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园林论文

2024-09-05

研究生园林论文(精选12篇)

研究生园林论文 第1篇

由于古典园林各时期风格是不尽一致的, 这里主要以其全盛期为主。

1.1 几种典型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 来源于道家学说, 强调“师法自然”, 讲求“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其组景和造景的手法之高超, 在世界古典园林中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但由于受空间所限, 喜好欣赏小景, 偏爱把玩细部, 往往使得有些园林空间局促拥塞, 变化繁冗琐碎。

日本园林更加抽象和写意。尤其是枯山水, 更专注于永恒。仅以石块象征山峦与岛屿, 而避免使用随时间推移, 产生枯荣与变化的植物和水体, 以体现禅宗“向心而觉”、“梵我合一”的境界。其形态更为纯净, 意境更加空灵, 但往往居于一隅, 空间局促, 略显索漠冷落, 寡无情趣。

法国园林, 受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 推崇艺术高于自然, 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讲究条理与比例、主从与秩序。更加注重整体, 而不强调玩味细节。但因空间开阔, 一览无余, 意境显得不够深远。同时, 人工斧凿痕迹过重。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 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 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 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 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 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 因之细部也较粗糙, 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

1.2 总体设计

不同的文化模式与不同的自然观, 造成了中西园林在园林组景上的巨大差异。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景方式, 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 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 景中有景, 步移景异。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 就达十余种之多, 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赏景以近距离的小景把玩为主, 全景式的远观因借为辅。

日本园林在其回游式园林中, 基本上沿袭了中国的套路, 但对细微处关注过多, 整体则失之把握, 日本学者高原荣重、小形研三在《园林建设》一书中说, 日本园林“对组成外部空间秩序的表现, 显得很生疏”。说明日本古典园林在整体组织上, 并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具体组景手法也比中国园林欠缺得多。但日本枯山水的情况则不同, 特别是石景的组织, 尤为精彩。

法国古典园林的组景, 基本上是平面图案式, 它运用轴线控制的手法, 将园林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构图, 一切都要服从比例与秩序。园景一般沿轴线铺展, 主次、起止、过渡、衔接都做精心的处理。由于其巨大的规模与尺度, 创造出一系列气势恢宏, 广袤深远的园景, 故又有“伟大风格”之称。与中国古典园林擅长处理小景相比, 法国古典园林, 则更擅长处理大景。

同属不规整的自然式园林, 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 更富想像力, 但不免流于矫揉造作。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则是一种本色自然, 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 完全没有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那种闭锁与沉闷。这也是近代以来, 中国私园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中国古典园林的本意在纳自然万象于咫尺之中。为此, 对自然景物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抽象, 才能体现出自然的韵味。但中国私园中却大量使用巨石大树, 致使抽象写意的原旨大大削弱。

二、现代园林

2.1 现代园林主要特点

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 又有自己新的拓展。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 向生态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 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 (Ian McHarg) 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 中, 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 诸如为保护表土层, 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 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 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 例如, 为减小迳流峰值的场地雨水滞蓄手段;为两栖生物考虑的自然多样化驳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净化技术;为地下水回灌的“生态铺地”等, 均带有明显的生态成分。

2.2 功能定位

无论东方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 其基本的功能定位都属观赏型, 服务对象都是以宫廷或贵族等为代表的极少数人。因此, 园林的功能都围绕他们的日常活动与心理需求展开。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更加开放的生活方式, 引发了人们各种不同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现代园林设计顺应这一趋势, 在保持园林设计观赏性的同时, 从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理论等科学的角度, 来分析大众的多元需求和开放式空间中的种种行为现象, 为现代园林设计进行了重新定位。它通过定性研究人群的分布特性, 来确定行为环境不同的规模与尺度, 并根据人的行为迹象来得出合理顺畅的流线类型 (如抄近路、左转弯、识途性等) ;又通过定点研究人的各种不同的行为趋向与状态模式, 来确定不同的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 及不同的局域空间知性特征……。

结语:

简言之, 认识各种风格古典园林, 透过形式, 超越诗情画意等浅层内涵, 深入了解实质, 有利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开拓创新, 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当代流行的共享空间、室内或屋顶花园、架空及下沉式绿化与建筑的关系, 揭示了许多新机会与方向, 这些设计同样暗含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实质。

摘要:现今, 一批现代景观设计大师大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 使现代园林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深化与扩展, 并日趋多元化。本文着重从分析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各自的特点入手, 意在研究如何发展现代园林的同时, 又保持对古典园林的继承性, 了解各主要古典园林类型的优缺点, 才能弄清现代景观设计应怎样取长补短, 开拓创新。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造园,启示

参考文献

园林设计与园林施工结合研究论文 第2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园林施工;综合素质

在如今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倡导更加健康与绿色的生活理念,园林本身就承载着城市的功能,是为“人服务”,所以人们要求园林的设计要满足娱乐休闲、放松心情的生理与心理需要。设计师在园林设计中也更加注重人文思想的运用,不管是融入和谐理念、生态理念、风水理念,园林的最终体现的主题思想还是“以人为本”。不管什么样的园林设计理念,只有设计出既可以让人们有自然归属感,又能够使人们放松身心的舒适、安全、生态、怡人的园林,才算得上是一个好的园林。施工人员须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操作,俗话说“按图施工,天经地义”,园林中亭廊花架等应严格按图施工,而植物栽植、假山塑造、艺术小品等的施工,若生搬硬套按图施工,则不一定达到预期效果。

一、和谐理念的应用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和”是始终贯穿其中的,而且现代的文化业深受“和”的思想影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提出是最好的证明。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也常常将和谐的理念应用到园林施工的设计中。

1.自然与人的和谐

园林其中的一个功能是美化、装饰城市环境,其作为城市规划当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园林的功能归根到底是为人们服务。所以,园林施工的设计总目标应该是提供一个怡人、休闲、生态、舒适的园林给游人,满足人们对娱乐休闲的需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在设计当中,就应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与理念。在环境的设计上从人们的心理需求与行为感觉出发,设计出可以满足人们现代生活要求的交往沟通场所与活动空间。首先,要考虑人们接近园林的心理,即园林的基础设施、绿化植物等都需让人们有亲近感。因此,需要设计便利的入园通道;可供人们交往的公共空间(应充分考虑遮阳等情况);广场、儿童游乐园、道路、植物景观等在设计时都需考虑清楚位置的安排及当地的气候条件,从园林的整体环境出发,科学合理地构建园林的娱乐设施及植物景观,以促进人与园林环境的和谐发展。

2.自然与文化的和谐

园林中包括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只有两种达到和谐、相辅相成的状态,才能凸显园林的特色,进而彰显出城市的文化精髓。所以,在园林施工设计时,应结合自然景观的外在形式美与文化景观的内涵美,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其融入到园林景观中。比如,可将一个城市的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科学技艺等成果反映在园林景观当中,展现城市自身的区域性与民族特色。例如,南方的园林,多讲究素雅、曲折、幽静、朴实,苏州园林就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北方的园林则趋向华贵、宏大、色彩鲜艳等,如颐和园。

总之,园林这个窗口应同时向人们展现自然景观与特色文化,显示城市的魅力。3.人与人的和谐人类的存在就是在环境中生存,环境的存在是以人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应将人与人和谐的理念融入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是让人们在园林的休闲场所与交往空间里能够自由嬉戏、平等交流、友好交往,所以在园林中需要设计这样一个充满人性化的沟通平台,供人们亲水、休闲、嬉戏、亲昵、交流等,以实现动感空间的互动,促进人与人的和谐。

二、生态理念的应用

现代园林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应讲究生态效益,以追求“山青、水绿、景美、人和”为园林生态环境的目标,充分开发自然的生态景观,达到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目的。园林设计中讲究原生态设计,其根本出发点就是重复使用资源与促进生态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园林设计师通常会采取这样一种景观生态设计方法:保留并再利用园林场地中的原有元素与材料,以节约能源,节省成本。重视选用本土的植物与当地的材料。例如,灯光照明材料的选择上,传统的园林设计中造景灯常使用大功率的探照灯、泛灯光与大面积的霓虹灯或是彩灯,虽亮度高、景观效果好但耗能也高,浪费了能源。所以,应高度重视节能灯在园林中的应用,可实施“亮化工程”与“夜景工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讲究师法自然,即是尊重生命规律,顺从自然条件,尽量避免明显的人工痕迹,还应建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性生态系统。即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园林设计还应根据区域的地形地貌,设计出与大自然相似的起伏地形表象,让人们产生亲近感。所以在设计当中,应全面了解园林景观的自然属性,保护好原生态的地表土,做好生态恢复的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影响园林景观的美感,营造出建筑、生物与人的和谐共处的环境氛围。园林的生物选择要反映其区域性,要根据气候、土壤、植被等的区域特点,综合考虑城市的环境因素如水、温度、阳光、土壤及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并要注意不同植物的排斥关系,选择合适的物种,并注意绿化植物的搭配以保持植物的生态平衡。此外,应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并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如太阳光、自然风以及雨水等,达到节能、环保、生态的目标。例如,可在园林中修建蓄水池来收集雨水,经过滤处理后可用于灌溉绿化植物,有利于节约地下水与城市用水,充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

