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体育范文

2024-07-26

学前体育范文(精选11篇)

学前体育 第1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探究

随着《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逐步深入实践, 幼儿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幼儿园, 老师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幼儿的身体, 以此来作为幼儿健康发展的根本。“体育”有广义狭义之分, 幼儿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 属于狭义体育的范畴。幼儿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预备阶段和基础环节, 幼儿体育活动是指能使幼儿的机体得到锻炼、强健的运动, 幼儿园的相关活动有早操、户外活动、运动会、亲子游戏等等。

一、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 活动组织目的不明确

目前幼儿园组织的体育活动由专业体能老师和带班老师两部分组成, 很多幼儿园都会外聘体能老师来组织幼儿的体能活动。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外聘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发展, 因此设计的活动没有考虑到差异性, 同是大班的幼儿, 有的班级或学校幼儿发展相对较好一些, 有的却相对弱一点, 但是他们设计的活动却是一样的, 体能老师只是根据机构的计划完成任务, 并不知道幼儿在这其中能获得什么。

(二) 活动适宜性不强

外聘体能老师, 按照已经排好的课程带领幼儿进行活动, 没有考虑适宜性。带班老师在这个方面会相对好一些, 因为对班上幼儿的了解要比外聘教师多很多, 所以在设计活动的时候, 适宜性要相对体能老师强一些。

(三) 练习形式不恰当

恰当的方式会让幼儿锻炼的目的发挥得更充分, 不适当的方法会事倍功半。比如在活动中有时候锻炼的部位只集中在一个位置, 不仅会浪费时间, 还会对幼儿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害, 因此适当的锻炼是应该的, 也是必须的, 但是如果过度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原因分析

(一) 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良好的专业素质, 会让教师的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在体育活动中, 教师积极的态度是活动进行的关键。在一些较偏远的地方, 幼儿园的教师有些不是专业出身, 所以对于一些专业上的知识, 并没有那么愿意去接受, 他们认为工作就是照顾好幼儿, 不出安全事故就可以, 其他的可以忽略。这样就会出现教师为避免事故, 大多数活动都选择在室内进行, 这样就大大的保证了幼儿人身安全。

(二) 观念陈旧, 活动流于形式

无论是教师或者家长在科学教育中都仍然存在着陈旧的观念, 家长认为自己不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及能力, “教育”理所当然是幼儿园的事, 而教师是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的人, 只需要把孩子放心托付给幼儿园就行了。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观念制约下, 教师亦不自觉的扮演着灌输者和主导者的身份, 并没有考虑进行体育活动的真正目的。

三、提出建议

(一) 对家长的建议

多与教师交流, 了解幼儿成长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些事情, 用正确、理智的心态去对待幼儿发展中的每一个细节。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幼儿的行为, 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幼儿, 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

(二) 对教师的建议

提高体育活动方面的专业技能, 一方面对于专业体能老师来说, 他们具有更好的专业性, 但是对幼儿了解较少, 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可以和带班老师进行一个沟通, 了解班上幼儿的具体发展, 怎样的活动更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 带班教师相对体能老师而言, 对班上幼儿的了解更全面, 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在考虑适宜性的情况下, 试着去创新,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 也可以更好的进行活动, 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三) 对幼儿园的建议

加大力度对幼儿体育活动进行倡导, 活动设计实施必须落到实处。可以在已有基础上建立一定的制度, 为教师组织体育活动提供合理的建议, 教师在这里讨论存在的问题, 大家一起提出问题, 一起解决, 这样可以让幼儿的体育活动更加多样化, 也可以让教师之间相互借鉴, 为更好地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提供保障。同时, 教师应学会创设幼儿体育活动环境, 利用周边的社会资源、家园结合及时进行教育评价等。

体育活动在幼儿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毋庸置疑, 身体的运动对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幼儿体质具有很高的价值。教师应利用自身的已有知识,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在适宜性的基础上做到多样化、吸引性、新颖性, 这样可以更好地抓住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达到更好的教育和引导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侨丽.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4.

[2]顾荣芳.从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目标谈起:幼儿健康教育与各领域教育之关系探讨[J].幼儿教育, 2005 (3) .

[3]张智颖, 王延奇.新世纪幼儿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 .

学前班体育教案 第2篇

一、活动目标:

1.教幼儿跨跳动作,锻炼幼儿跳跃的能力。2.掌握好连续跨跳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的节奏。3.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跨跳动作。助跑自然,跨伸有力,落地后不停顿地向前跑,是这次活动要求掌握的动作要领。难点:正确判断障碍物的位置、距离,选择起跨点,并调节步幅、落地较轻。

三、活动准备: 1、口哨一只。

2、松紧带若干,跨栏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为基本部分做好热身准备。(1)变换队形(2)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讨论玩橡皮筋的方法,引出课题:学习跨跳动作。

(2)老师讲解示范跨跳动作,让幼儿知道动作名称。

(3)动作分解教学:一脚蹬地跃起另一脚向前跨,同时身体重心向前移带动后腿跨过障碍物,接着向前跑,突出重点。

(4)幼儿分散练习,在练习中探索找到最好的起跨点,调节好步幅保持身体平衡,解决难点。

(5)幼儿集体练习:通过助跑跨跳,落地后不停顿地向前跑,充分利用场地拉大距离练习,增加强度、密度。

(6)提高动作难度练习,在掌握好助跑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动作难度,练习助跑连续跨跳,做到动作连贯,节奏稳定,最终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

(7)游戏“小飞人”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幼儿在遵守游戏的规则下,巩固连续跨跳动作,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竟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体育素养;培养

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素养,对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1.树立体育素养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却比较匮乏,如何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成为当前幼教师范院校考虑的问题,随着文化与社会的发展,近些年体育教育在幼教师资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体育素养的培养教育在培养幼教师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在培养学生体质、意志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幼儿教师。体育不仅能强壮体魄,还能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

2.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现状

体育素养,指的是一个人所具备的体育文化水平。它主要包括体育意识、身体运动能力、基本体育知识以及从事体育锻炼、身体娱乐与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等。

体育素养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体育价值观念,是一个人能够长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驱动力。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匮乏,或具有片面性,体育兴趣不够稳定,甚至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从而阻碍了其体育实践能力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尤其是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构建。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

3.1培养学生相应的体育文化素养

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不仅能够使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能够有效地配合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体育文化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首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时数的理论课教学,或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及其它的宣传媒体,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必备的体育知识,对学生提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要求,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体育文化素质。组织体育竞赛或安排学生观赏不同类型的高水平体育赛事,通过观赏比赛,使学生感受体育运动中的人体美、动作美、同伴之间的合作美等,提高学生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通过组织和参加体育比赛,给学生以良性的刺激,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针对现在社会的人才观,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人格和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等。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最好的方法是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让学生始终处在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内,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体育文化观念、心理品质、价值取向。

