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保障范文

2024-07-25

计量保障范文(精选5篇)

计量保障 第1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整体社会环境的改变,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这促使双方对于电能计量装置的精确性等问题给予了更大的关注。一方面,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电压、电流的畸变,影响电能表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利用种种手段进行窃电,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电能计量装置的正常运行。

1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因素分析的必要性

1.1客户利益层面

电能计量装置是供、用电双方的关键纽带,其计量精确水平和管理水平不仅是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更是保障电力用户合法利益的关键。如果计量装置出现问题,会对用户正常用电影响较大,且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在经济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将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因素分析透彻并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或尽可能降低故障率,确保计量精确,在保障电力用户权益的同时也体现了现代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1.2电力企业效益层面

正如天平之于买卖双方的重要性一样,电能计量装置保证了电能交易的公平公正性,电力企业进行电网建设的投资均需通过电费的形式来回收资金,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稳定发展。因此,电能计量装置的良好运作,在降低电能损失的同时更对提升电力企业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根据电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求,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因素细化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3电力企业社会形象层面

电力企业社会形象的建立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其涉及方面众多,但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便是提供准确的计量,保证电力用户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计量问题陷入与电力客户的纠纷之中,进而影响电力企业的社会形象。

2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因素分析

电能计量装置主要包括电能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 互感器二次回路、计量屏等部分。分析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并结合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各类故障,常见的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因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1)电能计量装置产品问题;(2) 过负荷烧毁装置;(3)雷击过电压;(4)倍率差错;(5)互感器故障;(6)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7)运输条件得不到保障。在以上所有因素中,第(7)项发生几率较低,因此不细述。

2.1产品问题

要确保电能计量装置准确、可靠,首先要确保计量产品的优质。目前机械式电表较少,这里不进行描述。电子式电表主要有计量、存储、显示、通讯等功能,具有计量精度更高,可进行集抄、数据存储等优点。其中电流互感、电压分压以及计量芯片构成电表计量部分,LCD或LED与液晶驱动芯片构成显示部分,E2PROM等元件实现电量信息的存储功能,RS485、载波、红外等模块构成电表的通讯部分。同时,电子式电表具有计时功能,一般误差一天不超过0.5s。这些功能统一受CPU控制,由其来协调工作。电子式电表必须有相应软件配合硬件才能正常工作。相对地,电子式电能表的电子元件强度不足, 只要以上任何一个部件质量不过关都会导致计量装置故障,最常见的为显示屏黑屏、计时同步误差以及通讯延迟等。

2.2过负荷问题

过负荷问题的产生有其必然的社会因素(包括产业增值、 社会经济复苏、小型企业设立等),同时与季节因素(如夏季负荷高峰等)息息相关。负荷突然增大,超出计量装置的承受能力,很容易烧毁计量装置的一些敏感部件,造成计量装置故障。 此外,部分农网低压主干线为铝线,在接入电能表时接线端子因铜铝接触而氧化发热,会烧毁电能表接线端子。

2.3雷击问题

该类现象主要集中在水产养殖、农业耕作以及一些关口电能计量装置上,这主要是由于该类用户周边环境空旷,较易引雷,而雷击形成的过电压或感应电压会造成绝缘击穿,引起计量装置故障。

2.4倍率差错问题

计量装置配套互感器错发,或者互感器安装错误,或者同一组互感器变比不同均会引起倍率差错问题,这将直接影响电能表计量的准确性,属于比较严重的计量装置故障。

对于动力用表来说,倍率差错问题尤其严重。因此对于动力用表应认真检查,仔细核对倍率是否与实际倍率相符合。

2.5互感器故障问题

就互感器问题而言,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引起的计量装置故障较多。造成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故障的主要原因有:(1)电容芯子压紧系数改变。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设计时,内部电容芯子有其相对应的压紧系数,如存在设计制造等缺陷或者运输等外力破坏因素,压紧系数将改变,从而造成电容分压器分压比变化,进而影响计量准确度,造成计量装置故障。(2)内部元件击穿。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内部部分电容芯子的击穿会造成电容分压器分压比变化,进而导致互感器误差变化,造成计量装置故障。