三、风水理念的应用

风水学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园林设计尤其是古典园林中都有运用到风水学的知识。如绿化植物的配置、栽种的方位等都有渗透着风水学的内容。1.绿化植物的配置讲究均衡性风水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是阴阳原则,反映在园林植物配置上就是要求植物要均衡。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木植物之间的搭配要达到平衡,即既要保持植物种类的多样化,也要表现出植物造景的层次感。所以,进行植物造景时,要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花期、喜阳喜阴等)、气候条件、土壤等因素,搭配出均衡、错落有致的植物。2.绿化植物的种植方位“前不栽杨,后不栽柳”“宅后有榆,百鬼不近”“左树右无,凶多吉少,右树红花,娇媚倾家”等系列的风水口诀,都有反映在园林绿化植物的栽种上。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探讨该风水知识,有的确实是一种迷信的表现,如榆树防鬼、槐树招财则是为了满足人们避祸讨吉利的心理需求。但有些风水说法还是有一定的自然科学道理的,如东方植桃杨是有科学性的,我们都知道日出东方,桃树属于迎春开花较早的植物,向东栽种可以得到充足的阳光,利于开花;又如风水学上讲究门前不宜栽种密林或者大树,以自然科学解释是因为大树或密林会阻挡阳光的照射,所以不宜在大门种植,但房屋的两侧是可以栽种树木的。

四、结语

刚施工完的园林景观还只是作品雏形,接着便进入养护保修阶段。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设计师应经常到现场了解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原因来解决,这对于提高自己以后的设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施工单位也可以在这一阶段认真进行总结,看看有无很好地贯彻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需要改进或与设计师沟通不够,从而导致影响设计效果的地方,对提高以后的施工管理水平也具有很积极的意义。当发现问题后,应及时与设计师沟通,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在工程竣工后这一阶段做到设计与施工的结合也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研究生园林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小品;园林绿化;应用研究

1.园林建筑小品功能

园林小品按功能划分为五类,为供休息小品,装饰性小品,照明结合小品,展示性小品,服务性小品,其功能划分明确。

(1)供休息的小品,主要有石椅,长椅,圆椅,圆桌,圆形石伞等,为游客提供休息纳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是其艺术价值亦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家在不同的园林设计中将供休息的园林小品作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如在皇家园林和江南园林中,石椅就是孑然不同的风格。

(2)装饰性小品,在园林绿地中的设计与规划中,以江南园林为主的苏州园林,在其园林设计中突出表现了装饰性小品的重要性,以江南园林的婉转明媚,以水与植物相交映的设计手法,突出表现出装饰性小品在园林设计中的立足整体,画龙点睛的作用。

(3)结合照明的小品。综合性照明小品在园林设计中与其他小品不同。综合性照明小品在时间不同时的作用不同,在白天综合照明小品表现为装饰,而在夜里便大有不同,综合照明小品在夜里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而不仅仅具有导向作用,更具有渲染气氛,烘托园林整体景观的作用。

(4)展示性小品。展示性小品在园林绿地中起说明和导向作用,展示作品等,如公告栏指示牌,画廊等。

(5)服务性小品。服务性小品为游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如洗手池,时钟塔,果皮箱等。在方便游人参观游览的同时又保持了园林绿地的整洁。

2.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

园林建筑小品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小型艺术装饰品。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点缀园林整体景色,协调园林景色布局,加深游客对园林的印象,使园林整体有灵活性。清晰表现出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绿地中的组景,观景,渲染氛围三个作用。如:荷兰里特维尔德之亭等经典建筑小品。

2.1组景

园林小品在园林绿地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无形的连接其园林整体的布局与色彩差异,使园林整体有着浓厚的艺术气息與实用价值。园林小品的组合使园林的跨度增加,时间跨度,空间跨度都无疑在园林小品的作用下大大增大。

2.2观景

观景作为园林观赏中的点睛之笔,是突出整个园林的设计构思,作为观赏类的园林小品极具艺术气息,烘托整体园林艺术气息,又点缀园林使园林整体得到升华,如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 就是以传统的水庭石灯的小品形式漂浮于水面, 每当夜晚,月明如洗, 在湖面上就出现了灯月争辉的绮丽景象。

2.3渲染氛围

渲染氛围除具有组景、 观景作用外, 还有增强空间感染力的作用。赋予园林建筑小品艺术化,景致化。如:如佛香阁建筑群位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中轴线上,建筑群背山面水,兼有东西两侧长廊和其他建筑组群之烘托,气势极其壮丽,建筑群在构图上高低、大小、收放对比适宜,空间富于节奏感。

3.常见的园林小品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3.1亭

亭台楼阁是最多见的园林小品,从古代到现代园林都这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城市园林绿地中最多见的供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 它适宜布置在水际、山巅、桥头、路旁。①从亭子的平面形状分有圆亭、方亭、三角亭、五角亭、六角亭、扇亭等;②从屋顶形式分有单檐、重檐、三重檐、攒尖顶、平顶、歇山顶、卷棚顶等;③从布设位置分有山亭、半山亭、水亭、桥亭以及靠墙的半亭,在廊间的廊亭,在路中的路亭等。亭的布局既可单独设置,亦可组合成群。如:与欧阳修有关的醉翁亭、以白居易诗命名的陶然亭、与《山行》有关的爱晚亭等。

3.2榭

《园冶》上说:“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意思是说,榭这种建筑是凭借着周围景色而构成的,它的结构依照自然环境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形式,而我们现在一般把“榭”看做是一种临水的建筑物,所以也称“水榭”。在城市中“榭”一般以水榭居多,而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水榭,中国园林有三类,其中又以江南园林最为闻名,其建筑精致,风格明媚秀丽,而江南又以水为主,又以水榭点缀园林整体。如:上海虹口公园水榭、 桂林溶湖中的圆形水榭等

3.3廊

在城市园林绿地中被广泛应用, 其作用除遮荫防雨、供休息外,还有分隔空间和导游功能。在景观作用上,通过长廊及其柱子,可作透景、隔景、框景之用,使空间景观富于变化,起到廊引人随、移步换景、并对园林中的景色起着重要的组织烘托的作用。我们把亭台楼阁看做“点”,那么廊我们就可以看做“面”在烘托整体景色中,廊起着沟通,连接景色差异,调和色调的作用。如北京颐和园画中游爬山廊、广州碑林爬山廊等。水边建廊,廊基一般紧接水面,廊的平面也大体贴紧岸边,尽量与水接近;水岸自然曲折时,可沿水边成自由式布局, 廊基也用自然式驳岸处理。在廊的两柱间设置座椅,可为游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供展出书画、石刻的廊式建筑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便参观者有一定的观赏距离。

3.4园灯

园灯的设计应做到造型美观、装饰得体,其造型布局与所处的环境必须协调统一。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位置的审美要求,选择园灯的造型、照度、色彩以及制作材料,是园灯设计的基本要求。园林中的灯根据其用途可分为三类,即照明灯、庭园灯和装饰灯。园灯的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一般布置在喷水池,入口,花坛,道路两旁,创造不同的环境氛围,将夜色中的美景烘托出来。在园灯的选择上,要注重场合,在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设计中,园灯的亮度,位置就要发生变化,在江南园林的设计上,就要符合江南的婉转优雅,园灯的亮度与形状就要不同于皇家园林。

3.5刻字碑

刻字碑在园林设计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理念,将中国的书法艺术与园林艺术、雕刻艺术相结合。是园林整体或园林部分的主题。如山东曲阜的孔林就有许多历代文人墨客的书法石碑,山东的泰山有许多刻在悬崖上的历代君主的书法遗迹。

4.结语

园林建筑小品虽然是小型艺术品,但往往却是园林整体中的点睛之笔,以其深厚的文化艺术气息,主导着这个园林,使他们成为园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折射出园林整体的设计布局,充分发挥了园林建筑小品的艺术作用,体现出园林建筑小品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佳明.园林景观设施小品的设计要点综述[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比较研究 第4篇

关键词: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特点,差异,形成原因

清代刘大观曾说“杭州以湖山胜, 扬州以园亭胜, 苏州以市肆胜。三者鼎峙, 不可轩轾”。而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则称刘大观之言“洵至论也”。苏州与扬州虽同为山温水暖之乡, 是人文荟萃之所, 但因为两地文化上的差异和历史发展, 使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风格趋近却不趋同。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都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巅峰之作, 研究二者的具体造园手法, 将其差异性进行比较, 可以为现代园林设计寻找可供借鉴的“他山之石”。

1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特点

按照造园专家的通俗说法, 考察园林的特点一般从山石、水系、建筑和花木四方面品鉴。山石、水系、建筑和花木, 共同构成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

1.1 园林的骨骼———山石

堆山叠石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凡有园, 就必有山石。以苏州的艺圃和网师园为例, 两园的水岸边都置有假山:艺圃中用“湖石叠造石壁”, 假山缘山而上和自然山林合为一体;而网师园中的黄石假山“云冈”则具有空间限定和使用功能的双重意义。运用池水、石径与绝壁三者结合来相互衬托, 也是明清苏州园林中最常见的叠山理水方式。扬州无山, 所以园林多采用“平地叠石”之法, 也开创了穹型洞壑的叠砌艺术。其叠石技巧高超, 可以将小石拼镶成巨峰。石头纹理和石块大小的组合巧妙, 联络勾带且拼接之处有自然之势而无斧凿之痕, 可谓“峰与皴合, 皴自峰生”。