3.2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应满足学生将来的职业需要

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幼儿教师,将来的职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条件、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及所需的意志品质。其次,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定位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舞蹈功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小脑的技能和身体协调性,为将来的舞蹈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3.3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认识与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一般来说,一个人对某一活动的兴趣越大,对此活动的习惯性就越强。因此,要想让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甚至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应始终作为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革不合理的教学模式,注重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培养体育兴趣。另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应本着学生“学懂、学会、学悦”的原则,大胆创新,合理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方法。 3.4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自我进行锻炼

学前体育 第4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育改革和发展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终身体育。不难理解,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和有目的地实施体育锻炼, 用以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且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我们把终身体育按人生长的顺序和受教育环境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

服欣赏的目光, 以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使他们时刻处于兴奋状态。归纳起来赞赏的方法有三种:

(1) 语言赞赏法。课堂上用赞美的语言是调动“学困生”练习的积极性, 打消学生完成动作时的恐惧心理,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其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手段。课上我从不吝啬表扬赞赏之语、鼓动激励之词, 不管学生动作优美不优美, 完成的质量怎么样, 先找闪光点加以赞赏, 再进一步提出要求。例如:“你的动作真漂亮 (优美) , 让人赏心悦目。”“你完成得真好, 老师为你骄傲!”“真是好样的, 你的动作越来越接近标准了。”“别泄气, 再来一次, 你一定能做好。”“你真行!”等等。通过赞赏教育, 我深深地体会到:真是“优点不说不得了, 缺点少说逐渐少”。赞赏教育让我尝到了甜头。

(2) 体态赞赏法。首先我常用的是拇指赞赏法。从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教育家周弘说:“赏识教育是密切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及时对孩子竖起大拇指, 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次小成功。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自觉奋斗, 努力成才。”由此我联想到在课堂上, 也应该用拇指赞赏法, 给学生以赞赏。每当任何一位学生完成了一个体育技术动作、跳过了规定的远度、跑完了全程、口号喊得响亮、动作舒展优美时, 我都在他们面前竖起大拇指, 受到表扬的学生此时真的很神气。此外, 我还用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激动的鼓掌、亲切的抚摩等来表示对学生的认可和欣赏。可见赞赏的喜悦能够引起成功, 成功所引发的激励机制会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3) 目光赞赏法。用赞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学生只有树立了信心和勇气, 才会敢于说、愿意听、喜欢练, 才能进入到课堂的角色中。因而在实施赞赏教育中我始终用赏识的目光看待他们, 理解他们, 激励他们, 帮助他们摆脱以前的服从、傻听、模仿的习惯, 树立有勇气、兴趣、敢创新的信心, 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2.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点, 切实贯彻“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会体育。学前和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 尤其是学校体育的地位不容忽视, 假如没有在学校体育中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 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培养锻炼的意识习惯, 就不可能在社会体育中科学地锻炼。我国学前及学校体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要想提倡和发展终身体育, 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必须抓好学前和学校体育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学前体育

主要是指在家庭的影响和家长的帮助下所进行的简单的活动, 主要手段是游戏, 目的是增进儿童身心健康, 培养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及思维的敏捷等。但就目前我国学前体育的现状来看情况并不是很乐观。一方面由于当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家长们大多忙于自己的工作, 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与嬉戏, 更多的时候是爷爷奶奶来照顾。众所周知, 隔

多年来, 对这一基本教学原则是挂在嘴上和写在纸上较多, 而真正落在实处则不够。在体育教学中, 必须改变那种在教学和考核、评价中将学困生和一般学生不加区分的传统做法。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 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 对他们更为耐心细致地重点辅导。其次, 要根据他们实际, 降低教材难度和学习要求;在考核、评价上, 应以他们努力与进步的程度为主, 应以纵向评价为主, 要将标准用活。

3. 营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 促进“学困生”的情感交流。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情绪, 发挥学生肌体的高效工作能力, 尽量避免一些消极因素的干扰, 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情感交流, 尤其要让“学困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表现出自身的价值。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 教师的正确引导, 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也会越来越深刻, 这些“学困生”也将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化。

4. 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毋庸置疑, 体育委员和体育骨干的榜样作用也非同小可,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体育骨干能够示范一批, 带动一片。长期以来, 体育委员和体育骨干作为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课外锻炼的开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体育骨干这一特殊群体, 他们首先是学生, 和大家一样要接受知识的传播和锻炼以及受学校多种规章制度的制约, 同时他们又履行“上情下达, 下情上传”的职责, 发挥着纽带作用, 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发挥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功能。

以上是我对体育“学难生”转化的工作回顾。当然也并非做得面面俱到, 问题也很多, 还需要与同行不断地交流经验。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愉快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使体育运动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使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是我们每个教育者应有的目标。

辈人溺爱孩子早以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他们对孩子的溺爱远远大于孩子的父母, 先不说他们有没有与孩子们游戏与嬉戏的能力, 就是孩子跑得快一点, 爬得高一点, 都可能会遭到他们的限制:“不要跑, 小心摔倒了。”“不要爬得那么高, 小心掉下来。”“不要和谁家还有谁家的小孩儿玩, 他们就知道玩泥土。”另一方面, 由于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很多家长们把有营养的东西都毫无限制地塞向孩子的小嘴, 似乎吃得越多才越健康, 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胖才觉自豪。据统计, 我国肥胖儿童的比例正呈持续上涨趋势, 肥胖已成为威胁孩子健康的一大问题。再就是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除了造成孩子过度肥胖之外也会由于营养的不均衡导致孩子的过度消瘦。而不论过度肥胖和过度消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 不管孩子的兴趣与爱好, 过早地把孩子送进各种辅导班, 强迫孩子学习。这些做法都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该怎样打破这种被动的局面, 使孩子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呢?在这里提出两点建议: (一) 对于学前体育, 家长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 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增加与孩子游戏和玩耍的次数, 使孩子能够在玩中学, 在玩中乐, 真正做到在玩中锻炼身体, 在玩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 要掌握一定的儿童保健常识, 特别是饮食与营养, 饮食搭配要以营养均衡为原则, 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知道过度消瘦和肥胖都是不健康的体现。总之, 学前体育在终身体育当中的角色地位看似不重要, 但是它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习惯中却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二、中小学体育

是终身体育的入门期, 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 学会锻炼方法, 培养锻炼的意识习惯。而在学校体育中, 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又显得尤为重要。早在清末康有为在他的体育思想中就有这样的论述:“少年儿童阶段应把体育放在第一位, 专以养体为主, 而开智次之, 令功课稍少, 而游戏较多, 以动荡其气血, 发扬其身体。”他的学生梁启超也认为小学的文化课学习时间要少, 要使儿童多从事体育锻炼等有益的活动。他说:“使教之有术, 每日伏案一、二时, 所学抑已不少。自余假日, 或游苑园以观生物, 或习体操以强筋骨, 或演音乐以调神魂。何事非学, 何学非用, 其宏多矣。”