2.6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问题

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中最多的为电压回路故障,电流回路以及装置自身问题相对较少。二次电压回路自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箱、开关、电缆、电能表屏经电压切换继电器分别接入不同的电能表。由于电能表二次电压回路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 会导致经常发生二次保险接触不良、保险熔断以及电压切换继电器接触不良等故障,造成电能表计量出现差错。

3保障电能计量装置良好运行的措施

3.1管理方面

首先,必须保证计量装置的产品质量,这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使计量装置在运输、安装及其他工作中必须按照相关标准操作,并保证每项工作的质量。再次,应通过多渠道向广大电力用户进行宣传,使电力用户对计量装置的性能有全面的了解。最后,必须加强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巡检力度,充分利用负控、配变终端等远程监控手段,尽早消除装置安全运行隐患。

3.2技术投入方面

必须坚持表计轮换的标准,及时开展表计轮换工作。对老旧装置进行更换或改造,积极推广电子式计量表计的应用,提高计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计量箱状况十分重要,因此需要电力企业积极主动排查隐患表箱,及时更换破损计量箱,加强计量表计、计量箱封印等管理工作。

同时,应在技术上和装表工艺上下功夫:(1)计量装置的连接导线严禁使用铝芯导线,若低压网为铝线,必须采用铜铝过渡线夹或铜铝过渡线管后以铜质导线接入直通电表,避免因铜铝之间氧化而导致接线端子烧毁。(2)报装(或用电负荷)容量在35kW及以上时,考虑采用经电流互感器的方式接入电能表,减小电能表的计量电流。(3)针对雷区的客户加装带脱扣装置的低压避雷器或浪涌保护器,防止雷击过电压烧表。(4) 电能表需配置相应额定电流的限流开关,防止过负荷烧表的现象出现。限流开关配置标准如表1所示。

3.3用户沟通方面

针对用户过负荷损坏计量装置的情况,电力企业应发文明确客户应承担赔偿计量装置的义务,并制定相应的人工及器具使用费用标准,然后在物价局备案。

4结语

保障电能计量装置精确、灵敏和可靠运作,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责。本文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和现有研究成果,介绍了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因素分析的必要性,阐述了各类常见的计量装置故障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产生的根源,从管理、技术投入和用户沟通3个方面提出了保障电能计量装置良好运行的措施,希望能为今后的电能计量装置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计量管理是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第2篇

1.1 强化医院计量管理是国家法制化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颁布实施,对开展计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了基本管理原则,使计量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1991年8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共55项111种,其中涉及医疗卫生系统的有37项,约占67%,由此可见医学计量工作的重要。

1.2 强化医院计量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的保证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服务中的放射、理疗、预防临床诊断、药物研究与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均需使用多种医疗计量器具,这些医疗器具能否稳定可靠地提供准确的医学参数,不仅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健康,而且关系着医院的医疗质量,体现一个医院的整体医疗和管理水平。

2 目前医院计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计量检定覆盖面有待扩展

具体实施中可用于检定的标准器具仅限于检测血压计、心电图机、X光机、医用激光源、B超、CT、分光光度计等。而对于其它许多医用设备,例如:血气分析仪,血球计数仪,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临床使用仪器,还没有检定标准,至今不能检定。所以有待扩展标准,以扩大计量检定的覆盖面。

2.2 计量检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从事医学计量检定人员不从事医学仪器专业工作,所以对医疗设备不够熟悉,对仪器的测试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及使用方法都存在问题。随着医疗仪器设备不断发展更新,检定技术人员也要做到知识更新。不但要加强计量检定人员的医疗仪器基础知识、检定规程、检定方法、检定操作的培训,更要加强新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计量检定水平。

2.3 检定规程有待修改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创新,新仪器、新设备层出不穷。仪器设备的测试方法不断更新、测试精度逐步提高。现有检定规程中某些测试方法、测试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仪器设备的要求。因此应对陈旧的检定规程进行修改,并且加速对有关检定装置的研制,以适应现代仪器发展的要求。