1.2 园林的血脉———水系

“理水”即水体设计, 根据字面可理解为“梳理水体”、“整理水体”。理水的手法和意境多从自然山水中汲取灵感, 效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园无水不活”, 水在园林中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

苏州园林中以表现静态水景为主, 水面或寂静深远, 或烟波浩淼, 或平静如镜, 使人感到宁静、开朗。如苏州网师园、畅园、艺圃、鹤园等, 多以水池为中心, 建筑沿水四周环列, 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以水为源溪流绕室, 以水为题鱼戏莲池, 以水为景叠山引泉, 园林的自然气氛也因此得以加强。

扬州园林在自然风貌与人工山水的结合上匠心独运。扬州瘦西湖原本只是一条城河, 袁枚也说它“长河如绳, 宽不过两丈许”。但是古代的园艺家却通过充分发挥河道曲折变化特点或者拓宽水面, 让经人工处理后的瘦西湖得到“两岸花柳全依水, 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誉, 将周围傍湖而建的一家家私家园林连结成一片独特的集景式滨水园林群落。

1.3 园林的五官———建筑

“凡园圃立基, 定厅堂为主”。在园林中各种建筑形体如何与山水相结合, 是一个颇为讲究的问题。建筑物既是景观, 又可以用来观景。将建筑艺术巧妙融于自然环境, 师法自然, 表现自然。

苏州园林建筑物的布置和设计都别具匠心, 大到建筑的朝向, 小到门窗的雕花都相当细致。古语有云:小隐隐于野, 大隐隐于市。苏州园林的主人多为官场上的失意文人士大夫, 他们则把自己一腔抱负付诸宅院筑造, 对自家的园林精雕细琢。尖尖的屋角要起翘, 恰如美人秀眉入鬓;游廊绕庭, 分而不隔, 内外通透;用各式门窗将粉墙黛瓦一丛丛装裱入画, 衬以修竹芭蕉。在市井中创造出一个独立、饱含情趣的方寸天地。

扬州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则多创新之举, 以楼代厅堂的布局特色, 且楼的数量多、体积大。如个园连接夏山和秋山的报山楼, 体量之巨, 几乎压过园中的山水环境;何园的复道楼廊, 总长430余m, 贯穿西园和住宅区, 几乎环绕全园, 极为恢弘。而对江南园林而言, 这种“长楼”是很少见的。

1.4 园林的毛发———花木

植物花草可以营造出园林的意趣情态。园林中的植物不仅是为了绿化, 还要具有画意。运用花卉、草皮、藤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等, 通过设计、配置, 形成多样化的景观。花木犹如山峦毛发, 园林如果离开花木就没有美感。

苏州园林为表现自然美, 在花木的选择上讲究资美、色美、味香和种类, 为营造园林意境氛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除了花木, 草皮亦十分重要, 或平坦或曲折的草皮, 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扬州瘦西湖遍植三十里河堤上的柳树, 烘托出“一水回环杨柳外, 花船来往藕花天”的诗意美景。陈从周先生曾在《说元续》中说到:“杨柳宜装点园林”。杭州和苏州也有以柳为名的园林或景点, 如西湖的柳浪闻莺、拙政园的柳荫路曲等, 但若论柳树的数量和建筑的组景, 还是扬州园林来得更密、更有气势。

2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差异及体现

2.1 建造时间

苏州园林在整体建造时间上早于扬州园林。苏州园林多建于宋代至清初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前期, 园林体系娴熟且已基本定型, 造园技术和艺术均达到最高水平。而扬州园林从阶段上看是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后期, 即清朝的中后期。此时的古典园林虽仍继承传统取得一定成就, 但同时却不可避免地受到末世衰颓的影响, 暴露出造园手法的“烂熟”现象。古典园林中传统隐逸、清高的思想愈加淡薄, 而园林的娱乐社交功能却大大上升。且扬州园林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的江淮地区, 北有皇家园林可借, 南有江南私家园林可鉴, 使得扬州园林集“南秀北雄”之美于身, 自成一派风格。

2.2 园主身份

苏州私家园林的园主主要是三种人:崇尚风雅且修养有素的文人官僚、遭贬谪后隐逸的官吏和无心爵禄的吴中名士。所以园林的风格正反映这些文人、官宦退隐守拙后的清心寡欲, 栗色的梁柱、栏杆、挂落, 以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 内部装饰多用褐色或木纹本色, 衬以白面墙与水墨砖所制成的灰色门框和窗框, 整体色调素净明快、雅朴。整体表现出一种清雅的生活态度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扬州园林的主人与苏州园林不同, 以盐商巨贾为多, 凭借造园来炫耀身价地位, 追求家宅高敞华丽, 扬州园林因此呈现出多富贵气、色彩艳丽的特点。与苏州园林淡雅的“黑、白、灰”色调相悖, “金碧辉煌”才是扬州园林给人的整体感受, 是“入仕的园林”。而苏州园林则是“出仕的园林”。

2.3 园林分布形式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在分布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自古有云:小隐于野, 大隐于世。苏州园林大多散布于市井城市中, 或偏一隅, 或藏深巷, 更多是追求“内敛”、“静”、“小”的性格, 强调“意蕴中见深意”, 这与华丽高调的扬州园林截然相反。

扬州园林有明显聚结成群的特点, 追求世俗欢愉, 徒慕浮华, 竞相夸尚, 更加具有市井气息。姚鼐曾在《主园图记》中写到:“扬州群邑, 于天下最名繁会, 居其间者, 率喜作园馆以靓丽相夸尚, 连趾接荫, 隐映合分, 跨川弥崖, 或十余里不绝”。由此可一窥彼时瘦西湖沿岸园林比次游鳞的排场。

2.4 建筑空间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多为传统庭院式。如在留园中, 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 凭借处理得当的建筑空间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东部厅堂轩敞宏丽, 重楼叠阁;中部以山池为中心, 风景清幽明净;西部是天然枫林, 景色清秀;北部则是田园风景。四个部分建筑空间虚实相间、疏密有致。此外, 苏州园林常将环绕水池一周的回游路线作为游动观赏线, 将全部风景画面串连成连续展开的长卷, 是其特有的空间布局设计手法。

身为大商人的扬州园林主人需要在私园内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 也需利用大体量建筑物来显示排场, 满足自己争奇斗富的心理, 所以扬州园林中楼多且建筑物的尺度都较大。如在何园中, 置串楼于东南北三面上, 且下构回廊, 迂回曲折, 参差错落, 层层叠叠, 将全园楼阁亭台连成一气, 构成一个割不断的整体。关于扬州园林的楼多, 《扬州名胜录·卷三》就记载有:“近水筑楼二十余楹, 抱湾而转, 其中筑修禊亭”。更有以楼命名的园林, 如在保障河九曲池西角坡上的“尺五楼”。王振世的《扬州览胜录·北郊录·下》中对尺五楼作了详细的描述:“楼九间, 面北五间, 面东四间, 以面北之第五间靠山, 接面东之第四间, 于是面东之间数, 与面北之间数同。其像本于曲尺”。朱江在《扬州园林品赏录》中也说道:“其楼之胜, 胜在形制”。又如元代时扬州富豪赵氏所建的“二分明月楼”, 是当年“绮食琼杯阆苑游”的园林, 更曾被书“春风阆苑三千客”, 可见此楼之巨大。

2.5“画风”

中国古代的造园家多由画家兼任, 如著名大师级的人物石涛、张南垣、计成等。陈从周曾言:“著名的园艺家, 几乎皆工绘事”。画家与园林的关系密切, 因此他们的画风对苏、扬园林的特色形成影响深刻。

苏州古称“吴门”, 在画史上有名的“吴门画派”即源于此。上承文人画衣钵的“吴门画派”, 追求秀雅苍润、宁静致远的艺术风格。白墙青瓦、意趣幽远、色彩淡雅的苏州园林恰如“吴门画风”, 文气十足, 温雅平和, 讲究传统。意蕴在这种趋向静态的历史传统中陈陈相袭。

而对扬州园林产生莫大影响的是以黄慎、高翔、郑燮、金农为代表的“扬州画派”, 强调个性, 讲求创新, 以造化为师, 以我法入画, 卓然于众, 不拘一格。这种求奇求新的画风孕育出了扬州园林敢于推陈出新的特点。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春山宜游, 夏山宜看, 秋山宜登, 冬山宜居”, 创新之妙, 为全国独例;又如寄啸山庄的“复道楼廊”, 连接住宅区和东、西园区, 构思很大胆, 全国亦罕见;而小盘谷里“螺蛳壳里做道场”也被视为中国古典园林中“以小见大”的经典作品。

3 小结

通过对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对比研究, 明确了造成两地园林风格不同的地域文化原因, 对我们深入了解两地园林有很大启示。只有细致地考察和研究过两地园林的造园历史和构园之术, 才能有文有据、有典有证地做到“以旧还旧”, 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长久保存下来, 避免古典园林的修缮和保护走入处处雷同和千篇一律的误区。这对今天的园林设计也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金宇.苏扬园林风格差异及其成因初探[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 (08)

