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冲突的方式与方法

2024-05-09

处理冲突的方式与方法(精选7篇)

处理冲突的方式与方法 第1篇

本研究旨在了解优秀运动员情绪智力以及冲突处理方式的情况, 并探讨优秀运动员情绪智力与冲突处理方式倾向之间关系, 有助于运动员冲突处理方式的理解和预测, 为竞技团队组织管理提供理参考, 促进优秀运动团队健康地发展。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整理国内外体育组织行为学方面的专著和文献, 收集与处理相关国家集训队的训练比赛及运动队管理的资料与数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问卷调查法

(1) 问卷。

本问卷由运动员基本信息, 运动员情绪能力量表, 冲突处理方式倾向量表和三个部分构成, 量表均采用Likter 5 级评分。

情绪智力量表以由Goleman和Boyatzis编制的 (Emotional Competence Inventary 2.0, 简称ECI-2) 以及国内学者邹泓等 (2008) 自编的情绪智力问卷为蓝本, 编制适合本研究的问卷。该问卷包括情绪的自我感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感知他人情绪四个部分。

冲突处理方式倾向量表是以经典人际冲突处理风格测量量表ROCI-II (Rahim Organizational Conflict Inventory-II, 1983) 为蓝本编制问卷, 包括回避、竞争、妥协、合作和折中五个维度。

(2) 信度和效度。

利用Cronbach法对问卷进行检验, 情绪智力量表的 α 系数为0.903。冲突处理方式倾向量表的 α 系数为0.840。研究中使用的量表都是被学者们广泛采用并经过大量测试的成熟量表。同时, 在研究中也经过预调研进行了完善, 可以认为研究中使用的问卷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内容效度。 问卷调查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90 份, 回收81 份, 回收率为90%, 其中9份问卷部分数据严重缺失, 有效问卷为71 份, 有效率为88%。

(4) 数理统计法。

将71 份有效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录入计算机, 建立数据库。利用EXCEL和SPSS19.0 和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4 种情绪智力领域能力和5 种冲突处理方式以平均数形式参与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优秀运动员的情绪智力描述性统计

从表1 中可以看出, 被调查的71 名运动员, 情绪智力的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 自我情绪认知、情绪控制、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根据Goleman等的建议, 我们以3 分作为评判情绪智力显著度的参考点。 优秀运动员4 个领域能力平均得分都超过了3分。说明优秀运动员情绪智力处于较高的水平。

2.2、优秀运动员的冲突处理方式描述性统计

运动员的冲突处理方式倾向依次为: 合作 (3.69) 、 回避 (3.67) 、折中 (3.52) 、顺从 (3.31) 、竞争 (2.54) 。其中竞争方式是优秀运动员最不倾向的冲突处理方式。男、女运动员在回避和顺从两个冲突处理方式的均值上相差极小, 而在竞争、合作和折中三种冲突处理方式上的均值差异相对大一点。年龄段, 受教育程度, 运动队规模和集训时间都可以理解为等级变量, 根据问卷的设置成递增性。 因此, 我们可以将四个等级变量与五种冲突处理方式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来考察冲突方式与诸因素的关系。年龄段, 集训时间与5 种冲突处理方式没有显著相关性。 教育程度与合作型冲突处理方式呈正显著相关, 集训队规模和合作型以及折中型冲突处理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而运动员等级与顺从型冲突处理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2.3、优秀运动员情绪智力对于冲突处理方式的影响

为了探讨情绪智力对冲突处理方式的这种影响机制, 可以将情绪智力各维度作为为自变量, 以五种冲突处理方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从表2 的结果可以知道, 除了妥协型冲突处理方式, 其他回归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 的F检验, D-W值为1.741 (介于1.5-2.5 之间) , 表示其回归效果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所以可以得出以下的影响关系方程:

(1) 回避型冲突处理方式=2.825+.257*认知他人情绪能力;

(2) 竞争型冲突处理方式=1.792+0.229*认知他人情绪能力;

(3) 合作型冲突处理方式=1.450+0.254*自我激励能力+0.338*自我情绪认知能力;

(4) 折中型冲突处理方式=0.264*自我情绪认知能力+0.274*自我情绪控制能力。

3、讨论

(1) 从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 优秀运动员最倾向于合作型冲突处理方式以及最不倾向于竞争型冲突处理方式, 说明优秀运动员在遭遇冲突时, 会倾向于选择双赢的办法, 能让冲突得到建设性地解决, 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有意避免冲突的升级, 维护团队的和平;

(2) 在对比男、女型运动员在各冲突处理方式倾向上的均值可以发现, 男性在竞争、合作以及折中这三种与女性的均值差异相对较大, 均高于女性, 可能是因为现实生活中, 男人更倾向于让事情“做个了结”, 要么我就跟你竞争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最终会有输赢;要么你和我合作让彼此的利益最大化;要么就折中处理, 至少让彼此都能接受, 反正最终要让冲突处理掉, 不会选择就此回避或者服从另一方。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 本研究认为, 优秀运动员冲突处理方式倾向并非受单一领域情绪智力影响, 应该是多个领域情绪智力的突出共同影响优秀运动员冲突处理方式倾向;

(2) 自我情绪认知能力和自信与自我激励能力突出的运动员, 会倾向于选择合作型冲突处理方式; 自我情绪认知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突出的运动员, 会倾向于选择折中型冲突处理方式;自我情绪认知能力、自信与自我激励能力、认知他人能力这三个领域能力突出的运动员, 会倾向于选择竞争型冲突处理方式;只有自我情绪认知能力突出的运动员, 会倾向于选择回避型冲突处理方式。情绪智力的各领域能力对于顺从型冲突处理方式无显著影响;

(3) 运动员的受教育程度、集训队规模与合作型冲突处理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运动员等级与顺从型冲突处理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4.2、建议

在平时的训练比赛中, 教练员不仅要重视技战术的训练, 也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和情绪, 在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情绪智力, 关注运动队成员间的关系, 当发现冲突和矛盾的时候, 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让运动员们能够合作解决冲突, 发挥冲突的功能性, 促进团队健康成长。

摘要:冲突是各种团队组织、建设、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普遍存在的现象。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冲突可以看成是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正因为冲突总是表现为某种斗争, 传统的观点认为, 任何冲突都是不利的, 应该尽量避免。但随着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 研究者们更加辩证的看待冲突, 他们认识到冲突功能性的一面, 这取决与如何管理冲突。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情绪智力,冲突处理

参考文献

[1]李静.我国女性运动员性别角色冲突状况及对训练投入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02.

[2]宋玉琴, 宋玉芳.排球运动员发球动机冲突的认知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4.

[3]王晓燕.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角色冲突和角色控制之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 2008, 02.

