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设计课程教学

2024-05-29

色彩设计课程教学(精选12篇)

色彩设计课程教学 第1篇

一服装色彩设计教学的意义

色彩设计教学可以扩展服装设计的想象力、创造能力, 对于色彩的掌控可以有效影响服装设计的表现效果, 迎合市场对于色彩的需求。首先色彩设计是一种多元文化的需要, 特别是不同的服装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会对服装的色彩设计有各自的偏好, 甚至代表了服装品牌的一种特色, 色彩的掌握可以更好地让服装设计人员掌握品牌服装的特点, 从而在色彩的表现上更加贴合服装的表现。当下服装设计中色彩已成为服装变换的重要元素, 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服装风格和个性表达, 同时满足不同人群、行业的需求。其中的色彩设计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成为服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服装色彩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下的服装色彩设计教学在方式上较为单一, 缺乏丰富性, 也缺乏对服装设计灵感的激发。大部分教师仅仅停留在色彩教学的理论传授上, 缺乏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引导, 在学生的审美培养上没有产生实质性的突破, 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色彩设计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较为单一的教学手段、方式和内容, 让学生在作品的表现力上缺乏一定的活跃性, 缺乏创造性, 不懂得如何将色彩设计与其他元素进行有效的融合。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而是较为普遍的状况, 这与国家教育发展体制有关, 缺乏对教师课堂内容考核和多方面评估的有效执行, 即便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学生的反馈评估, 但是多半情况下流于形式。更多的学生也并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的问题, 自身缺乏对课堂教学的关注, 对于课堂教学也较为宽容, 缺乏对优秀课堂教学的要求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方式上没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科技手段, 如多媒体的使用, 没有将最前沿的色彩设计方式进行有效的利用, 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 已有的色彩设计经验没有得到有效的教学利用, 教学的内容也过于的传统和滞后, 缺乏对时代脚步的跟随, 更加缺乏对潮流的领导意识。内容和形式的枯燥让学生对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 课程教学比较沉闷, 缺乏活力, 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多的只是照本宣科、乏味的灌输, 而缺乏思维的引导和激发。这种教学氛围一方面是课堂评估体质所致, 另一方面也源于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能动性, 让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缺乏改进的动力和外在监督的环境。教师自身由于课堂教学进度的压力, 没有精力去进行课堂内容的多样化改进。特别是一些学校由于师资资源不充足, 课程安排密集, 过多的精力花费在课堂教学上, 所以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进行课程的创新。特别是色彩设计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审美和艺术素养, 这种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浏览相关资料, 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而教师日常除了课程教学和教师本身的工作内容外, 已经没有太多的精力进行相关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同时运用多媒体或者其他手段的配合, 无论是在理念设计上, 还是表现形式的准备上, 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准备。

在教学内容上, 更多的是沿袭传统, 缺乏了对时代认识的更新。不同时代人群对于色彩的认知是存在差异性的, 因此对于色彩的搭配、选择等设计是需要与时俱进, 从而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审美观。特别是当下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逐步的提升, 对色彩的感受丰富化, 因此在色彩上更为挑剔。如果守住传统的既有模式, 往往无法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色彩需要。由于教师对于课程教学没有过多精力的创新研究, 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简便, 操作起来更加的熟练, 对于相关教学材料的准备也较为简便, 不需要耗费过多的教学材料, 节省了教学经费。同时由于创新教学课程的开展, 在经费的审批上较为繁复, 教师通常需要自己准备教学材料, 对于教师而言是不仅是精力的损耗, 更是个人经济上的压力。因此, 教师更加倾向于使用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现有的, 不需要额外准备, 同时也是受到学校和专业认可的, 在使用上按部就班, 不会存在太多的问题。

在色彩设计上缺乏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没有细致地进行消费者色彩的心理分析, 因此不懂得市场的需求, 在色彩设计教学上脱离了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较为传统、单一、片面, 没有从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消费群体在色彩上的感知和要求。色彩设计最终的审核来自于市场, 不受市场认可, 脱离市场发展的色彩设计教学必定无法有效转化为社会价值, 同时对于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造成一定削弱。

三服装色彩设计教学的改革建议

1. 提升服装色彩设计教学的数字化教学手段

在服装色彩教学中, 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搭配或设计软件来让色彩教学方式更加的多元化、生动化和具有创造性。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可以让教学水平升级,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同时很多服装设计内容需要借助多种数字化技术介入到实际运用中。可以将多种色彩教学软件、声像设备进行综合性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节省实物演练所需要的材料耗损, 节省教学经费, 并且携带方便, 操作便捷。同时对于软件使用的教学也可以提升学生运用软件的能力, 让学生的综合设计素养得到提升, 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

2. 积极引导市场信息介入

将最近服装市场消费者对于色彩偏好的信息有效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分析服装市场的色彩需求, 同时还可以细化到不同色彩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的影响。但是相关资料需要教学者对于市场的信息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教师信息的采集能力有更高的挑战。这样可以让市场信息与课程教学有更好的结合, 不会让课程教学脱离实际, 让课程内容很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3. 引入最新色彩设计作品

服装色彩设计不能墨守成规, 要积极引入最新的服装色彩设计作品, 让学生感受到最新的潮流。这需要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积极寻求最新国际潮流和设计界的最新设计作品, 在鉴赏传统设计特点的同时, 也不可忘记对古今设计特点的对比, 进行色彩设计的流变观察, 从中找寻色彩设计规律性的内容。对于优秀作品的选择考验着教师对时尚动向的感悟能力, 同时也需要教师有较高的鉴赏能力。

四结束语

服装色彩设计教学需要从多方面有效地引入新思想、新经验、新作品, 从而让学生对当下的服装色彩走向有更新的认识, 打破传统色彩设计教学的局限, 激发服装色彩设计的新亮点、新启发。在教学的方式上不能墨守成规, 应该积极吸取最新教学经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让学生因为兴趣而更加专注于色彩设计的研究。这样的要求对于教师是一种挑战, 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学, 需要更多地放眼社会的变化, 让教学与实践相符合, 促进教学的实用性发展, 避免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曹殿明.色彩设计教学创新策略[J].艺术教育, 2014 (9)

[2]何俊、张怡怡.中国职业服装色彩设计的探析与运用[J].山东纺织经济, 2015 (1)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 第2篇

【摘要】服装色彩设计课程在现实中存在着偏艺术、轻设计,教师专业化有待提升以及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等问题,对此,我们既要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色彩设计搭配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又要引入多种教学方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还要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提升服装色彩设计课程教学的质量来培养出更高水平的服装设计人才,满足服装行业发展的需要。【关键词】服装

色彩设计课程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075-02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活的环境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人们对周围美的视觉感知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色彩来实现的,通过色彩人们感知到生活中的美。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服装成为人们追求美的一个重要方式,而服装的美的体现方式之一就是色彩。在社会关注度和需求不断上升的同时,一个庞大的国内服装消费市场正在形成,做好服装色彩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我国在世界服装市场的地位日益提升,是世界服装加工大国,很多服装品牌都在我国开设工厂、设立分公司。但与此同时,印度和土耳其等国家异军突起,开始与中国在服装加工市场竞争,这给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为保持自己的地位,我国必须要谋求服装行业的发展之路,从过去单纯的加工转向设计,其中自然包括服装色彩设计,这对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也给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着眼于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课程改革的一些建议,旨在提高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好的服装色彩设计方面的人才。

一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我国的服装色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艺术,忽略了设计

艺术反应的是创造者的主观想法和个人情感;而设计更注重实际,其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和他人的实际需要。目前,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很大一部分依附于美术等艺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艺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服装色彩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向服装消费者,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当更加关注色彩心理学、色彩营销学等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懂得如何用色彩来满足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增加该门课程的实用性。

2.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任课老师的专业化有待提升

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很多服装设计专业都是在艺术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甚至有的现今仍依附于艺术专业。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往往会利用艺术专业现有的师资,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艺术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技巧的传授。艺术专业的教师在艺术方面有扎实的功底,但对服装市场的实际状况缺乏了解,过于强调艺术性,不注重面向市场的实用性教学,学生对服装市场和服装色彩趋势缺乏了解和把握。此外,有些学习盲目追从时装行业发展的热潮,不顾实际师资理论研究的限制而盲目开设服装色彩设计课程,课程质量难以保证。

3.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

一门课程的开设需要相应的教材来提供学习指导,服装色彩设计专业也不例外。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教材虽然不断更新,但仍不尽如人意。绝大多数教材的主要内容仍然侧重于色彩基础理论,与色彩心理和服装市场的结合不紧密。并且服装市场的喜好变化快,而教材的更新速度难以跟上这种变化,教材的与时俱进程度仍有待提升。

二 改进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途径分析

1.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色彩设计搭配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色彩基础理论的教授。我国引

