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财务报表范文

2024-05-30

年度财务报表范文(精选12篇)

年度财务报表 第1篇

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是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对自身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综合反映, 而财务报表分析则是企业通过对财务报表提供数据的加工处理, 利用一系列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 对企业综合的财务情况和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比较和评价, 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 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状况、评估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以及未来盈利能力的高低。对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 便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自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偿债能力强企业则很容易在债权人手中筹集到资金;而企业的管理者则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方向和发展状况有较为准确的预期。专业人员需要通过各种报表分析方法和指标为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和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信息, 从而帮助报表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预估和判断, 也有利于企业改进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指标

关于企业财务表报分析的指标有很多, 我们分别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着手, 分析几个相对重要的指标:

(一)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

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要从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来说, 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则更为关注, 因为如果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就很差, 长期债务则更难以维持。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最为常见的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分别为企业的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同负债的比率。通常, 流动比率为2较为理想, 速动比率为1较为合适。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通常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情况下, 资产负债率为0.6比较理想, 比率偏高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大, 债务压力较重;比率偏低则说明企业负债经营的意识不强, 不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二)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

营运能力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经济资源的周转情况, 而资源的周转情况也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也一样有所影响。对企业营运能力进行分析, 不但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 而且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同样可以有所反映。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三)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盈利能力是企业所有财务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核心内容。企业只有稳定的获利才能够保障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 保证企业管理者具有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营业毛利率和资产报酬率。而对于前两者, 企业则更倾向于营业利润率, 因为它所反应的信息更加全面。

(四) 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

所谓企业的发展能力, 就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潜能。这种潜能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经营发展不断的积累而形成的, 这种积累是企业通过自身销售收入、资金投入和利润积淀等等方式形成的。从长远来看, 企业的股东和所有者都希望自身的企业能够不断的做强做大, 通过企业发展能力分析指标可以给出一个较为科学的参考。衡量企业发展能力的分析指标包括股东权益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 财务信息造成的局限性

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建立在现代会计模式的基础上的。而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则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 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对企业中发生的经济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的。因此, 所有满足这三个前提条件的经济现象都可以被反映, 从而通过汇总和处理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而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满足这三个条件的, 一些对企业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行为无法进入会计报表, 这使得财务信息与实际存在偏差。

(二) 财务基础造成的局限性

而作为会计三大基础的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复式记账同样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1、企业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确定真实的经济往来行为, 这使得出现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科目, 这就给会计人员做假账等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于某些缺乏职业素养的企业会计人员来说, 对一些费用和资产的确认时点进行微调便可以达到调整会计数据, 使会计报表看上去比较理想的效果。但这却直接影响了报表的真实性, 使报表分析毫无意义。

2、企业会计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本身存在着较大的漏洞和弊端。企业中一些大型资产 (固定资产) 通常要使用很多年, 而在资产的使用年限之内, 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沿用购置时的历史成本计量, 其账面信息会产生较大的偏差。

3、复式记账方法是由单式记账法演变而来, 它克服了很多单式记账的缺点, 但并非是完美无缺的, 它也存在着很多本身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对无形资产的计量等等。

(三)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是现代年度财务报表的常用的分析方法, 它具有操作性强、适应性强、反映信息直观等优点, 但它也同样存在着其固有的缺点。如比率分析法不强调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这使得其数据的现实意义不强。再有, 比率分析属于静态分析, 它更多的反映的是企业现在的状况, 而对未来的预测指标却缺乏说服力, 而人们更为看重的恰恰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对于不同行业或者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中的企业来说, 其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信息也会有所不同, 比率分析法则很难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这必然造成一定的偏差。

(四) 人为因素造成的局限性

由于企业中财务人员的从业能力和个人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别, 每个会计人员对于财务报表中项目的理解也不同, 使得会计报表也会存在差异。而财务报表的分析人员对于指标的理解以及企业的情况的把握也有所不同, 最终使得会计报表数据的分析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四、关于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的几点建议

(一) 注意会计报表各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且注意表外与表内数据的联系

对于一个企业的各经济业务、经济行为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一件事情的发生很可能便是另一件事情的诱因, 各种经济现象互相关联、互相影响, 使整个经济业务流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注意财务报表内部数据的同时, 加大表外业务的关注度。有很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并没有被财务报表所接纳吸收, 甚至有些非财务信息比财务信息还要重要, 如不统筹分析很难展现事情的全貌。当我们将与经济业务相关的资料汇总整理时, 整个企业的经济情况便形成一个动态的流程, 把所有事件连贯起来。

(二) 修正会计报表中数据的偏差

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报表分析时, 尽量使用第三方单位进行财务分析, 以保证分析数据的客观和公正性。第三方可以是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 也可以是单位外部的机构。这样分析人员就要对会计质量方面有问题信号的地方多挖掘, 多收集相关的资料。有问题信号的现象包括:很难解释的高利润业务;现金流和企业的盈利存在较大差距;突然的会计政策变更等等, 分析人员需要对这些现象重点关注, 分析原因。如果存在漏洞, 及时的进行修订。

(三) 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个企业发展必然会经历成长、成熟到衰退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企业发展的侧重点都不同, 例如发展阶段, 企业看重现金流的稳定;成熟阶段, 企业更注重利润;而在衰退阶段, 企业则会破产清算是自身利益的保全等等。因此各个时期企业财务报表中所反应出来的东西自然不同, 用统一套分析指标去衡量很难满足分析的需要。另外, 不同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也各有不同, 企业的文化、领导者的观念也会对财务数据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报表分析时, 一定要考虑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 综合分析。

(四) 增加企业风险和创新能力的分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肯定要面对这样那样的风险, 我们在对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 尽量将风险因素考虑进来, 特别是财务风险。如此得出的结论更为全面, 对公司领导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另外, 企业是够具备产业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分析企业未来发展能力时, 要将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相关数据予以具体化, 综合评价企业的前景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传兴.熊楚熊.透过财务报表认识企业价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J].深圳大学学报, 2011;2

[2]王松年.顾兆峰.论改进财务业绩报告[J].财会通讯, 2011;1

[3]葛家澎.程春晖.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J].会计之友, 2009;10

[4]杨瑞龙, 主编.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5

工商银行年度财务报表分析 第2篇

一、公司概况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工商银行已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轨道。2005年10月25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股份公司由财政部、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

业务范围: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同业拆借业务;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各类汇兑业务;代理资金清算;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销售业务;代理发行、代理承销、代理兑付政府债券;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资金清算业务(银证转账);代理保险业务;代理政策性银行、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保管箱服务;发行金融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托管业务;企业年金受托管理服务、年金账户管理服务;开放式基金的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贷款承诺;企业、个人财务顾问服务;组织或参加银团贷款;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币兑换;出口托收及进口代收;外汇票据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发行、代理发行、买卖或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营、代客外汇买卖;外汇金融衍生业务;银行卡业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办理结汇、售汇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的其他业务。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一)利润表水平分析

图1 利润表水平分析

从2013年和2012年的利润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的营业利润相比上一年的增长率为9.62%,净利润比前一年增长了10.17%,增长了242.74亿元。从利润构成上来看,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比前一年提高了。而2013年工商银行净利润相比上一年增加了10.17%,从分析来看,主要是由于利润总额比上一年增加了9.67%,也就是298.5亿元所引起的。

营业收入5,896.37亿元,增长9.8%,其中利息净收入4,433.35亿元,比上年增加255.07亿元,增长6.1%,占营业收入的75.2%。利息收入7671.11亿元,增加456.72亿元,增长6.3%;非利息收入1,463.02亿元,增长22.8%。利息支出3237.76亿元,增加201.65亿元,增长6.6%。

营业支出2,525.91亿元,增长10.1%,其中业务及管理费1,652.80亿元,增长7.8%;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83.21亿元,增长13.6%。所得税费用755.72亿元,增加55.76亿元,增长8.0%。

(二)利润表垂直分析

图2 利润表垂直分析

从利润表的垂直分析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工商银行年度财务成果的构成情况: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比重57.16%,比上年度的57.26%减少了0.10%;利润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57.41%,比2012年的57.49%减少了0.08%;净利润占营业利润的比重为44.6%,比上年2012年44.45%增长了0.15%。由此可见,2013年工商银行的利润构成相比上一年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所占的比例均减少了,但幅度并不大,最终的净利润相比上年稍有增加。

主要影响营业收入的项目是净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占的比重比较大。业务及管理费用成为营业支出的主要部分,应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

通过查询参考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度报告摘要(A 股)及财务报表附注等,重点分析利息收入、利息支出项目:

利息收入:

(1)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

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5,486.40亿元,比上年增加287.88亿元,增长5.5%,主要是由于平均余额增加10,709.69亿元所致。平均收益率下降40个基点,主要是受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6、7月两次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影响,新发放贷款及重定价后的存量贷款执行利率水平低于上年。

70,000.0060,000.0050,000.0040,000.0030,000.0020,000.0010,000.00-平均余额利息收入平均收益率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

图3 按期限结构的贷款分类

从期限结构上看,短期贷款平均余额32,979.42亿元,利息收入1,671.17亿元,平均收益率5.07%;中长期贷款平均余额61,595.58亿元,利息收入3,815.23亿元,平均收益率6.19%。

(2)投资利息收入

投资利息收入1,485.14亿元,比上年增加103.55亿元,增长7.5%。其中,受平均余额增加和平均收益率提升带动,非重组类债券投资利息收入1,427.13亿元,增加124.46亿元,增长9.6%。重组类债券投资利息收入58.01亿元,比上年减少20.91亿元,下降26.5%,是部分华融债券提前还款使得平均余额下降928.10亿元所致。

(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利息收入

工商银行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454.87亿元,比上年增加37.21亿元,增长8.9%,主要是客户存款增长使得法定存款准备金规模增加所致。

(4)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的利息收入

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的利息收入244.70亿元,比上年增加28.08亿元,增长13.0%,主要是平均余额增加554.31亿元以及平均收益率上升15个基点所致。

利息支出 :(1)存款利息支出

存款利息支出2,737.97亿元,比上年增加243.75亿元,增长9.8%,占全

部利息支出的84.6%,主要是平均余额增长13,333.54亿元所致。存款平均付息率与上年基本持平,主要是付息率相对较高的公司定期存款占比上升部分抵消了2012年降息政策的影响。

