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音乐教育

2024-09-02

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精选12篇)

农村初中音乐教育 第1篇

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再让其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其乘胜前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地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地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要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不能有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 改变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能。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致使学生思想单一,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方法。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

2.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时间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不能生硬地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3. 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方面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农村初中教育装备论文 第2篇

如皋市高明镇中学校装备处

申智勇

因地制宜 , 因校制宜地开展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农村初中的设备经常处于看管空闲状态,人员不足或者兼职都是其主因。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都是大问题,当时作为农村,因地制宜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

我们老师不是帮学校管理设备和器材,而是农村中学教育技术装备提升是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善于动手、肯动脑的习惯 , 中学的实验课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 ,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现代语文教学要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 如果学校图书室闲置 , 资料量不够, 语文教学的要求就不可能达到目的;现代社会要求每个成员熟悉并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如果学校配备相应的设备不用 , 不学习相关的信息知识 , 同样达不到目的。所以,在维护和管理方面,用就是最好的维护方法。思想认识上,好的器材,不是摆放,而是用。时代在发展 , 教育也在发展。学校的领导层就是要在思想上让课程开全开足。学校要统筹,理科领导要带头做实验。

二、人文管理,明确职责。作为农村初中,分派专人管理是不切实际的,将兼职实验管理员即我们的科任老师指导好。职、权、利之间相互挂钩,职责明确:学期初始,对所做的实验明确,告知每位老师,将必须要读的图书印刷成册,让每个老师知道我要做什么。权,督促实验的开全开足,不足的实验列入考核。让每个学科的学科组长参与相应的仪器设备配备管理,各学科组长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因为他们不仅熟悉 本学科各类仪器设备的用途用法、操作使用,还对哪节课需要使用到的仪器设备心中有数,在实验或实践课的准备上就会做到从容应对,游刃有余。实验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对实验器材进行了维护,不维护好是不好用的。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中重要的一块,优质优酬,实验课也当做是一线课堂,和正常的课务一起考核。

三、制度明确,制度管理。

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第3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 音乐教育 现状 教学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有音乐这把钥匙在手,一定能够打开人类的智慧的大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就要把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村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此,我想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同仁一起分享。

一、苏北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的现状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对孩子的文化成绩比较在意,对于孩子的音体美学习不够关系,如果孩子的音体美成绩很好,但是文化成绩一般,家长、老师、学校对这样的学生没有较高的评价,尤其在偏远的农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直接导致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就给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音乐教师配备紧缺。

在农村中学,许多学校存在音乐教师紧缺的状况,有的学校仅仅配备一个音乐教师,那么多的课没有办法安排在一个老师的身上。正是因为音乐教师的短缺,直接导致许多音乐课被其他文化课的老师直接代理,音乐教育无从谈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音乐教师,何谈音乐教育。在一些学校,音乐教师甚至改教其他文化课程。据有关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一般。

在苏北农村,存在两类音乐教师,一类是合同制教师转正而来的,他们有的确实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对音乐充满热爱之情。但是,他们没有经过音乐专业的教育,导致音乐系统知识的结构不完整,只是将音乐作为自己的喜好,而缺乏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学理念,教师教着玩,学生瞎起哄。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另一类音乐教师是经过专业的师范院校培养的,他们具有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但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和学校对音乐课的不重视,甚至音乐课只是摆设,导致音乐教师对本专业的课不够重视。

3.教育主管意识淡薄,学校重视不够。

据了解,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于音乐教育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没有规定音乐教育每学期、每学年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如何对音乐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没有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学校领导因为主管部门没有对音乐教育的考评出具体的方案,也没有在期中期末有一个标准对音乐教师进行考评,导致在年终绩效工资的分配上不公,教好教坏没有评价,教与不教也没有评价,反正都是一样,这样就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农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农村音乐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入,提高师资水平,培养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况迫在眉睫。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雨果有句名言,我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这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即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音乐家,对普及音乐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观点逐步转变,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让教育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为了发展人,让人过得幸福,提高生活品质,而不是仅仅为了提高技能。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统一观念、认识,更多地调研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为提高农村音乐教育的水平出谋划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让音乐教师有激情,有信心将农村音乐教育做好。

2.加大硬件实施的投入。

音乐器材,就好像军人打仗的兵器,没有兵器不能打仗,音乐教师要用一定的音乐设备辅助教学。因此,有音乐器材是实现音乐课程标准的前提。近年来,随着江苏省教育均衡的创建,省市财政积极支持农村落后地区的建设,尤其是在音体美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这让农村地区的音乐硬件配置有了质的飞跃。学校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吉他、古筝、葫芦丝、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电视电脑、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这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堂,愿意走进音乐的世界。

