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分层浇筑

2024-08-18

混凝土分层浇筑(精选10篇)

混凝土分层浇筑 第1篇

关键词:铁路隧道,大体积混凝土,高落差混凝土,施工技术

沪昆客专贵州段穿越中国最广袤的喀斯特地貌区域, 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岩溶发育的情况。本文结合隧道实际施工中采用混凝土回填处理大型空溶洞的措施, 对隧道岩溶处理遇到的大体积混凝土、高落差混凝土施工进行了简要阐述。

1 工程概述

朱砂堡二号隧道位于玉屏东—三穗区间, 双线隧道, 左右线线间距为5.0 m, 设计为20‰的单面上坡。隧道进口里程D2K473+462, 出口里程D2K473+950, 全长488 m。均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开挖, 隧道断面积150 m2, 净空面积100 m2。隧道位于构造剥蚀中低山区, 最大拱顶埋深45 m。地面高程575 m~650 m, 自然坡度10°~35°, 局部陡峻, 植被发育。不良地质为危岩落石、岩溶、顺层偏压, 特殊岩土为红黏土。

2 隧道岩溶分布特点

本隧道在D2K473+505~D2K473+620, D2K473+720~D2K473+800段开挖揭示两个巨型溶洞。D2K473+505~D2K473+620溶洞大厅容积约29万m3, D2K473+720~D2K473+800溶洞大厅容积约31万m3, 暗河沿D2K473+720~D2K473+800溶洞大厅底部大里程侧由左向右、再向小里程方向流过。

3 隧道岩溶处理大体积混凝土分区分层增设散热孔浇筑技术

溶洞大厅混凝土施工在浇筑前采用模拟计算选择合理的分层分区形式,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并大体积混凝土内设置散热孔减少水化热, 同时采用测温管监测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 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如下:

1) 施工配合比设计。为降低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 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 以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岩溶整治采用C20混凝土回填, 原设计理论配合比如下:水泥∶石子 (石灰岩) ∶砂∶水∶粉煤灰∶外加剂=1∶4.172 8∶3.551 4∶0.732 5∶0.407 4∶0.014 1, 优化后理论配合比如下:水泥∶石子 (石灰岩) ∶砂∶水∶粉煤灰∶外加剂=1∶5.07∶4.33∶0.87∶0.47∶0.014 1。

2) 分层分区热工计算。根据所掌握的混凝土配合比, 计算的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所产生内部最高温升值、各龄期的温升、非标准状态下混凝土任意龄期 (d) 的收缩变形值、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差、各龄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继而算出各龄期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值, 将其与相同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相比, 如果ft/σ (t) ≥1.15, 则混凝土不会出现裂缝, 如不符合, 则应采取相应的保温保湿措施, 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a.厚度5 m分层分区浇筑热工计算。混凝土浇筑后, 根据模拟计算分别计算各降温阶段产生的混凝土温度收缩拉应力, 其累计总拉应力值应不超过同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则表示所采取的各技术措施能有效地控制预防裂缝的出现, 不至于引起基础出现贯穿裂缝, 如超过该阶段的混凝土抗拉强度, 则应采取加强保温保湿, 使混凝土缓慢降温和收缩, 提高该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发挥徐变特性等, 以控制裂缝的出现。

根据Midas模拟计算结果在浇筑340 h时, 中心点温度达到最大值65℃, 之后开始缓慢下降;浇筑230 h时中心点与空气接触部分的里表温差达到25℃, 之后里表温差逐渐增至36℃, 故须采取保温措施;浇筑60 h~144 h区段内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大于20℃, 须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降温。

b.厚度1 m分层分区浇筑热工计算。经计算得出采用1 m厚分2区段进行浇筑的方案, 72 h后混凝土中心点温度最大值为37℃, 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计算过程见表1。

c.分层分区浇筑方案比选。通过对比5 m厚分层分区浇筑及1 m厚分层分2区浇筑的计算结果, 采用5 m厚分层分区浇筑的方式需在2 d~6 dd内内对对内内部部混混凝凝土土采采取取温温度度控控制制措措施施进进行行降降温, 必要时还需采取减小分层厚度的方式进行浇筑;采取1 m厚分层浇筑时无需对内部温度进行降温。最终选择1 m厚分层分2区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3) 梯式散热孔布置。为减少回填混凝土体积及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对施工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内布设宽度为1.8 m, 长度为2.2 m的矩形孔洞, 孔洞周边距离岩壁约3 m, 孔洞横、纵向间距5 m, 孔洞采用洞碴回填密实。为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孔洞竖向每隔约8 m设置一2 m高的混凝土横联。

4) 温度监控措施。采用建筑电子测温仪 (JDC-2) 配合预埋测温导线进行测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每层按照10 m一个断面埋设测温元件。每个断面在底面、中心和上表面设置测温元件, 在整体平面位置上混凝土中部和边角区设置测温元件。

4 隧道岩溶处理高落差混凝土施工技术

D2K473+505~D2K473+620段溶洞处理混凝土回填共计8万m3, 混凝土最大垂直运输落差55 m。溶洞大厅内底部有一施工导洞, 施工时溶洞大厅底部以上25 m范围采用泵送, 上部30 m范围内采用溜槽运输并在溜槽尾部设置自制缓降装置。D2K473+720~D2K473+800段混凝土回填方量约14万m3, 最大垂直落差约80 m。溶洞大厅在斜向运输通道的斜向溜管设置S形溜管、在垂直运输混凝土时采用在溜管加装自制缓降装置进行高落差混凝土运输。

针对高落差混凝土运输施工操作要点如下:

1) D2K473+505~D2K473+620段泵送及溜槽脚手架运输。D2K473+505~D2K473+620段底部混凝土施工采用泵车进行泵送, 混凝土罐车穿过长170 m的施工导洞直接进入溶洞大厅底部。通过拖车式混凝土泵泵送混凝土至工作面。上部混凝土通过溜槽脚手架进行输送。

