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办公范文

2024-06-09

联合办公范文(精选6篇)

联合办公 第1篇

我们为联合办公空间品牌We+设计的位于北京三元桥远洋新干线D座的联合办公空间于2015年10月落成使用。该空间原为公寓楼底商, 800 m2的总面积包含首层、二层和地下层。在设计中, 我们采用研究导入设计的方式, 在启动设计工作之前, 即就联合办公空间的数据调研、案例分析、产品归类、模式需求等与业主进行了大量的讨论, 从而得出了一个实现最佳产品配比并且满足灵活多变性的空间共享方式。讨论的过程使得我们与业主在空间的功能分配和使用方式上达成共识, 也使得空间设计在一种约束条件下得以自由发挥。

最终完成的设计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图书馆式”的空间体验。在首层空间中, 传统的门厅—走廊—办公室布局已经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 是一个完全开敞式的流动空间:吧台提供着联合办公空间最基本的管理和服务;大讨论桌除了团队工作之外, 还可以作为共享的个人办公使用;卡座区则有着更多的私密性, 适合两三人的小组工作和讨论;如果不想被来往的人们所干扰, 还可以一头埋进工作站中专注手头的工作……总之, 建筑师将大学图书馆的空间使用方式代入到了该联合办公项目中—你可以在这里任意选择最需要的使用空间。

除了“图书馆式”的体验之外, 该项目还采取了“展览”的方式进行设计:联合办公空间的入驻者多为创业阶段的中小型团队, 团队的产品、发布、展示乃至销售也是进行此类空间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功能要求。于是, 建筑师在首层植入了四个展示模块单元和一整面的展示墙为创业团队提供展示空间。此时, 联合办公不仅仅是办公团队的入驻, 也可以是创业团队产品的入驻。

空间的首层原为商铺, 租金昂贵。为了回应商业的需求, 设计师除了在底层设置了提供服务和饮品的吧台之外, 在西侧入口植入了相对独立的零售区。零售区有独立出入口, 并通过家具组合与首层大空间分隔。在平时的使用中, 该部分与大空间的吧台连通, 作为联合办公空间的一部分, 零售区的三角桌可以单个使用, 也可以依会议、团队工作等需要拼合;在早晨和周末等特定的时间, 这里还可以作为短时零售以及展示活动使用, 成为小型创业团队产品展示推广活动的绝佳场所。

在办公空间中, 地下层的办公空间往往会因为其光线和行进体验的不足而具有自身的劣势, 在该项目中, 建筑师将通往地下的楼梯间整体喷成了明快的黄色, 在具有强烈引导性的同时也激发了空间的活力。明黄色的楼梯间在地下层出口处打开, 形成大台阶, 为入驻团队提供了小型宣讲和活动发布的场地。地下层的公共部分还设置了“猫洞”空间和“睡眠舱”空间, 供入驻团队交往、放松和短时休憩所用。

空间首层作为“展示”的建造语言被向上延伸:通往二层独立办公区的楼梯间被悬吊的黄色钢架填充, 钢架在作为楼梯间围护结构的同时, 还在楼梯间顶部形成一个小小的半透明冥想空间, 用来帮助入驻团队打开思维, 也成了设计中的一大亮点。

空间建构上, 建筑师通过植入小盒子的方式来界定办公空间中更为私密的会议室和办公隔间:欧松板家具组合限定了位于二层和地下层的会议室空间;而独立办公隔间则是由2.4 m高的透明玻璃分隔而成。隔间内色彩明亮的地面也加强了“植入”这一概念的表达, 同时, 这种与原有墙体分离的植入家具的设计方式也从另一面暗示了联合办公空间的即时性、灵活性和可变性。

Beijing Yuanyang Express We+ Co-working Space Beijing Yuanyang Express We+ Co-working Space is located at Block D, Yuanyang Express, Sanyuan Bridge, Chaoyang District, which used to be bottom business section of the apartment building. The client intends to transfer this space into a brand of co-working space and offline-activity area, as well a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future workplace.

