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防治范文

2024-07-10

白蚁防治范文(精选12篇)

白蚁防治 第1篇

关键词:区域白蚁防治技术,饵剂,别墅乳白蚁

区域白蚁防治技术强调的是在大面积的独立区域内持续抑制白蚁种群活动, 使之不足以成害, 力求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可承受、最低需求可满足, 这是对IPM理念在区域白蚁防治这个层面上的发扬和具体化。区域白蚁防治技术中, 饵剂系统技术是具备全面开展使用潜力的重点技术发展趋势, 其饵剂产品投入使用后, 具备的持续监测、抑制区域内白蚁整体活动以及能够根据区域内白蚁群体的位置调整监测控制方向, 有目的性地投放饵剂等优点都使该技术前景广阔, 尽管目前仍需要解决饵站的定位、查找、监测中人工消耗过高以及对白蚁种类的监控诱杀技术的完善等问题[1]。

低蚁害水平的区域一般出现在地面建筑为新建成10年以内的, 区域内白蚁种群尚未全面发展, 或者经过系统性防治, 白蚁种群密度大幅下降, 此种情况下, 区域内白蚁危害通常呈现偶发现象, 即危害面积不大, 蛀食程度较轻, 一般不出现2个以上危害点连接成片的情况, 在单个房间内或单套住宅内成害, 在此范围之外很难发现白蚁活动的其他迹象。如何在低蚁害水平条件下实现区域内白蚁种群控制的目标, 其实可能较之大面积危害更难以把握。在较严重的大面积危害情况下, 采用任意措施都可以在初期产生效果, 一定程度上降低白蚁活动的程度, 但在低蚁害水平条件下, 该种偶发的白蚁危害特别是在现代型建筑中, 往往隐蔽性更强, 仅有少数危害迹象能被有效勘察, 无论采取何种防治措施, 往往会因为勘察指引的偏差而产生许多无效劳动[2]。

乳白蚁近年来在现代型建筑中危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在于乳白蚁需要一定空间构筑巢体, 以及需要相当丰富的水分来维持整个巢群的基本生存之需, 而现代建筑多以砖混、钢混结构为代表, 结构致密, 没有很多可供乳白蚁筑巢的空间环境, 大多数在现代型建筑中被发现的乳白蚁危害案例都发生在底层, 白蚁可以在室内的混凝土地面以下构筑较完整的巢体, 然后穿越混凝土裂缝潜入室内, 或者白蚁直接在室内的橱柜下方隔档内、木门套与墙体结合部分的较大空间内构筑地上巢, 通过从混凝土地面的裂缝进入土壤中, 以及从有水源的房间获取水分, 而这些致密的混凝土结构大大增加了乳白蚁取水的困难性, 致使在长江流域城市中, 乳白蚁已基本不属于首要的危害种类[3]。目前在城市中乳白蚁的发生通常都呈点状分布, 没有形成连片的危害现象。

1案例基本情况

凤翔山庄是位于南京城以南的铁心桥地区一处新建的较大型住宅群, 占地逾10万m2, 建筑面积约40万m2, 建筑年代在2000—2002年, 建成至今逾10年, 由于该片区经历大面积的房地产开发, 原始自然环境已基本破坏, 小区内基本上完全为水泥硬化地面, 裸露于外表的土壤面积极小, 由于规划建设密度较大, 尽管为小产权别墅区, 但没有预留很多绿化的空间, 客观上形成一定的物理屏障, 较有效地减缓了白蚁生存繁衍的速度, 建成至今未见大规模白蚁危害发生。小区内建筑以低层住宅和连排别墅为主, 建筑物呈现出较强的独立性, 互相之间以硬化地面连接, 因此发生白蚁交叉传播的概率较低。

在此前若干年中, 凤翔山庄未见白蚁危害的报告信息。2009年6月8日, 根据业主报告, 第23幢某处连排别墅发生白蚁有翅成虫分飞, 经现场勘察发现为台湾乳白蚁。由于业主此前一直不在此住宅中居住, 且有翅成虫已基本死亡, 估计分飞时间应在此前数日。群体几乎未受惊扰, 因此活动旺盛, 有大量外露迹象, 在进户门一侧贴墙摆放的一个橱柜下面, 白蚁已将与地板接触面完全封闭形成一个巨大的活动空间, 地板因白蚁携带的水分导致潮湿, 已有部分腐烂, 从迹象上可以清晰地发现, 以靠近有橱柜的这个墙角飘窗附近活动最为旺盛, 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在该房间内的对角位置套内木楼梯侧墙上, 亦可见食指粗细的典型乳白蚁蚁路, 显示出白蚁正逐渐向2楼蔓延。木楼梯下方的衣橱内壁, 由于白蚁蛀食, 部分装饰木板已损毁。2楼以上部分尚未发现白蚁活动的迹象, 仅可见数目众多的天牛幼虫蛀食小孔密布于地板各处, 由于该别墅装修几年来基本未入住, 长期空置, 为昆虫生存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不受干扰的小环境, 而该别墅内在装修时所使用的木材有可能未经过烘干处理, 也使木材的适口性更好, 因而有多种蛀木害虫同时在该房内产生危害。

对外围环境的勘察, 没有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尽管白蚁分飞可判断出靠近正面小院落一面, 但墙外毫无任何活动迹象。小院内约有10 m2的裸露土地, 经目测观察, 也未见有白蚁活动的痕迹。然而, 未能在室内发现任何巢片, 只能说明2种可能性, 一种是白蚁巢是在靠近窗台外侧的室外环境中, 另一种是白蚁巢在靠近窗台内侧的水泥地坪下, 根本没有出建筑物, 2种情况可能面临着区别较大的灭杀方式。该住宅位于一处联排别墅的中部, 检查人员分别在东西两侧邻居的住宅中反复检查, 均未发现任何白蚁活动的迹象。

2饵剂技术实施与效果

为确保灭治的效果和降低劳动量, 当日, 笔者在室内沿飘窗附近白蚁活动密集区的地板上排布5套Sentricon AG (地上型) 饵剂系统 (对房屋建筑实施持续性保护的白蚁监测防治系统, 美国Dow Elanco公司生产) , 室内楼梯侧墙布置1套Sentricon AG系统, 并对塑料外壳做了适当改造, 嵌压在蚁路上, 蚁路正面完全悬空, 保持原有的状态, 有利于白蚁在蚁路中正常活动, 并引诱白蚁打开蚁路直接进入到饵站中觅食;木楼梯下方的衣橱内壁亦采取同样的方式安装2套Sentricon AG系统, 沿蚁路延伸方向逐次拦截。这样形成3个饵站集群, 在当前已勘察发现白蚁活动的位置全面布控, 最大限度将室内白蚁可能产生觅食活动的线路全面拦截。而对于白蚁巢的位置, 暂时不做进一步的确认, 在飘窗外侧正面小院落中的土壤里, 安装4套Sentricon IG (地下型) 饵站, 用于观察是否有白蚁在室外环境中活动。如在下一次检查维护中确认有大量白蚁进入饵站内, 则表明室外白蚁活动相当旺盛, 可以进一步追查白蚁巢是否存在于室外环境中, 避免不必要的重体力劳动和对装修环境的破坏。

6月19日首次检查饵站, 与预计情况有所偏离的是, 白蚁活动迹象最密集的飘窗附近地板上5套AG基本没有白蚁进入, 使这个最大规模的AG集群没有发挥作用;木楼梯侧墙蚁路上嵌压的AG亦未见白蚁大量进入, 但可见白蚁仍在蚁路中活动的现象;木楼梯下方衣橱中已有少量白蚁进入取食饵剂。与安装时间接近可能有一定关系, 白蚁尚未大规模在饵站中出现, 并且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性现象是, 飘窗附近的AG没有拦截到更多的白蚁似乎已经预示在该位置不太可能有白蚁巢的存在。室外小院中AG的检查进一步证实判断, 完全没有白蚁进入的痕迹, 对于台湾乳白蚁来说, 安装超过10 d以上仍没有诱到白蚁, 后期发生白蚁进入饵站的可能性比较小。初步判断是, 该群白蚁的活动范围很小, 在东西两侧几乎未超出该住宅的分户墙, 南侧小院里至少也不是主要的活动区域, 北面基本以木楼梯第一踏步为界, 在其后的厨房、卫生间等富含水源的位置并没有白蚁入侵的明显迹象, 说明此处白蚁不需要从厨、卫等处获得水分, 而此类连排别墅由于楼层低矮, 横墙承重的结构体系, 通常不需要整板砼基础, 多以条形浅基础即可支撑承重墙传递的荷载, 故而室内水泥地坪下方应当就是土壤, 没有致密的砼结构形成物理屏障, 白蚁巢完全可能就构筑于室内地坪下。

7月29日第2次检查饵站, 进一步强化了首次检查时的判断, 室外土壤中的IG同样未能捕获任何白蚁, 除飘窗附近的5套AG仍未有重要收获之外, 另外2处AG均发生严重的白蚁取食饵剂现象, 楼梯侧墙上的AG内白蚁取食异常活跃, 其内塑料包装袋被涂布泥粒, 近距离观察发现已完全取食完;楼梯下方衣橱内壁上的上、下2个AG内饵剂已大部分被取食, 而且可见大量工蚁活动, 说明目前仍在群体的活动高峰期, 活性成分氟铃脲尚未对白蚁群体产生全面的灭杀作用。另一方面, 印证6月19日检查中该群体的活动面积可能不大的预判结果, 目视观察和饵站引诱2个方面的结果保持高度统一, 该群体的主要活动范围仅限于室内1楼的约20 m2平面范围, 结合1楼地板下方无筑巢空间的情况, 白蚁巢应处于该房间的中间位置。

对2个发现较多白蚁取食的AG集群, 为减少对白蚁的惊扰, 在饵站外侧另外加装新的饵站, 而不替换出原有的包装袋。

8月14日第3次检查, 白蚁取食高峰明显衰落, 仅可见有取食量, 但无需再次更换饵剂, 兵蚁所占比例有明显升高。至9月9日第4次现场检查时, 仅在饵站中发现有少量白蚁活动, 显然系群体中各品级间比例失调, 已产生营养体系崩溃。其后一直保持大约每月1次观测, 均未再发现白蚁于饵站中活动。凤翔山庄该别墅白蚁防治工程全部结束, 历时3个月以上, 先后经过3次较完整的系统检查维护和若干次零星的观测, 获得满意效果。

3结语

与之前将饵剂系统用于大面积白蚁控制活动的案例不同, 此案例中近10万m2的大范围内未发生普遍白蚁危害, 仅是单独点状分布的零星蚁害清除, 为能在较长时间内抑制白蚁种群密度的上升, 在此案例中, 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在危害点周围的目视勘察与饵站监控, 确定白蚁分布的边界;危害点内使用高密度饵站集群强化引诱效果, 提高诱集白蚁的可能性;采用合适的饵剂产品, Sentricon针对台湾乳白蚁已证实有较好的全群灭杀效果, 相对于化学药剂可能出现的防治效果反复的情况以及灭蚁灵禁用的政策麻烦, 是个相当有效的选择;后期的持续跟踪观察, 防止在危害点附近有残存群体复活的可能。

特别是在本案例中, 勘察部分与实施灭杀过程形成交叉, 考虑到白蚁活动的季节性因素, 以及饵剂产品普遍存在的灭杀时间较长的问题, 因此在合适的季节将勘察白蚁活动范围、蚁巢位置等科目与检查维护相结合[4], 是确保在“点清除”作业中效率的可借鉴方式。

参考文献

[1]莫建初, 石勇, 宋晓钢, 等.中国房屋建筑白蚁防治IPM策略研究及应用现状[J].城市害虫防治, 2005 (1) :3-10.