处理冲突的方式与方法 第2篇

如今我们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觉得很是苦恼,如何又让自己教的快乐,学生学的快乐,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一、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上与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是以控制为主,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否则就是犯上或大逆不道。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

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 1997 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0 年 8 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均指出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又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该大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

三、增强法制观念

我们应该自觉地学习国家颁布的各种教育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于有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条款,更应该认真学习,努力增强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当与学生出现冲突时:

1、冷静对待,忌意气用事。发生顶撞事件时,教师首先要镇定,冷静,对待学生要因人制宜,因环境制宜,让学生先冷静下来,课后在办公室或其他场合对学生进行劝告,效果可能会好些;

2、找个借口,忌僵持不下。当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教师,尴尬局面就要出现时,教师应迅速找个借口巧下台阶,不失为摆脱窘境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仅可以防止师生对峙局面的形成,而且也使学生对教师的豁达大度产生认同和感激,从而转化态度,认识自己的错误。

3、以退为进,忌咄咄逼人。其实教师在与学生发生意外的撞击事件时,适当的示弱,也可能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教师适当表示对学生的某些想法的理解和肯定,会使学生觉得老师是通情达理的,从而转变自己的态度。

当然,对于一些经常在课堂上和老师对着干的学生,仅仅靠课堂上的随机处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在课下做深入的调查,分析原因,适当的时候,要找家长来进行配合,切忌把他养成“害群之马”。

四、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要避免体罚行为,还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1、要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 “ 自己 ” 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快乐。

2、蹲下身子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我们天天都要面对学生,如果无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生不尊重你,你拿学生没办法的状况。

3、学会弹性工作。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不管工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做做运动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

4、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根源。工作时带着家庭里的烦恼,肯定是无法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5、我们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然也无法调节好自我的身心。为此,当自己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妨大大方方地做回“学生”。

五、培养良好的性格

独立、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诚实正直、温和宽厚,都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性格特征。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就必须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刻苦磨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处处留心,小事做起。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处处检点自己。上一次课,与学生谈一次话,处理一个偶发事件,都可以看作是锻炼自己性格的良好机会,日积月累,必有长进。

2、自我克制、磨练意志。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改变的,只要坚持用坚强的意志加以克服,学会自我克制,就会日见成效。

3、勤奋学习,以智养心。性格发展与人的知识发展相联系。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水平,文明程度越高,性格发展就越和谐。为此我们要勤于学习。努力钻研业务,自觉地从名师的著作中汲取有益的实践经验。

4、自我评价、扬长避短。在加强个性修养中,应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习惯,有了这些习惯,就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既善于看到并发扬自己性格中的优良方面,也勇于发现并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从而扬长避短,努力塑造自己完美的性格。

处理冲突的方式与方法 第3篇

关键词:冲突处理方式,人际冲突,护士

人际冲突是人与人在社会活动中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意见分歧、争论、对抗等紧张状态, 是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该现象同样也存在于健康照护组织中。在护士群体中由于每名护士身处各种医疗冲突情境, 每天需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发生各种人际关系冲突在所难免。现了解护士常用的冲突处理方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希望能对护士合理处理冲突提供帮助, 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 冲突处理方式的概念

冲突处理方式 (conflict management styles, CMS) 是一种持续一致的对待冲突事件和冲突对象的行为意向, 其表现为一系列可见的行为, 并构成一种固定的模式, 具备一贯的、共同的特征[1]。

2 冲突处理方式及选择

通常个体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人际冲突。根据这些方式在武断程度和合作程度上的倾向确定其冲突处理方式种类。以下5种人际冲突处理方式代表了武断性和合作性的不同组合。尽管个人可能对1种或2种方式有自然的倾向, 但当情景和相关人员改变了的时候, 我们就可能会用到所有这些方式。

2.1 回避方式

回避方式指不武断和不合作的行为。个人运用这种方式远离冲突、忽视争执或者保持中立。回避方式将导致对组织的消极结果和他人的不利评价。

2.2 强迫方式

强迫方式指的是武断和不合作的行为。运用强迫方式的人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不考虑其他人。和回避方式一样, 强迫倾向会导致他人不利的评价。

2.3 迁就方式

迁就方式指的是合作和不武断的行为。运用迁就方式的个体是典型的被他人给予积极评价的人, 但是他们也会被认为是软弱和顺从的。如果它作为主要解决冲突的方式基本上是无效的。

2.4 合作方式

合作方式是指强的合作性和武断性的行为, 它对人际冲突的解决而言是双赢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 冲突被公开地认识并被所有有关的人所评价。运用合作方式能有效解决冲突并形成一个所有相关的人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2.5 折衷方式

折衷方式指的是中等水平的合作和武断性的行为, 是一种被广泛使用和普遍接受的解决冲突的方法。折衷方式没有使双方的满意最大化, 仅使每个人获得中等的、但仅仅是部分的满意。

2.6 处理方式的选择

对运用不同的人际冲突处理方式所做的研究表明, 合作倾向是更成功个体、更高绩效组织的特征。人们愿意把合作视为对冲突的建设性的利用。与合作相反, 强迫和回避通常有消极作用。迁就与折衷的效果似乎是混合的。对迁就的运用有时导致他人的积极情感, 但并不形成对运用迁就方式个体的绩效和能力的积极评价。

3 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形态的现状

护士的人际冲突会对整个护士群体具有较大影响, 处理不当会造成护理工作的不协调性、护理质量大幅度降低以及病人满意度急剧下降等恶劣影响。因此, 对于护士人际冲突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应该采取有效的冲突处理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护士人际冲突的发生。阳绿清等[2]研究结果表明, 护士面临冲突时最常采用的处理形态是合作, 最不常采用的是强迫, 这与我国台湾学者苏雅慧的研究结果一致。

4 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

4.1 学历

学历的不同带来的是同龄护士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大不相同。一般而言, 高学历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更专注于问题本身的思考和讨论, 学历的高低决定人生观、价值观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3]。会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遇到问题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因此受教育程度高的护士倾向于采取“合作”的方式处理冲突, 受教育程度低的护士相对更多地采用“迁就、回避、强迫”的方式处理冲突。

4.2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丰富, 护士在面对冲突时选择的处理方式会发生变化。有研究显示, 年龄较大的护士倾向于采取“合作”的方式处理冲突, 而年轻者在面对冲突时也更倾向于使用“回避”的方式[4]。

4.3 精神和情绪反应状况

工作压力和颠倒的作息时间等情况往往使护士产生多种不良的精神和情绪反应, 这也会影响他们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选择。有不良精神和情绪反应的护士倾向于选择采取“回避、迁就”的方式处理冲突;良好的精神和情绪反应则会使护士采取“合作”的方式处理冲突。

4.4 文化传统

文化在一个群体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对群体解决问题和缓和矛盾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Kirkbride等基于儒教和道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从大量的实证工作中抽出中国人 (汉族) 5个基本价值观, 即遵从、和谐、关系、面子、情境主义, 认为中国人偏重集体关系的维持和协调, 会刻意避免和减少冲突的发生。有研究表明, 与美国人相比, 中国人更常采用退让、避免方式解决冲突, 而美国人更多采取竞争方式解决冲突[4]。有文献资料显示, 护士的人际冲突方式选择还与性别、人格等其他因素有关[5]。所以, 护理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及支持, 也需要深入研究。

5 小结

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就医条件起很重要的作用。医院管理部门应对护士进行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培训, 鼓励护士采用“合作”方式;其次, 还要考虑到人际冲突处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以帮助护士提高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此外, 护士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人际关系有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及护士医技后勤部门之间的关系等。护理质量的好坏与这些关系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 所以, 护士群体还要加强以上几个关系的协调与交流。

参考文献

[1]肖亮.浅谈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及影响因素[J].医学信息, 2011, 24 (6) :419.

