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栽培范文

2024-07-20

综合栽培范文(精选12篇)

综合栽培 第1篇

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分布范围广, 要求土层深厚、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良好的土层结构, 所以宜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耕作层上虚下实、土壤质地中壤土、肥力中上等、灌排条件好的地块, 一般要求土壤耕层含盐量小于0.25%、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

二、秋耕深翻

秋耕深翻可以有效疏松耕作层土壤, 使土层结构及菌群良性发展, 一般耕深25~30厘米, 秋耕后及时平整土地, 浇好冻水。如果结合秋耕施入腐熟有机肥2500~3000千克, 可以使农家肥充分分解, 对来年有效供肥大有好处。

三、精细整地

播种前要及时耙耱, 达到地平、土碎、墒好的标准, 地膜覆盖栽培的玉米田更应注意整地质量, 防止地膜破损、失去提温保墒灭草作用。一般农事操作可采用秋深翻、冬汇地、春耙耱的办法即可达到此目的。未经秋耕的地块春季必须进行春翻整地, 同时每亩压入腐熟有机肥2500~3000千克及磷酸二铵10~15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5千克、碳铵25千克。做好精细整地有下面几大好处。 (1) 可以疏松土壤, 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 使它们协调一致。 (2) 可以促进耕作层蓄水保墒, 既抗旱又防涝。 (3) 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养分的分解、转化、释放, 提高土壤肥力。 (4) 可减少病虫及杂草的危害。

四、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栽培方式、用途等情况, 选用耐密高产、品质优秀、抗逆性强的品种。呼和浩特地区粮饲兼用型玉米有濮单6号、金冲1号、郑单518等耐密品种及承3359、长城799、内单205、长城706、张玉1059、科河8号、长城303、吉单261、科河13、九原1号、科河409、金山12、真金306、内单314、内单205、登海9号、蠡玉13、长玉18等新优品种, 青贮专用型玉米有科多4号、科多8号、科青1号, 金田12、京科青贮516、中农大青贮67等新优品种。

五、适时早播

玉米的播种主要根据温度、墒情、品种生育期特性而定, 原则是尽量使玉米的生长关键期与当地气候条件中水热丰沛期相吻合, 避开不利的气候条件, 同时保证出苗整齐、生长健壮, 为获得玉米高产创造条件。

呼和浩特地区处于无霜期较短、半干旱和降水量相对偏少的地区, 适时早播可以延长玉米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保证籽粒灌浆阶段有足够的积温。一般可由三个条件来确定: (1) 土壤表层地温稳定在10℃以上, 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0%以上。 (2) 使玉米需水高峰期和当地自然降水集中期相遇, 避免遭受“卡脖旱”。 (3)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干土宜早、湿土宜晚、沙土宜早、粘土宜晚。呼和浩特地区一般选定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

六、合理密植

为使单位面积上获得更高的产量, 多采用宽行密株技术进行大小行覆膜种植。一般大行距2尺, 小行距1尺, 株距0.85尺左右, 理论密度可增加到3500株/亩左右。对于耐密高产品种, 根据品种特性的不同其密度可以增加到:濮单6号5000~5500株/亩 (产量可达1000千克/亩) 、郑单5185000~5500株/亩 (产量可达1000千克/亩) 、金冲1号6000~6500株/亩 (产量可达1200千克/亩) 。

七、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减少投入、保证高产、有效增加投入产出比的首选技术之一, 其原理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配制种肥、追肥并适时施用, 以保证作物达到预期的目标产量、实现预期的产值, 同时减少肥料浪费。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取土方法不当导致测值不准、效果不佳。正确的取土方法是: (1) 避开施肥点及边埂, 每一块地均采取井字法或对角线法多点取土。 (2) 每一点取土时挖一30厘米 (一锹深) 的坑, 在坑边立面上分别取上、中、底部土样少许, 和其他各点取到的上、中、底部土样一起混匀后使用。

八、田间管理

1. 及时放苗。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放苗, 以防烧苗;放苗后用土将膜孔封好、拍实, 防止大风从膜孔处钻入、将地膜损坏。

2. 间苗定苗。

玉米苗齐后及时间苗, 有缺苗时, 可左右留双苗;缺3株以上时, 可以带土移栽两叶一心苗或催芽坐水补种。三叶展开时及时定苗--去病弱苗留壮苗、去杂劣苗留优势苗、去过大过小苗留均匀一致苗。

3.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对玉米能否获得预期产量和预期产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般应该抓住玉米一生中最关键的两个需求高峰期保证供应:一是玉米大小喇叭口期 (12片叶左右, 也就是6月中旬) 浇第一水, 亩施尿素15千克;二是灌浆水 (叶片全部展开, 约8月初至8月中旬) 结合浇水亩施尿素20千克。后期发现有脱肥现象的田块, 可以进行叶面追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加尿素1千克溶于60~100千克水中, 在无风的晴天午后喷雾。

4. 病虫害防治。在生长季节的全过程进行病、虫发生情况的监测, 并提前进行药剂防治。

九、收获

1. 玉米苞叶变白、籽粒变硬时即可收获。

玉米有后熟期, 为提高千粒重, 可站秆扒皮、促进养分向籽粒运转、降低含水量。粮饲兼用型玉米收获后应及时将玉米茎叶铡碎、保绿青贮。

2. 对于青贮专用型玉米, 最佳收获期应在玉米乳熟末期

北方茶树高效栽培综合技术试验 第2篇

新泰市徂徕山茶园,面积10.7hm2,始建于1968年,是泰安地区最早开辟的茶园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经营,茶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出.在该茶园的.示范带动下,从1995年开始,全市新发展茶园面积170余hm2,茶叶生产已成为新泰市广大山区的一项重要经济支柱.为指导好全市茶树生产,我们于至实施了北方茶树高效栽培综合技术试验,总结如下.

作 者:李华 戚淑珍 陈丕玲 于在爱 吴友美 王明群  作者单位:李华,于在爱(新泰市羊流镇林业站,271208)

戚淑珍(泰安市园林管理局)

夏玉米综合栽培技术 第3篇

玉米要高产,品种是关键。选用优良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适合沈丘县种植并且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郑单958、郑单23、中科4号、鲁单981、浚单20、浚单22、浚单26等新品种。

玉米在播种前,晒种2~3天并药剂拌种。

2 适时播种

套种田在麦收前7~10天左右播种。套种夏玉米适播期应在5月25日前后。夏直播田,必须早字当头,力争早播,越早越好。

3 提高播种质量

提高玉米群体整齐度必须严把播种质量关:首先是适当增加播量,每667平方米2.5~3.5千克;其次是采用耧播,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3~5厘米;第三是施用种肥;第四是足墒播种,麦收前后墒情好时,要抢墒播种;第五是规格播种,行距为60~70厘米,株距视品种而定。

4 田间早管

玉米的田间管理应抓一个“早”字。早追苗肥,遇旱早浇水。早间定苗,3叶间苗,5叶定苗,以防苗黄。间苗时在缺苗断垄的一端留双株,不宜补种或补栽。间苗时应做到“四去四留”,即去弱苗,留壮苗;去大小苗,留齐苗;去病苗,留健苗;去混杂苗,留纯苗。

5 合理密植

在中等肥力以上条件下,一般大穗型品种种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000~3500株,紧凑型品种种植密度每667平方米4000~4500株。

6 合理的肥水管理

夏玉米采取两次追肥。即在玉米苗期和大喇叭口期追肥,两次追肥比例分别为40%和60%,如苗弱可前重后轻、苗壮可前轻后重,一般追尿素每667平方米30千克左右,苗期可增施磷酸二铵每667平方米15千克左右,同时要根据夏玉米穗期植株的特征追肥。在管理上要追施攻秆肥和粒肥,追肥尿素每667平方米5~10千克,采用穴施,施肥后立即覆土,防止肥料挥发流失;在扬花灌浆期用0.3%~0.5%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用配置好的肥液每667平方米50~60千克均匀喷施,增产效果显著。

玉米苗期和后期,常发生季节性干旱,浇水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抽穗开花期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对水分反应极为敏感,浇大水、浇透水有利授粉,可增加穗粒数。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抗旱,通过浇水,补充水分,调节田间湿度。浇水应在傍晚进行,宜采用沟灌,切记漫灌。

7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药、水、种子的比例为1∶50∶500;要防治玉米粗缩病,应在玉米3叶前喷药防治;早中耕灭茬,灭茬后再喷除草剂。玉米除草可采用芽前除草,用40%乙秀水每667平方米150~200毫升进行喷雾,芽后除草可采用玉宝每667平方米150~200毫升进行地表喷雾;后期玉米螟危害严重应及早防治。在心叶末期,当有虫株率达到10%时,可用0.5%甲胺磷颗粒剂0.5千克,加细土50千克撒施于大喇叭口内;在穗期,玉米开花吐丝后有虫株率达到20%时,用90%敌百虫每667平方米0.2千克对水100千克喷穗防治。

8 适时收获

苏木高优栽培综合利用研究 第4篇

广西作为我国林业大省, 区内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55.2%, 其中人工林达到了2000多万亩, 同时近年来桉树人工林由于其速生性和经济效益可观, 在广西得到广泛栽培。然而, 桉树人工林经营所带来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肥力下降、病虫害等问题严重威胁着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苏木具有豆科植物固氮的作用, 对于改良土地肥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苏木不仅具有培育桉树人工林林地肥力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 而且还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苏木的生长特性研究意义巨大。目前国内外对苏木的研究范围较窄, 直接导致其开发力度不够, 难以体现其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苏木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为进一步挖掘其开发利用潜力提供参考。