[2]王晓霞.江西省开展房屋白蚁防治质量安全检查[J].白蚁防治, 2005 (5) :10.

[3]李小鹰.白蚁控制IPM策略的发展及对药剂的要求[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4, 10 (6) :354-358.

白蚁防治工程 第2篇

(一)、药剂法

主要在大坝的背水坡的草皮护坡部位,喷洒药剂,使之渗入草中,并深入泥土5~10cm,可将堤坝表层幼龄蚁巢的白蚁毒杀致死。毒杀效果比较好的化学剂有1%~2%五氯酚钠水溶液、1%氯丹乳剂、狄氏剂、艾氏剂等,也可以采用敌敌畏水溶液进行喷洒。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喷洒药剂之前要充分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同时喷洒后要有专人负责看管所喷洒药物的坝段。防治周围农户家中的家禽吃食草皮中毒。

(二)、“三环节,八程序”法

“三环节,八程序”法即:第一环节:找、标、杀;第二环节:找、标、灌;第三环节:找、杀(防)。对于顺河坝导渗沟至大坝坝脚沟台地部分,可以采用第三环节进行治理,对于这部分的白蚁只要找到并杀死就可以了,不必进行开挖取巢,也不必进行灌浆处理,因为这部分蚁洞的存在对大坝的安全构不成多大的危害。对于大坝背水坡和迎水坡部分,则必须采用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进行治理。这里所不同的是在第二环节中的“找”,这里的“找”则是采用仪器设备进行探巢查找。因为水库大坝较长,沿库村庄较多,牛羊上坝比较厉害,找药杀后长出堤坝表面的死巢指示物(碳棒菌)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所以,必须采用探测仪器进行探巢。

如果堤坝上采取了防治措施,则可以直接采用第二环节。这是因为采取了防治措施,就很难找到泥被、泥线,也就是说很难找到蚁道,采用挖巢法就很艰难,但堤坝隐患(蚁巢和蚁道),就必须采用第二环节进行处理。

灌比挖好。挖巢清除不了所有的蚁道,同时也无法处理贯穿堤坝的蚁道,而灌浆则不同,它不仅可以将堤坝背水坡的所有蚁道进行充填,而且也可以充填堤坝内部的裂缝、空腔、蚁巢和贯穿堤坝的蚁道,这样就可以提高堤坝的抗洪能力。

(三)、挖巢法

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没有采用药物防治的坝段。

挖巢法的关键是寻找白蚁的地表特征──泥被和泥线。黑翅土白蚁的泥背、泥线在白蚁活动点数量增加的同时,其分布逐渐扩展,泥背、泥线也逐渐增加。但是,在坝坡上白蚁的活动点在各个部位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地表象征的数量、密度与季节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堤坝上,泥背、泥线数量多和密度大的位置,春季是依次在背水坡的堤肩,迎水坡的肩部和背水坡的肩部,秋季是在迎水坡过水部分的堤脚和背水坡的堤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泥被、泥线的部位,不一定就有蚁巢存在,也就是说,找到了泥被、泥线,不等于就找到了白蚁蚁道。

在找到泥被、泥线之后,首先要进行判断。找到的泥被、泥线如果比较新,拨开有白蚁出现,则由此寻找挖巢,肯定能够找到蚁道,如果泥被、泥线比较陈旧,拨开后没有发现白蚁,则只能说明以前有白蚁来此取食,现在已经弃掉不用了。那么,就没有必要在此多花时间去追挖寻找蚁道。

白蚁对桉树的为害及其防治方法 第3篇

目前,在退耕还林中有很多桉树生态林,而桉树树皮容易裂口,最容易招来白蚁为害。白蚁群居于地下,营巢于土中,在桉树树干上修筑泥被,其活动场所在泥被、泥线中,很难被人察觉,常为害桉树苗木、树皮、根茎。轻者影响桉树的正常生长,重者造成桉树死亡。

二、白蚁防治方法

1. 追挖法 追挖时间最好选在10 ~ 12月,因冬季白蚁没有外出,全部集中在蚁巢内,只要挖到蚁巢,就能将蚁群一网打尽。追挖时,首先找准蚁路、泥被线、分飞孔等,然后分析判断蚁巢位置,沿着蚁路追挖找到蚁穴,挖出蚁巢,向蚁巢内喷洒敌敌畏500倍液,消灭蚁群。

2. 光药诱杀法 在4 ~ 6月,利用有翅白蚁的趋光性,安置黑光灯对有翅白蚁进行诱杀。也可用药物杀灭有翅白蚁,防止新的蚁群产生。

3. 诱杀坑法 在被害桉树附近挖诱杀小坑数个,坑的体积长×宽×深为0.3米×0.3米×0.2米,放入松木屑、甘蔗渣,加入适量的淘米水或2%的糖水,再用松针或稻草盖好,覆少量泥土呈馒头形,以防进水影响引诱效果。隔一段时间诱来白蚁后取出引诱物,喷施灭蚁灵10克或其他灭蚁药剂灭杀白蚁。

4. 诱杀堆法 用蔗糖100克、细谷糠150克、热水1升拌匀成糊状,稍冷后将70%灭蚁灵粉剂15克和毒死蜱10毫升加入混合。然后涂在纸上或板皮上制成杀虫片,堆放在蚁患周围地面上,要靠近白蚁活动之处,或用搭桥方式把白蚁引到诱杀堆上来进行诱杀。

5. 诱杀箱法 用松木板做成40厘米见方的无盖木箱,木箱外用湿报纸包住,内放用水浸湿的松木板,板间留有小空隙,把白蚁诱进木板小空隙后,再喷灭蚁灵进行毒杀。

6. 毒饵塞洞法 毒饵用灭蚁灵粉0.1克、红糖20克、松花粉20克、水适量,称好后搅拌成糊状,再用皱纹卫生纸包好揉成团,然后塞入白蚁蚁路、分飞孔等处,半月后换1次药,直到将白蚁消灭完为止。

7. 灌药灭杀法 在蚁道口插入1个漏斗,先灌入5千克左右的清水湿润蚁道,然后灌入80%敌敌畏乳剂500倍液或辛硫磷乳剂200倍液20千克左右,或向蚁道、蚁巢内喷灌灭蚁灵20克进行灭杀。

8. 埋药毒杀法 用100份砂土混1份5%米乐尔颗粒剂,距被害桉树树基0.4米处挖一周15厘米深的小环形沟,沟中均匀埋入配制好的药品。也可在沟中浇灌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然后覆土盖好,可消灭来侵白蚁。

9. 浅洞放药法 将含有亚砷酸、灭蚁灵、氟虫胺等慢性药物成分的花粉撒在白蚁较多的地方(如蚁路、分飞孔处),用螺丝刀插几个浅洞,将药粉适量放入,使白蚁不自觉地带回蚁巢后,将白蚁毒杀在巢内。

10. 泥线喷药法 在白蚁活动高峰期,用毒死蜱1000倍液或溴氰菊酯500倍液,喷洒在泥线或泥被上,以泥线充分湿润而泥土不落为宜,可取得较好的杀蚁效果。

11. 蚁道压烟法 找到白蚁主道后,用压烟筒的出烟管插入白蚁主道,然后用泥封严道口,再把杀蚁烟剂放入筒内点燃,扭紧上盖,毒烟沿蚁道压入蚁巢,杀蚁效果非常好。

12. 土壤消毒法 为了预防白蚁从地下蔓延为害,用0.5%七氯, 或1%氯丹, 或0.8%林丹,或10%亚砷酸钠等,单位用量为2000毫升/米2,撒在桉树树基土壤上面进行土壤消毒。这些药物毒性很大,可有效预防白蚁20年。

13. 生物防治法 清除诱集白蚁的垃圾废品、遗弃木材、杂物、枯枝等,形成白蚁无食生存环境;认真保护和利用螳螂、山青蛙、蝙蝠、各种蚂蚁、蜘蛛等白蚁的天敌,充分发挥这些天敌作用,以期将白蚁控制在极小范围内。

(作者联系方式:重庆市万州区白羊镇政府街21号 邮编:404022)

幼龄杉树白蚁防治方法 第4篇

1.1 隐蔽性

白蚁通常生活在黑暗环境中, 筑巢在土中、木头里或在高大的土垅内, 修筑隧道活动隐蔽, 危害不易使人察觉, 一旦发现, 损失严重, 已无法挽回, 所以白蚁是杉树林生长的一大隐患。

1.2 广泛性

白蚁危害范围广泛, 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 特别是农林植物等, 对杉树林更是老中幼各龄级树木危害, 特别是新栽2~5 年生幼龄杉树更是白蚁危害的重点对象。

1.3 严重性

白蚁发生危害率极高, 破坏性极大;白蚁造成的损失惊人, 据资料统计, 在房屋建筑方面, 长江流域危害率一般可占房屋总数的20%~50%;华南地区危害率可上升到50%~80%, 广东可高达90%。据统计, 全国23 个城市仅房屋白蚁造成的损失, 每年约800 亿人民币。667m2杉树幼龄林一旦被白蚁危害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00 元以上。

1.4 易传播和扩散蔓性强

白蚁被人引进, 由原产地传播到新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危害, 已有记录的种类达40 多种。幼龄杉树一旦被白蚁危害, 通常1 个月内就有幼树死亡, 且传播和扩散快。6.67~13.33hm2杉树林2 个月之内就可被白蚁危害得面目全非。

2白蚁对幼龄杉树的危害

多数林木都会受到白蚁的侵袭。据调查, 白蚁危害各类植物达300 多种。轻则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重则造成树木空心、死亡。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杉木林基地, 白蚁危害一般达30%~60%, 以幼龄杉树受害最为严重, 严重的植株被害率达80%~100%。

白蚁一旦危害幼龄杉树, 受害病症明显:树干有蚁路出现, 树冠轮枝减少、平顶、树冠针叶稀少且多数黄化, 树干尖削度大、长势衰弱, 树木材心有明显的蚁道, 蚁道直径可达1~4cm。通过调查危害杉树的白蚁主要有7 种, 即肖若散白蚁、丹徒散白蚁、黑胸散白蚁、尖唇散白蚁、黑翅土白蚁、囟土白蚁、扬子江近歪白蚁。白蚁种类不同, 为害林木的部位不同。

