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风险范文

2024-09-12

企业环境风险范文(精选12篇)

企业环境风险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环境风险,风险管理,风险评估

一、企业环境风险概念的提出

环境风险是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在环境经济学看来, 一般认为, 所谓环境风险是指由自然或人为活动引起, 孕育于“人—机—环境”系统中, 并通过自然环境的媒介作用, 对“人—机—环境”系统构成潜在威胁的一种危险状态。而企业环境风险则是指企业因其生产经营行为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而使企业自身遭受经济和形象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环境风险是基于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而产生的, 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其所必需的物质资料, 如原材料、能源以及行为空间等;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其行为改变特定自然环境的结构特征以及自然属性。同时, 基于自然规律、国家政策等因素, 自然环境还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以及相应的经济活动主体。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 企业可以通过其经营活动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除了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外, 还能够反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进而可能会使企业遭受经济和形象损失等不利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企业环境风险问题。

工业化进程中, 企业在给人类社会提供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破坏和污染, 产业活动消耗、污染并改变着自然世界。在工业化早期, 由于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落后, 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据分析, 目前自然环境所遭受的损失有80%来自企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被提到了各国政府的日程上。西方工业化国家首先提出了企业环境风险概念, 并且开始着手制定关于企业环境风险方面的法律。

二、我国企业环境风险状况及其制度分析

1、我国的企业环境风险状况概括

就当今世界而言, 环境问题和企业环境风险问题存在于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我国也不例外。虽然早在我国工业化初期存在环境问题, 但是, 由于环保意识淡薄以及环保法律制度滞后等原因, 企业环境风险问题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企业环境风险问题凸显出来。

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是我国企业面临空前严峻环境风险的根源所在。首先, 从总体规模上来看, 我国的经济规模总量虽然与发达国家相差很远, 但工业“三废”的排放总量却已进入世界前列。其原因就在于, 我国的中小企业居多, 而其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又相当低下。其次, 从企业环境风险发生的地域范围来看, 企业环境风险发生的地域广泛, 从工矿业区、大中城市到小城镇、农村, 都存在企业环境风险问题。企业环境风险发生地域的广泛, 增加了环境保护的难度, 如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再次, 从企业环境风险发生的危害程度上讲, 我国企业环境风险的危害相当严重。以最近发生的“开县井喷事故”为例, 这是一起典型的企业环境风险事故, 据报道, 此次事故导致243人死亡、3000多人中毒, 影响到4万多人的生产生活, 其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另外, 在大型城市中, 企业的环境风险问题严重。以水资源污染为例, 据调查, 我国44个较大城市中有41个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其中较为严重的就有9个。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企业环境问题凸显出来。保护环境和发展贸易是人类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者密切联系, 总的来说, 可以相互促进;但在一定条件下, 贸易与环境也存在矛盾。从环境保护对贸易发展的影响来看, 环境保护对贸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环境法规限制甚至禁止许多产品的国际贸易。就我国而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虽然获得更多的贸易往来机会, 但绿色壁垒等规则却成为了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据原经贸部公布的有关数据, 近几年我国平均每年有约50亿的产品因达不到环境标准而受到影响和冲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固然有“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 但是其主要的原因在于, 我国对于企业环境风险问题重视不够, 我国企业的环境竞争力不足。

2、我国现有制度及其分析

企业环境风险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环境风险意识、尤其是企业环境风险意识的提高, 有赖于企业环境保护技术的改进, 而就目前而言, 建立企业环境风险法规避法律制度是最为有效、最为重要的措施。

我国关于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的立法始自20世纪50年代, 以1950年颁布的《矿业暂行条例》为标志,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二十余年的发展, 我国基本上建立起了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就企业环境风险的规避而言, 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以及《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具体行业的法规和环境标准。近几年, 随着企业环境风险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对其认识的加深,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 如《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在此基础上, 我国确立了一系列关于企业环境风险控制与规避的法律制度,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环境标准制度、环境监测制度、排污收费以及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等。从立法趋向来看, 我国关于企业环境风险规避方面的法律规定, 更加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 这些法律制度对于企业环境风险的规避与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 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定的环境管理制度。

同时, 我国关于企业环境风险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这影响了法律的实施效果, 不利于企业环境风险的有效规避。首先, 从企业环境风险的管理来看, 现行法律制度并没有很好的协调环保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在现行法律制度下, 对于企业环境风险问题, 更多强调环保等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能, 强调企业环境风险的“控制”;而对于企业自身的自发管理机制重视不够, 不能保证企业环境风险的有效“规避”。其次, 从企业环境风险法律制度的涵盖面来看, 更多强调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企业环境风险的控制, 而对其他行业的规范不够。尽管就目前的情况而言, 工业、由其重工业还是企业环境风险的多发领域, 但其他行业的企业环境风险问题也日益严重。再次, 各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的协调性不够,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单行法并没有形成一个互动的企业环境风险规避机制。最后, 从企业环境风险发生后的救济机制来看, 还主要限于环境监察层面, 责任追究机制单一。

三、关于完善我国企业环境风险制度的探讨

实施企业环境风险管理, 规避企业环境风险的发生, 具有重大意义。就国家和整个社会而言, 可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高效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企业而言, 可以增强企业的环境竞争力, 具体说, 有利于减少企业环境责任事故、改善企业形象等。企业环境风险的规避有赖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笔者以为, 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我国的企业环境风险法律制度。

1、建立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各行业的环境标准, 推行环保标志制度

环境风险评估是指按照一系列步骤评估一种物质 (或行为) 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圈产生的全部风险。所谓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机制, 是指对企业作用于环境的潜在的负面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 进而提出预防性对策和措施的一系列步骤和程序。而目前, 我国的环境风险评估“缺乏系统、有效的评价方法学, 难以满足具有复杂多样及不确定性的环境风险评价的实际需要”。鉴于企业环境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应分为长期的风险评估和短期的风险评估, 二者有机结合, 使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更趋完善、科学和全面。企业的风险评估应遵循信息公开化、主体民主化、程序科学化的原则, 对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估。风险评估是一个量化的客观过程, 它的效力在于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公正的判断。一旦企业所面对的风险特征化, 就应该积极采取一系列风险管理的措施来化解环境风险、降低风险损失。

环境标准, 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人群健康、保护社会财富和维护生态平衡, 就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环境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事项, 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 制定和批准的各种技术指标与规范的总称。截止到1997年底, 我国已经制定各类环境标准361项, 行业标准29项。环境标准制度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制度, 就企业环境风险的规避而言, 我们应该在确立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机制的基础上, 完善各行业的环境标准。

环境 (环保) 标志, 又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 是指由政府管理部门, 或由公共或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环境保护标准、指标或规定, 向有关自愿的申请者颁发其产品或服务符合要求的一种特定标志。环境标志表明特定产品不仅质量合格, 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与同类产品相比, 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势。环境标志与绿色消费运动的勃兴密切相关, 据九十年代初的调查显示, 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77%的美国人都表示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要求进口产品拥有相应的环境标志。可以说, 在当代国际贸易中, 对于企业而言, 环境标志愈发重要, 是有效规避企业环境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自1993年起开始实施环境标志计划, 但是, 实施情况并不理想, 该制度尚未引起大多数企业的重视。调查显示, 只有14.6%的企业“已经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 34.4%的企业正在申请”, 有49%的企业“还没有申请, 以后会考虑申请中国环境标志”, 另有2%的企业并“不打算申请”这一标志。在环境标志制度的推行上, 要在扩大适用范围、增加种类的基础上, 完善环境标志的认证制度。