(2)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的利息支出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的利息支出382.09亿元,比上年减少52.52亿元,下降12.1%,主要是由于平均付息率下降29个基点所致。工商银行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优化同业负债结构,有效控制资金成本。(3)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117.70亿元,比上年增加10.42亿元,增长9.7%,主要是工商银行境外机构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增加。

非利息收入 :

2013年,工商银行实现非利息收入1,463.02亿元,比上年增加271.85亿元,增长22.8%。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提升2.6个百分点至24.8%,收益结构持续改善。

(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160,000,000,000.00140,000,000,000.0012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80,000,000,000.0060,000,000,000.0040,000,000,000.0020,000,000,000.00-2012年2013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图4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2013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23.26亿元,比上年增加162.62亿元,增长15.3%;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345.50亿元,增长16.1%,其中银行卡、对公理财、担保及承诺等类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增加24.07亿元,增长24.5%,主要是信用卡发卡及收单业务、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增加。

(2)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20.69亿元,增加5.21亿元,增长33.7%,主要是养老金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营业支出:(1)业务及管理费

图5 业务及管理费

业务及管理费1,652.80亿元,比上年增加119.44亿元,增长7.8%,成本收入比下降0.53个百分点至28.03%。职工费用1,034.55亿元,增长7.5%,其中职工工资及奖金增长7.8%;业务费用453.87亿元,增长7.8%,在保障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厉行节约,差旅费、会议费等支出比上年净减少。(2)资产减值损失

持续加强贷款风险防控,在贷款质量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坚持稳健审慎的拨备计提政策。计提各类资产减值损失383.21亿元,比上年增加45.76亿元,增长13.6%。其中,计提贷款减值损失380.98亿元,增加55.26亿元,增长17.0%。(3)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115.49亿元,比上年增加42.09亿元,增长57.3%,主要是子公司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保费相关支出增加所致。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755.72亿元,比上年增加55.76亿元,增长8.0%。实际税率22.3%,实际税率低于法定税率主要是由于持有的中国国债利息收入按税法规定为免税收益。

(三)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和趋势分析

20,000,000,000,00018,000,000,000,00016,000,000,000,00014,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8,000,000,000,0006,000,000,000,0004,000,000,000,0002,000,000,000,0000度度度度度08年09年10年11年12年13年度单位:元发放贷款及垫款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资产资产总计12,000,000,000,0002020202020时间20

图6 比较资产负债表资产项目

2013年末,工商银行的总资产总计为189177.5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755.35亿元,增长了7.8%。2013年相比上年总资产的增长率为11.77%,总体上2013年的总资产增长速度变缓。从表可以看出,2008年到2013年,工商银行的资产一直呈平稳上升的趋势。由于银行的性质较为特殊,高负债是十分正常的。其中,2013年发放贷款及垫款比较上年增加了1,098,1.26亿元,增长幅度为12.79%,其主要投放于基础设施行业,高信贷等级客户,优质小企业客户,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等等。投资增长2383.57亿元,增长5.8%;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增加1190.64亿元,增长3.8%。从结构上看,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占总资产的51.2%,比上年末上升2.3个百分点;买入返售款项占比1.8%,下降1.3个百分点。2013年末,各项贷款99223.7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186.82亿元,增长12.7%。

通过查询参考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度报告摘要(A 股)及财务报表附注等,分析具体项目:

资产的运用: 贷款

公司类贷款比上年末增加7,139.37亿元,增长11.3%。票据贴现减少357.53亿元,下降19.4%,主要是根据全行信贷投放进度,主动调整贴现规模以满足资产负债组合管理需要。个人贷款增加4,404.98亿元,增长19.3% 投资

2013年末,投资43,222.4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83.57亿元,增长5.8%。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7,179.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15.34亿元,增长12.8%。主要是工商银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适度开展同业业务,使得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有所增长。

买入返售款项

买入返售款项3,319.0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126.76亿元,下降39.1%。主要是工商银行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通过买入返售债券业务向市场融出资金减少所致。

向中央银行借款20,000,000,000,00018,000,000,000,00016,000,000,000,00014,000,000,000,00012,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8,000,000,000,0006,000,000,000,0004,000,000,000,0002,000,000,000,0000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吸收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债券递延所得税负债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其他负债负债合计图7 比较资产负债表负债项目

资产的来源

2013年末,总负债176,392.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255.31亿元,增长

7.5%。这得益于客户基础的拓展和巩固,吸收客户的存款增加了146208.25亿元,这项数据也是银行资金需求的表现之一。银行只要能提供贷款,就能从中获利,这就是银行的特殊性表现。

客户存款

客户存款是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2013年末,客户存款余额146,208.2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779.15亿元,增长7.2%。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

工商银行进一步优化同业负债结构,有效控制资金成本。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余额12,692.5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175.50亿元,下降14.6%。

卖出回购款项

卖出回购款项2,993.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15.40亿元,增长25.9%。主要是报告期末为满足本行流动性管理需要,向市场适度融入资金。

股东权益

2013年末,股东权益合计12784.63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1500.04亿元,增长13.3%、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12741.34亿元。增加1491.37亿元,增长13.3%。

(四)现金流量表水平分析

图8 现金流量表水平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19.47亿元。其中,现金流入25506.23亿元,比上年减少44.87亿元,现金流出25525.70亿元,增加5309.68亿元,主要是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净额、客户存款净额比上年减少所致。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1641.61亿元。其中,现金流入11200.13亿元,增加1525.99亿元,主要是出售及兑付债券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比上年增加所致;现金流出12841.74亿元,增加1900.90亿元,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债券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支出比上年增加。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654.65亿元。其中,现金流入453.22亿元,2013年相比,变动幅度为49.87%,主要为境外机构发行债务证券;现金流出1107.87

亿元,相比上年变动39.32%,主要是分配普通股股利所致。

(五)现金流量表的垂直分析

图9 现金流量表垂直分析表(现金流入部分)

从2013年工商银行的现金流入结构分析表中可以看出,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占68.64%,投资活动流入的现金占30.14%,筹资活动流入的现金占1.22%。可以发现,工商银行流入的现金主要来自于经营活动,也有一部分来自银行的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中,来自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的现金流入占40.84%。工商银行要增加现金收入,主要还是依靠经营活动,特别是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其次是投资活动中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收入结构较为合理。

图10 现金流量表垂直分析表(现金流出部分)

从2013年工商银行的现金流出结构分析表中可以看出,经营活动流出的现金占64.66%,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占32.53%,而筹资活动流出的现金仅占了2.81%;在经营活动流出的现金中,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占45.43%,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款项净增加额占12.50%;在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中,投资支付的现金占96.54%,是引起现金大量流出的主要原因。

三、指标分析

(一)同行对比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银行业绩带来不小压力。尽管面临着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五大行仍然是上市企业中的领先者。据统计,五大国有银行2013年净利润8703.34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23.84亿元。

工商银行2013年净利润达2629.65亿元,超过中石油和中石化1967.78亿元的净利润总和;其次是建行,该行2013年净赚2151.22亿元,同比增长11.12%。

然而,国有五大行却面临利润增速下滑的尴尬。工行和建行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22%和11.12%,较2012年下降4.28个百分点和3.14个百分点。

(二)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

图11 资产负债率

银行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负债率高,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核心充足率为8%,也就是说,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在92%以下是一个正常的水平。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越说明吸储能力强,也就能更多的发放贷款,利润就越高。

由以上三家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可以看出三家银行均在93%—94%之间,接近正常水平。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三年的资产负债率变化不大,最稳定。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资产负债率低于招商银行,但高于同业的建设银行,就是说工商银行的偿债能力好于招商银行,次于建设银行。

(三)营运能力分析

(1)总资产周转率

图12 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考察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

从折线图可以看出工行的总资产周转率低于同业的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说明工行的资产的周转速度慢于两者,资产利用效率低,说明相对于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来说,工行可能有较多的长期贷款和不良资产,导致了工行的资产周转速度慢与二者。整体都处于一个下滑的趋势可能来源于近两年的从紧的宏观经济形势。

(2)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

图13 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

从传统银行业务来讲,利息收入是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是银行生存的根本。三大行2013年实现净利息收入分别为4433.35亿元、3895.44亿元、989.1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5.19%、76.59%、74、59%。对比分析可知,工行虽然创利最多,但其占比要低于建行。

(四)盈利能力分析

(1)总资产报酬率

图14 总资产报酬率

工商银行的总资产报酬率比较稳定,低于建设银行,但总体水平又高于同业的招商银行,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复杂、市场竞争加剧、金融监管更趋严格、各种挑战较多的情况下,工行坚持在加快创新中促转型,要在加快调整中谋

发展,经营管理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获利能力。

(五)发展能力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图15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2011年开始全行业增长率下降,这源自于我国宏观经济的收紧,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了银行业务收入增幅的下降。工行和建行等国有大行增长率小于招商银行这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工商银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逐力通过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在加快调整中谋发展,经营管理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三大行不良贷款增长幅度

图16 不良贷款率

截至2013年底,工行不良贷款余额达936.89亿元,全年增加191.14亿元,增幅达25%;建行2013年新增106.46亿元不良贷款,余额达852.64亿元,同比增长14.27%;招行不良贷款183.32亿元,较2012年的116.94亿元,增长56.76%,增幅高居三大行前列。

(3)三大行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净额

图17 现金净额

从上图可以看出,仅工行的所有现金流净额均为负;建行经营活动现金流金额为459.29亿元,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2781.82亿元,位于三大行最高;招行数据比较乐观,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净额均为正,仅投资活动为净流出2316.69亿元。

四、未来展望

财务报表分析 第3篇

包菡(1990-),女,汉,河南省郑州市,云南民族大学,会计学硕士。

侯孝玲(1991-),女,汉,山西孝义市,云南民族大学,会计学硕士。

王子南(1989-),女, 汉,河北省石家庄市,云南民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一项基础工作,而且对财政、税务、银行、审计及企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正确评价企业绩效,从外部推动企业挖潜增效和改善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数码影讯公司为例,分析该公司近年来财务报表,运用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分析了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揭示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深入剖析了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从而发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分析;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财务指标