3防治幼龄杉树白蚁主要方法

白蚁均筑巢于地下, 黑翅土白蚁的巢一般离地面1~3m。白蚁每年4~10 月出巢, 为害, 5~6 月进行分飞, 分飞前工蚁先筑分飞孔。黑翅大白蚁的分飞孔凸, 出地面, 略呈圆锥形, 由许多小土粒粘结而成 (1) 药物防治。一旦发现白蚁危害幼龄杉树, 可采取药物防治的方法, 及时除治白蚁, 具体做法是在其猖獗地方, 每隔10m, 挖1 个50cm×30cm×30cm的小坑, 坑内放入用铁丝或竹篾捆好的松柴、甘蔗或红花草干等, 上盖树叶1 层, 坑面用稻草泥糊密封, 坑顶须高出地面, 以免雨水流入, 约15~20d, 揭盖检查, 如发现大量白蚁进入, 立即将松柴等提起, 喷上0.006kg灭蚁灵粉剂, 再将提起物放入原坑, 覆盖如原状, 如是蚁体带药回巢, 互相传播, 而致整个蚁群死亡。对在树干上活动的白蚁, 可直接喷德国巴斯夫化工出产的目前最先进的白蚁药伐蚁克。具体做法是一喷雾器15kg水兑70m L的药液, 对准白蚁和蚁路喷雾。也可采取散剂毒杀法, 找到白蚁巢后, 在巢上打孔, 见有兵蚁前来防守保卫时即喷药。用喷粉器向孔内施药3 次, 施药后用纸或草棉等堵住孔口, 而后捶打近旁的木板, 使白蚁行走, 增加其与毒粉的接触机会。 (2) 及时开展幼龄杉树的抚育除草工作, 破坏白蚁的生存环境。蚁巢是白蚁整体活动的核心, 通常分为地上巢、地下巢和两栖巢。白蚁好温怕冷, 好湿怕水, 好暗怕光, 好平静怕震荡。幼龄杉树密度过大、杂灌草从生、通风不畅等都是白蚁的适宜生活场所。在4~8 月杂草灌木生长旺成时期, 及时清除林地上的杂草灌木, 特别是茅草类杂草, 给幼龄杉树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增加林内光照和通风透气, 破坏白蚁的生存环境。 (3) 及时清除被白蚁危害至死的杉树, 铲除杉树树根部的白蚁及其巢穴, 在来年春天及时补栽杉树苗。一般2~5 年生幼龄杉树被白蚁危害死亡时, 其树兜旁边常有1~2 株以上杉树萌发枝条生长, 此时砍伐掉被白蚁危害至死的杉树树干、保留一株健壮的萌发枝条, 清除萌发枝条周围的杂灌草, 结合施用除白蚁灭蚁灵粉剂药粉, 保证杉树萌发枝条不再受白蚁危害。 (4) 营造针阔叶树种混交林。在营造幼龄杉树林时, 采取8 杉2 阔混交林方式造林, 可有效调整林种结构, 改善林内卫生条件, 招引白蚁天敌如有益昆虫和鸟类, 捕食白蚁。

摘要:杉树是南方林区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近年不少地方, 白蚁对幼龄杉木的危害明显比以往严重。防治幼龄杉木白蚁危害克不容缓, 白蚁一旦危害幼龄杉树, 轻则影响幼龄杉树生长, 重则造成幼龄杉树死亡、严重影响杉木材质, 造成林业经济的重大损失。

白蚁防治技术 第5篇

摘 要 白蚁是破坏性很强的社会性昆虫。文章从白蚁的探测和监测、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源物质防治和白蚁信息素的利用技术5个方面综述白蚁防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展望白蚁未来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 白蚁,防治技术,社会性昆虫

据Wilsom统计,全世界有白蚁2200种,现可能已达3000种。白蚁独特的取食特性使地球上几乎所有物品都可遭受白蚁的侵害。在我国白蚁危害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15亿元,美国每年仅花费于预防和防治白蚁的费用便有10亿美元。

白蚁营巢居社会性群体生活,群体防卫功能使其对天敌和其它环境因子的抗逆能力大为增强,而隐蔽活动的习性又加大了研究和防治的难度。过去化学药物防治是白蚁预防和防治的主要措施。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签署,长期以来使用的无机杀虫剂和有机氯杀虫剂正逐渐被淘汰,世界各国的白蚁研究和防治人员正在寻找对环境友好而有效的白蚁绿色防治技术。目前,白蚁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五大类,根据不同的目的、场合和白蚁种类选择使用,而且这些技术可以相互组配,以便有效地控制白蚁的危害。本文综述了世界上目前使用的或具有应用前景的白蚁防治技术,为这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白蚁的探测和监测技术

白蚁的探测和监测是白蚁预防和治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措施,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待检测区域适当地使用白蚁诱食剂引诱白蚁取食,从而发现白蚁种群的存在。同时,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也在尝试使用,如放射性同位素测定仪、微波遥感技术、电阻勘探技术、探地雷达、声频探测仪、气味测定仪、红外线测定仪等。

色素标记方法对白蚁活动的监测、行为、生态和防治研究很有用。su等测定了12种生物染色剂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和欧美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pes标记功能适用性。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屏障技术,主要是利用砂子、玄武岩石子颗粒、金属网、金属板和PVC板等物质作为物理或机械屏障,防止白蚁进入建筑物内造成危害的方法。是利用白蚁只能通过1mm以上的空隙,但不能用口器搬运直径大于1mm的石头颗粒的特点,设计障碍物阻止白蚁通过。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是能预防白蚁进入建筑物内进行为害,而不是驱赶或灭杀接近建筑物的白蚁;可结合建筑物施工时完成,花费不高,对环境友好。不足的是未能阻止分飞的蚁群进入建筑物。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的夏威夷,这种技术投入商业运用已超过10年,申请了多个专利(参阅美国专利网站www.uspto.gov)。物理屏障法可根据需要采用以下几种屏障材料:筛网,石头颗粒,防护板,防水膜和钢结构等。

利用高温、低温、高电压和微波等物理手段也可用于白蚁防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污染,一般将这种方法用于处理白蚁危害程度较轻的木材、仓库、家具、档案、图书和文物等物品。缺点是费用高,难以常规使用,主要用于局部处理,不能保证长久有效。化学防治技术

3.1化学药物屏障

化学药物屏障是将持效性较长的杀白蚁药剂处理建筑物的规定部位,保证规定时间内的白蚁预防效果,这种方法多用于建筑物的白蚁预防。优点是如果药物运用恰当,预防效果明显。缺点是将残留期长的有害化学物质带入环境中,对人畜有潜在的风险;对分飞进入建筑物的白蚁也无能为力;由于高毒高残留的有机氯的禁用,目前适用的药物其残留期短,一般3~5年需重新处理1次。目前城市房屋白蚁预防使用的药剂主要含有联苯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氟氯氰菊酯、氯菊酯+辛硫磷和毒死蜱。

3.2木材处理

经过预防处理的木材可以有效地防止白蚁及其他害虫的蛀蚀。通常处理木材的药物有DOT(八硼酸二钠)、ACZA(氨溶砷酸铜锌)和CCA(铜铬砷)(见3.5)。通常处理方法有涂刷、浸泡和表面喷雾处理等。

3.3化学熏蒸

这种方法用于可封闭空间内白蚁的灭治。用塑料膜罩住整个建筑,再将适量的熏蒸剂泵人罩内,使熏蒸气体在罩内停留1~2d,最后排放有毒气体。该法不仅能杀死白蚁,还能将建筑物中蚂蚁、蜚蠊、老鼠等杀死,杀虫效率接近100%。缺点是处理时间较长,住户和对熏蒸剂敏感的物品需搬出建筑物,还存在污染甚至中毒的风险。一般要求只有取得相关资质的杀虫公司方可从事这项业务。

3.4诱饵毒杀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第一个白蚁诱杀系统Sentricon是1990年由Dow AgroSciences生产,1994年完成注册的。诱饵法除了用于白蚁的灭治,还可作为一种监测、管理白蚁的手段,用于及时发现和消灭建筑物周围的白蚁,防止白蚁进入室内为害。诱饵法的操作步骤是:于白蚁喜食的饵料中加入低剂量缓效的药物制成诱饵杀蚁剂,白蚁个体取食这类制剂后返回蚁巢,将有毒物质通过食物传给巢内的其它个体,导致巢内蚁群中毒。优点是利用白蚁的生物学特性,有效且对环境的副作用小。缺点是对药剂种类和剂量的要求高;在白蚁食物充足的地方使用未必有效。

目前用于诱饵的药剂有两类:一般慢性作用药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用作慢性作用药剂的主要有:氟虫胺(sulfluramid)、伏蚁腙(hydramethylnon)、伏蚁灵(nifluridide)、福美双(thiram)、吡铬类和苯基吡唑类。昆虫调节剂:苯氧威(fenoxycarb)、吡丙醚(pyriproxyfen)、灭幼脲(dimilin)、氟铃脲(hexaflumuron)、氟啶脲(chlorfluazuron)和除虫脲(diflubenzuron)等。

常用的诱食物质包括木材、纤维素类物质、麦角固醇和腐生真菌等。纤维素是木材的主要成分,也是白蚁的主要食物,对白蚁具有诱食作用。麦角固醇也是白蚁的诱食物质,利用生产麦角固醇的菌株也可作为白蚁的诱食物质。腐生真菌可以引起木材腐败,从而引诱白蚁。将台湾乳白蚁和欧美散白蚁引入3种真菌(密褐褶孔菌 Gloeophyllum trabeum Murrill,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Burdsall,Marasmiellustroyanus(Murrill)Singer)侵染的木屑,白蚁对真菌侵染的木屑具有强的选择性,后2种真菌的引诱作用大于第1种真菌,从被真菌侵染的腐木中提取的物质对白蚁显示跟踪活性。研究表明,多种菌类提取物对散白蚁、台湾乳白蚁和黑翅土白蚁等均显示跟踪活性,并在白蚁毒饵配制和诱杀防治中得到应用。

3.5常用化学灭蚁药剂

常用的药剂有:砷制剂、金属盐类、无机酸类、有机氯(氟)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硅烷类、有机杂环类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砷制剂主要品种有亚砷酸、砷酸铅和亚砷酸钠等。亚砷酸,俗称白砒、砒霜,是一种强胃毒剂,在潮湿环境下灭蚁效果不佳,而且使用不环保,目前属于淘汰种类。

CCA是一种良好的木材防护剂,由重铬酸钾(或重铬酸钠)、硫酸铜和五氧化二砷组成。因铬盐在木材中的固定作用,遇水不易流失,对白蚁的毒性较大,一般用于木材防腐、防白蚁及其它蛀木害虫。

用硼酸处理过的木料能抵抗所有白蚁为害。亚溴酸盐(bmmite)是目前许多美国公司都在应用的白蚁防治药,它可以形成一种保护网,对白蚁起阻隔作用。

有机氯药剂从合成直到80年代都是各国最主要的白蚁防治剂,其主要品种有狄氏剂(dieldrin)、艾氏剂(aldrin)、灭蚁灵(mirex)和氯丹(chlordane)等。氯丹的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强烈,残效期特别长,广泛用于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是我国过去使用量最大的白蚁预防药剂。但是,由于这些药物的强残留作用和高汽化性,1988年已被美国EPA(美国环境保护署)禁止使用,我国现在已经停止生产并禁止使用。硫酰氟(sulfurylfluoride)和溴甲烷是目前我国被允许使用的2种熏蒸剂,但溴甲烷在发达国家已于2005年被禁止使用,发展中国家则需在2015年完全淘汰。

氟虫胺(sulfluramid)是有机氟杀虫剂,可防治蚂蚁、蜚蠊和白蚁。伏蚁腙(hvdramethylnon)是一种慢性杀白蚁剂,具有胃毒作用,在环境中无生物积累作用,主要用于牧场、草地、草坪和非作物区防治白蚁,也可防治蜚蠊。这2种药物是目前比较低毒的白蚁防治剂。

毒死蜱(chlorpyrifos)是一种有机磷类高效白蚁防治剂,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强烈,长效、广谱、低残留。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42.8%(毒死蜱)防治白蚁浓缩剂,使用1%质量浓度处理土壤和木材,可以达到8~10年的保护期。以毒死蜱为有效成分的杀虫剂曾占美国白蚁防治剂的75%。由于该药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2000年也被美国EPA禁用在住宅地、花园、现有住宅和公共领域内使用,于2004年末已停止毒死蜱在新建住宅和建筑物中作为杀白蚁剂使用。另一种替代氯丹的产品异柳磷(isofenphos)在美国上市后很短时间也被厂商撤回。

拟除虫菊酯类药剂是目前世界上品种最多的白蚁预防药剂,以氯菊酯(permethrin)、氯氰菊酯(cypermethrin)、氰戊菊酯(fenvalerate)和联苯菊酯(bifenthrin)等菊酯类为有效成分的白蚁防治剂已在美国甚至全世界都占有较大的市场比例。

