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相关性

2024-06-09

税务会计相关性(精选12篇)

税务会计相关性 第1篇

一、相关的对象不同

(一) 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涵义

近年来, 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对我国经济管理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要, 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38项新企业会计准则, 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也是继2000年修订《会计法》后我国会计法规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相应地, 基本准则中对相关性涵义的规定也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走向趋同。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认为:“当信息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件或通过确证或纠正使用者过去的评价, 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 信息就具有相关性。”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第十三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企业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显然, 新基本准则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涵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相关解释都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 而且明确规定了作为会计信息集中体现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这就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直接体现在了财务报告的目标上, 其在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 财务会计信息的初始目标是满足所有者考核企业管理者受托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资本的流动性增强, 财务会计信息又成为所有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要是指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与企业所有者及债权人的决策需要相关。

(二) 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定义及内涵

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则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与管理当局的管理需要相关, 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按美国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的说明, 管理会计要为各级管理人员选择并提供下列有用信息:1.计划、评价和控制经营活动;2.维护组织的资产安全;3.与企业外部各利益集团沟通。

简言之, 管理会计的目标决定了其所提供的信息应与企业决策、控制等管理活动的需要密切相关。

二、相关性的依据标准和信息来源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通过会计报表对外提供信息, 范围被限定在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近年来尽管在会计法规、准则、制度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但其均侧重于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没有对企业如何提高相关性做出具体要求, 也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来指导企业保证相关性。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往往不注意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是能满足决策者的要求, 也不主动去了解决策者需要什么信息, 只是按照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 即报表、财务状况说明书、附注及解释信息, 仅仅是把上述报告报出而已, 不去考虑决策者是否能用其进行决策。

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则是广泛的, 它没有固定的程式与内容, 一般而言, 它既包括大量的财务信息, 也包括大量的非财务信息;既包括内部信息, 也包括外部的信息。管理会计中的相关信息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通过预测获得未来信息, 历史信息通常作为预测未来的基础信息, 而不作为决策的直接依据;二是包含可供选择方案之间能用货币计量的差额。

三、相关性所指向的信息使用者不同

就财务会计而言, 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是广泛的, 他们的需要也千差万别。因此, 财务会计对外报告的信息并不以满足某一特定使用者的特定信息需要为目的, 而是以满足外部使用者整体的共同需要为目的, 向他们提供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偿债能力等相关的共同需要的信息。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不应该拘泥于仅提供传统形式的会计信息, 而应致力于采用新形式会计信息, 如网络、电子信息等, 来提供具有更高相关程度的会计信息。同时要求使用者提高理解会计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决策的能力。对于同一个会计报告, 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会有不同的看法, 毫无疑问, 受过会计专业训练的使用者会对会计报告有更深入更准确的理解, 因而也就可能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而对一个缺乏财务知识的初次使用者来说, 让他看明白财务报告都很困难, 更不要说运用这份财务报告来进行决策了。看懂财务报告对于使用者来说是相关性的第一个层面, 而在看懂财务报告之后运用所理解的信息进行决策活动, 是第二个层次。这就需要信息使用者去掌握更多的会计理论知识, 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 提高自己从报表获得有用信息, 再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

与财务会计相比, 管理会计更应关注企业内部。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因其本身就是会计信息的记录提供者, 可以方便地直接从企业内部获取最可靠的会计信息, 尽管管理层是最有可能使其信息相关性最大化的信息使用者, 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最可靠的信息对管理层来说不见得是最相关的信息。为了说明这种情况, 我们引用托马斯·约翰逊和罗伯特·卡普兰在《管理会计兴衰史——相关性的遗失》一书中的部分内容:“在过去60年间, 每一位会计学生都学习了存货计价方法, ……是通过将总生产成本‘分摊’到当期的成品等价数量上而实现的。……用于在期末对未销售的产品 (成本及在产品) 和已经销售的产品进行计价。从而存货计价方法为制定资产负债表提供了存货价值数字, 同时为制定损益表提供了与收入匹配的生产费用数字。”“工程师的产品成本计价与审计人员的存货计价方法之间的准确性差异来源于对间接成本 (管理性费用) 的分配。工程师们通常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将间接成本追溯到导致成本产生的特定活动上;换句话说, 他们尽力使企业所有的成本都成为可以追溯到产品上的直接成本。”“然而, 审计人员并不需要仔细地区分产品和生产过程。他们往往将间接成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配, 根据某种普遍的除数单位将这些成本分摊到产品上, 如工时或者人工成本。”这里的“工程师”相当于追求管理决策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最大化的管理层人员, 而“审计人员”则是通过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来保证其信息相关性要求得到满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代言人。可见, 二者对其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异。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要是与企业内部管理者的特定决策需要相关。它重点揭示特定方面的差别, 而不是提供普遍适用的一般信息。管理层需要利用管理会计信息来进行日常的经营决策, 他们要了解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 分析企业资产的管理水平, 资金周转状况, 现金流量情况等。他们的问题在于如何从中选出可据以决策的信息。

四、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质量特征的要求不同

为使提供的信息能够遵循共同的标准, 财务会计需要按照公认会计原则进行信息的加工与报告。因而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体现在公认会计原则之中, 构成制定与颁布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性特征。在会计实际操作过程中, 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体现在对公认会计原则的遵循上, 而不是直接根据信息相关性特征本身的要求来有选择地提供信息。

与其不同的是, 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体现在提供的信息要与管理当局的决策、控制等管理活动相关。决策的过程也就是分析差别、确认差别和进行选择的过程。对管理会计而言, “相关的信息”意味着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要与所决策的问题密切相关, 而且还要能帮助管理者发现差别, 从差别中作出选择和判断。由此可见, 信息的相关性是管理会计提供信息时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 信息的取舍取决于信息是否与决策的目的、管理的需要相关。这与财务会计需要通过遵循公认原则来保证信息的相关性有很大的差别。

全球化趋势给经营管理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 因此对于会计相关性的分析, 也要更加细致、更加全面。伴随着日益降低的关税、更加自由的贸易、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金融服务及资本市场的形成, 企业全球范围内竞争已成为可能, 并成为企业在谋求扩大市场份额时优先考虑的主要问题。全球化竞争意味着产品的生命周期将大幅缩减、新产品引进步伐不断加快和创新领先时间缩短。全球化也给企业带来了资源整合的机遇。因此, 在哪里研究开发、在哪里生产制造、在哪里销售成为企业经营发展过程首要的战略问题。全球化也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更多因素的影响, 增加了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 使企业业务更多地暴露在经营风险之下, 企业商业运作的基础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生产越发向可以做得最好的公司集中, 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公平交易关系正在被以战略联盟为基础的全球协作关系所替代,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企业管理者要想更好地处理这一系列新问题, 更好地决策, 就必须理解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关性的差异, 以便更加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

总之, 研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相关性涵义、相关性依据标准和信息来源、相关性所指向的信息使用者、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质量特征的要求等方面的不同, 对于我们发现与解决会计信息相关的一些现实问题有着很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会计相关知识 第2篇

------恒企培训学校提供会计---现代职业的香饽饽

说起会计人们并不陌生,但会计在企业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

比如:“企业是一辆奔跑的汽车,会计在车中扮演三个重要角色:第一是仪表盘,这是最基本的功能,会计要收集、整理数据信息提供给司机(老板)参考;第二是油门,通过控制油料(资金)进、出,掌控好汽车行驶速度;第三是刹车,适当的控制刹车,确保汽车安全行驶。

会计一直是很热门、吃香的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平日经常听到人们说:学会计与做会计是两码事,即便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心理也常常感到不踏实。就其原因:会计理论教学浓缩性很高,往往掩盖了实务操作的具体内容,造成所学与所干之间相互脱节。例如:出纳要从银行取现金,教材就概括为一句话“从银行提取现金”结果学生只会做会计处理,不会填写现金支票,加盖印鉴等。因此,考会计证还需要学习实操课程以适应上岗要求。

■全能做账:

☆ 手工做现代企业全盘帐; ☆ ERP软件做现代企业全盘帐; ☆ 学会操作税务申报全盘事项;

☆ 学会工业、连锁业、服务业多个行业全盘账。

■全能管账:

☆ 掌握精细化核算技巧; ☆ 掌握内部控制技巧; ☆ 掌握企业开办流程;☆ 掌握财务分析技巧; ☆ 掌握财务预算方法; ☆ 掌握会计制度编制方法; ☆ 掌握税务筹划技巧。

■恒企特色精英课程:《查账技巧》、《十大科目管理运营》、《老板最关心的报表》、《老板最担心的财务漏洞》《实务操作光盘一套》

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综述 第3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

