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特色专业范文

2024-07-15

高职特色专业范文(精选12篇)

高职特色专业 第1篇

USP即“独特的销售主张”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USP) , 它由美国营销大师罗塞·瑞夫斯 (Rosser Reeves) 在20世纪50年代首创。瑞夫斯认为USP必须具备三个要点:一是利益承诺, 即强调你的产品有哪些具体的特殊功效以及这些功效能给消费者提供哪些实际利益, 换句话说, 就是顾客买了你的产品能得到什么好处;二是独特, 这是竞争对手无法提出或没有提出的, 也就是说, 你的产品要具备跟同类竞争对手有别的差异;三是强而有力, 要做到集中, 是消费者很关注的。比如“农夫果园, 喝前摇一摇”、“农夫山泉有点甜”、M&M巧克力的“只溶于口, 不溶于手”等均是利用了USP的原理作出的差异化战略, 明显区别于同类产品, 从而极大提高了产品的美誉度和销售量。

如果把一个学校当作一个品牌、一个产品来建设和经营, 那么, 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打造USP、在专业建设中走差异化道路就势在必行。

1 结合学校定位, 打造特色专业

高职院校具有双重属性, 即“高”和“职”, 它既有普通高校的特点, 亦有职业院校的特点, 但其重点还是“职”, 这是它与普通高校的区别所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 其培养的是明确适合市场某一种职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技能型, 二是人才。前者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具备满足某一专业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后者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基本的人文索质和职业素质, 这是满足学生生存、转岗和未来发展必需的。在培养人才方面, 每个学校大抵相同, 然而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方面, 每个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定位来实现差异化。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为例, 学校的定位就是以培养适应“农、工、商”这三大类行业为主并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那么在专业建设方面就可以重点突出农业 (比如热带作物) 、工业 (比如物流、汽车制造) 、商业 (比如市场营销) 这三类专业, 打造出专属于自己的特色。

2 结合区域特征, 扶持发展区域经济需求的专业

经济的发展因为历史、交通、地理位置、气候等方面的原因具有区域特征。比如华南、华北、西南、西北、长三江、珠三角等地区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就很不一样。那么,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所处在的区域,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来培养适合本区域经济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既服务了地方经济, 又做到了“近水楼台先得月”。

3 紧跟时代发展趋势, 创建新兴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

时代每天都在进步, 科技日新月异, 这些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及大量新兴行业的涌现。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 就带动了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 而电商的发展又会相应带动物流、网络营销、广告传播等行业的更新和发展, 这就会给某一领域的人才造成空白, 同时, 这也是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的巨大机遇。高职院校应时刻紧跟时代潮流, 密切关注行业的变迁和发展, 顺应形势, 高度重视以高新科技行业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兴专业的建设, 对其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设施具有创新的安排和建设, 促使其创出特色。

4 加大专业教学改革力度, 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改革是教育的重头戏, 高职院校亦然。基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以能力为突破口, 围绕“应用”来确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针对岗位需求加大专业教学改革力度。人才培养目标应当能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性能力的人才;教学内容应体现实践性、实用性且现代技术含量相对高;合理优化课程结构, 形成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需求的优秀课程体系。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双师”素质和技能

对于职业教育的开展,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以其昭昭, 使人昭昭”, 要教学生学会技能, 首先得自己先掌握这些技能。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双师型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强化教师实践能力, 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积累实践经验;二是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 使教师接受创业教育观念, 增强教师的创业意识, 调整教师的创业心理, 丰富和完善教师的创业知识, 使教师成为学生创业教育的领路人;三是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实行专兼结合, 参与人才的培养工作, 或从生产一线引进有创业经验的高层次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

6 针对专业特色, 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强调“动手”能力, 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很大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校内外实验 (训) 基地进行。高职院校应着力建设一批与特色专业相配套的校内外实验 (训) 基地, 一方面要对校内实验 (训) 基地加大建设投入, 使其拥有较为先进、技术含量高的教学设备, 营造仿真的实践环境, 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操作, 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外实验 (训) 基地建设, 安排学生顶岗实训, 真正提高学生实际岗位 (群) 应用能力, 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 做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正如同产品一样, 有卖点才有销路, 有销路才有活路。高职院校如果想做出特色, 就必须努力寻找或打造自己的USP, 如此才能在日趋同质化的高职教育中脱颖而出, 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USP” (独特的销售主张) 是广告中有一个重要概念, 如果一个品牌或产品具备这个USP, 则容易在同类产品或品牌中脱颖而出, 不仅能让消费者迅速记住, 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更能有效促进销售。当今高职院校因为在学校性质、定位、专业设置等方面同质化严重, 竞争越来越激烈, 如何打造学校的独特品牌, 在学生、企业、和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 成为学生报考、企业合作的首先, 就成为当下高职院校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试图从广告中USP的角度, 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 来探讨高职院校品牌差异化的途径。

关键词:USP,高职院校,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美]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M].中信出版社, 2010 (1) .[1][美]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M].中信出版社, 2010 (1) .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高[2000]2号.[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高[2000]2号.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途径论文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特色主要途径

摘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培育途径这一中心,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明确专业定位、注重校企合作、完善课程结构、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培育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主要途径。

培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鲜明特色,不仅是“十一五”期间全面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的一项必要工作,而且是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能力持续增强的重要途径。20世纪末21世纪初,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速度、规模和水平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至此,面对日益竞争的外部环境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注重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创建有持久发展后劲的专业群体,已成为新形势下推进高职院校深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

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分析,借鉴国内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建设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专业特色通常是指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优于其它专业的,科学的特性、思路和举措,是对专业较长时期发展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在这方面,国内众多学者有过科学的论述,著名学者顾明远教授指出:“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于一般,要有所创新,要有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长严正广指出:“办学特色专指学校的办学者根据自身条件及社会的的需要,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表现风格、机制等”。归纳起来,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理念。一般地说,专业发展理念是指导专业实践活动,并在不断探索与创新过程中形成专业特色的基础。如果在专业建设中,不能很好地做到观念超前,意识领先,就无法用创新的思想和探索的行为指导专业实践活动,甚至始终跟在同类院校专业建设的后边,这样就不可能形成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国内著名学者潘懋元指出“之所以在高职人才工作水平评估中,对A类专业要侧重特色项目的评估,就是要用建设特色专业这一要求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走出自己的新路”。具体地说,首先要用创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人才培养同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树立“让专业建设适应社会、服务行业、督导学生”的人本教育理念,打破“一切由学校说了算,一切让社会、学生围绕学校转”的传统思维模式。在这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该校的所有专业都以特色建设为主线并以此推进专业教学、管理和其他工作的开展。其次,要有社会意识和市场观念。专业建设要富有特色,办出生机与活力,形成广阔的生源面向和就业面向,就必须立足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研究和把握市场动态。把人才培养工作的最终结果能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否带动相关行业、企业效益的提高,做为衡量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专业的设立要有充分的行业、企业专家论证,专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社会经济组织的支持与合作,专业建设的质量与效益要接受社会相关组织的检验。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表明,凡是在培育和塑造专业特色方面依托行业力量付诸艰辛努力,并取得显著成绩的高职院校,其相应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入学率都比其他院校具有明显的优势,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处于良好的发展水平。反之,在专业特色建设方面背离或忽视行业、企业需求,处于较低水平的院校,其相应专业学生的入学率和就业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先天不足。再次要运用逆向思维,在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出专业发展与创新的内在规律,从实践活动中概括并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内容,以此指导专业建设与发展。

2.稳定互助的产学合作机制。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求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具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必须有行业、企业相关专家的参与。从国内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培育专业特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产学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强化,这也是从根本上构建高职专业特色的要求。为此,还要经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形成校企互动的双赢机制。首先,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的参与,要紧跟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动向和素质要求,把定单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注重工学结合,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同行业、企业的需求一致。其次,根据行业需求确立招生、就业的发展面向,解决好专业培养的入出口问题。再次,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轮流到企业进行对口实习实训,参与各种实际问题的研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给予必要的指导。

3.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区别就在于,在必要的教学内容讲授和知识积累的情况下,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社会、行业或企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宗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建设。要体现“厚基础、强专业、多技能、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要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一个符合职业要求的知识平台,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架构,有对核心能力起系统支撑作用的基础知识系统。在此基础上强化专业应用技能,将社会和行业对高职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划分为若干个细小的专业模块,各个专业模块实践的集合就构成了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

二、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基本特征

结合国内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研究,其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科学性。专业特色不是对专业某一行为活动的简单概括或描述,必须是在长期的理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科学的内涵,同时有相关知识、能力的支撑。既要符合国内教育发展的规律,又要同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相结合。如果离开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长期概括和提炼,人为地为一时的目的或目标而总结或拼凑出来的内容或行为,就不能构成专业的特色。专业特色在科学的基础上要体现先进性,要有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专业特色要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成为同行业学习和借鉴的范例。

(2)独特性。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是专业建设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所提炼、总结出来的独特的做法和经验,既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模式,又有别于一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此外,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应体现鲜明的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其参照物应是同类高职院校,只有相对独立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做法和经验,才能称为特色。从哲学意义上讲,特色是指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不能离开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这是共性的方面。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与其职能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共性基础上的不同才是独特性。

(3)持续性。专业特色是专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办学风貌和发展模式,它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方面的主观追求及客观效果上的和谐统一。其一旦形成并确立起来,应能够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且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能伴随专业建设与发展得到持续性的增强,就不能构成专业特色。

