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体经济范文

2024-05-26

我国实体经济范文(精选12篇)

我国实体经济 第1篇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 2005年全球金融衍生品未平仓合约的总量已达343万亿美元, 如果加上股市、债市, 将超过400万亿美元, 而现在全球的GDP总量也只有40万亿美元左右。国际市场上每天流动的资金有2万亿美元, 其中98%是在流动中寻找机会的热钱, 只有2%是真正用于贸易的。从上面的两个数字能够看出, 虚拟经济发展得相当迅速, 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虚拟经济一方面能够使资金流向更有效率的实体经济部门, 另外一方面也会加大金融市场的波动。事实上, 发达国家经济的赢利模式已从原来的靠原材料和产品赚钱, 到靠资本和知识赚钱的阶段。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 我国经济经历了由完全的实体经济向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并存的经济形态转变, 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 , 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 人们对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工具认识的不断深入, 虚拟资本的规模快速扩张, 证券化比率 (证券市值占CDP比重) 不断提高 (见表1) 。此外, 我国的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 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到2007年止, 在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达1, 520家, 总市值达34万亿元沪深股市总市值全球排名第4, 约占全球总市值6%, 与目前中国经济水平在全球的排位基本匹配。

数据来源:2007年统计年鉴。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得: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比, 规模还比较小。股票市场市值最高的时候也仅相当于CDP的55%, 而且只有1/3左右是流通股。据统计, 早在1999年, 美国的股市市值占GDP的比重为144.2%, 英国为155.6%, 从全球范围来看, 发达国家股市市值占CDP的比重已经超过100%。债券市场和金融衍生物市场也相对较小;我国没有像美国的华尔街、英国的伦巴德街等那样大规模的金融中心, 尚处于经济虚拟化的初级阶段。具体数据如表2:

数据来源:历年统计年鉴。

中国债券市场规模相对发达国家来讲比较小, 特别是企业债券规模明显偏小, 且上市率十分低, 缺乏二级市场、缺乏机构投资者、缺少动力。特别是国家对债券市场利率的控制, 导致债券市场缺少竞争力, 规模受到限制, 急需改革。

数据来源:历年统计年鉴。

从下面数据可以看到, 基金、期货在2005年、2006年牛市中取得巨大发展。基金规模有所增加, 而基金的发展则表明中国的机构投资取得巨大发展, 这对国内虚拟经济有巨大作用。期货也得到很大发展。期货市场可以使生产商通过期货套期保值避免市场不透明引起的价格波动, 使其可以专心搞好生产, 从而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数据来源:和讯网。

从股市、基金、债券等虚拟经济来看, 中国虚拟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但是相对于中国经济规模来讲发展规模还远远不够, 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虚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要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与支持, 毕竟还在虚拟经济初级阶段。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性实证分析

运用实证分析, 通过收集的数据借助计量经济软件eviews3.1来分析, 先线性分析股市总市值、流通股本、成交额、股指、债券成交额、基金成交额、期货成交额与GDP的相关性。具体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一) 研究假设。

由于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有多个影响因素, 不可能只由虚拟经济决定, 所以在模型分析中, 通过类似反证的方法来检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本检验引入的变量有国民经济影响的主要因素:总劳动力、社会固定资本总投入。由于GDP本身和劳动力、固定资本投入成良好的线性相关, 所以本检验就利用这点来检验虚拟经济因素, 即在模型拟和度良好的情况下, 看虚拟因素的t统计量是否显著, 从而得出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 方法与模型。

在这里采取的模型是最简单的直线方程而没有采用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 因为回归结果显示, 拟和度达到分析要求。

变量的设定:GDP为Y, 股票成交额为X1, 基金成交额为X2, 期货成交额为X3, 劳动人口为X4, 社会总固定资本投入为X5。

所以生产函数假设为:Y=C+AX1+BX2+CX3+DX4+EX5

当然回归过程中用到一个方法是t统计量的显著性。具体的回归结果如表5:

采用OLS估计, 求得各变量的相关系数, 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分析各变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大小。数据采用在第五章节中出现的。

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以股票为主要品种的单一市场, 相应的资本市场的建设也以股票市场建设为主, 而债券市场发展缓慢, 市场化进度极慢, 还存在多头控制, 受控于人民银行、证监会。债券发行以国债为主, 不具有市场导向,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政府意志。而相对市场化的公司债券则收到多重限制, 主要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事业单位, 中小企业根本没有份额, 而且, 债券有61.92%在商业银行手上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 。所以在线性回归中, 得不出其与GDP的相关性关系。本文认为与政府政策有关, 所以在下面回归中剔除了债券交易。

从上面对Y, X1, X2, X3, X4, X5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从回归结果看, R2为0.999833符合本文定性分析需要, 模型有很好的拟和度, 股市成交额与经济成负相关, 与基金成交额、期货成交额成弱相关性, 而且t统计值也很不显著, 所以在下面的检验中剔除不显著的虚拟变量, 再进行回归 (如表6) 。

从表6的数据来看, 在模型中剔除虚拟变量后模型中的变量显著性反而增强, 说明虚拟经济在中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的确不是很大。

但是在回归中得出的结果是虚拟经济相对于劳动力和社会总资本投入, 是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说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体的影响, 下面对GDP与各个虚拟变量进行回归, 目的是定性分析影响程度, 不过分考虑模型的拟和度。

首先, 对GDP与股市成交额进行回归, 得到下面结果, 可以看到成正面的相关, 与实际比较相符, 虽t统计不太明显, 但可以看出股市与经济有相互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 宏观经济面看好的情况下, 特别是中国经济在最近十年取得较大发展的情况下, 人们对股市信心更强, 从而促进股市成交额的增长;另一方面是, 股市的蓬勃发展为企业扩产融资提供了方便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股市走牛, 更多业绩优良企业趁势上市募集资金, 抓住机遇使企业上一个台阶, 而上市的则可以增资扩股。这样有利于资金流向优势企业, 有利于结构优化, 所以, 国民经济与股市成交额成正相关性。但模型t不显著也暴露出相应问题:股权分置、一股独大、乱圈钱等等问题。

其次, 来分析GDP与基金的关系。同上也可以看到基金与实体经济也成正相关系, 而且相关度比较大, 基金作为股票的投资大户, 对经济体有一种风向标的作用, 对人们心理有巨大作用, 所以对经济的作用成倍于股票。虽然此时R2不太显著, 但觉得不影响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而且在t统计中, 比较显著, 说明基金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显著的变量, 且有巨大作用。

再来分析期货成交额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通过下面的回归分析来看中国的期货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所提及经济变量中相对影响较小的一个。本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 是中国的期货市场的品种不全, 被誉为“工业血液”的石油期货都没有。其次, 设立期货的目的本是可以让生产商避免物价变动造成的损失。然而, 中国的期货市场投机气氛十分浓, 企业不能通过期货市场来有效避免损失, 专心从事生产。再者, 就是相关法律的不全, 市场不健全, 信息不透明使期货市场低效运行。因此, 期货市场与经济体成较弱的相关性。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面的论述得出一个结论:虽然中国的股市经过了2006年、2007年的牛市, 股市总金额已超过GDP, 使证券化比例超过1∶1, 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远远落后, 虚拟经济的规模还是十分小的, 相对于目前的经济规模。债券市场规模十分有限, 交易规模很小, 而且以金融银行债券为主, 企业债券规模十分有限, 品种也少。要使虚拟经济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根据上述现状本人提出下述建议:

第一, 正确认识虚拟经济, 认真研究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虚拟经济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对虚拟经济的发展, 不能回避, 更不能扼杀, 要积极引导和促进, 否则就会坐失改造和提升实体经济的机遇。因此, 我们要从历史客观性和必然性的角度来对待和研究虚拟经济的发展规律, 变被动消极地防御为积极主动地利用, 从而加速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同时, 也应看到, 虚拟经济系统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 夹带着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 使得虚拟经济的研究工作难度很大。因此, 应借鉴发达国家在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第二, 努力发展实体经济, 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实体经济结构, 增强实体经济的营利能力, 为虚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发展虚拟经济、防范泡沫风险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要发展实体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避免有限的宝贵资金用于地产泡沫、股市泡沫的制造。总之, 只有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才能为虚拟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 虚拟经济不能由其任意发展, 要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度”, 优化虚拟经济的内部结构, 增加虚拟产品, 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目前, 我国企业筹措长期资金的主渠道仍然是银行信贷, 资本市场的融资比例还比较低。因此, 要不断扩大资本市场规模, 扩大居民投资渠道和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适时推出二板市场, 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的渠道。要加强债券市场建设, 适当提高企业债券融资比例, 尤其是扩大地方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开放的原则, 不失时机地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可根据我国近些年商品期货运作的经验和国债市场、股票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 适时推出国债期货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 然后再根据客观条件和需要, 逐步推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

最后, 在做到实体经济得到充分发展, 且经济体结构得到优化, 虚拟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 应加强虚拟经济发展的规范化, 加强监管机构的建设, 相应法律的完善, 大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防止国际游资的过渡投机, 引起国内经济的不平稳。银行系统要建立和完善风险资产管理和资信评估制度, 充实资本金, 控制呆坏账的比例, 防止资金过多流入房地产市场, 诱发泡沫经济。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真正体现虚拟经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经济更加开放, 经济体抵抗外来风险能力更加强大。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源世界范围内的配置演进, 以及美国的次贷危机可以看出,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对经济体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有关数据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并得出结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适当的虚拟经济能促进经济发展, 但控制不当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就中国现状, 本文给出相关性建议。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基金,期货

参考文献

[1].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1999, 10:15~25

[2].殷醒民, 谢洁.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复旦大学学报, 2001, 4:34~38

[3].刘晓欣.虚拟经济与价值化积累[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308~327

[4].赵卫亚.计量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36~100

[5].邵燕.虚拟经济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5:51~75

[6].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25~35

[7].刘骏民, 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 2004:56~68

我国实体经济 第2篇

本文对我国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摘 要: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转型期,需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和深化金融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宏观调控;金融创新;经济发展

一、金融宏观调控取得较好成效

(一)经济运转走稳回升

目前,世界经济还处于缓慢复苏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还面对较多困难。但按照“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理搭配、携手发力,经济趋稳筑底回升,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1、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经济增长的动力

,我国经济经历了从增长速度下行到逐步企稳的过程。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维持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扩大内需和增加投资,为“稳增长”奠定了基础。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特别是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鼓励民间投资,出台了“新36条”的42个实施细则。20末,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2.8%,财政支出增长15.1%。财政政策更多地侧重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地支持了关系民生的基础建设。数据显示,年与民生相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支出增长分别为28.3%、12%、12.9%和16.4%。财政支出的大幅增加,尤其是涉及民生的支出大幅提升,使得财政政策成为宏观调控的一大亮点。

2、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平稳回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始终注意在危机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把握好政策的取向和力度,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调整,不断扩大应对危机冲突的成果,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与稳物价之间的关系。

(1)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2012年,我国面对的内外部环境极为复杂。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交替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根据流动性供给格局的变化,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转,满足银行体系合理的流动性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推动经济运转总体平稳。