2 生物学特性

苏木 (Caesalpinia sappan L.) 为苏木科苏木属植物, 落叶乔木。树干有刺、幼枝细, 有铁锈色短绒毛, 叶为二回偶数羽状复叶, 小叶10~20对, 平滑无毛。小乔木, 高达6m, 具疏刺, 除老枝、叶下面和荚果外, 多少被细柔毛;枝上的皮孔密而显著。种子3~4颗, 长圆形, 稍扁, 淡褐色。花期5~10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1]。苏木属热带亚热带树种[2], 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地区。本区主要在百色和南宁地区左、右江之间, 玉林、梧州地区亦有零星分布。广西主要分布于河池、百色等石灰岩地区。苏木适应性较强、抗性较强, 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 在石灰岩土或红、黄壤上都能生长。在肥沃的山麓冲沟两侧生长良好, 在较贫瘠土地与高山上也能生长, 但长势差。具有耐旱、耐干燥、耐阴等特性, 但不宜生长于低洼、积水地区, 多生长在山谷、下坡疏林中或石山圆洼地里, 是一个喜肥润、能耐一定荫蔽的阳性树种。

3 研究动态

目前, 国内外关于苏木苗木生长及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较少, 并且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研究两个方面;在苏木科树种生长规律方面, 仅仅有格木、油楠等苏木科树种的栽培技术研究。而对苏木苗木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规律, 特别是在干旱、低光、除草剂胁迫下的抗逆性机理尚未作系统研究。根据报道, 苏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3], 若在临床应用上能取代或减少CsA的用量, 则可能成为临床上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抗器官移植排斥药物。20世纪70年代, 日本学者[4]发现苏木水提取物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后, 国内外才开始关注苏木药用价值的开发, 从而掀起了研究苏木的热潮。许多国家特别是日本和中国相继对苏木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在随后的10余年里, 国外学者[5]先后发现并从苏木中分离出50多种化合物。国内学者报道苏木具有抗癌作用, 并对此做了一系列研究[6]。杨锋等[7]人在研究中发现, 苏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且抑制作用很强。随着人们对苏木原材料的需求量增加, 人们对苏木生长习性展开了探讨。根据广西林科院和南宁医疗站对10年生苏木展开研究[8], 总结得出苏木前期生长速度迅猛, 平均每年增高1.03m, 第8年以后直径增长稍有下降的趋势, 表明苏木具有生长快速的特性, 适合高效高产林业模式的种植, 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4 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4.1 种子采集

果实于2~3月成熟, 在果实变黄时, 选择生长健壮、干形通直、生长旺盛、无病虫害、树龄在20~30年之间的优良植株作为采种母树。即时采收, 如晚至果实变黑时采收, 则种子多遭虫蛀。用木棒或竹竿敲落果实, 待果皮晒干, 敲开果实取出种子, 注意保存, 防虫蛀, 以待播种。

4.2 育苗繁育

苏木树干、枝具刺, 为少占农地, 可选园地、地边、住宅围墙边或村边栽种, 亦可起到一定的防牲畜作用。由于苏木种子含有营养物质较多, 在种子发芽期, 需对种子及牙床进行消毒。唐德英[9]等人研究得出, 苏木种子适合高温、中光萌发, 结合其研究数据如表1, 得出苏木种子适合在浓硫酸浸种15min后播种, 苏木种子萌发率高达98.67%。另外, 在余栋华等人对格木栽培研究中[10], 格木芽苗主根明显, 须根不发达, 移苗过程要注意保护根系。由于苏木和格木同属苏木科, 具有相似的生长习性, 表明了苏木科植物的根系都较为不发达, 因此, 在做苏木苗木试验过程中, 特别要注意根的保护。

注: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4.3 造林技术

造林地以土壤肥沃、透水性好、土层较厚、空气湿润的谷底或中下坡为宜。一般在造林上年的冬季进行炼山整地, 挖明穴, 造林密度按株行距2 m×2m、穴规格40cm×40cm×30cm进行。造林前1个月回土一半并每穴施入0.3kg左右的复合肥, 拌匀, 继续回土。选择春季雨水较丰沛时植苗, 以确保高成活率, 植后半年适当进行铲草抚育。间伐期一般选择在2~3年左右为宜, 具体视林分生长情况而定。此外, 苏木适合与桉树、柳杉、降香黄檀、望天树等树种混交, 可根据造林目的, 选择合理的造林模式营造混交林, 这对低产林改造、改善林地立地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

5 开发利用

5.1 苏木化学染料开发

苏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红色系染料, 苏木的颜色比茜草鲜艳, 制作方法比红花简单。自古以来就作为染料广泛使用, 称为“苏枋色”。苏木可以对天然的毛麻丝棉等进行染色, 尤其在丝绸上可以呈现出鲜艳的大红色。通过对加入苏木染料造成丝绸色差变化状况试验得出[11], 不同浓度条件和处理时间的不同, 加入苏木染料造成的色差均比不加入苏木染料的低, 表明苏木能够有效地降低染料侵染丝绸过程的色差值 (图1、图2) 。

5.2 套种苏木技术研究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08年, 广西生产木材约1.5亿m3;目前, 林业用地面积2.26亿亩, 全区森林面积1.93亿亩, 森林覆盖率达54.2%;人工林、速丰林、经济林总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12]。发展桉树地下套种苏木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建立起了多层次、多序列、多功能、高产出的高效、持续稳定的生产系统。它突破了传统农、林业产品单一的生产方式。而苏木具有豆科植物固氮的作用, 可以改良桉树林地肥力, 促进桉树生长。广西树木园通过桉树套种苏木经营模式与传统种植苏木模式进行比较[13], 得出了套种复合经营模式成熟其单株材积量较传统经营模式提升0.24m3, 心材含量高达57.39%, 直接经济效益明显 (表2、表3) 。

5.3 石山地区开发利用研究

广西西南地区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地区, 其岩溶山区占全区山地面积50%, 该地区自然条件极为恶劣, 植被稀少, 石漠化快, 生态脆弱, 灾害严重, 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然而, 苏木根系发达, 穿透力强, 萌芽更生迅速, 适应性广, 可在山洼石缝中生长, 不与农耕争地, 种植苏木既能增加农民收入, 又能提高石山地区植被覆盖率, 起到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达到石漠化治理的效果[14]。因此, 针对广西该地区情况因地制宜, 开发苏木人工栽培技术。据百色市广电网络报道, 田阳县那满镇通过种植苏木对石漠化进行治理, 从2007~2014年, 石漠化地区森林覆盖率提升了15.63% (图3) , 人均年苏木年收入达到了790元。

5.4 木材开发利用研究

苏木属热带、亚热带树种, 适应性强, 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能, 是我国南方珍贵的乡土树种之一。其心材入药, 为清血剂, 有祛痰、止痛、活血、散风之功效[15]。同时具有耐旱、耐瘠薄等特性, 其材积数量成熟期一般在5年左右, 适合我国华南地区套种人工林, 打造复合立体林业的经营模式。另外, 相对其他树种, 苏木木材也具有巨大经济效益 (表4) , 不仅经济价格高于其他用材树种, 同时, 苏木用途较为广泛, 具有养生健康的功效, 其木材用途使用性强, 木材发展前景巨大。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木业网

另外苏木林木分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预示着该树种在林木遗传改良方面潜力巨大。而且对苏木生态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及木材材性的研究也仅限于木材纤维指标的测定, 这直接导致当前社会对该树种认识程度的不足。

6 结语

苏木适应性强, 具有耐旱、耐瘠薄、改良土地肥力等特性, 在发展林下经济、石漠化改制等方面具有很大利用价值。并且, 苏木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制造染料价值。而目前国内苏木的育苗、营造林技术已趋于成熟, 但在良种选育方面尚未展开系统的研究, 因此, 今后应加强对苏木良种选育、子代测定、优良无性系培育及木材材性改善等方面的研究, 充分挖掘这一珍贵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潜力, 为改变当前广西等地造林树种单一的局面、加快退耕还林项目、林下经济的经济效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指出了苏木属苏木科常绿乔木, 为热带、亚热带珍贵乡土树种, 具有生长迅速、生长量大、适应性强、改良林地土壤等生物学特性。对苏木的生物学特性、育苗造林技术、树种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今后苏木良种选育、生长规律、木材材性及林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方向, 为进一步挖掘该树种的潜力, 为主产区造林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基于蔬菜栽培的综合防治对策-论文 第5篇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升温,我国各地逐渐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产地,使得原有的耕作制度瓦解,农户蔬菜生产特定性、局限性日趋明显,这必然加剧设施栽培连作障碍问题,即土壤盐渍化、病虫害重,造成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直接影响设施栽培经济效益。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目前蔬菜稳产增收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设施栽培连作障碍产生因素

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是土壤、植物与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多年的研究报道,可归纳为几方面的原因:土壤传染性病虫害蔓延,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以及植物的自毒作用[5-6]。土壤病原菌富积,传染性病虫害蔓延设施栽培土壤中土壤病原菌富积是引起连作障碍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中有益微生物与有害微生物之间本来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关系,但由于多年连作,同一作物吸收单一养分,使某些物质不断累积,加之设施土壤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病原菌生长繁殖,作物根系分泌物和病残体又提供了病原菌赖以生存的条件,使土壤中的植物病原菌得到富积,而过多使用化肥及杀菌剂可能会杀死土壤中有益拮抗菌,打破土壤微生物的平衡,以致从土壤到作物表现出一系列的连作障碍[7-8]。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土壤盐类积聚设施栽培土壤盐类积聚现象在我国普遍发生,是设施土壤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连栋大棚和温室最为明显。该现象是由于化肥施用量大,且长年覆盖,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分平衡,降低了土壤的淋洗作用,加之环境长期保持高温,显着增强了土壤水分蒸发量,土壤盐分通过毛细作用随水分的蒸发上升,在地表形成薄层盐分结晶。