据大量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的小学生的身体状况普遍呈现亚健康状态, 而最多的是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高。专家指出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应该要超过9个小时, 初中生应该达到9个小时, 高中生的睡眠时间要达到8个小时。按照这样的规定, 我国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初中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有人曾就“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对长春、北京、上海、广州、兰州、成都等6个城市的2617名儿童和2573名成人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 小学生中每天睡足10小时及以上的为33.4%, 初中生每天能睡足9个小时及以上的共有22.9%。23.5%的中小学生晚上很难入睡, 64.8%的中小学生早晨不是自然醒来, 而是被叫醒或被闹钟叫醒, 还有20%的小学生和13.3%的中学生夜里做梦“特别多”。由于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不高, 很多学生已经出现了精神恍惚、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调查显示, 10.7%的小学生和34.5%的初中生回答自己“经常”或“有时”出现“听课和写作业时打瞌睡的情况”;35%的小学生和59%的初中生回答“经常”或“有时”感到“身体疲乏”。

那么是什么在侵蚀着孩子们的睡眠时间呢?调查显示过大的学习压力成了剥夺孩子睡眠的“罪魁祸首”:49.5%的中小学生因为“作业太多”而不能早睡觉;排在第二位的是“写作业太慢”, 获选率为32.3%;以下原因依次是“学校要求到校时间早” (24.4%) 、“校外学习” (13.4%) 和“家教补习” (6.7%) 。另一方面, 目前学生学习压力日趋严重, 像一些奥数班、外语班、作文班, 原来都是初中才开始进行课外补习的东西, 现在小学就开始了, 本来应该在高中才开始的晚自习在初中也大面积铺开了, 导致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 造成了现在的孩子心理特别脆弱, 可孩子又没有更好的减压方式, 所以就表现出很多过激行为:有的孩子一有机会看电视就恨不得不吃不喝, 也有很多孩子变得脾气暴躁, 经常和家长吵架, 摔东西, 甚至离家出走, 由于压力过大而导致跳楼的悲惨案例也屡见不鲜。

三、大学体育

到了大学, 五花八门的体育运动项目很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但由于受在中小学养成的体育锻炼观念和锻炼习惯的影响, 新生往往不能适应一堂体育课的活动强度。部分学生在课后反馈:上完体育课昏昏欲睡、不思饮食, 甚至有的学生提出:体育课就是放松大脑和身体的, 能不能像中学那样把体育课改为自由活动呢?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我国中学的这种教育, 好比宋明理学“要求学生半日静坐、半日读书”, 企图率天下人入故纸堆中, 自悟终身, 死而不悔。在这种理学的长期统治下, 国人深受其害, 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多都是“弱人、病人、无用之人”。就像现在的很多新入学的大学生一样, 想要运动才发现似乎自己失去了运动能力, 做什么事又似乎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四、解决办法

我们该怎样解决当代教育中这种尴尬的现状呢?首先还得从思想上去认识: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而加大知识灌输的力度, 家长们因为望子成龙的心理而把孩子送往各种辅导班、特长班等, 这些做法短时间或许有效, 但从长远看害处多多, 无异于拔苗助长。最重要的还得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国一直以来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而素质教育首要的是体育教育。民国时期历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就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完全之人格, 必须体智德美四育并重”。从教育的角度提出“完全之人格, 首先在体育”。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也在他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的论述, 并且主张学校“应三育并重”, “德智皆寄予人体, 无体是无德智也”。现任国家领导人也针对当今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提出了各种方案, 并逐步加以实施。

中小学生要养成从小锻炼身体的习惯, 要有锻炼身体的意识,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彻底改变这种重文轻体的现状, 更重要的是终身体育要从学前体育抓起, 从学校体育做起。

摘要:本文对学前体育与中小学体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说明了学前、学校体育在人的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中小学学校体育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同时也说明了学前体育及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关键词: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王景山.小学生体育意识现状及分析.2006.11:15—18.

[2]邓月宁.论学校体育环境及建设[J].四川体育科学, 1995:36-39.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的几点思考 第5篇

摘要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不仅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而且应为学生将来成功组织和实施幼儿体育教学奠定相关知识与能力基础。然而,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的限制,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对体育课兴趣不高。为此,教师应通过提高学生对体育课价值的认识、选择符合学生兴趣与需要的体育内容与项目、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与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使其能胜任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形成“要我上—我要上—我能上”的改变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体育课 学习兴趣

我校的学生大多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主,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总希望自己教出的学生以后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组织好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因为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活动内容,对幼儿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组织好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师的体育教学技能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技能培养。而体育教学技能培养就只能通过学校体育来实现,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女生,在此青春发育的晚期,她们的身体形态发展已经基本完成,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之间的关系更为流畅,分析与综合能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其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比较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容易出现身体疲劳,不过机体恢复也较快。此外,此年龄阶段的女生由于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发展较迅速,内分泌的性腺活动比以前加强,从而使得其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在外即是其动作的协调能力暂时有所下降,并偶尔会出现动作迟缓的现象。这种生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此年龄阶段的女生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胆小、缺乏自信,在意志表现上出现畏难情绪,害怕失败,对运动疲劳的耐受力差,因怕脏、怕晒太阳、怕被别人嘲笑而懒得动,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对体育课的热情自然也不大,从而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的实施效果,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身心素质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其掌握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与技巧,并会对其将来实施幼儿体育教学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下面就对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体育技能,组织幼儿体育活动,使其形成“要我上—我要上—我能上”的改变提出几点看法:

一、、提高認识,强化学习动机

学龄前儿童最主要的特点是学中玩、玩中学,为此学前教育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学中玩、玩中学的知识与能力,知道如何利用丰富多样的素材去引导孩子们学中玩、玩中学,而如何“玩”总是和孩子们的身体运动即体育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上好体育课,不仅是为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在学习如何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去引导儿童快乐地探索和学习。为此,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教师应善于通过理论宣讲与典型事例,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勿容置疑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课程观,激发其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不仅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而且善于从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中汲取和感悟如何实施幼儿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如何引导儿童动起来的活动素材。与此同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教师当然还要有意识地在体育课教学和业余训练中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起积极探索“怎么玩”及“玩什么”的丰富形式与方法,以为其将来满足职业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二、改变教学内容

推铅球、短跑、跳远等项目均是从小学开始学习,然后是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在学,如高校一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是:复习和巩固短跑的起跑和途中跑技术,学习冲刺技术,学习传接棒技术,学习原地侧向推铅球等等,设身处地的想想,还愿意去上课吗?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教师在选择体育教育内容时应充分考虑这一专业的性别特点,一方面要多采用一些既具较高锻炼价值又受女生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可根据女生爱美及追求体型健美的心理需要,选择对塑造健美体型有较高锻炼价值的体育舞蹈、形体练习、瑜伽和健美操等,另一方面要有机结合那些普遍开展的基本运动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等。其中体育舞蹈是一种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用各种身体姿势和徒手动作来表现和表达自我的运动项目,对塑造学生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其韵律节奏感,提高其身体的表现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学生将来还可以将之灵活运用到幼儿园体育教学或音乐教学中去。选择符合学生特点与发展需要的体育教育内容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显著提高体育课的实施效果。

