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规划范文

2024-08-31

污水处理规划范文(精选12篇)

污水处理规划 第1篇

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的立项,对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本及其运营管理等影响重大。在立项阶段需要决策的问题众多,但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亏水处理厂布局规划的有关问题,如:建污水处理厂的必要性;有否旧污水处理厂可供扩建;是否在原处进行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集中处理还是分散处理等等

2 惠州市中心江南片区排污现状

惠州市惠城中心区、东江以南区域,俗称江南片,而积约60km2规划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梅湖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量30万t,分三期建设,是东江中上游最大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目前梅湖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运行至二期,日处理生活污水量20万t,江南片的污水现均为梅湖污水处理厂的受纳处理规划范围。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江南片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据测算已远远超过20万t/日,预计远期建成区完善后的污水将达35万t/日的排放量,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已迫在眉睫。问题在于,是继续扩建梅湖污水处理厂对污水集中处理,还是考虑选址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分散处理。

3 污水集中与分散处理的比较

城镇污水集中式处理与分散式处理各有优缺点,对比如下表所示。

4 惠州市中心江南片区排污处理方案的比较

4.1 污水集中式处理方案

目前,若维持惠州市城镇中心区总体规划设想,将保持单一梅湖污水处理厂运行方案,如此将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需继续扩建梅湖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梅湖污水处理厂目前集污输水管道设计输水能力20万t/日,但已建设好的管网仍存在缺乏管理维护力度,造成了较多的失效功能管道。江南片近期人口52万人,预计污水量22万t/日,远期68万人,预计污水量35万t/日,故围绕此集污输水干管当前的各区域排水流向保守预计至少达35万t/日的规模才能满足江南片污水的处理需求。

(2)需继续兴建截污输水干管。现有的集污干管已达到饱和状态,并且已同目前的梅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相配套,若随着污水厂扩建则需要再布置新管廊增设输水干管,并需相应调整建成区的部分排水管网。

(3)金山湖的污水将面临长距离输送,由于地势原因中间不可避免要设置提升泵站,无形中会增加处理费用和管理难度。

(4)由于梅湖污水处理厂的位置较偏,达不到污水集中处理的目的。

4.2 污水分散式处理方案

从江南片污水量的分布,现有排水管网及排水总体走向考虑,对于单一梅湖污水处理厂的原规划方案,亦即保持梅湖污水处理厂现20万t/日饱和状态扩建(下称单厂方案)和将超多的约10万t/日污水量排向较近的金山湖区域新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下称两厂方案)相比,有如下相对优势:

(1)根据污水量的分布情况,局部调整和完善排水网络,梅湖污水处理厂原预留扩建用地可用于满足以环市麦科特大道为界以北区域的江南片污水远期治理需求或江北片污水过江转输处理,以减轻江北区建新厂的压力。

(2)环市麦科特大道以南西枝江故道旁新建一座金山湖污水处理厂,规模控制近期10万t/日,远期增扩至15万t/日即可满足江南片远期水量增量需求。

(3)以金山湖片区金鸡沥排洪渠两侧按新规划实施截污干管,可改变排洪渠沿岸的污水排放方向,使排洪渠恢复排涝功能并整治成为景观性的河渠。

(4)金山湖片区尚处于待开发之势,可尽早着手路网及排水管网的详细规划,从管网的经济性方面更具节省性,完全有可能使排水系统得到重新整合。

4.3 污水集中式与分散式处理方案比较

我们对惠州市中心江南片区对比集中式与分散式处理两种方案进行经济投资测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述五个方面测算比较,两厂的方案将比单厂方案宏观上节省资金约近亿元。可见,适度规模新建污水处理厂,在一定的区域内就地处理污水,既不需修建长距离的集污管道及其附属泵站等设施,实现降低城镇污水处理成本,可降低施工难度,并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在有限的投资能力下使污水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故第二方案,即两厂分散处理方案更为合理。

摘要:城镇污水处理厂是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污水处理是目前国内外用以减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惠州市江南片区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为实例,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布局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乡村污水处理规划方案 第2篇

一、工作思路

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优先治理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乡镇政府所在地、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城乡结合部、旅游风景区等六类村庄生活污水,坚持“应治尽治、就地就近”,因地制宜选择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治理完成后60%自然村、自然村中60%常住户数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无乱排乱放现象,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二、工作内容

(一)治理村庄名称

武村村渔民安置小区

(二)治理村庄基本情况

武村村有自然村5个,户籍人口1181人(以公安部门提供数据为准),常住人口490人(以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或者疫情防控数据为准),总户数334户(以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或者疫情防控数据为准),常住254户(以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或者疫情防控数据为准)。

(三)治理内容

按照60%自然村和自然村中60%常住户数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的要求,新增完成1个自然村、96户生活污水治理,投入资金约5万元,12月底前完成治理。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领导组,生态环境、城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部门为成员,协同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二)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动员群众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鼓励群众自筹部分资金、投工投劳参与治理。

(三)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建设和管护机制。制定镇、村两级农村污水治理长效管护机制文件,进一步完善管护制度、资金保障、队伍建设,形成规范化、可持续的运行管护机制。

(四)强化监督考核。强化污水治理进展和设施运行的日常检查、调度,将治理和运行情况纳入对村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群众和社会监督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开展实地调查、分析原因、督促整改。

(五)注重宣传引导。加强工作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主体的意识,增强主动参与治理设施建设管护意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节约用水,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用水习惯,从源头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乱泼乱倒现象。

城市污水管道改造规划方案研究探讨 第3篇

关键词:污水量;污水管道改造

1.导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更新迅速,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污水量也大量增加,这给道路下的现状污水管道造成很大压力,需要对现状管道进行改造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量排放要求。污水管道其施工方法本身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在市区的施工条件和路面的交通环境复杂,尤其是交通重要干道,即有的位置地下可能还有电缆、雨水箱涵或其他管线,管道的改造面临着较大的考验。如何将规划设计中的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在施工中得以实施,需要从规划设计层面开始着手,从区域性、系统性出发,远近期相结合进行规划。

本文主要以深圳南山区正在进行快速化改造的沙河西路为例,通过对沙河西路收集范围内污水量的预测、改造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推荐以面向实施为目的管道改造规划方案,从而以更好的指引下一步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降低在施工环节中难以落实的风险。

2.沙河西路收集范围内预测污水量

依据规划建筑量,沙河西路收集范围内预测污水量为15.3万立方米/日。经校核沙河西路现状污水系统除A1.4×1.4与A1.8×1.4污水暗渠能满足预测污水量支撑,其余均不满足。

图1  沙河西路现状污水管渠校核图

目前沙河西路快速化改造路段为茶光路—滨海大道段,沙河西路污水管网需要改造的路段为留仙大道—白石路段,因此沙河西路污水管网目前改造路段为茶光路—白石路段。

3.沙河西路污水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沙河西路地下市政管线相当复杂,尤其是排向大沙河的过路雨水箱涵较多,雨水箱涵与污水管道由于都属于重力流,因此在竖向上是否存在冲突需要进行具体研究才能提出合理的方案。

改造方案一:整段改造。茶光路—白石路整段新增一根管径d1400长4000米的污水管,并将留仙大道两侧4.5万立方米/日污水截留至新增污水管中,沙河西路其他现状管保留。此方案中新增污水管转输了4.5万立方米/日污水,现状沙河污水管渠收集的污水量减至10.8万立方米/日污水,但是与较多的现状过路雨水箱涵交叉,竖向上存在较多冲突,实施较困难。

改造方案二:分两段改造。针对负荷承受量最大的现状d1400(茶光路—广深高速)处新增管径d1400长750米(主要转输留仙大道两侧4.5万立方米/日污水)、A1.6×1.4(朗山路—北环大道南侧)管渠处新增管径d1200、长950米(主要转输朗山路两侧2.75万立方米/日污水)。此方案中可避开竖向上的部分冲突点,较利于施工,但由于现状A1.4×1.4及A1.8×1.4管渠未改造,污水的收集量未减少,存在一些风险。