入的包豪斯色彩教育体系的《色彩构成》在国内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很成熟,这对于服装色彩设计有很大的启发性,服装色彩课程教学可以借鉴该体系,完善课程内容,构建完整的服装色彩设计框架。例如,在色彩设计过程中,要运用到色彩调和原理、自然和人文色彩的搭配、常用时尚色的把握以及色彩形象的认知。只有掌握这些色彩设计基本原理,才能为以后的服装色彩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服装色彩设计是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课程。服装色彩设计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服装色彩的把握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服装,因此,该门课程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市场和消费者的心理。在服装色彩设计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教授的同时,穿插进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把色彩设计和实际的色彩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紧密地联系市场。例如,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完成相关课题的设计工作,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懂得如何运用色彩来捕捉、把握市场需求,在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色彩美感和市场嗅觉,能够本能地对服装市场的色彩需求做出反应。

2.引入多种教学方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而应当以开放性为原则,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引入,引导学生在掌握色彩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将其运用到服装色彩设计中,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引导式教学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调动学生的思考,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想象力;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理论知识,在视觉训练过程中丰富他们的色彩感受能力,使其今后能够在服装设计方面更加熟练地运用色彩、搭配色彩。除了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外,还可以引入西方在该课程上的先进教学方式。例如,法国色彩教学家菲力普?郎克罗所提出的郎克罗式教学法。通过郎克罗式教学法的运用,学生能够在自然和人文中去感悟色彩,提高对色彩领悟的灵气,这种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接触很有可能为学生未来的服装色彩设计提供灵感的源泉。

3.设置完整的课程体系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需要一系列的基础课程作为铺垫,因此,必须注重一些基础课程的铺垫,做好基础课程与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衔接工作。在学习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之前,需要掌握相关的平面设计基础,对平面造型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只有在了解了平面造型的一般知识之后,才能具备基础的平面美感和平面布局意识,进而进行服装色彩设计。此外,在进行服装色彩设计课程学习之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色彩知识。只有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和色彩的明暗对比,才能够体现色彩的美感,并且色彩还需要与色彩所承载的物体相匹配,使形和色能够完全地匹配起来,更好地将色彩美和物体美结合起来。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也需要根据服装的材质、样式来搭配色彩,因此必须学好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过去,在开设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之前不注重色彩基础知识的铺垫,往往在服装色彩设计方面拿捏得不准,色彩和服装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无法完全展现服装的美感。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使服装色彩设计课程能够在具备充足前提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是一门针对实际操作的课程,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教授阶段,无异于闭门造车,对学生以后实践操作的帮助较小。理论知识还具有空洞抽象的特点,单纯地理论教授会让学生难以对色彩设计产生直观的感受,更无法准确地把握服装的色彩设计和搭配。因此,在服装色彩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插入相关服装色彩设计的案例,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中建立起过渡和联系,并且这种实例的引入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好地掌握色彩设计的有关知识;二是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操作,将作业设置成实践操作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课外作业的完成中,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还能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去弥补,为以后能够更好地投身于服装色彩设计工作做准备。服装色彩设计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服装色彩设计时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把握色彩搭配的感觉。只有实践和理论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 结束语

色彩设计对于服装设计而言不可或缺。为了培养出更高水平的服装设计人才,必须注重其色彩设计能力的培养。服装色彩设计课程需要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紧密地把握市场潮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我国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及服装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日〕文化服装学院编.文化服装讲座(新版)服装设计篇(冯旭敏、马存义编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吴振韩.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包装世界,2010(1)

色彩设计课程教学 第3篇

关键词: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近年来,我国教育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进入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高校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同时,很多毕业生也踏入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迅速发展,这就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促进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发展。

1 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传统的写生色彩教学不能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

在设计色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流程如下:首先学生要掌握基本的色彩基础知识,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静物写生训练,达到巩固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起到强化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但是学生陷于一种模仿的处境,影响设计色彩的技能的提高。目前,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对设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在现实中,却比较缺乏。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要加强色彩的训练,融入自己的思想,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型的设计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

1.2 受到学生自身美术基础的影响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不是精英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很多学生选择了设计色彩专业,但是,很多学生美术功底薄弱或者几乎没有美术基础,在色彩的认识上比较薄弱,对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足。而且,在学习设计时,注重模仿,忽略了创新,所以,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教学的方法。

2 目前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模式不符合设计专业的需求

在设计色彩专业中,很多教学模式都来源来西方,教学内容注重绘画性,追求形似。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只是盲目追求写实,不利于学生深度探求色彩教学的目的,从而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课程内容缺乏对设计色彩理论的探究

目前,很多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写实性,忽视了对多元化理论教学内容的教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会传授一些关于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造型,但是忽略了色彩的历史、人文内涵等,从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的缺失。再加上,学生获得的色彩知识比较片面,因此,学生在后期的实践中,往往不能正确运用色彩,从而影响色彩的实际应用,并且在应用中不能充分发挥创造性。

2.3 色彩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在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实践环节。这个环节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环节中,很多教师的设计比较简单,实践内容比较单一。而且,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未能充分发挥个性,在实践中自我意识不足,也未能将色彩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充分结合,影响了设计色彩课程实践的开展。

3 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

3.1 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模式”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纯绘画,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和片面,不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素质模式”教学的方法,可以采取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对自然的形、色等进行全面的观察,便于学生加深对色彩的印象,更好地进行感知;第二,要提高学生的全面分析的能力,和日常所看到的紧密联系,并总结出规律,从而在头脑中进行创新;第三,要使学生重视“画”的意识,可以尝试利用不同的工具和介质进行创作。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教学展览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3.2 改革传统的作业方式

在传统的作业方式中,学生更加重视做工,在色彩的关系上把握不准,而且,创作的时间比较长,因此,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设计色彩。所以,可以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将电脑作为设计色彩的重要工具,提高学生设计的效率,激发学生的设计色彩的兴趣,并且可以学到更多的技术,开阔学生的眼界,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而且,通过电脑设计出的作品,具有更多的优势。比如,当在进行明度推移训练时,传统的方式需要调节好明度关系的颜色,然后填入草稿,但是若一种颜色用完,就需要重新调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调制出完全一样的颜色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会影响作品的效果。但是,通过使用电脑图形处理软件,将会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的情况中,要按照实际需求来定。

3.3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传统的设计色彩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向学生讲授教学理论和各种技巧,知识点众多,且比较枯燥,因此,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因而,这一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因而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比如,当教师在课堂讲评作业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首先让学生小组谈论,推出代表进行互讲,互评,并提出一些意见,然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可以提高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4 结语

目前,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对设计人员的需求逐渐增多,但是在现实中,设计色彩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要加强色彩的训练,融入自己的思想,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在高校设计色彩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模式”教学;改革传统的作业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叶蕾.从绘画色彩到设计色彩的突破——简论高校设计色彩课程的创新与实践[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83-86.

[2]刘冬梅.浅谈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2(20):137.

[3]戴悦.从绘画色彩到设计色彩的突破——高校设计色彩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01):144-145.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 第4篇

此外, 我国在世界服装市场的地位日益提升, 是世界服装加工大国, 很多服装品牌都在我国开设工厂、设立分公司。但与此同时, 印度和土耳其等国家异军突起, 开始与中国在服装加工市场竞争, 这给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为保持自己的地位, 我国必须要谋求服装行业的发展之路, 从过去单纯的加工转向设计, 其中自然包括服装色彩设计, 这对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也给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着眼于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提出课程改革的一些建议, 旨在提高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培养出更好的服装色彩设计方面的人才。

一服装色彩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 我国的服装色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艺术, 忽略了设计

艺术反应的是创造者的主观想法和个人情感;而设计更注重实际, 其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和他人的实际需要。目前, 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很大一部分依附于美术等艺术专业, 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艺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服装色彩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向服装消费者, 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当更加关注色彩心理学、色彩营销学等内容, 让学生能够更加懂得如何用色彩来满足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 增加该门课程的实用性。

2.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任课老师的专业化有待提升

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我国的很多服装设计专业都是在艺术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甚至有的现今仍依附于艺术专业。在课程教授过程中, 往往会利用艺术专业现有的师资, 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艺术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技巧的传授。艺术专业的教师在艺术方面有扎实的功底, 但对服装市场的实际状况缺乏了解, 过于强调艺术性, 不注重面向市场的实用性教学, 学生对服装市场和服装色彩趋势缺乏了解和把握。此外, 有些学习盲目追从时装行业发展的热潮, 不顾实际师资理论研究的限制而盲目开设服装色彩设计课程, 课程质量难以保证。

3. 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

一门课程的开设需要相应的教材来提供学习指导, 服装色彩设计专业也不例外。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教材虽然不断更新, 但仍不尽如人意。绝大多数教材的主要内容仍然侧重于色彩基础理论, 与色彩心理和服装市场的结合不紧密。并且服装市场的喜好变化快, 而教材的更新速度难以跟上这种变化, 教材的与时俱进程度仍有待提升。

二改进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途径分析

1. 丰富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的色彩设计搭配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色彩基础理论的教授。我国引入的包豪斯色彩教育体系的《色彩构成》在国内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很成熟, 这对于服装色彩设计有很大的启发性, 服装色彩课程教学可以借鉴该体系, 完善课程内容, 构建完整的服装色彩设计框架。例如, 在色彩设计过程中, 要运用到色彩调和原理、自然和人文色彩的搭配、常用时尚色的把握以及色彩形象的认知。只有掌握这些色彩设计基本原理, 才能为以后的服装色彩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 服装色彩设计是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课程。服装色彩设计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服装色彩的把握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服装, 因此, 该门课程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市场和消费者的心理。在服装色彩设计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教授的同时, 穿插进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能够把色彩设计和实际的色彩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紧密地联系市场。例如, 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完成相关课题的设计工作, 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懂得如何运用色彩来捕捉、把握市场需求, 在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色彩美感和市场嗅觉, 能够本能地对服装市场的色彩需求做出反应。

