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版权贸易范文

2024-05-13

国际版权贸易范文(精选12篇)

国际版权贸易 第1篇

一、认知差异

国内外对数字出版内涵的定义有根本上的区别。在中国市场,“数字出版”是一个广泛的定义,电子书、网络游戏、手机阅读、数据库等等,全都属于数字出版,而当我们提到数字版权,一般就包含了电子书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多媒体权等等,一旦授权,便是全媒体授权,相当于默认可以应用到这所有的渠道。这种认知直接导致了中国的数字出版在销售和赢利模式上的探索一直陷于泥沼之中,滋生出违背市场规律的一次性买断、缺乏数据支撑和理性分析的预付分成等极具中国特色的赢利模式。而在西方市场,不同类型的数字产品也对应着完全不同的销售渠道、定价策略、赢利模式和结算方式,很少一概而论,因此其数字授权也是区分对待的,同一内容的数字产品开发有电子书版权、多媒体版权、平台应用版权等,都是拆分运营的,并且每一项都有明确的授权期限,一般为一年到两年。

对于中国的数字出版市场而言,内容提供商们对各种尝试和探索都给予了足够的耐心和空间,可是对外方而言,明晰的赢利和分账基本是他们唯一关注的问题。传统图书的版权引进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模式,需要确定的无非是定价、首印数、版税率和预付金,而这几个要素显然不能简单地嫁接到数字版权上来。由此看来,要让数字版权的引进具有可操作性,首先还是要正视认知上的差异,针对不同产品形式、不同销售渠道,找到各自赢利与结算的关键要素,并固化下来。

二、市场差异

相较于以美国为代表的数字出版市场,我们无论从渠道建设还是整个行业环境上来说,都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这也对数字内容资源的引进造成了极大的局限。迄今为止,我国数字出版的渠道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有不少弊端浮现出来。一方面,大部分渠道都企望走大众化的路子,建设大而全的平台,囊括所有能用的数字内容资源,从而导致了内容资源的重复甚至恶性争夺,非独家授权的情况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专业性、定制化的产品虽然逐渐在涌现,但真正能持续发展的仍然不多,因而让许多有专业价值或学术价值的资源找不到有效的渠道,从而沦为充量资源。此外,放眼整个行业环境,我国的内容商、渠道商与技术商几乎是以割裂的姿态独立存在,而目前处于强势地位的渠道商的对自身利益的过分专注,十分不利于整个产业链条的良性循环,从而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

在已进入稳定期的美国数字出版市场中,除了诸如亚马逊、苹果等十分成熟的大众阅读平台以外,各传统出版社在转型中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专业化的路径。更关键的是,无论是大众化还是专业化,他们首先关注的是用户,从用户需求出发来规划内容,以用户体验为依据来设计产品,这与中国惯用的先笼聚资源再强行推送的方式是完全相反的。回到版贸活动中,我们首先必须找到明确的市场需求,并且确定合适有效的渠道,再去寻找独特而有价值的数字资源获取授权。

三、行为差异

国内外用户在数字产品使用习惯上有所不同,因而也导致了消费行为上的差异。其一,大多数中国的用户较为习惯免费获取资源,也较为习惯免费共享资源,版权保护意识薄弱,这也是国内市场的数字产品赢利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大多数消费主体盲目地追求低成本使用资源而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相对较低,因而高成本、高定价、制作精良的产品反而在市场中乏人问津。其二,中国付费使用数字资源的人群与国外付费使用数字资源的人群有很大的偏差。在欧美等地,很多数字出版的付费用户是从传统读者转化而来的,如原来买纸质书的读者现在会买电子书;而在中国,这部分人群很多是新增用户,比如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用户等,所以中国传统出版消费者和数字出版的消费者结构变化,应该是远大于欧美地区的。

当这样的使用习惯和消费行为差异映射到版权贸易中,则有可能产生投入产出失衡的巨大风险。一方面可能外方难以接受中方的低定价的落地策略,因而不愿授权,或者是中方以国际市场的价格标准引进优质产品,但却因为受众面窄或者定价高而无法在市场中获得较大反响;另一方面则可能在国外畅销或收益良好的数字产品进入中国却适应不了中国相应消费群体的行为模式,因而惨遭滑铁卢。

要打破国际数字版权贸易的瓶颈,真正引进优质的数字内容资源并获得市场收益,近的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市场细分,区分对待细分市场,研究细分用户的需求和偏好,再有针对性地选择真正合适的资源,并形成符合该市场规律的版权贸易模式;第二,提前做好市场计划,包括详细的销售渠道和平台、对应的产品形式和定价、推广计划、预期收益等等,为数字版权贸易提供良好的合作基础,建立信任度;第三,通过合作、并购等方式打通数字出版几大主体之间的壁垒,将内容、技术、渠道、运营等融合成流畅的产业链,也能为引进资源提供有效的运作和流通环境。而长远来说,应该做到:第一,增强版权意识,普及数字版权概念和保护意识,逐步影响并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第二,优化市场环境、建立市场规则,通过法律法规、行业协会等为数字版权贸易和数字版权使用提供保障,促进国际版权贸易更有效地实现;第三,发展数字版权代理,成熟专业的版权代理机构可以帮助贸易双方缩小认知误区、统一市场需求,且保障整个贸易过程的有效运作,此外,版权代理机构还有利于构建和拓展长期稳定的版权贸易渠道,促进数字版权贸易的良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运用得当,中国积累的出版内容资源已经足够支撑我们目前的数字出版发展,因此盲目的数字版权引进也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通过数字版权贸易,我们可以了解到国际数字出版的发展,学习到数字内容的运作模式,甚至借鉴到优秀的数字产品设计,从而推动自身的进步与转型,那是值得尝试,也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王志刚.纸质版权与数字版权相分离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编辑,2009(3):70-73

[2]施勇勤,张凤杰.数字版权概念探析[J].中国出版,2012(5):61-63

[3]石颖达,周升起.中国对外版权贸易: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5(11):23-26

版权贸易浅论 第2篇

课程:版权与版权贸易

授课老师:金鑫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年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1级学号:100212011006

姓名:高园

版权贸易浅论

高园①

【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版权贸易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本文将从文化软实力,文化输出的角度来探讨版权贸易,并从市场的角度来解决文化差异上的问题,从而提高版权贸易的效率和精准性。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文化输出 市场

一、版权贸易——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各国都纷纷制定了文化战略。比如美国的文化政策的核心就是向全世界推行美国式的价值观念。韩国推行“文化立国”的政策,在中国十八大上也提出了文化强国的相关内容。由此,在各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情况下,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文化霸权的情况出现。比如美国对世界以“三片”②的输入来塑造自己的文化霸权。因此,各国也意识到本土文化的输出将是未来文化领域争夺战的必然趋势。我个人认为其实文化输出实际上是一种和平状态下的“战争”,是各个国家之间文化软实力的比拼。版权贸易是文化输出战略的重要途径,是打造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认识与发展属于后起勃发,随着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不断增加文化软实力也逐渐呈现崛起的状态。版权输出在近年来不仅在量上有所增加,并且与国外的版权贸易逆差有所减小。举个例子,比如国家十分重视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从2006年开始扭转了之前的贸易逆差,输出的版权数量开始大于引进的版权数量,并且呈逐年增长之势。经过26年的不断发展,到2013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所取得的版权引进数量已达1576项,而输出的数量则是2091项,引进与输出比大约在1:1.33,目前北京国际书展与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和美国BEA书展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书展。尽管受之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总的经济处于一个相对疲软的状态,但是版权贸易不减反增,确实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这也说明了我国在文化输出,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上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

② 高园,女,(1992——)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2011级注:“三片”分别指好莱坞大片,薯片,芯片。

二、解决文化差异——以市场为导向的版权输出

版权贸易是一种知识产权之间的交易,是把文化产品当做商品来卖。因此,从经济属性上讲,版权是一种普通的商品。但是毕竟版权产业作为一种以“内容为王”的产业,其作为商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容,版权贸易是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内容以经济的行为进行交换。然而内容的生产涉及到各个国家和地域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价值观念,由此会存在一定的文化代沟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版权贸易的难度。然而版权贸易要想取得发展,文化之间“水土不服”的情况必须克服。