4.方案一可行性研究

一般污水管不設在快车道下,原因在于污水管易堵塞且需经常清通而影响路面交通。各管线设置在竖向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若管线在竖向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在方案一整段改造中,总计与现状雨水箱涵12处交叉,3处竖向上存在冲突,分别为交叉点6、7、9;其中冲突最为严重的为交叉点6。将竖向冲突点处选择3个路由,分别为沿沙河西路车行道下、河道蓝线内、沙河西路西侧。

沿沙河西路车行道下增设污水管,交叉点6处拟增设污水管线管内底标高2.45m,现状雨水管渠内底标高2.10m,现状污水管渠内底标高2.15m,交叉点6与现状雨水管渠及现状污水管渠均冲突;交叉点7处拟增设污水管线管内底标高2.25m,现状污水管渠内底标高2.15m,交叉点7与现状污水管渠冲突;交叉点9处拟增设污水管线管内底标高1.50m,现状雨水管渠内底标高1.50m,与现状雨水管渠冲突。若调整走河道蓝线内,虽可避免交叉点7的状况,但还是不能避免交叉点6处、9处与现状雨水管渠的冲突。调整走沙河西路西侧,交叉点6处d400污水管内底标高为5.08m,拟增设污水管线管内底标高2.50m,现状雨水管渠内底标高5.30m,不考虑结构层净间距为1.2米,判断竖向不冲突;交叉点9处沿途与现状雨、污水交叉点较多,竖向上不考虑结构层最小净间距为0.8米,判断竖向不冲突;但平面位置都已超出道路边线,初步判断平面位置较紧张。

因此推荐的路由为在交叉点6处、7处沿沙河西路东侧的拟增设污水管在北环大道处接入现状A1.6×1.4污水暗渠的检查井,将路由调整到沿沙河西路西侧增设,避开有冲突交叉的现状雨水暗渠后再接入现状A1.6×1.4污水暗渠的检查井,继续沿沙河西路东侧增设;在交叉点9处沿沙河西路东侧的拟增设污水管接入现状A1.8×1.4污水暗渠的检查井,将路由调整到沿沙河西路西侧增设,避开有冲突交叉的现状雨水暗渠后再接入现状A1.8×1.4污水暗渠的检查井,继续沿沙河西路东侧增设。

在方案一整段改造中,此方案可满足污水量支撑要求,但实施性较难。

图2方案一交叉冲突点6、7处推荐路由图

图3  方案一交叉冲突点9处推荐路由图

图4  方案一(整段改造)平面图

5.方案二可行性研究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中规定应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当现状工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可废弃或抽。在方案二分两段改造中,较整段改造,可避开冲突交叉点9,冲突点仅为交叉点6、7。

沿沙河西路车行道下增设污水管或调整走河道蓝线内,交叉点6、7处存在与方案一同样的状况,拟增设污水管竖向上与现状雨、污水管渠冲突。调整走沙河西路西侧,将朗山路d800污水管截至新增的d1200的污水管线中,d800污水管内底标高为4.13m,拟增设污水管线管内底标高2.80m,现状雨水管渠内底标高4.90m,不考虑结构层净间距为0.9米,判断竖向不冲突平面位置较充足;其他沿途交叉的现状雨水、污水管在竖向上也没有冲突;但是在北环大道处沙河西路西侧绿化带平面位置紧张。

因此推荐的路由为朗山路—北环大道段沿着沙河西路西侧绿化带增设,并将朗山路d800污水管截至新增的d1200的污水管线中,然后沿着沙河西路西侧车行道下增设,再接入现状A1.8×1.4的暗渠中。

在方案二分段改造中,此方案可满足污水量支撑要求,实施性相对较容易。

图5  方案二交叉冲突点6、7处推荐路由图

图6  方案二(分段改造)平面图

6.推荐方案

推荐分段改造方案。此方案绿化带下新增d1400管共约810米;新增d1200管共约485米。车行道下新增d1200管共约435米。可结合目前的沙河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同步进行,避免由于管线改造造成城市道路二次开挖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及人力、物力的浪费,实施性相对也较容易。建议对于施工现场交通流量较大、地下管线复杂、地质情况变化较大等情况,可结合实际情况,工艺成熟对各种土质均广泛适用的非开挖顶管施工技术。

结论

(1)正确处理好规划和工程实施的关系,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工程实施中落实。

(2)在污水管道改造中,对上、下游管段必须有较好的衔接,以保证管道顺利运行。对于与之交叉的且都属于重力流的雨水管渠竖向上应进行具体研究后提出合理的方案。

污水处理规划 第4篇

1 海沧区污水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海沧区已形成的几个成熟新区——海沧新市区、新阳工业区等主要道路下基本都敷设了污水管道,各片区污水统一收集至嵩屿污水厂进行处理。

现状嵩屿污水厂位于海沧南部新市区内,一期工程于2000年6月投入运行,占地面积9.18ha,设计规模10万m3/d,现实际处理量约6万m3/d。该厂采用A2O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处理达标后尾水送至茶口洋排放口排出。嵩屿污水厂已经运行近十年,但近几年,附近居民对污水厂不断投诉,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为改善这一现象,嵩屿污水厂已对生化反应处理池等主体单元构筑物进行部分加盖封闭,但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嵩屿污水厂远期规划用地48ha,但实际预留用地仅38.5ha,如延续原有传统工艺则预留用地不足将成为嵩屿厂发展的另一瓶颈。此外,由于中部蔡尖尾山地势较高,现状北片区污水需通过一根DN1200压力污水管长距离(约13.2km)压力(约32m)转输至嵩屿污水厂,给污水转输管道带来极大压力,2009年该管道曾经爆管一次,造成北片区污水无处排放,周边水体严重污染。为解决嵩屿污水厂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自2009年开始对海沧区污水处理系统重新进行规划思考,首先提出嵩屿污水厂迁址的规划思路。

2 污水厂迁址的规划思路

嵩屿污水厂在建设之初完全能够满足污水厂选址原则,位于城市水体下游偏僻地区,但随着海沧新市区建设发展,该污水厂周边建起多座高档居住小区,土地价值和环境矛盾日趋突出,为便于日后海沧新市区土地开发利用,提出将嵩屿污水厂迁址的规划思路。

2.1 新建污水厂选址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明确的污水厂选址原则,并综合海沧区各片区功能定位、航拍和现状批地情况,确定南部港区西侧的一块现状鱼塘、虾池作为新建污水厂用地,该地块优势如下:(1)地势相对较低,利于污水集中收集处理;(2)与人口集中的居住区距离较远,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3)拆迁量小、实施难度低,且地块周边多为未批用地,便于扩建。

2.2 尾水排放口论证

根据《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2006年)及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对尾水排放口位置的论证,新建污水厂位于海域功能区划的河口区,河口区仅有茶口洋排放口。因此,新建污水厂尾水只能通过2根DN2100污水压力管,长距离(约8.8km)压力(约32m)转输至茶口洋排放口排出,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均较大。另一方案,与漳州市角美镇污水厂共用白礁排污口。由于新建污水厂与白礁排污口距离不足3km,如果能够共用白礁排污口,可以有效节省工程投资。但该方案涉及到城市联盟协作、白礁排污口纳污环境容量等各方面问题。

2.3 污水系统调整

海沧区现状污水管网布置特点为:各个片区污水自成系统,重力流进入该片区污水提升泵站,再转输进入污水厂。通过对海沧区排污系统深入分析,以顺畅衔接、节省投资为原则,做出如下调整:(1)新建嵩屿污水泵站;(2)调整新阳泵站、滨湖泵站和规划马銮泵站出水压力管道走向;(3)取消规划西港区泵站;(4)减少规划囷瑶泵站规模。

2.4 投资费用匡算

首先,将嵩屿污水厂方案与污水厂迁址方案的工程量进行对比,列出两个方案工程量的不同之处,进而匡算出两个方案不同工程量的工程动态投资分别为:嵩屿污水厂方案约11亿元,污水厂迁址方案约16亿元。其次,污水厂迁址后可以置换出现状所在用地,以目前的拍卖价格计算,拍卖此地块可获益约20亿元,而拍卖新建污水厂现状所在用地,仅能获益约2.5亿元。最后,运行费用方面,因污水厂迁址方案尾水提升泵站扬程较大,其运行费用约2500万元/年。

污水厂迁址方案论证两年多,但由于与漳州市尾水排放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前期建设投入较大、运行成本大幅增加等因素最终未能实现。

