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电网范文

2024-05-26

智慧电网范文(精选3篇)

智慧电网 第1篇

智慧城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理念, 通过整合多种先进技术, 促进城市各部分功能协同运作, 使得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优质、环境更清洁、生活更舒适。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的能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智慧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 智慧城市的概念

国内外研究者已达成共识,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解决之道。为此, 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和企业从不同视角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 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

IBM公司将智慧城市定义为, 可以充分利用所有今天可用的互联化信息,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 并优化有限资源使用情况的城市[2]。欧盟委员会认为, 智慧城市既重视信息通信技术和知识服务, 又注重社会基础设施的应用效能和自然资源的智能管理, 既将参与式管理融入其中, 又将其作为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更高品质的市民生活的要素[3,4]。日本智慧城市策划株式会社将智慧城市定义为, 结合了提高能源效率, 彻底实现资源节约, 转换市民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环保型街区[5]。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认为,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 以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等网络基础为特征, 将城市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平台整合, 应用智慧的理念达到城市与社会安全、高效、和谐、绿色发展的目标[6]。

虽然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见仁见智, 但仍有一些共性特征和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1) 智慧城市是一项系统性实践, 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精益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城市管理科学化等多方面;

(2) 智慧城市并非各种功能的简单叠加, 而是系统性的融合和创新, 最终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 智慧城市利用新一代信息、网络等技术, 将城市中的物理、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连接起来, 实现城市的感知化和智能化;

(4) 智慧城市涵盖了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经济高效、友好协作等内涵。

2 以智能电网为基础构建智慧城市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世界各国都在推进智慧城市试点, 以智能电网为基础构建智慧城市成为一种基本模式。

美国爱荷华州迪比克市2009年9月和IBM公司合作, 共同打造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分析软件等技术, 将城市的所有资源互联, 综合监测、分析各行业数据, 以实现真正的节能、可持续发展。能源、水务和交通是优先发展的三大领域, 计划将为每户居民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 搭建实时综合监测平台, 以实现对信息的整合分析[7]。

作为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 阿姆斯特丹提出了包括可持续生活、可持续工作、可持续交通、可持续城市空间四大建设主题的智慧城市计划。将为500户家庭安装一种新型能源管理系统, 可节省14% 的能源消费量, 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700多户家庭安装智能电能表和能源反馈显示装置;构建智能大厦, 将能源消耗减少到最低程度;在港口的靠岸电站配备游船与货船充电的电源接入口, 使交通用电更清洁;利用各种环保节能手段打造舒适的城市空间[8,9]。

日本为探索本国智能电网及智能城市的未来形态, 将依据五年计划 (2010 ~ 2014年) , 在横滨市、丰田市、关西文化学术研究都市 (京都府) 和北九州市4个地区对智能电网及智能城市的相关技术、结构、商业模式等进行验证。具体包括能源使用的可视化、家用电器的控制、供应方根据能源需求状况促使消费者进行消费调整的需求响应、电动汽车与家庭的结合、蓄电系统的优化设计、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以及交通系统等[10]。

对比各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看出:

(1) 因城市发展制约因素、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智慧城市发展理念也不尽相同, 但解决能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通常为首要主题。如迪比克市优先关注于能源、水务和交通;阿姆斯特丹注重城市各领域的环保节能途径;日本则侧重于智能电网的研究。

(2) 电网是智慧城市中基础而重要的一部分, 智能电网建设已经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发展中。以智能电网为基础构建智慧城市是世界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3) 具有网络化、平台化特征的基础设施是承载智慧城市各项功能的物理基础, 智能电网具有先天优势, 存在广阔的发展机遇。

3 智能电网的支撑技术

3.1 我国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

智能电网[11,12]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 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 以智能控制为手段, 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征, 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个环节, 覆盖所有电压等级, 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

