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诊治范文

2024-07-11

仔猪黄痢诊治范文(精选7篇)

仔猪黄痢诊治 第1篇

1 发病情况

2010年1月份, 本县一养猪场从外地引进能繁母猪26头, 止2010年5月8日已生产仔猪24窝, 共计280头。其中, 有7窝10头仔猪于出生12小时后突然表现全身衰弱, 呈昏迷状态, 很快死亡。以后有68头仔猪相继发病, 以腹泻为主要症状。1小时泻数次, 粪便呈浆状, 黄色或黄白色, 含有凝乳小片。粪液沾染尾、会阴和后肢等处, 和毛粘结成痂块状。扑抓时在挣扎和叫鸣中, 常从肛门冒出稀粪。病猪精神沉郁, 吃乳减少以至停止, 口渴、迅速消瘦、脱水、眼球下陷、全身衰弱, 又有5头昏迷而死。

2 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颈部及腹部皮下水肿, 肌肉苍白色。最显著的病变是肠道黏膜急性卡他性炎症, 尤其以十二指肠最严重, 空肠、回肠次之, 结肠较轻。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 肠腔充气, 内有腥臭黄白色内容物,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 切面多汁。心、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小出血点, 肝肾常有小的凝固性坏死灶, 少数病例脑实质有小软化灶。

3 实验室诊断

3.1 溶血试验和生化试验

用病死仔猪的新鲜尸体, 采小肠前部内容物划线培养于麦康盖平板上。挑取红色菌落作溶血试验和生化试验。以抗O血清及抗OK血清鉴定其抗原结构, 发现为常见病原性血清型。

3.2 动物试验

将分离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口服感染初生仔猪, 发生了黄痢, 予以确诊。

4 药敏试验

选取对病原性大肠杆菌抑杀作用比较强的药物链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磺胺脒、合霉素、恩诺沙星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显示:庆大霉素最为敏感, 土霉素次之。

5 措施

5.1 全面消毒

彻底冲刷猪舍地面、墙壁等仔猪所有接触的地方, 再用百毒杀溶液喷雾消毒。食槽、水槽、用具等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洗刷, 然后再用清水冲洗。

5.2 防止流窜

母猪和仔猪固定猪圈和运动场, 防止乱跑, 散布病原菌, 以保护无病的母猪和仔猪。

5.3 清洁母猪乳头

接产时把母猪每个乳头挤掉乳汁少许, 以冲除乳头孔的细菌和污物, 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乳头、乳房及周围的皮肤, 然后放入仔猪哺乳。

5.4 菌苗注射

在母猪怀孕后30天和90天各肌肉注射一次大肠杆菌K88、K99双向基因工程苗。

5.5 治疗

(1) 庆大霉素每头每次5000单位肌肉注射, 每日2次, 连用3-5天。

(2) 土霉素口服, 每头每次250mg, 每日3次, 连用3-5天。

6 小结与讨论

(1)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 所以留种母猪最好自繁自养。必须引种的要从确认无该病发生的猪场引进。

(2) 该病的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 其他传播途径少见。病原性大肠杆菌由带菌的母猪排出, 散布于外界, 最重要的是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 仔猪吮乳或舔母猪皮肤时食入感染。下痢的仔猪由粪便排出大量细菌, 污染外界环境, 经饲料和污物传染给其他猪。

(3) 该病的流行没有季节性, 一般最多发生于产仔时期。在猪场内一次流行后一般经久不断, 只是发病率和致死率有所变动。如不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 难以自行消灭。

(4) 初生仔猪对该病的免疫力主要取决于小肠内是否有足够的特异抗体。因此, 必须尽早哺喂初乳, 使初乳抗体迅速进入小肠和吸收。如哺喂过迟, 则吸收减少。

仔猪黄痢的诊治实例 第2篇

1 发病情况

2010年1月份,本县一养猪场从外地引进能繁母猪26头,至2010年5月8日已生产仔猪24窝,共计280头。其中,有7窝10头仔猪于出生12小时后突然表现全身衰弱,呈昏迷状态,很快死亡。以后有68头仔猪相继发病,以腹泻为主要症状。1小时下泻数次,粪便呈浆状,黄色或黄白色,含有凝乳小片。粪液沾染尾、会阴和后肢等处,和毛黏结成痂块状。扑抓时在挣扎和叫鸣中,常从肛门冒出稀粪。病猪精神沉郁,吃乳减少以至停止,口渴、迅速消瘦、脱水、眼球下陷、全身衰弱,又有5头昏迷而死。

