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学的点滴体会

2024-07-03

新教材教学的点滴体会(精选12篇)

新教材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1篇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比较宽松、自主的教学环境,增强了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自主权。它要求我们教师不仅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发展者。

在理解与运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只是为我们教学提供的一个范例,一种文本,一种资源,需要教师去体会,去再造。我们要根据教学实践,大胆挑战新教材,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一、敢于质疑新教材

新教材的确为我们带来了新变化,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更具趣味性,更有可读性,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可是在编排和内容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基础和参考,但绝不是不可更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我们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教材有很多的优点,特别是对新理念体现得比较充分,但是作为新教材,它亦有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对教材敢于质疑。我教学二年上册数学时更是深有感触,一年级学完了100以内加减法,二年上册全部是乘除法,加减放到了一边。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有些孤立,前后内容没有什么联系,学生往往是学着后面的,忘了前面的,知识的前后脱节对学生影响很大。乘法口诀采用大九九教学,最后完整的口诀表却是小九九,以至学困生不知道到哪里找完整的口诀表背!

更让人难理解的是一年级下册30页《回收废品》一课为10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教学,可却提前出现了退位减法(小林收集23个瓶子,小红收集的比小林多6个,小青比小林少收集4个,问小红、小青各收集了多少个瓶子?),明显是编排疏漏(原因是06年再版时删除了一个条件,题变数未变),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此时就不应该照本宣科,不应该给学生学习制造困难,应该将错误改正,并且要对学生说明这是编书者的失误。只有敢于对权威说不,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我们的孩子才能有创新。如果教师总是该讲解时不敢讲解,该批评时不能批评,那么,“为了学生的发展”将是一纸空文,这也是与新课改理念相悖的。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其创新和冒险精神的培养是新课改备加关注的,然而,一个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提到“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而以书本为圣经,不敢质疑怎么能让孩子学会思考。

二、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补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放、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新课改赋予教师灵活取舍教材的权利,多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同时存在和学校拥有选择教材的自主权,说明现在的教材不再是金科玉律,不再是不能取舍或补充的。只要不脱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有权利有义务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或补充。只有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补充,才能满足所教学生的需要,才是实事求是,才是因材施教,才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学实践证明,适当增删教学内容,按照实际教学内容安排课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灵活调整教材教学顺序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还要灵活地运用教材。教材只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体现编者的意图,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这样的观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顺序,形成创新的土壤,让学生的才能得到更好的施展、发挥,成为一种无止境的竞争动力。

四、新老教材结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很多教师反映新教材对知识点没有进行归纳总结,不如老教材顺手,实际这是对新课改精神领会的不够。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特定的教师和学生编写的,它必须由教师自主编制或对现在的教材进行再加工。老教材不是不可以用,也不一定要全盘否定。我认为在用新教材中,多分析,结合以前的经验,改改教材有时是必需的。如五年上册在教学因数倍数时,对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材没有给予固定的算法,一些学生学习起来明显困难,这时我们不妨借用老教材的短除式来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摘要:教材只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以个人体会从“敢于质疑新教材”、“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补充”、“灵活调整教材教学顺序”、“新老教材结合, 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灵活和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的问题。

关键词:新教材,课程标准,灵活,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数学新教材教学点滴 第2篇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适当为学生学习而设计教学,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如“垂直与平行”的教学,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知识基础上而进行教学的。《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教学时,要从整体着眼,注意生活经验与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一开始就可以让每个学生自行在纸上画两条直线,在小组内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反馈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呈现出学生所得出的有代表性的情况,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双杠、单杠等,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加工分类,提示垂直与平行的含义,使学生在认识中得到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东西。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有学生认为角的两边是直线、角的大小与角的*开的大小有关,教师要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演示,认识角的两边是射线,角的大小只与*开的大小有关,又如学生会孤立地说某直线是垂线或平行线,也有的学生会认为只有水平线或铅垂线的关系才是垂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对这两点加以点拨和说明。一是垂直和平行所指的都是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能孤立地说直线是垂线可平行线;二是看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键看它们相交所成的角是否是直角,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无关,为此,在教学中,要放手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要注意学生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学生知识覆盖面,以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适当把握教学要求,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能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我们出门旅行就要考虑选择怎样的路线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旅行所需费用最少或所花时间最短。又如家里来客人时,怎样安排各种事情能让客人尽快的喝上茶,能有序的安排客人能尽快的吃上可口的饭菜等等,学生通过想一想、议一议,从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作用就行了,从而提高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点滴体会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特点;方法

现在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和发展,教材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老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人物,老师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开展教学是我们要进行探究的问题,要通过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独立解决问题。

一、教材发展的新特点

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新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在进行知识教学的时候比较注重知识的交汇点,在整体知识布局方面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原来的旧教材各项知识之间都是独立的,所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过于独立。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新添加的知识点,有些新的知识点在进行添加的时候是经过反复论证,老师以前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感到很陌生。老师熟悉在课前对知识点,还要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我们开展学习就是为了在学习中进行实际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开展学习的时候,养成自我探究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自己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二、新教学新方法运用

开展新教材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情况更加愉悦,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对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1.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学会处理相关的数学数据和针对具体情况计算。通过对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平时为人处世的习惯和原则。数学的思维能够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最大的优化,老师要给学生创设他们喜欢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开展学习。比如,在教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在水果市场里买水果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对水果进行分类摆放。因为,超市的各类商品的种类很多,那么,商场里面的阿姨是根据什么来对货架进行摆放?这样,老师通过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实际进行联系,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立体和直观的感受和印象。老师也可以在进行概念讲解的时候,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例如,通过转硬币和抛骰子等方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数字的运算,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掌握新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现在学生要想掌握学到的知识,就要在亲身的实践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学生可以在“做”中体会和巩固,少运用说教的教学形式,多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来对问题进行探究。例如,我们在进行平行四边形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先回忆一下平行线中平行的条件是什么?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在观察和分析中归纳方法,这样学生对自己探究出来的问题结果就会有深刻的印象。老师可以让学生同样的方法讨论其他问题,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的讨论方法和讨论过程开展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分组讨论中来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和老师开展有机的结合,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