2.4 监督管理有待加强

计量法和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已颁布多年,大、中型医院已把计量工作提到日程,但对于医学仪器的计量检定的监督管理,还有待加强。对于中心城镇的中小医院等,计量管理工作还很薄弱。尤其是大、中城市医院替换下的二手设备,正流向乡、村、城镇,这些设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隐患,更需定期维修,定期检定,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医疗质量。所以,不仅要广泛宣传计量法,宣传医学计量的监督检查,更重要的是落实监督,制定严格的奖惩办法。

3 强化医院计量管理的对策

3.1 执法机关完善制度,加大力度

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扩大计量检定的覆盖面,加大监督力度,营造计量检定工作更加科学化和法制化的环境。

3.2 开展计量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

可以组织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如讲大课,经验交流,厂家知识讲座等学习手段,提高知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检定工作。

3.3 建立健全医院计量质量保证体系

3.3.1 建立计量管理网络

我院设有计量科,有专职计量人员5人。在院内各科室聘请兼职计量人员140余人,形成覆盖全院的计量管理网络。

3.3.2 编制计量管理体系文件

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我院编制的文件包括:《计量管理制度》、《计量管理网络图》、《计量管理人员职责》、《计量仪器设备使用保养手册》以及程序文件《计量管理流程图》(其中包括:计量监督管理流程图、计量器具采购领用流程图、计量检定前期管理流程图、计量检定流程图、计量周期检定程序流程图、计量器具维修流程图、计量财务支出流程图)、《计量管理程序表格》(其中包括:计量检定计划表、仪器设备分类代码表、仪器设备登记册、强检计量器具年审表、检定调修登记表、维修送取登记表、新购置计量器具登记表、计量检定证书登记表、计量检定费/调修费统计表、计量检定数量统计表)、《使用计量仪器设备科室分布图》、《计量仪器设备分布图》。这些文件相互关联、相互支持。为医院的计量管理提供制度保证。

3.3.3 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模式

为适应计量管理发展的要求,将计量仪器设备档案管理、计量检定管理和支出费用管理模式升级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模式。

3.4 保证计量资金投入

医院管理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要提高经济效益,效益的高低应以整个医院的综合指标做衡量。对仪器设备而言,只有在保证仪器设备的准确度的基础上提高其使用率才能追求效益。医院的经济核算,一般以科室为单元,投入合理的计量检测费用是为了保证更大的经济效益。我院放射科的一台螺旋CT机,2007年门诊量为3万6千多人次,年收入约1400万元,按检定规程检定周期为一年。按2008年天津市计量检定收费标准,检定费为2050元,只占螺旋CT日收入的5%。由此可见,支出部分检定费用却换来更大的收益保证。收益来自质量,保证质量要靠计量。

医学计量是确保医疗设备准确、有效、安全、可靠的必要手段,是医疗质量保障体系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保证,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计量工作的监控,提高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支持医疗质量整体推进,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医院管理的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郑智雄.医院计量管理工作的加强[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13(4):79-80.

[2]宋晓英,等.加强医学计量管理提高医院工作质量[J].医疗设备信息,2007(11):44-45.

[3]郭萍.谈中小医院医学计量工作[J].医疗设备信息,2005(9):45.

[4]杨昕.医院加强医学计量工作的主要做法[J].实用医药杂志2007(9):1137.

[5]李海舰.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更应强化计量管理[J].中国计量,2005(3):22.

计量保障 第3篇

质量保障即以系统性、重视过程、全员参与和不断改进为特点的在一定目标指导下的一套管理思维和行动策略。高校质量保障是一套涉及整个高教系统及其管理问题的系统化的思维和行动策略。1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在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热潮的推动下、理论研究也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热点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并逐渐形成以校为本、学校自主管理、教育主管部门监督的初步体系。那么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现状如何呢?本文将利用文献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考察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近十年的研究状况,以期对我国当前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的理论研究、实践和反思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以1999-2008年十年间所发表的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作为统计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关键词和篇名途径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博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到634篇文献。把这些数据导入SPSS逐一建档,栏目包括作者、题名、工作机构、刊名和出版年。最后,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量及发表时间分析

