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意义范文

2024-09-21

养护意义范文(精选4篇)

养护意义 第1篇

1 预防性养护在高等级路面养护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防性养护是科学性养护的具体体现, 是控制公路病害的有效措施。实施公路预防性养护, 将为延长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寿命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保护公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围绕建设与养护、维修与预防的关系, 只有长期保持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 道路建设的巨额投资才能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 而长期保持路面良好的技术状况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养护维修支持系统来保障,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养护维修实际上是道路建设的延续。在路面养护和维修的关系上,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等到路面开始出现损坏后, 才想起要对它进行维修, 而对于路面还处于良好状态下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意义则往往认识不足。预防性养护实质上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 它并不考虑路面是否已经有了某种损坏。

实施预防性养护有利于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预防性养护是在公路及其设施尚未发生破坏或刚出现病害迹象时, 通过维修路面、加固桥梁、疏通边沟、整修路基、绿化路肩等综合性技术措施进行的强制性养护, 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种病害的扩大, 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道路全寿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 一条质量合格的公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 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 公路在此阶段内如果得不到及时养护, 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 性能将再下降40%。由此可见, 进行预防性养护与不进行预防性养护, 公路的使用寿命悬殊很大。实施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养护成本。小洞的养护比大洞的养护容易得多, 同样, 小坑槽的修复成本远远低于大坑槽的修复成本。处治小病害是防止大病害的有效手段。预防性养护在路面寿命使用周期内, 支出的养护经费是最少的。实施预防性养护有利于提高公路通行能力。预防性养护采取的是超前防范, 对路面及其附属设施的初期病害进行补强, 以消除导致公路损坏的因素, 施工程序简单, 对交通影响不大。可以说, 一般情况下, 预防性养护施工过程中, 能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修复好以后, 公路的通行能力将大大提高。实施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防止公路水毁。预防性养护往往能将公路病害和安全隐患消灭于未发之时, 是保护公路的一个重要手段。公路养护实践中的许多事实都已证明, 预防性养护是防止水毁、消除安全隐患的好办法。

2 高等级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具体措施

预防性养护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 要细心观察, 持续开展对路面、路基及附属设施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检测评定, 特别是在雨季期间要加强对路基稳定的调查, 尤其要对高边坡、桥梁构造物进行重点排查, 并认真分析, 制定预防性养护方案, 以便及时消除隐患。

做好“勤查、勤治、勤督”工作。勤查, 就是要加大公路的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的力度。严格执行《公路养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巡查要求, 是做好预防性养护的前提, 是日常养护管理的重中之重。将日常巡查工作重点要放在路基、路面及桥涵等排水设施的检查, 同时要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做好巡查记录。定期检查的目的是对所列养公路作一个全面评价和分析, 提出具体的养护办法及措施, 技术人员每月对养护路段进行一次详细地路况检查, 做到每段路心中有数, 并认真填写质量评定表, 根据实际调查下达近期养护工作任务。特殊检查就是指雨、雪天检查以及公路发生自然灾害或出现异常情况后的检查, 主要是高危边坡路段、依山路段、隧道以及容易发生积雪结冰等病害的路段, 及时发现问题以及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进行抢修, 以免灾害扩大化。如在主汛期, 及时成立抢修领导小组和抢修小分队, 制订公路防汛预案, 并加强上路巡查力度, 全面了解路基、路面、桥梁、涵洞、边沟等的排水情况, 及时发现和处理小型坍方、缺口和排水系统的堵塞, 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勤治, 就是对发生的各类病害做到及时处理, 通过对病害初期的防治, 杜绝病害的进一步扩大化和严重化, 把病态、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做到早发现, 早整治, 发现一处, 整治一处。

勤督, 就是公路管理股要定期进行检查督促, 一是督促各养护责任人检查的真实性及齐全性, 二是督促病害处治的及时性, 三是督促各养护责任人要在科学性养护和预防性养护上多下功夫。只有“三勤”工作做到位, 才能将预防性养护工作做得更好更细致。

