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范文

2024-08-15

钩端螺旋体范文(精选5篇)

钩端螺旋体 第1篇

钩端螺旋体有很多血清型, 很多犬感染 后一般表现为 亚临床症状 ,只有感染黄疸出血型和犬型等致病性强的钩端螺旋体时才出现急性或亚急性临床症状。 文中阐述了犬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病原

犬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主要为犬钩端螺 旋体和出 血性黄疸 钩端螺旋 体。 菌体纤细,螺旋紧密,一端或两端有特征性的小钩。 钩端螺旋体为需氧菌, 对p H高于8.0的碱及p H低于6.2的酸均敏感,50℃环境下1 0 min或在阳光下可以将其迅速杀死。 该菌对冷冻有较强的抵抗力,在 - 70℃可保持毒力数年。

2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自然宿主范围很广泛, 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 其中,哺乳类的啮齿目动物,特别是鼠类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2常发季节:四季均发,以夏、秋多发,7—1 0月为流行的高峰期,但热带地区可常年发病;3高发群体 :任何年龄 、品种的犬均 发 , 但公犬比母犬多发, 青年犬比老年犬多发;4传染源:病犬、健康带菌犬、康复犬、老鼠是主要传染源。 通过尿液排菌长达数月至数年;5传播途径:消化道粘膜 、损伤的皮肤 ,还可经过交配 、 咬伤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6传播媒介: 一些吸血昆虫和节肢动物是主要传媒 ;7诱发因素:气候突变、饲养管理差、饲养密度大、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 可诱发隐性感染犬表现出典型症状 ,使病情恶化 ;8死亡情况 :发病急,病死率高,严重病犬可在2~ 3 d甚至几小时内死亡。

3症状

潜伏期5~ 1 5 d。 临床症状因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型不同而表现不一。

3.1急性出血型和黄疸型

早期精神萎 靡不振 ,呕吐 ,震颤 , 体温可高达41 ℃,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充血 、出血 ,呼吸急促 ,心节律不 齐 , 70%左右犬出现黄疸和血便 ,尿液呈棕黄色或浓茶色。 发病急,一般24 h后出现结膜及全身黄疸, 严重病犬可在2~ 3 d甚至几小时内死亡 。

3.2亚急性肾炎型

早期:精神沉郁,厌食、呕吐,体温升高,可视粘膜充血,患犬有的表现烦渴多尿等症状;中期:呕吐,食欲废绝眼结膜淡黄色,尿液棕红色,同时可见有咳嗽气喘及呼吸困难;后期:病犬不愿站立 ,触诊腰部 、背部有痛感 ,全身皮肤黄疸,病情严重时发展为尿毒症此时出现少尿、 无尿, 体温下降至正常。 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约在2~周后恢复。

3.3慢性型

慢性症状多以急性或亚急性归转而来,常以慢性肝、肾及胃肠道症状出现,通过对症治疗,大多均可恢复。 少数以尿毒 症、肝硬化腹水 、酸中毒 、脱水、长期不食导致机体衰竭而死亡。

4病理变化

急性出血型和黄疸型: 外观可视粘膜、皮肤黄染;皮下粘膜、脂肪、肌肉软骨全部黄染;肺出血;胃粘膜出血、黄染,胃内有暗褐色内容物;肠系膜、肠粘膜黄疸,肠内有血水;肝、脾肿大出血;肾盂出血;膀胱粘膜黄染、出血。

血液学变化:发病初期,白细胞减少 ,在疾病后期 白细胞增加,核左移血小板减少及贫血。 随着疾病的发展可造成肾脏和肝脏的损伤, 血清尿素氮及肌酸酐升高,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磷升高。

5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进一步确诊需实验室检查, 如进行尿中镜检可见到钩端螺旋体及血清学试验。

5.1病原学检查

低倍显微镜下暗视野观察病犬尿液离心 沉淀物 ,可见带钩 状“ C”或“ S形翻转、弯曲和旋转运动的菌体;显微镜暗视野检查组织器官压滴片, 可见活菌体; 显微镜油镜检查姬姆萨式染色或镀银染色涂片,可见体形纤细、两端弯曲成钩状的螺旋体。