(4)创新性。专业特色的培育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新特色应建立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在发展中紧密把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并在些基础上,紧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间断地探索创新。要不断总结专业建设的最新成果和经验,不断研究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他人尚未认识的理念和观点。

三、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培养途径

1.明确专业定位,强化素质培养

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在如何突出专业特色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认识不清,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不够准确,这就直接影响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力度和水平。高职院校学生,准确定位应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可以是行业、企业第一线的技术骨干,也可以是行业、企业一线的组织管理人才。为此,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要围绕这一主线努力打造专业目标和培养计划,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反复研究和领会国家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文件精神,把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始终作为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此确立相应的课程群系,明晰各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角色。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应有的知识层次,另一方面又强化了相应的技能。从而以素质培养为龙头,统领专业各项人才培养工作。

2.依托产业群体,实现校企双赢

从国内高职院校的发展分析,要想打造专业特色,必须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如果不能很好地依托并服务于行业或企业,就不可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也不可能推动专业建设的纵深发展。仅以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20对国内高职院校调查研究表明,―间高职教育中招生、就业不景气的专业,80%以上均缺乏校企双赢的互动机制,程度不同地忽视依托产业办学的理念,结果在闭门发展中使专业发展严重滞后。为此,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专业必须建立校内外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拥有3―5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定期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学生的就业完全由企业承担。同时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企业在人员招聘过程中优先录用本专业的学生。其次,形成“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专家参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模式。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每年应拿出1―2个月的时间在不影响常规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轮流到企业进行对口实习实训,参与企业各种实际问题的研究,同企业相关人员一道共同承担横向科研课题,把自身拥有的知识优势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接受企业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的检验,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行业、企业专家定期到学校为专业学生举办讲座,专业的重点实践课程也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承担。

3.完善课程结构,实现培养目标

职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选修课。整个过程从职业分析入手,明确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具体地说,应把握四个方面:首先,要按照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对相关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如在市场营销专业,众多高职院校将商务谈判课程和公关礼仪课程进行整合,形成商务谈判与公共关系礼仪。将消费者行为学与推销理论及技巧课程进行整合,形成消费者行为与推销技巧。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国际货物运输与代理和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课程进行整合,形成国际货运代理与保险。将专业英语与外贸函电课程进行整合,形成商务英语与外贸函电。整合过程以是否实现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否达到了社会、行业或企业对人才培养能力的目标要求。整合后的专业技能模块的各主干课程都能在知识讲授的基础上,用理论与实践学时1:1.5的比例,加大了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岗位上强化培训的力度。其次,将职业认证课程嵌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广泛征求行业、企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高职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认证。在其所对应的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可直接选择国家相关的对应等级的认证教材,按照相应教学环节的大纲要求,由主讲教师将认证内容和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课程教学的最终检验形式不再是主讲教师命题的期末试卷,而是直接参加国家相应等级的职业认证考试,以其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结业成绩。如果一次考试不能通过,则要在适当学期跟随下一年级学生的相同认证课程进行重修,继续参加国家职业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学生能考取的专业核心认证原则上不超过三个。如市场营销专业可考取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高级营销员(四级)资格证书和通用管理能力资格证书。工商管理专业可考取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高级营销员(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员(四级)和通用管理能力资格证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考取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际单证员和国际质检员、高级营销员(四级)资格证书。上述国家认证考试直接嵌入到教学过程,不再另外安排辅导或选修课,在强化专业职业能力的同时,又不过多地增加学生的负担。再次,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打造2―3门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职业技术课程。课程教学大纲要在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广泛征求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课程教材的理论内容应由高职院校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编写,实践内容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编写。实践环节的授课由行业、企业专家或高职院校具有丰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最后,高职学生在校最后一年学习,可按细分专业面向进行对口培养,有针对性地强化其专业素质。如市场营销专业可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细分为汽车营销、保险营销、房地产营销、日用品营销、特许连锁服务营销等,这就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实现学校与社会零距离、学生与岗位零距离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4.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素质

专业建设的特色培育,根本点在于教师本身。如果没有具有先进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全面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群体,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就会严重滞后,专业的特色就必然先天不足。首先,教师应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有长期深入行业、企业从事专业实践工作的经验,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其次,要从制度上保证教师经常深入到校企合作基地,参与校企课题的研究,解决企业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总之,要改变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的现象,每年安排相对固定的时间到企业参与实践,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在总结提炼后反馈到教学之中。再次,要通过校内培养和校外引进的方式,加强专业带头人、双师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队伍的建设,创造宽松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连生,丁德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1).

[2]李成森.超常规与跨越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J].辽宁信息职业技术教育,(1).

[3]马庆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3).

[4]周祥瑜,吕 红.行业主导――特色鲜明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J].职教通讯,2005(3).

专业志Ⅳ:高职(专科)专业 第3篇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的专业核定情况,其中新增专业44个。高职高专专业与本科专业最明显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和技能性,而新增专业更是贴近市场需求而适时开设,强化实践性和技能性,在各种领域展现出他们与众不同的魅力。

“技”“工”派

煤层气抽采技术、公路工程检测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港口电气技术,硅材料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混凝土构件工程技术、金属制品加工技术、农业机械制造与装配、放射治疗技术及设备、光机电应用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化工生产安全技术。

煤层气抽采技术——化腐朽为能源

开设院校: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提到煤矿,相信没有人会忽略北方的产煤大户——山西省。大同、神府、阳泉……数不尽的城市因煤矿经济而逐一兴起,与煤相关的专业开设在这里可是有了极大的用武之地。

欲了解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煤层气。其实,煤层气就是我们常说的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由于多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发生,煤层气一直被看作是对煤矿开采造成严重安全威胁的有害气体。而且,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它还是具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如果散发到大气中,不仅会导致气候异常,同时会消耗大气中的臭氧,威胁人类健康。另一方面,甲烷还是一种高效、洁净的非常规天然气,可以用作民用燃料,也可以用于发电和汽车燃料。甲烷还是化工产品的上等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应加以回收利用。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每年在采煤时排放的煤层气在130亿立方米以上,如果能在采煤之前先采出煤层气,那真可谓“一箭双雕”。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就是以此为己任而诞生的,主要学习将煤层气从煤层中抽出回收并加以利用的技术。一般来说,回收技术主要有地面开发和井下抽放两种方式。井下抽采在我国起步较早,技术已十分成熟,包括本层抽放、邻近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等,其中涉及对煤层气的资源评价、气藏工程、钻井技术、增产技术等广泛的技术领域,之后还涉及集输贮运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意识的近一步加强,以及长期国内能源供需的紧张,开发应用煤层气是必然趋势,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相信煤层气将为山西的煤炭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煤炭行业新的掘金产业

相近专业:瓦斯综合利用技术、煤化工生产技术、煤及煤层气工程

语言派

手语翻译、对外汉语、应用葡萄牙语、应用荷兰语

手语翻译——此时无声胜有声

开设院校: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曾记否,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邰丽华带领的中国残疾入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感动了整个中国;而在2006年“加油!好男儿”的角逐中,聋哑选手宋晓波一路晋级最终跻身全国三强,让无数“菠菜”为之动容。为什么身为残疾人士的他们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除了自身毅力外,能与之交流的人士自然是功不可没的,一如“千手观音”们需要4位手语老师充当她们聆听音乐的“耳朵”,听障人士与外界社会交流也需要大量的中介人士,这就是手语翻译员。

手语翻译专业指培养通晓至少一种手语和一种有声语言,并且能够把一种语言准确恰当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人员。他们把健听人讲话翻译成手语给聋人看,也把聋人的话翻译出来,为聋人和健听人之间顺利沟通感情、交流信息搭起桥梁。如此的性质也决定了手语翻译用途的广泛性:公安机关的案件调查取证经常需要手语翻译,医生了解聋哑人的病情需要手语翻译,商店银行等窗口部门需要手语翻译,配有聋哑人的工厂管理需要手语翻译,甚至遗产公证、法院判决等都需要手语翻译的协作。

我国手语行业发展缓慢,除少数师范类高校在特殊教育专业中开设手语课外,其他领域几乎是空白。特别是在法律、医疗等领域的专业手语翻译人士更是“一将难求”,这种人才的真空现象,也从另一角度说明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一片大好!

手语翻译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从业者在拥有精湛的技能之外,更需要足够的爱心,要善解人意,有奉献精神,在从业过程中处处体现关爱、理解、细心。因此,对于从业者和有意加盟的人士来说,成为一名合格的手语翻译员,要用手、用脑,更要用心,才能真正走进并诠释听障人士的内心世界。

相近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技术、音乐康复技术、特殊教育、社区康复

文秘派

计算机速录、文秘速录

计算机速录——与时间赛跑

开设院校: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看过《剑鱼行动》《黑客帝国》的人都会对片中技术精湛、才华横溢的黑客印象深刻,随着“噼噼啪啪”键盘声的传开与屏幕上数据的飞快滚动,绝境中转瞬间就逢生了。可你是否想过,如果那些黑客输入数据的速度稍显缓慢,会有什么后果呢?

