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干预范文

2024-06-20

有氧干预范文(精选10篇)

有氧干预 第1篇

关键词:有氧运动,免疫功能,亚健康,运动干预

1 运动与免疫概述

身体运动对机体是个非常强烈的刺激,必然引起非常剧烈的应激性变化。在这个剧烈应激反应过程中,免疫内分泌激素水平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与运动负荷强度或运动持续时间关系紧密。但是并非所有运动负荷都可明显激活免疫内分泌激素的分泌活动。对主要应激激素而言,运动中要引起水平明显升高,需要一个最低的的运动强度阈值。而且,激活不同激素升高的强度阈值不尽相同(一般在60%~ 70%VO2max)。目前国内外针对运动训练的免疫抑制模型的实验研究较多,但是从大众的健康与亚健康转归的角度讨论有氧运动的免疫效应,尚需要实验研究的实证。

2 不同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2 . 1急性中小强度运动与免疫激活效应

急性短时中等强度运动激活免疫系统并提高免疫功能。Austin B.Bigley[1]在探讨老年人的癌症预防以及诊断与运动改善免疫机能的机制时提出:运动的免疫改善效果可能表现在激活NK细胞的活性,提高抗原的交叉呈递活跃度,减少炎症反应以及防止老年个体衰老细胞的积累等方面。DEBORAR.BALDWIN[2]等人的实验研究采用运动应激和心理应激结合的干预手段,将实验动物分为单纯运动(身体应激)组、固定(心理应激)组、运动结合固定组、空白对照组,运动形式为树脂转轮,将SD大鼠置于轮上另起自主运动4h/d,经过6周上述干预,发现大鼠对此产生了适应,比较发现自主运动确实降低了免疫抑制现象,westernblotting表现为对绵阳红细胞(SRBC)抗原的抗体应答效应更显著。

Takako Kizaki[3]等人的研究表明3周的运动训练增加了体外培养的运动组大鼠巨噬细胞的LPS型NO的含量和粗炎症因子的含量;降低了巨噬细胞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mRNA的表达水 平降低。巨 噬细胞β2 A R的过量将 通过反馈 性调节β2ARcDNA对NOS表达的抑制,但不会影响粗炎症因子的表达。提示运动训练可以通过β2AR(非)依赖途径改善巨噬细胞的先天性免疫调能力。

2 . 2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与免疫抑制效应

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或长期的大强度训练则抑制免疫功能,即所谓的“OpenWindow”期。PIERRE ASSELIN[4]等人的实验研究早在1997年就证实通过控制气压模拟的大强度运动可以抑制体液免疫过程以及PGE2的分泌,但这一通路可以药物阻截。P.C.B. Lollo[5]等人的研究在对Wistar大鼠进行2周的力竭训练后处死,发现运动训练显著性的降低了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蛋白水平,血清CK、AST、ALT、血尿酸水平升高。说明力竭性运动后的组织损伤加剧,出现酶渗出,细胞炎症状况恶化,炎症风险增加, 免疫机能下降,处于“J”型曲线的免疫低落期。

3 中小(有氧)运动与免疫功能的相长效应

M.Kohut[6]等人的研究比较了为期1年的两种形式(中等强度训练和小强度伸展运动)的运动训练对个体的抑郁状态、炎症水平、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发现干预后中等强度组BMI、个体的抑郁水平评分显著性,且后者低于了小强度组和空白对照组。干预后中等强度运动组的抗体应激水平,超重个体和体重正常个体的外周单核巨噬细胞IL-6差异性消失;然而小轻度运动组的抗体应答水平下降,血清的CRP,外周单核巨噬细胞源性TNF-α,IL-6水平升高。提示中等强度的长时间训练在改善机体抑郁状态、降低TNF-α,IL-6水平方面有优于小强度伸展运动的优势。

近期的研究发现[7,8],用跑台训练有氧运动预干预大鼠,之后进行为期72h的睡眠剥夺亚健康造模(SDM)。大鼠表现出较高的氧化应激状态,实验结果还提示:SDM对免疫机能有趋害的影响,但是并不显著。有氧运动预干预结合亚健康造模组较单纯亚健康造模组的血清TNF-α、IL-6组间对照有降低的趋势,即有氧运动预干预的效果并不如预期的结果显著,据此有两方面的解释:可能是运动训练作为应激源出现时难以避免的对大鼠的伤害、刺激造成运动结合亚健康造模组大鼠炎症反应的加剧导致指标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有氧运动的预刺激效果并非想象中的能显著提高免疫反应的激活阈值。

4 结语

有氧搏击操 第2篇

有氧搏击操,最早是由一名黑人搏击世界冠军创造的,近一两年才在国内发展起来。

其具体形式是将拳击、空手道、跆拳道、功夫,甚至一些舞蹈动作混合在一起,即在激烈的音乐中,进行一些拳击和跆拳道的基本拳法和腿法练习。健身者在出拳、踢腿的过程中,随着音乐挥动双拳,动作刚劲有力,让健身者尽情地发泄,尽情地出汗,并在不知不觉中减掉全身多余的脂肪。

对现代人来说,有氧搏击操是种好玩而不伤害任何人的发泄法。因为健身者不是跟别人搏击,也无需任何器材,而是利用身体面向镜子向空中挥拳。

有氧搏击操不但运动量大,能够帮助健身者消耗卡路里,对促进心血管健康也有所帮助,同时还可缓解身心压力,很适合现代人。

有氧搏击操结合拳击及武术基本动作,强调运动者必须仿效拳击选手,保持灵活的下肢移动及左右挥拳的身手,运动量相当大。只要跳个15至20分钟,就能让人累得满头大汗。

有氧搏击操不只燃烧热量,帮助减肥,也可锻炼身体各个部位,达到健美健身的效果。短短1小时内做出许多不断重复的拳击、踢腿等快速动作,但又不需要全身动作协调,比韵律操更容易上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它。