3.疑问的预设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保持在兴奋的求知状态中,不断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进行“利息”概念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就是一个小朋友10岁了,每年亲朋好友给200元的压岁钱,那么,按照现有的利息这位小朋友把压岁钱存到银行里面会有多少收益呢?学生不能马上得到结论,今天通过对利息的学习就能计算出结果。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主动弄清楚这些信息是怎么回事,在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自觉学习的积极动机,这就是新教材的疑问预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究和质疑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和创设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更加透彻。新的教材标准不是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学习的方法。当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对所有知识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也会高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小组讨论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究中培养自己对问题的提出、理解、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李林波.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14):13-14.

新教材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4篇

一、汉语拼音教学注重综合性

新教材在汉语拼音部分把知识进行了综合, 打破以往学声母、韵母、再学整体认读音节的常规。例如原教材是把小i, 小u和大Y、大W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分开学, 当学到后面的新知识时总要不断提到旧知识, 这样较繁琐。而新教材则系统地把它们进行了综合, 使教学一气呵成。

拼音部分的每课内容也进行了综合, 把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地组合,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 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 给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在学习拼音阶段把拼音、识字、发展语言、开启学生的想象力综合起来, 不但增强了趣味性, 使学生及早获得成就感,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安排科学合理

低年级作为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 新教材重点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认写分开, 在写字方面第一册安排会写100个汉字, 第二册安排会写250个汉字。教材在安排写字教学时遵以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遵以先横后竖, 先撇后捺的规律。在第一册的开始先写横, 例如识字 (一) 写“一、二、三”这样对于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说没有难度, 每篇课文只安排要求会写的汉字3至4个, 并且大多是常见的独体字, 以学易记, 没有负担。有了第一册100个汉字的书写基础, 第二册安排常见部首与熟悉部件组成的合体字, 学生学起来能轻松的达到“四会”。为了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 采用了“四步”写字教学法:一看二说三写四评改, (1) 看字形。让学生细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 字的布局, 哪些笔画长, 哪些笔画短, 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说特点说笔顺。可采用同桌互说, 小组交流等形式。 (3) 写规范。要求看准田字格, 不随便下笔, 力争一次性把字写正确, 写端正, 写整洁。在学生仿写是要注意随时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情况, 字的结构搭配情况等。对于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 要集体矫正, 不能轻易放过。 (4) 评改。分自评、互评、师改后点评。要多鼓励少指责, 班里开辟小书法家专栏, 每周一次书写比赛, 让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评字使学生对汉字从整体到部件笔画, 有了初步的感知, 强化了识字, 提高了写字的准确性, 通过评字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了写字的自觉性。通过评字, 学生感知美, 欣赏美, 陶冶了情趣, 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在识字教学方面要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谈究”的学习方式。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愿意认识的字, 自由选择不同的识字方法来记住字形, 老师自作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例如:在教第一册的《自选商场》时, 我把“面包”、“牛奶”、“火腿肠”、“牙膏”等词出示在黑板上时, 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要求读词。当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完这些词后, 我就让他们说说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 及时给予鼓励:你真棒, 老师要向你学习。在交流中学生获得了很多的识字方法。我还让学生自制识字课本, 定期展示, 评出识字大王。通过自主识字, 学生识字量大增, 在课内课外营造了一个浓厚的识字热潮。

合作识字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分成小组, 在学习中互补优势, 例如在上识字课时,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识字卡先同桌交流认读, 再到小组里交流, 每小组成员轮流当主持人, 主持本小组同学进行识字交流, 然后选派代表上台展示。合作识字使学生在快乐、轻松中学习, 使他们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体验到团结合作的高尚情感。

探究识字是让学生在自己识字中寻找规律。例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读“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些写活动的词, 现问发了什么?学生很快就指出“打球、拔河、拍皮球”这些运动跟手有关, 所以“打、拔、拍”用了提手旁;“跳高、跑步、踢足球”这些活动跟脚有关, 所以“跳、跑、踢”用了足字旁, 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提高了识字效率, 增强了自信心。

为了让识字课不再枯燥、乏味, 我还经常采用游戏识字法, 如猜谜识字法、字宝宝找妈妈、捉迷藏、找朋友、加一加、减一减等等。在开放的识字课堂中学生达到了乐学、会学、多学。

三、儿歌、韵文、童话的安排诗化了孩子们

实验教材加大了儿歌、韵文、和童话的笔墨。第一、二册现代儿歌、韵文就有30多篇, 浅近古诗8篇, 童话有10多篇, 实践证明, 大量的诗歌、韵文的熏陶, 很上口的节奏感的语感积累, 极富语文韵味的语言启迪, 对孩子的语言素养的形成有极大地作用。大量的儿歌、韵文的学习给孩子插上了诗歌的翅膀, 诗化孩子的眼睛和心灵, 诗化了孩子的眼睛中的生活和心中的想象, 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童话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的对话, 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文体。对童话的朗读和表演可以调动和调节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 把认识与创造, 对美的追求与体验, 张扬个性与健全人格统一起来, 十分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培训的点滴体会 第5篇

