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质量控制范文

2024-05-28

事前质量控制范文(精选7篇)

事前质量控制 第1篇

一、把好工程设计质量关

工程设计质量是关键, 是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第一道关口。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疏忽等原因, 有可能在工程设计中留下产生质量问题的隐患, 有时由于设计人员缺乏责任心, 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基建配件, 只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标准型图集, 也会产生工程质量问题, 因此, 抓工程建设质量首先要把好设计质量关。预防由于设计原因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 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建设单位应委托资质高、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其次, 设计单位应坚持执行建筑工程技术标准, 对建设单位提出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坚决予以拒绝;再次, 基建工程设计一定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 避免由于具体问题表达不清给工程施工造成困难;最后, 要做好设计交底工作, 尤其是要考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

二、把好施工队伍招标关

近年来, 建筑市场管理仍不到位, 有些技术力量薄弱、施工能力差的单位采用各种手段挂靠到资质信誉好、施工力量强的企业承接工程。参加招标时, 他们采取不实手段, 取得工程的承包权, 结果往往造成基建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因此要认真选择施工队伍, 使其资质等级与承揽的工程项目要求相一致, 并对施工人员素质和人员结构进行监控, 使参与施工的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工程技术要求相适应。一般工种的施工人员也必须熟悉操作要点和难点, 这样就会杜绝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出现的质量问题。实践证明, 素质高的施工队伍不仅能较好地保证施工质量, 而且还能弥补基建设计上的某些不足。

三、把好监理单位责任关

建设单位选择监理单位的标准应当包括监理单位的资质和从业经历、项目监理机构的组成和人员条件、总监理工程师的从业经历和业务能力、监理大纲的编写质量、设施配备、监理责任保险投保情况等内容。好的监理单位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针对目前的建设现状, 监理单位对质量行为的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 监理单位应当根据工程特点, 确定工程项目的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和危险性较大工程监理的节点和要求, 形成监理方案和编制监理实施细则。

第二, 监理单位应当监督施工单位按照强制性技术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合同约定组织施工, 并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 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对建设工程关键部位或者关键工序, 监理单位应当编制旁站方案, 明确旁站的范围、内容、程序。监理单位应当对施工单位报验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提出验收意见。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未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 施工单位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第三, 监理单位发现施工不符合强制性技术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专项施工方案或者合同约定的, 应当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改正;施工单位拒不改正的, 应当及时报告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发现存在质量和安全事故隐患的, 应当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改正, 情况严重的, 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 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拒不改正或者不停止施工的, 或者施工现场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的, 监理单位应当立即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从而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当然, 监理单位应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还应完善质监手段、检测仪器, 从而提高监理水平。

四、把好工程材料采购关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假冒伪劣建材对工程质量可直接造成严重危害, 所以,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首先, 无论甲供还是乙供材料都要优选采购人员, 挑选政治素质高、质量鉴定水平高、有一定专业知识又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其次, 进场材料、物资须在合格的供货厂家或有信誉的商店采购, 所采购的材料或设备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材质证和生产许可证;最后,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会同有关人员对现场设备及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 特殊材料要有试验报告, 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必须进行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 如对其质量有怀疑时, 要加倍抽样或全数检验。

五、把好施工方案审批关

施工方案是确保基建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方案审完后要做出样板, 反复对样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 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执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 也就是说制订、修改、审核施工方案时, 必须结合工程实际, 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 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在施工方案中尤其要注意施工工序控制,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 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 工序质量是构成工程质量的最基本单元, 上道工序存在质量缺陷或隐患, 不仅使本工序质量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而且直接影响下道工序及后续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 因此, 在施工中要建立严格的交接班检查制度, 坚持自检、互检, 在每一道工序完工以后, 再由专项质检员检查, 然后在自检合格基础上, 向监理申请验收。监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严格依据国家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检查, 检查合格签字确认后下道工序才可进行施工。如监理人员在检查时发现质量问题, 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要求承包人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修整或返工, 处理完毕后, 再按上述程序进行复检, 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六、把好质量体系建立关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基建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 建设单位必须在开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并形成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 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人员, 从项目经理到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等, 应分工明确, 形成层层负责, 层层把关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做到每个分项的每个施工部位都要责任到人, 且留有记录, 有可追溯性。其次要督促施工单位编制各分项工程的预防质量通病措施, 主要项目或重点部位要进行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情形要写出应变措施, 报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最后要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 并制订出管理制度, 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而把好“工程设计、施工招标、监理选择、材料采购、施工方案、质量体系建立”这六个关键环节是在正式施工前应注意的问题, 只有把握好这六个关键环节, 才能完成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事前控制, 它是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前提。

参考文献

[1]董洪明.浅淡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经济师, 2012第5期[1]董洪明.浅淡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经济师, 2012第5期

[2]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2011年10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公布) [2]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2011年10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公布)