首先,版权贸易作为一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经济行为,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市场规律在其身上依然可以适用。因此,在进行版权贸易的时候,不论是版权引进,还是版权输出首先要考虑的是市场需要。比如在2012年世界末日谣言四起的时候,这方面的书籍便被抢购一空,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一些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图书便销售的很火。再如近两年来一些通俗心理学也十分畅销,例如《FBI读心术》《色彩心理学》等。因此在版权引进的时候也应该紧跟市场潮流,关注人们热衷什么,关心什么。而在版权输出的时候也要对输出的国家的文化背景,文化心理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关注他们国家的国民关注什么,需要什么,由此而制定相应的版权输出策略,进行针对性的版权输出工作,而不是一股脑的主观强加给他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每个国家也有自己相对容易接受的文化产品。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国家人们对中国的上下五千年文明成果感兴趣。如果按照文化相似度来分析版权贸易,显然我国与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进行版权贸易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同时文化的相似度使得彼此之间更容易达成图书贸易协议。比如从中国多年来国家支持力度最大,发展较好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看我国版权输出的内容,发现其中比较大的一部分图书内容都是集中在中国古代时的文明成果,比如中国传统的医学,文学,建筑,历史地理等。这类版权的输出在我国版权贸易上属于优势产品,已经具备很好的品牌和影响力了。然而对于工业化现代化较早,经济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进行版权贸易的主要内容则在科学技术上占多数。欧美人对于中国的现代文明成果以及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更感兴趣,同时欧美人喜欢的书中有故事情节类的更畅销。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文化成果创作以及版权输出显然是还不够成熟的。目前在国内,不论是

文化层面还是经济层面,大众文化层面的交流显然是文化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动力。而在版权输出层面上也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比如在中国青少年中很受追捧的言情作家明晓溪的许多书就被引进到了越南,在中国的畅销书《狼图腾》也被翻译到了国外。由这些成功的输出的图书题材可以看出,输出的文化产品应该是跨越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限制,能引起人类共鸣的一些内容。比如《哈利波特》在全世界的热销最大的原因我认为是故事的曲折性,魔幻性,而这正好符合了人们共有的好奇心,其次则是出版社所做的一些创意性的营销工作。因此,版权贸易成功的必要条件是能够敏锐的捕捉进行贸易国的市场需求,从而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同时所进行交易的版权内容能够传播一种普世的价值,易于被外国的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获得好的口碑。

参考资料:

国际版权贸易 第3篇

此次版权研讨会得到了国务院新闻办、国家版权局和各出版单位的高度重视,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国务院新闻办三局副局长吴伟到会讲话,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代总经理焦国瑛致欢迎辞,总署版权司司长王自强在会上介绍了我国版权贸易的情况和推进版权贸易的举措,明天出版社社长傅大伟、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吴向、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周百义分别介绍了本社版权贸易的情况和经验,近150位全国出版单位的代表及从事版权贸易、代理的专职人员到会,并就所设专题内容进行研讨。

研讨会邀请了德国海尔德出版社总裁曼纽尔·海尔德先生、英国DK出版公司卡诺琳·普斯萝女士、俄罗斯版权协会波良斯卡娅·伊琳娜女士、台湾高谈文化出版公司社长许丽雯女士到会,他们就各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版权输出与合作情况、本机构的版权贸易合作意向、国际出版动态及海内外版权贸易合作趋势、版权交流注意问题等诸多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析。16日晚,英国、俄罗斯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专家还分别在不同的会场,同时举行了近2个小时的与参会者的座谈交流。

国际版权贸易 第4篇

平行进口 (parallel imports or parallel trade) , 又叫“灰色市场” (Grey Market) , 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未经进口国知识产权所有人或者受让人的同意, 进口商从别国进口本国也拥有合法知识产权的知识产品的现象。平行进口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同一知识产品存在着较大价格差才产生的, 而且在平行进口的情况下, 进口的知识产权在出口国是经过合法授权的, 并非未经授权的产品, 是“真品”而非假冒作品, 也即是现在大家所说的“行货”与交税的“水货”的区别, 只是其进口到进口国与进口国的知识产权所有人所拥有的具有排他性和地域性的知识产权产生了一定的冲突。版权的平行进口即是指版权产品的平行进口。

版权的平行进口具有一定的特征, 首先, 版权平行进口是在国际贸易发达和贸易壁垒减少的背景下产生的, 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但同时更是全球经济交流和相互学习的产物。其次, 版权平行进口是在民众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产生的。再次, 版权平行进口主要出现在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知识产品上。最后, 平行进口是由于知识产权人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但是由于在不同地区的定价不同, 存在一定的价格歧视, 或者因产品的质量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所导致的价格差, 进而产生了平行进口。

版权平行进口一般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即相同内容相同质量的商品, 但是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存在价格差, 这时候进口商从价格低的国家或地区地区往价格高的国家或地区进口, 获取其中的利润差。另一种情况即相同内容但质量有差异, 这时候存在质量好的产品向质量差的地区流动以及质量差的产品向质量好的地区流动两种情况, 这是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偏好产生的, 或者对质量有要求或者对价格有要求, 从目前的现状来说, 后者情况居多。

二、版权平行进口的特殊性

版权平行进口的特殊性即指版权平行进口与其他知识产权的平行进口相比较所具有的特殊性。由于平行进口主要存在于知识产权领域, 而知识产权的平行进口则主要分为专利、商标和版权的平行进口。由于版权作品的特殊性, 因此在对待平行进口问题上, 版权的平行进口问题与专利、商标的平行进口可采取不同的态度。笔者认为应当确立版权平行进口合法的观念, 并从立法上支持这一观念, 这样才能有利于国际贸易, 经济文化交流和国际大市场的平等竞争。

然而, 目前从国际实践来看, 我国、瑞典、加拿大等国的法律禁止版权平行进口行为, 但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的法律则允许, 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法律中并不明确规定允许或禁止。正是由于各国在立法层面对版权平行进口行为的规定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从而导致了版权贸易摩擦的升级并因此而阻碍到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去年3月19日, 美国最高院在Kirtsaeng v.John Wiley&Sons, Inc.案中推翻了地区法院和第二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 确立了国际平行进口的合法地位。

与通常对待商标和专利平行进口的态度相反, 笔者支持确立版权平行进口的合法地位是因为版权本身与专利、商标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版权即通常所说的著作权, 其获得原则为自动取得, 且其保护期限与商标、专利相比较长, 但版权作为一种作品, 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前人的智慧与作者的智慧相结合的产物, 如果在给予其自动保护和较长保护期的情况下还不允许平行进口, 版权所有人则会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做出不同的定价, 一方面版权本身就有垄断性, 不利于竞争, 另一方面从全球来看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也不公平。因此, 版权本身的特殊性要求从立法上对版权的平行进口应当采取宽容的态度。最为重要的是, 如果过分强调版权人的垄断性权利, 则不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学习。版权作品的传播是世界各国彼此了解和文化交流、学习、碰撞的重要途径, 这也有助于世界人民的彼此了解和世界文明史的进步, 因此, 从文化交流和学习的角度上看, 也更应该对版权平行进口采取宽容态度。

三、版权平行进口的原则及其依据

Kirtsaeng v.John Wiley&Sons, Inc.案中双方当事人的抗辩理由即是版权平行进口立法取舍或者不同国家采取不同态度的冲突根源。在该案中, Kirtsaeng是一名泰国的留学生, 他从1997年开始得知John Wiley (亚洲) 公司出版的英语教材与美国出版的内容一致但价格比美国低, 于是他便托人从泰国购买邮至美国后卖掉以获取差价所带来的利润。尽管亚洲版的书籍中都写明只能在美国之外的特定国家或地区销售, 但是美国最高院还是驳回了John Wiley公司的发行权被侵犯的诉讼请求, 支持了Kirtsaeng的首次销售原则的抗辩理由, 认定首次销售原则适用于国外合法生产的作品复制件, 从而确立了对于版权平行进口问题采取国际用尽的做法。从此案中我们不难看出, 尽管美国的地区法院和基层法院支持禁止版权平行进口, 但是最高院基于促进知识文化传播和首次销售原则而支持了版权平行进口的合法性。故此, 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版权平行进口的相关原则, 具体来说就是针对版权平行进口, 是适用首次销售原则还是适用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 明确对其取舍的意义及依据所在。

