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审计研究范文

2024-06-19

物流审计研究范文(精选6篇)

物流审计研究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审计,供应链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和顾客需求多样化的今天,物流在企业经营中占据着日渐重要的地位。物流对营销网络的构建,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成本的压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较高的物流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基于此,许多企业都大力发展物流以促使物流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在进行物流活动时,通过制定合理的物流目标和计划,同时对物流目标、物流计划、物流活动进行必要的审计,才可能使物流目标和物流活动保持一致,物流绩效不断提高。另外,通过物流审计,可以实现物流系统性能的持续改进,为物流活动的各个参与方创造更多的价值,不断提高客户、股东、经营者、职工的满意度。

2 现代企业物流审计的含义

物流是指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的需求,将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企业物流就是泛指与企业运营相关的一切物流活动。它包括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组成的整个过程的物料流动。

现代物流审计是为提高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物流服务水平,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运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对物流环境、物流战略和规划、物流组织、物流资源、物流作业及物流成本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估,并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进行对比、取证、评价,进而提出改进和调整措施,修正不利于创造物流价值的部分,并达到持续改善物流系统性能、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

3 现代企业物流审计的范围

当前,物流审计已经从传统的物流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物流经营管理审计,其范围包括外部物流审计和内部物流审计。

3.1 外部物流审计

在这个竞争激烈、客户要求愈来愈高的商业环境中,客户服务的优劣成为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的关键。客户服务是一切的出发点。因此,外部物流审计首先包括外部客户审计。其任务是确定提供现有水平的服务对业务造成的影响以及实现和保持竞争优势所需达到的服务水平。其次,外部物流审计还包括行业竞争力审计。这种审计包括从行业的市场大小和成长率、利润率、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同行竞争以及人力资源的供给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尤其行业的标杆企业在物流方面的优劣势也是审计的重点。再次,外部物流审计还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审计。宏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同样,也影响到企业物流的战略规划。最后。市场渠道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审计和相关技术领域审计也是外部物流审计的组成部分。物流战略部分是由渠道结构所决定的。身处供应链中某一节点的企业,必须对原材料供应商、批发商和经销商等进行控制和考核,以达到渠道的通畅和高效。相关法律和法规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即是企业物流健康发展的保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制约了企业物流的发展。因此,企业的物流部门建立适应法律和法规变化的应变计划是非常必要的。信息技术、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企业的物流活动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对相关技术领域的审计,认真评估企业的物流部门运用上述先进技术的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3.2 内部物流审计

内部物流环境体现企业进行物流活动的优势和劣势,内部物流审计首先包括物流成本审计。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是物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和配送等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物流成本是企业进行有效成本管理的手段,也是物流经济效益的评价尺度,它能直观地体现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审计企业物流活动的最关键的是要审核完成特定物流运作目标所发生的真实成本。其次,内部物流审计还包括固定的设施和设备审计。即对为实现物流目标而对投入的设施和设备的资本进行审计。其目的是提高设备和设施的资产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再次,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审计也是内部物流审计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对物流组织结构形式和组织单元的选择和优化以及物流组织人员的工作绩效的考评。

4 现代企业物流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4.1 对企业物流政策和物流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审计

查阅企业的章程、文件等,确认是否制定了物流管理政策、是否建立了管理程序等物流管理制度体系,并审核已经制定的政策程序等制度体系是否符合企业目标。同时,使用穿行测试,评价企业的物流管理制度是否在实际中得到贯彻执行。

4.2 对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审计

首先测试企业采购的整个程序,确认由已经授权允许的供应商提供产品或服务,使用的价格合适、程序适当、收到货物的数量准确并及时付款。其次,通过与同行业比较存货期、向客户函证评价对客户需求的把握程度和客户的满意程度。通常情况下,如果对客户的需求把握较好,则企业的存货期较短,反之较长。如戴尔公司的存货期只有6天,而中国最优秀的电脑生产企业的存货期要30天。再次,比较企业不同时期的采购成本,评价物流管理是否在保证采购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在比较中结合供应商供货的效率与产品考虑。因为如果成本的降低是伴随着整个供应商效率的降低和产品质量的降低,则说明企业的压价使整个供应商没有能力进行良性发展,这可能在将来降低企业的价格谈判能力,使企业处于不利地位。最后,利用生产部门的有关生产周期和生产安排的资料,结合到货的时间评价物流管理的效率和利用物流融资的效率。企业原料能够及时到货,则会减少企业的缺货成本。但是企业储存太多原料则会加大企业的储存成本。如果企业能将暂时不用的原料放在供应商处,就相当于从供应商处融通了流动资金。这时的物流审计要采用财务分析的方法,计算缺货成本、占用资金的成本等机会成本,评价物流管理的效率及效益。

4.3 对供应链“弹性”和效益的审计

企业可以通过向主要顾客发函询问确定企业响应顾客需求的时间,评价供应链的“弹性”及保持弹性的效益。所谓供应链的“弹性”是指整个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对用户需求变化的适应程度,与“刚性”相对立。一般说来,增加供应链的“弹性”与供应链的低成本运营存在一定的矛盾,如库存费用的降低将直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由此造成的服务水准降低(比如出现缺货)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市场份额丢失、商誉降低等对企业利益的损失是潜在的、长远的。通过对客户的询函估计无法及时响应客户所造成的损失,将此与企业为响应客户而发生的库存成本、生产能力冗余成本等相比较,评价供应链管理的弹性和弹性管理的效益。

5 完善现代企业物流审计的对策与建议

5.1 完善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为企业物流审计提供支撑

2002年7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对美国国会的建议中指出: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有效治理体系的四个主要条件的协同之上的,这四个主要条件是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公司治理是一个企业的运营基础,为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提供环境支撑。董事会做为公司治理的首要内容,体现了一个公司的总体战略的发展前景。董事会的健康有效运行是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能够良好发挥其功能的保障与基础。董事会作为企业监管中心的最高决策层,该机构对内部审计的顺利有效实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加强独立董事的控制地位与执法力度,避免企业“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出现。同时,董事会的激励制度与奖励措施的制定与普及是有效降低企业员工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缓和药剂。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作为企业整体监控的第二层级,对企业物流审计的实施起到了全局领导与智力支撑的关键作用。