安全生产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管理 第2篇

新疆昊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2010年4月20日 安全生产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三不”措施:无安全措施不施工,隐患不排除不施工,无安全条件不施工。

一、安全的事前控制

1、检查和审核各项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施工措施

任何施工项目施工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经过公司领导及项目经理批准或同意实施。施工方案应对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提出预防措施并召开交底会,科学有效的做好事故的预测、预防、预控工作。

对重要施工作业,危险性较大的高空作业等,项目部要事前制定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召开安全技术交底会并监督实施。交底会应做好签字、记录工作。

2、检查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教育,身体健康、无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或高度近视,严禁酒后上班。

特殊专业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有专业合格证。电工、机械操作工、机动车驾驶员,严禁无证操作。

3、检查施工设备和材料

所有施工机械设备应工况良好,、运转正常,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各零部件和安全保险装置完好无损。施工原材料报验合格、准予使用。

4、检查施工现场(1)现场布置和环境健康

施工现场规划布置是否完整、规范、实用。施工场地是否平整、排 水畅通、无坑洼、积水或废置物品、垃圾等。施工现场坑井、土石方开挖区、陡坡、高压带电设备等危险场所应有防护围栏、盖板及明显标志。

现场施工用电应布置合理、防护可靠、安全使用。

现场设备材料的堆放应整齐、规范、防雨、防风、防晒的设备材料应有安全的保护措施。工棚及有关工作场所应整洁、干净,使用的电气设施应统一规范、符合安全要求。(2)安全用电

施工用电设备的安装、接线、维修等,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电源必须设施配套,配电盘、柜内插座、电压等级、开关负荷名称应标示清楚,所有部件完好无损。

所有电动工具应绝缘良好,有良好的接地或漏电保安器,潮湿的地方必须使用安全电压,并有专人监护。(3)危险区域标示和防护

高空作业区域及设备带电,应有明显标识。

易燃易爆场所(油库、化工库、氧气、乙炔站等)要有明显的“严禁烟火”标志或防范隔离设施,同时应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

二、安全的事中控制

1、深入施工现场,实施旁站、巡视和监督检查(1)安全防护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符合自己工种的专业工作服和工作鞋及工作手套。

从事尘毒及特殊作业人员,应穿专用特殊防护服,配戴防护面罩和 手套。

女同志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长发披肩,长发应塞在安全帽或工作帽内。

使用砂轮机、火焊、切割机和接触化学危险品时应配戴防护眼镜,穿防护服。(2)安全施工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贯彻执行电力建设安全规程和安全施工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安全意识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有高度组织纪律性,施工班组每天进行班前会,布置施工任务时讲明安全文明措施,做好重点预防保护工作。

施工人员必须先检查作业环境,确认具备安全施工条件后再开始施工。

工作点比较集中的地方,施工人员应互相照应,互相提供便利,做到互不防碍,互不影响。

施工中产生的废料、建筑垃圾或剩余的设备材料等要及时清理运走,发现隐患要及时消除,为自已、为他人提供安全文明施工条件。

施工人员必须合理使用工具,作业工具必须专业化,不准替代,不准带病作业。特别是高空作业时使用榔头、板手、撬棍等要绝对安全可靠,必要时应系安全带,防止掉落。

重要施工工序或大件吊装工作,施工前应学习和掌握经过项目经理和有关领导批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任何施工人员不得随意更 改或变动,发现问题可及时报告。施工中要分工明确,听众统一指挥,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起重作业指挥方式应清晰明确、果断、无误,起重钢丝绳、起重机械不得超负荷起吊、超铭牌使用,六级以上大风或雨雾天气禁止起吊大件或较重物品。

起重物品时,吊物下方及回转半径内禁止站人,禁止人员走动。较重物品吊起需要调整时,下方必须加放垫物。

作业现场要控制领用设备材料,做到当天领,当天用完,一般情况现场存放不得超过三天。暂不使用的设备材料要摆放整齐、稳妥,做到不防碍施工、不防碍交通、不会造成安全隐患。(3)文明施工

施工人员必须精力充沛,进入现场要衣帽整齐,穿戴要符合自己的施工要求。

施工人员在现场不准抽烟、不准在施工现场流动吸烟。

施工人员在现场不准嘻戏、打闹、追逐、开玩笑,不准带小孩进入现场。

严禁在施工现场随处大小便,高空作业时不准随意吐痰、甩鼻涕。严禁在施工周围的墙壁、设备或其它构件上随意刻画、张贴、写字、涂抹、污染等,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施工中末经批准不得在楼板、墙壁或其它构件上打洞、钻孔、开缺口。高空作业时,不得随意抛掷物件,临时工作台,架拆除时应放到指定位置堆放整齐。施工现场的临时工作台、承重平台、施工通道、临时作业支架应加以爱护,不经同意,不得任意拆除毁坏或削弱强度。

