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024-09-18

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精选12篇)

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第1篇

一、教育中学生的情感因素

在美术教育中, 学生对作品不同的体验和主观反映, 是学生获得心灵陶冶和学习动力的基础。美术教育是最能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艺术教育。

学生在美术教育的陶冶过程中, 实际上也是学生实现其自我完善的过程, 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行为与发展的过程, 也是人的精神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过程。学生在创作作品时, 离不开自身的情感因素。在创作作品时, 色彩是情感表达最为直接的语言, 它具有一种形式的主动吸引力, 使人产生或强烈、或寒冷、或沉静的情感倾向, 这些都需要在美术教育中正确地培养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倾向。如装饰画《淳香》上下左右人物造型均齐、均衡、香台、门栏直线构造与香炉曲线构造形成包围状构图, 运用强烈对比色彩, 表达作者的许愿情景, 描绘得真实感人。如果作者没有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 就不会抒发这么浓烈的情感, 也不会创作出这样感人的作品。艺术家在生活中孕育的情感, 是艺术家产生创作愿望的基础。在欣赏自然美时, 往往由于触景生情产生美感。艺术家对生活中各类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观察, 从中发现生活与自然的内涵, 作出对生活、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思考。正因为艺术家的审美感受是细致、敏锐、深刻的, 所以他们善于捕捉生活中各种生动的细节, 把握客观事物突出的特征, 能够看出别人所容易忽视而确是有意义的东西。在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如何欣赏美, 体会艺术家的丰富情感, 产生强烈的共鸣和美感。在美术教育教学及美术活动中,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和心理感受, 对艺术作品的辨析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正确的情感培养

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艺术, 也因为有了艺术生活才变得美丽。美术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教育。重视情感的培养, 是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教育, 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情感,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对真善美的热爱以及对假恶丑的憎恨。还要培养自尊、自爱、自强、有理想、有道德的健康人格。美术教育如果脱离心理需要也就是缺乏情感因素的教育。正确的情感培养, 能使学生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一幅环保内容的绘画, 能让一些学生产生某种激情与冲动, 产生对环境保护的某种欲望和责任感。在艺术作品中, 不论描绘的山水也好、动物也好, 都已经不是自然形态的东西, 都反映艺术家的一定思想情感。我们可以才这些形象中看出人的心灵的形象。如《庄稼地里的农妇》作者对农妇在造型上做了大胆的夸张强化, 色彩对比强烈, 装饰感强, 表现了一个健康并充满生命活力的农妇形象, 歌颂了劳动人们的伟大和对劳动人民无限的同情与爱。这幅画能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了生活, 劳动人民应值得人们尊敬和热爱,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受到教育和启发。

三、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课程, 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在艺术活动中感受情感和表现欲, 提高学生在体验中正确认识和调整自己情绪的情感能力。

学生在投入自己亲身实践的作品中感受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写生、临摹都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直接或间接地感知与体验, 所运用的夸张或写实都与学生的心理倾向和表现欲有关。而学生的表现欲受学生对事物的感知程度、技能水平、心理需要和环境气氛的制约和影响。人在认识过程中产生了情感, 人的情感推动人的认知, 具有鲜明的心理指向性, 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 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充分发挥情感的能动性, 帮助学生正确感知客观事物。

如果我们对所描绘的形象缺乏深刻的认识, 对其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没有深刻的体验, 就难以塑造出具有感染力的形象。没有艺术家向现实灌注生气, 就不可能产生生动的艺术作品。

欣赏是学生对客体的能动性反映, 并从中获取对客体的情感体验。在欣赏过程中感情丰富的人, 对欣赏客体感受面较宽, 感情细腻的人对欣赏客体理解较深刻, 影响学生欣赏水平的因素有学生的知识水平、阅历经验、个人心理品质等。让学生去亲近自然, 并从中获得愉悦。在欣赏大自然中, 陶冶情操, 为学生提供素材, 帮助学生获取欣赏经验。如在指导学生欣赏民居的时候, 先让学生了解有关民居的图片、照片等, 让学生查资料深入了解其中自己喜欢的一至二个民居。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相互介绍, 做成小册子, 然后教师组织布置专题展览, 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积累了素材, 培养了能力。

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生活体验相结合, 不仅增加了美术教学的丰富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还使学生增加了生活经验, 获得了情感体验。如在向学生介绍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创作的《格尔尼卡》作品时, 要让学生了解这幅画的背景、历史, 才能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和感受这幅画的内在涵义, 从而产生浓烈的情感倾向, 对他们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获得创作经验与情感体验。

在美术教育中, 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是美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行动, 是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 激励和帮助学生实现自己每一个目标的有效手段。美术也是一种情感艺术,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情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也是美术教育适应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摘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教育也是情感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并且可以有三方面的手段实施情感培养。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心理感受,欣赏

参考文献

[1]齐凤阁周绍斌.外国美术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唐星明甘小华.装饰艺术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

[3]李泽厚.美的历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浅谈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第2篇

致远高级中学周云花

提 要: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来说,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更是不容忽视。本文论述了家庭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关注了目前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现状,并针对这些现状探讨了如何在家庭中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情感教育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为许多人所关注,智力(IQ)差异越来越被淡化的同时,非智力因素(EQ)却被提到了重要的平台。这突出地表现在家庭教育中越来越关注孩子情感的教育。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层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着重论述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二、家庭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狭义的)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情感教育就是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情感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家庭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品质和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通过内化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基础性的价值。因为情感是家长和子女思想交流和语言交流的纽带,其影响贯穿于孩子的一生。而且情感教育的作用在于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2)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来说,要注重教会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那么其中的情感教育十分重要。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以及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有人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重视分数。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他们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只要能获得好成绩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书、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为了孩子。他们把培养孩子的重心放在认知能力上,处心积虑地希望培养出小天才,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造成的结果则是学生情感道德的严重缺失。