1. 版权的地域性原则及其取舍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是知识产权的一个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是基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以及不同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力度等的不同而产生的。其基本含义是依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获得保护的知识产权只能在该法律生效的范围内获得保护, 超出该国家的范围则就不被认可, 这也是国家主权原则的延伸, 否则就有可能侵犯别国的主权。但是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 这一原则的适用也在慢慢的缩小。这一原则之所以得到很多国家的承认也是因为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国家主权的原则, 因而大部分国家都承认这一原则。

从法学理论上看, 版权的地域性原则即所谓的属地原则, 是指在一个国家经版权人许可而投入的销售行为, 仅仅在该国范围内丧失对售出作品的控制权, 但该权利在其他国家并未被用尽, 因此版权的平行进口进口是不被允许的。但是, 这一原则在版权领域的适用却有很多的不足。由于版权的取得原则是自动取得原则, 即作者若想证明自己是该作品的著作权人仅需证明自己创作了该作品且该作品符合著作权的实质要件, 即独创性和可复制性。著作权的这一特殊取得原则结合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会使得知识产权的国际进口问题矛盾重重, 不利于知识文化的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开展等, 因此在版权的平行进口问题上, 应该更注重公共利益, 不易适用地域性原则。

2. 首次销售原则及其适用

首次销售原则即权利用尽原则, 该原则认为, 版权作品已经售出, 版权人就丧失对该售出作品的控制权, 任何人对该售出作品的的转卖、分销行为都不会侵犯版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 从首次销售原则的角度出发, 版权平行进口问题是合法的。

我国引进版权平行进口, 适用首次销售原则是有诸多益处的。具体来说有:首先, 允许版权的平行进口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 可以明显提高进口国的社会总福利水平, 让进口国的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其次, 允许版权平行进口可以促使版权的进口商提高彼此间的竞争意识, 进而有利于版权商品质量的提高。最后, 允许版权的平行进口可以促进国际经济、文化、知识的交流碰撞, 促使部分国家放弃利用知识产权来设置贸易壁垒,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进而促使版权商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定价, 消除价格歧视。

四、我国引进版权平行进口的制度设计

确立版权平行进口的合法地位在前文中已经论及, 但是态度的选择不一定就意味着制度的确立, 版权平行进口的合法化的制度确立需要各个部门法的配合。具体如下:

1. 在《著作权》法中确立版权平行进口的合法地位

确立版权平行进口的合法地位, 必须首先在《著作权法》中予以明确, 具体来说就是在著作权法的原则、权利内容及法律责任等章节必须予以明确, 即从法律上确立版权平行进口的合法地位, 但同时也要明确一些例外的情形。在平行进口的问题上, 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在于, 很多平行进口商获得利益是利用了进口国独家经销商的前期宣传、投资等。独家经销商前期为了开拓市场、宣传版权产品, 前期必然是付出了很大的成本的, 如果著作权法把平行进口合法化, 针对这种情况, 正版的独家经销商将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平行进口商的行为也是一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搭便车行为, 因此从公平维护市场竞争的角度考虑, 在著作权法确立平行进口的合法地位的情况下, 不能让平行进口商据此而胡作非为, 必须对其行为进行规制, 这当然需要其他的调整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予以规制, 而这方面的例外规定也需要在《著作权法》中予以明确。

2. 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平行进口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如前所述, 独家经销商前期的广告宣传、市场调研等的投入很容易被平行进口商所利用, 如果允许平行进口商在无偿利用独家经销商凭借大量投入建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反过来再以价格上的优势压倒独家经销商, 那这很明显就是一种搭便车的行为, 也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因此必须借助《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进行规制。

平行进口中应当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具体有:首先, 平行进口商应当进行真实的信息披露, 即告知消费者其商品与独家经销商的商品的区别, 防止消费者的混淆和误认。因为独家经销商的商品的售后服务等可能会比平行进口商品的售后服务等更全面。其次, 平行进口商在分销、转售时, 不得对版权作品做实质性的的改动, 否则, 一旦存在实质性差异, 则可能是冒牌货, 版权人就有权禁止。再次, 未经独家经销商的许可, 不得擅自利用独家经销商前期通过巨大的广告宣传和市场调研而获得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最后, 不得进行商业诋毁等方式侵害独家经销商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 在版权平行进口问题上, 一方面要注重保护版权人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 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保护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 应当适用首次销售原则而承认版权平行进口的合法地位, 我国从国际贸易发展和经济文化进步的角度, 更应该引入版权的平行进口。

参考文献

[1]周晓唯, 白芸.版权平行进口立法取向的经济学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 (2) .

[2]阮开欣.灰色市场不在灰暗:首次销售原则对版权平行进口的适用[J].环球瞭望.2013 (3) .

[3]龙著华.论版权领域的平行进口[J].社会科学.2005 (7) .

国际版权贸易 第5篇

【国贸专业论文】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术语 货物损失风险 贸易政策变动风险 价格变动风险 收汇风险论文摘要:风险规避是出口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时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的问题,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贸易术语和某些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国际贸易术语是为了适应买卖双方相隔遥远,分属不同国家的特点而产生,明确了买卖双方的责任,费用,风险,合理运用各种贸易术语来规避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是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的手段之~。

一、贸易术语和货物损失风险规避的关系

不只是版权贸易 第6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合作部主任 刘光宇

施普林格亚洲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编辑 李琰

主持人:大家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国际的出版合作一直在积极展开,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通过版权贸易等方式,引进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同时,在开放过程中,也将中国一些有代表性的出版物推出国门,宣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一直是国际出版合作的主题。

在国际化背景下,除了版权贸易,出版合作有了更多的形式与可能性,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先后以合资、独资和收购的方式进入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出版市场。培生、剑桥等优秀的国外出版社也逐渐注重和打入中国出版市场。更有中外出版企业进行项目出版合作,共同创作。一些重要的国际书展也是扩大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好机会,如法兰克福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伦敦国际书展等,众多参展商齐聚一堂,了解他人、展现自我。国际化和出版合作还会更加深入。

本期沙龙,我们邀请产学研界专家共同探讨和总结:“国际化背景下”的出版产业正经历着哪些新的动向,分享她们对于国际合作的看法。首先有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章思英!

章思英: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外研社国际合作历程,虽然比较简短,但还是比较成功的。外研社成立于1979年,经过30多年发展,目前我们每年出版5000多种产品、1000多种新品,其中50%都是与国际合作相关的,这些产品有的是引进的,有的是合作出版。

截至2012年10月底,与我们建立合作关系的已经有391家公司,这些公司一直与我们有合作关系,并且是活跃的合作关系。最开始是把他们的版权引进过来,并且在中国出版。如朗文公司的《新概念英语》,还有《走遍美国》。我们一直维护这些产品,并通过不断更新,扩大产品线,所以这些产品一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中国学习英语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潮流,我们的很多产品在2001年之前已经成名了。从2004年开始,我们也在进行版权输出,最近输出的是《突围》——前任副总理李岚清讲改革开放初期时面临的挑战、高层决策的过程和他们的决策背景,牛津非常看好引进了英文版权;另一个是对剑桥大学出版社输出厉以宁先生的作品《中国的经济改革发展之路》。

除了纸质图书还有数字输出,像我们拥有版权的《汉英辞典》,输出到美国一家技术公司,并且做成了APP产品。规模比较大的输出产品是《汉语900句》,这是对海外汉语初学者开发的产品,到目前已经有接近20个语种,现在还在不断地增加。

还有和麦克米伦公司共同开发的《走遍中国》,是针对海外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我们把版权卖给他们,然后共同策划编辑,是双方深度合作的一个产品。

我们和李琰老师公司合作的《中华学术文库》,领域已经超过语言学习类,是人文社科领域比较新的产品,现在已经出版了四个作品。

另一个是跟吉尼斯世界纪录公司合作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由外研社出版,这个书有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就是里面有些图标有3D标志,你用手机下载一个苹果应用AR,打开软件,对着书中的图,它自己就动起来。今年我们在国际书展上看了效果,还是挺好玩的。

我们在推荐产品和“走出去”的同时,也把中国学者推向世界舞台。在2012年伦敦书展上,我们组织一场论坛活动,请厉以宁先生和英国一位经济学家对话,当时现场效果非常好。