1999-2008年十年间发表的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文献数目见图2-1。

第一,1999-2008年十年间,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文献量处于快速增长状态。1999年仅有5篇,2001年以后每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均在20篇以上,2006年以后每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在100篇以上,这说明从2000年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06年开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文章激增,这与2003年扩招的学生即将毕业但教育质量问题被社会质疑、高等教育各界重视质量保障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1999-2005年的文献总数为245篇,2006-2008年的总数为389篇,比率为63:100。可见近三年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已发展成为热点研究问题。

第三,2002年以来,出现了专门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硕士和博士论文,其中,硕士论文70篇,博士论文4篇。

(二)文献著者分析

第一,核心作者分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634篇论文出自1290位作者,其中发表三篇文章的作者3人,发表两篇文章的10人,其余的作者均只发表过一篇,发表两篇以上的共有13人,占作者总量的1%,可将这些作者看作是核心作者。作者的具体情况(仅列发文两篇以上者)见表2-1。

由表2-1的统计发现:一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学术论文的核心作者多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人员,以及部分高校管理人员;二是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高产作者并不多,而专注这一领域研究的学术人员也不多;三是研究的重复率较高,有的作者发表文章虽然超过两篇,但题目大同小异,总体研究进展不大。

第二,著者合作情况分析。论文合著是学术领域的普遍现象,合作研究可以发挥群体优势,在学术思维和视角方面可以互相融合。634篇论文中6人合著3篇,5人合著7篇,4人合著20篇,3人合著52篇,2人合著140篇,其余为1人独著。

对著者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1人独立完成的论文占多数(61%),可见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以个人独立进行为多;第二,合著的文章中,特别是3人以上合著的文章中采用实证研究为多,大多有个案分析和量化研究。

(三)期刊分布情况分析

对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为文献搜集和管理提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还可以了解各个刊物的办刊特点,指导刊物发展。本次统计论文634篇,来自383种期刊(包含学报在内),这些期刊主要包括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以及其他领域的相关期刊,其具体情况见表2-2。

对期刊分布情况的研究发现:第一,前六种期刊发文篇数均在10篇以上,占文献总数的11.51%,按照布拉德福定律,如果把期刊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离散区,发文10篇以上的期刊有六种,为核心区,共发文73篇;这六种期刊有五种都是有关高等教育研究的期刊。第二,除了正规全日制的高等教育之外,还有远程教育、职业教育等期刊和文章,比率占到了文献总数的22%,可以看出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对象已经走向多元化。

(四)研究主题分布

从所搜集的文献看,国内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进行了多学科、多层面、多视角、全方位的理论探索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核心内容。目前,国内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保障体系的研究上,具体体现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形态和组织体系、体系建构的原则与方法、质量保障的实施模式和保障体系发展研究等方面。

第二,关于高等教育分类分层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形态开展质量保障研究是最为生动和具体的研究领域。高等教育按类型可以分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远程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按不同层次可以分为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按不同功能可以分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按高校的不同层次可以分为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按办学性质和学科结构则分为综合、理工、师范、农林、医学、艺术等。从搜集的文献的题名看,本文将其按高等教育类型、学科和学位级别,对研究主题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表2-3)。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已经开展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研究,但其研究仍集中在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研究方面,对其它类型和层次的质量保障研究还有待深入和加强。

第三,关于院校内部、外部、院系级别的质量保障研究。从保障主体的角度来说,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保障体系。外部质量保障是指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学生家长等校外主体为确保教学质量而采取的各种保障措施。内部质量保障则是高校自己进行的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活动。

对634篇文献的题名进行分类,关于高校内外部质量保障研究的文献分布情况如表2-4。

由此看出,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研究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的目标定位与实现、高校教育质量组织体系及其功能、高校教育质量的诊断与评价、高校内部评估及其信息利用以及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由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国际标准化组织亦称ISO中的质量管理和保证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所有标准,也是我国推荐采用的国家标准)在高校的运用等五个方面。

第四,关于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比较研究。由于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比我国开展得早,他们依照本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建立了各自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国内学者一直重视介绍和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成果,译介了国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这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共计53篇,占文献总数的8.4%,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了参考。国别研究情况如表2-5。