各种施工机械(吊车、机车等)和电气设备(工器具等)应专人使用和管理,要经常擦洗和养护、保持外貌美观。

下班前要打扫清理作业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爱护现场安全设施和消防设施,末经批准不得随意移动、挪动或破坏。

零米层水泥地坪完成后,脚上不得带泥踏上已完地面或高处。电焊地工作业时焊头不得随意丢放,要集中堆放回收。

焊工使用的焊机、氧气瓶和乙炔放置要规范,符合安全要求,焊线不宜拉的过长,电焊线和皮管下班前要回收,放好。

施工和照明用电不得乱拉乱扯、各行其是,要统一合理布置,使用和管理要落实到班组和个人。

高处打扫时,不得尘土飞扬、垃圾乱堆乱放,要按规定把垃圾运往垃圾通道或指定的地点。

现场堆放和各种用水要控制漏淌、漫延,要合理排水,不得造成场地面积水。

现场堆放的各种物资、设备、应按要求放垫好,堆放整齐,标识清楚。

2、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项目经理、有关领导安全工作人员按安全管理的分工,严格按计划的监控地点进行见证、旁站和巡视,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和进行不定期 的例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一般性问题口头警告,责令整改;对重复出现和问题严重的下发书面通知单,并跟踪整改结果;对严重影响人身、设备安全的下发停工令,并及时向业主报告。

3、定期进行安全文明检查评比考核

根据目前检查情况,对安全检查明细表进行汇总,编制检查汇总统计表,对土建施工阶段与安装施工阶段的班组进行综合评定。

检查考核,按合格和不合格进行评定,每月评定一次。评定结果在安全总结会上公布。

对安全文明施工优良的班组或个人表扬;对管理差的给予批评,并根据处罚规定给予处罚。

三、安全的事后控制

对于施工中发生的事故,按照“三不过原则”,参与调查、分析和处理,吸取教训。得出整改意见。

工地上发生安全事故后,应采取以下程序进行:

1、抢救事故受害者,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展和扩大,把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2、保护好事故现场,在不会继续造成损失和危害的情况下,尽可能维持事故发生时的原状,为分析和研究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为下一步预防打下基础。重要设备和大型机械事故也如此,必要时进行拍照摄影,作为分析的资料。

3、按照分管系统逐级向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类别、伤害程度、损失情况和事故处理情况,并向业主、监理部门和有关兄弟单位进行事故通报。

4、搞好群众情绪的稳定工作和善后事宜,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如发生重大事故后,应按上级领导的安排有组织的停工整顿)。

5、严格按照“三不放过原则”及时、召开事故分析会。有关领导、有关安监人员。责任班、当事人、知情者、目击者等有关人员代表参加会议。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有关陈述以及可靠的旁证、例证,彻底查清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分清事故的责任的属向(主要责任、直接责任、领导责任等)。

6、以事故为例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学习或安全专题会议),要求所有施工人员从中认识到不安全的危害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认真吸取教训,使当事人和所有施工人员都受到现实的深刻教育,自觉的提高安全意识和预防事故的能力。

7、举一反三,组织安全大检查:(1)查找安全管理上的漏洞。

(2)查找安全事故中的薄弱环节或落实不到之处。(3)查找施工中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根据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有效的防范措施,把事故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事前质量控制 第3篇

关键词:质量监理;事前控制

一、事前控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基础,是实现质量控制目标的前提和保障

质量的事前控制是指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前监理工程师针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诸多因素及环节,制定措施和计划,从组织、技术等方面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工作。切实做好质量事前控制工作能够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防患于未然。因此,质量事前控制是整个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作的基础,是实现质量控制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搞好事前控制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质量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即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预防和改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诸因素,制定措施和计划,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程序和方法,使生产的全过程处于主动的受控状态,因此说,搞好质量的事前控制就是在监理工作中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

三、坚持以人为核心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控制工作:

(一)对监理队伍及人员质量的事前控制:工程建设监理量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活动,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具备建筑、经济、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并能够随着生产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监理工程师应该是施工、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一专多能。否则就会在某些问题上“束手无策”。

(二)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质量的事前控制: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及质量意识强弱都直接影响到工程产品的优劣。监理工程师一定要在"自身硬"的前提下,抓好施工承包单位承担任务的施工队伍及人员技术资质的审查与控制工作。对项目承包单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检验、试验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等要进行综合考查;对特殊作业以及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安装方面的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进行有关考核评审;对国家规定持证上岗的人员,一定要经审查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坚决要求撤换。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在施工阶段事前控制方面都必须做得十分到位。

四、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等的事前控制

(一)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组织上述材料、设备的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仅限于索取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和试验报告单是远远不够的。对一般材料在订货前应向监理方申报,并按有关规范要求检查验收;对于重要的材料应提供试验或鉴定用样品,有些材料则要求供货单位提高交理化试验单,经监理方审查认可发出书面认可证明后,方可进行订货采购;对永久性设备、器材或构配件,应在其质量满足有关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订货。