三、提高教师组织与实施体育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组织能力与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有很大的决定性影响,即使是一堂枯燥的运动训练教学课,如果教师的组织能力强,教学方法多样,也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而如果教师的教学组织不当,教学能力比较差,那么即使是游戏、体育舞蹈等学生本身就很喜欢的一些运动项目也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练习起来可能也是情绪不高、队伍松散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同样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组织方式方法,并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

具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教师首先要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引导学生较快进入训练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如不应设定固定的队形,不应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教材,因为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学生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教材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些限制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其次,教师在体育课实施过程中要多让技术好的学生和技术差的学生配对练习,因为这种配对可以为动作技能差的学生提供边练习边观察同伴规范动作的机会,也方便她向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同学请教,减少心理压力,增强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这种配对也为动作技能发展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优点与长处的机会,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四、改变教学方法

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学前体育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安排教学方法,比如小班段的儿童进入情境较快,那么我们在体育课上就要多给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灌输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学龄前的儿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那么我们相应的教学时间就应该把握,讲解时间不宜过长,对于队形的完整性不能要求太高,学前儿童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应经常变换。

五、合理设置考核及过关内容

我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考核进行了专项研究,第一学年体育课上组织学生轮流进行队列和基本体操训练,第二学年组织学生轮流开展体育游戏训练,第三学年组织学生集中练习体育活动的组织技能,由学生轮流组织本班同学开展体育活动,每次的活动时间可控制在10-20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对同学们轮流组织的活动要加以记录和反思,从而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技能。因此,我们做到每个学期有具体的学习考核过关的内容,促使学生进行各项体育技能的学习。

六、合理的课程改革

改变传统枯燥的体育课,设置选修课、模块课、俱乐部、教育讲座等不同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提高体育能力及教学技能的机会。如,健美操模块和游戏创编课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组织幼儿做操和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技能的同时进行创编设计。又如轮滑、游泳、跆拳道等课程也对学生今后组织幼儿园体育活动有促进作用。我们还可以考虑邀请专家为学生开设有关幼儿健康知识、幼儿体育特色活动等内容的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幼儿健康和体育教育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观摩幼儿园体育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

基于学前体育教育工作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学前体育,幼儿,问题,措施

学前教育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想强化幼儿的身体素质, 必须要在学前阶段开展体育教学, 强化幼儿的身体素质, 促进幼儿的全面综合发展。当前的学前阶段主要是实行理论课程教学和游戏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对于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高, 存在着体育器材匮乏, 场地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 家长和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导致学前体育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 制约着学习的效果, 无法发挥学前体育的教学效果。

1学前体育在儿童学前教育中的价值

1.1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学前体育课程主要是重在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 能够使幼儿在不断的锻炼之中肌肉和骨骼得到良好的发育, 以便能够实现对对幼儿的机体进行锻炼, 引发幼儿机体的应激性反应, 对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改善幼儿的身体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

1.2促进幼儿智力发育

通过对学前体育实施的情况可以看出, 在学前阶段开展体育课程,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 学前阶段的体育课程不单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能够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活动, 让幼儿掌握一定的体育学习技巧, 幼儿可以在体育课上通过学习体操、拍皮球和跳绳等运动, 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同时, 体育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进行模仿、观察和记忆的过程, 最终能使学生形成动力定型, 使学生掌握大量的体育学习技能, 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1.3培养幼儿团队意识

在学前阶段的幼儿, 通常会表现出胆子小和不合群的现状, 幼儿之间缺乏协作, 并且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 都对学前体育课程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学前阶段的体育课程中加入了团体性的体育项目, 希望幼儿能够通过体育项目的学习促进幼儿团队意识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能够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 还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体育技能, 对培养学生的写作精神和人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1]。

2当前幼儿阶段体育教学的困境

2.1硬件实施存在问题

体育实施是促进体育课程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能够给幼儿的体育学习提供条件。但是在我国学前体育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体育器材缺乏的现象, 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导致各项体育课程无法开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家重视学前教育, 也为学前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但是由于幼儿园的相关领导和教师, 没有重视到体育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通常都是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理论课程的教育中, 导致体育器材的购入缺乏资金上的支持。另外, 幼儿园缺乏相关的体育场地, 幼儿园的活动面积相对较小, 没有专门的操场, 大多数体育活动的开展只能在室内, 导致一些户外的体育项目无法进行开展。还有一些学校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对幼儿园场地建设的过程中, 投机取巧, 对器材的购入和使用, 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体育硬件实施存在严重不足现象。

2.2体育教学内容“小学化”趋势严重

对幼儿的教育应该以启蒙教育为主要教学内容, 主要是重在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 通过体育活动的形式, 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当前的学前体育教学内容“小学化”相对较为严重, 各项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形式缺乏多样化, 没有在对小学生的年龄状况开展教学实施, 导致学前体育的教学内容与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不符合, 给幼儿的体育学习情况带来较大的限制和束缚, 不能起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也会给幼儿的情绪造成反感现象, 不利于学前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2]。

2.3学前体育教育缺乏规范化的管理

在我国当前的幼儿园中主要分为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两种。公立幼儿园的各项规范相对比较健全, 各项体育施舍相对比较完善, 但是公立幼儿园的数量相对较少, 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而私利幼儿园的数量相对较多, 各项办学条件和体育设施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 体育课程需要的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不能不足体育教学需求。并且缺乏规范化的管理, 导致各项体育教学互动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导致体育教学效率的下降。

3完善学前体育教育的措施

3.1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使学前体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增加体育教师的人数, 对于体育教师的选拔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去选择, 应该建立合理的选拔制度, 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是相关体育专业毕业的, 具有学前体育教学经验, 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 应该鼓励体育教师对当前幼儿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以便在体育教学中, 能够针对幼儿的身体状况, 开展适合的体育项目, 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能够实现对幼儿的专业化训练, 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2加强体育硬件设施建设

当前的学前体育教学存在着体育器材缺乏的现状, 应该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转变幼儿园领导和教师的观念是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重要步骤, 加强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为体育器材的购买提供资金支持, 能够加大对体育设备的投入使用, 提高硬件管理水平, 促进设备管理规范化的提高, 以便能够满足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另外, 体育场地也是当前学前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形式, 应该加大对体育场地建设的力度, 以便能够为幼儿的体育活动提供场地, 给体育课程的开展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重要作用, 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 保证幼儿的安全。

3.3强化体育教学规范管理

加强对幼儿园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是当前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形式和重要内容, 能够促进幼儿园管理的规范化, 能够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障各项工作的完善。同时, 还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体育课程中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 以便能够建立出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 使幼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能够按照相关的标准去实施各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以便能够合理的安排各项教学内容, 保障各项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 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 教育部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要加强对各项教学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以便更好地强化教学活动, 使各项教学活动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实施, 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体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合理化的教学意见[3]。

4结语

学前体育对幼儿园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想促进幼儿身体素养的提升, 必须要加强对学前体育的重视程度, 通过在学前体育中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 以便更好地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 还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在体育器材的购入和操场的建立上面加强资金的投入, 为幼儿的体育学习提供基础和创造条件, 以便保障体育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毅华.试述当前学前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36) :110, 112.