我参加了县进修学校组织的学段教材教法过关集中培训,受益匪浅,尤其是李小芳老师讲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对我改进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启示。下面,我将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来的几点心得和大家做一交流。

通过教学实践摸索,我认为要上好初中化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学:即就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下学习,包括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两方面。教师的导学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针对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导学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思考参与学习过程之中。如:在学习分子性质时,为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我为学生安排如下学习步骤和实验:

1、取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让学生预测结果。

2、实验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请记录结果。

3、展开讨论,进行小结。这样学生就进入了自主学习阶段。当然,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可以实验,可以讨论,还可以展开调查等等多种形式。但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提问。

二、问:是指教师导学、导思的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景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其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在第三教学环节中讲授的重点。在这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好方法。有位学者曾经这样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中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习回答别人已解决的问题。”这段话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善于提有创新意识的、高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把课堂上提问题的权力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不切合实际,不能理解,但我们也要大胆鼓励他们,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师可以从方法、内容、手段等方面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讲:即讲解,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回答不了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对于大多数即使没有明确答案但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在教学中可以不讲或一带而过。重点讲解学生按现有知识和水平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

四、练:即就是对前面“学”的检验,是后面的“创”的基础。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你做练习时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的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让学生鉴别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至少写五种鉴别方法。这道题目一看学生就会选用硝酸银溶液,可后面有五种方法,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通过大胆的想象,就会有很多种答案。如:测导电性、加硝酸银溶液、蒸发、浸泡新鲜蔬菜等等。通过开放性、多元化的题目训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创:即就是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开放性习题训练方面。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前面四个环节教学的升华。<莲~山 课件>所以这个创新能力的培养通常在课后来实现,如: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通过学生对科学原理概念的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实验、通过学生对有创新意识的问题的的讨论和研究等等来培养。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所化的时间较多,必须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兴趣小组来完成。如:蜡烛的燃烧探究实验。

上述教学环节是我在学习教材教法培训时的收获,可以看出这几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在这五个环节中,“学、问”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创、练”的基础,问是学的开始,学是再问的基础,练是学和问的巩固,创是学和问的升华。由于初中我们刚接触到化学,必须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兼顾创新教育,所以在前两个环节花了较多的时间,但五个环节相辅相成,不能孤立存在于教学中,我们应将它们灵活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在教学上我想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简评】刚刚参加工作,就有如此认识,很是难得。第五个环节“创”,觉得从“用”的角度概括比较合适,也和实际贴合。最后一句“在教学上我想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意思就是说,你还没有做,对么(没有做过怎么能说就一定会有效果)?一线教师写文章最好写自己实践过的,然后举例说明,文章就充实。

1、修改文章的标题;

新课程下计算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6篇

运算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应避免繁杂的运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其核心就是要避免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但是如何将计算与应用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计算是不是绝不能离开应用的背景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认为的: 

一、 算用结合 

1、在现实情境中把握运算的意义 

数学标准提出:提供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的数学教学材料,提供更具有丰富数学结构的数学教学材料。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呈现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知识理解的主动性和生动性。一个好的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计算有用、有趣,而且还会悟出比较完美的解决问题的道理。 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万以内的加减时,创设了同学们乘车春游的情境,其中一年级1班38人,2班40人,3班45人,二年级1班40人,2班34人,3班42人,每辆车最多80人,哪两个班乘坐一辆车最合适?问题的提出非常迎合计算的情境,顺其自然。情境贴近生活实际,春游的快乐更提升了计算的乐趣。不仅如此,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并不是单纯的计算出数而已,在估计、分配的过程中,学生最终悟出最大数与最小数,次大数与次小数搭配的合理的方案。这难道不是计算的升华吗?我想这样的计算才是有血有肉的计算,是有生命的计算。 

2、在练习应用中提高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个任务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那么这时又怎样将计算与应用结合起来呢?我认为,突破点还是信息的采集上,可以把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相关的计算题材,也可以由教师加以组织综合。 

如:在巩固8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说出一句生活中用到8的乘法算式的一句话,这时学生都把思维的焦点放在了自己熟悉的生活或事物中。成功的叙述与计算给学生带来的快乐溢于言表,小手在空中不斷举起又放下,“一袋辣条有8根,我买了4袋,请帮我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根?”“今天我请客,买了8袋方便面,一袋8角,需要花多少钱?”……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密度而且让学生又一次体会到生活中无处没有数学。又如,在教学二年级连减运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习题,创设情境,即:展示农民丰收西瓜的情景,(本村广泛种植大棚西瓜,公路两侧到处可见。)同学们帮农民伯伯摘西瓜,共摘了95个,农民叔叔用农用三轮车运走了40个,小明运走了26个,这时还剩多少个呢? 

3、设计新型作业提高应用意识

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由于传统的束缚,利用作业来发展学生被切实关注的并不够。往往一些形式单一、陈旧,以“练”为主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仍旧占据主流。我们都知道“做”也是课堂内的延伸,拓展空间,给计算提供应用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计算与应用的相互联系,这无疑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如,在教学完百分数的计算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调查你的生活周围,那些地方用到了有关百分数的计算,并将其计算出来。值得高兴的是,学生的收获颇丰,“前几天,我家买了一袋面粉,我看到口袋上写着“85粉”的字样,这样,我就可以知道200斤小麦可以出多少面粉,用200×85%=170(斤)”“前一段时间,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方便面的广告,说赠量25%,加量不加价。如果赠量是19.5克的话,那么原来的重量应是78克,用19.5÷25%”……尽管有的学生列式的准确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最起码他明白了为什么而算的道理。 