对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水泥路要重点加强接缝养护、板底灌浆、微病害处治。当路面出现接缝渗水、填缝料老化或被损坏时, 应及时进行清缝重灌, 使填缝料保持良好的状况, 防止泥土、砂石、石子、路表水下渗到基层, 对基层造成进一步破坏;发现板底脱空翻浆时, 应及时对脱空的板底进行压浆处理, 灌注填充基层料, 进一步补强, 稳定路基;水泥板出现轻微裂缝时, 应使用热沥青刮油罩面处理, 当裂缝大于5mm时, 应采取两侧切除, 吹除裂缝中的杂物, 封层涂刷乳化沥青粘层油或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填充的办法来及时修复, 防止雨水渗入路基, 导致路基、路面病害蔓延扩张。对沥青路面早期出现的松散、麻面、网裂 (龟裂) 等病害, 应用表面处治材料封闭或进行罩面处理;对小坑槽应及时进行修补, 连片坑槽一起补。

对路肩和边坡的预防性养护。对路肩、边坡损害最大的是雨水。因此, 为防止雨水的冲刷, 应种植路肩草、边坡草, 植树造林。公路的边坡在受到雨水侵蚀后, 常常出现坍方、滑坡等公路水毁现象, 因此, 要加强对边坡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截流、疏导, 重点放在疏导地表水上。对边坡的裂隙, 要及时填缝, 防止雨水侵蚀, 导致坍方或滑坡。同时, 对边坡设置挡土墙和加固边坡内部也是防止边坡坍塌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排水设施的预防性养护。经常清理排水沟, 清疏涵洞, 疏通桥梁泄水孔, 特别是水沟兼用农用水渠的, 要经常清理水沟内的杂物;对较高的河床, 要及时清理, 疏导河流, 保持水流畅通, 避免水毁公路。桥涵病害最大的特点是隐蔽, 不易觉察, 发展迟缓, 但是一旦爆发却又会在瞬间酿成车毁人亡的灾祸。因此, 对桥涵应当做到日常检查与维修并举, 对发现的病害及时进行维修, 防止病害的扩大。

对防护设施的预防性养护。挡水墙、挡土墙是公路防护设施预防性养护的重点。当挡水墙、挡土墙出现破损, 出现开裂、窟窿、墙内土石被冲空等情况时, 应分析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 对其进行加固和修复。

3 在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方法确定和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

技术上满足要求。即预防性养护措施技术上是适用的, 它能够满足路面状况、交通量、公路等级等的技术要求, 且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预防性养护性能。经济上节约。即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 应选择费用效益良好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使得所采取的预防性养护措施比其他措施具有更低的养护成本。性能上符合工程特点。即所采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能反映具体公路管理单位对路面养护质量和效果的要求, 以及满足公路拥护对预防性养护路段路面使用性能的特定要求。预防性养护是科学性养护的具体体现, 是控制公路病害的有效措施。实施公路预防性养护, 将为延长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寿命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保护公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要:近几年来, 我国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 公路状况也极大改善,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公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创建“畅、洁、绿、美、舒”的交通环境, 提高公路的服务功能, 公路养护尤为关键。在公路养护中采用科学合理的路面养护技术, 不仅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同时又能减少养护的工作时间、节约养护成本。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意义和措施 第2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公路建设也驶上了快车道,公路的建设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增速,但是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技术,来延长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并且减少养护的费用和时间,引起了公路建设者们的特别注意,其中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更为广大技术人员所关注。在行车载荷压力和自然因素的反复作用下,路面出现塑性变形和疲劳损坏,在使用规定的年先后如果路面损坏到不符合使用要求是,就要进行改建或者重建。但是,如果长期保证路面的完好状态,经常性的做好必要的小修保养和路面预防性养护工作,将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