[2]黄忠诚.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4) :144-145.

重庆市学前体育师资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7篇

1 重庆市学前体育师资现状与分析

1.1 学前体育师资学历较低, 专业层次参差不齐

当前重庆市辖区县学前体育师资群体具有如下特征。从学历层次看:研究生学历占0.4%, 本科学历20%的, 专科学历占25.2%, 中专学历占51.2%, 其它占3.2%;从受过专业教育层次来看:受过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或与体育相关专业的教师占17%, 受中等师范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占42%, 其它专业占41%。由于学前体育师资受到教育经历和专业层次参差不齐, 所以教师掌握体育运动技术知识体系水平不均衡不完整, 对体育教学实施有很大的冲击。一方面,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生理和心理机能发展知识的缺乏以及教学过程中松散程度拿捏不够, 给教学和学生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科的发展。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 重庆市辖区县学前体育师资普遍存在师资学历、受教经历、专业学习的不同、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体育师资总体水准有待提高。呈现如下不良现象, 例如有的教师专业水平很高, 但学前体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不高;有的教师体育技术水平很高, 但实践经验不够等问题, 严重制约学前体育教学发展。

1.2 学前体育师资年龄, 教龄两极分化格局凸显

经调查得知, 学前体育教师的年龄呈现两高的现象。表现在45岁左右以上人员较多, 25岁左右人少。源于45岁以上的人基本上是当年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体育教师或非体育教师组成。25岁左右教师是近年来新加入的高校毕业生或中专大专连读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年龄与教龄的差异非常明显, 因此教学方面教学方面有很大差异, 年长教师的教龄也长, 在教学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教学思想鉴于安全、卫生等方面因素考虑比较保守, 带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或户外体育活动比较少, 但有丰富教学经验。而年轻的学前体育教师虽教龄短教学经验不足, 容易接受新事物影响, 但教学思想思维开放。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 造成相互之间交流甚少。因而不同教龄、年龄教师比例的均衡和两者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协作有利于学前体育教育的发展。

1.3 学前体育师资男女性别比率严重失调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以及学前教育学科学科自身等原因, 长期以来学前教师群体全是女教师, 今年来才有少数男教师加入。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各界逐渐认识到单一女性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人格健全完善以及其他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逐步加快寻求更正策略, 但收效甚微。抽样调查重庆市辖区县六区四县的118名学前体育教师中, 有107名女教师, 占了90%以上。只有12名是男教师, 所占比例仅占10%。体育本身是一种涉及体力、技巧与智慧的身体文化活动, 通常具有竞争性、对抗性和娱乐性等特征。男教师的加入有利于幼儿学前体育运动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良好健身提高的养成促进健康发展, 也为师资队伍和谐建设增添全新动力和活力。

1.4 学前体育师资自主学习缺乏, 知识更新缓慢

常言道:教师不是万能的人, 也需要不断知识学习更新, 也有某方面知识的缺乏或盲点的现象存在。随着社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作为教师在学科专业与教学能力水平上也要有进一步巩固提高的需求。再则, 由于许多学前体育教师是非专业学前体育教育背景, 因此, 专业或非专业教育经历的学前体育教师, 在专业知识方面都有加以充实、提高的必要。

经调查得知, 幼儿园学前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学习非常少。现在幼儿园的教师培训科目多数是有关音乐、美术、舞蹈类或者文化知识教学等培训居多。如此无疑使学前体育教师失去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机会, 也必定影响到学前体育教学的实施。

2 重庆市学前体育师资改革策略

2.1 明确改革目标

明确的改革目标, 才能为优化学前体育师资体系指明方向或目标, 因此, 学前体育师资改革应该首先明确改革的目标定位。要提高学前体育师资素质必须从改革, 建构符合现代要求的师资体系。必须把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改革的中心。以完善学前教育的发展为终极目标, 加快学前体育教师队伍培养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性别、年龄、教龄、专业、学历层次合理高水平的学前体育师资队伍, 推动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

2.2 转变认识观念

观念乃改革先导, 是行动的灵魂, 观念对行为起着指导作用, 所有先进改革都从先进的观念衍生。因此学前体育师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观念, 增强提高对学前体育师资在学前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学前体育教育是人的社会性发展完善和增进健康重要教育形式, 其功效体现于对身体器官系统和形态结构塑造, 从而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古希腊先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指出, “体育应该首先作为最初的教育。”可见体育教育, 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地位之重, 因此增强对学前体育师资重要性的认识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2.3 合理规划学前体育学科体系

自《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与《幼儿园暂行规程》颁布, 加强了幼儿教育的地位, 为幼儿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从内容偏重系统文化知识教学训练, 但忽视了体育教育在幼儿启蒙事情重要作用。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 将健康放在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的首位, 对幼儿体育的重要性作了规定, 因此应增加学前体育学科与系统文化训练的规划在管理章程中同等地位。

2.4 注重师资配备, 优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关键, 所以应引入具有专业体育背景的学前体育师资。专业的师资具有专业体育运动技术知识, 有利于促进学生系统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并促进健康。与此同时为学前体育师资提供编制或合理生活工作保障, 使之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 所以建设一支能担当重任的骨干教师队伍是非常迫切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不同性别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都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在动作的示范过程中, 讲解展现出男子力量美的展现与女教师教学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 应该尽快解决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同时, 还应注意考虑到改善教师年龄差异, 合理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 使之更好促进学前体育师资队伍的合理化。

2.5 加大学前体育师资队伍培训

学前体育师资队伍的合理化需要各级管理部门, 管理者高度重视研究。调查发现, 在对探究学前体育师资越深入过程中, 重视并加大资金投入, 那么学前体育教学水平就越高。因此, 学前教育管理部门和幼儿院院长应该为提高学前体育师资专业知识及教学知识, 常组织交流学习, 提供各项政策措施以促进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发展水平。同时提高学前体育教师生活待遇保障水平, 保障更多精力投入教学或科研, 为学前体育师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了提高学前运动体育教师的综合系统的知识, 应常态化进行组织学前体育教师加强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培训, 提供外出观摩交流学习活动, 经常系统的提高学前体育师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学前体育师资自我专研提高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于秀, 矫祯玉.我国学前体育现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学报, 2005, 10.

[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符谦.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297.

[4]许卓娅.学前儿童体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78.