外研社的国际合作原则是机会开放、互惠双赢,职业化操作规程,讲求良好信誉。我们讲的是国际合作,事实上现在也特别重视和国内同行进行合作。我们蔡社长经常讲的一句话,“没有竞争者,只有合作者”,所以我们也特别期待更多地与国内同行进行合作。

主持人:非常感谢章老师的分享,接下来有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部刘光宇主任。刘老师是非常资深的版权经理人,其实版权经理这样的职业在国内的人群并不多,是小众的。如果把国营、民营各种行业的都算上也只有近千人。所以这么小众的人数能够坚持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下面请刘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刘光宇:很荣幸能够在这儿和大家交流,我也觉得很忐忑,我的优势就是我接触版权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人大的平台比较好。“胸怀天下,服务中华”,这是人大社国际部的定位,也我个人的定位——就是要放眼全天下,脚踏实地地服务好小到部门、出版社,大到国内出版行业。

人大社版权引入的一个思路或近路,就是先和资源比较丰厚的国外出版公司合作,因为人大社的出版地位,这些社也把人文社科类的选题,一般先给人大社优选权,特别是教材方面,这样我们就拿到不少好书。《工商管理经典译丛》已经有上百个品种,现在还卖得非常好。很多不断更新版本的书,都是那个时候做出来的。

以《经济科学译丛》《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两个译丛为开端,又陆续出版多个译丛,如《当代汉译学术名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丛书》《毛泽东研究译丛》等,在业界都形成品牌,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除优质教材和学术著作外,我们还尝试拓宽我们的学科领域和合作对象,人大社无论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还是营销渠道,都是比较擅长做教材的,其次是学术著作,大众类的书跟我们的教材和学术著作是不能比的,但是我们也试图以合作模式来弥补不足,就是跟一些中小型图书策划室或公司合作,出了一批大众类精品图书,如《毛泽东传》销量已经达几十万。现在大概有200多个丛书系列,单品加起来在销的有2400多种,2012年11月至今的印制码洋是1.6亿多人民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大版权输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的版权贸易主要合作对象就是台湾地区。一直到2005年前后,基本都是自然发展的状态,没有主动推版权。2006年前后,那时开始有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提法,而且有相应配套设施,人大社从2006年开始不断摸索,形成现在以人文社科、高端学术图书输出的版权输出特点。

nlc202309041124

人大社版权输出特色,一是权威学者和权威著作的版权输出,在版权推荐时我们发现非常吸引外方注意。比如戴逸先生的《简明清史》和程思危的《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经验丛书。

二是国家重要领导人图书的输出与合作,做这些书基本是为了社会效益。领导人图书《李瑞环》算是第一本,在国内销量非常好,所以版权输出时更多注重社会效益。这些书基本都是和培生合作,出版了英文版还有俄文版等。

三是以英语版本为基础的多语种开发。主要是韩文、日文、土耳其文、波兰文,还有其他几个语种。这些基本都是先有英文版,有了英文版之后其他小语种相对好推,这些年也慢慢做成规模。

四是量质并重的合作伙伴架构。做版权输出的同行可能感觉到压力,政府有关部门要求我们达到一定的量,而我们的合作伙伴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有些是要做品牌,要出精品的,所以目前基本是量质并重的架构。《清代历史图录》专门是走图书馆的,这个书输出了几年,到现在每年还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版税。这些基本是和培生合作的,合作伙伴,虽然不是那么有名,但是还有一些做得特别好,比如香港的天窗,大家知道英文翻译质量非常好,图书也很精美,所以有一些书交给他们做特别放心。他们的量不见得出太多,但是每出一本都是能拿得出手的。

五是以重点合作伙伴为核心的联合选题开发与深度合作。比如《大国的责任》《中国的抉择》等,我们找这一类主题的书,试图把它们拿过来,与合作伙伴进行深入合作。这些书籍基本都是从选题策划阶段就想好了一定要“走出去”的图书,或者是为了“走出去”而策划的图书,在国内市场销量基本没有考虑。

下面谈谈版权与国际合作工作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自我评价。从最开始输出的时候,我个人有一点妄自菲薄心态,觉得中国各方面都很落后,觉得没有什么能拿出去和人分享,尤其人大社引进的都是好东西,都是很有市场的,觉得输出很难做。但是这些年被迫也好,还是不得不做也好,走过来之后发现应该对中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就像“你恨它也罢,爱它也罢,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我们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就很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就是无论别人对它的评价怎样,我们他们都要研究中国,这就是我们工作有可为的出发点。

第二,定位。人大社对版权输出非常重视,把这个当做任务考核,我们社完全是市场化的。社领导不干预选题,编辑会考核这本书卖的效益怎么样,单笔的效益怎么样,而在输出方面则有上层的主导和推动。在这种情况下两点特别重要,一是社领导是否支持,会直接影响到出版社版权输出的效果,有时候我们也和同行聊,有时候我们也羡慕有的社领导不太要求,能做就做,我们就是领导太支持了,感到压力很大,但是只要你能做好,各种资源在社内都是畅通无阻的,这也是人大社能有今天成绩很重要的前提。

版权输出还需要政府各方面资源的支持,如果社领导支持就会跟有关部门争取更多资源,他们出面和不出面最后的效果是不同的。至少对于人大社来说是如此。因为我们社不像外研社和北语社基本是天然产品,有一些优势,我们社科类的著作是比较难翻译的,我们基本是要依靠别的部门协助才能沟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很多资源。

第三,人才和队伍。刚才侯慧主任也说版权经理人定位的问题,我们在部门招人时,要求能“出得厅堂,入得厨房”,条件非常高。我们从定位来说还是行政和服务支持部门。我们的团队还是比较强的,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但结合在一起还是能打硬仗的一支队伍。

我们社的想法从“走出来”到“走进去”,但现在还是版权合作、版权输出的形式比较多,下一步已经提上日程的是能够本土化和更加市场化,将来离开行政支持的“拐棍”后能够良性发展,这是我们下一步目标。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刘光宇老师,其实无论是外研社还是人大社,在国内出版社这个圈子里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都做了很多探索,有教训也有经验。对中国出版社而言,其实我们的“引进来”对国外出版社来说就是“走出去”。接下来有请施普林格亚洲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知名编辑李琰和大家一起分享国际合作公司的那些事情。

李琰:谢谢大家。施普林格是一个跨国出版公司,从1864年在德国发家的一个家族医学出版机构,逐渐演化到现在成为一个全球50多个办公室,超过5000个员工的大型跨国出版机构,现在出版的期刊有2200多种,而且还在持续增加。每年出版图书接近2000多种。施普林格在跨国出版机构中算是比较早的。我们北京代表处2004年设立,那时只有自然科学和医学编辑任务,人文科学和数学编辑任务是从2011年开始的,到现在我们已经为中国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出版了几十种期刊,两三百种图书。

另外一部分工作是和国内出版社进行合作出版,我接手的最重要一个项目是和外研社合作出版的《中华学术文库》,签署合同接近30种,已经出版四种图书,所以发展还是很快的。

今天讨论的题目不仅是版权贸易,所以我想谈谈正在国际出版领域新兴的一种出版模式,叫开放获取。开放获取的概念在最大程度上挑战了版权的界线和有版权保护下的出版交流方式。

开放获取出版主要是使期刊的文章以永久免费的形式在网上发表出来。开放获取期刊运行模式和传统的同行评议期刊是完全一样的,每篇文章的出版和接受都要经过严格的同行匿名评议程序。唯一不同的是,开放获取期刊收费是在出版之前的环节就完成了,任何人不需要买书,或者不需要订阅杂志就可以免费、永久地看到出版内容。

开放获取显而易见的好处是以使科学研究内容和知识,得到最广泛和最不受限制的传播。开放获取期刊的实践到现在不足20年时间,已经有很多学术研究机构和学术资助机构,要求他们资助下的研究成果一定要通过开放获取的形式出版。

开放获取期刊目录是一个跨国非营利性活动,每年收入全世界新开的开放获取期刊数量。DOA已经收入将近7000种开放获取期刊条款,其中21%已经是ISI收入非常高品质的科学期刊。更多知名学者和研究人员也越来越支持开放获取的概念。