二、算用必须有侧重点 

在新课程理念的支持下,我们虽然改变了传统的做法,使算与用真正成为一家人。但当家作主的是谁呢?是算还是用?我想这需要由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首先,当我们教学的重点是为了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时,那么,掌权的当归“算”,而用只是一个引子,一个铺垫,一个背景。当我们需要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时,明白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时,权力的钥匙是否由“用”掌控呢?其次,在计算的教学中,当我们发现学生对算理相当理解对算法熟练掌握时,可以在练习中有意的将天平倾斜于“用”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相反,如果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加强培养,准确率亟待提高时,可以将“算”单独提炼出来,进行强化训练。当然,这并不是又搞什么算用分裂的事情,而是暂时性的位置凸显,既然算是因用而产生,最终也要回归与用,殊不知,计算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应用的质量吗?基于此种原因,我想完全有必要这样做。 

新教材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7篇

2004年, 高中英语新教材终于出现在广大师生面前。无论是哪种版本的教材, 在新课标的统一下都有以下特点:图文并茂, 语言地道, 内容丰富, 话题涉及的范围广, 对词汇的要求更高, 贴近生活, 目的明确。

总而言之,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 它更为细化, 对老师的要求更高, 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果老师依然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法, 势必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也不能体现新教材的优点。这就需要老师转变思想, 调整方法, 才能适应新的要求。

笔者所用的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师大版的教材, 从课文的设置来看, 它每个单元包含Warm up, lessons, Communi-cation workshop, Culture corner和Bulletin board最后Unit Diary。大部分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事实上这也是教材设计的目的。如果采用传统的老师讲解单词和语法的方法, 势必违背新课标的精神, 让原本生动的教材变得枯燥, 让学生失去兴趣。

因此, 要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以前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根据教材的特点, 确立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而老师则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但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意味着放任自流、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法, 而是在老师的调控下指导学生将课程安排的任务一一完成。

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1 重视课前预习

在教学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强调新教材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在每节新课之前, 都会安排学生去预习, 给他们设置一些问题,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

如在第四模块第十单元, 课文的内容是关于Money, 因此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去思考, 找出答案:

a.Find out any sayings in Chinese or English that refer to money?

b.Would you like to be a millionaire?Why or why not?

c.What'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eing a millionaire?

带着这些问题,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报纸、杂志、上网等去查找相关资料, 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求知探索的空间,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地积极地思考。在上课时, 因为他们都有了准备, 当提问的时候都特别积极主动, 而且因为他们在查找的时候, 对相关的内容都有所了解了, 所以对所学的知识印象特别深刻, 学习的效果特别好。不仅在课文教学中可以运用预习的方法, 在语法教学中也同样可以运用。

高一上学期的语法重点是定语从句, 也是难点。在上课前尝试让学生自己先去预习, 看例句, 找出规律或者找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去学。

实践证明, 经过预习, 学生对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更为了解, 而且通过自己归纳出来的知识点掌握的更透彻。

2 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在新教材中, 有不少内容是要通过小组来完成的。实际上这也是为语言学习创设了语言环境, 让学生可以发挥主动性, 在小组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内容。

因此,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固定的小组, 小组学生的程度各有差异。遇到讨论, 对话就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 然后老师检查完成的情况。尤其是在Communication workshop这一项内容中, 小组的作用更为重要。根据课文的要求, 每学完一个单元都有一个Communication workshop, 学生分组阅读, 先清楚任务的要求, 然后根据要求分配任务, 针对任务进行讨论, 然后各自按自己的安排去完成, 最后达成一致, 然后在Talkback时将成果展示给同学看, 整个过程要求运用到英语的口语, 动笔写的能力, 而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 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

第十单元的Communication workshop是让学生组织一个Club然后设计一段description来向其他组的学生推销他们的产品。学生从开始讨论任务的分配时就显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先确定要推销的产品, 然后根据写广告的各个步骤, 用英语进行讨论。当遇到不会表达的内容时, 他们会举手发问, 讨论的结果有同学负责记录, 然后确定各自的任务。对于各自的任务他们都能够通过各种办法去完成。最后学生展示的成果。学生在用英语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有条有理, 下面听的学生也非常专注, 老师可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他们从小组合作中获取的成就感。学生高兴地说他们觉得英语学习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了。

通过这项安排, 学生不仅在英语学习中得到了锻炼, 还展示了他们其他方面的才能, 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果还是采取以前的老师讲, 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方法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了。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及兴趣。

3 充分利用自我评价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由以往的结果评价改为形成性评价, 其中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知识技能、文化意识等方面。而自我评价也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手段。在以前的教学中, 当老师讲完一项内容之后, 只能通过考试这种方式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老师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的情况, 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因为成绩的高低受到影响。新教材中的自我评价 (Unit Diary) 弥补了这一缺陷。它实际上是将学生的掌握情况体现出来了。

如新教材第十单元的Unit Diary分为下面几项:

(1) My favorite Lesson in this unit is/are_____.

() Lesson 1 A Material World

() Lesson 2 The Right Price

() Lesson 3 Your Money

() Lesson 4 Advertisements

(2) In this unit, I've learned_____.

() about money

() about shopping and bargaining

() about complaining and selling

() about adverts about how to write an advert

(3) I find it to review infinitives.

() very necessary () necessary

() not necessary

I have_____difficulty with quantity words and expressions.

() great () some () a little

() no

(4) The new words I've learned and remembered in this unit are:

(5) The new words I still have difficulty spelling and remembering a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I_____ ( () want to () don't want to) be a millionaire,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I find the followingways of learning helpful:

() looking for adjectives to find opinions in reading

() understanding grammar rules through exercises

() noting intonation change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 paying attention to adverts in English

() making eye contact when speaking

(8) I find the most enjoyable part (s) in this unit is/are_____.