This Co-working Space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800 square meters, divided into first level, second level and underground level. At the beginning stage of the project, a research - based design method was introduced in by the architects, with large amount of case studies and precedent analyses, which approached to the solution of a flexible space-sharing model.The final design brings in a library-like space experience: On the first level, the traditional lobby-corridor-office layout no longer exists, but a widelyopen space instead, a bar counter provides basic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o the co-working space; The big discussion table serves for both groups and individuals; More privacy can be found in booth area, which is suitable for a smal er group; If you would not be interrupted by the crowd, workstations are provided for you to dive into work. In a word, the way a university library space used is integrated into this project: any space you want is open as option here.

Besides the library-like experience, the way of "exhibition" is also adapted during the space design. Most occupants here are small or mediumsize team on start-up phase, which means that the product publication, presentation and even marketing activity require consideration on the design stage as wel . Therefore, 4 display-units and a whole display wall are placed on the first level to meet the presentation needs of the teams.Here the notion of co-working evolves to not only the habitat of the team, but also the habitat of their product.

Since first level was formerly defined as business section, it is usual to equip the first level with commercial functions. Apart from the bar that offering service and beverage, there is an independent retail area on the west side of this level. The retail area has a separate entrance and is parted from the large main space by modular furniture. Normally this area is connected to the bar counter as part of the co-working space, and the triangular tables in this area can be used individually or be joined together for meeting and group work; While at specific times, like in the morning or at weekends, this area is also able to serve short-time retail and product display, as the perfect space for the pres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small product team.In most office space case, underground level is considered disadvantaged for its geographic inconvenience. However, in this project, the stairway that leads down to the underground level is painted entirely in a bright

yel ow, which provides strong visual guiding as well as vitalizes the formerly-negative space. The yel ow staircase opens up at the entrance of the ground level, turning into large steps down into a presentation space for the occupant teams to hold information session or launch projects.The public space on the underground level also contains program such as"cat cave" and "sleeping cabin" , for the teams to socialize and relax.

The language of "exhibition" on the first level spreads out upwards: the stair space leading to the second level is occupied by suspended yel ow steel frames. These frames forms into the railing structure and extends to the top of the staircase--a small translucent meditation space for theteams to organise thoughts and open up mind. It is also a catching point in this design.

联合办公 第2篇

国家税务总局在纳税服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构建国、地税统一的纳税服务平台,强化国地税纳税服务合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省局科研所适时提出了“国地税联合办公”的课题,是我们税收工作在“新常态”下,如何破解难题、科学管税、堵塞漏洞、优化服务、提升质效的有益尝试,对指导我们的税收工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我们结合本区税收工作实际,就国地税联合办公这一课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开展国、地税联合办税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趋势

税务信息难以共享是由国、地税的分立而随之产生的必然产物,也是多年来国地税双方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的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金税三期”将国、地税纳入统一的征管系统,距离信息共享仅一步之遥,“营改增”工作的推进进一步暴露出由于国地税双方信息不共享而造成的大量税款流失问题。随着“金税三期”和“营改增”工作的不断深入,信息共享也会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开展国地税联合办公正是顺应当前新形势的新需求。

(一)有利于强化税源监控。通过国税地税部门共享税务信息,建立长效信息共享机制,可以使税源监控工作更加全面有效,从而能够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全面的管控,问题一经发现,即能预警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防止税款流失。

(二)有利于推动税收征管的科学化。通过两部门的联合办公,拓展了信息收集渠道,增加了涉税信息容量,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生产

经营及税收情况。通过两部门的积极配合协调,税收征管体系将更加完善,最终能够提升精细化、科学化的税收征管水平。

(三)有利于促进纳税服务的优化。以税务信息共享为平台,通过一站式服务,能够简化办税流程、提高办税效率,避免纳税人两头跑、重复跑,打造纳税服务优质品牌。两部门的联合办税很好地反映了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减轻了纳税人负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四)有利于降低纳税成本。通过国地税部门的信息共享,不仅方便双方完善各自的税务信息,而且还能减轻双方的信息采集工作,节约公共开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地税合作办税工作的不断深化,地税部门就建立工作联系交流制度,探索涉税信息共享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国地税信息共享工作现状分析看,还存在一定问题,重点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共享程度不够,税收执法风险加大

税务信息只有真实、准确、全面,才能正确分析判断征管质效。当前,由于税务信息不能充分共享,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征管漏洞。主要问题有:

1、在税务登记环节,纳税人在国税或地税某一方进行了登记,而在另一方则未登记;或者虽然进行了税务登记,但登记状态在一方为正常户,另一方则为非正常户,从而形成漏管。

2、在纳税申报环节,由于部分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瞒报、少

报、缺报等问题时有发生,加之现有税收信息化程度以及征管手段等条件所限,税务部门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监管,从而导致税款流失。

3、在税款征收环节,同一纳税人向国税局申报增值税或消费税后,一部分不再向地税局申报或故意少申报相应的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等。此外,在代开发票时,纳税人在国税足额上缴增值税后便可开具增值税发票,而相应的附加税费却很少有人征收。

4、在税务检查环节,由于国地税的分工不同,国税局仅就管辖的税种进行稽查,即使检查的问题涉及相关联地税局管辖的税种,也大都避而过之,客观上形成了漏征。

上述问题,无形中加大了税收部门自身的执法风险。

(二)信息共享效率不高,制约了征管质效的提高。

目前,国地税虽有共同“金三征管系统”,但双方税收征管信息采集、传递、比对和分析均靠人工进行操作,虽然我们定期开展了国地税管户以及税收信息比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获得的信息数据在稳定性,时效性、规范性、逻辑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交换的质量及应用,制约了征管质效的提高。

(三)征管业务不同步,导致纳税人纳税成本提高

主要表现在纳税申报中,报表时限的不同步导致部分纳税人税负加重。例如,在国税,月销售额在3万元以下的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但国税是季报,也就是说三个月总销售额只要小于9万元就可以免税,而地税规定月营业额3万元以下免征营业税,但地税为月报,只要有一个月的营业额超过3万元,即使一个季度没有达到9万元都不可以

免税,从而增加了纳税人的纳税负担(依总局文件,此情况可避免,但基层地税默认为月报)。同理,某纳税人在国税免税的情况下,例如,单月销售额超过3万元,季度未超9万元,国税局按季申报免税,但地税局按月申报征收的附加税费却无法免除。

三、进一步深化国地税联合办公的建议

(一)确立国地税联合办公的目标

依托“金税三期”的平台优势,通过国地税双方共同进行数据采集、交换、整合、应用,为纳税人“一户式”信息,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数据。具体信息包括税务登记、申报征收、税款入库、税务认定、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纳税人报表报送、第三方信息共享、综合分析等数据在内的工作事项进行整合,制定标准统一、采集规范、录入准确的管理办法和监控制度,最终实现国地税对纳税人“一户式”管理目标。

(二)建立和完善国地税相互合作工作机制

首先,成立国地税联合办公工作组,制定符合双方业务需求的联合办公机制,共同推进联合办公各项事宜。在各级税务机关组织业务能手成立联合办公工作组,加强双方协同配合、互动沟通机制,建立国地税定期通报相关工作情况,定期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制度。

其次,当前的税收征管工作完全依托信息化,发挥“金税三期”的平台优势能够加快建立税务信息数据库,从而推动国地税联合办公的进程。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金税三期”的信息共享平台,使之能够满足国地税联合办公的目标。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支持,制定省级统一的纳税人财务报表报送和接收方式。

(三)推动税收征管工作的联合办公

首先,在办税服务厅采用“一窗两人两机”的工作模式,一个窗口能够同时办理国、地税所有涉税事项,有效减轻纳税人的办税负担和纳税成本。其次,由于税务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善,造成大量的漏征漏管户,而且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也因此而降低。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委托国税局代征附加税费。再次,利用国税部门的税务信息,如企业基本经营情况、立项、项目投资、纳税、减免退税、欠税等,加强对纳税户的控管,在各类数据健全的基础上,开发税收预警功能,提醒税务机关对其进行检查,为税源管理工作提供分析、稽核、检查依据。例如,某纳税人有多家公司,且一家公司在国税为非正常户,信息共享可以对地税局进行信息提示,以防征管漏洞,同时纳税人也可时时了解自己名下公司的纳税情况,从而提高纳税遵从度。