2) D2K473+720~D2K473+800段设置缓降装置进行运输。D2K473+720~D2K473+800段暗河处理混凝土回填共计14万m3, 最大垂直运输高度80 m。混凝土在利用溜管进行垂直输送时, 混凝土完全靠自重自由下落, 因此很容易造成骨料分离。混凝土垂直运输常采用日本前田株式会社研发的My-Box缓降器, 主要用于竖井或其他混凝土的垂直输送。混凝土在垂直下落过程中, 通过缓降器时可降低流速, 并在My-Box内形成螺旋式下落, 对混凝土进行重新拌和, 防止混凝土骨料分离现象, 提高了混凝土的和易性。My-Box自重较大, 安装时需辅以手动葫芦配合, 装拆难度大;My-Box缓降器斜面钢板易磨损, 使用寿命短, 需经常维修;若将斜面钢板更换为高强耐磨钢板加工难度大, 选用普通钢板加厚自重加大。结合朱砂堡二号隧道情况我们采用在斜向溜管上设置S形缓降装置、在竖向溜管上设置自制缓降装置并采用淹没式的出料方式, 保证了混凝土的快速运输。施工时利用在D2K473+700仰拱端头的施工通道内的斜向溜管及暗河段竖向溜管进行混凝土运输。斜向溜管每15 m~20 m设置一处S形缓降装置, 竖向溜管每15 m~20 m设置一处自制缓降装置。并在混凝土施工时采用淹没式出料方式, 确保混凝土运输至工作面后坍落度满足要求。竖向混凝土运输采用溜管加缓降器下料, 导管为216×3.5 mm钢管, 单节长3 m, 采用法兰盘螺栓连接, 溜管每15 m~20 m距离设一个缓降器。吊笼与溜管之间距离一般在80 cm~100 cm, 为安全固定溜管, 溜管上端与贝雷架上的型钢固定焊接, 中间与岩壁锚杆焊接, 溜管及缓降器还用2根6×37钢丝绳及绳夹拉在井口平台的主梁上。

5 结语

大体积、高落差混凝土施工是建设施工领域的一大难题, 本文结合沪昆客专朱砂堡二号隧道岩溶大体积、高落差混凝土施工处理情况, 对大体积、高落差混凝土施工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工艺, 为以后大体积、高落差混凝土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TB TZ214—2005,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S].

[2]铁二院.沪昆客专隧道施工图[Z].

[3]TB 10401.1—2003,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

[4]GB 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S].

[5]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混凝土浇筑申请报告 第2篇

尊敬的住建局、环保局领导:

我单位施工的东城壹號14#楼负一层主体结构已具备混凝土浇筑条件,本次混凝土浇筑方量约400m3,因本层楼层较高浇筑难度增加且浇筑方量大,连续浇筑时间较长,本层为人防工程,人防密闭性要求很严格,混凝土浇筑开始后,不能在任何部位留置施工缝必须连续浇筑完成以保证人防工程密闭性能良好。另气象局预报明后天均有雨,下雨后现场场地湿陷,施工车辆无法通行,具备通行条件需要3~4天,直接影响总工期的顺利进行。

综合以上情况,我单位计划今天下午2点开始浇筑,浇筑完成时间大约在明天凌晨3点左右,超出夜间规定施工时间段,现向领导特别申请延长夜间施工时间,以保证本次分项工程施工保质保量顺利完成。

恳请领导特批!

临汾市政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城壹號项目第四项目部

混凝土浇筑施工研究 第3篇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施工工艺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主要施工材料之一,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种由胶凝材料、水、骨料等多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性和胶着性,甚至于部分在配制中添加了外加剂的混凝土还具有其他特性,如装饰、美观等。由于国内建筑施工都会应用到混凝土,因此混凝土的浇筑及施工工艺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下面对该问题作详细论述。

1.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前期,必须先确保相关模板的轴线位置、截面尺寸等设置数据都能与设计施工图纸一致,也就是说,混凝土施工中的模板轴线、截面尺寸必须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来设置,以保证模板这一支撑体系的稳定性能能充分满足设计要求。

其次,要对钢筋材料的规格、型号进行检查,同时保证钢筋的搭接长度能满足设计要求,做好混凝土隐蔽工程的质量检验。

再次,混凝土浇筑前期应该先将模板内残留的垃圾、杂物彻底清除掉;避免有质量缺陷的钢筋进入施工现场,同时清除掉钢筋表面的各种污渍;模板使用之前,必须先用水将模板浇湿,方便后期混凝土浇筑。

最后,如果施工中选择在现场拌制混凝土,必须在施工前期就布设好相应的混凝土运输通道,结合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合理搭接运输线路;但如果施工中选用的材料为商品混凝土,浇筑方法为泵送,则除了要根据施工流程合理搭接运输线路以外,还要将混凝土输送管架搭接布设到混凝土浇筑的地方。

2.混凝土浇筑工艺

2.1浇筑技术要点分析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施工的重头戏,必须加以高度重视。现笔者结合以往混凝土浇筑实践,给出几点关于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具体如下:

(1)为了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离析,在高处倾落混凝土时,务必要选好倾落高度。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从高处自由倾落的高度不应超过2米;但如果因施工条件限制,倾落高度大于2米时,要使用溜槽、串筒等工具作辅助,防止混凝土在倾落时产生离析,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2)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振捣工具性能的限制,导致混凝土厚度太大,必须使用分层浇筑方式。采用分层浇筑方法浇筑混凝土时,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厚度过大问题,混凝土的厚度一定要控制得尽量小,分层浇筑中所允许铺设的混凝土厚度为振捣器振捣部分长度的1.25倍,理论上不应超过50厘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浇筑中采用的振捣器是平板振动器,则所铺设的混凝土厚度不可超过200厘米。