2、完善企业内部的环境风险管理机制, 强化企业环境风险信息披露

企业环境风险与企业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企业内部环境风险管理机制的确立、完善是有效规避企业环境风险的重要途径。在企业的整个管理活动中, 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应机构、并安排相关人员, 借助于企业的风险管理计划和控制措施, 对企业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和处理, 可以防范企业风险事件的发生, 或者在企业风险事件发生后, 保证将损失和影响降至最小程度。目前, 我国部分企业内部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环境管理制度, 企业也制定了相关的风险管理计划和控制措施。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环境风险管理机制:⒈建立企业“环境报告书”制度。企业“环境报告书”是伴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 是关于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为消除影响而采取自主行动的一种说明性文件。早在1994年, 世界产业环境协会 (WICE) 就提出了“环境报告书项目”。从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看, 环境报告书制度实行的并不好, 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在目标方面过于狭隘, 在内容和方式方面缺乏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透明度。就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而言, 应当在保留原有有关环境影响信息的前提下, 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应增企业的基本概况与环境方针、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业与评价指标、环境审计报告等内容。⒉强化企业环境风险信息披露制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所以企业应该承担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环境信息的责任。然而, 目前企业对于其所适用的自然资源和其他环境信息的披露还远远不能满足所有利害关系者的要求,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问题导致的财务影响的信息需要。我们应该通过强化企业环境会计工作来加强企业环境风险信息披露制度, 所披露的环境信息不仅应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和环境业绩, 还应包括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进而, 使利益相关这能够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以及企业的环境活动产生的财务影响, 以便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机会作出评价。

3、完善环保等职能部门对企业环境风险的监管机制, 建立企业环境保护审计制度

企业环境风险监管机制, 是指环保等职能部门按照法律规定的统一标准要求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监督企业采取一定措施以实现节能降耗、污染预防的环境保护要求。在企业环境风险的规避上, 职能部门的监管机制是现行相关法律制度中最主要的措施,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 对于企业环境风险的降低、环境污染的减少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 我们也看到, 法律所规定的相关行业标准更强调统一性, 而对具体企业的环境风险灵活性规定不足。这就要求环保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中, 对于企业具体环保技术的采用、环保措施执行时间表的制定等方面, 采取灵活态度。否则, 可能导致企业环境风险规避成本的剧增、企业负担加重, 进而影响企业在环境风险规避上的积极性, 不利于企业环境风险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企业环境风险的规避问题来说, 有适度空间的、灵活的控制方法是更具吸引力的。

企业环境审计制度是环保等职能部门对企业环境风险进行有效监控的重要手段, 但是, 从我国当前环境审计的现状来看, 目前开展的环境保护审计还主要是对国务院所属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的环保专项资金进行的审计监督。我国的环境保护审计尚未发展至企业环境保护的层面, 企业环境保护审计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对企业领导人应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绩效、产品的清洁生产等, 基本没有采取具体行动。其中, 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国家立法机关对环境审计的法规支持, 即在法律法规上一直没有具体明确审计机构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致使审计部门在开展环境保护审计时缺乏基本的法律支持。因而, 首先要做的是在法律层面构件企业环境保护审计制度。在企业环境保护审计法律制度的构建中, 要将常规审计与企业环境保护审计相融合。

4、构建企业环境风险保险机制

现代保险具有社会管理功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保险对支持我国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是保险执行社会管理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保险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企业的环境风险治理, 加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是通过提供环境保险产品, 进入污染保险市场, 分散环境污染风险, 促进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投保企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而将其破坏环境和利用资源所应付出的代价计入生产成本, 促使企业采用高新环保技术、安装污染削减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实施废品资源化工程。三是通过实行差别保险费率, 从制度上刺激和引导企业从事清洁生产, 依据企业环境风险程度的不同对企业实行有差别的保险费率。四是通过保险监管机构的适当监管, 对保险企业的产品设计以及索赔的评估和管理, 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诚然, 环境污染致害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潜伏形式的污染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很难估算, 巨额的潜在污染赔偿额是整个保险也有些望而却步。但它的出现对企业环境风险的规避, 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解决环境问题是有很大益处的。

5、确立企业环境风险规避的经济刺激机制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经济是紧密相连的, 因而, 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与经济和市场的手段结合起来。就 (工厂) 企业的环境保护来说, 是和生产活动相联系的一种经济活动;在这里, 费用和收益的考虑, 胜过对行政指令的服从。]企业环境风险规避的经济刺激机制, 是指在企业环境风险的规避中, 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 通过市场调节结合鼓励和奖励措施的实施, 使得对企业环境风险的监管变被动为主动、使企业在态度上的消极应对变为主动倡导。就具体措施而言, 可以采用环境税、环境贷款、环境援助等直接措施以即可流通许可证等更为灵活的间接措施。

参考文献

[1]魏埙、杨玉川:《企业外部环境》 (下卷)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程胜高、鱼红霞:《环境风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环境保护。

[3]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4]夏友富:《国际环保法规与中国对外开放》, 中国青年出版社。

[5]祝兴祥:《环境标志对经济与贸易的影响》, 国际商务。

[6]司胜林:《中国企业环境管理现状与建议》, 企业活力。

[7]耿建新等:《企业环境保护审计初探》, 审计研究。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环境风险源、 第2篇

一、管网标识规范

(一)地面管网标识规范

工业企业厂区内地面“三废”管网标识规范要求是在管网上标识管内废水(气)等的类别及流向,采用喷漆或制作标牌的方法,识别符号由“三废”名称、流向箭头组成。二个标识间距为10m,其标识的场所应该包括所有管道的起点、终点、交叉点、转弯处、阀门和穿墙孔两侧等的管道上,一直到处理装置或设施为止。

雨水:为蓝色标识,污水:为黄色标识,箭头大小根据管网大小可按比例变化。

(二)地埋式管网标识规范

工业企业地埋式“三废”管网标识规范要求是,在检查井盖进行区分,污水井盖用黄色边沿作为记载,雨水井盖用蓝色边沿作为记载,同时在井盖处按照水流方向用箭头注明,如多方向会合时,应在井盖处按照水流方向用箭头注明会合前后方向。

二、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标识规范

(一)雨水(清水)、污水系统切换装置

在装置处设立标识(样板如下),注明切断装置正常情况下关/闭状态,雨水(清水)、污水的流向;突发事件发生后切断装置如何操作,雨水(清水)、污水流向如何切换。标识牌中注明路径切换示意图和操作说明。

(二)围堰及应急池

注明在围堰、应急池设立标识,注明容积,并在管道切换装置处设立标识(参照雨污切换装置)

三、企业环境管理公示牌规范

(一)企业环境保护公示牌(样版)

(二)污染源自动监控室标识牌(样版)

(三)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账(样版)

(四)企业污水治理自测台账(样版)

四、企业排放口标识牌(样版)

五、固体废物管理标识标签规范

(一)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图形标志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标志制作样式及规格

提示图形符号

警告图形符号

2.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标志制作样式及规格

警告图形符号

(二)盛装危险废物容器和包装物的识别标签 1.标签

标识根据危险废物特性确定;字体为黑色;底色为醒目的桔黄色;材质为不干胶。

ERP环境下企业舞弊风险的规避 第3篇

关键词:ERP;舞弊风险;内部控制系统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全面集成企业资源信息的管理平台。企业在实施ERP之后,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了重组,不仅加快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效益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但是,ERP系统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会计工作领域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一些利用ERP系统客观存在的安全缺陷进行的舞弊违法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企业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舞弊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ERP环境下企业舞弊的手段

(一)篡改数据

篡改数据是ERP环境下最简单、最普遍的舞弊手段, 该方法通过在信息数据录入前或输入期间做手脚以达到舞弊目的。篡改数据的表现形式包括虚构业务数据、修改业务数据、删除业务数据三个方面。

(二)篡改文件

篡改文件是指舞弊者直接通过终端修改或通过软件维护程序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在ERP环境下, 企业有许多重要的原始参数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系统文件中,这些参数都是ERP程序计算的依据之一,若被修改或删除将得不到正确的计算结果。篡改文件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直接更改文件中的参数数据、篡改系统打印输出资料和另造文件覆盖企业原有文件等方面。

(三)篡改程序

篡改程序是指舞弊者通过对程序作非法改动,以达到某种不法目的。这种手段需要较高的编程技巧,而这些技术只有少数程序设计员或系统维护员拥有,审计人员要发现此类舞弊非常困难。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无法预知系统何处可能存在错误,另一方面舞弊者可能设置相关程序使系统表面运行“正常”。

(四)舞弊操作

ERP环境下舞弊者大多数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相当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作案时通常采用高智能、高技术的计算机手段。同时,舞弊者总是通过对数据和程序这些无形信息的操作来实现其非法目的,如盗取密码、冒名顶替、磁卡仿造等。这类舞弊行为作案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又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二、ERP环境下企业产生舞弊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应用软件本身并不完善