有氧搏击操由于瞬间爆发力强、肢体伸展幅度大,运动量比传统的健美操更大,适合脂肪堆积过多的年轻人,堪称是效果十足的“瘦身”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有氧搏击操中的所有动作几乎都要求腰腹保持平衡并发力,所以一节课下来对腰腹部的锻炼超过了任何其他健身方式。因此,非常适合长时间久坐致使脂肪堆积在腰腹部的现代人。

有氧搏击操要求健身者在伸展拳脚时要有速度和力度的完美结合。所以,一套完整的有氧搏击操会消耗大量的热量,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做一个小时的有氧搏击操可消耗600卡的热量,是健美操的两倍。

有氧搏击操能够让健身者的侧腰、腹部、大腿、手臂、肩背减少脂肪,达到瘦身的目的。

由于有氧搏击操动作多变,包括直拳、勾拳、摆拳、正踢、侧踢、侧蹬等搏击动作,而且在做每个动作时要求迅猛,有爆发力。所以,健身者在锻练全身每一块肌肉的同时,身体的弹性、柔韧性及反应速度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另外,有氧搏击操在出拳时,要求腹肌收缩、大吼一声,不但可锻炼到平时不易使用的腰腹肌,用力出拳、大吼大叫都是缓解情绪的好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宣泄情绪、减轻压力,想象一个假想敌就在你面前,出拳、踢腿、发泄心中的不满,一个小时之后,心情也会轻松不少,许多跳过“搏击操”的人都感觉畅快不已。

有氧搏击操动作简单易学,每个星期只要作2—3次,一个月之后,身体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例如:加强了关节活动能力、肌耐力,身体不再僵硬;消耗热量并增加肌肉量,进而减轻体重。

教练提示

有氧运动对肥胖大鼠干预效果评价 第3篇

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 肥胖是多因素影响结果, 除了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影响外, 营养摄入过剩和体力活动不足等两大方面健康行为危险因素成为导致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 虽然遗传对肥胖的产生有很大作用, 但其通过改变基因来引发肥胖的机制仍不清楚, 因此, 矫正营养及运动的行为因素从而来降低肥胖的检出率的策略值得探讨。因此, 本研究通过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进行有氧运动干预, 通过观察、比较肥胖大鼠组与运动干预组大鼠血脂、血糖的变化情况等, 探索运动对肥胖大鼠的预防作用。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六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 饲养在温度在18±2℃, 湿度保持在50±10%的实验室内, 自然光照环境下单笼饲养, 通过1周的观察, 发现进食和饮水无异常者正式作为实验对象。

1.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1.2.1 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

从实验大鼠中随机抽取6只为为空白对照组, 剩余大鼠用于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实验模型。经过8周的高脂、高糖营养性饲料喂养后, 14只造模肥胖组大鼠体重均值比对照组大鼠体重均值高出60.2±15.7g, 有统计学意义。依照肥胖大鼠造模标准, 在空腹条件下, 把比对照组大鼠体重增加20%的造模大鼠作为肥胖大鼠, 其中有12只达肥胖大鼠标准, 造模成功率达8 6%。

1.2.2 实验动物分组

把符合条件的12只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随机分成二组分别为:A组:6只, 肥胖对照组;B组:6只, 有氧游泳运动45分钟。训练期间为1 0周。

1.2.3 测定指标

1.2.3. 1 血糖指标的测定

血糖测定仪器是意大利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1.2.3. 2 血脂指标的测定

血脂含量的检测仪器是意大利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总胆固醇 (T C) 、甘油三酯 (T G) 、高密度脂蛋白 (H D L) 、低密度脂蛋白 (LD L) 。

1.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 EL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有氧运动对大鼠血糖水平的干预效果分析

通过对肥胖大鼠经过八周的运动干预后, 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前肥胖对照组、游泳45分钟组血糖水平均值分别是4.8 8±0.73和4.9 0±0.67, 各组间均值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说明各组实验前符合分组条件, 属于同质样本群体。实验后肥胖对照组和游泳45分钟组血糖水平均值分别是4.9 2±0.8 9和4.35±0.71, 各组间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肥胖对照组内实验前后血糖水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 游泳45分钟组内实验前后血糖水平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进一步进行游泳45分钟组血糖水平与肥胖对照组间比较发现, 两组间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有氧运动45分钟对肥胖大鼠的运动干预具有一定的作用效果。

2.2 有氧运动对大鼠血脂代谢水平的干预效果分析

通过对肥胖大鼠经过八周的对肥胖大鼠血脂代谢水平的运动干预后, 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前肥胖对照组和游泳30分钟组TG指标水平的均值分别是1.76±0.3和1.78±0.6;TC指标水平的均值分别是1.9 4±0.4和1.8 9±0.5;H D L指标水平的均值分别是1.05±0.1和1.04±0.3;LD L指标水平的均值分别是0.43±0.01和0.44±0.02;实验前各指标不同组间血脂代谢水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说明各组实验前符合分组条件, 属于同质样本群体。实验后肥胖对照组和游泳45分钟组TG代谢水平均值分别是1.77±0.21和1.42±0.15, 各组间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肥胖对照组内实验前后TG代谢水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 游泳45分钟组内实验前后TG代谢水平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进一步进行游泳45分钟组TG水平与肥胖对照组间比较发现, 两组间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实验后肥胖对照组和游泳4 5分钟组TC代谢水平均值分别是1.9 3±0.17和1.47±0.20, 各组间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肥胖对照组内实验前后TC代谢水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 游泳45分钟组内实验前后TC代谢水平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进一步进行游泳4 5分钟组TC水平与肥胖对照组间比较发现, 两组间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后肥胖对照组和游泳45分钟组H D L代谢水平均值分别是1.03±0.11和1.32±0.07, 各组间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肥胖对照组内实验前后H D L代谢水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 游泳4 5分钟组内实验前后H D L代谢水平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进一步进行游泳45分钟组H D L水平与肥胖对照组间比较发现, 两组间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后肥胖对照组和游泳45分钟组LD L代谢水平均值分别是0.42±0.04和0.3 1±0.07, 各组间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肥胖对照组内实验前后LD L代谢水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 游泳45分钟组内实验前后LD L代谢水平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进一步进行游泳45分钟组LD L水平与肥胖对照组间比较发现, 两组间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有氧运动45分钟对肥胖大鼠的运动干预具有一定的作用效果。