设施土壤盐类积累后,加大了土壤溶液中盐类浓度,使土壤渗透势加大,导致根系水分外流,影响蔬菜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造成蔬菜营养失调,而且随着土壤盐类浓度的增加,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显着增强,某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受阻,出现植株矮小、发育不良、叶片卷曲枯死等典型的缺素症状,最终导致作物产量及品质下降[9-10]。土壤酸化导致设施栽培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和使用未经过安全处理的有机肥料。多年的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年限及复种指数的增加,设施栽培土壤pH值逐年降低,有些土壤pH值甚至已降至6以下,致使土壤某些养分的有效性降低,导致Ca,Mg,B,Mo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缺乏,进而促使作物脐腐病、畸形果、茎裂、华而不实等生理病害多发,尤其是茄科蔬菜的青枯病和疫病等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11-12]。

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土壤物理性状是重要的肥力因素,主要包括孔隙度、结构性、水分含量及通透性等,严重影响着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研究表明,设施栽培土壤连续栽培5a以后,土壤板结严重、容重增大、非活性孔隙比例相对降低,耕层变浅,通气性、透水性变差,物理性状恶化[13],需氧微生物的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致使根际缺氧诱发多种根部病害,同时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缓冲能力降低,导致作物抗逆能力降低和残留超标。植物的自毒作用自毒作用是植物种内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也是长期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因素[14]。

连作条件下,植物残体、病原物及作物根系等向周围环境中分泌酚酸类、萜类、生物碱、酶等化学物质,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导致自毒作用发生。茄科、葫芦科、豆科、菊科等是极易产生自毒作用的植物,这些植物从根系中分泌出许多酚酸类化合物,通过损伤细胞膜、破坏酶活性、使蛋白质失活等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而西瓜、丝瓜、南瓜、瓠瓜和黑籽南瓜等的根系分泌物会促进瓜类的生长,不易产生自毒作用[15]。

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的综合防治措施

连作障碍防治是现今设施蔬菜栽培产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从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的优化以及利用抗病品种和嫁接技术、土壤消毒和土壤管理、生物防治、优化施肥等方面来解决此问题。

优化种植制度不同蔬菜间或蔬菜与粮食作物之间进行合理的轮作或间作是国内外通用的预防土传病害的措施之一,也是有效防治连作障碍最为简单、省工、高效的措施。合理轮作或间作可以使病原菌失去寄主或改变其正常生长繁殖环境,从而消灭或减少土壤中致病菌,减轻病害;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调节土壤肥力;减少杂草的滋生,破坏杂草与蔬菜的伴生关系[15-16]。设施蔬菜栽培一般采用深根性蔬菜(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与浅根性速生蔬菜(白菜、绿叶菜类、葱蒜类等)轮作倒茬,或行间套种,其中,浅根性蔬菜有吸盐洗盐的作用,葱蒜类对预防根部病害和根结线虫的危害非常有效。

应用抗病品种和嫁接技术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专家培育出如抗枯萎病的番茄、抗黑腐病的甘蓝等大量抗土传病害的蔬菜新品种。选用这些蔬菜新品种,可以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有效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增加蔬菜经济效益。目前,黄瓜、西瓜、茄子等采用的嫁接技术充分证明[17],利用丰产高抗性的砧木进行嫁接栽培是防治土传病害及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提高经济产量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进行土壤消毒采用土壤消毒,可高效快速抑制土壤有害微生物、害虫、残茬及根系分泌物的毒害作用,能够很好地解决作物重茬问题,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设施栽培中,土壤消毒方法主要包括药剂消毒、太阳能消毒、蒸汽消毒等。药剂消毒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或生物药剂通过喷淋、浇灌、拌土、熏蒸等手段对土壤进行消毒。目前,生产上使用最多的药剂有氯化苦、绿宝清(苦参碱)、多菌灵、土菌消、菌线威、绿亨1号和2号等杀虫杀菌剂。通过蒸汽、热水或太阳能提高土壤温度,从而起到消毒灭菌作用的物理方法被国外经常采用,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措施,如日本的太阳能高温消毒。该方法对蔬菜无副作用,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的蔬菜生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其杀菌原理有2种:一是直接热力(热水或蒸汽)消毒杀菌。如50℃处理10min即可杀死十字花科作物的软腐病菌。二是间接作用(高温闷棚)。在一年中的高温时期,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枯叶,施入有机肥和灌水,在覆膜封闭条件下,土壤湿度增加、棚室内的温度达到60~70℃以上,闷棚时间一般掌握在15~20d,致使土壤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逐渐消耗土壤中的氧气,使土壤呈缺氧还原状态,多数植物病原菌在高温和缺氧条件下死亡。

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闷棚使连作大棚设施内10cm左右的土壤形成55℃持续高温,大部分病原菌被杀死,对土传病害灰霉病病原菌有很好的灭菌效果[18]。合理的土壤管理土壤管理的目的是使土壤生态始终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设施栽培中为了减轻连作障碍,常采用的措施为:集中烧毁或深埋中心病株、作物病残体及周围杂草,防止病害蔓延;加强耕作管理,增加中耕松土次数,提高地温,加速病残体的分解腐烂,使部分病原菌和害虫失去活力,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提高下层土壤通透性,控制土壤盐分上升;改变作物栽培时间,避开作物发病期进行种植,例如易感染枯萎病的蔬菜,应避开高温期种植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高温季节大水漫灌,使土壤温度提高,不仅可洗盐,还可杀死或减少土壤中病原微生物和害虫。采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狭义上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对土壤中特定病原菌产生毒素,或通过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途径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从而减轻根系感染、减少病害发生的一种方法。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防治已逐步成为防治作物病虫害、减轻连作障碍的一种重要手段。

利用拮抗微生物拮抗作用是衡量生物防治效果的指标之一。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作物病虫害,就是将培养好的具有拮抗作用的有益微生物以特定方式施入土壤中,或是通过向土壤中加入营养物质,提高土壤原有拮抗菌的数量及活性,从而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活动,降低病原菌的数量,减轻病害发生的几率。张丽萍等[19]通过土壤微生物制剂防治草莓连作病害,结果表明,对于由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草莓连作病害,木霉T42与枯草芽孢杆菌Bs-6的拮抗作用很明显,能显着促进连作草莓的生长发育,连作草莓的死苗率由52.9%降至8.2%,产量增加111%,果实品质显着提高。接种有益微生物有益微生物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如制作微生物有机肥、种衣剂防治作物病虫害等。在设施蔬菜栽培中,常通过使用含有有益微生物的生物有机肥来分解连作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另外,还可以向土壤中接种一些有益菌群,在根系形成生物屏障,减少根际病原菌的侵染,或接种致病菌弱毒菌株,促使作物产生免疫机能,增强抗逆性,提高其产量及品质。郝永娟等[20]在生物土壤添加剂减轻黄瓜连作障碍的研究中提出,使用生物土壤添加剂,可明显增加具有拮抗作用的木霉、青霉等的数量,有效控制土传病害,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连作障碍。

利用他感作用原理德国学者H.Molisch于1937年提出植物的他感作用,认为许多植物可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来促进或抑制同种或异种植物生长。他感作用涉及微生物、植物、动物等所有的种群,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化学他感作用原理使植物之间、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合理组合,不仅可有效地降低作物之间、微生物之间的负效应,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且在控制病虫害方面也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些植物根系分泌的化学物质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如黄瓜根系分泌物中的丝氨酸、精氨酸可以有效抑制黄瓜枯萎病病菌的生长繁殖[21]。

进行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是防治连作障碍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目前设施蔬菜栽培中化肥过量施用、肥料种类不平衡等问题,在施肥原则上,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再配合施用微生物肥料。施用有机肥(进行无害化处理,即完全腐熟)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土壤盐分积累及病原菌繁殖,减轻连作障碍和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必须根据肥料的性质、设施土壤养分状况、作物的营养特性及需肥规律,因地制宜地选择施用化肥,同时应确定合理的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法;选择施用具有固氮、解磷、解钾作用的微生物肥料,分解土壤中被固定的磷、钾元素,使化学肥料得到充分利用,在施用微生物肥料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施用。

问题与展望

甜菜密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第6篇

【关键词】甜菜;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1 选地、选茬

1.1 选地

甜菜栽培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平川地、平岗地,干旱地区要选择排水良好的二洼地。

1.2 选茬

以玉米和马铃薯茬为宜。选择无长效除草剂残留地块。

2 整地与施肥

2.1 整地

耕层深厚适宜甜菜块根的生长,为此耕层深度不应低于25cm,有条件地区要尽量加深耕层至35cm更佳。早春抢墒整地,垄沟深松要达到15cm。整地质量要做到松软,上暄下实,不应跑墒。

2.2 施肥

底肥一般施农家肥1.5~2m3 /667㎡,施入氮磷钾总量35~45kg/667㎡,纯N、纯P、纯K的配施比例为9∶5∶6,在底肥中施入持力硼200~300g/667㎡。

3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能好、含糖量高的多倍体品种。阿西罗、普瑞宝、KWS9454、KWS8233、KWS9400、HI0141、HI0466。爱励斯(IRIS)、普罗特(PLUTONE)、KWSP145、ZM202、KWC0143、甜单305(糖厂专营)。

4 纸筒育苗移栽

4.1 培育壮苗

4.1.1 育苗场地选择

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水源方便、便于管理和运输以及不易受禽畜危害的地方做育苗场地。

4.1.2 备好床土

育苗土育苗前用6~8mm孔目筛子过筛,每4册用土240kg/667㎡,并拌化肥使其含纯N80~120g/667㎡、纯P600~720g/667㎡、纯K120g/667㎡。育苗床土可用绿亨1号、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处理,以防苗期病害的发生。