(二)“放任自流”型。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管不顾,认为只要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就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与父母缺乏情感的交流,情感教育也就无处依托。

(三)“推脱责任”型。如今“代理家长”的现象似乎很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中心”、“轴心”。孩子的一切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四、家庭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教育孩子,不单纯是学校的责任,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育可以从学校教育中汲取全新的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以此为指导展开情感教育。比如现代学校教育中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家庭教育中以此为指导,家长不把孩子当作自身的附属品,或者实现自己未竟目标的工具,而是把孩子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重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那么才能培养道德人格完整的人。再如现代学校教育中也提倡“成功教育”的理念。家长以此为指导,能够做到“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让孩子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也了解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家庭情感教育,以学校理念为指导,有了这一“源头活水”就能使得情感教育事半功倍。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家长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家长以“亲情”为纽带,以“情感”为桥梁,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五、结语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在家庭里,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有割离不了的骨肉亲情,注

定了家庭教育离不开情感因素。既然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那么关注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也就至关重要了。

参考文献:[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殷炳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家庭教育学》赵忠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浅谈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第3篇

关键词 情感教育 美术教育 教学活动

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教育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教条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依赖的思想,甚至会抑制学生的创造力。作为美术教育,其本身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底,所以很多教师都会呆板的对美术学生进行大量的基本功的重复训练,这样乏味的教法必然会束缚美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长期下去,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很难培养出满足当今社会需要的美术人才。

一、情感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定义

个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 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 以其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情感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教条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激起美术学生的参与意识,甚至会抹杀他们的艺术创造力。突破呆板的教学模式,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就会让学生们感受到其与作品之间、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的成才。

(一)情感教育使师生之间愉快交流,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情感教育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之间愉快的交流,成为好朋友,把课堂的主角位置让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不是一味的去依赖老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并且带着这种心情去感受生活,这样才能得到美的体验,才会有美的创作。

(二)情感教育架构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桥梁,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对待同一副美术作品,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说美术教育是一门没有标准答案的课程。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美术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或者是某位美术家的审美来确定一个标准答案,这样无法给学生一个充足的发挥空间,这个时候就需要情感教育。比如说欣赏列宾的著名绘画《伏尔加纤夫》,我们可以先只是让学生了解这幅画的作者以及作者当时作画的背景,然后让学生看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这幅画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这幅画应该如何画,用什么色彩画。最后鼓励学生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大家的想法肯定都不会相同,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学生的审美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三、美术教育中如何潜移默化地渗透情感教育

马克思说过:“人类在探究真理时, 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过, 并且以后也不可能有的”。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潜移默化地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接受到这种教育?在多年的美术教育中,我比较注重以下两点:

(一)客观看待学生的情感需求,正确引导学生

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情感需求,在美术教学中,需要承认学生情感需求的多样性,正确看待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情感需求的特点。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作画,都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甚至仅仅是回答老师的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们都会想让自己表现的很出色,这个时候,作为教师首先一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即使这个学生作品并不是那么的优秀、他回答的问题是错误的。然后教师需要做的才是客观的对学生的作品或者他回答的问题给予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评价,正确引导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而且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鉴赏的能力。

(二)师生角色互换,交流探讨,提升精神境界

美术教育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传道、授业”的规范教学模式,学生需要交流,而且还要有机会说,不能总是一个老师在讲,一群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没有学生发言。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和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们轮流做教学课件,根据自己做的课件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大家在一起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想法。营造“情意共鸣,信息传递,思维活跃”的和谐融洽有序的课堂气氛,使情感得到丰富,人格得到提升,心灵得到净化。

在美术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美术教育适应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娟霞.浅谈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职业圈.2007,(2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

[3]堵建灿.多元文化背景下美术情感教育的意义[J].现代阅读,2012,6,(6).

作者简介:

郝志刚,男,1975,4,24,职称:讲师。

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第4篇

一、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情感

实施情感教育的首要前提是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 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寓教于乐, 以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有效实施情感教育。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中的“I like dogs”这一单元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剪辑了各种动物的声音, 引导学生听声音, 猜动物。在播放声音时, 学生竖着耳朵认真地听着。如听到狗叫声汪汪汪, 学生要迅速回答出dog;当听到猫叫声喵喵喵, 学生要迅速回答出cat。紧接着, 为了让学生参与课堂, 教师请班上的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 其他学生一起竞猜动物名, 这样的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喜爱,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 学习情感也被激发出来。最后, 教师与学生一起chant, 强化对动物单词的印象, 如:Dog, dog, dog, 汪汪汪, I like dogs.Cat, cat, cat, 喵喵喵, I like cats.