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指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中指出财务报表的4项主要质量特征分别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指的是,信息要成为有用的,就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联。当信息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件或者通过确证或纠正使用者过去的评价,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信息的预测作用和确证作用是相互联系的。有关过去交易和事项的编报形式本身,就能提高根据财务报表进行预测的能力。信息的相关性受到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使用者都要做经济决策,如决定何时购入、持有或出售权益性投资;评价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或经管责任;评价企业向其职工支付工资和提供其他利益的能力;确定对企业贷款的安全程度;决定税务政策;确定可供分配的利润和股利;编制和使用国民收入统计指标;监管企业的活动等。从实证的角度计量,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要指会计盈余与股票收益之间的相关程度。

一、价值相关性的含义

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极重要的信息质量属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相关性解释为: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包括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相关性对绝大多数用户具有不同程度的决策有用性,是财务报表的基本属性。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否为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所用,是否有助于投资者对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量、时点和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是会计界人士最为关心,并且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二、价值相关性的实证检验模型

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典型模型包括价格模型和收益率模型。本文主要介绍收益模型。Kothari and Zimmerman(1995)指出使用价格模型和回报率模型都可能得到合适的结果,但考虑到回报率模型能更好地克服规模和异方差的影响(Christile,1987),而且收益率模型还与会计期间相一致,所以,本文主要使用回报率模型。本文采用最早由Easton和Harris(1991)提出的IL-E模型形式,以股票市场年度平均回报率为因变量,会计损益的数额、年度间损益数额的变化值为自变量。模型形式如下:R=βo+β1EPS/P1-1+β2△EPS/PT-1+8。其中,R是上市公司年度平均回报率,本文采用5月1号到4月30号作为年度期间;EPS为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公布的每股盈余;AEPS是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公布的每股盈余差异;PT-1是上年年末股价。

三、价值相关性存在性的经验证据

早期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发现股票投资收益与会计盈余之间的联系,即会计盈余的信息观。鲍尔和布朗(Ball and Brown,1968)通过对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61家公司从1946-1965年年度会计盈余信息披露前12个月到后6个月的股价进行经验研究,他们发现盈余变动的符号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的符号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从而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提出,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会对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做出反应。比弗、克拉克和赖特(Beaver、Clarke and Wright,1979)通过将276家上市公司从1965-1974年的数据分成25个投资组合,考察各组合会计盈余变动与股价变动的数量关系。发现盈余的变动百分比和股价的变动百分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年度平均秩相关系数等于0.74,并且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异于零。近来,受西方会计学实证研究的影响,国内不少会计学者也尝试着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会计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实证检验。在研究中国股市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课题上,赵字龙(1998)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盈余数字在中国有用性的论文。他考察了上海股市123家样本公司在1994-1996年3个会计年度的会计盈余披露日前后各8个交易周内未预期盈余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如果年度会计盈余信息的披露能够向证券市场传递新的信息,上述两种符号之间应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他分别采用幼稚模型(naive model)和市场模型(marketmodel)来衡量股票市场的预期会计盈余和股票正常报酬率。经验研究表明,在上海证券市场,未预期会计盈余的符号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的符号之间存在统计意义的显著相关,这一发现支持会计盈余数据的披露具有信息含量的假设,证实了中国会计准则下的盈余具有价值相关性。陈晓等(1999)几位会计学者以上海、深圳股市上市的A股公司为对象,在交易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盈余数字的有用性进行了大样本检验。其股票交易量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股票盈余公告附近确实有新的信息抵达市场并导致交易量发生波动,鉴于与年度盈余数字一同公布的信息很多,交易量的波动可能由非盈余信息所导致。为了考察盈余数字的确切效应,他们采用严格的回归分析方法,直接考察年度意外盈余在公告日附近对股票超额回报的影响。其结果发现与交易量反应研究结果相吻合,回归结果显示股市对盈余公告有显著的反应。这样就证实了在中国A股这一独特的新兴资本市场上。盈余数字同样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

四、增量价值相关性的经验证据

相对信息的价值相关性(Rehfive In-formation)的比较能帮助比较两套会计准则各自解释能力的优劣(即准则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本土会计准则),而额外信息的价值相关性Incremental Information)的比较能够回答披露两套准则之间差异是否有必要。Amir(1993)立足于美国的资本市场,考察那些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外国公司按其本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与按美国会计准则调整后的报表信息之间的价值相关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外国公司按本国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与按美国会计准则调整后的报表之间的确存在价值相关性,证明美国会计准则是更能反映企业实际价值的会计准则。王立彦(2002)考察了AH股公司依据两套会计准则规定分别披露的财务信息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实证分析主要运用市场回报率——会计收益相关模型(R,etum-Earnings Associations Model)和

市价与账面价值比的分析模型(Market-to-Book vahle Analysis)。分析结果表明了增量价值相关关系的存在,验证了海外资本市场要求中国国内公司在其市场上市必须披露两套报表及其差异的政策合理性。李晓强(2004)以中国2000-2002年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会计准则调整项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研究发现,不同准则间的会计信息差异具有价值相关性,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不同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的差异是有必要的。

五、相对价值相关性的经验证据

在会计国际化和境外上市的背景下,对会计信息的相对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相对价值相关性,在本文中即是A股会计盈余较之AH股是否具有更多的价值相关性。已有的大部分研究指出:从额外信息(Incremental information)角度而言,国际会计准则能提供本土会计准则所不能提供的信息,扩大了投资的信息集,但从整体信息(Rehfive informa-tion)角度而言,国际会计准则所提供的价值相关性弱于本土会计准则,这说明了会计准则形式上的国际化协调很难发挥作用,会计准则的实质执行情况或协调情况才是问题的关键,这是影响会计价值相关性大小的实质所在。Elizabeth Eccher and Healy(2000)针对1993-1997年样本分析指出中国本土的会计标准更能解释资本市场回报以及未来现金流,因此,在中国推行IAS可能是无效的,国际会计准则劣于1992年中国会计标准的可能原因归结于缺乏有效控制以及制度来协调管理层在国际会计准则下做出判断。李晓强(2004)以中国2000-2002年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公司为样本,通过不同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为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改革提供参考意见。研究发现国际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相对于中国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并没有显著更高的价值相关性,相反,中国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的作用略強于国际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因此简单地要求从本土会计准则倒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观点并未得到有力支持。

六、研究结论

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发现股票投资收益与会计盈余之间的联系,即会计盈余的信息观。自鲍尔和布朗(BaⅡand Brown,1968)实证检验了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之后,大量的文献从价值相关性的存在性、相对价值相关性、增量价值相关性等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理论上讲,相关性的目的主要在于决策。即为未来服务。相关性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较高,以致由于过分强调及时性而易导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失去可靠性。反之,追求信息的完全可靠又易忽略信息对决策的及时性,这样一来,再可靠的信息也因其过时而失去存在的价值,从而导致相关性大大削弱。

税务会计相关性 第4篇

1. 会计信息应该与谁的需求相关

信息使用者的确定取决于经济环境、管理环境、管理要求以及准则制定者的判断.我国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了三类信息使用者, 即政府、企业外部的有关方面及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等单向、简单的企业关联方, 此处的关联方并非指会计意义上的关联方关系, 而仅指通常意义上的有关系的各方主体, 并因此而决定了我国会计体系的本质内容, 即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以上三方单向需求的会计信息.但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领域的广泛应用, 使会计的工作环境、工作组织、工作方法, 以及会计工作主体与对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而使会计职能发生了重大变革, 使会计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因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发生了相应改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以往相对封闭的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的单向、简单的三方需求相关, 渐渐演变成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相对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多方相关, 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企业横向价值链会计管理上有限闭环价值链中主体企业之间的双向相关, 从以往的单一相关发展到信息化条件下的价值链企业之间的系统相关。这种多向、系统相关与现代企业价值流的构建紧密结合, 并且充分体现在价值流中会计管理上。在企业价值流的构建过程中, 由于会计与其他专业的分工突破了传统的部门界限, 会计人员的工作将更多地与其他业务工作相融合, 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和传导机制也将与企业不断优化改进的价值流相互适应。而人类在生产运作与管理领域业已达到的信息化程度在技术层面上保证和提供了企业价值流构建的可能。价值流将企业资源的范围从内部的人力、资金、设备、原材料等资源拓展至包括客户、供应商等外部资源。在对上述资源统一纳入规划的同时, 承载不同业务性质的各类信息能有效、迅速地进行交换和处理。其中, 会计信息的采集也遍及于整个生产管理活动之中。从产品设计、生产活动、库存管理、人事管理等各项业务活动中采集到的信息能够实时转化, 在会计职能范围中直接生成会计信息, 从而达到会计信息的集成化。