(二)材料、设备进场的质量控制: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等,均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并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试验,经监理方审查确认后,也应具备有关证书,并按供方提供的技术说明书和质量保证文件进行检查验收,经对其质量确认合格后,方可签署验收单。对进口的材料、设备的检查、验收,应该由国家商检部门进行。

五、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的事前控制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编制的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重要综合性技术文件,监理主要审查对保证工程质量是否有可靠可行、科学严密的技术、组织措施,对重点分项工程以及当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否有得力的预防措施。通过这一工作,督促施工方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检查落实,从而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在施工承包单位进行正式开工之前,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等进行认真审查。审核其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主要的施工组织技术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如何;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质量通病的防治方面有无相应的预防及质量保证措施。在特殊条件下,对某些特定对象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有无可靠而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其主要项目施工方法是否可行、适用、经济合理等。

六、认真搞好测量复核工作是工程质量事前控制的具体技术措施

施工测量是建筑产品由设计转为实物的第一道工序,而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本元素,因此,认真搞好测量复核是搞好质量事前控制工作的重要技术措施。这方面,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已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七、搞好质量事前控制,更能体现监理的价值

工程质量具有隐蔽性及终检局限大的特点,工程施工过程中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发现其存在的质量问题,事后看表面质量很好,但实际上内在质量很可能有问题。并且,建设工程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可以拆卸或解体来检查内在质量,所以建设工程项目终检验收时在相当程度上是仅看外表,而工程的内在的、隐蔽的质量缺陷则难以发现。鉴于这种情况,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前就主动地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诸因素及环节,再结合事中控制的各项措施,这样就完全避免与克服了最终检验的局限性,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也确保了质量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搞好质量事前控制更能体现监理的价值。

浅谈工程成本的事前控制 第4篇

工程成本即企业用于施工和管理的一切费用的总和,综合反映工程中的劳动消耗和物资消耗状况,是检查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成果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工程成本管理就是考虑怎样做好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企业要想在僧多粥少的现实中求生存,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谋发展,就必须强化成本管理,适应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需要。

2事前控制工程成本的意义

工程成本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其中事前控制就是指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工程施工的各因素和有关方面进行控制;就是把控制成本的观念及时贯穿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中,通过技术、方法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方案的范围之内;就是在市场跟踪、工程投标、施工准备阶段投入大量的工作,做到“未雨绸缪”。

事前控制是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处在今天日益激烈的现实环境,各施工单位管理水平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说,工程未开工就决定了工程是否盈利或亏损的命运。加强事前控制工程成本,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事前控制工程成本的方法

3.1 做好工程成本预测

3.1.1 人工、材料、机械等成本的预测

1)人工费要根据市场价格和企业内部人员工资标准进行预测计算,根据工期及设备投入的人员数量预测该项工程的人工费成本额。在人工费预测时,应注意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的人工费预测才是合理的,才具有可操作性。

2)材料成本的预测是项目总成本预测的关键因素。因为在大多数工程项目中,材料费占项目成本的70%左右,基本决定了工程成本的水平。对主材、地材、辅材及其他材料成本应进行逐项分析,实行比价采购管理,要核定材料的供货地点,购买价格,运输方式和距离,要加大对市场材料价格“询价”的力度和方法,分析工程施工方案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使用材料规格的异同,要预测和制订当某项材料出现短缺时,能采用的替代材料方案,并重点分析替代材料与原定材料成本的差异,当差异较大造成项目总成本增加较多时,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3)机械使用费成本的预测要分析使用自有机械设备的摊销费用和使用费用,并与使用租赁机械设备费用相比较。当使用租赁机械设备更划算时,应将租金作为机械使用费的主要成本标准。

3.1.2 其他费用的预测

其他费用如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等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算,不存在预测,但还有一些费用如夜间施工费、二次搬运费、垂直机械运输费等是需要进行成本预测的,应根据工程规模、工期的长短、施工现场环境及投入人员设备的多少,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的历史经验数据预测合理的成本目标值。

3.1.3 成本风险控制的预测

工程项目的施工,由于工期长,工程造价大,施工程序繁多和环境气象的变化大,始终存在着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性变化导致施工方案改变的风险,市场价格变化风险,设计变更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等,直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成本控制的风险才消失。因此,要做好事前对施工合同及图纸进行分析,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如地质特征的分析,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资源配置,施工人员素质进行分析,对市场变化和工程现场环境进行分析,做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规避风险的预测工作。

成本预测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目标的制订,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施工管理水平的挖掘和提高。

3.2 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

根据成本预测,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然后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使目标成本管理贯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只有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通过项目部对目标和实耗数据的不断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才能确保项目成本处于受控状态,真正实现项目成本从事后反映向事前和事中控制的转变。