2. 引入多种教学方式, 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 而应当以开放性为原则,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引入, 引导学生在掌握色彩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将其运用到服装色彩设计中, 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引导式教学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 调动学生的思考, 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想象力;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理论知识, 在视觉训练过程中丰富他们的色彩感受能力, 使其今后能够在服装设计方面更加熟练地运用色彩、搭配色彩。除了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外, 还可以引入西方在该课程上的先进教学方式。例如, 法国色彩教学家菲力普·郎克罗所提出的郎克罗式教学法。通过郎克罗式教学法的运用, 学生能够在自然和人文中去感悟色彩, 提高对色彩领悟的灵气, 这种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接触很有可能为学生未来的服装色彩设计提供灵感的源泉。

3. 设置完整的课程体系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需要一系列的基础课程作为铺垫, 因此, 必须注重一些基础课程的铺垫, 做好基础课程与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衔接工作。在学习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之前, 需要掌握相关的平面设计基础, 对平面造型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只有在了解了平面造型的一般知识之后, 才能具备基础的平面美感和平面布局意识, 进而进行服装色彩设计。此外, 在进行服装色彩设计课程学习之前,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色彩知识。只有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和色彩的明暗对比, 才能够体现色彩的美感, 并且色彩还需要与色彩所承载的物体相匹配, 使形和色能够完全地匹配起来, 更好地将色彩美和物体美结合起来。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也需要根据服装的材质、样式来搭配色彩, 因此必须学好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过去, 在开设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之前不注重色彩基础知识的铺垫, 往往在服装色彩设计方面拿捏得不准, 色彩和服装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无法完全展现服装的美感。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的设计, 可以使服装色彩设计课程能够在具备充足前提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是一门针对实际操作的课程, 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教授阶段, 无异于闭门造车, 对学生以后实践操作的帮助较小。理论知识还具有空洞抽象的特点, 单纯地理论教授会让学生难以对色彩设计产生直观的感受, 更无法准确地把握服装的色彩设计和搭配。因此, 在服装色彩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插入相关服装色彩设计的案例, 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中建立起过渡和联系, 并且这种实例的引入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更好地掌握色彩设计的有关知识;二是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操作, 将作业设置成实践操作的形式, 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课外作业的完成中,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 学生还能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和不足, 有针对性地去弥补, 为以后能够更好地投身于服装色彩设计工作做准备。服装色彩设计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使学生在学习服装色彩设计时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把握色彩搭配的感觉。只有实践和理论结合, 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开拓学生的视野,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色彩设计对于服装设计而言不可或缺。为了培养出更高水平的服装设计人才, 必须注重其色彩设计能力的培养。服装色彩设计课程需要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 紧密地把握市场潮流, 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为我国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及服装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日]文化服装学院编.文化服装讲座 (新版) 服装设计篇 (冯旭敏、马存义编译)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色彩设计课程质量分析小结 第5篇

色彩设计是各类艺术设计教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基本功和艺术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现代审美判断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修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认识、感受和表现的能力,掌握和运用色彩语言去再现物体、表现物体、表达思想情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写生、变形变色、创作等手段训练学生的色彩基本功和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语言进行创新的能力,为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色彩基础。

一、教学目的

色彩是视觉传达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和审美要素。色彩设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视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创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物理性质、色彩的对比调、色彩的生理、心理以及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理论、色立体的基本概念,熟练地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教学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以及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色彩运用。

二、教学方法

1、在介绍理论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书本上枯燥的形容词与生活经验中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加深理解。顺带也考察了他们把抽象概念与现实情境相互联系转化的能力。为以后的教学环节设计打下基础。

2、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用分组竞赛的手段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到最高。例如:红、黄、蓝、白、黑几种常见色能联想到的名词各有哪些,再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上述名词。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色彩的心理效果、文化表情和通常与之相联系的特定物体。例如:红色:太阳(热情)等等。运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形象地掌握书本相关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3、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用色彩来形容自己的同学,既活跃了气氛,又使学生对于色彩的性格和感情倾向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我们完成色彩设计作业的基础。

4、边学边练,用他们感兴趣的题目来引导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用色彩来表示“喜、怒、哀、乐”“春、夏、秋、冬”等等。用色彩来表现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个作业让他们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结合书上的内容加以指导,学生接受地较快。

三、教学环节

1、色彩学基本原理:讲授,提问,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例如:暖色——橙黄色——沙漠、后退色——冷色——青灰色——远山等等。

2、色彩运用基础,表现形式:结合“用色彩表现音乐”这一作业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3、视觉设计的色彩运用这部分内容在讲解作业时会由浅入深地一点一点讲授到。

4、空间设计类的色彩训练会结合平面设计,分析两者异同,结合设计心理学讲授。

四、课程建议

1、安排一些课(2—4节)在多媒体教室上,可以给学生多看一些设计作品,让他们加深感性认识。2、2周48学时,一周24学时的课业任务比较重,学生知识来不及吸收,作业质量得不到保证,学习效率不高。

3、最好把这门课排在《色彩》上完之后,这样能够趁热打铁,巩固《色彩》中涉及的基本知识,也能及时分析《色彩》和《色彩设计》之间的异同。

五、课程效果

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单个色彩和色彩组合所表现的情感和使人产生的心理效应。

2、对特定主题已经能够用比较准确的色彩组合来表现。

3、明白了装饰画和写生画的区别,能够完成传情达意的装饰画。

4、理解环境中色彩设计的特殊性,能够完成室内的色彩方案设计。在本课程的学习中,首先要了解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色彩的视觉效应与象征作用,为理解和学习色彩设计打下基础。其次要弄清色彩的表现方式,包括其变化规律和调和配置方法,多加练习,熟练掌握。最后通过观察和揣摩生活中各类设计作品色彩的运用来体会其特色把握其规律。学会色彩的观察、理解、归纳与表达,这些环节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空间中色彩的运用,以达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设计课程的目的。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经过自我探索和求证这一阶段后,老师才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艺术系

王颖

色彩设计课程教学 第6篇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中.采用课题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让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审美能力得到展现。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课题形式教授,将重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设计专业;色彩课程;课题式教学;方法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可以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创造能力以及造型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内容偏专偏窄同时比较陈旧,用统一内容以及方法步骤教学,未能体现设计专业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对现有色彩教学模式加以改革[1]。

一、设计专业色彩课题式教学的特点

课题式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则是引导启发角色,并且课题设计的形式多样。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而言,课题式的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有着以下特点。

第一,有利于学生体会学习快乐。学生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这种灌输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主动性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使用课题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将自我学习作为中心,同时根据教师布置课题,来收集有关的材料并加以表现。在色彩主观表现以及制作的过程当中,学生将想到的各种方法以及工具加以试验,从而激发创作热情。这样一来整个的学习过程都处于主动地位,容易体会到色彩学习的乐趣。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优秀设计人员需要有敏锐美感还有丰富创意,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传统的色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主观创造的意识以及能力都比较差。课题式的教学模式则将规律性理论融入到色彩实验当中,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教学内容,而选择性加以设计。选择重点内容则是让学生解决课题,并通过适当拓展整合,来分析归纳客观色彩,通过多花样的形式将色彩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形成突出的风格特点,让色彩表现学生的主观情感,可以创造性使用主观色彩,敏感准确表达对于课题当中色彩产生的感受。教师则引导他们试验探索,对学生的不同表现手法以及色彩关系给予高度肯定。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本质是审美教育,这是因为艺术的本质就是审美。艺术知识以及技能学习虽然重要,不过挖掘学生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更为重要。设计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往往存在着艺术素养不够的问题,所以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要强化他们这方面的能力[2]。学生更需要从课题要求出发,认真地准备构思,探究同课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素材体现的艺术规律以及审美内涵,从而开拓自己的眼界以及知识面。课题式教学在色彩选择方面,要鼓励学生改变固有调色习惯,尝试少用复色,让学生色彩设计作品体现出个人的审美追求并体现出时代特点。

二、设计专业色彩课题式教学的方法

第一,课题设置方法。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在课题设定方面,要同理工科的固定课程模式有所区别。教师应当根据设计色彩的课程要求,并且结合学生以及地方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因人而异,从而创造性设置色彩课题以及训练的方式,从而真正反映出课题式教学的有效性以及灵活性。在课题设置方面要便于学生学习知识并开拓思维,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最终改善学生理解观察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合力设置课题训练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教学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观察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方面只有那些可以开发学生创意的课题才能够实现预设教学目标。常见的课题来源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工作室或者教研室依据课程要求,集体策划来确定课题内容。其次是教师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指定一些课题。再次是学生凭借个人兴趣挖掘,这方面的课题对学生要求往往较高。最后是课余联系色彩设计的实践工作,通过师生的讨论总结来设置。在课题内容设置方面,主要有自然写生、分解表现、探索实验、意念表达、抽象形式以及教学案例等形式,能够反映课程内容当中某个专题的内容,可以用一个或者一组作业来构成,同时也能够横跨多门课程,涉及到不同的主题意旨的内容,从而利于学生在学科专业以及风格特点间的选择。