企业价值流中, 会计信息在关注企业主体信息的同时也关注到了企业外部环境, 如行业竞争者、客户和供应商信息以及金融市场波动的各类信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分散收集和集中管理这些信息, 评价企业外部环境与市场需求以确定生产形成的战略时机, 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在信息化条件下, 不仅企业关联方对企业的信息需求极大增加, 同时企业自身也从会计信息系统中得到企业外部相关企业的信息, 这使得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得到极大加强, 同时也使得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进行会计准则的制定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 会计信息应该与什么相关

我国目前会计准则主要采用的是目标相关性的观点。目标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与使用者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关, 由目标相关性带来的问题主要是目标本身都具有主观性, 信息使用者有各种各样的具体目标, 会计信息很难满足所有使用者的各种主观愿望所导致的全部需求。

并且, 在当前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 会计信息采集系统的创新使得会计反映的范围更为广泛。它所能采集到的会计信息摆脱了旧有模式, 企业人力资源、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纳入到了会计信息的范围。会计信息中既有货币形态的信息, 亦有非货币形态的信息;既有历史信息, 又有现在信息, 还有预测信息;既有财务信息, 又有非财务信息;既有定量信息, 又有定性信息;既有确定性信息, 又有不确定性信息.这些综合性信息完全改变了原有会计信息的结构, 拓展和深化了会计信息所能表达的经济范围和经济内涵, 使得会计信息由计量转向决策, 从而使相关性与决策紧密相连。伴随着会计信息在采集和报告方面的创新, 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也发生了改变:会计人员不再满足于客观地获取会计信息, 而使会计信息增值并发挥更高的效能以直接支持决策。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由事中记账算账、事后报账转向事先规划、预测, 事中控制、监督和事后分析、决策。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会计决策知识系统融入了会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会计决策知识系统能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处理, 综合计算财务比例, 构造各种经济模型, 且完全可以对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 并根据不同信息的风险条件制订多种备选方案以供选择。而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在相关性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主要不是依据会计信息, 亦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并不与决策相关。信息使用者关心更多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 这使得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为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 强调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 并不是否定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性, 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 并且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尤为突出, 多年来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总是困扰着各方信息使用者。但是可靠性的重要并不能取代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 更应该突出信息决策的相关性, 以满足开放、实时的系统相关的需要。

总之, 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普及, 现代会计的核算手段、操作技能、信息传输及应用环境、内部会计监督对象、外部信息使用者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促使我们需要考虑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 尽早地制定出符合会计信息化要求的企业会计准则, 以规范会计信息化管理行为, 构建符合信息化要求的会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仲文.论会计信息化的几个问题[R].太原: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 2005

税务会计相关性 第5篇

此次培训日程安排紧凑有序,学习内容精广相济,极具系统性、理论性,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这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深深的思索,获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是授课设置合理,过程紧张、活泼。这次培训的课程设置非常合理,包括了会计基础知识、初级会计实物、创新税收管理,优化征管体系、征管业务流程和软件应用、查账基本方法和技巧、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财务会计电子模拟等多项内容,内容实用,贴近实际,能帮助基层税收人员提高日常工作水平和能力。同时授课过程中,老师们采用了幻灯片等多种形式,在培训中使大家对学习始终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彰显成教特色。

二是教师理论深厚,学员求知欲高。这次培训的授课老师,都是具有多年财务税收工作经验的权威,经验丰富,专业水平很高,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实例,引经据典,显示出高超的教学水平。同时参训人员求知欲高,听讲认真,氛围浓厚,也体现了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通过培训,我们普遍感觉到这次学习收益颇多,培训效果明显,无论是业务素质的提高,还是税收管理经验的交流,对于以后的税收工作都将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三是团队意识增强,心理健康重要。破冰拓展是我们的第一节课。120名学员从互不相识到成为一个有活力、凝聚力的团体完全得益于破冰组织的各项活动,同时还让我体会到了细节决定成败、主动参与、迎接挑战等意识对于生活工作的重要意义。拓展训练不仅拓展了我们的体能和智力,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们的某些思维模式和理念,激发了我们早已沉睡的一些潜能。它把深奥的理论溶入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游戏活动中,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领悟,自己去提炼。通过训练,过去的我只知道可以只做能够做到的,现在的我才知道有了团队就有了坚强,我还可以去做很多想都想不到的事情,过去的我只知道团队需要自己去奉献,现在的我知道了自己是多么的需要团队的支持与鼓励;过去的我只想要得到团队的信任,现在的我才知道信任团队更加重要。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往往能力不是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你具不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有没有锲而不舍的意志,有没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没有与你共同拼搏的战友。由此,拓展到一个组织,整个社会,它不仅需要优秀的人才,更需要这些人才的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才能达到1+1>2的结果,团队的力量就是组织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自我终有限,众志方成城!

四是知识更新较快,学习仍需加强。新会计基础知识、初级会计实物、创新税收管理,优化征管体系、征管业务流程和软件应用、查账基本方法和技巧、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财务会计电子模拟等等课程让我们夯实了业务基础、掌握税收相关法

律、了解税收政策走向,更新了会计知识,有利于今后的工作中创新思路、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工作业绩。孙晓辉、绳丽君教授关于《新会计基础知识、初级会计实物》的讲解,让我们系统学习了新的会计准则;赵益朝老师讲述的《财务会计电子模拟》,让我进一步对财务软件应用中容易作弊的环节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绳丽君教授的《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涉税分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使我们了解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告。让我们通过报表分析,就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让我们通过报表分析,就可以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问题,进一步确定对企业日常检查的方向。一个月的时间,十余名教授精彩的授业解惑,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知识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主动加强学习,不断创新。

五是这次培训时间一个月,我十分珍惜,也能体会省局的良苦用心:花巨资举办基层税务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班,在于针对目前全省基层税务人员的业务现状存在的知识更新过慢、征管方法落后工作压力大的现状,通过系统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每位基层税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从根本上解决知识的更新、征管方法相对薄弱的问题。

总之,本次培训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增进了兄弟局同仁间的友谊,使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税务会计相关性 第6篇

摘 要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频繁发生大股东欺诈中小投资者、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信息披露违规误导等现象,严重侵害了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者权益。完善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公司治理 影响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特征的总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跟普通产品不同,它很难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衡量。人们通常以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相关、合规、有用等标准来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二、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股权结构对会计质量的影响

股权结构合理化是构建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合理的股权结构不仅可以优化公司治理机制,而且能够对公司治理各权力制衡主体的行为实行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提高公司治理的整体效率。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频频发生内幕交易,究其根本,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造成。 股权结构过于集中,主要掌握在几个少数的大股东手里,尤其是最大股东,其持股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股东,而有些大股东还兼任公司的董事长,对公司形成了绝对控制。而这种绝对控股和话语权的地位很难被替代,也就是说,其不仅掌握了公司的控股权,也掌握了控制权,董事会和公司内部的员工有绝对听从于大股东指挥和操纵的可能,这为会计信息失真埋下了隐患。

(二)三会监督职能对会计质量的影响

首先,当前我国股东大会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监控作用。主要表现为:①股东大会难以形成规范、有效的制衡机制;②股东大会的职权难以落实;③股东表决权的行使缺乏规范;④信息披露不充分,严重误导中小投资者。

其次,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强,缺乏对管理层的监督约束。主要表现为:①上市公司董事会参预公司治理的程度不高;②董事会尚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整体效率偏低;③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使得董事会与经理层利益趋于一致,也使得董事会对经理层的制衡及信息披露的监督作用被削弱;④独立董事不独立,监督作用未充分发挥;⑤董事会次级委员会的建设滞后。

另外,监事会功能弱化,缺乏独立性、权威性。监事会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检查公司财务,因此健全有效的监事会能够减少管理当局的会计舞弊行为。虽然法律规定,监事会与董事会是同属于股东大会之下的执行机构,地位平行,但在实际运作中,监事会在公司内部并没有独立的地位,监事的身份均为兼职,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

(三)激励约束机制对会计质量的影响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会给虚假会计信息提供滋生的空间。当内部制衡机制因管理者对权力的控制而失效,并且经理人市场、控制权市场等外部监控力量相对薄弱时,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就只能建立在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和脆弱的道德机制的基础上。这就使得经管理者出于规避约束的目的选择了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会计造假”,导致企业的信息系统无法提供评价经营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需的真实、全面的会计信息。