3 结论

(1) 通过八周的有氧游泳运动干预实验后发现, 有氧游泳运动45分钟组大鼠血浆TC、TG和LD L水平均值显著低于肥胖对照组, HDL水平均值显著高于肥胖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有氧游泳运动45分钟降血脂效果更明显。

(2) 通过八周的有氧游泳运动干预实验后发现, 有氧游泳运动45分钟组大鼠血糖水平均值显著低于肥胖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有氧游泳运动45分钟有较明显的降血糖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米环.中老年女性营养及体力活动问卷的信效度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2]李国强.体力活动对中老年女性肥胖影响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李米环.能量代谢指标定量评价肥胖的方法学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4]冯智勇, 韩禄君, 常波.耐力训练对脂肪酸代谢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99.

做都市有氧女人 第4篇

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健康有活力,林黛玉式的弱不禁风在现代社会是不受欢迎的。而作为现代都市熟女,健康的标准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一个女人的身心健康水平除了取决于先天禀赋外,更多地还与她日常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健康专家常说,健康是吃出来的。疾病也是吃出来的。健康饮食讲究营养规律,杜绝暴饮暴食,也不能为了瘦身片面节食。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高脂高热量食品尽量少吃或完全不吃,这类食品会使体内产生毒素,影响美容和健康。

睡眠很重要

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当睡眠时间不稳定,荷尔蒙的高低亦会随之浮动。晚上是皮肤更生及休息的好时机,良好的睡眠可以使皮肤得到“休眠”,呈现出光滑、红润,富有良好的弹性。当女性睡眠好的时候,血液循环处于良好的状态,皮肤微血管畅通,皮肤自然红润光泽;如果睡眠不良,血液循环就会受到一定影响,皮肤则出现颜色晦暗,或显得苍白,日久就会因缺乏营养而导致皮下细胞迅速衰老,出现皱纹,甚至变粗糙,并且往往会造成眼睛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出现讨厌的黑眼圈。所以说,睡眠很重要,它是女性对抗衰老的最佳“养品”。

坚持健身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身体机能渐渐退化,抵抗力也会减弱,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休,很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甚至患上多种疾病。

女性的健身动机大多很明确,经常是发现健康状况下降或体形臃肿而主动寻求运动。其实,运动带给你的除了健康的身体、苗条的体形外,还有旺盛充沛的精力、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及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这些不正是女人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吗?所以,熟女们不妨在新年给自己定制一个适合的健身计划,选择自己喜欢的健身方式,并且持之以恒,让健身成为一种习惯,使自己的身体永保活力。

瑜珈是一项非常适合熟女的运动方式,在伸展、呼吸、冥想之间,令身体和心灵完全放松,得到完全的休息。而且,瑜珈对于女性修身塑形很有帮助。坚持练瑜珈的女性,看起来特别优雅迷人,因为吐故纳新,所以心境澄明、神清气爽,浑身充盈着新鲜和活力;因为身姿柔韧、气质温婉,所以能够举重若轻,展现出轻灵飘逸、柔情似水的女人味儿;因为通透禅机,所以能够超然物外、淡定平和,少了几分传统女人婆婆妈妈的俗气。

品质为生活保鲜

时下的女性,在承担生育、家务的同时,还要承担跟男人一样的工作压力,所以,女性更需要高品质的生活,来放松身心,释放压力。

高品质装扮

每一位女人都是爱美的天使,天生爱漂亮,喜欢化妆和穿漂亮衣服。化妆要适可而止,而穿衣则要适合自己的年龄和气质,适度地包装自己才不会损害女人的外在形象。

如果以前,你还喜欢在路边小店购买一些廉价的彩妆产品的话,新的一年必须叫停了。必须承认的是,廉价的彩妆产品质量没有保障,严重的还含有铅、汞等有害物质。而品质好的彩妆产品,会含有一定的滋润和保护成分,让你漂亮的同时没有被毁容的后顾之忧。

定期做SPA

对于不少想排除体内毒素,改善身体浮肿的女性来说,SPA是最好不过的方法。过去,熟女们到美容院做的仅仅是面部护理。如今,更多的都市熟女们认识到健康的美才是真的美。于是,SPA成了她们的新宠。香熏精油按摩,SPA水疗,种类多样,又可针对女性的胸部、腰部、肩颈等身体各部位进行不同种类的疗法,从脸部到全身、从肌肤到心灵的深度保养,越来越受到熟女们的推崇。

自然更显本质

越来越多的都市熟女们开始选择“郊区生活”,除了房价相对便宜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都市熟女们想突破钢筋水泥的丛林,渴望回归田园,“偷得浮生半日闲”。甩掉“电脑”、躲开“比尔-该死”(比尔一盖茨)、逃离“晕到死”(windows),然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回到田园牧歌般的“快乐老家”。穿“黎人坊”的村姑布裙、吃“红高粱”的粗粮野菜、喝“农夫山泉”的纯净水,还要到陶吧玩泥巴、去乡村一日游……纯净自然,不仅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也让熟女们回归生命的本质,更显年轻。

心态为青春保鲜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时期,而是一种心态。”作为一个熟女,不要满足于犹存的风韵,更不要感叹岁月的无情。只要你永远保持一种好心态,即使80岁高龄,同样也会觉得风华常驻,希望永存。