5.2 加强企业物流内部控制系统管理,提高企业物流审计质量

首先,加强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是对企业内外环境的正确分析与全面把握。企业的物流经营环境与其他环境大相径庭,包括运输作业环境、仓储作业环境、装卸与包装作业环境、配送作业环境等。其次,要保证企业各项控制活动的合理安排,如:实物资产的控制、员工职责分离、授权责任委派等等,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工作。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的安排要根据其业务流程的特点来进行设计与规划,以求做到各个岗位的员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上级领导与下属之间分工明确,权责对等,协调稳妥。控制活动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与财务目标为制定前提,确保业务流程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范围与工作要求等描述清晰,物流业务流程各个环节所涉及的部门的责任和所涉及的辅助部门,如:信息处理系统和相关维护部门的适时配合服务等内容全面充分。再次,要保证企业的有序运行,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与人员沟通是很重要的。建立及时的物流信息的反馈制度是企业内部数据库信息系统建设的重点,要对各类情报数据和业务信息的安全分类制定严格的界定标准,确保安全信息的质量性与时效性。

5.3 审计人员要加强与管理人员的沟通,提高企业物流审计的效率

在企业物流审计中要应用大量的预测分析,由于人员背景和对信息的掌握情况不同,对同一事物的估计不同的人往往不同。所以审计人员在评价企业物流活动时对存在主观估计的情况要加强与管理人员的沟通,通过互补信息和不同思维方式的沟通确保对管理活动评价的客观性,这也可以提高审计效率。

5.4 审计小组要吸收各方面的人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对企业物流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要综合管理、营销、计算机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就向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知识要求。不仅审计小组需要配备有各方面技能的人员,而且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综合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袁胜强,刘仲英.企业物流审计研究[J].物流技术,2005,(11):74-75.

[2]杜平安.物流审计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8,(7):163-164.

[3]李雪.供应链管理的评价和审计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7.

[4]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73-85.

[5]曹红军,陈鹏,韩显.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J].管理世界,2006,(8):178-179.

物流审计研究 第2篇

在烟草行业的供应链中, 自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烟草商业企业现行的粗放型流通模式面临着国外烟草巨头和上、下游客户的替代危机, 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强烈。“十二五”期间, 国家烟草专卖局明确提出三大课题, 即烟草行业改革的红利在哪里、发展的潜力在哪里、追赶的目标在哪里。对于烟草商业企业而言, 打造低本高效的物流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之一, 而通过对现行物流的内部审计,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是促进烟草商业企业物流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原则

(一) 研究的现实意义

管理大师Gary·Sherman指出:物流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 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欧美等西方国家一直开展基于成本的精益物流研究, 并且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我国对物流的概念引入较晚, 且偏重于宏观层面, 以物资储运为研究对象, 理论和实践相对落后, 学习借鉴先进的精益管理思想, 着力提升我国物流业的竞争优势, 已经成为企业和学者的共识。2005年5月1日, 国家商务部正式出台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T19680-2005) , 明确了物流企业的类型与评估指标, 从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三类物流企业给出了评价原则, 为物流企业规范与管理提供了依据。很多企业和学者开始研究物流体系的评估指标和方法。2009年, 全国烟草标准技术委员会物流分技术委员会 (TC 144/SC9) 发布了《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规定了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确定了卷烟物流统计指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综上文献分析, 目前, 对物流体系的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物流企业评价指标构成、指标数据以及采用的分析方法。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 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 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 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 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笔者所在的是一家地市级烟草商业公司内部审计机构, 根据有助于企业经营发展和规范的要求, 转变过去纠偏差错型审计或单纯的依靠财务数据描述的审计, 结合业务特点, 积极建立有针对性的审计评价体系, 主要围绕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几大类开展, 努力实现内部审计增值型服务。地市级烟草公司作为经营主体, 卷烟物流是其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 2014年初, 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打造“科技物流、精益物流、人本物流”的目标, 其核心内涵紧扣“成本、效率、服务”的管理主题, 实现精确的核算、精细的管理和精准的服务, 具体目标是低本高效运作、快速响应市场, 促进客户满意度提升, 努力提升烟草行业的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 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评估, 建立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研究原则

卷烟物流的审计评价体系是设计在同级组织机构上的, 其指标的设置既要保证审计对象的可接受性, 同时, 还要有助于实施适当的审计控制, 要能够科学、客观、全面地反映卷烟物流的运行状况。因此,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目标导向性原则。

开展卷烟物流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对物流运作的监督、控制和指导, 因此, 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紧紧围绕改善物流系统性能、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标, 有助于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2. 全面系统性原则。

卷烟物流运行的各个阶段承接关系紧密, 相互作用, 是一个包含众多因素的共同体, 因此必须采用系统设计的思想和综合评价的原则来建立指标体系, 能全面反映仓储、分拣、配送和服务质量等全方位的状况。

3. 科学易操作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成、指标数据的导入及所采用的分析计算方法都要有科学依据, 指标设计应能与行业现行统计资料统一编码标准, 定义明确、概念清楚, 尽量避免有歧义, 便于操作。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卷烟物流系统环节多, 流线长, 应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并存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使审计评价结果精确、可比, 还要力求做到定性指标定量化, 以便于准确的评价统计分析。

二、卷烟物流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 卷烟物流业务现状

地市级烟草公司的卷烟物流上承卷烟工业企业, 下连卷烟市场零售户, 是卷烟供应链中的分销环节, 主要负责工业卷烟的到货入库、在库卷烟的仓储管理、根据订单分拣配货以及面向市场的卷烟配送服务。