被誉为“用手指追赶声音”的计算机速录又称计算机速记,是指使用特殊编码通过计算机对人的语言、思维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和对文字资料进行快速录入的一种职业技能,适用于各种会议记录、网站访谈速录、法庭审讯记录、询问口授速录、新闻媒体现场采访记录、商务会谈记录、电话同声速录、同声传译速录、外文翻译速录,以及录音带、录像带的文字整理等,属于文秘专业类别。

你也许会问:这和普通的电脑打字有什么区别?确实,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是同行不同业,工作性质截然不同。打字员只能看着文稿打,工作环境封闭,而速录则是听着打,要去各种不同的现场。最核心的区别还是在“速度”,正所谓“时间就是金钱”,当今社会正值市场经济时代,工作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败、一个国家的存亡,速录“高速、高质、高效”的优势,目前来看,还只是潜龙在渊。

当然,作为一个速录师,仅仅快是不够的,知识面还要广,特别是如今,需要速录师出席的会议、论坛、展览五花八门,这就需要速录师有较高的素质。比如医学等专业性较强的会议,如果很多名词听都听不懂,也就无从下“指”了。在这方面,单纯的培训还是有些欠缺,有必要与大学的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招聘单位也要求速录学生具有高学历,随着网上电子文秘的普及,高素质的速录专业人才应用前景广阔。

相近专业:文秘

法制派

社区矫正、职务犯罪预防与控制

社区矫正——宽容是一种美德

开设院校:浙江警察职业学院

熟悉刑法中管制、缓刑、假释的人,对社区矫正应该会有所耳闻。作为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社区矫

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由于其与刑事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区矫正专业自然被归入法律类别,主要培养具有法律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掌握社区矫正基本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能在各类矫正场所从事罪犯管理与矫正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西方国家,社区矫正专业人员配备是相当完备的。不仅对从业人员有严格的学历要求、严格的法制化标准,而且还要经过专业培养与训练,通过严格的专业考核才能获得专业资格。从国外经验来看,社区矫正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专业知识,要求具有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犯罪与矫正以及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第二,个人素质,由于工作领域及对象的特殊性,要求社区矫正专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人际交往、综合协调、管理组织、考察评估等工作能力:第三。社区矫正的工作策略、技巧与经验。

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社区矫正专业目前尚处试点阶段,所以在国家政策确定之后,课程设置上还会有些相应的调整。

相近专业:劳教管理、治安学、公安管理学

工艺派

汽车造型技术、景观设计、中西面点工艺、针织品工艺与贸易、城镇艺术设计、都市园艺、设施园艺工程

汽车造型技术——云想衣裳花想容

开设院校: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作为世界第一商品的汽车,如同名牌时装的款式一样,无论其内在品质如何,给人的第一印象均来自于它的造型。造型是否讨人喜欢是购买者很重要的选择要素,也直接关系到这款汽车甚至汽车商的命运。因此,汽车的造型设计至关重要,全球各大汽车企业在汽车造型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从学术角度来说,汽车造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一定的计算机平面与三维设计能力,掌握产品工学基础、产品设计、汽车构造、车身工艺与材料及人机工程学等基础知识,能够使用相应的材料、工具、设备及量仪,对汽车等工业产品进行形体塑造的应用型人才。精于此道的设计师需要懂得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等知识。同时,设计师更需要有高雅的艺术品味,如造型的视觉规律原理、绘画、雕塑、图案学、色彩学等。另外,汽车作为一种商品,还要考虑成本和顾客的心理需求。

在整个汽车造型技术设计流程中,汽车造型制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将汽车平面草图立体化的过程,它的制作需要人来完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汽车模型工。而国内目前没有专门的汽车模型工职业培训学校,汽车模型工都是各汽车厂内部自己培养的技术工人。一些有条件的汽车厂,如一汽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只能将本厂的汽车模型工送到国外进行培训。可这样做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企业不可能大批量地培养人才,导致了汽车模型工人才的紧缺,使得国内很多的汽车生产企业无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另一方面,国内汽车模型工由于在学历与能力上的欠缺,不能很好地达到标准,与国外的汽车模型工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限制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造型技术专业的开设可谓很好地填补了国内此行业的重大缺口。

相近专业:汽车定损与评估、汽车美容与装饰

管理派

拍卖与典当管理、玩具质量检验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技术管理、保安保卫管理

拍卖与典当管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开设院校: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如今,拍卖业蓬勃发展起来,典当业异军突起。据2008年初统计,全国的拍卖行、典当行总数已达到7000余家。但这两个新兴行业,却一直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在典当业的调查中,上百万的工作人员,真正的高级拍卖典当专业人士,实属凤毛麟角。

与本科层次的拍卖典当专业相比,高职高专的拍卖与典当管理专业减少了掌握深层次理论的要求,更注重管理方向的实践性。特别是宏观的把握性。从其培养目标就能看出:培养具有大局观。懂经济、能说会道,熟悉拍卖典当理论和技巧,具备现代企业财务、资产评估、拍卖典当知识,具有拍卖典当员资格和拍卖典当策划员资格的管理人员。曾经不过是市场营销和管理学中一个小角色的它,事过境迁后,早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了,不仅横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领域,还将社会学中的公共关系“收归囊下”。

拍卖与典当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拍卖公司与典当行从事拍卖与典当工作,或到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资产评估等管理工作。相应的证书有:拍卖典当资格证、拍卖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其中含金量最大也是最难考的当数拍卖师证书。首先要挂靠到一个拍卖公司名下,由公司出具证明考拍卖行业从业资格证书,取得证书满一年后,再由拍卖公司出具你从事拍卖工作两年的证明,才能报考拍卖师。而学历只要求大专以上。当然,难度与回报也是成正比的,拍卖师资格证书的取得也不例外,现在取得一个注册拍卖师资格,在全国中等城市的拍卖行业协会每年每人发奖金将近3万,就是说什么也不干每年收入就这么多,加上每场拍卖会也按法律规定根据成交价收取提成……

相近专业:招商管理、采购供应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高职特色专业 第4篇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审美文化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热潮中的一个焦点。对“审美文化”概念的界定, 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有着不同的见解。在这里, 主要采用仪平策先生的界定。“审美文化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之间审美关系的一切历史文化成果的凝结和显现, 是介于人类感性的、物质的文化活动和理性的、精神的文化活动之间的所有审美化活动、审美化事象的总和。”“它超越了现实文化明确的社会性秩序和外在功利目的, 而以内在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为特征, 以生命的诗意和身心的自由为境界。”[2]

综合以上概念, 在此主要从传统审美文化视域对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做一考量。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应从传统审美文化中汲取营养, 传统是根基、是关键、是内在之体、是核心之内核。

一传统审美文化在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1 传统审美文化是高职教师生命价值观形成的源头

价值观建设是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基石, 传统审美文化是高职教师生命价值观形成的源头。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儒家和道家的观点颇有差异。儒家是倡导积极入世的现实哲学, 认为“天道贵生”, 《孝经》云:“天地之性, 人为贵。”基于贵生精神, 儒家反对任何轻贱人类生命的行为。如《孝经》就明确反对自杀轻生的作法:“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但儒家又强调生命的伦理向度, 讲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伦理秩序, 甚至为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并极力褒扬之。所以才有了“舍生取义”和“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的儒家精神。在这个意义上, 儒家是淡化生命的个体性而强调生命的社会意义和伦理价值的。

道家不然, 道家非常注重个体生命, 主张“养生”, 《庄子》亦有《养生主》篇。“……缘督以为经, 可以保身, 可以全生, 可以养亲, 可以尽年。”庄子反对人为、反对有心, 主张人要顺应自然、蓄养生命之主。他认为, 生、死都是天地自然运行中的一个阶段, 对于死亡不必恐慌。“生者, 假借也;假之而生, 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庄子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死生是没有截然界限的, 人不必为生而喜, 也不必为死而忧。所以才会有其妻死而“方箕踞鼓盆而歌”的迥异常人之举。由此观之, 道家对于生死是超越的、悟道的。

总之, 无论是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的“贵生”, 还是“舍生取义”的社会伦理的大义观念, 抑或是道家对于生死的超越态度, 都是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生命价值观的源泉。如果高职教师能正确看待生死、有着正确的生死观, 就会处理好人与自身的关系、达到人与自身的和谐, 善待自身生命, 爱岗敬业, 从而让心灵和谐、让职业生涯绽放异彩。

2 传统审美文化是高职教师社会价值观奠定的要义

高职教师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关于“知识分子”, 20 世纪30 年代的卡尔·曼海姆做过一个经典的界定:知识分子是一个自由漂流的群体, 而非一个有自己特殊利益诉求的阶级或阶层。其关键特征是“自由漂浮”与“非依附性”。可以超越阶级或阶层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局限, 掌握普遍真理并做出公正的判断。[3]这个界定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有着强烈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道德责任感的“传统文人”非常接近。

有学者曾对“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做过梳理。结合萨义德、许纪霖等人的观点, 最后归结为三个精神特征: (1) 社会的良知,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2) 智慧的传播者, 是传统审美文化思想和新文化思想的传承者和拥有者; (3) 对真理与神圣的亵渎与怀疑者, 敢对权势说“不”。可是在消费主义、商品拜物主义、物质主义、技术至上理念的冲击下, 高职教师应如何认定自己的社会价值呢?