硅白灵(silonen),通用名为氟硅菊酯(silafluofen),具有触杀和驱避作用。

有机杂环类农药是目前化学药物研制的热点,氟虫腈和吡虫啉是这类药物的代表,已用于白蚁的防治。

昆虫生长调节剂被誉为“第3代杀虫剂”,主要包括保幼激素类似物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两大类。氟铃脲对环境污染小,胃毒作用和触杀作用明显,对北美散白蚁、白湾乳白蚁的控制作用显著。

链霉菌的半合成产物双氢除虫菌素对黄胸散白蚁的工蚁具有较高的毒性,可望用于白蚁的防治。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生物源物质作为白蚁防治剂对白蚁进行控制和减灭的技术称为生物源物质防治技术。这一技术由于可选种类多样、作用方式独特和环境谐性良好等优点而受到产业界和大众的重视。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生物源种类如下。

4.1 细菌

细菌感染白蚁的研究较少。据Culliney等报道,在实验室中,将地栖的欧美散白蚁和美国散白蚁Reticulitermes hesperus实验种群暴露在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内毒素、芽孢、孢子囊的混合物中,6d后白蚁的死亡率达95%以上。用2个当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品系对红褐锯白蚁Microcerotermes championi和印巴结构木异白蚁Heterotermes indicola的工蚁进行室内试验,13d后的死亡率达100%。在随后的试验中,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商品制剂处理上述2种白蚁和比森白蚁Bifiditermes beesom,再次证明这些白蚁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很敏感,6d后死亡率达100%。然而,田间条件下细菌对白蚁种群的控制效果还未得到证实。一般地说,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差,其作用的典型昆虫类群不是土栖昆虫,而是地面上活动的或水生的昆虫。但是,如果利用DNA重组技术获得具有白蚁特异性毒素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品系,并与微胶囊技术结合,可望在白蚁防治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用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处理上述3种白蚁,7~13d后完全死亡。

4.2真菌类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等对白蚁的毒力较高。目前,利用这类真菌防治白蚁申请了多个专利(参阅美国专利网站)。混合使用昆虫病原线虫的Xenorhabdus属和Photorhabdus属共生细菌和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或金龟子绿僵菌可防治白蚁,并申请了专利。

尽管真菌在实验室对白蚁具有很好的效果,但野外的效果不稳定,这主要与白蚁的清巢特性、真菌不能承受白蚁巢内小环境(如高二氧化碳浓度、高温度等)有关。此外,许多研究人员也在探索化学白蚁防治剂与真菌混用,以降低化学农药用量,提高药效,减少污染。绿僵菌单用对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的防治效果不显著,但与吡虫啉共同处理土壤,则可显著提高防效,达到防治要求。吡虫啉和白僵菌混用诱杀白蚁效果特别显著,但单独用白僵菌处理诱饵对白蚁的种群密度降低缓慢。

4.3 白蚁病毒

研究人员已筛选出了一种呈20面体对称结构的白蚁病毒高毒株DNV。将其与绿僵菌复合后,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病毒复合制剂比单纯病毒DNV感染速度快,即使在林间蚁巢内也同样能加快巢内白蚁的感染死亡。

4.4 昆虫病原线虫

鱼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防治措施 第6篇

【关键词】鱼病;防治;问题;治理措施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鱼类的生长速度较快,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同时鱼病的种类也较繁多。由于目前很多鱼塘采用的都是高密度精养的养殖方式,水体负载量很大,水质很肥,在适逢闷热天气、雷雨天,尤其是下雨转晴天或者晴天转变为下雨天的时候,池塘里的鱼儿常常在下半夜至黎明前露出水面,可能会造成批量养殖鱼类死亡的现象。这是因为气候突变,气压降低,减少水中的溶氧量,从而削弱了鱼类的抗病能力,导致各种鱼病发生。

1 鱼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域规划不合理,水体污染严重

在南方一些地方,一些养殖户盲目扩大鱼类养殖规模,不按照科学的方式对水域养殖进行规划,导致鱼塘密度过大,破坏了整体水体环境,超出了水域容量的极限。采用网箱养殖的方式,把饲料、粪便等物质投入水中,增加了水体的氮、磷含量,促使藻类批量繁殖,水质混浊,致使水质恶化。水体被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长期下去就会导致鱼塘水质腐败发臭,引发水质富营养化,鱼病种类繁多[1]。

1.2 各种鱼病频繁发生,经济损失严重

病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部鱼类中,发病率最高的品种主要有草鱼、鲤鱼、鲢鱼、鳙鱼以及鲫鱼等种类。主要的鱼病种类有烂鳃病、肠炎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烂尾病、赤皮病等将近20种病。病原主要以细菌性病害引起。第二大发病原因是寄生虫引起。每年大约有25%的养殖面积会受到病害侵袭,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也和地区落后的水产养殖技术有关。随着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鱼苗质量差,加上饲养管理手段落后致使鱼病屡屡发生。严重时能够导致大面积的鱼类死亡。此外,盲目使用渔药在增加养殖成本的同时,降低了水产品的质量,威胁现代人们的健康。

1.3 夏季细菌性鱼病频发

夏季,淡水鱼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以及暴发性出血病等。在暴发性出血病早期,外观观察病鱼体两侧呈现轻度的充血症状。剖开鱼腹,在鱼肠道内可以看见少量的食物。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病鱼充血现象加剧,鱼的骨和肉都会出现充血症状,鱼眼睛周围充满血丝,眼球突出,红肿。如果剖开鱼的腹腔,就会发现鱼内脏各个器官已经受到损害。腹腔内累积有黄色或者红色的腹水,肝脾肾肿大,鱼肠壁充血也无任何食物[2]。患有打印病的鱼类,发病位置位于鱼的肛门周围腹部两侧,只有极少数发生在鱼体。在发病初期,鱼发病部位的皮肤肌肉开始发炎,然后慢慢腐烂,随着鱼的病情恶化,病灶深度以及范围都会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锅底形小洞,当鱼病的严重程度致使鱼肌肉烂穿、裸露出鱼的骨骼和内脏时,鱼就会很快死亡。此外,夏季比较常见的魚病还有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以及赤皮病等,都会导致鱼类大面积死亡。

2 鱼病防治措施

2.1 预防措施

2.1.1 定期清理鱼塘,消灭病原体

科学管理精养池塘的水质,采用带水清塘或干池清塘。带水清塘,是指在水深大约1米的池塘内撒生石灰约2280kg/hm2,或漂白粉约186.7 kg/hm2,注意不能使用铝盆或者铁桶加水稀释溶解,这样才能杀死野生杂鱼、螺以及一部分水生昆虫等。干池清塘,是指鱼塘在投放鱼种前的13天左右撒入生石灰1800 kg/hm2,加水化浆后再进行均匀泼洒,隔一天用齿耙把池塘底泥翻一遍,同时要清除鱼塘斜坡旁边的杂草、杂物,消毒均匀、彻底,从而彻底消除病虫害,减少昆虫的产卵数量。经过清塘消毒以后,池塘内鱼病的发病率会有明显降低[3]。

2.1.2 投放健壮鱼苗,定时定量喂食

鱼种的健壮程度直接影响到投放进鱼塘后的存活率。在选择投放的鱼种时应该选择鳞片完整、鳍条完整、外观鲜亮、活泼跃动、有力量的鱼苗。在池塘水温较低的冬季,可以投放耐寒类的鱼种,从而减少鱼种在操作过程中的损伤。在下塘之前采用3%左右的食盐水清洗消毒10分钟,从而避免由于鱼体受伤而感染水霉病。在给予鱼种食物时应该按照定质、定时、定量的原则,一般分为早上1次、晚上1次投喂[4],以保证让鱼吃到八分饱为宜。在高温季节应该采取料台挂贷或者定期泼洒进行杀菌消毒,坚决不能投放发霉变质的饲料,适时调节水质,使水质保持鲜活、清爽、肥嫩的状态。

2.1.3 定期泼洒药物,预防鱼病

首先,在鱼下塘之前对体长15厘米左右的草鱼注射三联疫苗,胸鳍基部或的腹腔内进行注射,可以确保鱼体在10个月的免疫期内免遭三种病的侵袭。其次,每隔12天左右采用18kg左右的生石灰泼洒1次,让水池的水达到20mg/kg的浓度,同时对吃食鱼类尽量少用土霉素拌鱼饵料进行投喂。连续喂食3天。每月泼洒1次敌百虫,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每隔13天左右泼洒1次微生物制品,达到有效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控制各样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的目的,增强鱼体的免疫功能。

3 治理措施

3.1 科学、准确判断鱼病,对症下药

鱼病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菌、病菌、真菌等带病微生物引发的,也可能是由于寄生虫寄生、外界环境突然变化和鱼体受到损伤等原因引起,所以在治疗鱼病时一定要找到真正的病因,对症下药,方见效果。根据药物泼洒的常识,很多药物适合在下午5时泼洒,但需要根据不同病原体的活动性质,抓住关键点实施药物,才能达到理想效果[5]。

3.2 掌握水体特点,科学用药

计算准确水体的面积,测量准确水的深度,称量准确药物的分量,在配制鱼药之前进行测量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折合成相应的释放量,从而保证池水的药物浓度。池塘水的酸碱度、水温、肥瘦程度都会对药的效果和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池水的肥瘦会影响漂白粉的杀菌效果,对于肥水塘可以适当加大用量,阴雨天气对鱼类影响较大等。

3.3 规范药物配制流程,内外结合用药

一些药物具有独特的配制要求和流程,如果不按照要求配药就会影响药物的效果,重则会发生严重的人身伤害。所以必须按照规定要求配药。用药后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因为任何疾病的治愈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发现死鱼现象没有停止反而增多,则应该停止用药,查找原因。单一使用一种药物很难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也无法消除水体中的病原体。因此,最好把全池泼洒消毒药物和投喂药饵结合起来,割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通过对鱼类内服用药达到彻底治愈鱼病的目的。此外,内外结合用药还能起到杀菌消炎,提高鱼类免疫力的效果[6]。同时应该选择药效类似的药物交替使用,以免出现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情况。

4 结语

总之,在治疗鱼病时,要认真分析鱼病产生的病因,对症下药。针对水域养殖规划不合理,水体污染严重以及各种鱼病频繁发生,经济损失严重的现象,采用预防和治理的综合措施,根据鱼塘水体以及鱼塘外界环境的影响,采取科学的解决办法,从而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丰.夏季养鱼高效管理措施[J].水产科技,2010(1):22-27.

[2]张明,李为学.夏季养鱼池管理要点[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9(3):41.

[3]陈付坤.常见鱼病防治法[J].科学种养,2011(6):48.

[4]薛玉华.夏季养鱼的强化管理环节[J].新农村,2009(6):23.

[5]郭银环,石国志,赵双燕.夏季池塘养鱼管理技术措施[J].河北渔业,2010(5):38.