(2)货币信贷增长符合预期、总体适度。2012年,在多项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供应量增速保持比较适合水平。2012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97.4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8%;狭义货币M1余额30.87万亿元,增长6.5%;流通中现金M0余额5.47万亿元.,增长7.7%。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2.9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91.74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20万亿元,同比多增7320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0.81万亿元,同比多增1.1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15.76万亿元,比上年多2.93万亿元。

2012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我国主动宏观调控下,经济运转总体出现回落的态势,这一回落态势在第四季度出现趋缓企稳的状况。2012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19322亿元,增长7.8%;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2.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3%;进出口总额增长6.2%。其中,出口增长7.9%,进口增长4.3%,进出口相抵,顺差2311亿美元。

(二)未来经济持续稳健复苏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国民经济运转总体平稳。20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9%,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0.2%;进出口同比增长13.4%,远远高于去年全年进出口增长6.2%的水平,其中出口增长18.4%,进口增长8.4%,进出口相抵,顺差430.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以及国内主动调控的结果,我国内生增长动力尚显不足。一季度,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复苏比较缓慢。一些发达国家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币值升值产生较大压力,也增加了出口难度。此后一段时期,宏观调控的政策预期将越来越稳定,政府决策是在长期可持续增长和短期经济稳定增长之间寻求平衡。此外,房价、物价两个核心变量未来进一步触及监管层心理底限的概率较低,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社会融资总量有望保持较高增长。总体看,GDP高于去年二季度的7.6%和三季度的7.4%,也高于今年的7.5%的预期目标,运转在7.4%-7.9%的区间内,属于平稳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大动力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依然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势头。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财政赤字规模扩大,全年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近期消费增速放缓除了季节性因素之外,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推动消费增长的政策已经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候短期刺激转变为基础性和机制性的建设。因此,推动消费增长的效果将是长期的,2013年全年消费增长态势比较乐观。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外部需求和企业经营状况也会逐步改善,我国进出口将会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从长远看,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转变。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等进程还在进行中,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市场潜力。

二、加强宏观调控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推动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劳动力减少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劳动力供给;经济影响;GTAP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4)01-0080-08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廉价劳动力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从2004年初开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民工荒”,随后在长三角地区及在安徽、河南、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纷纷出现“民工荒”、“涨薪潮”,这些现象显示出我国劳动力供给形势出现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出现了自2002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比2010年微降0.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出现首次减少,其绝对量减少345万人,比2011年下降0.6%。基于我国的人口政策,可以预料未来一段时间,劳动力将逐步减少,我国经济发展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将逐步削弱。

劳动力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对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古典增长理论中的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索洛模型以及新增长理论中的卢卡斯模型中,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在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劳动力禀赋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禀赋影响着一国的比较优势及产业、贸易结构。大量廉价劳动力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我国的产业产出格局和贸易进出口格局。

我国劳动力数量的下降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存在一定的意见分歧。在是否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上,以蔡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我国劳动人口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都将下降,并做出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判断。也有学者认为虽然我国面临人口老化问题,劳动力占比下降,但只要企业改变用工模式或提高劳动力素质,目前我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会得到缓解,刘易斯拐点并未到来。在劳动力下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这一问题上,学者们有着不同的态度。悲观派认为由于低劳动成本对我国近10年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劳动力的下降、工资的上涨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中性派认为劳动力供给下降将使劳动成本升高,从而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收缩,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伴随着我国储蓄率下降、消费率升高,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还有学者对此持乐观的态度,认为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甚微却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传统的低工资、低成本、低利润的制造业模式,优化经济结构。面临劳动力数量的下降,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大多数学者认为应提升劳动力质量以应对劳动力数量的下降,建议加大公共财政在教育、科研领域的支出比例,加强对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由简单劳动力向技术熟练劳动力的转化,减少非技术劳动力,增加技术劳动力。

不同学者对我国人口红利是否消失、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国劳动力数量下降已成为事实,也势必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我们有必要分析劳动力减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针对这种变化可能采取的措施并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已有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评估我国劳动力减少的影响,但是,上述研究大都是基于局部均衡定性分析的,缺少用一般均衡的视角来分析劳动力市场与宏观经济、生产要素、各个行业之间的关系,更缺少用实际数据来模拟评估劳动力变化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定量研究,这使得我们很难得到劳动力变化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全面评估,无法准确分析劳动力减少的影响。鉴于此,本文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GTAP来评估劳动力减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二、模型介绍与模拟方案设计

1.模型介绍

GTAP模型是一种可计算一般均衡(eompu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CGE)模型,由美国普渡大学教授Thomas w.Hertel所领导的全球贸易分析计划(Global Trade AnMysis Project,GTAP)开发出来。它以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作为子模型,通过国际贸易将各个国家或地区联系成一个整体,用一系列数学方程来描述经济生活中各个经济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反映出整个经济现实,依托于实际经济数据,对经济活动作出描述、模拟和预测,分析某一变量变动对各国各经济主体宏观经济、行业、生产要素等方面的影响。虽然GTAP模型创建之初主要用于贸易分析领域,但由于GTAP结构的完善和数据的完备,经过学者的扩展被用于资源、环境、人口等方面。

GTAP模型中主要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国外四类行为主体,含有土地、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并包含虚拟的全球银行(Global Bank Sector)和全球运输部门(Global Transporta-tion Sector),这些部门将各国联系成整体。GTAP模型中的产品生产、消费都采用不同形式的函数分层嵌套。在商品价格方面,GTAP模型根据计价内容的不同,将价格分成生产者价格、市场价格等不同种类。

GTAP有不同版本的数据库,分别采用不同年份的数据,包含不同的国家、行业数目。GTAP第7个版本的数据库(GTAP-7)含有2004年113个国家、57个行业的数据,GTAP-8则含有2007年129个国家、57个行业的数据。在具体使用中,使用者需根据模拟的需要将不同国家、行业划分为不同组群,并可将数据升级到相应的年份。

nlc202309042133

2.模型方案设计

本文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GTAP模拟预测在人口规模不变的背景下劳动力减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当非技术劳动力数量减少一定比例时需要增加多大比例的技术劳动力才能维持我国原有的福利水平,并分析这种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对比方案中我们保持人口规模、行业技术水平、产业政策等其他经济变量不变,以分析劳动力减少的经济影响。

在此之前,有学者运用GTAP做过相似的政策模拟,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对工业化国家相对工资影响时采用给予人口(pop)、劳动力qo(labor)、资本存量qo(capital)、投资qo(capital goods)等经济变量负冲击的方法以降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分析环太平洋国家经济发展与贸易模式时同样给予人口、劳动力、资本冲击以模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但他将非技术劳动力q0(unskilled labor)、技术劳动力qo(skilled labor)区别对待给予冲击。本文采用同样的方法,但是,本文保持人口变量的不变,给予非技术劳动力、技术劳动力不同的冲击以模拟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转变。

为了提高模拟结果的预测精度,本文首先利用递归动态法将GTAP-8中各国的GDP、自然禀赋等经济变量的变化升级到2012年,以此作为比较的基准,在此基础上进行政策模拟。

虽然我国劳动力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持续减少,但难以预测劳动力减少的具体比例,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在第一种模拟方案中模拟劳动力数量下降5%,我们固定pop变量(人口变量)以保持我国人口总数的不变,给予qo(unskilled labor)、qo(skilled labor)变量5%的负冲击(即分别减少5%)以模拟我国非技术劳动力下降5%,技术劳动力下降5%,从而我国总劳动力数量下降5%。

在第二种方案中,我们分析非技术劳动力下降一定比例时为了维持原有福利水平不变需要增加多少比例的技术劳动力,并评估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通过GTAP测算,我们发现当非技术劳动力下降5%时,技术劳动力需要上升15.4%才能维持原有福利水平。其次,我们在固定pop变量(人口变量)的情况下,给予qo(unskilled labor)5%的负冲击、给予qo(skilled labor)15.4%的正冲击以模拟我国通过职业技能培训,非技术劳动力向技术劳动力转变,非技术劳动力开始下降、技术劳动力开始上升。

本文采用GTAP-8的数据,根据本文的需要,在划分国家和地区时将中国单独归为一组,将其他国家或地区归为第二组。在划分产品部门时,我们采用资源集约度产业分类方法划分产业部门,即非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了分析的方便将农业、资源产业、食品业、服务业单独列出(见表1)。本文将生产要素归为5组,即土地、非技术劳动、技术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其中,我们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来划分非技术劳动力和技术劳动力,非技术劳动力包括交易人员、公司职员、销售人员、服务人员、驾驶员、机械操作员、工厂职工、农场工人等,技术劳动力包括经理、管理人员、专业人士、专业辅佐人士。劳动力的具体数据来自于GTAP-8数据库。

三、模拟结果与说明

1.劳动力数量下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劳动力数量下降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表2给出了劳动力数量下降5%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看出劳动力减少使我国福利受损798.923亿美元,GDP下降1.79%,居民收入减少2.07%。但劳动力减少会带来贸易条件的稍微改善,并伴随着进出口的减少,其中,总出口下降2.81%,总进口下降1.69%。

(2)劳动力数量下降对我国生产要素的影响。表3列出了劳动力数量下降5%时对我国生产要素价格和回报率的影响。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当劳动力数量下降5%时,除劳动力的价格和回报率上升外,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回报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非技术劳动力价格上升程度最大,达到3.21%,回报率上升2.79%,技术劳动力价格上升2.83%,回报率上升2.53%。在其他生产要素中,自然资源的价格、回报率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8.70%、9.01%,土地的价格、回报率也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下降7.11%、7.53%。资本的价格、回报率下降幅度较小,分别下降1.17%和1.54%。

(3)劳动力数量下降对我国行业生产、价格、进出口的影响。表4给出了劳动力数量下降对我国各产业产出、价格、进出口的影响。当劳动力数量下降5%时,各产业的产出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非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出有约3%的下降。服务业的产出下降2.5%,农业、食品加工、矿产资源产业的产出下降约2%。

劳动力数量下降对不同产业价格的影响程度不同。服务业价格上升最大(0.65%),其次是非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价格上升0.63%,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价格上升0.47%,接着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食品加工业,价格分别上升0.39%和0.27%。但矿产资源产业的价格下降0.49%,农业的价格下降0.1%,几乎维持原水平不变。

在产品出口上,劳动力下降带来非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的食品加工业出口的减少,其他产业出口的增加。其中,非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降幅最大(3.37%),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口下降3.30%,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下降2.47%,服务业出口下降2.17%。但是,矿产资源产业出口增加2.52%,农业出口增加0.21%。

劳动力数量的下降带来各行业进口的减少。对矿产资源产业、农业的进口减少幅度较大,分别达到3.23%、2.49%.对其他产业的进口也有0.7%~1.66%的减少。

2.劳动力质量提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浅述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第4篇

(一) 虚拟经济的内容

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货币本身具有虚拟经济的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 虚拟货币的产生让货币的虚拟化程度更加明显。作为银行来说, 将其资金借给资本家使用, 收取相应的利息, 这就为虚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 我国的虚拟经济的研究都是在马克思虚拟资本的基础上展开的, 将虚拟经济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分别是:股票和债券、政府债券、证券化产品以及金融衍生产品。虚拟经济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 国际上比较认同的理论是将各种不同的经济产品分为四个层次, 即:第一级:实物经济, 第二级:商品、贸易和服务等, 第三级:股票、债券、外汇、商品期货等, 第四级:金融衍生工具及其他纯粹虚拟资本。