二、挖掘教材, 促进学生情感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情感因素, 教师要深入挖掘, 并加以利用, 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调动和表达。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中的Unit 8“At Christmas”这一单元时, 为了调动学生热爱节日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圣诞节和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本次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 小组合作讨论圣诞节和春节的异同, 并分析说明自己更喜欢哪一个节日。在对比学习中, 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节日的情感被彻底激发出来。有小组学生说中国春节时人们喜欢包饺子, 而在圣诞节中西方人喜欢吃火鸡;有小组学生说在圣诞节中, 西方人喜欢举办party活动, 而中国人则基本没有举办party的爱好。在不断对比分析中, 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圣诞节, 同时对本民族节日的热爱情感也被彻底调动起来。也就是说, 教师渗透情感教育于无形之中。在教学末尾, 教师总结:节日无好坏之分, 大家要辩证地看待各国节日。

三、适时激励, 激励学生情感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句温暖的激励语言、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 都能温暖学生, 激励学生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地激励学生, 不能“吝啬”自己的激励语言,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从而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中的Unit 6“Keep our cit clean”这一单元时, 教师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As primary school student, how to keep our city clean?Can you give some suggestions?由于“城市清洁”问题与学生息息相关, 因而学生都能积极给出点子。有学生说“We should no litter everywhere”, 教师实施激励评价:主意真不错, 从小事做起, 不乱丢垃圾, 感染他人。还有其他的建议吗?有学生说“We can take the bus or the metro to school”, 教师实施激励评价:这个点子非常实用, 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上学, 减少污染和拥堵, 非常可行, 我们给点掌声给这位同学好不好?此时, 班上掌声响起。适当、适时的激励能让学生的情感达到膨胀状态, 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四、多元活动, 关注学生情感

实施情感教育时, 教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设计多元化的英语活动, 从而促使学生爱上英语。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中的Unit 8“Chinese New Year”这一单元时, 教师设计“贺新春”活动, 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营造暖暖的新春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布置教室, 剪窗花、贴对联、贴福字, 教室中洋溢着节日的氛围。在举办活动时, 教师还与学生一起改编生日快乐歌, 哼唱happy new year to you, happy new year to you...又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中的Unit 1“The King’s new clothes”这一单元时, 教师设计创新活动, 取得很好的效果。故事讲述的是“皇帝的新装”,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为皇帝设计新装, 并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做出新装模型, 并选择一名学生展示新装。这样的活动非常新颖有趣, 学生的情感彻底被调动出来。

总之,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教师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情感教育上。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结合英语教材资源, 挖掘情感因素, 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 学生才会更为主动地学习。由此可见, 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本文拟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例, 深入分析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促进情感教育, 从而最大化助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挖掘情感因素,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秀平.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内蒙古教育, 2009 (02) .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第5篇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他在认知快的论述中高度评价了情感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还援用列宁的名言,说明了没有可靠的情感基础,不仅不会有成功的学习,甚至连一般的学习也不可能,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情感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以其一系列独特的功能特征影响教学活动。它具有调节功能。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修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国外也曾对两组儿童进行实验,一组儿童受益于教师良好情感的调节,其智商为105;而另一组儿童在紧张情绪下,其智商只有91。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如果情感感受者与刺激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则引起“情感共鸣”,相互之间必将产生感染作用。情感具有暗示功能。情感的暗示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动力作用。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个体对某个人的情感往往会迁移到这个人一切有关的行为的对象上,成语“爱屋及乌”则为此说。情感具有组织功能。情感的组织功能是指情感常常为想象组织材料。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的组织功能,唤起学生丰富的遐想和无限的创造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培养和陶冶、激发和升华学生的情感,以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一、抓住作品,丰富情感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作者的感情,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作品。正所谓:一部世界名蓍、一幅世界名画,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它的意蕴,体会它的情感,欣赏的美之所在。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抓住作品,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由情感的浮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丰富学生的高级情感,即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少年儿童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理的积极进取心。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只有深厚的理智感,才能使人的智力发挥巨大的力量”。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曾说他对天文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潮和鼓舞”,才发明了日心说。法国作家大仲马一生写了二百多部小说和戏剧,他写《三剑客》时,狂笑不止,时时和书中角色开玩笑,好像他们就坐在自己面前似的。正是由于深厚的理智感,使大仲马的小说写得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凭借作品、抓住作品,丰富学生的理智感。如,在教学《中国写意画》时,我先出示了一幅齐白石的《墨虾图》,创设情境:“你们觉得这画画得好不好,为什么?”生讨论后,又向他们提问:“齐白石爷爷是老年时才开始学画的,可他仍画得这么好,难道他有什么秘决吗?”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心。然后,我给他们讲了齐白石爷爷的故事和他画虾的趣闻,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崇敬之情,从而增添了他们学习中国画的信心和目标。这就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丰富了学生求真的理智感。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思想等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包括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尊严感、同情感、羞耻感、友谊感以及人道感等。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和把握作品,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周松生老师在《救救大熊猫》的儿童创作教学中,没有直接介绍大熊猫面临的灾难,而是在画好的熊猫眼睛上添上几滴眼泪。“咦!大熊猫怎么哭了?”儿童的情绪被吸引到本课的主题,大家纷纷展开联想,说:“熊猫没有竹子吃,要饿死了......。”老师又问:“小朋友,假若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难,你怎么办?”儿童的爱怜之心被激发出来,他们把熊猫当作“人”,当作好朋友,各式各样的想象跃然纸上,真诚地表达了一出抢救大熊猫的强烈愿望。当教师巡视时发现,有个儿童却画子一只大肥猪,教师想:唉呀!大家都画救救大熊猫,你怎么画成救救大肥猪呢?教师再仔细一看,惊奇地发现,原来她画的是一只大肥猪形的储蓄罐,上面写着“寄给大熊猫”收。这种来自情感促使的奇特构思,当场受到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的进一步指导下,这位小朋友把自己也画了进去。画面上,一个不足柜台高的小女孩正踮着脚尖,向汇款处递上自己的心意的储蓄罐。整个画面流露出纯真、幼稚的童心,没有丝毫做作的痕迹。