3.3 做好工程成本计划

3.3.1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是施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着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因此,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对节省成本、提高效益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既要与现实施工水平相结合,又要体现先进的劳动生产率,努力降低工程施工的间接时间,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和材料消耗量。所以,应该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达到施工组织设计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3.3.2 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要做好项目成本计划,提高其精确度,必须弄清如下因素:

1)工程范围、工程技术设计的深度和工程技术标准的精细程度。

2)工程环境,特别是市场情况(如市场价格、通货膨胀、税率等)的信息量和信息的准确性。3)实施方案,例如工期方案、组织方案技术措施等。4)所掌握同类工程资料的详细和精确程度。对过去同类工程的资料和经验数据应检查在现项目条件下的可用性。

计划成本的好坏完全依赖上述资料的可靠程度。所以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同时应要求工程专业人员尽早地参与项目计划,及早地拿出技术方案,尽可能做到详细。只有做好项目成本计划,才能在施工过程中真正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3.3.3加强施工合同研究,特别要提前做好工程变更和索赔工作

1)研究合同,吃透合同。合同是工程的蓝本,必须吃透,由于合同报价的不平衡性,就存在有些工程可以赚钱,有些工程需要贴钱,必须进行平衡;同时,要分清主次,弄清合同条款,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并在合同条款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理由,进行索赔。

2)寻找工程变更进行索赔。工程变更是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使用材料变更以及原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未有的新增工程。工程变更带来的影响,使新增工程造成成本增加,但大多数变更工程需要双方重新议定价格,这就要合理利用变更工程及时进行索赔。

4签订好目标责任成本

施工企业必须切实重视成本事前控制的重大意义,通过以下几点努力,签订好目标责任成本,才能扭转不利局面,在市场中站住脚:1)实行项目经理竞聘上岗。2)实行项目部班子所有成员缴纳风险抵押金。3)制订项目亏盈奖罚办法。4)对项目部的资产积累应有管理办法。

5结语

做好工程成本的事前控制,使项目成本事前控制有目标,过程控制有依据,成本分析有目的,从而有效地考核项目部的工作绩效。最重要的是,面对压价让利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工程成本的事前控制水平,有利于增强全体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有利于把握项目投入产出的全局,有利于从机制上保证项目成本在过程中受控,对施工企业立足市场,减耗增效,获得更快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事前质量控制 第5篇

1 事前控制质控前提

医院要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在这基础上有效的开展环节质量管理工作, 从而达到医疗安全事前控制的目的。院级质量管理组织是指医院成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负责, 分管院长、质控科、医院专家和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科室医疗质量:由科主任、科秘书、副主任职称以上医师和护士长组成。科室医疗质控体系, 科室设立一名质控员, 主要职责:1、协助科主任、护长负责科室医疗质量, 2、负责本科室各种医疗文书的检查, 每天将本科室的病历在交病案室归档以前, 逐份、逐页、逐项全面仔细地进行检查。对缺项、缺页或者书写不合格的, 督促当事医生重新书写、改正。对于各种缺陷, 作为对个人考核的依据。3、负责本科室各种质控记录的填写与检查。所有的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都应设有医生和护理的质控员;临床科室在每天交接班时, 质控员需向全科医生通报前一天归档病历存在的问题。这样做到有则改之, 无则加免。

2 事前环节质量管理的控制方式

科室内的事前质量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心环节, 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质量管理的控制方式有以下3种:1、现场控制:通过住院病人的动态诊疗信息发现医疗偏差。2、前馈控制:通过住院病人的有关检查信息, 在医师做出主要治疗前 (如手术等) 发现医疗偏差, 及时纠正。3、反馈控制:通过各项诊疗活动结果的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3 事前控制的重要环节

事前控制的重要环节有以下几点:

3.1 建立及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三级医生查房在各级医院应形成一种医疗常规。一般进行三级医生查房的病例都是CD型病例。三级医生查房制度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确保医疗安全;确保各级医生履行自己的职责, 提高各级医生的诊疗水平;保证患者得到连贯性的医疗服务。

3.2 手术安全是外科系统工作重点 (1) 术前质量控制是关键, 应定期和不定期到手术室进行手术病例术前准备抽查, 包括术前医疗文书和术前检查的及时性。确保手术患者术前已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从而预防医疗缺陷, 保证医疗安全。 (2) 规范手术科室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落实卫生部2009年38号文, 对手术科室预防用药抗菌药物定期检查。对存在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违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违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及用药时间过长, 应予通报, 不整改的予经济处罚。确保围手术期患者的用药安全。