从2005年DOA开始统计全世界获取开放获取期刊的数量,到2011年底,增长趋势非常明显的。

美国、英国、印度是OA期刊最大来源和市场,中国这些年数据不太高,2001年有18本,2012年只有1本,其实在中国开始的开放获取期刊也是每年不断增加的,包括和我们合作的OA期刊每年有10本新刊左右。

这是从研究资助角度来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资助机构要求他们支持的研究学者和他们的出版物都是要经过OA方式开放,也是非常明显的增长趋势。最关键问题是由谁来付出版费用。在全球出版的OA期刊付费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研究者个人自己支付的,或者是通过其他私人途径支付的,所以整个OA市场是由研究和出版经费支持的。

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发现,SOAP-2011年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是全世界仅次于韩国第二大有出版经费支持的国家,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将是OA期刊最主要的市场之一。

Springer在全国也算是开放获取期刊的领先尝试者。总量来看,传统的订阅模式期刊仍然占大多数,OA期刊分作者付费和机构支持两种情况,现在两者加起来只有10%份额,从2001年不到20种,到2013年8月份,已达145种期刊。

当然现在开放获取期刊市场很乱,有很多非常小的独立出版机构,随便想一个名目就可以开一个OA期刊。无论是OA的还是非OA期刊,最终评定标准是影响因子,虽然影响因子指标本身有很多局限,但是大家公认为是评价质量最好的指标。在影响因子最高的8个OA期刊出版机构中, Springer遥遥领先,有176种带有影响因子的期刊,其他的几个主要是欧美比较有传统的科学出版社。

现在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非常高质量的OA期刊出版,每年都有大量文章发表,开放获取形式在期刊领域已经有市场接受共识了,下一步尝试是要把开放获取形式引入图书出版。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琰老师特别专业,也特别精彩的分享。今天的沙龙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的出席!

中美版权贸易比对分析 第7篇

根据有关统计,我国截至2007年底,引进的版权总数高达9807项,但是在输出方面却存在明显差距,我国引进美国的版权贸易是美国引进我国版权贸易的7倍以上。因此我国与美国在版权贸易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表1为2007年我国大陆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情况,上为引进,下为输出。

1.1 图书版权输出绝对量太少

中国与美国同为国际大国,但是在版权贸易上,中国却存在明显逆差,这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以及经济的提升很不利。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首先,中美的语言差异。中美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无论是在语言方式,还是阅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上都存在明显的不同,这直接制约了我国版权对美的输出;其次,我国的出版界一直存在重引进,轻输出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图书出版只要是发行量大,那么获得收益就高,而在图书版权输出方面不仅需要高投入,且专业性很强,而且利润较低,因此导致我国很多出版社重引进,轻输出;最后,中美两国的发展差距,中美两国在科技水平、发展水平,以及国际文化影响力上都有现实差距,这就直接制约了我国的图书出版。

1.2 图书贸易逆差严重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美图书版权引进跟输出存在着明显的失衡,而且这种失衡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变,这种情况对于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以及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2 应对中美逆差的合理化建议

2.1 政府方面

2.1.1 加强版权保护法制的建设

我国是一个法制社会,以此为背景我国的法律制度一直在健全,针对版权保护法律制度来说,目前还存在很多缺陷,因此导致了版权保护不力情况的出现。宣传组织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版权法制观念,同时法律方面也应该加强对版权贸易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健全版权贸易的立法工作,对版权贸易方面还存在空白的部分进行填补。在国际方面应该积极加入保护知识产权以及版权的公约,并且严格尊重公约的履行与管理。

2.1.2 增加国家财政投入

我国的出版企业长期处在这样一种状况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得不到海外市场的认可,很难开拓国外市场贸易。政府应该采用积极措施帮助这些小企业解决其存在的困难,增强其创新能力,在不违反国际协议的情况下,拨出专款壮大民族出版业,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出版贸易与美国出版贸易的逆差局面。同时政府还应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适应市场需求,让群众认可出版业出版的产品。

2.1.3 调整对外贸易政策

从目前来看,我国出版业在税收政策方面有优惠,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出版业的增值税税率相对于其他的行业来说要低4%左右,也有一部分出版物的税收采用先征后退的政策。但是与美国发达的出版业相比,我国政策方面关于出版企业的税种还是偏多,在税率方面还是存在偏高的现象,我国政府应该积极调整税收政策,加快壮大我国出版贸易的步伐,尽快扭转中美版权出版贸易逆差。

2.1.4 建立版权贸易信息平台

我国的出版业一直以来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是我国无法生产出满足美国需要的版权图书,而即使是我国的版权图书满足了美国的需要,那也不能及时向美国输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政府应着力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国际版权信息平台,国际版权信息平台的建立让国际的版权贸易透明化,在版权输出的服务上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出版业的商家有了明确方向,知道该出版什么样的书籍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2.2 出版企业方面

2.2.1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版权虽然属于一种知识商品,但也属于一种商品,因此只有满足市场的需要,才能被市场认可。如一味的对原来的老素材进行挖掘,完全没有创新,让消费者味同嚼蜡,相信在一段时间内就会被驱逐出市场。版权作为一种商品,有投入才会有产出,这是经济学上的观点,但是版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这种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其通过供给来创造市场,这是与其他商品最主要的区别。在我国的版权贸易奋进的道路上,应该加大鼓励原创作品的力度,扩大对原创作品的投入力度,以成功扭转我国的版权贸易逆差。同时因为原创作品相对于非原创作品来说存在投入高、受益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原创作品创作过程中以及在发布原创作品之时,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以最大化地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

2.2.2 迎合国际市场潮流,拓宽出口渠道

版权的输出应适合美国人的口味,否则很快会被市场所淘汰,要迎合美国人需要,首先要做好海外市场的选题,目前我国出版业的选题并不适合美国人的需要,这是因为我国的文化背景跟美国的文化背景并不完全相同,在文化方面以及内容体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因此受不到他们的认可,但是要发展版权贸易行业,获得认可、输出版权是最重要的一步。其具体流程应该包括:了解市场——确认市场的类别——通过合作部门或代理机构对海外市场进行调研——出版图书。除此之外,出版的图书不仅应该从内容上着重选择,还应该从图书装帧上以及图片的选择上认真考虑,这样才能满足美国人的需要。

2.2.3 培养高素质版权贸易人才

21世纪,人才是关键,版权贸易商应该着重培养国际化背景下的版权贸易人才。人才的培养成功与否关系到版权贸易竞争力的强弱,我国要实现中美版权贸易逆差的扭转,就应该加强对国际背景版权贸易人才的投入。对于国际文化下版权贸易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对作者资源的培养,加强对作者资源的挖掘力度,选择不同的作者,并建立相应的作者资源库。其次培养集编辑、宣传,销售等为一体的复合型编辑人才,这样的人才更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最后,加强版权出口贸易工作人才的培养。通过对这些人才的培养,开拓我国的版权贸易。

2.2.4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在文化资源市场上,由于我国缺乏创新能力,再加上不重视对国际市场的开发,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鲜少有著名的文化厂商以及服务名牌。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我国政府应该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出版厂商开拓国际贸易,打造国际文化品牌。在市场的潮流下,不同的出版商都应该根据自己社里的实际情况,走特色、专业化的道路,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图书,在品牌图书上形成自己的品牌,从而在国际版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 结语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开拓了三个国家级的版权贸易基地,主要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以及雍和园的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建立了我国对外版权贸易和版权资本运作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国政府以及公民的共同努力下,能够促进对美版权贸易的输出,保证我国版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彰显我国的文化影响力,让中国文化走向美国,走向世界。

摘要:目前,美国是我国最大版权贸易引进国,但与此同时美国从我国引进的版权数量却很少。本文重点分析了中美版权贸易逆差,并对如何加强我国版权贸易输出,缩小中美版权贸易差距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中美版权贸易,逆差,建议

参考文献

[1]苏振华.中美版权贸易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分析 第8篇

中国于1992年10月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 也是从这时起, 中国的对外版权贸易发展进入了规范化的新时期。1998年到2003年, 中国图书版权的进口呈快速上升趋势, 2003年达到高峰, 达到12516项, 之后出现回落, 一直徘徊在10000项左右。出口总体上说也呈上升趋势, 在2002年以前, 中国出口的版权为平均每年输出574种, 由于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 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年, 全世界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 于是, 2002年输出达到1297项, 达到这十几年来的最高峰, 与前四年相比, 输出数量翻了一倍, 之后, 图书版权出口量逐年增加。2005年引进版权9328项, 输出1413项, 与前几年相比, 逆差逐渐缩小。