[2]阳绿清, 刘凌云, 尹心红.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形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4) :74-76.

[3]汪海燕.浅谈影响临床护际关系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求医问药, 2011, 9 (11) :408-408.

[4]李艳, 朱丹.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l0, 25 (2) :91.

处理冲突的方式与方法 第4篇

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拥有多种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相应地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每一个教师都是角色的复合体。在家校合作视域下,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使得教师这个角色复合体更加复杂。在家校合作中,与教师集中发生互动的角色伙伴,如儿童、学生家长、学校等对教师都有一定的角色期望,当这些期望之间产生矛盾或教师个体对多种角色期望难以应对时,就必然会造成各种角色冲突。比起传统视域下的教师(在家长被明确赋予参与学校教育权利之前,笔者将之称为传统视域),在家校合作的视域下,当今的教师面临着更多的角色冲突。

客观分析、正确认识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冲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解决这些冲突的思路与对策,指导教师处理好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冲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于促进家校合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家校合作视域下教师的角色分析

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根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1]。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角色总是随着社会背景发生变化,社会背景不同,社会的客观期望不同,个体承担的社会角色也不同。指导教师欲处理好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冲突,首先必须弄清楚家校合作背景下自身的多重角色。

1.传统视域下教师的角色分析

在家长被明确赋予参与学校教育权利之前,在学校教育中,在教师—学生这对关系中,教师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在教师—学校领导这对关系中,教师扮演着下属的角色;在教师—教师这对关系中,教师扮演着同事的角色;在教师—家长这对关系中,他们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较为隐蔽,并不明朗,从理论上讲教师和家长应该扮演着合作者的角色,但是教师和家长之间实际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2.家校合作视域下教师的角色分析

2012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赋予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社会责任。在新时期家校合作视域下,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逐渐显现出来,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直接。与此相对应,家长和教师被赋予了新的社会角色。在家校合作的视域下,教师扮演的新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支持者的角色。家长委员会是群众自治组织,它是家长自愿组成、家长独立自治、家长自主管理家委会事务的组织,因此当家委会家长开展家委会事务时,教师应积极提供条件,为家委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提供各种支持。

(2)被监督者的角色。《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也即在新时期家长被赋予了监督权。家长在行使监督权时,不是仅从自己、自己孩子的角度对学校教育提建议,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还是从其他孩子、其他家长的角度履行上述职责的,因此家委会家长是受社会委派代表全体儿童、全体家长进入学校教育场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委会家长不仅是自己和孩子的代言人,更是所有儿童、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代言人。因此,教师是被家委会乃至整个社会监督的,因此教师扮演着被监督者的角色。

(3)家长教育者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教育要求学校必须打开校门,拆掉围墙,实现开放式发展。家委会的出现实质是国家赋予家庭与学校参与学校教育平等地位的一个举措。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还比较弱,在许多方面家长还只能扮演学校教育支持者的角色,比如为学校实践活动联系场地、提供奖品、提供校外教育资源等。而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则容易出现“伪教育性”、“学生主体性缺失”等现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须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与能力。

(4)合作者的角色。传统的教育理论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影响学校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来完成,但这种配合更多的是在家庭这个场域内进行的,是隐形的、不自觉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家长被赋予进入学校教育场域的权利,同时也具有了和学校教师一样的显性的“教育者”的角色,家长不仅要在家庭这个场域中与教师合作,也要在学校这个场域中与教师合作。因此,家委会家长与学校教育者都属于广义的教育者,在儿童的成长中他们是合作的关系,教师是家长的合作者。

(5)沟通者的角色。家校合作决定了交流的重要性。教师在参与家校合作时,要注意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通过沟通掌握家长的困惑、意愿;此外,要开展好家校合作也离不开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教师还要注意架起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通过沟通来实现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

(6)朋友的角色。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家长与学校联系较为紧密,对学校贡献较大,与相关教师的观念较为相似,因此有些教师与家长从一般合作者的关系变成了比较亲密的朋友。

二、 家校合作背景下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及成因

角色冲突是指因角色期望不一致而产生的个人心理或感情上的矛盾和冲突[2]。由于引起角色冲突的原因不同,各种角色冲突的表现也不同。家校合作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角色间的冲突

角色间的冲突是指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它常常是由于角色利益上的对立、角色期望的差别以及他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的[2]。家校合作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冲突之一来源于不同的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

首先,社会和教师之间不同的角色期望引起的角色冲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之所以要大力开展家校合作,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配合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整个社会、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教师开展家校合作。但是许多教师不理解家校合作的意义,认为家校合作是额外的负担;有的教师因不能正确解决家校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家校合作是制造麻烦。来自社会和教师之间的这两种不同的角色期望导致教师产生角色冲突。

其次,家委会家长和教师之间不同的角色期望引起的角色冲突。一般来说,在家校合作中,家委会家长对学校教育贡献较大,有些家委会家长认为自己付出较多,和教师、学校关系较为密切,希望教师能对自己孩子多一些关照;但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希望通过家委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促进所有儿童的发展。来自家委会家长和教师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会使教师产生角色冲突。

再次,家长群体和教师之间不同的角色期望引起的角色冲突。如在一些较发达地区,家长受教育水平较高,对孩子的发展较为关注,这部分家长希望能够充分享有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充分参与学校教育,特别渴望参与事关学生发展的重大决策;但是,部分教师认为自己享有独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权利,仅仅希望将重大事件的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希望家委会家长只充当学校助手、传声筒、收费员的角色。

另外,在有些地区,部分家长的工作缺乏教育性,方法不得当,组织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的活动多但是重复较多、效率较低,甚至还存在阻碍学生发展的情况。家长希望在家委会开展教育活动时,教师能够提供相应的指导,但是部分教师却认为家委会的工作主体是家委会家长,自己应尊重家委会家长独立开展家委会的工作。来自家长和教师之间不同的角色期望也容易引起教师的角色冲突。

最后,学生和教师之间不同的角色期望导致的冲突。如,有些家委会在组织活动时会邀请班主任参加,学生更多地希望班主任能扮演朋友的角色,能不用平日里学校的纪律约束自己;但是有的班主任认为没有教师的组织,单凭家长很难管理好,因此在家长组织的活动中仍然扮演班主任的角色,会将学校里的行为要求带到活动中。因此,来自学生和教师之间不同的角色期望也会导致教师的角色冲突。

2.角色内的冲突

角色内冲突是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身而在它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 [2] 。在家校合作的视域下,教师所承担的多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当教师难以胜任时便容易产生角色冲突;另外,在家校合作中,教师所承担的几种角色之间的行为规范互不相容,这时也会产生角色内的冲突。在家校合作背景下,教师角色内的冲突表现为以下几种。