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即在路面状况尚良好、未出现明显损坏或出现稍微损坏时,就对路面实施费用效益良好的维护措施,以达到延缓路面损坏、保持或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节省路面寿命周期养护费用的目的,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预防性养护与改正性养护和紧急养护的养护时机不同,并没有明确的界线。预防性养护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深入人心,是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养护策略。

预防性养护可以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经过对不同道路的跟踪记录表明,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不能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再次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这一阶段称之为矫正性养护阶段。预防性养护在延缓路面恶化速率及延长其使用寿命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延长路面使用寿命10~15年。其带来的收益———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大大超过实施预防性养护的成本。

预防性养护不但能够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而且可以降低养护成本,公路养护业内有一句俗话:“小洞不补,大了三尺五。”众人皆知,小洞的养护比大洞的养护容易得多,同样,小坑槽的修复成本远远低于大坑槽的修复成本。处治小病害是防止大病害的有效手段。美国通过对几十万公路的调查得出关于“每投入1元公路预防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病害处治资金”的结论,由此可见,预防性养护在路面寿命使用周期内,支出的养护经费是最少的。

2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具体措施

2.1 稀浆封层

稀浆封层是用乳化沥青、细集料、矿质填料和水的混合料摊铺在沥青路面上,它能快速恢复路面,封涂裂缝和空隙以减少水和空气的进入;能减少和防止路面的松散;能为供低速行驶的路面提供抗滑的路表面;能适当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其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稀浆封层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已经有完整的施工规范及要求,是一种比较好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在许多地区已经得到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稀浆封层在使用中也有局限性,对于路基变形较大、已严重损坏的路面则不宜使用。稀浆封层不能提高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不能调整路拱和修复车辙,只能起到修补裂缝、抗老化和磨耗层的作用,对路面平整度的改善效果也不明显。

2.2 同步沥青碎石封层

同步沥青碎石封层就是用专用设备即同步碎石封层车同一秒内同步洒(撒)布沥青结合料和骨料,通过自然行车碾压或轮胎压路机碾压形成单层沥青碎石磨耗层,它作为沥青路面的上封层技术可大大节省工程造价,也可用于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同步碎石封层实质是靠一定厚度沥青膜粘结的超薄沥青碎石表面处治层,流动性很好的沥青充分流入裂缝中,碎石在沥青中与沥青的裹覆强度大,其整体力学特征足柔性的,能增加路面抗裂性能、治愈路面龟网裂、减少路向反射裂缝、提高路面防渗水性能,若使用聚合物改性粘结料效果史佳;第二,同步碎石封层可以大大提高原路面的摩擦系数,被沥青结合料粘接到公路的骨料直接接触轮胎,这种骨料镶嵌的粗糙度将确保它能以最低的能耗,极好地满足公路防滑性的要求,并能使路面平整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2.3 乳化沥青封面

乳化沥青是将沥青分散于有乳化剂的水中而形成沥青乳液,它的存储稳定和粘度特性等决定了他在道路建设和维护方面的应用。乳化沥青封面一般用在路面裂缝或凹坑的修补。主要是运用乳化沥青是液态的,具有流动性,很容易灌进道路的裂缝和凹坑中,而且还可以覆盖路面表层。乳化沥青封面层能形成一层防水膜,防止水份进入路面各层。由于封面层形成的一层防水膜,这层膜可以很好的控制其所保护的层面中的水含量,因此延长了道路的寿命,延缓了道路维修的间隔时间。封面层使用的是慢干乳化沥青,沥青含量30%~40%,小量喷洒,喷洒完后应撒上一层薄薄的沙子覆盖上面。

2.4 微表处

微表处是在稀浆封层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材料、机具、工艺等方面较稀浆封层均有突破。微表处具有防水、防滑、改善道路表观等多种功能,封层效果优于稀浆封层,使用寿命一般为4~6年或更长,是性价比较高的养护手段。但微表处与稀浆封层一样,对有些病害是无能为力的,如由于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佳引起的路面翻浆或龟裂等不能用微表处进行施工。目前微表处在国内已得到应用,效果较好。