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

微笑是化解忧愁和矛盾的调节剂。每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朝自己笑一笑,会给自己增添信心和干劲,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当心情不好时,不妨也对自己微笑一下,即使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尽量使自己心态放平和,心绪平静地去面对。一个女人,也许没有绝色的美貌,奢华的生活条件,但拥有灿烂的笑容,同样可以有滋有味地演好生活这出悲喜剧。

培养积极的心态

女性从生理角度上看,具有感受性强、情绪易于波动的特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会不可避免地让熟女们产生更多的情绪问题。乐观的心态是青春永驻的最好良药,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环境,不能改变别人的想法,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才可使人格魅力展现,最终让自己在感情、事业和生活中如鱼得水,增添永恒的自身魅力。

心中有爱不会老

有氧干预 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河南省鹤壁市的普通高校和普通中学抽取单纯性肥胖学生30名为研究对象, 男、女各半, 年龄14~22岁, 均经过医学筛选, 排除内分泌疾病。将30名对象分为中学生和大学生2个实验组, 各15名。中学生在教师和家长配合下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实验, 大学生下午下课后统一进行实验, 由研究者担任监督员。

1.2 方法

身体指标测量:对所有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臀围、安静心率、肺活量、50 m跑、800 m和1 000 m跑、心指数、立定跳远和1 min仰卧起坐测试等, 测试方法按照《2000年中国学生健康与体质调研检测细则》[3,4]执行。以人体质量指数 (BMI) ≥24 kg/m2界定为超重, BMI≥28 kg/m2界定为肥胖[5]。心理状况测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该量表包含9个症状因子。被测学生均为自愿合作, 为使资料准确, 测试不署名。

有氧运动处方:针对学生肥胖的特点, 制定出全面性的训练内容, 包括形体部分, 有韧带、垫上运动等;对抗、跳跃、灵巧部分, 有仰卧起坐、背肌、高抬腿、肋木举腿、跳绳等;减肥健身部分, 有快走与慢跑、健身操与舞、球类活动等;返序运动有倒走、倒跑、倒立等;健心部分有太极拳类、体育游戏等;放松部分为在舒缓音乐中进行各种身心活动。以上练习内容可以灵活选配, 每2周调整1次, 每次40~60 min, 每周5~7次, 适宜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80%。干预时间为10个月。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有氧运动处方对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表1显示, 经过6个月的有氧运动处方干预实验, 单纯性超重与肥胖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0个月后效果更明显。其中男生的体质量指数由实验前的28.23降至26.43、腰臀比由0.86降至0.83;女生的体质指数由实验前的28.24降至26.48、腰臀比由0.84降至0.8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除身高外, 平均体重、腰围、臀围、大腿围、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各指标实验后均有明显降低 (P<0.05) 。

注:与实验前比较*P<0.05。

2.2 对体能素质的影响

表2显示, 经过10个月的有氧运动干预, 超重与肥胖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中男生的50 m跑、1 000 m跑、立定跳远、握力、引体向上成绩明显提高 (P<0.05) ;女生的握力、50 m跑、80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成绩也明显提高。说明有氧运动干预实验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注:与实验前比较, *P<0.05。

2.3 对身体生理功能指标的影响

表3显示, 10个月的实验, 超重与肥胖学生的肺活量分别从实验前的3 556 mL和2 234 mL提高到3 920 mL和2 684 mL, 台阶指数亦有明显变化 (P<0.05) , 安静心率、心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等也明显降低 (P<0.05) 。

注:与实验前比较, *P<0.05。

2.4 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表4显示, 实验后肥胖学生SCL-90各因子除躯体化和强迫因子分外, 其他因子分均较实验前明显降低, 其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注:与实验前比较, *P<0.05。

3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 有氧运动对肥胖学生能产生积极影响。实验组干预前、中、后体质量指数、生理、生化指标和肺活量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不但达到了减肥、改善体形的效果, 而且提高了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但有些指标干预后期效果不如干预中期明显。分析认为, 干预实验初期是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的, 不仅监督较严, 实验对象努力, 而且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对象饮食、行为上均有所改变, 因此中期实验效果较为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导致锻炼的依从性降低, 对肥胖相关知识也有所淡忘。提示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减肥健身, 学校、家庭应加强干预和监督, 使他们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

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管理,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特别是肥胖学生群体, 应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健康教育, 体育课应有特殊教学手段, 其锻炼目的应以减肥和改善体质为主要目的, 从而保证他们在良好的身心状态下接受知识, 真正做到全面的素质发展和提高。

摘要: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超重与肥胖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减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单纯性肥胖学生30名为对象, 进行为期10个月的有氧运动实验, 对超重与肥胖学生的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及心理进行实验前、中、后的比较。结果经过10个月的有氧运动干预实验, 单纯性超重与肥胖男生的体质量指数由实验前的28.23降至26.43, 腰臀比由0.86降至0.83;女生的体质量指数由实验前的28.24降至26.48, 腰臀比由0.84降至0.8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男生的50m跑、1000m跑、立定跳远、握力、引体向上成绩明显提高 (P<0.05) ;女生的握力、50m跑、800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成绩在实验中、后期与实验前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且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结论有氧运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体重、改善形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运动活动,肥胖症,健康状况,对比研究,学生

参考文献

[1]叶军, 韩连书, 邱文娟, 等.儿童青少年肥胖者2型糖尿病和高危者筛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 20 (2) :132-135.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合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 (1) :5-10.

[3]杨贵仁.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中国学校卫生, 2002, 23 (1) :2-4.

[4]傅兰英, 盛伟, 王小引.青少年女学生综合减肥方法研究.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5) :353-355.