(1)应对紧张引起的角色冲突

如上所述,在家校合作视域下,教师承担着更多的角色,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教师要想满足所有的角色期待,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极大的精力。各种角色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辛苦的劳动,这些可能造成教师疲于应付。

(2)各种角色行为规范的不同引起的角色冲突

在家校合作中,有时候教师角色之间的行为规范可能是相互冲突的,甚至是相反的。例如作为支持者和合作者之间的角色冲突:作为家委会的支持者,在开展家委会工作时,教师就应该尊重家长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协助帮扶的作用;但是作为合作者,教师和家长就应是双主体,教师应和家长一起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各种角色行为规范不同引起的角色冲突还表现在被监督者和教育者之间的角色冲突:作为被监督者,教师应虚心接受家长的批评和建议;作为教育家长的角色,教师在家长面前应保持专业自信,用专业的视角和专业的思维对家长进行教育。

(3)角色认知不清导致的角色冲突

每一个角色都有一定的角色规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按照角色规范行事。角色规范在我国家校合作的历史比较短,家委会家长对自己的角色认知还不是很清楚,这也导致教师在参与家校合作时不能按照应有的规范采取相应的行为,从而引发角色冲突。

三、 正确处理角色冲突,以应有的角色进入家校合作场域

教师应该以何种身份进入家校合作,对于角色的认识和认同是承担角色的前提和本源[3]。教师要进入家校合作领域,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解决好角色冲突,在教育情境中扮演相应的角色,这是开展家校合作工作的前提。

1.加强角色认同,给予角色期待,促使教师积极承担相关角色

心理学家W·古德提出了解决角色冲突的具体方法:即从各种互为交叉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那些对自己更有价值的角色上[4]。在家校合作的背景下,教师被赋予的这些角色意在促进家校合作,为儿童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有价值的角色。但是,部分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些角色的价值,或者对这些角色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在这些角色上付出的并不多。针对这一点,学校在开展家校合作之前,应通过相关培训,对家校合作的意义进行认真讲解,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承担这些角色的重要意义,促使教师积极认同这些角色;同时还要在实践中给予教师更多的角色期待,促使教师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积极主动地承担这些有意义的角色。

2.明确角色规范,强化角色学习,提高教师按照角色规范履行职责的能力

尽管我国有些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开始正式开展家校合作工作,但是笔者注意到,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仍然以原有的角色参加学校教育,这样很容易混淆传统教育工作和家校合作之间的区别,教师容易将个人固有的定势思维等带入家校合作领域。我国家校合作的历史相对较短,家校合作的意识才刚刚被唤起,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相应的角色期待不甚清晰,缺乏明确具体的要求,导致教师对于家校合作赋予自己的角色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应首先从理论上对教师的角色进行明确的规定,并提出明确的角色规范,从客观上避免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不清、各方面相关角色对教师期望不一致导致的角色冲突。另一方面,还要让教师从主观上提高对自己应承担角色的认知程度,并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参与家校合作工作的能力和修养,按照角色规范要求履行职责。

3.注意心理干预,促进教师做好自我调适

虽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就已经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倡导开展家校合作,但是,真正大规模推动家校合作发展也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家校合作尚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和整个社会、学校、家长一起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另外应注意教师的心理干预,促使教师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做好心理方面和认知方面的自我调适。

参考文献

[1]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 宋扬.试论现代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及其角色冲突[J].教育导刊,2001(1).

[3] 靳玉乐,肖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J].教育研究,2014(5).

[4]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处理冲突的方式与方法 第5篇

一、视同买断方式

视同买断方式指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代销协议, 委托方按协议价收取所代销货物款, 受托方的实际售价可由双方在协议中明确规定, 也可由受托方自行拟定, 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的代销方式。

(一) 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视同买断

如果代销协议明确标明受托方在取得代销商品后, 无论是否能够售出、是否获利均与委托方无关, 则该代销方式与委托方将商品直接销售给受托方没有实质性区别, 符合条件时委托方即可确认相关销售商品收入。此代销行为视同销售, 委托方和代销方均负有增值税纳税义务, 受托方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与委托方确认会计收入的时间相同, 均为收到受托方开具的代销清单时。

例1:A、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A公司委托B公司销售商品100件, 协议价为100元/件, 成本为80元件。假设代销协议约定, B公司将以l20元/件的价格销售该产品, B公司在取得代销商品后, 无论商品能够售出、是否获利均与A公司无关。该批商品已发出, 但货款尚未收到。A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中注明增值税1 700元。B公司实际销售时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中注明售价12 000元, 增值税2 040元。城建税税率为7%, 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A公司商品可抵扣的进项税为10元/件。

1.A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应纳增值税=10 000×17%-1 000=700 (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700× (7%+3%) =70 (元) 。

2.B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应纳增值税=12 000×17%-10 000×17%=340 (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40× (7%+3%) =34 (元) 。

(二) 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视同买断

如果代销协议明确标明, 受托方若未将商品售出可退还委托方, 或受托方因代销商品出现亏损时可要求委托方补偿, 则该种代销方式下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收入, 受托方也不作购进商品处理, 受托方将商品销售后按实际售价确认销售收入并向委托方开具代销清单, 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再确认本企业的销售收入。伴随着代销清单的开具, 双方产生增值税的纳税义务。

例2:承例1, 假设代销协议约定, B公司将以120元/件的价格销售A公司的产品, B公司可将未代销售出的商品退还A公司。

1.A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A公司将商品交付B公司时, 相应的商品风险并未转移, 所以此时不能确认收入。

A公司收到代销清单时, 符合收入的确认条件, 会计处理同例1。

2.B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收到商品时:

实际销售时:

收到A公司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时:

应纳增值税=12 000×17%-10 000×17%=340 (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40× (7%+3%) =34 (元) 。

二、收取手续费方式

收取手续费方式指受托方按照所代销产品的数量或金额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的代销方式。在该代销方式下, 受托方一般按委托方规定的价格销售, 不得自行改变售价。委托方在收到受托方开具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例3:承例1, 假设代销协议约定, A公司委托B公司以l20元/件的价格销售商品100件, B公司向A公司收取20元/件的代销手续费。该批商品已发出, 但货款尚未收到。

1.A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将商品交付B公司时:

收到代销清单时:

应纳增值税=12 000×17%-1 000=1 040 (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 040× (7%+3%) =104 (元) 。

2.B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收到商品时:

实际销售时:

收到A公司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时:

应纳增值税=12 000×17%-12 000×17%=0;营业税=2 000×5%=100 (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00× (7%+3%) =10 (元) 。

三、不同代销方式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一) 不同代销方式的会计处理差异分析

如上例所示, 在视同买断方式下, 委托方税前利润为1 930元, 受托方税前利润为1 966元;在收取手续费方式下, 委托方税前利润为1 896元, 受托方税前利润为1 890元。由此可见, 视同买断方式下双方的税前利润均高于收取手续费方式, 因为在收取手续费方式下委托方将产生销售费用, 导致利润下降, 而受托方因其代理行为额外产生营业税而导致利润下降。