2 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颈部及腹部皮下水肿,肌肉苍白色。最显著的病变是肠道黏膜急性卡他性炎症,尤其以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肠腔充气,内有腥臭黄白色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心、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小出血点,肝肾常有小的凝固性坏死灶,少数病例脑实质有小软化灶。

3 实验室诊断

3.1 溶血试验和生化试验

用病死仔猪的新鲜尸体,采小肠前部内容物,划线培养于麦康盖平板上。挑取红色菌落,作溶血试验和生化试验。以抗O血清及抗OK血清鉴定其抗原结构,发现为常见病原性血清型。

3.2 动物试验

将分离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口服感染初生仔猪,发生了黄痢,予以确诊。

4 药敏试验

选取对病原性大肠杆菌抑杀作用比较强的药物链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磺胺脒、合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庆大霉素最为敏感,土霉素次之。

5 防止措施

5.1 全面消毒

彻底冲刷猪舍地面、墙壁等仔猪所有接触的地方,再用百毒杀溶液喷雾消毒。食槽、水槽、用具等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洗刷,然后再用清水冲洗。

5.2 防止流窜

母猪和仔猪固定猪圈和运动场,防止乱跑,散布病原菌,以保护无病的母猪和仔猪。

5.3 清洁母猪乳头

接产时把母猪每个乳头挤掉乳汁少许,以冲除乳头孔的细菌和污物,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乳头、乳房及周围的皮肤,然后放入仔猪哺乳。

5.4 菌苗注射

在母猪怀孕后30天和90天各肌肉注射一次大肠杆菌K88、K99双向基因工程苗。

5.5 治疗

(1)庆大霉素每头每次5000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5天。

(2)土霉素口服,每头每次250mg,每日3次,连用3-5天。

6 小结与讨论

(1)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所以留种母猪最好自繁自养,必须引种的要从确认无该病发生的猪场引进。

(2)该病的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其他传播途径少见。病原性大肠杆菌由带菌的母猪排出,散布于外界,最重要的是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吮乳或添母猪皮肤时食入感染。下痢的仔猪由粪便排出大量细菌,污染外界环境,经饲料和污物传染给其他猪。

(3)该病的流行没有季节性,一般最多发生于产仔时期。在猪场内一次流行后,一般经久不断,只是发病率和致死率有所变动。如果不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难以自行消灭。

(4)初生仔猪对该病的免疫力主要取决于小肠内是否有足够的特异抗体。因此,必须尽早哺喂初乳,使初乳抗体迅速进入小肠和吸收。如果哺喂过迟,则吸收减少。

一起仔猪黄痢的诊治报告 第3篇

1 发病情况

三明市清流县某养猪场, 10月底开始有2窝仔猪21头出生后1~7d内分别不同程度发生黄痢, 笔者前往就诊时已有19头发病, 发病率达90%, 死亡10头, 病死率52%。笔者询问业主在发病初期曾单独使用痢菌净加阿托品治疗, 治疗效果不理想。后经综合治疗后治愈9头, 治愈率达47%。

2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时尚很健康, 在1~3日龄突然发病。病仔猪呈口渴, 精神沉郁, 脱水消瘦, 肌肉苍白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水样, 并含有凝乳小片, 有腥臭味。病仔猪肛门松弛、因挣扎或鸣叫而增加腹压, 常由肛门排出稀粪, 呈水样喷出。

3 病理解剖

剖解4头病死仔猪, 表现为干瘦、皮肤皱缩, 肛门哆开, 周围及股部有黄白色污染;胃内充满酸臭的凝乳块, 胃粘膜发红胃壁水肿, 胃膜有出血点;肠粘膜潮红,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 有弥漫性出血点, 肠内充满腥臭;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变薄、松弛。

4 流行病学调查

经调查该养猪场的仔猪发病主要是在1~3日龄的乳仔猪, 7日龄以上的乳仔猪较少发生此病。带菌母猪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 由粪便排出病菌并污染饮水、饲料以及猪乳头和皮肤及环境。仔猪出生后、吸吮乳头和舐吸母猪皮肤时, 或接触传染物时, 病菌经消化道进入易感仔猪小肠内发病[1]。