2.5 灌缝和封缝

灌缝是一种预防性的养护措施,旨在防止水进一步侵蚀道路。使用冷热灌缝材料能够阻止渗水、基底结冰和结构破坏;更重要的是,灌缝能够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而且施工费用较低,仅为挖补路面费用的1/6。

灌缝指的是将密封材料灌入到裂缝里,这种裂缝通常指温缩裂缝或宽度较大的裂缝(宽度一般大于5mm)。这种裂缝在冷季路面温缩时宽度较大,而在暖季因材料膨胀裂缝宽度较小,加之暖季多雨,所以填缝的最佳时机应在气温较低的干燥季节(温度在7℃~18℃),如安排在春季和秋季。封缝指的是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或密封材料,这种裂缝一般比较微小(宽度一般小于3mm),这种裂缝在高温季节大部分可以愈合。灌缝、封缝应用的最佳时机应在路面很少或者没有出现结构性裂缝之前进行,路面裂缝范围较小、程度较轻时应用才经济有效。如果路面出现大量疲劳裂缝,灌缝、封缝就不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了。

考虑到密封胶有14%的收缩量,灌缝最好在7℃~18℃为宜,即春秋两季是最佳季节。储存温度是5℃~32℃;路面整体温度应高于4℃;出料温度大于或等于188℃;掌握好这三个温度非常关键,否则会降低胶的粘结力,容易脱落。灌缝前,用空压机将开过槽后的裂缝中的灰尘杂物及周边松动的物体清除干净,保持裂缝的清洁和干燥,最好是刷一遍缝。

3 结语

针对沥青路面出现的早期病害,进行适宜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不但可以延缓路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保持路面的使用性能,长期进行预防性养护治理,可以大大的提升公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和节约养护费用。对于沥青路面的养护措施,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总结和实践,养护和管理好我国公路。

摘要:本文通过对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能够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和节约养护造价费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意义,措施和办法

参考文献

[1]孙玉花.浅谈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方法和措施[J].才智,2008(10).

[2]潘安国,李学伟,钟波.沥青路面水损坏及防治措施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04).

养护意义 第3篇

绿化更是一个全方位、立体的环保工程。绿化率的指标数值能体现小区的绿化程度, 但更重要的是实际效果, 尽管人们对小区“绿色”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搞好绿化是为了实用而不是为了摆设。

1 居住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

居住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环境, 是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 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 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居住小区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1.1 居住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 从而在净

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 以保护居住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日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 而在炎夏静风时, 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

1.2 婀娜多姿的花草树木, 丰富多彩的植

物布置, 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 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 增加层次, 美化居住小区的面貌, 使居住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同时还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

1.3 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 组织、吸引居民

到户外活动, 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 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 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 和睦相处。人们赏心悦目, 精神振奋, 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 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

1.4 居民区绿化中选择即好看, 又实惠的

植物进行布置, 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 取得良好的效益。

由此可见, 居住区绿化对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 城市面貌的美化, 对人们心理的良好作用都很有意义。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 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环境景观还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 不仅为人所赏, 还应为人所用。

2 居住区绿化的原则

近几年,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 在住房的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强调一个新的选择尺度:景观环境。亦即居住区内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否丰富, 是否有活力和与生态协调。这种生态化的现代居住观, 给园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 因此居住小区绿化应坚持方便、安全、整洁、环保, 从充分发挥园区功能出发, 通过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环境, 创造一个舒适、美观、休闲、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人居生态景观。居住区绿化对树种选择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3 居住区绿化管理养护的内容

居住区绿化率的提高, 绿化品种的增加, 对物业管理中的绿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绿化管理是一项季节性极强的工作, 居住区绿化管理养护的内容包括浇水、开穴培土、修剪、施肥、除草、修剪抹芽、病虫害防治、扶正、补苗等整套过程。只有正确进行管理养护, 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环境得到保障, 提升环境质量, 进而实现物业的增值。