目前, 笔者所在的烟草商业公司, 在卷烟入库和仓储管理环节广泛采用了RFID技术和数字化仓储系统, 实现了件烟、托盘、货位的三位一体管理, 对卷烟商品的存放做到精细化和定量、定位管理, 提高了仓库空间使用和作业的效率;在分拣配货环节采用技术成熟的半自动卷烟分拣系统, 系统效率最高可达18000条/小时, 包装采用薄膜热缩封闭式包装, 有利于防止卷烟调包和责任认定, 包装速度快;配送调度环节依托GPS/GIS和线路优化系统支撑, 通过车载GPS定位和导航终端, 对配送车辆实行全程在途监控, 在电子地图和GIS平台的支持下, 定期对配送任务进行计算, 得到优化的配送线路和配载方案, 提高满载率、减少配送时间、降低运营成本等。卷烟物流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二)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层的重要控制手段, 其发展阶段应与审计对象的发展相适应, 通过内部审计有助于推动审计对象的发展, 而审计对象的发展又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完善, 因此, 设计卷烟物流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建立在现行的业务流程上, 结合行业专家的意见, 从综合管理、仓储分拣、配送调度、服务质量和队伍建设五个视角构成为一级指标, 19个度量项目为二级指标, 构建卷烟物流的审计评价体系, 全面衡量卷烟物流的效益效率水平;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 (FAHP) 对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 为物流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量化的决策依据。详细的分层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示。

1. 综合管理评价 (B1)

综合评价指标是从财务管理视角对卷烟物流运行的经济效益开展审计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分析现行的业务流程中影响效益、成本的管理环节, 为促进物流管理低本高效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1) 物流费用率 (C1) :统计卷烟物流在仓储、分拣及配送环节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 是评价物流管理成本的综合性指标;

(2) 人工费用比例 (C2) :人工费用包括管理人员、仓储、分拣和配送人员的费用总和, 该指标反映物流费用中用工成本所占的比重;

(3) 人均配送效率 (C3) :是指卷烟配送中心每人每年配送的卷烟数量;

(4) 纸箱回收率 (C4) :反映卷烟纸箱回收销售情况, 公式为同期纸箱销售量/总销量;

(5) 纸箱循环利用率 (C5) :反映卷烟纸箱循环利用情况, 公式为纸质卷烟包装箱循环利用数量/同省地产卷烟销量;

(6) 单箱物流费用 (C6) :计算每销售一箱卷烟所需的成本分摊;

(7) 单箱可控物流费用 (C7) :反映物流费用中可控费用控制水平, 可控费用包含除去人工成本、场地设施成本、燃油料成本等逐年上涨的这些不可控因素外的费用。

2. 仓储分拣评价 (B2)

仓储分拣评价指标用于衡量卷烟物流仓储管理和分拣包装环节的作业水平, 是审计评估卷烟物流内部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对加强仓储、分拣环节管理, 提升业务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 仓储利用率 (C8) :是反映仓储容量、能力以及卷烟商品存储数量的指标, 便于从总量上掌握经济运行, 衡量库容能力, 提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提高仓储利用率;

(2) 分拣设备有效作业率 (C9) :在分拣设备额定能力的基础上, 评价实际的作业效率;

(3) 人均收发货数量 (C10) :是指计算期收发货数量与计算期作业人数的比例;

(4) 人均分拣数量 (C11) :反映分拣环节劳动生产率, 公式为计算期分拣数量/计算期分拣作业人数。

3. 配送调度评价 (B3)

配送效率是卷烟物流整体效率的重要组成, 该指标是对配送调度环节的审计评价, 是衡量配送能力负荷与作业效率水平的标尺, 审计评价建议对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具有指导性意义。

(1) 车辆装载率 (C12) :是指配送车辆在容积、载重的限制条件下, 计算实际配送量与额定装载量的比例, 促进最大限度地实现车辆满载, 降低配送运营成本;

(2) 万箱物流用车 (C13) :配送万箱卷烟所用车辆数越小, 说明配送效率越高;

(3) 百公里油耗 (C14) :以百公里为单位计算油费, 评价配送车辆用油情况;

4. 服务质量评价 (B4)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是从客户满意的视角出发, 审计评价卷烟物流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现状, 帮助改进和提升服务水平。

(1) 平均送货响应时间 (C15) :计算从接受订单开始到送货到户的总耗时, 反映服务客户的总体效率;

(2) 差错率 (C16) :包括在分拣环节因人工或机械故障导致的配货差错, 以及在仓储管理、配送作业过程中发生货物损坏、丢失、发错货物等情况的差错综合, 差错率越低, 则服务质量越高;

(3) 投诉率 (C17) :指客户有效投诉的次数与总客户数的比率, 反映客户满意度水平。

5. 队伍建设水平 (B5)

员工队伍素质是卷烟物流顺畅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力保障。

(1) 中高级技能人员占比 (C18) :是指取得中级以上职称及职业技能等级的人数占物流总人数的比例, 反映物流环节管理过程中技能人员的保障能力;

(2) 大专以上人员占比 (C19) :取得大专 (含) 以上文凭的人数占物流总人数的比例, 反映卷烟物流发展的潜力。

(三) 审计评价方法

首先, 根据卷烟物流审计评价指标对应的业务环节和视角的不同, 选择不同行业、领域、方向的专家, 建立评价专家组, 明确1-4的评语集。其次, 采用线性权重模型, 为每一个指标确定一个合适的权重, 采用“两两比较法”, 向专家发出咨询函, 让专家比较两两指标的重要性, 在19个指标中进行两两比较, 构成19×19的判断矩阵, 通过求解权重方程组得到权重值。最后, 针对评价多指标、多层次和专家诊断的特点, 根据审计评价的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 (FAHP) 对卷烟物流的审计评价指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结束语

当前, 我国烟草商业企业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 粗放式、高成本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内部审计工作, 从卷烟物流管理和作业流程的五个层面分别建立了详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并通过客观的评价分析方法, 及时发现卷烟物流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空间, 以期实现管理精细, 流程优化, 效益效率双提升。文中所提出的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可随物流体系的不断发展而作相应的动态调整, 并可通过建立评价分析支持系统, 开展持续的审计评价, 实现持续改进。

摘要:本文以烟草商业企业物流运行模式为背景, 从物流内部控制体系入手, 通过开展物流运行成本和效率的内部审计评估, 提出了卷烟物流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 (FAHP) , 构建了卷烟物流仓储、运输及服务质量等多个层面的评价阶梯架构, 并分阶段建立加权统计评估模型, 综合反映了卷烟物流体系的运行质量, 以加快低本、高效、优质的精益化卷烟物流建设。

关键词:卷烟物流,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参考文献

[1]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标准.2008-12-12.