目前国内外有众多ERP系统的软件供应商,从国外的Oracle、SAP到国内的用友、金蝶以及各企业自己研究开发的软件等,水平良莠不齐。并且用户企业与软件供应商之间存在着很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复杂的系统面前企业很难看清本质,只能任由软件供应商游说与演示,然后尽量压价,这时供应商所提供的软件在质量上就得不到保证,使得舞弊者有机可乘。许多软件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简单地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ERP软件为了占领市杨,给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功能都为舞弊的发生提供了便利。

(二)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

在ERP环境下,舞弊者能得逞的内因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实行ERP系统时间短,缺乏管理经验,没有建立与ERP系统相配套的内部控制系统,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会计舞弊风险。如人员分工不明确、会计人员操作不规范、企业缺乏有效地系统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造成ERP系统内部数据的丢失或破坏。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好坏直接决定了ERP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决定着能否有效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外部主管部门监督松懈

我国目前对企业ERP系统的实施运用较为重视,但对于ERP系统的审计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一些外部主管部门对企业实施ERP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缺乏有效的规范管理。相关主管部门仍然存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审计方法不科学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许多审计人员没有足够的会计实务经验,对计算机审计软件及其方法不能熟练掌握,普遍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对一些单位的舞弊行为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和警告,以至于出现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

三、企业实施ERP过程中舞弊的防范与控制

(一)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ERP软件

选择ERP软件不仅关系到所选的软件是否适合企业的管理需求,更是选择一个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予长期支持的合作伙伴。企业不但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而且要仔细了解对方提供地软件功能,在此基础上确定两者之间到底能否实现良好的合作,应避免片面追求功能全面的软件或性能存在问题的廉价软件。企业需要在前期ERP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模式,综合了解市场上多种ERP软件,对其从功能、价格、软件商的技术支持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慎重选择出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ERP软件。

(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在企业内部制定严格的ERP系统操作规程和相关制度是保证会计数据安全防止舞弊发生的关键。企业应从以下三方面健全内部控制系统:

1.系统工作环境控制

为保证ERP系统安全运行,企业应该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来保证网络环境安全。同时,企业应定期对相关硬件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进行检测,及时升级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版本,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每一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2.业务流程控制

业务流程控制又称应用控制,它是指对会计信息系统中具体数据处理功能的控制。ERP系统中的应用控制由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三部分组成。因为系统具体数据的处理由事先设计的模块自动核算,所以ERP系统的应用控制重点是输入和输出的控制。

3.权限控制

权限控制的目的在于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ERP系统的各种资源。ERP环境下的权限控制始于系统初始设置阶段,即通过系统管理员对工作人员、工作范围等进行设置,把各项业务的授权、执行、记录及资产保管等职能授予不同岗位的用户,对各种数据的读、写、修改权限进行严格限制。

(三)增强外部主管部门监管

舞弊者利用ERP系统犯罪是高科技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加以有效控制很有必要。相关主管部门要建立针对利用ERP系统进行犯罪活动的法律。外部主管部门一方面应在审计中查处计算机舞弊案件,另一方面要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提请被审计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预防、查出和处理计算机舞弊活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ERP系统应用于企业, 成为新的管理方法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ERP软件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够全面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了新的舞弊风险。因此,企业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与防范,保证ERP系统的正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使ERP系统的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运用,让会计工作在更好的环境下进行,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行业竞争力,让企业走上一条安全、高效的ERP之路。(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明,侯景波.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预防与治理[J].会计之友,2009,(7):46-47

[2]薛鹏.浅谈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3):95-97

[3]李淑连.会计电算化舞弊风险及防范措施[J].辽宁经济,2009,(10):21

[4]王惠芬,黎文,葛星.企业资源计划——ERP[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07-136

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风险管理 第4篇

信息技术和企业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改变着企业及企业的经营方式, 信息技术已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势必给企业的内部环境带来变化, 因此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的控制力正在逐渐被弱化。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最初内部控制的定义局限于财务方面的相关操作, 即“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这个定义缺乏对管理方法方面的要求。随着对内部控制研究的不断加深, 内部控制理论也越来越成熟。时至今日, 已经有了被广泛认可的以内部控制结构和组成要素为内容的定义。1992年, 美国C O S O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 是内部控制研究的里程碑, 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五个组成要素, 并且强调,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是受执行者影响的过程, 并非只是制度与表格, 而是来自于组织内每一个阶层的人, 应将内部控制按类别划分, 然后相互配合达到多层次的管理目标。这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 (control environment) 、风险评估 (risk appraisal) 、控制活动 (contro activity) 、信息和沟通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及监控 (monitoring) 。该报告的另外一个重大贡献就是首次将风险评估引入到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使得内部控制理论得以完善。本文研究过程中所引用的《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简称E R M) , 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它将构成要素更加合理地划分为八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内部控制有了这个最新的理论基础后, 能够指导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时所遵循应遵循的方向, 为风险管理提供合理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旨在加强信息技术相关质量控制的各项制度标准也应运而生, 具有代表性的是1996年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 (ISACA) 公布的COBIT (Control Objectives fo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 模型, 即“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 是一个信息技术管理模型。它提供了I T管理、安全和控制方面的清晰策略, 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最权威的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标准。有了这样一个科学的模型,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才能保证其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才能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一个基础, 在此基础上再对企业进行的风险管理才是有意义的。随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信息孤岛已经不再存在, 分散应用已经向整合应用转变, 数据也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 这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显然应该关注并分析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充分发挥新环境所带来的优势, 为其风险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本文笔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发现了在信息环境下的企业风险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或者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下面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发挥其关键作用以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1.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数据资源, 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客户信息、文档资料、商业信息等前所未有地积累于企业内部, 空间上消除了文件储存的用地限制, 使用上通过运用搜索引擎可以迅速得到符合相关条件的信息检索, 既节约了时间也满足了信息量的需求。信息化时代, 企业的商业秘密与数据密不可分, 因为通过一定的攫取与分析, 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方式方法了如指掌。但同样, 数据也蕴含着无限的商机, 通过数据仓库的建立, 将长期积累保存的数据转化为可供分析、使用的数据, 并通过加以分析得出结论。与机会并存的是风险, 在挖掘商机的同时, 也可以将数据仓库用于企业风险管理。有了如此丰富、运用灵活的数据, 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现风险事项, 并根据模型进行分析、识别、认定、评估, 根据分析结果做出反应, 并继续跟踪事项的发展以监督该风险是否被控制到容忍度内。

2. 企业应当抓住信息系统建设的良机, 更多地将企业风险管理要素融入其中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规划、组织、实施到交付、使用都要符合各自阶段的要求。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建设的这个契机, 将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融入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在信息系统建设阶段, 就严格按照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去做, 使得信息系统结构更加严密, 流程更加顺畅, 控制效果事半功倍。

3. 企业应当及时更新信息技术, 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随着世界的扁平化, 空间被逐渐淡化, 减少了空间上的阻碍, 技术的更新换代更为频繁与迅速。信息技术也是如此, 无论是硬件的研发与更新, 还是软件的升级与换代, 生命期都在明显缩短。如此迅速的技术更新, 虽然给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但更多的是带给企业前进的动力。

4. 企业应不断维护信息系统相关设施, 为企业建立安全的内部环境

既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与信息系统的应用, 那么就应该不断的给予支持和保护信息系统的相关资源的维护、升级, 保证其能够稳定运行, 创建安全的内部环境, 为内部控制提供最根本的保障。

二、充分利用第三方咨询机构的优势帮助企业构建有效的信息化环境

企业作为一个盈利单位, 其主要目标是在一定的行业中靠自身的优势取得利益, 使企业得以持续经营。既然企业是一个行业知识相对单一的单位, 那么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力不从心, 无法对专业的信息技术给予得心应手的控制。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 信息技术供应商和第三方咨询机构已经逐渐发展壮大, 加之WTO的推动, 很多国际大型信息技术供应商和咨询机构纷纷在华开展业务, 这些经济环境的变化, 为企业寻求一个外援提供了可能。专业的信息技术提供商, 由于市场分工的不同其专属领域也各有不同, 它执着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水平的提高, 关注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加优秀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而作为第三方咨询机构具有良好的跨行业知识结构, 很熟悉企业所在行业的业务特点, 能够恰当的分析业务, 给信息技术供应商提出正确的业务需求, 使得信息技术供应商可以量身定制信息系统, 提供差别化服务, 使企业充分享受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带来的效益。现在很多企业都已经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交给了信息技术供应商, 但是请第三方咨询机构作为沟通桥梁的却很少, 这也是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 企业应当在恰当的时机内聘请第三方咨询机构来帮助企业共同构建一个符合企业风险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