学前体育 第8篇

1 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启蒙有很大作用, 对于学生从小树立观点、培养习惯和学习方式起到初步教育的作用, 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于体育院校来说,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前儿童体育的培养和锻炼, 如果学前教育体育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悉心的锻炼, 很可能让体育院校失去栋梁之才, 甚至极大地减少体育院校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因此, 培养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不仅对于学生个人、对于学校、对于社会, 乃至整个国家都会产生影响, 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现代社会讲究的是全面发展, 包括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 一般家长会让孩子参加学前教育以让孩子能够更快地接受初等教育, 为孩子打好基础。体育课现在也被纳入了学前教育范围, 教授孩子最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方法, 让孩子从小就有强健的身体, 所以体育教学的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能够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去实现孩子的梦想, 才能以后为国争光效劳。

2 如何培养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

2 . 1 建立系统、完善的体育教学学前教育教学系统

学校一般是根据教育部的大纲要求进行授课, 而且有相关教授课本, 而体育与其他文化科目不同的是, 体育主要是户外活动, 正式课本里关于体育的知识很少, 教师教授体育大多是让学生做做体操, 或者让学生自由活动, 这样没有给学生灌输专业的体育知识, 没有让学生得到体育锻炼, 不能称之为完成了体育教学。所以, 首先, 教育部应当制定一个系统、完善的体育教学学前教育教学系统, 对体育教学学前教育需要有哪些目标, 教师应当教授哪些知识, 怎么考核等有一个系统、规范的规划, 这样才能让教师明确地知道在学前教育阶段应该教导哪些内容。同样地, 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对教育部关于体育教育学前教育的大纲有深刻的认识, 明确地知道以后自己从事此工作所需要进行教学哪些内容, 这样从根本上让学生明确日后要教导的内容, 给学生心里扎根, 让学生时刻谨记, 这就要求体育院校教导学前专业的教师在此方面给予严厉的教授。比如, 体育院校的教导学前专业的老师在研究完体育教学学前教育教学系统后, 应当分模块把内容灌输给学前专业的学生, 让他们对此加以理解和背诵。同时, 学校也应该对体育院校学前教育的老师进行相关评价, 结合学生学习和接受的教育以及期末的考核达标率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教导好的给予奖励, 教导没有作用的给予警示, 这样也促进了体育教学学前教育教学系统的完善。

2 . 2 提高体育院校学前教育老师的职业能力和体育素质

我们都知道, 好的教师会教出更多好的学生, 教师的能力差别也会影响教师所教授的学生, 教师知道、了解的知识多, 那能教给学生的知识就多, 教师自己都是一知半解的那肯定不能把知识教给学生。所以, 为培养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 首先应该提高体育院校教导学前专业的老师的体育职业能力和体育素质,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好的教育。体育院校在选拔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的时候, 应当更多地关注他们的职业能力和体育素质, 考察教师的综合能力, 聘用有实际的体育职业能力的教师, 选择体育素质好、能够严格地给学生教授体育教学的老师, 同时教师的品德也要好, 不然容易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此外, 还应当选用会教学生、能教学生的老师, 光有体育能力和体育素质, 但是不会把这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的老师不能胜任老师这个职位, 反而耽误了学生的发展, 一定要确保教师会教学生, 能够把自己知道和学会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授给学前专业的学生。教师拥有了过人的体育职业能力和体育素质, 在教授层次能让学生信服, 才能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学生也才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体育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知识。

2 . 3 从教导到实习全方位教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当严格、认真地教导学前专业的学生, 让他们掌握必须学习的知识, 并学会运用到实际。首先,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体育身体素质和体育心理素质, 为学生讲述体育观念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讲述体育教学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教学学前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增强学前教育学生的身体素质, 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为以后的事业进行奋斗, 有健康的心理来调整以后将要面对的体育教学学前教育世界;其次, 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教学学前教育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例如踢足球、踢毽子、跳绳、打排球、打羽毛球等多种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学前教育的课程中, 这样不断锻炼学生的身体, 增强学生的健康素质, 而且让学生看到当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体育课中时教师可以采取的措施, 引导学生思考, 为以后学生自己进行学前教育体育教学提供可行的方法, 培养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的能力;再次,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前专业的学生普及参加学前教育的孩子的心理、认识层面及可接受的运动强度等知识, 让学生对于以后要教导的学前专业的孩子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这样方便他们日后进行针对性的教导;最后, 教师可以多带领学前专业的学生去幼儿园等学前教育院校进行相关体育教学的实习, 让学生切身与学前教育儿童接触, 让他们能够有时间和机会把在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能够采取小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前儿童的参与积极性, 实践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深刻体验到体育教学需要做到的和注意的事项, 让他们有机会与学前儿童面对面交流, 可以更加了解自己以后将要面对的事业, 这样更好地培养了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

3 结语

结合上文所述, 培养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并不是光靠某一个人或者某一项措施就能够完成的, 这需要教育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全体的努力, 教育部首先应当对此学前教育做好教学大纲要求, 由教师教授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同时学校也要做好对教师的选聘工作, 教师也应当给予学前教育的学生最全面的教导, 同时给予学生去学前教育机构实习的机会和时间, 当然还要由学生自己的努力, 四方一起才能达到培养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摘要:学前教育在现在孩子的教育中作用越来越大, 相对地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体育教学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中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尤其是对于体育院校而言, 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较高的体育教学能力。该文着重探讨如何培养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前教育,专业体育院校,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卫, 周明进.对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6) :124-126.

[2]汪海滨, 蔡瑞宝.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J].池州学院学报, 2012 (3) :142-144.

[3]吴晓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研制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7 (5) :16-20.

[4]廖小梅, 谢翔, 伍丁山.论新课标下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新要求[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 (6) :17-18, 25.

[5]熊斗斗.我国学前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 :31-33.

[6]杜春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7) :154-155.

[7]林淑冰.培养体育教学能力有效策略的探讨——实施高职学前专业学生职前教育的探索[J].福建体育科技, 2006 (2) :57-58, 61.

学前体育 第9篇

一、我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一) 教师的主动学习、提高自身水平的意愿不强

体育是一种肢体行为的艺术, 幼儿学习体育, 参与体育锻炼, 不论是学体育动作还是欣赏体育表演, 心理活动都很活跃;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要密切注意, 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以提高教学效率。现在的体育教育环节, 动作模仿依然是主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很少去思考如何启发幼儿, 而是简简单单地让幼儿去重复教师所教的体育动作, 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效果不明显。首先, 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让幼儿去模仿体育动作, 并以学会教师的“规定动作”为主要目的, 忽视了引导幼儿去理解动作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含义。其次, 教师还缺乏对幼儿身心特点的深入了解, 致使幼儿缺乏愉悦的情感体验, 创新不够。

(二) 忽视了对幼儿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

一个成功的体育教学活动, 前提条件是幼儿和教师必须是充满互动的。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是否愿意参与其中是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而在实际教育环节中, 教师很少注意到幼儿情绪的变化, 或者忽视了幼儿对教师所要求的体育锻炼目标的抵触心理, 造成在教师教授的过程中幼儿没有激情, 没有主动参与的意愿。

(三) 体育运动教学活动中缺乏文化元素, 教育形式单一

如今社会的发展形势, 必将是多元文化的大融合。多元文化是这个社会发展的成果。幼儿接触多元文化, 对于幼儿以后人格的形成有更多的帮助。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元素, 是幼儿创造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的体育教育中, 教师往往只重视体育教学本身, 忽视了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其他文化元素, 忽视了教育内容的开放性, 采用单一教育手段, 对幼儿的全面成长所能产生的积极意义显得较为有限。