[2]王晓燕.关于现代企业物流审计的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6) .

[3]高艳芳, 董静.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2010 (11) .

[4]杜爱文.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指标体系和审计方法研究[J].市场现代化, 2007 (5) .

[5]杨明, 艾小玲等.中小型公路货运企业物流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J].物流科技, 2006 (2) .

[6]李红白, 刘凯, 李电生.宏观物流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5 (4) .

建立物流贸易风险审计机制 第3篇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如何融入风险管理, 发挥自身的特殊作用, 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形势要求内部审计监督范围要从财务收支、经济责任、经营效益等传统领域向风险管理领域拓展;审计内容要从检查企业经营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向企业风险管理价延伸;审计工作方式要由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不仅尽到监督职责更要发挥评价职能。

一、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是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 通过审查、分析、评价企业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全性及执行的有效性, 着力揭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无效控制及可能产生的风险损失, 并针对缺陷和无效控制措施提出审计建议, 促使企业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 从而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是用“第三只眼睛”对企业物流贸易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独立的监督评价, 它不直接参与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管理活动, 以保证审计监督评价行为的客观公正。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全性和有效性为内容, 着重审查制度体系、重要方面和关键控制环节是否健全完整或存在重大缺陷, 评价各种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及是否有效。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时点:以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为主, 事后审计为辅。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是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 向风险管理组织提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 促使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 防患于未然, 审计效应潜在于未来。

二、开展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做法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重大风险管理领域。针对物流贸易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进行事中审计, 有利于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中的现实风险, 也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1. 建立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机制

建立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机制是有效实施审计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1) 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

确立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中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并在设立“物流贸易风险审计评估小组”, 履行相关职责。

(2) 把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列入年度审计计划

对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审计重点、审计项目及工作要求均纳入《公司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和《公司审计项目计划》, 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3) 落实风险管理审计责任主体

集团公司主管审计工作的总会计师负责对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督导;审计部门负责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年初将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项目落实到的审计组长和主审, 并规定完成限期和质量标准, 确保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目标任务的落实。

(4) 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培训

一是通过听专家讲座、参加专业培训班了解掌握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知识;二是组织审计人员就风险管理审计的难点进行研讨, 不断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风险管理审计的业务素质。

(5) 采取内外结合的工作方式

为了保证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质量, 弥补内部审计专业能力的不足, 对内部控制年度评价和投资项目后评价等重大审计项目采取内部审计与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即内部审计部门作为责任主体, 负责制定审计评价方案, 组织报告质量评审, 提出利用评价成果的整改意见, 并向董事会专项报告工作情况;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作为审计评价主体, 负责按照内部审计的要求, 独立进行审计评价。

(6) 落实审计问题整改制度

对风险管理审计中揭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 严格按照《开滦集团公司审计问题整改的规定》, 由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书》下达被审计单位限期进行整改, 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的整改责任进行落实, 并将整改结果报告集团公司, 审计部门组织核实或复审, 确保风险管理审计的效果。

2.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形式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实行跟踪审计。即:以季度为审计时段, 采取实时跟踪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

3. 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具体做法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采取序时跟踪审查, 按季度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审计过程中, 重点抓了以下关键环节:

(1) 参与贸易客户信用评估。审计组会同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 对贸易客户的资质、信用、资产、经营状况、关联企业等基本情况及动态定期进行调查咨询, 向被审计单位决策层提出信用、风险评估报告, 作为贸易客户准入或退出的决策依据。

(2) 参与买卖合同会审。审计组会同被审计单位纪检、财务、法律、业务主管部门对重大买卖合同的经济性、可行性、严密性、合法性进行会审, 防范合同风险。

(3) 测试采购与付款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审查分级授权是否合理;审查验证购销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 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或越权审批等违规行为。

(4) 审查抵押担保及其变动情况。为贸易客户垫付周转资金的, 在合同中约定贸易客户实行有效资产抵押, 并为其关联公司提供责任担保。对贸易客户抵押担保手续的合法性、抵押资产的数量与质量及其变更进行动态审查。

(5) 审查分析应收应付款项。应收应付款项是物流贸易的核心风险源, 必须随时关注。要对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结算期限逐笔审查, 有无恶意拖欠、贸易纠纷事项;有无开票结算不及时的情况;有无为逃避考核转移应收帐款的情况。

(6) 审查分析物流贸易经营成果。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审查贸易收入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效益指标, 科学判断经营成果的合理性。

(7) 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针对审计发现问题和物流贸易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 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 促使其制定整改措施, 堵塞漏洞。

论风险管理审计在物流企业的开展 第4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风险管理,审计

1引言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物流企业面临诸多复杂的风险。对这些风险的预测及防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及发展。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师通过测试风险管理的有关方面,对风险程度及管理情况做出鉴别、评价,以实现企业的运营目标。随着时代发展和审计环境变化,物流企业内部审计应迅速从以“查错防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过渡,通过对风险的鉴证,以评促改,使企业其能够管理风险,利用风险,驾驭风险,从而良性发展。

2物流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步骤

2.1 对企业风险进行分类

审计部门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影响目标的关键风险,对风险予以识别。参照美国阿瑟·安德森公司提出的以环境、过程、信息这三大导致企业发展和经营不确定性的源头风险为风险识别框架基础的“BRM商务风险模型”,以下对物流企业风险进行分类:

第一类:环境风险,指影响企业运营模式变动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市场需求风险、金融市场风险、灾害损失风险、竞争对手风险、法律风险、行业风险、监管风险等。

第二类:过程风险,指影响企业运营模式实施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运营风险,包括运输搬运风险、配送风险、储备风险、环保风险、合同风险等;财务风险,包括现金流风险、拖欠风险、收付风险、抵押风险、担保风险、对外投资风险等;授权风险,包括领导风险、权限风险、行为动机风险等;诚信风险,包括员工欺诈风险、未经授权使用风险等。