[2]李金宇.试析扬州园林的北方风格[J].中国园林, 2004 (12)

[3]江志鑫.小议扬州园林与苏州园林[J].风景园林, 2000 (04)

]4]李建国.苏州和扬州园林造景风格研究[J].园艺园林, 2011 (10)

[5]冯道刚.细微处见真性情——扬州园林与苏州园林差异性浅析[J].园艺园林, 2008 (05)

[6]方微波.方寸天地, 丘壑人生——苏州园林的造园精神浅谈[J].园艺园林, 2011 (05)

[7]石志明.扬州园林造园艺术[J].园林, 2003 (06)

[8]张翔.扬州园林浅识[N].江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02)

[9]张毅, 余小荔.从苏州园林看中国景观意境的营造和表达[J].山西建筑, 2008 (08)

[10]夏倩, 汪国圣.各放其彩的造园艺术——以网师园和艺圃的比较谈苏州园林的空间组织[J].中国建筑, 2011 (06)

研究生园林论文 第5篇

2012年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大纲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有关要求,2012年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大纲确定如下:

一、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为200分,面试为80分。

二、复试笔试(200分)

复试笔试时间:3小时,要求及内容如下:

1、笔试要求

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相关知识,根据规划设计任务要求和基地环境条件,提出合理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正确清晰地表现出来。全部图纸要徒手绘制在1张2#(420×594)白色绘图纸上,表现方式不限。

绘图工具自带,图板统一发放。

2、考试内容

对某一特定条件的地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用地规模一般在2公顷以内。设计内容通常包括:

——总平面图;

——规划分析图;

——局部透视图;

——规划设计说明(200字以上)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题型结构

绘图200分

4、参考书目

西蒙兹,《景观设计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专业期刊:《景观设计》《中国园林》等杂志

三、复试面试(80分)

1、面试要求

在参加面试时(初试成绩合格的考生,以及校内外推免生),考生需提供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单以及能够反映自身能力与水平的相关证明材料(各类获奖证书及证明等)。

2、面试内容

(1)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与能力;

(2)综合分析与语言表达能力;

(3)外语听力及口语;

(4)大学期间学习情况及学习成绩;

(5)专业课以外其他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6)特长与兴趣;

园林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园林道路;园林病害;园林养护;施工管理

1、园路养护管理的基础

1.1园路的作用

园路和道路一样,都是交通的重要通道,园路则是连接景区与景点的枢纽,同时也是园林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景区园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园林景区的光照、采景、通风及环境的保护。综上所述园路的作用可以分为交通枢纽、导游线路、构成园景、活动休息场所等等。

1.2园路的分类

1)由园路的式型分为三种类型:①路堑型,②路堤型,③特殊型即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2)由材料使用的不同园林路面分为四种:①平整园路即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②块料路面即用天然石块或各种预制块料铺装的路面如鹅卵石;③碎料路面即各种碎瓦片、碎石头、卵石等铺成的路面;④简单路面即由煤屑、土等铺成的路面,一般作为临时园路和过渡用的园路)3)由园路使用功能的不同讲园路分为三种:①主干道,其宽度通常三点五米到六米;②次干道,其宽度通常为两米到三点五米;③幽径道,其宽度通常为一米到两米。

1.3园路的结构

(1)园路面层的结构。园路的路面面层结构不比城市的道路层面复杂,路面面层的结构形式各式各样不尽相同,园路面层分为面层、基层、结合层、垫层其中面层是路面最上面的一层,人和车辆及天气因素如酷暑、严寒、风、霜、雨、雪等直接对其造成破坏;基层通常在土基上,是承重层,上支承面层传下来的载重下把载重传给土基;结合层是为平整而设置的层面通常用与块料铺筑面层,置于面层和基层之间;垫层是防止路基排水不畅或有翻浆、冻胀的路面上,起到排水、保温、防冻的作用,主要是用煤渣、石灰土等组成。

(2)路基。路基顾名思义是路面的基础,它是保证路面的强度及稳定性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它的平整才能保证基面的平整,而且它还要承载路面的荷载,所以保证平整而结实的路基是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3)附属工程。①道牙。道牙通常分为平道牙和立道牙两种,道牙在路面两侧使路面与路肩相衔接,它既能保护路面,又可以利于排水。②明沟和雨水井。明沟和雨水井是用砖块组成用来储集路面的雨水。③台阶、磴道、种植池。为了便于行走在路面坡度大于12度时,若不通行车辆,在道路上可设置台阶。在通车的道路上坡度较大的地段即通常纵坡超过15%时因不能设台阶所以将斜面做成锯齿形的坡道。对于陡峭的道路,结合该地形利用裸露岩石设置磴道,当纵坡大于60%时,设扶手栏杆等防滑措施。在广场上或路边种植植物时,通常要留种植池,若栽种的植物是高大的树木,在其周围应设置保护栅。

二、园路病害及养护管理办法

园路的病害通常是指在园路的不断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和环境等原因对园路造成破损的现象,园路的病害一般分为凹陷、裂缝、啃边、沙害、翻浆、水害、雪害、冰害等。

2.1凹陷与裂缝 基层是保证路面寿命的关键,一旦基层强度偏低厚度不够或者不平整,当路面传下了的载荷大于基层的承受力或受力不均匀时就会对路面造成这种破坏出现凹陷与裂缝。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养护中限制大载重的车辆通行,防止路面受到超负荷的载荷。

2.2啃边 路肩和道牙横向支撑路面使之保持稳定,路肩和基土之间一定的坡度且连接紧密,有效的防止了雨水的冲刷和路面上承载压力时对路面挤压造成的边缘啃蚀,久之就会由表及里破坏整个路面,这就是啃边。为了防止出现啃边现象,应该经常对路面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路肩和基土之间有松动或者路牙倾斜现象立刻处理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坏。

2.3翻浆 在地下水位高的季节性冰冻地区,尤其是砂性土基,由于U形管的作用,水分上升到路面下,气温降低到零点以下,水结成冰粒体积膨胀,路面就会隆起,等温度上升上层冻土融化,而下层还来得及融化,土基就变的湿软大大降低了路面的承载力,车辆通过这种路面路面立刻下陷,旁边部位隆起出现裂缝。这时泥土就会从裂缝中挤出来,路面被严重破坏,这就叫叫翻浆。(1)防止翻浆的基础措施。改善土基的渗水性,杜绝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进入路基上部防止发生冻结造成翻浆。对于砂型土基可以将水分及时排除或牵引至路基之外。(2)防止翻浆的主要措施。防止翻浆路基排水很重要,尽量提高路基,在路肩设盲沟或渗沟;在路基设置隔离层,对砂型土基及时换土,改变路面层结构,可铺砂垫层和铺水泥、石灰或石灰工业废渣等稳定型基层。尽量防止水分在秋天时进入路基;冬天下雪过后要及时清除路面积雪;春天的时候是抢防;夏天的时候及时修复翻浆造成破坏的路基、路面等,彻底根治翻浆难题。

2.4沙害 沙害在风沙较大的区域是很常见的自然灾害,在这种地域的园路和广场的养护管理上应注意保护路基风蚀。沙害防治最好的办法就是种植树木防风,这样就不会受到沙害,然后就是粘性土类的材料对路面进行防护。

2.5冰害和雪害 气温较低时由于路面的积水结成冰而造成的危害叫冰害。雪害主要是自然降雪,雪害不仅是指雪之路面变滑造成人员伤害,还指积雪融化后进入路基。当园路和广场遭雪害时要及时派人员清理,但要注意尽量减少使用盐类等化学用品,因为化学用品对园路和广场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清理。

2.6水害 水害是指路面大量积水形成的对园路及广场的危害,通过设排水沟设施等办法及时排除积水,对于低洼的路面能抬高路基的尽量抬高路基,不能抬高的要及时将积水排除,并经常进行养护管理,尽量不产生积水。

3、园路养护管理方法

(1)对于沙碎石铺装的路面,在车辆人员通行时不可避免的会损失沙石,需要定期补充沙粒、砾石和碎石等,以平整路基。(2)由于砖铺装和地砖铺装的路面耐冲击性较差,应及时对出现损失的砖块进行更换,定期检查,确保路面完整统一。(3)对于使用草坪铺装或嵌草路面。设置标牌禁止践踏,对过渡践踏造成损害的草坪进行维护,在草坪广场设置防护栏等设施。嵌草预制砖铺装的路面要定期检查,防止由于预制砖在损坏、踏压等作用下造成破坏,如有破坏要及时更换,防止破坏扩大。(4)采用彩色混凝土及砖块和各种板块的铺装应定期注意检查伸缩缝和拼贴,防止由于外力作用造成的损害,影响园路的美观。(5)仿石和陶板及瓷砖铺装的路面应设置车辆防护栏,禁止车辆进入将路面压坏,破坏园路的使用及美观。(6)沥青材质铺装的路面应注意检查裂缝和破损的发生,一旦产生裂缝要及时用沥青补平,以免裂缝扩大造成园路更大的损坏,影响美观和使用。

4、巩固绿化成果,提高绿化效益

1、对已形成的道路绿化带和景点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对出现的上述等问题全面进行人性化整改,如增加和植物协调景点式绿带过道,安装朴实自然式竹木栏杆、增加道路出入口转弯半径等,像解决紫阳路绿带公交站点踩踏问题一样,变工作被动管理为主动疏导,着力构造一个和谐的公共环境,使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升级提档。

2、在新建道路绿化项目规划实施中,要严把设计关,养护单位应参与设计认证会,关注以前设计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在满足绿化功能效果的同时,注重人性化布局,提前为竣工后绿化养护作好充分准备。

3、加强宣传,采取人性化标牌、黄丝带等温馨语言劝阻和提示,增强广大市民爱绿护绿意识。

5、结语

文章通过结合笔者从事多年的园林施工实践经验,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园林道路工程的施工过程和管理要点,通过结合经验来总结出园林道路施工及管理的经验,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马钧.浅谈园林道路的施工及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3,(04):30-31.