其中,研究主题包括各国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机制、国外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及发展的新趋势和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标准的国际比较等。

通过对近十年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文献的计量分析可以看出,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并且趋于成熟、丰富和全面。这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密切关注、政府和高校自身重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关。从总体上看,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研究较多,但是研究深度和广度仍然不够,且重复率较高。从研究方法上看,定性研究和逻辑思辨较多,教育统计和调查等较少,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从研究内容来说,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构建和介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研究较少,尤其是实践的效果分析更是缺乏。不同学科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的研究很少。从研究层面来说,研究者主要是教育理论研究机构及其研究者,还较少有其它领域的学者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研究趋势上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主体分化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即研究问题将更加具体化;研究主题更加细化;国际合作研究将继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计量保障 第4篇

1 医学计量和装备质量的关系

医学计量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首要条件, 能对医疗装备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医疗装备具有定量特点, 而计量工作能满足这一要求, 为医疗装备的质量安全提供保证。基础医学计量管理的内容有:贯彻执行计量标准, 推广精密测量技术, 实验鉴定及技术分析;计量管理的要求: (1) 确保计量的规范性及其值的准确性; (2) 符合国家规定的医学计量管理标准; (3) 能保障医疗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稳定性; (4) 定期对医学装备进行检修及维护, 禁止使用不合格医疗装备。

2 强化医学计量, 保障医疗装备使用安全的对策

2.1 健全医院内部计量管理结构

医学计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健全的医院内部计量管理结构。医院若想建立完善的内部计量管理结构, 应注意加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计量管理工作站, 为计量管理工作提供良好平台, 从而使其具备应有地位, 保证计量工作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是选取科室兼职计量人员, 不仅能监督管理本科室的相关计量工具使用及保养, 而且还能加强与计量工作站的沟通联系, 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使计量工作准确性提高。

2.2 提高医学计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医疗装备也发生着较大的转变, 其呈现出智能化、数字化、功能化等特点, 因而对医学计量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医学计量管理工作复杂, 涉及较多的工作及方法, 这就要求计量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及专业素质, 从而改善管理水平。提升计量人员素质的方法有: (1) 保证计量人员具备计量检测资格, 掌握计量检测工作的相关知识, 熟悉计量检测程序; (2) 加强计量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 通过讲座或实践等指导其掌握先进计量检测方法, 从而提高其能力水平; (3) 对计量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教育指导, 使其意识到计量准确的重要性, 为提高计量水平奠定基础。

2.3 创建医学计量仪器的管理台账

医院配备的医疗装备种类繁多, 数量巨大, 且更换频率较快。如果想要完全掌握医院内部医学计量仪器的情况, 就需要创建医学计量的管理台账, 具体的内容有:计量仪器的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存放位置、数量等。每年年初时, 由计量管理工作人员对计量仪器台账进行更新管理, 包括增加新入医疗装备的基本情况, 删除淘汰医疗装备的基本资料等。通过创建仪器管理台账, 能及时了解医院内医疗装备的具体情况, 从而为医学计量管理奠定基础。

2.4 加强医学计量巡检工作

建立医学计量仪器的定期巡检制度, 每年特定时期组织相关计量人员对各科室进行医疗计量仪器检定工作, 包括设备的外观、性能等, 对不达标的设备进行校准、维修或者报废处理, 使计量设备能够达标。重点科室应增加检定次数, 对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应重点检查, 从而排除隐患, 保证使用安全。

3 结语

医学计量水平直接影响着医疗装备的使用安全, 应不断强化医学计量管理水平, 确保医疗救治的顺利开展。强化医学计量管理水平, 可从提高计量人员素质、健全医院内部计量管理机构、创建医疗装备管理台账、强化医学计量内部管理和审核、提升医学计量管理水平、加强医学计量巡检工作, 从而提高医学计量的规范性、准确性, 为保障医疗装备的应用安全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医疗装备是临床实施救治的必要设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种类也越来越繁多, 保障其使用安全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医学计量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技术, 其能提高医疗装备的安全性, 进而改善医院医疗水平。对医学计量管理进行强化管理, 能为医疗装备的使用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本文主要对医学计量管理的强化对策实施了分析研究, 保障医疗装备的应用安全。

关键词:医学计量管理,医疗设备,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何伟强, 杨伟鸿, 刘国安.强化医学计量管理, 保障医疗装备使用安全[J].医疗装备, 2014, 27 (05) :46-47.

