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讲坛范文

2024-06-20

高校讲坛范文(精选9篇)

高校讲坛 第1篇

1 高校图书馆公益讲座内涵

1.1 公益讲座的角色定位。

图书馆文化性公益讲座区别于传统教学讲座, 旨在普及文化知识, 搭建专家学者与读者交流的新平台, 注重通俗性、实用性、互动性, 是综合性文化知识交流的平台, 是读者获取课外知识、接收前沿理念、交流思想、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新渠道。

1.2 公益讲座的特点。

公益讲座主题内容多样, 包括人生启迪、学术交流、职业规划、快乐学习、作家作品赏析等, 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专业教育的补充;主讲人队伍庞大, 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馆员, 而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作为主讲嘉宾;讲座受众面广, 听众不仅局限于在校学生, 同时欢迎社会读者前来参加。

2 公益讲座发展现状

高校图书馆文化性公益讲座已取得可喜成绩, 较为突出的有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敬文讲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开放大学讲坛”;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南湖讲坛”;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三春湖讲坛”等, 这些由大学图书馆主办的公益讲座, 吸引了众多在校师生, 满足了读者们对于多元化知识的渴求, 在活跃校园文化、传播、交流文化知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 反响颇佳。

3 结合北华大学图书馆“书苑讲坛”实例探公益讲座优化发展思路

3.1 设置独立的讲座组织部门。

公益讲座的长期坚持与发展, 对讲座的质量和特色都有较高的要求, 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就对组织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应形成独立的公益讲座组织部门, 对讲座前期的调研选题、主讲人邀请接待、会场布置、宣传报道、意见反馈调研等环节开展连贯的系统工作。

3.2 重视质量、形成讲座品牌。

讲座的主题。涉及面应广泛, 要依照讲座计划举办时间, 结合当时读者的关注点、紧贴现实、紧跟形势选择主题适时推出。例如, 在学生四六级集中复习备考时期, 北华大学图书馆“书苑讲坛”邀请新东方英语等级考试指导专家前来讲解英语学习技巧, 这一主题就紧密结合了学生的需求心理, 在恰当的时间举办,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 “书苑讲坛”在毕业生求职阶段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在新生入学阶段开展学习生涯规划、个人理财等方面的讲座, 也是切合时机的主题选择。主讲人的选择。优秀的主讲人就是吸引读者的名片, 亲和、幽默、智慧、思想深刻、充满个人魅力的主讲人是成功讲座的重要因素, 因此选定主讲人前要先了解其学识背景和讲课风格, 尽量选择年轻人喜欢的学识广博、演讲才能突出的主讲人。宣传和报道。讲座信息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 包括设计海报内容、发放粘贴传单、组织学生口头宣传、利用图书馆网站、电子屏等, 人气是成功讲座的前提。总结“书苑讲坛”实践工作经验, 海报的设计至关重要, 版面内容醒目、大方有特色, 要考虑到90后学生的喜好特征, 讲座通知内容要清楚明了。组织学生开展宣传也是很好的宣传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宣传, 不仅宣传直接有效、受众范围广, 同学们还可以结伴参加讲座, 增加听众人数。讲座的后期报道能够使读者了解到讲座的连续性、规律性, 并总结报道出讲座的核心内容和良好效果, 对发掘潜在听众, 形成讲座品牌效应有积极作用。制度化建设。公益讲座的成功延续需要制度化的保障, 要实现讲座的连续性, 避免临时性、随意性, 对讲座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使读者根据举办规律密切关注讲座动向, 形成读者固定的获取知识的平台。当前“书苑讲坛”已经形成每学期两期的举办规律, 并计划增加举办频次。

3.3 积极发展图书馆公益讲座联盟。

通过图书馆公益讲座联盟实现讲座视频资源共享, 将解决图书馆举办公益的人才资源制约以及经费制约, 并且拓展讲座的受众面, 提升讲座效果。结合“书苑讲坛”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 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讲座的联盟化发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积极申请加入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联盟。2010年12月16日, 由全国66家图书馆共同签约组建的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正式成立, 形成了图书馆讲座合作的新模式, 使得共享优势资源、共同发展成为可能。尽管当前创建的讲座联盟由公共图书馆组建, 其讲座资源也有很大部分适用于高校图书馆。同时, 由国家图书馆牵头组建的讲座联盟, 具有很高的主讲人资源优质和讲座质量优势, 区域联盟与其还存在很大差距。积极组建吉林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公益讲座联盟。是高校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具有共同的内容侧重和受众群体, 组建区域内的讲座联盟将会实现组织经费的共同承担, 降低讲座筹办费用, 也使主讲嘉宾“不虚此行”, 在较近的区域内分别安排现场讲座的场次, 提高知识交流的效率。

3.4 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衍生服务。

图书馆公益讲座的面向公众是免费的公益性开放, 但其前期的组织策划都需要付出成本, 资金短缺制约了公益讲座的规模和水平, 因此加强与企业、社会团体合作, 结成利益共同体, 各取所需, 优势互补, 开拓双赢局面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例如高校与报纸及当地电视台进行合作, 将会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也可以在尊重演讲者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把讲座制作成电子视频资源, 通过图书馆网站继续提供信息服务, 实现讲座资源的二次开发和传播, 扩大讲座的辐射平台, 实现讲座知识传播效率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公益讲座不仅是传统讲座内容的补充和创新, 也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讲座的开展为读者提高综合素质搭建了新的平台, 也为图书馆的综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公益讲座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 借助主讲嘉宾来促进知识的流动, 真正实现了图书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随着公益讲座制度化、精细化的继续探索和创新, 将逐渐形成品牌, 创出特色, 使这一充满互动性的信息共享、文化交流方式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晨曦.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开展讲座工作的比较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 (1)