[2]王金贵.园林道路的养护管理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7)28-34.

研究生园林论文 第7篇

园林建筑构造即是风景园林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建筑类选修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建筑空间结构及构造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对建筑空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为后续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打下基础。

一、园林建筑构造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和定位的问题

由于我院的园林建筑构造课程依托于原建筑学背景院校开设, 原教学计划为36学时, 一周2次, 一次2节, 无课程设计周, 以理论讲述为主。讲述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设计原理、构造原理, 其中以构造原理为主, 设计原理为辅。包括:建筑基本知识、建筑构造设计 (构件、节点) 、建筑空间设计 (单体、组合、总体) 、建筑造型处理等。

课时的限制及知识内容广度太大导致教学深度不足, 需要及时改变定位, 确定风景园林专业需要重点了解掌握的建筑构造知识, 精简授课内容。同时, 由于缺乏构造模型设计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对建筑构造的了解依然处于片面和书本程度, 对于一个在就业中注重实践的学科构造模型设计的缺乏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二) 教材过时陈旧

在版本不多的建筑学相关专业建筑构造教材中, 以四校 (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建筑大学) 合编的房屋建筑学教材最为权威, 国内各个高校也普遍采用。该教材虽经几次修订, 但都未做大的变动。一些当前业内已成熟的结构构造做法、新材料及新技术在该书中均体现不多, 该书的内容过于陈旧, 不能及时适应现代园林建筑发展需求。目前, 本书教材仍以砖混结构和混凝土建筑为主, 木结构有所提及, 对钢结构和其他组合结构鲜有涉及。

二、教学改革研究

(一) 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专业设置要求, 房屋建筑学课程学时无法延长仍为36节, 学分为2个, 但可调整为1周1次, 1次4节连堂, 将理论讲述与设计绘图或者小型构造模型制作相结合, 简单介绍设计原理部分, 并增加对中国园林中古建及木结构建筑的理论知识课时, 不再严格按照原教材设置的章节授课, 将学分确定为理论1分和实践1分, 共2分两个部分。同时, 为适应选择设计方向同学的要求, 可再另外开设建筑设计原理选修课, 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各类建筑设计原理, 拓展视野。

(二) 教学内容的优化

1.优化教学内容, 合理补充新知识。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在长期工程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科学。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建筑功能和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材料、新工艺也不断涌现。在目前教材陈旧的情况下, 要求教师在熟悉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不断学习研究当代建筑发展的状况和趋势, 能够把一些落后的、过时的内容不讲或仅提及而已, 同时合理增加一些新知识, 与教材内容的衔接合理, 尽量把补充的内容融入相应章节,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原教材的授课章节的顺序。

2.结合工程实际讲授课堂内容。由于房屋建筑学的学科特点, 在课堂上如果照本宣科, 往往不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 接受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讲授过程中, 不仅要将专业名词和意义逐一用容易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 还要从学生经常接触或熟悉的建筑物的构造、做法讲起, 如果周围有合适的工程正在施工, 就要让学生课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去工地四周查看实际案例。

3.抓住重点和难点, 倾向突出。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多, 但内容之间往往缺乏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 如建筑做法、建筑构造要求等, 往往是一些规定性、规范性的东西, 且带有地域性的差异, 不同地区做法不同。因此需要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纳分类, 划清重点。如:对楼梯和墙体的构造做法在园林建筑设计概念中最为关键, 要重点讲述并且能自行设计, 而对门窗及雨篷建筑的细部详细构造做法等可适当简略或者取消。再比如:在对建筑结构形式部分的讲解内容中, 有针对性地增加传统园林建筑木结构的做法及运用的知识内容。

(三) 教学模式的改变

1.强化实践环节, 注重运用能力的培养。因为延长了每次上课的课时, 因此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小型构造模型的制作和施工图的绘制, 如楼梯模型、墙体大样标准施工图抄绘等, 还可以加入1~2次与建筑设计原理相关的房间设计等。在理论讲述的基础上增加动手实践操作, 加深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增加空间想象能力,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践。

2.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房屋建筑学这种工科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因此实际展示的图片内容特别多。在教学过程中, 不可能继续采用过去的“粉笔+讲台”的讲课方式, 这一点与理科和文科专业完全不同, 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把文字、图片、图像及动画制作结合起来, 包括观看一些与建筑有关的纪录片, 对学生的感官提供多种刺激, 重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灵活, 有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 特别是讲解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复杂空间, 都可以发挥电子课件的优势, 易懂易学。

3.后续增设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在对园林建筑构造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和学习后, 对教材中有关建筑设计原理的部分通过后续增设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进一步巩固和运用, 使学生今后在园林建筑设计中有建筑结构的概念, 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更加全面。

综合上述教学改革计划, 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设置如下, 共9周, 36个学时。

(四) 考核制度的创新

本课程最终的考核模式定为:“理论课程考试+平时实践环节成果”平均分来确定, 摒弃了单独用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考查结果的方式, 避免出现只会机械记忆、高分低能的现象, 理论与实践并重, 各占一半。

理论考试方式也实行创新。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第一部分为理论闭卷考试, 着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书面规范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应用部分, 该部分开卷, 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绘图表达能力、绘图准确及规范程度。

三、课程改革效果分析

笔者在2013~2014学年上学期的教学中对园林建筑构造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 完善了教学内容, 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最后的理论考试成绩统计中发现, 超过80%的学生对所讲的建筑构造知识的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反映良好, 加深了其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理解, 更好地适应了未来的就业要求和环境。

深刻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特征, 明确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 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 是现代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基本导向[2]。要想真正做到还需要各位教师同行和学校一起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杜春兰.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在以工科为背景的院校中发展的思考[J].中国园林, 2011, (06) :29-32.

在园林绿化中发展节水型园林的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节水型园林,水资源

1 节水型园林

建设节水型园林, 要保障城市水环境的安全, 以及园林绿地生态环境能够稳定发展。通过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类城市水资源, 建设高效的水资源配给系统, 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绿地建设, 构建符合城市环境要求的节水技术体系。

2 园林绿化的作用与意义

2.1 园林绿化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由于城市建设加快, 人工弃土、裸露土地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硬化, 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持水土非常重要,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就要采取植树造林的方法, 增加植被的覆盖率。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材料, 在城市园林中起着重要作用, 园林中的植物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着积极作用。树木的庞大根系使土壤更加牢固, 保持了水土, 涵养了水源。

2.2 园林绿化对水源地保护的作用

城市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污染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降水径流等。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冲刷了地表的污物, 很难控制它的成分和流向, 这些污水渗入地下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植物可以净化水源, 也可以净化土壤, 绿化水源地起到了涵养水源、洁净水质的作用。

2.3 园林绿化对生态环境优化的作用

园林绿化可以调节城市局部的小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 吸收太阳辐射。园林绿化可以吸收有害物质, 建立起城市的环保屏障, 降低环境噪音、防风降尘, 种植多种植物, 可以调整和优化生态环境, 实现资源互补。植物还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 净化空气。

3 园林绿化在用水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园林植物的配置不合理造成水资源浪费

我国现阶段缺乏大量专业的园林设计人员, 在配置植物时过于注重草坪的绿化作用, 忽视树木的环境保护作用和生态价值, 使得景观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不仅绿化价值不高, 还增加用水负担, 造成水资源浪费。在种植树木时, 选择的植物种类要合理, 在园林布局中, 乔、灌木结合的种植比较广泛, 是园林植物的主要类型。

3.2 灌溉方法落后造成水资源浪费

在城市绿化工程中, 与园林植物配套的灌溉系统较少, 很多园林采用人工浇灌和地面漫灌的方式灌溉园林, 极少使用喷灌和微灌的节水型灌溉技术, 使得植物常常因为灌溉不均而死亡, 既影响了绿化效果, 又浪费了水资源。

3.3 缺乏专业的园林灌溉队伍

节水型的灌溉技术应用时间很短, 难以推广和普及。很多城市没有专业的灌溉规划和施工团队, 对已经铺设节水灌溉设施的园林缺乏灌溉经验, 不能合理使用灌溉设施, 使得设备利用率低, 使用寿命短, 不仅达不到灌溉标准, 还影响整体景观效果。

