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控制论文范文

2024-07-24

分期控制论文范文(精选7篇)

分期控制论文 第1篇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消费者都是理性、自利的, 他们可以在预算约束下追求利益最大化, 从而做出最有效的消费决策。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经济人”假设对许多经济现象的解释近乎苍白, 其局限性日益突显出来;而行为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对于人类消费选择与决策的观点大有不同, 它认为消费者的行为并不都是理性的, 因此将人类的消费选择与决策划分为理性与非理性行为, 并且认为人的消费行为极易受到自身的经验、感情等心理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行为经济学的出现弥补了理性经济人假设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为我们分析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二、大学生分期消费现状分析

(一) 大学生分期消费发展现状。随着近两年国家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支持, P2P市场蓬勃发展, 以及青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 分期消费一经推出, 迅速受到广大的大学生群体的追捧。作为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新的消费模式, 分期消费发展势头正猛。显而易见, 互联网企业已经纷纷瞄准了大学生网络消费分期市场, 认准了大学生分期消费的巨大潜力。其实在早些年, 银行曾推出过校园信用卡, 但是由于学生们大都选择超前消费, 又无法按时还款导致大学生信用卡叫停, 校园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大学生的信用风险问题在当时就已清晰的显现。而现今的校园分期平台就是当初校园信用卡的“升级”, 这次搭建了借款端与投资端的桥梁, 以这样一种创新的模式卷土重来。目前分期消费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接入电商, 以购物商城为分期方式, 其中以分期乐、趣分期为代表;二是现金分期, 爱学贷、我来贷等为此类型的典型代表;三是走进校园的苏宁易购任性付、京东白条、天猫花呗等传统电商旗下的分期产品。有调查结果表明, 京东白条和天猫花呗在学生群体中比较受欢迎, 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34.3%和37%, 再者就是分期乐占有18.5%的份额, 以及趣分期占7.6%, 学生主要选择在这几个平台分期消费。 (图1)

虽然分期消费模式出现时间不长, 在学生群体中仍获得较高的认可度。对于达到一定金额的消费品, 在具备分期消费的条件下, 有60%的大学生倾向于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 而选择一次性付清方式的只占40%, 这足以见得大学生对于分期消费的接纳程度已经比较高了。大学生分期消费的对象主要是数码产品。从图2可以看出, 大学生在购买电子产品时使用分期消费的频率最高, 占比高达65.7%, 而其中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一向是大学生分期购买的热门选择。由于大学生消费需求结构的多样化, 分期消费的对象不仅限于购买商品, 旅游、餐饮娱乐等活动也提供分期消费服务, 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分别已达到12.9%和8.9%。大学生还未工作, 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 每月的生活费只够基本的日常开销, 无法痛快消费。调查显示, 近六成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 000~2, 000元, 其中主要集中在1, 500元左右。这表明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以一次性付清的方式来购买一款数码产品比较困难。 (图2)

(二)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

1、消费需求结构多样化, 注重消费体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简单的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学生群体, 他们对于精神上、心理上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包括学习知识消费、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大学生个人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 需求强度和需求层次的不同也直接表现为消费强度和消费层次等方面的多样化。

2、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大学生大多都已成年, 已经树立了较强的自我意识, 有较强的自我需求, 而且大学生一般都离家在外, 生活自理, 因此他们在消费购物的时候, 自然而然地会依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因此他们的需求往往能够充分地反映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但大学生 (尤其是初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大学生) 缺少生活经验, 对商品的了解不多, 购买经验不足, 所以在购买不熟悉的商品尤其是价位比较高、档次比较高的商品时, 容易被他人意见左右,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自主性和独立性就会展现得越明显。

3、崇尚个性化、时尚化。大学生的好奇心强, 善于接受新事物, 追求标新立异, 展示自我个性。随着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消费经验不断丰富, 其个性化的追求会愈发明显, 在做出购物选择时会有较为明显的体现。社会商品供应的日益多样化, 为大学生的个性化追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大学生追求时尚, 苹果手机、发行、服饰等, 都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时尚消费内容。

4、追求物美和价廉。大学生尚未具有独立的经济能力, 在外生活主要还是依靠家庭的支持。而且大学生的消费倾向趋向成熟, 除了日常饮食和花销之外, 一般倾向于挑选便宜实用的商品, 购买时主要考虑商品的价格和质量, 力求货真价实、物美价廉。名牌产品品质优良、知名度高一向备受大学生青睐。名牌商品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时髦”、“好胜”等心理需求, 而且购买品牌产品往往可以降低购买风险, 具有质量保证。

5、消费心理和行为缺乏理智。大学生年纪轻, 消费心理不够成熟, 容易受客观环境影响 (各种促销手段) , 在没有对商品进行全面认真分析和比较的情况下, 仅凭直觉购买商品。所以大学生在购物和消费的时候往往会带有较浓的感情色彩, 冲动性购买的案例屡见不鲜。从众、攀比等消费心理在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也均有体现。大学生在消费的时候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从周围人或大多数人的消费选择, 在周围人都选购某种商品时, 也容易激起其消费欲望。虽不多见但也存在有些大学生不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消费, 片面追求物质享受, 造成同学间攀比之风盛行的情况。