3“大集中、小分散”的规划思路

城市污水厂集中式建设和分散式建设各有优缺点【2】,但从近几年建设情况来看,污水处理厂有向分散化、小型化发展的趋势【3】。综合海沧区实际情况,提出“大集中、小分散”的污水处理规划思路。大集中,体现污水处理的整体性,即各片区污水集中在一个或两个污水处理厂内进行处理;小分散,是结合区内局部地块的布局特点、建设进度等,建设一些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就地回用。

3.1“大集中”布局规划

结合海沧区实际情况,提出三种整体布局规划方案:(1)集中式方案,即原规划方案,将海沧区污水统一送至嵩屿污水厂(规模55万m3/d)进行处理;(2)分散式方案,在海沧区南部和北部分别建设嵩屿污水厂(规模36.5万m3/d)和北片区再生水厂(规模18.5万m3/d)以各自处理南、北片区污水;(3)相对分散式方案,在海沧南、北片区分别建设嵩屿污水厂(规模40万m3/d)和马銮湾再生水厂(规模15万m3/d),同时北片区污水实行分水质处理。以下分别对尾水排放口、经济效益、运行管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五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选出合理的污水厂布局方案。

处理难度和尾水排放方面,集中式方案尾水除部分作为再生水回用外,其余均送至茶口洋排放口排出。分散式和相对分散式方案尾水近期送至茶口洋排放口排出,远期再生回用或作为周边人工湿地景观水源。其中,相对分散式方案因马銮湾再生水厂仅处理生活污水,水质稳定,利于再生回用,具有一定优势。

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泵站投资及运行能耗等几个方面。通过对各布局方案排污系统进行规划,估算出各方案经济效益如下:集中式方案投资和运行费用最低,分散式和相对分散式方案基本一致。运行管理方面,集中式方案因其污水处理厂个数少,相应配备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人员集中,具有一定优势。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因为相对分散式方案更能体现“低碳节能”等环保因素而具有一定优势。

综上所述,为直观反应各布局方案的综合情况,将污水厂各布局方案影响因素优劣排序进行汇总,如下表1所示。最终,海沧区采用相对分散式布局方案。

3.2“小分散”布局规划

为解决海沧区局部片区污水无法或无处排放的问题,区内规划设置七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分别为中仓处理设施(规模0.42万m3/d,占地9000m2)、临港新区处理设施(规模1.37万m3/d,占地29000m2)、东孚新城处理设施(规模0.46万m3/d,占地9700m2)、凤山处理设施(规模0.24万m3/d,占地5100m2)、仓储物流处理设施(规模0.30万m3/d,占地6400m2)、吴冠处理设施(规模0.66万m3/d,占地14000m2)和蔡尖尾山东区处理设施(规模0.19万m3/d,占地4000m2)。处理后尾水结合具体情况,用于道路清洗、绿化浇灌、景观水补给、工业原水和冲厕等杂用水。

4 污水处理规划思路发展的几点启发

海沧区污水处理规划问题并不是一个特例,国内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土地价值提升导致污水处理厂环境问题凸显,水资源短缺成为城市发展又一瓶颈,如何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结合海沧区污水处理实例得到几点启发:1、技术改造仍然是解决污水厂环境问题的主要手段,通过污水厂迁址解决环境问题,涉及因素众多,实施难度极大,在时机不够成熟时,污水厂迁址方案不可行。2、污水资源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项有效措施,在此前提下,污水处理系统向分散式布局转变是大势所趋。3、“大集中、小分散”的污水处理系统即能体现污水处理厂规模效益、便于管理,又能充分发挥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能动性、就近回用,实现近期与远期的有机结合。

摘要:本次以厦门市海沧区污水处理系统面临问题为例, 提出两种解决问题的规划思路:污水处理厂迁址和“大集中、小分散”, 通过对两种规划思路影响因素论证分析, 发现污水厂迁址规划思路具有一定局限性, 很难实施;而“大集中、小分散”规划思路既能体现污水处理厂规模效益, 又能充分发挥污水再生回用能动性, 具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污水处理规划,集中式,分散式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编.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4.

[2]邓文华、黄冠亮.《浅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布局》.园林绿化与市政工程, 2008/9:132-133.

污水处理规划 第5篇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10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总体上说,“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随着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及我国对环境污染物的处理力度继续加大,国家对于环境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污水处理产业迎来发展的高峰期,整个规模高速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对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再生水利用等提出具体规划指标,总投资规模近4300亿元。从建设规模上看,国家污水处理政策体现了两大趋势:一是“重点仍在东南,重心移向中部”,二是“重点仍在城市,重心移向县镇”。这两个趋势将带来市场格局的转变,对相关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污水处理行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在资源、技术、企业、配套设施等方面具备优势的地区应抢抓机遇,积极培育市场,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成为污水处理市场的主力军,使污水处理产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要力量。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技术发展路线与趋势分析报告》,依托庞大的调研体系,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现状、细分行业、区域市场、投融资模式、优势企业、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帮助客户全面把握污水处理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

污水处理规划 第6篇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不确定性识别;处理

土地利用规划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土地资源却在不断减少,为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这也使得土地利用规划这项工作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本文作者对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性识别以及处理进行分析与研究,这也是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有效方式。

一、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因素的分类

土地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有着指导性意义,只有做好规划工作,才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才能保证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在当前实际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任何因素细微的变化,对会对土地规划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市场经济发展越快,不确定因素则越多。

对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因素的分类,可以提高规划的质量,根据这些不确定因素的来源,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外部因素,另一种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土地规划系统外部的因素,比如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当外部环境出现较大变化时,相关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这些变化主要包括政策的变动、发展形势的变化等等。内部因素主要来自规划系统的内部,比如规划设计自身问题,规划以及决策者自身原因等。内部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预防进行控制,但是外部因素由于具有突发性以及不可预测性,所以,较难规避与处理。土地利用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提高编制水平,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这样才能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

二、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性的识别

1、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性的特征

1.1时间不可逆性以及非对称性

土地利用规划中,有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而时间不可逆性以及非对称性是规划不确定的重要特征,也是识别的有效方式。在确定性理论中,时间具有可逆性以及对称性,但是在实际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发现,预测土地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在模仿自然科学的环境下进行的,社会的发展对土地资源开发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规划过程中,不能将环境的因变量作为可控指标,由于土地利用系统是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与完善的,其具有不可逆的特征。

1.2有限理性与预测性

土地规划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理性是对规划结果的完全把控,是对规划的准确预测,在实际土地规划的过程中,这类情况几乎不存在。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不断的优化规划方案,由于规划人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比较有限,所以,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不可预测性。土地规划系统对数据信息有着较强的依赖性,虽然土地规划的效果在短期内可以预测,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土地规划具有多目标性,所以,规划方案会出现较大的变动。土地规划的质量会受到规划人员知识水平的限制,所以,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应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2、土地利用规划不确定性的表现

土地利用规划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多个方面,由于规划人员的知识水平、设计经验有限,所以无法掌握全面的土地信息,而且在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编制时,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营销。在传统的理念中,认为土地规划是可以准确的确定的,这是说法缺乏科学性,而且无法有效验证。在土地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大量的信息,但是一些资料本身具有不真实性,有的规划人员由于采用的是时间较久的资料,所以,相关数据并不准确。在规划的过程中,变动性比较大,社会的发展比较快,规划编制人员必须全面的考虑影响因素,但是这一过程难免会出现偏差。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利用并不是引导社会发展的唯一途径,如果规划的质量较低,还会制约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规划是对未来的预测,但是土地规划在预测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预测失误或者预测模糊的问题。因为不确定性永远不会消失,对于未来的决定,无论其大小,总是在缺乏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预测长期的未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很少能做出与现实非常接近的预言。随着未来时期的逐渐推移,需要做中期方向修正,以便得到新信息和新进展。正常规划是未决定的和不确定的,没有哪类规划会完全消除不确定性。

三、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性的处理

1、不确定性理念的引入

不确定性是一个很宽泛的术语。关于不确定性可以区分为可量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量度的不确定性,前者称为风险,后者则称为不确定性,两者之间的实际区别在于风险中一组事实的结果分布是已知的(或通过事先的计算或是出自对以往经验的统计),而对于不确定性来说,其结果是未知的。