4 如何在园林绿化中发展节水型园林

4.1 调整植物的种植结构

要发展节水型绿地, 就要调整植物的种植结构。植物的种类不同, 用水量也不同, 对植物种类来说, 乔灌木类相对草坪地被类植物来说用水量较低, 所以, 在园林绿地中主要种植树木。乔灌木是园林景观的主体, 能够显著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乔木释氧固氮和蒸腾热的生态效益占园林植物总量的86%, 以草代木不能适应城市需求, 只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树种的选择要简洁, 不宜选择太繁杂的植物, 植物的体量也要匀称, 以便取得和谐的效果。园林中有很多既美观, 又节水的植物, 例如, 油松、马尾松、刺槐、侧柏等, 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 对多方面因素考虑周全, 科学地选取植物创造园林景观。

4.2 推广节水型灌溉技术

在建设园林绿地的过程中, 要逐步采用节水型的灌溉技术, 合理选用喷灌和微灌的灌溉方法以达到节水效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降低人工管理的费用, 还可以对不同植物的不同需水量自动控制, 适量灌溉, 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4.3 加强水资源的利用率

园林绿化建设除了在植物灌溉时需要用水, 在人工湖泊和喷泉中用水量也很大。大部分用水都来自于地下水和自来水, 大量水资源的消耗使城市用水更加紧张, 因此, 要重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可以用喷泉余水用来灌溉植物, 降低水资源消耗, 也可以回收利用城市污水, 处理达标后用于园林绿化灌溉。

5 结语

要把园林用水的问题当作一件重要的大事来看待, 科学发展节水型园林对园林绿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水型园林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节约水资源, 对城市的绿化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自新.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国园林, 2011

研究生园林论文 第9篇

随着城市的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发展,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传统古典园林的影子,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完全有了新的形象,城市规划的特点更多的表现了出来。景观规划设计中,按照人们的生活方式来设计的思想以及对大众审美的认知,让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出现了千篇一律的弊病。

追根溯源,中国传统园林在先,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在后,现代城市景观的在经过园林设计的不断发展之后,有了更大的设计环境和更大的设计空间。但是,不得不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前身,设计的核心内容还是以中国传统园林为核心。现代景观发展到今天,设计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包括城市的、区域的、甚至更小的,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现如今所看到的现代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寄托着人类的理想,体现出人们对待生存环境的一种态度。文中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主要是指具有中式风格的封闭式的古典园林艺术,“现代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具有为公众服务的开放式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把这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在于能帮助我们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景观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更好的进行继承和创新。

一、承载载体的比较研究

1. 功能和形式的分析

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是在不同的载体中体现的,这里的载体主要是指景观建筑。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以围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功能齐备;现代景观设计的建筑则却是以灵活多变、开敞的公共环境的样式出现。建筑的围合方式和形式美感的不同决定了功能和感受的不同。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皇家园林和私人文人园林来分析,可以发现景观建筑在园林艺术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充分满足不同民众欣赏园林景观的愿望。皇家园林艺术注重礼制,它气势宏大、用材讲究、装饰华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识;而私家文人园林重隐逸、重生活。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常常以古人的山水诗为构思的基础,通过叠山、置石、理水来表达审美情趣,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中国传统园林的景观建筑主要包括园墙、凉亭、楼阁、水榭、宫殿、回廊、舫、塔、书房馆斋、厅堂、轩等独具特色的古典建筑形式,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都以围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整体环境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使园林功能齐备,形式上具有极强的庇护性。在使用上,可供观赏、游览和居住;在造景手法上有隔景、借景、点景、框景等方法,使园林艺术能够移步换景,这就是功能的载体。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形式统一特征明显,营造出了一种特有的意境,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得到了表现。所以在众多的园林设计中,只有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超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林神貌,园人合一。

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通常以公共设施、景观建筑、环境标识、公共艺术、和修剪规则的植被、音乐喷泉等等来营造出一个“设计”的空间。其功能是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进行规划布局,强调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形式上不拘于常规,没有特定建筑形式约束,经常以主题性来营造空间形式。

以上就是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景观设计所表现出不同载体的分析,载体的不同才表现出它对服务人群的差异;围合式造园手法是为少数群体建造,开放式景观设计为了满足多数人的生活需要。这样营造理念、设计风格和所要表达的意境、情感就会有区别。

2. 造园材料与工艺的分析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景观设计在材料及工艺的应用上有着的明显的变化,从材料这个载体可以看出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境界。材料作为实现设计的物质基础承载着设计者的个人情趣和思想。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是在一个物质相对不发达的时期形成的,不发达并不意味着材料的品质低、施工工艺差,而恰恰在营造园林上能恰倒好处、因地制宜、工艺精湛。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色在于欲露先藏、含蓄抒情、富于绘画美。造园手法强调空间布局、远近、虚实、对比,营造出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使用的材料种类丰富,可朔性强,各种现代材料品种繁多,工艺上更精湛,更为现代的景观小品设计承载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审美特点。材料的使用上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能发挥余,其表现性也更加丰富,耐人寻味。

总之,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是园林景观设计差异性的基础,从它们所应用材料这个载体的不同,充分地反映出园林景观每个时代的不同审美需求,也表现出设计师的不同设计思路和思想境界的差异。

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

景观生态学是工业革命后一段时期人类聚居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在追求解决途径的过程中产生的。它的提出是对人类治理生存环境的一项基本要求。它的理念由于综合性和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而成为现在社会无处不在的科学,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适宜性,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继承和创新起着理论指导的作用。

1.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生态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注重“天人合一”,崇尚道法自然,这种设计观念与现代生态观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也体现出传统园林艺术以人为本,追求自然健康。中国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最高境界和要求。

中国传统园林强调环境设计,注重地域文化、人文艺术、追求自然、因地制宜。在园林设计中,注重自然与人的关系,强调生态环境的宜人的造景原则,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相协调,在造景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传统园林造园手法比较自然,乐于运用材料本身的固有的特点和质感,就地取材,营造宛若天开的自然景观空间。注重环境的生态保护,更多的使用适宜人的材料,像木材、竹子这些材料都是可再生资源,营造出的园林也极为美观、生态。

2. 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理念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并用“斑块——廊道——基质”来分析和改变景观。

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观从理论上讲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人们可以利用科学技术的发达去追求景观的独特,但也给生态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资源配置不合理,不环保,土地利用率低下,设计不能以人为本等都是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尊重生态观念的表现。

景观设计要符合社会整体环境规划的要求,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设计上有文化内涵,地域文化,功能设置合理,便捷,安全、成本低廉。环保的设计理念永远是景观设计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利用废弃材料,就地取材的植物配置都是生态化景观设计的表现。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古典园林设计的生态观是人文、含蓄、包容的;而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观是系统、全面、生动的。在做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生态环境,降低成本,营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

三、设计美学的比较研究

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它们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但是使用目的都是一样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美各不相同,但都是空间的创造;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造园手法的形式感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定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古典园林艺术体现的是追求自然的生态美感,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体现的却是现代设计的独特的形式美。

1. 自然与人工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形式上并没有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中轴对称的样式,造园追求自然之美,自由,自然。同时,造园讲究野草之美,追求自然生态的美感,曲折蜿蜒,山环水抱,力求与自然融合。现代景观设计中讲究布局样式,对称、严谨、规则、形式感、人工美无不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体现。强调西方的几何美学,现代景观的处理手法更像在创造新的园林形象,设计思想上外放。中国传统园林是在中国山水画的基础上进行造园造景,让空间中的自然事物保持自然的形状,力图去临摹自由的大自然,做到自然天成之趣,注重巧夺天工之美。

2. 意境与形式

中国园林艺术在形式上展示出秀丽人文意境之美,中国造园注重"景"和"情"。中国的造园手法更多的追求的是意境之美,但是也注重一定的形式法则,设计过程中通过自然材质这一媒介的运用把这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做到了极致。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美则展现出时尚与尺度的美感。传统园林艺术在形式上是以中式风格呈现给大家的,说到形式之美,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美学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传统园林讲究虚实之美,虚实不代表有无,作为一对美学范畴,虚实在园林空间的运用体现了人类情感的某种偏向,在设计中是比较隐喻的手法。要靠人通过体验来感受。"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形式,我们通常指的是外形式,也就是事物外在轮廓的形状,其实也指内形式,即事物的内在层次结构,比方说景观建筑中的斗拱,它的层次结构也是形式。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设计在造园手法上的侧重不同,现代景观设计的主旨是改造或者改变自然环境中美的缺失,而中国传统园林追求自然形态本身的美感,并认为自然形态的美感大过于造园手法的形式表现。

结束语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都是对室外环境的研究,从文化背景,特别是美学、哲学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这就导致了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与现代景观设计上在不同的时期所形成的重大差异。中国的设计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与传统的文化思想是血脉相联的,我们只有真正去追求和理解传统文化,才能真正的实现设计的本土化。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在风格、形式、文化内涵等方而的分析与比较,概括出中国传统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与创新的意义和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生能够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发扬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在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充满了挑战,而设计改变生活的理念也同时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挑战。文章旨在对古典园林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的载体、生态理念、设计美学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的理论内容。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景观,比较

参考文献

[1]魏嘉瓒.苏州古典园林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2][美]特瑞博.现代景观设计评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3]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园林与景观比较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建筑,构成要素