(二) 虚拟经济的特点

虚拟经济自产生以来, 就表现出与实体经济不同的特点。其主要有:

1. 虚拟性

虚拟经济主要是以债券、股票及证券为代表, 这些虚拟货币本身并没有任何的价值, 只能通过凭证获得相应的收益, 虚拟性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不同的本质区别。

2. 复杂性

从虚拟经济交易的参与者、载体、决策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虚拟经济系统从任何一个环节上进行分析, 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整体。

3. 不确定性

由于虚拟经济并不以实体经济为依据, 其收益的保障性相对较低, 其收入主要是以虚拟资本的未来发展环境及潜在收益为主要依据, 但是当前任何领域都无法准确地进行预测, 当潜力和实际发展差别较大时, 就会使虚拟资本的价格产生重大波动。同时, 虚拟资本并没有实体资本作为保障, 此时, 也有可能在交易的过程中出现投机现象, 这些都有可能让虚拟经济无法准确预测。

4. 周期性

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实体经济本身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 虚拟经济相应地也具有这个特点。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一)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1. 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虚拟经济

随着人们需求量的不断加大, 整个社会的经济规模不断地扩大, 当整个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经济发展需求的资本需要社会成员尽可能地参与进来, 此时以信用为基础的虚拟经济就发展起来。早期的国债就是这样产生的, 但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扩展, 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 股票和证券这种新型虚拟资本产生出来, 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具有积极的作用, 使整个社会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 同时也是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完善。

2. 实体经济的状况限制了虚拟经济的规模

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中描述的, 实体经济实际上就是人们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虚拟经济的规模并不是可以随意拟定的, 它是以实体经济为依据, 是实体经济的有利补充, 便假如虚拟经济发展过快或过慢, 就会反过来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

3. 实体经济的发展决定虚拟经济的运行状态

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平稳发展, 对于虚拟经济来说, 也会得到良好的运行, 这是由于实体经济可以作为良好的信用保障。相反, 假如实体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严重问题, 那么相应的虚拟经济的潜在发展基础已经不存在了, 其运行必然受到影响。

(二) 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1. 虚拟经济可以对社会资金进行有效整合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 如果仅仅依靠原始资本的积累方式, 将会极大地延缓社会的发展, 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融资渠道, 并且伴随着整个社会实体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完善。虚拟经济产生以来, 将社会中大量的闲散资金有效地利用起来, 使其投入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来。国债的发行, 可以让国家先利用社会资金将必要的社会基础项目建立起来, 同时对经济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2. 虚拟经济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投资风险

实体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 但是在整个社会中, 实体经济的发展可能会有不合理的现象出现, 虚拟经济可以有效地降低这种投资风险, 即将实体经济的部分风险有效地转移到虚拟经济领域中来, 这样可以保障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同时, 虚拟经济的交易方式相对比较灵活, 而且很多金融领域的产品可以在短期之内收益, 打消了投资者的顾虑, 使交易的成本也相对减少。

3. 虚拟经济利用价格有效反映出实体经济的状况

当虚拟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 投资人对市场的反应比较热烈, 也反应出当前社会的实体经济发展正处于良性发展, 人们对于实体经济未来的潜力充分信心;反之, 当金融体系产品交易比较惨淡, 也透露出实体经济正处于转型期, 人们的观望情绪比较严重, 此时需要国家通过行政、经济等杠杆进行宏观调控。

(三)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危害

1. 延缓实体经济发展

当虚拟经济的发展过度时, 该领域就会占据着相当多的资金, 由于总的社会价值是固定的, 那么投入到实体经济中的资本就会相应的减少, 从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延缓。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可能具有较大的投机现象, 可能由于政策或市场的引导, 使虚拟经济可能表现出高收益的现象, 这样将会把一些实体经济中的资本转移到虚拟经济中, 引发实体经济资本的短缺。

2. 虚拟经济的价格对社会资源配置造成影响

虚拟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 当虚拟经济的发展过度时, 它所表现出来的价格无法准确对整个社会的实体经济进行定位, 从而给投资者造成错觉, 使社会资源过度地向某个行业进行拥挤, 这种现象一旦出现, 那么将会对其他的行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使完整的经济体系造成缺失。

3. 产生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就会产生经济泡沫, 假如对经济泡沫不及时进行控制和处理, 那么经济泡沫就会逐渐加大, 当泡沫足够大时, 就必然会破灭, 首先造成影响的是虚拟资本的价格, 此时金融资本的价格会大降, 接着货币贬值, 金融市场发性混乱, 那么此时将引发金融危机, 最后将会扩散到实体经济中去, 使企业难以维持, 实体经济的恶化, 进一步又再次引发虚拟经济的混乱。

三、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 坚持实体经济发展首位化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有效补充, 是为了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 无论何种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都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设立的。假如我国过快地追求虚拟经济的发展, 而忽略了实体经济, 将会是舍本逐末, 无论早期发展得多好, 迟早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 加强虚拟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虚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毕竟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 无论是在资本总量还是规模上, 都相对比较薄弱, 其融资的结构也不协调, 加大对资本总量的投放, 保障其健康运行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 虚拟经济环境下的市场中主要有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债券市场等。其中股票市场在当前炒得相对比较红火, 其原因多方面的, 一是实体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平稳, 另一方面是由于投机行为的推动。其市场结构相对还不完善, 需要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 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 完善结构发展。

(三) 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信用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体现, 当前我国的信用制度还不健全, 利用虚拟经济的漏洞, 违约等现象还层出不穷, 需要通过国家法律法规等手段进行完善。同时, 加强对国民素质的教育和加强对个人信息的统一管理。

(四) 加强金融监管

对于金融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从源头上堵绝违法乱纪现象, 提高监管机构的权力, 使监管的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提高。

(五) 建立金融预警体系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 各个行业都受到了国外企业的冲击, 金融体系首当其冲, 建立金融预警体系, 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前对潜在的金融危险发出警报, 便于我国的金融机构提前做出应对措施。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虚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以股票为代表的金融产品已经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个国家的发展, 不仅需要实体经济作为支撑, 也需要虚拟经济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完善。本文对我国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进行描述, 首先分析了虚拟经济的内容和特点, 其次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最后对我国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若干条建议, 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骏民.财富的本质属性与虚拟经济[J].南开经济研究, 2002 (04) :25-29.

[2]王爱俭, 陈杰.中国虚拟经济规模适度性研究[J].财贸经济, 2006 (08) :16-17.

[3]邓立方, 王小平.虚拟经济与证券市场研究[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银行支持实体经济 第5篇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近年来,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我行按照这些政策措施,坚持支微、支小、支农的宗旨,大力开展各项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所谓“实体经济”,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涉及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贸物流业、建筑业等提供实实在在物质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部门,制造业当然包含在其中。另外,也包括教育、文化、信息、艺术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部门。实体经济是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我行长期以来,没有支持虚拟经济,一直都在坚定地支持实体经济。截至***5年3月底,我行全部贷款余额*3*7**.**万元,没有一分钱是支持虚拟经济,除于个人房产按揭贷款*****.**万元为个人消费类贷款,其余共计******.*万元全部为支持实体经济贷款。

一、统一员工思想,支持实体经济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我行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安排布置,统一全体员工思想,并要求各分支机构抓好落实,要把重视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一抓到底,思想精神要传达布置到每一个员工。为此,每个网点在每天晨会上进行通报,提升我们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效能。每天利用晨会将前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安排和布置,使我们的工作一环紧扣一环,加快我们的工作速度,提高我们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效能。

二、加强培训,提升素质,支持实体经济。我行客户经理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验少,社会知识面窄,人生阅历浅,需要培训与锤炼。为了提高客户经理队伍支持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我们在多个方面对他们加以引导和训练。

首先是加强思想培训,让大家意识到支持实体经济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全体客户经理的整体能力。

在培训的方式上我们有多种形式,一是集中培训。先后从各个地方抽调人员集中到总行进行专业培训。主要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展业务培训,先后集中人员***多人次,培训总时间***多小时。二是以考试带培训。我们对全行客户经理,举行了业务考试,以考试带动全体客户经理学习业务,先后举行两次业务知识测试,全行共有**人参加了业务考试,我们并取前*名进行了表彰。三是注意实践学习。全行的客户经理基本上都是新人,最需要的就是在实践中摸索,对每一名客户经理都要求他们迅速熟悉业务,同时要求他们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要迅速成长,学会从业务实践中好好学习,提高个人业务技能,促进支持实体经济工作开展。

三、完善激励机制,支持实体经济。我行对支持实体经工作设立激励机制,奖优罚劣,让在支持实体经济工作中的客户经理多劳多得。通过激励机制,客户经理通过积极办理各种业务支持实体经济,个人绩效收入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其他员工拓展贷款、维护客户、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

四、不断创新贷款业务,支持实体经济。在贷款业务品种上,我们结合本地本行实际情况,多方参考与借鉴他行成功经验,创办新贷款业务品种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开办最高额抵押贷款业务。目前我行实体经济申请贷款的,如果采用房地产抵押的,我行均可以向客户提供最高额抵押登记业务办理贷款,一次性评估和登记,可以连续使用三年信用额度,保证客户在到期归还后,可以迅速续贷,减少客户在第二年和第三年评估与登记的麻烦,帮助客户解决评估与抵押贷款中的一些难题,目前我行多数支持实体经济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均已采用最高额循环贷款方式。

二是推出了几个新贷款业务品种,支持实体经济。主要有联保贷款业务、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质押贷款业务等,制定了以上几种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制定了相关贷款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完善了相关贷款业务制度,以此推动支持实体经济。

三是推出了中长期贷款业务。****年以前我行均是一年期以内短期贷款,现在我们推出了中长期贷款业务。贷款业务品种的不断创新,使得我行在支持实体经济上有了更多选择,使得客户更愿意选择我行为合作伙伴,促进了我行支持实体经济工作的开展。

四是优化贷款流程。相对以前,我们在支持实体经济贷款业务上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程序,对贷款流程图进行了细化和优化,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贷后检查等各环节设定时效管理。要求每名客户经理在收到实体经济贷户申请时,要在*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能贷或不能贷要及时给予客户回复;对能贷的贷款要给予客户*张贷款材料清单,让客户一次性准备齐全材料,减少客户来回周折;不能贷的贷款要给予客户明确回绝,不让客户产生其他误解,减少与客户之间的误会;客户贷款材料送齐后,要求客户经理*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并上会,不给客户经理拖、懒、散的机会;贷款审查、审批完成后,要求客户经理加快投放贷款速度,早投放、早收益。以上各种革新完成后,我行贷款速度大大加快,目前在广大实体经济客户中,我行贷款办理速度最快已经成为共识,我行最快的单笔贷款速度在*日内完成,其中还包含了周日的一个休息日。贷款流程的革新,贷款速度的加快,贷款品种的更多可选择性,极大提高了我行在实体经济客户中的声誉和扩大了我行在实体经济客户中的影响力。