美感是根据某种美的需要,对一定的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即审美体验。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生“入其境”、“会其意”,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在《画花生》的教学中,为也使学生全方位地对表现对象发生兴趣,增强审美情感和表现美的欲望,教师首先让学生品尝自带的花生,体味花生的“甜、香、脆”,进而由味觉引导视觉感受,让其讨论花生“美不美,美在哪里”。当学生满怀兴致说出花生“形态美、花纹美、线条美”时,师再引导生注意对美的表现,直接体现出美术教学的本质特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意,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可能激发学生的

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情感的情境性特点启示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画梅花鹿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梅花鹿在大自然中自由活动的录相,范画时,又采用“一头多身、一身多头”的教学法,即头和劲不变时,或身子变几个形态。灵活有趣的教法,诱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他们也学着老师,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画出的梅花鹿千姿百态,令人百看不厌。

三、和谐关系,调动感情

契柯夫说:“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的气氛,这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 务的完成。”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使情感的感染功能和迁移动能充分发挥。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控制住不良情绪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以良好的情绪去营造一具融洽和谐的情感环境;教师还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激励的评价,充分运用情感的暗示功能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一次,有个低年级学生照老师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少年之后,旁边又加了一团黑色。教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学生回答:“少年的影子。”“谁叫你乱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少年吗?”“学生看看范画, 再看看教师严肃的脸,呆呆地点头并顺从地用涂改液把“少年的影子”抹掉了。

这位教师在不自觉中就扼杀了学生创作激情。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著名作家丁玲一篇文章中回忆说:“自从叶圣陶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便激发了她酷爱文学的热情,从而选定了文学作为她终身的事业。可见,赏识能激发人的心理需要,使人在高亢的情绪中快乐地学习、工作。学生都渴望受到教师的赏识,获得教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在一堂小学美术课上,日本的教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生回答:“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虽然把苹果画成方的脱离了实际,但这位日本教师却积极发挥了“皮格马称翁效应”,他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对策 第6篇

[关键词]英语教育;情感教育

随着我国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沟通语言,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地进行学习。将情感教育策略引入英语教育中,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英语的记忆能力以及英语语境思维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情感教育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语言学习能力的影响。情感对于人类的语言学习有一定的影响,那些处于活泼互换环境内的学生,更加乐于交流与分享,因此语言学习能力也就越强;相反,若是学生的情感是消极被动的,则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能力的发挥。若是长期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中,而不愿意与老师和其他的同学进行沟通,得不到相应的锻炼机会,则会使其语言表述能力受到影响。

2.思维能力的影响。情绪的好坏往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情绪较为积极和活跃的时候往往思维也就越活跃,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而当情绪低落时,往往思维能力较弱,且学习的持续性也较短,导致在进行学习时无法充分发挥思维的活跃性,而降低学习效果。

二、在英语教育中引入情感教育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对于知识学习的接收程度。从而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他们创造出一个更适合学习的心境,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通过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情感上的沟通交流代替传统的机械化、填鸭式的教学,从而能够带动学生更加愿意融入到英语教学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

2.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仅仅采用单一的课本传授,听说读写等机械化的方式,学生学习起来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英语环境中,也并非发自内心的喜欢英语,从而导致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将情感教育引入英语教学中,能够使老师在进行知识点的教学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及对于英语的接收程度,采用多媒体和情景化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英语的喜好以及对教学环境的融入,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情感教学能够帮助老师从学生的角度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英语学习感受以及兴趣所在,通过合理的沟通与交流,从情感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加强英语的学习。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融洽。在英语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能够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帮助的状态,通过情感的交流与融合,打破以往老师高高在上的形象,与学生多加互动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并对兴趣加以引导,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情景与人物情感。要想充分将情感教学法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教材中所设定的各类场景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关人物应有的情感特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景设置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教材描述的情景中。在教学的情境中,通过对情景人物心理的描述,以及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

2.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了将情感教育更好地引入到英语教学中,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以及友谊关系,这样在真正的课堂教学时,学生才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设定的情感教育场景,加强对语言知识的学习,不容易产生抗拒和逆反的心理。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方式,发掘学生的优点因势利导。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因材施教,对于比较腼腆的学生,应该多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在英语教学中也可以多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为他们创造课堂上练习的机会。对于较为活泼的学生,在独立性的问题上,可以对他们多加引导,从而在课堂上兼顾到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与特点。

3.通过语言和表情来传递教材中的内容。通过语言和表情,能够更好地带动起学生的情感,融入教学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老师在进行语言表达时,首先需要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同时能够清晰而形象地表达出教学中的情感。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语言表达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这样也能够使得课堂更加活跃,更容易将英语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在面部表情上,老师应该保持微笑,从而给学生一种更加亲和的印象,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必要时也可根据教学的需求变化表情,将学生带入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感受人物人生的酸、甜、苦、辣,通过相互情感的交流,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用目光表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用目光表示鼓励,使他们有被重视、被期待的感觉。

4.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创造情景带入情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等图像、音频等技术引入到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氛围和活跃性,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这些技术的采用,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营造出书本学习中的一系列场景,从而更加有针对性,有情感带入性的进行学习。如通过图像、音乐的演绎,让学生更加明确人物的内心情感,或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利用教学道具等,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并获得声情并茂的知识,从而能够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5.加强教学效果的评价。在将情感教育方法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之后,并不是就此结束了。而是需要进一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学生对于情感教育的接收程度。教学效果的评价需要定期进行,通过老师对于学生情感的定性评价,以及考试的成绩定量评价两者结合,来分析情感教育学方法的作用效果。同时分析学生对于情感教学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于英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根据不同的评价结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情感教学方式。通过鼓励和互动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的鞭策和教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6.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培养。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对于情感教育方式的使用与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简单的情感变化将会对课堂教学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带来影响。当教师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教学时,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而如果教师的情感状态处理不得当,一些负面和消极的情绪将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点学习与理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于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不断总结情感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一方面加强情感教育的熟练程度,一方面加强自身的情感素质管理,积极通过积极的情绪来带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友红. 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学生之友( 初中版) ( 下) ,2011( 6) .