2、规划中不确定性的一般处理方法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对于不确定性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合并;专业化;控制能力;预测能力。在先验概率中,由于群体包容性的增加,不确定性趋向于缓解到消失,足以证明以合并的方法处理不确定性是有效的。所谓专业化就是通过选择能应付不确定性的人来减少不确定性方法。专业化意味着集中,集中涉及到合并。通过含有专业化的归组方法,将不确定性转换成可量度的风险或将它清除。只要对未来的无知是由于外界环境本身的实际不确定性造成的,只能求助于大数法则来分散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即凭借获得对未来的更多的知识以及对未来的控制来处理不确定性。

3、土地利用规划中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的处理

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土地利用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关未来的唯一确定因素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发觉、识别、评估和处理不确定性。一般来讲,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性大致可分为数量不确定性和模型不确定性,具体又分为,目标不确定性、方法不确定性、实施不确定性和本底不确定性以及由上述不确定性组合生成的不确定性。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发现,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土地规划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土地规划具有时间不可逆、时间不对称、有限预测性等特征,所以,在对土地规划中的不确定性进行识别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这样才能保证土地规划与利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土地规划会受到社会发展形势的影响,规划是对土地未来利用情况的预测,只有正确认识土地利用规划的不确定性,并处理这些不确定因素,才能保证土地利用规划效用的最大发挥。另外,对这些不确定性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加强规划系统的预测与控制能力达到的。

参考文献

[1]胡静,陈银蓉,梅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创新机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6)

[2]王群,王万茂,张颖.土地利用總体规划滚动调整中递推规划方法的应用[J].广东土地科学,2006(05)

污水处理规划 第7篇

近几年来,针对一类模型难以确定的被控过程,自适应动态规划(adaptive dynamical programming,ADP)方法逐渐引起重视[4,5,6]。ADP一般由评价和行动两个网络组成,其采用智能化的方法逐步逼近最优的控制策略:首先给定一个初始的控制策略,评价网络对该控制策略的作用结果进行评价;然后,控制网络根据评价结果对控制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至寻找到最优的控制策略。为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氧及硝态氮浓度控制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动态规划(Neural network-based ADP,NNADP)控制方法,并基于污水处理过程国际标准模型BSM1(Benchmark Simulation Model no.1)[7]对NNADP控制器的有效性进行了测试。

1 BSM1模型

如图1所示,BSM1模型由5个反应池组成,单元1、2为厌氧反应区,单元3~5为好氧反应区。污水经过一系列前置处理措施进入生化反应区,经过一系列硝化-反硝化过程,最终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受纳水体(河流及湖泊等)。在反应过程中,第5分区溶解氧溶度(So,5)及第2分区硝态氮浓度(SNo,2)对出水质量有重要影响,将这两个指标维持在合理的水平至关重要。So,5主要受第5分区的曝气系统注入的曝气量(KLa5)控制,SNo,2受第5分区到第2分区的回流流量(Qa)控制,这使得So,5及SNo,2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作用。

2 NNADP控制器设计

污水处理模型可用一般的离散非线性系统模型描述,即:

式中u(k)——控制量;

x(k)——系统状态。

ADP将上述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优化问题[4]。根据Bellman优化原理,控制策略调整的目标是最小化某一性能指标(或成本函数),即:

其中V(x(k))是与控制目标相关的成本函数。一般具有如下形式[5]:

其中r(x(j))为立即回报(Utility),0<γ≤1为回报因子。为了描述方便,令V(x(k))简记为V(k),r(x(k))简记为r(k),式(3)可写为:

2.1 NNADP结构

如图2所示,NNADP主要由3个神经网络组成:评价网络(critic),其功能是对当前控制策略产生的控制结果进行评价,即逼近成本函数V(k);行动网络(actor),其功能是根据当前评价结果V(k)对控制量u(k)进行调整,从而使成本函数V(k)最终达到最小化;辨识网络(Identification),由于在控制策略调整的过程中,需要知道系统在下一时刻的状态x(k+1),所以采用辨识网络预测系统状态x(k+1)。图2中评价网络2与评价网络1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参数,但评价网络1的输入、输出分别为x(k)和V(k),而评价网络2的输入、输出分别为x(k+1)和V(k+1)。NNADP实质上是采用神经网络逼近的方式搜索式(2)的最优解。所以,NNADP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实质上是神经网络权值的在线学习过程。图2中虚线表示神经网络权值调整的路径。

笔者的神经网络均采用回声状态网络(Echo State Network,ESN)。ESN是一种典型的池计算神经网络[8],其状态及输出可描述为:

式中s——ESN的内部状态;

W——输出权值矩阵;

WIN-ESN的输入;

WR——池内的神经元权值矩阵;

y——ESN的输出。

在ESN中,WIN和WR在网络生成时随机选择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ESN只需训练输出权值矩阵W。

2.2 评价网络的在线学习

设Wc为评价网络的权值,其权值调整的目标可定义为最小化:

显然,当Ec(k)=0时,式(4)成立,此时的V(k)即当前控制策略下系统产生的成本值。根据梯度下降算法,评价网络的权值增量为:

式中ηc(k)——评价网络的学习率。

因为V(k)是评价网络的输出。根据ESN的定义(式(6)),有:

将式(10)代入式(9)可得权值Wc的更新规则为:

2.3行动网络的在线学习

行动网络权值调整的目标是最小化成本函数V(k),所以可定义行动网络的权值调整目标为:

设Wa为控制网络的权值,根据梯度下降算法,控制网络的权值增量为:

式中Du——控制量的维数;

uj——控制网络的第j个输出;

Wai——第i个输出ui对应的权值向量;

ηa(k)——控制网络的学习率。

根据ESN的定义可知,ESN的多个输出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其所对应的权值向量的调整也是互不相关的[8]。根据式(6),有:

将式(14)代入式(13)可得:

应用链式偏导法则得:

如图2所示,x(k+1)和V(k+1)分别为评价网络2的输入和输出,ui(k)和x(k+1)分别为辨识网络的输入和输出,所以V(k+1)/xi(k+1)和x(k+1)/ui(k)可以通过评价网络2和辨识网络以解析的方式得出。进而V(k+1)/ui(k)能够以解析的方式计算。

3 仿真实验

出水质量达标是污水处理过程的首要要求,所以定义立即评价为:

这里E(k)=[E1(k),E2(k)],其中,E1(k)=y1 (k)-R1 (k),E2 (k)=y2(k)-R2(k)。y1(kk)、y2(k)分别是SO,5和SNO,2的测量值,R1(k)、R2(k)为相应的设定值。评价网络的输入为[y1(k),y2(k)]T,输出为评价值V(k)。辨识网络的输入为[KLa5 (k),Qa(k),y1(k),y2(k)]T,输出为[y1(k+1),y2(k+1)]T,控制网络的输入为[KLas(k),Qa(k),y1(k),y2(k),Q0(k)]T,输出为[ΔKLa5(k),ΔQa(k)]T,Q0(k)为入水流量。系统的采样周期T=1.25×10-2h,折扣因子γ=1。

3.1 解耦能力测试

将入水流量固定在Q0=21.474km3/d。首先设置溶解氧浓度设定值R1=2mg/L,硝态氮浓度设定值R2=1mg/L。当系统运行时间大于0.5天时,将R2改变为0.8mg/L,R1保持不变。当系统运行时间大于0.75天时,将R1改变为1.9mg/L,R2=0.8mg/L保持不变。图3显示了设定值按照上述规则变化情况下NNADP和PID控制器分别作用下的跟踪曲线。

由图3可见,当SNO,2设定值改变时,SO,5发生了轻微的波动,这说明SNO,2变化对SO,5影响较小。在PID控制作用下,当SO,5改变时,SNO,2发生了较大的波动,这说明SO,5变化对SNO,2有较大影响,二者耦合作用明显。但是,在NNADP控制器作用下,当SO,5改变时,SNO,2只出现了轻微的波动,这表明NNADP控制器具有较强的解耦能力。