[2]崔骊, 黄殿忠.加强医学计量管理工作确保医疗装备安全使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06) :118-119.

[3]杜和诗.医学计量、质量控制与医学装备质量保证的关系[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06) :120-123.

[4]董新明, 陈银海, 刑舰, 等.加强计量管理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10) :122-123+125.

计量保障 第5篇

当今社会的企业计量管理工作主要分三方面:一是对产品的技术指标进行依法溯源。各个行业, 国家都规定有相应的量制、量值和技术规范等产品技术标准, 企业需要严格遵循产品的技术指标和生产中允许的误差范围。二是建立健全企业的计量标准、计量仪器, 对外接受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量值传递、比对、校准等;对内开展测量器具的自我检定, 并对企业产品进行不间断抽查。三是完善企业的测试手段、检测设备、测试流程, 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计量管理工作贯穿企业整个生产过程, 对于烟草企业, 从原材料入厂的检测把关, 到制丝、卷接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直至半成品、成品的出厂检验, 都必须有计量测试的严格把关, 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将影响企业发展。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要充分认识计量检测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通过不断加强计量管理, 实现企业计量手段的先进性、覆盖的全面性、管理的完善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使企业的计量检测工作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1 计量管理在烟草产品质量保障中的地位

随着中国烟草市场的发展,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产品的生产正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安全型转变。随之, 质量也逐渐成为了烟草企业的生命, “以质量求生存, 以信誉求发展”已是每个烟草企业前进中的不可或缺的助推力。有些企业在生产中不注重质量问题, 不仅会造成产生成本浪费, 如返工、换料、重复生产等等, 而且当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消费者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 会引起投诉、索赔……更严重的会影响企业的信誉, 从而造成客源的流失, 订单减少, 阻碍企业发展,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曾有专家进行过分析, 认为产品质量的好坏与计量管理有着必然的联系。以烟草企业为例:不同品牌的产品对烟丝的生产要求也不尽相同, 烟草企业对不同产地的烟叶进行定量配比, 不同的数量和产地的配比就会产生不同的口味, 而其定量控制就要靠配比电子皮带秤来实现, 如果配比电子皮带秤数据不准确, 所生产出的产品口味也会大相径庭;在产品质量的最终评价检验中, 烟支含水率、烟碱含量、烟支重量、焦油含量等等, 这些定量数据的取得, 都离不开计量设备的可靠性, 如果数据取得过程中设备不可靠, 就无法对产品质量作出科学的评价。

所以在现代化社会中, 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而计量管理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企业生产要真正实现专业化、社会化、机械化、自动化, 必须充分利用计量管理手段。企业只有保证生产和经营中的计量测试手段齐全、准确, 才能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计量技术贯穿于各行各业, 是面向全社会服务的横向技术基础。今天的社会, 可以说“没有计量, 寸步难行”。

2 计量管理在保障烟草产品质量中的作用

2.1 技术保证作用

企业产品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定量的变化, 可达到一定质的要求, 质量的保障离不开定量分析。在企业生产活动中, 质量的变化是通过数据来表达和决定的, 从原材料到成品, 都有不同的数据要求, 而数据的准确性又离不开计量管理。所以计量管理的技术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计量管理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参与组织和管理企业的生产过程。

烟草企业生产过程中, 从原料、半成品到产品, 都需要通过计量器具的检测, 得到相关的准确数据后与标准进行比较, 才能得出是否符合国家或企业技术标准规定的结论, 从而决定能否投用、继续加工生产或允许出厂销售;还有在计量数据采集过程中, 如果计量仪器不准确, 便会导致数据不可靠, 反馈到生产工艺过程中, 企业就无法对加工状态或产品质量进行准确、合理、有效地控制。所以, 只有加强计量管理, 才能保证计量器具提供出的数据信息科学可靠, 才能保证企业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过程中有科学的决策。

