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砼桥梁范文

2024-08-03

钢筋砼桥梁范文(精选12篇)

钢筋砼桥梁 第1篇

1 裂缝的主要形式

1.1 受拉翼缘的裂缝

裂缝出现在受拉翼缘的侧面和底面, 方向基本上垂直于受拉主筋, 近跨中部裂缝分布较密。裂缝间距约为0.1~0.2m, 宽度约为0.03-0.1mm。用变形钢筋配筋的构件, 钢筋附近还出现了一些短的“次裂缝”。若为连续梁, 在支座附近的裂缝由上而下发展。

1.2 斜裂缝

这类裂缝多发生在支点附近至1/4围内。在梁的腹板侧面上, 裂缝延伸方向与梁轴的夹角大约为25°~26°, 离支点越近夹角越大。斜裂缝通常有数条, 间距约为0.5~1.0 m, 缝宽一般在0.3mm以下。

1.3 腹板竖直裂缝

裂缝多处于梁的薄腹部位, 方向垂直于梁的轴线, 在梁的半高线附近裂缝宽度较大, 一般在0.15~0.3mm左右, 经荷载作用后, 裂缝向上下端延伸, 通常上至腹板顶, 下至下翼缘梁肋处。

1.4 粱体表面的网裂

这种裂缝方向无一定规律, 常象一片片断网, 长度不大, 宽度很小, 一般在0.0l~0.05mm左右。这种裂缝大量地分布在桥面板、梁腹表面及横隔板上。除此之处, 在个别桥梁上, 还发现了梁底面纵向裂缝和梁端裂缝。

2 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

桥梁承受外部荷载, 在砼中引起拉应力, 砼本身抗拉能力很低, 极限拉应变很小, 其值约为1.5×10-4, 相应于此拉伸应变时的钢筋拉应力约为30MPa, 当钢筋应力超过这个数值时, 砼即出现裂缝。受拉翼缘裂缝主要是外荷载引起的变曲拉应力而产生的{在弯曲拉应力与剪应力共同作用下, 在梁中形成主拉应力, 当其值超过砼抗拉强度时, 梁两端附近产生斜裂缝。

2.2 温度、收缩引起的裂缝

钢筋砼桥梁中, 很多裂缝是由温度和收缩引起的。如果砼体积变化不受任何约束, 则不会引起砼开裂, 而钢筋砼梁中, 砼体积的变化总是受到内部或外部的约束, 引起拉应力导致砼开裂另外, 由于日照影响, 构件内温度差也是使砼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材料质量不好引起的裂缝

如果水泥质量不好、骨料含泥量过大, 将在砼浇筑后产生不规则裂缝;当骨料是反应性的或风化骨料时, 在砼硬化后往往出现以骨料为中心的裂缝。

2.4 施工引起的裂缝

砼搅拌时间过长, 运输距离过长, 将会使砼凝固速度加快, 在整个结构上产生细裂缝;横板的不均匀下沉、脱模过早, 也会使砼在浇筑后不久产生裂缝, 裂缝宽度较大, 而且往往出现在支点处;养生不好, 砼受温度、湿度的影响, 会在表面发生不定向的收缩裂缝。另外, 梁内钢筋保护层过薄、砼中掺入过量氯化钙, 会使钢筋锈蚀胀裂混凝, 在主筋部位出现纵向裂缝。

2.5 设计原因导致的裂缝

设计时由于结构构造不合理, 比如结构外形有剧烈的突变、钢筋的保护层未满足要求等都会引起裂缝。计算图式、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情况的差异也是裂缝产生的一个原因。另外, 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基础不均匀沉降、结构超载等都会使构件产生裂缝。

3 改善裂缝的措施

钢筋砼结构裂缝的形成和开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影响裂缝产生和发展的因素很多。为改善梁 (板) 的裂缝, 应从设计、施工和材料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时梁内钢筋可采用小直径、分散布置, 这样钢筋与砼间的粘结力较好, 可使裂缝间距和宽度减小。螺纹钢筋的粘结力比光面钢筋大得多, 采用螺纹钢筋是改善裂缝的有效措施。构造上应尽量避免结构外形有剧烈的突变, 以减小应力的集中程度, 适当地布置构造钢筋。当梁高超过lm时, 为控制梁腹板收缩裂缝, 在腹板两侧沿梁高应布置一定数量的纵向水平钢筋。

提高施工质量是改善裂缝的重要措施。应正确地选择砂石级配使其孔隙率达到最小。砼的密实度对裂缝的影响也很大,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 保持骨料洁净, 震捣密实。严格控制砼的配合比, 不应为了提高砼的强度 (或早期强度) 而加大水泥用量, 这样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 而且增加了砼的收缩量, 更易产生收缩裂缝。为减少收缩裂缝, 砼的养护工作极为重要。

另外, 施工时应正确控制保护层厚度。

钢筋砼桥所处的使用条件, 如气候条件及温度变化、桥上线路是否平顺、汽车行驶的速度和密度以及支座的灵活性程度等, 对梁体裂缝的发展和稳定都有影响。因此, 在使用时应经常注意桥梁上桥面铺装的质量, 定期对梁体裂缝检查与观测。根据裂缝的特征、结合设计、施工资料进行分析, 查明裂缝性质、原因及其危害程度。如裂缝的宽度和数量超出容许限度。将会导致结构恶化, 应采取措施及时补救。修补方法大体上分为修复、加固及更换三类。

3.1 修复

这种修补是以恢复结构物的防水性、耐久性及美观性为目的。通常采用砂浆、环氧树脂对裂缝作表面处理、充填和灌浆等方法进行修复。

3.1.1 表面处理法

这种方法是在砼表面沿宽度小 (缝宽≤0.2mm) 的裂缝涂抹砂浆或树脂保护膜。在裂缝宽度有可能变动时, 可采用具有跟踪性的焦油环氧树脂等材料。

3.1.2 填充施工法

在只用表面处理不能充分修补的场合, 可采用填充法, 在砼表面沿裂缝凿出V形或u型槽口, 然后用树脂砂浆充填修补。

3.1.3 灌浆施工法

采用这种方法修补裂缝时, 先将梁裂缝与外界封闭, 仅留出进浆口及排气孔, 然后将配制的低粘性环氧树脂通过压力泵压入缝隙内, 并使其扩散、胶凝固化, 以达封闭裂缝的目的。

此法一般用于裂缝多且深入梁体内部或梁内有空隙的修补场合。

3.2 加固

对严重的影响桥梁强度和刚度的裂缝, 必须作结构补强加固处理。常用的加固方法有:

3.2.1 桥面补强层加固法;

3.2.2 增大梁肋尺寸和配筋加固法;

3.2.3 粘结钢板加固法;

3.2.4 增加纵梁加固法

3.2.5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

3.2.6 预应力加固法。

3.3 更换施工法

当梁已明显老化, 修补无效时, 可将旧梁部分或全部卸除, 再部分或全部更换上荷载等级较高的新梁。

结束语

裂缝在钢筋砼梁桥中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 为了保证结构的使用性和耐久性, 必须对裂缝进行控制, 当裂缝严重影响到桥梁的强度和刚度时, 必须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摘要:对钢筋砼粱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钢筋砼圆管涵施工方案 第2篇

一、工程概述:

1、K0+400钢筋砼圆管涵为¢800,为横穿道路旧有涵洞改换,接原有过水沟;采用20cm砂砾石垫层为涵洞底基层,20cmC20砼圆管基础,采用360°C20砼包管,管顶砼厚度大于20cm;涵洞两侧涵背采用砂砾石回填。

2、主要工程量:C20砼10.22立方,砂砾石回填9立方。

二、施工组织

1、本涵洞施工主要人员为

施工负责人xxx;技术负责人xxx;

班组长xxx;材料员xxx;

机械管理xxx;安全员xxx

技工:5人普工:10人

2、施工机械

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压路机1台;小型砼运输车2辆;350型砼搅拌机3台;小型冲击夯1台。

三、施工方案

首先进行施工放样,经现场放样后报监理工程师开工报告,经检查同意后进行下一步基坑开挖施工。

开挖前对原有灌溉水流,设置临时水道确保灌溉水畅通,并且避免渗水进入基坑作业面。基础开挖应附合设计图纸要求,按照测量工程师开挖线进行开挖,并且同步控制好开挖标高,不超挖,再近设计基坑标高的时候,严格控制挖深,不扰动基础底部原状土。达到设计标高后由施工负责人和现场技术员共同对基坑进行检验,轴线偏位、断面尺寸等项目,同时基底设置临时的排水沟,避免渗水对基坑浸泡,达到要求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时通知试验室对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砂砾石基础填筑;若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0.25MPa,则通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申请变更,具体的按照指挥

部的变更程序进行,同时按照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基础砂砾石填筑,选择合格的级配砂砾进行填筑,材料员严格控制材料的级配和泥土含量,不得有泥团、泥块和其他杂质。回填后,经人工整平,采用小型冲击夯夯实,对于局部存在离析现象的砂砾石层,进行人工翻拌后再进行整平夯实。经技术员检查后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下一部基础砼施工。

砼拌合站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场地堆放,进场材料按照《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的材料要求进行控制,按照试验室提供的设计配合比进行确定施工配合比,拌和前对小型斗车进行称重,在技术员的监督下确定出每盘料的粗、细集料的重量,并再斗车上做好标记,监督检查施工工人对每盘材料的数量,做好交底工作。

拌合站配料情况和砼浇筑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置模、加固现场经技术员检查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同意方可进行浇筑施工。

砼施工必须按照桥涵规范规定进行铺筑、振捣等严控施工工序,且砼混合料经搅拌至砼成型不得有二次污染,过程中控制好用水量,不得有塌落度过大的现象,塌落度控制在1~3cm。砼浇筑完毕,严格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 F80/2004进行砼基础检查,按照设计图检查几何尺寸、轴线偏位和基础砼高程。砼工程完工后按照规定进行保湿养护,采用专人洒水养护。

管节按照监理工程师要求,提供相关的管节质量证明附件,经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共同进行确认同意使用后方可使用,涵管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碰撞措施,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涵管装卸工作采用经现场监理批准的吊具进行,不允许用滚板或斜板卸管。

管节安装前对进行检查按照《混凝土预制管成品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的相关项目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管节安装使用。

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垫层或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铺设。如管壁厚度不同,应使内壁齐平。在铺设过程中,应保持管内清洁、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涵管接缝宽度不应大于10㎜,禁止加大接缝宽度来

满足涵长的要求,并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接缝的内、外侧,以形成柔性密封层。在管节接缝填塞好后,在接缝处设置砼箍圈,箍圈绕接缝浇筑好后,应充分养生,使之达到图纸的强度要求,而不产生裂缝、脱落现象。经检验证实原管涵安装及接缝符合要求,并且砌体砂浆或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方可进行管节胸腔砼施工作业。

管节胸腔砼施工要求按照基础砼施工的要求进行拌合站配合比配置,现场模板检查和砼施工工序控制。

胸腔砼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后方可进行砂砾石回填,回填采用合格的级配砂砾石,并且不得将不适填土材料填筑在涵背,并且按照《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的填筑要求进行层层填筑、层层压实,并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压实度检测,压实度要求不得小于设计规定的压实度标准,填筑时按照要求进行对称填筑,且尽可能于路基同步填筑,同步碾压,具备压路机碾压条件时,沿涵洞轴线方向进行对涵洞两侧碾压,不得强振。

圆管涵回填前,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 F80/2004的规定,进行涵洞总体检验,经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涵洞覆土填筑。

四、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涵洞从开工至工程结束,必须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夜间设置安全红灯,防止意外发生;由安全员具体检查并落实。

水闸门钢筋砼施工控制技术分析 第3篇

【关键词】钢筋砼浇注;水闸门;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water control gate Technical Analysis

Feng Rui-ping

(Handan City, Yue Feng Drainage Management Office Handan Hebei 056000)

【Abstract】Sluice most important role is water and drainage, sluic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oday's society, property and safety of his people, not only closely related, but also vigorously to ensure that the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good fo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technolog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pouring in masonry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gate.