白蚁防治 第7篇

1 中非地区气候特点

中非地区气候呈现多样性,由北向南分为热带沙漠气候、萨赫勒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三个气候类型。每年热带辐合带都会从南部到北,5月到10月覆盖南部,6月到9月则覆盖北部地区。因为降水量的差异,有三个明显的地理区:北部是撒哈拉沙漠,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植物稀少;中部是萨赫勒地区,年降水量约为300至600毫米,区内的植物大多是以金合欢为主的灌木丛;南部地区的稀树大草原年降水量超过900毫米。该地区总体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为25摄氏度,同时该地区有这明显雨季和旱季区分,旱季雨水稀少气候干燥,雨季雨水频繁,雨量大,空气潮湿。

2 石油项目物资库房特点

T国石油开发项目前线基地物资库房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铝合金结构建成的长50米,宽30米,高10米的多层综合性库房,库内为水泥地面。第二部分是由180多个6米或12米集装箱围成的集装箱库区,库区内为沙土地面。受当地客观条件限制,库区内无法做到硬化处理,大部分集装箱库房都是直接放置于地面之上。

3 中非地区白蚁生存特性

通过长时间的仔细观察,上网查询以及与向地人请教等各种渠道去了解非洲白蚁的相关特点和生存习性。白蚁属于等翅目昆虫,又可分为繁殖型的白蚁和非繁殖型的白蚁。一个蚁群通常有一个蚁后和一个蚁王,但蚁群中到一定时期又有成虫飞出建立新的群体。白蚁是一种多形态、群居性而又有严格分工的昆虫,群体组织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继续生存。库区内的白蚁以木质材料或木浆制品为食,很多物资的外包装和托盘,甚至是集装箱地板都是白蚁潜在的食物。白蚁是喜欢温性的昆虫,而且项目所在地就是属于靠近赤道的地区,从温度这个条件上讲,该地区的温度适合白蚁的生存。但是当温度超过40摄氏度或低于4摄氏度一段时间后,白蚁也会陆续死亡[1]。白蚁生存的另一重要条件就是湿度,强大的蚁群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应,白蚁虫体本身就包含79%的水分,巢体含水量大概30%,通过后期的清理发现有白蚁的库房大多潮湿,印证了白蚁对环境湿度有一定的要求这一点。在有白蚁的库房发现很多平地而起的树枝状的巢穴,分析发现这是白蚁通过气温下降空气冷凝成水的吸水线,也说明了白蚁对水分的要求。还有一点就是光线,白蚁大部分畏光,但是白蚁有翅成虫趋光。所以集装箱内的白蚁大多畏光。

4 石油物资的白蚁防治技术

4.1 物理方法直接清除白蚁及巢穴

防治白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消灭清除,在T国石油开发项目前线基地库房物资整理过程中,针对已经发现有白蚁的库房,库房管理员及时清除白蚁的巢穴,直接采用物理办法消灭白蚁,努力找到蚁群的主巢,找到蚁后和蚁王进行消灭,斩断蚁群的群体秩序,即使其他成虫和幼虫未清理干净,该蚁群也难以继续生存。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将该库房集装箱清空,将物资移出,在晴天时进行晾干暴晒。该办法效果非常明显。

4.2 物理破坏白蚁生存的环境间接消灭白蚁

通过研究白蚁的生存环境特点,反其道而行之,从而驱除白蚁。

(1)通风暴晒

该地区雨季降水量较大,空气湿度大,集装箱库房内的湿度也大,在昼夜温差较大时,库房内会冷凝很多水分,为白蚁的生存提供了有力条件。针对该情况,该项目前线库房管理员在雨后晴天及时开启库房,进行通风暴晒,提高库房内温度,加快库房内水分的蒸发,保持库房内空气的干燥。

(2)垫高库房

调查还发现集装箱库房的水分有不少是从库房下面的积水沁入库房内的,这是由于库区内为土质地面,平整性较差,加上雨季雨水冲刷存在不少积水坑道,时间一长,不少水分会通过库房内的木地板沁入库房内,为白蚁提供生存的水分。针对该情况,管理人员首先对库区地面进行相应的平整,同时在集装箱下加装了基地自制的空心砖,将非重型物资集装箱库房垫高35公分,使得库房底部通风通气,及时散掉积水,减少对库房内的沁水,从而也就控制白蚁的生存水源。

(3)修补库房不漏雨

部分潮湿库房中的水分是由于库房破损,雨水或清晨冷凝水分经过破洞进入库房内的,因而对破损的库房进行修补也是减少水分必要之举。

(4)舍弃外包装

了解了白蚁要啃噬的目标,也就知道了拿走白蚁的食物,白蚁也将会不驱而散,库房内的物资有一部分包装对物资本身有很大的保护作用,需要在使用时再将包装拆除,但是也有一部分物资,在常温下拆掉包装后对物资的属性没有影响,这一类的物资就可以在不影响物资识别的前提下将包装拆掉直接放入货架,从而将白蚁的食物源断掉,达到驱蚁的目的。

(5)破损库房与良好库房分类

破损库房多数存在漏雨和地板腐烂塌陷的情况,这也使得白蚁有了可乘之机,这些库房受白蚁侵蚀比重更高,而将外观无破损的良好库房与其分开布局,保持一定距离自然也会降低受白蚁侵蚀的几率。

4.3 化学处理让白蚁避而远之

(1)喷药

对于新到的且包装需要暂时保留的物资,在入库时,用符合当地环保要求的杀虫药将底部木质托盘和纸质包装箱进行喷药处理,让白蚁无法食用,从根源上预防白蚁的入侵。常用的药剂有砷制剂、金属盐类、无机酸类、有机氯类等,这些药剂的使用对于白蚁的清除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使用不够环保,药剂残留对周围动植物以及生态造成一定的危害,日常使用已经逐渐减少[2]。

(2)地板油化处理

集装箱内地板进行油化处理也是预防白蚁的一种有效方法,一方面可以增加地板在潮湿环境下的寿命,另一方面可以让白蚁无法食用,气味也可使其避而远之。

4.4 生物技术——捕食性天敌防治白蚁群扩张

针对白蚁防治的生物技术已研发出很多,如细菌、真菌、病毒、植物提取物等多种技术正在深入研究和实践中,其中动物之间的捕食也属于生物技术防治白蚁的范畴。受当地条件限制,无法使用前面几项新技术情况下,T国项目在库区范围内大力保护可能以白蚁为食的小动物,如蟾蜍、蜥蜴、壁虎和部分鸟类。这种捕食性防治虽然不能清除白蚁造成的危害,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白蚁群的快速扩张。

5 石油物资白蚁防治技术发展展望

石油物资是石油作业安全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区域自然环境往往比较恶劣,白蚁危害相对严重,白蚁防治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时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石油物资白蚁防治技术将会有以下发展趋势:

(1)受客观条件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影响,物理防治技术依然是石油物资防治白蚁的主要途径,并且单一防治技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需要多种技术的组合使用。

(2)为了与环境的友好相处,保护生态,对于有毒性残留物的化学喷药技术将会不断减少使用,同时防治白蚁的化学药剂应该向着无残留或微残留的方向发展。

(3)生物技术将是未来白蚁防治技术的发展重点,利用植物提取物和生物制剂进行白蚁防治是绿色环保的,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策略[3]。

(4)新型抗白蚁材料也是石油物资白蚁防治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如设计防白蚁包装材料。

白蚁的危害范围广泛,尤其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的石油物资库房和库区,通常要综合运用上述多种防治技术,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相结合,才能更有效的防治白蚁,减少危害,降低损失。

摘要:简述了中石油在中非地区项目石油开发物资受白蚁的危害情况,研究了中非地区白蚁的生存特性和气候特点,并根据该地区白蚁的特性和独特气候特点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白蚁防治技术。同时展望了石油开发物资独特的防治白蚁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白蚁,白蚁防治,石油开发物资

参考文献

[1]刘晓燕,钟国华.白蚁防治的现状和未来[J].农药学学报,2002,2(4):15-22.

[2]王明生,周培.白蚁防治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11,6(3):10-14.

浅谈白蚁防治工作中的困局及其策略 第8篇

1 白蚁防治方法

1.1 化学处理法

化学方法就是使用化学药剂对白蚁进行治理的方法, 主要有药物毒杀法和药物屏蔽法。药物毒杀法, 就是使用药物对白蚁进行灭杀, 这种方法见效快, 但药物毒性强, 有严重的残留, 近年来, 国外的很多国家停止了这种方法;药物屏蔽法就是采用持续性药物喷洒或注射到土壤中造成有毒化学屏障, 而控制白蚁危害的方法。这些方法大量使用氯丹、砷制剂、DDT、灭蚁灵等, 对环境危害大, 持续时间长, 污染效果不易去除, 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 所以这些方法现在在一些国家已经停止使用, 近年来,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展了研究低毒高效的白蚁防治剂, 减少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损害, 现在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例如氟氯氰菊酯乳油、氟铃脲、除虫菊酯等就是研究出的白蚁防治剂。这些试剂的使用, 由于其成本低, 操作简单, 效果好, 正逐渐得到推广

1.2 种群控制法

种群控制法就是使部分白蚁带上有毒的杀虫剂或者是饵料, 回到蚁群进行传播, 从而导致, 整个白蚁群体死亡的方法, 主要是粉剂灭杀和毒饵诱杀:粉剂灭杀的方法是使用引诱物质, 将白蚁引诱到提前设置好的诱坑中, 这时喷上慢性的白蚁粉剂, 是白蚁回到族群, 在群体内传播, 从而导致整个白蚁死亡;毒饵诱杀法与之类似, 把白衣喜欢的饵料, 放在白蚁经常出现的地方, 在工蚁取食之后, 回到蚁巢, 这些有毒物质会在蚁巢内的其他成员之间传递, 进而杀灭白蚁种群。目前使用较广泛的系统有, (恩斯特) 蚁巢灭杀系统和 (心居康) 蚁巢灭杀系统。我国生产的主要有晔康、江枫等。这种方法只需要少量的饵剂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我国引起了广泛关注。

1.3 物理屏障法

物理屏蔽法就是指借助金属网, 沙石颗粒, 护板, 做物理或者是机械屏蔽, 防治白蚁侵入室内或建筑, 阻止白蚁危害的方法。一般来说, 这种方法把白蚁和建筑彼此分开, 而不是驱走或者杀死白蚁, 利用这种方法, 没有环境污染, 能够长期保护建筑物, 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不会造成危害, 不需要重复使用, 一次奏效, 从长远效果看经济的效益显著。其主要方法有: (1) 沙土屏障法; (2) 防水薄膜屏障; (3) 金属屏障等。现在, 我们正积极地探索新的方法, 尽量节省成本, 简化操作步骤, 以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1.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白蚁自然界中的天敌, 寄生虫, 微生物的, 达到控制白蚁数量的目的, 当前, 生物防治白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白蚁; (2) 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白蚁; (3) 从植物中提取的防治白蚁的方法; (4) 利用植物内的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白蚁。

总而言之, 利用生物防治的天然杀虫剂相对于其他防治方法, 具有持续效果较好, 危害小, 可以长期控制, 不需要人为干预的独特的优势, 同时这也有望成为白蚁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 传统的化学方法防治白蚁的有效期短, 对环境破坏严重, 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并且需要多次试药, 工作量大而且复杂, 所以现在正积极探索用其他方法尤其是化学方法防治白蚁的研究工作, 物理屏蔽法及生态防治法成本较高, 对气候和环境要求也比较严格, 在防治效果好, 持续时间长, 生物防治法具有其天然的优势, 中旬防治法符合环保要求, 效果显著, 将会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2 白蚁防治工作的困难

2.1 应用错位

现在社会的环境日益变化, 白蚁防治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 防治人员水平有限, 不能根据具体环境使用适合的方法。

2.2 化学药物使用较有限

我国对化学药品在防治白蚁危害过程中的使用, 有着严格的限制。在种类上, 能够使用的药品有限, 很实用的方法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很难摆脱这种摆脱这种限制, 扩展防护思路。

2.3 研究开发领域有限, 系统性研究不足

在如今的白蚁防治工作中, 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 防治工作不能做到综合治理, 传统技术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求, 科技研究水平没有达到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在化学药品研制, 信息化的技术应用, 与环境科学的结合等方面, 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 实际上能应用的成果少, 不能保证环保和性能相适应的平衡, 这些客观问题为防治工作带来了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