[2]周红菊. 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3( 20) .

谈素质教育中的英语情感教育 第7篇

学生的感情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情境, 把学生带入情感丰富的情境中,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从而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说出自己要说的话。教师上课时应充满激情, 在学生正确回答完毕问题之后要表扬他们说:“Good!Excellent!”在学生回答问题紧张的时候要鼓励他们说:“It doesn’t matter.Think it over!”在学生答错的时候要微笑着说:“I’m sur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教师要用微笑的表情, 鼓励打动学生。

二、优化课堂教学教法, 激发学生情感兴趣

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录像、幻灯、模型、简笔画等, 使课堂丰富多彩, 摒弃呆板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师方面, 要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这样的前提基础上, 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受到鼓舞, 发挥自身动力。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发挥出自己的每一分光、每一分热, 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 因材施教, 把握班级的学情, 用情感去开启、感染、打动学生, 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手段, 创设教学情境, 为情感教学服务,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上进的情感。

三、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 如利用讨论、演讲、讲故事、言语二操练、多人表演、小游戏、猜谜、唱歌等多种活动, 扩大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多样化的活动是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在有效性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要立足于课堂,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 教师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上要创设问题情境, 设置问题陷阱和探究内容, 给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动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其必须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学生学会学习,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浅论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第8篇

在语文教材中, 大多数的课文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之所以经典, 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人性的光辉和作者所表达情感。“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情是人类最宝贵的感觉, 只有真正的情感共鸣, 才能够产生语文教育和文学作品所预期的效果。

一、创造气氛, 激发情感

注重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首先应该创造合适的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情感。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良好的教学气氛是成功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就像一个舵手, 掌控着整个情境的方向, 引导着学生获得预期的情感体验。例如, 学习中国的古诗词, 就要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老师可以通过诗词的主题背景阐释和作者的基本知识介绍, 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潮流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 从而达到真正的情感沟通。良好的教学气氛, 可以给学生描绘出当时的创作环境, 把学生带入到作者的情感当中去, 给学生以真切的情感体验。古诗词的作者, 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不同的心境下创作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 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

二、创设情境, 学生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 需要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情境, 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根据文章的特点, 创设合适的阅读情境和表演情境, 不断刺激学生的情感, 使之产生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 进而真正进入角色, 体验作品的神韵, 领略作品的美感, 获得情感上的愉悦, 达到升华思想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白毛女》时, 可以通过播放《白毛女》《扎红头绳》等经典唱段, 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情感体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后,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分角色朗读课文, 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让他们加深对喜儿父女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精神的体会, 同时加深了解地主阶级的残酷和无情。在课文学完后,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设计剧本, 自编自演, 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加强交流, 师生互动

情感教育是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促进因素, 是融洽师生关系, 进行和谐教育的重要手段。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础, 才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推动力。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情感教育的要求, 也是推动情感教学的基础。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来源于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 这个机制发挥作用, 需要老师的主动付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一方面需要老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另一方面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建议和观点, 不断地给学生表达思想、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机制, 师生之间就容易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基础, 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四、品鉴文章, 提升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文章的作用不可忽视, 因为品鉴文章是连接老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经典的文章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的情感世界,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感、价值观的形成。品鉴文章的过程还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过程。很多的作品, 作者都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 借助于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期获得读者的共鸣。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 作者不仅描绘了当地农村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淳朴的乡民情感, 而且也让我们了解了封建礼教的愚昧和腐朽, 理解了鲁迅先生利用小说改良社会的良苦用心。朱自清的《父亲》更是将父爱倾注于文章始终, 把父亲的爱描绘的淋漓尽致,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更加深入的理解父爱的伟大和无私。这些作品, 都渗透着强烈的情感气息, 学习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 更是情感的深度体验和心灵的再度洗礼。语文情感教育的根本也在于此。

五、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课文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兴趣也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从而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深化为对语文学习的情趣, 再化为对生活的理解。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学生的情感都得到了激发和提升, 对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等都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判断。然而, 真正的将所学应用到现实中去, 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引领。无论是将所学知识的正确运用, 还是通过学习深化的对一些事物的感悟和体验, 都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

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得到了人性最纯真、最原始的体验。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 而且更深刻的理解了人性的根本, 实现了知识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摘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好恶美丑的一种感受。在学习中, 积极的情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使学生能够在积极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色彩的学科。在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 进行激情课堂、怡情课外的情境实践, 语文教育就必然走向深情、至情。

关键词:语文教育,情感,情感教育,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1]贾秀英:《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 《科教文汇》, 2009年12月 (上旬刊) 。

[2]谢月梅:《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第9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效果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 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 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 能认识和欣赏美, 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 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其中, 情感教育比之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然而, 目前的美术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 轻视美育, 忽略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 缺乏表现的愿望, 机械地画, 这就势必造成美术教育上的误区。