高校讲坛 第2篇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趋势,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民办学校也是受重视的,无论是学生工作还是教学管理中,各大民办院校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在不断地致力于改革创新中,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民办院校的高就业率足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从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思政课教学形势上看,目前民办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及学生的需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市场化倾向越来越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民办高校是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的,从而保证高就业率,于是一些学生在学习思政课时总会问“学好专业课在就业时有优势,学这些政治课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能帮我赚大钱还是能帮我找份好工作呢?”这是思政课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大多数学生的政治意识已经被其对物质、对金钱的追求所遮盖而逐渐淡化,形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大学生普遍对政治比较冷漠,不关心,比如现在的大学生入党绝大多数不是真正拥护中国共产党而是为了能够在找工作时比别人多一个“本本”。就业第一位是众多民办院校的特色,所以在整个教学中不难发现上至领导,下至学生,重专业课程,轻公共课程,公共课的课时一减再减,给专业课让课时,给学生找工作留时间。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对思政课也很难重视起来。

(二)空洞的说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课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就是一门空讲道理的学科,我们的老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灌输给了学生,其结果是教师在上课时变成对教材内容的单纯诠释;对学生而言,应付考试则成了惟一的目的。从而形成老师上课辛辛苦苦,学生考前紧紧张张,考完之后忘个精光的独特现象,学生毕业之后还反映没学到什么东西,拿“两课”来说,学生每年都在学,但还没有学完,前面的就已经忘光了。像大一时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中学时就已接触过,但到大二、大三时,老师如果提问有关原理,大多数学生早已不记得了,更不用说如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了。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和过去理论所宣传的不一样的现象,比如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个问题上,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看到我们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只有正视现象才能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如果一味的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产生更强的逆反心理,引发社会的信任危机。

(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没有教师,不能成为学校;没有优秀教师,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是更为重要的。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们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具备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数量较少;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青年教师比重过大;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具备“双师素质”教师数量过少;部分学校没有形成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机制;民办院校功利性太强,教师的福利待遇不高造成教师流动性大,等等。这既是整个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特点,也是我们民办院校思政教师队伍的现状,所以,要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的素质也是关键。

二、民办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形势

为了解决目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全国各大民办高校都积极响应政策,大刀阔斧的开始了思政课程的改革。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教学效果也不断提高,出现一大批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目前,思政课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思政课不想听的现象在部分学生中仍然存在。不少学生把思政课当作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应付考试被动接受,不能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有机结合。还有一些学校在改革中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张旗鼓的宣布我们的思政课开始改革了,但是到底怎么改,改什么,改过之后有没有取得效果没有人关注,所以很多学校改革后的思政课堂仍然和以前一样,“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讲”、“老师一提问,下面一片安静”要不就是一讲社会主义好,学生抱怨声一片。有些学校在改革时甚至只做做表面工作,应付检查,改革完全是为了缩减课时……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曾经是课堂教学的标志,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介充斥着大众的生活,让这些早已习惯热闹、快捷、方便的80后,90后的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学习百家讲坛的成功经验,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法

7月,央视的《百家讲坛》开播了,几年内迅速走红,不但收视率节节攀升,还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等学术明星,更带动了一大批国学图书的热销,形成了一股全民关注民族文化的热潮。这对于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一)要有一流的主讲人

《百家讲坛》开播之初,尽管请了杨振宁、李政道、周汝昌等“学术泰斗”,但由于定位太高、专业性太强,观众并不领情,前四年的收视率一直排名2O位左右,在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央视,栏目更是处于被淘汰的边缘。于是他们改变选人的方法:采用学校推荐、个人自荐和学生推荐多种手段结合的方法选择一些有学术素养,同时讲课生动而且有人格魅力,深得学生喜欢的主讲人。可见,在这里,一流并不是第一,而是十分适应栏目风格的主讲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因此,在我们的思政课堂上对教师的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保证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深度,同时也要求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央视将“收视率”看做栏目成败的标准。我们思政课老师更要把学生的“喜爱度”作为教育效果评估的重要内容。

(二)大众化的讲述方式。

把学术性强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雅俗共赏是《百家讲坛》成功的秘诀之一。纵观《百家讲坛》创办以来邀请的主讲专家,无论是从事哪一领域研究的人物,他们演讲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演讲风格亲切幽默,语调抑扬顿挫,中间还伴有丰富的肢体语言。于丹说要让15岁的中学生也能听懂它的课,而易中天之所以受到大批观众的热爱和吹捧,也在于他用通俗的语言翻译正史,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历史,他说诸葛亮是众人仰慕的帅哥。解释古语时,说“诺”相当于现在的ok……

听《百家讲坛》的大师们解读史实是种享受,而在我们思政教学中,“讲授”这样的教学方法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在某些学校的“新课改”中更是谈“讲”色变,说讲授法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现在看看《百家讲坛》的火爆足以证明讲授法还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的。之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取得像《百家讲坛》那样火爆的效果,原因则在于我们还没有真正的掌握“讲授”这门高深的艺术。当然也有一些成功者,像贾英姿、方永刚,所以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只有认真去分析讲授法运用的条件,克服其缺陷,发扬其长处,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讲授法才能走出被误解的泥潭,取得惊人的效果。

(三)讲述的内容要贴近生活

《百家讲坛》之所以能把那些信屈聱牙、深奥渺远的传统文化经典演绎得引人入胜、老少皆宜,最重要的是它能够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把话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这对于我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我们也可以借鉴百家讲坛的秘诀,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身边来举出实例,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增强说服力,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讲到当前的经济制度是“公有制占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时,学生对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理解,认为我们身边不是非公有制的经济多于公有制经济吗,那么这种“主体地位”怎么体现呢?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证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是体现在数量上,而是在资产总量上,如此一来既能给学生解惑,也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何乐而不为呢!