3 白蚁防治工作策略的选择

3.1 化学防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化学药品因为其高效性, 经济性和快捷性, 在防治白蚁方面, 是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 但在实际应用中, 应综合考虑房屋的结构, 白蚁种类, 对环境的影响, 更好的选择使用药物的种类和方法。

3.2 新技术器械的选择和应用

如今, 在市场中, 呈现出多种厂商开发的防治白蚁的器械及系统,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蚁群种类, 气候地貌, 经济条件以及环保要求, 选择适合的器材和系统。

3.3 坚持以防治为目标, 选择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措施

在实际防护中, 具体策略的选择, 充分注意防治目标具有的客观条件, 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 科技, 生物条件的作用, 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用适当的方法能达到目的就是最佳选择。

3.4 提高自身的研发创新水平

科技创新不但包括技术方面及化学药剂的研究方面, 还有防治方法的创新和防治体系的建立, 从具体事例上分析, 加强防治中的创新和防治体系的创新, 比药品和设备的创新更重要。

综上所述, 在面对白蚁防治中一个难题的时候, 需要在实际过程中不断总结, 克服困难, 根据当前形势, 找出具体的可行对策, 提高白蚁防治效率。

参考文献

白蚁防治 第9篇

沙田水库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东北, 风尾坑上游, 钟落潭镇沙田村南面, 距广从公路15km, 距广州市中心约34km。集水面积5.8平方公里, 枢纽工程由土坝、放水涵管、溢洪道等组成, 本工程于1956年1月动工, 1956年10月竣工。1995年由广州市宏涛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作除险加固设计, 于1998年竣工验收。水库东、西两坝为均质土坝, 东坝于龟山右侧, 西坝于龟山左侧, 两坝顶高程81.24m (珠基高程系统) , 防浪墙顶高程81.74m, 东坝顶长250m, 西坝顶长150m, 两坝巳同龟山顶持平, 与坝面连成一体, 坝顶混凝土路面总宽为6m (含防浪墙) 净宽为5m, 最大坝高西坝19.6m, 东坝18.6m, 大坝背水坡全部铺植草皮。两坝迎水坡1:3, 背水坡中设1.2米道路和排水沟, 以上1:2.5, 以下1:2.75, 在坝脚设有反滤体, 反滤体后设有排水沟。

溢洪道为电动升降泄洪闸。现溢洪道底高程为77.04米, 闸门顶高程79.84米, 宽17米, 闸门为一扇2.8*17米钢闸门, 启闭机为2*7.5吨电动卷扬机, 陡坡宽15米, 陡坡长67.6米。

输水涵管是矩形混凝土拱涵, 涵宽0.7米, 涵高0.7米, 拱高0.35米, 原管长97米, 1995年续长10.5, 斜拉活塞式板盖开关, 进水口高程66.34米, 最大输水流量1.5米立方, 有效库容492万立方米, 属小 (一) 型水库。工程以灌溉为主、兼防洪、抗旱、养殖等综合利用水库。

2. 白蚁危害及其前期处理

白蚁防治是沙田水库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沙田水库的白蚁以黄翅白蚁见多, 有少部分黑翅白蚁。土栖白蚁危害、穿坝的现象长期以来困扰着水利工程的安全, 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是防汛抢险的心腹大患。1967年东、西俩坝都出现有白蚁洞, 并有多处漏水, 当年由省水利厅机械队灌水泥黄泥浆堵漏;1969年库水位蓄至正常水位77.74米时, 大坝又出现漏水并发现有白蚁流出, 挖开坝内发现有白蚁窝, 高宽约为1米的蚁穴, 当即采用手摇灌浆机全坝灌浆, 以黄泥浆为主加入小量水泥及掺入适量灭蚁药, 经全面灌浆后漏水消除。

之后, 在70年代, 水库白蚁防治沿用灌药法和熏烟土法灭蚁;80年代, 从原粉喷杀到毒饵诱杀及使用灭蚁灵灭蚁;90年代, 开始应用广东省白蚁防治“三环节, 八程序”的系统防治新技术。经过多年对白蚁防治新技术的应用, 从2003年以来坝体未发现白蚁活动造成的危害, 在2004年9月20日完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任务。

3. 白蚁防治新技术的应用

在沙田水库白蚁防治中, 遵循执行了广东省白蚁“三环节, 八程序”的系统防治技术措施。所谓“三环节, 八程序”是指“杀”、“灌”、“防”三个环节, “找 (引) 、标、杀”, “找、标、灌”, “找 (引) 、杀 (防) ”8道程序的系统防治新技术。这项技术充分发挥了药械和各单项新技术成果效益, 成为治理蚁害和杜绝其来源的行之有效的系统防治新技术措施。

3.1 投饵 (埋片) 灭蚁环节“找 (引) 、标、杀”程序

这一环节是安放桉树皮诱杀片和DB型灭蚁诱饵条来彻底消灭提坝白蚁群体, 免致酿成提坝隐患的首要环节。

3.1.1“找 (引) ”

根据大坝白蚁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等基本知识, 组织专业人员定期认真寻找观察白蚁的外露特征, 摸清蚁害情况, 为灭蚁投饵提供依据。

1) 找分群孔

为便于寻找分群孔, 我们加强对大坝的管理, 及时清理大坝杂物, 对大坝的杂草进行定时处理, 将坝面草的生长高度控制在20厘米以内, 保持大坝的整洁。根据白蚁分群季节为每年春末夏初的4—6月, 其温度和气压适合分飞的特点, 每年的4—6月组织专业人员在大坝寻找分群孔。通过寻找, 大坝主体区未发现分群孔。

2) 埋设引诱片

在大坝主体区既未发现分群孔, 又未发现泥被泥线的情况下。决定施放桉树皮和引诱片。桉树片的施放办法是将按树皮制成6X12厘米片状, 以5×5米规格插入背水表面, 树皮向下入土1/3。在大坝施放了桉树皮后, 每三天检查一次, 连续检查10次, 检查是否发现白蚁的活动迹象, 若发现泥被泥线即施放DB型灭蚁诱饵进行灭杀。1999年6月, 扩大了施放桉树皮引诱皮的范围, 除在大坝施放桉树皮引诱片外, 延伸致大坝外10米施放桉树皮引诱片。2000、2001连续二年在施放桉树皮引诱片的同时, 施放DB诱杀片, 在大坝外10米蚁源区发现泥被泥线15处, 炭棒菌5处。

3.1.2 标

标则是标记找到蚁害外露特征并有蚁活动位置。为有利于准确投饵和第二环节找菌灌浆, 对出现的分群孔、泥被泥线、有白蚁取食处和碳棒菌记录好坐标位置, 并标上木桩。

3.1.3 杀

本工程大坝主体区为发现有分群孔。虽施放了大量的桉树皮引诱片, 但在大坝区未发现泥被泥线, 只在坝体外发现泥被泥线。因此对坝外的泥被泥线和有白蚁取食处进行投放DB型灭蚁诱饵条毒杀。

1) 对喜食引诱片投饵。在已标好有白蚁取食的一道片处, 投放DB型灭蚁诱饵条2-3条, 每隔三天检查一次, 跟踪被食与毒杀情况, 有蚁药食光处及时补药, 直至不再被食为止。

2) 对泥皮泥线投饵

对“找、标”好的泥皮泥线, 用3-5条DB型灭蚁诱饵置于新鲜潮湿有蚁活动的泥皮泥线边缘, 勿惊动其正常活动, 用树叶、青杂草轻轻盖好, 每隔10天下一次投饵。

3.2 对巢灌浆环节“找、标、灌”程序

3.2.1 “找”

“找”是指找寻死巢指示物——炭棒菌、鹿角菌, 以便供造孔对巢灌浆。炭棒菌、鹿角菌大都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 迅速长出地面。根据这一特点, 一般投饵20天后开始寻找, 在70天内大部分可找到。沙田水库的炭棒菌、鹿角菌一般在5月~8月份可找到。菌体几支到上百支, 高约2~20厘米, 均呈黑色。

3.2.2 “标”

找获炭棒菌、鹿角菌就是找到死巢体位置。找到炭棒菌、鹿角菌后, 将其密集中心位置用木桩或竹签钉牢, 量出其坐标位置并记录好。

3.2.3 “灌”

灌是对死巢腔、白蚁进行充填灌浆。在沙田水库的大坝主体区内未发现有炭棒菌、鹿角菌, 灌浆位置无法确定。为了防止大坝尚存白蚁空道, 在2002年1月对土坝坝坡进行全面的灌浆, 灌浆孔距为2m×2m, 孔深在3米左右, 实行浅灌密灌。并在坝坡最高点, 从东至西打一排灌浆孔距为3mx3m, 孔深在8米一15米 (按双号浅、单号深) , 实行深浅密灌固坝, 每孔的进浆量约为0.3m3。从灌浆的进浆量分析, 土坝疏松有空隙及有白蚁空道。在2006年10月以同样的方法对大坝进行了一次灌浆, 其每孔的进浆量约为0.15m3, 说明大坝较密, 无蚁害空道。在下游坡实施灌浆时, 要特别小心, 防止堵塞破坏反滤体。

3.3 诱杀蚁源环节“找、杀 (防) ”程序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灭蚁代替预防做法, 其做法与第一环节相同, 仅采用见蚁重点投饵或埋片灭杀即可。对蚁原区一定范围内, 尤其是10米范围内进行投饵或埋片。沙田水库在1999年开始进入了“找、杀”程序, 对大坝外10米的地方进行的投饵埋片, 年年如此。

4. 防治效果

经过10年的精心组织, 认真查治, 沙田水库大坝的白蚁防治工程已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成效。

1) 在大坝的白蚁防治期间, 共计查治面积9500平方米, 对泥被泥线15处施放DB型灭蚁诱饵条350条, 在大坝埋设按树皮800片, 大坝外蚁源区埋设350片, 在投饵灭杀过程共检查出蚁巢出菌的巢体5巢。大坝灭蚁投入费用为220元/平方米。

2) 在2004年3月28日, 沙田水库在白蚁防治无蚁害大坝达标工程中通过了广州市白云区水利局、广州市水利白蚁防治分站的鉴定达标验收。2004年9月20日完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任务。

3) 通过对水库管理人员的“传、帮、带”, 结合短期开展的白蚁防治新理论的培训工作, 培养出一支能独立开展白蚁防治工作、技术精通、业务熟悉的管理队伍。

5. 结语

沙田水库采用了广东省白蚁防治“三环节, 八程序”的系统防治技术措施, 所取得的成果,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1 领导重视, 机构健全, 人员落实

沙田水库堤坝的白蚁防治工作, 一直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在广州市水利局白蚁防治分站等领导的支持和领导下, 水库管理所成立了白蚁防治小组, 组长由分管工程师的副局长担任, 成员由1名工程师、1名助理工程师, 1名技术员组成。

5.2 经费保障, 确保效果

从1994年白蚁防治项目开展以来, 广州市白云区水利局每年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 以保障白蚁防治及灌浆固坝工作顺利开展。

5.3 科学治理, 技术路线正确

沙田水库管理所在区水利局专业技术员的指导下, 认真组织制定防治工作方案, 认真执行广东省白蚁防治“三环节, 八程序”的系统防治技术, 建立了完善的白蚁防治档案。同时, 白云区水利局组织水管单位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选派技术骨干参加白蚁防治培训班学习, 提高防治人员的业务技能。