3.重视音乐教师培训工作。

由于中国的教育改革还处于过渡期,人们的观点还没有彻底改变,教育主管部门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重视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让他们不断提高音乐专业素养,同时对没有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但对有音乐爱好的基本能够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进行培训,充实音乐教师队伍。给他们机会参加学习,提高他们的学历。同时,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总之,在国家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过渡的阶段,虽然在农村中学还存在对于音乐教育不重视的问题,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育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论农村初中语文素质教育 第4篇

一、更新理念, 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 老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命运。从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 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

1、制订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

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 能掌握, 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明确学习内容,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 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2、要重视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时,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 就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通过效果的反馈, 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做到“顾两头, 促中间”, 使基础好的学生保持稳步上升, 基础差的学生能有明显的提高, 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3、实行分层教学、分流教学是有效途径。

活生生的现实, 向农村初中素质教育提出了两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一是如何保证所有学生读完九年而不中途辍学?二是如何因材施教, 使所有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 又各有不同的发展。

二、注重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推行素质教育进程中, 应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在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要摆在重要的地位,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要说素质, 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 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在德育的基础上, 应使学生从德育教育中学会做人的准则,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较强的法制观念。初中语文教学是其中的主要阵地和渠道, 所以强化德育功能, 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 这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教育内容丰富, 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1、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的话, 那么祖国的形象则是以河山的面貌出现, 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祖国河山在初中语文所选教材的作者的刻画下显得景色绮丽, 风采诱人, 美不胜收:范仲淹笔下的春和景明的“洞庭湖”, 烟波浩淼, 岸芷汀兰, 让人心旷神怡……一幅幅烙上“中国心”的画卷印入学生的脑海, 影响他们, 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2、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

从黄帝算起, 我国已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来自古典名著, 它们真正地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史实:如《活板》中记载的“活字印刷术”, 《中国石拱桥》中“长虹卧波”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 ……至于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的古典文学艺术中那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更是让人一唱三叹, 荡气回肠, 沉浸其中, 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情操的熏陶。

3、教育学生学习英雄人物, 立志报效祖国。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 还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伟大人物, 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英雄之魂塑造学生的灵魂, 发扬榜样的无穷力量, 鞭策学生走上爱国主义道路:“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 远渡重洋, 寻找真理, 救国之心何等崇高……语文教师就是要通过教学中这些英雄人物深入学生的心中, 教育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多种素质

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是面向每一类学校, 面向每一所学校, 面向每一个学生, 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强调“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三为主”教学原则已被不少教育同仁接受。“三为主”应重在培养学生会学习语文, 会运用语文知识, 学会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的语文技能,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 发展学生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让学生的智能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

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 要求学生掌握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 以及作家作品、文学体裁、文学史等文学知识, 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基本要求, 也是进行语文训练的基础。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础, 才能将其转化为一种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诗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及人物的形象美, 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 提高明是非、辨美丑的能力, 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钻研教材, 挖掘美育内容。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声情并茂、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作品, 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春》,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等等, 这些文章都能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沐春风, 得到美的熏陶。

听读课文感受美。这种形式较适用于散文、诗歌、小说等文体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 使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受、去想象文章的生动形象, 创设优美的意境, 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 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 从而受到感染与熏陶。比较阅读评价美。比较, 就是人们认识事物, 鉴别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使比较的两者相得益彰, 使学生更能感知课文所蕴含的美育内容。许多课文在题材、立意、人物、语言等表达方式等方面均有相同或相异之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法, 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 进而去审视, 评价作品所蕴含的美育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

农村初中教育管理的思考论文 第5篇

一、师资力量严重弱化,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迫在眉睫

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近年来,我国农村初中的师资队伍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骨干教师的流失非常严重。因为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农村初中骨干教师都被高中学校选拔录用了,或者有的被相邻城镇的学校挖走了,这就导致现在农村初中很多科目的人才短缺。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有的学科都是一个教师带很多的班级,而过重的负担和压力让任课教师感觉劳累不堪,这样教学质量自然上不来。

二是新生源的力量补充不充足。因为现在农村的初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而新分配的以及支教的能下到农村基层学校的教师的数量也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数教师的学历并不是很高,而且专业也不对口。