五、科技支持实体经济

科技支持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享受现代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接入了“**农金”这一高科技银行金融平台,我行发行的银行卡是银联识别卡,一卡在手走遍全球;我行为实体经济安装的网银可以通过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与国内各银行相互转账汇款;我行为实体经济安装的POS机业务通过银联标识,随时刷卡、即时到账;短信通业务,账户余额变动即刻通知;转账电话,把银行搬到家。实体经济所需要的现代金融服务,我行目前都能够提供。

六、减费让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与国有商业银行、其它股份制银行相比,我们的收费项目少、费率低,****年我行中间业务收入仅**.**万元,占总体收入比例约*.*%左右,****年我行中间业务收入仅**.**万元,占总体收入比例约 *.**%左右,与他行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我行多数存款产品在基准利率上一浮到顶,上浮**%,同时不开设保险、基金、贵金属、理财等高风险产品,让客户真正存款、放心存款;银行卡(折)免收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网银汇款、短信通知等免费,贷款除了利息,没有公证费、保险费等,对一些开展土地复垦的“三农客户”和实体经济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对具有专利证书等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实体经济,贷款利率相对于其他企业优惠**%以上。近三年多来,我们减费让利于实体经济至少****多万元。

七、相关案例

**市**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月**日,位于**镇,公司法人代表**,先后被授予“**市十大杰出青年”、“**市优秀民营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六项,在**北地区享有“农机发明大王”之称。

****年由**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该企业第一次在我行获得贷款***万元,我行在贷款调查中,了解到客户反担保措施是企业自己的房地产,于是我行建议客户第二年贷款到期后,可以用房地产直接抵押给我们银行,省去客户反担保费用。****年我行为该客户贷款***万元;****年,我行又为该客户贷款***万元,连续两年计为客户节省担保费用约**万。

同时,我行逐年为该客户下调和优惠贷款利率,为客户节省贷款利息*****元。同时我行为客户安装了企业银、个人网银、发放银行卡等现代银行金融产品,目前正在为客户安装POS机、电话便民宝等,使客户足不出厂,就能办理好各项银行业务。

**农机公司在我行的支持下,企业得到了较好发展。企业****年、****年、****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万元、****万元、****万元,净利润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该企业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该客户获得有效专利六项、其中在免烧茬、破茬式多功能精良播种机的发明生产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当地解决烧麦茬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八、我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很多。

1、我行成立时间晚,网点布局不完善,员工整体比较年轻,工作经验缺乏。我行成立于****年**月,至今仅三年;目前只在四县一区和**区**镇有物理网点,全市**%以上的乡镇我行还没有布设网点,辐射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全行**%的员工都是新招聘的大学生,从业经验不足,员工的整体从业素质还有待提高,他们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锻炼和提升。

2、本地区实体经济发展较快,大额贷款需求逐渐增多,我行受资本金限制,有些实体经济支持起来力不从心。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民营实体经济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各行各业的民营实体经济都在做大做强。在民营的实体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资金需求也在逐渐增大。而我行注册资本仅仅*亿元,单笔贷款额度最大****万元,一些实体经济企业对我行的支持力度不满意,我行自身在支持的过程中也能感觉到资本金对我行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约束。

3、多数新发展的现代实体经济,会计资料和会计账务不健全,银行支持过程中,难以把握贷款需求与贷款风险。民营实体经济企业多数是从个体工商户发展起来的,所谓的董事长、总经理都是以前的“小老板”,家族管理的理念较重,走现代公司结构治理的理念缺乏,没有真正的财务部门,没有规范的会计资料和会计账务是这些企业的通病,而银行的风险就会在不健全的会计制度下被隐藏,形成实质风险。

我们本地区是农业大市,存在很多涉农的实体经济,而这些涉农的实体多数没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办理难度大。银行也是市场竞争相对比较充分的行业,银行的经营目的也是效益,同时最害怕风险,银行经营的是货币,资产的安全是第一位。我国对商业银行的要求是“三性”,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求在安全的状态下实现效益。所以针对农业实体经济相对可供抵押和担保的东西少,银行也有苦难言,银行现在绝对不可能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路子,大面积地对涉农的实体经济发放信用贷款,这里边双方必须找到共同的理念,才能够把支持涉农的实体经济的工作做得更好。

九、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打造“********银行就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银行”的品牌理念。继续加大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的宣传力度;利用展板、宣传折页、电子屏等宣传本行金融产品,增强实体客户对我行的了解,扩大我行知名度和影响力,赢得实体经济客户的支持。

二是强化宗旨,加大贷款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我们********银行的宗旨之一就是切实承担起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责任,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重点投放到实体经济,择优支持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优先安排信贷资金,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是积极创新,全力探索服务“实体经济新途径。目前,我行金融产品比较单一,支持实体经济的服务渠道较窄,为了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我行计划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拓宽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对现有金融产品不断完善更新,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客户。

四是增点招员,拓宽服务实体经济半径。****年计划在农村集镇新增*家营业网点,新增**台以上自助设备。

我国实体经济 第6篇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

当前中国仍以实体经济为主,并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金融业能够提供便利的经济服务,在扶持经济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阶段,处于较困难的过渡阶段,表面上看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然而实体、虚拟两大经济间的矛盾还有待解决,就世界经济发展视角而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稳,呈缓慢恢复态势,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来自方方面面,应当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一、金融服务中国实体经济存在的弊端

(一)宏观角度看实体经济效益不佳

在中国实体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受金融风暴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资金链脱节、成本上升及产能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经济效益逐渐下滑,中端产业和低端产业尤为显著,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同样屡屡受挫,无法及时调用资金,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遭遇订单荒,矛盾日益凸显。对于实体经济,产量迅猛下跌,价值提升速度也减缓,而且盈利能力欠佳,产业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产业空心化局面的出现

实体经济在运行中面临着各方的压力,如人力、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的影响,再加上通货膨胀率较高和泡沫现象,实体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具体体现在人力和物力成本不断增加,企业产品形式单一,趋于同一化,缺乏个性,众多企业纷纷效仿,尤其是那些非大型企业和非高端产业,可谓是频遇困境。金融资本同实体经济分离开来,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

(三)虚拟经济占据金融扶持比重

目前,我国正实施信贷收紧政策,金融行业可释放的信贷资金量呈下降趋势,造成实体产业运行十分艰难,其中规模较小的企业尤为显著,其很难通过银行获得贷款,于是民间金融逐渐产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了资金的顺利周转。鉴于虚拟经济能够获得金融支持份额,一部分金融资金会流向这些领域,若资金链出现脱节,将会造成很大风险,实体经济将遭受严重打击。

(四)大批实体企业走向虚拟经济市场

中国虚拟经济的优势日益凸显,回报率很大,导致很多实体企业由实体经济走向虚拟经济,加入到炒房地产、期货及债券等的队伍,借助暗箱操作来谋利。表面上看是一派繁荣景象,但背后却存在着很大的危机。

二、金融服务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制约要素

(一)高回报率深深吸引着投资者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并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将眼光投向具有高回报率的投资项目,一味地强调盈利,心浮气躁,一心想着发财,将诚信合法抛之脑后,这种浮躁渗透到生活各个层面。此外,当代很多企业家难以做到实至名归,缺乏健全的创新管理机制,产品形式趋于同一化,导致实体产业基础不牢固,金融资本逐渐与实体产业脱节,且这种局势越演越烈。

(二)实体经济的金融水平受金融体系影响

实体经济的金融水平受金融体系影响,一方面体现在贷款规模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融资结构上。就金融就贷款规模而言,行业和民间资金的参与度均有待提高,参与度的缺乏制约着贷款规模的发展。此外,不满足贷款的基本要求,信贷配套抵押体制尚不健全,迫使中小企业陷入僵局。

就融资结构而言,直接、间接融资比重应持平,而目前存在比例失衡现象,在实体经济运行过程中,绝大部分为间接融资,比重相当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资源配置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金融制度落实不到位

缺乏健全的金融制度将阻碍我国实体经济的总体运行效率,一些发展不错的高端产业和大规模企业抢占了很大比例的金融份额,使那些非高端产业和非大型企业面临窘境,因遭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这些企业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尽管我国在金融制度中制定了大量的扶持战略,然而支持策略并没有切实落实到家。

(四)实体企业效益空间收窄,缺乏扶持动力

实体企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实体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更好的节约成本,于是转向了经济发展较为迟缓的地方,且拥有充足的资源,经过一段时间,发达区域的经济开始衰退,这种失衡状态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出现。

(五)虚拟经济高回报率吸引金融支持

当前中国虚拟经济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由于具有高收益的特性,抢占了金融支持份额,实体经济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样下去,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局面。

三、金融扶持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提升的方式

(一)加强金融市场体制建设

建立健全的体制是保证一切有序开展的基础,金融体系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包括市场参与者、交易手段、资产及政府的管制等,必须确保各因素保持平衡发展状态。加强金融市场体制建设,在制度上要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对内和对外两个开放,实行国家干预政策。此外,还要走向国际化,吸取国外先进的金融制度策略,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的秩序。

(二)大力开发新型金融产品

就中国金融而言,专门为实体经济提供的服务方式和规模已大致成型,我们应当从金融产品入手,加大开发力度,这对新兴行业尤为关键,深入分析实体经济的特性,并据此建立科学的效益空间,同时按要求收费。通过各种手段推出各类金融衍生品,推广衍生品类型,加大收益金融化步伐。

(三)调整金融信贷制度

金融信贷制度尚不健全,我们应当结合各地区的经济形势,制定符合当地需求的金融扶持制度,这点很关键,这就要求制度必须存在差异化,不能一刀切,涉及分类管理、危机防范、资金定价及产业项目准入门槛等。资金活动存在周期性,因此应当加大资金账户的监督力度,确保资金的周转顺畅,同时还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预防信贷危机。

(四)大力引导金融资金转向实体经济

根据上述的阐述,可知我国现阶段虚拟经济占有绝对优势,抢占了很大的金融扶持份额,阻碍了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核心领域和较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具体方案如下:第一,明晰金融资金流向,了解投资方向,严控投资份额;第二,根据地区特点逐步提升实体经济水平,将第三产业作为中国西部区域发展的重点,对于东部区域,应当将战略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第三,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严格遵守客户准入规范,实行联户营销,加大开发力度,使金融服务起到应有的功效,有侧重点的对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扶持。

(五)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有待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信贷制度也需要改革,这就给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带来了借贷困难,企业难以确保自身能够具备足够的发展基金,这种情况下,民间金融出现了,为他们带来了光明,有利于中小企业突破窘境,然而由于价格双轨制的实施,我国银行市场性和竞争性的缺失,而且政府部门始终严把着利率,使得民间金融存在着许多弊端,在利率水平上,民间金融远远不如规范的金融部门,与其相差甚多。

四、结语

实体经济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把控着国民经济的命脉,鉴于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体系,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控制融资费用,提高金融支持实体产业的效率,从而确保中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景武.金融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7).

[2]张健华.支持扩大内需:金融业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J].甘肃金融,2010(8).

[3]张志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途径新探索[J].时代经贸,2013,(20):119-119.

[4]卢璐.我国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J].财经界,2014,(21):22-23.