(四)逐步推进国地税联合办公的深度

国地税联合办公应该着力按照从空间联合到办税流程联合逐步深化联合办公的顺序推进。首先是办税空间从分散到联合。在空间上,国税和地税分开办公,互不联系。成立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除发票发售、简易行政处罚外均由一个窗口办理,两个人操作两个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受理办税事项,实现了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的目标。其次是办税业务内容从分散到联合。税收征管的业务内容包括税务登记、税款征收、税务检查、行政处罚、涉税事项审批以及发票开具、管理和监督等。通过国、地税业务内容上的实质性联合,不仅仅方便了纳税人,而且实现了双方在税收征管方面的共赢。最后是办税业务流程从隔离到联合。国地税联合办税最终要改变以前两家在

税务登记、认定管理、申报征收、实地调查以及文书资料等业务流程相互隔绝的状态,在税务登记、行政处罚、涉税事项审批等方面实现了国地税业务流程的融合。

1、相互代办涉税事务。一是统一受理窗口涉税业务。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办税服务厅,要求税务人员熟悉国地税业务,采取直接的“一人一窗一机”统一受理国、地税的登记(目前国家试行的“三证合一”可解决此问题)、申报、认证、抄报税等涉税业务。在“前台统一受理”的同时,纸质资料和电子信息按照业务性质实行“后台两家分离”,由国、地税部门分别进行审核审批等后续流转环节。二是相互代征部分税费。代征对象主要涉及到两类纳税人,一类是流转税在国地税一方的纳税人,由同一方税务局代征。如房地产、建筑安装属于国税的纯所得税户,交通运输业属于地税的纯所得税户。另一类是有兼营业务的纳税人,可按其流转税主体税种的隶属关系,相互代征兼营业务所属的流转税。代征部门应认真执行票款结报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及时解缴税款,所有代征税费严格按预算级次入库,做到税费无积压、无挪用,入库及时、准确。

2、国地税业务同城通办。国地税合作可以不仅限于一个区域的范围。国、地税系统各自的业务能够在同城办理,在国地税合作较为成熟后,两家的业务应可以扩大到同城通办。

3、共享纳税服务平台。如:共建“12366”服务热线,作为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法律法规的第一窗口。共建网上办税网站,为纳税人提供网上登记、申报纳税、文书受理、投诉举报、发票真伪查询等涉税服务,实现纳税人在同一平台办理国地税业务的愿望。共建

纳税服务辅助系统。

4、干部队伍管理合作。在干部业务能力提升上,教育资源和教育平台要整合共享,培养精通国地税业务知识的复合型税务干部,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在税收工作上,共同谋划部署各项税收工作,高度共享税收资料、文件安排等工作信息,对各项工作进行共同讨论研究、共同部署,形成统一的决策,保持合作的步调充分一致。

太原市小店区地税局课题组

联合办公挑战传统写字楼 第3篇

联合办公的“前世今生”

“通俗地说,联合办公就是为降低办公室使用成本而进行共享办公空间的办公模式”,戴德梁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聂安达这样告诉《经济》记者。传统的办公模式,是由公司租赁写字楼,然后整个单位的工作人员聚集于此开展日常工作。相比之下,联合办公空间恰恰是来自不同公司的人们在同一空间内共同工作,并在特别设计和安排的办公空间中共享办公环境,同时彼此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聂安达表示,联合办公最脱颖而出的地方在于,同一办公空间的人们,即使来自不同公司,负责不同的任务,仍然可以与其他团队分享信息、知识、技能、想法和拓宽社交圈子等。而这种特别适合小型创业团队的办公概念,最初兴起于美国硅谷。

77岁的美国亿万富豪莫特·扎克曼是著名波士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2013年6月,他参观了一家名叫WeWork的小型房地产公司。展现在这位从业50余载富豪眼前的景象令他倍感新奇:3.8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区域,密密麻麻分布着很多很小的写字间,四周用玻璃围住,里面挤满了年轻的创意经济从业人员,咖啡间在休息时间到来时会变得觥筹交错、热闹无比,会议室里摆满视频会议设备,办公室管理员微笑着接待来客、处理包裹、冲调免费咖啡,并给激光打印机添加纸张……