二、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 加强学习和交流, 不断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

打铁需要自身硬, 只有自己肚里有货, 才能在幼儿的体育教育面前游刃有余, 在帮助幼儿锻炼提高的同时,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1.定期培训、及时总结, 学习新的教育方法

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 有很多教师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 面对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创新水平。首先要以认真的态度、新颖而广博的知识深刻透彻地理解教材, 树立良好的信念和高尚的师德, 使自身乐观向上、有所作为。通过定期的培训可以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内容。在培训过程中, 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手段, 帮助教师掌握全新的教育手段, 学校应该采用长期的、短期的或者定期、不定期的方式把理论知识转变为教师实际的教育水平。教师应把学到的、总结到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成果。

2.开展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交流

交流活动是最直观、最有效的互相学习的途径。在实际的工作中, 一些总结出来的优秀的教学经验掌握在部分教师的手上。这些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很多教师反思自身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当然, 也可以使自身的教学工作通过被其他教师观摩的形式, 得到他们的想法、意见、建议, 这些都是学习、改进的金律良言。幼儿是整个学习环节的最直接感受者, 虽然他们不能完全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和他们的交流, 认识到自己有哪些教学方法是受他们欢迎的, 哪些方法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反思与总结是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方面, 意见和建议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动力。当然, 除了培训, 还有其他很多的方法, 比如考察、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作专题报告等等。

获得了经验就等于获得了进步。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念, 才会有正确的教育方向。

(二) 激发幼儿的运动热情, 让兴趣成为幼儿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要想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知识、口才、智慧很重要, 优秀的活动, 不仅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还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通过讲故事、欣赏体育比赛、组织体育活动等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要依据自己的文化素养, 发挥自身的特长, 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形象思维发达, 爱玩是他们的天性, 年龄越小, 玩乐的时间越长。其实, 科学的玩耍可以刺激神经发育, 让幼儿成长得更快, 所以教师在开展游戏教育过程中, 要做的就是不断变化我们的游戏, 不断激发幼儿内心的好奇心。只要幼儿的内心好奇心不减, 那么幼儿的兴趣就不容易被转移。这是体育游戏开展工作上幼儿主观方面需要具备的条件。

教师要做一个观察者、欣赏者、鼓励者。幼儿是天真的、可爱的, 积极向上的。给予适当的鼓励, 可以激发幼儿很大的兴趣和动力。在一定的自由的学习框架内, 任由幼儿自身发挥想象力, 不论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何, 都应给予积极的肯定的评价。要把幼儿作为体育教学的中心, 让每一个幼儿都应该有同等尝试的机会。教师不能以个人的观点选择自己认为符合“标准”的体育动作进行点评。

(三) 体育教学离不开生活, 应和其他教学相联系

幼儿体育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文化教育,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体育课程, 呈现开放性和发展性特点。要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幼儿关注体育与生活、体育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帮助他们了解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及其独特性, 使他们学会分享共同的文化, 容纳和接受不同的文化。

教师要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的观念, 了解世界主流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对不同的文化拥有积极和宽容的心态, 这样才能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多元文化的特色。

体育的根源来自于劳动, 劳动的最高表现形式升华为艺术, 所以体育其实和很多民间艺术文化是相通的。在生活中, 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民间的文化艺术。民间艺术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们的存在不为别的, 只是为了人们的美好生活而存在。要让幼儿关心生活、感受生活, 感受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气息。如果我们树立了这样的观念, 那么我们会突然发现, 体育教学的素材突然变得源源不绝。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民间体育纳入符合幼儿身体特点的幼儿体育活动中, 进而丰富我们的活动内容, 让幼儿在参与体育活动时, 建立在自身的生活经验之上。

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在环境布置、日常体育知识普及图片的选择上要力求体现多元文化的特色。比如民俗的踢毽子、现代的足球、国外普及度较高的棒球等等。

要让幼儿真正感受中国的民俗文化、世界文化、生活文化, 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 还可以通过家长配合的途径引导幼儿参加相关的活动。去现场感受体育比赛的氛围, 这一点在国外做得非常好, 英超赛场上“小球迷”的数量非常多, 他们对这项运动喜爱的原因不同, 相同的是对体育文化的接受程度。家长可以在自己情绪高涨的时候和孩子进行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对孩子多元文化的熏陶。

总之,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 人类的希望, 时代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全面人才。学前儿童体育运动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前儿童有其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对儿童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而选择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幼儿, 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幼儿, 尊重幼儿游戏为主的天性。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顺应幼儿的天性, 保护好幼儿的这种特质, 真正让幼儿从内心爱上体育运动这种方式。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体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马启伟,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3]张明红.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许鸿.幼儿艺术教育[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5]陈文华.文化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学前体育 第10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组织与指挥能力

幼师的素质,对处于幼儿成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格外重要。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加大教育力度,提升学生整体教学能力及个人能力素质,以保证步入教育教学岗位后能够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学前教育的教师素质包括多方面,有专业的艺术素质以及课堂的教学素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组织与指挥能力必不可少。组织能力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进行综合协调,把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使之相互配合,依次或同步进行,为共同目标进行高效率工作的一种心理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组织指挥能力呢?下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一番探索。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课中的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教育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组织与指挥能力的培养。但是,就现状来说,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阻碍着这一素质培养教育的发展进程。

1.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课程认识不足。从学校、教师到学生,对组织与指挥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不足。对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课程的开设,实施未能科学统筹。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不认真,不重视。就我校前几年来说,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体育课程涉及的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的指导少,能够提升学生的专项内容教学的更少,造成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课程欠缺等情况。

2.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气氛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中职生大多都是未经严格招考就选择这个专业的。他们在初中学习期间对各科课程存在着不重视和厌烦情绪,导致体育课教学效果不明显,造成教师不够专注于教,学生走神于学,这就使得学前教育在开展体育能力培养课程时困难重重。需要教师们在如何提高课堂气氛、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多下工夫。

3.学生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在中职学校开设,由于招生、升学等原因,学生个人能力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的是初中学校的学困生。因此,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生源质量较差是目前困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大问题,由于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理解能力有所不足,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教师教育工作开展难度加大,从而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也不例外。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的实施建议

(一)完善教学内容的计划性,科学统筹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入学后,在体育教学计划中,增加口令训练、队列队形操练、集队整队、调动队伍的教材,并纳入堂课教学内容,每个学生都必须会做动作,同时还要掌握组织与指挥,操练队伍。

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先是口令的说法和分组模仿练习。然后进行小组的队列、队形的口令操练。第二学期,学生进行整体的队列队形等口令操练,轮流指挥,教师指导。经过一个学年的操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口令和指挥队伍的技能。并将队列、队形的口令组织指挥能力等纳入期中和期末体育考试内容。以队列、队形的口令组织指挥技能过关,带动全面技能发展。

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由学生轮流在任课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做好体育课中进行队列队形操练和领做准备活动等实践教学,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总结。第二学期,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编写详细的教案,到幼儿园进行运用教材内容的教学实习,以培养他们体育活动教学的组织指挥能力。