我国实体经济 第7篇

关键词:货币政策,股价,实体经济

1 引言

我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过程中是否要参考股价的变动情况?这是当前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我国的理论界对此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瞿强 (2001) 、魏革军 (2001) 认为, 当股价变动可能会导致实体经济严重失衡时, 货币政策的制定就应该考虑到股价的影响。李至斌、刘健 (2004) 运用协整方法对我国的上证综指和宏观经济变量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我国的股价基本不具有货币政策信息变量的作用, 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应参考股价的变动。吕江林 (2005) 考察了我国上证综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动态关系, 发现股指与实体经济间存在着双重协整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 因此, 在股市长期处于“熊市”的情况下, 我国货币政策应当义无反顾地对股价的低迷做出反应。

2 我国股价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

2.1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通常情况下, 我们认为, 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会受到来自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因此, 本文选取上证A股综合指数的季度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 (S) , 由每季度末的收盘指数得到。解释变量为GDP的季度数据、通货膨胀率 (同比数据)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季度数据, 这些数据均来自于Wind资讯数据库。样本期为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考虑到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 且对股票价格的弹性不大, 本文未选取利率作为解释变量。

由于GDP季度数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我们首先对其做季节调整以消除季节性因素。然后对所有的变量数据取对数消除异方差性。数据处理后的各变量为:LNS、LNGDP、LNCPI、LNM2。

2.2 单位根检验

在传统的回归分析中, 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可能会产生“伪回归问题”。因为当变量序列非平稳, 即存在单位根时, 传统的统计量如t检验值、F检验值、D.W值、R-squared等将会出现回归偏差, 从而影响模型的可信性。所以, 在进行计量分析时, 首先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即单位根检验。

我们采用扩展的迪基——富勒 (Augmented Dickey-Fuller, ADF) 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LNS、LNGDP、LNCPI、LNM2的平稳性。从就诶过可以看出, 对于所有序列,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都无法拒绝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即序列是非平稳的, 进行一阶差分后, 所有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拒绝了序列非平稳的原假设, 所以, 因此, 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 即I (1) 。

2.3 协整检验

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 所有变量序列都是I (1) 过程, 说明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在长期内可能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为此, 我们对上述各个变量序列之间做长期的协整分析。就协整检验的方法而言, 有两种方法使用较为广泛, 一种是恩格尔和格兰杰提出用两步法估计协整向量, 即E—G两步法, 虽然由这种方法得到的协整参数估计量具有超一致性和强有效性, 但是它对样本样本容量要求比较高, 所以说, 在样本容量有限的情况下, 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参数估计是由偏差的。为了克服两步法参数估计的不足, 本文采用多变量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上证综合指数、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的检验结果,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 我国的上证综合指数、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一个唯一的协整方程, 将其标准化后, 可以写成:

LNS=92.03+12.09LNGDP-31.48LNCPI-8.18LNM2+u (1)

(5.82) (13.94) (4.24)

Adj. R-squared=0.76 S.E=0.13 F=13.54

式 (1) 中, 经过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76, 说明拟合优度较好, 经ADF单位根检验, 残差项u是平稳的, 协整关系成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LNSt=[-0.45 -0.34 8.55 -0.62]×△LYt-1+[-0.48 -1.06 9.15 -0.30]×△LYt-2-0.15vecmtt-1 + 0.1 (2)

Adj.R-squared=0.40 S.E=0.11 F=3.25

式 (2) 中, LY=[LNS LNGDP LNCPI LNM2]′

vecmt=[1 12.09 -31.48 -8.18] × △LYt+ 92.03

从以上的协整方程可以看出, 在长期内, GDP与上证综合指数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向关系, 弹性系数为12.09, 即GDP每变动1个百分点, 则上证指数变动12.09个百分点, 通货膨胀率则与上证综合指数显著负相关, 且弹性系数达到了31.48, 而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上证综合指数则表现出负相关。这与经济理论有一定的出入, 但是当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来看, 我们发现, 2002年起, 我国股市经历的五年熊市, 上证综合指数不断下滑, 而同时我国的经济迅速增长, 货币供应量更是连年增加, 从直观上, 我们也可发现他们之间会呈现一种负相关关系。这种不同寻常的经济现象显然是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 其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功能尚未显现。

2.4 脉冲响应

为了研究股价与我国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在我国证券市场飞速发展的情况下, 我国的股价是否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是否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而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有必要对这种影响做出反应。

下面, 我们运用脉冲相应 (Impulse response) 来考察我国的GDP和CPI对上证综合指数冲击的响应。为此, 我们要先建立VAR模型。脉冲相应图见图1。

图1显示, 在短期内, 我国GDP对上证综合指数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不明显, 从冲击的第2期, GDP会缓慢的上升, 到第6期我国的GDP上升了1%, 此后, 上证综合指数的冲击对GDP的冲击不再明显并稳定在一个新的均衡水平。这说明, 通过上证综合指数的冲击, 可以引起我国的GDP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 并可以使GDP上升1%, 所以说, 上证综合指数对我国GDP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

图2显示, 短期内, 我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对上证综合指数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会产生1期的时滞, 从第2期开始, CPI指数会逐渐的产生下降的趋势, 在第9期, CPI指数的变化不再明显, 上证综合指数的冲击会使CPI指数累积产生0.2%的负向响应。因此, 可以说我国的上证综合指数与CPI指数负相关, 并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虽然我国的股价 (上证综合指数) 还不是产出GDP和物价指数CPI的变化的主要原因, 但是, 在考虑了股价的因素后, 显著增加了其他变量对于GDP和物价指数变化的解释能力, 因此, 将股价引入到预测GDP和CPI的模型中时, 将会更好的增强其他变量的解释能力。

3 结论

(1) 我国的股票价格与国内生产总值、消费价格指数以及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也就是说, 他们之间存在长期中趋同的变动趋势, 所以, 股价的变动总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实体经济的变动。

(2) 在长时期里, 股票价格的变动不是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价格指数变动的主要原因, 但不能否认的是, 股票价格对它们的作用正逐渐显现出来, 虽然, 这种作用不是很明显, 但当我们把股票价格因素引入到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模型中时, 各变量的解释能力大大的提高了。因此, 我国的股票价格中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产出和物价变动的有用信息, 具有货币政策信息变量的作用。

(3)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我国沪深两市总市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 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在经济运行中, 股市的反应也成为了一个不得不着重考虑的问题。因此, 我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 有必要参考股票价格变动的情况, 只有这样, 我国的货币政策才会更加的有效。

参考文献

[1]靳云汇, 于存高.中国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 1998.

[2]瞿强.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 2007, (7) .

[3]魏革军.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4]夏杰长, 董建宾.货币供应与股市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 2006, (6) .

我国实体经济 第8篇

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 世界各国共同意识到,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 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必须是相互推进相互适应相互辅助的”。金融市场发展的超常规运行或停滞不前的发展都会给实体经济的运行带来隐患, 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更确切的说, 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作为金融市场的基本职能, 决定了资本配置效率这一指标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及衡量价值。可见, 在对资本配置效率进行研究分析的同时, 可以探析到金融市场的进步对推进经济发展的策略与机制, 以此为依据对比解析行业金融发展水平;当然也可以从侧面影响资本形成的众多因素的作用力度, 以此来解析行业金融发展水平的作用机制, 为经济发展, 行业繁荣提供重要的价值信息。

二、资本配置效率的最新理论研究

总产出水平受资本的配置效率的直接影响, 也是经济市场化和自由化的重要指标。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 理论上我国资本的配置效率应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国内外经济学家一致认为:金融市场以及经济市场的不断进步, 会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可见, 衡量金融机制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资本配置效率。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意示着在社会资本总量不变的前提下, 使货币资本在长期利润信号的驱动下, 作用于各产业部门和企业之间, 将金融资源合理分配到高效益高产值的成长性积极的产业中去, 达到资本高效流动的效果, 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并全面提升投资收益率, 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集约化。

当今衡量社会总资本在各行各业间的配置效率的基本思路为:资金在具有不同效率的行业间流动时, 将使各行业的资本边际产出率趋于相等。因此, 可用各行业的资本边际产出率的差别程度来判断一国的资本配置效率。经济专家也常采用此途径来探析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制、产业结构以及体制改革等重大事项的整个过程的资本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动向趋势。

三、实证研究

1. 数据收集及样本选择

现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工业企业为样本, 在更大程度的使数据更可靠更完整的目标指引下, 从本区域中选取了36个行业: (1) 在1998年-2012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的选取时间段, 时间跨度采用年度数据:选择1998年始的原因是, 自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从1998年开始进行多行业大力度投资; (2) 为确保所分析的回归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剔除年末固定资产存量或者增加值的增长率对数的绝对值大于1的样本; (3) 剔除工业增加值在部分年份为负的行业。数据来源于沿海各省统计年鉴; (4) 行业分类标准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2. 变量选择

结合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各行业的特点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的主要经济指标中选取了两大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净值。以工业增加值为自变量, 固定资产净值为因变量, 通过考察行业固定资产存量与行业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广东省的资本配置效率以及行业间差异。

3. 模型建立

(1) Wurgler (2000) 基本模型采用以下模型描述广东省整体资本配置效率值:

其中, I: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V:工业增加值;i:工业行业的编号;t:年份;η:沿海省的资本配置效率值。

(2) 资本配置效率的动态模型

方程 (1) 给出整体资本配置效率的静态水平。近十年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的金融环境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我国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后, 强调了金融机构整顿秩序的严格性, 针对此要加强监管。为探讨这些变化是否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按时间顺序建立模型, 如下:

其中, ηt为年度资本配置效率的弹性指标, 表明第t年内, 沿海各省各行业资金追加或退出对行业固定资产存量变化的弹性水平。

(3) 资本配置效率的面板数据模型

上述模型的建立是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36个行业, 依照时间先后顺序对资本配置效率来进行的回归分析。在进行回归分析时, 需要存在这样一个基本假设:各个行业归为同质, 即某样本点与其他样本点的性质近乎相同。实际上, 各行业有各行业的特色, 因此在假设大同的前提下也要虑及各行业自身的影响。使用面板数据模型中最常用的固定效应模型, 具体形式如下:

其中, η为固定资产增长率随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变化的弹性指标, δi为各行业的个体影响, 随行业变化而变化。

(4) 实证分析

首先将东南沿海各省1998年-2012年间36个行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和工业增加值数据按照方程 (2) 换算成指数形式, 然后代入方程, 建立10个方程, 运用一元线性回归。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现状依然需要完善, 在完善过程中, 体现在资本配置效率很敏感地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在1998年-2012年的这段时间中, 东南沿海各省的资本配置效率的波动比较大, 从0.053迅速下降到-1.080。而在2005年之前的资本配置效率很低, 大体呈现负相关关系。而期间仅在1998年和2000年出现正值, 从中也体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大, 各国的经济受到重创, 股市也低靡不起。即便是利率不断下调, 但绝大部分企业仍然选择自保形式-规避风险, 谨慎投资。而当2006年经济回暖后, 股票市场也出现了上升势头。此段时间, 工业贷款从“恐怖型”转向了“饥渴型”。在2007年资本配置效率超越了众多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 也达到了顶峰。但2008年以后, 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 经济环境再度恶化。

(1) 自发投资水平高的行业。这些行业一般由截距项都大于0.1的行业组成。比如沿海地区各省在“十一五”时期的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汽车等制造行业, 形成了此地区的产业支柱。以上说明沿海各省对一些自发投资水平高的行业的产业聚拢能力非常显著, 同时推动了一些资本配置高效的产业。另外通过对传统产业的研发与改造等政策性措施来引导资本配置及流通的未来, 以上种种手段都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2) 自发投资水平较高的行业。这些行业一般由截距项小于0.1大于0.07的行业组成。此类行业中, 烟草制品业作为沿海各省财政收入的主源要采取鼓励措施, 巩固其发展。由于沿海各省的经济的不断发展, 也带动一些仪器仪表、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 影响行业自发性投资差异的因素有:产业政策, 市场的供求关系, 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调整, 产业结构等。而在资本配置效率偏低的行业中, 政府可以采取扶持或者产业转移等措施来调整行业间的资本比例, 以提高每个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 实现东南沿海各省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相关部门对于资本配置效率行业之间形成的差异, 就其所产生的原因及限制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对待方式, 尤其是对于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呈现参差不齐的行业更要特殊对待。所以在资本配置方面, 要特别支持一些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并鼓励资金流通较快的新型行业, 而对于那些逐渐被淘汰的企业要逐渐减小规模, 从各方面合理缩减资金的占用量, 如此以来可实现资本配置效率整体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 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各有先后, 这对资本配置率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再加上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和调整复杂而多变, 以上所面临的困难可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和研究。

摘要:探析我国资本配置效率与我国相应行业差异之间的关联关系, 对于推动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 提高各行各业的资本配置效率, 起着至关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宏观地对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价, 研究方向是依据建立资本配置效率面板数据模型的同时, 通过精确预估整体资本配置效率值, 得出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各行业的自发投资水平。

关键词: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行业差异

参考文献

[1]韩立岩, 王哲兵.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与行业差异[J].经济研究, 2005 (01) .

