行思考。

在绘本阅读集体教学中幼儿教师提问一定要明确问题的目的, 为什么提问, 提问哪些内容, 向哪些人提问等都应该在组织活动前事先准备好。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会生成新的问题, 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反应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恰当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二、提问要有指示性, 处理好“具体”与“抽象”、”宽泛”的关系

教师的提问首先要做到指令明确, 让幼儿理解, 只有理解好了幼儿才能思考和回答。提问要有一定的指示性, 这种指示性就是给予幼儿提供思考的方向和空间。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情景提出具体的问题, 避免问题过于抽象和宽泛。

1. 提问要具体, 避免提问过于抽象

教师在提问时, 问题要通俗易懂, 问题里的词汇是幼儿已经能理解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水平, 提的问题也过于抽象。如在《驴小弟变石头》中, 教师问小班幼儿, 你和爸爸妈妈有没有特别难忘的回忆?什么事让你觉得很幸福。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难忘”“幸福”“回忆”“感动”这些词汇比较抽象, 对小班幼儿来说太难, 不能理解。因此, 教师的提问幼儿听不懂, 孩子们很茫然也不知道要回答什么。遇到此类问题, 要尽量从具体的案例出发, 带幼儿一起解读驴小弟离开爸爸妈妈时的心情, 如何可以提问幼儿:“当你离开爸爸妈妈的时候你是怎样的感觉?”

2. 提问要具体, 避免提问过于宽泛

提问过于宽泛, 同样会给幼儿的思考带来障碍。例如在绘本《驴小弟变石头》快结束时教师提了一个总结性的提问:“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有哪位小朋友知道?”教师本来是想引导幼儿总结从这个故事中学到的道理就是要离开爸爸妈妈去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让爸爸妈妈知道, 不要随意离开。但是小班幼儿很难解读到这层意思。教师的问题应该更具体一点:“驴小弟去收集小石子的时候离开了爸爸妈妈, 你们一个人出去玩的时候要不要告诉爸爸妈妈, 为什么?”。在绘本《老鼠阿姨的礼物》中, 教师引导幼儿解读封面。教师告诉幼儿老鼠阿姨给小动物们送了礼物。接着教师对幼儿提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 你们猜一猜老鼠阿姨都带来了什么礼物呢?”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个问题过于宽泛, 幼儿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 完全是凭自己的猜测:有的说是棒棒糖, 有的说是游戏机, 有的说是新衣服等等。这样的提问过于宽泛, 幼儿往往会无所适从, 应该根据绘本中的图片提示提出具体的问题。

三、提问要有层次性, 处理好“浅表”与深层”的关系

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中, 提问也要从整体上把握, 不要仅限于某一个画面, 某一个情景, 问题之间互相独立, 缺乏连贯性和递进性。提问需要讲究一定的层次性, 由“浅表”到“深层”层次递进。

1. 提问应具逻辑层次性

提问应该有严格的逻辑性, 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要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多层设问, 层层递进。正如《学记》中所说:“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 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例如教师在组织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时, 先是让幼儿读故事, 然后教师提问:小兔子用什么动作说明了对妈妈的爱? (用张开手的动作) 小兔子为什么要张开手? (因为他爱妈妈) 小兔子到了哪里?他们看到了什么? (花、山、树) 你能把看到的东西比成对妈妈的爱吗? (花有多漂亮我就有多爱你) 。

案例中教师的提问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通过一步步阶梯式的提问, 既能够帮助幼儿理清整个绘本的故事情节和脉络, 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2. 提问应体现年龄层次

依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展开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绘本集体教学中的提问也应该要体现年龄层次。针对图画烤恶意设计三个层次的提问:第一个层次——观察画面, 描述画面;第二个层次——理解画面, 进行画面外的想象, 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第三个层次——详细而连贯的画面描述、故事因果关系的判断与分析。[3]教师的提问必须突出幼儿的年龄特点。

针对小班幼儿绘本的提问可以是引发幼儿观察、描述、回忆和比较。比如小班绘本《甜甜的河水》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故事画面:“小熊的棒棒是什么颜色的?”“你吃过这样的棒棒糖吗?”、“你吃过的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和图书里的有什么不同?”中班幼儿绘本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描述、联想和想象。比如中班绘本《长大以后做什么》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蒲公英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小鱼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针对大班幼儿的提问可以更加深入, 要引导幼儿推断事物的因果关系、预测故事情节以及提出不同的意见。比如大班绘本《新天糖乐园》教师这样提问:“巫婆最怕什么?为什么?”、“小孩子吃了巫婆的新天糖变成了什么样子?如果陌生人给你糖你会不会吃?”、“小玫是怎么发现来给她讲故事的不是妈妈, 而是巫婆?你喜欢小玫吗, 为什么?”。小中大班幼儿发展水平、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也应该体现年龄特点。不同的年龄层次要体现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深浅层次。

总之, 幼儿园绘本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是要讲究一定策略的。在与幼儿的互动中, 教师的提问应该要有设计性、指示性和层次性。这样的提问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 使绘本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懿.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 2011.9.

[2]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3.

上一篇:手机通讯四秘书下一篇:个体化生活健康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