5 实验室检查

细菌分离培养取发病仔猪小肠前段, 用无菌盐水冲洗后刮取粘膜, 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 经37℃培养24h后, 培养基上长出粉红色、圆形、稍隆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的中等大小菌落。挑取单个菌落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发现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杆菌[2]。

6 诊断

根据该养猪场的仔猪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等综合技术手段, 可初步诊断为哺乳仔猪黄痢。

7 综合防治措施

(1) 根据该场实际情况, 对发病的2窝猪舍进行紧急彻底打扫、清洗、消毒, 干燥后再关养。

(2) 对猪舍、饲养用具及周围环境分别用2%火碱、消特灵进行全场消毒。

(3) 注意调整好保温箱和分娩舍温度, 让仔猪有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4) 对正在发病的仔猪, 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6mg, 1d1次, 肌肉注射;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15mg, 每日2次, 肌肉注射;用胃导管一次灌服加有抗生素、10%葡萄糖、Vc、补液盐溶液, 按猪体重大小灌服300~500m L, 连用3d。对所有仔猪用补液盐加黄芪多糖、连用7d[2]。

8 防治体会

(1) 发生黄痢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猪和带菌猪, 患猪通过粪便排出病原菌, 哺乳仔猪接触了污染源而感染。该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 新生仔猪24h内最易感染发病, 一般出生后3d左右发病, 最迟不超7d。哺乳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 发病率可达90%以上, 病死率一般在50%左右, 高者可达100%[2]。

(2) 要做好对母猪的接种免疫工作, 提高保护率, 我国已制成大肠杆菌K88ac—LTB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和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 前两种采用口服免疫, 后一种用注射法免疫。均于产前15~30d免疫 (具体用法参见说明书) 。母猪免疫后, 其血清和初乳中有较高水平的抗大肠杆菌的抗体, 能使仔猪获得很高的被动免疫的保护率。

(3) 搞好环境卫生工作可以减少大肠杆菌对仔猪感染。低温应激可以降低仔猪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 因此母猪产仔后, 把仔猪放在已消毒好的保温箱里或筐里, 暂不接触母猪。待把母猪的乳头、乳房、胸腹部皮肤, 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 擦洗干净后 (消毒) , 逐个乳头挤掉几滴奶水后, 再哺乳, 这样就切断了传染途径[2]。

(4) 仔猪出生8h以内, 用新霉素粉或硫酸粘杆菌粉或氟苯尼考粉按每头0.25g, 用打湿的手指头粘上药粉, 涂抹在仔猪舌中部和口腔内, 以阻断大肠杆菌经母猪传给仔猪。

(5) 仔猪及时吃足初乳:母猪泌乳质量特别是初乳的质和量直接影响仔猪抗病力:出生仔猪及时吃足初乳, 从而获取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乳糖以及母源抗体, 抑制病菌生长, 增强抗病能力, 做好泌乳母猪饲养工作也是预防黄痢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6) 要坚持个别有病, 全窝治疗的原则。

(7) 要控制好分娩舍的通风换气, 适宜温度, 又要做好保温箱的防寒保暖。减少应激因素, 冬天母猪分娩后喝第一口水, 最好是温水, 仔猪在7d内供给温水。供给供足营养丰富的全价料, 并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菌药, 落实保暖防寒措施[2]。

(8) 做好对初生仔猪“开奶”前的用药工作。就是在仔猪初生后, 未让仔猪吃初乳之前, 全窝逐头用抗菌素药 (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口服。以后每天服1次, 连服3d, 防止病从口入。

(9) 不从病猪场引进种猪, 改善母猪的饲料质量和搭配, 产房保持清洁干燥, 注意消毒。

参考文献

[1]马学恩.猪大肠杆菌病.家畜病理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1.