学生在参加美术活动中, 基本素质是:感知、愿望、再现能力。这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 不可缺一。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应以激发兴趣、培养愿望为抓手, 同时全面照顾, 使各个因素都向着积极方向和谐发展。近年来, 本人根据上述思想, 以提高兴趣、提高自信心为主要目标, 把愿望与感知、再现能力有机结合, 经过实践, 取得了较好效果。绝大多数儿童都喜欢上美术课, 同时, 他们的创造能力与绘画技能有明显提高, 构思比较新、奇, 色彩较鲜艳, 形态表现较富童趣。下面, 我就具体做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上注意趣味性

在选择教材上, 我采取了三种做法。 (1) 拓宽原教材主要形式——临摹的内涵, 使临摹教材内容由机械模仿而转化为有变化、有生气的创作。在美术教学中, 临摹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学画方法, 一种踩在巨人肩上的好方法, 能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 登堂入室, 但也带来不少弊端:思维受束缚, 画面效果呆板, 千篇一律。我认为, 应拓宽临摹概念, 以原作为主, 但可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 色彩亦可加以变化。这样, 能给学生一个创造天地, 强化创造意识, 使他们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感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 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 补充生动有趣的情境添画, 找错改画。单纯的课本内容, 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通过补充, 可达到内容的完善。我在启发学生作想象画的时候, 启发学生做到:范围往广处想、题材往新处想、构思往妙处想、构图往巧处想。儿童画就本意来说, 是为了用自己的画表现自己的意愿。因此, 儿童画, 也可称为“儿童意愿画”, 这种意愿画有很大的创造性, 充分展示了儿童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 (3) 设计生动有味的画题, 以吸引注意, 激发意愿, 突出教育主题。通过精心安排, 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题上来, 激发甘肃通渭●周锦东

了兴趣和作画的愿望, 使儿童追求完美的表现形式。

二、讲解、示范注意形象性, 趣味性

美术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讲解、示范, 运用这些方法时, 必须注意趣味性、形象性。 (1) 我在讲解示范时, 语言注意儿童化、形象化, 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纳。对低年级学生而言,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讲解时, 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 还要熟悉儿童语言, 掌握儿童的语言特点。对儿童难以理解的概念, 教师要加以解释:根据儿童比较喜欢用重叠字, 我在讲解各种动物特征时, 多用诸如“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胖胖的身体”等, 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 更适于他们依靠表象作画的特点。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 我就顺其童心, 常编一些和内容有关的谜语儿歌, 加深所画物体的印象。如:教学一年级课本中的《快乐的小鸟》, 我把小鸟的特征归结为一首儿歌:小鸟小鸟, 圆头圆脑, 嘴巴尖尖, 身体半圆, 这样, 小朋友就画出了小鸟的形态了。 (2) 各种示范形式交替运用。美术课中的示范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示范得法, 往往事半功倍。在教学中, 我作了以下尝试。1) 表演示范。对所画物体作仔细描绘并加以说明。在教《花瓶设计》一课时, 我先对花瓶作了介绍 (形、色、花纹) , 然后在板上进行表演, 使学生对画法及过程一目了然。2) 领画示范。根据低年级特点, 我画一部分, 学生跟我画, 我画完, 学生也画完。3) 学生参与示范。师生合作, 共同作画, 学生较能掌握操作过程与技能。

三、为学生作画创设气氛

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和谐优美的创作气氛, 能使学生进入创造佳境。具体做法是: (1) 教师以情景角色, 朋友身份, 真诚信任的态度进行巡回指导, 为学生创作服务。在一个班级中, 学生作画的能力有多种层次。对好的鼓励独立、创新更上一层楼;对中等水平的鼓励进一步提高, 给予适当指导;基础差的采取“迎合”的态度, 以鼓励为主。 (2) 恰当运用音乐艺术, 使儿童创作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 更好地提高作画水平。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轻松愉快的音乐, 学生得以感染, 在音乐声中想象, 在无形中受以启发, 画起来更有劲, 有利于技能表现和创造性发挥。

四、知情结合, 情感交替,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 知情结合。即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画知识技能与激发其绘画愿望相结合。 (2) 情感交替。指把凭借兴趣作画和意志努力作画过程相交替。在教学形式上, 让学生参与, 当小老师, 或者改变一下一成不变的师生关系。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绘画, 努力画好。

总之, 我们要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 陶冶情操,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渭县碧玉学区)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中, 情感教育比之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 陶冶情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作者以提高兴趣、提高自信心为主要目标, 把愿望与感知、再现能力有机结合, 经过实践, 取得了较好效果。

感召美术设计教育中的“情感”回归 第10篇

一、以人为先

在美术教育中, 注入人性化的情感, 就是要为人们着想、替人排忧解难、从而提升生活的品质。这种以人为主, 天人合一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当代美术教育的主流思潮, 汇集成了美术设计永恒的主题。

我们提倡人性化的美术教育, 绝不仅是从概念到概念的纸上谈兵, 而是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协调的沟通渠道, 应具有亲和性、情感性、生命力从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信赖与和谐关系的形成, 关爱所有的人。美术教学本来就是一门探及人们内心世界、触及心灵深处的特殊行业。此外, 人性化的美术教育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化、亲和性、大众化、情感化、形式化甚至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化的同时, 更应强调“天人合一”的人性回归。