三是农村初中班级结构的配备并不是很合理。农村初中往往将一些优质的师源集中在高年级,这就导致低年级轻松高年级苦、低年级漏洞高年级补的现状。四是矮子里难挑好将军。目前好多城市实行了城市中小学学校可以通过考试考核在农村中小学学校中选拔优秀的教师,这就导致一部分的教师工作的情绪不是很稳定,激情也不是很足,消极怠工。有些忙着和外界沟通,根本没有将心思放在教学上,想找到合适的机会就跳槽,一些跳槽没有希望的就自怨自艾,得过且过。这样流失的教师虽然只是少数,但是动摇的却是一批,影响的更是一大片。所以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素质迫在眉睫。

二、教学工作干扰大,以教学为中心工作的力度要加强

目前学校的工作几乎成了应付检查、困住教师以及管理学生的工具,而教师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应付检查、思考对策以及治理学生的载体,这就导致初中教师根本就没办法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上。而目前农村初中的教学工作任务非常的繁重,压力也很大。学生的安全工作是首位,德育工作是重点,教学工作是中心,后勤工作是保障,这每一样工作都不能放松。但是学校毕竟还是以教书育人为主,其他的工作只是为教学服务的。而各级政府以及教学主管部门为了加强农村初中教育,加大了对基层学校的监管和督查力度,各种各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以及检查接踵而至。作为一个教师,不仅每天要忙于学校的业务检查,还要忙于各种验收评比。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同时也分散了教师的精力,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农村初中教学最有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解放教师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留出更多的精力去从事教学并实现其专业发展。

三、教学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制度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个学校的奖励机制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师的工作效果以及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学校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要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所有规章制度应该都是要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的,只有教师对教学工作有了足够的热情,教学的质量才有可能得到提高。虽然学校的制度不会像国家的法律那样严肃,但是它对于人的约束也是一样的,凡是约束人的东西通常都是不受人欢迎的。所以这也就要求学校在制度建设上要尽量的从校情出发,针对学校师生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实际,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既能够体现出制度的约束性,同时又可以起到激励教师的`作用。只有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过程管理,实行过程考核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够避免制度多、执行难、以及考评不民主等缺点。学校的制度应当从学校的管理实际出发,从学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在关注个体的同时也要尊重群体,并且在执行落实的过程中也要公平公正。制度是一个学校管理者执行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它最主要的作用只有在执行落实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管理者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公平公正,奖罚分明。

四、学生管理困难重重,科学管理任重而道远

在学生管理的问题上存在着“三多三少”以及“六轻六重”的问题,“三多三少”指的是经验管理多,理论学习少;制度约束多,思想教育少;被动执行多,主动落实少。“六轻六重”指的是重师尊、轻大爱,重教学、轻德育,重优生、轻差生,重课堂、轻课间,重室内、轻室外,重校内、轻校外。而且学校的执行管理的时候延续性不够,在管理的过程中常常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样给学生的管理也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必须要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

五、结束语

农村初中音乐学习方法初探 第6篇

一、改变教学模式,激活音乐课堂教学

新课标首要强调的是教学应“以人为本”,“教育应该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一言堂的模式,转换成以学生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体验——参与——创造”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让学生直接亲自体验并在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激发其探索创造能力。

二、创设情境氛围,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音乐课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好习惯。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的感受,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能力,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忽视了音乐的人文特性,使课堂教学显得机械化、程序化、而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情境氛围,也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苏霍姆林斯基:只要做到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不随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他们就不会感到疲惫不堪。故事情境的创设与渲染,情感的体验与激发,会把学生自然地带到一种意境之中,如《和平的花环》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阐述了一场场惊心动魄,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侧重从“情景”入手,让学生从“听”中去感受去捕捉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故事的“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对前一辈革命者的无比敬仰和怀念之情,给学生创造“未有歌声先有情”的良好环境后,学用歌声“绘画”去描绘一幅雄壮、感人的历史场面,让每一个人在这幅用旋律编织的“画面中”深深地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我们现在的和平,安逸环境,努力学习好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创设故事情境,引领学生融入情境中,培养学生具有高尚情操,洗涤之灵魂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需要,也是让学生感悟音乐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创设想象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音乐想象能力是由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所引起的,对抒情音乐的感情想象及自由联想。如在欣赏《空山鸟语》时,可让学生用闭目想象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种诗情画意的情境中,领略深山幽谷群鸟鸣的美丽景色,发掘教材的内在美,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美的热爱之情。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调动他们头脑中的各种表象,表象调动得越充分想象就越丰富,就越利于想象力的发展,如在《雨打芭蕉》的欣赏教学中,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音乐、描绘画面,一般的学生会说,看到雨点滴滴地打落在树叶或芭蕉,在时大时小的雨点中摇摇摆摆,像跳舞般得意,有的说,仿佛一个姑娘在楼台上观赏落雨和芭蕉起舞的情境。学生从音乐中爆发了想象,从而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与情越。启发学生的想象,方法诸多,但必须符合对教材的理解,才能得法地引擦出学生的想象火花。