高职教师应脱离传统职业教育“技术性文化”的窠臼, 立足于传统审美文化的深厚土壤, 坚守儒家社会价值观, 注重职业教育的“人文性文化”性质, 从而使职业教育走上和谐之途。儒家社会的价值观即伦理观、道德观、良知观, 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特别是‘良知’一词, 不仅成了心学家的主要理论范畴, 其为学深入人心, 也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4]“良知”亦是人作为唯一有意义的“存在物”并区别于动物的道德本性。若人不顾道德本性, 一味追求“生物性”, 整日昏昏而累于物, 那又与禽兽何异?

有人把人分成三性界:社会性、生物性和精神性。社会性是人的存在的基本形态, 生物性更多地表达的是人的物质性和生物性 (指称人的兽性) , 精神性所描述的是人的神性。生物性只是人得以维持生存和生活的低层价值, 而精神性才应该是人、尤其是高职教师追求的终极价值。“人之生也, 不能只在百年生死处看, 不能只将此身做一介躯壳看, 而应从天地万物一体处看出大身子, 看出浑然一体之气象。唯于此处看得透, 识得破, 时时理会, 处处体认, 心地有觉, 粹然止于至善, 方养得出真道德与真性命。”[5]

二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对传统审美文化的继承

1 爱岗敬业与精业勤业

正如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曾谈到的:“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国子先生教诲太学生们的话, 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一个高职教师。

高职教师的专业道德建设无外乎几种关系的和谐构建:高职教师与职业、专业, 高职教师与自身, 高职教师与学生, 高职教师与学校、社会。其中高职教师与职业和专业的和谐关系即爱岗敬业是和谐诸要素中重要内容。试想, 教学和做研究是你一生所要从事的职业或事业, 如果你对此不敬不爱, 那将多么痛苦。我国近代的思想家梁启超说:“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是中国职业道德的两大准则。”这意味着做好一项工作, 不反需要敬之, 还要达到乐之的境界。任何一项工作, 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和无比的热爱才能做好。[6]高职教师”不是个普通的职业, 它具有社会性和神圣性。而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高职教师也是要有使命感的。较之其他行业, 高职教师的爱岗敬业尤为重要。黄炎培先生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丰富, 其中“敬业乐群”为其教育思想核心。并将其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 明确列入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标准》。规定认识职业教育的真义在于服务社会, 养成责任心, 养成理性的服务美德, 养成对所从事职业之乐趣等等。[7]

2 教书育人与因材施教

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艺术是一切人类艺术中最困难和最重要的一种。”高职教师不是一般的职业岗位, 因为其工作对象都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有不同思想、有个性差异的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高职教师专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 高职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 更应注意对不同学生的引导和培养。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而是使学生学得一技之长, 为社会培养人才。并且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软件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关于这一点, 邹韬奋先生早在20 世纪20 年代的见解可谓真知灼见。“职业教育之精义, 在使受教育者各得一艺之长, 藉以从事有益于社会之生产事业, 俾获适当之生活。同时更注意于共同之大目标, 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 巩固之意志, 优美之感情, 不特以之应用于职业, 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 使成健全优良之分子。”[8]

关于因材施教, 教师的祖师爷孔子的言论可谓数不胜数了。孔子认为如要教书育人先要知人即了解学生:“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施教:“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值得我们每一个高职教师学习。唯有因材施教,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教育的目标也才能顺利实现。这也是高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达至和谐的基础。一个不了解学生、不研究学生特性、不了解职业教育、不研究职业教育特性的高职教师是无法达到教书育人的专业道德要求的。

3 关爱学生与有教无类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 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多注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 使孩子们在赏识中、在爱中得到自我积极的肯定。我国赏识教育第一人———周弘, 一个普通的父亲, 用其20 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 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 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

据笔者在本校调查了解, 大多数学生进入高职院校都是迫于无奈 (中考分数低, 不能进入好高中) , 或是偶然的选择。他们在以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初中阶段很少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 因而普遍缺乏自信。进入高职院校前, 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及专业特点不甚了解, 只是随便胡乱选择个专业, 只求有个学上。也没有对所学专业和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做准确定位和理性分析, 因而缺乏目标、混日子的学生大有人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 人的聪明是多元的, 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高职教师要以爱心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注意发现、赏识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发挥潜能, 成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拥有奋斗目标, 享受成功的快乐。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而, 教育的艺术性就在于以爱心赏识每一位学生, 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 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帮助学生体味到积极上进的成就感、快乐感, 引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使他们顺利健康地成长。

关爱学生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体现。朱小蔓认为: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 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 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9]关于这一点, 孔子的确有真知灼见。子曰:“有教无类。”是的, 教育没有分别。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每个高职教师都应关爱所有的学生, 让他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这也是高职教师与学生关系达至和谐的关键所在。

4终身学习与博学知新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以来,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 “终身学习”的理念渐入人心。1994 年11 月在意大利罗马、1997 年3 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两次世界终身学习会议, 都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的思想。2001 年5 月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型社会。”面对科技迅猛发展、世界日新月异的21 世纪的到来, 终身学习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必修之课。对于高职教师而言, 终身学习的意义更为深远。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高职教师专业道德构建的重要内容,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碗水”和“一桶水”关系的道理。

关于此点, 古人早有经典论句。“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殆已!”可见, 在古代, 无论儒家的思想家还是道家的思想家都深知生命的有限、终身学习的重要。

另外, 职业教育亟需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 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及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成果, 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 并且有独到见解, 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 才能称之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10]由古观今, 推人及己, 在知识和文化更新迅猛,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文化反哺的21 世纪, 高职教师应通过终身学习具备创新能力, 从而适应时代需要, 培养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梅贻琦曾以水、大鱼和小鱼来比喻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的关系:“学校犹水也, 师生犹鱼也, 其行动犹游泳也, 大鱼前导, 小鱼尾随, 是从游也, 从游既久, 其濡染观摩之效, 自不求而至, 不为而成。”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高职教师这条“大鱼”如何拥有带动学生这些“小鱼”前进的力量?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坚持, 学校这一池“水”恐怕早晚枯竭, 又如何任鱼儿自由畅游?

参考文献

[1][10]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9[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仪平策.中古审美文化通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3]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4]段江.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浅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 (5) .

[5]司马云杰.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使命[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8.

[6]刘彦文.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J].继续教育研究, 2014 (2) .

[7]米靖.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8]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韬奋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高职热门专业 第5篇

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学、传播学、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法律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采访与写作等。

专业二:旅游

为旅游业培养企业初级管理人员、旅行社导游员和市场营销人员。

主要课程: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英语、市场营销、旅游美学、导游业务、旅游法规等。

专业三:工商管理

培养从事经济管理,既懂经济又懂技术具有从事企业生产组织、计划经营及掌握现代管理和方法的高级管理人才。

专业四:建筑学

主要课程: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建筑力学与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建筑工程定额等。

专业五:通信工程

主要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电路知识和计算机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通信系统的原理,然后对各种通信系统如有线电视等研究。

专业六:护理学

主要课程: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药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学、营养学、妇产科护理学等。

专业七:生态学

除了生物学其他课程之外,生态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化学、地理学、信息科学、数学等课程。

专业八:电子信息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信息论与密码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及DSP技术、现代通信原理、现代信息工程系统等。

专业九:新材料类

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相关专业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等。

专业十: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 第6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特色;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湖南省政府在《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商务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扶持建设一批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带动全省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升以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充分发挥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并进一步提升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为湖南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撑。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逐级轮岗实训晋职”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工作、晋职”同步进行,为合作企业定向培养高星级酒店和餐饮连锁高端技能型人才。依托湖南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喜来登订单班”、“唐宫店铺中层主管订单班”校企合作平台,依据“育人本位、能力为重、素质领先,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强与喜来登、唐宫等酒店的合作,强化中高职衔接,建立“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逐级轮岗实训晋职”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学生职业生涯,校企双方共同组织专家对该类职业岗位进行深入剖析,并重新为合作企业制定该类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职业技能标准和考核标准。依据该类职业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再抓住酒店服务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两个关键,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和序化、转化为专业课程,形成“职业导向,岗、证、课” 紧密对接、中高职专业有机衔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以职定岗,以岗定证,以证定课,“岗、证、课”对接。

三、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集“教学、培训、科研”于一体的“双语双师型”师资队伍按照“内培外引相结合”原则,以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为保障,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实践能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整体水平提高。建设一支以本校教学名师为主体,现场专家参与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校企一体化”、“教学做评一体化”的开放式、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三年内,新建7个实训教室、一个校内大酒店,新增16家校外实训基地,建成现代化开放性、经营性实践教学平台。按照“理实一体”和“共建、共享、共赢”原则,以培养酒店餐饮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加强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以湘鄂情、唐宫、湖南国际经贸职教集团等为平台,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以健全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为保障,不断完善优化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五、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搭建数字化、多元化、开放式的网络资源教学平台。依托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开展数字化教学。力争2014年前实现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资源共享,搭建融学历教育、培训教育与资格认证教育于一体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素材资源为补充,利用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建设融学历教育资源、职业培训教育、社会培训资源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通过开通网络教室,开展数字化教学。争取到2014年,建成依托网络学习互动平台,融学历教育资源、职业培训教育、社会培训资源横向一体化,融学习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测评系统纵向一体化的中高职衔接酒店管理专业开放式教学资源库。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构建综合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成立喜来登酒店管理学院,以此为平台形成合作企业从业人员业务培训、酒店餐饮服务技能培训、餐饮服务员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在类的社会服务体系。依托湖南省商务厅培训中心、湖南省旅游局培训中心、长沙喜来登酒店、湖南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湖南省服务贸易研究中心和湖南省酒店协会,形成包括“酒店管理类师资培训,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茶艺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导游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喜来登、唐宫等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岗位业务培训等”在内的社会服务体系。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依托企业,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每年的多家企业调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采用”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其建设模式和成效已经深受行业喜欢,期望能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中特色专业论的反思 第7篇