(四)悬念式叙事结构的运用

百家讲坛的讲课方法,有一点很重要: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有一个很重要的效果,就是引人如胜,让听众跟着故事情节走,关心人物命运的沉浮,从而让他们走进文本,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主人公去体验,极容易产生共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此方法,首先设置悬念,比如在讲“道德”时,可以首先提出问题“道德是从哪里来的”引起学生的思考,以这样的一个问题作为拓展教学“点”,运用向下延伸的办法向纵深开掘,一步步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图片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掘“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道德不是人的天性”等等,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道德的内化。

历年来我们在一些社会调查的结果中都发现思政课程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都是目前我们的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比如民生问题,就业问题,和谐社会的建设等等,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对政治,对社会问题并不是不关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我们的教学研究和传播方法出现了问题,如果我们正视这些问题,并能从《百家讲坛》中吸取成功之道,加强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力度,相信我们的思政课程发展一定会有新气象。

参考文献

1 郑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及提升途径[J].江淮论坛,

2 赵建军.在实习教学中运用讲授法和讨论法[J].职业教育教育研究,,(3):139

3 李定仁.试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3):7.577

4 百家讲坛》如何酿造“好酒”. 央视国际,www.cctv.com

高校讲坛 第3篇

本次讲坛由杨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名家赵幼斌,和杨式太极第四代大家赵斌嫡孙赵亮共同担纲主讲杨式太极拳85式。来自香港、澳门、深圳,以及贵州、河北、湖南等地的近百名学员参加培训,深圳市委党校的几位领导也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

本次讲坛,一是层次高、地域性强,有百分之八十的学员都来自香港和深圳,他们习练杨式太极拳的拳龄皆在十年以上;二是年龄结构更趋年轻化(平均年龄45岁左右),打破了太极拳只是老年人用来娱乐健身的陈旧观念。

这次培训班共分十个课时,向学员们全面系统地传授了杨式85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技击要义,使学员们对其技术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对站桩功法和单推手也有了全新的认知。

开班期间,为有拜师意向的学员牵线搭桥,是名家讲坛的又一个亮点。1月2日,经过赵幼斌老师多方考察,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极力推荐,在各方面机缘成熟的条件下,来自贵州金沙县的张明寿,河北石家庄的张培健、董志强、刘镇玉四人向赵幼斌先生呈递拜师帖,正式拜入师门。值得一提的是,新收的三名石家庄弟子,是经赵幼斌老师的石家庄骨干弟子张俊慧精心培养两年后,方才有幸喜结师徒情缘,由此足见赵幼斌先生课徒之严谨。

1月5日下午,经过授课老师对学员们逐一考核后,主办单位颁发了由赵幼斌老师亲笔签名的结业证书,本次大讲坛圆满收官。通过五天的学习,学员们普遍提高了功技,增进了师生情谊。

高校讲坛 第4篇

学习心得体会

5月19-20日,我有幸参加了“一线教育家讲坛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两天的培训时间短暂但却很充实,非常感谢领导给予了我这样一次学习与提高的机会。在讲坛活动期间共有三位专家发表了演讲,分别是: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刘正荣所长《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从技术到技巧》和《班主任分析学生技能训练》、北京大兴一中赵建玲老师《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吕佩橙副所长《重建师生关系,创建班级管理生态环境》。每个报告都异常精彩,每个报告都让我这个基层班主任受益颇丰。

回首培训的历程,通过专家对一线教师鲜活教育案例的点评和对最新的教育理念的阐述中,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班级管理的艺术研究有了新感悟。这些案例和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曾经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知识的浅薄,明白了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自己的“那桶水”,早已成为杯水车薪,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面对今天的学生,面对当今教育工作的发展形势,我们的确需要时常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和技巧。

尤其是吕所长的报告,如一缕春风,令人耳目一新。吕所长经历的传奇性、经验的丰富性、思维的严密性、语言的逻辑性等都令人折服。所提到的观点让我们每位班主任都将受益无穷。首先,教师应该注意自己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其中最主要的要通过一些肢体语言进行沟通。我们要努力使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和学生沟通。其次,我们教师、班主任应该注意有效表扬和有效批评。在语言使用上应该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可以将“你们”换成“我们”能更好的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有效表扬的原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就事论事,不攻击品格。2.不谈过去,关注未来。3.有效表扬,不应比较式表扬。4.不要武断的给学生下评断。5.不要公共场所给予难堪。6.多聆听,让学生自己做评价。

作为班主任我们都是爱着自己学生的。可能我们在班级管理上使用的方法不对,从而使得学生里我们越来越远。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贴近自己的中学生呢?吕所长给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条贴近学生的方法:1.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2.用学生理解的沟通方式。3倾听。我们教师应该是美化学生生命的,而不是挖苦讽刺学生的生命。苛刻的批评、斥责、拒绝性的语言,都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所以我们应该在管理班级时能够巧妙的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贴近学生。