第二,组织准备方法。课题式教学往往依附于工作室制度,由工作室根据教学规划以及专业方向来组织开展。课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当中,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准备工作。首先要由教师描述色彩设计课题的具体要求,涉及到哪些领域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确保课题的难易适当,并且知识点全面,师生在课堂上讨论课题的案例,并且让学生主动分析结果,来完成课题的分析报告。其次是通过课堂的分析以及学情的把握,教师将学生进一步分成几个小组,从而为后续的成果发布环节做好人员的准备。再次是硬件准备的工作。色彩工作室应当在院校的艺术设计中心网页建立讨论专区,将搜集的资料链接公布,从而便于学生的浏览、查阅以及在线学习。要是不具备上机上网的条件,那么就要充分发挥资料室以及图书馆作用,在上课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时也可以将相关的书籍以借阅方式让学生传看。最后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公网资源的作用,公开邮箱或者QQ等方式同学生进行资料的交换以及问题的讨论[3],从而实现师生之间课题资源的共享。

第三,课题成果的发布评价。在这一过程当中,主要的教学方法需要从以下三个环节落实。首先是学生完成课题之后要填写课题小结同时将课题以照片形式附于报告当中,送交工作室以及教学科室备案,教师在结束课题后检验教学的成果,同时自评教学效果。其次是课题成果发布,可以通过展览、讨论、汇报以及上传到网络等不同的形式来向课题的老师、工作室以及教学科室等方面的人员展示课题的成果,从而实现方法、知识以及能力方面相互沟通学习的效果[4]。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来上传课题的主页以及校内外展览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宣传推广色彩设计课题的成果。再次是成果评价。评价是对学生完成课题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价方式可以使用学生自评、教師评分以及教研室现场打分等办法,将三者平均打分记入到成绩当中。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揭示学生在课题完成的过程当中掌握了何种知识、技能以及方法,并指出学生的不足,从而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综上所述,课题式的色彩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同时用针对性形式加以体现。学生则分析课题并突破自我,从而锻炼创造能力,为更后续学习提供准备。同时教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色彩感受广度以及深度,并改善学生的色彩修养以及审美。(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课题名称: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研  项目编号:BSJG12009

参考文献:

[1]关慧仪.“色彩设计分析”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装饰,2013,11(8):159-162.

[2]周信华.基于刨造性思维的色彩归纳[J].江南大学学报,2012,15(3):456-458.

[3]李尚婕,李季.在色彩教学中建立学生自身的审美框架——色彩教学活动中的分解式课题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9(1):123-126.

色彩设计课程教学 第7篇

关键词:设计色彩,实践,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苏州科技学院色彩课程改革于2008年立项, 目的在于探索和研究色彩基础教学的教学思路、内容、方法和规律, 建立具有较强学术内涵和应用价值的课程架构。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专业院校的经验和成果,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所遇到的难题进行教学内容、方法上的探索是本人研究的重点。

基于调查研究, 本人认为, “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课程”对于设计色彩训练与造型表现的形式, 并未有明确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由于涉及色彩与色彩构成之间本来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理论, 如果不能在色彩理论认识和造型表现的形式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就有可能混淆于色彩构成, 造成观念上与教学上的混乱。

因此, 只有理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形成明确的教学理念与操作模式, 才能有效促使设计色彩教学与其专业特性的衔接, 充分发挥设计色彩教学的重要作用。而这种学科体系所涉及的内容不单单只是对色彩基本原理、基础知识、造型塑造表现上的认识, 更要注重它对设计专业主体课程的引导作用, 从色彩教学的观念、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训练。

二、改革的内容与目标

《设计色彩》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更多应用的是主观色彩, 针对学生主观色彩意识的树立、色彩审美情趣个性的培养和自主驾驭色彩的表现能力的锻炼就是设计色彩教学的方向。过去的教学一般是以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色彩构成理论为主, 当时很多人认为设计色彩教学是色彩构成教学的附庸, 这是一种片面的说法, 设计色彩应该是设计课程的基础, 它为设计专业其他课程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设计思维与审美意识及造型表现的功底。

因此, 针对上述分析及本科学生特点, 本人提出构建一个科学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色彩教学体系, 具体内容如下。

1. 针对设计专业低年级学生对色彩认识存在的误区

进行分析, 结合对20世纪不同派别和风格的绘画大师经典作品的剖析, 为学生讲述基本颜料色的属性、品性、类别知识, 让学生对颜料色有一个全新的、理性的认识, 了解颜色衍生和梯度变化的规律。

2. 结合20世纪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 精读其局部的色

彩语言, 如形体结构与颜色明暗法的语言合理转换关系、形体结构与颜色的强弱变换的平面化语言、颜色冷暖在形体构造中空间推移关系等, 通过局部色彩语言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色彩在画面中的形成原因。

3. 结合20世纪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 感知色彩。

通过临摹分析画面色彩的色性, 认识色彩作品结构中的基础色、派生色以及不同色域之间的渐变关系, 理解色彩结构中的颜色固态和流动的关系, 使学生明确色彩形态结构中的明度秩序关系和色彩明度和梯度之间的关系, 形与形态的关系。

4. 结合20世纪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 解读色彩。

认识色彩结构中参与组构的每一块颜色具有的形状和大小对比关系。理解特定的色彩构造具有的整体形态结构关系, 来让学生理解色彩画面构造视觉扫描路线在画面的锚定作用。

5. 结合20世纪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 表现色彩。

理解色彩构造是一次主动的绘画过程, 理解色彩现象中具有颜色形状与形状之间的对比关系, 形状与大小之间的关系, 形状具有的方向性和颜色具有的强弱对比关系所形成的吸引与排斥的关系, 理解色彩构造之间的色域与色域转换以及颜色的渐变推移关系。

设计色彩课程是培养学生色彩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 它能够使学生了解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与联系, 能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 为学生能够达到应用色彩规律设计、整合自然色彩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对大师作品的解读、感知, 以提炼、归纳的手法练习, 并借助这个训练过程, 体验、掌握设计色彩的内在规律, 具备对纷繁复杂的物象进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能力;具备对物体立体感和画面空间感的塑造能力;具备对物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关系进行归纳和限定的能力, 为后续的课题训练做铺垫。通过写生课题, 结合摹写大师作品的色彩经验, 自由表现色彩, 全面提高对于形与色的自我借鉴、转换及造型的能力, 使学生建立起在观察表现上的新的造型观念, 训练学生对组织色彩能力的把握, 激发学生的观念性的视觉思维, 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创造和表现能力, 为后续的设计课程训练打下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方法

针对本科设计专业学生特点, 鉴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差异性, 在设计色彩课程训练中强调的重点要有所差异, 但重要的是要以启发和激发式的教育手段为主, 培养学生在写生色彩中的主动性。

本人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集中全体学生, 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法, 讲述色彩的基本知识, 明白色的由来和色彩的三大属性;展示大师作品图片, 带领学生认识作品中的色彩语言, 并布置练习任务;二是实践练习阶段,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单个的辅导。练习的过程分为两步, 其一熟悉颜料色的性能及颜色混合的规律, 通过单个物体写生, 注重调色盘里颜色混合链的形成, 在原始色彩的基础上去发展新的颜色和色域。其二以临摹的方式, 深入学习大师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 三人一组, 合作研究, 分析画面无彩色和有彩色的价值, 冷色和暖色在画中的作用;感知物象色彩语言所构成的形体轮廓和结构具有的内在凹凸变化所导致的明度转换关系及空间转换关系, 用纯平面化的色彩语言构建新画面。其三结合作研究的经验, 以写生的方式, 单独完成命题作业。根据所给静物, 自由组合, 合理构图, 以主观意识运用色彩的属性客观的表现物体的形态结构关系及空间关系, 最后形成画面具有一定的设计意识性和观念性。

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训练调色。

调色是学习设计色彩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因为调色就是认识颜料色色相、明度、纯度的一个过程, 也是学生对色彩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的一个实践过程, 有利于感性的吸收和理性的分析。

2. 通过写生单个物体, 积累新的颜色混合链产生的经验。

一是限色练习, 通过颜色控制在不同的蓝与无彩色构成画面。二是根据写生对象所呈现的色彩冷暖变化, 依据色彩调和的规律, 扩展出多种不同品貌的冷暖颜色链。

3. 在学生做完上述练习后, 对颜料色的基本属性有了

一定的了解, 并积累了颜色混合规律, 对色彩的三大属性有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总结。为进一步对色彩造型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 以小组合作方式欣赏、分析、临摹大师作品, 感悟解读大师作品的色彩组合奥秘。