5.2试剂盒诊断

用Ta Ka R2动物组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病犬肾脏DNA进行Ls-PCR扩增, 扩增结果显阳性,确诊为钩端螺旋体。

5.3墨汁染色法

取尿液 ( 胸水、 腹水)1滴和墨汁1滴,混合后涂片,室温干燥后镜检,可见背景黑色、无色发亮、珠状螺旋体。

6治疗

治疗采用对症治疗的原则, 解热镇痛 、止吐 、止血 、保肝护肝 、利尿 、清热退黄。

6.1抗生素疗法

普鲁卡因青霉素是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的首选药物, 但不能杀灭肾脏病原体, 因此需联合使用双氢链霉素、 四环素、强力霉素等治疗 。 青霉素 : 按20 000~ 40 000 IU/k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链霉素:1 0~ 1 5 mg/kg,皮下或肌肉注射; 强力霉素:首次量,5 mg/kg,以后按2.5 mg/kg,2周为1个疗程 ; 恩诺沙星 :5 mg/kg; 环丙沙星 :1 0~ 1 5 mg/kg, 皮下或肌 肉注射 ; 氨苄青霉 素 :4~ 20 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 。

6.2支持疗法

补充营养 ,如氨基酸 、脂肪乳等 。 如肝功能不良时,用维生素B1l 00~ 20 mg、维生素B120.1 ~0.2 mg,肌肉注射 ; 谷胱苷肽1 00~ 300 mg, 口服或静脉注射,每日1次;也可投给处方食品等。

6.3补液疗法

补液要根据脱水的性质, 有针对性地进行,同时注意调节酸、碱及电解质的平衡。 例如,尿毒症时,应用5%或1 0%葡萄糖静脉点滴 , 同时应用速尿2~ 4 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 。

7预防措施

7.1疫苗接种

用钩端螺 旋体疫苗 预防注射 ,是主要预防措施之一, 幼犬2月龄第1次接种,间隔2~ 3周第2次接种,以后每年接种1次; 成犬每年夏初免疫接种1次。

7.2定期消毒

定期对环 境及污染 水源进行 消毒,破坏钩端螺旋体生长的条件,以防通过环境、用具等传染和扩散。

7.3做好灭鼠工作

由于鼠类是钩端螺旋体最重要的自然宿主, 多以健康带菌的形式传播该病,因此要开展好灭鼠工作,以消灭中间宿主。

7.4隔离治疗

患病后尽量 早发现 、 早治疗 ,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发现病犬或疑似病犬应及 时隔离 、治疗 ,对无治疗 价值的进 行扑杀或 实施安乐 死 ,并对尸体实行无害化处理。

7.5加强饲养管理

犬舍应通风干燥,减少饲养密度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定时定量,适当运动,提高抵抗力。

7.6其他

浅谈犬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治 第2篇

浅谈犬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治

犬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的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犬主要表现为出血性黄疸、高热、出血性素质、流鼢产、皮肤坏死和水肿等症状.本病是犬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雄犬发病率高于雌犬,幼犬发病率高于老年犬.笔者对临床发生的病例采取综合诊疗措施,共治疗该病犬27只,治愈24只,死亡3只,治愈率为88.89%.

作 者:熊东艳 秦玉成 Xiong Dongyan Qin Yucheng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1200 刊 名:北京农业 英文刊名:BEIJING AGRICULTURE 年,卷(期): “”(24) 分类号:S858.292 关键词:犬   钩端螺旋体   诊治  

1例钩端螺旋体病的中医护理体会 第3篇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 44岁。因头痛, 身软乏力, 双下肢疼痛8天伴身黄、目黄、小便黄5d入院。入院见:体温:37.8℃, 脉搏:102次/分, 呼吸:22次/分, 血压110/64mm Hg患者神清、神萎, 目黄、身黄 (全身皮肤粘膜重度黄染、有出血点及紫斑) 、小便黄、双下肢疼痛 (行走困难, 背入病房) 、水肿、纳差、身软乏力, 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在我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黄疸。经住院治疗3d后患者自觉症状加重, 并出现呕吐, 患者自动出院。到乡村私人医生治疗2d, 病情再次加重, 遂到重庆新桥医院诊治。在新桥医院住院3d后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 因经济原因遂转入我院治疗。在我院治疗15d, 病情好转, 再次因经济困难自动要求出院。出院见:小腿痛明显缓解, 走上坡时疼痛有所加重, 仍有轻微尿黄, 全身皮肤轻度黄染, 双足无水肿。