三、运用行为经济学研究大学生分期消费行为

(一) “心理账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心理账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评价;第二部分是消费者将资源分配到相应的账户中去, 不同的心理账户是依据其财富来源划分的, 并会贴上对应的“标签”, 进行辨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预算机制, 会对消费者的支付起制约作用;第三部分是心理账户评估的频繁程度, 可以每天一核算也可以一个月甚至一年才进行一次核算。心理账户根据收支方向进行划分, 比如日常开销、教育经费、医疗费用、休闲娱乐等, 各个心理账户之间非替代性, 如人们一般不会选择把用于医疗保健的资金花在娱乐活动上。人们的消费决策由于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 往往会偏离“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1、不同经济来源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我国在校大学生所得到的经济支持主要来自于家庭, 还有一部分是奖学金、助学金或者是学生勤工俭学所得。对于大学生来说, 父母给的生活费和自己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钱心理账户的划分是有差异性的。大学生还没有正式步入社会, 感觉不到赚钱的辛苦, 所以消费常常是冲动没有计划性的。虽然是同等金额的钱, 使用起来也毫无差别, 但由于来源不同, 大学生对于同等金额的这两笔钱的看法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 有的学生对于从校外获得的赞助会产生一种意外之财的感觉, 所以这笔钱花起来就愈加随意大方。大学生追求时尚, 紧跟潮流, 分期消费平台正好迎合了他们这方面的追求, 不仅消费现在, 更要消费未来。

2、不同消费支出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奢侈品心理账户和日常消费品心理账户就是根据这一依据划分出来的。这可以在大学生分期消费中得以验证。由于心理账户的影响,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大多比较节俭, 而对于苹果手机、数码相机等则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理性高消费现象。比如, 虽然知道通过分期消费, 获得一部新款苹果手机需要支付的总额会比一次性付清多, 他们仍然会选择分期消费的方式。这是因为心理账户的潜在影响, 使他们对这两种支付方式的感知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二)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分期消费行为的影响。所谓从众心理, 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 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又被称为“追风行为”或“羊群效应”。人们会不自觉地受到他人或周边环境的影响, 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 继而产生模仿、攀比等现象。我国有浓厚的群体意识的历史文化传统, 而且大学生的消费经验不足, 这使得大学生在消费时更加注重他人的看法, 乐于追随大多数人的选择。大学生崇尚时尚喜欢名牌产品, 但他们中大部分人所持有的有限资金并不能满足他们这一需求。分期消费平台正好为他们追求潮流提供了有效途径。正因为从众心理的作用, 大学生分期消费在校园市场日益火暴起来。

(三) 自我控制对大学生分期消费行为的影响。行为经济学中, 人的自我控制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进行跨期决策时, 可能会因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在未来产生的效用而控制自己现在的行为。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 市场上充斥的新潮产品使得大学生们应接不暇。如果大学生对于拥有最新款的产品有偏好, 则他们选择分期消费方式的可能性会很大, 即时消费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满足感。行为经济学中的多重自我的概念对消费行为的选择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即每一个行为人在任何给定的时间都可能不具有理性选择理论所限定的单一的、内在一致的偏好集合, 但多数情况是行为人同时具有许多相互竞争的偏好。在大学生分期消费问题上, 多重自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当下所做出的决定对于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选择分期消费就意味着今后的一段时间, 都需要背负还款压力, 这时现在本位自我的享受跟未来本位自我还款的痛苦就会发生冲突, 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

四、行为经济学基础上大学生分期消费信用风险控制建议

目前, 我国有2, 0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 这无疑给网络分期消费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市场基础, 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迅猛发展, 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消费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群体紧追潮流, 善于接受新事物, 购物欲望较强, 分期消费网络平台提供的快速便捷的服务, 愈发激起他们的购物欲望。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校大学生理财意识不强、攀比心理严重、还款意识和还款能力薄弱等特点。分期消费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助长大学生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如过度消费, 引发信用风险。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大学生分期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新的消费模式, 相关法律法规很不完善。国家应尽快改变这种法制不健全的境况, 对于大学生的违约行为, 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 以提高他们对个人信用的重视, 增强守信意识, 从而降低信用风险。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征信和评估体系, 为每一个选择分期消费的大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交个人信用报告。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 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信用信息网络, 对大学生账户交易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及时发现违约信号, 减少坏账的发生。

(二) 网络分期消费平台在推出各种分期消费服务之前, 应事先对大学生的还款能力、消费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提高社会责任感, 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在达成交易前, 应向大学生讲明其中的利害关系, 充分尊重其知情权。考虑到大学生还未正式步入社会, 社会经验不足, 考虑事情没办法面面俱到, 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 各消费平台应给予尽可能详细清楚的解释。建立标准统一的业务流程, 严格授信。加强客户服务中心建设, 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 及时发送还款提醒, 进行风险提示。网络分期消费平台可以与中国人民银行达成战略合作, 一旦出现学生无法按时还款的情况, 在个人的信用记录上会立即反映出来。提高大学生对个人信用的重视程度, 使其在下决定前考虑清楚是否能够按时还款, 对于不良信用记录对今后人生的深刻影响有充分的认识。知晓不诚信记录对于以后的信用消费也是不利的, 可能会被列入“信用消费黑名单”。

(三)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及理财教育活动, 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理性消费的校园环境。家长也应重视对学生的消费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注重学生理财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校园社团可以通过讲座、手抄报等形式进行消费知识宣传, 使同学们对于分期消费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大学生在日常消费时, 应量入为出, 量力而行。学会自我约束, 调整心态避免因为攀比、盲目跟风而过度消费, 引发自身信用危机。

摘要: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异军突起, 但也伴随着较大的信用风险。本文以行为经济学视角, 对大学生分期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并就其信用风险控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分期消费,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侯长海.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R].北京:速途研究院, 2015.