4.1.3 装筒

选用标准甜菜育苗纸筒,每册为1400个单筒。折叠时为70×20cm,展开时占地面积为115×29cm。每亩地使用4.5~5册。

4.1.4 播种

可在移栽前35~40d扣棚育苗。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1~10日。

4.1.5 播种方法

采用人工点播方法,每穴播1~2粒种子,播深1cm。

4.1.6 浇水

播种覆土后,每册纸筒约需浇水15kg,浇水要分3~4次缓慢进行,首次浇水造墒,必须浇足浇透,达到饱和持水量。

4.1.7 覆膜

播完后,将湿润的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封严。

4.2 苗床管理

4.2.1 温度管理

播种后要尽量保温。出苗时揭掉床膜,晚间加保温草帘。播种至幼苗出土,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5℃以上;幼苗子叶期,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15~18℃,夜间3~5℃;一对真叶期,白天15℃左右,夜间0~3℃;4片真叶期,逐渐揭膜炼苗,直至达到棚内外温度一致。

4.2.2 水分管理

播种后,用麻袋或粗棉布铺在纸筒上,然后按每册浇30℃左右净水10~13kg的标准喷水,可分3~4次喷灌,均匀浇透,应注意四周多浇些。播后第1~8d一般不浇水。幼苗出土后,直至第一对真叶展开前,不宜浇水过多,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在18%即可。出床前一天浇一次透水,达到纸筒末端湿润为准。每册浇水4~5kg。

4.2.3 通风管理

1~2片真叶期白天大通风并随外温升高逐渐撤掉苫盖物。

4.2.4 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床出现跳甲时,应及时选用3%啶虫脒(莫比朗)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间隔5~7d再喷一次。幼苗出齐后,选用2%宁南霉素(菌克毒克)200~260倍液喷雾,防止立枯病发生。

4.3 移栽

4.3.1 移栽期

一般在5月1~10日。

4.3.2 移栽密度

大垄栽培密度配置70~65cm×20cm。保苗4700~5000株/667㎡。小垄栽培密度配置50~45cm×22cm,保苗6000~6500株/667㎡。依靠群体增产,而且使含糖量也相应增加。

4.3.3 移栽方法

当苗长到4~6对真叶,终霜期过后即可进行移栽。移栽时要坐水,要栽正、栽直、不窝根,保证纸筒不露出地表和不埋压幼苗,栽后苗四周要培严土。

4.4 直播甜菜

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初,栽植密度配置参照纸筒育苗。播种方法条播即可,亦可埯种。

5 田间管理

5.1 间苗与定苗

由于甜菜种子属多粒型种,一个种球可出2~5株苗,為此必须及时间苗, 按所计划的密度留下健壮的植株定苗。

5.2 中耕除草

甜菜整个生育期要进行多次中耕除草,一般至少要进行三铲三趟。甜菜生育后期,要根据田间杂草多少,拿大草1~2次。

5.3 及时喷灌

在甜菜块根膨大期,干旱条件下要喷施丰产水,喷水量要达到30mm以上,喷透为止。甜菜块根膨大期喷灌是高产的关键措施,应当及时喷灌。

5.4 追肥

一般结合二遍铲趟进行追肥,追肥深度10~15cm,追肥量一般追尿素10~15kg/667㎡,或硝酸铵25kg/667㎡。根外追肥要掌握好适宜的浓度,防止烧叶。

5.5 病虫害防治

5.5.1 防治褐斑病

一般纸筒育苗移栽甜菜比直播甜菜褐斑病发生早10d左右,因此要提前防治,可选用25%咪鲜胺乳油80ml/667㎡,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100g/667㎡,或80%多菌灵微粒剂50g/667㎡,对水20L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喷2~3次,应交替用药。

5.5.2 防治草地螟与甘蓝夜盗

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20ml/667㎡,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30ml/667㎡,对水20L喷雾防治。

6 收获

寒地水稻综合栽培技术 第7篇

1 全面选用优质水稻品种

目前萝北县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是龙粳系列品种。

2 旱育壮秧

2.1 秧田地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 平坦干燥, 背风向阳, 土质肥沃, 灌排水和运输方便的旱田或高地做秧田地。秧床高出地面30 cm, 秧田建设要做到秋整秧田, 常年固定秧田地。

2.2 大中棚育苗

为提前播种, 培育壮秧, 提倡“三膜”覆盖。

2.3 苗床处理

在棚内做好苗床, 整细床土, 平整床面, 待摆秧盘。在摆盘前用8 kg壮秧剂或5 kg尿素与筛好 (0.5m3) 的细土均匀混拌后再均匀撒施在500盘面积内1~2 cm的床土中。

2.4 盘土配制与摆好秧盘

500张秧盘用床土2 m3。用20%的山地腐殖土或草碳土加70%的肥沃旱田黑土, 加10%过筛腐熟的猪粪。准备混合床土1 500 kg·hm-2。在4月10日前摆完秧盘, 浇足透水, 待播种。

2.5 种子处理

2.5.1 选种

选睛天晒种2 d, 每天翻动3~4次, 防暴晒。用盐水选种, 盐水比重1.10~1.13。

2.5.2 浸种消毒

用25%使百克100 mL加水40~50 kg, 浸种量为40 kg。或用25%施保克25 mL加水100 kg, 浸种量为100 kg。水温15~20℃浸种57 d, 每天翻动稻种12次。

2.5.3 催芽破胸

浸好的种子装袋放置在25~28℃条件下催芽, 待种子有90%破胸露白时温度降到22℃, 芽长2 mm时放到15~20℃炼芽待播。

2.5.4 秧田播种

水稻播种一般在4月15~17日前播完。

2.5.5 播种量

机插播种量540~600 g·m-2, 手插播种量250~300 g·m-2。

2.5.6 覆土

播后压种, 使种子三面入土。然后用过筛细土盖严种子, 厚度0.5~1.0 cm。播种后用50%杀草丹每100 m2用药45 mL或用60%新马歇特每100 m2用药25 mL。稗草1.5~2.0片叶时每100 m2用杀草丹 (50%) 22 mL加20%敌稗75 mL喷雾。

3 秧田管理

壮苗标准 秧龄30~33 d, 叶龄3.1~3.5叶, 苗高14 cm。

3.1 温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保湿为主, 适温30℃左右, 超过35℃时, 打开棚背风一侧进行小通风;立针至一叶一心期, 要求棚温25℃左右, 最高不超过28℃, 晴天温度高时及时通风炼苗;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 逐步加大通风量, 温度控制在22~25℃, 白天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 夜间保温注意冷害;二叶一心至插秧, 做到昼揭夜盖, 棚温控制在20℃;移栽前3 d昼夜全揭炼苗。增强抗寒能力。遇到低温时可增加覆盖物, 及时保温。

3.2 水分管理

秧苗二叶期前原则上不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床面有积水要及时晾床;秧苗二叶期后要三看, 一看床土表面是否干旱, 二看早晨叶尖水珠有无, 三看高温时叶片是否打卷。需要浇水时, 于早晨气温低时一次浇透。

3.3 移栽前准备

移栽前一天500盘秧苗追施磷酸二铵10 kg, 注意施用要均匀, 做为送稼肥。用乐果10 mL加多元液体复合肥30 mL, 兑水均匀喷雾。第二天准备进行移栽。

4 本田管理

4.1 施肥

施农肥30~45 t·hm-2, 3~4 a轮施一次。施化肥总量, 纯氮100~120, 五氧化二磷60~70, 氧化钾30~45 kg·hm-2 (N∶P∶K比例为1∶0.5∶0.3) ;土壤肥力高的以下限为准, 土壤肥力低的采用上限。不同的地块, 应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使之更科学合理。

4.1.1 底肥

有机肥于翻前施入。化肥用氮肥总量的50%~65%, 钾肥50%~80%, 磷肥的100%做底肥。翻后耙前施入, 全层施肥。

4.1.2 蘖肥

返青后立即追蘖肥, 施肥量为氮肥总量的15%~20%。6月中下旬对发现秧苗脱肥地块, 可追调节肥。

4.1.3 穂肥

倒2叶展开时, 追施氮肥总量的15%~25%和剩余钾肥, 最晚不能超过7月20日追完。水稻长势过旺或遇到低温、多雨寡照和发生病害时, 只施钾肥, 不施氮肥。

4.1.4 粒肥

齐穂期追氮肥总量的5%。贪青晚熟地块不追氮肥。

4.2 灌水与晒田

4.2.1 护苗水

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 扶苗护苗。

4.2.2 分蘖水

有效分蘖期灌3 cm浅水, 增温促蘖。

4.2.3 晒田

有效分蘖终期前3~5 d排水晒田。晒田达到池面有裂缝, 地面见白根, 叶色淡, 晒5~7 d, 晒后恢复正常水层。

4.2.4 护胎水

孕穂至抽穗前灌4~6 cm活水。井灌稻区应实行间歇灌溉, 遇到低温灌10~15 cm深水护胎。

4.2.5 扬花灌浆水

抽穗扬花期, 灌5~7 cm活水, 灌浆到蜡熟期间歇灌水, 干干湿湿, 以湿为主。

4.2.6 排水

黄熟初期开始排水, 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 漏水地可适当晚排。

4.2.7 井水种稻

灌水技术实行昼停, 早晚灌, 昼远灌, 夜近灌, 利于提高水温。

4.3 化学除草

4.3.1 本田灭草

水稻插秧后5~7 d, 用60%丁草胺乳油1 500 mL·hm-2 (或用30%莎稗磷乳油600~900 mL·hm-2) , 加10%芐嘧磺隆 (农得时) 可湿性粉剂300 g, 或加10%吡嘧磺隆 (草克星) 可湿性粉剂225 g, 或加20%莎多伏水溶性颗粒剂225 g, 毒土法施用。

4.3.2 防除高龄稗草

当稗草超过4叶期时, 用50%快杀稗可湿性粉剂0.60~0.69 kg·hm-2, 或用25%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1.0~1.2 kg·hm-2, 采用喷雾法使用。施药前将水撤至5 cm, 经1 d后灌正常水。

4.4 防治病虫害

萝北县水稻病虫害主要是稻瘟病、潜叶蝇和负泥虫, 其防治方法如下:

4.4.1 种子处理 用56℃温汤浸种5 min。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2 d。也可用1%石灰水浸种, 10~15℃浸6 d, 20~25℃浸1~2 d, 石灰水层高出稻种15 cm, 静置, 捞出后清水冲洗3~4次。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 min, 然后用薄膜覆盖闷种3 h。

4.4.2 药剂防治 抓住关键时期, 适时用药。早抓叶瘟, 狠治穗瘟。发病初期喷洒20%三环唑 (克瘟唑) 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40%稻瘟灵 (富士一号) 乳油1 000倍液。叶瘟要连防2~3次, 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 特别是在孕穗期 (破肚期) 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

4.4.3 本田防治潜叶蝇、负泥虫水稻叶龄在5.5~6.1叶期, 用70%艾美乐30.0 g·hm-2+敌杀死37.5 mL·hm-2, 喷液量225 L·hm-2。

5 收获、运输、贮藏及副产品处理

5.1 收获

不同品种的水稻要分收、分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晒谷。

5.2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5.3 贮藏

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

5.4 副产品处理

水稻生产的副产品包括秸秆、米皮糠等应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提倡秸秆还田、严禁焚烧、胡乱堆放、丢弃和污染环境。

·书 讯·

编辑部现有少量珍藏版书籍《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进展——2005中国黑龙江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峰会论文集》 (英文版) 六折出售, 原价79.80元, 现价50.00元, 邮费10.00元, 共计60.00元.数量有限, 欲购从速。

大豆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 第8篇

1 严格选地

一般情况下, 大豆对前茬作物的要求并不十分苛刻, 只要有耕翻基础的地块都可以种植, 当然是实施有机肥的谷类作物茬口更为理想。要知道, 大豆种植最忌重茬或迎茬, 生产实践证明, 重茬或迎茬都会使大豆生长缓慢, 植株矮小, 叶色黄绿, 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而且荚少, 粒小, 产量低。因此, 在大豆生产中一定要避免重、迎茬, 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2 精细整地

整地要抓早, 最好是秋整地。如果春整地, 就要在土壤即将解冻之前进行, 以防春旱跑商。整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合理深翻:即改浅耕为深耕, 使耕层深度达到18~22 cm以上, 既破除了原有的犁底层, 又改善了土壤的环境条件, 有效促进了大豆的根系发育和根瘤分布, 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二是秋灭茬、秋起垄:垄作能提高地温和透气性, 并使种子部位高于平作, 对种子的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十分有利。为此,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 及时进行秋翻起垄, 或在秋收后, 使用灭茬机进行灭茬、起垄、镇压连续作业完成。三是顶浆打垄:对秋灭茬、春起垄的地块, 要顶浆打垄, 及时镇压。当春季土层化冻10~15 cm时, 对已清除根茬的地块, 采用将底肥施入垄底并及时镇压。没有秋翻的地块, 要灭冻茬、耙压、顶浆起垄, 视土壤墒情适时进行镇压。

3 选用良种

认真严格进行种子精选, 选择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宜、秆强、主茎发达、抗逆性强的推广品种, 并做到合理搭配。种子应定期更新换代, 不得连年都用自留种子。

4 种子处理

4.1 精选种子

采用人工或机械对种子进行精心筛选, 剔除其病粒、破损粒、虫食粒、小粒以及各种杂质, 选留下的种子要粒大、饱满。确保种子的纯度与净度不小于98%, 发芽率不低于96%, 含水量不高于12%。

4.2 晒种

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播种前须将种子晒2~3 d。晒种时要薄摊、勤翻, 并禁止在中午强烈阳光下暴晒以造成种子破裂受到病菌侵袭感染。

4.3 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可以将种子表面的病菌杀死, 还可以在种子周围形成一个无菌保护层, 以减轻病菌对种子的侵染。目前常用的灭菌剂有多菌灵、福美双、克菌丹等, 可有效防治霜霉病、紫斑病等。多菌灵使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

使用辛硫磷乳剂闷种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选用50%辛硫磷乳剂0.5 kg兑水13 kg, 稀释后每千克药液可拌种10 kg, 拌后将种子闷4 h左右, 阴干后播种, 可有效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

4.4 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可使幼苗抵御种子上的各种病菌, 同时防御土壤中病菌和害虫。使用种衣剂要选用大豆专用的种衣剂, 以防发生药害。种衣剂按种子重量1∶70进行包衣, 可防治大豆根腐病和胞囊线虫病等。

5 合理施肥

为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应大力提倡推广分层深施的方法。施肥以底肥为主, 农肥与化肥结合, 合理追肥为辅。

5.1 底肥

每公顷施有机肥2300~3000 kg, 结合整地一次性输入。

5.2 种肥

每公顷施磷酸二铵5~6 kg, 尿素2.5~3.0 kg, 钾肥2~2.5 kg, 或每公顷施大豆复合肥12~13 kg。

5.3 追肥

每公顷用尿素7000~7500 g加钼酸铵150 g加磷酸二氢钾112 g加水370~380 kg, 在大豆开花期和结荚期各实施一次叶面喷施。

6 适时播种

6.1 播期

播期过早或过晚, 都不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播种过早, 土壤温度低, 影响出苗而容易造成烂苗并导致缺苗;播种过晚, 虽出苗快, 但幼苗与根系都生长的快, 致使苗不健壮, 如果此时再加上墒情不好, 就会出现苗不齐的现象, 以至影响到整个的生育期, 其结果就是成熟期延后, 增加秕荚、秕粒数, 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最适宜播期应当是, 当土壤6 cm左右的耕层稳定温度达到8℃以上, 即可播种

6.2 播量与密度

选择垄三栽培技术, 在垄上实行双行精量播种, 每穴3~4株, 每公顷播量60~70 kg, 保苗30万~35万株;选择平窄密栽培技术, 每公顷播量60~70 kg, 保苗22~30万株;选择小垄密栽培技术, 每公顷播量70~75 kg, 保苗28万~32万株。

播种必须达到应有的标准。不论采取哪一种播种方法, 种子都要播种在湿土上, 种子上覆土应在3~4 cm之间, 适时镇压, 提墒保墒, 一次播种保全苗。

7 田间管理

7.1 间苗定苗

按要求的株距进行间苗, 拔除弱苗、病苗、小苗、杂苗, 一次性定苗。如发现缺苗断垄, 要及时补种。

7.2 及时铲趟

当子叶拱土显行时, 深松铲趟, 将3 cm左右的松土盖在苗眼上。之后视田间杂草孽生情况, 及早进行铲地和趟地。在大豆植株封垄前完成三铲三趟, 间隔时间在10~13 d。

7.3 适时灌水

大豆开花结荚鼓粒期日均需水量大, 缺水会使大豆产量明显下降。在大豆生长中后期, 如遇干旱, 要及时灌水, 以免影响产量。

7.4 防治病虫害

主要防治大豆根腐病、胞囊线虫病、大豆蚜虫和大豆食心虫等。采用“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措施, 加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有效协调。

摘要: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以高产品种为核心, 改善土壤耕作为基础, 以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为保证的栽培技术。

玉米创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第9篇

1. 选用优质高产耐密品种

根据自然生态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等选择抗逆、耐密、抗倒伏、不早衰、优质高产、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种植, 其中辽西地区可选辽单565、郑单958、先玉335、良玉66、北玉288等, 辽中北部地区选郑单958、沈玉21、辽单565、先玉335、丹玉502、丹玉603等, 辽南地区选辽单565、沈玉21、郑单958、良玉88等, 辽东地区选良玉88、先玉335、丹科2151、丹玉69、郑单958等品种为主, 适当搭配其他品种。各品种合理布局, 实行良种良法配套。

根据品种特性和生态区域及栽培水平合理进行缩距密植, 发挥群体增产潜力。耐密品种辽单565每亩保苗4500株, 郑单958保苗4000~4500株, 先玉335保苗3800~4000株, 沈玉21保苗4000株, 良玉88保苗3500~4000株, 良玉66保苗4500株, 丹科2151保苗3500~3800株、北玉288保苗4500株, 丹玉603保苗4000株, 丹玉502保苗4000株。

2. 实施科学配方施肥

依据玉米品种特点、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目标产量等制定施肥方案, 确定施肥数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做到因地、因时、因产施肥, 总的原则是高肥地宜前轻中重后控、低肥地宜前重后轻。辽南地区要控制过量施用氮肥, 施肥原则是稳氮、稳磷、增钾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锌肥, 实行平衡施肥;每亩施农肥2~3立方米、氮15~20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钾7.5公斤、硫酸锌1.5公斤。辽中北地区增氮、减磷、增钾肥和有机肥、补锌肥, 每亩施农肥2~3立方米、氮20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7公斤、硫酸锌1.5公斤。辽西半干旱地区增氮、稳磷、补钾肥、配合用锌肥、增施有机肥, 增加土壤肥力。每亩施农肥3立方米, 氮20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钾5公斤、硫酸锌1.5公斤。辽东冷凉湿润地区增氮和有机肥、稳磷肥、增钾肥、配合用锌肥, 每亩施氮15~20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钾6公斤、硫酸锌1.5公斤。秸秆还田或高留茬, 坚持数年培肥地力。

根据肥料的种类和玉米的吸肥规律采用分层、分次施肥的科学方法。底肥深施, 深度在10厘米以下, 主要供玉米中后期利用。用量为氮肥总用量的1/2及全部磷肥和钾肥。在播种时做到种、肥分开, 以免烧苗。追肥分次施用并培土。追肥主要是氮肥, 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分次追施, 并根据土壤肥力、底肥数量和植株长势等确定追肥时间和数量。要结合中耕保证深施覆土, 否则造成肥料损失和污染。