三、赋予企业信息技术部门真正的职能, 切实发挥管理作用

目前很多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很完善, 均符合公司法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 也成立了信息技术部门来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企业认为信息技术部门只是一个职能部门, 而且还是一个只会花钱的职能部门。信息化成本年年走高, 令企业的管理层对之成见更深。之所以有以上的这些观点, 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理解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认为只是简单的将业务处理电脑化了一下, 将账务处理电算化了一下, 仅此而已, 唯独没有看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更大的利益。其实在管理层的日常工作中总是处处在享受着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比如, 可以进行电子签名来审批公司内部事务而不是一定要把身子锁定在办公桌前, 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公事, 使得管理者能够不受空间的限制投身到更需要他们的环境中去。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及时地通过信息系统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做出快速、准确的决策;企业的执行者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地发现风险偏离、风险回归等事项, 实时查看业务数据, 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实施监控, 以求得企业健康、平稳得发展。因此, 信息技术部门所从事的工作需要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大力支持, 它不仅仅是一个执行者, 更是一个很好的参与者、管理者, 它需要真正地被赋予职能, 发挥其管理作用。

四、及时更新相关理论知识, 不断寻找融合点

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中的, 不变是相对的, 变化才是永恒的, 有些理论的应用可能现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但很快随着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也会脱离实际。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发现、更新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 不断的寻求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的融合点, 找到适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结构。

企业环境风险的全过程管理初探 第5篇

企业环境风险的全过程管理初探

摘要:对于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目前多侧重于风险发生后的应急机制的建立.探讨了如何拓展环境风险管理的思路,结合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将环境风险管理细化并融入对企业日常的`环境管理和企业自身的日常管理之中,减少管理成本,从环保部门和企业双方将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程度,实现整体安全.作 者:陈兴玲    CHEN Xing-ling  作者单位:东台市环境保护局,江苏,东台,224200 期 刊:环境监控与预警   Journal: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REWARNING 年,卷(期):2010, 02(2) 分类号:X32-021 关键词:企业    环境风险    管理   

企业环境风险 第6篇

关键词:行业环境;风险识别;财务预警控制系统;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144-02

行业环境在发生变化时,很容易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当行业环境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时,会影响企业运营。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增强企业运营效益,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时,必须要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有效识别行业环境风险,才能保证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企业更好发展,并确保企业能够可持续稳定经营。

1 行业环境风险识别

(1)行业环境风险维度分析。在分析行业环境风险维度时,主要有7个维度,各个维度对企业的财务活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行业风险维度主要包括:行业竞争、行业资源、行业生命周期、行业信用、行业技术变革、行业税率以及行业利率等风险。

(2)行业环境风险指标体系。行业竞争风险能够将行业内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进行有效分析和描述。在衡量风险指标时,要进行定量指标,集中行业,并将行业内的企业年增长率进行总结。制定定性指标,将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进行描述。行业资源风险是对原材料市场状况进行分析,对企业原材料、燃料等价格指数进行描述,并实行供应商集中度。行业生命周期风险主要是行业内的生命周期阶段会对企业财务造成影响,在风险指标体系中,要对销售增长率和固定资产增长率进行分析。行业信用风险会对行业整体偿付能力的各种风险要素产生影响。行业技术变革风险主要是由于过快的行业技术发展速度,过于频繁的技术更新,对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行业税率风险主要是由于不同行业、产品有着不同的税率政策。而在衡量行业税率风险时,其表现因素是行业税率水平以及政策优惠和税率波动。行业利率风险会调整企业资本结构,并变动企业财务费用。在衡量行业利率风险时,主要是根据利率波动幅度。

(3)行业环境风险测度方法。在测度行业风险指标时,可以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测度。

2 构建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的原则

科学性。在构建财务预警控制系统时,保证系统的程序、方法和指标体系具备着科学性和有效性。科学有效的财务预警控制系统能够做出正确的预警信号。

系统性。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的预警对象主要是企业财务危机,优化财务预警控制系统。

成本效益性。财务预警控制系统要遵守成本效益原则,花费最小的成本获得最有用的信息。

动态性。首先财务预警控制系统要对各种环境要素进行考虑分析,并要将市场和风险等进行修正,将系统中的内容进行补充,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其次要有效预测企业风险危机,对企业经营趋势进行分析,保证财务预警控制系统具备着动态性。

可操作性。财务预警控制系统能够将企业财务风险的变化进行测量和记录,同时能够发现问题并找出应对措施。

可调整性。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的可调整性,能够将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财务风险等方面进行有效反映。

简洁性。财务预警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结合全面性和简洁性,减少指标,增大信息量。

3 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的内容

基本监测系统。财务预警控制系统能够全面分析市场宏观经济状况以及企业状况,能够预测和分析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企业税收政策、利率变化趋势以及同行业企业财务状况,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稳定运营。

适时监测系统。适时监测企业财务状况,有效监测企业的现金流量、应收账款、成本费用、营运能力以及销售能力。同时能够监督和控制企业资金流转,准确科学地反映出企业的负债能力。从而能够将企业财务风险出来的可能性以及所处的位置准确的判断,做到有效的风险防范。

信息预警系统。信息预警系统能够交易和处理信息,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信息预警系统中包括了决策支撑系统、执行信息系统等。

预警指标系统。在制定财务预警指标系统时,要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分析,并设置不同的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将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财务预警指标要具备着灵活性、超前性和稳定性。在制定预警指标时,要保证财务预警指标能够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综合反映出来,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预警对策系统。预警对策系统能够做出应急对策,在发出风险预警后,对风险的类型、性质以及程度进行有效分析,并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预警对策系统具备着思路性和提示性的特点,在收到风险预警时,企业根据预警对策系统呈现的信息,能够做出科学有效的对策。

4 结语

企业在发展和经营运行中,很容易受到行业环境变化的影响,导致自身出现财务危机。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能够对行业环境进行有效分析,筛选出具有风险因素的环境,做出有效的财务预警控制措施。财务预警控制系统要具备着监测和预警特点,并能够对风险做出应对措施,增强企业财务抵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春香.浅谈企业集团财务预警控制系统[J].现代企

业文化,2008,38(24):156-158.

[2] 王满玲.公司财务预警监控机理模型及其应用方法研

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37(23):513-515.

[3] 张友棠,黄阳.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

警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11,35(22):

119-121.

[4] 滕晶.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与拓展

[D].上海财经大学,2009.

[5] 敬文举.企业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研究

[J].会计之友,2009,(27):17-19.

[6] 高文华,赵锋.企业财务预警模型构建及实证[J].生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第7篇

伴随着我国的化学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化工行业已成为重点工业污染源之一。化工行业当中的许多产品、中间体、原辅材料等大都属于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危险物品,其生产过程大多在高温、高压或低温、负压等苛刻条件下进行,潜在的危险性很大。一旦发生化学物质泄漏事故,往往会引发爆炸、火灾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且发展迅速,波及范围较广,将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因此,必须对化工行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并对事故发生前进行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时进行及时的处理及事故发生后进行合理的补救,将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和事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 环境风险评价的涵义

1.1 环境风险的概念

环境风险(ER)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即风险度)与事故造成的环境后果C的乘积,用风险值R表征[1],即:

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

1.2 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

环境风险评价(ERA,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行动所引发的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2];狭义上讲是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特点是评价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问题,关心的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生后的影响。

2 化工行业的主要特点

化学工业包含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行业。按行业具体细分,主要包括: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化学肥料制造业、化学农药制造业、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专用(精细、生物等)化学品制造业、合成材料制造业等[3]。化工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生产工艺较复杂。化工行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4,5]:

(1)属于流程性行业,多为连续型工种

化工行业属于流程型行业,各生产环节直接(或间接)相互依存,各环节之间联系紧密。通过调节工艺操作参数来实现产品的生产,要求对生产信息的控制必须及时、稳定、准确和可靠。因此,化工企业流程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及长周期性必须加以保障。

(2)所用的各种物料及产品的风险大

化工行业所采用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品种复杂多样,并且大多为易燃、易爆、高挥发性、强腐蚀性、有毒、有害的物质,在生产及运输的过程中均存在较大的风险。化工行业的产品大多具有有毒、危险等特性,且产品的专业性强。化工企业对生产所涉及到的物料及产品的管理都非常严格。任何一个环节中物料或者产成品的任何闪失、任何差错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运作及生产的正常秩序。

(3)采用的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路线各不相同

化工行业的生产工艺复杂、多样,不同的化工产品方案所对应的生产工艺路线各不相同,并且许多生产工艺需要在高温、高压或低温、负压等严苛条件下进行。

(4)生产过程易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危害大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数量相当大、成分十分复杂,所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若得不到妥善处理而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环境造成长期、潜在的威胁和危害或直接危害人群的健康。

3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特征

3.1 目的

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首先,对建设项目潜在的环境风险和有害因素进行逐一分析,以此确定发生风险的概率,做到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充分认识;其次,预测建设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身安全的危害,预估事故后果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充分认识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防患于未然;最后,对突发性事故采取风险预警、风险减缓和风险应急等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3.2 特征与分类

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主要是对化工企业产品生产、物料贮运和控制过程中产生不利于环境的影响的可能性以及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预防事故、降低环境风险的对策和方案的过程。由于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涉及到易燃易爆物质的风险评价、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及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风险评价三方面的内容,而上述三方面内容所涉及的化学物质品种复杂、危险性各不相同、生产工艺流程繁多,因此,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不确定性三大特征。

按照评价工作的性质和目的划分,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可分为三类[6]:第一类为概率型风险评价(PRA, Probability Risk Assessment),它作为一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安全性分析技术,被应用于事故发生前,用来预测某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事故可能带来的损失;第二类为实时(Real-time)后果评价,该评价方法主要是指在事故发生期间给给出实时的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轨迹及污染物的实时实地浓度分布情况,以便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来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第三类为事故后果评价(ACA, Accident Consequences Assessment),这一方法主要是分析研究事故发生后对环境带来的影响,针对事故的后果做出评价。

4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内容

4.1 方法

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分析方法一般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对工艺流程过程和生产装置危险程度的定量评价体系;另一个是分析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定性评价体系。前者是为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的对化工装置和工艺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分析评价及提供相应安全措施的方法体系。后者中典型的代表方法是事故树分析法(FTA, Fault Tree Analysis),该体系主要包括:事故树分析(FTA )、事件树分析(ETA,Event Tree Analysis)、安全检查表、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影响及危害分析等。前二者既可用于定性分析,又可用于定量分析,后三种方法则属于定性分析方法。

此外,国外的一些学者根据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对象侧重点的不同,又将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物料危险性分析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物料对环境的影响来表征化工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7];第二类是生产工艺安全性评价法,该法主要针对化工企业工艺设计早期同一产品的不同工艺或者同一工艺的不同环节,分析其固有的安全性,从而筛选得到合理的工艺或措施达到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的目的[8];第三类为受体影响分析法,此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化工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对受体环境造成的影响来表征企业的风险性[9]。

4.2 内容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统一的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的指导规则,但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风险的识别。

以概率评价法、评分法、检查表法和综合评价法等为分析方法,对化工企业的原料、辅料,中间、最终产品以及工厂自身的评价系统进行分析,以达到识别其危险因素和风险类型的目的。同时对事故可能引发的伴生/次生危险进行识别,并对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事故消防水、事故物料等造成的二次污染进行风险识别和筛选。

(2)环境风险源项的分析。

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已识别的危险因素和风险类型进行分析,以此来说明潜在事故源以及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包括最大可信事故的源强和发生概率。

(3)事故后果的计算。

对最大可信事故源项进行计算,并根据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性质和危害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途径,采取相应的预测模式,预测评估事故发生后对环境的影响及造成的经济损失,确定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

(4)环境风险的评价。

利用外推法和等级评价法等方法,结合相关环境管理条例、标准体系和行业风险可接受水平,判断项目的风险值和分析项目风险的可接受程度。

(5)环境风险的管理。

通过对代价利益分析,确定减少风险的措施。要针对伴生/次生污染物特别提出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的应急措施,包括风险预警、风险减缓和风险应对三方面的措施。

(6)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

采用类比法和模拟的方法来提出措施和制定计划以应对风险,将事故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

5 建 议

5.1 化工企业需认清自身环境责任,提高从业人员的环境风险意识

化工企业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己任,时刻保持对环境的高度责任感。每一个化工企业都应当建立和运用完善的环境管理系统,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标。为了建立高水平的环境管理系统,降低或避免环境风险,有必要引入风险防范的方法,包括企业领导的保证、企业与利害关系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等。化工企业管理者还应经常组织企业员工开展环境风险的识别、事故案例分析等活动,增强员工的环境风险意识,提高防范环境风险的能力。

5.2 化工企业需定期开展环境风险评价,防患于未然

目前,我国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仅仅是在化工企业建设前进行,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老化、管道腐蚀、技术落后等问题势必会带来新的环境风险。化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企业生产所涉及的各环节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时排查并消除企业隐患。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长期的环境风险预警机制以及相应的事故处置措施,预防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

5.3对环境风险实行分类管理,完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对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应该坚持不同的环境风险评价项目采取相应的评价流程的原则。对于各类风险项目制定一系列必要的强制性管理措施,并将这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到位。另外,还要允许和鼓励项目实施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其他的风险管理措施。可在建设项目所在地举行公开的听证会,广泛征集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对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即环境风险的预防、应对和处置这三个环节要不断地进行扩充和完善。必须把预防放在首位,因为事后的警告和补救远不及事前的防范有效和可靠;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对事件及时有效的处置,可使事件造成的环境破坏、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程度降到最低。总之,预防、应对和处置,三者有机地结合,共同构成完整的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摘要: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故以及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化工企业的环境安全忧患尤为严重。因此,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可能发生事故风险的化工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中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的特征、内容和方法,并对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环境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1]胡二邦.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2]顾传辉,陈桂珠.浅议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J].新疆环境保护,2001,23:38-41.

[3]郑铭.环境影响评价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彭理通.石油化工工业环境风险评价探讨[J].环境科学,1998:48-51.

[5]蔡凤英,谈宗山,孟赫,蔡仁良.化工安全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6]曹淑艳,张卫.石化企业环境风险评价初探[J].化工环保,2004:469-471.

[7]Koller G,Fischer U,Hungerbulaler K.Assessing safety,health,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early during process development[J].Industrial and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00,39:960-972.

[8]Khan F I,Husain T,Abbasi S A.Safety weighted hazard index(SWeH):A new user-friendly tool for swift yet comprehensive hazardidentification and safety evaluation in chemical process industries[J].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1,79:65-80.

企业环境风险 第8篇

一、环境会计信息与环境风险评价之间的关系

现在,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类的环境风险, 从而会制约这企业的发展。风险指的是灾害发生的概率, 一般分为人员的伤亡和经济的损失, 环境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 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 没有尽到保护环境的义务, 从而对环境造成破坏,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环境风险主要是对控制的破坏, 对水资源产生污染, 土地资源不能合理利用等, 一般都是认为造成的, 不包括自然灾害。企业环境风险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政策, 能够对各种不确定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分析影响企业效益的环境因素, 从而能够加强防范, 有效地抑制风险, 从而能够确保企业的发展。

会计信息能够对企业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进行准确地分析和把握, 从而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经济理念, 能够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 而且能够通过对价值量和技术的分析, 从而能够分析其与环境的相关性, 会计信息包括环境信息和非环境信息。

二、环境风险评价中的信息公允和标准公允的分析

运用会计信息能够实现企业对环境活动的控制, 而且能够分析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 已经成为现代公司强化自身管理水平的关键, 环境会计信息主要有三个不同的方面, 主要有信息的创造者、信息的管理者和信息的鉴定者, 他们户根据自身的职责, 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进行分析, 从而形成环境信息和公允的标准化。