[2]张国富.中国资本配置效率行业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0) .

[3]叶德珠, 陈莹, 张文婷.资本配置效率与行业差异的实证分析:1998-2007——以广东为例[J].产经评论, 2010 (03) .

我国实体经济 第9篇

一、负利率

负利率,顾名思义就是利率表现为负,即基准利率小于同期的CPI涨幅,CPI的涨跌反映的就是市场上物价水平的涨跌,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我们可以直接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所以负利率也可认为是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举例来说,2015年8月,官方公布的CPI为2%,而同期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75%,实际利率即为-0.25%,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已踏入负利率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曾经四次进入负利率时代,持续时间均长达数十月以上,至2015年9月,我国第五次步入负利率。在这几个时段内,人民币的购买力直线下降,价值不断缩水,从数据来看,2015年8月,银行基准利率为1.75%,一年后10万元本金可得银行存款利息为1750元,而当月实际CPI为2%,即通货膨胀率为2000元,理论上亏损了250元(不考虑利息税)。

负利率时期人们每天都面临着这种货币的实际贬值问题,理论上会促使部分消费者将闲置资金从银行转移到投资、消费等途径上来,公司企业将富余利润转移到进出口等跨国贸易上来。消费、投资与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这样的结果无疑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其次,继日元通缩之后,欧盟部分国家开始下调利率至负值避免经济下行,此时羊群效应开始作用引致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效仿,这种势头预示负利率成为时下的主要经济形式成为可能。2012年至今,已有不少发达国家的央行降低利率,其中包括丹麦、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欧洲央行也于2014年下调存款利率为-0.1%,目前为-0.3%。理论上,负利率的延续会增加货币的供给,改善实体经济融资难的现象,下面本文将对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进行具体说明。

二、实体经济融资分析

1、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说明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新兴的衡量实体经济融资状况的指标,于2010年底中央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该指标能够直接证明实体经济融资的多少。另外,该指标反映的是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指标的绝对数越大说明融资额度越大,反之融资额度越小。

2、负利率推动实体经济的融资

(1)原始数据处理。为保证数据的完备性与科学性,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与实际利率均以月为单位进行统计。考虑到第一次负利率时期数据的局限性,本文中选取后三次负利率时期的社会融资规模与其前期相同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别统计各月数据位于不同分组区间的频率,以1000亿元人民币为分组组距,遵循上限不在内原则统计。经整理,得到次级数据资料如表2所示。

(注:每年的基准利率与活期存款利率取值为该年的年初利率与年末利率的算术平均值。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单位:亿元人民币)

(注: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2)数据分析。表2中,第二次负利率时期相对于前期的社会融资有所改善,但是整体规模变动不大,变动趋势较为平稳,总体范围仍在0~4000之间徘徊,两个时期的平均融资水平均稳定在2000~3000之间。第三次负利率期间,变动趋势较第二次更为明显,各项指标均表现为明显的增长趋势,负利率时期平均融资水平从2978.26亿元上升为5239.13亿元,涨幅接近2倍,前期水平的融资主要集中在0~4000亿元,而负利率时期融资水平主要集中在3000~7000亿元,水平区间移动接近2倍,说明这一时期负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实体经济的融资使其增速翻倍。第四次负利率期间,平均水平亦有所增长,同比增长幅度与第三次负利率时期相近,大约增长3000亿元左右,而融资涨幅甚是明显,前期融资水平众数出现区间落于5000~6000,而负利率时期众数出现区间落于10000~11000,融资水平中位数所在区间也从7000~8000移动到10000~11000。相比于第三次,第四次负利率时期实体经济融资水平更上一层楼,负利率的影响成效更为明显,变化趋势较为突出。

(3)综合评价及结论。表2中的数据很直观地证实了实体经济融资水平与负利率的正相关变动关系,证实了前面所提出的负利率对于实体经济融资的促进作用。负利率影响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从而成为引起社会融资规模变动的一个因素,而这个因素在其他影响实体经济融资水平的因素中所占比重较大,对于市场上实际实体经济融资的变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体经济的融资与目前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步。相对于需求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实体经济更快、更好的融资,尽快为生产企业注入新活力,从提高产品质量的角度来刺激需求,真正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引起产能过剩的情况。融资的扩张在间接地推进供给侧的实施,而供给侧的推动需要企业、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配合。扩大有效供给,是建立在企业能够合理融资的基础上的。上述数据从侧面映射出我国供给侧实施的有效性。而实体经济的融资对其发展有着承接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并且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这种新型的结构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矫正要素配置的不合理,维持经济稳定发展,明显地对实体经济发展能够提供助力。

三、实体经济融资路径

负利率时期,融资总额的增加就引发了另一个实质性的问题,融资渠道的问题。怎样更好更快地融资成为探索的主要对象,经研究发现,负利率状态下银行融资与社会融资成为两大主要的融资方式,这也就预示着,负利率状态下的融资渠道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1、促进银行理财产品的升级

负利率的存在会增加流通的货币数量,使得银行的存款存量逐步减少,但是随着经济与网络多元化的加快发展,银行推出的各种“宝宝”类理财产品满足了客户的需要,为广大的理财人士提供了融资平台,促使银行贷款等业务的资金回笼,而这种低风险的投资方式也更能打开消费市场,使得市场上绝大部分闲散资金最终以投资的形式流回银行,银行充裕的回笼资金再次促使银行将钱融入到实体经济的投资中,由此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链,源源不断地为实体经济输送资金。在循环的过程中,资金可能还会增值,形成衍生资金流入市场,从而拉高了最终的融资资金,刺激融资的繁衍。所以聚焦在理财产品上,扩大产品种类,增设产品流动方式与特色项目是拉动融资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2、助推经济“三驾马车”的前行

我国作为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大国,负利率可以有效刺激出口与消费,摆脱通缩,进而带动实体经济上行,CPI的低水平运行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实体融资和三驾马车的运行。其次,人民币贬值带来的通货膨胀会使投资欲望更加强烈,投资手段更为丰富,促使资金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流入市场,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外贸市场与消费市场融合,与资金循环链无缝衔接,成为实体经济融资的又一大市场,对实体融资无疑是利好消息。三驾马车的拉动在促使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银行与社会融资的领域。

3、带动社会消费群体的增长

目前,消费者融资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全面化,社会融资也成为一种主要的融资方式广泛存在,比如购买股票、债券、保险等。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虽然由于其波动性大、风险大等特点阻止了部分消费群体,但是其相对高的收益却是吸引着不少投资者,企业也正是利用这点,通过股票或者债券等方式让消费者进行融资,将资金从盈余部门转移到短缺部门。随着融资需求的不断拉大,央行对流动性的管理难度日益增加,但消费群体带来的社会融资不仅弥补了银行融资单一、资金供不应求的不足,还有利于拉动全社会的融资水平,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使得社会融资水涨船高。

四、政策与建议

1、宏观层面

(1)适当情况下调低基准利率。负利率对于实体经济的调节作用非常明显,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借助负利率这个平台来提供助力。在不破坏经济平稳运行的条件下,一国的利率不可常年为负,否则会引起经济体系的崩溃。负利率并不是作为一种经济规律而存在,而是一种经济现象,如果这种经济现象长时间的存在会打破原有经济规律的平衡,就不能对经济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由此,央行在调低基准利率之后需要合理控制负利率的存续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在调节到一定程度后需及时停手,避免经济的不可控性。

适当情况是指市场资金不紧张,供求关系不紧张的情况。一国经济波动不稳定时调节利率无疑是自寻死路,在导致经济崩溃的同时还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情绪,影响国家秩序的安定。市场资金不紧张就意味着市场资金供大于求,人们无需集中精力获取资金,相反地会处理手中的闲散资金以获取增值收益,进而将资金引入到金融市场上融资,扩大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的广度与宽度。

(2)合理控制利率波动幅度。利率的波动幅度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市场的承受能力有限,政府的调节能力也有限,加之政府政策的颁布到发挥成效需要较长的外时滞,波动幅度太大可能直接破坏经济运行机制,市场调节作用不能及时发挥反而破坏力度大,容易扰乱市场秩序甚至引起经济危机。若波动幅度小,作用效果不明显,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力不大,相当于一拳打在棉花上,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再者,利率可理解为借贷资金的价格,或者进行银行投资获取的利润,小范围的变动对于银行来说可能无关痛痒,但对于投资者却是资金机会成本的下降,这样一来,资金外逃就不可避免,说明小额的变动不足以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2、微观层面

(1)抓住机遇调整结构。对企业来说,其经营的目的是盈利,任何可能带来丰厚利润的经营模式或营销策略都可能成为改革的目标。负利率状态下的融资规模扩大意味着企业可以获利的机率越来越大,同时给企业发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企业可以利用新增的融资额度增设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在内部协调,稳健经营的前提下,企业应该遵循“适应、适时、适才”的原则,发展核心品牌,缓解劣势品牌的压力,合理调度人员,将最优的人力资源配置到最有发展潜力的部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结构,保证企业升级的同时提高企业效益。

(2)扩大融资增加供给。由于负利率时期下出现市场资金“过剩”的情况,企业可不考虑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应将消费意愿作为第一关键要素,利用过剩的产能生产消费者对口的产品,从源头上刺激消费,纠正要素的不合理配置,走出消费市场“多量少优”的怪圈,生产高质量产品提高销量。再者,短期内,负利率能将钱“赶”向实体经济,成为企业扩大产量的敲门砖,企业不会再因为融资难的问题滞留。甚至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生产成本会成为提高利润的一大助力,为增加供给量创造条件。

负利率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涉及到国内外投资、黄金外汇交易、国际贸易往来等诸多的经济命脉,几乎涉及到实体经济的方方面面,也从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这一衡量标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经济领域的繁荣,影响着实体经济的繁荣。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基础,负利率发展为新常态成为可能,这两大经济名词是否能在未来和谐共处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要:中国步入负利率时代,站在长期的角度来说,负利率的增长会抑制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加剧社会不稳定情绪,不利于社会安定,但从短期的角度来说,负利率对拉动内需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所改善,是实体经济融资的催化剂。本文从短期的角度出发,首先通过社会融资规模的次级数据分析负利率与实体经济融资之间的变动关系,然后通过经济原理提出负利率状态下的融资渠道,最后给出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负利率,实体经济融资,融资路径

参考文献

[1]王书琪:存款负利率的成因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2(8).