2 护理

2.1 卧床休息

给患者安排单间, 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 保持病房安静, 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嘱患者卧床休息, 因患者神差、纳差, 早期严禁下床活动, 以免跌倒 (入院后的第13天, 患者独自上厕所, 在回病房的途中突然头晕、心慌, 双眼发花, 站立不稳, 差点跌倒, 测血压120/80mmHg。回病房休息后自动缓解) 。

2.2 恶心、呕吐的护理

患者首次入院后第二天出现剧烈呕吐。首先要观察呕吐物的颜色、量及性状和次数, 其次给予按压合谷、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等穴以缓解恶心呕吐, 此法在饭前半小时操作还可促进饮食, 帮助消化吸收。该患者行上述穴位按压后恶心症状立即减轻, 此法可重复使用, 每日2次。必要时可用针灸针刺上述穴位。

2.3 发热护理

嘱多喝水, 行物理降温, 给予了走罐治疗, 输液速度不宜太快, 以免短时间内进入大量冷的液体, 引起寒战。

2.4 黄疸护理

观察皮肤、巩膜、小便黄的程度, 如黄疸程度加深要立即报告医生。口服利胆退黄的中药时, 宜饭后温服, 药效更佳。

2.5 饮食护理

宜进清淡、多汁柔软, 少量徐用, 如大米粥、生藕汁、生梨汁、甘蔗汁, 等易消化吸收的饮食, 以达到“存津液, 保胃气”之目的。忌食辛辣厚腻坚硬之品, 忌过饱。

2.6 情志护理

患者刚入院时, 因家住农村, 又是单身, 家庭经济条件差, 害怕病重、经济困难不能治愈本病, 经耐心给患者解释:“你的病, 凭现在的医疗条件是可以治愈的, 并且我们会向医生对你的特殊情况, 医生会在可能的范围内用最便宜而有效的药物给你治疗, 本病是能治愈的”, 最后患者放心下来配合了治疗。

2.7 用药护理

本病首选青霉素治疗, 并且用量很小, 如是在短时间内用大量青霉素可引起赫克斯默反应, 即出现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等症状, 所以我们严格执行医嘱, 按时、按量用药, 并且在首剂注射后加强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每15min巡视一次, 连续巡视4h, 患者未出现赫克斯默反应。

2.8 水肿护理

下肢水肿可抬高患肢, 切忌动作粗暴, 用力过猛, 勤剪指甲, 以免指甲划伤水肿足。宜给滑利渗湿的食品如菠菜、空心菜、芹菜、黄花菜、黄瓜、冬瓜、茭白、西瓜、雪梨、荸荠、鲜藕汁等, 进低盐饮食, 每日称体重, 记录出入量, 观察水肿的变化情况。

2.9 小腿痛护理

给予热敷, 按摩, 并针灸承山、承经、委中等穴。

3 总结

该患者虽较重, 但通过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 使患者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并稳定了下来, 有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如恶心、呕吐症状只两天就停止了;有的症状很快就减轻了, 如小腿疼痛症状只热敷按摩针灸两天疼痛就明显减轻[1,2]。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多采用中医护理方法, 既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还能提高疗效。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中医护理

参考文献

[1]宋乃光, 刘景源.中医疫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诊断及防制 第4篇

1 流行病学

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可感染本病, 啮齿动物是最常见的钩体宿主, 其次是食肉动物。家畜中猪、牛、水牛、犬、羊、马、骆驼、兔、猫、家禽和其他野兽、野禽、野鸟均可感染和带菌。冷血动物蛙不但能带菌, 而且还能排菌, 可作为一种贮存宿主和传染源。其中, 以猪、水牛、牛和鸭的感染率较高。

病畜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 猪可被任何血清型感染, 因此猪感染钩体非常普遍。由于钩体主要定居于肾脏, 各种带菌动物主要通过尿液排菌, 污染水、土壤、植物、食物及用具等, 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感染, 特别是水的污染更为重要。

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皮肤、粘膜感染, 尤其是破损皮肤的感染率更高;也可经消化道食入或交配 (鼠类) 而感染。