(三)创设风俗情境,活跃音乐课堂氛围

“弘扬民族音乐”是《课标》的十大基理念之一,要求将我國各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为音乐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尊重与理解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让学生感知中国音乐文化的心境美,风格美,特色美,要让学生理解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达到这要求须创设一种情境,一种氛围,让学生亲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如在设计《茉莉花》这一课的组织教学中,我在课前准备并播放同《茉莉花》旋律。闻着茉莉花香伴随着音乐,看着多媒体展示扬州烟花三月的美景,带着学生们随着节拍有规律地跳起来。创设了一个浓郁的扬州风俗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体验并参与了本乡本土的民间文化艺术。我首先与生同舞,使学生感觉到我们与他们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更进了一步,能更好地融入情境之中,让学生能在融洽的氛围中大胆、轻松地参与活动和学习澡,激发学生去探索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的浓郁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浅议农村初中英语教育 第7篇

一、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状

(1)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数量不足、自我提高缺乏条件

由于地域差异, 地区之间的教结构育投入长期失衡, 导致了城市教师过剩而农村地区教师紧缺的师资结构, 城市显性超编和农村隐形缺编的问题日益严重。而作为较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来说较为新式的英语学科的教师这种城乡之间的矛盾更为严重。众所周知, 搞好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 提高英语教育的关键同样也在于教师。教师能够通过积极地开发学习资源, 组合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数量不足, 在职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应付课堂教学, 业余时间几乎全部被挤占, 根本拿不出时间来反思教学、探讨教育方法、学习教育理论。在这种情况下,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业务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此外, 随着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 原有的“粉笔+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农村的大部分教师急需补充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知识, 而时间的缺乏导致他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创新教学方法的进程。

(2)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质量不高、专业不精

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是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最重要的保障。目前, 在我国农村师资数量尚且得不到保障的条件下, 教师质量更不用说, 师资不足和师资补充滞后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村英语教育的发展。

首先, 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学历来看, 具有科班出身的英语专业本科学历的教师人数很少, 大多是大专学历的非英语专业, 边远的农村地区甚至有初高中学历的英语教师, 这种现状与国家要求初中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的目标相差甚远。其次,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中有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系统的培养, 岗位培训敷衍了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这些教师仅凭大学里学的英语基础进行教学。基本功不过关、发音不准、口语不流畅、听力缺陷、书写缺乏规范、语法使用不当、教材滥用、专业知识面不宽、文化背景知识不足等等问题逐步暴露。最后, 农村英语专业的教师缺乏, 补充滞后的情况下校方只有调整其他专业的教师上英语课, 很多教师都是身兼数课, 没有专业知识积累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应付了事, 导致整个英语课堂毫无活力、死气沉沉, 学生也只有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英语, 这必然导致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的止步不前。

(3) 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理念陈旧、教学设施落后

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理念陈旧, 有待于全面更新, 英语教育的新目标有待于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任务为教学策略基础, 从运用语言能力的任务入手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种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与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模式截然不同。大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缺乏“任务型教学”的理念, 把单词、句型、语法等所谓的知识点的教学作为重点, 而忽视了让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正常交流的实践教学。所有的教学过程只是反复的强调枯燥的语法知识点的识记, 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了四五年英语之后仍然是“哑巴”、“聋子”。这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英语教学方式大大的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此外, 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设施落后也是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尽管很多学校已经具有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化教学设备, 但是有些设备由于缺乏正确的维护, 已经老化得无法使用。教师对于这些电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不熟悉, 只懂简单的操作, 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这些电化教学设备无法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优化英语教学。由于教育投入不足、资金短缺, 农村中学无法配备图书馆、图书资料音像等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 这些教学基础设施的缺乏无疑会严重地影响英语教学。

二、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状的措施

针对上述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不足之处, 我们应该借着统筹城乡发展的东风, 把握机遇,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的现状, 扭转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的劣势地位, 切实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

首先, 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 完善教师的补充机制, 配备数量充足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 并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 优化师资结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把自身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更新观念、拓宽知识面、开拓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模式、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积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其次, 更新英语教育理念, 加大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 积极探索适宜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信息社会,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加强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更轻松的运用网络资源促进自身的学习和教学。探索适应农村英语教育教学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较好的绝对优势开始有效的英语教学。最后, 端正初中生英语学习的态度、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从而营造轻松活泼的英语学习氛围。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发展,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越来越重要。农村地区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结合实际, 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郭萍.周济强调: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N].中国教育报, 2004.