(3)施工人员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要对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部位作高度重视,为了使新浇筑的混凝土能够和原混凝土进行有效衔接,实际浇筑时所使用的混凝土原料——水泥砂浆必须要相同。

2.2混凝土浇筑要求

首先,要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具有均匀性。原因在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发生离析现象,尤其是在混凝土倾落高度比较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控制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当混凝土倾落高度大于2米时,可选择使用溜槽或串筒工具;超过8米时采用带节管的振动串筒,尽量避免混凝土在浇筑中发生离析。

其次,采用分层浇筑法浇筑混凝土时,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密实性,必须在浇筑的同时做好分层捣实。实际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振捣工具的实际情况铺设混凝土厚度,施工同时按照施工要求控制好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间隔时间。

再次,正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是新浇筑混凝土与已经凝固混凝土的结合面,它是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一般应连续浇筑,如因技术或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且停歇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则应预先确定在适当的位置留置施工缝。

3.混凝土的捣实

混凝土的振捣首先要根据设计混凝土的厚度来选择振捣器,一般平面面积较大厚度在20~30cm的混凝土板应选择表面振捣器,对振捣器面积尺寸较小而有一定垂直深度的构件或厚大结构的混凝土应选择插入式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表面层混凝土拌和物振动过度而下面混凝土拌和物振动不足结构不匀;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拌和物籍振动力能于振动器抽出时均匀填满振动器留下的空间。振捣时间视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同时不再出现气泡且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水泥浆时为准。插入点应均匀交错排列,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只有遵守了这些操作程序,才能使混凝土振捣密实。

4.混凝土拌合物的养护

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必须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就是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而逐渐硬化。混凝土养护分人工养护和自然养护。为保证混凝土养护期间内的湿润状态,应每天不断的浇水,只有强度达设计要求强度70%以上,方可停止养护。

5.混凝土的拆模

拆模的时间早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的使用周转率。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构件,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且其表面和棱角不会因为拆模造成损坏时,方可拆除模板。对承重构件,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方可拆模。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在拆模的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序。在拆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混凝土拆模的工序,更是要检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个质量问题和其中容易出现的额各种缺陷,在发现缺陷的过程中要及时的进行修补措施。避免日后的维修带来影响和不利因素。对面积小、数量不多的蜂窝或露石的混凝土,先通过钢丝刷或者压水进行冲洗和冲刷其基层部位,然后在使用其主要的水泥浆进行找平。对较大面积的蜂窝、露石和露筋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然后再进行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刷的施工过程,这样有利于在施工的过程中良好的捣实过程,避免在施工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与影响因素。

6.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事业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混凝土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也随着变得越來越广泛,掌握良好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已经成为业内施工人员的必要职能。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基于混凝土的应用广泛性,对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作了详细探讨,得出了一系列相关结论,为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科]

【参考文献】

[1]李亮.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J].经营管理者,2010(10).

[2]李社汉.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特点[J].广东科技,2009(12).

混凝土分层浇筑 第4篇

另外, 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 散热的速度非常慢, 超大体积混凝土经浇筑后, 其内部的温度远高于外部的温度, 有时甚至相差50 ℃ ~ 70 ℃ , 造成内部膨胀外部收缩, 使外表产生很大拉应力而导致开裂[1,2,3]。为治理上述质量通病, 研究超大体积混凝土的分层一次浇筑施工技术是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超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厚大且内外温差大的特点, 设计分层一次浇筑施工, 同时提出混凝土表面贮水蓄热保温保湿养护措施, 并采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主楼采用筏形基础, 建筑层数为28 层, 如图1 所示。筏基板厚为2. 2 m, 长宽为58. 5 m × 45. 5 m, 底板面积为2 662 m2。浇筑筏板混凝土工程量超过4 500 m3[4], 属于超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2 超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设计

2. 1 斜面分层法

在实施斜面分层法时, 每次浇筑工作面控制在3 m, 混凝土分4 层浇筑, 向前推进的摊铺坡度控制在1∶ 2. 5 范围内, 每层厚度为550 mm。斜面分层浇筑方式如图2 所示。

超大体积混凝土分层一次浇筑施工流程与质量控制关键点如图3 所示。

2. 2 允许浇筑的最大长度计算

弹性模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5]:

式中: E ( t) ———任意龄期的弹性模量;

E (0) ———最终弹性模量, 一般取2.6×104N/mm2;

t———混凝土浇灌后的天数;

α, β———经验系数, α=0.09, β=1。

混凝土极限拉伸值计算。

计算混凝土浇灌后30 d的极限拉伸值:

混凝土允许整浇最大长度计算。

由于h/L = 2. 2 /58. 5≈0. 038 < 0. 2, 将式 ( 1) , 式 ( 2) 代入下式:

所以符合分区段及分层一次浇筑。

3 贮水池蓄热与保温及保湿养护

由于超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过快, 出现大幅度内外温度差[6], 将产生温度应力, 造成表面裂缝, 所以其内外温度差是促成裂缝的主因。蓄热与保温及保湿养护的贮水池, 如图4 所示。在混凝土表面砖砌分格的贮水池尺寸为3 m × 3 m × 0. 07 m, 其贮水高度为0. 05 m。经监测结果表明, 贮水池可有效控制内外温差值而防止裂缝的产生。

4 ANSYS有限元分析

4. 1 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化分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三维实体Solid70 单元, 钢筋采用Link8 单元来建模。采用分离式共节点的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7], 以x轴, y轴为对称轴, 建立1 /4 结构模型, 如图5 所示。

4. 2 材料基本参数及边界条件

文献[3]的强度随龄期变化的关系曲线表达式为:

式中: t———混凝土龄期, d;

Rf (t) , Rfo———t, 28 d龄期的抗拉强度。

混凝土材料及其他参数如表1所示。

混凝土与土壤接触面属于第三类边界条件, 取土壤温度为定值;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的层接触面采用第四类边界条件。