在企业方面, 他们受到一定的责任因素的影响, 他们作为环境信息的创造者, 就必须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 而且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 要向有关的环境部门公开环境信息, 而且, 为了要提高环境信息的透明度, 他们必须要采取信息化的手段, 使自己的价值可以被市场认可, 从而能够减少在市场运行中的风险。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 环境外部成本的改变能够展现一个国家的发展方针, 但是, 发展中国家队环境会计的管理还没有高度的重视, 导致企业在信息不能够绝对的透明, 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风险。

三、会计信息系统中的环境风险探究

环境会计信息和信息的管理政策能够对环境风险的评价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能够确保环境风险管理的有序化进行, 企业在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过程中, 应该先建立完善的信息政策, 从而获得环境会计信息的基础上, 能够对环境风险有一个合理而全面的评价, 从而能够制定最适合企业的评级方法, 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负荷进行准确地评价。

在企业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首先要准确地识别风险, 然后对风险进行判断, 在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需要对环境风险评价的质量进行控制,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的控制从而达到效果。

1. 风险的识别

企业在进行环境风险识别的时候, 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在风险管理的政策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在公众利益的风险管理方面还是比较欠缺, 在制定环境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时还是存在一系列的制约, 因为公众环境的信息披露还是不完善, 而且在政策方面对信息操作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 然后信息公开的对象也被企业限制, 从而会导致环境信息出现很大的问题。

2. 风险的判断

风险的判断是对环境会计信息标准的确定, 是对环境进行管理时一种重要的衡量标准, 环境风险的评价能够对风险的管理进行鉴定, 从而能够使企业能够制定全面地环境保护的方针, 从而能够利用环境会计信息相关的内容, 确定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风险, 能够使环境风险得到有效地遏制, 提高相关部门的威信。在对风险进行判断的时候, 能够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使环境风险降低, 使资产能够得到保障, 从而能够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保护的成本费用, 使企业不会具有环境负债,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建立有效的环境制度, 能够实现企业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承担的风险, 而且能够尽可能的减少错误的发生。

四、结语

现在,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对环境的保护, 导致在环境治理的时候, 产生大量的环境负债,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 所以, 应该运用信息化的环境会计理念,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对环境治理的相关成本进行分析, 从而能够减少环境的负债, 减少因为治理环境而造成的过重的负荷。企业应该加强环境风险的识别, 通过对环境风险的分析, 从而制定有效的政策, 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保护的成本费用, 使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而且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袁广达.基于环境会计信息视角下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 2010 (04) :34-41.

[2]吕雯雯.基于环境会计信息视角下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02) :66-67.

[3]马兴龙, 李冰.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J].经营管理者, 2014 (09) :197.

浅谈金融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第9篇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中, 企业开始出现了不同情况的财务风险, 要使企业在这样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能够持续的发展, 要深入的挖掘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 进而不断的加强管理。企业风险指的是由于多种的因素导致财务效果得不到具体的实现而导致的企业的损失。财务风险遍布在企业管理的各大环节, 财务风险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盈利情况的一个重要的威胁因素。为此, 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以及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出的基本特征

要进行金融环境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首先必须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企业才能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起到预防的作用。企业的基本特征包括:

1、财务风险的客观性。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人们是无法通过外力来回避它, 企图消灭它的, 只能做的是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来控制风险或者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 使企业能够尽可能的远离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会存在着两种可能, 一种是可能实现预期目标, 另一种是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这就充分说明了无法预期实现预期目标是客观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盈亏性。

我们都知道, 一般风险和收益是呈正比发展的, 即风险大收益就大, 反之亦然。由于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 因此企业必须改善其管理, 不断的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众所周知, 有收益的发生的可能性就必定会有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财务风险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很大的关联性, 并且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

3、财务风险的全面性。

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 表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上,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资金筹备、运用、积累和分配等各种的财务活动来分担财务风险, 都可以分担财务风险。

4、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它不是一层不变的, 它在一定的期间和条件下是可以发生相应的变化的。因此企业很难去监控和跟踪财务风险, 从而使企业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而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5、财务风险的激励性。

由于财务风险的上述性质, 并且由于其本身的危害力较强, 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这样也变相成为了一个刺激企业不断改善管理, 加大防护措施, 提高经济效益的催化剂。

二、导致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这包括复杂的外部的原因, 例如:自然、社会、市场等等的因素。当然也包括企业自身的原因, 例如:管理不当、员工素质不高、投资决策失误等等。不同的因素会导致不同的财务风险的发生,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

1、影响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

(1) 自然因素。自然界的运动史一种不规律的运动, 人们很难去准确的预测和防范, 例如台风、洪水、火山等等, 这些复杂的环境因素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 亦或是某种的威胁。

(2) 政治因素。由于社会的政治环境、法律制度的变化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打个比方, 例如政治观点可能会引发战争, 而战争可能会牵动油价的上涨, 运输成本加大, 从而导致了企业利润的降低。

(3) 市场因素。企业的生存是依附于市场的, 而市场也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 市场中价格的变动、信息的不对称、供求关系的变化或者是竞争对手进行了战略的调整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2、影响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

(1) 企业的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企业的财务决策直接影响着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目前企业的财务决策大多数凭的是经验和主观意识, 没有科学依据导致财务决策的失误, 引发财务风险。投资者对于风险的认识不够, 盲目的进行投资, 不仅仅造成了企业的损失, 更是加大了财务风险。

(2) 企业员工的素质不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使得管理机制无法有效运营, 使得企业对外部的反应不够灵敏, 措施不力。而员工的风险意识不高, 对财务风险的驾驭能力不够, 这些都易引发财务风险。

(3) 企业内部的关系混乱。一些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资金分配不明, 管理混乱, 使得资金的使用率不高, 资金流失严重, 没有资金安全性的保障。很多企业还出现了负债管理不当, 使得企业严重投资, 威胁着财务资金的安全。

三、企业风险的防范

企业风险存在于企业部门的各个环节中, 不同财务风险造成的原因大不相同。因此防范企业风险要因地制宜, 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 为了应付市场的变化, 企业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战略, 配置一个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 完善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使得财务管理的系统能够有效的运营, 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2、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 加强培养财务人员具有财务风险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和任何一个工作的环节都注意到财务风险的发生, 把财务风险的意识灌输到每一个员工的思维中, 不断加强其风险管理意识。

3、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风险策略。根据谨慎性的原则, 企业可以建立风险基金来在将要发生的风险和损失钱, 做好必要的预提方案。而在发生了损失之后, 可以分批的进入企业的经营成本, 使企业的正常运营不会受到干扰。另外有必要的建立一个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监督制度, 在企业流动资金的发放和管理这方面不断的加强, 使资金的周转率不断提高, 加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建立完善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加强筹资以及分配的投资管理, 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企业财务风险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财务风险无处不在,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营。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幻莫测, 必须要严格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将风险将到最低。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控制,风险防范,风险化解

参考文献

[1]、郑宗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浅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12)

[2]、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 2006 (03)

企业环境风险 第10篇

一、行业环境风险与企业财务风险的联动机理

信息技术业是一种高科技产业,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支撑行业,因此,本文以信息技术业为例分析行业环境风险与企业财务风险的联动机理,详见图1。

如图所示,行业环境风险与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逻辑关联主要表现为:第一,行业销售增长率和净利润自由现金率影响着企业的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自由现金回报率等;第二,行业固定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影响企业的长期资产经营现金回报率和新增投资现金回报率;第三,行业集中度与现金负债率会影响企业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权益自由现金回报率。

因此,依照行业环境风险分类标准,同样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划分为经营环境、投资环境和筹资环境风险三个维度。

二、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设计

(一)行业环境风险指标设计

行业环境风险分为行业经营、投资、筹资环境风险。行业经营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销售增长率和净利润自由现金率的变化;行业固定资产增长率反映了行业投资环境的变化,技术投入率则反映了行业投资速度的变化,因此行业投资环境可用行业固定资产增长率和技术投入比率反映;行业集中度为筹资环境提供了前提,现金负债率从侧面反映了一个行业筹资的需求度。

笔者分别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衡量这三类风险,如下页表1所示。

(二)基于自由现金流的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设计

本文遵循重要性、全面性、先行性、可得性原则,选择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七个财务指标,建立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分别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风险。如下页表2所示。