一、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2013年年末,公司总资产283376.06万元。其中,负债为13679.69万元,占总资产的4.83%;所有者权益269696.38万元,占总资产的95.17%。公司有将近73%的资产为营运资本,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稳定。

2、 利润表的分析

公司营业收入2011年为44,153.27万元,2012年为52,481.97万元,2013年为38,655.10万元,公司的营业收入总体呈下降趋势,营业收入不稳定、波动大,说明公司经营状况相对来说不稳定,受市场影响比较大。

3、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系本报告期经营活动流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的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具体如下:

①支付给职工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5469万元,增幅为45.23%,用于业务拓展,新增员工,且本报告期内按市场行情和业务需要进行薪资调整;

②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3803万元,增幅为35.74%,主要为本报告期付现的期间费用、保证金以及借款等款项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系本报告期较上年同期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异动大于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异动,具体如下:

①投资活动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增加9730万元,增长幅度为346127%,主要是: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6000万元;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1662万元;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329万元;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261万元。

②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上年同期增加4671万元,增幅为34.94%,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6638万元;投资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1967万元。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系本报告期较上年同期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异动大于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异动,具体如下:

①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增长8786万元,增幅为717.8%,主要原因为: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增长6523万元;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长2261万元;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因本期收到的股票期权行权款产生的利息 。

②筹资活动现金流出较上年同期增长4766万元,增幅为11655%,主要原因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2280万元;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2486万元。

二、公司能力分析

1、 偿债能力分析

公司的短期偿债比率数值都比较高,原因是公司50%以上的资产都是货币资金,公司占总资产77.58%的流动资产用来保证占总资产401%的流动负债的偿还。这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稳定,没有短期偿债压力。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2012年上升之后在2013年出现下降的趋势,公司的负债比重占总资产比重略有波动,说明公司资产仍以自由资产为主。长期资本负债率总体平稳。

2、 营运能力比率

企业营业周期和净营业周期逐渐延长,说明企业营运能力正在逐渐下降。企业存货周转天数总体上呈延长的趋势并且存货周转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这种趋势在2013年表现的尤为明显,是由于企业在2013年销售收入巨幅下降。说明企业营运能力2013年表现不佳。

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持续上升且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说明企业实行了比较宽松的借贷政策,企业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风险较大。企业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督管理。企业应付账款周转率正在逐渐下降并且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逐渐延长,原因在于企业的应付账款逐年增加。综合显示,企业的营运能力逐渐下降。企业应该扩大投资,增加营业收入,并且应该加强对应付、应收账款的管理。

3、 盈利能力比率

企业的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整体都在下降,说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净利润下降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一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下降;二是企业居高不下的营业成本。

三、总结

根据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和预测,我认为公司主要存在以下个问题:(1)负债占总资产比重过小,负债财务杠杆效应低;(2)流动资产尤其是货币资金的利用率低。公司应该从下列方向入手以改善公司业绩:(1)公司在筹资过程中应当适当举债,发挥财务杠杆效应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2)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合理利用货币资金,增加企业投资机会。(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袁淳.财务报表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第4篇

在每个会计年度末, 每个企业都会对财务状况做出表格, 这就是企业综合年度财务报表, 在表里对企业上一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财务报表的方式进行反映, 并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 分析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提供的数据, 做出科学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比较和评价, 为企业进行商业决策提供依据。

盈利能力强的企业, 自然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公司的偿付能力突出的, 就会很容易在债权人手中获得企业发展的资金;通过财务报表, 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会有一个正确的预见性。专业人员需要提供准确的、科学的数据, 通过分析方法和控制指标, 最后将报表报给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者, 通过报表中显示的信息, 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判断, 也有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指标

(一)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

对债权人来说, 首先会去关注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假如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都比较差, 那这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根本无从保证, 就会使债权人放弃给企业提供资金。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 资产负债率为零点六这时候说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很理想的, 假如比率超过这个数值, 就说明企业财务风险较大, 有较重的债务负担;假如比率低于这个数值, 则说明企业的债务融资意识不强, 不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对企业的作用。

(二)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

这个交易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的经济资源周转情况, 同样的资源也会对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具有影响。分析企业营运能力, 不仅要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同时也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实力。

(三)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盈利能力的核心是财务信息使用者最关心的问题。只有稳定了企业的利润, 保护公司投资者的利益, 才能使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继续前进的动力充满信心。报表里主要是业务指标的测量, 包括营业利润率、资产经营利润率和盈利能力。对于企业来说, 领导更关注报表里面盈利能力和企业经营利润率, 因为这些数据就可以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目前的状态。

(四) 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

所谓的企业发展能力, 也就是企业的商业开发能力, 企业具备的发展潜力。企业通过他们的经营和发展, 利用资本投资和累计利润的不断积累形成企业的潜力, 企业通过自己的销售收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未来可以预见, 股东和业主希望维护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 通过企业发展能力分析指标可以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 使他们对企业信心更足。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 财务报表造成的局限性

在现代会计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企业的财务报表。根据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以及以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发展的现代企业会计制度, 使用的是复式簿记的方式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因此, 所有的经济现象只有在满足上面三个前提条件下, 通过汇总和处理, 就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反映。

(二) 财务基础造成的局限性

1、企业一般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以确定真正的经济往来情况, 这就会产生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和其他财务科目的行为, 这就给不负责任的财务人员利用管理的漏洞进行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比如有的企业财务人员就存在做假账等行为, 对于一些缺乏专业精神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 他们不去认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去进行分析, 只是进行成本的微调和资产时间点的确认, 就能调整会计数据, 会计报表看起来很完美, 是满意的结果。然而, 这种报表分析, 对企业需要了解的真实财务信息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2、企业会计漏洞和缺陷, 以历史成本计量。一些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都会使用很多年,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 资产的价值情况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有直接关系, 在购买时使用, 历史成本计量的是资产的市场价格, 但是一直沿用这个金额, 就会使其账面金额产生较大偏差。

3、复式记账单式是由单式记账单演变而来的, 在更新过程中改善了很多原来存在的缺陷, 但是依旧是不完美的, 它也有很多不可逾越的问题。如不能准确对无形的资产进行财务价值衡量等。

(三)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不强调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这使得数据的实际意义不强。还有比率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是一个静态的分析方法, 它反映了当前的形势, 但不能令人信服的对未来进行准确的预测, 而对未来的准确预测才是更重要的, 它是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 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经营效果也不一样, 很多情况比率分析都很难考虑到这些因素, 也不能将其反映在其财务报表中, 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定的偏差。

(四) 人为因素造成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报表中对项目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每个会计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差异性也会造成制出来的财务报表会有所不同。分析财务报表的指标, 每个人对报表的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是不同的, 这就会造成最终使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四、关于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的几点建议

(一) 注意会计报表间的内在联系

企业经济行为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对企业经济的分析, 必须要认真分析彼此的各种经济现象, 对它们相互影响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从而在进行业务流程分析时, 把经济作为一个整体, 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我们把重点放在内部财务数据的同时, 越来越多的关注到企业外业务的资产负债情况。有很多事件是不能被财务报表数据显示出来的, 这里面可能就会有一些非财务信息, 对企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协调的分析是难以对企业的所有经济情况显示出来的。必须将工作与经济和商业信息的收集、准备以及整个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有机的结合, 将其连接的所有事件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 修正会计报表中的数据偏差

公司财务会计报表在进行数据分析时, 可以尝试使用一个第三方单位的财务进行分析, 这样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种分析是必要的, 可以有效提高会计质量, 对报表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及时进行纠正, 还可以收集更多的对企业财务有帮助的信息。

(三) 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 企业经营的方式都会不同, 企业经营的重点也会不同, 对财务报表的要求也不一样, 企业资金的流向以及固定资产等数据也会不同。在发展期, 企业会更重视企业的价值;在企业成熟阶段, 企业更加注重利润;当企业进入衰退阶段, 财务部门要做好企业的清算准备, 维护自己的利益等。每个时期, 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这些数据都使用一个统一的分析指标来衡量就会造成很多分析的困难, 难以满足分析的需求。此外, 不同的公司, 在行业的特点、企业文化、领导者的经营理念上都是不同的, 这都会对财务数据分析产生较大的影响, 必须考虑的经济环境中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

(四) 增加企业风险和创新能力分析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 尽可能在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 对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只有这样, 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更全面、更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公司领导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 公司有足够的产品创新能力, 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的具体发展前景和企业的发展水平并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李颖.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功能与合理利用[J].技术与市场, 2013, (01)

[2]邓虎.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研究[J].中国外资, 2012, (19)

[3]王丹.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24)

[4]唐文君.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研究[J].财会研究, 2007, (08)

年度财务报表 第5篇

财务报表主体――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即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是对会计人员所处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的一个界定。

财务报表的分析主体――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即财务分析主体。财务报表分析是特定主体的行为,他们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来为自己的决策服务。这里的特定主体就是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以,企业的财务分析主体就是指与企业有利益关系,并希望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而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的单位或个人。

(一)两者的差异性

1、两者界定的前提不同。财务报表主体即会计主体是会计基本假设之一,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一个假定,它是一种主观上的假设。会计假设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抽象,是环境赋予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在客观经济环境中进行会计活动时,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总结,也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规则的思维支撑。但假设毕竟是以有限的事实与观察为基础的,还不是既定事实,有待于实践检验与科学的论证。特别是当前网络财务对会计假设的冲击,使得会计主体的涵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企业间不断分化、重组、兼并,以及跨地区,跨行业成立企业集团,使得会计主体呈不断整合之势。“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体,会计主体业务的核算也不一定由企业本身来进行,而可以委托专门的会计公司来进行,这时企业与会计公司都可视为会计主体。

而财务分析主体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主体。财务分析主体是在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随着会计披露的形成而产生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针对会计主体的主观假设,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体现了分析主体的真实性特征。

2、两者存在的形式不同。虽说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的范围扩大了,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企业总是作为一个“单一”的、“相对静态”的会计主体出现的。这种单一性和静态的特点有利于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稳定性,这也是由会计的学科特性所决定的。而财务分析主体从一开始就是以多元化的、动态的形式出现的。由于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分析目标的多元化,而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各异,正是各异的分析内容最终构成了财务分析体系。所以说是分析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财务分析学科的特点。