【Key words】Construction technology;Reinforced concrete pouring;Water gate

1. 初次支护

(1)初次支护是对原断面的支护,采用锚网、锚索喷联合支护方式。前、后室定断面部分均为直墙半圆拱形,荒宽5.2m,荒高为4.95m。中室为一个锯齿形,荒宽5.2 ~ 8.6m,荒高为4.95 ~ 8.35m。前、后室选用18× 2000mm的等强螺纹钢锚杆,中室选用18×2500mm 的等强螺纹钢锚杆,株排距700×700mm,每根锚杆锚固力不小于80KN。

(2)铁丝网采用≥3.5mm的冷拔铁丝网,规格为长宽=900×2500mm,相邻网用14# 铁丝连接。锚索采用7 股冷拔钢丝制作,=15.24mm,长度为5500mm,每根锚索锚固力不小于200KN。喷射混凝土:初喷混凝土厚度30 ~ 50mm,复喷混凝土厚度100mm。

2. 永久支护-钢筋砼浇注施工

前、后室定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均为砼碹,砼碹厚0.5m,墙高1.85m,拱高净2.1m。中室为矩形断面,净宽2m,净高2.32m。钢筋砼浇注材料采用525#高标硅酸盐水泥,中砂粒径3.5mm,石子粒径为20 ~ 40mm。水泥∶砂∶石子=1 ∶ 2 ∶ 3(体积比)。先浇注前室,再浇注后室,最后浇注中室。

2.1 前室、后室浇注施工。

施工顺序:前室铺底→按中腰线支模板砌墙→支托股棚→立碹股→铺碹板→浇筑拱(戴帽)→养护→回托股棚、碹股、碹板→清卫生。

(1)铺底时,按设计要求,边浇筑、边使用高频率电动振动器捣固,确保浇筑好的砼料无蜂窝、麻面,狗洞。

(2)按中腰线支模板砌墙,支模板两帮对称进行,具体是:看好中腰线支好立柱,打好撑木,支齐模板,每根立柱必须有上、中、下三条撑木撑牢,撑木要均匀布置,撑木与立柱之间均用口扒联牢,浇注时两帮对称进行,浇注前,要用清水冲刷掉粉尘,清扫干净浮渣,排净积水,浇注砼应连续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以0.3 ~ 0.4m为宜,如不能连续浇注时,应在前层砼凝结前,将次层砼浇注完毕,再次浇注时,对原浇注体必须剔到麻面,露出钢筋头。其间歇的最长时间不超过210min,砼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2m时,铺设上滑板斜滑,并及时捣固。防水闸门门框向东2.5m范围内底板铺底时要随时下钢筋,浇注砌墙前,应先下钢筋笼,并与底板钢筋焊接,焊接接头长度不小于0.1m,砌墙达到高度后,墙茬处钢筋要留有与碹顶钢筋相接的茬,茬长0.2m。在施工前室筋段时,要支起碹箍,放上模板,由下向上放拱部钢筋,每胎帽由3块分段钢筋组成,并于两墙钢筋及分段钢筋焊接牢固。砼料浇注时,要确保钢筋笼的最小保护层不小于0.1m,要边浇筑、边使用高频率电动振动器捣固,确保浇筑好的砼料无蜂窝、麻面,狗洞。

(3)支托股棚、立碹股:砌墙工作完成后,按中腰线紧靠墙体支托股棚,上沿与墙基水平,牢固可靠。棚梁采用断面长×宽=180×180mm优质方子木,净开口3.4m,中间打牢一间柱,托帽不超过3胎,腿和间柱均使用小头直径不小于160mm优质圆木,腿与棚梁之间、间柱与棚梁之间均用口扒双面扒牢,托股棚对称支设,腿和腿之间、间柱和间柱之间都要均匀布置3根撑杆撑牢。第一胎碹股立稳在砌墙外端股棚上,托碹股与托股棚之间用口扒双面扒牢;第一胎帽的碹箍要打牢两棵趄柱(≥160mm)及用三个铁镢子固定,并用口扒和与碹箍联牢。第二胎碹股除与托股棚之间双面扒牢外,碹股之间要用撑杆,拉杆稳固好。碹股间距1.0m,碹股稳好后,铺碹板开始砌拱(砼料浇注)。

(4)浇筑拱(戴帽):检查碹股的稳固性,确保安全后,从两侧拱基线对称随铺碹板随浇筑拱,高度保持一致,边浇筑、边使用高频率电动振动器捣固,确保浇筑好的砼料无蜂窝、麻面,狗洞,对浇注的砼要洒水养护,完工后洒水整体养护28d,每班洒水养护3 ~ 4 次。

(5)回托股棚、碹股:浇筑完毕要使砼初凝后3 ~ 5d进行,严禁提前拆模。

(6)前室注浆管路布置4排,每排布置9条,排距1.7m,株距均匀布置,注浆管丝头部分要用旧棉布或水泥袋包扎好,搬运期间也要轻拿轻放,以防丝头损坏,注浆管外露长度为丝头长度。后室浇注施工方法基本同于前室。

2.2 中室浇注施工。

施工顺序:稳门框→放底部管路→浇注底部到钢筋笼,稳两帮钢筋→立模板浇注两帮→稳上部钢筋→支模板浇注上部,(根据设计要求,随时下钢筋)。

(1)立门框时,地测科一定用经纬仪标定出准确位置,挂上中腰线,定出门框平面位置,再按设计要求使门框向后倾斜1°的夹角,便于关门。

(2)安装门框时,门框先装配合格,检查门框与门扇的密实情况,用不小于3t的葫芦吊起门框,根据中腰线及测量标定的门框位置,临时用料石、铁拉杆把门框固定住,然后把门框按来水方向后倾斜1°,

四周用等强树脂锚杆拉紧,门框下用轨道焊脚登支撑牢固,四周铁拉杆采用等强树脂锚杆、一头锚固在围岩中,另一端与门框预埋件焊牢,门框稳固后,由技术部门验收合格后再浇注。

(3)浇注前,要用清水冲刷掉粉尘,清扫干净浮渣,排净积水。按中腰线浇注底部,下注浆管等,按设计要求,边浇筑、边使用高频率电动振动器捣固,确保浇筑好的砼料无蜂窝、麻面,狗洞。待浇注到底部钢筋位置时,下底部钢筋、门框下部焊上钢板,并与钢筋焊牢;焊接中室两边墙上钢筋,并与底部筋焊接,立起模板浇注,底板以上浇注分3段,第一、二段长2.5m,第三段2.6m,在后室、中室扎起脚手架作台阶,先浇注峒室截口部分2.5m,浇注到上部时,为防止砼向下流动,应用临时模板围起截口断面,一直浇到拱顶,二、三段浇注时顺茬依次浇注,临时模板一定要拆除,最后合茬中室和后室接茬,中室和前室接茬的一胎帽可在门框上方给料,中室截口两边墙上及顶部钢筋与门框和钢板焊牢。

(4)中室浇注工艺采用由下部到两墙,最后浇注拱部的连续浇注方式,不能在初凝前连续浇注的,应留好接茬面,接茬面上预埋间距0.8 ~ 1.2m,长1m,18mm螺纹钢联牢接新老茬面,其间歇的最长时间不超过210min。砼料用高频率电动振动器捣固,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砼不再明显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冷浆为准,振捣器振捣间距为0.5m,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以0.3 ~ 0.4m为宜。砼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2m时,铺设上滑板斜滑,要边浇筑、边使用高频率电动振动器捣固,确保浇筑好的砼料无蜂窝、麻面,狗洞,对浇注的砼要洒水养护,完工后洒水整体养护28d,每班洒水养护3 ~ 4次。

(5)安放钢管和模板应有0.1m保护层,防止露筋,各钢筋焊接量不小于0.1m,浇注中要保护好门框,不准用力碰撞,以防变形或移动,各种管路随浇注随放,并随时检查各种管路的位置,有问题及时处理,管路焊有防滑角铁或 ≥ 16mm 的圆钢。

(6)埋设的压风、供水、电缆管表面要加焊3道扁钢圈,排水管埋设两端要加焊法兰盘,并每间隔0.7m加焊角钢,以增加其稳定性。压风管、高压水管两端各露出0.2m,电缆管、测压管在背水一端露出0.2m,露出的一端均加法兰盘,以便管道连接和闸门使用时进行封堵。

(7)中室注浆管路共布置4排,每排布置14条,排距、株距均匀布置,注浆管丝头部分要用旧棉布或水泥袋包扎好,搬运期间也要轻拿轻放,以防丝头损坏,注浆管外露长度为丝头长度。

3. 结束语

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和本矿井施工同类工程的经验,采用锚网支护方式,之后进行主体浇注砼。通过制定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并且严格按措施执行,经注水试压检测,防水闸门硐室工程质量合格,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虞黄英.浅谈水闸混凝土的温控与施工技术控制的应用[J].中国水运.2011(05).

[2] 陈建教,李万波.浅谈防水闸门硐室的施工[J].山东煤炭科技.2013(02).