[2]韩勇.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J].商业研究, 2014.33.

分期付款与分期收款业务所得税核算 第2篇

(一) 固定资产暂时性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固定资产》规定,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而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外购的固定资产, 应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等为计税基础。由此可见, 分期付款方式下购买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 如果某事项不属于企业合并, 且该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则该项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计税基础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 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如果确认暂时性差异的影响, 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由于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 对应科目只能是资产类科目, 即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这样就调整了资产的账面价值, 违背了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同时又会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新的暂时性差异, 陷入不断循环当中。所以分期付款方式下,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 长期应付款暂时性差异分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规定, 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等于长期应付款账面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账面余额。按照所得税准则,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金额。因为长期应付款的确认与偿还不会影响到损益, 也不会影响到应纳税所得额, 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金额为零, 所以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三) 未确认融资费用暂时性差异分析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时,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记入“未确认融资费用”, 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 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要求将会计上确认的长期应付款全额 (不扣减未确认融资费用) 计入固定资产原价, 并在其使用期间内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实现税前扣除。所以, 对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 税法上不再允许税前扣除。虽然《企业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将“未确认融资费用”列为负债类科目, 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备抵账户, 但在确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计税基础时, 应将其作为资产类科目来考虑。因为资产的计税基础为该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所以“未确认融资费用”计税基础为零。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要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时, 应将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

(四) 累计折旧暂时性差异分析

分期付款购买方式下, 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无论是会计还是税法, 计提折旧都是以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为基础。由于其初始成本确认不同, 即使在会计与税法上都是按相同的方法折旧, 其每期折旧额也会有差异。这些差异在未来期间不能转回, 不符合所得税准则关于暂时性差异的定义, 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 应按税法规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例1]甲、乙上市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 2008年1月1日起, 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在此以前, 所得税率为33%。2007年12月31日, 甲以分期付款方式向乙购买一大型生产设备, 乙向甲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4000万元, 增值税额为680万元, 乙生产该设备的成本为3300万元。甲在收到专用发票的当天, 向乙支付增值税额。按照双方签定的合同, 设备剩余价款由甲向乙分3年支付, 2008年12月31日支付2000万元, 2009年12月31日支付1500万元, 2010年12月31日支付500万元。该设备无需安装即可使用, 残值率为5%, 会计按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 使用年限为4年, 税法按直线法计算折旧, 使用年限为5年, 甲公司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决定采用8%作为折现率。假定甲公司2007年~2012年每年的会计利润均为2000万元, 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因素。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为完整说明该业务全貌, 以下将列示该业务所有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金额单位均以万元表示) :

2007年12月31日:

(1) 借:固定资产4214.65

未确认融资费用465.35

贷:长期应付款4000

银行存款680

(2) 2007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一致, 无需调整。

借:所得税费用776.34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2000×33%) 660

递延所得税负债 (465.35×25%) 116.34

2008年12月31日

(1) 借:财务费用 (3534.65×8%) 282.77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82.77

(2) 借:长期应付款2000

贷:银行存款2000

(3) 按照税法规定, 该设备从2008年~2012年每年提取的折旧金额均为889.2万元[4680× (1-5%) ÷5], 由于会计折旧和税法折旧不一致, 要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995.14万元[2000+ (1601.57-889.2) +282.77]。

借:所得税费用678.1

递延所得税负债 (282.77×25%) 70.69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2995.14×25%) 748.79

(4) 借:制造费用[4214.65× (1-5%) ×4÷10]1601.57

贷:累计折旧1601.57

2009年12月31日:

(1) 借:财务费用{[ (4000-2000) - (465.35-282.77) ]×8%}145.3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45.39

(2) 借:长期应付款1500

贷:银行存款1500

(3) 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2000+ (1201.18-889.2) +145.39=2457.37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577.99

递延所得税负债 (145.39×25%) 36.35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2457.37×25%) 614.34

(4) 借:制造费用[4214.65× (1-5%) ×3÷10]1201.18

贷:累计折旧1201.18

2010年12月31日:

(1) 借:财务费用 (465.35-282.77-145.39) 37.1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37.19

(2) 借:长期应付款500

贷:银行存款500

(3) 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2000- (889.2-800.78) +37.19=1948.77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477.89

递延所得税负债 (116.34-70.69-36.35) 9.3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1948.77×25%) 487.19

(4) 借:制造费用[4214.65× (1-5%) ×2÷10]800.78

贷:累计折旧800.78

2011年12月31日:

(1) 借:制造费用[4214.65× (1-5%) ÷10]400.39

贷:累计折旧400.39

(2) 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2000- (889.2-400.39) =1511.19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377.8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1511.19×25%) 377.8

2012年12月31日:

2012年应纳税所得额=2000-889.2=1110.8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277.7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1110.18×25%) 277.7

二、分期收款业务所得税核算

(一) 存货暂时性差异分析

在分期收款方式下, 由于交易发生时, 存货就一次性发出, 因此存货账面价值为零。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 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所以税法只允许扣除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成本。因此存货的计税基础应该等于发出存货的总成本减去按税法规定已累计确认为营业成本的金额。存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会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 长期应收款暂时性差异分析