有氧干预 第6篇

关键词:癌因性疲乏,有氧运动,低强度,评估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一种虚弱、缺乏激情及易受累的主观感觉,是癌症病人的重要症状之一,极大地影响病人的康复及生活质量[1]。引起癌因性疲乏的因素包括疾病本身、疾病并发症及各种治疗带来的副反应,焦虑、抑郁、睡眠紊乱可加重癌因性疲乏的程度[2]。有氧运动是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治疗、护理干预措施之一[3]。本研究通过观察低强度有氧运动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旨在探讨减轻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病理诊断明确,卡氏评分70分~100分,进行放射治疗的肿瘤病人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1岁~65岁;其中乳腺癌10例,肺癌12例,食管癌8例,宫颈癌7例,鼻咽癌2例,左上肢黑色素瘤1例;入选病人均意识清楚,自愿进行量表测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疾病护理;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及低强度有氧运动。两组病人均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计时,分别观察两组病人第20天的疲乏程度、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

1.2.1 低强度有氧运动方法

每日清晨及临睡前各进行1次:①30 min轻快散步,每分钟90步~120步;②30 min慢速自行车运动,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08/min。两种运动任选其中1项。

1.2.2 评估方法

1.2.2.1 CRF评估

采用由美国Andorson癌症中心疼痛研究小组研制出的具有较好信度与效度的简短疲乏量表(BFI)进行CRF评估,简易疲乏量表采用10分制数字描述。疲乏程度评估标准:无疲乏为0分;轻度疲乏为2.57分±1.04分;中度疲乏为5.18分±1.41分;重度疲乏为8.41分±1.35分。本疲乏程度参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4],降低1个等级为有效,增加1个等级或重度疲乏无改善为无效,其他等级无变化为稳定。

1.2.2.2 焦虑症状评估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症状评估,SAS由20道题目组成,用所有题目得分之和乘以1.25,取其整数部分,即为焦虑标准分。焦虑标准分>40分,提示出现焦虑情绪。

1.2.2.3 抑郁症状评估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抑郁症状评估, SDS由20道题目组成,用所有题目得分之和除以80,即得到抑郁指数,抑郁指数<0.50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抑郁,指数>0.70为重度抑郁。

1.2.2.4 睡眠质量评估

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睡眠质量评估。AIS由8道题目组成,每道题目有4个备选答案,所有题目得分之和<4分为无睡眠障碍,4分~6分为可疑失眠,>6分为失眠。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来计算其概率,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3.1 癌因性疲乏是影响放疗病人康复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疲乏是一个很难界定的临床症状,其自身的评价只能由病人主观诉说,医生、护士很难直接测试,在治疗过程中又常被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所掩盖。有资料显示,78%的癌症病人有疲乏的经历,76%的化疗病人每个月至少有几天感到疲乏,30%的病人每天经历着疲乏[5]。75%~100%接受放疗的病人有癌性疲乏[6]。尽管癌因性疲乏是放疗病人的一个重要症状,但目前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大量资料认为,加强癌因性疲乏的评估非常必要和重要[7]。因此,这就需要专科护士拓宽知识面,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了解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对病人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指导病人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缓解病人疲乏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入组癌症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疲乏。

3.2 低强度有氧运动是缓解癌因性疲乏的一种有效方法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可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疲劳与激素的变化有关,有氧运动刺激垂体腺分泌β-内啡肽,β-内啡肽不仅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而且能提高机体对强刺激的耐受力。同时有研究表明,β-内啡肽是最好的生理镇静剂。还有学者认为,运动时机体神经系统产生微电刺激,这种刺激能缓解肌肉紧张和精神抑郁,而且能使大脑皮层放松,减轻心理紧张[8]。本研究显示进行20 d低强度有氧运动后,实验组病人疲乏程度、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Buccheri GF,Ferrigno D,Tamburini M,et al.The patient’percep.tion of his life might have an adjunctiv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n lung cancer[J].Lung Cancer,1995,12(1):45.

[2]吴媚斯,徐丽华.儿童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7A):1712.1715.

[3]李艳,徐燕,袁长蓉.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10A):2539.2541.

[4]冈崎寿美子.疼痛护理的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1992,27(7):291.

[5]李亚玲,王耕,王明华,等.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37.

[6]郑建华.接受生化治疗的转移性黑色素瘤病人对疲劳的感知[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1):31.32.

[7]谈学灵,刘素珍.癌因性疲乏评估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2B):395.398.

有氧干预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0月~2008年3月,以湛江市霞山区社区居民为对象,通过糖尿病专科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点门诊筛选出2型糖尿病患者278例,选择5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2 h PG)或随机血糖≥11.1 mmo L/L。(2)病程>1年;(3)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经心电图、尿常规、眼科、血压等检查,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及运动禁忌证者。(2)严重心肌缺血、糖尿病肾病合并肾衰、尿酮体阳性、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严重高血压者。(3)空腹血糖超过16.7 mmol/L者。54例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太极拳运动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21±11.12)岁,病程1~18年,平均(8.67±7.37)年;交谊舞运动组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83±10.54)岁,病程1~16年,平均(8.32±7.68)年。两组常规服用降糖药物和进行饮食控制治疗,在年龄、病程、家庭经济水平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运动方式干预的护理评估

实验前对受试者运动前的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身高、体重、生活方式、饮食形态、工作性质、运动习惯与锻炼情况等;糖尿病检查,如血糖、血脂及并发症状况等;心肺功能检查,如血压、心电图、运动试验、肺活量等;运动功能检查,如骨关节运动器官状况。