仔猪黄痢的诊治与预防 第4篇

某养殖户养了3头母猪1周内相继产仔, 共产仔29头。开始时有1窝仔猪中有2头排出黄色稀粪, 次日其他两窝都有排出黄色稀粪的仔猪, 3天后是全窝下痢, 有的严重者脱水, 有的甚至死亡。取死猪病料送往实验室化验, 最后综合确诊为仔猪黄痢。

经过7d的治疗统计发病29头, 治愈21头, 死亡8头。

2 临床症状

仔猪突然发生腹泻, 排出浆 (糊) 状粪便, 呈乳白、灰白、黄白色, 偶有绿色, 有时粪中带有气泡, 气味腥臭, 肛门失禁, 初期腹泻次数少, 精神沉郁, 腰背拱起, 行动迟缓, 被毛粗乱无光, 体表不洁, 肛门周围、尾根染粪, 食欲减退, 喜饮冷水, 发育迟滞。病程长者达1周以上, 短者2~3d, 虽能自行康复, 但多因严重脱水、营养障碍而成僵猪。

3 病理变化

病猪尸体被毛粗乱, 颈部皮下水肿, 胃内充满多量黄色的凝乳块, 幽门腺区有出血点, 小肠粘膜脱落并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尤以十二指肠病变最为严重。小肠内容物中混有凝乳块多呈黄绿色粥样, 并有浓烈的腥臭味;空肠、回肠、结肠内充满大量水样渗出液, 并混有黄色大小不等颗粒状物, 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大呈淡红色。心脏扩张, 肺水肿, 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4 综合预防措施

(1) 最好自繁自养。需要引种时, 要做到不从有病的猪场或疫区引进。

(2) 对猪舍场地、环境, 应经常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特别是要注意产房、用具和母猪奶头在接生时的消毒。

(3) 定期免疫接种:产前30~15d的母猪、出生后10d的仔猪注射本地 (场) 血清型菌株苗或大肠杆菌K88、K99、987T多价工程疫苗。

(4) 母猪临产前用0.1%高锰酸钾擦母猪的腹部, 乳头以及阴部。仔猪出生后没吃到初乳前口服链霉素20万单位。

(5) 口服或注射氟哌酸或恩诺沙星2ml/头, 每天1次, 连用2~3d。

仔猪黄痢诊治 第5篇

黑龙江省铁力市某林业局薛某的养猪场, 饲养母猪52头, 新产仔猪280头, 产后第2天仔猪开始发病, 新生仔猪表现为呕吐、剧烈腹泻、脱水和迅速死亡, 许多仔猪全窝发病或死亡, 近不到2天时间死亡仔猪96头, 死亡率高达34.2%以上。猪场在发病后, 请来一名兽医, 诊断为仔猪腹泻, 曾用硫酸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土霉素等拌料、饮水, 用氧氟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等注射进行治疗, 病情得不到控制。后来笔者门诊进行诊治, 诊断为新生仔猪黄痢与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 采用干扰素和中药进行治疗, 使病情得到控制。

2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后2~3天即发生呕吐、突然发生水样腹泻, 仔猪排出黄色、黄白色、乳白色粪便, 具有腥臭味, 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和气泡, 表现为恶臭, 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电解质、脂肪和水分, 排出物呈碱性。病仔表现明显的脱水, 四肢无力, 站立不稳。在发病末期, 由于仔猪严重脱水, 粪便黏稍稀, 体重迅速减轻, 体温下降, 常于发病后2~5天死亡, 耐过的仔猪, 生长发育缓慢。有6头母猪同时与仔猪发病, 哺乳中的母猪发病后, 表现高度衰弱, 体温升高, 泌乳停止, 呕吐, 食欲不振, 严重腹泻。怀孕母猪的症状往往不明显, 或仅有轻微的症状。

3 剖检变化

共剖检病死仔猪6头, 哺乳母猪2头。病死仔猪体表苍白、消瘦、脱水、肛门周围及尾根部有灰白色、腥臭的稀便。病仔猪的胃肠膨满, 小肠膨大, 肠内有浆糊状、呈白色或乳白色的食糜和气体。肠黏膜潮红、充血, 肠壁菲薄为半透明状。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有的仔猪胃黏膜充血、出血、水肿, 表面附有黏液, 胃内充满气体, 小肠绒毛萎缩, 小肠壁变薄。肝脏肿大, 胆囊膨满。肾脏苍白, 在肾脏包膜下有出血, 有少数较大的仔猪膀胱见有出血点。有的肺充血、发炎。心肌柔软, 呈灰白色, 冠状沟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心冠脂肪胶样浸润。脾脏和淋巴结肿大。

4 实验室检查

4.1 大肠杆菌检查

4.1.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的仔猪小肠黏膜、肝和心血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可见有两端钝圆、单个或双列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4.1.2 细菌培养