[3] 刘要东.防水闸门硐室安全施工技术[J].煤矿安全.2011(04).

钢筋砼桥梁 第4篇

一、慢车道线路加固

1. 慢车道框架开挖与D梁加固支墩位置, 如图1所示。

2. 支墩设置。在台后9.62m外设置支墩, 既有桥墩上绑立临时混凝土支墩, 架设24mD型梁。

3. 台后支墩。

(1) 支墩位置的选择。因基坑开挖后基础面比台基础底深3.47m, 同时既有桥台已拆除所剩无几。为保证既有桥台的稳定, 其台后支墩在荷载作用下, 必须要有一个安全的距离, 采用24m的D形梁。基坑开挖深度为9.6m, 既有桥台按1∶0.15放坡拆除, 既有路基边坡按1∶0.3放坡开挖, 基坑开挖后边坡按照1∶1.0的稳定线检算, 稳定线至支墩中心为0.5m, 因此, 支墩采用挖孔桩, 挖孔桩中心距基坑开挖上边缘线为5.18m, 采用深度8.0m的挖孔桩, 满足要求。挖孔桩与既有路肩平齐, 再在其上铺设枕木垛。

(2) 经计算枕木支墩面积为4.8m2, 支墩采用250cm的枕木满铺搭设, 顶层枕木与纵梁垂直。

(3) 支墩标高, 中间支墩和台后支墩其顶面标高均以既有轨底标高减去275mm控制, 以满足轨底与既有梁顶面、D梁纵梁底面的净空要求, 方便移梁作业。

4. 中间支墩的设置。

(1) 在既有桥墩靠快车道侧用C20砼绑立一临时砼支墩作为便梁支点。

(2) 支墩与既有桥墩间采用Φ16以上的刻痕钢筋间隔1.0m梅花形布置打入锚杆连接在一块, 锚杆锚入深度 (按锚入筋长35d计) 56cm以上, 并在锚杆上挂一层间距为25cm×25cm的Φ12光圆钢筋。钢筋距砼外侧净距10cm环行设置。

(3) 支墩基础与既有桥墩基础在同一标高上。

(4) 支墩顶端尺寸不小于1.5m×1.5m, 并在其上搭设125cm×125cm的枕木支墩 (每层满铺枕木) 以承接D梁。

5. D梁架设。

线路加固均在要求情况下进行, 安拆横梁 (即钢枕) 时需在慢行45km/h以下条件进行, 架设和拆除D便梁纵梁时要在封锁点进行吊装作业。

在需要加固的区域纵梁每个档位上满设钢横梁, 横梁与纵梁间采用螺栓连接牢固, 横梁与基本轨间扣死并做好绝缘。纵梁两端支点下搭设枕木垛做支承, 线路加固利用封锁点及慢行点时间进行。

二、快车道D便梁加固 (图2)

利用已完成的两边孔 (慢车道) 框架作为受力支撑点支墩架设24mD型便梁。

1. 在两侧慢车道框架内架设承力支墩, 将框架上顶板顶满, 防止在受力过程中边孔框架出现集中受力损伤。

2. 支墩位置位于距框架内侧边缘263.

5cm范围内, 且与上部承梁支墩在同一竖向受力轴线上。本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计算, 慢车道、快车道采用24m的D便梁加固I、II股线路。加固共需便梁数量为4组 (均为24mD型) 。

三、支墩与既有线路位置关系 (图3)

四、挖孔桩支墩施工防护

C30钢筋砼底板施工方案 第5篇

1、底板基础的尺寸按图纸尺寸放线,用白灰洒出基础开挖的轮廓线,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核。

2、对基础区域地表的树、草、鱼塘淤泥及其他杂物进行清除。

3、清除含有树根、草根、等有机物。

4、土方采用明挖分段从上至下分层依次进行,分层厚度控制在0.3米左右,开挖边坡为1:1.5,开挖过程中保证边坡稳定。为了能及时将地表雨水及时排出,土方开挖时在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和集中井。基础开挖过程中机械开挖接近设计标深时,预留30厘米保护土层,在基础施工前,由人工分块突击挖除。

5、边坡开挖过程中,需及时观测基础稳定情况,并做好记录,开挖过程中随时校核基坑的轴线和开挖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开挖质量。基坑开挖中严禁超挖,对于超挖部分按监理工程师指示用同类材料填筑。

二:C30钢筋混凝土底板:

施工工序:施工前准备——测量放线——基础开挖——基底平整——砼垫层施工——砼底板施工——素土回填

1、砼垫层和底板的浇筑

模板支好了之后,浇筑10cmC15素砼垫层和60cm厚的C30钢筋砼底板,底板浇筑时每间隔20m设置2cm沉降缝,采用聚丙乙烯板材,硅胶沟缝,待底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进行砼挡墙浇筑。

2、C30钢筋加工

⑴、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认真审阅图纸,及时提出有关问题并形成书面记录。熟悉现行规范及操作规程要求,根据施工设计图纸进行C30钢筋翻样,并绘制出大样图,注明各弯起钢筋的位置和角度。⑵、根据施工图和钢筋翻样单数量制作标签,对提供的盘圆线材先进行拉伸调直。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严禁采用冷拉方法。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污染和铁锈等应清除干净,并尽量利用调直工序进行除锈。钢筋下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做到长短搭配,减少短头,节约钢材,断料时,长度必须准确,并不得有马蹄形和起弯等现象。

⑶、成型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Ⅰ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②、Ⅲ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Ⅲ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③、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

④、除注明内弯起钢筋、弯终点外平直段长度不小于20d(d为钢筋直径)。

⑤、纵向受力钢筋锚固、搭接长度C30砼的锚固长度为41d,搭接长度为57d。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成型钢筋应按不同规格、级别、长度、用途分类堆放整齐,系上所抄料牌。

3、钢筋绑扎

根据设计图纸、相关图集、操作要求及钢筋翻样料单,对号入座,如有错、漏应及时纠正和增补。⑵、钢筋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需接长的钢筋优先采用焊接,并有专业队伍施工。钢筋接头位置应在受力较小处并相互错开,采用焊接时位于同一连接区段(长度为35d且≥500mm)内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50%;采用搭接连接时位于同一连接区段(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内的钢筋接头百分率;对于梁板类构件≤25%,对于柱类构件≤50%。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取5倍较小搭接钢筋的直径和100 mm中的较小值。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②、板筋规格、间距及板厚相同的相邻板跨间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将钢筋拉通设置。除注明外短跨方向板底筋放在最下排,板面筋放在最上排。

③、板与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④、墙身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钢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⑤、直径不大于12mm的受压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d。⑥、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4、注意事项:

钢筋绑扎前应清理污物,锈斑、油污等;钢筋绑扎完成后,应认真做好自检工作,按要求不同部位垫好保护层;做好分项验收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对规范规定不允许采用绑扎的受力钢筋及设计中有明确规定的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对绑扎接头处箍筋必须加密,满足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

5、模板的支设安装 ⑴、基础的模板

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的放线:首先放出基础的中线,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外框边线的控制线和十字中心线,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施工。

做好标高测量工作:用水准仪把建筑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需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进行模板基底找平工作:模板承垫底部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在沿外墙部位继续安装模板前,设置模板承垫条带,并校正其平直。

设置模板定位基准:按照构件的断面尺寸先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定位块作为模板定位基准。或采用钢筋定位,即根据构件断面尺寸确定一定长度的钢筋或角钢头,点焊在主筋上,并按主筋的中心位置分档,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按施工需用的模板及配件对其规格、数量逐项清点检查,未以修复的模板不得使用。

⑵、墙身的模板:(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墙身的模板均用钢管支撑,以保证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支设模板时,在复核墙身、板底标高并校正轴线位置无误后,搭设和调整模板支架(包括安装水平拉杆和剪刀撑),固定钢楞,再在横楞上铺设底模板,拉线找直,加以固定。

在绑扎钢筋后,安装并固定两侧模板。按设计要求起拱(一般跨度大于4m时,起拱1‰-3‰)。上层模板支撑安装在竖向中心线上,模板底标高、断面尺寸,平整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⑶、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组装的模板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各种连接件、支撑件、加固配件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模板拼缝严密。⑷、模板的拆除

模板的拆除,除了侧模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方可拆除外,底模必须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模板拆除: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75%方可拆除,墙身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100%方可拆模。

模板拆除的顺序遵守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承重部位按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撬。拆模时,操作人员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片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堆放。

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刷涂好隔离剂,以备待用。

6、混凝土浇筑

1、砼材料要求:

商品砼应提前预定,并派人检查商品砼的材料质量,商品砼的坍落度必须严格控制,到达现场为14cm,严禁有任意加水现象产生,并按规范要求制作砼试块和标养工作。现场设置坍落度筒,必须对每一车砼进行坍落度检验。

2、作业条件:

⑴管线已埋设完毕,各类预埋件已埋设完毕,钢筋隐检、模板预检已完毕。

⑵施工人员的通道架设、泵管的架子已搭设完成。⑶振捣设备调试正常及备有一定数量的振捣棒。

⑷劳动力安排已妥当,名单按班组已上报,后备人员已准备好。⑸检查模板接缝是否严密,模板隔离剂涂刷情况、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⑹浇灌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给予堵严,对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3、施工工艺:

⑴、选择细心的工人负责振捣,振点移动控制在0.35m左右,确保基础振捣密实,无蜂窝麻面,表面平整,特别注意结构交接处要多振捣。在砼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动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⑵、浇筑时注意浇捣接头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初凝。浇筑时由专人负责砼倾倒。施工时现场施工要派专人负责检查。钢筋密实处可采用斜向振捣,其它部位可采用垂直振捣,振捣点的距离为300-400mm,插点距模板不大于200mm。

⑶、振捣时采用快插慢拨的原则,防止先将上层砼振实,而下层砼气泡无法排出,且振捣棒略微上下抽动,使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表面出浮浆且不再下沉为止。

⑷、表面处理:用2m长括尺括拍平整,工作完成的面层必须同步及时覆盖表面养护保温。

⑸、标高控制:在模板上用红墨水弹出标高控制线。⑹、砼养护:按砼温控检测单位的方案执行。⑺、温度控制:宜将砼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⑻、机械及人员配置:一台泵配置两只振动棒,按两只振棒后各一只振动棒的标准备足后备振动棒。每台振动棒配备15人,分别负责振捣、收头工作。