关于《百家讲坛》的思考 第5篇

我们可以看出从过去到现在,综艺节目的发展可以说是如火如荼。例如《快乐大本营》、《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 《奔跑吧兄弟》等等,这些娱乐性的综艺节目一直霸占着收视率的前几名。而《百家讲坛》作为一档非娱乐性的电视节目,为何也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其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文化魅力呢?《百家讲坛》曾经对自己节目的观众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主要收视人群都是初高中毕业的成年人,大部分都没有进一步的接受高等教育。不过相同的是他们都有一颗热爱学习、热爱历史的心。虽然他们对历史不了解,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几乎是半荒漠状态。但是他们渴望获得各个领域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眼界,开拓自己的人生,拥有很强烈的求知欲望。主讲教授易中天曾说,大概7成的易粉是12岁到30岁的年轻人。主讲《清十二帝疑案》的阎崇年说,自从节目播出以后,他就不断的收到了观众们的来信和电话,还有一些网上留言邮件什么的,加起来也差不多有一万多分了。而来信的观众有上到90岁的老人,下到8岁的孩童。很多曾经对历史、文化、科教节目等不感兴趣的年轻人也成为了《百家讲坛》的忠实粉丝。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充满学术气息和文化味很浓的电视节目竟然能受到如此的追捧,并且这种火热程度一直持续至今。要打造一个如此火热的节目,背后付出的努力也决计不会少。从电视节目选择主讲的内容和取材,到打造明星讲师,再到节目的宣传和品牌的不断延伸。央视科学教育频道主办的《百家讲坛》果真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猛烈的燃烧起来。红了一批历史学家,红了一批历史图书,红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带起了一个学习关注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风气潮流。在学术圈中始终存在着这样的争论 :文化含量高的东西是否适合用电视这样的媒体来传播?从《百家讲坛》受到如此火爆的欢迎,而且这档节目确确实实传授给了很多人有意义的历史文化,教给了大家很多历史知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历史知识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手段通过电视这样的媒体传播的。

《百家讲坛》可以如此火爆和它独特的演讲方式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它紧紧地抓住妇孺皆知、观众感兴趣的历史章节和历史人物展开热烈的讨论。在选材方面,太过于专业的也不能通过,这样的话讲的内容会太过死板枯燥。专家讲解的题目必须通俗,有故事可说。于是,屏幕上就出现了纪连海将孝庄下嫁多尔衮、易中天讲三国人物。同时,节目组在选题方面也大打悬疑牌,不管是清十二帝“疑”案还是揭“秘” 《红楼梦》,单看题目就已经吸足了观众们的注意力。而且在演讲方面上,各位讲师也改变以往死板的演讲方式。虽然选取的题材信息量少,但是在演讲过程中做到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把一个小故事中很多重要的点都剖析出来,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所以说《百家讲坛》并不是选取一个故事,然后平铺直叙的讲述给大家就行。而是类似于说书,怎么带感怎么来,怎么有意思怎么来,但绝对不会违背社会历史发展的真相,而且将这些故事更加生动的传授给大家。妙语连珠、 思维敏捷的讲师无疑是很受欢迎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大批的忠实粉丝。例如纪连海的说书味、胡小伟的相声风格等,都颇受观众们的喜爱与追捧。有的主讲人也会将现代词语运用到演讲中去,就更增加了演讲的幽默力,显得更加风趣。如姚琻铭就把“孔子父母”讲成“孔子的老爸老妈”。这样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真是不让观众喜欢都不行。而且这样的演讲风格也大大缩短了与观众的距离。

阎崇年老先生曾经很有感慨地说道,他研究了一辈子的清朝历史,也写了二十多本文学专著和几百篇学术论文。但是他的知名度仅仅限于学术界,虽然出书,但也没有真正的卖火过。但是因为《百家讲坛》,让他真正的火了起来。阎崇年老先生编写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竟发行了几十万册之多,卖出这么多的数量也是他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纪连海曾经也只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一名普通的历史老师。但是因为《百家讲坛》让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明星学者。在纪连海的见面会上,他的粉丝数量庞大,并且均从五湖四海赶来,这种热情犹如追捧一个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一样。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因为《百家讲坛》中的“品三国” 和讲述“汉代风云人物”而声名大噪,其编写的书籍也以天价拍卖出去。所以,如果把明星学者极大的社会影响力也当做一种品牌去进行宣传的话,那么《百家讲坛》如此大的影响力也无疑得益于他们。而这些明星学者也因为《百家讲坛》 变得更加有知名度。

现在的《百家讲坛》已经找到了继续发展的有力的支点, 就是把栏目与学者相结合,让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来使这档节目平稳发展,继续传播积极的思想文化。

《百家讲坛》受众策略研究 第6篇

《百家讲坛》真正的转变是从2003年开始的, 节目编导为了让节目能够改变不受观众重视的局面, 面向观众进行了转型。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更加强调趣味性和普及性, 力图把《百家讲坛》办成一个“开放的社会大学”。要求来做讲座的学者采用一种更为活泼的授课方式, 讲课内容尽量浅显, 以讲故事的手法切入。风格的改变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04年, 由清史专家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系列在收视上率先取得了成功。收视率跃升至科教频道节目的前列, 编导发现这种宫廷史内幕和说书式讲述方式博得了观众的喜爱, 于是如法炮制。关于《百家讲坛》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降低了学术品格的讨论, 也从此不绝于耳。

2004年可谓是《百家讲坛》转变的关键一年, 节目组结束了初创时期和现代文学馆的合作, 改成面向初中文化水平的通俗观众。万卫担任节目的第三任制片人, 开始将节目前期探索到的经验固定下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连续推出易中天讲汉代风云人物、品三国, 于丹讲论语心得等系列。风格越来越不拘一格, 贴近普通大众。由此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并培养出了一系列的“学术明星”——易中天、于丹等。节目组也摸索出了自己的模式, 学者们要改变自己平时授课的方式, 尽量适应这种设悬念、讲故事的模式, 否则就要求学者们改变讲法。上面的几位所谓“学术明星”也无一不是经过这种磨合过程而诞生的。三次改版后的《百家讲坛》在收视率上取得了成功, 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它成为一个“电视版普及文史读物”。

二、《百家讲坛》的受众定位策略研究

1、受众定位改变原因

看似有着明确定位的《百家讲坛》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年时间后就选择完全转型?直接原因要归宿到中央电视台关于电视节目的政策。央视在2002年出台了一个《中央电视台栏目警示及淘汰条例》, 分两种情况对待栏目, 一种是以频道为考核单位, 排名最后的栏目予以警示, 累计警示三次被淘汰。第二种是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处于最后的几个栏目将被淘汰。也就是所谓的“末位淘汰制”。同时央视还进行制播分离, 非新闻频道实行商业化运作。因此决定一个节目是否能继续生存下去的标准就成了收视率和广告额这两把利器。于是, 《百家讲坛》和《读书时间》、《子午书简》等传播知识的节目一起, 因排名靠后遭到了警示。节目改版似乎在所难免。如何平衡知识传播和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 成为了摆在这些文化节目编导面前的一道绕不开的难题。