1.2.2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运动方式的护理干预

由社区护士及志愿者全程负责,包括发放有氧运动疗法的有关资料,向患者说明运动疗法的目的、方法和意义,并强调持久锻炼的重要性,交代运动注意事项及请家属督促并协助实施运动方案等。实验组由社区护士邀请专业太极拳教练和交谊舞教练指导患者,并组织患者进行太极拳和交谊舞的练习。运动强度的选择:相当于50%~60%的最大摄氧量或以70%~80%最大心率(HRmax)作为运动中的靶心率,利用靶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50%~70%)来推算。运动时间由10 min开始,逐步延长30~40 min,其中穿插必要的间隙时间,以达到靶心率的累计时间20~30 min为最佳,运动后心率在休息5~10 min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每次运动后感觉良好,精神、睡眠均佳,若出现相反情况应停止运动,做进一步检查,待情况好转再重新进行训练[5]。在本次研究中,运动时间根据大部分居民的习惯安排在早餐后,以餐后90 min开始运动最适宜[6]。每周锻炼5~7次,每次持续30~50 min,干预时间为6个月。太极拳组以演练杨氏太极拳为主,练习中严格按照太极拳训练的要求,功架、招式、意念都加以强调。交谊舞组以柔和的华尔兹等现代舞为主,练习中注意循序渐进、姿势和力度的掌握。

1.2.3 不同运动方式护理干预的评价

护理干预6个月后,进行糖脂代谢指标的测定,包括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H-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以上测定标本采集均在禁食10~14 h后抽取静脉血6 ml,分离出血清,机器使用日本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观察指标采集采样时间分别安排在运动干预前1周和干预6个月之后的1周。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差异采用One-Way ANOVA检验,实验前后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本组54例患者中,因为社区护士的护理教育工作及时到位,经过耐心的指导和示范,让每位参与者都能有计划地进行锻炼,患者依从性好。纳入研究的54例患者的实验结果均进入统计分析阶段,无脱落者。不同运动方式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生化测量指标的影响如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糖尿病患病率增长速度惊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社区成立糖尿病教育防治中心,加强对糖尿病人群进行血糖监控已越来越重要。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发病人群的90%,且大多体形肥胖,血清中TC、TG浓度较高,所以,在社区开展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的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非常有意义。

组内干预前后比较,﹡﹡P<0.01,﹡P<0.05;组间干预后比较,☆P<0.05

太极拳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其在健身养生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已得到国内外社会的广泛证实和认可[7,8]。太极拳运动属于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其动作舒缓柔和,可以避免剧烈运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而交谊舞是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社会生活舞蹈,具有健身、塑形、矫形、减肥、娱乐健心等功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次实验通过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两种运动形式的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到运动前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降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太极拳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已有报道[9],长期太极拳锻炼在维持糖尿病患者正常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基础上,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这与本实验结果一致。而交谊舞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研究较少,本实验结果显示,与太极拳相比,交谊舞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对患者血脂的影响更为显著,能更显著降低患者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4 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有规律的太极拳运动和交谊舞运动,可以提高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胆固醇水平,降低血糖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这两种运动形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和改善血脂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非传染性疾病监测部.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48-56.

[2]Albright A,Franz M,Hornsby G,et al.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osition stand exercise and type2diabetes[J].Medicine&Science in Sports&Exercise,2000,32(7):1345-1360.

[3]Boule NG,Haddad E,Kenny GP,et al.Effects of exercise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body mass in type2diabetes mellitus:a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JAMA,2001,286(9):1218-1227.

[4]王萍,陈倩,梁仁瑞.个性化运动疗法护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08,3(24):13-15.

[5]严武,张俊.太极拳运动对高血糖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4):194-195.

[6]戴筱英.餐后不同时间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5(7):104-106.

[7]Wolf SL,Coogler C,XU T.Exploring the basis for Tai Chi Chuan as a therapeutic exercise appro ach[J].Archives of Physical and Medical Rehabilitation,1997,78(8):886-892.

[8]翟德平,王丽君,邱春.太极拳运动对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现代康复,2001,4(5):109.

有氧干预 第8篇

关键词:有氧运动,血液透析,脑力疲劳状况,躯体疲劳状况

MHD患者由于自身病情的影响、经济生活的负担、社会角色的转变等诸多因素, 较易造成情绪悲观、情感失落、内心消极等心理疾病和睡眠障碍等, 不但给其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更会产生极大的疲劳状况,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HD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指导透析患者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规律透析、病情稳定、透析龄≥6个月的MHD患者100例。其中男52例, 女48例, 年龄20~76岁, 平均 (46.5±14.1) 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2例, 糖尿病肾病24例, 高血压肾病18例, 多囊肾10例, 其他6例。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患者;罹患精神疾病、不愿意合作患者;关节活动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透析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和护理, 患者根据自身要求进行运动, 无运动强度和时间的要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 3次/周, 干预周期为12周。干预内容: (1) 发放关于有氧运动健康教育的宣教手册和运动情况记录本, 并对MHD患者有氧运动的具体形式及方法进行指导, 患者自我记录运动的时间和内容。医护人员定期检查患者的记录情况, 对缺乏运动记录和不按时记录的患者进行督促, 并联系家属加以监督。 (2) 集中组织MHD患者对居家有氧运动的视频资料, 并给予理论讲授, 讲授内容与宣传手册内容一致, 使其理论结合实际, 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有氧运动的环节。 (3) 根据MHD患者的日常生活, 制定出符合身体素质及运动习惯的个性化运动方案。患者可自行完成, 不需家属陪同, 主要进行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中低强度居家有氧运动形式, 如快步走、骑自行车、爬楼梯等。每次运动时间30 min左右, 3~5次/周, 运动时间段宜选择在每日早餐后1 h, 晚餐前、后2 h进行。 (4) 定期集中受试的MHD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锻炼。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锻炼开始和结束前用3 min的时间进行热身及放松运动, 快走运动持续约30 min, 有氧运动阶段维持15~30 min。 (5) 依据MHD患者有氧运动记录的具体内容给予个性化指导, 指导过程中对其运动中所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的解答, 每次30 min, 每月2次, 持续12周。