3、两者所处的学科环境不同。会计主体是会计学最基本与最现实的依托,是会计学科体系存在与发展的立足点,会计学就是围绕会计主体假设而形成和构建起来的。而财务分析主体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处于财务学科体系的范围内。财务分析学作为财务学科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会计学的逻辑扩展,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的一门学科。财务分析主体的存在是建立财务分析学科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不同的学科环境使得会计主体和财务分析主体也显现出了各自的主体属性特征。

(二)两者的相关性

1、会计主体是财务分析主体的前提条件。财务分析主体的分析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会计主体而言的,是通过对特定会计主体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决策服务。可以说,没有会计主体的界定,财务分析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具有一致的最终目标。从“经管责任观”的角度来说,会计的职能就是管理好委托人的资产,并在保证资产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取得一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代表会计主体来行使会计的这一职能并努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而财务分析虽然因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所关注的角度、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的出发点有所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并不说明不同财务分析主体的目标不存在共性。早在20世纪中叶,创立于美国杜邦公司的杜邦分析系统就证明了这种共性的存在。杜邦分析系统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就是因为它将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责任者的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企业权益收益率,它使企业不同的利益关系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在不同的财务分析出发点上,寻找到了最终的目标――企业净资产获利能力。由此可见,在追逐企业净资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上,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是一致的。

财务报表分析浅议 第6篇

摘 要 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分析主体根据企业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等资料,为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投资者提供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信息,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做出相关决策,为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分析主体根据企业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等资料,应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其目的在于确定并提供会计报表数字中包含的各种趋势和关系,为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投资者提供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信息,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做出相关决策,为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主要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评价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清偿到期债务的困难;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率低,存货积压,周转缓慢。资产负债(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比率越小,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小于50%,即负债应小于所有者权益,该比率针对不同的行业标准有所不同。

2.企业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的作用表现为对各项经济资源的价值即资产周转率与周转额的贡献上,然后通过这种作用而对增值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和固定资产周转指标。其中反映企业流动資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平均流动资产回收期。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用以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该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固定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如果投资人能够获得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企业比较真实的数据,则对其分析和决策都是十分有用的,但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和净值报酬率等指标还是有些不全面,需要增加一些盈利的结构和关联交易指标,如:非经营性损益比率(本年度非经营性损益÷利润总额),反映了企业运用股权转让、固定资产处置和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交易获得盈利的情况;关联交易比率(关联交易额/净利润总额)揭示了关联交易额占整个利润总额的情况。同时,还要分析存货、应收账款、折旧和计提、主营业务现金比率和营业活动收益质量等等。

4.企业发展能力分析。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和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等。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指企业本期营业收入增长额同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情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若大于0,表示企业本年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该指标若小于0,表示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市场份额萎缩。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利润连续三年的增长情况与效益稳定的程度。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积累越多,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它是指将实际达到的数据通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2.因素分析法。它是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中,以数值来测定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体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是比较法的发展和深化,将其中的一个因素定为可变量,而将其他因素定为不可变量进行替换,以测定每个因素对该项指标的影响程度,然后根据构成指标诸因素的依存关系,再逐一测定各因素影响的程度。

3.差额分析法。它是以各个因素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差额为基础,按照因素分析法的排列和替换顺序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4.综合分析法。利用财务比率进行会计报表分析,虽然可以了解企业各方面的财务状况,但不能反映企业各方面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各种财务比率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因此,在进行报表分析时,分析者必须对相关财务比率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总之,财务报表提供的只是企业的会计信息,因而我们还应结合企业其他如企业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非财务信息,从而对企业的经济现状和未来做出更合理的判断,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戴欣苗.财务报表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2]李桂荣.财务报告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4.

年度财务报表 第7篇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后,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使得企业巨额资产减记, 众多企业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甚至遭致破产。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被推向风口浪尖, 以花旗、美林、瑞银、AIG (美国国际集团) 、百仕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纷纷将矛头直指公允价值会计, 声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夸大了次债产品的损失, 放大了次贷危机的广度和深度 (田秀英, 2010) 。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等机构则坚守公允价值计量, 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有利于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及时了解次贷危机的严重性, 指责相关机构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言论旨在转移公众视线、为激进的金融创新和失败的金融监管开脱罪责 (刘思淼, 2010) 。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迅速变化, 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逐步从历史成本模式向混合模式乃至公允价值模式转变的过渡。2006年2月15日, 财政部在京发布了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在坚持历史成本的前提下, 在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相关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的趋同。伴随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 公允价值计量再次成为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的16家银行2008—2010年的财务报表为研究样本, 运用描述性统计, 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报表的影响。

2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影响的报表分析

由于我国金融财务数据的缺乏,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影响等相关实证研究文章较少。罗胜强 (2006) 结合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 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业及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与冲击, 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预期影响。丁凌 (2007) 以2001-2005年的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每股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每股净利润的信息含量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刘敬敬 (2010) 以A股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数据为样本, 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报表的影响, 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报表的影响比预期较小。截至2010年10月, 我国上市银行已达16家, 本文研究数据均来自各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及附注。由于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分别于2010年7月15日和2010年8月18日挂牌上市, 所以这两家银行2008年的数据缺失。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银行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以及相关损益的会计核算来实现的, 具体体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

2.1 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额占总资产的百分比

新会计准则要求将金融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这不仅丰富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会计科目, 也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 随着公允价值的变动, 银行的资产负债率也发生着变化。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具体内容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 (或负债) 占总资产 (或总负债) 的比例来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类: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 衍生金融资产; (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注:表中数据计算方法如下 (1) + (2) + (3) /资产总额。

从表1可以看出,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额占总资产的比例呈不断缩小的趋势, 2008年到2010年这三年间, 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占上市银行总资产的比例并不大, 均在10%以下, 但是就单个银行而言, 差别还是很大的。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所占的比例一直很小, 三年间所占的比例低于5%, 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招商银行所占的比例较高, 达到12%—23%, 就北京银行来说, 2008年所占比例达到23.46%。

2.2 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总额占总负债的百分比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主要体现在: (1) 衍生金融负债和 (2) 交易性金融负债。

注:表中数据计算方法如下 (1) + (2) /负债总额。

从表2可以看出, 16家上市银行加总后所占的比例三年分别为0.62%、0.53%和0.83%, 均在1%以下。从单家银行来看, 除了中国银行2008年占1.97%、2010年占2.57%, 农业银行2009年占1.42%, 光大银行2010年占2.60%之外, 其他银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都在1%以下,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总体看还是个体看,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对总负债的影响都是很有限的。

综合以上表1和表2, 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 绝大部分银行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程度比较低, 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负债的程度也比较低, 由此可以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均不大。

2.3 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影响

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以及与该金融资产相关的股利和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这使得银行的利润受到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变动的影响。公允价值变动对银行净利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用来反映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产生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我们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净利润”来描述公允价值变动对银行利润的影响 (见表3) 。

注:表中数据计算方法如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净利润。

在表3中, 2008年共有4家银行存在公允价值净损失, 10家银行存在公允价值净收益;2009年共有8家银行存在公允价值净损失, 8家存在公允价值净收益;2010年同样有8家银行存在公允价值净损失, 8家银行存在公允价值净收益, 这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银行财务影响的方向不一致并且同一家银行在不同的年份表现也不一样, 比如南京银行2008年出现公允价值净收益, 且占净利润的比重高达到14.63%, 而在接下来的两年却出现不同程度的公允价值净损失。16家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净利润”在2008年—2010年三个年度的合计数分别为0.86%、-1.85%和0.47%, 经历了从正到负再到正的变化, 从数值上看, 所占的比重都很小,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银行净利润的总体影响并不大。尽管如此, 有些银行在某些年份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还比较高, 如深圳发展银行2008年占10.75%, 南京银行2008年占到14.63%, 而中国银行2009年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出现净损失, 其占到-10.83%。虽然从总体上看,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银行净利润的影响并不大, 但单个银行来说, 影响程度是有很大差别的, 2008年14家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率的标准差为4.84%, 2009年16家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率的标准差为4.27%, 这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银行净利润影响个体差异比较大, 公允价值变动对于个别银行的净利润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 结论

公允价值计量体系是IASB基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建立的, 这些国家有着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 活跃的资产交易市场和健全的法制体系。作为新兴的市场国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地完善, 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银行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程度最深、范围最广, 资本市场和经济环境的任何变化 (比如利率变动、资本市场权益价格大幅度调整等) 都会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反映到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中来, 从而加剧了我国上市银行报表项目的波动性, 尤其是收益的波动性。

综合前文的分析, 从绝对量看来, 我国上市银行2008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额达到高达30134.52亿元,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总额高达2043.03亿元;2009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额达到高达39710.63亿元,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总额高达2440.08亿元;2010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额达到高达43811.36亿元,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总额高达4119.38亿元。尽管从比例上看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额占总资产的比率呈下降趋势, 但是从绝对数来看,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额呈上升的趋势。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方面, 2008年建设银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1977百万元, 2009年中国银行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为9244百万元, 2010年建设银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1659百万元, 中国银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1317百万元, 这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确实加剧了个别上市银行收益的波动性。但宏观上, 公允价值变动对我国银行业整体财务波动性影响较小, 其影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这主要是宏观的经济环境所致。2007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式在我国上市银行运用, 伴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经济从繁荣走向衰退, 我国经济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整体看来, 公允价值运用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报表的影响并不大,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比较严格, 银行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采取较为谨慎的会计政策。而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单个银行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 这可能与银行的经营理念与业务特点密切相关。因此银行监管当局应当密切关注单个银行的财务波动性, 积极推进公允价值应用改革, 完善公允价值相关准则, 对公允价值的估值过程进行有效监管;银行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 加强内部评级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流动性,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同时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 提高估价和判断水平, 切实做好公允价值在我国银行中的应用。

摘要: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较大范围地引入公允价值成为一大亮点。而银行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程度最深、范围最广, 因此以我国A股上市的16家银行2008-2010年的财务报告为研究样本, 基于描述性统计, 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报表的影响。研究发现,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整体影响较小, 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比较严格所致;但从绝对数和单个银行来看, 公允价值计量对个别银行的财务报表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上市银行,财务报表

参考文献

[1]田秀英.刍议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运用[J].金融财会, 2010, (6) :121-122.

[2]刘思淼.次贷危机后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及其发展趋势[J].财务与会计, 2010, (1) :62-63.