坚强智能电网的内涵包括[13]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五个方面。坚强可靠是指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经济高效是指提高电网运行和输送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促进能源资源和电力资产的高效利用;清洁环保是指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利用, 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提高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透明开放是指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透明共享以及电网的无歧视开放;友好互动是指实现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调整, 友好兼容各类电源和用户的接入与退出, 促进发电企业和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运行调节。

3.2 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发展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智慧城市对智能电网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能源供应更安全可靠, 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能源品质更清洁环保, 减少城市污染物排放;信息资源整合更优化, 促使城市资源高效利用;电网企业管理更科学, 提供优质的城市供电服务。

(1) 智能电网支撑城市能源供给安全可靠。

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传感、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推广智能变电站、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配电自动化等, 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实时的监测、评估和预测, 对可能存在的不良状态予以控制或改善;对可能面临的运行风险, 制定预防措施, 提升电网风险预警能力, 确保电网安全性, 为城市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

(2) 智能电网支撑城市发展清洁低碳。

智能电网通过开展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电动汽车等项目, 实现电源侧的清洁替代和终端侧的电能替代[14], 提高清洁电能在城市能源消费体系中的占比, 使得城市发展清洁低碳。对于清洁能源的利用, 智能电网一方面通过开展特高压、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的功率预测及运行控制等项目建设, 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 将远离城市的清洁能输送到城市;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的项目, 实现能源就地平衡, 推进新能源利用。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 使原来污染较大的燃油方式转变为清洁用电方式, 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促进城市交通绿色发展。

(3) 智能电网支撑城市资源高效利用。

智能电网通过通信平台的建设, 协助打造城市神经网络, 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电力行业的通信平台, 不仅可以服务于电能生产、输送、转换和消费的全过程, 也可以服务于其他行业的信息通信需求, 使得资源高效利用。电力光纤到户还可以有效承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信号, 推进“三网融合”, 减少重复建设, 通过资源共享, 实现合作共赢。

(4) 智能电网支撑社会服务互动友好。

智能电网通过智能用电管理、双向互动服务平台等方式实现社会服务互动友好。智能小区和楼宇综合利用通信、计算机、控制等技术, 基于智能用电运营平台, 通过小区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等手段对用能设备进行监测与控制, 实现用户侧能效智能管理和服务双向互动, 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用电服务。另外, 95598等双向互动服务平台也大幅提升了用电服务的互动友好性。

3.3 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效益分析

目前我国在智能电网各领域建设中引领世界。配电自动化在24个城市核心区试点推广, 智能电能表安装超过1.2亿只, 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353座, 充电桩14703个, 电力光纤到户覆盖25.7万户[15]。这些智能电网项目的应用遍布城市各个领域, 全面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 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供电可靠性提高。

在北京, 通过对现有的配电网网架、设备进行建设改造, 大幅提高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和实用化程度, 2012年城市户均停电时间从1.62 h下降到1.33 h[16]。厦门借鉴国际发达城市配电网发展先进理念, 先行先试建设智能城市配电网, 全岛供电可靠率实现99.993%, 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17]。

(2) 节能减排。

自2013年4月份以来, 天津已有9户用户的分布式电源正式并网发电, 发电容量达4664kW , 累计发电量达84万k Wh, 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336t, 减排二氧化碳837t[18]。2013年2月起, 黑龙江将富余风电输送到华北地区, 促进了东北、华北间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双赢。截至2014年7月, 已输送风电量14.62亿k Wh, 节约煤耗50万t, 减排二氧化碳140万t[19]。

(3) 智能小区。

北京的莲香园和中弘像素小区, 基于智能用电运营管理平台, 通过智能插座、智能网关等硬件产品, 可实现智能用电、智能家居、家庭能效、家庭安防、社区服务、云服务、高清视频点播和综合服务等多项业务[20]。长春中信城是全国首个全电力光纤到户支持“三网融合”的智能小区。小区的特色是一网多用, 利用敷设的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采用特定技术可为用户提供电信、有线电视和互联网业务, 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用户通过手机上网就能遥控家中的电器, 居民生活更加智能便捷[21]。截至2012年, 北京、上海、江西等8个省市16258户实现了电力光纤到户运营[20]。