2 0 0 6年中国图书出版权引进高达10950项, 输出也增加到2050项, 逆差扩大到8900项, 尽管逆差扩大, 但在2006年10月举办的第58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 中国展团共引进版权1254项, 输出1936项, 创历史新高, 首次实现了贸易顺差。2007年版权输出高达2571项, 比2002年又翻了一倍, 逆差也缩小到7684项。从总体上看,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严重, 但发展很乐观, 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见表1) 。

二、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 , 即TC指数, 是对国际竞争力分析的常用指标之一, 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其优点是剔除了经济膨胀, 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波动的影响。公式为:

如果TC值越接近0, 则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越接近1, 竞争力越大;等于1, 表示只出口不进口;越接近-1, 竞争力越薄弱;等于-1, 表示只进口不出口。

表2为中国图书版权贸易TC指数,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竞争指数几乎接近于-1, 也就是说,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竞争力非常弱。2002年竞争力有所提高, 原因是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 而随后的2003年竞争力明显下降, 这是因为我国图书版权市场刚刚对外开放, 面临着国外的各种竞争, 处于弱势, 因此竞争指数较低, 经过短暂的阵痛以后, 从2004年开始, 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有了稳步的发展与提高。总的来说, 这八年来竞争力指数大体上是逐步提高的, 只是提高的速度缓慢, 幅度不大。

三、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盗版现象严重。近些年来, 我国图书版权的盗版、剽窃等现象极其猖獗,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有的法律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够强。另一方面, 我国还没有形成尊重原创的文化大环境, 这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相悖。

第二, 图书版权市场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市场化的程度不高, 市场秩序混乱等。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版权单位都是国有企业, 与大多数处于改革中的国有企业一样, 它们还没有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而且, 进入壁垒比较严重, 缺乏竞争意识。

第三, 出版物缺乏文化内涵。目前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大多追求短期经济收益, 越畅销越好, 而忽略了出版物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沉淀, 造成了我国满足人们日常娱乐等消费需求的私人文化产品和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

第四, 图书版权领域人才缺乏。我国在图书版权贸易人才、翻译人才以及代理人才方面严重缺乏。专业的图书版权贸易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应为:及时了解国外出版动态、准确分析国外读者阅读倾向, 同时要对本国出版业有较好的把握, 熟练掌握图书出版流程和销售流程。

四、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建议

政府层面:制定鼓励和促进版权贸易发展的政策法规;破除行业垄断, 树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开放竞争的新机制, 促进公平、公正和公开竞争;建立版权产业统计制度及统计指标体系;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企业层面: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拓宽海外市场;企业应节约成本、整合资源、利用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创造并创新出有内涵、重质量的图书版权产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 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版权贸易人才的同时, 大力培养国内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张晓明, 胡慧林, 章建刚.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翻译与版权贸易的相互关系研究 第9篇

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下, 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不可避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世界日益关注中国, 需要中国, 想要了解真实的中国;而中国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 更加迫切需要把自己介绍给世界。

信息时代背景下, 未来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知识经济, 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上。版权贸易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着重大作用。这些年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进出口比例在不断缩小, 但版权贸易一直呈逆差状态。

版权贸易的成功, 需要精准的出版选题策划、高超的营销手段和国际交流合作, 还需要政府对文化产业建设的大力扶持、完善版权贸易制度等。影响中国文化走出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即需要优秀的翻译来提供优质的译作。笔者主要从版权引进、版权输出、翻译作品质量和翻译人才培养四个方面综合研究翻译在版权贸易中的重要性, 再从翻译的角度来看版权贸易的发展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以此来研究翻译与版权贸易的相互关系, 探索翻译之于版权贸易的重要作用。

二、翻译与版权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 翻译对版权贸易的重要作用

翻译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沟通的坚实桥梁。在西方世界向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文化霸权的历史语境下, 翻译不仅肩负着输入外族的新鲜血液、增强自己的知识权力和竞争力的使命, 同时还承担着输出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和消解西方文化霸权的重任。

1.从版权引进来看。每年我国从国外引进大量版权, 巨大版权交易量的完成, 都需要大量的翻译来实现。由于翻译目的不同, 读者对象不同, 翻译就必须遵循不同的原则, 所产生的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若要将大量新奇的、富有外来民族文化魅力的文化信息引入国内, 让国人了解真实的海外世界, 可以对译文进行异化处理, 保留外来文化的原有面貌;但若要让源语作品在目的语国家容易推广和让读者接受, 可采用归化的方式, 在保持原著思想和结构完整的前提下, 用符合本土文化的语言和结构形式来重新演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不仅是不矛盾的, 而且是互为补充的。因此, 针对不同的读者和出版目的, 要考虑译作中文学因素是“归化”还是“异化”处理, 这影响着译作在市场上是否能打开销路, 是否有读者愿意接受和喜爱。

2.从版权输出来看。我国版权输出对象集中主要是东亚和欧美, 贸易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版权输出有限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缺少翻译人才, 特别是能将汉语成功翻译成目的语国家的优秀翻译。文化研究学派认为, 翻译中最大的困难不是语言本身, 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从文化层面上寻求译者的任务是一种进步, 然而一个很严峻的事实是:尽管很多翻译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但他们往往过于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性而忽略了差异性的研究, 他们认为语言有同等的表达力。

与西方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中国文学, 在国外仍算是小众文学, 想要走入西方主流社会, 往往会被“暴力改写”, 用削足适履的方式来迁就和迎合西方文化, 削弱中国文学自身的本质特征。尽管这样, 中国对外输出版权仍然有限。近年来莫言、余华、姜戎、王朔等人的作品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除了成功的版权营销外, 国内外优秀的汉学家对其作品的成功翻译是另一关键因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更是引起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关注, 但是目前无论国内外都缺乏能将汉语成功译介成其他语言的翻译人才, 紧靠少数汉学专家来支撑局面, 这严重阻碍我国版权的对外输出。

3.从翻译作品质量上来看。版权贸易过程中, 只有优秀的翻译作品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才能创造良好的销售成绩。翻译过程中对源语作品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在图书的推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着作品的读者接纳度。多元翻译理论旗手佐哈尔认为, 翻译作为一种动态文化活动可以改善翻译文学在目标语文化系统中的地位。翻译让有的文学作品从边缘状态逐渐转向中心, 将一国非经典的文学在另一国文化中经典化。我国当代文学能在国际市场上成功, 优质的作品译介起很大的作用。一直以来, 中国不乏优秀文学作品却从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甚至国外都缺少能够准确译介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人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打破我国诺贝尔文学奖零纪录, 特别要感谢葛浩文和陈安娜等人严谨准确到位的翻译。

4.从翻译人才培养上来看。不论是版权的输出还是引进, 都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来完成。优秀的翻译人才必须精通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 这样才能准确完整地翻译原作, 保持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由于我国外语教育重语言而轻文学, 尽管翻译从业人员众多, 但大多文学功底基础薄弱, 真正合格的中外互译人才很少。随着国家对翻译事业的高度重视, 对翻译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 积极发展翻译产业, 在高校普及外语教育, 成立专门的翻译学校和专业,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翻译事业和翻译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我国翻译的国外作品多是英语类, 其他语种的翻译较少, 且英译汉多于汉译英, 对文学作品的翻译相对其他作品引进较少, 这反映出我国翻译人才培养比较单一, 结构不合理, 能准确将国内文学译介成目的语的外宣翻译严重不足, 影响着我国版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 版权贸易对翻译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加入《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和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的对外版权贸易加大, 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提升, 对翻译的需求逐年递增, 对译作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版权贸易的巨大需求, 推动着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并直接表现在英语教育和翻译人才的培养上。英语教育同母语一样从小学开始, 大学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托业考试等开始每年定期举行, 各种外语培训机构盛行。大学教育里除了英语之外, 日语、韩语、俄语等其他语种也不断发展, 特别是英语专业还设了不同专业方向。如今国民生活水平提高, 出国留学和旅游成为一大趋势, 这更推动外语教育的发展, 特别是推动外语教材教辅以及对介绍国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类书籍的引进, 而这些书籍的引入都要更多的翻译人员来完成。美英剧、日韩剧和泰剧等在国内日益盛行, 其版权引进的交易价格更是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除了专业翻译人才外, 这些剧还促使一大批翻译爱好者成立各种外语翻译字幕组, 在第一时间更新最新的影视剧。可见, 不论是图书版权还是数字版权、音像制品版权的发展, 都需要翻译来共同完成, 而庞大的市场需求更是不断刺激翻译行业的发展。