3.3 在院病历及时性, 在院病因及时性是诊疗过程检验, 也是落实质控环节的关键。在院病历的检查:平时不定期随机抽查, 季度检查时联合质控员进行一次大检查。检查结果在OA网及质控员会议上通报。查出的个存在严重医疗缺陷的乙级病历与当月的绩效工资挂钩。目的是促进医护人员及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 减少医疗纠纷, 确保医疗安全。

3.4 医患沟通调查 选择进行医患沟通调查病例, 患者应神志清楚, 住院时间不宜过短。通过加强医患沟通, 一是广大医务人员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 主动尊重和维护患者的权益;二是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预后、医疗护理合理性、可行性、预期效果以及风险性的认识, 使其对医务人员理解和尊重, 对医疗服务措施主动配合; 三是减少了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 使得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 加强医患沟通, 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的重要举措, 它能够有力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4 事前控制危险点

为监督输血的合理性, 应定期进行合理输血检查:内容包括输血病程记录:每次输血的适应证、输血目的、输血品种、输血量、输注情况、有无不良反应, 输血后效果评估, 输血护理记录:与医嘱、配发血报告单核对护士的输血执行情况, 配发血报告单, 输血同意书及输血合理性等。抓好急诊抢救工作, 做好急诊人员、设备、药品管理工作, 对急救药品、急救器材要定期检查, 使之处于完好状态, 对急诊抢救人员在加强培训、提高医院的应急能力。抓好值班制度, 尤其是节假日的值班, 经常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交接班记录, 尤其要注意不定期的随机检查。

5 事前控制薄弱点:告知制度的建立与落实

目前病人对告知的期望无止境的, 而法律对告知提出更高要求, 2010年的权责任法明确提出: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 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 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 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义务, 造成患者损害的,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医方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告知制度, 比如:手术方式或手术范围的临时更改, 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取得沟通, 并取得书面同意。

总之, 抓好事前质量控制, 防患于未然;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和标准,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在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中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并进行动态监控。

参考文献

[1]解晓明, 高卓平, 刘元平.加强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 17 (1) :71-73.

[2]樊静, 姜潮.医疗纠纷的现状及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影响[J].中国医院管理, 2003, 23 (1) :32-33.

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事前投资控制 第6篇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阶段不同, 投资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很多工程建设项目在进行投资管理控制时, 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项目实施阶段, 从节约施工成本入手降低投资成本, 从而忽视了项目的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 未能牢牢抓住控制成本的关键环节。由于缺乏对项目投资各种风险因素的事前管控, 导致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增大。

1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简述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个主要阶段。项目决策阶段对项目投资具有决定性影响。项目投资决策完成后, 设计是控制投资成本的关键。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可分为: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据估算, 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35%~75%;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10%~35%。而普遍认为最重要的项目实施阶段, 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仅有5%~10%。当设计方案一旦确定, 项目实施阶段对总投资的影响将十分有限。由此可以看出, 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 其投资控制的重点应放在项目实施前的设计阶段, 而方案优化又是设计阶段控制投资的关键。

在设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现行体制下, 工程项目设计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监督。建设单位没有采取具体措施促使设计人员去精心设计, 不少设计单位的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一般都比较注重设计产品的安全实用性、技术先进性, 片面追求设计的工作量及经济效益, 对设计产品的经济性不够重视, 没有很好地进行设计方案的优选, 使设计成果的经济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很难控制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投资。

2 强化项目投资的事前控制

工程项目投资的事前控制应充分考虑技术和经济的优化结合, 在设计阶段对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事前投资控制, 使项目功能与成本更趋合理。要通过设计挖潜, 对设计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论证, 以保证功能为前提, 寻找节约投资的可能性。据分析, 设计费一般不超过建设工程总费用的1%, 但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据统计, 在满足相同功能的条件下, 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 最高可达20%。

2.1 设计方案优化是设计阶段控制投资的关键

方案优化是设计阶段的首要步骤和控制工程投资的有效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不仅要从技术上考虑, 更要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投资, 而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的设计。通过技术、经济和效果的反复比较, 优化设计, 力求以最少投入创造最大效益。实践经验证明, 设计方案优化是直接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

2.2 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设计人员要运用价值工程原理, 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综合评价, 使功能和投资造价相协调。因为价值=功能/造价, 所以要从提高功能并降低造价;功能不变但造价降低;在允许幅度内适当提高造价, 促使功能大幅提高;造价不变而功能提高这四个方面入手, 对设计标准、工程量和概预算指标进行层层把关, 实现对投资的有效控制与管理。以提高价值为目标, 从实现总体效益出发, 力求比选出一个使用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优秀设计方案, 在保证用户所需功能实现的同时,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3 推广应用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设计是指按国家批准的建筑、结构和构件等整套标准技术文件、图纸进行的设计。采用标准化设计可提高设计速度、节省设计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建筑材料, 降低工程成本。例如标准构件的木材消耗仅为非标准构件的25%。