第三类:信息风险,指影响企业正常发展所需决策而依赖的信息可靠性与可信性的风险。具体包括资源分配风险、组织结构风险、预算风险、会计信息风险等。

审计部门还应对识别出的风险予以详细描述,以方便审计人员开展工作。以下是对部分风险的描述举例:①配送风险,指是否能及时、按量、保质地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是配送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在货物的配送过程中造成的货物损毁、丢失等,特别是在非故意的人为因素造成的“骗货”和“骗取货款”的风险。这将影响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会对物流业造成很大冲击和经济损失。②储备风险,指物资被作为存货进行储存时会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仓库存储的损失风险,例如火灾、水灾对存货的危害性很大,不当的库存管理也会形成仓储损失风险。

2.2 编制全年审计计划,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审计部门在确定每年审计计划时,要先对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详细分析,充分考虑企业风险和战略规划,对风险科学地评估和优先排序,确定风险高的领域作为优先安排项目,再根据风险重要性分配审计费用与时间。这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合理运用审计资源。在确定具体审计项目时,可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传统审计项目(比如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之中,也可开展风险管理专项审计,例如单独开展物流配送风险审计。

2.3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可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进行。定性方法是运用定性术语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定量方法是运用数量方法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并依据公式“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影响程度×风险发生的频率”测量风险等级(严重程度)。风险划分几个等级,由审计部门根据单位实际确定,并对每个等级赋予明确的涵义。等级越多,对审计人员风险评估能力要求越高。若企业初次开展风险审计,一般采取简单的风险“三等级”法,即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级,这样确定相对容易些。

2.4 对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审查

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回避、接受、降低、分担。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审计程序,对被审部门风险的应对措施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这些措施采取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还存在哪些重大隐患;采取风险措施时是否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等。

2.5 提交审计报告

审计结束后,审计部门应撰写审计报告,向企业管理层报告审查和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审计报告中的结论应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运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作出评价,明确责任,并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2.6 开展后续审计

提交了审计报告后,并不意味着审计工作的结束。审计部门应在规定期限内,或在与被审部门约定的期限内执行后续审计。内审机构负责人如果初步认定被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发现问题已采取了有效纠正措施,后续审计可作为下次审计工作的一部分。当被审计部门基于成本或其他考虑,决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出书面承诺时,内审机构负责人应向企业管理层报告。

3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变化,现代内审的特征也有了本质的转变,从而也促使审计人员进行角色转换:由被要求精通审计转变为知晓多方面问题的专家;由职业审计师转变为领导决策的建议者;由原先注重于财务风险转变为注重经营风险;由原先的“财产保护者”转变为“风险减少者”。审计人员也需具备以下品质:了解物流行业的竞争情况、特定职能、流程与整个组织的关系,善用科技手段分析资料;能主动确认、分析风险,寻找问题所在;编制的年度审计计划应关注现在及未来,具有前瞻性和弹性;积极表达意见并与管理层讨论重要问题等。这就对企业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

3.2 学会运用外部专家服务

审计中,当涉及到审计人员较为生疏的领域时,可考虑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即聘请在某一领域中具有专门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个人或单位提供专业服务,并在审计活动中利用其工作结果。审计部门在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结果作为审计证据时,应当评价其充分性、相关性及可靠性,并应当对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

3.3 处理好风险管理审计与日常审计业务的关系

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不应与企业常规审计业务产生冲突。审计部门如能将风险管理审计融入常规审计之中,则会相得益彰。比如在开展单位(部门)负责人离任审计时,可将其在任职期间管理风险状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更有利于评价的全面客观。

3.4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风险管理审计理念

迄今为止,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已经制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法规,但这些法规与内审工作要求还有差距。因此审计人员还需学习、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美国COSO委员会等国外机构的相关标准来指导实践,以便顺利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春元.风险导向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

[2]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12.

物流审计研究 第5篇

关键词:国企改革,舞弊识别,国家治理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政府审计的重点对象。国企的健康平稳发展需要政府审计的保驾护航,但是近年来,在政府审计中国企却暴露出奢侈浪费、以权谋私、官商勾结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管理层舞弊不容小视。从2013年粉饰业绩,虚增利润的华锐风电;到2014出现连续五年造假的南纺股份;再到2015年出现系统性舞弊的皖江物流,特别触目惊心的是皖江物流还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上子公司“金融创新”酿苦果的首例。国企管理层舞弊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还导致了国有财产的流失,严重损害国家利益。本文以皖江物流为例,深入分析了管理层舞弊问题,以实现国企管理层舞弊的识别与风险防范,为政府审计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案情回顾———皖江物流简介

安徽皖江物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皖江物流)是一家集煤炭物流、电商物流与集装箱物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并于2003年成功上市。皖江物流作为国家控股的地方性龙头企业,依托黄金水道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皖江地区长三角的分工协作;同时,不断提升芜湖港在国际集装箱枢纽中的地位,促进了芜湖市乃至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然而,2014年4月皖江物流子公司(即淮矿物流)董事长汪晓秀进行离任审计工作后不久,淮矿物流就出现了大额贷款逾期、账户被查封等一系列的重大财务问题;随着政府审计的进一步开展,淮矿物流串通舞弊事件得以浮出水面。由于皖江物流拥有淮矿物流100%股权,淮矿物流的严重财务造假牵一发而动全身,严重影响皖江物流的经营及财务状况。经调查发现,淮矿物流管理层为了完成预期目标,利用虚构交易、会计估计等一系列手段,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虚增收入45.51亿元、46.03亿元,虚增利润2.56亿元、2.34亿元,仅两年时间就虚增收入91.54亿元,虚增利润4.9亿元。当真相呈现世人面前时,皖江物流受到了子公司严重债务的影响,面临着“断腕”割舍淮矿物流的窘境。反思整个案件,管理层舞弊造假触目惊心,促成造假得逞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二、追本溯源———管理层舞弊动因

依据美国会计协会会长Albrecht博士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舞弊的风险因素包括舞弊的动机、机会与借口。淮矿物流的舞弊造假既有行业不景气的原因,也有管理层精心策划、监管机构放纵与银行过度授信的推动;此外,管理层还存在诚信、经营观念等问题。本文正是在舞弊风险三因素基础上做的进一步分析:

(一)舞弊的动机分析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行业不景气,经营陷困境。皖江物流公司的业务以煤炭物流、电商物流与集装箱物流为主,公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物流企业同行业竞争激烈,经营风险加剧,公司经营管理面严峻考验;同时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港口业务如煤炭、钢铁等中转量不断下滑,导致传统商贸业务的业绩下降、融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国内传统企业产能过剩,整体业绩下滑资金周转缓慢;受合作方的影响,物流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在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企业经营面临严峻考验,为管理层舞弊埋下了伏笔。

(2)“千斤重担,任重道远”———财务状况不理想,业绩目标难实现。淮矿物流企业经营的贸易品种单一,企业的财务业绩主要依赖传统板块的支撑,在新的利润增长点尚未形成的形势下,需要不断投入。与此同时,资金和人工成本等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企业控制成本难度加大,对企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事实上,管理层的绩效考核还面临着财务及经营指标的压力,业绩目标难以实现,这些都会促使管理层产生舞弊的动机。

(二)舞弊的机会分析

(1)“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精心策划的“阴谋”,舞弊难以识破。企业财务造假的方式有很多,难免存在一丝破绽;但是管理层的精心策划,将会给舞弊披上神秘的面纱,导致舞弊难以识破。淮矿物流的舞弊究竟高明在何处,通过与紫鑫药业资金体外循环手法对比(如表1所示),就可以知道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发现皖江物流整个业务体系中完全不涉及实物交易,所谓的“购销差额”其实是淮矿物流向福鹏系公司收取的资金占用费;最终导致淮矿物流与客户串通的采购舞弊更加复杂、隐瞒性更强,增加了审计难度。而紫鑫药业集团仅是通过自己控制的几家关联企业,进行有违公允的业务往来;这种方式相对简单、很容易被识别。因此,淮矿物流从事精心策划的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虚假交易,为其编制虚假财务信息提供了机会。

(2)“杖节把钺,独揽大权”———集团监督不力,管理层凌驾内控之上。管理层舞弊的主要原因在于集团监督不力,内控薄弱,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首先,皖江物流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母公司对子公司在日常监管、法人治理等方面存在缺陷。其次,淮矿物流董事长独揽大权,造成企业内控失效;并且通过隐瞒、舞弊等方式全面切断了与母公司的信息渠道,当企业在对淮矿物流进行检查、审计时,其存在的问题未被识别出来。最后,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淮矿物流的重大筹资决定应当由股东决定,然而,授信决策仅在董事会议后得到了实施;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的项目决策。

(3)“当风秉烛,一触即发”———银行过度授信,风险评估不到位。过度金融创新衍生的债务违约致使淮矿物流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链断裂情况,百亿“债务黑洞”随之产生。在淮矿物流资本金只有10亿元的情况下,银行却给予130亿的授信额度;管理层贸然推行了“商贸银”业务,由于操作不规范,加剧了企业风险。另一方面,淮矿物流经营过于单一,使得企业资金周转受制于客户经营状况;当银行收缩信用额度时,造成企业授信额度使用率100%,最终导致资金流出现断裂,债务违约。淮矿物流未正确评估金融产品的风险,年报中对其重大风险事项未予充分披露,使得财务舞弊风险加大。

(三)舞弊的借口分析

(1)“玩忽职守,放任自流”———管理层没有履行职责,弄虚作假。淮矿物流的财务造假是系统性舞弊,董事长作为案件的始作俑者,未能恪尽职守,在舞弊事件中却起到了“带头”作用;独立董事针对企业存在的风险,未能做到及时纠正。不仅如此,管理层心存侥幸,认为系统性舞弊不会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受到严重的诉讼处罚。当舞弊真相浮现出来时,管理层还会为其玩忽职守、弄虚作假找寻理由,推卸自身责任;管理层的不作为已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2)“抱守残缺,固执己见”———管理层没有审时度势,转变经营观念。淮矿物流之所以存在严重的管理层舞弊,与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企业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一方面,管理层既然坚持“一切为了发展”的宗旨,但是却没有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扭亏为盈。另一方面,企业的诚信缺失,管理层的舞弊是有预谋的、自上而下的行为,与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回报股东、造福社会、成就员工”的价值观相背离。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本应当作为企业行动的指南,但是却成为了企业舞弊的挡箭牌。

三、见微知著———管理层舞弊风险识别

政府审计有着自身的特点,尽管其秉持的原则和审计内容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所不同,但政府可以借鉴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方法为其所用,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只要政府审计人员见微知著,舞弊识别就会有规可循。

(一)充分了解被审单位及环境,察觉管理层舞弊机会

充分了解被审单位及环境是落实“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必要环节,为揭露管理层舞弊机会提供了线索。行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以及经营管理都是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单位过程中密切关注的重点;此外,审计机关应当派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来进行审计,利用敏锐的职业判断来察觉管理层舞弊的机会。比如,淮矿物流公司从事的物流行业,竞争激烈,又受到传统企业不景气的影响;同时,企业的高层面临着绩效考核的压力,管理层极易串通舞弊。因此,如果不能充分了解被审单位的行业及相关信息,管理层舞弊机会将很难察觉。

(二)善于利用分析程序,识别舞弊动机

分析程序对审计人员识别风险具有指导性作用,透过财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有助于识别超出正常经营的异常交易,尤其是发现舞弊的端倪。

(1)注重行业对比,识别异常状况。上市公司常常会通过虚增收入来操纵业绩,但是通过与同行业对比,很容易发现舞弊的动机。如表2所示,随着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利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皖江物流却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反常趋势。此外,毛利率作为产品的最初盈利能力的体现,是企业产品竞争力的真实反映。通过对比发现皖江物流的产品竞争力在远低于日照港的情况下,利润的差距却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种种迹象表明企业存在操纵盈余和舞弊造假的动机,需要审计人员高度警惕。

(2)突出结构分析,锁住问题关键。财务报表之间存在着清晰勾稽关系,微小的变动也会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从整体分析财务数据,能够把握管理层舞弊的动机,让管理层的“谎言”不攻自破。企业常常借助往来款项,虚增收入;面对高估的应收账款,往往会采取会计估计方式,挂账而不核销,应收账款异常波动可以作为收入舞弊的突破口。本例中,皖江物流2011-2013年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5.35亿、26.54亿和35.78亿,而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6.27亿、-31.21亿和7.28亿,这表明应收账款增速异常,存在严重赊销;此外,经营活动现金流并非呈现下降趋势,反而呈现出“U”状,这与两者的反向关系相矛盾。审计人员也可以通过账龄分析,针对坏账准备占应收账款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追查管理层虚增收入和利润的动机。