仅在与该公司创办人第四次会面的时候,扎克曼便以个人身份承诺参与融资。如今,WeWork是纽约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办公空间承租人。而联合办公空间便是中国版的WeWork。聂安达表示,中国的第一家联合办公空间于2007年在上海成立,比同类型办公空间在纽约和伦敦的成立晚了7年。此外,在研究中国市场上出现的新型办公空间时,聂安达的团队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远程协作技术的不断完善,大众对新型办公空间和对传统写字楼改造的需求都在增加,而联合办公空间作为其中一种,业务模式最为简单。它与传统商务中心最大的区别就是开放性,注重人员团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且来去自由,其收入也主要来自于租金与简单的增值服务。

由于联合办公空间还处在早期探索阶段,因此在中国市场中出现了类似联合办公空间但却带有自身特性的其他写字楼租赁新模式(见图1)。

一类是“众创空间”。聂安达解释,这类空间除去租金的收入外,同时会有选择性地参股于创业团队,在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寄期望于投资回报;或者为外部风投机构牵线搭桥,收取介绍费。另外一类为新型孵化器,具体可分为企业平台型和投资驱动型,通常向入驻团队收取租金或是收取非常低的租金费用。因此,今年年初因李克强总理的参观而受到广泛关注的3W咖啡实际上具备以上全部功能作用,并非单纯意义上的联合工作空间。

节约场地还能省钱

“任何一个公司租赁写字楼,都要包含三种空间构成——隐私空间、半开放空间和全开放空间”,清众华筹基金总裁孙久文告诉《经济》记者,“可是占全部空间能够高达全部租赁空间50%的全开放空间往往具有‘鸡肋’的属性”。按照孙久文的介绍,承租的写字楼中,茶水间、洗漱间和走廊的面积属于全开放空间,是公司必须承租却又作用最小的。

与此同时,这部分空间的成本往往费用高昂,而联合办公空间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据孙久文介绍,联合办公空间其实可以用“人多类杂”概括,这个词听上去并没有很动听,但是对新入门的创业者或者自由工作者而言,它所蕴含的意义却远比看上去要美好很多。

进入联合办公的人员,多为独立工作者或者是可以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亦或是刚刚起步的创业者,对这些人来说,租赁成本会是一个大问题,“太豪华的不需要,而且可能也难以承担,而一般的咖啡厅或者小酒馆又太过嘈杂”,联合办公空间恰好可以提供比一般公共场合优越的条件、又不至于租金太高以至令人望而却步。孙久文说:“联合办公内部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会议室、办公桌、隔间等一应俱全,与传统写字楼相比没有任何必须的部分是被忽略掉的”。最重要的是,因为公共空间诸如走廊和茶水间是被众人公用,因此从支出成本上讲,租户的费用被大大降低(见图2)。

一位从事视觉设计与摄影的自由职业者对《经济》记者表示,在联合办公空间工作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仅能够避免成为宅男,还能避免家人打扰,将工作与生活分离开来,重要的是能够“与客户更体面地交流与会面,偶尔与周围的人擦出创意火花也不是不可能”。而在上海从事互联网创业的戴佳俊则对记者打趣道,有时候甚至可以从其他团队临时“借用”工作人员,“比如美工请病假,就去别的团队找一个暂时顶下”。

然而,联合办公也并非十全十美。孙久文对《经济》记者透露,他所带领的团队正开发一个关于联合办公的项目,目的是打算借助已经被承租写字楼中的公共空间来开发联合办公模式。“市面上所有的联合办公空间都遵循一个套路——大房东、二房东和租户”,孙久文解释说,“通常情况下,二房东将写字楼承租下来,按照设计全部打造成联合办公的模式,对于二房东而言,他的成本是很高的,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最终落实,那么就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再次削减租户的成本”。按照他的分析,利用传统写字楼与联合办公的交叉存在模式,会在当前的国内市场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

暂时难抗楼市低温

然而即便如此,孙久文也承认,联合办公的发展前景暂时只存在于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目前很少有此类新型办公模式出现,而仍然把消化楼市高库存作为当务之急的非一线城市,“我个人不看好它们的发展前景”。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等六部委日前联合发文公布新政,放开了境外个人在中国购房的时限、数量要求,并且降低了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门槛。这是中国近十年来首次松绑“限外令”。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会提振国内楼市,也有声音指出,松绑也恰是因为房地产长期表现不佳所致。