摘要:本文以广州沙田水库为例, 概述了白蚁防治新技术“三环节、八程序”在水库防蚁、治蚁中的成功应用。

白蚁防治 第10篇

1 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白蚁种类和分布情况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km的黄河干流上, 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km, 下距郑州黄河花园口128km。小浪底水利枢纽处于控制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的关键部位, 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工程开发目标为“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 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 蓄清排浑, 除害兴利, 综合利用”。

小浪底水利枢纽于北纬34.9°, 气候温湿, 一月平均气温零下1~2℃, 七月平均气温26℃, 枢纽管理区内山峦起伏, 丛林茂密, 具备白蚁繁衍的基本条件。根据2008年开展的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白蚁防控调查情况, 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白蚁主要分布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周边, 坝体未发现白蚁活动。小浪底水利枢纽周边分布的白蚁为园唇散白蚁和洛阳土白蚁两种类型。散白蚁巢群数量多, 群体内个体数量少, 一般几千只到几万只, 没有固定的大型巢穴, 活动很分散, 危害到哪儿就暂居到哪儿, 并随觅食对象而转移, 其危害对象主要是房屋建筑、林木、花草以及地埋电缆光缆等。散白蚁对堤坝没有破坏性, 不是防控的重点。洛阳土白蚁活动的隐蔽性较强, 对大坝及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土白蚁因栖居在土壤中对堤坝的威胁很大, 是堤坝安全的大敌, 其次还对300余种树木进行危害, 像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的松树、樟树、刺槐、女贞、针叶柏、法桐、黄栌树以及花草、果木树等, 此外还对地埋电缆光缆进行破坏, 因此, 土白蚁是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白蚁防控的重点。

2 小浪底水利枢纽白蚁危害防控技术的实验

白蚁防控技术实验主要是筛选出适合小浪底水利枢纽防治白蚁的最佳药物和最好的方法, 为开展小浪底水利枢纽白蚁防控作好前期准备。实验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 粉剂药杀法:

即在有白蚁活动的地方喷施灭蚁灵或灭蚁粉。

2) 液剂药杀法:

即在有白蚁活动的地方施用毒死蜱、联苯菊脂、凯奇等液剂。

3) 诱杀法:

即在有白蚁活动的地方投放克蚁灵诱杀条, 埋设氟虫胺诱杀管和插放生物类诱杀柱。还有在白蚁分飞季节 (主要是黑翅土白蚁) 的5~6月在蚁害区设立黑光灯诱杀点以杀灭有翅繁殖蚁。

4) 物理屏障法:

在蚁害区建立防蚁隔离带, 其做法是开深80cm, 宽40cm的沟, 在沟中填入细沙子, 沙子直径为1~1.8m/m, 可有效阻止白蚁的穿越。

5) 毒土灭蚁法:

即对土白蚁危害密集的地方, 进行毒土处理, 其方法是用Φ20的钢钎打深30cm的孔, 孔距30cm, 排孔面梅花状, 在孔中灌满毒死蜱药液, 然后用土将孔口封闭, 此法能有效杀灭现有的白蚁, 也能在十几年内有效防止白蚁的入侵。

6) 挖巢:

挖巢能彻底解决一个白蚁巢群的危害, 又能对洛阳土白蚁的巢区进行详细的解剖, 为研究和防控土白蚁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是利用分飞孔进行挖巢, 观察其巢体入土深度, 蚁路的大小, 巢体的体积以及菌圃、空腔的多寡和大小等。

3 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白蚁防治技术

根据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白蚁防控技术实验结果, 在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白蚁防治中主要采用了查、标、杀、挖、防的防治技术。这项技术充分发挥了化学防控和物理防控措施的优点, 成为治理白蚁和杜绝其来源的行之有效的系统防治技术措施。

3.1 查

根据大坝白蚁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 组织专职巡查人员, 对责任区内的树木、草根、枯树桩、土质覆盖地面、建筑物墙体、建筑物基础等进行全面巡查。

根据白蚁分群季节为每年春末夏初的4~6月, 其温度和气压适合分飞的特点, 每年的4~6月组织专业人员寻找分群孔。每月分上、中、下旬三次对已发现白蚁地表活动的区域进行重点巡查, 认真寻找观察白蚁的外露特征, 摸清蚁害情况, 并做好巡查记录。

3.2 标

每年 4~10月白蚁活动期间, 在5月下旬、9月下旬对责任区进行拉网式排查, 标记找到蚁害外露特征并有蚁活动位置, 对出现的分群孔、泥被泥线、有白蚁取食处和碳棒菌记录好坐标位置, 现场标记发现的白蚁活动区域, 为灭蚁投饵提供依据。

3.3 杀

白蚁活动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 一般在气温20~30℃之间、空气湿度较大时活动频繁。因此每年4~6月期间, 在责任区内寻找白蚁分群孔, 把繁殖蚁消灭在分群之前;在白蚁分飞期, 利用其趋光性, 组织人员夜间巡查小浪底上坝公路, 将飞至路灯下的刚脱翅的繁殖蚁杀灭在挖洞营巢之前;在分飞孔附近安装专用网, 捕捉分飞蚁, 消灭繁殖蚁, 减少新增巢穴数量。

利用其互相喂食和舔舐的习性传播药物, 杀灭白蚁。对“标”好的泥被泥线, 揭开泥被泥线对正在活动的白蚁喷洒灭蚁灵和氯丹等粉剂, 白蚁取食的蚁道处重点投放诱杀条或埋设诱杀管, 每隔一周检查一次, 跟踪被食与毒杀情况。

3.4 挖

发现地表泥被泥线、分飞孔等土白蚁活动地表迹象后, 沿泥被泥线或分飞孔开挖蚁路, 寻找蚁巢, 捕捉蚁王蚁后, 喷洒灭蚁灵或毒死蜱药液杀灭白蚁, 然后填埋巢穴, 根治危害。

3.5 防

清除杂草, 破坏白蚁生存环境。在夏秋时节及时清除区域内的杂草, 疏排积水, 破坏白蚁营巢的环境条件。

及时清除枯树桩、腐朽树枝和树干。将枯树桩等剖开检查, 如果发现散白蚁, 及时将枯树桩转移至安全地带焚烧, 并认真检查树桩根部土壤, 发现有散白蚁活动迹象喷洒药物彻底消灭白蚁, 防止转移危害其他树木。

药物防治。用灭蚁灵、氯丹、白蚁净和毒死蜱等白蚁防治药物结合自己配制的诱杀饵剂, 在白蚁活动密集区域, 投放诱杀饵剂, 投放后7~10d进行检查。对已实施防治措施的区域进行重点检查, 检查内容为防控效果、是否有新的白蚁活动地表迹象等, 并做好检查记录。

4 结语

通过对调查资料、巢穴开挖资料的分析, 总结了白蚁活动的规律和白蚁防治经验, 除按照规范进行药物防治以外, 还根据现场巡查情况, 查找白蚁喜食的植物材料, 参考防治药物的有效成分, 研制了诱杀饵剂并进行投放, 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有效减少了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的白蚁数量。

摘要:概述了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白蚁防治采用查、标、杀、挖、防相结合技术措施在水库防蚁、治蚁中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 同时该技术措施对其他水库白蚁防治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白蚁防治 第11篇

关键词:白蚁;危害因素;生存因素;种类;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60-2

1 白蚁对园林树木产生危害的因素

1.1 地形地势

白蚁喜潮湿又怕水淹,所以地势低凹、常年积水潮湿或极度干旱的地区一般都不会有白蚁危害。处于坡地、山岗及道路两旁的园林树木(尤其是古树名木)易生蚁患。因为一方面,其地势干爽,免于水淹,利于白蚁筑巢;另一方面,人为用水(主要是灌溉),提供了必要的湿度,使白蚁可以维持生理用水,距食源较近,获取食物容易。另外,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地大部分都有夜景工程,因繁殖蚁具有趋光性的特点,灯光极易引来分飞的繁殖蚁。

1.2 园林树木生长状况

白蚁危害多种园林树木,但最易患蚁害的植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长势较弱,树龄已高,遭受干旱或其他病虫害影响,导致树势衰老;

(2)树木生长于半湿润半干旱区域,周围环境适合白蚁生存;

(3)树种本身含刺激性物质较少,含糖量高,易吸引白蚁;

(4)附近有蚁巢。

2 泉州的地理环境和白蚁的生存因素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福建南部,介于北纬24°49′19″-25°18′30″,东经118°29′45″-118°41′10″,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6℃左右。

本区在我国白蚁分布中属南亚热带常热阔叶林区。其气候特点主要有:冬季温度较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树木茂盛,土壤以砖红壤为主,白蚁食物丰富多源。这些自然条件都储备了白蚁生存的独特因素。本区白蚁种类多达4科22属79种,且热带性类群也在逐渐增多。可以说,白蚁在泉州地区到处生根、成长、扩散。

3 危害我市园林树木的白蚁种类和危害状况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的古树名木,是极具南方城市特色且无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但伴随着城市历史的悠久,这些树龄也普遍较高,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市区的开元寺、承天寺、清源山、东湖公园、西湖公园里园林树木白蚁危害特别严重,白蚁在这些树心中或树干近地部筑巢,心材部分被白蚁蛀空,树势极弱,其中开元寺、承天寺、清源山等处不少树龄比较高的大樟树、桑树、大榕树等古树名木,有的树皮爆裂、长势差;有的在大风大雨之时,连根拔起倒伏,对行人及建筑物极其危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树心白蚁成为建筑物白蚁源,可经筑地下蚁路、分飞等方式向四周扩散,危害建筑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鉴于此,综合我市的气候、地理及绿化特点等诸多因素,作者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市区中山路的园林树木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并将各项数据用表格统计、整理如表1。

表1 危害我市园林树木的白蚁种类和危害状况

年度(5-10)调查总数受蚁害数量及所占比例

(株)(%)受蚁害成年树及所占比例

(株)(%)受蚁害老年树及所占比例

(株)(%)白蚁危害种类

台湾乳白蚁黑翅土白蚁

危害数量及所占比例(株)(%)危害数量及所占比例(株)(%)

200643031573.510835207651324218358

200743019846.5703512865723712663

200843010624.73331736942396461

2009430388.8924297613342566

注:①中山路是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缩影,为南北走向,两边为三层骑楼建筑,树木年龄普遍较高,是白蚁最佳的繁殖场所,故作者选择此地的其园林树木进行为期四年的观察与实践工作。②由于有关部门对树木的补种,移植等原因,作者选择了430株长期稳定的树木做统计。③将树干1cm处高度的直径在8cm以下树龄在10年以下的归为成年树,其余归为老年树。④此表为整理总结后的数据,因此危害程度、危害部位等其他具体数据不列于本表中。

从表1我们可以发现,白蚁对园林树木的危害很普遍,树木受白蚁危害的程度,常与树木的年龄有关,树龄越大危害率也越高。我市危害园林树木的白蚁主要有: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等。白蚁种类不同,对树木的危害情况也不一样:黑翅土白蚁对树木的危害以树皮为主,蚁酸分泌到树皮内,破坏筛管和导管,使水分和营养不能上下流通,抑制树木的光合作用,直到树木慢慢枯黄到死。台湾乳白蚁的蛀食木质部为主,啃食得像丝瓜壳一样,所以在树木表面发现蚁害比较少,但实际对树木的危害却很大,还常在一些树干中或根部筑巢。

4 白蚁对园林树木危害的防治方法

4.1 对已栽种的树木的处理方法

4.1.1 检查 对所灭治区域内的每棵树木进行全面检查,将有白蚁危害的树木进行登记、编号(包括所处方位、白蚁种类、危害部位、危害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灭治方案。