[2]人民银行发布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5/content_2804533.htm.2015-01-15.

[3]盛松成、张文红、李夏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分析[J].中国金融,2015(6).

[4]伍聪:负利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5]李茂:中国实际负利率与高储蓄并存的原因与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6]龙林庚、李国疆:当前我国负利率环境下的货币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观察,2010(12).

[7]郭丽虹、张祥建、徐龙炳:社会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J].金融市场,2014(6).

[8]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J].金融研究,2012(10).

我国实体经济 第10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实体经济,影响,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和美国国际集团,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倒闭,以及美联银行出现危机等一系列事件,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2008年12月5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公开承认美国经济已进入衰退期。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减少53.3万个,失业率为15年来的最高点。美国2008年三季度居民消费支出下降3.1%,是1991年以来的首次下滑。11月份的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续第二个月创出最大降幅,暴跌1.7%,为1947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企业经营投资规模削减,生产下降。2008年9月工业生产环比下降2.8%,为自1974年以来最大降幅。2008年11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由10月的44.0%降至35.4%,商业活动指数由10月的53.4%跌至36.6%。美国在本次次贷危机中,房市和股市资产价格大幅度缩水,使人们手中的财富减少,影响到微观主体的消费行为。一旦消费不足,政府和企业会减少进口,通过国际贸易影响到与本国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又通过这些国家传递到另外一些国家。另一方面,本国投资减少,金融危机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企业在金融市场的融资总量下降,进而降低了企业投资的热情,投资意愿下降,经济下滑,而经济下滑又将导致收入减少,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如果风险因素是直接发生于实体经济,则通过国际贸易被直接传递给与本国有着紧密贸易往来的国家。

这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前所未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8年9月23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发展融资,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千年发展目标的推进带来了威胁。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则分别用了“最近几代人时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一个世纪只出现一两次的事件”来评论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古巴前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撰文指出:“这场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每隔几年惯常发生的那种经济危机,也不同于上世纪30年代发生的大萧条,它是资本主义模式确立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它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世界将会变得不同。”

二、金融危机的特点

至目前为止,危机尚未结束,此次危机的特点是面临着众多不确定性,为理论实务研究和政府政策制定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挑战。

(一)损失数量的不确定性。

2007年底,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约为12万亿美元,次级按揭贷款的总规模约1.3万亿美元,房利美和房地美2007年的财务杠杆分别达到30和90倍以上。2007年底,美国居民、政府、金融机构等未到期债务资产总额为50万亿美元,是美国当年GDP的3倍多,平均每个美国人要负担16万美元以上。而美国的居民储蓄率1984年为10.08%,2007年则下降为-1.7%。虽然上述数字不一定都是损失,但损失数量占经济总量的比例目前还不确定。

(二)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继2007年7—8月份美联储被迫进入降息周期,2007年底花旗、美林、瑞银等大机构出现巨额亏损和2008年3月份贝尔期登被收购后,于2008年9月中旬后全面爆发,雷曼、AIG、美林、苏格兰皇家银行、富通等相继破产倒闭,在全球大规模救市方案出台后,2009年一季度全球股市再次暴跌,东欧和东亚一些国家出现货币急剧贬值。反反复复、一波三折,目前虽略有好转,甚至有人预言已走出低谷,但至今没有断定危机已然结束的定论问世。

(三)蔓延地域的不确定性。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在全球金融核心区域,并从欧美蔓延到亚太、拉美,东欧国家和其他比较依赖外债的新兴经济体也受到冲击,俄罗斯和韩国货币大幅贬值,匈牙利、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开始向IMF求援。虽然各国受波及程度不同,但少有幸免。即便在危机似乎走出低谷的今天,依然不能断定它的蔓延地域是否还会扩张。

(四)冲击程度的不确定性。

此次金融危机首先爆发在资本市场层面,集中体现在对金融经济的冲击,但随后实体经济受到牵连,美国2009年4月份工业总的设备开工率只有69.1%,是42年来的最低水平。一季度,工业生产按年率计算,下降19.2%。欧共体欧元区经济一季度负增长2.5%,失业率8.9%,这是自欧元区1999年成立以来最大季度降幅。自此,欧元区已连续四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在欧元区成员国中,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第一季度分别下滑3.8%、2.4%、1.8%和1.2%。欧盟27国经济环比下滑2.5%,同比下滑4.4%。这表明欧元区经济衰退程度加深。日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15.2%,这是日本有史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也是在世界经济强国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俄罗斯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比去年同期下降9.5%,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23.2%。中国是一枝独秀。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同比增长6.1%,比上一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损失及下降有多少为危机直接导致,又有多少为间接因素所致,至今无法确定。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兼国家经济研究局局长马丁·费尔德斯坦认为,这场危机是由对所有风险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和美国在这10年的前5年中所产生的房地产泡沫的崩溃造成的。住房问题导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而危机又使维持经济活动所需的信贷供应不断减少。在利润至上原则的驱使下,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金融创新与金融投机行为也很盛行。此外,金融监管机制存在漏洞,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业发展。虽然各国政府及时采取了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但是市场信心和预期的恢复、金融机构从重组到正常运行、金融市场秩序的自我调整仍需要有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使得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由此带来的外需减弱给中国实体经济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一)外贸企业坏账增多。

全球金融危机的风险正通过贸易链条向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转嫁,对中国经济实体最直接的影响表现是国内外贸型企业的坏账增多。国外市场信贷紧缩,导致本国企业的经营流动资金吃紧,对资金量的需求相应增加。如果国外政府实施资本项目管制,那么该国企业与我国企业间的资金流动链条将断裂。欧美企业为了转嫁和规避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把资金压力转移给上游的供应商。欧美进口商在资金困难或周转不灵时,一般会采取两种办法:一是进口商在本国银行很难贷到款,往往提出赊账,待进口商资金回笼后再付款,保证己方的利益,把中国企业变成了海外客户的融资工具;二是在资金周转不动之后,很多进口商把货物压在港口不收货,更多则是不支付货款,或者干脆直接宣布倒闭,把负担甩给了上游的制造企业,而接下这最后一棒的,就是国内的制造企业。目前,拖欠债务的范围已经从最初与房地产有关的石材、钢材等企业开始蔓延到日常消费品,如鞋子、服装、手机、电子产品等。据国家商务部研究院保守估算,中国企业被拖欠的海外债务早已达到1000亿美元,2008年新增的海外拖欠额则已经大大超过150亿美元,而且正在加速蔓延。

(二)订单锐减。

金融危机使得国外消费减少、订单数减少,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重大的影响。据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出口10740亿美元,增速比2007年同期减少4.8百分点,已经倒闭外向型企业两万多家,GDP降为9.6%,是近6年来第一次回落到一位数。2008年11月我国的出口开始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1月份当月我国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我国外贸单月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12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33.3亿美元,下降11.1%;其中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2.8%,进口721.8亿美元,下降21.3%。由于源于欧美市场的订单大幅减少,国际需求下降,国外市场的一些产品价格也下跌,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美国和欧洲市场占了中国总出口的40%。所以中国出口必然也会随之放缓。2009年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加深17.9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同比下降43.1%,出口下降17.5%,降幅比上月分别加深21.8和14.7个百分点。这种情况说明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冲击在继续扩大。

其次,美元贬值,以及美国等政府要求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施压,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带来更大压力,加之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内信贷紧缩等因素,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最后,金融危机加大欧美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欧美政府和企业将频繁利用对华反倾销调查、新技术性标准、绿色环保等贸易壁垒,国际贸易摩擦加大,使得国内企业出口更加困难。

(三)金融危机对国内传统产业结构形成冲击。

受危机影响,国内企业因产能缩减而裁员,国外进口商拖欠账款和订单减少导致出口型企业倒闭,已影响到中国的就业形势。中国每年7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是解决中国就业的主力军。受危机影响最大的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破产倒闭主要是导致劳动力市场中低端劳动者失业,以农民工为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其对整体就业形势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如不能及时遏制,城市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在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将会被迫在大范围内进行,极有可能埋下隐患。

(四)通过消费疲软打击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悲观情绪不仅仅对境外市场带来消费预期下降的影响,对国内消费市场也同样如此。危机使国内消费者个人收入减少,对未来的预期下降,甚至悲观,消费意愿下降,导致消费者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或现时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变化预测的预期指数,回落明显,从2008年一季度的97.5降至二季度的96.7,再到三季度的96.2,显示金融危机对中国消费者自身生活的影响比较敏感。消费意愿下降,消费支出减少,使得因外销订单减少不得不压缩产能的实体经济再次面临内销的打击。以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的省会南京为例,2009年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11.0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在内外销疲软、下降的双重夹击下,中国实体经济雪上加霜,举步维艰。

四、实体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由于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多层面的影响,如何摆脱危机或最大限度地减弱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刻不容缓,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为刺激经济、摆脱危机施行了高达数十万亿的经济救援方案,同时辅之以多项措施提升经济。因此,进行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课题组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

(一)建立、完善风险意识与机制。

一是对已出现的风险信号给予高度重视,引导企业内部在对外销售时要建立风险管理岗位和制度来减弱和转移风险,更广泛地倡导企业运用国际贸易上常用的风险转移工具,如国际保理(承购应收账款)、出口信用保险等,把风险交给专业的风险控制机构去处理,即使遇到了进口商拖欠、破产情况,企业也可以得到赔付,弥补出口企业损失;二是针对已出现的呆账和坏账,专业金融机构应协助企业尽早进行商账追收,使企业及时获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损失;三是政府对企业运用风险转移工具所产生的额外费用进行财政补贴,鼓励企业稳健经营。

(二)内外兼修,提升竞争力。

外部环境,首先,政府在短期内要考虑外贸政策(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等)与货币政策、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增强协调性,使国内改革与政策调整充分考虑到出口产业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如由于WTO组织成员中以零税率参与竞争是国际市场上的普遍情况,也符合WTO规则,所以退税政策回归到“出口货物零税率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度设计中,将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的主要任务由国内的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来承担。其次,在汇率政策方面要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汇率,减少汇兑波动,适当的时候要运用汇率政策来支持国内企业出口,如人民币贬值政策等。

企业自身,首先从长期来看,要转变发展方式,把外部的压力转换成出口产品升级的动力,以及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这应是化解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根本途径;其次,应该有预见性地对可能发生的贸易争端采取应对措施,并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借助于对新兴市场扩大出口,通过向中东、俄罗斯、拉美等地区的出口增长,以及对内需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的挖掘,来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放缓。