4. 了解大师作品中有彩色和无彩色的结构形式分布,

进一步对色彩中具体的形态结构和明度结构所展现的色彩语言进行学习。要求根据塞尚原作, 以小组分工的方式, 用不同的语言方法各自总结画面, 并互相讨论。

四、成果总结

通过两年的设计色彩教学及总结、讨论、改革及再实践, 同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本课程教学有了明显的成效。

1. 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对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之前的学习偏重于写生色彩, 因为时间限制, 学生自己信心不足, 自认为没有“色感”。而上述方法能使全体同学得到针对性的色彩锻炼, 使其不再惧怕写生, 信心十足地完成学习任务。

2.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本课程主要针对设计专业新生, 与之前的色彩学习方法有了大的变化, 从死记硬背式的模式色彩训练到初级的调色练习, 使其在色彩认识的兴趣上有了改变。从临摹到解读大师作品, 由不懂大师作品的色彩形态表现到逐渐看懂的过程, 使学生充满好奇并表现积极。

3. 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色更加明显。

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更注重自主设计意识的加强, 缩短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距离, 同时还使学生研习了许多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 在有意识的色彩语言解剖中, 无意识地学会了品味高尚作品的手段。

设计色彩以培养设计人才为主要目的, 需要强化学生的色彩构思和创意性思维能力,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色彩训练, 融入设计意识, 打破狭隘的色彩观念。设计色彩课程的训练能够使学生了解传统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区别与联系, 能够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概括、提炼、创新能力以及形色的塑造能力。同时, 引导学生以主观视觉思维方式理性地创造具有色彩空间、色彩意境的画面,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组织色彩的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华斌.设计色彩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09, (6) .

[2]汤佩文.关于高校设计色彩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6) .

[3]张璐琪.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色彩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 2010, (17) .

[4]胡发仲, 郭静.从色彩构成教学看色彩的角色演绎[J].艺术教育, 2007, (5) .

色彩设计课程教学 第8篇

一、内容传授, 把握难易

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知识时, 应该控制好教学知识的难易程度。一般教学流程情况为:一是讲授色平面的概念, 从明度、纯度、色相等几个方面具体介绍, 再创建出优越的画面整体效果。二是在画面中融合大量造型细节并增强肌理效果, 让画面既可以维持正常的色彩结构的整体性, 又可使画面细微生动而非空洞无物。对色彩规律理性强化处理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绘画手段、手法的多样性, 保证画面肌理效果的最大限度发挥。在现代绘画中画面肌理语言是很关键的元素, 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作用较大。通过这样的教学把握, 教师能从内容上把传统绘画专业的理论体系与训练模式之间相互区别。

二、教学组织, 添加理论

艺术类专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文字叙述, 教师应顾及到学生对艺术知识的理解能力, 不断添加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理论引导学生理解。一般需要采用“多讲精练”的方法, 在教学时从对色彩规律的理性思维和绘画实践的感性摸索等两个方向优化教学, 在减短教学周期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注重理论讲授能摆脱审美观念和造型语言的单一, 让学生的思维力植入客观、多元、宽容的审美趣味和表现技巧, 这对于后面的色彩课程教学是很重要的。除了教师的教学组织工作外, 学生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使学生真正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 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好艺术知识的学习方向。分门别类地系统讲解各种绘画流派的主旨、技法及色彩运用原则, 能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绘画特征、技法语言、色彩造型的独到之处, 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过程, 启发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去创造性地组合运用各种流派的绘画技巧, 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有效的途径。

三、设计色彩训练的相关方法

1. 调和及补色的训练

色彩对比在色彩理论知识中是一个难点, 教师需注重这方面的教学训练。开展色相、纯度、明度和冷暖等色彩对比教学时, 教师要将重点集中到色彩对比补色调合、现实运用等方面的训练上。由于补色的调合与运用能够显现出学生的个人意识观念,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利用补色原理调合色彩的作业要求, 通过适当的训练来增强学生对色彩搭配、视觉平衡、精神刺激等方面的体会, 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视觉物质色彩同化和异化的关系深入分析。

2. 记忆色调训练

记忆性的色调训练常用于写生色调的教学, 教师可配备相应的带记忆性的色调训练, 让学生的色调训练取得理想的成效, 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类物象的色彩关系分析对比, 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好画面色调, 这也是潜移默化培养设计色彩主观表现的方法。在选择物象时需联系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象来挑选, 学生在回顾生活或个人经历时, 大脑思维里会出现不同的色彩概念, 对色彩进行归纳、分类整理, 便能获得与记忆色调相同的效果。对于该类记忆色彩的训练, 色彩要融合与其相对应的精神内涵, 将色彩美的客观性与人的情感表达的主观性合二为一, 这才是艺术教学的新突破点。

3. 色调的变调训练

在设计色彩基础训练里, 色调的变调训练也是很关键的。结合该课题的训练能让学生摆脱对物象色彩的依赖, 使得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 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色彩感悟力和创造力。因而, 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色调表达意图改变自然色彩, 例:把以高明度色彩为主的色调变为以低明度或中明度色彩为主的色调, 低纯度色调变为高纯度色调等。当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变调能力后, 教师则要安排相应的色彩写生课程,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体会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驾轻就熟地对物象的色彩作任意地降调或长调处理, 也可以根据色彩基础课程理论实现优化调整。让他们对各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上升到更高层次, 为应对设计艺术对色彩的要求提供了帮助。

4. 限色训练

结束了以上课程的教学之后, 教师则要带领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 让学生结合物象色块层次的组合关系。且利用综合性的思维理念思考之后, 对色彩主调方向能准确把握。接着选择“减法”的手段把色彩归纳为4~5个色相, 以此体现出物象色彩的限色训练。利用这类表现形式对学生的感觉、思维都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是对高度概括与归纳物象色彩能力的强化。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对色彩表现的主观认识, 也考研了他们对主观色彩想象能力的高低。教师开展限色训练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中提升教学水平, 开导学生从根本上控制换填的色彩格调。

5. 重组训练

重组训练是指色与形的分解、重组, 这一训练涉及的内容包括:一是将自然形态分解、归纳为抽象的符号形态, 使其成为作画的基本构成元素;二是对物象色调进行深入的剖析思考, 从个人的审美观出发去分解、重组、重构, 在处理过程中要学会掌握色彩划分的方式, 对主观的色彩基调强化处理, 扩张个体的情感倾向或表达某种意境。重组训练要结合大量的练习, 增强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能力在教师的领导下更好地体会色彩课程理论的内涵, 为学生进入专业阶段的命题色彩设计提供了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言, 色彩教学是艺术设计的基本课程, 学生掌握色彩运用方法后能更加合理、科学的设计艺术作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训练方式, 让学生掌握学习色彩的科学方法。

摘要:色彩能给人的视觉造成不同的刺激, 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要重视色彩基础课程的改革, 摆脱早期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基于此,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色彩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艺术设计,色彩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安佳.从色彩写生到艺术设计[J].美术观察, 2002 (4) .

[2]陈学文.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的新模式[J].美术观察, 2005 (9) .

色彩设计课程教学 第9篇

一、成人高校艺术设计方向色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色彩学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因形、色为物象与美术形象的两大要素, 故色彩学为美术理论首要的、基本的基础理论学科, 与它相关的色彩类课程还有色彩、色彩构成、设计色彩等等, 而色彩学课程是所有色彩相关课程的前期课程, 是一切色彩相关课程的基础和根本。它从“色环”的研究角度出发, 就艺术设计中如何利用色彩搭配的原则问题进行探讨, 是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一个中间环节, 对学生今后专业设计课的色彩理解和设计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今后专业的发展也起着奠基作用。而成人高校的学生又有着学习时间少、专业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及接受能力都相对滞后等特点, 这些都会抑制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所以, 依据成人高校学生的特点, 结合高科技的教学手段, 寻求相对便捷、有效的教学方法, 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满足成人高校色彩学课程建设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国内许多学者开始把研究领域由传统经典色彩向数字色彩转换, 其中颇有成效的是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田少煦教授, 主要著有《数字色彩构成》《数字色彩与环境设计运用》, 开发了“数字色彩”网络课程等[1]。另外还有孔繁昌主编的《数字色彩构成与设计》教材[2]。这些研究一是主要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主要侧重计算机艺术色彩, 是将色彩数字化应用, 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色彩设计、色彩创意, 主要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的颜色体系和颜色模型, 是一门典型的数字化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色彩设计和色彩创意的能力, 并且最终实现无纸化设计。二是主要针对普通高校的本科艺术专业教育。而进入成人高校的艺术类学生与普通高校的艺术类学生有很大的区别, 他们主要来源于社会的各行各业, 求学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专业对口, 为继续深造, 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也是为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这部分同学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基础, 并且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和个性, 但他们只占极少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学有所长, 将来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这部分的学生几乎没有艺术功底, 对色彩知识和绘画技巧几乎是一无所知。因此, 对色彩学课程进行改革, 使之更适合成人高校特点, 可以更好地满足成人高校色彩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要求。