3. 土壤耕作种植形式

重点推广秋季或春季土壤深松, 深度达到35厘米以上, 加厚活土层, 增加玉米根系深度, 加大土壤蓄水量, 增加土壤接纳和保存雨水能力, 防止倒伏早衰。当年没有深松的地块要进行中耕深松, 深度在25厘米左右。对土壤紧密度适宜的田块, 采取少耕或免耕, 增加土壤保墒能力。春季整地起垄的地区, 应采取早春顶凌复垄作业, 起垄后及时镇压保墒。

采取适宜的栽培形式,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构建高效合理的群体结构, 发挥群体增产潜力, 防止早衰。重点推广大垄双行、比空种植、疏密种植等形式, 增强田间通风透光和抗逆能力。

4. 采取适宜播种技术

采用机械精量播种, 能提高播种质量, 保证播深均匀, 覆土深浅一致, 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墒情, 采取相应的播种形式和方法:春旱年份根据当地气温、土壤墒情和玉米品种特性确定最佳播种期和播种形式, 抢在土壤失墒前 (撤浆前) 或墒情好时 (雨后) 尽快播种, 在表土层变干前抢种完。底墒较好地块采用深耠造湿法播种, 即选用带草把的犁将干土层耠开, 露出湿土层, 随后再浅趟1犁, 增加湿土, 然后将种子点在湿土上并踩好格子, 覆土后马上镇压。这种播种方法覆土较深, 适合幼苗顶土力强的品种。种子发芽后将上面干土层拖去, 以利出苗。

砂质土壤地块渗透性强, 保墒性差, 很难满足种子发芽时水分需求, 可加深播种, 以充分利用土壤下层水分促种子发芽和出苗。干旱严重地块要加重镇压, 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 起到提墒保墒作用。无浆可抢地块, 采取刨埯坐水播种。

辽西播种位置由垄台改到垄沟或平播的, 播种后及时镇压保墒, 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墒情。提倡采取大垄双行种植形式, 以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在干旱和冷凉地区采取地膜覆盖栽培, 可有效起到保墒增温子哦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采用秸秆覆盖, 增加土壤有机质同时减少水分蒸发, 增强土壤蓄水保水能力, 减少水土流失。

5. 苗期管理

重点是促进根系早发、快发和下扎, 培育壮苗, 达到苗早 (早出苗) 、苗足 (无缺苗断条) 、苗齐 (均匀整齐) 、苗壮 (根系强壮发达, 地上部蹲实粗壮) , 为后期生长和高产奠定基础。

间苗在3~4叶期进行, 定苗在5~6叶展开时完成, 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杂株, 留下健壮植株。保证合理的群体结构, 定苗时个别缺苗处可就近留双株进行补偿, 保证留下的玉米植株均匀一致。

6. 补水灌溉

根据玉米各生长发育不同时期需水规律进行补水灌溉。播种期若墒情较差, 有水井地块可在播前畦灌、沟灌;无水井地块可采用坐水播种, 或在播种后少量灌水。苗期未出现严重旱象一般不灌水, 以利蹲苗, 增强玉米生育中后期的吸水吸肥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若干旱严重, 可采用喷灌或隔沟灌溉。拔节孕穗期遇干旱应及时进行沟灌, 特别在大喇叭口关键时期要结合追肥进行灌水, 每亩灌水量50立方米左右。玉米抽雄前后是需水高峰期, 对水分最敏感, 此时干旱要进行沟灌或隔沟灌溉, 每亩灌水量40立方米。籽粒灌浆期干旱, 采取沟灌或隔沟灌水, 每亩灌水量40立方米。

7. 病虫草防治

充分发挥各地病虫害预警系统作用, 制定防治预案。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 用含呋喃丹和三唑类杀菌剂复合种衣剂包衣、辛硫磷毒土、乐果诱杀等。选用抗病品种、播前种子包衣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兼治茎腐病等。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清除病残体、及时割除病瘤带出田外, 防止病瘤成熟后冬孢子飞散传播。防治叶部病害选用抗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叶部病害品种, 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等栽培技术措施提高植株抗病力。玉米螟是重点防治对象, 一、二代螟统筹考虑, 采用白僵菌封垛等方法, 用赤眼蜂田间防治每亩释放1.5~2万头, 分2次释放;在喇叭口末期, 每亩用BT乳剂0.15~0.2公斤制成颗粒剂投入玉米的心叶中或对水30公斤喷雾, 最好采取统防统治。防治黏虫用菊酯类农药每亩20~30毫升, 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除杂草用高效低毒、安全、低残留化学除草剂, 在播后苗前进行喷洒, 控制杂草;后期田间有大草可人工拔除。

8. 适时晚收

籽用南瓜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第10篇

南瓜耐旱, 怕涝、喜欢偏酸性肥沃土壤, 根据这一特性, 不论平原, 还是山丘、坡岗地种植南瓜, 都应选择地势较高, 排水良好, 土质疏松的地块, 低洼易涝、遇雨积水的内涝地块不宜种植。以土质松散的砂底黑土为优。

在土质方面, 以松软的沙壤土, 轻黏土为宜, p H值应在5.5~6.8之间, 重黏土、盐碱地不宜种植。

在茬口方面, 以玉米、高粱、小麦、谷糜等禾本科作物为宜, 以大豆、马铃薯为中等, 忌与同科、同属作物及茄科作物重迎茬。要求3~5年轮作一次。从肥力方面考虑, 甜菜茬也不适宜种植。

整地方法最好是秋整地, 春整地也可以, 翻、耙、施肥、起垄、镇压连续作业, 以利保墒。翻地深度为25~30厘米。

二、科学施肥

结合整地施入有机肥, 腐熟的农家肥最好, 草炭土次之, 每亩用量3吨, 破垄夹肥, 均匀施入土壤中。

增施化肥, 品种可采用磷酸二铵、硫酸钾以及复合肥, 施肥量可根据地力条件而定, 一般每公顷施底肥量150~200千克。如45% (14~16~15) 硫酸钾复合肥或者测土配方肥, 一般每公顷施肥量分上、下等地分别为150、200千克, 缺钾的地块可以适当加20千克黄腐酸钾, 加微生物复合菌剂颗粒4~8千克混拌均匀施入;三分之二用于夹肥, 三分之一用于口肥。夹肥时要隔一垄, 夹一垄, 有机肥和化肥要夹在一条垄上, 做好标记, 以备播种。

追肥。南瓜枝繁叶茂, 吸肥量大, 在瓜蔓3厘米大左右时 (伸蔓期) 追肥, 最好用尿素, 追肥量根据地力、苗情而定, 一般每公顷追尿素75~105千克, 距瓜根7厘米左右刨坑点肥, 培土。

三、选择优良品种

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于当地的优良品种。要重点注意以下几项标准:板要大, 颜色白、产籽量高, 抗病害。可以选用无叉南瓜、雪城1号、雪城2号等品种。

四、播种

1.播种前进行发芽试验, 根据发芽率确定播种量。

2.适时早播

地温稳定通过10℃即可播种, 要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确定播期, 以出苗后, 躲过当地的终霜期为限, 一般播种后10天左右出苗, 具体播种时间在5月10~15日之间。

3.合理密植

亩保苗1000~1100株, 70厘米大垄, 空一垄种一垄, 株距45~50厘米, 这种方法节省肥料,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有利于通风透光, 有效防治疫病, 又便于田间管理。

4.播种量

每公顷用种量15~17千克。

5.种子处理

(1) 温汤浸种, 用55℃恒温浸种10~15分钟, 搅拌到30℃以下, 浸泡4~6小时捞出, 用湿麻袋片或布包好备用。

(2) 用南瓜种衣剂拌种, 以防止鸟、鼠、虫等危害。

6.播种方法

主要是穴播, 顺垄刨20厘米长、深15厘米的坑, 踩一脚, 一边点籽3粒, 种子之间间隔7~10厘米, 以利补栽, 一边施适量口肥, 肥籽间隔3~5厘米, 防止肥害, 覆土3~5厘米, 再踩实。播完以后再全都镇压一次。如果干旱, 可以坐水种。播后要经常检查发芽情况, 发现田鼠吃籽, 烂籽要及时补种。也可以采取机播方法。如遇到特殊情况, 可以采取以下技术。

催芽后播种。用50℃温水浸泡10~12时后, 用两条浸湿的麻袋把种子包在中间, 放在火炕上保持恒温30℃左右。要勤翻动, 30小时即可出芽, 种芽以刚破壳为宜。

育苗移栽。一般应在定植前30天左右播种, 选用8厘米×8厘米的营养钵育苗, 营养土比例是腐熟农家肥:田土:马粪或炉灰为4:5:1, 拌匀后过筛。每立方米加1千克64%磷酸二铵, 0.25千克50%硫酸钾。温度管理。白天30℃, 夜间不低于15℃, 幼苗出土后, 白天20~23℃, 夜间15℃以上。一般苗龄30天左右, 5月20日定植, 采用隔一垄空一垄的方式定植。

地膜覆盖。播期比直播早10~15天, 先播种后覆膜, 苗出土后应及时放风以免烧苗。采用隔一垄空一垄的方式种植。为保全苗, 可以在自己家院内采用纸筒育苗或者借苗的方法补栽, 防止缺苗。

五、田间管理

1.化学除草

在禾本科杂草3~5叶期, 每公顷用12.5%拿捕净机油乳剂1.5~2.25千克, 对水225~300千克茎叶喷雾。或者每公顷用15%精稳杀得乳油1.5千克, 对水225~300千克茎叶喷雾。

2.间苗与定苗

当瓜苗出齐后要进行间苗, 一般每埯留两株, 苗距要远一些。留一株准备作移栽补苗用。当瓜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 要选择位置正、色正、子叶大的植株, 每埯留一株。如有缺苗, 定苗时要挖苗移栽。并要顺蔓。