在农村普通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 第8篇

一、“绿色证书”教育应达到目的

1. 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农业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农业劳动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心。

2.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应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明确应依据当地地理条件,主导产业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生产项目,提高农业效益,为当地农村服务。

3. 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现代农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具有重大作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开拓精神的新一代农民。

二、“绿色证书”教育的实施

1. 区教育局、区农村发展局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明确职责,落实培训资金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绿色证书”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师资管理、考核及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办法和要求,并加强管理。农业部门积极协作,大力支持,在专业选择、教材编写、兼专职教师聘任、生产实习基地使用、技术更新等方面对学校给予指导和帮助。

2. 在课时安排上适当调整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程在初中阶段的劳动技术课时和地方安排课时中,安排“绿色证书”培训课程,使学生有300课时左右的教学时间,其中60%左右用于理论课,40%左右用于生产实习课。农业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确定2~3门专业课程。比如我们根据各学校所处区域的种养结构和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专业的培训,在清泉、人和学校,主要针对桃树、梨树、玉米、土杂鸡、养猪等技术的教学;在龙王学校主要针对梨树、玉米、韭菜、蛋鸡、养猪、养鱼等的教学;在福洪学校主要针对桃树、梨树、玉米、土杂鸡、养猪等的教学,做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 在教材和师资的选用上应因地制宜区农发局根据各学校所设专业组织农技畜牧等专业技术人员编写本地农村致富实用性教材,内容包括本地农业致富实例、发展前景、种养模式、品种简介、技术要点等具有实用、实效、适度等特点,易于教学和掌握。在师资的选聘上从现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中选择有较高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优秀技术骨干经审批聘为“绿色证书”培训教师,并颁发聘书。

4.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农业、教育部门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把学校自建基地与农教共建基地相结合。农教共同在人和学校建立了规范化的培训基地。在其他没有实习基地的学校,区农发局按照各学校所设专业在距离学校500m内选择适当的种植户或农业公司的种养殖场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从而保证了学生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要严格执行“绿色证书”的考核证制度

农村初中教育质量提升之我见 第9篇

一、定位准确: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能力

学校优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办学的资源配置条件、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学生学习生活的文化环境等。

盛堡初中的基本情况是:留守儿童378名, 占比38%;招生半径与兄弟学校重合, 最近生源地毕业生只有不到200人;教师缺编, 学科不均衡;师资水平两极分化, 老教师不少, 近年来分配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够。学校举债千万, 90%是群众借款, 债权人经常逼债。

学校的办学困难不少, 成长的重要经验就是现实地面对不利因素不等不靠, 不走规模发展道路, 坚持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能力, 紧紧抓住“学校管理水平提升,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这两个可变因素, 借助有效课堂教学的改革, 凝心静气专注于质量提升, 一步一个脚印地爬坡上坎。

二、策略有效:抓好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是增强领导班子的责任感和领导力。校长要为社会干点什么, 班子成员要为学校留点什么, 教师要让家长和学生记住点什么。这是责任意识和为师生服务的观念, 决定了一个人的情感和精力的投入, 却不能决定一个人获得工作绩效的能力, 所以学校还十分重视领导班子的领导力培养, 建立工作学习台帐, 走进课堂贴近师生, 实名制反馈教师各项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 改善工作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

二是以教师为本, 善待教师。教师是人不是神, 教师目前的生存状况还是不容乐观的。学校自身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待遇下降的问题, 地方财政解决也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这些都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如何在“天时”“地利”缺失的环境中突出重围, 唯有内挖潜力做好“人和”文章, 只有尽力做到善待教师, 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支部的扶贫问暖、拜年过节;工会的集体生日, 为单身教师征婚、举办集体婚礼;教研组年级组的文体活动;德育处的健康知识讲座;团委的生日点歌、小礼品赠送等等。从细节入手, 从小事儿做起, 花钱不多, 费事不大, 在教师感情投入上加大力度, 做到“师为知己者累而无怨”。