(二) 满足现代艺术专业类学生素质的发展需求

学习色彩学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色彩规律, 提高色彩修养,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将色彩复杂的属性关系由繁到简、深入浅出地系统解读, 然后自如地运用到专业设计中去。现在成人高校学生来源于社会的各行各业, 大部分学生对色彩的理解与认识极为肤浅, 基本上还是以高纯度、高艳丽的日常生活应用色彩为主, 只能识别简单的“红”、“黄”、“蓝”、“绿”、“黑”、“白”, 或者“深色”、“灰色”、“浅色”而已, 对复色系、灰色系的认识和了解几乎处于盲点, 更不要说色彩的调配了。所以, 对于这些未来的设计师或者准备进军设计行业的人士, 根据他们的现有素质情况进行可行性研究与探索, 开发出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色彩课程, 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艺术专业类学生现代素质的发展需求, 为他们走上更高一级的工作台阶奠定良好的基础[3]。

(三) 满足现代色彩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色彩教学一般均使用架上绘画的颜料这种介质进行色彩的学习和消化, 其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颜料介质的熟练掌握[4], 但是, 颜料绘制作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费时、耗神且见效慢,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画面的精工细作上, 忽略了对色彩的研究与探索, 削弱了学生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不断训练, 其结果是“动手大大多于动脑”。而且, 传统色彩颜料的调配通常最多只能用到几十种颜料, 调色后的色彩饱和度偏低, 产生的色彩种数远远少于数字化电脑屏幕的RGB或CMYK色彩色域, 且具有不可重复性和覆盖性。可以这样说, 表达色彩的颜料性能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我们的学习目的是认识色彩, 理解色彩, 再现色彩, 最终自如地驾驭色彩。色彩训练应该回到它的本质轨道上来, 也就是对色彩审美规律的理解把握和创造性的自如运用, 而不是对某种介质的调配运用。因此,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 电脑作为现代高科技处理信息的工具, 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摄取、存储和处理视觉形象的功能, 以电脑结合颜料作为色彩训练的手段可以为色彩学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和巨大的艺术潜能空间。

二、成人高校艺术设计方向色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成人高校艺术设计方向色彩学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将色彩学理论与实践绘制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 以实践推动理论、内化理论, 实践为主、理论为辅, 最终做到真正理解和运用色彩学知识进行色彩的调配与创作[5]。

(一) 体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

在数字化时代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 迫使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推陈出新, 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研究为主的互动型的教学新秩序。

在授课内容上, 既教授传统的颜料色彩, 又注入多媒体色彩设计, 使学生既能绘制传统色彩作品, 又能自如运用电脑设计软件设计搭配色彩, 培养高科技时代具有现代化设计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综合设计艺术素养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后备人才, 也为后续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设计相关的课程打下良好的色彩基础。

在教学手段上, 将整个色彩学课程与数字技术结合起来, 将教学内容制作成一部完整的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 并利用教学网络进行网上教学, 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手段。这主要是考虑到成人高校学生的特点, 将传统的面授教学方法结合数字技术向视频教学和网络教学转换, 增强教学与学习的灵活性、双向性和交互性。

(二) 体现手绘色彩和多媒体色彩相结合

成人高校的艺术类学生不仅传统手绘色彩基本功欠缺, 而且多媒体设计应用基础也较弱, 刚入学的学生大部分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有一些, 但电脑平面设计软件使用基础几乎没有, 这为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在色彩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师徒式手绘色彩教学模式转化为以研究为主的互动型的教学新秩序, 把传统手绘技法和电脑配色训练结合起来, 利用现代电脑设计软件进行色彩配色学习。传统手绘色彩重感性认识, 通过颜料来表述光与色的关系, 颜料调配变化微妙, 设色工整细致, 但需要一定的艺术功底和修养及大量的时间才能达成。多媒体色彩设计偏重理性抽象和感性运用, 具有色域选取广、色彩光泽度高、色彩效果丰富直接的特点, 并可重复选色、填色, 修改方便。所以,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色彩设计软件方便快捷地实现我们的色彩想法、色彩尝试, 考虑先传授色彩学基本理论知识, 然后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颜料色彩来了解色彩的成色原理及配置方法, 在传统手绘色彩学习的基础上, 逐步加入电脑平面设计软件使用和色彩设计创作训练。在教学过程中, 两者齐头并进, 使学生既能调配色彩, 绘制传统的色彩作品, 又能运用色彩知识辅以电脑设计, 快速、便捷地实现自己的色彩理想, 设计搭配出和谐、现代而有创意的色彩作品。

(三) 体现基础理论与专业拓展相结合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设置专业拓展训练, 用设计和创新的手法把色彩原理和方法运用到专业设计中去。譬如, 同样学习高明度色调配色训练, 要求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为特定场合的特设人物进行高明度色调配色训练, 室内设计的学生要求针对具体某室内环境进行高明度色调配置设计, 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针对具体商品的包装设计、宣传招贴设计、专柜设计等进行高明度色调系列设计。简而言之, 就是把具体的色彩理论和配色知识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 把色彩的搭配技巧和方法运用到专业设计中去, 为今后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成人高校艺术设计方向色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数字时代成人高校艺术设计方向色彩学教学必须要适应成人教育的特点, 结合高科技更好更灵活地为学生服务, 克服成人高校学生学习时间难于保障、学习基础较差等困难, 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等方面适时进行改革, 改变传统课堂面授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 利用现代数字技术, 把色彩学教学的理念构建成双向的教学软件, 优化教学手段, 提升教学效果, 更广泛更便捷地为成人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一) 教学手段上, 由课堂主导转向媒体复合

首先, 针对学生学习时间难于保障、学习基础较差的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 把授课内容系统自制成教学多媒体课件, 利用教学网络及教学平台实现面授和网授的结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段进行灵活学习, 以弥补不能到课堂面授学习的尴尬, 还可以对课堂上来不及消化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进行重复巩固学习。

其次, 针对色彩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学校可以加大一定的资金投入, 利用摄影摄像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实录拍摄, 再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精心设计, 最后通过网络工具实现课堂教学与视频教学的结合, 最终达成课堂主导与媒体的复合。这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也可供学生网上学习参考, 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面授和网络学习。

(二) 教学内容上, 由传统本位转向能级递进

首先, 注重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的结合, 重在基本概念的分析, 对特别专业的内容从略, 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 围绕在设计中如何应用色彩展开, 主要包括色彩的产生、色彩的特性、色彩的分类、色彩的属性、色彩的构成、色彩的调性、色彩的感觉和色彩的应用八大部分, 详尽阐明传统手绘色彩调配理论及方法的同时结合相关艺术设计专业, 用案例分析法阐述色彩符号在设计中的文化价值及传达作用, 导出色彩学学习的应用目的和色彩设计的应用方法, 为今后专业发展中色彩理论的运用和延伸奠定一定的基础。

其次, 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要, 引入现代计算机相关设计软件结合色彩理论进行色彩调配训练, 利用电脑设计软件实现传统手绘色彩和多媒体色彩设计的结合和并进, 使学生既能调配色彩绘制传统的色彩作品, 又能运用色彩知识辅于电脑设计, 设计搭配出和谐、现代而有创意的色彩作品。

再次, 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础知识与所学专业的结合。这中间, 基础色彩要求学生用传统手绘形式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专业色彩要求学生用电脑平面设计软件完成基础色彩和专业设计色彩的结合, 把色彩知识真正运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

(三) 教学结构上, 由单一模式转向多维融合

首先, 针对教学内容每章节都要求学生根据理论进行色彩练习, 每章节第一部分首先介绍色彩原理和色彩调配方法, 第二部分把基础色彩原理和专业特色相结合, 用设计和创新的手法把色彩原理和方法运用到专业中。每一课程单元基本都做到一讲四练:一讲是知识讲解, 四练是单元作业练习、专业拓展训练、电脑配色训练、学生作业互评训练, 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础色彩和专业色彩相结合。

其次, 对教学对象中基础较好的学生以创作为主, 且要求与专业结合较紧密, 通过个性创作进一步提高对色彩的感知与运用。对有相关经验的学生进一步要求系统学习色彩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抛开工作中的成见, 切不可依靠自己的经验应付学习或墨守成规, 对这部分学生以沟通和引导为主。对毫无基础的学生以鼓励和临摹学习为主, 但也要求积极创作与专业挂钩。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改变以往一堂课、一张作业、一个要求、一样面孔的情况, 针对不同的学生把控好难易度, 做到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效果, 教学内容和要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要有合理性和挑战性。

参考文献

[1]田少煦等.数字色彩[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

[2]孔繁昌.数字色彩构成与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姜亦金.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设计色彩教学[N].美术报, 2007-12-08.

[4]周晓娴.色彩构成课教学新探[J].美术报, 2007-08-25.