[3]陈劲松, 曾勇, 刘晓王.公允价值基本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 2007, (8) :60-62.

[4]邓传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 2005, (10) .

[5]姜国华, 张然.稳健性与公允价值——基于股票价格反应的规范分析[J].会计研究, 2007, (6) .

[6]罗婷, 薛健, 张海燕.解析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J].中国会计评, 2008, (6) .

[7]夏冬林, 贾平.资产公允价值的信息含量[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6.

[8]项振南.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报表的影响[J].甘肃金融, 2011, (4) :20-22.

[9]刘敬敬.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数据[J].财会研究, 2011, (6) :35-37.

[10]宋艳敏, 张沙.从金融稳定视角分析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Commercial Accounting, 2011, (5) :47-49.

年度财务报表 第8篇

一、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相同点

1、数据来源基本一致

资产负债和利润及分配的数据来源主要为其单位相应部分的负债表和分配表, 其它部分的数据来源取自会计账户核算资料。

2、指标名称基本相同

除去少数特别指标名称外, 财务统计指标名称和会计科目名称大致相同。

3、部分审核关系相同

在统计财务状况表中, 部分审核关系和会计公式是可以互相变型, 他们的基本内容大致相同。如“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总计-负债合计”就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型。

二、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不同点

会计核算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随处可见, 它要求财务人员进行核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因为准确、严谨一直是财会人员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 这一点在会计报表中会有深刻体现。而统计报表由于范围较广, 不可能每个指标都进行精确统计,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要根据统计目的舍弃一些指标。这样, 就决定了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差异。

1、报表设置不同

(1) 计量单位不同。统计工作由于主要目的是统计宏观数据, 帮助国家进行调控, 因此数额比较巨大, 价值量一般以“千元”为计量单位。而会计报表的目的是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 范围相对较小, 以“元”为计量单位已经足够。

(2) 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 统计财务会计报表与会计年报期大致一样, 可是定报报告日期规范不一样。

2、指标数据取得的依据不同

(1) 根据会计账户余额填报的统计指标。“现金”与“银行存款”指标在财务统计报表的资产负债部分, 虽然此部分的信息来源主要本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表, 可是这两项指标不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取得。因为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包括此两个指标的“货币资金”指标, 而“货币资金”指标是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指标的合计数, 所以这两项指标要根据其会计账户期末余额数填报。

(2) 根据会计科目加工填报的统计指标。由于会计科目中确实缺少“本年折旧”指标, 因此这个指标借用“累计折旧”科目, 可是由于“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数反映的是从建立这个单位开始的累计折旧数, 因此“本年折旧”指标是“累计折旧”科目中本报告期的折旧数额。

(3) 需要分析填报的统计指标。由于明细分类在会计科目中是根据投资者进行的, 所以一些指标如:“集体资本”、“外商资本”、“国家资本”等指标在会计科目中直接获得。要把他们投资的性质进行划分, 这就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及章程谨慎区分。比如某企业在注册股份合作制企业是, 就算存在个人投资情况, 在资本类型和控股实际情况上都应填写集体资本, 否则审核关系就难以通过。

(4) 需要从会计科目中计算统计指标。在会计科目的明细上, 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 因为各个单位的情况不同, 因此需要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类。如“差旅费”、“财产保险费”等指标, 如果单位没有明细是需要从会计科目中摘算。

三、对于做好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的思考和建议

财务统计是一项复杂但重要的工作, 同时也是一项难以掌握的工作。很多人在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上难以区分, 它们之间虽有联系, 可是同时差异性也非常明显, 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一定要把它们区别开来, 这对于正确开展统计财务工作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非常重要。

1、加强统计报表制度建设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这就需要更加完善的统计报表制度进行规范。现在, 每个行业单位都具有一项很重要的义务, 那就是按时上报统计财务报表, 要想确保上报数据真实准确, 就要详细了解关于统计财务报表上报的要求。由于现在统计报表制度还不完善, 而基层单位遇到的突发情况又非常多, 会计无论怎样处理突发情况, 最后都可能影响到统计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因此, 要明确区分统计指标和会计科目的异同, 加快建设更加完善的统计财务报表制度。

2、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

现在互联网发展很快, 几乎涉及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在为人们生活增加欢乐的同时也为工作带来了便利。任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完善统计财务工作中的问题, 需要建立一个即时的信息反馈系统,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基层统计人员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信息平台上, 然后通过上级部门的指导进行操作。 (1) 根据不同的部门设立不同的反馈专栏, 在方便各行业信息反馈的同时, 也有利于把信息分类总结, 及时上报。 (2) 建立高效的处理机制, 保证处理问题效率。为了减少统计机构人员重复回答相同问题, 降低工作效率, 统计部门在详细解答后要在平台公开, 通过长时间的信息积累, 把所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类汇编成册, 印刷后下发各级单位, 帮助他们解决疑难杂症, 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不断的新增问题, 可以定期增编新的内容。通过合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优势, 不但提高了统计报表填报的准确率, 还进一步强化了办公效率, 更好的服务了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 为建立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统计信息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展财务统计分析

准确分析财务会计指标, 充分运用会计知识服务于统计工作是现在统计工作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一本真正适合现在财务统计的教材。如今的教材编写太过专业化, 而且十分不灵活, 统计工作和财务会计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可是他们之间既有差异性, 也有共同性, 在日常使用中它们是互相依存的, 根本无法绝对分开, 可是现有的教材上面, 把他们完全非开, 在会计课程中, 没有讲述怎样使用统计理论对会计指标进行分析, 统计课上也没有关于如何使用会计报表的内容。因此, 建议专门编写一部教材, 里面不但有统计或者财务会计的知识内容, 还要把这两门学科的交叉部分进行详细而准确的编写, 使统计和会计进行充分的融合, 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工作。

4、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为了今后更好的进行工作, 一定要对统计人员加强培训力度, 杜绝他们把财务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混淆, 从而对统计工作造成影响。要使统计人员充分理解统计和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 明白它们是不同的专业, 在使用中却又有着一丝联系, 只有弄清楚它们之间的概念, 在工作中才能更好的把握统计报表的要求。

摘要:会计和统计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影响, 其内容涉及到各个行业, 由于两者之间工作目的不同, 因此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财务报表在计算方法和计算范围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编者主要通过本文对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财务报表浅谈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表,财务统计分析,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斌华.略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09) .

[2]于晶.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20) .

[3]陈晓芳.浅谈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之间的比较与联系[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4) .

年度财务报表 第9篇

合并财务报表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会计惯例和会计实务, 也是各国会计准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合并财务报表产生于控股合并, 当一个企业 (投资企业) 取得另一企业 (被投资企业) 有表决权的股份 (或出资证明) , 并能够控制其财务和经营政策, 而被投资企业仍保持其独立的法人资格并继续经营时, 控股合并就产生了。投资企业成为母公司, 被投资企业成为子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别是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 它们通过建立凭证、账簿和报表体系来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当母公司将自身及其控制下的子公司作为一个整体 (通常被视为企业集团) 来看待, 并试图反映这一整体 (即企业集团) 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时, 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就产生了。母、子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 通常被称为企业集团;但该企业集团并不具备法人资格, 也没有哪一方为该企业集团承担民事责任和民事义务。依据目前有关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和实务, 合并财务报表是在母、子公司自身财务报表 (又称个别财务报表) 的基础上, 经过加总、调整和抵销等专门的合并程序由母公司编制的。由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没有专门的会计凭证和账簿资料作为依据, 而是借助于复杂的调整和抵销程序, 因此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和审计实务异常烦琐和复杂, 历来被视为财务会计的难题。

尽管合并财务报表在实务中非常流行, 而且其异常烦琐的程序带来会计编制和审计方面的困惑和障碍, 并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但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问题至今尚未解决;合并财务报表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效果也缺乏来自实践的证据。笔者拟探讨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问题。

为了从理论上解释合并财务报表, 从而为合并财务报表实务提供理论基础, 逐步形成了几种流行的合并报表理论,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母公司理论、主体理论以及所有权理论。其中, 母公司理论和主体理论占据主导地位, 而且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正在从母公司理论转向主体理论, 如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关于合并报表的定义以及合并报表的编制程序均体现了主体理论。但必须指出, 这些见诸教科书的所谓“合并报表理论”均存在着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冲突, 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却是指导和解释会计准则的整体理论和系统理论。换言之, 目前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和实务还没有能够有效地纳入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下, 也可以说, 合并财务报表缺乏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

二、母公司理论

(一) 基于母公司理论的合并财务报表特征

母公司理论将企业集团看作是母公司的延续;将合并财务报表视为母公司自身财务报表 (或称个别财务报表) 的“放大”。在母公司自身财务报表中, 母公司在其子公司中享有的权益是通过权益法反映在“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收益”两个项目中。母公司通过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 将母公司自身财务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抵销, 从而将其“放大”为子公司的具体资产和负债项目;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仍然是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在子公司中的所有者权益在合并报表中则不被视为股东权益。母公司通过编制合并利润表, 将母公司个别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抵销, 从而将其“放大”为子公司的具体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在子公司利润中享有的份额, 在合并利润表中不作为利润看待。

具体而言, 按照母公司理论, 合并财务报表的基本特征如下: (1) 股东权益的内容和列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股东权益仅限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的权益被排除在合并股东权益之外:或者作为负债列示, 或者作为独立的夹层列示在负债和股东权益之间。 (2) 合并净收益及少数股权股东的收益。在合并利润表中, 合并净收益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收益;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的应享收益, 则被排除在合并净收益之外:或者作为费用列示, 或者作为合并净收益的扣除项目。 (3) 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对于母公司个别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 均按照其原账面价值计价;对于子公司个别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 则分别以下两种情况计价。如果母、子公司之间的合并被视为购买, 那么子公司净资产中由母公司享有的部分, 按照购买日公允价值计价;如果母、子公司之间的合并被视为权益结合, 那么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均按照原账面价值计价。 (4) 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商誉。如果母、子公司之间的合并被视为购买, 那么合并成本大于母公司享有的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 作为商誉确认;即商誉属于母公司, 与少数股权股东无关。 (5) 未实现内部损益。母、子公司间未实现损益, 在母公司销售给子公司的情况下 (顺销) , 全额抵销;在子公司销售给母公司的情况下 (逆销) , 按照母公司所购股权的比例抵销。