一、特色与特色专业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 或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色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 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在教育学中, 专业指的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中国学历教育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了各自的专业门类和各种专业。大体上按独立的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按专业方向培养人才, 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职教专家学者们认为,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具体而言, 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 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 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 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 是“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新”的专业。可以大致推断, 特色专业, 是在整个行业中这个专业的特点;专业特色, 是相对于一个专业的特点, 特色专业与专业特色应是范围大小的问题。高等教育按专业组织教学, 按专业方向培养人才。影响专业设置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科学学科的划分。学科是科学领域里的分支, 专业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 专业并不一定与学科数量相对应;二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从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 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教育学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特定的行业服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各学校有了自己的优势专业, 对学术型、研究型高校而言, 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是大势所趋, 特色专业或专业特色之说没有什么可质疑的, 毕竟其教育之最高境界是为了生产知识, 术业需有专攻。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以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为目的, 以知识传授为主, 职业知识也好, 技能知识也好, 都具有普通性。职业性与专业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中, 社会和经济领域里的职业是高职专业设置的重要因素, 但不可能是唯一因素, 即职业与专业不是一一对应的, 某职业的存在不一定有相应的专业, 而某专业的设置可能没有对应的职业。特色专业之于高职教育, 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现象。将特色专业作为当前高职专业建设与高职可持续发展关键而追求特色发展、培育特色专业的做法, 值得商榷。

二、高职教育特色专业观的反思

(一) 宏观方面的审视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其设置之初的设计基础具有了承诺就业为目的的契约特质。以就业为导向成了高职教育内部运转中的终极追求, 是高职教育在整个社会运转中坚守自己的工具价值。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就被人们默认为应该且必须是高职教育依据社会分工需要按专业来培养人才的理想目标。按专业学习的高职学生学成后理当从事且有可以从事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工作。教育只是整个社会全范围发展中的一个相关的因素, 就业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结构、政策等问题。教育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同步,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技术结构快速变动性与教育结构稳定性不相适应。经济存在体制转轨与制度缺陷, 市场逻辑下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制约的高职教育只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决定着高职教育的规模、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 高职教育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必然受劳动力市场驱动、调节。随着时代的进步, 信息技术淘汰与更新职业岗位的速度越来越快。带有历史特质的高职特色专业并不代表其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专业设置中的市场定向性、前瞻性、创新性、差异性等原则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高等院校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普适规律和永恒主题, 高职专业设置随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变化, 具有一定程度开放性和自主性而没有专业专利, “人无我有”很可能说明现在该类专业指向的岗位已变化、人才社会需求在不断减少甚至相应岗位正在逐步消亡, 如原来供销类的物价、棉检、计划统计等专业已消亡, 或者说明当时专业设置时该类人才社会需求本来就少、将来需求也不一定会大量增加, 如殡葬管理类等特殊专业;从内涵上去理解“人有我优”, 更多的是指专业的教育质量而非专业, 但职业教育质量不仅是竞争下的动态概念, 而且其优势很可能因经济结构变化而是暂时的;至于“人优我新”, 如果指开拓另外一个新专业, 则高职新专业的设置机会对高职院校都是公平的, 如果指的是如某些高职院校在原专业名字前加上一个含农的名字就对外称为涉农专业、以时髦时尚之名称将原来的系冠以学院之类的“新瓶装旧酒”式的创新之举, 则只是企业营销竞争策略式的忽悠手段而已。

(二) 微观方面的审视

在一个具体的高职院校中, 以优势体现的特色专业是一定时期的一定程度上的一种状态, 专业建设却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过程, 特色专业与教育质量之间没有必然的恒定的联系;专业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载体, 虽然特色常常从优势中发展而来, 但优势本身不一定是特色;作为办学基本要素的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 针对或覆盖的范围至少是关联专业群组成的院系, 而不是特定的专业, 以就业为导向、以知识传授为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关联专业群组成的同一院系中, 即使出现某一个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 也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 否则就有违关联专业群中各专业间动态发展、公平竞争原则。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 课程体系反映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 将科学性、创新性、示范性等中观的属于培养模式范畴的原则应用于 (或指向) 微观的专业概念上, 只可能在解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多样性、忽略课程设计创新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关联性的同时, 导致高职教育从培养目标到质量评价机制都低移化。

(三) 可能的不利影响

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中我国占17%, 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中高职生比例, 我国为45%, 法国为25%, 韩国为24%, 英国、美国均为22%, 日本为21%, 澳大利亚为17%, 世界平均水平为24%, 世界高职生在校人数3 949.9万人, 中国占33%, 美国占11%, 我国是世界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第一大国 (1) , 其对当下一代以及以后数代人产生巨大影响, 由此高职教育更多的与社会责任挂钩, 现在和未来社会中的职业岗位需求状况是具有了承诺就业为目的契约特质的高职教育相应专业设置与建设的主要依据。用企业战略竞争理论定位职业教育生命力, 把特色专业概括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以特色专业或专业特色建设作为重点来指导规划高职院校建设、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引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很可能使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专业建设上“为特色而特色”从严肃走入苛求标新立异、刻意哗众取巧的误区, 甚至出现特色专业不一定是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不一定就有特色之现象。随着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 各种专业知识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日益密切, 在更高程度上又走向综合, 在劳动力市场中, 各种职业都可能存在着不同人才之间的同行业或跨行业的替代现象, 除了某些特定的职业外, 具有不同专业 (不同学历) 的人可以适应同样的职业, 具有同样专业 (同样学历) 的人也可以适应多种职业, 职业呈现出流动性、多变性, 具有稳定性和滞后性的高职教育产品与社会实际需求状况本身在规模和时间上不一致、结构上和分布上不相称, 高职教育过程中刻意突出专业之特色, 可能加剧高职教育产品在整体数量上的教育不足与过度教育、结构上的某一层次或某一专业人才过量与人才短缺、区域上的人才密集与人才匮乏的失衡现象并存状况。

三、基于特色专业论的思考

从历史轨迹角度考察, 大学通过挖掘其深厚的文化传统积淀、对其独特的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传统的扶持发展而形成教育特色, 其专业特色必然蕴涵在该大学的教育特色之中, 教育特色源自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课程体系。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特色都是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来体现, 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 如CBE、BTIC、双元制模式等。顶尖的MBA教育项目说明, 特色针对学校的整体教育过程而言, 如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特色是灵活自主和扎实的学科基础, 哈佛商学院的特色是综合管理视觉, 耶鲁管理学院的特色是整合性。在中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 在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时, 我们却缩减、遗漏甚至遮蔽了这个基本问题, 片面去强调特色专业或专业特色。在当前技术快速变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体制面临转型转轨、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制度尚存在缺陷的社会中, 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与企业经营的风险性之间不同步, 人才自愿择业自由流动观念与契约式就业约束观念之间不协调, 教育产品的批量连续性与企业进人的有限间隔性之间不对称, 教育内涵的知识通识性与企业期望的技能专门性之间不相容, 招生就业呈现市场化, 地方本科高校正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将冲击高职教育, 事业单位在进行历史性改革将加大高职师资流动, 等等, 高职教育充满了竞争性和市场导向的风险, 高职院校如何在日趋激烈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得到长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已不是特色专业建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了提升教育质量的新的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是双向非均衡的互动关系, 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竞争力源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基于特色专业的一般定义, 从发展的角度看,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高职特色专业的基础, 高职特色专业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结果。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以避免在高职特色专业建设问题上陷入误区。

参考文献

[1]高秀叶, 吴卫红.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3) .

[2]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6) .

[3]卜锡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5) .

[4]樊平军.知识视野中的中国大学专业设置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7) .

[5]阳征保, 肖淑葵.高职教育中的四类矛盾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27) .