色彩设计课程教学 第10篇

鉴于此, 本文对色彩设计在数码影像制作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可行性方案。其目的在于通过在教学中加入色彩设计的内容, 提高学生对色彩敏感度和把握能力, 在运用数码影像制作软件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色彩运用原理设计作品, 提升作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艺术价值,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1 色彩运用在影像作品中的重要性

人类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中, 有80%以上均是通过眼睛获得的。色彩拥有比语言更为迅捷、准确的沟通能力。[1]而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离不开色彩, 因此色彩再视觉传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影像艺术从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

因此, 色彩在图像、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等以影像表达为主的艺术形式中, 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当我们用眼睛欣赏摄影或影视作品时, 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色彩的影响。通过色彩的运用, 能够营造时空感、渲染气氛、体现风格、表达情绪、制造意境。例如, 暖色调可以制造出温暖、幸福、热情、活跃的感觉, 而冷色调则给人安静、平和、稳定、厚重的感觉。

在众多的影像作品中, 我们都够找到很多因为恰当运用色彩而获得理想效果的案例。

经典的黑白照片运用简单的色调即能营造出一种怀旧感、神秘感, 深刻而又庄重, 拥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变化丰富的彩色照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红色的热情奔放, 黄色的活力、跳跃, 绿色的平和、健康, 蓝色的清新、稳定, 紫色的高贵、神秘, 这些颜色在摄影师、导演、造型师、设计师的运用下, 让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内在变化和外在的视觉冲击。无需多言, 便能传递丰富的信息, 正好比, 此时无声胜有声。

另外, 在影视作品中, 色彩的运用更是对剧情的推动、人物情感的表达、氛围的营造等都有着推波助澜的效果, 为影视剧制作出强烈的画面感。例如, 著名的“张艺谋红”在《红高粱》中, 整部影片都氤氲在一片大红色中, 凸显出女主人公刚强、坚毅、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体现了影片强烈的浪漫主义革命色彩。可以说, 倘若这部影片的情节、风格、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失去了红色的渲染, 将失去了这部影片的精神和灵魂。

2 影像制作行业对色彩设计的需求现状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是为行业内所公认的。传媒行业需要非常专业的色彩设计技术与方法。舞美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网页设计、游戏设计、新媒体等都离不开对色彩的设计。

以这次温州市为爱专一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全城热恋婚纱创作工作室为例, 其拥有温州婚纱摄影行业的领军地位, 对色彩设计便非常重视。这里的后期部门拥有独立的调色组, 这在业内是比较少见的。调色组对成千上万张照片进行非常严苛的调色, 要求所调的照片均要在色彩上呈现丰富性和层次感, 通过调色最终达到电影大片单幅画面的色彩质感, 呈现厚重、饱满的油画感。这种对色彩的苛刻要求, 最终成就了一张张色彩精美, 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照片, 也成就了全城热恋在温州婚纱摄影的领军地位。

目前, 从图片后期制作的人才需求来看, 专门负责修整皮肤瑕疵的修片人员已经基本饱和, 而且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偏低, 入门简单, 容易上手。这也意味着, 这一工种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 从业人员是非常容易被社会淘汰的。而对于后期调色这一职位来说从业需求量相较之下偏高, 且入门要求偏高, 若不经过专业的训练, 是很难胜任的。因此, 拥有后期调色才能的人员更容易找到工作, 且不容易被行业淘汰。

3 学生掌握色彩设计技能的重要性

鉴于以上分析, 色彩在影像作品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行业对于色彩设计的大量需求, 不难得出, 学生掌握色彩设计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像到学生的作品艺术价值和他们今后的就业竞争力。因此, 让学生学会在摄影或影视作品中恰当地运用色彩, 将会为他们的作品添砖加瓦, 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 目前学生存在的问题

在承担“数码影像制作”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个学期中以及在全城热恋带领学生实习的过程中, 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4.1 学生对色彩在数码后期制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颜色的运用无明确目的性, 导致图片最终呈现出的效果缺乏整体性和视觉冲击力。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对色彩运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导致课时安排不充分。尽管在发现学生存在以上问题的情况下, 对教学计划做了针对性调整, 专门抽出时间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但是, 由于教学时间紧凑, 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对这一知识环节的掌握仍旧非常薄弱。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再一次暴露了以上问题, 这不得不使我对此问题更加重视。

4.2 学生对色彩的控制能力欠佳

虽然已经掌握了所有与色彩调整相关的软件知识和运用工具, 但是仍旧无法将图片中的色彩调整到自己预想的视觉效果。学生对色彩原理的知识储备不够, 导致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把握能力较弱。学生们在实习的过程中, 对此问题深有体会, 认为对色彩的把握能力欠佳, 在调色的过程中非常吃力, 无法胜任调色这一工作岗位, 进而提出希望在课堂上进一步增加这方面的知识。

5 色彩设计在数码影像制作课程中的教学目标与运用

基于色彩设计在影像作品中的重要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存在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对课程的迫切期待, 色彩设计相关知识和技巧必须被提上后续的授课计划中, 将色彩设计相关知识纳入数码影像制作课程中。

5.1 对摄影作品进行色彩上的后期处理

指导学生在运用Photoshop各类调色工具时, 运用色彩设计运用原理和相关技能、方法, 对人像照、风景照、产品摄影等的色彩进行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 能够自如地运用色彩构成原理对色彩进行修正, 把握修正尺度;分析作品的功能与用途,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把握其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根据既定要求, 对色彩进行调整, 并能够在要求之上, 有自己的创新设计。

通过实践经验和商业案例分析,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 能够运用色彩原理和视觉原理, 使摄影作品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商业价值。

5.2 制作网页、创意合成图、动态图片等

指导学生结合色彩运用原理, 利用Photoshop等图像后期处理软件制作制作网页、创意合成图、动态图片、平面设计等。在制作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对现有素材的色彩方面要有所取舍, 有目的地选择色彩上相互搭配或相互冲击的元素进行组合, 使最终的设计呈现出统一性和整体感,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吸引眼球, 获得更多的商业价值和更高的艺术评价。

通过对色彩设计方面的训练, 使学生提高色彩搭配的技能技巧, 懂得色彩所表达的情感和营造的氛围, 能够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搭配和组合, 为网页、创意合成图等添砖加瓦。

5.3 为色彩设计的教学增加课时量

增加对该课程增加5-10个课时量。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色彩设计这一难点, 必须提供较为充裕的时间。目前, 数码影像制作课程为66个课时量, 这样的课时量对于单纯教学数码影像制作软件操作环节已经非常紧凑了。若还要再增加色彩设计方面的内容, 那么在课时上必须有所增加。结合系部的实际情况和授课计划, 增加5-10个课时量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在该课程中遇到的调色环节问题。这5-10个课时量可做如下的安排:

色彩运用原理以及相关的技能技巧是可以被广泛运用到各类与视觉艺术有关的设计中的。因此, 对摄影、影视两个方向的学生开设这门课程, 将对他们各自的专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像。同时, 建议为摄影、影视两个方向的学生单独开设一门与“色彩运用”有关的课程。

摘要:恰当地运用色彩原理, 能够提升影像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对色彩设计在高职专业数码影像制作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可行性方案。其目的在于通过在教学中加入色彩设计的相关内容, 提高学生对色彩敏感度和控制力, 在运用数码影像制作软件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色彩运用原理设计作品, 提升作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艺术价值,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色彩设计,影像艺术,后期制作,高职课程

参考文献

[1]金容淑.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图片来源:美空网[OL].http://www.moko.cc/.

[3]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色彩设计课程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色彩类课程;现状;专业要求;重构思路

色彩类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艺术设计进行视觉表达的最有效手段。作为人类最敏感的视觉信息符合,色彩无疑是最具特色的。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色彩类课程通常是必修课,加强色彩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色彩辨析力、表现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多围绕“色彩类教学”来展开,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也进行了探索与整合。但从艺术设计专业性质来看,色彩教学与传统的纯美术专业课程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区别的,艺术设计专业本身的艺术审美性与实用性,往往是通过色彩的理性与感性、色彩的艺术与技术等方面来实现的。

1 色彩类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学问题

从专业性质来看,艺术设计不同于传统的绘画专业,特别是在色彩教学上,多从设计造型形式上来讲究色彩的运用,体现色彩的实用性和艺术审美性。然而,在实际课程教学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 轻专业素能重色彩知识问题

知识教学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对知识的积累与素能的养成有重要作用。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类课程,一方面强调色彩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应该着力发挥色彩在培养学生色彩能力及创新思维上的积极作用。但从实际教学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多讲究对教材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对色彩素能的训练,如在临摹、写生教学上缺乏系统化、技法性训练,更无法实现色彩设计思维的养成。其问题与色彩类课程的教学定位有关,忽视动手实践是主要因素。

1.2 色彩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度不够

艺术设计本身讲究应用性、实践性,对于色彩类课程多安排在初期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美术训练转向艺术设计教育。然而,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源自美术类专业,色彩类课程具有相似性,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关联,忽视学生的色彩感知与色彩表现能力,在平时的色彩训练上缺乏实践,导致学生对色彩的表达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反而制约了学生对色彩的创新力。

1.3 过于强调对色彩构成的教学

色彩类课程是多方面的,既有色彩课程,还有色彩构成。从色彩的感知力来看,色彩属于“感知教育”,对色彩的认识应该从客观世界中来发现客观规律,并加以创新运用。然而,色彩构成课程在色彩教学中占比较大,不可否认色彩构成对于提升学生艺术设计具有促进性,但过于强调色彩构成的内涵及特点,往往从技能技法的训练上忽视了色彩教育的本质,不利于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感知。事实上色彩是变化的,任何色彩都是与环境相融合的,通过色彩的分析与对比远比单纯的色彩构成教学更有意义。