三、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一)优化股权结构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现象,实行股权结构多元化。通过适当减持大股东股份,分散股权,引进新股,对外开放征股,以及政府支持鼓励经济个体购买上市公司股权,从而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形成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保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加强三会监督力度

为强化股东大会职能,应完善法律制度中有关股东大会运作机制的规定:对不同目的的股东大会应规定相应的最低法定人数;赋予持有或共同持有一定比例股份的中小股东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权力;建立利害关系股东排除制度防止大股东滥用其在股东大会中的表决权;规定股东在股东大会选举董事和监事时享有累积投票权来均衡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强化董事会职能应从董事会治理模式的选择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上下功夫:①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董事会治理模式,建议我国中小型企业参照英美等股权高度分散的单边治理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将其置于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之中,加速该类公司的社会化。设立能够保证独立董事独立性的选聘机制和高效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并实施独立董事监督机制。赋予监事会实际监督权力:由股东大会选出可以对股东大会负责的监事会成员,并保证其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实际的监督权力。

(三)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营者的激励方式可采取短期的收入分配激励和长期性的财产分配激励,如短期激励,对经营者的奖金与日常的工作个人努力程度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以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并采取股票期权制作为经理人的长期激励模式,以提高其忠诚度。除此之外,积极建设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如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互信机制,加快我国职业化经理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经理人的职业道德,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兴强.公司治理生态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10(07):44.

[2]许红.论股权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科协论坛.2007(06).

税务会计相关性 第7篇

关键词:会计准则,价值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使我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学者们普遍认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

一、研究假设

会计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政策, 改进企业 (本文主要指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的质量, 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增强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新会计准则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规定, 要求财务报告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 应当向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因此以价值相关性为基础检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是合适的。

据此, 本文提出假设: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在该假设下, 具体又分为两个假设: (1) 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各自对股价的解释力度增强; (2) 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二者协同对股价的解释力度有所增强。

二、研究设计

1. 选择检验模型。

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指的是股票价格 (收益) 与会计盈余、净资产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越紧密, 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就越强。目前, 研究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最常用的两个基本模型是收益模型和股价模型。而比较两种模型, 股价模型比收益模型有两大优点:

(1) 如果价格引导盈余, 即股票市场能够预计会计利润并在期初股价中反映了这种预期, 那么收益模型就会产生有偏的盈余反映系数。相比之下, 股价模型会产生无偏的利润回归系数, 因为股价反映了利润信息的累积效应。总之, 如果会计信息与股价有关, 那么它必然与价值相关, 即使它没有提供影响股票报酬率的新信息, 也必然会反映到股价上。

(2) 收益模型只分析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 而以Ohlson模型为基础的股价模型则表示了企业的市场价值怎样与企业的净资产以及会计盈余相关。因为会计信息的这两个内容在证券定价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因此使用Ohlson模型可拓宽价值相关性研究的范围。

基于股价模型的上述两个优点, 本文拟采用Ohlson模型进行价值相关性研究。

2. 检验方法。

本文采用Ohlson模型, 将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作为会计信息解释股价的变量, 考察它们对股价的解释力度的增加能力, 检验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否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有所提高。首先, 将Ohlson模型简单化, 考察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各自对股价的解释能力。然后, 运用Ohlson模型, 观察二者协同的解释力度。

本文采用的具体的价格模型如下:

(1) ~ (3) 式中:Priceit为上市公司第t个会计年度末后第4个月末的股票复权收盘价 (即次年4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 ;BVPSit为第t个会计年度的每股净资产;EPSit为第t个会计年度的每股收益;ei为随机扰动项;α0、α1、α2均表示系数。这里取4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股价的原因是, 根据证监会规定, 上市公司上年度财务报告应于4月末公布完毕 (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公布的需事先报告经批复同意) , 此时上年度业绩对股价的影响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3. 样本选取。

为了研究与说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问题, 按照数理统计对大样本的定义, 即样本容量需超过30个样本, 笔者做了如下筛选:

首先, 选取发行A、B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因为根据国际惯例, 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 除应提交按照我国会计准则和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编制并经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 还必须提交按照国际公认会计准则调整并经国际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 (如“四大”所) 审计的财务报告。其数据的可靠性与报表的真实性相对较强。

其次, 剔除其中数据不完全的A、B股上市公司, 最终确定样本数量为36家上市公司, 基本符合样本数量要求。

本文有关财务指标数据均来自巨潮资讯网 (http://www.cninfo.com.cn) 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股票价格来自“大智慧”股票软件, 并且采用手工方式收集。研究所用的统计以及数据处理软件是SPSS13.0和EXCEL。

三、检验结果

1. 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所选择样本中的股价、每股收益与每股净资产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等指标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 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

首先, 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的2007年与2006年相比, 每股收益的均值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增长近59%, 说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营业绩:每股收益的中位数从0.087 5提高到0.155, 每股收益的标准差从0.216 587 4提高到0.278 026 1, 增长近29%, 最大值从0.536提高到0.88, 比最小值的增长幅度较大, 这说明2007年每股收益随着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力度不同开始出现分化。

其次, 2007年的每股净资产相对于2006年有较小的增长, 上市公司之间的每股净资产差异也有增加, 并且净资产的均值都大于中位数, 这说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向好, 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了各变量的变化幅度,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 股价对每股收益的反映程度大于每股净资产对股价的反映程度。但是对于上述变化是否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所带来的效果, 还需要进一步检验。

2. 假设检验。

(1) 简单净资产模型回归检验。表2表明, 每股净资产的解释能力由2006年的0.167提高到2007年的0.312。假设 (1) 中每股净资产对股价的解释力度增强是成立的。

注:***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

(2) 简单收益模型回归检验。简单收益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逐年提高, 2006年调整后的R2 (Adjusted R2) 为0.298, 2007年调整后的R2为0.403, 比2006年提高了近36%。因此, 假设 (1) 中每股收益对股价的解释力度增强也是成立的。

注:***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

注:在回归系数各栏中, 括号上方为回归系数, 括号中为T统计值, 括号下方为T检验的双尾p值;F检验一栏中, 上方为F统计值, 下方为F检验的双尾p值。

(3) Ohlson模型回归检验。2006年与2007年Ohlson回归模型的F检验结果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F检验的p值均在0.01水平下;除2006年每股净资产的回归系数之外, 其他回归系数均在5%水平下;2007年相对2006年每股净资产的系数增大, 而每股收益的系数减小;调整后的R2 2007年比2006年增加近60%, 说明假设 (2) 成立, 即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二者协同对股价的解释力度有明显的增强。

四、检验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对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发现,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有所提高, 表现为: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两者联合对股价的解释力度增强;上市公司的账面资产价值的真实性逐渐提高, 能够较好地反映其内在价值。

李寿喜 (2004) 研究发现, 净资产与股价的相关性由不显著到显著是市场投资者关注企业内在价值、趋向稳健投资的标志。根据这一研究结论, 本文的检验结果同时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参与各方在不断成熟, 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从以往单纯强调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了发展与规范并重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杨英.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财经研究, 2008;6

[2].宋在科, 王柱.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会计研究, 2008;6

[3].焦禾苗.盈余管理中的价值驱动因素.经济研究参考, 2008;63

税务会计相关性 第8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相关性,决策者,辨别能力,高校

一般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与其可靠性共同存在的, 二者相互关联, 密不可分。但是, 二者的关系是反相关的。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强, 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越低, 会使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反之,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越强, 相关性就较差, 但没有任何实质研究的意义。结合高校目前在财务会计报告方面存在的问题, 使得高校财务会计相关的决策者应该灵活运用会计信息方面相关性的本质特征, 使得自己在战略高度上可以做出科学的决策。这样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对该校财务会计报告工作发挥出强大的推动作用。文中将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视角出发, 找到适合高校财务会计报告决策者采用的科学方法[1]。

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综述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内涵正在被不断地丰富和引用。有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概念, 最具代表性的是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共同制定并推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要内容包括: (1) 信息的获得离不开使用者的相关决策, 二者是统一的整体。同时, 这些信息具备左右决策者在具体经济工作中的预判能力; (2) 决策中所体现出来的信息价值, 主要是针对信息来源获取过程中的预测阶段, 最终可以使决策者的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3) 衡量信息对决策是否具有价值, 主要是看信息失效的截止日期之前能否及时地传达给决策者, 否则相关的信息就变得毫无意义。我国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研究方面, 成熟的理论并不多, 只有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简单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地进行。因此, 我国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需要更多的专业研究者通过不断地分析探讨实践, 弥补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的空白。