《百家讲坛》面临改版, 受众定位策略需要转变的背后, 也折射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观念和格局的变化。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从单纯的宣传教化面孔变成融入了商业和娱乐的综合性。这正是刻板严肃、内容单调的节目形态被娱乐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栏目需求所替代的要求所致。中国电视运作的商业化、内容的通俗化就通过这些节目的改变日益显露出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受众的选择越来越多, 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大众传媒首先要满足最广大受众的需要。因此原来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必须改变, 目标受众也不能仅限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 必须先要采取适应措施来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

2、受众定位改变策略

在《百家讲坛》开办之初确定的宗旨是“文化品味、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的精英文化“三品”高定位, 结果因为收视率等原因经过了三次改版, 从原来有针对性的系列节目变得更宽泛和零散。改版后栏目定位为“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把观众群锁定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受众”。这一前一后的变化明显是转变了对节目受众的考虑。节目组原先思考更多的是让学者名家的思想能够推广出去, 但依然无法真正解决“曲高和寡”这个矛盾。于是, 改版后节目开始思考如何能让观众更容易接受。从大众最喜欢的, 最通俗易懂的内容出发, 来考虑节目讲述的主题内容, 观众的趣味成了引领节目导向的最重要标杆。这也透露出在这个日渐商业化的社会, 自由竞争时代, 大众传媒必须正视观众的选择。如何能在这样的局面中将节目继续办下去, 栏目第三任制片人万卫的心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在节目形成了一定稳定的模式的基础上, 再进一步优化, 打造成精品, 也许这是目前最为可行的道路。

三、《百家讲坛》的受众定位启示

近年来在国内的电视荧屏上, 讲坛类节目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这与《百家讲坛》的探索不可分割。作为中央电视台十套的王牌节目, 《百家讲坛》在经历收视低谷后进行了改版, 改版后适应了广大受众的收视要求。转变原有的主讲人和学术内容为主导的思路, 以观众的兴趣为出发点, 从文化热点中选材, 有力地迎合了当今社会的“国学热”。从而让精英圈内的传播转变为更能影响社会大众的普及传播, 对文化的推广有重要影响。从受众的文化程度、收视心理出发, 探索出了一条模式, 但在节目形成套路化后, 出现了内容过于迎合受众, 对于学术把关不够严格, 以及制造了同质化的“学术明星”等现象。这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反思, 收视率对于节目站稳脚跟, 扩大影响来说固然重要, 但一个节目长期发展下去, 确立良好的口碑, 还是需要兼顾受众欢迎与节目自身内涵与品位。《百家讲坛》及同类的一批学术类节目, 下一步急需要在节目内容上下更多的功夫, 真正实现传播先进文化, 担负社会文化导向的职责。

摘要: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作为央视传播文化, 提高大众素养的一个窗口, 从创立之初就推出了一批具有高雅文化品位的王牌节目, 《百家讲坛》作为一个讲座类节目, 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下进行了改版。将原来以学术内容和学者为核心的导向转变为了受众为导向, 同时依据受众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收视心理, 在题材选择、讲述风格、嘉宾选择、商业运作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终于取得到了较高的收视率, 在社会上形成了传统文化热。在节目策略调整取得成功的同时, 我们仍需要全面评价, 明确进一步提升节目内涵才是长期发展的制胜之道。

关键词:百家讲坛,改版,受众

参考文献

“百家讲坛”的大众媒体本质 第7篇

关键词:“百家讲坛”,大众传媒,文化消遣,文化普及

“百家讲坛”是近年来饱受争议的一个品牌栏目。从它艰难辗转的转型, 到阎崇年、易中天、于丹时代的风光无限, 再到近期的收视下滑, 从主讲人动辄数万的图书影响, 再到主讲人在各地的各种遭遇, 这里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宣讲所, 还成为了新闻的制造地。越来越多的舆论开始质疑“百家讲坛”的学术品质了。

那么, 站在电视节目的立场和角度, 应该如何认识“百家讲坛”的成功, 以及它所经受的诘难呢?

作为一档极具本土特色电视栏目, “百家讲坛”无疑是成功的。它不仅向受众成功传递了知识, 密切贴合央视科教频道这个平台提高素质、传播文明的宗旨, 而且作为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效应和产业运作模式。

央视科教频道是一个讲究打文化牌的媒体平台, 这个频道为软性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提供了一条电视媒体渠道, 这在大陆诸多电视媒体中具有强烈的开创精神。“百家讲坛”在这个电视频道中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取原型于高校的学术讲座, 不以常规电视栏目惯用的视觉形象取胜, 而是侧重于营造亲历亲临、耳提面命的现场氛围, 强调学术的讲座本身的表演性、鼓动性和感染性。需要注意的是, 学术讲座本身不同于学术著述。相较而言, 学术讲座观点更加鲜明, 逻辑更加简洁, 推演更加直观, 表述更加口语, 换句话说, 它要利用最为经济的篇幅, 达到最佳的学术宣讲和推广的效果。因而, 普及性的学术讲座, 本身就包含了大众化、通俗化、表演化的内在要求, 在这一点上, 也就具备了与电视媒体结盟的可能。