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特色的建设 第8篇

关键词:投资与理财,专业特色,工学结合

0 引言

专业特色是指在专业发展建设中积淀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学校专业的特征, 具有独特性 (“人无我有”) 、优质性 (“人有我优”) 、创新性 (“人优我特”) 。具体而言, 专业特色表现为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 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建设应紧紧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质量, 二是特色。质量是前提, 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专业建设要根据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类型要求和作为职业教育的层次要求, 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努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特色是核心, 是专业获得优势发展、形成横向竞争力的关键, 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改革与管理、实践教学等方面形成差异化特征。本文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投资与理财专业为例, 探讨专业特色建设的措施。

1 投资与理财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岗位为目标, 遵循学院“立足行业来办学, 立足市场设专业, 立足‘外’字育人才, 立足实践抓教学, 立足质量促发展”的办学思路, 以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环节,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和培育投资与理财人才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适应广西经济金融发展对投资理财的人才要求。

2 对接人才培养与行业 (企业) 岗位,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根据行业 (企业) 岗位基本要求, 完善投资与理财专业必修课程体系。开设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投资学等专业理论课程, 以及财务分析、投资原理与实务、个人理财、公司理财、金融服务营销等专业技能性课程, 培养学生的投资咨询和规划、保险咨询和规划、理财咨询和规划、公司理财、客户开发和客户服务能力, 使学生胜任金融理财行业的基本岗位要求。二是根据行业 (企业) 岗位细分要求, 细化专业限选课程的专业方向。将投资与理财专业的限选课程细分为涉外会计方向、证券方向和保险方向, 每个方向设置多门核心课程。学生在学习完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后, 可以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 可根据所选专业方向进一步学习相关核心课程, 强化提高学生在细分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掌握程度。三是加强指导学生制定和履行学业规划。每个班级配备具有行业 (企业) 工作背景和工作经验的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 引导学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科学指导学生选课, 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四是形成行业 (企业)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机制。聘请行业 (企业) 专家和管理人员, 建立专业建设咨询机构, 按照专业性与广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切合行业 (企业) 的需求。

3 以行业 (企业) 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 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

实现课岗证相融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相融合, 推进“双证书”教育。一方面构建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的一体化知识结构, 允许学生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 支持学生以投资与理财专业为依托, 参加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 提高专业培养的宽口径。另一方面是将职业资格考试科目整合到课程体系中, 将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充分考虑银行从业资格、助理理财规划师考试等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把《银行从业基础与个人理财》、《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原理与实务》、《理财规划师实务》科目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 促进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保持一致。同时, 组织学生开展资格考试培训, 鼓励学生取得助理理财规划师证书、证券人员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 提高学生双证书获得率。实行素质学分制, 将实践性教学纳入学生考核。学生毕业必须完成一定的素质学分, 从制度上鼓励学生参加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 促进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 根据行业 (企业) 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整合, 调整课程内容, 编写专业课程教材, 提高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 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开展专业课程的课外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邀请校外兼职指导教师, 组织开展大学生模拟证券投资大赛、金融知识学术沙龙等各类投资与理财课外活动, 交流经验, 丰富学生实践。开展高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倡导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等方法的应用, 倡导“教、学、做”融为一体, 适应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4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建设立体化实践性教学体系, 将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 基础技能和专项技能, 校内实训、校外见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 将“工学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办学生理财工作室, 面向校园和社会开展一定的金融服务和理财金融培训, 形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使学生可以在校内感受真实的企业管理, 能够满足培训实际操作和熏陶职业素养的要求, 同时, 借助学院金融实训室、学院大学生创业园, 将专业课程教学与金融理财工作实践相结合, 扩大学生在校内接受实训实习的机会。加强与银行证券、金融培训机构合作, 校企共建一批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安排学生完成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 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同参与。为做好顶岗实习管理, 制定“双导师制”, 明确校内指导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的工作责任, 同时, 强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 将校内学习成绩考核与企业顶岗实习考核相结合, 以评促管, 以评促学, 通过考核评价规范实习环节的管理, 确保顶岗实习的效果。

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人才引进和师资培养相结合。一方面, 重视引进具有较强从业经验和职业能力的教师。另一方面,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培训。通过外派学习、自办培训等途径培养教师职业能力, 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业务工作, 不定期到企业调研, 了解企业实际, 及时跟踪行业对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要求。教研室定期教研活动, 开展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活动,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国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兼职教师, 根据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需要, 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专兼职结构。

6 结束语

投资与理财专业特色的建设过程充分体现了跟踪行业 (企业) 岗位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 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培育特色的思路。由于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投资与理财特色专业的建设还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以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定华, 关勤, 楼盛华.论高校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的内涵及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8) .

[2]谭辉平, 李芹, 廖俊杰, 张成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 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1) .

打造专业特色让高职院校“走出去” 第9篇

一、办出特色专业

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型”人才, 而非“学术型”人才, 对学生的要求也应与本科生不同, 必须有较强的实践技术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应从办学方向、学生能力以及教学模式上有准确的定位。高职教育不属于“学术型”教育, 主要注重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办学方向定位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来确定培养哪些方面的人才。有了正确的办学方向, 就能突出专业特色, 培养出的毕业生也能成为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在学生能力定位方面, 目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 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则更多依靠职业教育包括专科职业教育来培养。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应有必须的理论知识, 同时要有比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上手更快、动手能力更强的实际应用技能。在教学模式的定位方面, 高职院校应勇于打破传统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充分满足区域性对人才的需求。

二、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能否顺利就业, 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使得从博士生到中专生的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 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在这种形势下, 就业率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许多高校想方设法为毕业生提供和创造就业平台。

在我省的多所高职院校里, 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探索出“基本规模+特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 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加强实践教学, 落实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与实习实训单位的沟通和协调, 不断完善实习实训方案, 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实习项目并纳入企业统一管理;积极开展认识学习, 充分运用案例、讨论、观摩、模拟、专家讲座、实际操作、现场教学、模块式教学等形式, 做到“教、学、做”的统一, 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主动出击, 做到走出去, 请进来

尽管学校想尽一切办法提供就业机会, 但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 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 很多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大学生。同时, 有很多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 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原因从学校教育方面来看主要是教育忽略了市场需求。大学毕业生还必须从自身来找原因。当前首要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要从“抢饭碗”、“等饭碗”转变到“造饭碗”上来。就从当前国家的情况来说, 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眼睛只盯着公务员、大型国企。这些有限的岗位成了人人都去挤的“独木桥”。与此同时, 许多民营企业, 小型和微型企业人才却极为缺乏, 面临“人才荒”、“招工难”。许多大学毕业生只盯着大城市, 而中小城市和农村极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才。因此, 大城市人满为患, 形成“漂泊者”群体、“蚁族”和无所事事的“啃老族”, 而农村和基层单位却出现人才的“空壳化”, 造成了人才缺乏与过剩、就业难与人才荒并存的现象。

高职特色专业 第10篇

为了切实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撑。本院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相结合,建立了“一体两翼”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1 “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体两翼”是指“校企为一体,岗位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为两翼拓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一体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与生产技术标准一体化、专兼教师一体化、教学系统一体化和教学内容一体化。其中,生产技术标准一体化是指在对企业岗位能力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学校和企业按照生产技术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生产一线的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方法。专兼教师一体化是指专兼职教师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开发,实施教学,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和实施考核。教学系统一体化是指校内教学环境职业化,校外基地教学规范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是指按照岗位要求,教学过程强调岗位能力的实现,课程体系基于岗位,课程标准参照职业技术标准。

“两翼”是指将工作技能、岗位能力的训练培养和学生工作素质、职业道德的养成作为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从业者。

2 “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形式

首先,我们坚持“校企一体”,学校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企业是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直接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专项技能指导,实现操作能力与岗位要求一致,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显技能优势,培训上岗时间缩短,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充分感受职场的氛围。在学生当班的时候企业将学生作为自己的一名员工来严格要求,而在休班的时候又会有专职的校内专职教师在企业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的考核、补差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真正做到了“厂中校”即学生在工厂实习但要受到学校的严格监管。在教学组织方面,根据生产企业和教学需求,实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校我们建立了很多实际生产过程的小型装置,学生分阶段进入装置进行倒流程、装置开停车、装置事故处理等操作,这些操作都由校外的兼职教师指导校内的专职教师来完成,真正做到了“校中厂”,即在学校也能学习到在工厂的一些基本操作,通过反复训练达到生产岗位所需要的标准,为后续进入企业进行技能的强化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在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岗位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工作素质的培养,即“两翼拓展”。我们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素质培养方面,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企业准员工;企业参与专业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在职业资格(技能))方面,实行“双证书”制度,即毕业生除了要获得学历证书外,还要获得企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在顶岗实习管理方面,形成以企业为主,以学院为辅,责、权、利分明的有效管理机制。

3 “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

培养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培养过程及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与效益作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断的一种方式。它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培养目标、制度、过程进行监控, 并及时进行反馈与调节。有了这种反馈与调节,就可根据实际需要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方向教学计划、组合新的课程体系、选择更优的教学方略、探索更适合教学要求的组织形式,使之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并可使培养模式日臻完善[1]。

我们实施第三方评价来检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特色专业 “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效果。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积极引进社会评价元素,建立“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毕业生质量评价机制,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对教学质量做出综合客观评价,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作为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支持发展的国家级高职特色专业,本专业依据特色专业必须为国家重点提升的行业培养高端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一体两翼”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具体实施形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和培养评价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关键词:特色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广西高职院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第11篇

【关键词】广西 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072-03

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和发展、北部湾开放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泛珠江三角区的经济发展,广西经济大踏步向前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大力建设优势特色专业,以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大量适格的人才。本文试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从专业建设背景、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内容等方面对广西高职院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进行探讨。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食品安全急需大批食品安全高技能人才

广西区政府历来重视食品安全,目标是把广西建成西部地区食品安全最放心的省区之一。2011年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广西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共建了广西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人才小高地,重点解决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的关键检测、监测技术问题,为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2012年开始全面实施广西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健全“10大工作体系”、重点实施“10大工程”和继续深化“10大专项整治行动”的措施。2013年制定了《广西食品安全监测计划(2013—2015年)》。2014年继续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食品安全。2015年2月审议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方案》。而这些工作的进行都离不开大量的食品检测人才。

(二)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的迫切需要大量食品专业人才

2010年,广西区政府公布了《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在14个优先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中,食品排第一,食品工业也是优先重点发展的“14+10”千亿元产业中销售收入第一个突破千亿元的产业,是最有优势的五大产业之一。食品类专业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中排名第一。