4. 3 计算结果

4. 3. 1 有限元结果分析

为避免提高混凝土的最高温升、内部蓄热, 保温措施在3 d后进行, 故本文只考虑混凝土浇筑3 d时的最高温升。其分析结果如图6 所示。

从图6 可知, 浇筑第3 天后后, , 大大体体积积混混凝凝土土内内部部温温差差将将达达到到37. 92 ℃ , 在混凝土中心位置将达到最大温度60. 25 ℃ , 且出现较大拉应力, 其值约为0. 62 MPa。

4.3.2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计算

1) 最高绝热温升值计算:

式中: W———水泥用量, 取298 kg/m3;

Q———525号水泥的水化热, 查手册[6], 取461 k J/kg;

C———混凝土比热;

γ———混凝土的容重, 一般取2 400 kg/m3。

2) 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计算:

式中: Tj———入模温度, 3 月上旬取26 ℃ ;

ζ———散热系数, 查手册[6], 取0.63。

3) 混凝土内部温度估算:

式中: Tb ( t) ———混凝土表温度;

h'———混凝土虚厚度;

λ———混凝土导热系数, 取2.33 W/ (m·K) ;

K———折减系数, 根据试验取为0.67;

β———模板及保温层传热系数。

4) 混凝土内部温度估算公式为:

经估算可得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 如表2 所示。

4. 3. 3 对比分析有限元模拟值与理论计算值

模拟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分析, 如图7 所示。

由图7 可知, 有限元模拟值在混凝土内部中心处较为稳定, 温温度为最高, 且范围较大; 由中心向表面或地基方向, 温度逐渐降低低, 且温度变化速率变快。理论计算值在混凝土内部中心处向表面面或地基方向变化较为均匀。在距混凝土表面0 m ~ 0. 73 m, 11. 48 m ~ 2. 2 m的范围内, 理论计算值基本上大于有限元模拟值, 且且差异较大; 在范围0. 73 m ~ 1. 48 m的范围内, 理论计算值与有限限元模拟值相近, 且最大差值为5. 48 ℃ 。

应用MATLAB软件进行多项式拟合, 提出公式。

有限元模拟值方程:y=-4.48x2+27.21x+16.55。

理论计算值方程:y=-4.54x2+26.24x+23.54。

5 结语

1) 应用斜面分层法设计超大体积混凝土分层一次浇筑施工, 不留设施工缝或后浇带, 较好地克服了超大体积混凝土厚度大不易浇筑、水化热温度高容易产生裂缝等质量通病。

2) 贮水池蓄热与保温及保湿养护措施, 有效减少超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值, 最高可达19. 7 ℃ , 使混凝土内表温差控制在规定值范围内。

3) 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 混凝土在进行保温保湿处理之前, 能达到较大温度值。通过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提出温度应力变化规律, 模拟值与计算值较吻合, 并提出回归方程, 为类似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童育林.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2]李继业.新型混凝土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杨碧华, 李慧强.早龄期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裂缝的关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城市科学版) , 2002, 19 (4) :76-77.

[4]李彬彬.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5]苏有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温度应力场检测及有限元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0, 38 (4) :442-447.

[6]赵志绪.高层建筑施工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1.

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 第5篇

2、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混凝土运输工具应设置遮盖或保温设施,以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影

响混凝土质量。

3、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超过时,应采取缓降或其他措施,以防止骨料分离。

4、振捣器插入混凝土的间距,应根据试验确定并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振捣器宜垂

直按顺序插入混凝土,如略有倾斜,则倾斜方向应保持一致,以免漏诊;振捣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在预埋件特别是止水片、止浆片周围,应细心振捣,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固密室;浇筑块第一层、卸料接触带和台阶边坡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在仓内加水,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仓

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应避免外来水进入仓内,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灰浆。应随时清楚粘附在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表面的砂浆,应有专人做好模板维护,防止模板位移、变形。

6、主要是温控要求a、根据相关规定及结构物砼的实际平面尺寸和砼的厚度,测温点布置尽量

在承台周边的平面上,以利于后续测温工作的进行。b、砼浇筑前,对每个测温孔进行密封,防止浇筑砼时砂浆流入测温管内发生堵塞。同时对测温管严加保护,防止破坏,以确保测温工作顺利进行。c、测温的位置必须具有代表性,按浇筑厚度断面的底、中和表面多个不同的高度设置。d、测温时要定人、定时、定仪器,以减少人为误差。e、每次测温后,测温人员应及时把汇总的砼温差数值,提供给施工技术部门,以指导现场砼的养护。f、在测温进程中,当发现温度差超过规定25℃(或设计值)时,应及时采取外部保温措施,同时降低内部温度,防止因温差过大而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造成砼发生裂缝。g、利用信息化施工,用测温技术数据,并根据砼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控制降温速率和砼温度应力裂缝的出现。

7、中雨以上的雨天不得新开混凝土浇筑仓面,有抗冲耐磨和有抹面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在雨天施

工。在小雨天气进行浇筑时,应采取下列措施:适当减少混凝土拌合用水量和出机口混凝土的坍落度,必要时应适当缩小混凝土的水胶比;加强仓内排水和防止周围雨水流入仓内;做好新浇筑混凝土面尤其是接头部位的保护工作。在浇筑过程中,遇大雨、暴雨,应立即停止进料,已入仓混凝土应振捣密室后遮盖,雨后必须先排除仓内积水,对受雨水冲刷的部位应立即处理,如混凝土还能重塑,应加铺接混凝土后继续浇筑,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8、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养护前宜

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研究 第6篇

1.1 原因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道路不平,颠簸厉害,使混凝土产生分层离析,浇筑前不进行二次搅拌。

1.2 后果

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1.3 对策

(1) 施工过程中必须保持运输道路的平整,并同时控制运输距离使其尽可能短。 (2)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材料计量准确,按规定水灰比配制,保证加水量不超过规定值。 (3) 当发现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现象时,必须将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