三、结语

积极发展对外版权贸易, 不仅符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更是符合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通过版权贸易, 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世界各国进行沟通交流, 促进世界的和谐进步, 也有利于我国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 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民族魅力。

版权贸易涉及广泛, 除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出版社行业自身的优化整合外, 还有相关产业的积极配合。通过研究翻译和版权贸易之间关系, 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版权贸易的进出口两个方面, 我们认识到翻译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和读者接受程度, 影响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交流和对话。我国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和翻译产业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 能实现中外互译的翻译人才十分缺乏, 国内外语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英语, 其他语种教育事业发展缓慢, 国际版权贸易市场所需的翻译人才缺口很大。在中国文化事业“走出去”过程中, 精通源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翻译人才严重不足, 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版权输出事业的发展。因此, 翻译产业和教育产业要加大对翻译事业的投入和扩大人才发展计划, 增强对翻译人才的文学能力的培养, 为版权贸易事业提供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 推动版权贸易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伊革.“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话语下的林语堂“送去主义”译介观[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6) .

[2]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 1998 (2) .

[3]余学勇, 李奕岚.论译者作为文化调解者[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9) .

国际版权贸易 第10篇

版权亦称著作权, 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版权贸易 (Copyright Trade) 是指以版权为标的的交易活动, 是版权的有关经济权利的转让与许可。版权人将版权中的经济权利 (财产权) 进行买卖出售、有偿定期转让和有偿授权商业使用, 统称为版权贸易。

版权贸易又可分为版权许可和版权转让两类。版权许可或转让行为过程中的当事人无论是否在同一地域、或为同一国籍, 都可以称作版权贸易。根据版权贸易领域的不同, 版权贸易可分为图书版权贸易、音像制品版权贸易、影视作品版权贸易、计算机软件版权贸易等。

版权许可是指版权所有人将其版权经济权利中的某项权利, 有偿地授予他人在一定期限、一定范围内使用。一般说来, 版权许可贸易通过发放许可证或签订许可使用合同, 准许被许可人在合同有效期内使用某项权利, 被许可人对该项权利并没有处置权, 原版权所有权并不会发生转移。

版权转让是指通过合同买卖版权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乃至全部财产权的法律行为。版权转让与版权许可不同, 版权转让后原版权中财产权的归属便发生了转移。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版权贸易总量小, 增速缓慢

在文化贸易已日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下, 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对外贸易方面却远远落后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 并且我国文化贸易存在巨大的逆差。仅从我国的版权贸易总量 (见图1) 就可以看出, 从2003年至2012年, 虽然我国版权贸易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增速十分缓慢。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版权贸易分为版权引进与版权输出两个方面。根据国家版权局2014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在版权引进方面, 总体上来讲, 2012年全国共引进版权17589种, 其中图书16115种, 录音制品475种, 录像制品503种, 电子出版物100种。在版权输出方面, 总体上来看, 2012年, 全国共输出版权9365种, 其中图书7568种, 录音制品97种, 录像制品51种, 电子出版物115种。

2. 版权贸易仍存在较大逆差。

不同于我国的货物贸易, 由于我国文化产品与服务贸易较发达国家起步晚, 至今仍存在较大逆差, 属于文化服务贸易中的版权贸易更是如此, 如图2所示, 从2003年至2012年, 我国版权贸易一直处于逆差, 且版权引进总数远远大于版权输出总数。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3. 版权贸易市场不完善

在文化产品与服务进行版权交易的操作中, 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国版权贸易市场仍不完善。首先, 在我国针对版权或著作权的侵权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盗版书、盗版音像制品等遍及全国, 极大地破坏了正版书籍、音像制品等的市场, 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版权贸易的发展, 使得国外的部分版权持有人因担心卷入版权纠纷而放弃进入中国市场。其次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我国出版社很少通过版权代理机构进行版权贸易, 然而版权代理商精通版权贸易的相关知识、业务以及国际惯例, 其在版权输出和引进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这就导致信息沟通不及时, 无法建立与专业的版权机构一样的快速反应机制。再次, 出版业的市场化程度不够。由于我国很多出版商从国有企业转型而成, 无法进行有效的企业化管理, 出版业起步较晚, 版权企业的市场地位并未完全确立, 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够完善, 整个版权产业的创新力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对外贸易地位的不断提高, 文化贸易逆差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制约也日益凸显。我们应正视这一问题, 着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缩小文化贸易逆差, 就我国的版权贸易而言, 如何使我国版权“走出去”, 提高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亟不可待, 需要国家政策、行业协调、企业观念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1. 完善版权交易平台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化改革越来越深入, 规范版权交易的操作流程, 在交易中最大限度的争取利益并占据主动地位, 是我国版权交易成功“走出去”的关键。健康的版权交易平台通过产业集聚、投融资服务、信息交流、培养人才等众多功能的发挥, 从而起到提升我国的版权及文化产业的作用。相关单位与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版权拥有者、需求者、投资机构和投机者进入版权交易平台参与交易。大量的交易者可充分代表版权供求双方的力量, 有助于版权市场价格的形成, 公开化、公平化, 透明度高的版权交易也可避免个别交易方式容易产生的欺诈和垄断行为, 有助于公平价格的形成。

2. 建立规范、专业化的版权代理体系

版权代理行业作为朝阳行业, 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对我国相关规范的完善及健全版权代理体系的建立提出了挑战, 如建立版权代理人和版权代理机构的准入机制, 并对现有版权代理公司进行改造、重组或联合, 撤销, 进一步拓展版权代理机构的业务范围、对象、类型和方式, 而非仅仅局限于图书领域的代理, 加大对电影、电视、音像制品以及网络作品等版权品种的代理, 并大力培养优秀的专业版权代理人才, 要想真正实现我国版权“走出去”, 从售前的资讯推介到售中的谈判再到售后服务, 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具备专业知识且细心周到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3. 充分调动各方资源, 有的放矢

从中央提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开始, 近十年来, 国家在相关方面出台了大量的扶持政策, 因此出版界人士应充分利用国家的鼓励政策、各种评奖、展会等资源, 努力寻求各方支持。除国家层面的支持外, 还应重视作家、翻译家、汉学家等业内人士及输出国使领馆、孔子学院的作用, 依托孔子学院等机构, 举行读者见面等活动以扩大影响力。同时, 有的放矢也是实现我国版权成功输出的重要一环。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 世界对今天的中国充满好奇。各出版商应积极了解国外读者的兴趣与需求, 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年度报告 (2012)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1.

[2]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 (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商务出版社.