设计过程是具体实现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过程, 在总平面图设计、建筑空间和平面设计、建筑结构和建材的选择、工艺技术方案及设备选型的设计过程中, 要加强技术经济分析和多方案比选, 实现设计产品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 切实做好项目投资的事前控制。

3 以某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例谈工程项目的事前投资控制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中低收入的困难家庭提供限定标准、限定价格的住房。保障性住房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即要做到高质量、低成本, 实现建设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又要使建筑物反映出一定的建设风格, 并非易事, 其设计应是科学的、合理的, 具有可操作性的。对保障性住房来说, 相对低廉的销售价格不能成为降低品质的理由, 只有不断追求较高品质和较全面适用的居住功能, 才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3.1 工程概述

某保障性住房总建筑面积29万㎡, 住户3 200户, 总投资70 000万元, 配套设施包括3万㎡的地下车库、幼儿园、菜场及社区服务中心等。

建筑结构类型:基础形式为桩基础和筏桩基础;住宅单体为全剪力墙结构, 配套公共建筑为框架结构。

3.2 方案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下, 通过对项目进行事前投资控制, 变不利为有利, 最大限度地拓展环境的舒适性, 发挥住宅区的发展功能和享受功能。

3.2.1 在容积率不变的情况下如何设置最优户数

保障性住房在容积率和住房套数限定的基础上, 按照相关规定, 该住房项目房屋规定有5种套型, 面积分别为85㎡、75㎡、65㎡、55㎡、45㎡, 且每种户型都有一定的比例。项目在建32层和16层之间进行方案比较, 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考虑, 用单指标分析法的费用性指标, 我们重点分析了地基处理费用、高层电梯费用、建安直接成本、工期、总体美观协调等因素, 在目前大部分保障性住房都采用30层以上方案的背景下, 本项目最终采用了多幢12~18层建筑的方案。从完工后的整体效果看, 避免了保障性住房均质化, 政府主管部门和住户都很满意, 评价较高。

3.2.2 避开不利地质条件最大幅度降低基础处理费用

通过初步勘探, 我们基本了解了该项目建筑区域内的地质状况。通过业主方的主动比较分析, 提出了8幢建筑打15~18 m的桩、4幢为15 m以下桩、5幢不打桩。设计方通过验算接受了此方案。如果是30层以上的建筑则必须全部设计桩基。该项目地基处理费用较常规状态下节约明显, 无桩基的建筑物可减少施工工期3个月以上。

3.2.3 界线场地地面高差的挡墙处理

通过事前投资控制, 制定了有排他性的设计方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 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 加以利用, 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改善住户的居住环境。

该项目在进行室外工程施工时, 2-8#楼北侧景观设计原为弯曲的砼挡墙, 即影响美观又增加投资。我们根据景观设计的自然优先原则和设计适应性原则, 建议设计方取消砼挡墙, 改为自然放坡。我们用单指标分析法的费用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此方案可节约投资费用150万元。小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形象, 提升了区域的整体环境。

3.2.4 场地标高设定的优化

应在保持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不变的原则上进行优化。该保障性住房项目由于自然地形原因, 标高不同。原设计方案标高为:1~6幢为30.75 m, 7~16幢为32.5 m, 部分配套设施分别为33.0 m、31.0 m。如按此方案施工, 近30万㎡的建设场地需开挖、外运土方约30万m3, 按当时的市场运价为3 000万元。我们在考虑地质条件、消防通道、场地排水、建筑采光等各种因素影响的基础上, 通过综合方案比较, 对原设计标高进行了方案优化, 采用了多个设计标高方案 (十个以上标高) , 设计方经验算采用了这一方案。多个设计标高的方案, 减少土方外运近23万m3, 可节约投资近2 500万元, 同时节约前期工期近4个月。

3.2.5 车库位置及绿化带的布置

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 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保障性住房的车库数量与绿地率之间是一对矛盾体, 居住区的停车位要设置合理, 既要节约用地又要兼顾到优化环境。在该项目建设中, 对地下车库的入口及出口进行精心设计, 在超出地面的车库顶部覆土1.50 m, 种植了灌木、花卉、草坪, 使其融入到环境景观当中, 扩大了绿化面积。在绿化景观布局时, 注重将居民健身活动场所、小型绿地等地块的内部景观要素相串联, 从软硬景观的比例及选材 (如植物适应性、石材厚度选择) 等方面体现景观重要程度, 通过点、线、面相结合, 弱化建筑体量, 形成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4 结语

事前质量控制 第7篇

一、高校收费管理控制

高校收费管理控制, 是指高校为了保证收费行为的合法合规, 保护收费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对收费业务各环节中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约束效力的制度、方法、措施和执行程序。其管控目标是:

1.规范学校收费行为;2.堵塞漏洞, 消除隐患, 保护资金的安全与完整;3.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违规及舞弊行为;4.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收费政策及学校收费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收费管理的事前防范