(4) 产业带动。

智能电网发展和信息通信、能源、计算机等技术密切相关, 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据测算[22], 100亿元的智能化投资将直接和间接带动约400亿元产出, 增加就业岗位约7万个。2011~2020年期间, 全国智能化预计投资4300亿元, 将带动约17000亿元的产出, 增加就业岗位约300万个。

4 推动智能电网发展待解问题

就智能电网本身而言, 我国的研究与实践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对于智能电网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定位, 智能电网融入并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方面, 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 各领域独立发展, 缺乏宏观的统一规划。

在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之前, 智慧城市的各构成领域都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和发展机制。但与智慧城市所强调的更注重系统融合、资源共享、功能协同理念相比, 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智能电网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 需要尽快开展基于智能电网的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 对各领域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 建立资源共享协调管理机制。

(2) 对智能电网支撑作用的认识不足。

从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建设现状可以看出, 智慧城市发展中对信息化关注程度最高, 也重点关注了交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但目前, 智能电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 智能电网对智慧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是智能电网对智慧城市的关键支撑技术还需要不断提升完善, 如提升智能配电网技术实现分布式电源更安全可靠地接入, 提升电力光纤到户技术更有效地支撑“三网融合”, 提升用电信息采集技术更便捷地服务于双向互动平台等。

5 结束语

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 智能电网的各项技术遍布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 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掘智能电网综合服务平台的作用, 形成凝聚各方合力、达成广泛共识的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发展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以智能电网为基础构建智慧城市是世界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我国智能电网的特点, 文章阐述了智能电网在智慧城市能源供给、绿色发展、资源利用和社会服务四方面的支撑作用, 分析了目前已取得的效益。最后分析了我国在推动智能电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研究 第2篇

摘 要:本文通过简述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在新时期条件下,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高效经营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市化方式已经成为人类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其带来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严重制约城市自身发展,也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改变传统的城市化方式,找到一种城市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智慧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探索智慧城市之外的和谐,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城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理念,通过整合多种先进技术,促进城市各部分功能协同运作,使得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优质、环境更清洁、生活更舒适。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能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智慧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通过智能小区、智能园区、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分布式电源并网等方面的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将电网建设与百姓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构建能源信息循环与服务网络,提升城市能源管理水平,有效推进了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进程。

二、智能电网及特点

智能电网至今未有统一的定义,由其功能及特点可基本定义为:通过搭建高速和高集成性为特点的网络通信平台,以微机为载体,运用电力电子和智能控制决策等先进技术,结合现有输配电网,达成电网的实时监控和灾害预防,实现电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最终发展为在信息上实时可靠、在成本上经济、在服务上高效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型电网。智能电网具有以下特点:

(一)自感及自愈性(Self-inductance and self-healing)

智能电网在信息上具有实时性,通过采集系统内部实时动态信息,对动态信息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计算故障发生概率及发生后引起的系统震荡。通过选择智能控制决策和筛选数据库解决案例,对自感隐患进行预警(发送信息至控制中心)、控制(隔离系统内部报错元件)和恢复等手段,降低大面积停电发生的概率,保证辖区内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二)互动性(Interactive)

智能电网通过网络平台与用户达成实时通信,增强与区域内用户的沟通,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即电网实时运行状态、用户用电额度、最新电价、计划或维修导致停电信息及恢复时间等各类服务信息。

(三)安全性(Safe)

智能电网通过打造信息平台,加强了电力系统与政府、企业间的沟通,增强了电网规划中安全风险的比重,实现了电网运行中的自查自检、预防报警、控制恢复,增强了电网内的运行安全和网络安全,减少甚至避免了在突发事故中的经济损失和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了智能电网的抗风险能力。