电视媒体是视听的媒体, 视觉语言在其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只有努力丰富电视画面的镜头呈现才可以取得成功。实际上, 诸多脱口秀节目的成功, 恰恰说明了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之间比例的不同侧重, 都可以制造出优秀的电视节目。一方面, 我们有国外丰富的成功脱口秀节目的制作范例, 另一方面, 大陆电视媒体一般具有传统曲艺的录制经验, 如电视评书等, 所以策划与设计这类以听觉语言见长的电视栏目, 还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

与今天侧重文史类选题的情况不同, “百家讲坛”在2001年开播之初, 坚持“百科百家”的思路, 聘请各个学科领域的重量级专家, 介绍本学科的相对前沿的问题, 其受众定位是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人群。在当时, 文史类选题只是全部栏目选题的一两个门类。栏目初期设置的较高规格的接受门槛, 限制了很多观众对栏目的收看, 尤其像那些理工类的高尖端话题, 更是其和弥寡, 严重影响了该栏目的收视率。其后, “百家讲坛”调整了思路, 将全部选题转移到文史门类上来, 推出系列专题, 像“名家解读《红楼梦》”之类, 读者定位也适时调整为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人群。这一调整, 显然为“百家讲坛”打开了思路, 赢得了观众和栏目进一步生存的空间。从这一时期开始, “百家讲坛”开始大面积与出版传媒联姻, 诸多讲座内容结集成书, 同时也开始在社会上掀起以某一选题为核心的文化热点。这一时期比较成功的个案是刘心武。

然而, 名著的力量是有限的。虽然这一时期的“百家讲坛”基本奠定了文史类选题的大的格局, 但是有限的名著资源面临着因被过度开采进而引发观众审美疲劳, 伤害收视率的尴尬局面。该栏目一度重陷入低谷。

2004年阎崇年的出现, 无疑标志着该栏目策划和经营思路的又一次调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联合完成的《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 (2008) 》 (1) 显示, 阎崇年的清史系列讲座, 曾经一度使“百家讲坛”在十大央视栏目中居于首位。“百家讲坛”此次的调整, 将接受群体锁定在中低文化程度的人群, 将内容定位在文史知识的通俗化解读。于是, 阎崇年讲清史、纪连海讲纪晓岚、易中天品《三国》、于丹心得《论语》等连续推出。“百家讲坛”不仅成功地打造了一个品牌, 而且在相当的社会范围内, 掀起了国学热潮。

“百家讲坛”的成功, 使它接受着来自更广泛人群的注目, 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观众对该栏目的收视期待。然而, 矛盾在于, 一个成功的品牌, 既缺乏完全打造自己成功经验和品牌形象以求创新和改变, 进而刺激新的收视的勇气, 又不甘心在自己既有的类型、模式、思维定势上平行滑动, 制造着观众新的审美疲劳。因而, 随着那些适合电视演说和长于在镜头前煽情的主讲人的退出, 那些电视意识较差、镜头感不强、表演性不丰富、现场感染力较差的主讲人, 必然使观众形成强烈的审美落差, 势必会挫伤观众的收视期待, 影响收视率。

“百家讲坛”的不断转轨和修正, 实际上就是在寻求学术讲演或曰知识普及与大众传媒之间的沟通。与其认为这是一场学术的降临, 毋宁把它厘定成一次媒体的运作。它的身上, 成功垂范了大众传媒的诸多品质。

首先, “百家讲坛”的成功, 深谙大众传媒时代的娱乐精神。与选秀节目青春洋溢、激情四射的丑小鸭变天鹅的理想实现不同, “百家讲坛”并不以活力无限、敞开怀抱的形象示人, 它的气质持重而严肃, 深厚而睿智。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这条路线就是要摒弃电视媒体的快餐属性。“百家讲坛”要做的, 是板起脸来严肃地娱乐大众。它所依据的受众心理基础, 不是无处释放的过剩的青春力比多, 而是我们这个物种强烈的猎奇心态, 具体落实在“百家讲坛”中, 就是观众普遍的历史窥视欲。它源源不断地提示给观众历史就是疑团丛生的信息, 并尝试解开这些所谓的谜团, 使观众仿佛在芜杂的历史事件中找到一条明晰历史真相的捷径。比如易中天讲《三国》, 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上做足文章, 不断地对三国历史进行陌生化, 挑逗大众的关注度。历史窥视欲的满足, 不仅仅带来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还带了受众内心因获得知识而产生的膨胀感和强大感, 带来了一种虚妄的精神茁壮, 受众的主体性得到了满足, 产生了精神的愉快感。这是另一种形态的心理巅峰体验和酒神精神。娱乐精神的本质, 就是全民的情绪癫狂。

其次, 尽管披着学术的外衣, 但是“百家讲坛”终究还是归于大众传媒的明星制造。大众传媒娱乐精神, 最主要的实现渠道是偶像树立, “百家讲坛”也不例外。偶像的树立, 是娱乐精神的具体人格化, 可以满足受众的心理投射, 引起很好的共鸣和精神寻找。与其他娱乐形式一样, “百家讲坛”也很注重文化偶像的制造。“百家讲坛”对于主讲人的筛选, 资历背景不是第一位的, 是否适合电视传媒的加工才是被看重的。那些在“百家讲坛”中走出来的文化明星们, 大多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阎崇年的多知、易中天的睿智、于丹的亲和、王立群的老成……文化明星形象的细分, 将“百家讲坛”这个文化快餐栏目所蕴含的内在性在不同的侧重上实现了人格化, 而且符合包装偶像的一般策略和原则。之所以是明星制造, 还体现在, 一经“百家讲坛”的制作, 他们自身的价值就远远超越其参与节目之初, 迅速膨胀和增值, 为其他栏目乃至其他领域带来巨大的拉动。在眼球经济时代, 关注度的高低就是价值上行空间弹性的大小。一个很浅显的例子, 就是“百家讲坛”主讲人对图书产业的拉动。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 的不完全数据统计, 2007年《于丹〈论语〉心得》单册动销就在50万册左右, 在图书市场中, 这是一个带有天文数字色彩的销量。