二、高校财务会计报告中会计信息相关性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 会计信息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高校的财务会计随着改革的步伐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高校作为社会的非营利组织, 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 有着自己的特征元素。但是, 随着国家对高校相关财务会计方面政策的实施, 高校财务会计报告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会计信息的推广范围有限

高校作为我国教育部门主管的非营利组织, 它的会计信息来源主要是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及高校内部。加上现阶段我国的很多企业都会对高校进行一定的捐赠, 建立相关的基金会, 使得高校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变得越来越多。其中就有教职工、捐资者、投资者及对高校会计信息渴望了解的学生。这些人会对高校的财务状况、固定资产、教学实力、社会认可度、贷款偿还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进行一定的评估, 进而做出自己的决策。但是, 目前高校财务会计报告中显示出来的会计信息, 无法满足相关者的实际需求。比如, 高校向有关单位贷款时, 这些单位就会评估高校所有资产的价值, 特别是高校的有形资产。但是, 高校目前的有形资产所体现的价值, 无法达到相关单位批准贷款的制度要求[2]。

2.会计信息的过时性

当今的时代, 信息化产业正在大力发展, 对于高校的会计信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 高校的会计信息依然按照过去的传统方法去对待每一项工作, 使得最终的结果与实际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这个信息化时代, 很多网络资源都是共享的。会计信息也应该及时地紧跟网络的步伐去发展。但是高校却在利用网络资源传播会计信息方面的工作时, 提供给相关使用者的信息非常少, 使得这些持有信息的使用者无法对高校的财务状况和相关的综合实力做出正确的决策, 导致相关的信息变成了无关的信息。

3.会计信息的更新速度过慢

及时地更新会计信息, 才能使相关的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缺乏时效性的会计信息对于决策者没有任何的意义。依据高校财务会计的特点, 它的编制和对外发送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在实际的财务会计报告过程中, 高校并没有把自己最近发生的经济活动及时地告诉使用者, 致使使用者无法预测真实的信息价值, 也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最终使得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变得毫无意义。

4.透露信息的方式太少

收入的记录表、资产的评估表、相关的附带说明信息及收入与支出的统计表, 是高校对外发送会计报表信息的主要内容。这种报表是以实际花费的数额作为主要的记录方式, 以比较固定的数据来记录高校的实际财务状况。这就使得高校的这些财务方面的记录表包含的信息太少, 忽略了非财务方面的信息, 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参考数据。同时, 固定的数据记录高校的实际财务状况, 对于直观的理解观察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对于信息的使用者来说, 这种记录的方式实际参考意义不大, 无法满足决策者的实际需要。

三、高校财务会计报告改进的相关措施

高校在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过程中, 进行了不同的模式转变和改革方向的探索, 最终的目的是为高校的教育会计市场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使得使用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 高校财务会计报告应该在提供信息的及时有效性和价值信息的数量方面做出必要的改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记录信息的表格应该拓展丰富

对于高校信息使用者来说, 他们对信息的使用方式和所要达到的利益有着很大的差别, 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用有用的信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 高校在记录信息的表格方面, 应该要有一定的侧重点。对于和政府毫不相关的潜在投资者及其他渴望获得信息的使用者, 高校应该透露出更多的有用信息, 满足这些投资者的需要。尤其是在办学成本、收入与支出费用、教师资源、教学规模等方面的价值予以公开。对于自己的专利成果及可能创造价值的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无形资产, 也应该主动释放出更多的信息。

2.处理好会计信息中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关系

会计信息中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关系是呈反相关的。过分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就会使信息的相关性失去存在的意义。对于高校过去保留的虽具有可靠性却失去相关性的信息, 可以用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来完善失效的信息。利用公允价值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的快速流通, 让更多的信息被人了解的过程能够早日实现。

3.主动透露更多的非财务信息

不同的子系统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了高校统一完整的系统, 包括人文地理信息系统、自然科学系统、人文科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发出的信息与高校的财务信息没有太大的关联。信息的使用者也不能因为这些系统显示的信息与财务部门没有太大的关联, 就认为信息是无用的。高校在这些非财务系统中, 通过加入一些类似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学校未来某些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使用者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信息掌握, 做出正确的决策, 也将有效地提升高校会计信息的预判能力水平。

4.增加不同信息的科学分类化

在现阶段, 高校的会计信息都是经过相同的系统同时发布的, 实质就是指导不同信息的使用者可以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信息的有效筛选, 从而做出决策。但在实际的信息使用过程中, 使用者对于信息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 他们需要高校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 而不是统一的标准。高校应该对于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进行一定的调查, 然后依据信息使用量的大小, 进行必要的分类。通过对信息的分类, 使用者可以利用自己所需的高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对高校的会计信息的改进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 高校也应该尝试在校园中举办不同的宣传活动。这些活动的宣传过程最好结合现代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使整个活动的信息量变得丰富, 可以向使用者透露更多的信息。使用者便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活动选择出自己所需的信息, 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3]。

四、结束语

在会计信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相关性一直是其研究的重点内容。使用者能否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 进而实现自己在决策中具备辨别不同信息的能力。高校的财务会计报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它对于财务方面透露信息量的各种弊端仍然使得自身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因此, 高校应该对于自己会计财务报告方面的工作, 做出更多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晗.新准则实施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2.

[2]冯华忠.呈报格式、决策者特征与管理会计报告决策价值[D].西南财经大学, 2014.

税务会计相关性 第9篇

一、会计信息披露原则的理论基础

1. 受托责任论及可靠性的要求

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所有者如实反映资源的受托者(企业管理当局)对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反映企业历史的、客观的信息。受托责任观认为,最有效地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是关于经营业绩的信息,由于这一信息对资源委托人评价受托责任最为有用,因而它更多地强调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信息使用者可以信任所提供的信息。只有当会计信息反映了其所打算反映的内容,不偏不倚地表现了实际的经济活动和结果,既不倾向于事先预定的结果,也不迎合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能够经得起验证核实,才能认为是具有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源自反映真实性、可核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

2. 决策有用论及相关性的要求

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是企业现时和未来的现金流量信息以及经营业绩和资源变动的信息。决策有用观认为,提供会计信息的根本目的是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由于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而决策的信息如现金流动的金额、时间分布等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它更加重视信息的相关性。

相关性指信息能够帮助用户去预测将来事项的结局,或者去证实或纠正以前预期的情况,从而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并将相关性的构成成分表述为:预测值、反馈值、及时性。为了信息有用,信息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

二、现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

1. 会计信息可靠性方面的局限性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企业在会计报表中如实反映的程度,然而如实表述程度往往受到如企业管理层遵从会计准则、维持有效的账户体系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等的影响。

企业管理层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往往会发生操纵会计行为的现象。在很多时候,企业管理层为了企业的信誉、管理业绩的评价和筹资的方便,总是选择从报表上看对企业有利的会计方法。各国的会计准则都允许企业在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上有选择的余地,因此使企业管理当局有可能在符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使会计报表信息尽可能符合管理层的意图,从而使会计信息具备了明显的利益倾向。

2. 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的局限性

目前的会计报告信息是一种以历史成本为主,主要揭示过去情况的账面信息,不能全面地反映物价变动及各种经济动态的变化,而信息使用者总是面向未来进行筹资、投资及生产经营决策。

会计报告主要能提供以货币表现的量化的信息,不能数量化质量方面资料,如企业会计方针以及方法的合理性,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决策所需的其他重要信息没有在会计报告中反映,而这些信息对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正确决策有时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会计报告中的许多财务信息都需要估计测算,或需要对会计方法进行选择,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个人主观决策。

3. 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缺失和矛盾

会计信息披露由于成本效益等原则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所以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既有计量上的矛盾,也有由于目前计量的难点使得的特殊项目披露的缺失。

目前的会计信息中如企业人力资源价值,金融衍生产品等信息都未能在财务报告中准确列示,但这些信息越来越具有很大的决策价值。

目前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把金融衍生产品推上了风口浪尖,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披露很值得关注。对于企业尤其是做金融衍生产品的企业,金融衍生产品的信息是越来越重要。由于金融产品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其杠杆效应所引发的潜在的金融风险不应被忽视,它可以使人们获取暴利也能招致严重损失,如果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所形成的金融资产或负债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把它们可能带来的收益特别是风险排除在损益表之外,已经不足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然而另一方面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未来交易和杠杆效应的特性,按照传统的收入实现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无法在报表中准确地确认和计量。