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其中以夏秋为流行高峰季节。

2 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侵害仔猪和怀孕母猪, 其他猪多呈隐性感染, 临床症状不易察觉。

2.1 亚临床型

这是大多数猪所表现的形式, 主要见于集约化饲养的育肥猪, 不表现临床症状, 成为钩体携带者, 血清中经常可检出钩体抗体。猪群感染率介于30%~70%, 发病率、死亡率低。

2.2 急性型

主要见于仔猪的犬型、黄疸出血型、波摩那型以及嗒拉索型钩体感染, 呈小型暴发或散在性发生, 潜伏期I~2周。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至40.1℃, 稽留3~5d, 病猪沉郁, 厌食, 腹泻, 黄疸以及神经性后肢无力, 震颤与脑膜炎, 有的病猪出现血红蛋白尿。死亡率达50%以上。2.3亚急性与慢性型以损害生殖系统为特征。母猪表现为发热、无乳, 个别病例有乳腺炎发生, 怀孕不足4~5周的母猪在感染4~7d后发生流产、死产。母猪流产率可达70%以上。怀孕后期母猪感染则产出弱仔猪, 这些仔猪不能站立, 移动时呈游泳状, 不会吸乳, 经1~2d即死亡。在波摩那型与黄疸出血型钩体感染所致的流产中, 胎儿出现木乃伊化或各器官均匀苍白, 出现或缺乏黄疸, 死胎常出现自溶现象。

3 病理变化最主要的病变是小血管内皮细胞膜的损伤。

3.1 急性型

败血症, 全身性黄疸, 各器官、组织广泛性出血以及肝细胞、肾小管弥漫性坏死为突出的特征。眼观可见尸体鼻部、乳房部皮肤发生溃疡、坏死。可视粘膜、皮肤、皮下脂肪、浆膜、肝脏、肾脏以及膀胱等组织黄染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胸腔、心包腔积有少量黄色、透明或稍混浊的液体。脾肿大, 瘀血, 偶有出血性梗死。肝肿大, 呈土黄色或棕黄, 被膜下可见粟粒大到黄豆大小的出血灶, 切面可见黄绿色散在性或弥漫性点状或粟粒大小的胆栓。肾肿大、瘀血, 肾周围脂肪、肾盂、、肾实质黄染, 膀胱粘膜上有散在的点状出血。结肠前段的粘膜表面糜烂, 有时可见出血性浸润。肝、肾淋巴结肿大, 充、出血。

3.2 亚急性与慢性型

身体各部组织水肿, 以头颈部、腹壁、胸壁、四肢最明显。肾脏、肺脏、肝脏、心外膜出血, 肾皮质与肾盂周围出血明显。浆膜腔内经常有过量的草黄色液体与纤维蛋白。肝脏、脾脏、肾脏肿大, 有时在肝脏边缘出现2~5mm的棕褐色坏死灶。

成年猪的慢性钩体病, 以肾脏的眼观病变最为显著。肾皮质出现大小为1~3mm的散在性灰白色病灶, 病灶周围可见到明显的红晕。有的病灶稍突出于肾表面, 有的则稍凹陷, 切面上的病灶多集中于肾皮质, 有时蔓延至肾髓质区。病程稍长时, 肾脏呈固缩硬化, 表面凹凸不平或呈结节状, 被膜粘连, 不易剥离。组织学检查为典型的间质性肾炎。

4 诊断

根据母猪怀孕后期流产, 产下弱仔、死胎, 仔猪黄疸、发热以及有较大仔猪与断奶仔猪死亡, 尤其是肾脏的特征做出初步的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学检查

(1) 直接镜检早期病例伴有体温升高, 可采病猪新鲜血液, 后期可采尿液, 用来检出菌体。病死或扑杀猪只有在死后2~3h内可从肝和肾检出菌体, 否则因腐败菌生长使钩体溶解而难以检出;用过抗生素治疗的病猪亦难检出菌体。按上述要求取病猪新鲜抗凝血或中段尿液, 以及病死猪的肝、肾组织悬液, 做成液滴压片标本, 置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 也可取病料直接抹片或集菌后取沉淀物涂片染色镜检。