3.灌水与喷施生物肥

南瓜由于叶面积大, 蒸腾作用强, 干旱严重地区、应及时灌水, 尤其是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不及时灌水会造成化瓜和影响果实籽粒的形成。为防止后期脱氮, 在南瓜申蔓期, 喷施奕源生物肥, 每公顷用量1千克, 对水200~300千克, 茎叶喷雾。

4.整枝、压蔓、摘心与去主根瓜

(1) 整枝。每株只留一个主蔓, 侧蔓全部去掉。

(2) 压蔓。压蔓起固定作用, 防止翻秧, 促进不定根生长, 增加吸收面积。当瓜蔓在50~70厘米左右第一次压蔓, 起定向的作用。以后50~100厘米左右压一次, 瓜后两节处一定要压蔓。方法在叶节处把干土铲掉, 露出湿土, 将瓜蔓用湿土压上即可。如结合追肥, 选择瓜前的节位先挖坑, 把肥施入, 再培土踩实, 再压蔓。

(3) 摘心。为防治瓜蔓无限生长, 保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 摘心非常必要。做法是在第二瓜以后的8~10片叶处把生长点摘去, 再把蔓稍用湿土埋上即可。大约瓜秧1.5米左右, 留2~3个幼瓜即可, 一个瓜需要15~20个叶片供应营养。约在10片叶左右留瓜。

(4) 去主根瓜, 主根瓜一般都较小, 结籽少, 想获得高产必须去掉主根瓜, 从第二个瓜开始留, 去主根瓜要早进行, 否则, 白白消耗养分。

5.人工授粉, 进行人工授粉, 可增加坐果率, 提高产籽量

时间早晨8~10时。方法可直接用雄花花药向雌花柱头上涂抹。也可收集花粉, 装在纱布袋内, 敲落在雌花柱头上, 也可用毛笔涂抹。最好是放蜜蜂, 每公顷2~3箱, 蜂量要足。

6.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是瓢虫 (花大姐) 。虫害在幼苗期发生 (约6月中旬) 。灭虫办法在幼虫期用50%辛硫磷1500倍液 (也可用2.5%敌杀死1500~2000倍液) 茎叶喷雾。其次是蚜虫 (腻虫) , 每公顷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0~150克, 对水300千克, 茎叶喷雾。

7.病害防治

(1) 防治南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及时喷药, 最好叶子正反两面全部喷到。具体方法是每公顷用3%宁南霉素水剂 (兼防病毒病) 0.8~1.0千克, 对水300~400倍液, 进行茎叶喷雾, 每7~10天喷一次, 连续喷2~3次。

(2) 防治南瓜疫病。选择地势高, 不易积水的地块种植南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块, 容易引起疫病流行。南瓜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 以3年以上为宜, 且不可连作。雨季到来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72%克露可湿性粉剂毒土500倍, 每公顷用配好毒土1500千克, 在雨季到来前撒于瓜根周围。也可在病害发生初期, 用25%甲霜灵600倍液茎叶喷雾, 控制病害蔓延。

(3) 防治南瓜炭疽病。80%大生500倍液、或者25%咪酰胺3000倍液茎叶喷雾防治。几种药剂要交替使用, 避免产生抗药性, 保证防治效果。

8.后期管理

(1) 多雨季节, 把垄沟里的瓜拿到垄台上, 防止烂瓜。同时把覆盖在瓜上的瓜叶折断, 让瓜露出, 通风透光, 促使早熟。

(2) 在瓜籽半成熟期, 即8月初, 如果低温多雨, 要给瓜翻个, 这样防止阴雨腐烂, 又能促瓜籽早熟。

(3) 瓜籽半成熟期, 可以喷一次磷酸二氢钾1千克, 以提高成熟度, 增加产量。

六、采收与种子收获

南瓜成熟后, 可分期采收, 先收成熟的, 不太成熟的后采收并且留住瓜蒂, 南瓜果实离秧后, 有很强的后熟作用, 所以脱籽时, 也应分期进行, 成熟度好的先脱, 不太成熟的继续后熟, 提高种子的饱满程度。最好用南瓜籽分离机分离。

种子要及时清洗, 晾晒, 南瓜籽晾晒最好用窗纱, 因为窗纱上、下通风, 每平方米窗纱可以晒1.5千克, 2小时翻动一次, 第二天每平方米可以晒5千克, 经常翻动, 防止造成捂板、脏板, 提高产品等级。

黄瓜日光温室综合栽培管理技术 第11篇

1.育苗

1.1砧木品种与种子的选择。选用与黄瓜亲和力好的云南黑籽南瓜作为砧木。其种子应饱满、有光泽,经过10个月的后熟期。

1.2培育砧木、接穗苗。南瓜、黄瓜种子均需提前浸种催芽。南瓜按2~2.5厘米、黄瓜1.5~2厘米距离播于湿润沙床(掺入适量肥土和有机肥最佳)内。出苗前气温保持在25~30℃,3天即可出苗。苗齐后白天气温应保持在22~25℃,夜间15~18℃。为便于嫁接和避免接口过低,要求南瓜胚轴长度达到6~7厘米,黄瓜胚轴长度达到7~8厘米。为了达到两种苗子粗度适宜,要注意调节播期,靠接时先播黄瓜,5~7天后再播南瓜;插接时两者可同时播种。

1.3嫁接。嫁接方法主要有靠接和插接两种。靠接法易于掌握,可靠性高;插接法操作简便,成活率也较高,但嫁接后对温湿度要求严格。

1.4嫁接苗的栽植与管理。嫁接后立即栽到育苗容器中或苗床内。育苗容器常用塑料钵或利用废旧薄膜做成的筒,直径8~10厘米,高10厘米。苗床一般设在温室内,栽苗后立即扣上小拱棚,提高温度,保持较高湿度。前3天,白天气温保持在25~30℃,夜间17~20℃,相对湿度应在95%以上,上午10时至下午4时用纸被、床单、无纺布等遮荫;3天后降低温湿度,白天保持22~25℃,夜间14~17℃,相对湿度70%~80%,并逐渐缩短遮荫时间;6~8天撤掉小拱棚,转入正常管理。靠接苗在接后10~12天应断掉黄瓜根,并于断根前一天用手指将黄瓜下胚轴接口下捏伤,破坏部分维管束、减少水分输导,以便断根后生长不受影响。

1.5大温差培育适龄壮苗。嫁接成活后,白天棚温应保持25~30℃,最高可达35℃,前半夜13~18℃,后半夜11~13℃,揭苫前10℃左右;地温保持在13℃以上。在整个育苗期间,水分不宜过分控制,以适宜的水分、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温差来防止幼苗徒长。苗龄35天,三叶一心,株高10~13厘米为适龄壮苗标准。若因天气情况或其它原因,不能及时定植,苗龄也不宜超过40天。

2.定植

2.1整地施基肥。越冬茬黄瓜生育期长,为获高产,要667平方米施优质有机肥(牛粪、猪圈粪等充分腐熟混合)10000千克或纯鸡粪、猪粪8000~10000千克。为防止有机肥烧根,必须提前充分腐熟。土壤深翻40厘米,粪土混匀、整平。

2.2定植时期、方法及密度。一般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定植。定植密度为平均行距65厘米(大行行距80厘米,小行行距50厘米),平均株距25厘米(温室南端株距20厘米,北端株距30厘米,中部株距25厘米),每667平方米3500~3700株。定植前首先按大行行距80厘米、小行行距50厘米南北向划线,开出定植沟。选整齐一致的秧苗,按要求株距、南密北稀摆入定植沟内。育苗畦内提前1~2天浇透水,边割坨、边定植。株间点施磷酸二铵,每667平方米50千克。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每株浇底水1.5千克左右,水渗下后再由行间取土培垄,垄高10~13厘米为宜。定植后用幅宽90~100厘米地膜覆盖。

3.定植后管理

3.1缓苗期管理。定植后7~10天为缓苗期。此期要紧闭通风口,不放风尽量提高棚温,以气温影响地温。同时中耕松土增加透气性,来提高地温。

3.2初花期管理。由于进入结果期分配到根系的有机养分越来越少,所以初花期的管理是以促根控秧为中心。方法是加大昼夜温差,实行变温管理,严格控制水分。白天气温超过30℃由温室顶部放风,20℃左右闭风,降至15℃左右覆盖草苫,覆盖后气温回升2~3℃,前半夜保持15℃以上,后半夜降到11~13℃,早晨揭苫前降到10℃,最低8℃。在植株不能直立生长时,要及时设立支架,架式以塑料绳吊蔓为好。调节植株高度,使龙头南低北高在一条斜线上。

3.3结果期管理。

(1)肥水管理。越冬茬黄瓜的浇水追肥主要在结果期进行。采收初期,开始少量浇水,一般15~20天1次。以后随着温度回升、结果增多,逐渐增加浇水次数。结果盛期到后期,棚外气温高,放风量也大,水分蒸发快,5~10天浇1次水。1-2月份浇水时要膜下暗灌,3月份以后可大小行同时浇水。基肥充足的温室,一般2月上中旬开始追肥,以硝酸铵、磷酸二铵、硝酸磷肥、尿素等交替使用。前期每次667平方米施10~15千克,结果期每次施15~20千克。实践证明,结果期追施硝酸磷肥(每次每667平方米40千克以上)有极好的发棵、促果作用,可有效地防止早衰、增加产量。前期施肥应将肥料溶于水中,随水浇于小行垄沟内,结果期可开始明沟追肥,先松土,然后灌水追肥,并与暗沟交替进行。追肥和灌水必须选晴天,灌水后加强放风。盛瓜期还可进行叶面喷肥,采用0.2%磷酸二氢钾+0.5%尿素+500倍食醋混合喷洒。