3.2 控制器性能评估

BSM1模型中入水流量变化如图4所示。实验中,溶解氧和硝态氮浓度的设定值为:R1(k)=2mg/L,R2(k)=1mg/L,系统14天的运行曲线如图5、6所示。表1列出了控制器的部分性能指标[8],在NNADP作用下,SO.5的绝对积分误差较PID下降了73.2%;SO,5的最大偏差较PID下降了62.3%;SO,5的均方误差较PID下降了一个数量级;所以SO,5的控制精度较PID有显著提高。在NNADP作用下,SNO,2的绝对积分误差及最大偏差与PID相当,但是,SNO),2的均方误差较PID降低了约一个数量级,这说明两个控制器对SNO,2的控制精度相当,但是在NNADP作用下,SNO,2的波动幅度较小,即系统运行更为平稳。综合来看,NNADP的控制性能优于常规PID控制器。

4 结束语

NNADP根据外界反馈信息逐步调整控制策略,进而逼近最优的控制策略,属于一种智能化试探性的控制方法,所以NNADP在解决模型未知的非线性系统控制问题具有优势。污水处理的生化反应过程极为复杂,模型难以建立。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多变量控制实验表明,NNADP具有较强的解耦能力,控制性能也有较大提升,所以对污水处理过程控制而言,NNADP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式。

参考文献

[1]Holenda B,Domokos E,Redey A.Dissolved Oxygen Control of the Activated Sludg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Us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J].Computer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2008,32(6 ):1270- 1278.

[2]Shen W H,Chen X Q,Pons M N.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with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9,155(1-2):161 -174

[3]史雄伟,乔俊飞,苑明哲.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污水处理过程优化控制[J].信息与控制,2011, 40(5):698-703.

[4]Wang F Y,Zhang H G.Liu D R.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An Introduction[J].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gazine,2009,4(2):39 -47.

[5]Prokhorov D V.Wunsch D C.Adaptive Critic Designs [J].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1997,8 (5):997-1007.

[6]曹宁,张化光,罗艳红,等.一类非线性奇异摄动系统的近似最优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 1,28 (5):688-692.

[7]Alex J,Magdeburg V.Benchmark Simulation Model no.1(BSM1 )[S].Germany,IWA:Taskgroup on Benchmarking of Control Stategies for WWTPs,2008.

城市污水工程规划设计探讨 第8篇

2010年6月,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进行《株洲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范围为株洲市市区管辖范围, 总面积535 km2, 包含天元区、芦淞区、石峰区、荷塘区和云龙示范区。规划期末, 城市建设区面积约320 km2, 规划城市人口约320万人。规划期限2010年~2030年, 近期至2015年, 中期至2020年, 远期至2030年。

1 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预测是污水工程规划的基础, 常用的预测方法是预测给水量, 然后乘以一个污水排放系数, 得出规划污水量。规划给水量的预测一般采用:分类单位用水量指标预测法、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预测法、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指标预测法。

株洲市现状工业用水量约占整个供水量的60%左右, 2005年~2009年实际供水量、人均综合用水量见表1。株洲市实际人均综合用水量呈逐年减小的趋势。

考虑未来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规划期末 (2030年) 人均综合用水量为500 L/ (人·d) 。满足湖南省地方标准DB 43/T388-2008用水定额中特大城市和水利部SL 367-2006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中特大城市人均综合用水指标的要求。

根据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预测法预测, 2030年株洲市最高日用水量约为160万m3/d (320万人×500 L/ (人·d) ) , 日变化系数取1.2, 平均日用水量约为133.3万m3/d。规划采用分类单位用水量指标预测法及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指标预测法进行复核取较大者作为规划的最高日用水量。综合污水排放系数取90%, 地下水渗入量按平均日污水量的5%~10%计, 预测远期总污水量约为130万m3/d。

2 污水处理厂规划

污水处理厂位置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要求:1) 在城市水系的下游并应符合供水水源防护要求;2) 在城市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3) 与城市规划居住、公共设施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4) 靠近污水污泥的排放和利用地段;5) 应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1]。

根据各污水分区, 预测污水量, 结合上层规划落实的污水处理厂布局, 最终确定2030年株洲中心城区内共设置9座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总规模137万m3/d。各污水处理厂名称规模详见表2。各污水处理厂位置分布详见图1。

现状及正在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主要是A2/O工艺, A2/O+MBR膜处理工艺, A2/O+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工艺, 氧化沟+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等;工业废水采用水解酸化+A/O+MBR工艺。现状污水处理厂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规划期末污水处理厂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尾水经深度处理达到再生水回用标准后进行回用。再生水主要用于环境景观用水、工业用水、城市杂用水。规划期末,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城市污水回用率达到20%以上。

3 污水分散处理

分散处理利用的是自然系统, 或者采用小型的低成本的集水管道来输送相对短的距离到较小的、维护费用较低的加强式处理单元 (经常是土壤处置或出水回用) , 所以分散式废水处理系统的投资和维修费用都不大。

污水集中处理的优点较多, 管理可靠、高效, 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也少。缺点是集中处理的长距离输送, 导致污水大量的渗漏问题。

株洲市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城市中心地带, 污水量大, 采用集中处理;郊区城市污水管网较难敷设到位置, 污水量较少的采用分散处理。

职教城地区近期污水总量较小 (约2 000 m3/d) , 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建成前, 污水主干管未敷设至该区域, 近期在龙母河两侧新建两座1 000 m3/d的膜生物反应器 (MBR) 处理生活污水, 保证近期污水不污染龙母河, 待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投入使用, 污水主管敷设到位后则切换至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

云龙示范区云田村、龙头铺等郊区, 距离污水处理厂较远, 目前采用小型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既美化了周边环境, 又处理了污水。

4 污泥的处理及处置

根据预测的污水量, 结合现状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率, 预计规划期末株洲市将产生干污泥406 m3/d (含水率50%) 。

规划各污水处理厂污泥, 一般采用离心脱水+生物发酵工艺处理, 污泥在厂内处理至50%以下含水率的干污泥后, 再运往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或景观绿化堆肥等处置。

5 污水管网及泵站规划

根据地势走向和污水管道重力流的特点, 将株洲市规划区划分为九大污水汇流区域。

污水管道系统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区域规划的要求, 并与城市用地开发、道路修建等其他工程建设密切配合, 互相协调。

污水干管应按先主干管、后次干管的顺序实施。

管线走向既要保证各污染源能够就近便捷的接入, 又能方便施工, 且建成后便于维护管理。

排水管道尽量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 避免设在快车道上。

污水管径按远期规划污水量一次规划设计。市政道路上污水管道最小管径不宜小于400 mm。

规划确定合理的管道埋深。污水管起端覆土以使所服务街坊污水管能顺利接入, 并满足与其他管线竖向交叉的需要。

尽量采用重力流输送污水, 不设或少设中途提升泵站, 减少污水管与河道、大断面雨水管渠的交叉穿越, 尽量避免设置污水倒虹管, 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行费, 减少管理维护难度。

规划共设污水提升泵站17座。局部短距离埋深较深段, 采用顶管施工处理, 以减少泵房的设置。

污水干管因穿越较深且断面较宽的港渠, 导致管道埋深较深的, 则通过污水提升泵站提升过港渠, 至最高位置后, 通过自流进污水处理厂。

6 结语

污水处理工程是株洲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牵涉面广, 影响大。本次污水工程专项规划的成果已经开始应用和指导城市污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使株洲市污水管网建设逐步有序地完善。加大了污染减排力度, 强化了环境监管, 使得全市的水环境得到了持续的改善。

摘要:结合株洲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提出了污水量预测方法, 分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处理工艺及出水水质, 局部应用了污水分散处理方法, 规划了污泥的处理工艺及处置方法, 提出了污水管网及泵站的规划原则与方法, 对于类似城市的污水工程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污水量,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污水管网

参考文献

[1]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教材 (第二册排水工程)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481.