(三)关注非财务风险警讯,洞穿舞弊借口

管理层舞弊不仅表现在财务方面,非财务问题更加值得关注,这往往成为了管理层舞弊行为的托词。非财务风险主要集中表现在受到监管机构的批评处罚,企业频繁变换独立董事等高层管理人员,存在金融创新等情况。如淮矿物流与银行进行的“商贸银”金融创新业务,是管理层在疏于监管情形下从事的冒进行为,管理层以“一切为了发展”为由,忽视客观存在的经营风险,导致企业面临债务困境。以上信息都说明关注非财务风险,对舞弊借口的识别有关键作用。

四、继往开来———管理层舞弊风险应对

对于管理层舞弊风险的应对,需要秉持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应对相结合的思路,坚持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核心,逐步提升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形成系统性的审计方法体系。皖江物流的舞弊案件具有隐蔽性、复杂性、严重性等特点,对国家治理,审计监督及公司治理都有重大启示:

(一)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从重处罚违规行为

针对目前国企贪污腐败、舞弊造假案件频繁发生,已严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现状,实施国企经济责任审计迫在眉睫,如何针对管理层舞弊动机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是审计工作首要的问题。首先,对国家来说,构建权力导向审计有助于将舞弊动机扼杀于摇篮之中,是审计的关键。多数情况下,管理层舞弊发生于缺少权利制约与监督的情况,在权力导向审计观的基础上建立的权力导向审计对监督权力运行状况大有裨益,有助于实现权利与责任的对等化发展和阳光化运行机制的建设。其次,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进一步加强有助于防止管理层舞弊动机的蔓延。作为一项极富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创新,经济责任审计要进一步完善加强,要对经济责任的范畴做出严格界定,强化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扼制舞弊行为的进一步扩张。最后,建立经济责任追究机制是制约管理层舞弊动机的利刃。在管理层舞弊侥幸心理膨胀的背景下,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系列行为进行罚款、批评、追究其民事或者刑事责任将有效打击管理层舞弊的动机,最终达到令舞弊者望而却步的效果。

(二)政府审计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严格把控风险

管理层舞弊交易具有隐蔽性、复杂性、严重性等特点,为其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提供了机会;因此,政府审计人员应当树立风险意识,针对识别的风险制定有效的总体应对措施。第一,审计机关应当选派经验丰富,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揭露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的根本。第二,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只是采取墨守成规的审计套路,管理层精心策划的“阴谋”将难以识破。第三,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信访制度,为揭露经济犯罪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线索。社会大众的参与有助于将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舞弊的机会就能被尽早识破。只要审计人员树立风险意识,严格把控审计风险,管理层精心策划的舞弊机会就难以实现。

(三)形成系统性审计方法体系,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审计方法是依据管理层舞弊动因解决“怎么审”的问题,而形成系统性审计方法体系会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一方面,在执行审计阶段应当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关注舞弊嫌疑,实施检查、函证、分析等多种审计方法,运用多种手段,获取不同类型的证据,形成一个相互佐证的证据链。另一方面,针对管理层舞弊复杂性不断加强的状况,审计人员应不断创新审计思路,选取不同的其他取证方法,比如问卷法、座谈会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审计方法。形成系统性审计方法体系不仅有助于舞弊动的机识别,还将会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

总之,管理层舞弊的应对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与审计人员的不断努力。一方面,国家需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扼制舞弊动机的蔓延;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审计人员树立风险意识,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做到“点、线、面”的跟踪审计,阻止舞弊机会的实现。只有这样,国有企业管理层舞弊的毒瘤才会得到根治。

参考文献

[1]蔡春、田秋蓉、刘雷:《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审计研究》2011年第2期。

[2]蔡春、朱荣、蔡利:《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探讨——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视角》,《审计研究》2012年第1期。

物流审计研究 第6篇

一、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的内涵

内部审计是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西方内部审计经历了“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三个发展阶段。在财务审计阶段, 企业会计部门聘用内部审计人员检查日常的财务活动以鉴证受托财务责任, 此时的内部审计绝大多数置于会计部门领导之下, 有少部分与会计部门平级, 通过企业的财务记录来检查公司其他人员是否遵循财务和会计程序、资产保管是否安全等。在经营审计阶段, 公司采用公司经理领导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 内部审计人员除了检查财务活动外, 开始关注企业增进效益和效率的经营活动。在管理审计阶段, 内部审计被认为是一种管理控制, 是管理的延伸, 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超过了发现财务信息错误与舞弊的范畴, 也超过了评价企业经营合规合法及盈利状况的范畴。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 风险管理也被引入到内部审计的范畴。这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并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及《职责说明》 (2001) 中得到了明确的认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 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效果, 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从该定义中, 内部审计已成为一种确认和咨询活动, 并增加了风险管理的内涵, 不再只是以往的复核和监督。

从以上对内部审计发展的描述中, 我们可以看到内部审计的管理审计阶段与前面两个审计阶段有两个突出的不同点。一是内部审计的职能扩大。管理审计的职能不仅审查财务、经营活动, 也关注管理领域, 更关注组织管理、风险管理和组织经营的未来。二是内部审计的地位提高。管理审计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 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内部审计发展到管理审计阶段, 从职能到地位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从全局出发, 由过去以查错纠弊为主的财务审计转向为以加强风险管理、控制, 帮助组织科学决策、有效经营, 实现价值增值的管理审计。

本文所要讨论的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就是指内部审计的管理审计阶段。

二、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则

第一,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 只有当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具备了应有的独立性, 在工作中不受企业其他人员的影响和制约, 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第二, 内部审计机构的客观性。客观性要求内部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 始终站在客观、公正、公平的立场上, 不与任何方面达成重大的质量妥协, 而且不能将内部审计师对其他事物的判断凌驾于对审计事物的判断上。

第三, 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高效性。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该是专门从事审计机构的工作和人员, 他们应该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士, 并在工作中保持职业审慎性、高效的工作效率, 促进持续的专业发展。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结构要能够保持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和高效。