() reading a news report about an exmillionaire

() listening to dialogues about bargaining

() vocabulary about money matter

() writing an advertisement

() speaking

(9) Compared with other units, I think this unit is_____.

() more interesting () less interesting

() more difficult easier () nearly the same

(10) I can see I've made___progress in learning English in this unit.

() great () some () little () no

My plan for the next unit is:

I need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中的每项知识它都很具体地给出, 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去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这一点, 在单元任务完成后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 学生可以主动地找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己的薄弱环节, 制定相应的计划来弥补, 而不会有传统考试的负面影响, 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从学生笔头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定语从句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因此在下单元教学中加大这两方面的训练, 做到因材施教。

以上几点是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在实施的过程中感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积极主动, 使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一种根本的变化, 从过去被动的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信息变成自己主动去探索发现,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也更适合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当然,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老师角色的淡化, 相反, 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教材要求老师有着更广的知识面, 包括语言、科技、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 才能更好的驾驭教材, 更好地去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胡壮麟.Linguistics:A Course Book[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沈瑛.新课程中语法教学的定位及其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4 (8) .

初中英语新教材教学感受点滴 第8篇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位于教学一线的我,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教材本身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借形式多样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消解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新教材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让我们在教学中学会了反思、总结。现就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的方法和大家作一次交流。

一、如何解决词汇量对学生的压力

我们使用的是Starter衔接教材,部分学生在小学里没有学过英语,升入初中后,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词汇量,而词汇是初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打好了词汇基础,才能在阅读、写作等方面驾驭自如。在词汇量较大时,要把握好教学的尺度,重点检测基础词汇,对不同类型的单词,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音标和拼读规则,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构词法等方面的知识来帮助学生记忆。在检测单词时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单词竞赛、单词中英互译、根据单词的首字母填空、选词填空、缺词填空等。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交流,而不是学一些断章取义的词汇。所以我认为,检查学生单词掌握的情况,应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不能以单词为最小单位。以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应以句子为基础,整句学,整句用。多练句子,单词自然也学会了,而且还有利于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检查单词掌握的情况,可以采用听写句子、回答问题、补全对话、看图描述等方法。

二、如何搞好阅读教学

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人来说,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还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英语阅读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就中考来说,语言较难、内容较深的部分,也正是阅读理解,题量大,分数多。因此,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关键。阅读教学中运用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情况灵活地组织实施任务性活动,而多数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缺乏一定深度的研究学习,教学条件不足,教学能力有限等,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4. 结语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高中英语教材(修订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各方面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使用中具有某些不适应性,面临着本土化等问题。每一个教育情景不仅是独特的,而且是动态变化的,教材不可能完美无缺,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学生,重要的是教材要适合于具体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需要国家、教师、学生,从上到下的共同努力,改进好、使用好教材。

1.导读

导读是教师对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的指导。阅读材料中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工作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体裁有记叙、说明、日记、广告等。教师指导时,可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和体裁,适当地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欲望。

2.掠读

掠读是由阅读目的所决定的。在进行掠读时,学生不需要详尽理解所读材料,只是了解阅读材料的基本信息,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篇,领会主旨。学生可以跳过细节,跳过不重要的思想和例子。掠读是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快的阅读速度。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练习时,教师先安排几分钟让学生进行掠读,然后用课前设计的一些主要信息的正误判断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作出正误判断,用以检查学生掠读的理解程度。掠读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抓住段落特点。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各个段落组成的,而一个段落都是提纲的一个要点,只要抓住了提纲的要点,也就抓住了整个段落的意思,从而迅速地获取阅读信息,对文章的整体有全面的了解。

(2)抓主题句。主题句是表达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它是一个段落中关键性的句子。抓住了主题句,就抓住了段落的中心思想,就抓住了段落的纲。

3.检索读

同掠读一样,检索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掠读是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得大意,其目的是了解阅读内容的概要。检索读是从阅读材料中寻找某些特定的信息。掠读是学生事先对阅读材料一无所知,而检索读则是在对阅读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检索读时,心中带着问题,看一看文中是否有问题的答案。教师和学生以提问的方式把问题一一进行下去。这种练习的目的是寻找文章中某个特定的信息。

4.猜词性阅读

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特别是在掠读或检索读时,如果遇到生词,又没有辞典,怎么办?这时可利用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要培养学生高效的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生词的上下文去寻找猜词懂意的线索。后文的阅读往往能澄清整段的意思,对整段意思的理解又反过来为理解生词提供了整

参考文献:

[2]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单卫平.高中英语新教材实施调查报告[J].教学与管理,2005,(6).

[4]杨家勤,何晔,周颖.新课标与农村高中英语教学[J]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7,(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新课标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

周延海

(阜宁县陈集中学,江苏阜宁

我作为首批尝试与探索新课程的教师之一,与新教材有了几年的亲密接触。在教材的使用和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和以往教材相比,该教材无论是教学理念、编排体系、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有了质的飞跃与突破,它更注重对学生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精神。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困惑。该教材每个单元由七个版块组成。各板块以话题为核心,对于学生知识的吸取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其中的Word Power和Project两大版块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这两个版块占了每个单元一定的篇幅。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认识到: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不在于教材本身,而是我们未能合理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原因。我根据自己对Word Power和Project两大版块教学的认识,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一、Word Power版块教法探究