1.3 疲劳状况评分

评估MHD患者的疲劳状况采用FS-14量表评分[2]。量表包含14项条目内容, 其中1~8项条目反映躯体疲劳, 9~14项条目反映脑力疲劳。每项条目从不同角度反映患者疲劳状况的轻重。患者仔细阅读每项条目, 根据条目内容与其具体情况是否符合, 回答“是/否”, 检查者根据患者的回答情况在量表内圈出“是/否”。其中第10、13、14条目系反向计分, 患者回答“是”为0分, “否”为1分, 其余11项条目系正向计分, 患者回答“是”为1分, “否”为0分, 14个条目总分计为14分。躯体疲劳最高计8分, 脑力疲劳最高计6分, 疲劳状况严重程度与分值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 两组躯体疲劳状况评分、脑力疲劳状况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躯体疲劳状况评分、脑力疲劳状况评分及总评分较干预前降低, 且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干预前后疲劳状况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由于自身疾病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MHD患者常误以为身体虚弱, 需长时间卧床休息, 因而躯体活动明显减少, 长期下去可引起肌无力, 肌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3]。加之长期的治疗因病致贫以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均可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睡眠障碍等表现。调查发现, MHD患者的疲劳程度属中等水平, 运动状况、并存疾病种类、工作状态及年龄为主要影响因素[4]。

由两组患者干预前的FS-14量表评分可见, MHD患者的躯体疲劳状况评分和脑力疲劳状况评分均较高, 表明大部分透析患者存在疲劳症状。研究表明, 导致MHD患者产生疲劳状态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不充分透析会导致患者厌食症状加重, 且长期透析可造成体内营养成分的丢失, 蛋白质代谢加速, 造成患者乏力感和疲劳感;二是因长期透析所导致的经济生活因素,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改变容易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患者可能会出现日常活动减少、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表现[5]。因此, 长期的心理压力不但会给MHD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而且会使其产生极大的疲劳状况。本研究通过为期12周的有氧运动的规律干预后发现, 患者躯体疲劳状况评分和脑力疲劳状况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 表明规律的有氧运动能有效的减轻MHD患者的疲劳程度。分析其原因很可能与患者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锻炼后, 情绪得到改善, 心情愉快有关, 从而患者疲劳状况降低。此外, 患者有氧运动锻炼后, 食欲增强, 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增加, 增强了体质, 也是减轻患者疲劳状况的重要原因。但有氧运动锻炼需因人而异, 要注意对运动强度和量的把握, 特别对于有潜在的心脑血管风险患者, 因避免过量运动导致疲劳状况加重而出现意外并发症。

综上所述, 合理的、循序渐进的增加体力活动可以提高患者体能, 改善疲乏状况, 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 应在对造成MHD患者疲劳原因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高鹰.血液透析后患者疲劳的循证护理[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 22 (12) :1091-1092.

[2]Wang W, Wang P, Zhou X, et al.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fatigue and job stressors of nurses[J].Wei Sheng Yan Jiu, 2014, 39 (1) :76-78.

[3]马璐璐, 邱雪慧, 薛玲霞, 等.运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症状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 (中旬版) , 2013, 21 (1) :121-122.

[4]申海艳, 宋春莲, 肖玲, 等.血液透析患者疲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综合版) , 2011, 26 (7) :34-36.

有氧运动误区多 第9篇

你可以同时进步肌肉的气力和韧带的柔韧性。像箭步蹲、深蹲、引体向上和硬拉等这样的气力练习动作,不但能有效进步健身练习的水平和效果,而且在发展柔韧性方面的效果也比单纯的静态抻拉更好。

误会2.锻炼时间越长,越该多吃

大部分健身爱好者以为,进行长时间的锻炼之前,要吃足够多的食用品,然后再挥汗如雨燃烧掉这些热量。

他们多摄取的这部分食用品需要多进行两个小时的有氧运动才可以消耗掉。而运动时间过长,会导致练习过度和运动损伤。所以,锻炼前只摄取适量的食用品即可。

误会3.左右手负荷重量要相同

同时可以刺激平时很难练到的肌肉。典型的练习是利用两只重量不等的哑铃进行锻炼。

一开始的时候,可将左右的重量差控制在5%-10%左右比较合适,做完1组后左右交换重量不等的机械。非平衡的重量迫使肌肉发挥出更大的潜能用来维持平衡,肌肉也会受到更深层次的刺激而生长。切记,而且要保持动作的规范。

误会4.卧推时杠铃下放到触胸

举重运动员们为了推起更大的重量,故意把杠铃杆有控制地下放触胸后再上推,这样可以迫使背阔肌协助发力推起重量。

在这种卧推过程中,背阔肌不只是支撑的作用,还有“借力”的作用。但是健身运动不同于以举重量为目的的气力举运动,假如借用背阔肌的气力进行卧推就降低了对胸肌的锻炼力度,所以要避免在卧推时将杠铃下放到触胸。

中低等强度的有氧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整体心血管健康,如降低血压,还能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改善呼吸和减少压力,但大部分健美运动员做有氧是为了燃烧脂肪。

(吕夜)

有氧干预 第10篇

1 血压变异性的机制及分类

虽然血压变异的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但血压变异性的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压力感受器作用的敏感性,在睡眠时交感神经张力的降低使夜间血压在正常情况下比白天下降15 mm Hg~20 mm Hg。Mancia等[2]的研究表明,在人体通过腓骨神经的微神经学技术直接测量血压变异性和交感神经活性,发现从血压正常者到轻度和较重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呈进行性的升高。动物实验发现,阻滞胆碱能神经较切除交感神经使血压波动更显著,提示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共同调节血压波动,以迷走神经占主导作用[3]。根据观察时间的长短,可将BPV分为3种类型,即短时变异(几秒钟到几分钟间期或RR间期)、长时变异(24 h间期)、季节变异(1年间期)。其中,长时变异便可较好地代表血压的整体波动情况[4]。根据昼夜血压水平的差异也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①勺型,指夜间血压均值较日间均值降低10%~20%:②超勺型或深勺型,指夜间血压降低超过20%:③非勺型,即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部分病人(特别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夜间血压水平高于日间,称为反勺型。此种血压节律一般被视为非勺型血压分布中的一种特殊类型[5]。