2 没有控制混凝土从出搅拌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间隔

2.1 原因

(1) 搅拌机械布置不合理,使混凝土运输到浇筑的距离太长。 (2) 运输道路复杂,运输困难,增加了运输时间,使混凝土从搅拌出料到浇筑完毕的时间间隔超过了规定时间。

2.2 后果

混凝土出现初凝,浇筑后形成施工缝或开裂,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性能。

2.3 对策

(1) 合理布置搅拌机械,详细测算运输距离。 (2) 保证运输道路畅通。 (3) 当正常运输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搅拌或在浇筑地进行二次搅拌。

3 混凝土竖向浇筑自由高度超过2M时,不设串筒或溜管

3.1 原因

混凝土自由下落超过2M时,因混凝土的不均质性,使得混凝土中石子和砂浆产生分离。

3.2 后果

混凝土不均匀,振捣不密实,产生蜂窝或孔洞,降低混凝土强度。

3.3 对策

当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M时,采用木制或铁制串筒、滑槽或溜管,使混凝土通过串筒、滑槽或溜管下落至模板内,避免出现离析现象。

4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下料不对称或不均匀

4.1 原因

混凝土下料控制不严,在同一部位下料多或下料没有按对称要求进行。

4.2 后果

同一部位下料太多会引起浇筑层过厚,振捣器作用长度、半径不够,混凝土容易漏振,使振捣不密实而影响混凝土强度。若不对称下料,混凝土的侧压力不均匀,容易将内模挤压偏位,在门洞处尤其明显。

4.3 对策

合理安排混凝土下料顺序,控制下料速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使其满足规范规定。

5 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5.1 原因

(1) 没有指定混凝土振捣施工方案或虽有方案但振捣时不按方案进行,振捣方法不妥,振捣点随心所欲。 (2) 振捣器使用不当、振捣点随意确定、局部漏振等都是引起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主要原因。 (3) 振捣操作人员未经过培训,不懂得操作方法和要求。

5.2 后果

振捣方法不妥、不按顺序振捣都会导致局部砂、石不均匀,混凝土疏松不密实,产生孔洞,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5.3 对策

(1) 混凝土浇筑前应合理安排各工序操作人员的分工,保持良好的施工秩序,使振捣人员相对固定;同时对振捣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 准确选用和使用振捣器,严格按照振捣施工方案施工,控制振捣顺序和振捣点。控制每个振捣点振动时间,当采用振捣器振实混凝土时,每一振点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确保达到混凝土振捣作用半径的效果。捣实普通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插入到下层混凝土内深度不应小于5CM;在钢筋密集处,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捣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振捣器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预埋件等。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按平行或交错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合理地分层分段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当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时,其设置间距应通过实验确定,并应与模板紧密连接;当采用振动台振实干硬性混凝土和清骨料混凝土时,宜采用加压振动的方法,压力为1~3kPa。

6 模板安装不严密,混凝土振捣不按规定进行,致使混凝土出现麻面

6.1 原因

(1) 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黏坏;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在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模板隔离剂刷不匀、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质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接,造成麻面。 (2) 混凝土未振捣严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 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黏在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

6.2 后果

影响混凝土外表,特别是对于清水混凝土,直接影响构件的观感质量。

6.3 对策

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 第7篇

由于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结构中, 其构件 (梁、板、柱等) 沿垂直方向是反复出现的, 因此通常按照结构层次进行分层施工。在一个平面上, 假如面积比较大, 还应当考虑分段施工, 有利于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各个工序能够配合良好、流水作业。在每一个施工层当中, 应当先进行柱或者墙的浇灌。在每一个施工段当中的柱或者墙应当一次性连续浇灌到顶, 对于每排的柱子都是由外向内的对称顺序施工, 以防从一端向另外一端挤压推进, 导致柱子的模板逐步受推而出现倾斜。浇筑完柱子之后, 应当停止施工1~2 h, 使得混凝土能够初步沉实, 等到有一定的强度之后, 再进行梁板混凝土的浇筑。为确保深处的混凝土能够得到捣实, 需对每一次浇筑的厚度进行控制, 不宜太厚。浇筑混凝土施工应当尽量连续作业。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分层浇筑使得上、下两层混凝土能够良好的结合, 所以, 应当做好相应的组织工作, 对工作面进行分区或者分段, 应当让混凝土工实行分组包干或者循环作业。

浇筑柱子的时候, 假如高度小于等于3.0 m, 但是截面边长大于400 mm, 并且没有交叉钢筋的时候, 能够从楼面直接进行浇筑, 反之应当在柱模的中部开一个口, 先浇筑好下面一半, 振捣结束之后再封好模板对上面一半进行浇筑。在对下半截进行浇筑时, 也能够采取从顶部穿过串筒进行下料, 从模板的侧面中间开一个口进行振捣。深而窄的部位或者构件 (比如断面比较小的柱子以及混凝土剪力墙等) , 假如连串筒都无法放进时, 可先在底部浇筑一层厚度为50~100 mm的水泥砂浆 (其水灰比和混凝土中的砂浆一样) , 而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或在底部先行浇筑一小部分。先浇筑一层减半石混凝土, 使得在浇筑中混凝土的顶部一直保持有一层砂浆, 同时注意进行捣固, 就不容易出现蜂窝麻面等问题。