⑼、做好商品砼的浇灌记录和并按试块制作计划做好砼试块的留置工作。

⑽、砼浇筑施工时,钢筋班组、水电安装及其它施工班组或单位就派人跟班作业,负责检查本工种的检查、纠正工作。

浅谈钢筋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第6篇

关键字:钢筋砼结构;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6-0033-02

钢筋砼是指由砼和钢筋两种力学性能相差很大的材料所组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因其具有耐久性、耐火性、耐刚性和可模性好等优点,在现代建筑的主体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砖砌体结构逐步被淘汰,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钢筋砼结构,但钢筋砼结构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本文将重点谈谈钢筋砼结构工程施工中应注重的质量控制措施。

1钢筋砼结构的特征

钢筋砼结构是由砼和钢组成。因砼拥有较强的抗压强度(大约3 000磅/平方英寸,35 MPa),但其抗拉强度较低,通常只有抗压强度的1/10左右;钢筋的抗拉强度非常高,一般在200 MPa以上。而钢筋砼结构则是利用砼和钢筋这两种不同受力性能材料的强度,互相补充,共同工作,以钢筋承担其中的拉力,砼承担压应力。

2钢筋砼结构施工准备检查与预控

2.1现场质保体系审查

即分包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原材料进场送验制度和报审;临时水电验收;施工准备措施是否落实;商品混凝土报审情况等。

2.2结构设计的审查

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要了解钢材的力学性能及性能指标,合理选择钢材,使其强度、弹性、塑性、韧性能满足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最大限度地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3质保资料的预控

核查鋼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及其在砼中的位置、接头和砼的质量;审查钢筋、水泥、粗细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证书、生产许可证、复试报告等是否齐全;砼强度和抗渗试验报告及评定结果和钢筋连接试验报告是否齐全;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材料记录是否具备等。

3钢筋砼结构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3.1模板工程

模板作为砼成型的依据,在施工中必须保证结构成型准确;保证模板、各种支撑、顶撑及固定件符合要求;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截面几何尺寸和接缝严密。

3.1.1 模板安装的质量控制

(1)为了预控好砼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及强度,支模的质量非常关键,支模应按照图纸的断面尺寸,确保顺直、牢固、准确,以防止浇注过程发生跑模现象。

(2)在安装前,应先清理模板的表面及其施工部位,确保模板表面无任何干硬水泥沙浆等杂物;清理完毕后,在模板上刷上水性隔离剂。

(3)模板安装要考虑拆除方便,宜在不拆梁的底模和支撑的情况下,先拆除梁的侧模,以提高模板的周转量。

(4)模板安装时,放线时应使用通线拉通纵横轴线,弹出十字线和模板安装线。

(5)模板安装就位后,应按照施工工艺,固定找正模板,全面检查复核轴线、标高、各部位尺寸,检查模板及支撑是否牢固、严密,使其符合规范规定。

(6)在浇注砼的同时,应随时检查模板及钢筋,确保其就位准确。

3.1.2模板拆除的质量控制

(1)侧模在拆除时,砼强度应保证模板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2)底模在拆除时,应保证砼强度达到75 %、悬臂构件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

(3)应合理掌握拆模时机,即拆模时间不宜过早,应保证早龄期砼不损坏或不开裂;但也不宜太晚,以避免错过砼最佳的养护时间。

(4)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不要损伤砼的角部,禁止乱撬、乱凿。拆下来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干净,表面涂刷隔离剂,并按规格堆放整齐,以利再用。

(5)拆模顺序一般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重框支结构、结构转换层等复杂模板的拆除,事先要制定拆模方案。

(6)模板的拆除层数,一般按设计要求,建议采用“三层托二层”的方式进行。

3.2钢筋工程

3.2.1钢筋的质量控制

(1)钢筋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核查其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单;在进入施工现场后,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并按规定进行钢筋的机械试验;对进口钢筋需增加化学性能检定,并对外观进行检查,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钢筋在制作时,其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弯钩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应保证钢筋在砼中的粘接锚固作用有化学胶着力;现场已加工好的钢筋应堆放整齐,并挂牌标识。

(3)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3.2.2钢筋绑扎施工质量控制

(1)钢筋绑扎前,应将已浇筑砼的浮浆、钢筋表面的粘结物(油污、泥土、浮锈)清除干净。

(2)各构件各部位应作带有铅丝的1∶2水泥砂浆预制垫块绑在钢筋上,用以确保砼保护层。

(3)在绑扎钢筋时,应先弹好控制线,即用木框或埋设牢固的十字轴线点控制插筋,施工时在井桩的两个方向刻有十字线或小木桩上钉有小钉,插筋时把拉线对准十字线,以确保插筋的位置、方向、垂直度均符合规范的要求。

(4)当底层墙柱钢筋伸出上层楼面时,应柱箍筋和横筋多绑几道,以避免钢筋位置出现偏移。

(5)在浇注砼时,应按轴线检查钢筋位置,进行必要的纠正和固定。

3.2.3钢筋接头的质量控制

(1)钢筋接头时,必须严格遵循规范的要求,以保证其搭接长度和绑扎质量;光圆钢筋必须按规范在端头进行弯钩。

(2)钢筋接头前,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挤压连接工艺试验,即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抬拉强度试验。

(3)钢筋接头,宜优先采用锥螺纹、直螺纹套筒连接方法,此法具有接头可靠、操作简单、不用电源、全天候施工、对中性好、施工进度快等优点;而采用绑扎街头,既浪费钢筋,又不易保证质量;而采用焊接接头,尽管接头质量好、可节省钢筋、降低成本,但其质量控制较为复杂,须保证施焊人员的上岗证件、技术水平、焊机的功率和完好程度均符合要求,须严格掌握施焊的技术参数,须确保电弧焊的焊条型号、规格都满足有关规范规定。

3.3砼施工

砼,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工石材。在钢筋砼结构工程中,砼不仅与钢筋同时受力,而且还保护钢筋不腐蚀生锈,所以钢筋砼的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砼的耐久性。

3.3.1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水泥的安定性是保证砼质量的关键。则水泥进入施工现场前,应先核查其产品合格证,并进行复试,待试合格后方可使用。通常,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2)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的石料;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得超过相关规定,禁止石子粒径偏大,风化石、软石、片状石较多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石子含泥量不得大于1 %,石子坚固性的重量损失率应小于12 %。

(3)细骨料:配置砼时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砂含泥量不大于3 %)的中砂,如Ⅱ区沙;砂坚固性的重量损失率应小于10 %。

(4)砼配合比:其须根据原材料的条件,经过试验室科学的设计试配,提出最佳配合比;在搅拌砼时,后台计量一定要准确,水泥、砂、石也都必须每盘过磅。另外,在砼配合比上,为降低水泥用量,可掺入水泥用量的5 %~20 %的矿物质,以改善砼工作性能,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

(5)砼搅拌:砼搅拌时间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如搅拌时间过短,则砼不均匀、标号及和易性降低;搅拌时间也不能过长,其不得超过规定时间的3倍。

(6)砼运输:砼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颠簸,以保持砼的均匀性,避免产生严重的离析现象。

3.3.2砼浇捣质量控制

(1)对重要结构采用商品砼浇注,泵送砼前应先给泵送水,清洗管道,再用1∶1水泥砂浆润滑管壁,泵送开始后,应保持泵送连续工作,砼泵的受料斗内的砼应保持充满状态,以免吸入空气形成堵管。

(2)砼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 m,否则应用吊捅、斜槽等下料。

(3)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浇筑砼时应加强振捣,确保密实。柱子砼浇筑时严禁使用吊斗直接入模,采用专用串筒,严格控制上标高,以免超高。

(4)施工缝的留置应在砼浇筑前確定,并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5)在施工缝处继续浇注砼时,应先清除凿掉砼表面析出的物质及松动的石子,浇水冲洗,以保证接缝处砼密实平整,再铺一层与砼砂浆成分相同的砂浆,然后再浇注新砼。

3.3.3砼的养护

做好砼的养护工作,将会直接影响砼的强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砼收缩变形而出现干缩裂缝。因此,砼在浇筑完毕后12 h内开始(或在砼终凝后),则应加强砼的养护,并适度延长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更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在浇水养护有困难时,或者不能保证其充分湿润时,可在砼的裸露表面覆盖保湿材料等,并确保其覆盖物经常保持湿润;为度面及楼盖下面等部位难以覆盖处,应增加浇水次数;竖向构件应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养护。

3.3.4砼质量检查

(1)评定结构构件的砼强度应采用标准试件的砼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砼强度。

(2)砼试块在砼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在取样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见证取样制度,取样方法、留置组数、养护等都必须严格遵守规范规定;砼试块的留置应符合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3)砼质量保证资料应准确完整:即钢筋、水泥的产品合格证及复试报告;砂、石材料的试验报告;砼配合比设计报告;砼标养试块抗压的强度报告;都必须完整无缺,记录清晰准确,并符合有关规定。

综上所述,要保证钢筋砼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应进行全面的施工控制,即施工准备检查和预控,及对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砼施工等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才能确保整个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德均.建筑结构(上)[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 朱文正.房屋建筑学[M].2005

3《房屋建筑设计规范》(GB50205-2001)

4《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Discusses the steel bar to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Huang Yitao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steel bar tong structure’s characteristic, the steel bar tong 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epared to inspect with controls, aspects and so on steel bar to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measure to carry on the elaboration.