(二) 母公司理论与现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契合分析

由于IASB的概念框架和FASB的概念框架是目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代表, 二者在计量属性方面没有本质差异, 因此, 笔者以现行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来解释母公司理论下的合并财务报表, 假如在逻辑上能够解释, 则说明母公司理论与现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契合的, 否则就认为是不契合的。

首先, 考察会计主体。母公司理论之下的合并财务报表, 其会计主体是什么?与母公司个别报表相比有无变化?可以假设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仍然是母公司;但原来进行核算和报告的母公司, 其空间范围是作为法律主体的母公司, 而现在通过编制合并报表进行报告的母公司, 其空间范围则扩展到它所能够控制的子公司。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在子公司中享有的权益, 在以母公司理论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变成了负债。而按照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仍然是母公司的假设, 该负债就变成了母公司的负债 (即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成为母公司的债权人) , 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就是说, 将母公司理论下的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解释为母公司, 在理论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那么, 不妨将母公司理论下的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看作是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企业集团, 其股东应该既包括母公司股东又包括子公司股东。以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 其股东权益既应该包括母公司股东的权益, 又应该包括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的权益。但这又与母公司理论将子公司股东视为债权人不相符合。因此将母公司理论下的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看作是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同样存在理论障碍。

其次, 考察财务报表要素。如果认为母公司理论下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仍为母公司, 那么合并报表中子公司的资产即成为母公司的资产。而作为母公司的资产, 母公司必须能够对该资产有控制能力;但事实上, 尽管母公司能够控制子公司的日常财务和经营政策, 但并不能够控制子公司的具体资产项目, 因为控制一项资产意味着与该资产所有权相关的经济利益由该控制主体享有、与该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由该控制主体承担, 这对母公司而言显然缺乏现实依据。另外, 如果认为母公司理论下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仍为母公司, 那么合并财务报表中子公司的原负债将成为母公司的负债, 但母公司对此根本没有承担相应的现时义务。因此, 在将母公司理论下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视为母公司的前提下, 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要素难以进行理论解释。如果认为母公司理论下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为企业集团, 那么在财务报表要素方面仍然存在理论障碍。因为按照母公司理论, 无论是将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在合并报表中确认为负债, 还是将少数股权股东享有的净收益确认为费用, 都不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负债和费用的定义;如果将少数股权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在合并报表中作为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夹层处理, 则更是匪夷所思, 没有经济意义。

最后, 考察计量属性。如果母、子公司之间的企业合并被视为购买, 那么按照母公司理论, 在资产负债表中, 子公司净资产中按照母公司持有子公司股权份额计算的部分, 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剩余部分则以子公司原账面价值计量;这样就出现了同一资产或负债项目在同一时点上按照不同计量属性计价的情况, 这显然不能被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所解释。

以上情况足以说明, 母公司理论与现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不相容的。

三、主体理论

(一) 基于主体理论的合并财务报表特征

主体理论认为合并财务报表是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构成的经济联合体的财务报表, 编制合并报表是为了整个经济整体服务。按照主体理论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 其基本特征如下: (1) 股东权益的内容和列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股东权益既包括母公司股东的权益, 又包括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的权益;或者说, 既包括控股股东权益, 又包括非控股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 (或非控股股东权益) 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在股东权益中列示。 (2) 合并净收益及少数股权股东的收益。在合并利润表中, 净收益既包括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收益, 又包括少数股权股东应享有的净收益, 但少数股权股东的净收益通常以“少数股东损益” (或“非控股股东损益”) 项目列示。 (3) 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对于母公司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均按照其原账面价值计价;对于子公司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则分别按以下两种情况计价:若母、子公司之间的合并被视为购买, 那么子公司的资产、负债以公允价值计价;若母、子公司之间的合并被视为权益结合, 那么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以其原账面价值计价。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均已经取消了企业合并中的权益结合法, 只保留了购买法;但我国准则对同一控制之下的企业合并仍采用权益结合法。 (4) 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商誉。主体理论下确认的合并商誉属于全体股东, 其计算方法如下:用子公司的整体价值减去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其中, 子公司的整体价值是通过母公司付出的合并成本除以其在子公司拥有的股权比例计算得出。该确定方式实际上假定子公司的少数股权股东愿意与控股股东 (母公司) 支付同样的价值来购买其相应的股权。其实, 建立在这种假设基础上而计算出的整体价值 (即整体购买价格) 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因为少数股权股东没有对子公司实施购买 (即对子公司没有控制权) , 所以它不可能以与控股股东一样的价格来购买子公司的股权。 (5) 未实现内部损益。无论顺销还是逆销, 均100%抵销公司间未实现损益。

(二) 主体理论与现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契合分析

首先, 考察会计主体。主体理论是将母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经济联合体来看待的, 所以主体理论下的合并财务报表将企业集团视为一个新的会计主体, 该主体既不同于母公司, 也不同于子公司。因此, 该理论之下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既包括母公司股东权益、又包括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既包括母公司股东享有的损益、又包括子公司少数股东享有的损益。但该理论之下的合并报表对于母公司股东和少数股东 (或非控股股东) 还是有所区别: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是分项列示, 而属于少数股权股东的权益通常是以一个综合项目单独列示;对于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也是采用同样的处理方式。也可以作如下假设:主体理论之下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 其会计主体不是企业集团, 而是原母公司。按照这一假设,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就不应该包括少数股东权益, 合并利润表的净利润中也不应该包括少数股东损益。这显然与主体理论的做法不符, 因此应否定这一假设。

其次, 考察合并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的计量。既然主体理论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看待, 那么该会计主体与母公司、子公司这些会计主体是如何连接起来呢?进一步, 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是如何进入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的呢?按照主体理论, 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以其原账面价值计入合并资产负债表, 而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则以公允价值计入合并资产负债表。这种做法的理由可解释如下:母公司的资产、负债从企业集团一成立就是该集团控制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则是与企业集团发生了交换, 并成为企业集团所控制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但这样做也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第一, 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对母公司的资产能够控制和处置吗?对母公司的负债能够承担义务吗?母公司负债大多属于法定义务, 企业集团对此是法定义务吗?答案是否定的。第二, 子公司并没有与企业集团这一会计主体发生交易, 所以子公司资产和负债以公允价值计入企业集团财务报表, 也无法解释。第三, 企业集团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对外报告, 但企业集团不是法律主体, 没有法人资格, 所以它既不能控制和处置子公司的资产, 也无法承担子公司的负债。

综上所述, 主体理论下的合并财务报表也难以用现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解释, 即主体理论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不契合。

四、所有权理论

(一) 基于所有权理论的合并财务报表特征

按照所有权理论, 母公司以在其子公司中拥有的所有权 (股权比例) 为依据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合并;母公司对子公司不拥有所有权的净资产不予合并。因此按照所有权理论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不存在少数股东权益及少数股东损益问题。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比例合并法应用的就是所有权理论, 此外,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采用的也是所有权理论。所有权理论下的合并财务报表, 其基本特征如下: (1)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及列示。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股东权益只反映母公司股东权益, 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权益不在合并报表中反映。 (2) 合并净收益。合并利润表中的净收益只反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收益, 少数股东应享有的净收益不在合并利润表中反映。 (3) 资产和负债的反映与计价。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对于母公司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 以其原账面价值计价并全额反映;对于子公司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 只反映按照母公司持股比例计算拥有的部分, 并按照公允价值计价。 (4) 内部未实现损益的抵销。从理论上讲, 不管是顺流交易还是逆流交易, 都应按照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进行抵销, 因为按照所有权理论, 所谓的“内部交易”只是母公司与子公司中母公司拥有权益部分进行的交易。 (5) 商誉。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合并成本大于母公司享有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 作为商誉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二) 所有权理论与现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契合分析

首先, 考察会计主体。所有权理论下的合并财务报表, 其会计主体仍然是母公司, 因为合并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与母公司个别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完全相同。合并报表与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区别只是:将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放大”为子公司资产和负债中母公司按照持股比例拥有的份额;将母公司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放大”为子公司收入、费用和利润中母公司按照持股比例拥有的份额。同样, 也可以假设所有权理论下的合并财务报表, 其会计主体不是母公司, 而是母子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在这种情况下, 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就不应该只是母公司所有者权益, 而是应该将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的权益包括在其中;合并利润表中的净收益就不应该只包括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收益, 而是应该包括归属于少数股权股东的净收益;对于子公司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 就不应该只反映按照母公司持股比例计算拥有的部分, 而是应该反映全部。因此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

其次, 考察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对于子公司资产、负债的反映和计价。因为所有权理论下合并报表的会计主体仍然是母公司, 母子公司之间的企业合并被视为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的购买, 所以在合并报表中对于母公司个别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仍以其原账面价值计价, 而对于子公司个别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以公允价值计价, 这是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但将子公司资产和负债按照母公司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 确认为合并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 (即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 , 则不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资产、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标准。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出来的子公司负债是母公司承担的现时义务吗?该现时义务履行时, 与此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母公司吗?对此, 答案是否定的。同样, 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出的子公司资产是母公司能够控制的未来经济利益吗?与该资产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由母公司承担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因此, 可以得出, 所有权理论与现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是不契合的。

五、如何看待合并财务报表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

(一) 从会计主体假设来看合并财务报表

会计学的四大假设, 即会计主体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 是传统会计学 (或称基本会计学) 的假设。而会计主体假设是有特定含义的, 它不仅仅是一个空间范围;作为会计主体必须有一定的财产 (或资金) , 并有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否则就不能够成为一个会计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 将母子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会计主体, 不符合会计主体假设的本来含义。因此, 合并财务报表不属于典型意义上的会计报表。

(二) 合并财务报表可以作为母公司自身财务报表 (或称个别财务报表) 的附属报表看待

合并财务报表是权益法报表的进一步延伸, 二者性质相同, 都是用来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中享有的权益。因此, 合并财务报表与权益法报表共同构成广义合并财务报表, 从而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单独财务报表相对应。应当指出,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以及权益法报表同样不符合现行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鉴于权益法财务报表及合并财务报表在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权益中所起的作用, 可以将该报表作为单独财务报表的附属报表 (或作为其他财务报告) 处理, 从而降低权益法财务报表及合并财务报表在财务报告中的地位。同时, 为了减少编制和审计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量, 可以考虑以权益法财务报表取代合并财务报表。