以无菌操作采取心血、肝、脾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 经37℃培养24小时。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 生长出灰色、稍隆起、圆形、湿润的直径1~2毫米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长出圆形、表面光滑的粉红色菌落。用该菌落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同上。

4.1.3 生化试验

经纯化分离的培养菌落作生化试验, 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产酸产气;V-P试验 (一) , 不利用柠檬酸, 不产生H2S, 不分解尿素。

4.1.4 药敏试验

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该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高敏;对大庆霉素、卡那霉素中敏;对土霉素、链霉素低敏。

4.2 病毒检测

用美国某公司的ELISA试剂盒检测猪瘟病毒为阴性;该公司的g E-ELISA试剂盒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为阴性;采用RT-PCR试剂盒检测猪蓝耳病病毒为阴性;取6个病猪空肠用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猪流行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轮状病毒, 结果6个样品均显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 结果诊断为新生仔猪黄痢 (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

6 治疗方法

6.1 对于发病仔猪可用白细胞干扰素3~4头/瓶·天, 1次/天, 连用3天。用左旋氧氟沙星15毫克/千克体重, 2次/天, 连用3天。对于症状较重的仔猪, 用5%葡萄糖注射液20~40毫升+5%碳酸氢钠注射液20~30毫升+12.5%维生素C 20毫升, 静脉注射或进行腹腔注射。也可肌肉注射复方盐酸小檗碱可溶性粉剂 (含盐酸小檗碱, 硫酸黏菌素等) , 用蒸馏水稀释, 剂量为0.1克/千克体重, 第1天给药2次, 后2天, 1次/天。

6.2 可用中药进行治疗, 其方剂为:白头翁15克, 黄芩10克, 苦参、黄连、秦皮、苍术、龙胆草、穿心莲、黄柏各5克, 甘草10克, 共为细末, 每头仔猪每次3克, 2次/天, 连续服用3天, 效果良好。也可采用针灸进行治疗, 主穴:三里、交巢、带脉, 配穴:蹄叉、百会等穴。

6.3 可用每天2次强制灌服口服补液盐 (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毫升温水1000毫升) , 30~50毫升, 如果能自饮让其自由饮用, 如有心脏衰弱者, 可用10%安钠咖0.6~0.8毫升, 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

6.4 对于哺乳母猪发生腹泻的, 可用板蓝根10毫升稀释白细胞干扰素1头/2瓶·天, 1次/天, 连用3天。用5%葡萄糖注射液50~100毫升+12.5%维生素C 20毫升+10%安钠咖10毫升, 上述药物混合后, 1次静脉注射, 1次/天, 连用3天。用左旋氧氟沙星, 15毫克/千克体重, 2次/天, 连用3天。同时配合口服补液盐, 2次/天, 让其自由饮水。在不饮上述药液时, 可用电解多维227克加水150升+复方黄芪多糖 (含黄芪多糖、桑白皮、大腹皮、人参、灵芝等) 100克加水100升+5%葡萄糖+0.1%维生素C+植物血凝素 (植物血凝素、灵芝多糖、酵母多糖、免疫因子等) 0.05~0.1克/升水, 混合后让母猪饮用。

经上述综合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 死亡仔猪14头, 淘汰没有治疗价值的仔猪5头, 母猪死亡1头, 7天后不再出现病猪和死亡病例, 10天后仔猪和母猪食欲、精神恢复正常, 两周后基本康复。

7 预防措施

7.1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不要从疫区和病猪场引进种猪和仔猪。如必须从外地引进种猪和仔猪时, 应进行隔离检疫, 确认无病后方能混群饲养。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严防将本病传入场内。对于猪舍地面、运动场上的粪便, 应及时清除, 同时定期对地面、用具、工作服等, 用0.3%百毒杀、0.2%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

7.2 对于已发病的仔猪和母猪, 要立即封锁隔离, 限制人员往来, 可用2%的火碱溶液进行地面、用具等的严格消毒。由于狗、猫、狐狸体内带有本病毒, 尤其是狗排出的病毒能感染猪。所以, 在猪舍内或附近严禁饲养狗、猫、狐狸, 更不得使其进入舍内。

7.3 预防本病的发生, 最好进行预防注射。可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 安全有效, 无副作用。用其给怀孕母猪产前45天和15天各注射1次, 肌肉或鼻内接种1毫升。仔猪出生后可从乳汁中获得保护性母源抗体, 被动保护率可达95%以上。为方便现场应用, 可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二联灭活疫苗, 或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氢氧化铝疫苗, 打1针可预防2种传染病。