新形势下城乡污水总体规划研究 第9篇

1. 转变规划理念

1.1 区域、城乡统筹理念

传统的污水排水规划范围基本局限于城市建设区域,不涉及城市外围的农村区域,不考虑区域污水设施共建共享。在强化区域协调、强农惠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要求规划范围扩大到全市域,研究范围打破行政区划扩大到更大的城市群区域范围,强调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南京市城乡污水总体规划(2007—2020年)就做了有益的尝试,该规划范围覆盖了全市域,统筹安排市域城乡污水设施,实现城乡污水设施服务均等化。规划将中心城区和新城划分为25个污水处理系统,规划25座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355万立方米/日。新市镇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距离中心城、新城较近的新市镇,污水就近纳入中心城、新城的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距离中心城、新城较远的新市镇规划24座污水处理厂。农村污水集中和分散处理相结合。距离中心城区、新城或新市镇较近的村庄,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距离中心城区、新城或新市镇较远的村庄,因地制宜采用沼气化粪池、有动力处理装置、氧化塘、植物处理等灵活多种的处理方式。污水设施区域协调方面,如跨行政区域,将镇江句容市宝华地区污水就近纳入龙潭污水处理厂处理等。

1.2 节能减排,满足可持续发展

环境和资源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制约与挑战。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要求,在污水量预测时,所选指标要经过科学论证,不盲目放大。适度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污水再生水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设施布局时充分利用现状设施,归并同类设施或管廊,利用交通和生态廊道、边角废地等用地,节约土地。提倡重力排水方式,尽量少设或不设污水泵站,节约能耗。

1.3 生态优先,保护环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规划要求水环境由过去的被动保护转变为主动保护。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排放量,从源头减少水体污染物,保护水环境。

1.4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纵使在丰水地区,水资源和水环境容量也不是无限的。污水规划理念从以前的防污减灾逐步转向污水的资源化。污水再生利用是建设节水型城市的重要措施。南京市统筹考虑城市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按节水型城市要求规划污水再生利用系统。如仙林副城已经设置了中水系统。城市污水再生水作为绿化、河湖景观、道路浇洒、建筑冲厕、工业用水等水源。

2. 创新规划思路

2.1 技术路线新的突破

2.1.1 注重现状承载能力分析,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改变传统技术路线不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被动规划,增加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分析,明确可以保留利用现状设施,节约投资;更重要的是给人口和用地规划提供依据,从污水工程现状基础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论证城市经济社会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城市总体规划规模和布局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出对城市发展目标、规模和总体布局的调整意见和建议。避免盲目扩大人口规模,导致污水设施不能满足需求而进行大拆大建,提高规划科学性。

南京市主城污水处理与收集系统基本已经建成,难以扩大污水处理厂规模或改造污水收集系统。尤其是城北污水厂,因锁金村污水处理厂位置与尾水排放等因素归并至城北污水处理厂后,其规模容量已相当紧张,如果其流域增加规划人口导致污水量增加无法满足处理要求,因此用地与人口规划设计必须以此作为依据。

2.1.2 问题与目标双重导向,提高规划的针对性

优化的技术路线由传统的问题导向型转变为问题与目标双重导向型,强调规划不但要分析问题,还要明确发展目标,使规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南京市城乡污水总体规划首先分析问题:城乡污水设施发展不平衡,主城相对超前,农村明显落后;污水处理能力超前,污水管网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同时,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南京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据,结合现状污水设施水平,参考国内同类城市污水设施发展目标,研究确定污水发展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规划建立与城乡规模、空间布局相适应的污水排水系统。

2.1.3 强化设施落地,提高规划可操作性

传统污水规划深度只做到污水设施布局,没有定位,难以指导后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1992年完成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铁北地区笆斗山村建设1座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铁北地区北十里长沟等流域,由于只是布局,没有具体定位,随着城市的建设,已没有了污水处理厂用地,直接影响污水厂的建设进程。为此,需要在设施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定位工作。

2.2 规划内容的创新

为了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要求具体确定设施位置,用地面积与边界,这是城乡污水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整个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一轮南京市城乡污水总体规划在污水系统布局规划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具体用地位置,面积与用地边界,以下以南京市铁北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确定污水处理厂位置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建设条件等。

2.2.1 选址思路

铁北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铁北地区北十里长沟等流域。规划在充分分析利用现状污水厂基础上,从地区污水排水系统入手,将铁北地区与比邻主城的新港、尧化、仙林地区污水统筹规划,提出污水厂备选方案并比选,确定污水处理厂规模、用地及其建设条件。

2.2.2 备选厂址布局分析

现有资源分析

南京化工厂厂址位于规划长江路以北,北十里长沟西支和中支之间,北临长江,现状规模0.7万立方米/日,现状用地为南京化工厂工业污水处理厂及其它小型企业用地,规划为防护绿地,可用地面积为4.0公顷,比邻主城的新港开发区有1座新港污水处理厂,位于新港开发区山南二期西侧兴武沟旁,现状规模4.0万立方米/日,西侧现状为小土山,右侧用地未开发,规划为市政用地,可用地面积11.0公顷。

竖向分析

铁北地区地形起伏,丘陵较多,总体上南高北低,路网尚未完全形成,目前只有和燕路、经五路、纬一路、太新路等主要干道。从地形分析,南高北低,污水处理厂厂址应在服务区北侧靠近长江为佳。

土地资源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目前,铁北地区居住和大型工厂混杂,分布着众多的工矿企业,是南京市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用地十分紧张。

土地利用规划:铁北地区以纬一路为界,纬一路以南主要为居住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煤制气厂等)、公共绿地及其它绿地,未规划污水处理厂用地。纬一路以北,长江路—经五路—富裕路西、南均为规划居住用地及配套设施用地。经五路—富裕路东侧均为规划工业用地、特殊绿地及防护绿地,未预留污水处理厂用地。

备选厂址布局方案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形地貌和现有污水厂情况,形成三个备选方案。

方案一:在新港污水处理厂扩建。根据新港污水处理厂周边用地情况分析,可扩建至16—20万立方米/日,扩建后服务范围为铁北地区、新港开发区和尧化地区约45平方千米,服务人口约16.5万人,污水总量约16.0万立方米/日。

方案二:在凡甸村新建。厂址位于经五路以东,庐山路、华山路、神农路、文景路围合地块,现状为凡甸村、部分小型企业和学校用地,基本为一层民居。规划为防护绿地,可兼容作市政用地。

方案三:在南京化工厂厂址扩建。南京化工厂厂址位于规划长江路以北,北十里长沟西支和中支之间,北临长江。现状规模0.7万立方米/日,占地1.4公顷。现状用地为南京化工厂工业污水处理厂及其它小型企业用地,规划为防护绿地,可用地面积合计5.6公顷。

2.2.3 厂址方案比选

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厂址方案比选,仅限于定性分析。本次规划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具体做法为采用5分制,将全部影响因素对各方案进行评分,累计总分最高者为最优方案。

2.2.4 收集系统可行性分析

铁北地区总的地势南高北低,污水管排向新港污水处理厂基本利用了地形坡度,节省投资。尧化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无论污水处理厂建在其外围的任何地方,均需设二至三个污水提升泵站。但其距离新港污水处理厂最近,而且还可以与出口加工区合建一个污水提升泵站,节省投资。新港污水处理系统和收集系统保持不变,不受影响。可见,铁北、新港、尧化地区污水合并处理,污水收集系统方案是可行的。

2.2.5 污水处理厂建设条件控制规划

铁北污水处理厂南、西两侧临铁路, 规划退让距离15米。北侧恒通大道为城市干道, 规划道路红线宽40米, 东侧为城市支路, 规划道路红线宽20米。规划确定的铁北污水厂位置, 有效地指导了后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3.优化规划方法

3.1 与相关专业规划互动

3.1.1 与市政其它专业规划统筹

传统的污水规划基本是独立进行的,与市政其它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市政输配设施用地难以实现节约集约,甚至市政各系统之间相互矛盾。新形势下要加强市政各专业的协调,归并兼容性市政管廊和设施用地,加强与其它相关规划的统筹,实现科学规划。

3.1.2 与用地规划互动

改变传统被动的规划方法,重视与用地规划互动。首先从污水专业基本功能出发,向用地和人口专业提出控制要求。根据用地规划反馈意见优化污水规划方案,规划过程中通过与用地规划互动,不断优化完善规划方案。

3.2 与规划管理互动

为了提高城乡污水总体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规划过程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工作方法。规划部门首先提出污水规划方案,征求规划管理部门意见,返回规划部门修改完善,再与规划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对污水设施用地一一落实,确保规划成果可操作性。