(2) 分离培养常用柯索夫培养基或8%兔血清磷酸盐培养基培养观察, 每5~7d作一次液滴压片,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情况, 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 有时在30~60d才有生长。新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菌群和菌型的鉴定。首先采用国内通用的14群15型参考标准菌株血清作活菌显微凝集试验定群。

4.2 易感动物接种

取上述病料腹腔接种3月龄豚鼠或仓鼠, 每日观察测温, 发现体温升高, 体重减轻, 活动迟钝, 食欲减少, 被毛松乱, 黄疸, 天然孔出血者即示发病。亦可到濒死期扑杀观察病变, 取肝、肾检查菌体。

4.3 疫区水源检查

对水源进行卫生检定, 是防制本病的重要环节。采用动物浸泡法, 将豚鼠去除体表部分被毛, 浸泡在疫水中30min, 然后饲养观察, 判断方法与动物接种相同。

4.4 血清学检查

方法很多, 既可用于诊断, 又可用于检疫及菌型鉴定, 如凝集溶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炭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此外, 还有同位素法、对流免疫电泳法、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微囊凝集试验, 间接荧光抗体法等, 均可用于本病诊断。

5 防治

5.1 治疗治疗本病的目的是控制排菌, 防止病原扩散

和传播, 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或金霉素有一定疗效。进行全群治疗时, 最好几种抗生素交替使用, 四环素用3~5d, 泰乐菌素给药5d, 红霉素用5d, 将药拌在饲料中, 能有效地清除肾脏波摩那型。中草药防治本病有一定效果, 可试用。在病因疗法的同时结合对症疗法是非常必要的, 其中葡萄糖维生素C静脉注射及强心利尿剂的应用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5.2 预防应用灭活普通菌苗和浓缩菌苗进行预防接

种, 具有良好效果, 但灭活菌苗存在接种量大, 接种次数多, 感染后不能阻止肾脏排菌等缺点。

本病分布广, 菌型多, 隐性感染普遍, 为自然疫源性疫病, 故必须防止水源、农田污染, 搞好环境及猪圈卫生。控制本病的关键环节是切断带菌动物向猪传播病菌, 要大力灭鼠控制带菌动物。

5.3 公共卫生

钩端螺旋体 第5篇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血清群,血清型,血清流行病学

湖南省是全国钩端螺体病(下简称钩体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传染源种类繁多,血清群型复杂。2000~2005年湖南省从动物和病人中共分离鉴定70株钩体,分属8个血清群9个血清型,并于2001年发现国内新型-赛罗群沅江型,这为流行病学研究、菌群的变更、菌苗的研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1,1]。2006年曾在7个监测点开展了血清学监测,监测结果也表明湖南省钩体血清群型较多。为及时进一步掌握湖南省钩体病流行的主要血清群分布及变迁情况,了解健康人群对钩体病的免疫水平,2007年继续在6个监测点开展钩体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

根据湖南省钩体病发病情况,选择宁乡县、湘潭县、双峰县、沅江市、浏阳市、醴陵市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1、2个乡镇作为监测哨点。

1.2 研究对象和标本的采集

选择监测地区无钩体菌苗接种和患钩体病史的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在钩体病流行前期,随机采集10~19、20~29、30~39、40~49和50~岁年龄组的血清标本各20份,共100份。采集肘静脉血2 m L,分离血清,56℃水浴灭活30 min,胶塞封口,4℃冷冻保存。

1.3 抗体检测方法

用显微凝集试验(MAT)检测血清抗体,待检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20、1∶40、1∶80、1∶160、1∶320和1∶640,用生理盐水作对照,凡凝集滴度大于或等于1∶20为阳性。标准菌株15群15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钩体室提供。根据湖南省2005~2006年健康人群血清钩体病抗体监测结果和检验工作实际情况,对其中抗体滴度特别低的56602(爪哇群爪哇型)、56605(致热群致热型)、56612(巴达维亚群巴叶赞型)、56613(塔拉索夫群塔拉索夫型)、56655(明尼群明尼型)5群5型血清群和血清型抗体未进行检测,而只测定了其他10群10型血清群和血清型抗体。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调查人群基本特征