(四)优质高效(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

智能电网通过网络通信平台和优化策略,不仅可以实时监测电网内的设备,对电能质量进行等级区分,还可以通过调整运行状态提升某个节点的使用效率,实现低运营成本下的优质电能输送。

(五)兼容和多元化(Compatibility and Diversification)

智能电网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以输配电网为载体,以电力电子和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为决策,将系统内的设备监测、电能检测、自查预警、控制恢复、能量调度、配电管理、信息服务等模块统一集成在智能电网平台中,实现了不同业务和各类的信息交互。

三、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

(一)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发展瓶颈

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产业,作为两个门类来讲发展历史较短,基础设施和相应技术开发不全面,因此造成了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发电两者在规划上不协调、运行管理方法不一致、技术标准不统一、项目审批建设政出多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发电的普及和发展。

(二)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

实现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的协调发展需要从政策支持、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开发技术等方面得到保障。智慧城市的发展应该在发展速度上与智能电网的速度匹配,在开发技术上,提升自身发电的可靠性与可控性,满足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集中式接入的需求,提升电网的灵活度。智能电网应在建设为友好电网的前提下,在建设规模上与智慧城市产业均衡,平衡智慧城市发展的要求,为今后在政策配套的基础上,智慧城市发电的并网提供条件。

(三)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体系

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的协调发展,是在发展方式上的协调,是以发展为基础,通过整合两者和各自内部资源的前提下的良性循环,其强调在发展过程中的整体的和谐一致、综合上的有序配合、资源分配和发展规模速度的均衡发展,突破单一要素的独立发展,着眼于多方面、多系统、多要素在共同目标下的协调发展。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系统性(Systemic)。从电力系统大环境下,系统的将智能电网和智慧城市发电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资源分配和运行管理上统一规划、协调发展;(2)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兼顾在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规划和微观实施,协调发展在建设过程中所涵盖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管理条例、资源处置等多方面;(3)科学性(Scientificity)。在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发电的协调发展中,对指标的设置既要便于测量比较,又要易于统计整理;既要符合各学科理论原来,又要反应实际情况。

四、结束语

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涉及到分布式发电、集中式接入、调度、信息通信等环节。只有将两者在规划、建设等方面协调、科学推进才能使之彼此适应、彼此融合,最终实现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其.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的契合与研究[J].华东电力,2012.05.

[2]马博.从智慧城市看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瓶颈[J].中国经济新闻,2015.05.

智慧电网 第3篇

与当年克林顿提互联网有些类似, 智慧城市概念为美国企业推销新的IT技术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同年, 我国住建部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计划, 并陆续选取了192个各类各级城市进行试点, 六年过去了, 智慧城市的鼓声越来越强, 但实质能称得上智慧城市的示范案例却十分有限, 大量的智慧城市仅使用了1~2个信息化的应用, 到底智慧城市应当怎么建?

2016年3月23日, 在博鳌亚洲论坛“智慧城市”分论坛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表示,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让人人都可参与, 而不是由大型IT公司主导, 智慧城市应当是在传统基础建设过程中, 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增加信息化和智能化, 这个直接的提法为智慧城市的加快推进再一次拨开云雾, 本文也想谈谈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四个关键词, 以及, 如何利用智能电网打造智慧城市[2]。

1 智慧城市最终是面向民生生活的产业生态圈

智慧城市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应对城市发展、产业升级、模式转型的重要手段与支点。通过对城市愿景的展望, 将建设顶层规划与运行业态相结合, 互为辅存。在基础配套布局与建设过程中资源统筹安排, 集约推进, 以运营模式创新实现城市投入成本资本化转变, 最终实现城镇公约引导运行生态, 创造城市建设者与参与者良性互动的内生动力。

智慧城市的重点在于“智”与“慧”。佛经中的“慧”包括知识范围的“认识心”和“检择力”, 着重在超知识的“悟”的经验下而获得。与智能相对应, 智慧更看重内在的学习能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智能系统能够搭建硬件的基础, 而只有形成可自我运行的良性生态链, 才能实现智慧城市的正向发展。