(二)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化训练基本功

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既要有效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又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等能力水平,组织与指挥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中应该注重学生的队列队形调动、语言的表达、临场的指挥等能力的培养。

1.队列队形的调动能力。队列队形的调动培养在组织与指挥能力课程教学过程中占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教师的示范,讲解。教师要讲解队列队形的站位、调动的目的、动作要领、用途。然后更重要的是运用“口令”调动队伍,指挥者要做到口令清晰宏亮、准确。正确运用队列队形的口令,能使队列调动更严密,更有效地完成。

2.语言的表达能力。体育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包括:语言表述、专业术语和形体语言(手势、表情、动作)。在体育课堂上不管教师的技术有多精良,示范有多上乘;如果语言表达欠佳,也会导致教学效果大为逊色。因此,语言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既起到基础作用,又起到桥梁作用。教师在课的组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语言上的诱导和组织。课堂的语言表达要做到:讲解要直观、声势变化、语言速度变化、态势语变化等。教师在课的组织教学中善于了解课堂语言的特性、作用以及学生心理特征,巧妙地运用课堂语言。

3.临场的指挥能力。一般来说,当一个人面对一个群体性的集会、课堂,就有一种胆怯与害怕迎面而来。不知如何站立,才能自然得体;不知如何表达语言与想法,不知如何下达命令……要克服它,就要多参与,在参与前充分准备工作,做到有备而战。临场指挥就会镇定自如,表达正确,条理分明,临危不惧。

4.组织与指挥能力的强化训练法。

(1)基本口令练习。①集体练习法。传授队列队形的口令的指挥,教师示范,讲解口令的喊口令的方法。学生跟着老师一句接一句地模仿练习。要求掌握发音方法、声音的大小、语调语速、预令与动令的区分与连接、口令节奏的把握等等的技巧。运用集体齐读和个别纠正教法,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②一对一训练法。把学生分成2人一组,一人口令练习,一人做动作,并指出练习者的错误,两个相互间轮换练习。③检查考核训练法。教师让学生练习口令几节课后,进行一次考核,未能达到要求的重新投入练习。

(2)组织指挥的操练。①组织指挥小组训练法。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5~6人,一人指挥,其他学生按口令做动作练习。完成集队、队列队形操练、领做徒手操等口令指挥练习。课程可安排多节课进行。每6人轮值一节课,每节课的准备部分由他们分组完成。教师全程巡视指导,点评。②轮换担任体育委员训练法。全班每人担任一节体育委员,让每个学生都组织指挥全班的体育课,课后教师点评。这一内容可安排在二年级进行。

(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积极改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开展体育活动中设计“组织与指挥的比赛”等的游戏;在“广播体操比赛”中设立“优秀指挥奖、最佳指挥奖”等。并且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种活动中多给机会学生,由优秀的学生组织、主持。如由学生组织早操、集会的各班队伍等。活动结束,教师专项总结组织指挥的表现情况,表扬优秀,指出存在问题。以优秀的人物,先进的事例来影响全校学生,激发学生对活动的热爱,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四)提高学生实操性,搞好课外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学校与附近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场所。定期安排学生前往幼儿园进行见习与实习的实践,让学生去亲身感受这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具体做法是:幼儿园实习时,让学生先写好计划、教案。亲自制定每节课的活动内容和方法、以及场地器材的分配、组织指挥活动练习的方法等。课前教师提供技术指导。课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得与失。以实践来提高他们的组织、观察、应变和领导能力。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幼师,学前教育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好坏,将会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和身心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实践和探索,寻找工作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及时改进教法,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学前体育 第11篇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体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进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发展体能、提高其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有助于幼儿的智力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行为习惯及意志品质,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幼儿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对他们的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直接决定了其工作后的从教水平。

1.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 体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体育活动一直被放在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作为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教师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2 幼儿体育教学是幼儿园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原则的掌握,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体现了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掌握这些基本原则和方法是教师的职业技能构成所必需的,而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提高教学活动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动因之一。笔者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对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内容。

2.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现状

2.1 专业生源结构不均,女生比例远远高于男生。

诸多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时期,女性较之男性更不喜欢运动。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女生报考这一专业的人数远大于男生。由于女性不爱运动,使得在体育教学中及对其体育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较大困难。

2.2 长期以来对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忽视。

不得不承认,在以前的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中,仅仅着重于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对其他师范技能的培养,在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不能及时适应社会需要的变化,导致能力培养与现实要求相脱节,忽略了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应具有的能力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能力的缺陷都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

3. 学生体育教学能力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3.1 受旧的课程设置的束缚。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幼儿美工、幼儿音乐等技能为主,缺乏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体育课程设置作为公共体育课的形式出现,着重于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而忽视了体育作为幼儿教师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的培养。

3.2 教学设备亟待改进。

目前,对于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来讲,教学设备还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场地器材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校应迅速改变这一落后局面,为教师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空间,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

4. 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4.1 改革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在制定体育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时,除了注重发展身体、增强体育能力之外,还必须注意加强作为教师职业来说不可缺少的体育教学能力,并贯穿到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

4.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应努力做到:示范正确、讲解精炼,过程要清楚,纠错得力。教师除了示范、讲解技术的动作要领外,还要将教学步骤和方法、手势等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实施。如在课的准备部分,安排学生轮流整队、带准备活动,复述、示范动作要领,以提高学生的讲解、示范能力;做练习时互教互学,观察和纠正错误动作,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技术动作的能力;轮流进行保护和帮助,协助教师进行课堂考评等。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4.3 利用课堂以外的活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

4.3.1 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外活动时,学生将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运用于锻炼身体的实践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水平,还能培养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提高体育教学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4.3.2 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生理学、幼儿心理学等理论学科的支撑,便于学生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掌握。

4.3.3 通过模拟课堂、观摩、实习等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

可模拟幼儿体育活动课,让学生参与设计、组织,教师加以点评,也可采取学生互评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教育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场所和机会,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影响。

4.3.4 以考促练,通过体育教学技能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高。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考核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师资、场地等方面的保障,鼓励师生在体育教学能力及其他技能方面的练习和提高。

5. 小结

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改变幼儿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幼儿教师的角色。教师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要求,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努力突破普遍存在的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状,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与协商,有效提升专业化水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了体育教学能力,便能提高未来幼儿教育的质量。

摘要:本文作者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 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水平, 因此, 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很有必要。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周铁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及培养对策——兼谈在职体育教师的知识更新[J].湖南师大体育学院.

[2]钟为民, 王志勇.试论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师范性技能的培养[J].甘肃高师学报, VOL.5NO.2 (2000) :101-103.

[3]睢文龙, 廖时人, 朱新春.教师的能力结构: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施加影响的能力[J].江海第一小学.教育科研.教育文摘, 2005.2.21.

[4]刘猛, 胡婉珍.谈谈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J].九江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6) :77-79.

上一篇:干燥技术下一篇:设计目标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