(二) 不同代销方式的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 应将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代销视同销售, 委托方和代销方均负有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受托方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与委托方确认会计收入的时间相同, 均为收到受托方开具的代销清单时。在不考虑其他业务的情况下, 视同买断方式当期增值税的应纳税额低于收取手续费方式。由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以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为基数计算, 视同销售方式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也相应地低于收取手续费方式。对受托方而言, 收取手续费的方式不存在商品进销差价, 也不产生应纳增值税, 而视同买断的方式则将产生应纳增值税。值得注意的是, 收取手续费方式是一种代理行为, 受托方会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在不产生应纳增值税的情况下, 仍将产生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一种新的处理冲突证据的合成方法 第6篇

由于证据理论不要求知道先验概率, 并且它在表达不确定和未知方面具有内在的优势, 再加上Dempster-Shafer合成规则可以综合不同专家或数据源的知识和数据, 因此证据理论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不确定推理方法, 在专家系统、信息融合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证据合成方法是证据理论的核心, 它对合成结果正确与否起关键作用。一方面, 由于所获得的证据常常包含冲突信息, 这往往会导致Dempster-Shafer合成规则失效[10,11];另一方面, 证据组合会引起焦元“爆炸”, 即焦元会以指数级数递增, 造成计算量变大, 这两方面的不足都严重限制了证据理论的应用。

针对冲突证据的合成, 目前的研究主要从合成规则的改进以及模型的改进两方面进行:①在合成规则的改进方面, 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Yager方法[3]、Smets[15]方法、孙全的组合规则[4]等方法, 而且Lefevre等人将这类方法进行了综合[16], 它们本质上只是将冲突质量在各子集上进行重新分配, 而改进的效果并不是太好。②在模型的改进方面, Haenni的研究表明, 对冲突证据的合成应修改模型, 也就是证据本身, 而不是修改组合规则[17]。Murphy提出的平均法[5]、邓勇提出的加权平均法[6]以及张军提出的改进加权平均法[7]等方法, 都是修改模型而不改变D-S合成法则的方法, 取得一定的效果。

针对计算量大的问题, 目前主要采用两类方法: ①特殊的快速算法[2,12], 这类算法一般是针对特殊的证据组织结构, 构造相应的算法, 相对较为简单, 但不具备通用性, 应用面也较窄; ②近似计算方法[8,13,14], 这类算法的主要思想是想通过减少mass函数的焦元个数来达到计算的简化。这类算法主要有Voorbraak的贝叶斯近似法[8]; Dubois和Prade的“和谐近似” (Consonant approximation) 法[13]以及Tessem的排序删除近似法[14]等。其中, 贝叶斯近似法在对于那些只关心识别框架中的单个假设而不是其多个假设组成的子集的最终结论的情况是非常有用的, 能大大简化计算量[9]。

本文主要针对文献[5]、文献[6]、文献[7]存在的不足, 从降低计算复杂度和改善权重的选择灵活性这两方面的进行改进, 提出一种新的冲突证据合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高度冲突的证据。

2 算法思想

2.1 Dempster合成规则及其

现有的改进方法分析

AΘ, 识别框架Θ上的两个mass函数m1、m2的Dempster合成规则定义为:

m1m2 (A) =11-ΚBC=Am1 (B) m2 (C)

其中, Κ=BC=m1 (B) m2 (C) 是一个用于衡量证据之间冲突程度的系数。在Dempster合成规则中, 如果K=1, 就不能使用Dempster合成规则进行合成;而当K→1时, 即对高度冲突的证据进行正则化处理将会导致与直觉相悖的结果[10,11]。

Yager最早提出了D-S理论失效问题, 并对组合规则进行了改进, 给出了新的合成公式。Yager认为:既然对于冲突的证据无法作出合理的抉择, 就应该将冲突证据全部赋给未知项, 但由于它对冲突的证据是完全否定的, 因此在证据多于两个时, 合成结果并不理想;在Smets的方法中, 是将大部分冲突证据的概率赋给了空集, 虽然不会造成误判, 但对进行决策的意义不大;孙全在引入证据可信度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加权形式的合成公式, 其实质是一种新的根据证据可信度分配冲突的方法, 这种方法弥补了D-S证据和Yager合成公式的不足, 但这种方法的分配结果仍然是未知项的概率占主导, 这对进行判断是不利的。这类算法本质上都是将冲突质量在各子集上进行分配, 只不过有些是将冲突完全分配给空集, 有些将冲突分配给未知项, 有些是根据各证据对冲突的贡献进行分配, 改进的效果都不是太好。

现有算法中, 对冲突证据合成效果较好的算法是基于模型修正的算法[5,6,7]。从算法的思想看, 这类算法可简称为平均证据合成算法, 一般可归纳为预处理、计算平均证据、迭代合成平均证据三个过程。

Murphy方法是直接将证据的基本概率指派进行平均, 之后再用Dempster合成规则进行迭代合成, 与其它方法相比较, 该合成规则可以处理冲突证据, 且收敛速度较快, 但这种方法将所有证据平均对待, 没有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关联, 只是对证据进行简单的平均, 在某些情况下, 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冲突问题;邓勇方法对此进行了改进, 它主要集中在计算平均证据这个过程, 考虑了证据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 通过各个证据之间的距离确定证据的可信度, 根据证据的可信度对证据进行加权平均, 从实验结果看, 该方法更合理、效率更高;但由于计算权值时, 要计算两两证据之间的距离, 此距离为欧氏距离, 且是对整个识别框架进行计算, 计算的复杂度比较高;针对此问题, 张军提出了减少计算量的基于平均证据的权重计算方法, 提高了计算速度。但是, 邓勇和张军这两种方法在分配证据的权重时都是根据证据距离与总距离和之比确定的, 权系数不能根据冲突的情况进行调节, 而且整个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以及合成效果都还有待提高。

2.2 本文改进算法的提出

从上面的分析和讨论知道, 证据理论合成算法的改进应该从模型的修正入手;而且文献[6]、[7]对Murphy平均法的改进研究也表明:加权平均组合规则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合成效果, 只是目前这种加权平均组合规则还存在:①计算复杂度较大;②权重的选择缺乏灵活性这两方面的问题, 因此本文的改进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

(1) 针对计算复杂度的改进

本文主要在预处理过程和迭代平均证据合成过程进行。

①预处理过程

考虑到在实际应用时, 决策者往往只关心最终结论是否为识别框架中的单集 (单个假设集合) , 对于这种情况, Voorbraak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9], 提出了能通过减少焦元数量, 从而大大减少计算量的“Bayes近似法”:

mass函数的Bayes近似计算公式为:

m˜ (A) ={ABm (B) CΘm (C) |C|, A0 (1)

其中:|C|表示集合的基数, 如C为单集, 则|C|=1。

因此在本文算法中, 可以在预处理过程中首先引入贝叶斯近似法对合成集合中含有复集的情况进行预处理, 将其转化为贝叶斯mass函数。这样, mass函数的焦元个数就减少了, 后续合成的计算量就大大减少了。