这其实是会计信息披露中所存在的矛盾,可靠性与相关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两者总体上是统一的,但有时可靠的会计信息却失去了时效,使得用户无法据此做出合理的决策;有时貌似相关性很强的会计信息,其可靠性却让人质疑,比如上面提到的金融衍生产品的披露。因此可靠性与相关性在进行现实选择时存在着矛盾,使两者有时无法兼顾。在实务中,常常要在两者之间权衡。

三、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措施

1. 建立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以传统的财务指标对经理人进行业绩评价,会诱使企业在财务信息上弄虚作假,更加合理的评价指标呼之欲出,如BSC.EVA等。这些指标能改变激励经营者的手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粉饰会计信息的动机。例如BSC指平衡计分卡,它从四个不同维度,即财务、分析、差别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等,为信息用户的决策提供较强相关性的信息。

建立着眼于用户的财务披露体系,为他们提供在市场经济中与企业的发展、竞争能力、风险等一系列相关的财务信息。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单层报告模式,该模式是以财务报告为内容、资产报告为中心、财务报表为主要表现形式,对企业的资产使用、已得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此模式主要着眼于企业自身的情况,对用户的需求考虑较少。建议将三大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来衡量企业的业绩,平衡计分卡的平衡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在平衡计分卡中,既包括了财务指标,又包括了非财务指标,如客户保持率、服务故障率等指标。第二,结果与动因的平衡。在平衡计分卡中,既包括了结果指标,又包括了动因指标。利润作为一种结果指标,而客户满意度作为它的动因指标。第三,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在平衡计分卡中,既包括了短期指标,又包括了长期指标。帮助企业解决短期利益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问题。第四,外部与内部的平衡。在平衡计分卡中,既包括了外部评价指标,又包括了内部评价指标。

2. 建立完善、合理的财务报告体系

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和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力度。企业可以编制预测报告、分部报告、全面收益报告、人力资源报告、管理当局的讨论与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对于非核心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相关性强的计量属性。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财务弹性、投资报酬和变现能力的相对值的会计信息。

3. 加强公司治理,完善监管机制

(1)严格执法,增大违规成本。我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现有的法规和制度贯彻执行的情况很差,知法犯法者甚多,在“机会收益”与“违规成本”间比较,造假者仍然敢于铤而走险。因此,首先要加大对相关法规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加大司法介入和法律惩治的力度,迫使相关人员增强责任意识。(2)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继续推行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整体水平。为注册会计师创造一个独立、客观、公正、规范的执业环境,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和社会公信力。(3)完善政府监督机制,加强会计监管。继续敦促企业按照现行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继续完善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业经营行为的透明度。

4. 会计信息披露中矛盾的权衡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很多时候体现在以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不同计量属性的运用上。以金融衍生产品公允价值的使用为例。从可靠性讲,历史成本是最好的计量模式,因为它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最强。然而,随着通货膨胀和知识经济时代资产新形态的冲击,各种软资产的概念不断涌现,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日新月异,某些程度上使传统的计价模式毫无用处,以传统的模式计量可能被认为相关性与可靠性俱失。从相关性讲,金融衍生产品按公允价值计量更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预测性。但是由于公允价值的取得涉及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导致可验证性和真实性被削弱,而这两者正是可靠性的构成因素。特别是这次华尔街乃至全球金融风暴的爆发,使人们对金融衍生品的计量产生很多质疑,有人认为美国对衍生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市场不振时大量的损失被确认,但其实是被夸大了的,这样更不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而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由于金融衍生品的不断的发展,采用历史成本不能对这些产品进行计量,而采用公允价值是一种适合的选择。

笔者认为,要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达到平衡,决定性的问题是如何最佳地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有时候会计信息非常相关但不是非常可靠,此时通常利用最可靠信息中的最相关信息是合理的。此时,企业应尽一切合理的努力尽快使信息达到可靠,在信息具备可靠性之前,对相关的信息应采用辅助披露方式予以解释。比如对衍生金融产品的披露,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地提供并使用户易于理解,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衍生金融产品的性质、条件和详细的会计政策,利率和信用风险,以及公允价值。

税务会计相关性 第10篇

股票的价格行为是研究大多数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有效途径。价值相关性研究关注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及其变动 (即股票收益率) 之间的关系, 这一关系反映投资者行为的经济后果。价值相关性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房地产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 其经营特点、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等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即开发经营业务复杂、开发建设周期长, 投资数额大、经营风险大。从原会计准则在房地产行业的实施状况来看, 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 例如原会计准则下房地产企业收入和成本确认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各期盈余信息相关性差;现金流量信息不全面等问题。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的提出,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本文利用沪深两市房地产业A股和B股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6年 (旧准则) 和2007年至2008年 (新准则) 为样本, 试图通过价值相关性的研究, 对房地产业新准则实施的效果进行系统检验。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

鲍尔和布朗 (Ball and Brown 1968) 对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61家公司从1946年至1965年年度会计盈余信息披露前12个月到后六个月的股价进行经验研究, 发现盈余变动的符号与股票正常报酬率的符号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Beaver、Clarke和Wright (1979) 选择276家上市公司1964年至1974年间的盈余资料为样本, 以非预期盈余的变动幅度为基础, 考察了非预期盈余与非正常报酬举的数量关系, 发现非预期盈余的变动百分比和非正常报酬的变动百分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各年度平均秩相关系数等于0.74, 并且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异于零。Ohlson (1995) 提出模型, 从价值相关性研究开始关注资产、负债和利润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Begona Giner, William Rees (1999) 采用Ohlson价格模型以在马德里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非金融公司1986年至1995年的会计数据为样本, 比较西班牙会计改革前后证券价格与会计数据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西班牙会计改革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下降, 而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增加, 总的来说改革增强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但幅度不大。Collins et a1. (1997) 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账面净资产在估计股价中具有更强大的作用而会计盈余却常常含有大量的暂时成分。Jyrki Niskanen, Juha Kinnunen和Eem Kasanen (2000) 利用报酬模型, 针对按照芬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编制的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分别对外国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芬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水平提供了价值相关的信息, 而芬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变化 (非预期盈余) 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盈余水平和盈余变化 (非预期盈余) 都不具有价值相关性, 这些结果在不同的投资者类别中没有差别。Hohhausen和Watts (2001) 把现有的价值相关性文献分为比较关联研究、增量关联研究和边际信息含量研究。比较关联研究通常检验不同会计准则下股票市值或其变动与会计数字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 国内文献

赵宇龙 (1998) 发现在上海股票市场非预期会计盈余的符号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的符号之间存在统计意义的显著相关。陆宇峰 (2000) 采用Ohlson模型研究了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二者共同的价值相关性。潘琰等 (2003) 依据价格模型和报酬模型对同时发行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按照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披露的信息含量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提供的会计盈余数据比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的盈余数据更有信息含量。吴水澎和徐莉莎 (2008) 发现, 实施新会计准则后,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价值相关性均有所提高, 且利润表的价值相关性高于现金流量表。余波 (2009) 发现, 企业规模较大和实际控制人为国有的上市公司更好地获得了会计准则变更的益处, 在控制规模和股权性质后, 上市公司利润表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 但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性提升不显著。吴敏 (2007) 对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 发现新会计准则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减少盈余管理, 但针对房地产行业仍规范不足。薛卉 (2008) 为提高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减少盈余管理提出一系列对策。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在有效市场假说中, 证券价格总能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 如果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或其变化保持实证式的相关性, 即会计盈余是具有价值相关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做出定价决策时, 会兼顾净收益与净资产, 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房地产业净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

假设2:房地产业净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

根据新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构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新准则将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 也要予以资本化。旧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中, 企业对所得税核算会计方法选择的余地很大, 既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 也可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新准则明确提出所得税会计核算必须采用债务法, 要求企业将其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交的所得税金额, 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要求企业将由于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前期转入的未抵扣亏损和前期转入的尚可抵减的税款抵扣等导致的可抵扣未来期间所得税金额, 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房地产开发企业因其开发产品价值较高, 一般采用预售和分期付款销售的办法, 其销售收入的确认往往要在开发产品完工并交付使用后确认收入, 造成收款与收入确认时点的不一致, 新准则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调整了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上的不协调, 从而改善会计报表的价值相关性。鉴于此, 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房地产业新会计准则利润表比旧会计准则利润表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

假设4:房地产业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比旧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

(二)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选取新准则实施前 (2004年至2006年) 、实施后 (2007年至2008年) 沪深两市房地产业A股和B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了达到更准确的检验效果, 只选取2004年以前上市的样本, 并剔除了部分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样本, 共得到有效样本335个。本文将期末定义为次年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数据处理主要通过SAS9.0软件。