本次6个监测点共调查健康人群616名。其中,男273名,女343名,男女性别比为1∶1.26,以农民为主,其地区、性别、年龄构成情况可分别,见表2~4。

2.2 血清抗体滴度

血清抗体滴度效价不高,除赖型有3份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640外,其他均在1∶20~1∶320之间。6个监测点抗体阳性人数为376人,总阳性率61.04%。而赖、拜伦、澳洲、秋季、临海、七日热、犬、清水、波摩那、乌尔夫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19%、27.27%、23.70%、12.50%、8.77%、6.17%、5.36%、4.38%、3.41%和1.30%,以赖、拜伦、澳洲、秋季型的阳性率最高,波摩那、乌尔夫型的阳性率最低,各型阳性率总体差异有显著性(χ2=591.09,P<0.001)。因此,赖、秋季、拜伦、澳洲型为湖南省钩体病的主要血清型,见表1。

2.3 血清抗体几何均数和阳性率

2.3.1 不同监测地区

10个血清群型中,仅浏阳市的黄疸出血热群赖型GMT大于20。波摩那、临海、乌尔夫型GMT在7个监测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是1.30、1.24、0.97,P>0.05),赖、犬、拜伦、秋季、澳洲、临海、七日热、清水型GMT差异均有显著性(F值分别是14.28、2.43、11.69、4.81、3.78、2.77和4.35,P<0.05)。

赖、犬、拜伦、秋季、澳洲、七日热、清水型抗体阳性率在地区间总体差异有显著性(χ2值分别是68.67、18.19、52.64、12.14、16.71、14.87、20.75、42.96、143.20、13.23,P<0.05)。波摩那、临海、乌尔夫型抗体阳性率在地区间总体差异无显著性(χ2值分别是6.58、7.35、3.69,P>0.05)。宁乡县、湘潭县、双峰县、沅江市、浏阳市、醴陵市抗体总阳性人数分别是52、65、55、76、77和51人,阳性率分别为52.53%、62.50%、55.00%、73.79%、70.00%和51.00%,以双峰县最高,醴陵市最低,各地区间阳性率总体差异有显著性(χ2=19.63,P<0.01)。

%

%

2.3.2 不同性别

10种血清群型中GMT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t值分别是1.87、0.21、0.38、0.92、0.90、1.58、0.41、0.86、1.13和0.84,P>0.05)。10种血清群型抗体阳性率中,只有赖型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χ2=312.95,P<0.001),而犬、拜伦、秋季、澳洲、波摩那、七日热、清水型、乌尔夫型阳性率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χ2值分别是0.10、0.13、0.68、0.84、0.96、0.02、0.05、0.95和0.001,P>0.05)。而调查人群中男、女性钩体抗体总阳性人数分别为170、206人,阳性率分别为62.27%、60.06%,差异无显著性(χ2=0.23,P>0.05)。

2.3.3 不同年龄组

10~19、20~29、30~39、40~49和5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人数分别是40、52、96、98和90人,阳性率分别为43.01%、57.78%、60.76%、67.59%和69.23%,以10~19岁组最低,50~岁组最高,各年龄组间总体差异有显著性(χ2=19.47,P<0.001)。赖、澳洲、七日热、清水型年龄组间GMT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3.82、6.27、3.17和2.46,P<0.05),而犬、拜伦、秋季、波摩那、临海、乌尔夫型年龄组间GMT差异无显著性(F值分别为1.77、0.17、0.99、1.26、1.88和0.62,P>0.05)。赖、犬、澳洲、临海、七日热型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16.08、11.77、22.68、12.92和11.22,P<0.05),而拜伦、秋季、波摩那、清水、乌尔夫型年龄组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分别为0.99、4.90、6.90、9.27和3.28,P>0.05),见表4。

%

3 讨论

湖南省钩体主要流行株为黄疸出血群,其次秋季群、澳洲群、波摩那、流感伤寒和赛罗群也是湖南省的流行菌型[2,2]。2000~2005年在湘潭、宁乡、邵东、双峰、沅江、桃源、汨罗、南县、岳阳9县市对无钩体疫苗接种史的10~65岁常住村民1 240人用MAT方法测15群15型钩体抗体,结果表明钩体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分别有9群(黄疸出血、拜伦、澳洲、流感伤寒、波摩那、秋季、犬群、七日热和曼耗)和3群(黄疸出血、澳洲和波摩那),不同县市钩体主要流行群不同,但以黄疸出血群为主[3]。2006年在7个监测点对725名的健康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以黄疸出血群赖型、流感伤寒群临海型、秋季群秋季型为主,抗体总阳性率60.41%[4]。