②迭代合成平均证据过程

平均证据合成算法的最后一步, 是对平均证据采用Dempster合成规则进行 (n-1) 迭代, 得到合成结果, n为平均证据焦元的个数。通常这个过程的计算时间是比较长的, 由于在本文算法中, 得到的平均证据为单集, 为进一步提高处理速度, 提出快速计算方法, 见定理1, 通过它来计算平均证据的迭代合成。

证明定理1前, 首先设Bel是识别框架Θ上一个证据的信度函数, m是其对应的基本信度分配, 即mass函数;a, b, c, d, e, …是其对应的焦元, 识别框架Θ记为{a, b, c, d, e, …}。

定义1 将mass函数m自迭代n-1次, 定义为nF, 记为

nF=mmmn

其中:nm的个数。

定理1 设在识别框架Θ上存在一个mass函数m为单集mass函数, 即该mass函数的所有焦元都不相交, 那么有:

nF=mnmn

其中:mn=mmmn表示n个mass函数的乘积。

具体每个焦元合成的计算公式:

nF (A) =[m (A) ]n[m (A) ]n+[m (B) ]n+[m (C) ]n+nF (B) =[m (B) ]n[m (A) ]n+[m (B) ]n+[m (C) ]n+nF (C) =[m (C) ]n[m (A) ]n+[m (B) ]n+[m (C) ]n+

……

定理的证明采用数学归纳法。

证明 当n=2时, 2F=mm, 根据D-S组合规则:有2F=mm=mmmm=m2m2, 故n=2时定理成立。

假设n=k-1, 有k-1F=mk-1mk-1, 则当n=k时,

对上式利用D-S组合规则, 有

kF=mkmk

证毕。

为叙述方便, 以下将定理1简称为单集自迭代定理。

(2) 针对权重的选择的改进

如何快速、灵活、有效地确定权重系数是算法成功的关键。权重系数的选择既要较为准确地反映证据的可信程度, 又要较少的时间花销。为此, 我们通过分析文献[6]、[7]的权系数选择方法后发现:证据之间的距离反映证据之间的冲突, 距离相差越大, 说明冲突越大, 对于冲突较大的证据, 要赋予较小的可信度。这些规则和知识对于合理的选择权重系数非常重要。目前的这种通过证据距离与总距离和之比直接分配权系数的方法, 缺乏灵活性, 克服冲突的能力有限。

为此, 本文提出变系数的距离权重分配算法:

首先, 根据各证据到平均证据的距离确定各个证据的乘积系数:设Bel1, Bel2, …, Belk是同一识别框架上的信度函数, m1, m2, …, mk是对应的基本可信度分配 (mass函数) , 识别框架为{a, b, c, d, e, …};计算各证据的平均mass函数采用公式:

m¯=m1+m2++mkk (2)

然后, 计算各证据到平均证据的距离采用公式:

di=mi-m¯= (mi (A) -m¯ (A) ) 2+ (mi (B) -m¯ (B) ) 2+, i=1, 2, , k (3)

针对整个识别框架进行计算, 为欧式距离, 此距离反映证据离平均证据的远近, 本文用它作为证据之间冲突的一个间接测度。

在以上计算的基础上, 本文采用如下的规则确定各个证据的乘积系数:

①距离越大, 乘积系数越小。距离大, 说明该证据离平均证据越远, 它就与其他证据冲突越大, 通过分配较小的乘积系数减少它的影响;

②在所有证据中, 对于最大距离dmax对应的证据, 它的乘积系数置为1;对于最小距离dmin对应的证据, 它的乘积系数置为Wmax (该参数可由决策者预先根据证据的分布情况或经验来确定, 此参数可调, 它的物理意义表示, 最大冲突的两个证据之间的信度比, 本文设为10) ;

③对于中间距离的证据, 它们的证据乘积系数, 采用如下的选择公式进行:

Wi=Wmax-di-dmindmax-dmin (Wmax-1) (4)

然后, 考虑参数的归一化, 采用下式计算加权平均证据:

m¯=WiWimi (5)

2.3 本文方法流程

本文算法可简单描述为:

STEP1:预处理:首先对所要合成的BPA进行分析, 如果所要合成的BPA全部为单集, 直接转入下一步;否则, 采用贝叶斯近似法即式 (1) 将所要合成的BPA转化为单集BPA;

STEP2:计算平均证据:首先采用式 (2) 以及式 (3) 得到各证据到平均证据的距离分布;再利用式 (4) 以及式 (5) 计算出加权平均证据。

STEP3:迭代合成平均证据:采用单集自迭代定理, 计算得到合成结果。

3 数值算例

采用文献[6]、文献[7]的5个证据3个目标的算例对本文的方法进行验算, 并将采用本文方法解决冲突的效果与采用其它的证据组合方法如Dempster-Shafer 方法[1,2]、Yager方法[3]、孙全的组合规则[4]和Murphy平均法[5]、邓勇平均法[6]、张军平均法[7]等进行比较, 来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算例的数据如表1所示, m (A) , m (B) 和m (C) 表示各个证据对识别目标A, B, C的BPA。从表1可以看出, 对目标A, 2号证据对它的指派为0, 而其它证据对它的指派都较高, 正常推断的结果应该是A。使用本文方法和对比算法对表1数据进行合成的结果见表2。由于证据2对目标A的BPA为0, 无论其它证据对A的支持度有多高, 经典D-S方法的融合结果A的概率均为0, 这与正常的判断相矛盾, 故本算例是一个典型的失效问题。在这滚例子中, 各种解决冲突的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方案应该是使A的概率最大的那种方法。

本文方法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以m1、m2、m3、m4、m5的合成为例说明如下:由于算例为单集mass函数, 故直接进行第二步;三个目标的平均mass函数为:

m¯ (A) =0.5+0+0.55×35=0.43m¯ (B) =0.2+0.9+0.1×35=0.28m¯ (C) =0.3+0.1+0.35×35=0.29

5个证据到平均证据的距离分别为:

d1= (0.5-0.43) 2+ (0.2-0.28) 2+ (0.3-0.29) 2=0.1067d2= (0-0.43) 2+ (0.9-0.28) 2+ (0.1-0.29) 2=0.778d3= (0.55-0.43) 2+ (0.1-0.28) 2+ (0.35-0.29) 2=0.2245d4=d3=d5

5个证据的乘积系数分别为:

k1=10k2=1k3=k4=k5=10-0.2245-0.10670.778-0.1067×9=8.42

故新的加权平均证据为:

m˜ (A) =10×0.510+1+8.42×3+1×036.26+8.42×0.55×336.26=0.521m˜ (B) =0.1496m˜ (C) =0.329

第三步, 采用单集自迭代定理, 有:

5F (A) = (m (A) ) 5 (m (A) ) 5+ (m (B) ) 5+ (m (C) ) 5=0.9075F (B) =0.0025F (C) =0.091