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矩阵定位研究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矩阵定位原理

构建一个以企业财务风险RX为横坐标、行业环境风险RY为纵坐标的二维矩阵(见图3),将该点(RX,RY)定位在财务预警矩阵中的不同区域。由于不同的区域可以代表企业财务风险的不同涵义,因此利用矩阵定位方法,可以对企业进行全面而清晰的财务预警。

(二)风险指数的计算

1.预警临界点的确定。

首先要对所有风险指标进行定量测算,然后将每一个风险指标的预警临界值定为η1、η2、η3三个数值,进而将风险划分为无警、轻警、中警和重警四个区域。η1、η2、η3分别为该指标前五年的落后平均值、平均值和先进平均值。

2.风险等级判定原理。

为了方便风险矩阵的设计,必须将行业环境风险指标值和企业财务风险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界定在R ∈[0,4]的区域内。假设ti表示实际风险值、tmax表示最大值、tmin表示最小值,η1、η2、η3分别表示三个预警临界值(见图2),可以给出如下定义:

定义1:如果计算值η3≤ti≤tmax,则R∈[3,4],表示风险水平为“重警”。

定义2:如果计算值η2≤ti<η3,则R∈[2,3),表示风险水平为“中警”。

定义3:如果计算值η1≤ti<η2,则R∈[1,2),表示风险水平为“轻警”。

定义4:如果计算值tmin≤ti<η1,则R∈[0,1),表示风险水平为“无警”。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得到如下计算R值的数学模型:

3.风险指数的计算公式。

经过数学转换后的行业风险指数与企业风险指数如表3所示:

由此,根据几何平均值的计算方法,给出风险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三)企业财务预警矩阵定位设计

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矩阵定位模型的目的是通过矩阵形式全面直观地识别风险。首先,将风险指数分为[1,2,3,4]四个临界点,从而将二维矩阵很清晰地划分为16个区域。其次,每一个区域都用两个预警信号灯标识出来,其中每一个区域中的前信号灯表示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等级,后信号灯则表示行业环境风险的预警等级。进而就可以得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定位矩阵,如图3所示。行业环境风险和企业财务风险将整个坐标轴分为了绿色、黄色、红色和橙色四大区域。

绿色区域:即“无警区”,代表行业环境风险和企业财务风险都较小。该区域“无危机”。黄色区域:即“轻警区”,代表企业财务风险比较小,表明企业当前财务状况良好,但行业环境风险比较大。行业环境较差对企业经营有着潜在的影响,且很可能波及企业内部。该区域属于风险“潜伏期”。橙色区域:即“中警区”,代表企业财务风险较大,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不是很乐观,已经出现危机,但行业环境风险较小,行业环境的良好运行有助于企业摆脱暂时的财务困难。该区域属于风险“发展期”。红色区域:即“重警区”,代表企业财务风险和行业环境风险都比较大,表明整个大的行业环境都处于低迷状态。该区域属于风险“恶化期”。

四、信息技术业财务风险预警定位实证分析

(一)行业环境风险指标计算

根据2014年4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信息技术业共3类136家。为反映该行业环境风险的平均水平,从国泰安数据库中,选取这136家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指标数据,利用Matlab 7.0软件进行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中,由于A是经过无量纲处理后的数据,为使B的结果与风险预警等级R∈[0,4]相对应,令B=A×4。根据公式(4)可得到RY。

(二)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计算

为了对我国信息技术业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定位,本文选取20 家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以其2014 年指标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指标按照公式(1)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根据公式(3)计算样本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风险,结果如表5所示。

(三)企业财务风险矩阵定位

由公式(4)可得到RX,根据图3可以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等级,判定结果如表6所示。

(四)信息技术业财务风险防控路径

1.信息技术业经营风险防控路径。

导致经营活动自由现金回报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客户拖欠大额货款→应收账款数额庞大→销售现金比率下降→自由现金流量下降。对应的防控路径为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增大产品现销比率等。

此外,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还有:原料价格上涨→应付账款大幅增加→营运资本增加很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下降。对应的防控路径为寻找低价货源、拓宽产品市场等。

2.信息技术业投资风险防控路径。

导致长期资产经营现金回报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投资效率低下→项目净现值为负→投入资本回报率很低→自由现金流量下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下降。可采取严格论证项目可行性、及时调整或终止亏损项目等措施予以防范和化解。

此外,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还有:国家政策激励→当年新增长期资产很大→长期资产平均值增加。这种情况下可采用融资租赁、售后租回资产等方式提高长期资产经营现金回报率。

3.信息技术业筹资风险防控路径。

信息技术业公司存在的筹资风险主要体现为:利率增大→资金成本上升→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短贷长投率上升→股价下降→股东抛售股票→股东权益平均值下降。对此企业可采取减少短期借款、寻求并获得新的投资、以担保方式进行长期贷款等方式进行改善。

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还有:利率增大→财务费用增加→自由现金利息保障倍数下降→资产负债率上升→权益乘数上升。可采用降低股利支付率、增加股票股利、进行资产重组等方式降低筹资风险。

参考文献

张友棠,黄阳.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11(3).

齐向荣.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利率风险防范机制[J].财会月刊,2013(20).

张曾莲,乔齐.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研究[J].财会月刊,2012(3).

页岩气开发的环境风险 第11篇

【关键词】页岩气;环境;风险

0.引言

页岩气赋存于有机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主要成分为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与常规储层有差别,页岩不仅是天然气生成的源岩,也是聚集和保存天然气的储层和盖层。因为页岩渗透率极低,页岩气体在其中并不能轻易流动,因此常常通过水平钻井和压裂的方法来实现页岩气储层的开发。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近年来,页岩气产业发展迅速,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以美国为例,2011年其产量达到了1800亿方,占天然气总产量的34%;并且到2035年,美国页岩气总产量比重将达到46%,是其未来天然气增产的主要来源。但是页岩气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国家就要求延迟或限制在页岩气开发中使用水力压裂技术。纽约参议院就曾在2010年8月通过了暂停通过水力压裂技术開采页岩气的法令,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也尚未进行页岩气系统勘探。根据国土资源部2012年调查评价结果,我国页岩气储量丰富,可采量达到了25.08万亿方(不含青藏地区),已超过美国本土(24万亿方)。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页岩气,制定了页岩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了页岩气补贴相关政策。

然而我国页岩气开发属于起步阶段,应避免“先开发,后治理”,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和国外经验教训,结合我国页岩气主要富聚在西南、北方地区的客观条件,及早建立适宜的环境监管体系,采取相应的措施。

1.水资源消耗

页岩气井钻井和压裂都需要大量水,尤其是页岩气开发常采用的多级压裂技术,大约每口页岩气压裂耗水量就达到2万方水;并且页岩气井密度大、数量多,对水资源的需求。而这些用水主要来自于河流,池塘和含水土层的清洁水,这对于当地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都是巨大的挑战。而我国页岩气主要赋存地本身就常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自我补给速度已经低于抽取地下水的速度,在这些区域进行页岩气开发会影响开发区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其面临季节性甚至长期性水资源短缺。合理、有效开发页岩气应杜绝粗放型地开采,维持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水体污染

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引起水体污染的途径很多:(1)水力压裂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压裂液压开地层、携带支撑剂,但是压裂液含有缓蚀剂、除垢剂、降阻剂等化学添加剂,压裂作业并不能完全返排,致使这些化学物质残留在地层中,污染地下水。(2)压裂返排液会混合重金属、烃类物质和水溶性盐类等,对偏远地区的井场来说,返排液无论是就地处理还是外输至污水处理厂都是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当便会污染水质。(3)页岩气钻探、固井、完井等作业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泥浆、水泥和其他化学物质泄漏到地下水层中,引起水体污染。(4)页岩气开发常常采用大型设备,大型设备震动会引起井水等水体混浊。

水体一旦受到污染,将很难采取措施进行恢复,尤其是我国赋存页岩气的区域常常地质条件复杂,地下裂缝、溶洞等发育,地下水环境复杂,滤失和泄漏的污染物处理非常困难。

3.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污染

页岩气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成分是甲烷气体,甲烷气体是导致全球气体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尽管甲烷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仅为 CO2的1/10,同等质量甲烷气体引起的气温上升是二氧化碳的几十倍。到2030年,全球油气生产释放的甲烷气体将会是人为产生甲烷气体的最主要来源,如果考虑最近几年页岩气开发的迅猛发展,该比例还会提高。