用人是最好的留人。对于有很强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学科带头人、骨干分子等个性群体, 要摒弃传统的考核体系, 拥有学术包容, 要录长补短, 要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对于老教师和退居二线的领导群体, 在生活上要关注他们, 在工作上要商量他们, 在闪光点上要展示他们, 从而让学校的各项工作在他们的支持下、参与下、带动下和影响下越来越好。

赢得了教师, 才能赢得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学校以教师为中心, 在教师岗位设置上有利于教师培养, 在岗位聘任上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在岗位评价上促进教师的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对现有人才的开发、培养、使用和管理上, 立足现在, 放眼长远, 力争在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中留住人才, 吸引人才, 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的潜能。

三是抓住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 突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学校不过度强调师生的原有基础条件, 十分重视师生的期期进步和年年升位。我们关注教师专业能力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 以及教师关键能力的智能结构改善。

建立的《绩效考核》《评优选好》《学习培训交流》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都围绕这些要素展开。这些激励制度强调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教师们在“三成目标”的指引下快速“成长”:有改行学教语文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体育教师;也有目前的学科领头人, 三年前还在小学里的数学教师;更有创造了班级及格率、优生率100%、平均分136分奇迹的英语教师……。

三、措施得力:建立学校精细化过程管理的运行机制

制度制定了, 行动就顺畅, 而行动贵在坚持。

一方面是“有效课堂”做好“五个坚持”:

一坚持“堂堂清”, 做好课堂作业。无论什么学科, 课内作业有层次、有梯度, 符合学情, 并在课内至少留有10分钟以上的时间练习。学校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和行政随查情况, 进行情况通报和考评。

二坚持“周周清”, 做好周评比检测。学校选聘骨干教师印制检测卷, 落实专人负责周检测评比工作。

三坚持“月月清”, 做好月检测工作。以中考模式进行月测, 并搞好各科阶段性的总结交流。

四坚持课堂教学随查通报, 做好学情反馈。教导处和行政领导每天不定时的贴近课堂贴近师生, 每周对学风教风优秀与不足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评比通报。

五坚持集体备课, 做好协同发展。各教研组分年级, 根据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进度表, 集体讨论《导学案》和教学关键点, 注重双基的设计和三维目标的落实, 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另一方面是以教学为中心, 做好五个层面的“四个一”工作:

教师的“四个一”:每天关注一名偏科优生和学困生;每次当面批改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业;每期一件优秀教师作品展评;每期一堂优质有效课汇报。

班主任的“四个一”:每天了解学生的作业总量, 调整各科作业;每周最后一节课的班级小结;每月一次班级民意调查;每期一次班级分析和资料整理交流。

教研组的“四个一”:每周一次的组内交流反思, 每月一次的组内文体活动, 每月一次的作业 (试卷) 展评, 每期一次的组内常规与质量评比总结。

教导处的“四个一”:每天一节随堂课和抽查一个班的作业布置完成情况;每周一次的教学检测;每月一次的问卷调查、学生评价和教学常规检查;每期一次的教学方法总结交流与教学资料分析整理。

如何考核农村初中学生的音乐成绩 第10篇

农村很多学校, 对音乐学科还不够重视, 没有专职音乐老师, 音乐课时数也不足。不少教师对学生成绩考核还不够全面。有的教师到学期结束阶段, 指定一首歌曲让学生唱一遍, 根据自己的主观印象, 在记分簿上打上分数, 就算考核结果。还有的老师根据其他学科成绩, 在记分簿上打上分数, 也算考核结果。还有些老师毫无根据地在记分簿上打分数, 也算考核结果。这些非考核的考核是不符合《课标》要求的, 也就难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更谈不上什么实施素质教育了。

笔者认为, 考核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的音乐成绩, 应力求体现《课标》中规定的要求和基本任务。只有这样, 才是全面的。具体包括:唱歌、音乐欣赏、视唱、听辨、器乐演奏、音乐知识等各个方面。

考核初中学生的音乐成绩, 笔者将它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

一、平时考核

主要是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考核, 在每节课的复习阶段对学生进行抽测, 考核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 唱歌。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已学歌曲的掌握情况, 这里面主要包括唱歌的姿势、唱时的呼吸方法、咬字、吐字、发音、面部表情、感情处理、感情投入、动作表情等。其实就是考核学生的表现能力。

(2) 唱游。这主要是对刚入学学生而言的。主要是看学生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变化进行有表情地律动, 作即兴动作模仿。主要考核小学生用动作感受音乐的能力, 也就是考核其创造能力。