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规定, 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等于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余额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账面余额。因为税法没有对长期应收款征税, 长期应收款将来也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所以长期应收款的计税基础为0。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会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 未实现融资收益暂时性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将“未实现融资收益”列为资产类科目, 作为“长期应收款”的备抵账户, 但在确定“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计税基础时, 应将其作为负债类科目来考虑。未实现融资收益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零, 所以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会计是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融资收益 (作为财务费用的抵减) , 税法是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按照收款进度确认收益, 显然会计与税法确认该收益的时点相同, 但金额不同。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 应按照税法规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例2]承例1, 乙公司确定分期收款方式下该交易的实际利率为8%, 假定其2007年~2010年每年的会计利润均为3000万元, 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因素。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2007年12月31日:

(1) 借:长期应收款4000

银行存款680

贷:主营业务收入3534.6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680

未实现融资收益465.35

(2) 借:主营业务成本3300

贷:库存商品3300

(3) 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3000- (3534.65-3300) =2765.35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912.57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2765.35×33%) 912.57

2008年12月31日:

(1)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282.77

贷:财务费用282.77

(2) 借:银行存款2000

贷:长期应收款2000

(3) 存货的账面价值=0

存货计税基础=3300-3300×50%=1650 (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50 (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650×25%=412.5 (万元)

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 (4000-2000) - (465.35-282.77) =1817.42 (万元)

长期应收款计税基础=0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817.42 (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817.42×25%=454.36 (万元)

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3000+ (2000-3300×50%) - (282.77-465.35×50%) =3299.91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866.84

递延所得税资产4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454.36

应交税费———所得税 (3299.91×25%) 824.98

2009年12月31日:

(1)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145.39

贷:财务费用145.39

(2) 借:银行存款1500

贷:长期应收款1500

(3) 存货的账面价值=0

存货计税基础=3300-3300× (50%+37.5%) =412.5 (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12.5 (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12.5×25%=103.13 (万元)

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 (4000-2000-1500) - (465.35-282.77-145.39) =462.81 (万元)

长期应收款计税基础=0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62.81 (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462.81×25%=115.7 (万元)

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3000+ (1500-3300×37.5%) + (465.35×37.5%-145.39) =3291.62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793.62

递延所得税负债 (454.36-115.7) 338.66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12.5-103.13) 309.37

应交税费———所得税 (3291.62×25%) 822.91

2010年12月31日:

(1)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37.19

贷:财务费用37.19

(2) 借:银行存款500

贷:长期应收款500

(3) 存货的账面价值=0

存货计税基础=3300-3300× (50%+37.5%+12.5%) =0

无暂时性差异;

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 (4000-2000-1500-500) - (465.35-282.77-145.39-37.19) =0

计税基础=0;无暂时性差异;

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3000+ (500-3300×12.5%) + (465.35×12.5%-37.19) =3108.48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764.55

递延所得税负债 (454.36-338.66) 115.7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12.5-309.37) 103.13

应交税费———所得税 (3108.48×25%) 777.12

参考文献

汛期洪水分期研究 第3篇

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少、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了我国水资源供需之间一直存在矛盾,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这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浙江省水资源也同样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全省年内有60%~70%的径流量集中在5-9月份,省内嘉兴、舟山、宁波、绍兴等地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海岛和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资源型缺水现象。

依赖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现有水库的调蓄作用,挖掘调蓄潜力,在不增加防洪风险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将部分洪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对缓解流域水资源危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合理利用洪水资源,我国已将汛期进行分期,在确保水库大坝及其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实行汛限水位分期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的兴利效益,缓解防洪兴利矛盾。而如何合理地对汛期进行划分,是分期设计洪水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汛期”变化规律有确定性、随机性、过渡性的特性,因而相应的汛期分期的确定方法有: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模糊分析法、变点分析法、分形分析法以及其他新理论、新技术在分期中的应用等[1,2]。这些方法各自有自身特点,例如成因分析法建立在对研究流域的水文、气象的分析基础之上,但在分析暴雨天气的成因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数理统计法简单实用,但在分析过程中,对临界值的选取带有主观性,同时很难将汛期划分得很细;模糊分析法综合成因分析、数理统计、模糊统计几种方法为一体,利用隶属函数来描述属于汛期的隶属度,有利于反映汛期的变化规律,但该法需要拟合分布函数,以及分期的临界隶属度,这些都可能带有主观性。本文在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探讨汛期分形法应用于汛期分期。

2 汛期暴雨洪水的时程分布规律定性分析

2.1 基本资料

选取某水库流域作为分析对象,该水库位于浙江省内沿海地区,流域内有8个雨量站,流域面雨量根据各站逐年逐日加权平均得到,面雨量序列从1961-2009年。

2.2 暴雨日数

暴雨日数是指统计期内日雨量达到或超过暴雨标准(气象部门规定为50 mm)的日数。由于全流域普降暴雨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利用面平均雨量分析暴雨日数比较困难。根据雨量基本资料统计出水库流域汛期的半个月内暴雨日数,如表1所示。

注:RSA~RSH为雨量站名称。

从图1可以看出,汛期暴雨日数分布呈现明显的双峰形态。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份的下半月和8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两个时间段。

2.3 面均雨量

根据1961-2009年水库流域多年面雨量资料,按每半个月为时段进行统计,统计出水库流域各时段多年平均面雨量如表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水库汛期面雨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双峰形态。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份的下半月和8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两个时间段。

从暴雨日数统计和平均面雨量统计来看,6月份的下半月和8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两个时间段内雨量偏多,而7月下半月降雨量明显偏少。