仔猪黄痢诊治 第6篇

根据笔者在实际生产中总结情况看, 这两种传染病冬季多有并发, 往往发生混合性发病生猪死亡率可达95%以上, 常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必须采综合的预防控制措施, 方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造成的危害, 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1 发病情况

某猪场存栏育肥猪600头, 仔猪200头。2013年春节前后全场母猪、仔猪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腹泻, 其中尤以仔猪发病最为严重, 发病率达90%, 仔猪初乳过后, 即发生腹泻, 发病后6 d左右死亡, 死亡率达80%。

2 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

发病猪多为2日龄仔猪, 初乳过后即发生水样或糊状腹泻, 粪便呈黄色, 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4~5日龄精神萎顿、严重脱水、四肢无力, 发病后7 d左右死亡,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剖检6头4日龄病猪, 其中一头为病死猪, 猪体多为消瘦, 胃肠鼓胀;小肠变薄、胀气、半透明, 肠道内充满酸臭的凝乳块及泡沫样液体;肠系膜充血,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肝脏肿大, 肾脏有出血点。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检测

无菌采集6头病死猪小肠、肝脏等组织。将病猪的小肠、肝脏组织病料无菌接种到普通琼脂平板、血清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及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置37度培养。18~24 h后, 普通琼脂平板及血清琼脂平板均长出均一的、表面隆起、圆滑、半透明菌落;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呈红色;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形成黑色、具有金属光泽菌落。挑取单个菌落经革兰氏染液呈阴性, 生化鉴定结果符合大肠杆菌特性, 综合判定优势菌为大肠杆菌。

3.2 细菌致病性及药敏试验

挑取典型大肠杆菌单个菌落, 接种于普通普通LB肉汤培养基37℃震荡培养10 h, 取培养物0.2 m L接种小鼠, 24 h后试验小鼠全部死亡;另取培养物3倍稀释后涂布于LB培养基, 待其干后, 将药敏片贴于培养基表面, 倒置培养10 h后, 观察并记录其抑菌圈大小, 并判定其耐药性。

3.3 病毒检测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观察, 初步判定为猪流行性腹泻或猪传染性胃肠炎, 随机取两头病猪小肠组织研磨成悬浊液后利用酚氯仿法抽检送检组织总RNA, 利用本实验建立的RT-PCR方法对采集病料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检测。将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TGEV阳性, PEDV阴性。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例剖检和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继发大肠杆菌感染。

4 综合预防措施

4.1 预防措施

4.1.1 加强猪舍环境消毒:

产前用1%~2%氢氧化钠溶液或10%~20%石灰乳或0.5%过氧乙酸溶液消毒猪舍;仔猪吃奶前, 先用温水擦洗乳房区, 再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母猪腹部和奶头, 防止病从口入。

4.1.2 强化饲养管理过好断奶关:

搞好猪舍环境卫生, 注意防寒保暖。勤换垫料, 饲养器械要勤冲洗、打扫, 保证饲料卫生质量。饲料营养全价, 配方合理, 不喂发霉变质、有毒饲料, 减少一切应激因素。发现病猪, 及时隔离治疗, 病死畜禽要深埋和焚烧, 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即要保好暖又要防止猪舍潮湿闷热,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增强抵抗力。

4.1.3 做好防疫注射工作:

用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疫苗进行预防免疫: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 d注射2 m L/头, 出生仔猪注射0.5 m L/头, 10~50 kg猪注射1 m L/头, 50 kg以上育肥猪注射2 m L/头, 免疫期均为6个月。预防大肠杆菌腹泻, 各场可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 选用大肠杆菌四价或五价苗进行免疫接种, 通常于母猪分娩前4周免疫1次, 在分娩前2周加强1次。接种疫苗母猪产生抗体后, 仔猪自动获得保护。

4.1.4增强机体免疫力:

补充电解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和黄芪多糖、板蓝根、鱼腥草、穿心莲等免疫增强药物, 加强猪健康程度和机体免疫抵抗力;黄芪多糖+电解多维, 按说明配置, 自由饮用。

4.1.5 药物预防:

(1) 仔猪出生后, 吃初乳前, 每头仔猪口服1%稀盐酸3 m L, 连服3 d;或每头仔猪口服促菌生3亿个菌数, 1次/d, 连服3 d;或调痢生0.1~0.5 g/ (kg体重) , 1次/d, 连服3 d;或每头仔猪口服青霉素和链球素各10万IU, 1次/d, 连服3 d;或每头仔猪口服硫酸庆大霉素4万IU, 10日龄时每头再口服8万IU。仔猪开食后用敌菌净, 100 mg/ (kg体重) 口服, 2次/d, 连服3 d或痢菌净, 每吨料中拌入50 g, 饲喂7d;或杆菌肽, 每吨料中拌入100 g, 饲喂7 d; (2) 添加生物酶制剂, 早起断奶的仔猪因消化酶分泌不足, 影响其消化能力, 此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有助于提高仔猪的消化力。据报道, 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含中性蛋白酶、α淀粉酶及β葡聚糖酶的复合酶, 可以提高仔猪增重15%和仔猪饲料利用率12.4%;根据仔猪消化生理特点, 蛋白酶是酶制剂配方的主要成分, 其次为淀粉酶、纤维素酶; (3) 添加益生素, 益生素可通过改善小肠微生物平衡而有利于宿主动物的肠道正常菌群的发育。这些有益活菌进入体内后大量繁殖, 从而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 其代谢产物还能中和肠道内毒素, 故可减少疾病的发生。目前益生素主要包括以下菌属:乳酸杆菌属如嗜乳酸杆菌、链球菌属如粪链球菌、芽孢杆菌属如枯草芽孢杆菌。

5 发病后的治疗措施

5.1 对症疗法

对于腹泻仔猪进行对症治疗, 采取口服补液盐、葡萄糖、电解多维等方式进行补液防止脱水、脱盐。具体做法如下补液盐 (葡萄糖20 g、Kcl1.5 g、NAH CO32.5 g、NACl 3.5 g加水1 000 m L) 让其自由饮用, 不能饮水者, 可采用口腔灌服代替补液输液, 如10%葡萄糖盐水10 m L, 黄芪多糖注射液10 m L, 地塞米松2 m L, 10%VC 2 m L, 配合庆大霉素2 mg/ (kg体重) 腹腔注射, 1~2次/d。

5.2 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静脉注射10%葡萄糖盐水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 或口服补液盐, 可防治脱水、酸中毒、又可增强猪仔的抗病力。内服活性炭或鞣酸蛋白, 补充维生素C, 肌肉注射盐酸黄连素5~10 m L, 黄芪多糖10 m L, 2次/d, 连用3~5 d。或肌注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2.5 mg/ (kg体重) , 2次/d, 连用3 d。或肌注2.5%恩诺沙星注射液, 每10 kg体重1 m L, 1次/d, 连用3 d。

5.3 细菌性腹泻的治疗

新霉素, 10-15 mg/ (kg体重) , 每日分2次口服, 连用3~5 d;或每头仔猪肌注10万IU, 2次/d, 连用3~5 d。庆大霉素, 1~1.5 mg/ (kg体重) , 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 d。恩诺沙星, 10 mg/ (kg体重) , 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 d。穿心莲注射液, 每头1.5~2 m L, 肌注1次/d, 连用3 d。齐鲁制菌磺, 0.3 m L/ (kg体重) , 肌注1次/d, 病重者可于第三天再注射1次即可。此外痢菌净、氟哌酸、土霉素、氟苯尼考、磺胺二甲嘧啶、磺胺-5-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与磺胺增效剂 (TMP) 5:1配合治疗, 疗效也很好。同时给予口服补液盐内服, 每次每头口服10~30 m L, 3~5次/d。

通过以上措施, 患病仔猪病情减弱、精神好转, 仔猪发病率明显降低。

6 小结与讨论

一般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后12~24 h会出现呕吐, 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 粪便呈黄色, 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两周龄内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 常继发细菌感染。

猪传染病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均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以仔猪发生呕吐、腹泻和脱水为显著临床症状的两种传染病, 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极其相似, 难以辨别诊断。目前, 国内对这两种病的鉴别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法、免疫电镜法、ELISA法和PT-PCR法。其中ELISA法和PT-PCR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在本次诊断抵用PT-PCR法对病样进行了快速、准确、高效诊断, 使养殖场快速控制了疫情, 减少了经济损失。