(三) 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价值相关性研究主要应用收益模型和价格模型, 现有模型对Olhson价格模型的使用最为普遍。与收益模型相比, 价格模型具有两大优点:第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 股票价格的信息越来越丰富, 股票价格在会计报告公布前已将相关信息反映在股票价格中。如果会计信息在期初已反映在股票价格中, 那么运用报酬模型计算出的盈余变化系数将为零, 而运用价格模型将克服这一缺陷, 因为股价已经反映了会计信息的累计影响;第二, 价格模型可与多项会计指标进行回归, 克服了报酬模型仅可与某一会计指标及其变动量回归的缺陷。因此本文主要从如下价格模型展开研究, 相关变量说明见 (表1) :

Pjt=β0+β1EPSjt+β2BVjt+β3EPSjt×DUM+β4BVjt×DUM+β5DUM+εj

如果假设1成立, 即房地产业利润表信息与股票价格显著相关时, 预期系数估计值β1>0且显著;如果假设2成立, 即房地产业资产负债表信息与股票价格显著相关时, 预期系数估计值β2>0且显著;如果假设3成立, 预期β3>0且显著;如果假设4成立, 预期β4>0且显著。β5表示其他因素影响每股市价变化的系数。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准则变更前后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 (表2) 所示。可以看出,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后, 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年报当日的股票价格P从变更之前的平均5.5872元/股上升至11.6068元/股, 说明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每股价格的变化较大。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每股盈余 (EPS) 的均值从0.1908上升至0.3334, 上涨74%。每股净资产 (BV) 的均值从2.7763上升至3.3940, 涨幅22%。新会计准则执行后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每股盈余变化较大。

(二)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对模型进行了多元逐步线性回归。首先, 选取所有自变量做全模型回归。从 (表3) 的回归结果看, 全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 通过检验F=42.52, P<0.0001。但BV*DUM的系数β4没有通过t检验, P=0.7143。即BV*DUM与P显著不相关, 从而假设4不成立。理论上说, 改进后的新会计准则有助于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定价决策。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对资产定价的边际贡献存在着差异, 取决于不同时期对利润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理解和偏好。20世纪30至70年代的会计界曾长期笃信利润表观。但在经历了安然等一系列美国会计丑闻带来的经济震痛之后, 人们感到只有资产和负债才是真实的存在, 因而认为资产负债观优于利润表观。反映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 广泛拓延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表明新准则已然转向资产负债表观, 但谨慎采用公允价值又会限制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价值相关性的提升, 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仍然对收益指标有着特殊的偏好。因此, 在控制相关影响会计准则执行因素的情况下, 新准则利润表的价值相关性可能更为显著, 而资产负债表的价值相关性提升有限。其次, 从模型中剔除BV*DUM, 剩余变量的回归结果如 (表4) ,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变量均显著。再次, 对上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如表5) , 发现存在一个样本的Cook’s D=0.548>0.5, 属于强影响点, 去除该影响点。最后, 用剩余样本回归。去除强影响点后的回归模型DW=1.858, 可认为不存在自相关性。VIF值均小于10, 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并且回归残差不存在异方差, 符合正态分布。通过以上可知, 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通过回归结果可知, 每股净资产 (BV) 和每股净盈余 (EPS) 与股票价格P呈正相关。说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做出定价决策时, 会兼顾净收益与净资产。另外每股净盈余的回归系数β1=3.89774, 显著高于每股净资产的回归系数0.89017。表明我国房地产资本市场对收益指标有较大的偏好。从而假设1和假设2得以证明。新会计准则执行后的每股盈余的相关系数比执行前增长了4.03741, 说明了房地产业新会计准则的利润表为资本市场的估计提供了更为有用的决策信息。从而假设3得到验证。DUM定义为其他因素引起的房产业股价变动情况, 可以看出, 排除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 2007年后, 房地产股平均股价较前三年高3.32127元。

五、结论

本文以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价格模型为工具, 探讨了房地产业资产负债表价值相关性问题, 得出如下结论:房地产业净资产和净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地产业上市公司利润表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 但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性提升不显著。总体来说, 房地产业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环境下, 新会计准则不仅要有助于资本市场产权价值循环运动中对各利益主体经济权益的维护与保障, 更要有助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建设与改革。由分析结果可知, 我国房地产业资产负债表的价值相关性还是有待提升。在资产负债表观和公允价值观导向下, 我国应不断完善市场环境 (如健全监管手段、积极发展评估市场、加大对虚假信息披露的严惩力度等) , 以提高房地产业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

(二) 展望

本文的研究存在如下不足, 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研究:第一, 本文仅研究了房地产业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 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分析不同行业新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第二, 本文所采用的统计方法过于单一, 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考虑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第三, 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期不长, 依据现有数据得到的研究结果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未来需要考虑更多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摘要:2007年1月1日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注重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使资产和交易得到更为公允的反映。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检验了房地产业新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研究发现, 地产业净资产和净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地产业上市公司利润表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 但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性提升不显著。研究结论为优化我国会计准则发展提供依据。

税务会计相关性 第11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成本;项目盈利

引言:在当今,许多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关注点主要放在了施工进度上和对施工进程的安全管理上,经常忽略了施工中的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会计成本核算也仅仅是对数据的统计,没有对施工企业实际的调查成本控制,这样不仅会影响施工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而且也会影响施工企业项目的盈利情况。

一、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一)会计成本分析能力弱。施工企业对每一个新的项目都要进行成本核算,对施工的时长,施工期间的优劣条件和制约因素等等制定具体的核算标准,并且对施工期间的风险进行估算。现如今,很多施工企业在制定会计成本分析的时候,很多数据的编制工作上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会计成本的核算没有考虑到实际施工情况;有些会计成本的核算很详细资料也很全面,但都在理论的编制上,缺乏合理的实际考究。由此做出来的成本会计控制对施工企业来说,没有强大的分析能力,最终导致施工企业的会计成本分析能力较弱,弱化了企业在施工中的预算,从而没有把握住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预算的范围,由此会对施工的项目盈利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会计人员的控制能力有限。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可以清楚的将会计成本账目核算好,但对于施工工程项目很多会计人员不熟悉工程的大概预算,对施工过程中的器械消耗和物资的消耗情况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在进行会计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难度。现在许多施工工程的会计成本控制也只是在统计和核算项目上,没有真正的把施工中的项目核算到会计成本中,这样就对现场施工情况的材料损失和器械损失的费用难以估价。会计人员的成本控制能力有限也是目前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现状。

(三)会计对施工现场的数据采集不规范。在施工期间所发生的项目费用要及时的进行评估和测算。由于施工中的费用在不断的变化,企业会计要及时的根据施工的工程进程进行计算,并且根据施工的费用进行核算。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盘点数据的方法不同,导致会计的基础数据很难做到准确无误。这就会使会计对现场的施工情况数据采集不完整。

(四)项目成本的控制内容单一。施工企业的会计成本分析包括指标分析、内部控制等等,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把企业的资产盈亏情况进行整合及时反馈给企业项目经营者。会计对于成本的控制,目的就是扩大企业的盈利,这只是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方面而已,现在很多施工企业的会计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只是对醒目的合同和预算进行比较,找出项目的盈亏点,制定计划。但仅仅对项目成本的分析不能代表整个项目的盈利情况,不能对项目完工后的盈亏进行准确的核算明确责任,因此,单一的会计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问题之一。

二、施工企业会计提高项目盈利水平的可行性方法

(一)会计要提高成本意识。施工企业要对所有员工树立岗位责任心的观念,让每位员工在岗位上能够对职位负责。施工企业的会计要加强控制项目成本管理,首先就要让员工有成本控制的意识,把节约成本灌输到每个员工的理念之中。此外,施工企业自身就要有节约成本的意识,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铺张浪费,减少开支的同时要求施工的项目经理加大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关注度,从而逐渐减少项目的成本。

(二)成本考核机制和员工的利润相结合。施工企业可以落实经济责任考核,在企业建立有效的机制。让每位员工参与到经济责任考核,让员工感受到成本控制和自己的利益有关系,这样员工就会对施工中的成本加以重视。如果不对员工灌输成本控制的观念,员工就不会意识到企业的成本与自己的利益有关系,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在施工中很难实现项目的盈余最大化,甚至在施工中会出现亏损的状况。施工企业进行会计的成本控制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它需要各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就要对员工进行经济责任的成本考核,并且对员工进行奖励措施。同时,每个部门可以对成本的控制进行细化,把每个部门的责任细化到实处,根据每个部门员工的经济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奖励分配。这样既能够让员工达到成本控制,也能使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顺利的进行,最终为施工企业获得成本效益。最终,项目所获得的效益可以使员工和项目的管理者均获得利润。