钢筋砼简支梁桥梁体病害及维修方法 第7篇

1 简支梁桥梁体常见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

1.1 表层缺陷

钢筋砼简支梁桥表层缺陷主要有蜂窝、漏筋、麻面、空洞、磨损、锈蚀、老化、表层成块脱落等类型, 具体各类缺陷产生的原因如下:

1.1.1 蜂窝

蜂窝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设计和施工原因所致, 具体的原因如下:

a.施工不当所致。砼在灌筑过程中如果缺乏应有的振捣、以及运输过程中砼出现离析、支模时模板缝隙不严, 使得水泥砂浆流失等都可以造成蜂窝现象的产生;b.结构设计或材料配比不合理。当钢筋太密、砼粗骨料粒径太大或塌落度过小时, 都可造成其蜂窝的形成。

1.1.2 漏筋

漏筋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施工质量差所引起, 如灌筑时钢筋保护层垫块发生位移, 钢筋紧贴模板, 保护层处振捣不实或漏振等, 此外, 当梁桥梁体因为外界或自身原因出现裂缝, 降雨天气里, 雨水浸入梁体裂缝, 使得钢筋锈蚀膨胀引起表层大面积脱落, 从而促成漏筋现象出现。

1.1.3 麻面

麻面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施工时采用了表面不光滑的模板, 以及模板在湿润时不够充分, 造成梁体表面砼内的水分被模板吸收, 从而使得麻面现象出现。

1.1.4 空洞

其成因可以从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寻求。如果在结构设计时钢筋选配不当, 使得钢筋布置过密, 则可能造成该病害的产生, 同时, 在施工时砼被卡住, 又未充分振捣就继续灌筑上层砼, 此外, 严重漏浆亦能产生空洞现象。

1.1.5 磨损

该病害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a.砼强度不足, 表层细骨料太多;b.车轮磨耗;c.高速水流冲刷, 水流中又夹带大量砂石等。

1.1.6 锈蚀、老化、剥落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a.保护层太薄;当保护层太薄时, 在自然条件下, 表层砼极易发生水化反应, 出现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钙晶体, 从而失去表层的保护作用, 致使保护层剥落, 进而出现钢筋锈蚀现象。b.结构出现裂缝时, 雨水浸入裂缝内部, 使得钢筋发生化学及物理反应, 从而出现锈蚀;c.钢筋锈蚀膨胀引起剥落;d.严寒地区冰冻及干湿交替循环作用;e.有侵蚀性水的化学侵蚀作用。

1.1.7 表层成块脱落

主要是由于外界作用所致, 如车辆撞击、船舶或其他坚硬物体的撞击等。

1.2 结构裂缝

实际上, 砼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 甚至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 现对钢筋砼简支梁桥梁体结构裂缝的种类及成因作如下总结:

1.2.1 网状裂缝

此种裂缝能发生在各种跨度的梁上, 裂缝比较细小, 宽度约0.03~0.05mm, 用手触及有凸起感觉, 其多为砼收缩所引起的表面龟裂, 也即当砼表层水分损失快, 内部损失慢, 产生表面收缩大, 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 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砼的约束, 致使表面砼承受拉力, 当表面砼承受的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 产生龟裂, 进一步致使网状裂缝出现。

1.2.2 下缘受拉区的裂缝

此种裂缝多发生于桥梁跨中部, 梁跨度越大, 裂缝越多, 其自下翼缘向上发展, 至翼缘与梁肋相接处停止, 裂缝间距约0.1~0.2m, 宽度约为0.03~0.1mm, 其多为砼收缩和梁受扰曲所致。

1.2.3 腹板上是竖向裂缝

该裂缝为最常见也较为严重的一种裂缝。当跨径大于12m时, 其裂缝多处于薄腹部分, 在梁的半高线附近裂缝跨度较大, 一般在0.15~0.3mm;当梁跨径小于10m时, 其裂缝较细小, 且多数裂缝系由梁肋向上延伸, 越上越细, 上端未到腹板顶部, 其成因多系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养护不及时或温度及环境条件不良的影响所致。

1.2.4 腹板上是斜向裂缝

这是钢筋砼梁中出现最多的一种裂缝, 且多在跨中两侧, 离跨中越远倾斜角越大, 反之越小, 倾斜角在150~450之间, 第一道裂缝多出现在距支座0.5~1.0m处, 裂缝宽度一般在0.3mm以下, 该种裂缝的产生多为设计上的缺陷, 即主拉应力较计算大, 使得砼不能负担而导致裂缝产生, 而施工不良又会加快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1.2.5 梁侧水平裂缝

该种裂缝多因施工不当引起, 如分层灌筑时, 间隔的时间太长等。

1.2.6 梁底纵向裂缝

该种裂缝多因砼保护层过薄或掺入氯盐等速凝剂所致。

2 简支梁桥梁体常见病害的维修方法

常见的维修方法有:

2.1 梁 (板) 体砼的空洞、蜂窝、麻面、表面

风化、剥落等应先将松散部分清除, 再根据情况用高标号砼或水泥砂浆填补。

2.2 梁体若出现漏筋或保护层剥落等现

象, 应先将松动的保护层凿去, 并将钢筋锈迹清除, 如损坏面积不大可用环氧砂浆修补, 如损坏面积过大, 可喷射高标号水泥砂浆修补。

2.3 钢筋砼简支梁产生裂缝时, 按下列方

法进行处理:a.当裂缝宽度大于限值规定时, 应采用压力灌浆法灌注环氧树脂胶;b.如裂缝发展严重时, 应查明原因, 按照不同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并加强观测。

3 结论

通过对钢筋砼简支梁桥梁体的常见病害及维修方法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一座桥梁的病害成因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 诸如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养护等, 因此, 要使得病害的减轻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紧抓设计环节, 好的设计是桥梁是否

成功的基本保证, 没有好的设计方案, 就不可能高水平、现代化的桥梁。

3.2 组织和管理好施工的各个环节, 因为

桥梁质量的好坏不是靠一时的好坏来衡量, 而是环环紧扣的, 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则引起其他环节病害的发生, 因此, 施工单位要具有良好的施工水平和职业道德, 同时, 监理单位要做好监督管理, 认真管理施工单位。

3.3 加强养护和维修。要积极做好养护工

作, 及时发现桥梁的病害, 并分析其可能成因, 在了解成因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维修措施, 减轻或消除病害。

钢筋砼简支梁桥梁体病害及维修方法 第8篇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 是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保证。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 对于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发展国民经济, 促进文化交流和巩固国防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公路、铁路、城市和农村道路交通以及水利等建设中, 为了跨越各种障碍 (如河流、沟谷或其他线路等) , 必须修建各种类型的桥梁与涵洞, 从而使其成为陆路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防上, 桥梁则是交通运输的咽喉, 在需要高度快速、机动的现代化战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 为了保证已有公路的畅通运营, 桥梁的养护与维修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为了研究和分析的简便, 本文将对钢筋砼简支梁桥梁体的常见病害作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并对其病害提出一定的维修方法。

1 简支梁桥梁体常见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

1.1 表层缺陷

钢筋砼简支梁桥表层缺陷主要有蜂窝、漏筋、麻面、空洞、磨损、锈蚀、老化、表层成块脱落等类型, 具体各类缺陷产生的原因如下:

1.1.1 蜂窝

蜂窝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设计和施工原因所致, 具体的原因如下:

施工不当所致。砼在灌筑过程中如果缺乏应有的振捣、以及运输过程中砼出现离析、支模时模板缝隙不严, 使得水泥砂浆流失等都可以造成蜂窝现象的产生;结构设计或材料配比不合理。当钢筋太密、砼粗骨料粒径太大或塌落度过小时, 都可造成其蜂窝的形成。

1.1.2 漏筋

漏筋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施工质量差所引起, 如灌筑时钢筋保护层垫块发生位移, 钢筋紧贴模板, 保护层处振捣不实或漏振等, 此外, 当梁桥梁体因为外界或自身原因出现裂缝, 降雨天气里, 雨水浸入梁体裂缝, 使得钢筋锈蚀膨胀引起表层大面积脱落, 从而促成漏筋现象出现。

1.1.3 麻面

麻面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施工时采用了表面不光滑的模板, 以及模板在湿润时不够充分, 造成梁体表面砼内的水分被模板吸收, 从而使得麻面现象出现。

1.1.4 空洞

其成因可以从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寻求。如果在结构设计时钢筋选配不当, 使得钢筋布置过密, 则可能造成该病害的产生, 同时, 在施工时砼被卡住, 又未充分振捣就继续灌筑上层砼, 此外, 严重漏浆亦能产生空洞现象。

1.1.5 磨损

该病害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砼强度不足, 表层细骨料太多;车轮磨耗;

高速水流冲刷, 水流中又夹带大量砂石等。

1.1.6 锈蚀、老化、剥落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保护层太薄;当保护层太薄时, 在自然条件下, 表层砼极易发生水化反应, 出现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钙晶体, 从而失去表层的保护作用, 致使保护层剥落, 进而出现钢筋锈蚀现象。结构出现裂缝时, 雨水浸入裂缝内部, 使得钢筋发生化学及物理反应, 从而出现锈蚀;钢筋锈蚀膨胀引起剥落;) 严寒地区冰冻及干湿交替循环作用;有侵蚀性水的化学侵蚀作用。

1.1.7 表层成块脱落

主要是由于外界作用所致, 如车辆撞击、船舶或其他坚硬物体的撞击等。

1.2 结构裂缝

实际上, 砼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 甚至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 现对钢筋砼简支梁桥梁体结构裂缝的种类及成因作如下总结:

1.2.1 网状裂缝

此种裂缝能发生在各种跨度的梁上, 裂缝比较细小, 宽度约0.03~0.05mm, 用手触及有凸起感觉, 其多为砼收缩所引起的表面龟裂, 也即当砼表层水分损失快, 内部损失慢, 产生表面收缩大, 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 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砼的约束, 致使表面砼承受拉力, 当表面砼承受的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 产生龟裂, 进一步致使网状裂缝出现。

1.2.2 下缘受拉区的裂缝

此种裂缝多发生于桥梁跨中部, 梁跨度越大, 裂缝越多, 其自下翼缘向上发展, 至翼缘与梁肋相接处停止, 裂缝间距约0.1~0.2m, 宽度约为0.03~0.1mm, 其多为砼收缩和梁受扰曲所致。

1.2.3 腹板上是竖向裂缝

该裂缝为最常见也较为严重的一种裂缝。当跨径大于12m时, 其裂缝多处于薄腹部分, 在梁的半高线附近裂缝跨度较大, 一般在0.15~0.3mm;当梁跨径小于10m时, 其裂缝较细小, 且多数裂缝系由梁肋向上延伸, 越上越细, 上端未到腹板顶部, 其成因多系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养护不及时或温度及环境条件不良的影响所致。

1.2.4 腹板上是斜向裂缝

是钢筋砼梁中出现最多的一种裂缝, 且多在跨中两侧, 离跨中越远倾斜角越大, 反之越小, 倾斜角在150~450之间, 第一道裂缝多出现在距支座0.5~1.0m处, 裂缝宽度一般在0.3mm以下, 该种裂缝的产生多为设计上的缺陷, 即主拉应力较计算大, 使得砼不能负担而导致裂缝产生, 而施工不良又会加快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1.2.5 梁侧水平裂缝

该种裂缝多因施工不当引起, 如分层灌筑时, 间隔的时间太长等。

1.2.6 梁底纵向裂缝

该种裂缝多因砼保护层过薄或掺入氯盐等速凝剂所致。

2 简支梁桥梁体常见病害的维修方法

常见的维修方法有:梁 (板) 体砼的空洞、蜂窝、麻面、表面风化、剥落等应先将松散部分清除, 再根据情况用高标号砼或水泥砂浆填补。

梁体若出现漏筋或保护层剥落等现象, 应先将松动的保护层凿去, 并将钢筋锈迹清除, 如损坏面积不大可用环氧砂浆修补, 如损坏面积过大, 可喷射高标号水泥砂浆修补。

钢筋砼简支梁产生裂缝时, 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1) 当裂缝宽度大于限值规定时, 应采用压力灌浆法灌注环氧树脂胶; (2) 如裂缝发展严重时, 应查明原因, 按照不同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并加强观测。