单一的由某一部门主导的智慧交通、智慧出行等之类的智慧某某通常由主管部门推进, 仅解决某一单项问题, 基于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简单展示, 做的好的会有一部分基于大数据的关联分析, 但实际的结果更多是再形成信息孤岛, 这些不应当是智慧城市的主流, 也不符合智慧城市发展方式, 尤其无法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我们说, 城市生活不外乎生产、生活、娱乐, 简单的分类即是产业、社区、综合体以及围绕其中的公共行政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为了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更加便利, 这个便利一是来源于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 另一个即是无序业务的有序化。智慧城市的共性问题来自于能源与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上限制约, 个性问题则取决于不同城市的社会地理, 人文环境的区分, 因此, 将智慧城市简单的归为信息化和智能化, 不利于智慧城市建设, 只有面向提升本地民生幸福指数, 能形成互生产业链的智慧城市发展目标, 才有可能是可循环的, 可复制的。

2 与智慧城市建设有关的四个关键词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打造可以自生学习的产业生态圈, 通过正向的产业促进, 推动城市信息化智能化升级, 为智慧民生提供助力。事实上, 智慧城市的发展通常被IT企业“绑架”, 造成雷声大, 雨点小, 落地难, 应用少的现状, 理清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思维考察维度, 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核心问题。

通过近年来推广智慧城市的经验, 我总结出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四个关键词, 他们分别是:客户价值、商业逻辑、业务层次、实施路径, 简单描述如下:

2.1 客户价值

城市生活是人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 从集到市再到城市, 城市的发展与人的行动直接相关, 因此, 不同地理历史, 文化思想, 行为习惯, 经济发展等导向形成的城市也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态, 对于智慧城市而言, 适用性与要解决的问题也千差万别, 举例来说, 上海的智慧城市与哈尔滨的肯定不同, 晚上八点, 夜上海刚开始华灯初上, 东北的哈尔滨或者就开始了温暖的宅居生活, 这样的差异例子不一一举上。因此, 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就是环状交通网的智慧城市, 日本千叶小县就是围绕清洁能源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技术要解决的客户需求一定是基于城市本身。当然, 这些千差万别中也是有共性, 这就是城市耐以持续的能源与交通。

2.2 商业逻辑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趣, 以及零边际成本概念被广为接受, 商业逻辑真正被赋予正确的解读。商业逻辑是企业商家在市场上赢得生存的依据, 也是基业长青的关键, 好的商业逻辑不是所谓获得市场, 而是如何在与业主沟通的过程中, 与之关的产业链上, 能够让所有干系方共赢共生的逻辑, 这也是为什么说智慧城市是产业生态圈的关键原因。智慧城市不可能是一个企业一个技术解决的, 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一定是跨界的, 合作的, 分享的, 因此,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需要一个坚强的商业逻辑, 团结价值周边相关企业, 在保证城市主体利益的同时, 实现多方共赢共生。这样的商业逻辑需要生长在较长的价值链上, 太短的价值链无法承受这么多的利益体。

2.3 业务层次

业务层次的问题是近些年大量以信息化为主流的智慧城市领域技术公司无法落地的关键原因。一个城市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现代城市不再像以前自发的形成, 尤其是中国的新城, 很多是由政府城投主导, 通过大企业的招商引资形成核心就业圈, 拉动人流入驻后, 配套社区商业形成。这些城市的投资建设主体基本可以归纳为城投公司、大企业, 小企业, 开发商等, 参与建设的社会资本以围绕人流的服务类为主, 因此,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产权主体做为合作伙伴尤为关键。大量的信息化公司紧盯应用部门, 犹如高楼大厦的高层, 大部分成为不接地气, 无法形成闭环的“成本”, 而很难成为城市建设的价值。