Word Power版块主要涉及两类词汇的教学。一是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分类词汇,目的是拓展学生对与话题有关的词语的认识和运用。二是有关构词法的词汇,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构词法的基本规则和技巧,以有效扩大词汇量。该版块设计了大量的图表、对话和短文,为学生创造了语用环境,相较传统词汇教学中的枯燥讲解和死记硬背,确实是个突破。但提供的语言环境与学生本人不相关,难以维持其兴趣。此外,版块中涉及词汇数量大,有些词汇难度较高,学生对此望而却步。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1.构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英语的学习,主要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积淀有两个心理学前提:一个是主体的亲历性,学生主体必须真实参与言语过程;一个是环境的“真实性”,即为主体的“真实的”言语活动提供

体背景,使学生的猜测有了可寻的线索。

5. 细读

扫清语言障碍是细读的首要任务,在经历了前面的掠读和检索读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大意和思想有了整体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些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也就是细节,还不是很清楚,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能力是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培养出来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多种形式。中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具备良好的阅读技能。只有熟练掌握英语阅读技能的学生才能高效地阅读。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三、如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多练习造句

学习外语的方法是一种习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初学阶段应通过指示实物、图画或演示动作等方法来学习第一批词和句子。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语言材料后,就要在教学中尽量使用这些材料。但不是对已学材料的简单重复(当然重复也有必要),而是有机地重新组合,使学生在脑中所储存的语言信息也作频繁的再组合。为了培

同样“真实的”言语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帮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条件下,在解决问题中,“不知不觉”扩大词汇量。

例如,模块一Unit 1 Word Power涉及的是有关学校设施的词汇,如library,canteen,gym,dormitories等等。在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到:高一的学生刚刚入校不久,对自己的学校还不是很熟悉,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学生会乐意谈论自己的学校。基于这种考虑,在词汇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了校园中各项设施的实物照片,学生在惊叹校园美丽、建筑宏伟的同时,积极地学习了目标词汇。然后,我把学校平面图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取代教材中提供的虚拟的平面图),并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假设你想从1号宿舍楼去2号食堂吃饭,再直接从食堂去实验楼上课,你会选择哪条路线?学生们发言踊跃,不仅很好操练了新学词汇,还巩固了初中所学的有关“giving directions/ways”的句型。

2. 补充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Word Power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但由于篇幅和版块教学任务限制,大多类似的知识只是一带而过。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扩展、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比如,模块三Unit2 Word Power要求学生了解各国国名及其官方语言,并提到了一些关于联合国的知识。在教学中,我补充讲解了有关联合国的组成机构及各机构职能的知识。在提到各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时,我提出了一个思考题:Why do

you think some countries have two or even more than two officia

languages?鼓励学生从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合理推测。学生们在讨论中,增加了对这些国家的了解,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Project版块教法探究

Project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探究式学习。该部

养学生这方面的习惯,每个学习阶段可以组织学生比赛,看谁组合的新句子多,哪怕只是简单的替换也应给予鼓励。还可比赛看谁将课堂上学的东西运用到课外实际的多,目的是形成学习外语的小环境。

2.多反复重点句型

在多媒体视听手段普及的情况下,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生动的优势来激起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与热情。多提供给他们听与模仿的机会,这无论是在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的积累上,还是在检查学生的词汇记忆上,都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3. 提倡背诵课文

由于许多班级生数多,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仅仅在课堂上做pairwork是很难达到增加学生语言输入量的目的的,学生缺少口头使用所学语言材料的机会,课后更缺少让学生利用所学语言的背景。背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且要提倡出声背诵,这对于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都有很大作用。

4. 激发学生多练笔

新教材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9篇

1.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传统教材过分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 而对数学概念与结论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应用不够重视。很多教师不愿在概念的引入及数学结论的形式与发现过程等内容上花时间, 以致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脱节,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

2.对数学应用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近几年高考中对应用题的考查不突出, 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的标准把握不透, 教科书有些实际应用题阅读量大, 背景复杂, 导致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有难度, 建立数学模型较困难。而有些在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应用题对知识的落实影响不大, 因此教学中同组的教师对部分应用题干脆置之不理或轻描淡写, 不予重视, 这有悖于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改革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社会、思考问题, 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反思二:细细品味, 这边风景独好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 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下面我仅以导数一章的教学, 特别是导数第一节为例, 谈一谈对新教材中的应用精神的点滴体会。

细细研读新教材导数一章, 自始自终贯穿着应用教学, 章节的引入是从实际中提出问题, 并且在每节的例题、练习中增加了大量的联系实际的内容。第一节变化率与导数。这一节包括三方面内容, 变化率、导数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两个问题引入, 三个例题巩固, 全部都是应用题。

1.在研究“具体问题”时, 以实际例子引入课题

问题1:气球膨胀率问题。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 气球的半径增加得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 如何描述这一生活现象?问题一抛出, 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吹气球是很多人具有的生活经验,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 无形中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这时教师便可适时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建立数学模型, 进行数据分析, 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 更感到数学是有用的。

问题2:高台跳水运动的速度问题。运动速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速度,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计算几个平均速度, 体会到平均速度可以描述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探究中的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并不能反映每一时刻的运动状态, 这就需要寻找一个量, 能更精细地刻画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从平均变化率自然地过渡到探求瞬时变化率。

这两个实例的共同特点是背景简单, 从简单的背景出发, 既可以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经验, 又可以减少因为背景的复杂而可能引起的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干扰, 是两个很好的引例。并且§1.1.2导数的概念也是以高台跳水为例探究瞬时变化率, §3.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也以高台跳水为例引入, 还有§3.3.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也以此引入, 习题1.1有两道关于高台跳水的练习题。可见以实际问题引入探讨新知在导数一章屡见不鲜, 它是新教材的一个缩影。