其次计量管理保证了企业生产活动中计量量值的准确可靠。

如烟草制丝加香加料的自动化控制, 大多是通过采集高精度电子称的数据以及其它相关计量参数后通过程序处理来实现的, 如果电子称等器具的数据失真, 烟丝的质量将会受到直接影响。所以烟草企业往往通过计量管理对所用计量设备进行定期检验、测量和试验, 对设备的量值进行校准、传递、调整, 从而保证了设备量值的准确可靠, 进而保证了烟草产品质量的稳定。

计量管理在烟草产品质量保障中起着技术保证作用, 企业应当重视计量管理。所以企业在引入先进管理工具的同时, 应加强计量管理工作, 完善提高计检测体系, 严防不合格计量器具投入生产使用, 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仪器仪表, 并认真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 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2.2 法制监督作用

计量法规定计量部门代表国家行使计量监督权, 企业要依据《计量法》的规定, 接受上级计量标准直至国家的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 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 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监督和调控, 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维护企业信誉。

如烟草产品, 国家规定烟草水分含量应在 (±0.1%) 。烟草企业采用的水分仪如果达不到要求的精度, 所检测、监控的产品就不能达到国家标准, 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将不合格, 会造成资源浪费、企业亏损等等。

计量管理在企业产品保障中起着一定的法制监督作用。企业注重计量管理,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调试设备或引进符合要求的计量设备, 将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3 加强烟草企业计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

计量管理关系着企业产品质量的优劣, 企业应根据生产管理的需要, 建立并不断地完善计量规章制度, 充分发挥计量管理工作在提高产品质量上的重要作用。

计量管理制度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量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计量器具采购、入库和流转制度;计量器具配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计量器具周期检定 (校准) 制度;不合格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计量检测管理制度;计量工作的定期审核与评审制度。

3.2 加强计量器具管理

就企业管理方面说, 加强计量器具管理, 能保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 做到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及质量管理的风险。

首先企业应根据材料检测、经营管理、安全生产、能源计量、环境保护、产品检测等方面的需要确定计量检测点, 配备符合规章要求的计量器具。

其次制作本单位计量器具管理台账, 制定计量器具分类管理方法和周期检定计划。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需要登记造册, 向当地县 (市) 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并向其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对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可自行开展检定工作。自行检定 (校准) 的计量器具应合理确定检定 (校准) 周期, 并应有文件作出规定, 经领导批准方可实施。对不能自行检定 (校准) 的计量器具, 应将其送到有资格开展计量检定 (校准) 机构进行检定 (校准) 。

企业还应对计量器具实施标志管理, 标志要注明检定 (校准) 日期, 有效期和检定 (校准) 单位或部门, 不合格计量器具应当停止使用, 隔离存放, 并作出明显标识。

3.3 加强计量人员技术培训

提高计量人员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计量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软件芯片的应用, 智能化, 自动化, 自校准功能日见明显。计量仪器不在仅限于力、电、磁、光、声的简单分类, 而是它们的组合, 如核子秤、微波、红外技术在仪器检测的应用, 对仪器的校准和环境使用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计量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学问, 熟悉更复杂更多门类的测量仪器才能胜任该工作。企业应给予技术人员更多的培训机会, 计量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计量人员应不等不靠, 自我学习和钻研, 交流和提高。企业应给予技术人员必要的待遇, 留住人才,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和晋升通道。

4 总结

总而言之, 计量管理工作是企业质量保障的基础, 企业质量保障离不开科学的计量管理。所以烟草企业同样必须在抓好其他管理工作的同时, 重视加强计量管理制度建设, 提升企业在计量测试、计量标准、法定量传等反面管理能力。只有加强计量管理, 企业的产品质量工作才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企业综合竞争力才能得以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邱晓敏.浅谈企业计量管理工作[J].管理与创新2009.4.240

[2]白文娟.浅析信息时代烟草企业如何加强计量管理工作.[J].企业技术开发.2012.4.52-102

[3]姜坤荣, 姜筱琛.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97-98

上一篇:管理会计的春天论文下一篇:网络论坛的传播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