当历史进入21世纪,在城市建设领域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论战的双方——园林和景观,就各自的先进性,以及在解决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的效能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园林学认为,当今所谓的景观其实质不过是园林而已,并没有新的东西。景观学则极力的将自己与园林区别开来,认为景观与园林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内容远比园林的内容多,所用的方法更加先进,尤其是可以解决当今社会的诸多问题,这是园林做不到的。园林与景观的概念混乱程度在某本专业英语书中可见一斑。就Lang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的中文意思,该书有的地方称作景观,有的地方称作园林,甚至有的地方称作景观建筑,不要说非专业人员,就是专业人员,也会被搞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1 园林与景观——词的来源

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中国殷周时期,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的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于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景观一词在汉语中直到近代才出现,如秦牧《长街灯语·寄北方》:“南北省份距离这么遥远,风物景观相差之大就不言而喻了”。这里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至于Langdscape architecture,有人认为就是园林,理由是两者所研究的内容,方法,对象是一致的;也有人认为Langdscape architecture对应中文的景观,而园林所对应的英文为Garden。国内景观学者所持的观点多来自国外学者对Langdscape architecture的研究。

2 园林与景观——内涵

一提到园林,人们便不由自主的想到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北京的皇家园林,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诗情画意……认为那两者可以代表从古到今的一切中国园林,完全忽略了长达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园林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尤其是建国后60年的发展。建国后的60年里,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全国兴建了大大小小的公园、城市广场、滨水观光带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国的园林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公园、城市广场、滨水观光带等园林绿地一方面吸取了中国古典园林及建筑的精华,如造型各异的亭榭建筑;另一方面根据全国各地人民不同的生活习惯、活动特点,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空间,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

纵观从古至今的中国园林,无论是江南小尺度的私家园林,还是北京恢弘的皇家园林,亦或是民国时期上海租界里的公园,或是建国后新建的公园,市民广场,都为人们提供游憩的场所,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也会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rix scene,1976年)。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3 园林与景观——构成要素

1)地形。地形是造园的基础,是园林的骨架,是在一定范围内由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园林中的地形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因此,园林中的地形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自然的力量、形态和特点。2)理水。为表现自然,理水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成鲜明对比。水中的天光云影和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使园景生动活泼,所以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之说。园林中的水面还可以划船、游泳或做其他水上活动,并有调节气温、湿度、滋润土壤的功能,又可用来浇灌花木和防火。3)植物。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4)构筑物及小品。园林中的构筑物及小品或为亭榭廊架,或为假山雕塑,或为座椅园灯……一方面为人们提供舒服的休闲场所,另一方面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心理体验。5)道路与铺地。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园林铺装主要通过对园路、空地、广场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印象组合,贯穿游人游览过程的始终,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铺装的园林道路,在园林环境中不仅具有分割空间和组织路线的作用,而且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和活动场所,同时还直接创造出了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效果。

景观中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它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和状语,这些元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 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关于这个地方的书,以及关于景观中的人的书。

4园林与景观———课程设置

目前,园林类专业的科学综合性的知识包括自然应用、人文应用、规划设计、工程技术四大类基础专业知识。具体如下:1)自然应用类:自然系统类、生态学、植物材料、地质、水文、气象及其应用等。2)人文应用类:文化系统类、文化学、园林史、景观史、建筑史、美学、美术、心理行为及其应用、公共政策与法规等。3)规划设计类: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与实践、视觉景观原理、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制图、设计表现等。4)工程技术类:工程材料、方法、技术、建设规范与工程管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景观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1)必修课。景观规划设计(场地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自然保护规划、公园规划设计等);景观工程与技术;种植设计。2)选修课(6门)。城市发展史;建筑史;艺术史与艺术原理;自然与人文地理;经济学基础;环境伦理。3)实践教学环节。美术实习(上、下);综合实习(包括自然与人文景观);业务实践;毕业设计。

上述课程中列为核心课程的为:近现代景观史、景观学概论、景观设计初步、景观资源学、综合自然与人文地理学、景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场地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自然保护规划,公园规划设计)、景观工程与技术、种植设计。

自1958年开始,同济大学从园林到园林+风景、再从园林+风景到园林+风景+景观的50年教学之路表明:从“园林”发展到“风景园林”阶段,并不意味抛弃园林;同样,从“风景园林”发展到“景观学”阶段也不表示割断了“景观学”与“风景园林”的血脉联系,“园林”仍然是我们学科专业的起点。所以,面对风景园林学科的社会公共性,在教学安排上,除了要教给学生园林、风景、景观这3个层次的知识,让学生接受小型尺度、中型尺度、宏观尺度的全面的规划设计训练,首要的应当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大趋势,进而树立明确的专业目标追求。

中国壮丽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独树一帜的风景园林渊源,我们应在传承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现代园林的新形式;通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学习、研究、创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优美的人居环境。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园林与景观两者之间的关联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尤其是传统园林发展到现代风景园林后,两者更是难分你我,两者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史雅静,于显威.园林专业英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导读[J].中国园林,2004(5):132-133.

[3]俞孔坚.走向新景观[J].建筑学报,2006(5):86-87.

[4]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52-53.

[5]刘滨谊.现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J].中国园林,2009(2):42-43.

[6]刘滨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J].中国园林,2001(1):37-38.

[7]刘滨谊.景观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J].风景园林,2005(2):4.

中国古典园林现代旅游功能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旅游功能;旅游营销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085-02

一、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一)园林的形成时期

据文献记载,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囿”,这是园林的雏形。到了秦汉时期,开始了大规模地建造宫苑,在内饲养珍禽异兽,广植花木,堆山凿池。这个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奠基时期,特点是以宫殿建筑为主,缺乏随势造景、因地制宜等艺术手法的应用,园林类型相对单一。

(二)园林的转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玄学风靡,文人大夫多逃避现实,寄情山水,并且此时山水诗画的空前发展,推动了园林的艺术风格的变化。园林由单纯的临摹自然,转而对园林进行艺术加工,开始推崇以自然的风格代替以宫室楼阁等建筑为主的形式,形成了以山水为主体的自然式园林。这个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发展的转型时期。

(三)园林的成熟时期

唐宋时期国家经济的强盛,为造园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且该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诗词文学发展的极盛时期,出现了很多山水诗、山水画。山水诗、山水画的盛行给造园构思和技巧以很好的启迪,中国园林从模仿自然,到掌握自然,在园林艺术追求上,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成熟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四)园林的成熟时期

到了元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我国的园林艺术步入了精深发展阶段。不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顶峰。并且此时期在园林规模上,以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北方皇家园林和以苏州、杭州、无锡等地私家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个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鼎盛时期,此时的造园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二、古典园林的功能演变

古典园林的原始功能作为人们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环境使人们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古典园林作为我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成长繁荣主要是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游憩和生活的需要。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古典园林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私家花园到公众园林,从特殊阶层享用的私人领地转变为广大公众游憩的公共场所的过程。

(一)生活功能

古典园林在满足人们足不出户而能欣赏到自然风光的要求外,还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古典园林不仅是建筑的概念,而且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一种将梦想与现实、生活与休闲互相结合的现实载体。

(二)经济功能

作为我国重要旅游资源的古典园林,它对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园林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典园林旅游不仅可以给当地提供很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可以提高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境界和物质水平。所以古典园林旅游也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的特点,它在发展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

(三)文化功能

我国的古典园林是在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成的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它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寄托着园主的梦想。

三、我国古典园林旅游功能的深层挖掘

我国古典园林旅游发展的关键是挖掘其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符合现代化的旅游产品。

(一)提高古典园林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影响力

我国历史悠久,古典园林文化源远流长。古典园林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和典型的人文旅游景观,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对于我国古典园林蕴含的审美价值及其反映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做到充分认识。为了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所以充分发挥古典园林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其历史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1.建立世界文化遗产形象,提倡文化旅游

通过媒体宣传的方式树立我国古典园林的世界文化遗产形象,倡导园林文化旅游,不仅使旅游者认识到我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文化及其现实价值,而且可以使旅游者认识到古典园林旅游不只是简单地看风景,更重要的是在看风景的过程中品味古典园林内在文化,是一种体验式旅游和高层次的文化旅游。

2.增加从业人员文化素养

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美学知识,要想引导游客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导游人员必须对我国古典园林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解欣赏水平。而我国目前导游人员的文化素养水平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因此,提高导游人员的文化素质是挖掘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措施。导游人员不仅要了解园林建设的历史年代,人物古迹,还要了解园林的美学知识。

(二)开发古典园林的现代旅游产品

1.突出园林旅游产品开发的主题和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旅游产品的独特性表现在园林文化资源的审美层面上。因此,在开发古典园林的旅游产品时,需要研究园林文化资源的独特性,筛选出具有鲜明的园林文化特色风格、生活属性风格的主题旅游资源,通过划分园林文化资源层次,来确定所开发的主题层面。

第一,南北融合,发扬中国园林风格。我国的园林文化光辉灿烂,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因此在古典园林就可以依本地之长处,取他地之优点,南北融合,以便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各地的山水名园、厅石异景。在保持与发扬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基础上,甚至可以加入欧式园林元素,但要注重协调。

第二,古典园林的生态化发展。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这里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文化生态。对于古典园林来说,生态旅游的开发具有非常大的潜能。因为中国古典园林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被称为“人造自然”,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最好例证。并且古典园林中所蕴含的诗情画意和绚烂的园林文化,使得中国古典园林融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于一体。