3.3 注重落实公众意见

污水规划编制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提高污水系统保障水平,要让市民参与了解规划,收集市民关心的问题与见解,并纳入规划成果。南京市城乡总体规划方案公示后,公众积极参与,并提出大量意见与建议,公众意见经梳理后在下一阶段的成果中得到落实。

4. 结语

无锡市新区污水专项规划的编制 第10篇

随着新区总体规划、路网规划的新一轮调整以及地块开发力度的变化, 原有的污水规划已不能满足新的排水要求, 需要加快配套管网工程的进度, 提升污水收集和污水处理能力, 以适应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要求, 特此编制本规划。

1 规划内容

根据无锡市新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各类用地面积及人口数量, 预测污水排放量, 结合发展需要, 对区域内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管网布置、污泥处置、污水再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主要规划原则如下:1)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总体设计, 分期实施, 充分利用原有排水设施功能。2) 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需同步, 污水管网的建设总规模需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匹配。3) 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置、污水再生利用齐步。4) 城市污水以集中和相对集中处理为主, 分散处理为辅。5) 无锡新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6) 结合当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要求、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状况, 确定污水处理率, 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规模, 避免过分超前。7) 按照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 结合水环境质量、水资源及再生水利用状况, 因地制宜的选择污水处理工艺, 合理确定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标准和投资估算指标, 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在规划阶段, 要加强对规划项目建设规模、投资、建设条件的审核, 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规划目标

显著提高城市排水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功能, 全面实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到2016年,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 城市排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 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3%以上;到2020年,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 城市排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 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3%以上。

3 规划标准及参数

规划年限:2014年—2020年, 近期2016年, 远期2020年;规划远期人口数为86.45万;规划范围:新区京杭大运河以东、北及京杭大运河以南与太湖、华甲里河所围区域, 总面积为220 km2。

考虑到区域人口流动性不稳定的因素, 本规划污水量的测算采用单位建设用地污水量指标法, 确定城市单位建设用地污水量指标后, 根据各类规划用地面积, 计算出污水总量。污水量包括各类规划用地污水总量及地下水渗入量等, 城市污水排放系数取90%, 给水日变化系数取1.3, 地下水渗入率取15%。

各类规划用地污水量指标是在用水量指标确定的基础上, 考虑城市污水排放系数、给水日变化系数等因素计算确定。为了提高科学性, 本次规划中居住类用地用水量指标、工业类用地用水量指标的取值除了参考新区给水专项规划外, 还与实际调查数据进行复核, 经对比分析后确定, 其余各类规划用地用水量指标主要参考新区给水专项规划。新区各类规划用地污水量指标详见表1。1) 污水量指标与用水量指标换算公式如下:平均日单位面积污水量指标=最高日单位面积用水量指标×0.9/1.3。2) 污水量测算公式如下:各类规划用地污水量=各类规划用地面积×对应平均日单位面积污水量指标× (1+15%) 。

4 规划成果

1) 除了太湖国际科技园片区污水进入市管的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外, 新区的其他区域共建有新城、梅村、硕放三家污水处理厂 (各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详见图1) , 到2013年年底, 三家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为30万t/d, 分别是新城厂15万t/d、梅村厂11万t/d、硕放厂4万t/d。本次规划根据各厂规划服务范围内污水量的测算结果, 并考虑到三厂之间调水工况及应急工况下各污水厂运行水量变化, 至2016年年末, 三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达到39.5万t/d, 至2020年年末达到47万t/d, 较2013年分别增加9.5万t/d和17万t/d。2) 规划污水管网全覆盖。本规划重点对区域内现状污水设施和管网进行系统整理, 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 考虑到地铁三号线建设、部分排水量大的企业入驻等因素, 对规划道路污水管网及现状道路改造污水管网进行合理布置, 以提高管网系统的服务标准。至2016年年末实施管线50.8 km, 设计管径为400~1 200。3) 规划预测到2015年年末各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为267.99 m3/d (含水率80%) , 由无锡惠联热电有限公司污泥安全处置中心采用干化焚烧方式进行处置, 可保证新区污泥的无害化率100%。4) 规划至2020年再生水供水量为15.53万t/d, 包括各水厂加水站、道路及绿化灌溉用水、工业冷却用水、再生水厂进水、河道冲洗以及景观湿地补充用水, 占三大污水处理厂远期污水处理规模的比例为33.05%, 满足再生水利用率要求。

5 结语

根据新一轮的新区总体规划、路网规划和新的排水需求, 进行本次污水专项规划的编制, 指导新区污水工程的实施。2014年年底, 无锡市新区污水专项规划 (2014—2020) 通过了专家评审, 该规划通过对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再生水利用的统一布局, 完善城市功能, 细化规划期内设施建设计划, 提升区域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 实现保护区域水环境、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摘要:介绍了无锡市新区污水专项规划, 其内容包括规划范围及目标、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再生水利用等, 指出该规划通过各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布局, 可大力提升新区污水收集及处理能力。

关键词:污水规划,处理率,污泥处置,再生水利用

参考文献

污水处理规划 第11篇

摘要:塑料排水板在软基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结合工程实际就软基处理区域中规划道路区深层排水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讨论,所论述的塑料排水板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等对同类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真空预压;规划道路区;塑料排水板;质量控制

引言

目前,真空预压法软基处理工艺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迅速,其中规划道路区深层处理采用真空预压取得较好效果,而排水板施工作为重要的工序,其施工质量不言而喻。本文结合温州苍南县江南海涂围垦区吹填及软基处理二期的工程实践,就塑料排水板软基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温州苍南县江南海涂围垦区吹填及软基处理二期工程规划总面积为1061.12万m2(约合15916.8亩),其中规划道路区面积58万㎡,通过吹填和真空预压处理形成建设用地。苍南二期道路区软基处理分为两次,第一次处理为浅层处理,人工插打排水板至原滩面,抽真空时间60天,卸载后进行砂垫层施工,从而形成排水板施工平台。道路区二次处理排水板插打底标高为-15m,砂垫层厚度为60cm,排水板打设深度为20.0m,共计740万根,工程总量1480万m。

2.质量控制

2.1插板机类型的选择

目前,国内工程中较为常见的插板机分为DJG钢轨式插板机、DJL电动履带式插板机、液压静压插板机三个类型,见表1。钢轨式插板机与电动履带式插板机工作原理相同,都是通过桩锤自重和振动锤偏心震动对土体形成冲击力将管桩打入土体中;液压静压插板机由挖掘机改装,对土体的静压力由机身通过机臂的反压力形成。

通过三种常见插板机的比较,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选择钢轨式插板机作为道路区二次处理的排水板施工机械。

2.2规范及设计要求

严格按照《水运工程塑料排水板应用技术规程》(JTS_206-1-2009)和《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标准》(JTJ/T257-96)中相关要求进行施工和检验。

①道路区排水板第二次打设采用C型塑料排水板,插打间距为0.9m,正方形布置;

②塑料排水板接长时,芯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且连接牢固,滤膜应包裹完好;

③打设时回带长度不得超过500mm,且回带的根数不宜超过总根数的5%,如回带长度超过500mm时,应在插点附近补插;

④塑料排水板在水平排水垫层表面的外露长度不应小于200mm,满足后续滤管绑扎需要;

⑤塑料排水板定位偏差应小于30mm,桩靴与板位标记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

⑥打设过程中套管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

2.3施工中质量控制相关事项

①插板机组装完成后,需在机架两侧悬挂标尺。标尺可选排水板作为材料,使用红色油漆以1m为单位标识0-22m刻度;标尺悬挂前,通过调节卷扬机将桩尖点地,塑料排水板入管处水平位置为标尺0m刻度,悬挂并固定。

②本区域冬季常风向为北风、西北风,调整插板机面朝方向,防止塑料排水板飘至插板机身后刮破滤膜或拉断。

③利用GPS-RTK进行道路区中线及设计边界定位,再根据插板机机位划分进行桩位放样,并标记,插板机依桩位标记进行施工。

④塑料排水板穿过管靴后,通过卡销将其与销槽贴紧并固定,使其在插打过程中能防止淤泥进入套管,造成回带。

⑤整卷塑料排水板在展开时使用两侧对称释放方法,同时在风力较大的条件下,一人扯拉板带可有效防止扭曲现象。

⑥在处理桩靴排水板堵塞情况采用开启振动锤的方法时,抖落的泥浆要及时清理;部分桩位提升管桩时带出的淤泥要及时清除,保持砂垫层的清洁,以免堵塞排水通道。

⑦砂垫层围堰为袋装砂,排水板边桩不得插打在袋装砂外侧圆弧处,以防砂从破口处流入密封沟;