在进行梁的浇筑时, 应当注意梁与柱的整体性连接, 理想的方法是从梁的一端开始进行浇筑, 等到快浇筑到另外一端的时候, 反方向又先行浇筑另外一端, 而后两段在混凝土初凝以前合拢。对梁、柱接头等钢筋比较密集的位置进行浇筑时, 尤其要注意其密实性的问题;尽量能从节点的中部逐渐向外进行浇筑、捣实, 以确保浇筑的质量。还要注意控制板的厚度, 除了能在模板的周围弹出墨线之外, 还能选择钢筋或者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志, 置于浇筑起始点的模板上面, 边浇筑、边移动。混凝土浇筑时应当预防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 当混凝土从料斗、漏斗里面卸出实施浇筑的时候, 自由倾落的高度通常不能>2 m。混凝土在竖向结构中浇筑的高度不能>3 m, 否则的话应当选择串筒、溜管以及斜槽等进行下料, 混凝土浇筑的时候, 应当注意观察模板、钢筋、支架以及预留孔洞等的状况, 一旦出现变形、错位时, 应当及时停止浇筑作业, 并且在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凝结之前将其修整好。

2 拆模

浇筑完混凝土结构之后, 达到相应的强度之后才能进行拆模作业, 模板拆卸的时间应当根据结构特点以及混凝土所要求的强度决定。

2.1 整体式结构要求的拆模期限

侧面模板应当在混凝土的强度能够确保其表面以及棱角, 不会由于拆模作业而受到损坏的时候才能进行拆除。底模应当在和结构相同养护条件的试件达到如下要求的强度时才能进行拆除 (根据达到混凝土设计的强度标准值的百分比计算) :跨度小于等于2 m的模板高于50%;跨度为2~8 m间的模板高于75%才能进行拆模作业;跨度小于等于8 m的梁、拱、壳应当高于75%;跨度大于8 m需要达到100%才能进行拆模作业;跨度小于等于2 m的悬臂构件需要高于75%。跨度大于2 m的需要达到100%才能进行拆模作业。而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如果混凝土没有达到以上要求的强度时实施拆模作业以及承受荷载的时候, 应当经过计算并进行复核, 确保结构在荷载作用下能够达到的强度;已经拆模和支架的结构部位, 应当在混凝土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强度之后, 方允许承受所计算的荷载, 施工过程中禁止超载使用, 禁止堆放大量建料, 如果承受施工荷载高出计算荷载的时候, 务必经过计算复核增加设置临时性支撑。

2.2 混凝土强度检测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有必要对浇筑后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由于这一技术的运用与施工工艺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应根据建筑结构、施工工艺进行合理选择, 以在无损状态下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目前比较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回弹法、超声回弹法、钻芯法、后装拨出法以及超声法几类。现代土建工程施工企业应在混凝土工程工艺设计过程中, 考虑强度检测技术方式, 并通过技术文件等为强度检测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强度检测对施工工艺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为企业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摘要:在土建工程施工中, 应制定科学的混凝土工艺各项管理制度, 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许凯, 许丽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探析[J].科学之友, 2011 (12) .

混凝土斜屋面浇筑工艺探讨 第8篇

一、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许多工程中, 混凝土斜屋面在拆除模板后, 虽未发现明显孔洞, 但有不少蜂窝、麻面等现象。若这些蜂窝状空隙是连通的, 就很可能导致雨水渗漏, 而且是漏点难找, 修补困难。

影响混凝土斜屋面质量的因素较多, 如斜屋面坡度的大小、模板以及支持体系的强度、钢筋设置、混凝土性能以及人员操作等等。在屋面板上的混凝土主要靠自身凝滞力、模板面的摩擦力和钢筋的扶持力来抵抗自身重力不至于下滑。只要斜屋面超过一定角度, 混凝土就难以振捣, 平板振捣器一拉, 混凝土就往下流, 平整度不好控制, 导致找平层经常太厚而且混凝土不够密实, 加之屋面一般采用双层钢筋且钢筋网格较密, 更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

二、改进措施

1、斜屋面坡度大, 砼太稀, 振捣

过程中会出现流淌、离析, 且易造成砼早期较大收缩, 产生砼表面裂缝, 若砼太干硬, 不易振捣, 因此砼坍落度宜控制在60-90mm范围。为减少混凝土的开裂, 宜掺用膨胀剂, 利用膨胀效应有效减少混凝土的裂缝, 以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也可以添加少量引气剂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变性能及其硬化体的耐久性。

2、在模板铺设时, 严格按设计要

求控制屋面坡度。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能可靠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侧压力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而且必须设置斜撑。

3、在斜屋面板上除板两端的负弯

距钢筋部位, 中间设置构造架立筋, 主要用以抵抗混凝土终凝前由于自重引起的拉裂缝。施工时要按施工规范要求绑扎钢筋, 严格控制板支座负筋的保护层厚度。在浇捣混凝土时, 严禁施工人员在负筋上来回走动, 可以采取架设跳板来避免踩踏负筋, 减少变形。

4、浇筑自下而上从坡脚处开始向

上浇筑, 振捣时先用振动棒振捣, 振点均匀, 快插慢拔, 为确保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性, 再用平板振动器从下到上按l/3搭接振捣, 直至表面不明显下沉, 不出现气泡并泛出灰浆为止。忌随意浇筑造成前后砼无法在初凝间闭合, 宜按照事先预定的施工顺序下料, 区段内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为了保证屋面浇捣质量, 尽量少设施工缝, 因此应要求在浇筑前要详细分析, 合理计划安排砼浇筑路线及顺序, 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 并处理好施工缝。

5、加强混凝土养护控制, 特别是

7天内的早期养护, 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 严禁养护期间上人和在其上进行作业。

三、工程实例

笔者所在单位一教学楼中部为45°斜屋面, 投影尺寸为19.2m X18m。为提高浇筑质量, 施工单位采用以下方法:

1、斜屋面模板支撑搭设满堂脚手

架, 立杆下设置垫块, 立杆纵横间距为0.8~1.2m, 水平杆步距为1.5m, 并在离地150mm设扫地杆一道, 在紧靠现浇屋面板底模沿屋面坡度方向加设横杆一道, 以使支撑系统形成井字架结构。模板采用表明平整, 无翘曲变形的高强胶合板。支撑体系采用无严重腐蚀、翘曲变形、100×50mm的木枋和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缝等质量缺陷的钢管及配套扣件。