知名地产分析师陈真诚对《经济》记者直言,非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和商业地产“处处供大于求”,价格是最触人心弦的要素,如果大房东不具备足够优势吸引来二房东,那么联合办公就是个幻影,“时髦玩意儿在能够解决库存的城市才可能生存,非一线城市几乎没有市场”。

然而,在具有生存空间的一线城市,联合办公的生长可以用“生机勃勃”来形容。5年前,人们甚至很少听到联合办公模式的相关讨论,而今,它在一线城市中已成为一种常态。聂安达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办公空间和办公模式正处于巨大变革中,人们对传统写字楼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随着IT、互联网行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具备丰富经验的个人开始成立自己的创业团队,进行智能设备的设计、应用程序的开发等在过去并不普遍的工作,而这些人对联合办公有着大量需求,也正是这一批人在引领潮流推进和社会变革。

我国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在2014年的前9个月内,有近300万新创业者产生。此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在热心扶持广大创业团队,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方圆地产首席分析师邓志浩对《经济》记者表示,他长期以来关注传统房地产领域,如今也开始关注联合办公模式,“这种模式以后有望在超越一线城市的范围内扩展”。

联合办公 第4篇

2007年5月,扎哈·哈迪德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展出了她在迪拜的最新作品—The Opus。它是一栋高100m、面积8.6万m2、AAA等级的21层复合式办公大楼。Opus原是拉丁词,意指“作品”,大多指一件艺术作品,在建筑领域中它特指一种将建筑物内不同元素连接在一起的一种技术、方法或是风格。

设计概念

新的都市规划对现有迪拜的都市肌理提出一种以纪念性象征为主的风格,并提出在规划中要将一系列独特的建筑通过一连串建筑物的墩座和街道以及河道相连,创造出一个统一的、全新的区域—迪拜商业湾(Dubai Business Bay)。因此本案在整体规划上寻找一种既有连续性又保有各自独特性的提案,由此提出一个具备独特、多元和流动特质的空间概念,其可以向外延伸并与周围环境中一系列重要建筑形成独特的联系和互动。

整体规划

本基地是迪拜开发集团—Omniyat的旗舰级办公大楼,两块基地由低楼层的基座结构体连接成一体,并将原属于两个独立的体块诠释为一栋完整的建筑。将两块基地视为一体,并将两栋建筑的功能合并,企图使建筑体的边界被阅读性模糊化,而建筑物地面层四周有着缩进的廊道,相互串连并延续着地面层行人的动线。

二元性

单一的形体存在着二元的特质,分别表现在机能、形体和构造中。单一的立方体、单一的曲面空间,在建筑体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本质。设计师透过中间曲面围塑成的虚空间将两个体量整合在一个完整的立方体中,而中间被挖去的曲面空间,是立方体中的虚体,也可被视为视觉上的实体。

动与静、虚与实、刚与柔、内与外、简单与复杂、冲突与共生、个性与共性,在这雕塑般单一的建筑中通过形体和材质的处理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立方体

硬朗的轮廓创造出建筑的实体感,清楚界定建筑与都市的边界;静止的个体由虚的透明玻璃构成,整合并分享着原本三个独立的体量。

曲面虚空间

由黑色玻璃构成的柔软形体具有自由的轮廓,其独特的几何形体在立方体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能量,流动、切割在曲面的虚与立方体的实之间创造出一种动态的空间感。曲面流动的轮廓勾画出不同的都市景观,开始了建筑与都市之间动态的对话。

地面层

缩进的地面层空间和自地面延伸并跃起的斜坡,划开了立方体与地面的联系,让其静止的主体漂浮在流动的地面上。透明的开放地面层空间由不同动线构成了复合的内在层次。动线被汇集到内部挑高20m的中庭空间后,再通过上升的大斜坡分别向两侧的独立大厅移动,将办公和商业行为的动线分隔开来,同时保持着视线上的连续性。

立面

立方体的透明玻璃上有着镜面反射效果的图腾,在立面上形成丰富的层次,不仅提供特定程度的反射性和物质性,同时具有减少室内空间热度的功用。

半透明的镜面反射玻璃在建筑表皮上创造出不同的透明度,让立方体通过反射的方式融入周围环境中。模糊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让建筑同外围环境有着另一个层次与深度的对话,并进一步凸显出曲面虚体的实体性。