2. 例题中的应用问题

例1是求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生活常识———原油可以精炼为汽油、柴油、塑胶等各种不同产品, 并且需要进行冷却和加热处理。另一方面, 帮助学生理解导数概念, 利用定义计算导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逼近思想。应用计算结果解释变化率的意义, 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导数的内涵, 即导数反映了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变化情况。

例2是在高台跳水运动的背景下, 观察曲线h (t) 在t0、t1、t2附近的变化情况, 一方面进一步理解在某一点导数的几何意义, 即该点切线的斜率, 如t=t1时, 曲线h (t) 在t1处的切线l1的斜率小于0, h′ (t1) <0则;另一方面, 让学生体会微积分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以直代曲, 用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近似地代替这一点附近的曲线, 如在t1附近, 切线l1可以近似代替曲线h (t) , 切线l1的斜率小于零, 切线呈下降趋势, 故在t=t1附近曲线下降, 函数h (t) 在t=t1附近单调递减。数形结合, 教师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 层层剖析, 让学生细加体会, 并且不要就此刹车, 要趁热打铁, 以此问题为载体,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用简单对象刻画复杂对象的思想, 让学生的思维升华到一定的高度。这些思想的渗透非常重要, 将会让学生一生受用。再者此例为后面学习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从物理角度看, 例3求的是血管中药物浓度在t=t0时刻的瞬时变化率, 切换到数学角度看就是药物浓度f (t) 在t=t0时刻的导数, 切换到图像从几何角度看, 它表示曲线f (t) 在t=t0点处的切线的变化率, 此题将导数的概念、物理意义、几何意义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能力层面看, 它有助于学生通过直观操作, 利用网格估计这条切线的斜率, 可以得到此时刻药物浓度瞬时变化率的近似值, 更深一层认知到导数和切线斜率之间的关系, 为介绍导函数的概念作铺垫。

三个例题都取材于实际生活, 难易适中, 示范性强,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学生的应用意识, 另一方面巩固了数学概念。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并树立主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 练习、习题中的应用题

导数第一节共三道课后练习, 分别是对例1、例2及气球瞬时膨胀率问题的再提问, 是对导数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巩固与理解。习题1.1中, A组六道习题中应用题占四道, B中三道习题中应用题占两道。A组第1题是考查看图能力, 通过平均变化率来比较两个企业治理的效率高低, B组第2题考查画图, 它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由给出的v (t) 的信息, 获得s (t) 的相关信息, 并据此画出s (t) 的图像的大致形状, 这个过程基于对导数内涵的了解, 以及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换。A组中的第2、3题的瞬时速度, 第4题的瞬时角速度, B组中第1题的加速度, 都很好地刻画了导数的内涵:函数在一点处变化快慢程度的变化率。

应用习题的设计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数学来源于实践, 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 除了帮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也潜移默化中凸显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我们要引导学生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 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反思三:吃透新教材, 把握新理念

新课程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10篇

首先,从知识目标看,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

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需要两课时甚至三课时。又比如《人类遗传病》这一节课,课改前,根据以前的经验,这一部分内容在教学上只是要求学生知道遗传病的一些类型及其危害,由此看来属于不主要的内容。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我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不主要”的一种思想出来,授课时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下遗传病的种类,且只是以课本上有的内容为主,也不管这些内容在学生看来都是一些常识了。因此,看备出来的教案,都有点像教材的缩写了。而课改后,本节内容的教材更为丰富了,增加了一些资料分析,而学生也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得到一些相应的信息,因此就要求我们除了课本的内容外,还要查找更多的资料进行补充,丰富教案的内容,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同样是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所以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

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要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例如,在学习“矿质代谢”一节中,我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的观点,将水分代谢与之割裂出来,所以在对这两方面的知识进行具体运用时显得不是非常顺利(如对为什么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白天与夜晚的差异很大,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则相差无几等现象的解释)。意识到这个问题,再进行教学时,在矿质代谢学习前,我有意识地对水分代谢特别是对水分的吸收进行强化复习。但尝试了以后,发现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于是,我又对教学进行改进,在学习矿质代谢时,引入相关问题,如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那么这两类物质的吸收是否会是同一过程?请根据以下现象对上述问题作出判断:甘蔗对P的吸收,白天比晚上只稍微多一些,而对水分的吸收,白天比晚上则多倍。以此类问题开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指向:矿质代谢到底与水分代谢有何异同?在矿质代谢学习结束时,对上述问题再进行追问:什么原因使两者出现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认识。同时应注意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最主要的是在生活实际中应用,考试题只不过是其中一个侧面而已。如果为考试而解题,为解题而学习知识,学生就不能从根本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考试中也势必难于应对题型变化。所以,在教学中应将教学点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应多穿插一些与所学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实例,加强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沟通。

其次,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看,应该开展探究性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时,我安排六人为一小组,通过对相关实验材料的阅读分析后,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在资料1中,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体色与处理的哪个细胞有关?与该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如果要完善此实验,还应该做怎样的补充?资料2中,蝾螈受精卵原来无核的一半为何可以发育,速度为何慢些?在探究活动开展中,要求每组学生指定人选作好记录,并通过实物投影将本小组的探究结果与大家交流。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调动起来,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很高。在汇报交流中,学生们认为:资料1中美西螈的移植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即:将白色美西螈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到黑色的去核卵细胞中,若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体色是白色,则两组对照,才能说明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对这样的探究结果,教师应当毫不吝啬表扬和鼓励,让学生经常处于主动的思维过程中。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能使他们有成就感,这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的课堂地位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居高临下者的地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观念。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新教材的使用,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产物,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培养学生如何用智慧的钥匙去开启知识的大门的能力,决不是机械地传授教材知识,更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应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创造性往往是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评价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引导,促使学生不断增强信心。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并不断对学习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张德明.世纪之辩.复旦大学出版社.