2、预制厚度同屋面板厚度的混凝

土预制块, 混凝土浇筑前, 以1.5米间隔固定在模板上, 用来控制砼浇筑的厚度;混凝土的粗骨料是碎石+细石, 以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施工队组通过增加工人数, 特别是屋面上半部分用小桶水平运输混凝土, 一小桶一小桶平铺, 人工振捣, 减少了直接泵送至浇筑面的冲力, 并且在两面对称同时浇筑。通过上下层板筋之间设置钢丝网, 将坡屋面分成等间距的若干级浇筑带, 混凝土由下向上逐级浇筑, 减少了混凝土骨料的下滑力。等到混凝土快要初凝的时候, 再用平板振捣一遍, 通过预制块来控制找平、压光, 以上步骤需要增加原材料的投入和人工的投入。

3、砼浇筑后为保证砼水化热过程

正常进行, 不致因为水分蒸发而使砼强度增长受阻, 表面出现干缩裂缝, 在砼浇筑后12小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

拆模后, 未发现有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至今使用无渗漏现象。

摘要:针对混凝土斜屋面容易渗漏的现象, 通过分析原因, 从源头即浇筑工艺上改进措施, 减少裂缝、蜂窝状空隙的出现。

关键词:斜屋面,浇筑工艺

参考文献

[1]于俊荣等.欧式斜屋面工程施工方法.[J].施工技术, 2006 (8) .[1]于俊荣等.欧式斜屋面工程施工方法.[J].施工技术, 2006 (8) .

浅谈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 第9篇

1材料要求

1.1水泥:

采用PO32.5号或PO42.5号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要求新鲜无结块, 有出厂合格正且二次化验合格。

1.2砂:

中砂或粗砂, 含泥量不大于5%。

1.3石子:

卵石或碎石, 粒径5~40mm, 含泥量不大于2%。

2主要机具设备

2.1机具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塔吊、装载机、散装水泥罐车、自卸翻斗车、插入式振动器等。

2.2主要工具:

方平锹、磅秤、水桶、胶皮管、手推车、串筒、溜槽、贮料斗、铁钎和抹子等。

3作业条件

3.1基础模板、钢筋及预埋镀锌管线全部安装完毕, 模板内的木屑、泥土、垃圾等已清理干净。

3.2浇筑混凝土的脚手架及马道搭设完成, 经检查合格。

3.3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材料已经备齐, 经检查符合要求。试验室根据实际情况, 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 进行开盘交底, 准备好混凝土试模并一同与监理做好开盘鉴定。

3.4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灌和振捣机械设备经检修、试运转, 情况良好, 可满足连续浇筑要求。

3.5检查复核基础轴线、标高, 在槽帮或模板上标好混凝土浇筑标高;大面积浇筑的基础, 每隔5m左右钉上水平桩点, 以确保混凝土浇注量, 从而保证结构强度。

4施工操作方法

4.1混凝土拌制应认真计量, 按配合比投料, 每罐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水。严格控制加水量搅拌要均匀, 搅拌最短时间不少于90秒。

4.2混凝土搅拌后, 应及时用手推车、溜槽、机动翻斗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时应防止离析或水泥浆流失;如有离析, 应进行二次拌合。

4.3浇筑时如高度超过2m, 应使用串筒、溜槽下料, 以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4.4浇筑台阶式基础, 应按每一台阶高度内分层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每层先浇边角, 后浇中间, 摊铺均匀, 振捣密实。每一台阶浇完, 台阶部分表面应随即原浆抹平。

4.5浇筑现浇柱基础应保证柱子插筋且绑扎结实确保位置的准确, 防止位移和倾斜。浇筑时, 先满铺一层5~10cm厚的混凝土, 并捣实, 使柱子插筋下端与钢筋网片的位置基本固定, 然后再继续对称浇筑, 并避免碰撞钢筋。

4.6浇筑条形基础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 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各层间应互相衔接, 每段长2~3m, 使逐段逐层呈阶梯形推进, 并注意先使混凝土充满模板边角, 然后浇筑中间部分, 以保证混凝土密实。

4.7混凝土振捣一般采用插入式振动器, 其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 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混凝土离析。

4.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应有专人负责注意观察模板、支撑、管道和预留孔洞有无走动情况, 当发现变形位移时, 应立即停止浇筑, 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才能继续浇筑。

4.9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一般接缝不应超过2小时, 如间歇时间超过水泥初凝时间, 应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4.10在厚大无筋基础混凝土中, 经设计同意, 可填充部分大卵石或块石, 但其数量一般不超过混凝土体积的20%, 并应均匀分布, 间距不小于10cm, 最上层应有不小于10cm厚的混凝土覆盖层。

4.11混凝土浇筑完后表面应用木抹子压实搓平, 已浇筑完的混凝土, 应在12h内覆盖并适当浇水养护, 一般养护不少于7d。

4.12冬期浇筑基础, 可根据环境温度情况, 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5施工注意事项

5.1浇筑台阶式基础, 施工时应注意防止上下台阶交接混凝土出现脱空和蜂窝 (即吊脚和烂脖子) 现象, 预防措施是:待第一台阶浇筑完后稍停0.5~1h, 待下部沉实, 再浇上一台阶;或待第一台阶捣实后, 继续浇筑第二台阶前, 先沿第二台阶模板底圈做成内外坡度, 待第二台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再将第一台阶混凝土铲平、拍实、拍平。

5.2浇筑杯形基础, 应注意杯底标高和杯口模的位置, 防止杯口模上浮和倾斜。浇筑时, 先将杯口底混凝土振实并稍停片刻, 待其沉实, 再对称均衡浇筑杯口模四周混凝土。