2.4 实施路径

想实现价值, 希望能服务于城市需求, 同时, 团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必然要在实施过程中寻找到最佳路径, 仍以高楼为例, 高层越高, 地基要求越牢, 越发需要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将高楼的特殊需求, 融解进建设的每个细节。我们选择的是能源与交通这二条主线切入智慧城市, 就是基于能源与交通是新城政府 (城投) 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同时, 以电为主流的能源是所有城市基建的起点, 也是重中之重, 围绕电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涉及产业链足够的长, 足够的广, 也足够的能够团结上下游。

简单的说, 智慧城市建设既没那么玄妙, 也没那么简单, 没有对本城市民生的深度解读, 没有办法找到智慧城市落地的方向与目标。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就没有办法团结后续以信息化智能化为赢利手段的社会资本, 更无须谈投资与回报。因此, 从这四个问题出发,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 基于智能电网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是最有可能实现落地。

3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建设最佳切入口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对电力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电网技术也在信息化和智能化上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能源分布不均, 区域经济发展极大不平衡等实际现状, 中国电网正在推进的以特高压为骨干, 接纳清洁能源的智能电网逐步形成以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为特色的技术应用框架。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 就是在城市基本运行的能源与交通环节打通供应链, 将城市建设者的愿景与城市参与者的需求前瞻性结合, 在满足适应性的同时主动应对未来趋势, 尤其是深入研究经济转型期改革机遇, 引导城市各方深度融合, 跨界合作, 以创新驱动发展。

概括的说, 深入研究对像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各类运营特点, 分析智慧城市应用的目标及实现方式, 以政府主营主管的能源与交通为痛点切入, 以解决能源有效性、可靠性、智能化为目标, 攫取能源亟待解决的问题难点、以智能电网为配套基础, 以三网合一为手段目标, 在满足基础能源供应、信息化需求的同时, 集约原有智能化设备, 实现工业园区综合能源建设与管理, 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用电服务;实现数字社区服务平台搭建, 为业主提供智能家居、物业管理、社区管理, 生活配套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实现以电力管道为载体的电力流信息流搭建, 为城市公共智慧政务、智慧交流、智慧医疗等各类社会生活应用提供平台支持。

目前, 这样的智慧城市正在武汉未来科技城逐步成为现实, 面向智慧城市的武汉未来科技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已实现了以即将入驻的高端制造业用能需求为起点, 联合用能单位, 供能单位, 能源管理单位, 在起步区构建了综合能效管理平台、用电采集信息平台、重点负荷微网控制系统, 清洁能源与储能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桩、智能楼宇、智能家居等十个子单元。后期, 基于智能电网平台, 园区管理者对未来科技城智慧服务平台正进行业务引入, 越来越多的现代服务提供商采用简单的应用APP开发接入模式, 用最少的前期建设成本, 探索着在未来科技城的智慧城市应用。

4 结束语

2015年, 武汉未来科技城智能电网示范工程被评为武汉市智慧城市综合示范项目, 对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这样的切入点与运营方式的认可, 为进一步拓展基于智能电网的智慧城市生态圈打造提供了信心与支撑。相信随着政策壁垒的逐步打开, 跨界对话与思考的深入, 会有更多以传统基础建设为出发点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涌出, 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互联网+”发展提供更多的启发。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是以应对日益扩张的城市即将面临人口、能源、资源与环境的承载上限为目标, 以信息化与智能化手段引导和改变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 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然选择。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以信息化为主导的IT智慧城市方案难以落地的困惑, 本文将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旨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四个关键词, 以及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三个方面阐述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概念。

关键词: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王伟, 杜彦洁, 刘甲男, 李丽霖.基于城市发展需求理论的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华东电力, 2014, (11) :2260-226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智慧电网】相关文章:

智能电网下的电网调度工作09-13

电网规划与电力设计对电网安全影响分析11-01

船舶电网05-09

并网/电网05-18

南方电网05-20

电网调控05-23

浙江电网05-26

电网技术06-08

矿井电网06-09

优化电网06-10

上一篇:爱国主义传统下一篇:班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