4.1.2 预防措施 对于已栽种的树木,但暂时无白蚁危害的树木,应以预防为主,进行定期检查,修剪断枝、枯枝,清理树干周边的枯枝、落叶,从而减少白蚁源,尽量降低白蚁危害的可能性。

4.1.3 灭治措施 根据对于有白蚁危害的树木的危害程度,作者总结了两种有效的灭治方法:

(1)对危害部位白蚁数量较多的情况,采取直接喷施灭蚁灵药粉的方法。(2)对危害部位白蚁数量较少的情况,采用多种诱集的方法,如诱集坑、诱集堆、诱集桩,诱集到一定数量的白蚁后进行药粉灭治,或在危害部位投放我单位研制的诱杀块(里面按一定比例含有灭蚁灵粉剂);用人工的诱集和自然资源诱集相结合的方法,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白蚁数量少,若急于喷施药粉,其传染性较差,反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4.2 对即将栽种的树木的处理方法

4.2.1 检查检疫 树木迁移的过程,往往无意中把白蚁携带过去,使之蔓延危害,所以在移栽树木时,一方面要认真对所选树木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白蚁残留的痕迹,应立即彻底处理,之后再予以种植;另一方面,不要选用已被白蚁严重危害、特别是带有台湾乳白蚁巢的树木,以免蚁害扩展。

4.2.2 清理场地 消除园林白蚁滋生场所,园林中常有些枯树、死根、伐桩、树枝,它们长期置于露天下,受潮后易腐朽,成为白蚁喜食材料,对白蚁有一定的引诱力,所以务必将这些残留物清除干净。

4.2.3 避免机械损伤树木 伤口是白蚁主要的入侵口,因此在修枝,整形等操作中,避免造成大的伤口;在中耕、整地及其他人为活动中,不要造成机械损伤;已形成的伤口,应涂刷防蚁药剂后再涂水柏油等进行防护。

4.2.4 堵塞孔洞 修补创伤,有些較大的树会有空心孔洞,要及时涂刷防蚁药剂,再用水泥碎石堵塞修补,或用水泥沙浆修补,一来美观好看,二来防止白蚁入侵。

4.2.5 药的处理 用40%毒死蜱乳油的1000倍,喷于树木近地面部分,这对预防黑翅土白蚁等的上树危害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也可用40%毒死蜱乳油的1000倍液对欲栽种地进行毒土处理。

5 结语

白蚁对园林树木的危害十分猖獗,且白蚁的传播性强,危害面广,严重破坏城市绿化,相关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白蚁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应力求研究出最佳的科学综合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辅以人工、药物、生物等方式进行综合防治,及时消灭白蚁,保护园林树木生长,美化城市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白蚁及其防治[M].科学出版社,1979.

[2] 李桂祥,戴自荣,李栋.中国白蚁与防治方法[M].科学出版社,1989.

[3] 林树青.中国白蚁防治专业培训教材[M].科学出版社,1994.

[4] 宁瑞清.城市绿地植物病害及防治[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监控喷粉技术防治白蚁的实践 第12篇

1 监控喷粉技术防治白蚁的原理

白蚁监控喷粉技术是依据白蚁的生物学和行为特性,研究开发的一种白蚁防治新技术。这种技术以白蚁种群所有个体为靶标,从而可实现区域范围内白蚁危害的有效控制。具体应用时,将白蚁喜食的食物饵料装入特制的装置内,然后将装置安装在需保护的房屋建筑特定部位,当外出觅食的工蚁发现后,大量的白蚁会进入装置内取食,此时,将白蚁药粉喷在白蚁身上,通过白蚁个体间的接触、清洁、食尸等行为,将药剂传递给种群内的其他个体,最终导致整巢白蚁中毒死亡。白蚁监控喷粉技术包括现场勘查、蚁情调查、方案制定、监控装置安装、定期检查、入侵白蚁处理、效果复查、后续维护等一系列环节。利用这种技术防治白蚁,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示范项目基本情况

杭州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十分适宜白蚁的生存与繁殖。通过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位于杭州市西郊的富春山居小区和玫瑰园小区的西区进行示范,示范总面积为91.2万平方米。富春山居小区为红壤土,按8个“居”命名管理,建筑单体553幢,以别墅为主,多层建筑为辅,建筑面积加上绿化面积共66.5万平方米,普查发现有56幢房屋蚁害明显,道路绿化有300株以上的树木有蚁害。玫瑰园小区西区为棕红壤土,按7个“苑”命名管理,共有107幢单体别墅及公共建筑,建筑多为2层,全区建筑面积加上绿化面积约为24.2万平方米,普查发现有8幢房屋蚁害明显,绿地遭受白蚁的危害更为严重。两个示范点以土栖白蚁和散白蚁居多,乳白蚁为次。

示范过程中,在示范点的建筑周围及绿化的主要危害点安装地下型白蚁监测控制装置(网罗牌,上海万宁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11253套。安装后,检查白蚁监测控制装置4次,共发现有白蚁入侵的装置460多套。对这些装置内的白蚁用0.5%氟虫腈粉剂(WL20100096,江苏南通功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进行喷粉处理,共使用粉剂4.5kg。复查发现,92%以上的装置内已无白蚁活动。与传统的喷洒化学农药建立毒土屏障来防治白蚁的技术相比,利用监控喷粉技术防治白蚁,有毒化学品的使用减少99%以上。

3 安装维护实践

3.1 前期工作

3.1.1 宣传动员

在公众及白蚁防治工作者还没有完全接受新技术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做好宣传工作,我们首先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小组下设技术指导、前期调查、安装工程、跟踪管理、保障宣传等工作组,建立了联系人、例会等制度。示范期间,组织了大规模的宣传动员工作,使示范工作的意义、目的等尽可能做到家喻户晓。

3.1.2 技术培训

新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一个学习领会和掌握的过程。我们在派出技术骨干参加全国白蚁防治中心组织培训的同时,也在本单位开展全员培训,共有96人次参加了培训。此外,还分期对示范点的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向他们普及和宣传了白蚁防治新理念,使他们明白了监控喷粉技术的工作原理、监测控制装置的日常管理和如何协助示范工作的开展等。此后,又组织了物业管理人员开展模拟操作,论证了施工各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改进和优化了实施计划。事实证明,对物管人员进行培训和模拟操作十分必要,这样可以得到物业公司的大力支持,把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在前,减少返工的可能。

3.1.3 编制方案

方案是整个项目施工的依据,直接关系到防治的效果。笔者依据技术要求及示范总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两个示范点的平均容积率为0.305,房屋建筑单体多,绿化面积大,因而确定在建筑物周围按间隔5米安装一套装置的方式距离建筑物1米进行安装,在绿化带则沿主要道路及主要危害点进行安装。

3.2 安装工作

安装工作责任到组,各组配齐负责人、施工员、技术员及记录员等。我们以幢为单位编写施工单,施工单记录幢号、长宽、底层面积、建筑面积、设计图纸、施工员、技术员、负责人、安装位置、安装数量及施工时间等内容,并统一标注图例。施工时要求标注清楚室外电器、地下管线分布、景观木阳台、水池、硬化区域等,便于检查维护,以及数据采集。

监控喷粉技术的关键是装置安装是否到位。我们借鉴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的经验,安装时土坑适当深挖,装置底部与土壤间留出一点空隙,以解决装置易积水的问题。装置表面略低于地表,同时注意装置的外壁要与土壤结合紧密,这样可以减少霉变和提高诱集效果。

3.3 检查维护工作

组织全所职工联合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检查。以富春山居为例,2011年8月26日第1次检查,发现符合喷粉条件的138处;2011年10月18日检查,无活体白蚁的装置128套;2011年10月26日复查时,134套无活体白蚁,有4套还有少量活体白蚁。2011年10月26日复查的同时,组织人员进行了第2次全面检查,发现符合喷粉条件的有229套,不符合喷粉条件的71套;2011年11月2日复查喷粉的229套装置,无活体白蚁的209套,其他的因气温原因需要2012年继续观察。

安装完毕后1个月内组织白蚁入站检查,当诱入白蚁目测达500头以上的进行喷粉,喷粉后20天左右进行效果检查并记录,若喷过粉的装置内还有1只以上白蚁存活都需要记录待观察。示范中发现白蚁最快入站时间为15天左右,喷粉后白蚁死亡时间为15~40天。

实践中,结合浙江大学莫建初教授的做法是:检查喷粉工作应选择在连续晴3天,且气温在20℃以上时进行,因为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喷粉处理效果较好。同时,取出装置检查时,动作应当轻、稳,当白蚁数量明显不足时,应将装置轻放回原位,尽可能少地惊动白蚁。符合喷粉条件的,喷粉应尽可能均匀喷在白蚁体表及装置缝隙内,喷过粉后惊动的白蚁会快速回巢,起到把药粉带回巢传递的效果。

4 基本评估

4.1 环境保护评估

以富春山居为例,所有建筑的底层面积为119800平方米,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白蚁防治,药液配比按药物与水1:100配比,水平药物屏障按每平方米3升药液施药,在不考虑垂直、墙体、管线、木构件等处的药物使用的情况下,需药物共约3594kg。利用监测喷粉技术2011年在富春山居共处理300多套装置,共使用0.5%氟虫腈粉剂约4kg(未包括后续维护用药)。显然,新技术对减少化学农药在人居环境中的排放意义重大。

4.2 社会效益评估

我们在示范点共发放了问卷142份,回收130份。调查结果显示,80%的人在发生蚁害情况下会向物业公司反映,74%的人最关注灭治效果,52%的人拒绝使用氯丹、灭蚁灵,95%的人希望使用环保药物,95%的人理解在其建筑物周边安装监控装置,54%的人认为白蚁危害减少很多,100%的人支持我国履行POPs公约,62%的人员愿意支付因新技术而增加20%的成本,31%的人在新技术防治效果明显的情况下也愿意支付增加的成本。

调查结果表明,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对履行POPs公约支持度高,采用新技术进行白蚁防治环境保护意义深远,社会持欢迎态度,是白蚁防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拓宽科研思路,加快研究步伐,组织力量进行科研攻关,逐步推广应用新技术。

5 讨论

在白蚁防治行业应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技术,改变了我国大量使用化学药物防治白蚁的传统模式,是白蚁防治理念和防治方式的突破与创新,对提高我国白蚁防治水平,履行POPs公约,保护经济建设成果、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新技术毕竟还处于示范阶段,取得的仅是阶段性成果和初步的经验,还需要试验来论证,所以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5.1 安装维护工作

安装维护是工作重心,应摸清物业情况,重点是地下管线及蚁情信息,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检查维护方案,加强技术培训,严密组织安装及维护工作。检查喷粉的时机、喷粉的部位及用药量是技术的关键,应根据蚁种及诱集情况确定。大面积推广时,应开发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便于统计分析及后续的检查维护。

5.2 核心技术的研究

技术成熟与否是大面积推广的基础,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以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加强饵料及药物的筛选工作,最好能开发针对不同蚁种的自动监测和免检装置。这需要各科研单位打破技术保护壁垒、分工协作,走出重复投资和低水平徘徊的局面。

5.3 管理模式的探讨

采用监测控制技术进行白蚁灭治,不论是饵剂或喷粉,难点是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检查维护,特别是后续14年的跟踪维护,成本高,工作量较大。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在示范过程中,物业公司把减少化学农药的排放,有效控制蚁害,满足业主的诉求作为其提升品质的着力点。可以充分发挥物业公司对环境、白蚁危害区域熟悉的优势,通过对物管人员基础培训,组织做一些基本的日常维护工作,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杭州市在开展“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监控喷粉子项目”过程中,根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理念,应用监控喷粉技术防治白蚁的成功经验。

上一篇:体验式消费下一篇:“官府自我控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