结语

通过对钢筋砼简支梁桥梁体的常见病害及维修方法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一座桥梁的病害成因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 诸如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养护等, 因此, 要使得病害的减轻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紧抓设计环节, 好的设计是桥梁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 没有好的设计方案, 就不可能高水平、现代化的桥梁;组织和管理好施工的各个环节, 因为桥梁质量的好坏不是靠一时的好坏来衡量, 而是环环紧扣的, 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则引起其他环节病害的发生, 因此, 施工单位要具有良好的施工水平和职业道德, 同时, 监理单位要做好监督管理, 认真管理施工单位。

加强养护和维修。要积极做好养护工作, 及时发现桥梁的病害, 并分析其可能成因, 在了解成因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维修措施, 减轻或消除病害。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日益发展, 桥梁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各种各样的桥梁相继出现和应用, 为我国的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但随之而来的桥梁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 针对上述情况, 本文将对钢筋砼简支梁桥梁体的常见病害进行归纳和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维修措施, 以期能够减轻同类病害的发生, 为今后的养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钢筋砼桥梁 第9篇

1 简支梁桥梁体常见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

1.1 表层缺陷

钢筋砼简支梁桥表层缺陷主要有蜂窝、漏筋、麻面、空洞、磨损、锈蚀、老化、表层成块脱落等类型, 具体各类缺陷产生的原因如下:

蜂窝:蜂窝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设计和施工原因所致, 具体原因如下:1) 施工不当所致。砼在灌筑过程中如果缺乏应有的振捣、以及运输过程中砼出现离析、支模时模板缝隙不严, 使得水泥砂浆流失等都可以造成蜂窝现象的产生;2) 结构设计或材料配比不合理。当钢筋太密、砼粗骨料粒径太大或塌落度过小时, 都可造成其蜂窝的形成。

漏筋:漏筋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施工质量差所引起, 如灌筑时钢筋保护层垫块发生位移, 钢筋紧贴模板, 保护层处振捣不实或漏振等, 此外, 当梁桥梁体因为外界或自身原因出现裂缝, 降雨天气里, 雨水浸入梁体裂缝, 使得钢筋锈蚀膨胀引起表层大面积脱落, 从而促成漏筋现象出现。

麻面:麻面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施工时采用了表面不光滑的模板, 以及模板在湿润时不够充分, 造成梁体表面砼内的水分被模板吸收, 从而使得麻面现象出现。

空洞:其成因可以从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寻求。如果在结构设计时钢筋选配不当, 使得钢筋布置过密, 则可能造成该病害的产生, 同时, 在施工时砼被卡住, 又未充分振捣就继续灌筑上层砼, 此外, 严重漏浆亦能产生空洞现象。

磨损:该病害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1) 砼强度不足, 表层细骨料太;2) 车轮磨耗;3) 高速水流冲刷, 水流中又夹带大量砂石等。

锈蚀、老化、剥落: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保护层太薄;当保护层太薄时, 在自然条件下, 表层砼极易发生水化反应, 出现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钙晶体, 从而失去表层的保护作用, 致使保护层剥落, 进而出现钢筋锈蚀现象。2) 结构出现裂缝时, 雨水浸入裂缝内部, 使得钢筋发生化学及物理反应, 从而出现锈蚀;3) 钢筋锈蚀膨胀引起剥落;4) 严寒地区冰冻及干湿交替循环作用;5) 有侵蚀性水的化学侵蚀作用。表层成块脱落:主要是由于外界作用所致, 如车辆撞击、船舶或其他坚硬物体的撞击等。

1.2 结构裂缝

网状裂缝:此种裂缝能发生在各种跨度的梁上, 裂缝比较细小, 宽度约0.03~0.05mm, 用手触及有凸起感觉, 其多为砼收缩所引起的表面龟裂, 也即当砼表层水分损失快, 内部损失慢, 产生表面收缩大, 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 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砼的约束, 致使表面砼承受拉力, 当表面砼承受的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 产生龟裂, 进一步致使网状裂缝出现。

下缘受拉区裂缝:此种裂缝多发生于桥梁跨中部, 梁跨度越大, 裂缝越多, 其自下翼缘向上发展, 至翼缘与梁肋相接处停止, 裂缝间距约0.1~0.2m, 宽度约为0.03~0.1mm, 多为砼收缩和梁受扰曲所致。

腹板上是竖向裂缝:该裂缝为最常见也较为严重的一种裂缝。当跨径大于12m时, 其裂缝多处于薄腹部分, 在梁的半高线附近裂缝跨度较大, 一般在0.15~0.3mm;当梁跨径小于10m时, 其裂缝较细小, 且多数裂缝系由梁肋向上延伸, 越上越细, 上端未到腹板顶部, 其成因多系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养护不及时或温度及环境条件不良的影响所致。

腹板上是斜向裂缝:此裂缝是钢筋砼梁中出现最多的一种裂缝, 且多在跨中两侧, 离跨中越大, 反之越小, 倾斜角在15度~45度之间, 第一道裂缝多出现在距支座0.5~1.0m处, 裂缝宽度一般在0.3m m以下, 该种裂缝的产生多为设计上的缺陷, 即主拉应力较计算大, 使得砼不能负担而导致裂缝产生, 而施工不良又会加快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梁侧水平裂缝:该种裂缝多因施工不当引起, 如分层灌筑时, 间隔的时间太长等。

梁底纵向裂缝:该种裂缝多因砼保护层过薄或掺入氯盐等速凝剂所致。

2 简支梁桥梁体常见病害的维修方法

1) 梁 (板) 体砼的空洞、蜂窝、麻面、表面风化、剥落等应先将松散部分清除, 再根据情况用高标号砼或水泥砂浆填补。2) 梁体若出现漏筋或保护层剥落等现象, 应先将松动的保护层凿去, 并将钢筋锈迹清除, 如损坏面积不大可用环氧砂浆修补, 如损坏面积过大, 可喷射高标号水泥砂浆修补。3) 钢筋砼简支梁产生裂缝时, 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当裂缝宽度大于限值规定时, 应采用压力灌浆法灌注环氧树脂胶;如裂缝发展严重时, 应查明原因, 按照不同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并加强观测。

3 结语

要使得病害的减轻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紧抓设计环节, 好的设计是桥梁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 没有好的设计方案, 就不可能高水平、现代化的桥梁;2) 组织和管理好施工的各个环节, 因为桥梁质量的好坏不是靠一时的好坏来衡量, 而是环环紧扣的, 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则引起其他环节病害的发生, 因此, 施工单位要具有良好的施工水平和职业道德, 同时, 监理单位要做好监督管理, 认真管理施工单位;3) 加强养护和维修。要积极做好养护工作, 及时发现桥梁的病害, 并分析其可能成因, 在了解成因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维修措施, 减轻或消除病害。

综上所述, 钢筋砼简支梁桥梁体产生病害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种病害的发生往往引起连锁反应, 其他病害也会随之而来。因此, 在对桥梁进行养护管理时, 时常检查, 对出现的细微异常现象引起注意, 细致观察, 详细记录。不失是一种防微杜渐的好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日益发展, 桥梁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各种各样的桥梁相继出现和应用, 为我国的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但随之而来的桥梁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

关键词:钢筋砼简支梁桥,麻面,裂缝,漏筋,剥落,空洞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浅析钢筋砼简支梁桥梁体病害及维修方法.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钢筋砼桥梁 第10篇

关键词:新型组合结构加固技术,预应力钢筋砼桥梁,应用

1 桥梁受损概况

G桥是国道主干线跨越某省一条主要河流的一座特大桥, 全长2360m, 上部结构为40m预应力钢筋砼T梁, 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在第48跨处跨越南河堤坝, 坝顶铺有一条简易砼乡道, 砼路面距T梁底部净高不足3米。2007年年底被一辆大型吊车撞击, 撞击的位置是左幅最外侧的第8片梁距该跨终点横隔板起算的第2~3横隔板之间的马蹄上, 破损面长约4m, 高约1m, 破损处呈不规则形状, T梁马蹄部分破裂, 腹板砼部分开裂, 三束预应力钢索裸露在外, 多根钢绞线裸露, 底部的螺纹钢筋和箍筋全部撞断。

该高速公路为双向6车道, 行车道外各设一条1.5 m宽的人行道。为安全起见, 管养单位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 封闭了受损的两个车道, 并及时请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组织专家现场勘验会审。

2 桥梁检测和承载力分析

从外观目测看, 除最边缘的第8片T梁受损非常严重外, 相邻几片梁虽有擦伤, 但不严重。撞击尚未对大桥桥面铺装、桥面排水系统、桥面栏杆造成损伤, 上述部分质量良好。同时尚未发现与该跨相连接的桥墩有破损现象, 桥墩支座也未发现异常变形和位移。因此重点是对第8片梁现有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进行分析, 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检测的方式主要是利用检测平台, 以裂纹观测仪、非金属声波检测仪检测裂缝宽度和深度为主, 辅助以目测方式观测裂缝分布、结构钢筋或钢绞线损伤、断裂的程度, 及与该跨相连的支座损伤情况等。检测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2.1 普通钢筋

该梁受损部位梁底4根直径12mm的Ⅱ级钢筋全部断裂;6根直径8mm (Ⅰ级) 的箍筋断裂;腹板两侧下部三排直径8mm的水平分布钢筋 (Ⅰ级) 断裂。

2.2 钢绞线

被撞击部位4#钢束由7根φJ15.24的钢丝组成, 其中5根折断;5#钢束有3根钢丝表面受到磨损;3#钢束波纹管尚未破损, 但外裹的砼已经完全脱落。

现场观测表明, 钢筋或钢束是受外力猛烈撞击造成剪切破坏的, 因为断口平齐, 未见明显的拉伸变形。处于受损状态的钢筋或钢绞线在侧向外力作用下产生局部损伤 (横向切割作用) 后, 更容易发生破坏。

2.3 主梁砼检测

主梁砼受损外侧面为长2.3m×高0.6m, 内侧面为长4.2m×高1.1m, 约有一半受损砼呈粉碎状态直接脱落, 其余砼也呈碎裂状悬挂于主梁上。砼脱落部位上部出现较多裂缝, 裂缝之间的砼敲击时可以听见空洞回音, 表明此处砼已脱落。