美术教育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 人们呼唤保护绿色的家国, 于是“绿色设计”呼之欲出。当代所提出的绿色设计不仅关注人的价值, 更关注自然价值, 它力求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重新唤起了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二、以文抒怀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 倡导人文关怀更是其治标治本的有效途径。而人文关怀就是更加注重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美术教育从其产生开始就与文化密不可分。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等物质财富与艺术、哲学、宗教、文学、科学等精神财富两方面的总和, 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承载文化观念, 传播文化信息。

美术设计是一种文化, 是各个时期信息反馈的总和, 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最终还将改变人们的文化环境和艺术氛围, 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被人称为“设计文化”。设计文化的形成, 离不开文化的设计与渗透。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技术特征, 同时又对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 依托本国的文化特色, 呈现出美术设计独特的个性特征, 会给设计产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三、以情感人

情感是人对周围的事物与自身需求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反映, 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因而, 情感中的喜、怒、哀、乐的心理表现, 是伴随着人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经历为转移的。

美术设计要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就不可忽视这个人类最为敏感的重要领域——情感, 应该注重挖掘和引发人情、人性因素,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情味”。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人情味的民族。自古以来极崇尚“中和之美, 以和为贵、和气生财”以及“家和万事兴”的古训, 特别注重对“敬老爱幼、团结互助、合家团圆”等基本观念的渲染和弘扬。事实上, 这种人情味构筑了我们强大的祖国兴旺, 人们正处于祥和安康之中。据一项有趣的调查显示, 国际性视觉艺术中情感诉求占绝大多数, 这似乎证明了情感比信息知识更易于跨越国界。因此, 情感诉求将越来越被人们期待成为一项娱乐活动。

现实生活中, 这种人情味通常具有的感情或人之常情, 而在美术设计中, 这种人情味则建立在观者与设计者之间情感共喻的基础上, 引申为“情感设计”。所谓情感设计, 指通过各种文字与感官上的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要素, 并将人们的情感融入设计中, 在观者阅读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联想, 随之产生共鸣, 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惟有深入仔细地寻求最能引发观者情感共鸣的触发点, 才能植根于他们心灵之中。

四、以趣引人

“趣”可分解为情趣与趣味, 情趣即意趣、性情和志趣。趣味指的是情趣与意味。情趣与趣味是存在于人灵魂深处的用于欣赏美发现美的特殊情感, 当人们用这种特殊的趣味感受大自然和艺术中的美时, 就会随之产生一种特殊的愉快感情。

趣味是因人类灵魂而唤起。而趣味的高低, 往往与人类社会某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发达与不发达有关, 与人的文化品位和内在素质有密切联系。趣味的时尚性在设计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巧思的结果, 在表现手法上离不开寓意、幽默、夸张、抒情等手段。

美术设计中的趣味性, 主要是指形式美的情趣。这是一种活泼性的视觉语言。如果主题本无多少精彩的内容, 就要靠制造趣味取胜, 往往其戏剧性、故事性、娱乐性越强, 越能增强其趣味性。设计充满趣味性, 使主题内容如虎添翼,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传神功力。因此, 设计者肩负着人类审美趣味的导向, 其本身对趣味的把握成为当前艺术修养的重中之重。

五、以美示人

在更富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时代, 审美已转化为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状态, 一种生存形式。

我们通常说的美感, 其实就是审美的情感。概言之, 审美是一种人生的观念、一种个人习惯, 是对生活的态度。

在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都有了极大提高的当下, 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设计者对周围事物具有更加敏锐的观察能力, 灵感的不断闪现与激活, 抓住生活中美的事物进行艺术概括、提炼。审美还要依附于丰富的想象。审美想象力是对要表现的美好事物进行创造性加工从而形成审美意象的能力。

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感教育;新课程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指出:“如果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离开了爱和情感,教育也无从谈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思想传播和心理辅导均离不开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全面推行情感教育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

一、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的能动性,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高中物理情感教育中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是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平等的关系、平等的视角、平等的人格,是人与人情感建立的基础。只有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和学生做朋友,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在师生之间搭建起顺畅沟通的桥梁,真正成为其良师益友。

二是要善于倾听学生心声。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做到理解学生。理解是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了解学生的个性情况,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就无从谈起,更无从做起。良好的沟通氛围不仅能够最直接地发现学生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难点所在,同时可以更好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其在思想、心理和认识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沟通中掌握的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情感教育,因材施教。

二、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高中物理产生学习兴趣,就会主动接受知识,大幅度提高接受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是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提问方式的开放性。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高中物理教学中一直沿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简单的“师问生答”方式,在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始终简单地跟着老师的问题在走,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进行主动思考。因此,在实施情感教育中,教师的提问形式应努力做到开放式、多样化,把更多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组间提问比赛的方式,效果较好。我让学生在进行充分的预习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思考和酝酿,然后由各小组开展提问比賽,提出问题给予加分,回答正确的同样给予加分,问题不能重复。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设计更加新颖和独到的问题以难住对方,各小组成员全部参与,集体感和表现欲使学生能在预习、听课以及交流的各个环节更加主动、更加认真,思维也可以始终保持活跃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要注重授课中的语言优美风趣,以此打动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更要求条理清楚。很多物理现象和问题比较抽象,学生直接认知比较困难,这要求物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运用现代多媒体工具,用通俗易懂、生动风趣的语言进行讲解,把学生带入神圣的物理殿堂。在教学中还应适时穿插尊重、关爱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倾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高中物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均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常会遇到的困难,如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使学生陷入胆怯、焦虑之中,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实施情感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将物理美感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高中物理并不是枯燥的,其中充满了美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将物理中的简洁、对称、对立统一等观点向学生进行传递,使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并改变其认识事物的角度,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情感教育应渗透在整个高中教学活动当中。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应寓教于乐,在教学中不断给予学生鼓励,使之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同时教师应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用教师高尚的情操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把握好高中物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错过任何一个时机。