2007年对6个监测点健康人群血清学监测则提示,湖南省钩体血清型以黄疸出血群赖型、秋季群秋季型、拜伦群拜伦型、澳洲群澳洲型为主,抗体总阳性率61.04%,高于国内广东、浙江、江西、湖北等其他省的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且不同省份的主要菌群也有区别。陈小霜等检测广东广州市钩体病流行区域内808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抗体阳性率为7.30%(59/808),菌群以七日热群和秋季群为主[5,5]。浙江省1990~2005年钩体血清抗体菌群变化不大,仍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但2001年以后秋季群所占比重不断加大,且浙江省人群和动物携带菌群有所不同,应警惕因菌群更迭,人群免疫力普遍不足而造成的暴发流行[6,6]。江西省2005年共检测健康人血清标本413份,检出阳性130份,阳性率31.48%,以黄疸出血群赖型最多,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次之[7,7]。程均福等为了调查洪涝灾区健康人群免疫水平,选择湖北省仙桃、宜都市、公安县等进行血清学等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人血清黄疸出血群、波摩那群、流感伤寒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61%、13.73%和11.68%[8,8]。

以MAT方法对人群进行钩体病抗体检测能及时发现一些不典型、轻型和隐性感染者,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流行菌群的变化。因此,做好和扩大血清学监测工作对指导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一定的意义。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滴度普遍较低,10个血清型的GMT均小于20。湖南省2005~2007年的血清群、型优势稍有不同,但仍以黄疸出血群为主,流感伤寒群的阳性率有所下降,而秋季群的阳性率位次有所上升,进一步表明了湖南省是我国钩体病流行严重的省份,传染源种类繁多,且血清群型复杂,但是否表明湖南省钩体病流行的主要菌群正在变迁,值得关注。另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滴度又普遍较低,说明高发人群对钩体感染缺乏有效免疫保护。因此,必须坚持长期监测,为湖南省的钩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湖南省2007年报告钩体病病例131例,死亡11例,发病率0.21/10万,死亡率0.017/10万,病死率8.40%,仍以散发为主,处于较低发病水平。从发病的时间、职业和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分析,发病高峰时间皆在7、8、9三个月,3个月共报告钩体病例115例,占全年总报告例数的87.79%,患者多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男性多于女性,主要是由于农村青壮年在夏季农忙时感染所致,流行形式仍为“稻田型”,宿主动物也是以鼠类为主。2007年在6个常规监测点有效培养459份鼠肾,感染率为10.24%,而在环洞庭湖区5个应急监测点有效培养296份鼠肾,感染率为16.89%,菌型主要是黄疸出血群赖型、赛罗群乌尔夫型,感染率较往年升高,必须加强综合防制措施,预防爆发和流行[9]。

虽然近年来湖南省钩体病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是由于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等政策的实施,有可能对鼠类等钩体病宿主动物生态条件产生影响,导致钩体病流行菌群变迁,2007年6、7月,环洞庭湖区发生东方田鼠鼠灾,应急监测东方田鼠带菌率达28.36%,同时2007年双峰县、涟源县报告病例异常增多,双峰县的宿主动物带菌率高达44.19%。由于正常人群抗体水平较低,鼠密度及鼠带菌率升高则存在疫情上升的可能,一旦出现洪涝灾害或降雨量增加和人群忽略防护等,则有可能爆发或流行。因此今后防治钩体病的重点仍然是采用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改造疫源地,搞好环境卫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并根据当地流行菌型,在钩体流行前期开展钩体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在防制工作中应该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钩体病流行菌群的监测是一项长期工作,千万不能因疫情的暂时下降而放松对钩体病监测和防治工作的重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钩端螺旋体】相关文章:

综合防治钩端螺旋体病05-24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05-25

螺旋设计07-05

螺旋霉素07-14

螺旋装置08-06

双螺旋06-02

螺旋螺纹管09-17

螺旋式教育06-04

螺旋压力机07-02

三螺旋模式论文07-16

上一篇:农业活动下一篇: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