2.推出特色体验式的旅游产品

体验性活动能够让游客获得与众不同的亲身经历,在实际体验中领会古典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吸引旅游者。所以,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应给游客自主参与的余地,可根据游客愿望增加或减少游览内容,并精心安排一些游客乐于参与的体验内容。对于专业旅游者,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建筑模式有具有极大吸引力,可通过造园知识手册和视频讲座向游客传授造园知识,并借用现代三维成像技术让旅游者亲自动手设计,建造一座直观生动、属于自己的虚拟园林,在增加旅游趣味性的同时更有利于传扬园林文化。

四、古典园林旅游营销整合

(一)重塑旅游形象

对于古典园林来说,旅游形象的重新塑造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中国的古典园林都根植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环境,是当地历史文脉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已形成了固有的旅游形象。这也是古典园林吸引力减小的根源。但为了改变古典园林旅游的现状,就必须对其旅游形象进行重塑,在古典园林的传统形象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主题,增加新的元素,以达到加强旅游吸引力的目的。比如,苏州园林地处江南,并且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之地,这里气候宜人,适合久居,再加上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营造主题,完全符合中国人的养生观。这样就可以即将古典园林和传统养生相结合,使游客在游览园林的同时能够学到养生知识,也就是在古典园林原有的旅游形象中加入养生元素,开发“园林养生游”吸引游客。

(二)密集强化营销方式

古典园林在实施营销整合过程中,应结合更多最新最快捷的营销方式,比如互联网营销、影视营销、赛事营销、节庆营销、名人营销等,构建密集的、系统的、相互关联的营销网络,使旅古典园林的传播影响力达到最大化,让旅游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多种形式充分感知,营造出一个饱满的古典园林旅游的整体形象,使旅游者在持续的营销活动的氛围中对古典园林的形象形成一个总体、综合的印象和情感认同。

(三)加强内部营销

古典园林所在城市的居民在旅游营销的整合活动中具有营销者和被营销者的双重身份,在进行旅游营销中,必须重视对本地居民这一客源市场的分析和挖掘,引导他们成为旅游景点的稳定客源。古典园林在进行旅游整合营销过程中,针对当地居民这一特定目标市场,可以施行“一卡通”制和“年卡”制这些形式。同时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与园林相关的公益活动、社会活动、旅游宣传活动等,同居民联系感情,获得居民在心理上、感情上对古典园林旅游的高度认同。

五、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五千年文明造就的艺术珍品,它的艺术是独树一帜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对古典园林的现代旅游功能进行开发,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古典园林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要加强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发掘及扩大园林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也要注重古典园林原有风貌的保持,强调保护园林的生态空间和历史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曹诗图,孙静.旅游文化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李铮生.城市与园林的关系[J].城市规划汇刊,1995,(3):31-34.

研究生园林论文 第12篇

从园林景观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 其主要表现出了5个方面的基本特点[1]。

(1) 艺术性。园林景观工程的实质就是通过艺术、美学的相关思想, 对各种园林景观进行布局规划设计, 在此基础上设计施工方案, 通过园林工程施工达成设计目标。园林景观工程是对艺术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具体反映, 具有强烈的艺术性。

(2) 生态性。在城市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 通过园林景观恢复城市的生态性是具有一定价值的。虽然园林景观的生态效应范围较弱, 不能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 但是在一定范围内, 能够起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3) 特殊性。相对于其他施工工程而言, 园林景观的直接施工对象是具有生命的, 比如花、草、树等。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应当采取一些更加细腻的施工方式, 避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4) 造价不一。由于园林景观工程的特殊性, 在工程造价上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不仅如此, 由于这方面的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还比较缺乏, 导致在工程造价上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作为参考。

(5) 长期性。园林景观工程是一项长期性工程, 而且养护管理才是园林景观工程的重点内容, 施工只是整个工程的一小部分内容。只有进行长期养护管理, 才能确保园林景观工程能够一直处于最优状态, 发挥出切实效用。

2 园林景观布局中新技术的应用

2.1 构成艺术

近年来, 在园林景观布局设计中, 构成艺术理论的应用逐渐加强。构成艺术强调了点、线、面的结构, 通过规律或不规律的形式对其进行组合, 最终达到美的效果[2]。从构成艺术的实际表现形式来讲, 其主要可以分为3种。

第一种是重复构成, 即对于一个具体的对象, 按照两个或以上的规律对其进行平均、规律的排列组合, 使其表现出一种重复性的美。可以进行重复构成的对象类型主要有形象、大小、色彩、位置和方向等。总的来说, 重复构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本形维持不变, 单纯对色彩和大小进行重复构成;二是色彩维持不变, 对形状、大小上进行重复构成。

第二种是相似构成, 即通过基本形的内在联系或相似性, 对其进行组合排列。换言之, 进行相似构成的对象并不相同, 但是其在大小、色彩、基本形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相似。比如, 同一颗树上的树叶, 其大小、脉络并不相同, 但是, 其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相似性, 就可以用于相似构成。

第三种是特异构成, 即在构成中, 使用某一不同于当前规律和形式的元素, 嵌入到排列组合之中, 使其在该位置表现出引人注目的作用。特异构成虽然打破了整体性, 但是其从另一个层面加强了基本元素和特异元素之间的联系, 通过基本元素对特异元素形成了强力的支撑, 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

2.2 构成艺术应用

在园林景观布局中, 构成艺术的应用不断深入, 对园林景观规划起到了很大作用。具体来说, 构成艺术的应用可以分为平面构成、形象组织和色彩构成3 个方面。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点就是较小的独立形象, 比如园林中的路灯, 就属于点的范畴。由此可见, 平面构成中的点和数学定义上的点并不一样, 兼具了位置和大小两个基本要素。线是点进行移动形成的轨迹, 在构成艺术上来说, 线是具有长度和宽度的, 比如路、河流, 都属于线形象。面是线移动产生的轨迹, 在园林景观中, 草地、湖泊都是面形象。

形象组织就是对构成园林景观的各种基本形进行组织。在园林景观布局设计中, 要根据构成艺术基本理念进行设计。对于路灯系统, 就可以根据重复构成的相关理论, 基于大小重复, 对方向和色彩作出裱花;对于草地、林地等布局设计时, 可以采用相似构成, 通过设置相似的植被进行一个渐变的相似变化;对于建筑、泉眼、湖泊的设计, 就可以遵从特异构成, 对其布局进行设计。

色彩构成应该根据相关理论, 对冷、暖色系的色彩进行区别使用。色系属性不一样, 表现出情感就不一样, 对居民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 在色彩构成中, 要更多的从人因出发考虑, 明确人与色彩的基本关系。

图1为某园林景观设计, 充分运用了构成艺术相关思想, 达成协调统一的艺术性和美学性。

3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3.1 架空砖

架空砖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广泛, 近些年逐步运用到园林工程中。通过铺设架空砖, 可以在园林土壤和自然之间形成一个雨水渗透的途径。通过架空砖的渗透作用, 雨水可以逐步渗透进土壤, 对草地、树木形成灌溉, 提升雨水的利用效率。

3.2 塑料盲沟

塑料盲沟是近些年兴起的一项新的盲沟施工技术, 尤其是在材料科学大幅进步之后, 适用于工程的塑料取得了飞速发展。用作盲沟施工的塑料材料具有自重轻、变性好、稳定可靠的优点。不仅可以降低工作强度, 还可以提升施工效率。在园林景观工程的排水沟施工中, 就可以利用塑料盲沟进行施工。

3.3 液压喷播

液压喷播是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一种新技术, 尤其是在草地施工中, 这种施工方法不断普及。所谓液压喷播, 就是将草籽、保水剂、粘合剂、改良剂和肥料等按照设计比例配置拌合之后, 通过压力机喷射到坡面、地面上[3]。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施工, 可以提升施工效率, 还可以强化草籽的成活率, 提高园林工程施工质量。不仅如此, 液压喷播的成本低廉, 有利于缩减施工单位的工程成本。

3.4 机械种植

在园林工程中, 种植大型树木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以往的树木种植主要是依靠人力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树木毁损。在一些相关机械出现后, 机械种植技术得以实现。通过专业机械将树木吊起到种植点位, 使其根部自然下垂, 在下放后能够实现均匀分布。保持树木正直进行填土, 之后对其进行支护施工。完成支护施工后吊种机械就可松开树木 (图2) 。

3.5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也在不断优化。通过高级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进行模拟, 对施工步骤进行逐一累加, 可以直观有效地明确整体施工效果以及存在问题, 进而可以对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使其贴合实际需求。

4 结语

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在景观布局和工程施工中, 应当加强新技术新理念的实际应用。利用构成艺术指导景观布局设计, 利用机械种植、液压喷播、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展开园林工程施工, 切实提升园林景观工程整体成效。

摘要:指出了园林景观工程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绿色植物覆盖率, 更能显著提升城市的美观度。介绍了园林景观工程的基本特点, 分析了新技术在园林景观布局和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以期推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

关键词:园林景观,布局,生态环境,艺术

参考文献

[1]卢秀民.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 2015 (6) .

[2]刘标斌.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企业家, 2013 (5) .

上一篇:资源地居民下一篇:教学工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