3 汛期暴雨洪水的时程分布规律定量分析

3.1 汛期分期的定量描述

汛期分期从数学角度分析,实质是一个时间样本序列的聚类问题。汛期分期的定量描述如下。

以汛期作为论域X,汛期内时段t为研究对象,表示为Xt=X1,X2,…,Xn,抽取描述对象特性的m个指标(降雨、径流等),假设对象Xi的第k(k=1,2, …,m)个指标的特征值为xik,则Xi可用这m个指标特征值来表示,记为Xi=(xi1,xi2,…,xim)(i=1,2, …,n)。按照聚类的原则,将所有对象Xt划分为k类,对应的时段子集即为汛期的各个分期。

3.2 分形法研究汛期分期

1973年美国IBM公司研究中心曼德尔波罗特教授在法兰西学院讲课时首次提出了分维和分形几何的设想,并在1977年正式创立了分形理论[3,4]。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思想是:客观事物具有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局部与整体在形态、功能、信息、时间、空间等方面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似性,称为自相似性。Mandelbrot提出:部分与整体以某种形式相似的形,即为分形。

研究降雨时空分布的一个方面是对其进行分形分析,计算其分形维数或多重分形谱。分析水文现象,如径流量的过程、洪水过程以及洪峰散点序列年内分布等,从统计意义上来说,一年中一定时期内,洪水的发生具有较相似的机制,故可作为分形研究的依据。分形在研究自相似性上的本质就是分维,维数相等或相似就满足分形。

以水库多年日最大流量过程为样本序列,以每半个月为计算区间,以分形维数相差不大(一般取5%)为一类,以相差较大的时段为起始点,计算下一类。通过计算,得到水库多年日最大流量过程分形维如表3所示。

根据计算得到的分形维,以5%为相邻两期的分形维相对差控制界限,根据表3的计算结果,可以大致将汛期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4月15日~7月15日;

第二阶段:7月16日~7月31日;

第三阶段:8月1日~9月15日;

第四阶段:9月16日~10月15日。

传统的分期方法中,将每年的4月15日~7月15日为梅汛期,将每年7月16日~10月15日划分为台汛期。本次将7月16日~7月31日划分为梅台过渡期。为了充分保证水库安全运行,适当延长主台汛期长度,第三阶段修正为8月1日~9月30日,第四阶段则为10月1日~10月15日。综上所述,汛期主要划分如下:

梅汛期:4月15日~7月15日;

梅台过渡期:7月16日~7月31日;

主台汛期:8月1日~9月30日;

台汛后期:10月1日~10月15日。

4 结 语

水文现象具有随机性、非线性、确定性和相似性的特点,在一定尺度范围内表现出自相似性等规律。分形是研究自然界中不规则现象的有利工具,针对水文现象的自相似性,分形可以研究水文变量的时空分布、不同尺度下水文变量的变化规律和水文变量与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以此 作为理论基础,对汛期分期进行了试探性研究,为汛期分期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郭生练.设计洪水研究进展与评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陈守煜.从研究汛期描述水文系统模糊集分析的方法论[J].水科学进展,1995,6(2):133-138.

[3]刘攀,郭生练,王才君,等.分形理论用于洪水分期的初步探讨[J].水科学进展,1999,10(2):140-143.

分期还款策略解析 第4篇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两种还款方式。

例子:假设某市民借贷30万元, 期限20年, 按照当前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年利率6.55%计算每年应还款多少。 (最终建立表格比较二者还款策略, 若使用按年还贷, 需要20*12=240格, 长度太大, 故采取按年方式还款计算)

1等额本金还款法

即贷款人将本金分摊到每个还款时段内, 同时付清上一交易日至本次还款日之间的利息。

由于每年所还本金固定, 而每年贷款利息随着本金余额的减少而逐年递减, 因此, 等额本金还款法在贷款初期还款额大, 此后逐年递减 (年递减额=年还本金×年利率) 。

算法:

每年还款额=贷款本金÷贷款期年数+ (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 ×年利率

下面以本文例子计算———贷款30万元, 贷款期20年。

每年等额归还本金:330000000000 222000 1155000000元

第一年利息:3300000000000 666...555555%%%1199665500元

则第一年还款额为1155000000 111999666555000 3344665500元;

第二年利息::33 3000000000000000 11115555000000000000 1111 666...555555%%%1188666677元

则第二年还款额为1155000000 111888666666777 3333666677元

……

第20年利息::33 3000000000000000 11115555000000000000 111999 666...555555%%%998822..5500元

则第20年 (最后一期) 的还款额为1155000000 999888222...555000 1155998822..5500元

使用等额本金还款, 开始时每年负担比等额本息要重。尤其是在贷款总额比较大的情况下, 相差可能达万元。但是, 随着时间推移, 还款负担逐渐减轻。这种方式很适合目前收入较高, 但是已经预计到将来收入会减少的人群。实际上, 很多中年以上的人群, 经过一断时间事业打拼,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考虑到年纪渐长, 收入可能随着退休等其他因素减少, 就可以选择这种方式进行还款。

2等额本息还款法

等额本息还款, 也称定期付息, 即借款人每年按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 其中每年贷款利息按年初剩余贷款本金计算并逐年结清。把按揭贷款的本金总额与利息总额相加, 然后平均分摊到还款期限的每个年中。

算法:

t———贷款年期

R——年还款额

Pt———第t期还款本金

It———第t期还款利息

Bt———第t期仍欠款额

为了方便研究各项数据, 我们引入几个特别的符号:

表1中第t行得出贷款总数为的利息, 还款本金以及仍欠款三个指标的一般公式:

现在我们回到本文讨论的例子, 贷款为, 即每年还款本息R, 那么以上的几个一般化公式应用到此例:

至此, 这些公式允许我们计算等额本息还款计划表中的任何数值和任何行列。 (表2)

由于每年的还款额相等, 因此, 等额还款本息法在贷款初期每年的还款中, 剔除按年结清的利息后, 所还的贷款本金就较少;而在贷款后期因贷款本金不断减少、每年的还款额中贷款利息也不断减少, 每年所还的贷款本金就较多。

等额本息还款分析:

优点:每年还相同的数额, 作为贷款人, 操作相对简单。每年承担相同的款项也方便安排收支。

缺点:由于利息不会随本金数额归还而减少, 银行资金占用时间长, 还款总利息较等额本金还款法高。

适用人群收入处于稳定状态的家庭, 经济条件不允许前期投入过大, 可以选择这种方式, 如公务员、教师等收入和工作机会相对稳定的群体。

3策略建议

根据表格以贷款期限20年, 贷款金额30万元为例, 按目前的基准利率6.55%, 如果采用等额本金还款法, 本息合计还款总金额为50.6万元左右, 第一年年供3.5万元, 最后一年年供1.6万元, 但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 本息合计还款总金额就要达到54.7万元, 平均每年年供2.7万元, 等额本息要比等额本金总利息高出4万元左右。

这样看起来, 似乎等额本金更划算。不过, 考虑通胀以及前期多余资金的理财, 根据通胀的原理, 在一个较高通胀水平的时期, 对于贷款购房者最有利的还款法应该是前期还款额度偏低, 后期递增, 比较有利的是每年还相同的额度 (等额本息) , 比较亏损的其实是前期还贷额度偏高, 后期额度递减 (等额本金) 。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等额本息还款者来说, 目前看似压力很大的年供, 在未来的较高收入面前其实毫无压力。这一点, 各位可以看看周边那些首批房奴, 他们一边年供不变, 一边收入和房产价值持续升高。而如果采取等额本金还款法, 则意味着现在就要有较大的损失, 未来较低的还款额其实并没多大意义。

如果想要节省资金, 通过理财让自己有更多的收入或者自己未来的收入至少不会下降, 不如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 让省下的资金通过理财获取更高收益, 把通胀风险转移给银行;而如果对自己的理财能力没多大信心或对未来收入预期降低, 可以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法。

因此, 两种方式各有特点, 要根据个人的收入和偏好进行选择。如果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对比, 等额本息法相对而言幸福感较高, 因为不用放弃很多消费去供房, 而且也有利于积累资金去提前还贷。

结束语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的优点在于整体支付的利息相对较少, 但劣势在于前期还款压力较大。如果贷款者工作和收入稳定, 还款能力较强, 选择等额本金方式较好, 如果还款能力稍弱, 这种方式无疑陡增生活压力, 收入较高的贷款者选择这种还款方式更好。

等额本息的优点在于每年还款额度较为固定, 额度不多不少, 适合收入相对较低贷款者。但劣势也相当明显, 那就是要支付较多的利息。另外据表中看出, 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中, 前期每年还款额度中, 本金额度少, 利息额度较多, 不利于提前还款。

参考文献

[1]a/s/m Study Manual For Exam FM.Financial Mathematics&Financial Economics.Eleventh Edition by Harold Cherry and Rick Gorvett.

[2]中国精算师协会组编.金融数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1.

分期控制论文 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组1:收集2005年3月~2009年6月武警上海总队医院PET/CT诊疗中心临床经过B超、CT或MRI检查初步怀疑为胆囊癌患者15例,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42~81岁,中位年龄62岁。PET/CT检查后1~2周内完成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组2:术后和(或)放化疗后随访胆囊癌17例,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48~78岁,中位年龄60岁。

1.2 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ST PET/CT扫描仪扫描,应用Xeleris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检查前患者禁食6h以上,糖尿病人需控制血糖水平于正常范围内。示踪剂为18F-FDG(2-18F-2-脱氧-D-葡萄糖),PH值为5~7,放化纯度>95%,生产所用加速器为CTI公司RDS111型回旋加速器。安静、封闭视听15min后,于手臂静脉注射18F-FDG,注射剂量为0.12~0.15mCi/kg,静卧60min后,行全身PET/CT扫描,扫描范围从颅顶至股骨上段(约6~7个床位)。先行螺旋CT扫描(四层螺旋CT),层厚3.75 mm,然后进行PET采集,使用2D扫描,每个床位采集3min,共采集6~7个床位。采集结束后,数据传至Xeleris工作站,进行PET图像和CT图像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三位PET图像以及PET/CT融合图像处理。

1.3 结果判断

对每例患者,均有两名富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分别独立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意见不一致时由科内集体讨论得出。由同一位操作者对分析部位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SUV(standard uptake value)值的大小,以SUVmax≥2.5为判断恶性病变的标准。