[3]李小牧.李嘉珊.国际文化贸易:关于概念的综述和辨析.国际贸易2007年第2期

国际版权贸易 第11篇

对于熟悉欧美版权贸易合同的版权经理来说,第三方版权并不是一个生僻的概念。绝大多数版权合同都会有这样的条款:图片、表格、引文等授权方没有权利的内容不在本合同授权范围之内,需要引进版权方另外联系版权,否则不可以在中文版中使用这些内容。第三方版权问题在引进版的图文书、理工科图书中比较多,有些人文社科类教材中因含有期刊杂志的引文,也会涉及到这个问题。不仅引进版权图书中涉及第三方版权内容,输出版权的图书也有这个问题。随着中国版权保护的加强和出版国际交流的增多,图片、文章等小篇幅作品的版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保护我国作者的版权、帮助作者获得应有的版权收益也是版权经理的职业使命之一。这就是版权贸易中不容忽视的第三方版权问题。

在我国版权引进数量激增的早期,第三方版权问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国外出版社也没有特别强调这一问题。直至2008年前后,某些国外出版公司遭遇图片公司的起诉,并且以败诉赔偿告终,他们才开始特别重视第三方版权问题,要求严格执行第三方版权的条款。然而有的图书中,图片、表格、引文有上百幅,涉及的权利人也数以百计,这确实给版权贸易带来巨大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如果不解决第三方版权,会导致违约以及侵权;如果逐个联系权利人,会耗时很长,不仅为版权经理带来巨大的工作量,而且也会错过出版的最佳时间。最重要的是,即便版权经理费尽周折,完成联络工作,编辑也不得不放弃出版,因为多个第三方版权授权费用累加起来,数额巨大,这个选题根本不可能盈利。

在引进版权的实践中,笔者曾经遇到两个重点引进项目涉及第三方版权问题。一个是经管教材,涉及上百篇引文和图片;另一个是理工类学术书,涉及很多图表。这两个项目都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没有因为巨额授权费而放弃出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一系列针对第三方版权内容的解决办法:首先,优先考虑没有第三方版权的引进选题,现在多数国际出版集团在出版时也会考虑销售国际版权时遇到的第三方版权问题,并且尽量获得图片、表格、引文等内容多语种的全球权利。其次,能删掉的尽量删掉,能替换的尽量替换,以压缩经济成本,经济成本过高的选题,及早放弃。再次,我们可以考虑通过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CCC)等著作权交易平台来清理第三方版权。最后,对于确实需要自己联系版权的内容,可以按照权利人进行归类,优先联系内容比较集中的权利人,对于那些内容分散的尽量联系,不能落实的就删掉或替换。

在输出版权的实践中,我们也要重视第三方版权问题:首先,要核实哪些图片我们可以授权,哪些不可以。其次,对可以授权的内容,要帮助图片作者争取应有的版税收益和版权声明。再次,对于不能授权的内容,我们应该采取对等的方式,要求外方自行联系权利人或者删掉。我们不能授权的情况居多,可以借鉴国外出版社的做法,在本版书组稿出版的时候,对于外向型选题应该尽量解决输出版权时的第三方版权问题。

国际版权贸易 第12篇

图书版权是保护图书编辑开发积极性的主要形式, 在图书版权贸易活动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会导致图书版权贸易市场的畸形发展, 同时也会对图书编辑开发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 对我国图书版权体系构建和图书编辑开发活动都有不利的影响, 所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对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 从发展速度来看, 图书版权引进和输出发展的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二十年的时间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发展极为迅速, 1992年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总数为1666种, 2012这一数字达到了18000种, 在二十年的时间之内增长了十倍之多, 可见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之迅速, 单就图书版权的引进来讲, 1992年的图书版权引进数量为1057种, 这一数字到2012年达到15776种增长了十五倍, 相对而言图书版权的输出1992年为609种、2012年为2440种, 期间只增长了四倍。[1]

(二) 图书版权的引进和输出对象集中化现象

从图书的引进和输出的对象来看, 不平衡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 从图书版权进口来看, 我国图书引进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 其中以美国、英国和德国三国的图书版权引进最多, 占所有引进图书版权的一半以上。相应的图书版权输出也主要集中在亚洲几个国家, 2012年排在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国前三位的分别是台湾、美国、韩国。

(三) 图书版权的引进和输出题材有很大区别

从图书版权贸易的题材上来讲, 引进图书版权题材和输出的图书版权题材有较大的差距, 其中引进图书版权的题材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各个领域, 无论是畅销书还是专业性书籍都有较大的增长。相较而言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内容和题材就略显单一, 输出的图书版权题材主要以历史文化为主。

三、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不平衡的原因

(一) 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仍然影响着版权贸易的发展

在我国, 图书出版行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宣传行业曾经经历过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管制,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相应的图书出版单位都进行了市场化改革, 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变成了国有图书出版企业, 但是计划经济管制的痕迹遗留还很明显, 相应的国有图书出版企业受行政命令和政治风向的影响还很大, 不能担负起独立自主的图书出版企业的责任, 导致其在图书出版活动中的自主权利有限, 相应的图书出版活动很难做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势必会造成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二) 我国图书版权的市场还不完善

图书版权作为一种相对较为年轻的行业, 其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 我国1992年才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 并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版权贸易, 在这之前和之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国一直处在图书版权贸易管理的混乱状态,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才建立几十年的时间, 相应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还有待完善, 在这种市场现状下, 我国不仅无法完全按照公约的要求规范图书版权市场, 而且也缺乏对图书版权市场的有效监管。我国的图书版权因为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所以“中央社”和“地方社”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公平的图书版权市场。同时对图书版权市场监管的不力也导致图书版权市场中哄抬版税、盗版剽窃、恶性竞争等事件频发, 图书版权市场的这种现状不利于图书版权贸易的均衡发展。[2]

(三) 版权代理机构和人力资源主体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当前, 在我国的图书版权市场中, 相应的版权代理机构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体系, 版权代理机构无论是从自身的实力上还是从经营管理模式上都与国外的版权代理机构有一定的差距, 同时人力资源主体的素质也并不出色, 版权贸易是一项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的行业, 不仅需要从业人员了解国际惯例、市场行情、图书版权运作规则等专业知识, 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 这种综合性的高素质图书版权人才我国国内还比较稀缺。[3]

四、加快发展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建议措施

(一) 进一步深化图书出版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要想改变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不均衡现状, 进行图书出版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关键,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国内图书出版行业内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对图书出版企业进行企业运行机制的改革, 摆脱或者减少行政命令对图书出版企业的影响, 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图书出版现状为目的, 调整内部的管理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就是要彻底地实现政企分开, 淡化图书出版企业的行政职能, 充分发挥图书出版企业的市场经济职能, 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以时尚经济为导向的版权贸易体系。

(二) 不断完善版权贸易市场体系

优良的图书版权贸易市场是保证图书版权贸易健康发展的基础, 所以要想解决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不均衡问题, 就一定要完善版权贸易市场体系, 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严厉打击盗版、恶性竞争等图书版权贸易中的不良现象, 维护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正常秩序, 为图书版权贸易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在不断完善图书版权贸易市场体系的同时, 也要注意对我国在图书版权贸易中的后发优势的应用, 在图书版权贸易中因为后发国家往往能够借助发展较早国家的成功经验, 避开发展较早国家图书版权贸易的失败陷阱, 所以往往能够产生更快的发展速度。在图书版权贸易市场构架中要充分利用市场资源, 建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三) 加强对图书版权贸易的扶持

图书版权贸易是一国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 是一国文化在国际领域传播的主要方式, 所以国家的有关机构应该强化对图书版权贸易的认识, 认识到图书版权贸易对我国文化世界传播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图书版权贸易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从各个层面上给予扶持。首先, 政策上的支持是保证图书版权贸易均衡发展的基础, 包括简化出口报关、退税手续等。其次, 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设立专项的补贴资金用于我国输出较少的图书版权输出补贴, 以平衡我国图书版权的对外输出情况。第三, 加强指导和协调, 在图书出版和贸易的整体方向上多给予一些帮助, 通过政策指导的方式均衡我国图书版权出口的结构。

(四) 加强图书版权贸易人才的培养

图书版权贸易人才是支撑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所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强化图书版权贸易的高等教育, 是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式, 通过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层次设置图书版权贸易的专业, 培养专业化的图书版权贸易人才, 同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图书版权贸易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设置图书版权贸易与外语、图书版权贸易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双学位教育, 保证图书版权贸易人才素质的全面性。另一方面, 根据图书版权贸易的实际情况设置图书版权贸易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从事图书版权贸易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图书版权贸易资格才能参与工作, 这就客观上提高了图书版权贸易从业人员的进入门槛, 迫使从业人员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提供自身的图书版权贸易知识水平。

五、结论

图书版权贸易作为一种知识产权贸易, 其不仅是我国文化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国际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但是当前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却呈现出一种发展不均衡的态势, 本文从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现状、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加快发展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建议措施, 三个角度对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期为图书版权贸易的均衡发展提供支持和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图书版权保护意识的逐渐觉醒,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成为社会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两个角度出发, 结合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不平衡的实际, 对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图书版权,贸易不平衡,原因及对策

参考文献

[1]杨燕玲.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

[2]郝乔丽.我国少儿类图书“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 2014.

上一篇:高效课堂下一篇:交际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