灯光

通过灯光的营造,这栋大楼给人感知上的交替感觉:白天,立方体是实的,而曲面虚体是空的;而到了夜晚则完全相反,立方体变的很暗并且去物质化,而曲面虚体却被灯光活跃起来,即便在很远的距离下依旧清晰可见。相信通过设计上的巧妙安排,The Opus将赋予迪拜一个独特、多变和流动的新空间和新地标。

正如扎哈本人所言:“The Opus是一栋具有流动性、空间性的建筑,是一栋拒绝接受传统定义下办公空间机能性建筑……我们应用最先进的科技和最独到的设计策略,让使用者体验到一个更优质的工作环境……”

We see the masterplan concept and realization as a monumental attempt for modifi c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existing urban fabric of Dubai.The masterplan clearly proposes a series of unique buildings connected by a series of low rise podia and streets that together with the canal create a unified new whole,that is the Dubai business bay.It is clear that from its inception,the masterplan seeks interconnectedness and uniqueness.We sought to apply these two qualities within our design repertoire in our research for providing unique,variable and fluid spaces within a project that is outward looking and relating visually to a series of landmark projects in this new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Burj Dubai and the Signature Towers.

The 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mniyat flagship office/retail tower is located in prominent location in the Business Bay masterplan.The two plots that are interlinked by a continuous low level podium structure which essentially unites the project and provides the unique possibility to interpret the project as one mass.

The cube:The two buildings are conceived as a united mass taking the form of a cube hovering off the ground.The cube is carved or eroded by a free-form void–what is essentially the setback space between the two tower envelopes.The cube is structured by a conventional system of slabs stacked vertically serviced by central cores,allowing for the areas near the facade to be occupied on all eight sides.

The void:The voi d,which is treated as a volume in its own right,being the space inside the build-mass,is free form and fluid and cuts through the edges of the cube,appearing as if it extends beyond the immediate boundaries of the cube.The interior of the void is clad in tinted double-glazing allowing for views into the void.The external plateaus within the void will be accessible to provide areas for recreation and rest.

Ground level:The ground floor space is developed as a transparent open field with multiple interlays of the different pathways,which are drawn into the interior of the plan areas within the two separate lobbies.Each lobby ope ns out to the four sides of the plot,maximiz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building from the ground level.

The ground level retail areas are organized in two zones,below the ground floor lobby and above,they form an outer ring which is accessible from the outsi de,while i nternal retail areas would be accessible from the lobbies.

Facade:Reflective fritting patterns in the form of pixilated striations are applied on to the glass facade to provide a degree of reflectivity and materiality to the cube while assisting the reduction of the solar gains inside the building.These striations dematerialize the building mass whilst the surface appe ars to capture images of both the outside and inside worlds.

Light and lighting:The interchange of perception of the tower at night tim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this proposal.While the cube appears full in day time and the void as empty,the night time perception would be one of opposites,where the cube appears dark and dematerialized,while the void could be activated with light,visible form a great distance.

Rentable area configurations:The rentable area configurations are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system,while the form of the building allows for the floors to be subdivided easily into a variety of configurations,without the excessive use of partitioning systems.

项目概况

项目位置:Dubai,UAE

项目业主:Omniyat Properties

业主代表:Graham Hallett

建筑设计:Zaha Hadid and Patrik Schumacher

项目建筑师:Christos Passas

建筑负责:Vincent Nowak

项目团队:彭文苑,Chiara Ferrari,Javier Ernesto Lebie,Paul Peyrer-Heimstaett

项目经理:Gleeds(伦敦)

当地建筑师:Arex Consultans(迪拜)

机电工程:Whitbybird(伦敦)

防火设施:SAFE(伦敦)

立面工程:Permasteelisa

电梯顾问:Roger Preston Dynamics(伦敦)

交通流线:Cansult Limited(迪拜)