2.4 主梁裂缝检查

由于猛烈撞击使主梁砼产生了大量的裂缝, 其中在砼脱落部位附近产生的裂缝宽度达到数毫米, 且相互贯通, 局部呈脱落状态。腹板中部和负弯矩钢束齿块下部发现了几条细小裂缝, 根据裂缝分布和走向情况, 选择了13个点进行裂缝宽度检测 (见表1) , 选择了7个点进行裂缝深度检测 (见表2) 。

(单位:宽度mm、坐标cm)

注:坐标原点为第二横隔板相对应处梁底部

(单位:深度mm、坐标cm)

注: (1) 坐标原点为第二横隔板相对应处梁底部;

(2) 裂缝深度285mm, 大于胶板厚度200mm, 可能是测点跨越两条裂缝造成的。

2.5 承载力分析

根据桥梁实际结构尺寸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1], 假设4#预应力钢束全部断裂, 经计算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主梁被撞后截面承载能力降低, 已不能满足结构承载能力要求, 且腹板处混凝土裂缝深度已达到腹板厚度的一半以上, 裂缝宽度也大大超过容许值, 需要对结构进行维修加固。

3 受损梁加固设计

3.1 维修加固原则

由于桥梁现存的病害, 有必要对其进行维修加固。根据桥梁结构计算、现场病害检测及桥梁的承载力、使用性能的综合评价, 按以下原则对桥梁进行加固设计:

(1) 通过维修加固补强, 提高桥梁承载力, 满足桥梁使用性能要求;

(2) 消除桥梁现有病害, 提高其耐久性。

3.2 维修加固设计方案

在T梁马蹄上方加8根单股的钢绞线, 外包混凝土, 并于T梁外侧贴钢板进行加固。

(1) 按图采用钢板支撑于破损附近两横隔板位置撑住主梁, 防止在加固处理过程中主梁产生位移, 特别是破损段梁体产生的相对位移, 影响结构安全;

(2) 轻轻凿除主梁上已经破碎的混凝土, 应避免敲击力过大, 从而影响结构其它部位的安全性;

(3) 修补梁上破损的钢筋, 再立模浇注小石子混凝土, 适量掺入微膨胀剂, 应保证新浇混凝土的密实;

(4) 于主梁上凿孔预埋螺栓, 安装锚板, 于受损T梁的马蹄上方设置8根单股的钢绞线;

(5) 于T梁的马蹄上钻孔安装加固钢槽, 以钢槽为模板, 分两段浇筑混凝土。首先浇筑锚板间的小石子混凝土, 应保证新浇混凝土的密实, 待混凝土密实后解除钢绞线的锚固措施, 然后再浇筑锚板外侧的小石子混凝土;

(6) 于梁体上钻孔安装其余钢板, 并涂刷防锈漆;对横隔板进行贴钢板加固处理;

(7) 拆除支架, 对裂缝进行环氧树脂涂抹封闭、环氧砂浆修补或用压力灌浆法进行环氧树脂灌缝;

(8) 对其余T梁局部混凝土破损处采用环氧砂浆进行修补。

3.3 结构分析计算

本次加固计算采用桥梁博士v3.0进行结构整体分析计算。计算时考虑了结构自重、预应力、汽车荷载、步道人群、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支座沉降等荷载及其可能的最不利组合对结构的影响。

由于T梁的第8片梁被撞击部位4#钢束由7根φJ15.24的钢丝组成, 其中5根断裂;5#钢束有3根钢丝表面受到磨损, 并且发现已经松弛;3#钢束波纹管未见破损;可以在撞击部位有两根钢束失效, 由于没有有效的手段来确定第8片梁未被撞击的部位内的钢束是否失效, 确定其现存的预应力度, 现做两种假设:

(1) 假设第8片梁未被撞击的部位内的钢束失效两束。

(2) 假设第8片梁未被撞击的部位内的钢束失效半根。真实情况应在两种情况之间, 故分别对两种情况进行加固验算, 验算结果见表3。

3.4 处理方案比选

技术会审时提出的备选方案为更换重做, 维修更为保险、彻底。但从拆除到重建, 约需资金250余万元, 存在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工期长、对交通通行影响较大等缺点。最终经反复方案比选决定采用新型组合结构加固方案。

从表3设定的几种分析工况中可知:当考虑未被撞击的部位内的钢束失效两根时, 在跨中下缘部位有0.3MPa左右的拉应力出现, 处于规范限定范围内, 加固方法能满足结构使用要求。

4 加固采用的主要材料

4.1 混凝土

上部构造采用高标号小石子混凝土;

4.2 钢材

(1) 普通钢筋:采用R235级 (公称直径不大于10mm) 和HRB335级 (公称直径大于10mm) 两种;

(2) 钢板:采用16Mn钢板;

(3) 螺栓:加固用摩擦型高强螺栓及涨锚螺栓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4.3 预应力钢材锚具

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应符合GB/T5224-2003标准, 公称直径φJ15.24mm标准强度为1860MPa, 张拉控制应力1395MPa。

4.4 粘贴用环氧树脂

5 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1) 采用满堂支架支撑住主梁破损区域, 满堂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

(2) 为避免临时支撑妨碍T梁粘贴钢板, 在施工临时支撑前应先粘贴T梁底部的通长钢板, 再将支架支撑在钢板上, 其余钢板后期施工, 施工完后采用焊接方法与先施工的钢板连接。

(3) 主梁新浇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 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且必须采用小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 混凝土本身应具有早强、缓凝的性能, 新老混凝土结合部要求凿毛, 使之结合牢靠。

(4) 主梁存在多种需外露的预埋件和开孔, 施工时应特别注意预埋和预设, 严防漏置。

(5)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主梁挠度及裂缝监测, 防止在施工过程中主梁突然发生破坏。

(6) 应按有关规定对每批钢绞线抽检强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延伸量和硬度, 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 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

(7) 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原始张拉记录, 且应在监理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8) 应确保钢绞线不被锈蚀, 严格控制下料、运输、安装等环节;钢绞线不准采用电焊或者气焊切割, 应采用圆盘锯机械切割。

(9) 施工时应准确确定锚固钢板用的涨锚螺栓位置, 避免损伤预应力束。

(10) 施工顺序及步骤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施工工艺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及《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3]的要求。

(11) 其它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应严格执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4]的有关规定。

(12) 在下穿桥梁的道路上架设两道限高门型钢架, 增设安全警示标志, 防止再发生类似事件。

6 结束语

钢筋砼桥梁 第11篇

【关键词】砌体;填充墙;裂缝;防治措施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砌块填充墙的施工和使用中,常常因施工处理不当和构造上的原因,而导致填充墙开裂以及外墙局部渗漏。如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填充墙接槎外,由于材质不同,又未配置拉结筋;再如屋面板与墙体由于温差而导致剪应力突变等,都会产生建筑裂缝。主要针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粘土砖填充墙易于裂、渗的机理及防治措施作探讨。

1.加气混凝土砌块、砖砌填充墙(以下简称填充墙)墙体空、裂、渗的形成机理

1.1局部抗裂强度不足的影响

当框架粱底标高高于门窗洞口上口时,需要在填充墙上加设钢筋混凝土过梁。但因传统做法在过梁支座处无加强措施,导致局部抗压强度不足,而产生洞口上方八字形裂缝。还有在挑梁处墙体拐角或T角处竖向未设芯柱,水平向未设拉结筋,因挑梁在墙体和其它荷载作用下产生下挠,使其下墙体局部压裂.致上部墙体弯曲开裂。

1.2加气混凝土砌块干缩的影响

加气混凝土砌块于缩值一般为≤0.04mm/m,试验证明.在常温自然养护2个月左右,其收缩率约完成95%,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常采用主体交叉的循环作业方案。抹灰后墙体继续于缩徐变产生收缩应力而导致梁底和柱(墙)节点产生直通裂缝及墙面不规则的空鼓开裂。

1.3砌筑砂浆不饱满的影响

砌筑时的砌筑砂浆不饱满,围护墙体在昼夜、季节温差和温度陡降等温度荷载作用下,产生反复胀应力,势必在砂浆欠饱满、不均匀处出现抹灰层沿灰缝产生水平和竖向裂缝。

1.4抹灰砂浆的影响

内外墙抹灰常用水泥砂浆和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其于缩值一般为0.6~0.8mm,且保水性及和易性差,时常在抹灰时界面处产生泌水、下滑而空鼓、开裂。抹灰后.因墙面不便于浇水养护及砌块界面保水性差等原因,造成抹灰层脱水,加剧干缩应力和降低粘结强度的恶性循环、造成粘结薄弱区域出现不规则的空鼓开裂。

2.加气混凝土砌块、砖砌填充墙(以下简称填充墙)控裂防治的技术措施

2.1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下填充墙裂缝的防治

将框架梁底面与填充墙顶面已填塞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料凿去,用纸筋石灰砂浆或水泥珍珠岩拌合物填塞。对已经出现裂缝的填充墙,两面用φ6mm膨胀螺栓打人墙内,再在两侧固定钢丝网(钢丝网的搭按每边不宜小于200mm),然后分三层用1:3水泥砂浆抹面,以控制垂直裂缝的开展。在砌筑填充墙前,应根据砌筑要求和施工规范来确定砌筑方法,保证框架梁与填充墙为柔性连接。

2.2沿框架柱边裂缝的处理

沿框架柱边与填充墙垂直方面铺设钢丝网,并用φ6mm膨胀螺栓固定后分三层抹1:3水泥砂浆,抹灰前应进行基底处理,浇水湿润,清除缝内浮灰、杂物,然后,填嵌水泥砂浆,填平后进行水泥砂浆抹灰。填充墙砌筑前,应将柱中预埋的锚固钢筋拉直,对框架柱边进行必要的基底清理,在工程竣工后应及时回访,发现此类裂缝应在刮去砂浆层后,按上述方法进行修补。

2.3砌筑工艺

2.3.1施工准备工作

在购买砌块前,首先要到生产厂家进行现场外观检查和机械抽样,合格后方可购进,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物理性能指标:质量密度(于体积密度)600k9/m3,抗拉强度:≥33.5MPa,于燥收缩≤0.8mm/m,抗冻性、冻后损失≥2.8MPa,导热系数0.14W/(m·K),吸水率≤25%。砌块进场后必须按生产日期、规格挂牌,分别堆放整齐.并置于通风不受雨雪影响的干燥场所,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产品龄期超过28d后方可上墙,施工时的含水率宜小于l5%。