三、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的构建

内部审计部门要想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重大的作用, 必须被赋予相应的权力, 这就要求建立一种能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中地位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主要受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经理领导,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该如何有效构建已成为我国公司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

目前, 我国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总会计师领导模式。这是常用于财务审计阶段的一种模式, 审计的重点是财务收支。总会计师既管财会工作, 又管审计工作, 尽管业务协调上有所便利, 但实际上形成了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面, 难以保证内审机构和人员开展业务的实质性独立。内审机构和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 实施审计程序, 乃至最后提出审计建议时易受干扰, 难以保证客观公正的态度。二是总经理领导模式。此种模式常用于经营审计阶段。总经理是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 对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 有利有弊。有利之处是在机构设置方面,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与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等同级别的职能部门, 从地位上可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同时便于审计部门对这些部门的监督与评价, 但同时限制了内部审计机构对总经理决策、经济行为及其领导的下属部门进行监督和审计。在这种模式下,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依然较差, “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监事会领导模式。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它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 监事会的主要职权是对董事、总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进行监督。将内审设在监事会, 使内部审计完全以监督者的身份出现, 与管理层脱钩, 有利于审计机构独立公正的审计, 不受行政干预。但其也有自身的缺点:不利于促进公司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因为监事会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 没有经营管理权, 因而难以实现通过内部审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四是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模式。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主要取决于内审机构所取得的授权及审计结果的效力。内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于企业法人的监督机构。董事会作为企业最高决策机构, 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 只代表股东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单位目标的实现情况。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 能够形成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系统, 即股东大会通过监事会对董事会实施内控, 董事会通过内部审计对总经理及其领导的经营层实施内控。内部审计机构直属于董事会, 使其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此种模式的缺憾是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并非一个常设机构, 审计委员会成员参事、议事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监督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主要在我国的非上市公司采用, 而这两种模式在国际上已被内部审计实践所淘汰。第三种和第四种模式主要在我国的上市公司采用。

四、基于深圳长航滚装物流公司实际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探讨

(一) 内部审计机构的现状

从部门设置上来说, 深圳长航滚装物流公司 (以下简称深圳长航) 的部门设置中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深圳长航公司财务部门根据公司总经理的要求对下属各子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经济效益责任等相关专项审计。

从内部审计实际开展来看, 由于在财务核算上, 深圳长航公司对各个子公司采取在母公司集中财务核算的模式, 除了长航武汉汽车物流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武汉物流) 因为地处异地原因是由该公司自行进行财务核算, 但武汉物流财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深圳长航的管理和指导;除武汉物流以外的各个子公司的业务人员和领导班子成员均是由母公司深圳长航的人员兼任, 从而对除武汉物流以外的各个子公司进行经济效益责任等相关专项审计时, 会面临内部人审计内部人的局面, 因此, 除武汉物流以外的各个子公司均未进行过相关的内部审计。而实际上, 深圳长航只对武汉物流进行过经济效益责任审计, 其他各子公司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内部审计。

从内部审计人员配置来看, 没有专职的内审人员配置, 基本由深圳长航财务人员临时兼任内部审计人员。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内部审计机构从人员到组织结构上都不存在, 更不存在所谓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 这种状况不符合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公司治理的要求, 也不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

(二)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在深圳长航公司内设立与其他部门同级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必须的。由于深圳长航属于国企, 股东结构单一, 不存在类似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这样的组织机构, 因而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无法采用在我国上市公司常见的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的模式。另外, 由于对深圳长航总经理的经济效益责任审计由其母公司中国长江航运 (集团) 总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 从而对深圳长航经理层可能发生的违法违纪和滥用职权的行为有一个较为可靠、独立的基于深圳长航以外的监督机制。综上所述, 由于深圳长航产权、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深圳长航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可考虑采取由总经理直接管理的模式, 在公司内部设立与各职能部门平级的内部审计部门, 直接向公司总经理负责和汇报工作。

尽管此种模式不是当今主流的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模式, 但是这种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模式符合深圳长航的实际情况。由于母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经理层进行外部监督, 从而公司经理层在进行可能的违法乱纪和滥用权限的行为时, 不仅需要面对本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 还需要面对母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因此, 从某种角度来说, 母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客观上保证了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另外, 公司部门里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受总经理管辖, 与其他部门平级相处, 在深圳长航的部门设置中保持一种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但其也有不足之处, 即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由总经理掌控, 因对在某些业务 (比如投资风险事前控制等) 的工作质量会有所影响。

(三) 内部审计部门被赋予以下职能

1. 对公司 (以下所称的公司均含子公司) 经理层进行经济监督。

对财务记录进行检查, 检查公司人员是否遵循财务和会计程序, 资产保管是否安全。

2. 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内部审计部门

负责人有权参加相关的经营决策会议, 并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角度对相关的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提出建议和意见, 并对投资项目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3. 对公司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进行管理。

内部审计部门须对公司经营和投资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和判断、事中分析和控制、事后评价和考核。

4. 建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审核。

内部审计部门须按照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 制定符合公司治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各部门按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不定期进行审查, 对审查中发现的与内部控制制度不符的情况出具审查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在与被审查部门经理层进行沟通后, 不论其是否同意内审部门的意见, 内审部门都须将审查报告和整改意见直接向总经理汇报, 经总经理同意后, 内部审计部门可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并对整改过程进行监督。

综上所述, 深圳长航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是考虑了深圳长航目前的实际情况, 获取了最大限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赋予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上, 不再单纯以经济监督为主, 赋予其更多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职责, 基本满足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五、结束语

内部审计是企业独立进行经济监督的一种形式, 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 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完善和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 才能提高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控制和咨询功能, 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进行有效评估, 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来帮助企业达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摘要: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的迅猛发展, 内部审计已经由财务审计的阶段发展到以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为主的管理审计阶段。为适应新企业制度下公司治理的要求, 文章从内部审计发展三阶段开始, 剖析了基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的内涵, 立足深圳长航的实际, 初步探讨了深圳长航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设置模式

参考文献

[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3.

[2].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3].陈工孟等.公司治理概念[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前列腺炎的辨证施治下一篇:直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