从表2可以看出, 采用合成规则的改进方法 (如Yager方法、孙全的组合规则等) 的效果不如采用修正模型的方法 (如Murphy平均法、邓勇平均法、张军平均法和本文的方法) , 详细的讨论可参见文献[5]、[6]、[7];本文的方法在冲突的处理方面优于Murphy平均法、邓勇平均法、张军平均法等方法, A的概率的增加比其他方法快很多, 在合成第三个证据后, 对A的信度已经增加到了0.7619;同时, 在权值计算以及迭代合成过程采用新的快速算法, 处理时间大大减少, 这样, 当证据数量很大时, 能大大减少计算量, 增强了算法的应用前景。

4 结论

为提高合成算法的处理速度和克服冲突证据的影响, 本文提出的方法在预处理中采用贝叶斯近似法;在计算加权平均证据时, 采用一种新的变系数的距离权重分配算法;在计算证据合成时, 提出并采用单集自迭代定理, 而且通过实例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对冲突的处理效果, 而且能够减少计算的复杂性, 是对加权平均法的改进, 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摘要:为了有效融合高度冲突的证据, 提出一种新的可变参数的基于平均证据距离的组合方法, 在预处理中采用贝叶斯近似法;在计算加权平均证据时, 采用一种新的变系数的距离权重分配算法;在计算证据合成时, 提出并采用单集自迭代定理。应用实例表明提出的合成法则可以更有效和快速地解决冲突证据合成问题。

亲子冲突的处理技巧 第7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亲子关系是孩子最早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和谐,能促进孩子同一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人们通常认为,孩子出生后的五六年间,对环境作用有高度易感性,早期影响对孩子的作用会持续一生。一个人的人格核心,也是在学龄前即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基本定型的。如果亲子关系和谐、童年幸福,孩子的人格会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形成不良人格。亲子关系又是微妙复杂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子之间不会一帆风顺,会出现波折,会发生矛盾甚至冲突,不同的解决方法,则会带来不同的后果,从而影响亲子关系的走向。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此,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必须重视亲子关系,采取积极措施解决亲子冲突。那么,处理亲子矛盾有何技巧呢?

把重心放在解决问题上

(郑女士,32岁,某文化传播公司策划)

孩子虽说还小,但亲子之间也会时常发生摩擦甚至冲突,说起来大都是一些小事,但处理起来还是很考验家长的耐心和智慧。我的技巧之一是“忽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冷处理。这个技巧一般用来处理孩子微小的、不具破坏性及危险性的哭闹行为。比如,我女儿小雪有时会在吃早餐时“发难”,你准备了馒头稀饭,她却要吃包子,不予满足就哼哼唧唧地不好好吃饭。这时,我一般装聋作哑,只管吃自己的饭。她会把饭勺扔在餐桌上,或者把馒头推到一边,然后观察我们的反应,当她发现不起作用之后,只好作罢,开始不声不响地吃饭。偶尔她也会大发脾气,拒绝吃东西,我也不吵她,直接收起早餐,像往常一样送她去幼儿园,反正幼儿园课间会发点心,饿不着她。她也有愿望得不到满足大哭大闹的时候,比如要喝可乐,我不允许,她偶尔会哭闹,我一般都不予理睬,如果她实在哭闹得厉害了,我会设法转移一下她的注意力,比如把她抱到她自己的房间,拿她喜欢的芭比娃娃给她玩,或者跟她一起给芭比娃娃洗澡、化妆、弄头饰,很快她就会忘记可乐这码事儿。

当孩子闹点小别扭,发个小脾气,或故意干扰大人做事时,这种“忽视”很管用。

我的第二个技巧是,把重心放在解决问题上。孩子做了错事,或者做了出格的事,你之所以会冲动地吼叫、发火、责骂甚至打孩子,很多情况下是你把关注的焦点一开始就放在了孩子所做的错事上,光顾着责怪或惩罚孩子了,如果你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或许就不会发那么大的火了。比如,小雪很喜欢涂鸦,我们一直教育她画画要画在纸上或者画板上。可是有一次,有位朋友带着儿子到我家做客,那个男孩比小雪大一些,两个小家伙一点也不陌生,很快就玩到了一起。我跟朋友边聊天边做饭。等我们做好饭,才发现俩孩子正拿着画笔在客厅的墙上涂鸦,就连过道的墙壁上也画上了“抽象画”。朋友一看急了,呵斥自家孩子。我半开玩笑地说:“画就画了吧,很多涂鸦大师说不定就是这么产生的。”可小雪爸对此难以容忍,事后很生气地训斥小雪:“你怎么可以在墙上画画?”然后就说要把她所有的画笔都扔掉。小雪便很委屈地哭,边哭边说:“是哥哥叫我画的。”我悄悄制止了丈夫,告诉他由我来处理。我对女儿说:“你把墙壁画脏了,你要负责清洗。”然后我给她找了一块抹布,教她怎么做,让她跟我一起清洗,目的是让她体会一下清洗墙壁的辛苦,让她明白弄脏了墙壁就要收拾,就要付出劳动。颜料涂到墙上不太好擦掉,小雪一开始擦得很认真,没过一会儿就累得手酸。我就趁机教育她:“下次可别往墙上乱画了,清洗起来好辛苦啊!”之后,我又给她指定了一个可以随意画画的地方,但告诉她,画完了同样要自己负责擦洗。我觉得这样处理问题挺好,既能避免扩大矛盾,有利于解决冲突,又能让孩子体会一下什么是“自食其果”,并学会承担责任。

欠妥的“胡萝卜+大棒”

(唐女士,30岁,某家居公司销售内勤)

刚看过有关“狼爸”的报道,说三天一打,把三个孩子都打进了北大,对此咱不好妄加评论,不过我老公以前也是比较爱打孩子的,只是他采取的是“胡萝卜+大棒”的方式,形象地说,就是打一棒子给个糖吃,但效果并不好,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还引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弄得父子俩关系有点紧张。

举个例子,我儿子家宝有段时间喜欢上了打人、推人、抓头发,甚至踢人、咬人,也不管对方比他大还是比他小。他爸很生气,发现他打人就照屁股上一顿揍,可这样的管教收效甚微,没多久儿子就参与了一起“群殴事件”。那天我和老公下班后开车去幼儿园接家宝,儿子兴高采烈的,我就随口问他:“今儿在幼儿园淘气了吗?”“淘气了!”家宝一边回答一边把脚跷到了副驾驶台上。“淘什么气啦?”我漫不经心地又问。“今天我们群殴儿了。”那个“殴”字被他用儿话音一垫,竟充满了喜剧色彩。什么?在幼儿园群殴?我晕!正要再问究竟,正开车的老公已经气得差点跳起来:“你……胆子也太大了吧,敢在幼儿园打群架?”说着,抬手给了儿子一巴掌。儿子一躲闪,老公掌控方向盘的手便忙乱起来了,我赶紧劝他别冲动,注意安全。