承包单位:Nasa/Multiplex

理学院联合办公室工作计划 第5篇

鉴于联合办公室职能的特殊性,一般很少举办或承办活动,所以,我希望下学年能让办公室拥有自己的特色活动,并作为传统继承下去。

首先,我打算充分利用理学院机房的资源,为包括办公室的各个部门成员培训。一直以来,理学院机房虽然是免费的,但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况且大一新生多数没有电脑,工作不是很方便,去计算机学院还要计时收费。综合这些,理学院机房才是最应该被考虑的地方。我打算集合理学院的电脑使用高手,定期分主题的进行培训,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参加。各部门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办公室会联系相关人员尽量予以配合。

其次,日常的绩效考核也是办公室的本职工作。下学年我将严格执行办公室已经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例会监督制度,因为它是办公室与其他部门有效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希望到时不仅仅是监督,而是了解其他部门近态、密切彼此联系的机会。我们可以根据其他部门的例会讨论结果早作准备,减少失误延误的可能性。

最后,我还是希望办公室能有机会和其他学院的同类部门建立联系,使之走的更远。理学院毕竟资源有限,如果能多几个盟友互通有无,不仅方便了彼此,减少了不必要的花费,还进一步加大了理学院的影响力,可谓是一举数得。当然,与其他学院获得联系,这还需要各位主席的理解与支持。

联合办公 第6篇

一、征文主要内容

㈠结合本地区农村能源发展实际, 深刻阐述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对策和建议。

㈡如何转变发展思路, 进一步提升农村能源综合开发水平, 提出对策和建议。

㈢如何提高已建农村沼气使用率, 提升沼肥综合利用水平。

㈣如何完善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制机制, 怎样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

㈤如何加快农村沼气“进棚入园”和集中供气发展。

㈥如何加快农村地区生物质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示范推广。

㈦如何加快农村炉灶炕等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示范推广。

二、征文规范和要求

㈠征文内容符合活动主题, 观点鲜明, 材料真实, 内容翔实, 数据准确 (已统计公布为准) 。

㈡征文题目自拟, 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

㈢征文使用Word2003文档排版, 题目 (居中, 宋体2号, 加粗) 与正文间空一行, 一级标题黑体3号, 二级标题楷体3号, 正文宋体3号。在征文首页标明文章题目、总字数、作者相关信息 (姓名、工作单位、职务、邮编、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 。

㈣征文未在正式报刊上发表过, 不得一稿多投或者旧稿新用, 引文注明出处。作者需对稿件的原创性负责, 对有剽窃和抄袭行为者, 一律取消参加此次活动资格。

三、活动安排

㈠本次征文活动由省农牧厅农村能源管理办公室和甘肃农业杂志社共同举办, 请各地高度重视, 安排专人进行调研, 投稿截止时间为2014年10月30日。

㈡2014年11月初, 组织有关专家开展论文评选, 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论文、优秀论文若干篇, 并颁发荣誉证书。在对参评征文内容、体例、字数、差错率进行初选的基础上评选;围绕相关专题开展研讨, 邀请优秀论文作者进行交流。

㈢2014年11月底, 甘肃农业新闻网、甘肃农业期刊网、中国知网等公布获奖优秀论文名单。

㈣2014年12月初, 对获奖者和优秀组织单位予以表彰。

四、其他事项

㈠本次征文活动所采用稿件, 可作为单位、个人晋升职称和考核基础资料。

㈡本次征文活动, 不退稿, 请自留底稿。

㈢征文的作品著作权归作者, 并同意甘肃农业杂志社通过传播和复制权所有。

㈣本次征文不收版面费, 只收200元评审费。其费用通过邮局汇款到“兰州市武都路498号, 甘肃农业杂志社 (收) , 邮编730030”。

五、联系方式及投稿

征文采用网上在线投稿, 登录“甘肃农业新闻网”点击“创新发展理念,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有奖征文活动“在线投稿”系统。

也可通过电子信箱提交, 邮箱为:gsny@21cn.com。投稿时请注明“农村能源征文”。

六、联系人

甘肃省农村能源办公室

联系人:李延龙

电话:0931—8464661

甘肃农业杂志社

联系人:吴凯

电话:0931—456081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联合办公】相关文章:

联合办公打造07-23

联合办公简介范文06-03

初始联合05-08

联合课程05-12

联合切除05-13

联合游戏05-16

联合设计05-18

联合库存05-19

联合监管05-20

联合抑菌05-21

上一篇:早诊断早治疗下一篇:博物馆展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