3.1 施肥。

按照绿化的种类进行定期施肥, 乔木每年施有机肥料一次;灌木、绿篱、草本类每季度施肥一次。并根据品种确定施肥量, 采用适合的撒施及水肥等方法施肥。

3.2 修剪、除草。

根据植物生长的具体情况, 确定修剪的次数。保持树木自然生长状态, 一般乔木无须造型修剪, 及时剪除黄枝、病虫枝、荫蔽徒长枝及阻碍车辆通行的下垂枝, 及时清理干净修剪物。每周清除树根周围杂草一次, 确保无杂草。灌木、绿篱、就要求修剪成圆形、方型或锥型的, 每周小修一次, 每月大修一次, 剪口平滑、美观, 及时清除修剪物, 及时剪除枯枝、病虫枝, 及时补种老、病死植株, 每周清除杂草一次。草本类每周剪除残花一次、清除杂草一次, 及时剪除枯枝、黄枝。

3.3 浇水。

一般植物施肥后都要进行浇水, 确保有效吸收肥料。灌木、绿篱、草本类施肥后三小时内浇水一次, 并每天进行浇水一次 (雨天除外) , 水渗透深度10厘米以上, 确保植物的水份充足, 易于生长。冬季绿地内要注意防冻浇水。除了及时浇水外, 还应在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涝。

3.4 补种。

春季是植树的有利时机。土壤解冻后, 应立即抓紧时机植树。种植大小乔木和灌木前作好规划设计, 事先挖好树坑, 要做到随挖、随运、随种、随浇水, 以提高苗木存活率。乔、灌木树种应根系发达, 生长茁壮, 无病虫害, 规格及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生长旺盛, 姿态丰满, 品种优良, 苗源取近原则。观叶植物, 叶色应鲜艳, 叶簇丰满。同时挖种植穴、槽的大小, 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穴、槽必须垂直下挖, 上口下底相等。种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规则式种植应保持对称平衡, 行道树或行列种植树木应在一条线上, 相邻植株规格应合理搭配, 高度、干径、树形近似, 种植的树木应保持直立, 不得倾斜, 应注意观赏面的合理朝向, 种植密度适宜。种植绿篱的株行距应均匀, 树形丰满的一面应向外, 按苗木高度、树干大小搭配均匀。在苗圃修剪成型的绿篱, 种植时应按造型拼栽, 深浅一致。种植带土球树木时, 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珍贵树种应采取树冠喷雾、树干保湿和树根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

3.5 病虫害的防治。

树木最常见的虫害包括蚧壳虫、刺蛾、天牛等等。冬季是消灭园林害虫的有利季节, 可在树下疏松的土中挖集刺蛾的虫蛹、虫茧, 集中烧死。在冬季防治害虫, 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基本采用对50%杀螟松乳剂稀释500倍的液体喷洒的方法进行喷施。

21世纪, 是居住小区将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 打破固式化规划理念, 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 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 使小区规划达到经济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 随着绿化面积的增大, 居住区绿化管理也逐渐走向专业化, 对物业管理来说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因此了解认识绿化管理的重要性, 掌握绿化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化的居住小区, 要注重居民的交流、运动和休息, 如何围绕园区绿地这一共享空间, 组织一些有益的户外活动, 丰富园区居民生活, 密切人际关系, 居住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生活, 在喧闹都市中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 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居住区绿化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园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 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 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 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 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 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来设计, 并区分不同的地域, 因地制宜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创造出安静、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打造出居住小区绿化、美化的高质量。营造出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人居生态景观!