最后, “百家讲坛”并不以学术的纯度作为卖点, 而是强调内容的通俗性、趣味性、故事性及实用性。过于艰深和晦涩的内容, 会伤害节目本身的亲和力。所以, “百家讲坛”的选题着眼点才会不断向文史门类倾斜和靠拢, 原因很简单, 文史类的选题容易出故事, 容易丰富趣味性。节目要对症, 要切合目标受众的文化品鉴。所以, 有人戏称它是“学者说评书”, 多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 本文引用这个论断, 并非贬义。电视本身就是快餐文化, 就是大众媒体。用面向大众的媒介载体、技术手段和传播平台, 制作一档纯粹的服务小众的学术节目, 显然是对电视资源的挤占和浪费, 是一笔成本投入和利润产出不成比例的赔本生意。

有人指责“百家讲坛”不是真正的学术。其实, 这是对电视媒体的属性、电视节目的本质认识不清造成的。归根结底, 大众传媒推销的是信息的娱乐和娱乐的信息, 为绝大多数人群提供咨询、休闲和度过时间的方式。这里面的两个关键词, 一是“绝大多数人群”, 一是“度过时间的方式”。前者, 是电视媒体所要面对的受众对象, 不是某个团体, 也不是某些个人, 而是最普遍意义上的大众, 是绝大多数的人群;而后者, 则是在强调电视传媒的周期短、迫近性强、信息更新快, 如果希冀电视媒体积淀太多的真理性价值, 这是不切实际的。在这个意义上, “百家讲坛”提供的是一种文化消遣。它要做的不是给学术研讨提供场地, 而是陈列自己的电视文化产品, 丰富电视产品消费。

尽管“百家讲坛”提供的是一种文化消遣的电视产品,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这种文化产品在其针对的中低文化程度的受众群体中所起到的文化普及作用。也许, 在专业人士看来, “百家讲坛”的内容仅只是常识, 或者仅只是一家之言, 但这样的学科浅表或一家之言, 恰恰向最普遍的大众透露了一丝知识或者学术的面貌, 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面貌柔和的研究。比起冰冷严肃的尖端争论, 向大众展示这样面貌柔和的初级普及, 又有何不可呢?所以, 我们还是应该感谢作为大众娱乐传媒的“百家讲坛”, 在茶余饭后、枕畔睡前的消遣中所做出的文化普及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法, 肖鹰, 陶东风等.会诊百家讲坛.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年.

学习《百家讲坛》,丰富历史课堂 第8篇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应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会学”,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够体现出来。传统的历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方式是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但是,《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却使相对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活了起来,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学习。那么,我们可以从《百家讲坛》中学习什么呢?

一、让语言生动、有趣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个个能说会道,语言生动有趣。如易中天在讲到汉朝人所说的“诺”时形象地指出其即是现在我们所说的“OK”;在讲到空城计时说道:“诸葛亮带着两个小孩子,焚着一炉香,坐在城上,搞起了卡拉OK”……像这样的用现代语言诠释古代语言的例子在他的话语中常常可见。就这样,易中天把精英文化从象牙塔尖搬运下来,给传统文化输入新的时代血液,使它变为活的现代文化,深入浅出,化雅为俗,从而使大家在谈笑间了解了历史。在讲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候,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对学生说:“商品输出是指将在国外生产出来的产品运到中国销售,而资本输出则是利用资金在中国土地上开办工厂,直接利用中国的资源、劳动力生产出产品在中国销售。”这样学生就较容易地理解了资本输出会比商品输出赚取更多的利润,同时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也压制了中国的民族企业的发展。在讲到“‘文革’时人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的程度”的时候,我用“铁杆粉丝”来形容,学生在笑过之后,把该内容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可见,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再呆板、枯燥,在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有效调节课堂的气氛。

二、让课堂充满激情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纪连海告诉记者,他在《百家讲坛》中讲袁崇焕时,就完全沉浸在袁崇焕的世界里,“觉得自己就是袁崇焕,那种委屈无奈让我万箭穿心,泪洒当场”。纪连海的激情感染了亿万观众。我们应该怎样去打造激情课堂呢?在历史课堂上,当讲到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革命斗争时,我们就需要用激情呼唤出学生的激情。在讲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我播放了《甲午风云》的一些片段,并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补充了邓世昌的爱犬救主的感人经过,学生无不被邓世昌的精忠报国之心所感动。在讲到《五四运动》时,我借助一段视频向学生再现当时的情景,并跟着剧情的发展一起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还我山东”等口号,学生在观看完这一段视频之后,激情被激发了出来,同时也体会到了当时学生的愤怒之情,从而进一步去感悟“五四”运动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了出来。缺乏激情的课堂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历史事件中,让激情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

三、让课堂留有悬念

《百家讲坛》的演讲方式可以概括为“以悬念开始,以悬念结束”。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悬念的设置在《百家讲坛》中随处可见。易中天曾这样回答记者:“你要层层设置悬念,因为《百家讲坛》一共43分钟,43分钟你一个人在那儿唠唠叨叨将会引起收视疲劳,这个时候你要把握观众的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抛出问题,或者有精彩的语言,或者抛出包袱。”易中天在他的《品〈三国〉》“真假曹操”开头的一段旁白,把悬念设置得很是巧妙:“他曾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演义中,为什么他是白脸奸臣?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他是奸贼、奸雄,还是英雄?众多说法不一的形象中,哪一个是真实的曹操呢?”这样的悬念吧听众的好奇心激发了出来,听众也充满着好奇地等待着他的进一步演讲。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也能设置好悬念,学生就一定会被我们吸引。在讲《农村和城市的改革》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30多年前冬天的一个夜晚,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户聚集在一起,顶着坐班房的危险,在一份实行“包产到户”的合同书上庄严地留下了鲜红的手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创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先河?粮票、布票、油票等怎样悄然失去了它当年的价值?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怎样推动了我国全方位的改革大潮?当听到“顶着坐班房的危险”时,有的学生瞪大了眼睛,有的学生皱紧了眉头,充满了好奇心。在一个一个的问题的吸引下,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最后,我在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又留下了一个问题:在国内,我们在农村和城市都进行了改革,并且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农村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有了重大的突破。那我们国家是如何在追赶世界发展的潮流中,以惊人的勇气和魄力,迎接世界的挑战的呢?这样,学生在课后就会去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为下一课的学习也做好了准备。