事前防范是一种积极的以防为主的控制, 在收费日常管理工作中其作用的发挥机制主要体现为在收费开始之前就建立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流程及收费管理系统, 它是收费风险防范的第一控制层次, 也是从源头上预防乱收费的一种有效控制手段。

1.以制度建设为重点

制度建设是行为规范运行的有效约束和有力保障, 是管理的依据和原则。要规范行为, 提升管理水平, 制度必须先行。高校收费管理制度建设的依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收费政策;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校内财务管理规定。高校应当在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财务管理规定的前提下, 围绕收费管控目标, 制定出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收费管理制度, 使收费各环节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从而保证收费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

2.以先进的操作管理系统为基石收费管理系统是高校进行收费管理控制的基石, 是实施管理的支持系统。高校收费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基于集成理念, 依托校园网, 建立一个整体信息共享的收费管理信息系统, 将收费业务与收费信息处理、收费核算与收费管理集成为一体, 实现收费信息流的同步生成。同时还应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到信息系统中, 以此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防范徇私舞弊等收费风险, 促进收费管理规范化、系统化, 提高收费工作效率和管控水平。

三、收费管理的事中控制

收费事中控制是一种控制性监督, 是实施财务管理中的监督、调节与控制任务, 是对收费过程进行的实时监督和控制。

1. 收费审批程序是收费活动管控的关键

高校收费项目繁杂, 特别是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 涉及部门广, 管理失控往往造成“小金库”和“账外账”事件的发生, 给高校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高校收费管理部门应注重收费项目审批环节的控制, 对各部门拟收费项目和标准应严格按照国家或本省有关收费管理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未经批准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收费, 保证各项收费活动都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另一方面, 收费审批程序除了保证各部门收费事项的合法合规性外, 在服务性收费项目上, 学校还可在审批时针对同一收费项目平衡各部门收费标准, 防止校内同一条件下, 相同项目收费标准出现较大差异, 不利于学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2. 资金管理是收费管理控制的核心

高校教育收费一方面是国家弥补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 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已从过去的单一财政拨款转化为多渠道、多方位的筹资, 因此保证教育收费资金及时、足额、安全的收取, 是学校收费管理的核心任务。然而, 由于一部分领导、业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 或者出于小集团利益等原因, 隐匿收入、截留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对收费过程中的关键业务环节进行控制, 是确保收费资金安全的重要措施。

(1) 高校财务部门应与金融机构签订代收费协议, 规范与金融机构之间代收费的操作程序, 以及代收资金划入学校账户时间, 避免收费资金滞留在代收金融机构。

(2) 加强收费票据的日常管理与检查。高校财务部门应对全校的收费票据实行统一管理, 严格收费票据的领用和核销制度, 领用票据时应审查该收费项目和标准是否在收费许可证范围内或收费申请是否已获批准。敦促票据领用单位将收入及时入账, 防止收费资金长时间滞留帐外。票据核销时应审核票款是否相符, 是否按规定收费, 是否执行收支“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从票据管理口防范“小金库”。

(3) 不相容岗位分离及轮岗制度。高校应制定部门间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审批控制, 收费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等措施, 确保相关部门及收费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应当实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 轮岗制度, 一是能打破利益关系圈, 有利于财务人员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二是通过工作交接, 能有效的发现徇私舞弊等违规行为, 防范“账外账”;三是有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监督管理的职能。定期轮岗制度是完善收费管控机制的有效方式。

(4) 强化收费环节的复核工作。目前各高校学生收费系统内部控制设置并不完善, 加上收费岗位人员配备少, 许多高校收费系统通常都是单人操作, 虽然一些高校已不再采用现金收费方式, 收费都通过银行缴费或批扣, 但收费系统学生应收款的调整, 收费票据的开具, 收入凭证的制作等往往由一人完成, 系统操作环节存在制度上的漏洞, 因此, 对收费系统各项数据进行复核是纠正收费错误, 调整收费工作中出现的不合理程序, 保证应收数据完整、正确的重要保障。

四、收费管理的事后监督

收费管理事后控制是事中控制的延续, 是收费主管部门对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项的进一步核查。事后监督针对性强, 是防范和控制收费风险的有效手段, 它与内部审计、监察部门共同构成了严密的监督控制体系。

1. 对制度执行的监督。

高校收管理部门应对校内收费部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执行, 管住权利、管住行为, 才真正发挥制度的管理作用。

2. 收费行为主体的监督。

高校收费管理控制失效, 资金风险的产生, 其行为主体往往是单位领导和业务经办人员, 尤其是财会人员, 所以单位领导不仅自身要廉洁自律, 还要带领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及收费政策, 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法律意识, 和职业道德素养, 从而提高财会人员廉洁自律能力。

3. 充分利用审计的作用。

上一篇:畜产品成本核算下一篇:综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