(3) 欣赏。这主要是对八、九年级学生而言的。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说出作品的名称、作者、作品主题、思想感情、作品风格、表现形式、表现手段等。通过欣赏考核, 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器乐。这也是对八、九年级学生而言的。主要考核学生的演奏姿势、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的掌握情况。

(5) 音乐知识。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口答或在黑板上写出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

(6) 视唱。把以前所学过的视唱全部写在卡片上, 让学生抽出并看卡片唱曲谱。要求把音唱准, 节奏唱正确、唱稳。

(7) 听音。在做这项考核时, 老师先在琴上弹出明确调高的音阶, 然后再在琴上弹出一个或几个音, 让学生唱出来或写出来。还可以把几种旋律写在黑板上, 老师弹出一种, 让学生选择。这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听辨能力。

二、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是对学生音乐成绩的一次全面性考核。笔者主要分笔试、口试、器乐演奏三个方面。

(1) 笔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口试。一学期下来, 学生已学了很多歌曲, 他们对每首歌曲掌握程度怎样呢?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 可以让学生自选本学期所学歌曲中最喜欢、唱得最好的一首作为考核歌曲。唱前学生可以自报歌曲名称, 学生可以唱词, 也可以唱曲谱, 让学生尽情地唱, 唱出歌曲的风格、情趣、味道。同时还要看学生唱歌的姿势、发音、咬字、吐字。这样的考核, 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有上台表演的机会。

(3) 器乐。各校所用器乐不同, 可以让学生自选器乐, 自选曲目进行演奏。要求奏出曲子风格, 奏出情调, 演奏技巧灵活。

最后把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综合起来就算该生的学期总成绩。这样考核才是全面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音乐素质, 总结教学经验, 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采用以上考核方法, 必须在上好音乐课的基础上进行。根据《课标》要求, 在音乐课上, 我们教师要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 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要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要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等等,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把音乐课上好, 也才能有效地考核学生。平时不注重音乐教学, 如何能考学生呢?相反, 平时注重了音乐教学, 我们就有理由去考学生, 学生也会考出满意的成绩, 学生考出了满意的成绩, 他们对音乐课就会更加喜欢了, 这样音乐教学和考核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音乐教学也就是《课标》规定的真正的素质教育了。

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之我见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美育 和谐课堂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1探究教学新法,建设和谐美育。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东北地区农村初级中学的学情,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选好资源。

教材是统一固定的,课程资源是灵活多变的。针对偏远山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现状,做到有效、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南部的伊通河畔,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這里的满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记录了满族人文化发展演进的整体历程。拥有大量内容独特、类型丰富的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将满族文化作为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不仅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而且更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期熏陶于这样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与个性。能够选择满族的文化与艺术结合,适时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着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1.2上好课。

教学设备是有限的,教学手段却是可以拓展的。教学手段是一把“双刃剑”,所产生的正效应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负效应会耽误甚至误导学生成长。一节好的美术课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应该具有严谨性、灵活性的教学手段。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兴趣是进入艺术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万事开头难,一节课的情境创设就是激发兴趣的那把金钥匙。在《面具设计与制作》一课的情境创设中,以萨满文化为主线,利用VCD播放红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片段——为香飞驱魔。短短几分钟,片中人物头戴面具、身着神衣神裙、腰系铜铃、胸戴铜镜、手执神鼓等,舞蹈动作依鼓点节奏而起,鼓声、腰铃声和谐柔顺,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本片适合初一学生年龄的认知特点,喜闻乐见。同学们在观看时,不由自主的感叹萨满文化的渊源,被面具的起源、作用、制作方法深深吸引。从而达到了热爱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情感教育及引入新知的目的。

欣赏是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审美眼光和审美能力的一缕春风。在《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的欣赏教学中,以满族生活用品为主线,在班级布置美伦美幻的蜡染、大俗风雅的年画、多姿多彩的刺绣、古朴典雅的剪纸、风雅华丽的旗袍、质朴敦朴的泥塑和豪迈粗犷的傩戏面具。学生在欣赏中潜移默化的体会到这些艺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生存要领和态度,奇特的艺术表现形势和构造历史的形态。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民间艺术的多种形式和色彩,情感教育和欣赏水平再一次升华。同类的课型还有《服装艺术的色彩搭配》、《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等,切实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弘扬了民族文化。

合作交流与设计制作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练兵场。在学习《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时,正是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旷野树林,让他们一边交流一边寻觅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从而拨动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本事和艺术精神的心弦。此时的玉米、黄豆、松塔、枫叶……都已成为孩子们手上随机应变的龙。