⑧塑料排水板完工的区块,车辆不得进入以防损坏而影响排水效果;如车辆必须经过,则将相应区域的排水板头埋入砂垫层中。

⑨施工时应逐桩做好施工记录。

2.4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讨论

问题1、回带过长或者桩孔中不留带

①根据本区域地质勘测资料,底标高-36.5m以上地基土层为淤泥及淤泥质粉质粘土,饱和,流塑,手感湿滑,天然含水量40.2%~60.9%。插板机打设至-15m标高土层,土体抗剪能力差,不足以形成持力层和足够阻力,未能将桩靴卡销从销槽中脱离,从而形成回带。

②由于长期施工磨损或部件不匹配导致卡销与销槽在夹持排水板后密封性不足,在插打过程中淤泥挤入管桩内,在排水板与桩壁间形成夹塞摩擦力,甚至抱死。此為本工程回带现象的主要原因。

③本工程地处苍南县海滨,风多风大,对排水板形成外部阻力;另外,排水板入管处滚轮的灵活性差也会加大回带现象产生。

解决方法讨论:在排水板正式施工前进行试打,调试卡销与销槽的匹配度;桩尖加工成扁平型,略宽于排水板,可减少淤泥进入概率;卡销略长于卡槽5cm,在提升桩身时有助于从销槽脱离;定期进行套管内壁附着的淤泥清理;出现夹塞情况时,可在管桩提升前向管内注水,既冲刷内壁淤泥,又对夹塞处形成水压。

问题2、道路区边缘桩位施打难度大

本工程DJG20钢轨式插板机架高24m,振动锤电机功率22kW,机身与钢轨总重约16t。道路区第一次浅层处理旨在提供砂垫层及排水板施工平台,因区块边缘较内部薄弱,加之卸载后经砂垫层吹填施工水浸泡,该位置局部存在充砂袋下沉的情况,尤其在提升管桩时,机身向外倾斜,不仅影响垂直度,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方法讨论:由于本工程是以吹填土为基础进行真空预压软基处理,平面收缩量大,故在道路区第一次处理时外扩边界2m作为预留收缩量,保证充砂袋在插板机压载下稳定;同时,在插板机另一侧配重砂袋,维持机身稳定,保证安全施工。

3.结语

工程实践表明:道路区排水板施工对真空预压软基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具有施工方便、排水性能好、质量稳定的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软基处理技术。本文所论述的塑料排水板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等对同类工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JTS206-1-2009,水运工程塑料排水板应用技术规程[S].

园林施工规划与施工细节处理探析 第12篇

1.1 园林绿化规划前的实地堪察及测量

根据现有的硬质园林建筑和园林小品的条件, 对所有能够进行园林绿化的区域进行实地测量, 主要测量其标高及现有的地形、地貌以及坡度。并将一些拐点、凹点等全面标在地形图上, 以便进行园林规划及水、电管线走向设计。

1.2 园林规划设计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领会领导的意图, 对各个区域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园林效果, 从树种搭配来表达; (2)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的园林苗木, 具有观赏性、耐寒、耐旱、耐瘠薄的习性; (3) 选择规格适宜的苗木, 体现“园在林中, 林在园中”; (4) 根据周围的环境, 选择一些过渡树种, 才能使游人觉得过渡自然而不降低其观赏性; (5) 根据投资预算进行合理安排, 做到客户满意, 设计合理, 并能发挥出最好的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1.3 园林规划设计过程探讨

在四周设计一些小灌木, 主要以毛杜鹃、黄芯梅为主, 用绿色进行衬托。站在入口处, 远处可见草坪之后是彩色植被形成的条形灌木带, 分列在一标志性建筑左右, 四季常青, 谓之“花田”。“花田”中间插小径, 供游人穿行。在标志性建筑的左前方, 有近2000m2的可绿化斜坡地块, 主要进行企业的标志性设计, 可使用色带树种主要为黄芯梅和红花檵木。如“××欢迎您”几个大字, 因衬托面是绿色的草地, 选择红色品种为好, 采用红花檵木较为妥当, 且该植物比较耐寒, 又在春节前后开花, 可增添节日喜庆。在草地的四周设计一些绿蓠, 防止闲人践踏草坪。旅游区需要考虑停车区, 在停车场四周砌好花坛, 绿化美化环境需一个过渡, 四周设计绿化带, 以灌木为主, 使其高度不超过1m, 有颜色、耐修剪的品种, 红叶石楠作为蓠状物是比较好的选择, 且在其中每5m左右再植一株耐寒的山杜英, 作为高低错落的绿蓠景观。标志性建筑的左右两侧景观园路内“花田”的灌木带品种主要以三道小叶冬青及二道黄芯梅相间隔种植, 加大密度以便其尽快达到景观效果。背面主要考虑以衬托的树种为主, 使标志性建筑展现出来, 密植的树冠之下也供游人提供了别样的休憩空间。该树阵的选择苗木以香樟为主, 规格为胸径 (D) 25cm, 高度 (H) 4m。

2 园林绿化建设施工过程

2.1 基肥的选择

针对现有绿地土质贫瘠现状, 要求施工时对各种花草树木均应施足基肥, 以弥补现有绿地土壤肥力不足, 改良土壤, 使花草树木恢复生长后能尽快见效。施工基肥主要采用的是堆沤蘑菇肥:为蘑菇生产厂生产后的种植基质废料掺入3%~5%的过磷酸钙堆沤、充分腐熟后的基肥;基肥用量结合各工程量表中的苗木规格确定, 要求与土拌匀施用。草地、花坛在施肥后应进行1次约20~30cm深的耕翻, 把肥与土充分混匀, 做到肥土相融, 起到既提高土壤养分, 又使土壤疏松。乔木、灌木则应在种植前在穴边将肥土混匀, 依次放入穴底和种植池。

2.2 按图放样

按施工平面图所标具体尺寸定点放线;如为不规则, 应采用方格网法及图中比例尺寸定点放线。图中未标明尺寸的种植, 按图比例依实放线定点。要求定点放线准确, 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2.3 种植后的管护要求

俗话说“三分种, 七分管”, 种植后管护可想而知占有多大的比重。根据业主的要求, 绿化养护管理时间为一年。养护期内, 应及时更新复壮受损苗木等, 并能按设计意图, 按植物生态特性:喜阳、喜阴、耐旱、耐湿等分别养护, 且据植物生长不同阶段及时调整, 保持丰富的层次和群落结构。在养护期内:负责清杂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追肥、修剪整形、抹不定芽、防风、防治病虫害 (应选用无公害农药) 、除杂草、排渍除涝等等, 以及草坪的修剪及管护。

3 结束语

通过对该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管护等整体参与, 从中体会到园林规划设计不论其规模大小, 首先, 从实地考察及采用原有地形、地貌, 再利用测量的图纸, 选择适合的比例尺;其次, 根据园林建筑物及周边小品的布置进行CAD平面图的制作;第三, 是对树种、规格、色带、造型及园林规划的整体性景观效果, 进行合理的搭配;第四, 对使用的园林苗木量进行统计并布置在设计图的右下角;第五, 根据苗木量进行资金预算;第六, 按园林规划设计进行园林苗木的种植、管护。本文通过对整个过程的阐述, 特别注意设计及种植过程的几个重要事项, 尽量使设计效果与实际效果相符, 使园林设计发挥其最大的观赏性。体现出文明矿区、生态矿区、和谐矿区, 同时已经建设成了生态、自然、休闲为一体的景观生态园, 使园林绿化成为一个绿色亮点、生态精品。

参考文献

[1]章筱玲.论城市园林施工规划的发展方向[J].江西建材, 2011 (3)

[2]李平.基于城市园林园路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分析思考[J].四川建材, 2010 (2)

上一篇:聋校体育下一篇:新型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