参考文献

[1]IASB:《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8》,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2]FASB:《论财务会计概念》 (娄尔行译)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合并与合并会计报表》, 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

[4]常勋、常亮:《国际会计》,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年度财务报表 第10篇

关键词:政府财务报表,编制方法,比较,杰卡德相似系数

一、引言

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编制将成为未来几年我国政府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12年起,我国多个省市开始了政府综合财务报表的试编工作,2012年和2013年相继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也为政府财务制度的编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尚未形成相对稳定和完善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尤其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应当包含哪些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编制应当遵循哪些准则和应包含哪些要素,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实际上,近几十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在政府财务报表编制方面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在财务报表种类和应包含的要素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在此基础上,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政府财务报表的编制经验,完善我国政府财务报表编制,具有十分积极和可行的意义。

本文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美国联邦政府综合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包含的要素进行了比较,获知两地政府财务报表中包含要素的相似程度和差异之处,借此对我国内地政府财务报表编制提出建议。

二、中国香港和美国政府综合财务报表编制概述

香港特别行政区采用历年制财政年度,综合财务报告的核算年度从1月1日到12月31日。自1994年开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表的编制,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香港会计师工会等颁布的会计准则,历时十余年的调整,形成了目前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对于“符合拨款预算和管理工作”这一目标的核算对象,采用现金收付制核算,除此之外的其他核算,均采用权责发生制方法核算。

美国联邦政府采用跨年制财政年度,综合财务报告的核算年度自10月1日到来年9月30日。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立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并存的政府财务会计系统。目前,美国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依据是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和美国联邦会计准则(SFFAS)。根据以上两个准则的规定,美国联邦政府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其中,对于收入和费用的核算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于预算目的的相关核算,多采用收付实现制。

从2013年度《香港特别行政区综合财务报表》和2013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来看,两地政府财务报表名称有所不同,但内涵基本一致,如表1所示。

三、中国香港和美国政府综合财务报表要素相似度分析

为了衡量两地政府财务报表中包含要素的相似程度和差异程度,本文利用杰卡德相似系数进行衡量。杰卡德相似系数在衡量不同报表的要素相似度中有很好的应用。 杰卡德相似系数衡量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元素在A、B的并集中所占比例的,以便更好的比较两份综合财务报表中包含要素的差异,用J(A,B)表示,

(一)两地政府资产负债表中包含要素相似度分析

(1)香港特别行政区综合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包含的主要要素有:

资产。包括财务资产,外汇基金资产净值和固定资产。 其中,财务资产包括在外汇基金的投资、在政府企业的投资、其他投资、贷款及暂支款项、其他资产(包括应收款项、 出售置业贷款所得应收余款)、预付款项、手头存货、居者有所屋计划楼宇和债权及票据的发行折价及费用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负债。包括退休金准备、已发行的债券及票据和其他负债(各类准备、预收款项和应付款项)。

净资产。包括一般储备、外汇基金储备和资本开支储备。

(2)美国联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包括:

资产。包括现金和货币资产、应收账款和应收税款净值、应收贷款净值、直接贷款和债权投资、存货和相关资产、固定资产、对国有企业的债权和股权投资、其他资产 (预付款项、美国联邦保险公司处置资产中的应收款项、管制资产)、政府所有军事用地。

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券和应付利息、应付联邦雇员福利、环境处置负债、到期应付福利、保险担保计划负债,贷款担保负债、对国有企业的负债、其他负债(预收款项、应付雇员工资及福利、国际货币负债、补贴与补助资金、杂项负债)。

净资产。包括各政府预算部门的基金储备和除政府预算部门基金储备外的其他储备。

综合分析,尽管使用的术语名称有所差异,但就其实质而言,两地政府资产负债表中包含的含义和核算对象基本一致的共同要素包括:资产类: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美财报“现金及现金资产”的一部分)、在政府企业的投资(对国有企业的债权和股权投资)、固定资产、贷款、应收款项 (应收账款和应收税款净值)、存货;负债类:应付款项、预收款项、已发行的债券及票据(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券和应付利息)、退休金准备(在美财报中隶属“保险担保计划”的一部分);净资产:一般储备(相当于美财报中“各政府预算部门的基金预算”)。通过计算,两地政府资产负债表包含要素的杰卡德相似系数=11/(14+13+4)=0.355。

(二)两地政府损益表中包含要素相似度分析

(1)香港特别行政区综合财务报表中损益表包含的主要要素:

经营收入。包括税项、租金收入、各项收费、公用事业、 专利税及特权税和其他经营收入(收回的薪金及职员附带福利成本、罚款没收及罚金,六合彩奖券和收回的多缴及相关税项)。

经营开支。包括:薪金、津贴及其他雇员福利,其他经营开支(一般其他费经常开支、雇佣服务及专业费用、辅助金、维修保养、杂项开支、购买食水、电灯与电力、专门用途的物料及设备、行政开支、废物处理设施的运作、宣传及文化活动、物业租金及管理费用和数据处理)、经常性资助金、社会保障开支、折旧。

非经营收支。包括:非经常开支(公路、非经常资助金、 建筑物、土木工程、新城镇及市区发展、土地缴用、渠务和房屋)、地价收入、资助自住居所计划的净收入、利息及投资支出、利息开支、退休金的精算亏损、应占政府企业利润及亏损和外汇基金盈余(亏损)。

(2)美国联邦政府综合财务报表损益表中包含的要素:

收入。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消费税、失业税、关税、遗产与赠与税、其他税款与收费、杂项收入、政府间转移支付利息收入。

支出。政府预算部门经营的净支出、政府间转移支付利息支出。

政府间转移支付。

综合分析,尽管使用的术语名称有所差异,但就其实质而言,两地政府损益表中包含的含义和核算对象基本一致的共同要素包括:各项税收、各项收费、各项税收、各项收费(在美财报中应属于预算部门净支出的衡量要素)、杂项收入(香港联邦财报中的租金收入和其他经营收入)、经营开支。通过计算,两地政府损益表包含要素的杰卡德相似系数=5/(8+11+1)=0.25。

(三)两地政府现金流量表中包含要素相似度分析

现金流量同样是中国香港和美国两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核算的关键数据;在核算中,两地政府财务报表中有许多值得我国内地政府财务报表编制借鉴的关键。首先,两地政府都不采用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包含“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融资活动”三个部分现金流量的编制形式,两地政府财务报表中仅包含“经营活动包含的现金流量”和“非经营活动包含的现金流量”两个部分;其次,在 “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核算过程中,两地政府都采用了间接法进行编制;同时,由于政府财务报表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而政府预算统计报表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因此在现金流量表部分,两地政府都需要对两者间的差异进行对账和调整,这一点需要我国内地政府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特别注意。而两地政府核算现金流量的过程,也存在些许差异,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就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现金流量通过“综合现金流量表”一张报表即可获得, 而在美国联邦政府财务报告中,则需要通过两张报表才能够获得现金流量。

(1)香港特别行政区综合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包含的主要要素: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盈余+调整项目 (折旧、存货及应收账款等的增加、负债及准备的减少、注销金额、获赠固定资产、出货或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

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已收地价收入、非经常开支、在外汇基金投资的增加、已收利息及股息、新增固定资产、其他投资的增加、新增贷款、已收偿还的贷款、已付利息、自主自置居所计划的现金净流入、偿还政府债券及票据的贷款、发行政府债券所得、出售置业贷款所得、出售投资所得和出售固定资产所得。

(2)美国联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现金流量表内容来自于两张表。以净经营利润、作为起点,先获得总预算金额,再进一步获得现金净流量。主要包括:

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第一步,总预算金额核算:净经营利润+调整项目(军队人员负债变化额、应付联邦雇员福利变化额、应付文职人员福利变化额、环境处置负债变化额、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处置和估值、到期应付福利变化额、保险担保计划负债变化额、应收账款增长额、应收税款增长额、问题资产救援计划期末重估值、国有资产负债变化额、对国有资产投资的变化额、固定资产资本化金额、前一年度问题资产救援计划重估值的影响、存货变化额、对国有资产投资变化额、债权和股权证券变化额)。第二步,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核算:总预算金额+调整项目 (对公众持有证券的应付利息计提额、问题资产救援计划年末重估值、问题资产救援计划救助金、其他联邦实体救助金)。

非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向公众借款额、偿还公众持有债券、代理机构证券发行额、公众持有国债的利息支付额、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直接贷款和债券投资净额、国有企业抵押背景债券净额、应付贷款净额,特别提款权分配额,节俭储蓄计划未投资本金额。

综合分析,尽管使用的术语名称有所差异,但就其实质而言,两地政府现金流量表包含的含义和核算对象基本一致的共同要素包括:净利润、折旧、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处置收益、已付利息、新增贷款、已经偿还的贷款和偿还政府债券和票据。通过计算,两地政府现金流量表包含要素的杰卡德相似系数=9/46=0.195

四、结论与启示

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美国联邦政府财务报告中包含财务报表和财务要素的比较,对我国内地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有诸多启示:

(一)同时列示政府财务报表基本项目与财政投向重点分析三张报表的共同要素,其杰拉德相似系数分别0.355 (资产负债表)、0.25(损益表)和0.195(现金流量表)。而三张报表中包含的共同项目均为基本项目,如现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税收收入等。而三张报表中包含的差异性项目和编制报表的差异则体现了各地财政投向的不同特点,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和美国政府的“TARP”和对于社会保险资金变化的单独报表形式都显示其财政投向的重点,能够更好的帮助报表使用者对于特定项目真实性的审查。因此,我国内地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中,既应包含必须的基本项目,也应充分体现我国财政资金的投向状况。

(二)采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存的财务核算制度政府财务报告与一般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其需要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还需要反映政府的统计状况。中国香港和美国两地政府均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统计报表的预算金额,而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其他项目的方式。目前,我国统计报表的编制已经越来越遵循国际标准, 而财务报告的编制也应遵循国际标准,并能够清晰体现出财务报告和统计报告的差异和联系。

(三)进行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调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利用“应计制下一般储备与现金收付之下的财政储备对账表”和“应计制与现金收付制下的盈余对账表”来体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美国政府则利用“Reconciliations of Net Operating Cost and Unified Budget Deficit”实现同样的目的。可见,这一报表形式的存在是必须的,有利于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更好的理解财务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关联与差异。