(三)提升就业,带动内需。

提高就业率,增强民众的消费信心,对拉动实体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应当适当调整外贸政策,对就业影响比较大的、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继续提高出口退税,并适当调整加工贸易政策,放宽出口信贷,鼓励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面向国内市场,面向农村市场生产产品,政府对于农民购买产品可以给予补贴,如目前实施的彩电、冰箱下乡补贴等。其次,从政策思路上看,我们有必要把中国的经济从固定资产投资推动的增长、从制造业推动的增长尽快转向服务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使经济增长能够摆脱依赖外部资源和贸易环境的局面,从而带动内需增长,实现充分就业。最后,加大促进就业方面的直接投入,调整就业政策。如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稳定就业的作用,扩大失业保险金的使用对象和范围,用于为稳定就业和维护劳动力供给而进行在职培训、技能培训等的补贴。

总之,扩大社会就业能提高社会总需求,使消费者手中有钱,心中有底,把远期消费变为近期消费,就需要将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保体系进行完善,排除百姓远期生活的不确定性,减少消费者现存的消费顾虑。

(四)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保卫实体经济 第11篇

第一个阶段,泡沫事件引发的资本市场危机,典型的就是1637年荷兰郁金香泡沫交易事件。当时人们抢购郁金香,一株名贵的郁金香可以买一个住宅,因为价格太贵,导致金融危机。

第二个阶段,工业革命引发的危机。那时英国正在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织业快速发展,造成生产过剩,引发了1788年的经济危机,一直到1850年,这62年时间当中,英国爆发了八次经济危机,基本上以纺织业、冶金、机械等产品生产过剩引发。

第三个阶段,美英德俄引发的金融危机。如1857年到1858年的危机,当时英国出现了长达十年经济繁荣,蒸汽机广泛使用,电话和电报普及,殖民主义国家加紧掠夺殖民地,美国和欧洲信用膨胀,投资泡沫和骗取钱财盛行,造成股票价格暴涨暴跌。这次危机是具有标志性的世界金融危机。

第四个阶段,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如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英德法俄等国家遭受了重创,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资本主义空前膨胀,终于导致最为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

第五个阶段,二战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二战改变了世界格局和政治版图,美国独大,高增长带来了高膨胀,加上美元主宰了世界货币体系,引发了战后一系列世界经济危机。

第六个阶段,私募资金国际化引发的金融危机,自英国的英镑危机始。当时英国经济衰退,英镑高估,如果让本币贬值,超过了欧洲汇率同盟规定的下限,就得退出市场,1992年英镑对马克下跌,英国寻求各国的支持,那几个国家都不理它。这时候索罗斯的对冲基金就开始打英国,英国在这次索罗斯对冲基金当中无可奈何地退出了欧洲汇率体系。这是索罗斯非常漂亮的一次打击。

归纳一下400年的经济危机,除了石油危机之外,所有经济危机都起源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危机的受害者,不是经济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巅峰经济的受益者。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持续和演化。早期还是单纯的金融问题,政府认为金融体系出问题了,政府出来救市,各国政府用单一的政策、单一的行动和共同政策、共同行动,共同救市。现在演化成财政问题了,政府自己救自己,救不了自己就等着别国的政府救。

欧元区债务危机国家难以自救,为什么?因为他们现在的危机是金融危机加财政危机的复合型危机,这些国家进入到欧元区之后,欧元是统一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政策,各个欧元区的国家没有自己独立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政策,这是欧元区国家难以自救的一个基本原因。再加上欧元区国家很多都是小国,像冰岛、希腊,不是一个复合的经济体,这些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后工业化,有的国家还是去工业化,实体经济已经没了。

全球衰退告诉中国什么?

一是一定要有一个健全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反对非经济化的货币发行,因为货币太滥了,是造成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

二是一定要建立一个强大的财政体系,不应该执行赤字化财政政策,短期有赤字可以,但是长期有赤字不行。

三是一定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以二产为主体的实体经济,要反对在工业化过程中制约工业,防止后工业化,特别要反对去工业化。

我国实体经济 第12篇

总之, 针对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政策调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使房价合理回归。不论是利率、信贷、土地、环保、产业哪方面的政策, 宏观调控的目的并非打压楼市, 更不是希望楼市崩盘, 不是“一棒子打死”, 而是为了促进楼市更加稳定和健康地发展, 更好地发挥房地产业在拉动经济、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更好地防范和化解由房地产“过热”对金融和经济安全所带来的巨大风险。楼市调控应当把维护金融安全和普通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 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严格执行已出台的政策

调控效果的关键在于对已出台政策的落实, 防止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部门化”, 使执行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近期深圳楼市出现的银行和开发商联手违规“救市”的现象, 有关部门应当加大查处力度。

2、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模

安居是民生之本, 满足全社会成员的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不仅是经济问题, 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增加包括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以及廉租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发和供应, 不仅能解决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 而且对平抑整个房价也有显著作用。

3、尽早征收物业税

征收物业税, 是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由于住房具有公共属性, 占有过多的住房就是占有过多的公共资源, 主要是土地, 而征收物业税 (不动产税) 可抑制过度需求, 同时也是促进当前大量滞留在投资者或投机者手中的存量住房出售的有效手段。具体来说, 中国征收物业税, 不仅要对商业物业征收, 而且也要对住宅物业征收;对第一套人均核定面积以内的可以考虑豁免, 对拥有第二套以上的实行累进税制等等。

【参考文献】

[1]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R]. (国办发[2008]131号) .

[2]易宪容: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EB/OL].http:PP

[3]李友华:从东亚金融危机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实习编辑:唐石泉)

○朱雅琴 (沈阳工程学院

2007年4月2日, 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放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 并开始显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次贷危机发生以来, 主要对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产生影响, 但随着次贷危机对消费预期以及流动性紧缩产生影响以来, 次贷危机正在逐步影响着实体经济。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剖析

从次级贷作为分散风险的工具演变到全球金融风险的过程看, 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美国主导推动的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直接产物。房地产市场由牛转熊应是引爆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来看,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 利率上升导致还贷负担加重。从2004年起, 美国联邦连续17次加息, 将联邦基准利率提升到5.25%, 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也相应提高。绝大多数次级债产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可调整利率, 最初几年还款利率很低, 而一旦利率重新设定, 那么借款者的还款压力将会突然上升, 导致拖欠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风险增大。

其次, 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丧失赎回权比例的提高, 意味着贷款发放机构将处置更多作为抵押品的房屋或者将有更多的借款人被要求强行出售房屋, 这将使房屋供给增加, 引起房屋的原有价值降低, 最终造成了次级债的价格下跌, 经营次级抵押贷款的信贷公司接连破产, 其投资者也蒙受巨大损失。

最后, 证券化放大了次级贷的市场风险。在美国次级信用是违约的代名词, 同时也是高收益的代名词。投资者在2005—2006年间对高收益债券的强劲需求使次级债市场异常红火。资产证券化使银行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 将大批贷款打包、分块卖给投资者, 如金融机构、养老金公司、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等。银行在此过程中, 追求的是量而不是质。资产证券化虽然为次级贷市场的火爆注入了活力, 但是由于产品设计过于复杂, 监管软弱, 潜伏着巨大风险。在次级贷款方出现问题后, 证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剧了次级贷的爆发和蔓延。

国实体响及对策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

目前中国存在着房地产反复抵押的现象,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警觉。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 房产抵押贷款的规模不断扩大, 房贷中固有的一些风险, 例如政策法律风险、银行流动性风险、个人的信贷风险等开始显现。中国各大银行已经开始紧缩房贷, 这将使中国火爆的房地产市场降温。

房价过高, 远远超过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今年以来, 我国多数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大减, 特别是深圳房价率先回落。由于房地产价格刚显露调整苗头, 泡沫风险尚未得到释放, 如果美国房价下跌和次贷危机深化影响到国内居民的购房预期, 前期进入我国房市的“热钱”也获利回流, 则房地产价格泡沫可能会加速破裂。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蔓延, 不仅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而且还扩展到全球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和美元汇率的持续贬值, 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严重影响。

首先, 随着次贷危机继续向实体经济扩散, 全球经济出现降温已成定局, 中国出口的形势不容乐观。自从2007年年中到现在, 出口部门已经频频告急:进口成本大幅飙升、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贸易摩擦越来越多。根据有关测算, 美国经济增长放慢1个百分点, 中国出口就会下降6个百分点。出口额的下降, 进而导致利润降低, 甚至由于企业对主要出口市场出口增幅的回落, 引起我国外贸总体出口增速减缓。

其次, 为应对次贷危机, 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 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 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 导致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自汇改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积升值21%。人民币加速升值, 削弱了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 进一步影响中国出口增长。

四、中国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对策

1、强化政府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从次贷危机中, 可以发现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存在着监管缺失。早在2003年, 金融监管部门就已经知道抵押贷款公司降低了信贷标准的做法, 评级机构也将有些次级房贷机构列入“信用观察”名单。然而这些情况的发生, 并没有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应该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 金融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要坚持独立的风险判断, 关注金融市场各类风险的关联性, 识别和控制系统性风险, 以防止类似危机在中国上演。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督以及对信用中介机构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避免资产泡沫的产生和累积, 从而防止因资产泡沫破裂而导致金融波动的风险。

2、加强对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管理.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房地产价格上涨时, 贷款机构忽视了如果房价下降会引起违约风险, 从而放松了抵押贷款的条件, 使得很多无偿还能力的客户获得了贷款, 进而为次贷危机埋下了隐患。

投机炒作成风, 我国房价不断上扬, 通胀压力迫使央行持续升息, 这种情况与次贷危机爆发前的美国市场很相似。虽然我国按揭贷款没有分级, 但并不能说明都是质地优良, 其中含有次贷标准的贷款。房贷因有房产作抵押, 似乎是最安全的资产, 但房产的价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化的, 房地产的价格不可能不考虑其生产的成本无限制地上涨。当市场发生逆转时, 房价下滑, 银行处置抵押物难, 即使拍卖抵押物, 其所得收益也不足以偿还贷款。央行近年来连续多次加息, 我国住房按揭贷款正步入违约高风险期。为此, 商业银行应该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 力求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 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 尽量杜绝“零首付”的现象, 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 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

3、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 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目前来看,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冲击表现为全球经济减速引起的出口下降的压力。这主要源于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增长。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较大风险, 对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十分不利。因此,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情况, 必须尽快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积极启动内需, 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优化消费结构, 拓宽消费领域, 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提高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地增长。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课题“金融脆弱性的新变化:基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分析”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为2008lslktjjx-

摘要:2007年以来, 美国次贷危机从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开始, 进一步从金融层面传导到实体经济层面, 大大提高了国际经济的风险, 全球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作为经济全球化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影响。本文对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同时从出口、房地产两个方面探讨了此次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实体经济,对策

参考文献

[1]闻章:美国次级抵:贷款市场的危机与启示[J].资本市场, 2007 (4) .

[2]汪利娜:美国次级抵:贷款危机的警示[J].财经科学, 2007 (10) .

[3]冯科: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反思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J].南方金融, 2007 (9) .

[4]陆渊:次贷危机与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的艰难选择[J].中国物价, 2008 (3) .

上一篇:Web网站设计下一篇:动态执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