2 血压变异性对靶器官的损害

以往研究已表明,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TOD)不仅和24 h血压平均值、血压昼夜节律有关,而且与血压变异性关系密切。其中BPV独立于平均血压水平,BPV越大,靶器官损害越明显[6]。周克明[7]通过对3 783例住院高血压病人合并靶器官损害进行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其中有大约40%的病人有靶器官损害,以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障碍为最多见的3种并发症。刘淑华[8]通过病例研究得出,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增高,脑卒中风险越高,血压变异性是脑卒中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脑卒中的强预测因子。

2.1 心脏损害

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包括左心室的肥厚和左心室的重构。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高血压导致心脏损害的重要特征。近年来,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LVH之间的关系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徐倩瑛[9]研究纳入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0例,其中高血压LVH组40例,高血压无LVH组60例,同期选择正常血压者为对照组(50例)。予动态血压监测仪24 h连续记录,采用24 h标准差来评价血压变异性。结果显示,与高血压无LV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LVH组各时间段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无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变异性比较,除白昼收缩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LVH密切相关。

2.2 脑血管损害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用B超来测量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artery,CCA)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是估计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可靠指标。Zakopoulos等[10]研究结果也提示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颈总动脉IMT的增厚密切相关。赵喜梅等[11]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硬化组病人24h、白昼、夜间的收缩压标准差(SSD)、舒张压标准差(DS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这与柳尧学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

2.3 肾脏损害

高血压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尿微量白蛋白增高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和高血压并发症严重程度较好的预测因子。有研究报道,24 h收缩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呈明显正相关,是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独立于血压水平[13]。张少鑫等[14]研究纳入18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根据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将其分为两组,UACR≤30 mg/g为单纯高血压组(120例),UACR>30 mg/g为合并早期肾损害组(61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BPV以血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表示,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除白昼收缩压变异性外,UACR与夜间收缩压变异性、24h舒张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呈正相关。这与Mancia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

3 血压变异性的治疗

通过以上论述,对于高血压的风险临床已经意识到不仅仅要关注血压水平,更要关注BPV。但业界还没有关于BPV的具体标准及干预措施,而对于临床来说,血压的控制不能仅仅满足于血压达标,更应该平稳、长期控制血压变异性,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产生,降低血管损伤的发生几率[16]。从药物方面来讲,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既降低24 h平均血压,又能减轻异常的血压变异,目前的高血压对于降低血压变异性的程度尚不十分清楚,不同种类降压药物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不相同。某些药物可以起到减小BPV的作用,但某些药物可起到增加BPV的作用。一般认为长效降压药可达到24 h之内稳定降压,减小BPV[17]。而短效降压药可能是因为引起血压峰浓度明显下降,下次服药前,抗血压作用减弱或消失,结果血压变异性增大[4]。在临床工作中,也有选用降压谷/峰比值大的长效药物可有望降低血压变异性,达到24h平稳降压[18]。但由于药物的特点不同,服药时间不同,药物的半衰期不同,同时还有药物的服用时间长、副反应大,停药后血压反射性升高等原因,致使高血压的治疗不能仅仅依靠药物,还包括运动及饮食调节。不论是对于降低血压水平,还是降低血压变异性,运动疗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肯定,是高血压的必要康复手段之一。

4 有氧运动对血压变异性的干预作用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主要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对血管调节的动态平衡,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完整性,交感神经占优势,血压变异性增高,迷走神经为主导,血压变异性减少[19]。各种体液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内皮素等)也参与调节。黄伟[20]通过对42例顽固性高血压病人的12周有氧运动研究得出,长期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显著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并改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均衡性,从而使安静心率(heartrate,HR)和血压下降。褚以德等[21]研究有氧运动和缺乏运动的老年人各30例表明,有氧运动可以使交感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促进外周血管扩张,延缓和改善老年人大动脉弹性和血管的僵硬度,从而使收缩压下降(6~10)mm Hg,舒张压分别下降(4~8)mm Hg,脉压降低。林祥云[22]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也得出:长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调节病人自主神经系统,对高血压病人康复有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血压晨峰是血压变异性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影响BPV因素之一,同时也与心脑血管事件好发于清晨时段密切相关。血压晨峰是指高血压病人清晨从较低水平迅速上升,是一天中血压变异幅度较大阶段的现象[23]。但其机制研究表明,与BPV机制有所不同,与神经体液有关。24 h血浆儿茶酚胺的水平与血压一致,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可能是主要原因[24]。此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也是影响血压晨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25]。有研究已表明:有氧运动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26],降低血浆儿茶酚胺[27],以及能够调节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28]。另外,一氧化氮(NO)是血压的主要调节因子,是稳定血压的必要因子。相关研究早已表明,有氧运动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改善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反应[29],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与降低高血压病人炎性因子水平[30]。因此,长期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不仅能有效降压而且保持血压相对稳定。

5 结语

总之,BPV对于高血压病人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对血压变异性的认识,提示对于高血压病人,不仅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而且还要降低血压变异性,才可减少靶器官损害发生,从而减少未来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氧运动可以作为部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尤其是早期病人单独选用的干预方法,也可作为服用有降压药物的中重度高血压病人的辅助或补充干预方法,其降压效果相对较好,与内服药物协同治疗,达到应有的疗效。

摘要:血压变异性(BPV)因其与靶器官损害有一定关系,关注度日趋增高,国内外关于血压变异性相关研究也屡见报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压变异性越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越严重。对于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从血压变异性的定义、分类、靶器官的损害、干预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通过对血压变异性的关注来进一步减慢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及临床伴随疾病的发生。

上一篇:会计信息风险下一篇:过度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