(四)采用部门核算形式政府财务状况实际上是各部门财务状况的合计。因此,美国政府明确利用“Statements of Net Cost”对各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核算;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也利用“基金”形式核算不同部门概念下的财务状况。我国自2005年已经开始部门预算的统计改革,而“部门核算”的引入同样应是我国内地政府财务报告编制中必然的趋势。

关于财务报表附注的思考 第11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 财务报表附注; 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29-002

一、设置财务报表附注的必要性

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相关信息要求的提高,附注在整个报告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笔者认为设置财务报表附注有以下三点必要性:

1.财务报表采用表格形式,由于形式的限制,无法全面反映各主要项目及其内部、背后的情况。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报表列示的只是一个期末余额,至于各项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就无从得知,而这方面的信息对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质量非常重要,所以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提供应收账款账龄方面的信息。

2.对于一种经济业务,可能存在不同的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如果不交代报表中的项目是采用什么原则和方法确定的,就会给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理解报表带来一定困难。例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存货计价方式等。

3.由于会计法规发生变化,或者为了更加公允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有可能改变财务报表的某些项目的会计政策,由于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中同一个项目采用了不同的会计政策,使得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失去了可比性,为了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掌握会计政策的变化,也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二、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

财务报表附注作为财务报告的一部分,其分析可归纳为财务状况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三个方面。

1.财务状况分析

在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重点应落在分析企业的财务弹性上,财务弹性是企业在面临突发事件而产生现金需求时,做出有关反应的能力。现代企业处于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之中,从而会面临更多的突发事项,需要应付更多的突发现金需求,通过报表附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企业的财务弹性:

1.1未使用的银行贷款指标;

1.2可能迅速转化为现金的长期资产的有关状况,可用非经营性资产所占的比重来衡量;

1.3企业的长期债务状况;

1.4或有事项和担保。

2.盈利能力分析

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评价时,重点是对企业的盈利进行预测。盈利预测信息能够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和不确定性,从而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利用财务报表附注,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性质、经营活动的财务影响,认清企业发展的趋势;可通过了解企业的未来发展计划,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总目标、影响企业目标的内外部因素和为实现总目标可采取的措施及可能的风险。

3.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在对资产管理效率进行分析时,利用财务报表附注可更深入地揭示企业各项资产管理效率高低的内外部原因及预测企业未来资产管理情况。

三、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披露规则的约束

附注信息要发挥应有的效用,有赖于其充分性的表示。但考察我国目前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发现很难令人满意。比如,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有的企业“删繁就简”,有意回避;有的企业“点到为止”,模糊不清。许多企业对其主要投资人、关键管理人员等的披露缺乏,甚至空白。同时还存在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披露规则的约束,难以得到投资者的完全信任,比如,公司往往对一些重要资产转让及出售情况和企业合并、分立等重大非会计信息披露时避重就轻等。

2.存在虚假信息

附注中的虚假信息,局外人很难及时发现,所以容易被误导,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常见的虚假信息表现为:1.隐瞒负债,如有的企业想通过隐瞒债务,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从而对报表使用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2.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有的企业避重就轻、有意回避,如吉林某公司上市前向银行累计借款数亿元,该公司均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和披露义务,也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相应定期报告中未披露,严重损害了其他股东的利益;3.会计方法的改变,会计方法的改变对会计报表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必须披露,主要是披露会计方法的改变对利润和其他会计事项的影响,如故意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通过对已完工工程的利息资本化而虚增资产价值和当期利润、对应摊销项目不摊销而长期挂账来虚增资产和利润、改变存货计价方式,调整当期利润等问题。

3.附注内容滞后

有的企业故意使披露内容滞后,如对或有事项、提供担保等需要及时公布的内容有意延期披露;有的企业的非故意行为,但也造成了信息滞后,可能是因为企业管理层及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使得当时未能正确理解附注应披露哪些内容而造成的事后披露。

四、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制订并颁布指导会计报表附注编制的相关会计准则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并颁布指导会计报表附注编制的相关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报表附注》,这样既可以为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提供一个总体思路和具体操作规范,又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附注的结构和内容,并可以提供前瞻性的指导,从而避免由于新经济业务出现而相关信息得不到披露的情况发生。

2.建立并改革我国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

可新增“特别提示事项”,如将报告期内发生的引起公司重大资产或主营业务发生变更等在内的,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事项的详细情况,作为“特别提示事项”披露的内容;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把握好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完善“会计报表项目注释”;细化“表外事项”。同时在披露过程中应结合企业性质和规模特点,对附注信息披露规范进行特殊考虑。

3.强化会计报表信息披露的监督体系

会计报表附注的提供者应建立自身的内部监督机制,提高附注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同时,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也应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控管理,这样,三管齐下,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的监控作用,使信息披露不充分和失真的现象及时得到控制。

4.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由于会计电算化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会计人员的功能已由算账型向管理型,由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结合型转变,而要实现这些转变,都需要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2009.3

[2]王婷婷.财务报表就像一本故事书[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2

[3]王超.财务报表附注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02)

财务报表分析 第12篇

在分析中, 首先必须了解该企业所涉及的行业以及它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就钢铁行业来讲, 近几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0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及2011年展望》 (以下简称“报告”) 披露数据, 2010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97亿元, 销售利润率2.91%, 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水平, 成为全国工业行业中利润率最低行业之一。而进口铁矿石成本大幅上涨是造成利润率最低的主要因素, 2010年, 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从1月平均90美元/吨攀升至年末的145美元/吨, 上涨61%全年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128美元/吨, 比上年上涨了40美元/吨, 为此, 全国钢铁企业全年进口铁矿石成本上涨了大约1960亿元人民币。同期, 国内冶金焦价格上涨了12.8%, 废钢价格上涨了20%。由此, 2010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了30.7%。“报告”还显示, 2010年全国产粗钢62665万吨, 比上年增加5300万吨, 增幅为9.3%。但是, 中国粗钢净出口量从最高点的占全年产量的11.2%下降到2010年的4.4%, 利用国际市场消化国内产能的空间已经缩小。因此, 钢铁工业依靠规模效益谋求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景已不容乐观, 需不断推进品种结构调整, 产品技术含量提升, 寻求差异化竞争战略, 以实现企业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比如某家钢铁企业地处省会城市, 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自建厂以来, 该企业一直以普钢及建筑用钢为主。在90年代初期, 赶上基础建设投资的大量投入, 企业利润率一直维持较高水平。随着利润率水平的提高, 房地产业的火爆, 钢铁企业的产能逐步扩大。但该公司由于受地域限制, 想着大发展已无可能。故自1998年始, 该公司就坚持走出一条特色经营之路。首先是“普转优”, 产品由1998年前的以普钢、螺纹为主转变为以优质碳素结构钢为主的优钢生产企业。在企业优钢产品在国内市场拥有一定主导优势, 并被诸多同业厂家纷纷效仿之后, 该公司再次实施产品战略转型, 稳步推进“优转特”。公司产品由“优钢产品一枝独秀”稳步向以“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齿轮钢、合金弹簧钢、合金轴承钢、合金结构钢”五大系列产品为主导的中高端特钢产品转型。自2010年以来, 公司明确了争创“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特钢企业的发展目标, 产品结构调整、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推进工作进一步加快, 以“高端、高效、高价”为代表的三高产品比重持续稳步提升, 公司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强。以下是对该公司财务报表基本信息进行的综合评述。

单位:万元

该公司201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1.86亿元, 利润总额2.54亿元, 销售利润率3.1%, 即高于当期国内钢铁行业平均利润率水平2.91%。同时, 考虑该公司缺乏资源优势, 2010年成本费用利润率3.23%, 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010年截至三季度, 国内30家上市钢铁企业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2.46%) , 充分显示出该公司不追求规模效益, 而是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 提升产品附加值是一条成功之路。

分析了企业的销售利润率, 还需要观察企业的资产运作质量, 以分析判断企业整体财务状况。

单位:万元

公司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25 (次)

2010年截至三季度, 国内30家上市钢铁企业平均资产周转率为1.04次, 该公司当时为1.11次, 显示资产运作质量达到并高于行业平均, 在30家统计单位排序当中位列第12, 属中等偏上水平, 但是较行业先进企业的1.6—1.7次总资产周转率还存在有较大的差距, 资产运作质量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6.37%, 而年初资产负债率为63.32%, 显示出当期负债比率增幅较大。由资产类分析, 增幅较大的分别是预付账款 (增3.18亿元) 、货币资金 (增3.54亿元) 、工程项目资金占用 (增5.18亿元) 。结合负债类项目分析, 预付账款及货币资金增加量与流动负债基本相当, 即为结算时限及资金管理需求所致, 而当期带息负债未呈现大幅上升, 即企业偿债风险没有明显加大, 该公司带息负债率为46.37%, 而根据2010年第三季度数据统计, 国内30家上市钢铁企业平均带息负债率为49.50%, 即该公司债务风险尚控制在较好水平, 而资产负债率大幅升高主要是受到当期工程项目投资影响。

该公司2010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为4.8%, 而根据2010年第三季度数据统计, 国内30家上市钢铁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03%, 即在该公司销售利润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前提下, 公司整体净资产收益率却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公司总资产利用效率如前所述, 也是达到并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企业权益乘数为2.97 (1÷ (1-资产负债率) ) , 而行业平均权益乘数为4.68, 根据杜邦分析法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显示出, 该公司目前净资产收益率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在于权益乘数较低, 而这又是为了控制债务风险、提升资产质量所带来的, 即在当前金融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 该公司采用的是较稳健的经营战略, 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 资产负债率高, 权益乘数就大, 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高, 公司会有较多的杠杆利益, 但风险也高;反之, 资产负债率低, 权益乘数就小, 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低, 公司会有较少的杠杆利益, 但所承担的风险也低。

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偏低需要关注的另一个因素, 就是企业所得税费用。公司2010年度利润总额25, 437万元, 但是净资产增加额仅为10, 976万元, 所得税费用比率高达近57%, 远高于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充分显示出公司在税收筹划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研究, 并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 有效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为企业节约税收成本, 从而创造更好的经营效益。

上一篇:传播贡献下一篇: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