很快,我就从幼儿园阿姨那里了解了“群殴事件”的始末。午饭过后,家宝班上的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耍,几个男生玩着玩着就打到了一起,家宝越战越勇,一个人打仨,好在孩子们都没挂彩,只是其中一个的裤子背带被扯断了。老师在教室里把几个小家伙教育了一番,之后又把他们带到操场再度教育。其间因为有其他班的一群漂亮的小女生经过,有个小男生可能觉得丢脸,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手捂着脸哇哇哭了起来,受到感染,另几个孩子也号啕大哭。只有家宝,很淡定地保持站立的姿势。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像是在讲一件有关孩子的趣事。我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男孩子嘛,打打闹闹很正常。可我老公却认为,儿子这是屡教不改,天天挨打也不长记性,因此,一到家就逮住儿子又是一顿痛揍,我拦都拦不住。揍完了还要罚站,不让吃饭,不让看电视……到了晚上,我跟老公说,儿子说他们今天在操场上是玩打仗、探险,这明明就是游戏嘛,不是真打架。老公有点内疚,就过去哄儿子,给儿子拿饼干吃,但儿子很“记仇”,不理他,晚上睡觉时居然撵他出去,要不就坚决不睡觉,他爸只好重重地摔门去了客厅,睡沙发。

不光这样的事情,在孩子学前教育的问题上,老公也喜欢采取“胡萝卜+大棒”的做法。比如教孩子加减法,老公拿了三套数学老师帮忙做的“闪卡”,卡片上写有题目,抽一张,孩子说一张的答案。一次次抽得越来越快,也要求孩子越说越快。要说这个方法很不错,通过“看、想、说、听”的过程,既帮助孩子练习心算,又帮助孩子练习集中注意力。可我老公在训练儿子时的奖惩办法有问题,他在桌子上同时摆了一把木尺和一些家宝爱吃的巧克力,答对有奖,答错挨罚,而且奖罚分明。一轮练习下来,儿子虽然也得到了巧克力,但手掌心也挨了好几下。我觉得老公的办法很像训练小狗或猴子。这还不算最过分的,最过分的是,儿子有时错得多了,我老公就会失去耐性,大发雷霆,把儿子痛揍一顿。伴随着大棒,自然就是胡萝卜。等过一会儿心情平复了,老公就故技重演,开始哄儿子,上街给儿子买好吃的,陪儿子玩游戏,还会许诺只要儿子好好练习就带他去游乐场或儿童体验馆去玩。可结果呢,儿子不仅算术没啥长进,还产生了抵触情绪,好些次他爸拿出卡片,他瞄一眼就是不吱声,任他爸吼也好,骂也好,打也好,就是不张口。后来,我跟儿子和风细雨地慢慢交流,发现其实不少题目儿子都会做,反应速度也不慢,就是因为逆反才故意不开口,跟他爸对着干。

如此一来,父子俩之间的冲突成了“常规战”,我也就成了“消防队员”,经常要设法“灭火”。有几次儿子居然问我:“妈妈,我爸是不是亲的?”

nlc202309030105

我觉得,父子俩的矛盾,根源就在我老公不会处理亲子冲突,或者说,处理亲子冲突的方法不当。简单的“胡萝卜+大棒”,是难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尤其是打骂孩子,会伤及孩子的自尊,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我跟老公多次沟通,并跟他探讨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如何惩罚孩子才会有效。我告诉他,惩罚孩子也要讲策略和技巧,惩罚得当才会收到效果,简单粗暴是无能的表现。老公也渐渐认识到了“胡萝卜+大棒”效果不佳,后来渐渐地改变了方法,学会了蹲下来甚至搂着儿子的肩膀跟儿子轻声讲道理。我暗自庆幸,老公没有一直愚蠢下去,在屡遭失败后开始学做一个好父亲。

形成同步的“心理预期”

(陈教授,男,42岁,儿童心理学专家)

亲子冲突在所难免,要想处理得恰当,我觉得首先要追根溯源,就是弄清楚冲突发生的原因。我认为亲子冲突的原因,很多情况下在于亲子之间的相互期望不同步。举个我们常见的例子:妈妈带着孩子在小区里玩,看到天色已晚,妈妈就招呼孩子赶紧回家。这个时候,妈妈期望孩子一听到“回家”的指令就停下游戏跟妈妈回家。可孩子玩得正起劲,则期望能再和小朋友多玩一会儿。由于游戏过程中“心理惯性”的作用,家长如果要孩子突然停下游戏并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孩子通常无法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注意力转移的缓冲期,让孩子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可以接受的心理预期。所谓“心理预期”,就是让孩子知道一项活动结束后,接下来的时间要做什么。那么针对上面说到的情况,妈妈的正确做法是,告诉孩子天黑了,再玩3分钟就回家,孩子可能会讨价还价,说再玩5分钟,这时候如果妈妈表示同意,并告诉孩子她看着表计时,那么双方的预期就同步了,即“再玩5分钟”就回家。孩子有了这个预期,5分钟后妈妈叫他回家时,一般情况下他会爽快同意,而不是要求“再玩一会儿”,这就较好地避免了亲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当然,现实生活中也可能出现孩子不遵守“协议”的情况,比如5分钟后有的孩子可能还会提出“再玩5分钟”。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先双方的约定,要是随意屈服于孩子的要求,会让孩子产生支配家长的心理预期,这样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但会失去主动权,而且也不利于亲子冲突的预防与解决。

家长要通过跟孩子沟通和商量,帮助孩子建立起合理的心理预期,从而避免相互期望的差异造成亲子冲突。例如,家长在类似情境中的亲子沟通,应该处于主动引导的地位,根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对于孩子可能出现的期望要有一定的预见性,由此引导孩子形成合理的心理预期。例如,不少家长带孩子逛商店时,都曾遇到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的情形。根据这种经验,家长带孩子逛商店如果只是想给家里买件东西或顺便带孩子转转,并没有准备给孩子买玩具,那就必须事先跟孩子约定:“我们今天去商店只是逛逛,买些家里用的东西,如果你喜欢看玩具,可以看,但先说好不能买。”孩子同意后再带孩子去商店,这时孩子心里已经有了“爸爸妈妈只会让我看玩具,不会给我买玩具”的心理预期,就可以避免进了商店非要买玩具并进而引发亲子冲突这样的事情发生。

我们说,让孩子有了合适的心理预期,很多看似艰难的事情就变得容易了;看似容易与家长产生冲突的事情,也就变得和平了。比如不少家长都会为孩子打针、吃药这样的事情烦心,打一次针搞得跟打一场仗似的,有时要两三个人按住一个孩子打针。而有的家长则比较智慧,采用的就是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的方式:先告诉孩子他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让孩子有了“要打针”的心理预期。然后再告诉孩子打针有一点点疼,这样孩子就对“打针有点疼”有了思想准备。经过这些铺垫,孩子打针时多半都能给予配合,不至于跟大人发生对抗,闹得惊天动地。

总之,我们说解决亲子冲突,也需要艺术,需要技巧,需要学习。全新的亲子关系,需要你用爱心、耐心、智慧去创造。

〔编辑:冯士军〕

上一篇:铁路职业技能鉴定思考下一篇:职业选择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