2 结果

2.1 胆囊癌原发灶诊断及分期

15例病人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腺癌12例,腺鳞癌1例,鳞癌1例,印戒细胞癌1例,14例PET/CT表现为胆囊窝区肿块,其中胆囊底部8例,体底部4例,颈部2例,FDG代谢均明显增高,SUVmax范围2.66~26.02,SUVmax均值为9.57±3.16,均符合恶性病变的判断标准;1例胆囊底部软组织结节影,FDG轻度摄取,SUVmax为1.8,因CT提示侵犯临近肝脏而诊断为胆囊癌,术后病理为印戒细胞癌,故PET/CT原发灶诊断符合率100%;无区域淋巴及远处转移3例,但2例有临近肝脏侵犯,1例无肝脏侵犯,PET/CT均作出诊断;区域淋巴转移11例,PET/CT阳性9例,检出率81%;远处淋巴转移3例,包括右内乳淋巴转移1例,纵隔及两肺门淋巴转移1例,腹股沟淋巴转移1例,腹膜或大网膜种植转移4例,肝内转移3例,肺内转移2例。根据200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修订的TNM分期法[2],PET/CT对15例患者进行分期,结果表明,ⅠB期1例,ⅡA期2例,ⅡB期3例,Ⅲ期4例,Ⅳ期5例,与传统方法检查分期(CT、MRI)比较,分期升高6例,改变40%(6/15)患者的治疗方案。

2.2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再分期

对17例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随访观察,4例PET/CT阴性,随访1年后2例复发。13例发现区域淋巴和(或)多发转移,其中第1站淋巴转移2例,第2站淋巴转移7例,第3站淋巴转移8例,内乳淋巴转移2例,纵隔淋巴转移2例,左侧或双锁骨上窝淋巴转移3例,肝转移4例,两肺转移2例,骨转移(C7和T2)1例,腹膜种植转移3例。13例中9例为放化后患者,其中7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CT、B超未能发现或确定病灶,PET/CT均发现远处转移病灶。其余6例中4例因为临床症状加重,2例放化疗后评价疗效来PET/CT检查,均发现复发或远处转移。

3讨论

原发性胆囊癌由于恶性程度高,发展快,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危害严重[3]。除了组织病理学分类,临床分期是最有价值的预后指数,在循证医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准确地分期,不仅有利于总结出对某一期的最佳治疗方案,还能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个体化治疗,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传统的检查方法如B超、CT、MRI等根据病灶的大小、回声、密度及信号的变化来判断胆囊癌分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用更为先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方法即PET/CT来对胆囊病变进行治疗前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制订、疗效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PET/CT作为现代影像诊断的最高档仪器,是核医学与影像医学的完美结合,它可同时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代谢状态,实现了PET与CT的优势互补,再加上PET观察病灶代谢变化及发现意料不到的胆囊外转移病灶,更有助于胆囊癌的定位、定性及分期。本组资料显示15例胆囊癌疑似患者,PET/CT均明确诊断。其中40%(6/15)病例临床分期升高,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充分显示了PET/CT在胆囊癌临床分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amos-Font[4]、Kim JY[5]也认为PET/CT在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上明显高于CT及MRI,提高了胆囊癌术前分期的精度,在胆囊癌正确治疗选择上有重要价值。Petrowsky H[6]对61例胆管恶性肿瘤进行了PET/CT与增强CT的对比研究,认为在局部淋巴结转移方面,PET/CT明显优于增强CT,其改变了17%的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认的治疗方式。但是,本组资料也显示PET/CT对区域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为81%,这可能与转移淋巴结直径较小(<5mm),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SUV值减低;所含肿瘤细胞少;PET空间分辨率(3~5mm)较低,不能显示小病灶有关,提示临床诊断中要考虑到这种假阴性存在的可能性。

CT、MRI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对胆囊癌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但是手术造成的局部解剖学层次的破坏,定位标志消失,同时术后造成术区纤维化包块、放疗后炎性反应导致肝门处结构紊乱,这些因素均可造成基于形态、密度改变或信号变化的CT或MRI不易发现病灶,即使发现了病灶,也难以确定其性质。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是临床判断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重要标志,但不能明确复发或转移灶的部位和程度。PET/CT的最大优势是一次全身成像,不仅能显示头颈、胸、腹、盆腔等部位的重要脏器有无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的重要信息,而且图像直观。目前情况下,患者进行其它影像学检查还不能对全身状况作出全面诊断。Hu JB[7]通过2例经胆腹镜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患者经PET/CT检查,发现了肝内转移及区域淋巴结转移,认为PET/CT有助于胆囊癌术后分期。本组资料显示,随访病例发现7例有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临床怀疑复发或转移,CT、B超未能发现或确定病灶,PET/CT均发现远处转移病灶,说明在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常规影像难以确定复发或转移时,PET/CT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PET/CT还可以及时客观反应放化疗疗效,即放化化疗后再分期,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经济损失,提高治疗效果。在放化疗后短时间内,肿瘤病灶的大小、形态可能变化不大,通过病灶的FDG代谢的高低,可以清楚显示治疗的响应或残留病灶。本组中有2例病人行放化疗后评价疗效,均发现放疗野以外后腹膜淋巴结转移,所以,PET/CT对胆囊癌治疗后再分期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较大价值。

总之,PET/CT可明显提高胆囊癌患者的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准确率,有助于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指导临床治疗。但在应用过程中,应考虑到PET/CT的假阳性与假阴性情况,尽量避免错误诊断与分期,动态观察是比较好的方法。

摘要: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15例经临床检查初步怀疑为胆囊癌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分期诊断,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PET/CT随访17例。结果15例病理证实为胆囊癌,SUVmax均值为9.57±3.16,对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100%(15/15);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81%(9/11);治疗方案改变40%(6/15)。随访17例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患者,13例PET/CT阳性并证实局部和(或)多发转移;4例显示阴性,其中2例随访1年后复发。结论F-FDG 18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PET/CT,胆囊癌,18F-FDG,临床分期

参考文献

[1]石景森.我国胆囊癌的发病情况及外科处理[J].肝胆胰外科杂志,1999,11(1):51-52.