责任编辑:王莉

摘要:居住区绿化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重点阐述了居住小区绿化的作用、养护及意义。

养护意义 第4篇

所谓无损检测技术是指以不损害结构构件受力性能或使用性能的前提下, 直接在构件上通过测定某些特定参数来推定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内部缺陷、组织结构、耐久性能等, 进而对建筑结构在特定应用条件下的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的一项科学技术, 它是多种学科紧密结合的高科技产物。现代材料科学和应用物理学的发展为无损检测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测试语言和工作平台, 使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

无损检测技术与常规检测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1.1 不破坏结构构件的受力或使用性能。

1.2 可进行全面检测, 检测手段经济、快捷。

1.3 能对混凝土构件内、外部缺陷 (空洞、开裂、酥裂、溶蚀、钢筋锈蚀等) 进行全面探测。

1.4 可用于成品建筑物 (含使用年限较长的危险建筑物) 的检测和鉴定。

2 我国公路桥梁现状及存在问题

混凝土桥梁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长期以来, 工程界对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问题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人们普遍认为, 广泛分布于铁路、公路的砼桥梁可长期服役。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少混凝土桥梁由于耐久性不足而导致结构失效。具体表现为:

a.砼损伤 (裂缝、破碎、酥裂、磨损、溶蚀等) 。b.钢筋的锈蚀、脆化、疲劳。c.钢筋与砼之间粘结、锚固作用的削弱等三个方面。从表面而言, 这些问题影响结构的外观、使用功能和寿命;从本质而言, 则会降低结构安全度, 成为引发事故和危及广大人民生命安全的隐患。

其实, 世界范围内的混凝土耐久性危机自20世纪70年代末即已得到重视。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已经表明, 如果不重视工程混凝土的耐久性, 将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我国的基本建设比发达国家迟30多年, 现在还在进行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土建工程建设, 但一些建成工程已暴露出严重的耐久性问题, 寿命远低于设计寿命标准。

在我国现有的混凝土桥梁中, 有建国前的, 也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及改革开放之初建设的, 这些桥梁的很大一部分, 由于在开始建设时忽略了有关耐久性问题和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损伤、老化、冻融或灾害, 出现了结构开裂、腐蚀、耐久性能下降、抗震防灾性能不良, 甚至承载力不足等诸多影响其安全及使用功能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 交通流量和车辆荷载的快速增长, 给现役桥梁带来更为突出的问题。现在不少桥梁已经是病害缠身, 预计不远的将来, 现役旧桥将会有更多的病害暴露出来, 若任其发展, 必将对桥梁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威胁。

随着世界范围的桥梁病害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对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病害进行诊治已经刻不容缓。为此, 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专门提供了补贴资金。仅哈尔滨地区, 公路桥涵就以每年近300座的速度进行改造, 如此繁重的建设任务, 又难免带来技术和管理力量的严重缺口。

3 无损检测技术在公路桥梁建设及养护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上述分析可见, 现役混凝土旧桥面临着巨大的结构诊治技术工作;快速发展的公路桥梁建设事业, 亟待破解技术和管理力量薄弱的实际困难。

过去, 由于对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病害产生机理认识不足, 同时由于缺少一种经济、快捷、准确、先进的检测技术, 使混凝土桥梁病害诊治工作基本上处于目测和主观判断的初级阶段, 造成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在危险桥梁改造建设领域, 近年来, 由于建设速度过快、数量过多、桥位过于分散、偏远, 造成项目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无法及时到位, 施工中间环节较难掌握和控制的实际困难, 有限的技术力量所能开展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基本上拘泥于对成品质量的鉴定, 而传统的实验检测技术根本无法胜任这一新的工作要求。

无损检测技术自问世以来, 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 这些技术的应用无论在数据采集、分析、解释, 还是在模拟计算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使无损检测技术大量应用于工程实际。

桥梁结构无损检测的主要内容有:a.混凝土质量的检测, 包括混凝土强度和局部缺陷的检测;b.钢筋数量、位置、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锈蚀状况检测;c.混凝土裂缝开展情况及其它各项耐久性指标检测;d.桥梁性状的经常性监测等。

上一篇:非法持有毒品罪下一篇:电涡流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