(三)经济转型期下广西粮食行业急需大量食品专业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在粮食行业的推进,原来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较为完整的粮油质量检测体系粮油质量检测监测工作被弱化,基层质检机构检验人员、检验技术、检测能力不能适应新的检测项目要求。此外,随着粮食企业的改革,粮食学校纷纷“更名换姓”,寻求新的发展,撤消了许多传统的粮食类专业,兼之粮食系统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及转行,造成现有懂粮食质检、粮食储藏等知识的食品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二、专业建设目标

(一)建设理念

以服务广西经济发展需要为宗旨,以行业企业为依托,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确定了“食安为本、粮油特色、营养为辅,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建设理念,十分强调专业建设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性、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提高专业办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突出办学特色,以特色专业的各项指标要求为建设方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两年的建设,使本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质量、校企合作、服务广西食品产业及广西粮食行业等方面都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省级特色优势专业。

2.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有四:(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七双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双纲导教”、“双师执教”、“双模扩教”、“双堂施教”、“双训促教”、“双向考核”、“双证就业”的改革,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真正体现了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强化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设立企业冠名班,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需求进行联合办学,共同培养订单式人才。(2)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面向就业岗位,分析岗位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彻底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角度出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多岗位弹性就业。实行“双证书”制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的考试全面接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重点突出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突出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彰显粮食特色。(3)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进修,加强教师与企业界的广泛联系与交流。通过制度约束,保障教师不间断地投身生产实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新技能。鼓励教师校外从事技术兼职,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到企业挂职锻炼1个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多形式引进企业界人士进课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不同形式,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骨干教师2名,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各类工种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人数达1200人/年。申报科研项目1-2项,各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课题。(4)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根据专业的特点,与广西国泰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建设1个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按企业生产实际序言进行运作和管理的、共享型的、融教学、服务、科技开发为一体的粮食检验中心。此外,在原有13家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增加建设2-4家稳定合作条件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建立工学结合的“六双制”人才培养模式

“七双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涵是:“双纲导教”、“双师执教”、“双模扩教”、“双堂施教”、“双训促教”、“双向考核”、“双证就业”。“双纲导教”是指所授课程必须制定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以指导教学;“双师执教”是指任课教师必须具备双师资格;“双模扩教”是指课程体系是由“食粮双模块”组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就业范围;“双堂施教”是指课堂由理论课与实践课组成,理论课以课堂为主,实践课以现场操作为主;“双训促教”是指实践课由校内实训课与校外实训课组成,校内实训课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校外实训课在企业进行;“双向考核”是指学生的学习效果由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相结合;“双证就业”是指毕业生持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就业。“七双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是:从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按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来合理选择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来构建课程体系。

(二)重构“食粮双模块”专业课课程体系

图1 “食粮双模块”专业课课程体系图

立足食品安全,依托粮食行业,兼顾国民营养保健,重构“食粮双模块”课程体系(见图1),确定了食品分析与检验、粮油保藏、食品加工、食品营养与配餐设计课程为专业的主干课程,使学生可在粮油保藏、食品安全、食品加工、营养指导四个领域就业。

(三)教学资源建设

1.教材建设。开发适合学院特色的《食品分析与检验》教材。拟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设计4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任务,每个检验项目即为一个子学习情境,每个子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纵向排列。学生通过四个学习情境的学习,深刻掌握食品行业不同企业检验岗位必须掌握的食品检验感官、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知识、技能的再现、重组、迁移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工作而不是如何去操作,继而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课程网站建设。为了更好地提高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教学效果,实现信息化教学,积极建设课程网站。可考虑率先建设核心课程食品分析与检验和粮油保藏2门课程的课程教学网站,网站内容包括课程负责人说课、课程标准及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微课、企业案例等内容。

3.素材资源库建设。素材资源库建设是一个边建设、边使用、边充实、边完善的过程。按类型分类,主要包括文本文件库、图片库、动画库、视频库。

(四)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继续完成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和广西国泰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构建教学做一体化学习环境;在广西国泰粮食集团有限公司设立检验、加工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将部分实践教学项目安排在企业实验室进行,企业参与实践教学,达到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人力、物力资源。将学校教学管理延伸到企业,以“项目课程”的方式,共同推进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统一的,开启校企合作的新篇章。

(五)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制订可行的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培养工作的督促、考核;支持专业带头人的储备人才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相关机构和企业学习、培训,掌握先进的食品检测、加工的新知识、新技能;通过支持专业带头人储备人才主持或主参横向课题、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建设工作,丰富专业领域教学、实践经验,提高教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研能力;建立奖励机制,对按期达到专业带头人标准的实行奖励,可适当提高经济待遇或物质奖励,亦可在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

2.骨干教师培养。制订可行的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增强教师忠诚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提高骨干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实施“1+1”帮扶计划,加强骨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教学改革水平、科研水平;通过培训学习,掌握食品检测、加工领域的先进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3.青年教师的培养。制订可行的新教师培养计划,并进行年度考核。通过“导师带培”的方式进行新老教师的交流和学习;鼓励青年教师以学历深造、业务培训、短期进修等方式提高业务能力;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工作学习,获得企业工作经验,使青年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竞赛和技能竞赛、申报科技项目、参加社会服务,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4.提高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在科研方面,拟于2016年底前申报科研项目1-2项、各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同时还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在社会服务方面,现已开设了食品检验工(中级)、粮油保管员(初级、中级、高级)、饲料检化验员(初级、中级)、中控工(初级、中级)、设备维修工(初级)等职业工种的技能培训和考证工作,形成了每年为社会培训近1000人次左右的社会服务能力。在实施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后,凭借有利条件,拟在现有基础上申请开展饲料检化验员、食品检验工等工种的高级工鉴定,并拟对各类工种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人数每年达到1500人次以上。

四、结束语

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是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和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但是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专业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因此特色专业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广西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人才小高地举行揭牌仪式. http://www.gxfda.gov.cn/gxfdanet/gongzuodongtai/2290.jhtml,2012-01-19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十大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http://www.gxzf.gov.cn/zwgk/bmdt/201401/t20140116_427896.htm,2014-0116

[3]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召开201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EB/OL].(2015-02-26)[2015-02-27].http://www.sda.gov.cn/WS01/CL0005/114704.html

[4]王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1)

[5]潘玉民,张全柱,薛鹏骞.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

【作者简介】蒲海燕,女,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第12篇

社会广泛认可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都有自己的特色。一所高职院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过程中,不应盲目追求多学科、大规模的综合性办学模式,它的关键应该是学校的特色,而学校的特色关键是特色专业建设。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致力于培育自己的专业亮点和专业优势,以自己的亮点、优势打造学校品牌,提升自己的实力,形成核心竞争力。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和教育部备案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设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机电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系、基础部等五系一部,共29个专业,在校生近万人。学院近几年致力于发展特色专业,不断采取措施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形成了鲜明的轨道行业特色。学院长期隶属于铁路行业,伴随中国铁路走过了半个世纪,至今仍和铁路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学院是铁道部电力机车司机培训基地、铁路专业相关工种技能鉴定基地,有30多位专业教师在铁道轨道交通行业各种学术机构及社会团体中任职。毕业生就业铁路行业优势明显,近三年,全院在轨道交通类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占全部毕业生的70%左右。

1 我院特色专业架构

我院前身西安铁路运输学校创办于1956年。50多年的历史积淀,学院紧密依托铁路运输行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将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两大特色专业群作为学院专业架构的骨干,形成了与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相匹配的专业集群。学院设置的29个专业,八个重点专业中五个是轨道交通专业,专业涵盖了轨道交通行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群,成为轨道类专业齐全的高职学院。其中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陕西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

在设置学院专业架构时,我们紧紧围绕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按照“专业群对应产业岗位群、课程标准对应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应工作过程”的专业建设思路,在铁路运输和轨道交通专业领域中深入调研,选择与行业发展结合紧密、发展前景广阔的轨道交通类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学院不断发挥与铁路企业长期合作的优势,发挥轨道交通职教集团优势和地域优势,拓展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平台,做强轨道交通专业集群。在铁道运输类专业中,学院以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为龙头,重点建设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以及相关专业群。围绕铁路新技术改造、运输能力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模式变革等重大改革,瞄准《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使铁道运输类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在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中,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龙头,重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群。围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主流技术和运营管理模式的需要,快速提升专业内涵,以此带动城轨交通专业群建设。

2 我院特色专业建设的做法

2.1 加强特色专业实训设施建设

近三年来学院利用西安市政府和自有资金,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其中直接投入到特色专业的资金就达到2100多万元,加强校内特色专业基础设施建设。增添、更新实验实训设备,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建成一批“教、学、做”一体的实验室。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城市轨道专业实训中心、西安市电子类公共实训基地,仅这两个基地投入的资金就达到1800多万元,学院投入的实训设施建设经费已占学费收入超过25%。加强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组建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并与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地铁公司签订校企共建协议。各特色专业都应有相对稳定、满足专业实训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全院共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47个,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2.2 加强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加大特色专业师资建设的投入,主要是数量增加与质量提升。在师资进修和培训、教师挂职锻炼、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教学竞赛等方面给予经费保证。近两年学院年度师资建设经费分别为159万和218万。近两年,选派了87名优秀教师到高校进修或实践锻炼;有129名教师参加了“职教师资双师型教师”进修与考核,并获得了“双师”素质证书;有54名教师参加了技师或高级技师培训并获得技师证书;有98名教师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考试。学院还颁发了《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有关规定》,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进行学历深造,学院承担学费,并支付一定补贴。学院在教师聘任和引进新教师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倾斜的制度。2009年一次引进了17名硕士生担任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的教师,并为每位硕士生一次性发放安家费三万元。