(2)温度管理。结果期仍采用变温管理。由于日照时效增加,光照由弱转强,室温可适当提高,保持白天25~30℃,前半夜15~20℃,后半夜13~15℃。

(3)植株调整。密刺类黄瓜一般侧枝较少,但在结果期肥水充足时也会发生侧枝,应及时摘除,以免影响光照。越冬茬黄瓜生育期长,可形成60~70片叶。保持较多的功能时,延长其寿命是取得高产的关键。当下部叶片失去光泽,逐渐退绿时应及时打掉。当龙头接近屋面时要及时落蔓。为减少养分消耗,要及时摘除雄花和卷须,雌花过多时也应疏掉一部分。

(4)二氧化碳施肥。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消耗很快,特别在有机肥量不足,密闭的温室内更为缺乏。人工补充二氧化碳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方法是利用浓硫酸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量为每667平方米每天消耗碳酸氢铵3.5千克。

4.病害防治

当前大棚黄瓜存在的主要病害有花打顶、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根腐病等。

4.1花打顶发生的原因是夜温太低和冬季地温低的导致黄瓜根系受损。防治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大棚的保温能力,勤采收,另外把发生花打顶植株顶部的小花全部除掉,并用20~30ppm赤霉素喷龙头,一周一次,共2~3次。

4.2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湿度过大,防治的关键是控制棚内的湿度,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浇水和加大通风来实现,霜霉病发生时要及时用药进行防治,常用的药有15%霜疫清烟剂250克/亩、58%金雷多米尔锰锌600倍液、25%阿米西达1500倍液、52.5%抑快净2000倍液、72.2%普力克800倍液、50%安克1200倍液等,打药时可每药桶内加100克白糖,50克尿素能增强黄瓜的抗病能力,打药时要多打叶背面,要细致到位。

4.3细菌性角斑病初期症状易与霜霉病相混淆,应慎重区别。角斑病与霜霉病的主要不同处是其病斑较小,颜色浅,后期开孔,叶背病部水浸状明显并产生乳白色菌脓,没有霉层。发生时喷洒30%琉胶肥酸铜(二元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或40%细菌灵(CT)1片,加水2.5升,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

4.4白粉病发生时可喷27%高脂膜80~100倍液、或粉必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7%加瑞农600~800倍液、或30%特富灵2000倍液、或12.5%速保利乳油25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4000倍液。

烤烟优质丰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烤烟,优质丰产,综合栽培技术,生育期,性状,产量

烤烟产质量的关系上, 要求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产量范围内, 既可获得优良的质量, 又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两者能够协调发展, 当产量超过一定范围后, 产量的继续提高就会造成质量的严重下降, 这种现象称为产质矛盾。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对云南、贵州、安徽、河南等省烟叶质量和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 产量在1 500kg/hm2以下, 单产低质量也低;产量在1 500~2 250kg/hm2, 产质可同步提高;产量在2 250~2 625kg/hm2, 质量随产量的提高而降低[1]。如何使烟叶既丰产又优质, 国内外有过一些探讨[2,3], 但都没有跳出以往的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出一条更合理的烟叶丰产又优质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品种密度试验布置在桂阳县仁义镇梧桐村一农户责任田 (村边田) ;施肥水平试验布置在桂阳县樟市镇山背村新村组一农户责任田 (正田洞) ;留叶数试验布置在桂阳县梧桐村一农户责任田 (山塘下) 。供试土壤均为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灰泥田, 中壤土, 排灌方便, 前作为水稻。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均为桂阳县烟草公司与农户签订的物资统配统供肥料, 分别为烟草专用基肥 (8-13-9) 和烟草专用追肥 (10-0-32) 。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87。

1.3 试验设计

1.3.1 密度试验。

设3个处理, 分别为:110cm×50cm (A1) , 110cm×60cm (A2) , 120cm×50cm (CK1, 现行种植密度) , 3次重复, 9个小区, 每个小区30株。

1.3.2 施肥水平试验。

设3个处理, 分别为:施烟草专用基肥825kg/hm2、烟草专用追肥825kg/hm2、硫酸钾150kg/hm2、钙镁磷肥150kg/hm2、硝酸钾150kg/hm2、硼钼镁微肥30kg/hm2、农家肥7 500kg/hm2 (B1) ;施烟草专用基肥825kg/hm2、烟草专用追肥825kg/hm2、硫酸钾150kg/hm2、钙镁磷肥150 kg/hm2、硝酸钾225kg/hm2、硼钼镁微肥30kg/hm2、农家肥7 500kg/hm2 (B2) ;施烟草专用基肥750kg/hm2、烟草专用追肥750kg/hm2、硫酸钾150kg/hm2、钙镁磷肥150kg/hm2、硝酸钾75kg/hm2、硼钼镁微肥30kg/hm2、农家肥7 500kg/hm2 (CK2, 湖南省现行施肥模式) 。3次重复, 9个小区, 每个小区40株。栽培密度为120cm×50cm。

1.3.3 留叶数试验。

根据大田长势, 设4个处理, 分别为:留14片 (C1) , 留16片 (C2) , 留18片 (C3) , 留20片 (CK3, 现行最佳留叶数) 。3次重复, 12个小区, 每个小区38株。栽培密度为120cm×50cm。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 不同种植密度下烤烟的生育期无差异;生育期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生育期相应增加1~2d, 顺序为处理B2>处理B1>CK2;随着留叶数的增加, 生育期逐渐延长, CK3比处理C1生育期延长3d, 比处理C2、处理C3均延长2d。

2.2 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 处理A2农艺性状最好, CK1次之, 处理A1最差, 说明随着密度降低, 烟株的个体生长加快, 株高等农艺性状表现较好。

这是因为生长前期烟株较小, 烟株个体与群体之间矛盾不突出, 表现不明显;至成熟烟株个体较大, 个体间争夺光照、肥料和水分等的矛盾日益明显, 种植密度低时每株烟的生长空间较大, 光照等外界条件相对较好, 烟株生长发育良好。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 烤烟的株高、茎围等农艺性状均呈递增趋势。随着留叶数的增加, 烤烟各处理的株高呈递增趋势, 可能是打顶时间上的先后对烤烟生长影响所致;但茎围、节距、叶面积等性状呈递减趋势, 说明提早打顶有利于叶片的生长和茎杆的加粗。

2.3 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 叶厚等经济性状呈递减趋势, 上中等烟比例CK1>处理A2>处理A1, 分别为93.2%、93.0%、88.3%。说明加大种植密度, 不能改善经济性状;加大行距更有利于透风采光, 可促进烤烟经济性状的改善。

不同施肥量对叶厚、比叶重、平均叶重等影响不明显, 但在上中等烟比例方面, 随施肥量的增加, 品质呈递减趋势, 说明一定程度上增施肥料并不能改善烟叶的品质。

随着有效叶数的增加, 叶厚、比叶重、平均叶重等方面表现呈递减趋势, 但上中等比例以处理C3、CK3最多, 其次为处理C1, 说明在相同施肥水平下, 适当增加有效叶有利于烟株养分的均衡分配, 防止粗茎、暴叶的出现。

2.4 产量及产值

由表4可知, 处理A1、处理A2、CK1的产量分别为2 579.10、2 203.20、2 460.45kg/hm2, 说明适当加大种植密度, 可提高单位面积烟叶的产量。不同种植密度间的产值为CK1>处理A1>处理A2, 分别为3.192 8、3.131 7、2.759 4万元/hm2;说明适当加大种植密度的行株距, 可提高单位面积烟叶的收入。不同种植密度间的烟叶均价为CK1>处理A2>处理A1, 分别为12.74、12.70、12.21元/kg;说明适当加大种植密度的行距, 可提高单位面积烟叶的质量。

由表5可知, 不同施肥处理产量、产值以CK2最高, 其次是处理B2, 处理B1最低, 但烟叶均价以处理B2最高, 其次是CK2, 处理B1最低。

由表6可知, 不同留叶数处理产量、产值和均价都以处理C3最高, 分别为2 405.55kg/hm2、3.831 9万元/hm2、15.87元/kg, 其次是CK3, 处理C1产量、产值较处理C2高, 但均价低于处理C2。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烤烟生育期差别不明显, 农艺性状以种植密度110cm×60cm表现最好, 产量以110cm×50cm最高, 但经济性状、上中等烟比例、烟叶均价和产值等方面, 均以120cm×50cm表现最好, 说明适当增大种植行距, 有利于烟株透风采光[4,5,6], 改善烟叶品质。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单位面积肥料的施用量, 有利于农艺性状的改善和产量的提高[7,8,9], 但在经济性状、上中等烟比例和产值方面以施用烟草专用基肥750kg/hm2、烟草专用追肥750kg/hm2、硫酸钾150kg/hm2、钙镁磷肥150kg/hm2、硝酸钾75kg/hm2、硼钼镁微肥30kg/hm2、农家肥7 500kg/hm2表现最好。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烤烟植株的有效叶数可相应地延长大田生育期[10], 株高、叶厚、比叶重、平均叶重等性状均呈递减趋势, 但上中等烟比例以留18~20片叶表现最好, 其产量和产值最高。

参考文献

[1]尹启生, 陈江华, 王信民, 等.2002年度全国烟叶质量评价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 2003, 9 (B11) :59-70.

[2]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胡荣海.云南烟草栽培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金洪波, 费洪波, 金洪涛.烤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 (1) :25, 26.

[5]汪丽, 刘雷, 杨文钰, 等.种植密度与施钾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07, 22 (B08) :106-110.

[6]上官克攀, 杨虹琦, 罗桂森, 等.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和烟碱含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 2003 (8) :42-45.

[7]李建伟, 郑少清, 唐远驹, 等.我国南北烟区烤烟产量和营养特性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 :94-100.

[8]赵铭钦, 王付锋, 张志逢, 等.增施不同有机物质对烤烟叶片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09, 24 (6) :149-152.

[9]刘韩科, 李明, 熊淑萍, 等.打顶后喷施叶面活性物质对烤烟上部叶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12) :43-45.

上一篇:上海体检下一篇:初中生的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