在实际教学中全面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从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坛,到完全能够驾驭施教情感,全面提高教学能力,需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努力。将情感教学真正落实妻教学工作中,这不仅是学生学好物理的法宝,也是全面育人的根本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义定. 试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20)

[2] 刘晓霞. 亲其师,信其道——浅谈情感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S2)

[3] 吴运操.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新教育, 2009,(10)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第12篇

一、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概念和作用

在实施教育过程中, 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情绪、和信念等心理方面进行高度的关心和重视,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身心愉悦, 高效的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在情感教育中, 以塑造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和加强学生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为核心, 在音乐的教育与熏陶下, 要想成为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新人才必须要体验不同的情感, 逐步形成健且独立的人格, 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同时, 新型的教学理念也在随着我国社会素质教育的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现在以加强和提高音乐为主的教育模式替换了传统的忽略音乐教育重要性的旧模式。这种替换不单单是教育新型理念的表现, 更是打破传统常规, 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除此之外,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 教育的形式也逐步改变了以“唯理性主义教育”为重点的错误形式。这种错误形式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学会数理化, 走遍全世界”的观念, 虽然这话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来的, 但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上, 这种观念表现的越来越明显。情感教育在如何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 优秀培养下一代的问题上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情感教育与“唯理性主义教育”恰恰相反, 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 它弥补了唯理性存在的缺陷, 适应学生的情感发展, 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 鼓励师生之间人人平等, 而情感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任务。

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优化情感教育策略

1、情感教育与情景式教育的结合需进一步加强

情感式教育是在实际式教学中逐步形成的新型教育手段, 主要是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目的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作一些有特色的教案、课件、视频、音频等教学教具, 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与场景, 让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感受教学的情感和深刻的教学目的, 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小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而且小学生是小学音乐教育中重点针对对象, 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 多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自身的情感变化, 以有趣和优美为前提, 避免无聊枯燥的情境发生, 确确实实让小学生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存在。例如, 教师在讲音乐《渔舟唱晚》时, 先要明确学生能理解的深度和范围, 然后播放与之有关的视频或片段, 把学生带入到与音乐同样优美的环境中去, 让学生深深体会音乐中的韵味, 引起学生共鸣, 升华感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熏陶之后抒发自己的感觉, 表达一下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然后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的自身情感与感受讲解音乐背后的故事, 让学生对音乐得到更深的理解, 多次记忆与歌唱更能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内涵, 最终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2、在情感教育中加强师生互动

塑造完善的人格品质, 具有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 而教师在里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不只是学生品质学习的指向标, 更是学生时时刻刻的模仿对象。教师的优秀情感教育对唤起学生情感、强化情感意识以及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的素质和行为规范, 还要多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情感教育为中心, 利用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来提高师生间的情感, 也能影响学生的感受、感知和想象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例如:在讲授《领唱秧歌》这首曲目时, 教师在了解曲目的背景及情感内容后, 要首先考虑到它是一首陕北民歌, 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很远, 较少的人知道陕北人们生活的习惯和生活特色, 这对教学来说, 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时, 教师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和提问来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可以边提问边引导学生:有哪位同学比较了解陕北人们的生活, 有谁去过陕北旅游的经历, 可以讲讲大家不同的见解。教师然后根据学生各式的回答来播放陕北的风土人情的视频和音频, 通过这些让学生大致对歌曲的背景有所了解。教师可以边打腰鼓边具体演唱, 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激发出来, 让学生跟着教师鼓点的节拍一起动起来, 感受陕北人的激情与豪迈, 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操。

3、在情感教育中发挥想象和表演的魅力

音乐属于一种抽象性思维, 它是将生活的情感和感受改变成音符和节奏, 然后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并以演奏的形式表达出来。小学生正处于一种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替的阶段, 对于一些有着深刻含义、意味深长的音乐来说, 他们都很难理解, 才会导致一些厌倦、不想学习的抵触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引导与改变的作用,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改抽象思维为具象思维, 从而才能让学生理解消化音乐的内容。除此之外, 适当的想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更好的把音乐情感与自身的生活情感结合起来, 深刻的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心境。适当的音乐情境表演在想象的基础上更能深化音乐的内涵, 加深音乐情感, 塑造学生的丰富情感。例如:在讲解《梁祝》时, 教师可以通过描述情景和播放音乐来使学生发挥各自合理的想象, 然后根据想象的内容来进行话剧式的具体表演, 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和梁祝俩人的美好感情。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建立完善的学生人格是小学音乐中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施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真正做到以景育情、以美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 将这些情感发挥到实处, 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成为社会新型人才。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小学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 以及情感教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 仔细分析该如何更好的实施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情景式教育,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彩霞.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 2011 (35) .

[2]刘永芹.浅谈对小学生校园生活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 2011 (14) .

[3]谈雪.小学英语情感教育探讨[J].新课程 (教师) , 2009 (12) .

[4]叶萍.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4 (09) .

[5]张彩虹.利用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J].甘肃教育, 2005 (11) .

[6]李云秋.贫困山区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2) .

[7]刘明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大众文艺, 2011 (16) .

上一篇:通讯电路下一篇:协和式全盆底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