(三)施工企业的财会人员要积极的参与施工项目经济活

动分析。作为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仅要熟悉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做好会计账目,而且要掌握施工项目的流程,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预算,要深化自己在造价方面的能力,扩展知识,扩展业务能力。这样在进行会计审核会计核算工作时,就可以轻松的发现问题所在。财务人员应该把施工中参与的项目和经营的施工活动进行评价和分析,要发挥会计人员在会计成本中的预见能力和可控能力。这对于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因此,会计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施工企业中更要升华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的参与到施工项目中,理论的研究不如实践的分析准确可行。会计人员也可以在实践中对施工企业提出问题,比如在成本节约上、活动费用的控制上提出建议,这样就可以约束施工企业在项目中的花销,实现会计成本控制的目的。同时,施工项目的合同也是重要的考核对象,要对合同反复考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在施工活动中造成企业施工困难,而导致施工工期的延长和施工成本的增加。

(四)认真分析项目成本。会计人员要认真的审核会计成

本,每一笔成本的发生都是每一项活动的反应。要通过项目的资金来源流向来确定成本的花销是否合理,在运用到施工活动中是否对施工有利。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对比每一笔收支,是否有亏损或者有是否有盈余。会计人员要把每一笔资金跟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核实,哪一笔属于当期的支出,哪一笔不属于当期的支出。要通过细心认真的核对,从而保证会计成本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三、总结

希望通过施工企业员工和企业会计的共同努力,把施工活动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到最低,确保每一笔支出都能用到实处,每一笔支出都没有浪费。施工企业对会计成本进行控制的能力不断加强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对成本项目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最后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白秉千,管平.基于建筑工程概预算成本管理及措施的探讨.《房地产导刊》.2015年10期

[2] 李春光.关于建筑工程概预算成本管理及措施的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年35期

[3] 王剑锋.探讨建筑工程概预算控制措施的研究.《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6期

[4] 董玉娟.建筑工程概预算控制措施的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2期

[5] 海鸽.剖析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现状及解决措施.《建筑·建材·装饰》.2014年2期

产权、权益与会计的相关性分析 第12篇

关键词:会计,相关性,权益会计

一、产权、权益与会计之间的关系

产权、权益与会计有着天然的联系, 任何时期的会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产权基础上, 以保护产权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产权和权益为宗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会计历经数次变革, 揭示的项目和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 会计处理方法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权制度和权益关系的巨大变化是分不开的。从表面上看, 会计之所以进行信息揭示, 而且揭示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 是有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所致, 但从实质上看, 是为了正确处理产权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维护其在企业中的权益。

会计对于产权和权益的保护作用, 需要会计通过参与企业治理活动, 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来实现。企业的治理活动虽然形式和方法多样, 但归根结底是权益治理, 这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各种形式和环节的权益治理中, 会计治理处于基础地位, 是主导环节之一。

二、产权、权益与会计的有机结合———新型权益会计体系

我国现行权益会计体系未能将产权、权益与会计有机结合起来,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治理的效果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现行权益会计的主要缺陷是权益治理与核算的内容不全面。提到权益会计,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所有者权益会计和债权人权益会计, 至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似乎不在会计的治理和核算范围之内。

要把产权、权益与会计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企业的治理效果, 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就应当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审视会计, 把建立和完善权益会计体系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 建立一套科学、严密、完整的新型权益会计体系。新型权益会计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所有者权益会计。

所有者权益会计是关于所有者权益治理与核算的会计。所有者权益包括净资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和收益分配权等内容。所有者权益会计不仅应当对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投入资本及其增减变动、资本增值和利润分配情况进行计量、记录和揭示, 更重要的是要运用科学方法, 对所有者在企业中的产权和权益进行治理, 合理确定所有者权益在企业总权益中的比例及其内部结构, 正确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 合理进行利润分配, 恰当处理所有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及所有者内部之间的利益关系, 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 保证所有者权益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保值和增值。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法与传统所有者权益会计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

2. 债权人权益会计。

债权人权益会计是关于债权人权益治理与核算的会计。债权人是企业资金的主要供应者之一, 他们在企业中的权益不仅只是收取本金和利息, 而且还可参与公司治理活动。债权人权益包括财产求偿权、知情权、监督权和一定程度的管理权。会计对于债权人权益的治理重点应关注以下内容: (1) 正确运用财务杠杆, 尽最大可能获取财务杠杆利益, 避免财务杠杆风险; (2) 合理确定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比例; (3) 必要时进行债务重组。债权人权益的核算方法与传统债权人权益会计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

3. 劳动者权益会计。

劳动者权益会计是关于劳动者权益治理与核算的会计, 包括以下内容: (1) 劳动者权益的内容。劳动者权益包括人力资源所有权、参与管理权、监督权、劳动消耗补偿权、收益分配权、安全保障权、休息休假权和受尊重权等内容。 (2) 劳动者权益的规模。劳动者权益在企业总权益中的比重可视具体情况审慎确定。在知识密集型企业, 应当保持较高比重;在知识技术含量一般或较低的企业, 比重可适当降低。 (3) 劳动者权益的治理。劳动者权益的治理, 是指合理确定劳动者权益在企业总权益中的比重, 正确处理劳动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及劳动者内部之间的利益关系, 切实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4) 劳动者权益的计量。劳动者权益的计量包括定量计量和定性计量两类方法。就定量计量来讲, 可以运用成本法或价值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进行计量和权益确认。 (5) 劳动者权益的核算。为了正确确认劳动者权益的归属, 合理考核和分析其使用效益, 科学进行信息揭示, 应当设置人力资产、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公积、人力资源变动损益等账户。此外, 还应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成本费用账户下, 增设“人力资产摊销”项目;将“盈余公积”中的各项目按物力资源股份与人力资源股份之间的比例划分为所有者权益和劳动者权益两部分;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按物力资源股份与人力资源股份之间的比例划分为所有者权益和劳动者权益两部分。 (6) 劳动者权益的揭示。劳动者权益的揭示, 应当在主要会计报告中增设劳动者权益及其相关项目, 并设置专门揭示劳动者权益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告———劳动者权益会计报告。

4. 经营者权益会计。

经营者权益会计是关于经营者权益治理与核算的会计。经营者权益包括经营决策权、独立经营权、日常管理权和劳动者权益 (经营者同时也是劳动者) 等内容。与经营者权益对应的是经营者的责任, 经营者的责任主要是在经营活动中要遵守法律、公司章程和聘任合同, 为全体利益相关者服务, 认真履行职责, 完成经营目标。为使经营者的权益与责任落到实处, 在企业内部应当建立责任会计。经营者权益的核算方法与劳动者权益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

5. 政府权益会计。

政府权益会计是关于政府权益治理与核算的会计。政府在企业中的权益, 主要是作为宏观管理者制定方针政策, 指导企业的经济活动;作为执法者,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征收税费向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企业派遣管理和监督人员。企业对于政府权益的治理, 主要应依法办事, 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指导。政府权益的核算, 主要体现在有关税费方面。

6. 消费者权益会计。

消费者权益会计是消费者权益治理与核算的会计。消费者权益包括知情权、自主选购权、索取有效凭证权、接受售后服务权、损失索赔权和产品改进建议权等。企业对于消费者权益的治理, 主要是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不断推陈出新, 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 积极主动做好售后服务和产品出现问题后的善后处理工作, 维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的核算, 是指对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售后服务工作、进行善后处理、维护消费者权益等发生的开支及其效果进行的账务处理与分析。

7. 社会权益会计。

社会权益会计是关于社会权益治理与核算的会计。社会权益是指社会在企业中的权益, 它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社会权益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员工权益; (2) 所有者、债权人和政府权益; (3) 社区公用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 (4)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5) 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6) 满足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社会权益的治理采取法律治理、道德治理和企业内部治理三种形式。其中企业内部治理包括决策治理、经营治理和会计治理三个环节。会计治理是指企业在会计活动中, 要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预测、决策、计量和分析, 并如实向有关信息使用者和社会各界披露, 以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监督, 维护社会权益。

参考文献

[1].陈玮.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及系统科学的视角.会计研究, 2006;4

[2].郭道扬.产权会计观与产权会计变革.会计研究, 2004;2

[3].钟子亮.权益会计新理念.财经研究, 2003;3

上一篇:高校实验人员下一篇:绿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