2.3 加强特色专业教学改革

学院先后制订了《“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原则意见》等文件,深入学习高职教育教学新理念,以专业教学改革引领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推动专业发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交通运输系承担了为铁道部行车主要工种建立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任务,将职业标准的制定与职业技能的考核与相关课程改革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电气系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根据学生就业去向和用人单位的特殊要求,开设专门培训班,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基本实现“零距离”。

2.4 加强特色专业培训工作

学院特色专业近几年不断加强为企业社会的成人继续教育工作,主要承担各铁路局成人继续教育学历提升工作,同时承担西安铁路局、西安地铁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工作。我院与西安铁路局签订协议,共同成立机构,具体负责对在西安铁路局劳动力调剂站待岗的复退军人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培训,为西安铁路局困难家庭家属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再就业。三年间累计培训人数合计近一万人次。

2.5 加强特色专业为企业服务力度

我院承担的铁道部科研攻关项目《TJD2型电动车辆减速器》性能好、精度高,已经在新乡南站、唐山北站、洛阳东站等铁路编组站投入使用,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颁发了新产品证书;我院教师王军龙参加的《废弃混凝土再生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课题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2008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我院教师王易平等人参与西安康坦电力电子有限公司为铁路行业开发的科研项目《TXMD型电力机车斩波电源》、《内燃机车柴油机防飞车装置》、《机车设备状态检测诊断系统》、《机务设备数据采集与通讯系统》等十个项目已经通过企业鉴定,投入使用。我院运输系今年5月份刚刚承接了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的横向课题《黄陵矿业集团铁路专业线运输组织优化研究》,拓展了为地方铁路服务的新渠道。

3 我院特色专业个案剖析

学院初步建立了从院级到省级的重点专业评建、推荐办法,按照彰显特色、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大力支持各专业的特色创建工作。院领导始终关心和支持特色专业的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院领导专门部署建设工作,从政策、人才、教改、设备、资金等各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在学院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专业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三个省级重点专业的建设工作正按计划实施。我们以省级重点专业“铁道机车车辆”的建设情况为例,剖析我院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做法。该专业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场地14个,校外实习基地7个。经过近几年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3.1 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具有鲜明铁路特色,依托铁路行业,走校企合作之路。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培养特色化,基本技能实用化(市场为导向)、职业方向多元化(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多模块的专业方向课组备选)、职业技能专门化(学生通过选修某一模块课程获得该职业领域所需的职业技能,毕业后经短期适应即可胜任岗位工作)。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做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3.2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该专业共有专业教师30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兼课教师3人,兼职教师9人。教师队伍中副教授职称6人、高级工程师3人,讲师9人,工程师4人,实验师3人,技术员1人,助教4人。专业教师中17人具有双师资历,具有硕士学位9人,另有三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2010年又推荐3人攻读硕士学位。教学团队中高级职称比例显著提高,已经达到了81%。教学团队中专任教师的“双师”比例达到了94.5%,骨干教师坚持下现场锻炼,实践技能得到提高,能熟练指导学生进行校内外实训。专业共聘请了9名行内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同时聘请大批司机、车辆检修技师等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

3.3 持续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定期进行分析,根据专业领域技术发展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整合采用“横向整合为主、纵向整合为辅”的方式,如将《电机学》、《牵引电机》合并为《电力机车电机》。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增设了电力模块《电力机车检修》课程,内燃模块《内燃机车检修》课程,课程模块增设和整合解决了专业规模、教育质量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合理匹配问题,妥善地解决了针对性与适应性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专业教育与职业岗位需要之间的矛盾。进行重点课程的建设,《接触网工艺》201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电力机车制动机》、《电力机车电机》课程列为院级精品课程。

3.4 教学实践条件得到了改善

根据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需求,营造真实或仿真的实训环境,投入近百万元在校内新建或改建了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实训室,建成了教学型、模拟仿真型、工程实践型的功能系列化的电机拖动及控制实验(训)室、制动机实验(训)室、牵引电机实验室、SS8+SS4B型电力机车模拟驾驶实训演练基地、传感器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训)室、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实验(训)室、交直流调速实验室等14个实训演练基地,实训面积1514平方米。积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对已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在设施、管理、教学文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继续加强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近两年新建郑州机务段、西安客车车辆段、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等三个校外实践基地。

4 我院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效

4.1 专业特色更加鲜明,专业建设思路更加清晰

通过近几年特色专业建设,学院对专业布局进行科学优化调整,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围绕特色和重点进行专业布局,完善相关专业群。尤其是在实施“质量工程”中,院省两级特色重点专业发挥了示范作用。学院专业建设的思路逐渐清晰,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均逐渐产生了一些研究和实践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

4.2 教学建设、管理、质量监控制度更加完善

学院制订了许多配套政策与制度,有些是根据高职教育新要求所做的调整,有些是填补了学院的空白,如《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建立,一方面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和保障,实现了有章可循、建立了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也规范了日常教学、健全了教学建设管理、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4.3 实践实训设施、条件改善明显

学院投入大量的经费支持特色专业的校内外实训设施建设,这些实训设施起点高、技术新,同时学院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实训设施的共享性和覆盖面,尽可能基于工作情境布局,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场所,学生实践条件进一步改善。

4.4“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初步建成,师资队伍质量明显提高

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在师资队伍质量与数量上狠下功夫,各专业基本建立了“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近三年,通过引进、调入、新聘等各种方式,使专业教师数量增加显著,专任教师数量绝对数增长40名。公派国内访问学者2名,支持研究生学历进修21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12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学习培训200多人次。产生省级教学团队三个,其中2010年新增一个。

4.5 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新路

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整合课程体系,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就业岗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按照行业及相关行业就业岗位的要求,进行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分解,确定本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本着“三个服务”的原则,改革理论教学体系,加强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突出职业教学特色。即理论课为实践服务;理论课为培养学生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服务;理论课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根据职业特点,实行双证书教育制度;探寻校企合作切入点,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重点突出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实现1∶1;课程整合采用“横向整合为主、纵向整合为辅”的方式,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产生省级精品课程3门,2010年又新增1门。

4.6 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近三年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企业订单培养的比例逐年增大,2008届毕业生2611人,订单培养数量为538人,占20.6%。2009届毕业生2352人,订单培养数量为1136人,占48.2%。2010届毕业生3298人,订单培养数量为1638人,49.6%。近三年共为企业开设订单班116个。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全省名列前茅,连续三年都保持在96%以上。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几年来,学院先后与130多家企业建立了用人关系,其中铁路单位70多家,毕业生在全国各铁路局、地方铁路公司、城市地铁、铁路工程局等企业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种的占70%左右。中国教育报曾两次对我院的就业工作进行专题报道,2008年,被陕西省人事厅、陕西省教育厅评为“就业先进单位”,我院的就业工作多次在陕西省高校就业工作会议、陕西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西安市职业教育会议上作专题交流发言,就业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

5 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涉及学院建设发展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特色的培育和形成,与之相应的教学资源,并做好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我院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我们有以下思考:

5.1 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要不断更新

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强化质量意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

5.2 要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目标明确,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地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特色,同时制订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能体现课程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招得进、稳得住、教得好、分得出”。专业建设方案切合专业及学校实际,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创新性和科学性,对特色专业要赋予系、专业更大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自主权。

5.3 实训建设是保障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走出校门就直接就业上岗。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既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也是各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惟一的途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加大先进教学设施、设备的投资,集中财力、物力建设适应专业设置要求和教学需要的一流的实验实训设施,依托实验设备先进、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建立高水平的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因此,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先进的实训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除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外,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授课,或采取与其他学校、企业等部门联合培养的方法。

5.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所以,高职院校应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上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上向特色专业侧重,以此保持该专业的特色。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要求教师尚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过硬的动手能力。特色专业建设、实训建设和实践教学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即“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支撑。

5.5 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形成教学特色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特色专业必定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教材必须和特色相适应。由于特色专业建设一般具有独特性,可能缺乏现成的、公开出版的、合适的、针对特色培养的教材,可以采取根据特色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自编教材的方式来解决。特别是在应用性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方面,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较大社会影响。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根据特色培养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

6 结束语

办学特色是在充分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在正确、科学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经过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长期办学实践,逐步积淀并形成的独特、优质和富有创新性的办学个性及风格。高职院校只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需要科学的指导,需要与时俱进。一个高职院校要在高职领域拥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与竞争优势靠的就是“好专业”,也即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支撑和保证作用,是构成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基础。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特色专业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等只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专业理念、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等,这些都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高职院校只有上质量、出特色、抓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内涵发展。

摘要:内涵建设已成为当今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流,在内涵建设过程中,特色专业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特色鲜明,特色专业建设成绩突出,得到了行业及社会认可。分析了该院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做法,对“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进行了特色剖析,并根据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效,提出了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内涵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杨宏光.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2):36-38.

[2]田和平.解读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4):17-19.

[3]崔岩,张碧.高职特色专业建设途径探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2):7-8.

[4]李波.职院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74-75.

上一篇:井井有条下一篇:医疗保险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