我国页岩构造中约含有大于1%的硫化氢,还有少量的苯、正己烷等,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局部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环境隐患。另外,研究表明天然气燃烧产物经过一系列复杂光化学反应还会产生新的污染,在美国的某些地方,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引起了地面臭氧烟雾污染,导致臭氧烟雾达到了污染临界值。

4.土地占用和地表、植被破坏

页岩气开发钻井数常常密度高、间距小,在10Km2的范围内页岩气田气井数可能就会超过10口,大量钻井会导致土地资源占用,加剧土地矛盾,在农耕区甚至会改变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在压裂作业时,大量压裂卡车进场,对公路路面有潜在危险,修建压裂车进场道路和压裂场地会破坏大量的地表植被,势必对生态造成一定影响;此外,修建页岩气集输管道也会引起占用土地、破坏地表和植被。

【参考文献】

[1]肖钢,白玉湖.基于环境保护角度的页岩气开发黄金准则[J].天然气工业,2012,32(9):98-101.

[2]田磊,刘小丽,杨光,等.美国页岩气开发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启示[J].天然气工业,2013,33(5):115-119.

[3]梁鹏,张希柱,童莉.我国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与监管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2):25-26.

[4]吴玉萍,玮娜,张淼.严格防范页岩气开发中的环境风险[J].环境经济,2013(12):35-37.

[5]卢景美,高文磊,刘学考.页岩气开发的环境影响和环保策略[J].天然气与石油,2014,3:030.

[6]柯研,王亚运,周晓珉,等.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建议[J].天然气与石油,2012,30(3):87-89.

企业环境风险 第12篇

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就必须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去, 在竞争中寻求机遇、把握机遇。而要把握住经济市场化所带来的效益, 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就必须抓好企业的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市场的变化也让人逐步难以把握。一个企业要想抓好管理工作以达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就必须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抓起。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企业运行的基础, 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点。一个企业只有做好了财务风险管理, 才能使企业工作的整体运行更为顺畅, 才能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才能给予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让企业的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是对于发电企业来说, 如何将其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如何控制好企业的财务风险, 直接关系着发电企业的发展。

二、发电企业形成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其成因

1.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 国民已经越来越依赖电力所带来的方便了, 发电企业的产业几乎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其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了, 甚至可以说是社会的第一产业。在经济市场化日益成熟的今天, 发电行业早已经摆脱以往“一家独食”的局面了, 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 这给发电企业带来了无数的机遇, 也使得发电企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正因为其产业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其责任也就自然而然地随之增大, 一旦失职, 其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是极为巨大的。发电企业必须认清企业的发展目标, 必须明白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满足民生需求、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的。如果一个企业需要满足国家政策才能得以发展的话, 那就意味着这个企业必须面对政策性的更改所带来的风险, 而这种风险, 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影响极大,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动, 都极有可能造成企业运行的困难。同时, 发电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 暴风、洪水、地震乃至冰雪这样的自然灾害都极有可能造成电线网络的瘫痪, 进而导致局部地区或大范围的停电, 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也给发电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麻烦。

2. 筹资渠道过于单一。

一个发电企业, 要想盈利, 就必须涵盖一定区域的电力供应系统, 这就注定了发电企业所需的成本是巨大的。且因为发电企业是一个需要长远发展的企业, 其投资的回收速度是极为缓慢的, 同时, 在我国国情的约束下, 资本市场的缺乏, 渠道过于单一, 就直接导致了发电企业的筹资过程极为艰难。在银行利率偏高, 且企业自身不能足够合理地安排资本的投放的情形下, 发电企业几乎可以说是入不敷出, 这就使得企业只好不断地负债来维持运行, 造成企业亏损严重, 其财务风险也日益加大。

3. 管理措施不到位。

发电企业在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时, 会制定出一系列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但却忽略了其措施的监管。这就使得措施往往会流于形式, 让风险依旧呈现出逐步扩散的趋势。同时, 即使在监管得当的情形下, 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的不合理、不够细致、不够具体, 或者审计时的不够认真切实、没有委派专职人员进行监管、监管人员的资格不足等等, 都很有可能让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以致财务风险得不到根本的防范。

三、发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 燃料风险管理。

燃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煤炭的发热量, 假如煤炭的发热量低于标准值, 将会使成本增加。主要表现为: (1) 煤炭的消耗量增加; (2) 对设备的磨损度增加; (3) 对机组的出力造成影响。因此, 发电企业在采购煤炭时, 应加强入检工作, 根据机组设计中的用煤标准, 对煤炭的发热量、水含量、硫含量及灰分进行仔细地检测。另外, 为了保证采购成本及库存成本的最小化, 应在计算的基础上采取批量采购的方式进行电煤采购。

设备的先进与否对煤耗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设备参数如锅炉效率、系统管道效率等都会受到发电设备的影响, 越是先进的发电设备, 其设备参数会越高, 而设备参数的变化会间接地对动态成本的变化造成影响, 如锅炉效率越低的设备, 其耗煤量将会越高, 从而增加了燃料的成本。长期的高耗煤, 使得高耗能机组的劣势越发地明显, 迫使发电企业加快提高机组技术含量的步伐。

2. 环境成本风险管理。

以清洁生产中的资源耗减原则及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原则为依据, 在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的控制, 应找准污染源头, 对其加强管理及控制。在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 应以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为前提, 以用系统管理来加强运营全程管理为原则, 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 减少运营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收的目的。

(1) 加强燃料管理。燃料管理不仅是火力发电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而且也是环境成本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因为燃煤质量的高低, 不仅影响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 而且对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首先, 在采购环节, 要采购高质量、符合锅炉设计值的煤种, 尽量采购低硫煤, 这也是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的最基本方法。其次, 在燃煤的运输过程中, 防止煤炭被截留、盗窃、掺矸石;同时尽量减少燃煤运输途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再次, 在验收环节, 加强对采样、制样、化验的管理, 以保证燃煤质量, 保证燃烧设备和环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最后, 在煤炭消耗环节, 加强对入炉煤的计量管理, 改进煤的掺混技术, 全面提高混煤的质量, 进而提高劣质煤利用率, 减少停炉事故, 降低污染物排放, 减轻环境污染。

(2) 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在整个电力生产的过程中, 锅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锅炉效率每提高0.5%, 煤耗约下降29g/k W·h。煤耗的降低, 一方面降低了企业总成本, 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环境成本方面的开支。提高锅炉效率应重点从如何降低排烟温度、降低飞灰可燃物以及如何减少炉膛、烟道和空气预热器漏风等方面入手, 采取有效措施, 以保证锅炉运行稳定。

(3) 提高排污设备的运行效率。各项排污设备运行效率的高低, 不仅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而且对环境治理成本的影响也很明显。在各项排污设备中, 脱硫设备的脱硫效率的变动对环境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大。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高, 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减少, 火力发电企业缴纳的排污费就相应减少, 这样环境治理成本也就相应减少。

3. 发电量风险管理。

发电企业在激烈的现货市场竞争中, 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用户需求的随机性, 很难通过控制市场占有率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为了规避和减少这种风险, 企业可以和大用户或者电网公司通过签远期合约以销定成本, 保护自己拥有一定的发电市场和利润。当现货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格时, 购电方应将少于合同电价支付的差价费用支付给售电方;当现货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格时, 售电方应将高于合同电价的差价费用支付给购电方, 这样就回避了市场风险。

4. 上网电价风险管理。

通过近几年来的竞价上网实践, 认识到开放的电力市场虽然给发电企业带来了很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但也给其带来很多市场竞争的压力。因此, 对发电企业来说, 不进则退, 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 实现高收入、低成本运营, 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戚若男.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2009

[2]缑颖慧.危机下发电企业财务风险应对[J].河北企业, 2010, (7)

[3]刘建国.深析发电企业的财务风险[J].经济视角, 2009, (4)

[4]杨勇.发电企业风险及对策浅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2008, 13 (3)

上一篇:酶联免疫技术下一篇:内蒙古草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