5.3浇筑锥形基础, 如斜坡较陡, 斜坡部分宜支模浇筑, 或随浇随安装模板, 并应压紧, 注意防止模板上浮。如斜坡较平坦时, 可不支模, 但应注意斜坡部位及边角部位混凝土的捣固密实, 振捣完后, 再用人工将斜坡表面修正、拍平、拍实。

5.4基础混凝土浇筑如基坑地下水位较高, 应采取降低地下水措施, 直到基坑回填土完成, 始可停止降水, 以防浸泡地基, 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倾斜、裂缝。

5.5基础拆模后应及时回填土, 回填时要在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进行, 分层夯实, 以保护基础并有利于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

综上所述, 我们要在施工过程中,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认真执行地方施工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要求施工操作人员按工序道道把关, 杜绝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 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摘要:针对基础混凝土浇注施工的过程, 对原材料的要求, 机具设备的使用, 工作条件, 施工的操作方法, 施工的注意事项等进行逐一论述。

混凝土低温环境的浇筑施工 第10篇

1 低温条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1 低温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低温条件会降低水泥的水化速率, 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若新拌混凝土受到冻结且温度维持在-10℃左右时, 则水泥的水化和强度发展都将停止。若混凝土在凝结之后而抗拉强度尚未达到能够抵抗结冰产生的膨胀力即遭受负温影响时, 则由结冰引起的混凝土胀裂将导致不可恢复的不规则裂缝和强度损失。新拌混凝土在24h龄期内若遭受冻害, 其28d龄期的抗压强度会降低50%左右, 同时会引起混凝土表面剥落和耐久性的降低。

1.2 低温条件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对处于低温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 其表面温度的降低速率比内部要明显的多, 从而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和由此引起的温度应力, 若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尚不足以抵抗该温度的应力, 混凝土表面便会产生不规则的可见或不可见裂缝。这些裂缝绝大多数是不可恢复的, 并且会在荷载作用下逐渐扩展, 慢慢成为侵蚀性成分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 也正是这些裂缝的存在使得混凝土长期耐久性大大降低。

1.3 低温条件对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

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与经受第一次冻融循环时该混凝土的龄期有关, 但混凝土在早龄期的抗冻性与遭受多次冻融循环的成熟混凝土的抗冻性之间, 不存在直线比例关系。而真正与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有关的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孔隙饱水程度。混凝土在浇筑后的很短龄期内若遭受负温影响, 则会由于尚未达到足够的抗拉强度且内部孔隙处于高度的饱水状态, 一次冻融循环造成的性能降低是不可恢复的。

2 低温条件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方法

2.1 蓄热法

主要用于室外气温在-10℃以上的温度及厚大结构和地下结构的混凝土。具体做法是利用水泥的水化热和加热原材料的热量, 在混凝土浇筑后用适当的保温材料覆盖, 防止热量过快散失, 从而延缓混凝土的冷却速度, 使其在正温下硬化超过受冻临界强度, 达到不受冻的目的。拌制时, 给原材料加热, 首先给水加热, 水加热温度不超过60℃, 以免水泥假凝, 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如热量仍不足, 可以给骨料加热, 但骨料加热温度不超过50℃, 如热量仍不够。可改拌和水温为60℃以上, 但不超过80℃。拌制时先给砂和石子拌和后使温度降到60℃以下再加水泥进行拌和, 但千万不能给水泥加热。施工中水, 骨料需加热的温度可由热工计算确定。浇筑同时在混凝土表面用保温材料 (草帘、草袋、锯末、炉渣、干松土、泡沫塑料、矿棉等) 覆盖。如采用保温模板应采用双层模板, 中间填塞锯末隔热。此法施工简单经济, 是一种不采取另外加热措施的简单而经济的养护方法, 也是混凝土冬季施工优先考虑的方法。

2.2 掺外加剂法

外加剂有二大类:一类是抗冻剂。它使混凝土在负温条件下继续硬化而不受冻害。保持混凝土的水分不受冻结, 促使凝结硬化。另一类是早强剂、速凝剂。早强剂它使混凝土早期强度迅速增长, 在冻害前达到要求强度。速凝剂使混凝土快速凝结硬化, 早期强度高, 主要用于喷射混凝土和滑模施工。据试验常见的抗冻剂有硫酸钠, 其掺量为水重的3%。亚硝酸钠, 其掺量为水重的2%~8%, 与气温相关联, 气温在-3℃时为2%, 气温-10℃时为8%, 其余可用内插法计算。掺入最常见早强剂有三乙醇胺, 其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05%;绿化钠不得超过水泥重的1%;绿化钙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2%;红星速凝剂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4%。这是一种只需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就能使其在负温条件下继续硬化而不受冻的方法, 可以使水泥在一定负温范围内继续水化, 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逐步发展, 近年来应用日广。

2.3 外部加热法

主要用于气温-10℃左右, 而构件并不肥大的工程。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 将热量传给混凝土, 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 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用蒸气使混凝土在湿热条件下硬化。使混凝土的强度迅速增长, 甚至3d后即可拆模。常温下养护效果视养护的温度而定, 温度低于60℃效果不够好, 在60℃养护二昼夜可达到28d强度的70%, 在80℃~90℃养护效果最理想, 但施工现场的温度条件很难维持这个温度。此法虽易控制, 加热温度均匀, 但费用较高, 劳动条件也不理想。

3 结语

由于低温环境对混凝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使用性, 钢筋混凝土材料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 还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施工方法、施工技术, 这样才能保证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

摘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尤为重要,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混凝土的配合设计, 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 确定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本研究针对北方低温环境下所采取的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进行简要分析, 对一些在北方冬季施工混凝土浇筑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 并提出几点可行化的建议, 希望可以对广大同行业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混凝土,低温环境,浇筑施工

参考文献

[1]卫海亮, 陈江, 卢则阳.烟台世茂海湾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监测及分析[C]//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 2013:36.

上一篇:网络存储器设计下一篇:地质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