仔猪黄痢防治体会 第7篇

1 临床症状

起初有1~2头仔猪突然发病, 以后其它仔猪相继发病, 腹泻是本病主要的症状, 日泻数次, 粪便稀薄如水, 有的呈浆状、黄色或黄白色, 含有凝乳小片或有气泡, 并带腥臭味。吃乳减少以至停止, 迅速消瘦, 口渴、脱水、最后衰竭、昏迷死亡。

2 病原及流行特点

病原是大肠杆菌, 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猪群引起发病的菌株不尽相同, 多数具有k88 (L) 表面抗原, 均能产生肠毒素, 该病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

黄痢主要传染源是带菌母猪, 由带菌母猪排出的病原性大肠杆菌, 散布于外界, 最主要的是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 仔猪吮乳或舔母猪皮肤时食入而感染发病。猪舍的卫生条件不良, 气候骤变时本病的传播更快。主要发生于初生一周以内的哺乳仔猪, 以1~3日龄最为多见, 尤其是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最高, 死亡率也高, 经常是1窝内发生1头, 很快会传至整窝。生后24 h左右发病的仔猪, 如不及时治疗, 其死亡率可达100%。

3 实验室检查

3.1 直接涂片镜检

取疑似仔猪黄痢猪肠系膜淋巴结, 在玻片上压印 (触片) 或涂抹成一薄层, 革兰氏染色, 镜检, 可见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杆菌, 多呈单个存在, 也有成双或聚集成团的。

3.2 分离培养

取患病猪的小肠前段, 用无菌盐水轻轻冲洗后刮取黏膜, 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 于7℃培养18~24 h, 挑取红色菌落接种于TSI琼脂 (三糖铁) 培养基, 观察结果。可见分离菌为兼性厌氧菌, 有运动性, 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红色小菌落。在TSI培养基中成黄色, 并有气泡产生。

3.3 生化特性

将分离的菌株, 移植于普通琼脂斜面上, 培养24 h后的菌苔用普通肉汤洗下, 适量地接种于微量发酵管, 放入灭菌培养皿中, 置37℃培养48 h, 结果表明, 该菌能够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和蔗糖, 吲哚试验为阳性, VP试验和H2S试验为阴性。

4 治疗

一头发病, 全窝同治。治得越早, 损失越小。用2.5%海达注射液 (恩诺沙星) 0.2 m L, 一次肌内注射, 2次/d, 连注3~4次。其他药物如强力泻痢灵注射液, 也可试用, 肌注0.15~0.2 m L/ (kg体重) , 2次/d。

推介使用苦木注射液, 用法是2次/d, 用量每次2 m L, 连用2 d, 效果极佳。由于该注射液为中药制剂, 不产生耐药性, 可长期使用。

5 预防

5.1 预防仔猪黄痢要从母猪入手

5.1.1用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和大肠杆菌K88、K99、K987P三价灭活苗。两种疫苗均于母猪预产期前15~30 d接种。

5.1.2野毒免疫。取已发生黄痢的仔猪粪便, 在母猪预产期前15~20 d拌入饲料中喂母猪, 连用3 d。仔猪可从初乳中得到母源抗体, 从而起到预防作用。

5.2

初生仔猪口服或肌肉注射抗菌素如庆大霉素等, 连用4 d, 也能有效控制仔猪黄痢发生。

5.3 加强饲养管理

5.3.1初生仔猪应尽早哺乳, 可采取“随生随哺”的方法做到早哺乳。吃初乳的时间以出生后不超过2h为宜。

5.3.2做好仔猪保温工作, 1~3日龄30~32℃, 4~7日龄28~30℃, 8~14日龄25~28℃, 15~30日龄22~25℃, 31日龄至分窝维持在22℃。若无温度计, 则以仔猪睡眠时不打堆, 为适宜的温度。

5.3.3母猪进入产房前, 先用木梳将其全身皮毛梳刮1次, 使皮毛变干净。同时用10%生石灰乳遍洒产房地面及栏杆, 待干后, 并打扫干净, 再将待产母猪移入产房, 每天用百毒杀按1∶300倍稀释, 喷雾母猪全身1次。

5.3.4仔猪出生8 h以内, 用新霉素粉或硫酸粘杆菌粉或氟苯尼考粉。每头0.25 g, 用打湿的手指头粘上药粉, 涂抹在仔猪舌中部和口腔内。

上一篇:移情式英语教学下一篇:加强企业基层班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