2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对色彩类课程的要求与定位

2.1 艺术设计本身的色彩课程定位

艺术设计是介于实用美术与纯美术之间,既有两者的共性又有差异性。色彩类课程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要根据艺术设计的服务领域来科学应对色彩教学。通常情况下,对于绘画性色彩教学多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而对于设计类色彩教学则多侧重于对功能的明确,尤其是在突出受众的审美要求上,还需要从色彩的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可见,艺术设计对色彩类课程的教学,既要强化设计意识又要突出色彩境界,更要从色彩的经济性上融入色彩的构思与创新。

2.2 艺术设计对设计师的色彩要求

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色彩是为了服务受众,并非单纯的抒发绘画者的情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从作品、市场、受众需求等方面,将色彩设计与产品设计相统一。一是要做到色彩的使用是为了满足需求,将产品色彩的设计与产品的功能、外观相联系,突出受众对产品色彩的审美要求,要分析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要兼顾实用性、功能性、审美性的协同。一味地注重艺术审美而忽视实用价值,反而“华而不实”。二是要融入情感表达,作为艺术设计同样要满足受众的情感诉求,要从产品的艺术性上将受众的情感进行表达,通过独特的造型语言、色彩符合来表现丰富的情感。色彩本身是基于主观需求的表现,也是设计师的思想凝结,因此要从设计本质上,兼顾外在形式与色彩情感的关联性。三是要注重艺术属性对功利属性的支撑,艺术设计的服务本质为艺术性、功利性的统一,从作品的艺术性上服务于功利性,就需要从作品的情感因素转向实用层面,抓住色彩构成形式与色彩表现意图,突出色彩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3 色彩类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构

色彩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定位,在进行课程重构时,应该着力从色彩的视觉表达上服务于艺术审美要求,服务于设计师的情感诉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整合。

3.1 强调色彩在视觉思维上的训练

从色彩类课程资源整合上看,首先要关注色彩思维的训练,结合不同色彩的视觉感知形式,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色彩中进行辨析。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力,特别是围绕色彩视觉表现力,将之与客观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色彩进行关联,由此来训练学生的色彩选择力与洞察力。同时,利用色彩原理,将色彩视觉与视觉艺术相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色彩视觉形式差异中进行反思,理解并运用色彩视觉进行不同作品的色彩运用,并进行效果对比和评价。

3.2 注重色彩语言的训练

色彩类课程不能将色彩的教学与训练进行固定,而是要从学生的动手实践中,通过对色彩语言的观察与理解,来多方面、多层次的运用色彩语言。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色彩基本要素的学习,并从不同事物的色彩辨析中探究色彩的表现策略;通过对色彩类课程资源的整合,让学生从色彩语言中理解色彩,审视色彩视觉思维训练,特别是在实践中,将不同色彩表达方式进行阐释与分析,结合具体的艺术设计作品来对色彩语言进行评价,从中来表达色彩的不同理解与判断。唯有借助于艺术设计作品的色彩分析,从学生的观点探讨与对比中来增强学生对色彩的判别力,洞晓色彩表达中的不同意蕴和价值。

3.3 强调色彩技法的训练与表现

从色彩运用上要注重色彩表现技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足够的技能,尤其是对色彩的感知力,要能够从色彩的情感、体验、色彩的理解与认知中,抓住色彩语言与技法的紧密关系。色彩视觉的表现是多样的,色彩视觉体验是不断变化的。在色彩技法的训练上,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色彩工具的运用中,从手、眼、脑的协同配合上来增强色彩运用的信心。色彩类课程教学要深化学生对不同色彩表达的认识,要能够从不同的色彩及技法运用上注重学生经验和观念的交流与互动,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运用熟练度。

4 结语

色彩作为视觉感知的最敏感要素,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色彩类课程的整合与重构,要突破传统色彩教学的束缚,要深入拓宽艺术设计的色彩应用范围,关注色彩的服务性、实用性、艺术性、功能性,从色彩的感知、色彩技法的训练、色彩视觉的养成上,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提炼与概括,促进学生色彩视觉思维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陆慧.浅谈艺术设计学科色彩类课程的优化整合[J].出版与印刷,2013(04).

浅谈创新色彩课程教学方式 第12篇

1 注重把握色彩课程教学的整体构造及原理

注意光的三原色与色彩三原色的区别、注意色彩混合与色彩调和的区别、注意色彩信息资料的搜集及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注意中华民族人文色彩审美的继承与创新、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意在实际设计案例中积累总结、注意色彩视觉心理与色彩创意表现的互补和完善。

在色彩课程教学中, 要让学生认识和掌握色彩倾向, 结合色彩的科学原理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悟力, 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掌握色彩的各种性能及特点, 特别是在现代化高科技时代, 对色彩构成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色彩课程教学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对多种版本的色彩课程教材需要进行比较、归纳和适当地删减和增加, 对容易理解的内容要概括总结, 多做示范, 并结合实际向学生介绍当前的色彩领域新成果、新思维、新观念、新理论等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把当前色彩设计发展的方向和色彩的流行趋势介绍给学生, 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或分组作色彩流行趋势的预测和分析, 拓展学生的色彩理论知识, 挖掘主题内容的深度, 提高色彩表现的能力。注重对色彩现代感觉的体验及训练, 实践活动要增加, 比如说红色在现代陶瓷作品当中的体现和宋代瓷器相比较有哪些方面的特色, 相同的一种红色在现代服装艺术设计当中和现代雕塑艺术设计当中又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把各种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 创作出具有独特色彩语言的作品, 以理解色彩规律在实际应用当中的作用及变化。

色彩课程是众多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 其原理部分虽然内容相同, 但具体到各个专业笔者认为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侧重方向, 以使学生觉得易学易懂, 并学会把相关知识与本专业相结合, 为今后专业设计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大胆进行色彩课程实验教学

艺术发展到今天, 已经没有了材料上的划分, 加上绘画、实物拼贴、装置、行为艺术、视象艺术并存于当代, 并且互有渗透, 面对如此纷繁的当代艺术逃避不是办法, 面对强大的传媒封闭也是封不住的。抱着什么样的态度进入当代, 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 越来越成为现代的美术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英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其著作《艺术史话》中认为, 20世纪西方前卫艺术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们的实验性。实验是发展、创新的动力, 把其先进性引入到色彩课程教学中, 使其具有规范, 无疑是激动人心的。我们只有对各种流派和风格的进步意义兼收并蓄, 在教学中适当允许某些远离经典的艺术实验,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用研究来带动教学, 以自律自足性、兼容性的模式来进行教学, 才可能发展我们今天稍显滞后的绘画教学。笔者曾针对我们外国美术史欣赏教学的缺憾进行了一次补充教学, 重点介绍近现代西方艺术的发展概况及进步意义, 并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身参与, 激发学生创造的意识, 在笔者充分调动和把握学生个体创造的基础上, 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惊人的创造性思维应用多种媒材完成了一幅与教室地面同等大的作品, 让学生在近一周的时间内较为充分地了解了西方当代艺术, 并对实物拼贴、装置、行为艺术、视象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开启了学生自由创造的大门。

3 运用电脑进行色彩创造力的训练

颜料不是惟一表达色彩的介质, 使用架上绘画的颜料这种介质进行色彩训练, 其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颜料介质的熟练掌握, 但颜料手工制作费时、耗神, 拉长了教学的实验课时, 而且架上绘画的色域范围小, 颜料调配通常最多只能用到几十种颜料, 调色后的色彩饱和度偏低, 它能产生的色彩种数远远少于数字化电脑屏幕的RGB色彩色域。若以电脑为色彩课程教学辅助工具, 可大大节省颜料制作时间,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 并起到启发大脑、活跃思维的作用, 使学生有效地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前者偏重感性认识, 后者偏重理性抽象和感性运用。电脑作为现代高科技信息处理的工具, 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摄取、存储和处理视觉形象的功能, 为色彩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和巨大的艺术潜能空间。在数字化时代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 迫使我们要重新拟定教学目标, 增添新的教学内容, 不断在教学上推陈出新, 从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研究为主的、互动的教学新秩序。因此, 数字化时代的新技术、新观念是催化剂, 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对色彩课程教学完善发展的“刷新”作用, 将传统色彩教学与先进的多媒体工具相结合, 为传统色彩教学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产生新的活性因子, 催化出更加合理和艳丽的教学奇葩。

4 重视传统民族色彩的解构和融汇

借鉴传统色彩, 将本土传统文化和西方色彩理念融汇起来, 借鉴民族色彩中的精华, 将其有效地运用到现代色彩理念中去, 丰富中国特色的色彩教育, 引导学生观察传统的色彩和那些过去他们曾熟视无睹的色彩搭配, 唤起他们对色彩地域特色的感知, 帮助他们认识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规律。中国传统色彩典范 (如建筑彩画、宗教壁画、民间年画以及中国服饰、京剧脸谱等) 是今天用于当代色彩绘画创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它给人们以许多的启迪和广泛的内涵。这些典范凝聚着人类对色彩规律研究的智慧与经验, 是我们探索绘画民族化的极好途径。

上一篇:检测网络系统论文下一篇:五环节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