当然,我们让《百家讲坛》走进历史课堂,并不是照搬《百家讲坛》的所有方法,毕竟历史课堂不同于《百家讲坛》,《百家讲坛》面对的是有一定判断能力、阅历丰富的成年大众,主要满足的是观众的猎奇心;而历史教学面对的是求知欲望极强而判断能力较低,在心智品行等方面亟需引导的中学生。从这个层面来讲,历史教学和《百家讲坛》的定位绝不可雷同。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愿历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摘要: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再呆板、枯燥, 在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 还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应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历史事件中, 让激情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关键词:《百家讲坛》,历史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易中天.品《三国》.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2]张嘉宁.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中学文科历史论坛, 2006.

[3]赵秀玲主编.历史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7.

第三期武当武术大讲坛启事 第9篇

武当武术大讲坛旨在为广大武友和武术明师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教学交流平台,最大限度地增强互动性和融合性。本期大讲坛除了常规的教学模式外,将特别推荐优秀学员加入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并颁发会员证。学习结束后,将取得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和各武术明师共同签发的结业证书。对于有拜师意向的学员,主办方可提供拜师引荐,举行拜师仪式等等。热忱欢迎热爱武当内家拳法和道教文化的同仁积极报名参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学员对象和条件

1、年满12周岁以上的武术、养生爱好者。2、尊纪守法之公民。3、身体健康,无影响学习的疾病。

二、学习时间:

2013年6月15日一6月20日

三、学习地点:

湖北省武当太极湖畔丹江口市

四、开设班级

(一)赵幼斌班

主讲:赵幼斌——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会长,杨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

内容:杨氏太极拳八十五式。

1、对85式动作练法和规范性有较清楚的认识,能够区别正误,并能基本掌握正确动作的练法;

2、对动作技术内涵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3、介绍几种基本功法,提高功架练习的质量,并使初学者达到自修的目的。

(二)孙建国班

主讲:孙建国一一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永年武氏太极学院院长,中国武术七段,武当百杰。

内容:武氏太极基础内桩功及一路中捋架、二路技术炮捶、三路养生小架。

(三)张元明班

主讲:张元明张家仁李力知

内容:张元明教授首次公开隐密2000多年的五大神奇绝技:悬空剑炁金丹书道;玄妙炁化精油,爱心感应自我超越法通经络排病毒补精气神秘诀神咒歌蜀山隐仙先天太极金丹舞蹈;金字塔遥感神通心易风水秘法。

张元明是中国国家中医药局第一任局长、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奠基人一吕炳奎学术杰出传承人,武当隐仙龙门派第17代宗师、蜀山隐仙派心易风水、武医剑道第8代宗师、黑态医学、灵性艺术疗法创始宗师。现任联合国总部名家论坛组委会主席、美国世界传统文化科学院院长、世界传统医学联合总会主席、纽约州立大学特约中华国学教授、全美中医针灸师NCCA0M续照课程主任教授。曾任北京光明中医学院针灸气功系主任、波士顿大学东方医学博士生导师。1992年,张元明在联合国总部开创世界大同修,受益者遍布190多个国家。

周边旅游推介:

(四)刘铁成班

主讲:刘铁成

内容:《铁松遗真》之武当如意太极。

1、武当三才聚元粧专修(聚炼真元)。

2、武当混元内功之横运太极(抟炼内气专修)。

3、武当如意太极:太极三式内功初揭(太极元桩,板指调元,左右通臂,太极神修法)。

4、武当如意太极单操法(各式行功详解)。

5、武当如意太极:行功导引(各式串解)。

(五)梁红宣班

主讲:梁红宣,男,安徽蚌埠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世界心意拳六合拳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武术七段,万胜苗刀传人。

内容:形意拳,万胜苗刀简介及基本技法介绍(抱刀、握刀、劈刀等);练习抛刀和基本步法(九宫步、跳劈刀、饿虎扑羊等,以及相关技法要求)。

五、教学模式:

讲、练结合,培训期间还相互交叉学习,另还将邀请武当道教文化学者、周易预测及武当道医专家举办专题讲座。

六、收费标准(三星级宾馆食宿)2200元/人

注: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会员优惠100元,第二次参加武当武术大讲坛者优惠100元,第三次参加者优惠200元。路费自理,服装器械自备。

七、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13年5月31日。

八、报到办法

1、报到时间:2013年6月15日8:00起报到。

2、报到地点:湖北省丹江口市龙山宾馆

3、乘车路线:全国各地学员可乘火车至湖北省襄阳站或十堰站下车,然后坐汽车至丹江口市区。

九、联系办法

联系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沿江大道42号《武当》杂志编辑部邮编:442700联系人:刘伟

联系电话:〇719—5230990 522740K传真)1359371005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校讲坛】相关文章:

高校名家讲坛计划07-23

耕耘讲坛08-19

百家讲坛感悟08-22

大讲坛范文05-17

百家讲坛范文05-17

成功讲坛范文05-18

名师讲坛范文05-19

阅读讲坛范文05-20

校园讲坛范文05-20

读《百家讲坛》有感06-25

上一篇:合并肺炎下一篇:单纯胸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