[2]成东华.胆囊癌的TNM分期[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11):667.

[3]刑峰.原发性胆囊癌诊断及治疗新近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9):1000-1001.

[4]Ramos-Font,Santiaqo Chinchilla A,Rodriquez Fernandez A,et al.Gallbladder cancer staging with F-FDG PET/CT[J].Rev Esp18Med Nucl,2009,28(2):74-77.

[5]Kim JY,Kim MH,Lee TY,et al.Clinical role of F-FDG PET/18CT in suspected and potentially operable cholangiocarcinoma:a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imaging[J].Am J G astroenterol,2008,103(5):1145-1151.

[6]Petrowsky H,Wildbrett P,Husarik D.B.,et al.Impact of intergrat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rted tomography on staging and management of gallbladder cancer and cholangiocarcinoma[J].J Hepatol,2006,45(1):43-50.

奶山羊分期管理要诀 第6篇

1 妊娠母羊

母羊妊娠后30 d内, 饲养条件不能过差, 应避免饮食频繁变化。经自然交配认为已经受胎的母山羊, 交配后18~25 d允许其和公羊接触或隔一篱笆相望, 以此判断是否真正妊娠。妊娠期要供给适量营养的饲料, 使母山羊保持良好体况, 同时进行适当运动, 使其处于活泼好动的状态。妊娠最后1个月应缓慢地再次提高营养水平, 使母羊贮存更多的营养为产乳高峰作准备。但要防止妊娠后期奶山羊过肥, 否则会使产奶量减少。所以在此期间不能饲喂高能量饲料, 而要喂给品质优良的全价饲料。

2 羔羊

1) 初生期。

羔羊产后10 d以内主要食物是初乳, 初乳养分含量较高, 还含有能提高羔羊抵抗力的球蛋白, 初乳喂量至少要保证为羔羊体重的1/5。

2) 喂奶期。

出生10 d后可改喂全奶, 直到40日龄左右。全奶喂量应使羔羊吃饱;同时可让羔羊较早地自行采食少量易消化的优质精料和干草, 有助于提高羔羊消化能力。

3) 奶料期。

出生后40~80 d, 应以奶、草、料并重。草要喂优质豆科干草, 料可喂大麦、燕麦、玉米、麸皮、豆饼等混合料。

4) 断奶期。

出生后80~120 d, 应以草料为主。若有好的优质干草, 并有饼渣类精料补充, 断奶期可提早到90日龄, 不会影响发育。

3 泌乳母羊

泌乳母羊一般采用舍饲圈养, 其饲料要求是:日产1 kg奶的羊, 夏秋每天喂5 kg鲜嫩的青草或红薯藤, 另外加250 g玉米粉、5 g骨粉、10 g盐, 并给予充足饮水;冬春喂2 kg优质干草、干红薯藤、花生藤或黄豆荚壳, 另外加300 g玉米粉、5 g骨粉、10 g盐, 准备温水供羊饮用。随着产奶量提高, 精料相应增加。日产1.5~2.5 kg奶的羊, 玉米粉应加到0.5~0.7 kg;日产3.0~3.5 kg奶的羊, 玉米粉应加到0.8~1.0 kg。公母羊应分栏饲养。

地鳖虫分期饲养法 第7篇

一、幼龄若虫的饲养

1~3龄若虫虫体小,活动能力、觅食、消化能力弱,因此,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喂食要定时定量,一般于傍晚或中午投料。此期饲料以米糠、麦麸、玉米粉、豆粉、鱼粉等混合而成的精料为主,并适当搭配一些切碎的优质细嫩的青绿饲料,蛋白质含量在16%~18%为宜。饲料要拌湿饲喂,忌喂干料,以免地鳖虫因胀肚而死亡。幼龄若虫的饲养土要求肥、细、疏松,同时注意避光遮阴和保温保湿。

二、中龄若虫的饲养

4~7龄若虫明显长大,活动能力逐渐增强,食量和抗逆能力逐渐增加,可增喂一些青绿饲料。此期饲料种类宜丰富多样,蛋白质含量为15%~17%;饲喂量要根据虫龄、虫量确定,遵循“精料吃光,青料有余”的原则,每日傍晚投料1次。开春后,地鳖虫经过冬眠刚刚开始活动,应适当多喂精料。6龄以后,地鳖虫进入暴食期,除供应适量精料外,还要保障青粗料的充分供应。夏秋季节天气炎热,要注意及时足量投喂瓜、菜等多汁饲料。入冬前要提高精料比例,以使虫体积贮充足的越冬养分。建议在饲养土表层覆盖一层厚3厘米左右的稻壳或锯末,这样虫体出土后身上无泥,能够避免饲料的污染浪费。

三、老龄若虫的饲养

8~11龄的老龄若虫与中龄若虫的饲养方法相似。该阶段若虫将逐渐变为成虫开始繁殖,因此,需适当增加饲料中精料和动物性饲料的比例,蛋白质含量以17%~18%为宜,为提高产卵率和卵的质量奠定基础。饲养土层要增厚至15厘米左右。

四、成虫的饲养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下一篇:芦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