有效加强多个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着美的教育。《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结合初中语文课的景物描写为文章绘制插图;在平面构图设计中穿插平面几何知识;在欣赏中播放音乐等等,构成和谐的知识体系。

巧设课外拓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说过“学者应该超越自己的学科,从美术和文化两种角度来思考,为具象、意象、抽象打下铺垫”。在教学中可以巧妙设计课外拓展话题,马上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让其精神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起来,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外实现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研究学习,为创造美引航。《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一课,结束部分围绕“让家乡的宝贝走出大山”这一话题。同学们感知到家乡的蘑菇、蕨菜、核桃等这些土特产品因为没有精美的品牌和包装,所以不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此时学生激情四射,纷纷为家乡的宝贝做包装策划,每个想法都能真正的使家乡的宝贝花开四海,名传八方。从而把创作的激情延伸到课后,把创作的成果再及时展示。这样简单的拓展使美术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象,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为学生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为提高农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陶冶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土壤,能够激发学生激情,唤起青少年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道德追求。美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措施。我校已有较完善的校园文化模式,校园内的“艺术走廊”则是其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不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而且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有限,艺术走廊就是创造艺术的沃土。充分利用教室的走廊,在组织结构上以点、线、面来划分。学校拥有艺术走廊的评比面,班级拥有艺术走廊的展示线,学生拥有艺术走廊的设计点。学校每月推出新主题,班级每周选出新作品,每人每天都有新机会。艺术走廊成了大家“思前想后”的催化剂,提高艺术素养的维也纳,展示艺术风采的T台。每周五下午对外开放,把学校、家庭、社会的目光聚集在艺术走廊,艺术走廊也塑造了学校和孩子的精神、灵魂、内涵。学校有了精神、灵魂、内涵,才会有特色、有威信、有凝聚力。学生有了精神、灵魂、内涵,才会有自信、有个性、有创举,生命才会生生不息,绵延久远。

农村初中亟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但是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却十分令人担忧。从学科建设角度讲,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根据农村学校的相关理论体系;从实践的角度讲, 虽然一些农村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 配备了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 有个别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心理信箱来解答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但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状态, 没有真正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日程上来, 农村的初中生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

一、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是指具有其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认识水平、高尚的情操、积极的情绪, 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动以及良好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的首要特征是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的适应, 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心理健康的核心行为特征是行为方式与其角色相符合, 如勤奋学习、尊敬师长、遵守校规等等。如果一个学生厌学、厌世、考试作弊、不尊重师长, 那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生某些不正常的变化。以上种种现象是现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 有些学生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可见,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除了参照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外, 还必须参照其年龄阶段、学生角色、培养目标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要求。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看,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体现是多方面的。

1.对于学生个体的价值

学生在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每一个个体都可以获得心理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心理素质水平得到提高, 能承受各种压力, 迎接各种挑战。例如,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拔河比赛, 歌咏比赛等, 在这些比赛中, 很多学生得到了锻炼, 心理承受力得到了提高。

2.对于群体的价值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能够形成宽容大度、积极乐观、同情关心、友好合作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采取一些因地制宜的游戏, 特别是一些集体合作的项目。这些心理品质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可以在各种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因此, 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和友谊, 增强班级凝聚力;可以融洽家庭气氛, 使家庭生活更加和睦、幸福。

3.对于社会的价值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 全球化发展迅速。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具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因此, 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和时代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极大地推进我国素质教育, 为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做出贡献。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干预是整个社会群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1.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就能使人面对艰难困境也会继续奋进不止。同时刚毅、顽强、拼搏、自制等心理品质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2.可以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人情绪的一种状态。情绪是人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人不同于其它动物, 具有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这些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基于道德、求知的需要和审美需要而逐步形成的。当人们形成某种心境时, 其一切行为和体验都会带有该情绪状态的特色。良好的心境是完成各项活动的主观条件。具有良好的心境就会使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信心。 (1) 乐于交流, 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善于结交知心朋友, 友好与朋友相处。面对矛盾和分歧, 能正确对待, 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2) 情绪稳定, 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心境上保持相对的平衡, 有稳定的情绪, 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 战胜困难。 (3) 有所追求, 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 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 勇于承担责任, 能确定比较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并为之努力奋斗。

3.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质、正常的智力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是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外界环境的心理能力。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是正常工作和学习的基本条件。

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教育、训练、咨询、辅导等方式, 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形成健全的人格。

上一篇:数据库函数下一篇:新课程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