[2]教师为何踩不上点儿?中国教育报,第4749号.

解读地理新教材之点滴感悟 第11篇

关键词:地理;新教材;感悟

2012年秋季七年级地理新教材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对学生也是对我们地理教师的一个新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推行素质教育,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顺应教育改革的需求。下面我就新教材的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教材内容精简,抓住主干,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新教材从整体出发,在编写过程中能够更进一步地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将旧教材中的一些拖沓、冗长及有较大难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删除和调整,适应了教学的年龄段,有利于教学的循序渐进及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虽然新旧教材都是两节内容,但相比较很明显就能看出,旧教材第一节是自然环境,第二节是人文环境;而新教材第一节是位置和范围,第二节是自然环境。新教材去掉了人文环境的部分内容,加重了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知识,这是很好的调整,学习地理的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空间概念,如果不能对某个地理事物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那么其他的知识也就无从谈起了。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和重点加强的一个部分。所以,在新教材中明确地给出了亚洲准确的经纬度范围,纬度:南纬11度到北纬81度,经度:东经26度到西经170度。以前我们在讲述中,由于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每个老师的定义范围都不同,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困惑,不知道哪个老师说得对。新教材对亚洲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我们教师的教学。再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旧教材是三节内容,新教材是四节内容,即将旧教材中的第三节“地图”分成了两节:地图的阅读和地形图的判读。这种章节上的变动并没有增加教学内容,而是进行了合理、有序的编排。众所周知,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生命,将地图单独拿出来作为一节课进行讲解,正好突出了地图的重要性,所以新教材将一节内容细分为两节,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反而是旧教材将两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放在同一节显然内容过多,学生的接受和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分开讲学生会更易于接受。当然,在新教材中还有很多内容调整的章节,如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欧洲西部等等,这些内容的增减都是切合实际,注重基础知识,减少教学难度的体现。

二、新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地理知识的更新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新教材在一些章节中增加了很多贴近生活的新知识。以前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给学生补充当前的时政要闻及一些地理区域的变更情况,虽然这是每一门学科都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如果教材内容不进行更新而是仍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多少会让学生和老师感到难堪。新教材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新增的内容,能给学生带来立体的时代感,贴近生活让学生接触更多新知识,也给我们老师省出了很多查找资料的时间,让师生共同受益。

如“居民与聚落”这一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中世界人口的增长更新了全球人口的总数;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总数为70亿。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活动内容图5.4“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首次在教材中提到了“人类发展指数”这一概念。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新增了活动内容: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第三节“印度”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条目: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第十章“极地地区”新增了阅读材料: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站。这些内容顺应时代的发展,切合实际,更有利于教学的需求。

三、新教材更注重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的内容虽然较以前的版本有一定程度的删减,但纵观新教材,其中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阅读材料和活动内容这两部分不减反增。如“亚洲”这一章中就增加了四个活动内容,将亚洲与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进行比较,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怎样逐步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才是我们践行新教材的一个关键。以往我们一味地要求学生去进行简单的记忆,而新教材更注重学生地理实际能力的应用,这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更为重要的是对地理新课标中“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体现。

这是我对新教材的点滴解读和体会,可能认识比较肤浅,但践行新教材的行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去摸索,去体会新教材的精神,力求在教学中将这一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重点在于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精神,着力提高他们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新课改下物理实验教学的点滴体会 第12篇

一、抓好实验常规教学,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在实验课上, 学生是很茫然的, 我们在实验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理解实验原理, 会控制实验条件, 而且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会用在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 会正确使用实验中用过的仪器, 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会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例如做好“碰撞中动量守恒”实验中实验原理、小球平抛初始点的确定方法、小球平抛落地点的确定方法的总结, 以便学生能顺利解答相应问题。再如学生只有深刻地理解了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问题和电表使用规则, 才能对仪器及电路的选择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注重实验的科学性, 教学注重启发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注重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 每一实验的进行不应该只是教师来做, 学生来看, 然后教师再对实验进行讲解, 这样的实验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观察, 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教师适当点拨、修正、补充、完善。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演示实验时, 让两个学生配合老师一起控制电源和小车。这样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 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又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实验教学要讲细、学实、练活

我们二中的学生知识底子薄, 接受能力差, 需要把实验知识讲全, 层次分明, 物理概念与规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演示实验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感性知识, 因此, 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 应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观察, 使不明显的物理现象明显地表现出来, 以消除学生心中的悬念。

学生学实验有这样的顺口溜:平时无所谓, 考前一大背, 既省时间又实惠。考试证明这不是捷径, 而是歧路。实验背和记, 但不是死记硬背。在实验教学中, 我每讲一个实验通常是编出些顺口溜, 每天给学生留两个, 第二天拿出一定时间检查督促, 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试题的灵活性是新课改的一大变更, 教师要加强练习的灵活性, 一题的多变性,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成为实验题的克星。

四、实验教学要灵活, 应善于革新

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不是很明显, 例如在弹力这节课, 证明课桌发生微小形变的演示操作起来很困难, 我们可以用课件来代替, 也可把课本的装置得到的结论等价替换, 把课内的演示实验用课后的做一做来代替, 实验过程既简单, 实验现象又明显。因此把改革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精心设计改革的内容, 抓好落实, 安排好辅导, 保证做到灵活革新。

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学是以学生学会、会用为学主。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 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 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 利用物理实验,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 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在实验中, 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下一篇:特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