2.3.2砌筑工艺

(1)为改善砌筑砂浆的粘附力相容性,采用M7.5的石膏砂浆砌筑,砌筑完一皮后,用φ8mm的U型钢筋把竖缝填满捣实砂浆;(2)第2皮以上砌筑时,水平灰缝采用镀锌铁皮制作的蓄浆槽,在其高度内注满砂浆,使其密实与砌块粘牢。然后,轻轻提起蓄浆槽,每砌完2皮砌块采用嵌缝抹子在内外原浆勾缝。以封闭毛细孔。(3)墙体的水平配筋带应预先在砌块水平灰缝面开设通长凹槽,置人钢筋后应用M7.5水泥砂浆填实至槽的上口平。砌块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柱(墙)相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进行拉接。设置间距应为两皮砌块的高度。(4)厨房、卫生间等潮湿房间的砌块墙体,应砌在高度不小于200mm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四周翻边上,或相同高度的混凝土导墙上,墙体第一皮砌块砌筑前,应先用水湿润基面,再施铺M7.5水泥砂浆,并在砌块底面水平灰缝和侧面垂直灰缝满涂粘结剂后进行砌筑,并应做好墙面防水处理。(5)外墙砌筑采用不留脚手眼的内脚手架。(6)每天砌筑高度按1.5m控制,砌到距梁底0.16m处停留—个月,采用实心斜头砖,按60°角斜砌一皮,使其砂浆饱满并在与梁底接触处用珍珠岩水泥拌合物填满填实。在内墙抹灰前再用水灰比为0.4的1:2补偿水泥砂浆,将该缝隙填嵌严实。(7)拉结筋范围内的砌块将砂浆的标号提高一级,并砌筑密实。顶层墙体的砂浆强度宜采用M7.5~M10混合砂浆,并每隔1-2皮砌块设置φ4mm筋通长网片。另外和顶层相邻层混合砂浆强度等级宜不小于M7.5,以此加大墙体自身的抗剪的强度。(8)电器配管及箱盒严禁遗漏,在空调通风及水暖卫生管道穿墙处,要用成孔机在砌块上打孔预埋钢套管。(9)当房屋的长高比较大时,在房屋外纵墙门窗的洞口处、砌体抗拉、抗剪强度较弱部位,应在房屋顶层窗台下l00mm处设置2φ6mm的钢筋砖砌体(或C20钢筋混凝土带),以提高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防止外墙出现八字形温度形和水平裂缝。(10)屋面板保温隔热层的材质及施工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使其真正达到隔热保温效果。

2.4内墙抹灰

2.4.1抹灰材料

饰面石膏(又称粉刷石膏),材料配合比结合层净浆为石膏:801胶水溶液1:0.3打底,抹灰为石膏粉:石灰膏:中砂=1:1:6,抹灰厚度宜控制在5~12mm范围内。

2.4.2基层处理

抹灰前基层表面提前l-2d充分浇水冲洗湿润,将墙冲刷干净,并使砌块墙面渗水深度达到8-10mm,含水率<5%,但抹灰时基层表面不得有水珠,对混凝土面凸出部位进行修凿,清理干净后。对整个墙面用ADI002混凝土界面剂(配合比为:水泥:中砂:界面剂液体=1:1:1的比例搅拌均匀后,均匀地施涂在墙面上,待表面达到一定的强度后,一般4h左右进行基层粉刷)。所有墙面凹进部位及缺楞掉角处,先抹石膏净浆,再用1:2石膏砂浆找平补齐。

2.5外墙抹灰

墙面浇水冲洗湿润(要求同内墙抹灰)一般浇水不少于3遍,在墙与柱,墙与梁的接缝处,采用T920建筑胶粘贴10mm×10mm 的密目钢丝网片,每边搭压宽度≥200mm,经养护其强度达到5MPa后.将墙体用喷雾器稍加湿润无水珠后,采用空压机喷涂(或手工滚涂)混凝土界面剂(做法同内墙),接着抹掺加MNC-D膨胀防水剂的双掺砂浆(水泥:粉煤灰:中砂=1:0.2:3),每层抹灰厚度≤7mm,分2层打底找平。应注意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抹灰与其间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或梁柱、板面的抹灰必须分别处理。

3.技术效果

浅谈钢筋砼框架结构施工 第12篇

关键词:框架结构,钢筋连接,施工,砼

1 前言

这些年我国对于建筑工作的施工方法越来越多, 成效越来越好, 钢筋砼的现浇技艺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这一工艺的优点在于个体完整统一, 坚固, 能够抵御较强等级的地震, 完成速度快, 结构的选择上较为随意, 但不应该回避的是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不同, 一些人员无法掌握工艺的本质原理, 实际施工的难点较多, 如果这样的问题不能够快速排除, 将为工程整体的良性运转形成障碍, 本文对施工时出现的负面因素已经一一列举并进行讨论。

2 钢筋连接

大直径钢筋 (φ≥28) 采用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新技术, 即剥助钢筋纵肋后滚压直螺纹的套筒将预制的丝头待连接钢筋旋拧在一起达到钢筋连接一体, 实现等强度连接目的。

技术特点是:

2.1 接头韧性好, 能够稳固保持连接, 性能水平较高, 钢筋机械

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 (JGJ107~96) 中A级规定, 实现与钢筋母材等强度连接。

2.2 零件的精密程度好, 从而各个设备之间的连续性好, 能够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 统一性良好。

2.3 由于钢筋端部的丝头是对钢筋柱体表面金属强化后形成的

螺纹, 钢筋芯部材质和机械性能不发生任何变化, 接头的综合机械性能高, 特别是接头的抗疲劳性能好, 与钢筋化学成分无关。

2.4 钢筋丝头进行切削时需要挪动的次数不多, 手续简单, 外形简洁, 一次装卡即可完成钢筋剥肋、滚压螺纹两道工序。

2.5 对于钢筋丝头进行制作的花费较少, 消耗非常小, 一套滚丝轮可加工丝头为0.8万~1.2万个。

2.6 接头的情况容易被掌握并进行约束, 钢筋丝头用手即可旋

入套筒, 仅最后2~3扣时用管钳或力矩扳手旋紧, 只要钢筋外露螺纹不超过1.5扣, 即可保证接头的等强连接。

2.7 能够有较大范围的使用。不仅适用于直径16~50mmⅡ、Ⅲ

级钢筋在各个方向和位置的同、异径可旋转钢筋连接, 还能适用于不可旋转或轴向不能移动钢筋的连接。

3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3.1 一般施工做法的弊病

梁柱节点的难点就在于:几何轮廓不清晰, 此处的钢筋数量多, 条理不清晰, 并且施工人员的环境比较危险, 影响操作的质量, 尤其是对于钢筋横七竖八, 里里外外的地方, 进行捆绑难度很大, 有时难以达到规定的数量, 有些单位为了降低操作难度而减少了钢筋数量, 从而引发质量问题, 两个箍筋对接的情况也有, 但是并不符合正规程序和规定, 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违反了弯钩的必然存在性, 保证箍筋与砼结构良好结合的原则, 但是需要看到分层下箍仍是一项非常难以实现的工作, 在拆除侧模的情况下捆绑能够保证牢固度, 还有一种办法经常被利用, 若采用原位绑扎钢筋 (即先安装梁底模, 再直接在梁底模上绑扎梁筋、安装侧模板) , 其缺陷是:

3.1.1 只安装梁底模、不安装侧模板。板的模板无法安装, 造成整个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定, 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

3.1.2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 所有的钢筋均在施工楼层堆放和二次运输。在这种开放的模板体系上堆放和搬运钢筋极其不安全。

3.1.3 支模和绑钢筋多次交叉作业。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 窝工现象较严重, 工效较低。

3.2 改进的对策

近年的作法是将梁板模板 (含侧模板) 全部安装完毕后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施工程序的优点是钢筋堆放、运输及绑扎较安全, 交叉作业少。支模和绑钢筋不冲突, 工效较高。但若不采取特别措施, 会出现节点箍筋少放或者箍筋间距无法保证的问题。对此, 可采用如下措施解决:

3.2.1 工作时单位节点提升竖立的小钢筋的数量。

3.2.2 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

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 穿梁钢筋并绑扎, 为防止附加纵同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cm。这种方法无论在箍筋的数量和相间距离上都能保持得较好, 能够得到认可, 但应该特别注意, 如果构造复杂, 用它来工作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需要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判别能力, 选择更好的方式方法, 灵活应用。

4 砼保护层厚度问题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 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 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 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火 (往往会超过40mm) 。井字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 这些问题无法避免, 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 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 若该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 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 对粱骨架受力不利, 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0~30mm (仪一向框架梁端需要) 。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 因保护层厚度增大, 截面有效高度变小, 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减小 (约5%) , 设计时是否考虑了这种影响, 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砼结构设计规 (GB50010-2002) 第9.2.4条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干40mm时, 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主, 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

5 砼施工质量控制

5.1 柱的“烂根”和“夹渣”

现浇框架容易出现“夹渣烂根”现象, 使根部砼漏浆, 严重时出现“露筋”和“孔洞”。其直接原因是柱模直接放在楼地板上, 预先没有在楼板上做找平层或加标准框浇出底面, 更没有留清扫口。当层高>5m时中段未留浇筑口, 进料从顶部直接下。自由落差>3m, 在柱内钢筋阻拦下料使粗细料分离, 另因底部板面不平且未堵缝。导致水泥浆流失掉, 也存在底面垃圾未清除净、振动棒长度不到位等因素, 造成根部夹渣, 烂根问题。保证质量的措施应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 即上次烧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 并浇平框面, 继续上浇前支横模从板面开始, 浇筑时在顶洒一层l:0.4的水泥砂浆。并铺l:2水泥25~30mm厚, 在其上浇砼, 可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 不会出现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

5.2 控制好砼质量

对于材料成分的比对工作要注意成分间的成分对比, 一定要注意数值, 如果原料中掺杂了其他的物质, 也是不可行的, 一些施工单位不进行自己的测量和计算而抄袭他人的施工成果, 对于已经完成的工作缺乏养护意识, 尤其是在高温高压的天气, 应该及时防治水分流失, 并且保证前期的养护带来的后期效果, 框架结构的浇筑应当根据规则来处理, 不能在需要慢速工作的时候抢占时间, 如果由于运营带来的离析, 严禁二次搅拌, 完成素质低能够导致的直接成果就是使承受重力的能力下降, 结构的严整性和遇见大型事故的站立能力都会削弱, 单位工作质量应当保证, 每次工作完毕进行相应的验证, 时时复查, 遵循应当遵守的规程。保证施工的手段和质量。

6 结语

上一篇:预防保养下一篇:后勤管理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