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搭建沟通的平台

2024-07-14

为学生搭建沟通的平台(精选10篇)

为学生搭建沟通的平台 第1篇

一、增强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更加直观明了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 演示教学操作过程, 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吸引力和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可以让学生上台亲自操作, 教师现场指导、纠正, 演示的过程有益于其他同学的学习。

比如我在教学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的第二章第三课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简单制作时, 先是展示了一个精美的有关动物世界主题的PPT课件, 同学们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被吸引住了。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学们饶有兴趣的问道:“老师, 这个我们也想做, 老师您可以教我们嘛?”于是我精心的用电子白板一步一步的给同学们演示具体的操作过程, 。当我讲到演示文稿的放映的时候, 一部分同学感觉到了迷茫, 比如一位同学问道:“老师, 您看放映开始了, 那么怎么才能结束呢?”于是我请了一位听明白了的同学, 上讲台给同学们讲解道:“单击左键切换到下一张演示文稿, 那么单击鼠标的右键就会展现出操作菜单‘指针选项’、‘结束放映’, 最后单击一次‘结束放映’就返回到了编辑窗口”。他边讲边演示边回答同学们的问题, 和同学们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 他也用很满足的口吻对同学们说:“咱们同学们就是要相互学习和沟通。”有了电子白板就是好, 能够利于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电子白板, 简化教学讲解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 教学需要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 促进学生自己的建构活动。”[1]电子白板具有直观性强、容易操作、演示动态化的优点,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 有效促进学习。例如, 我在教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有效获取信息—信息的下载和管理》一课时, 教学的重难点是“下载Flash动画”。我要求同学们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个儿童欢乐游玩的Flash动画。事实上, 在庞大的网络资源里, Flash动画浩如烟海。许多网站都有免费的Flash动画的下载功能, 例如新浪、网易、搜狐等。老师简要的介绍了一个比较实用的网站———优酷视频。老师做出操作演示:“打开优酷视频, 点击‘动画’, 进入页面, 输入关键词, 点击‘下载’, 选择下载路径‘桌面’, 单击‘确定’, 点击‘完成’。”这个时候一个Flash动画就下载在桌面上了。我轻松地操作着鼠标, 同学们的视线随着鼠标移动, 讲完了, 同学们也都感觉大有收获, 比以往传统的完全用黑板教学省了很大的劲。以这种将新知识的讲解流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 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改进备课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

备课是教学活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 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推进教师备课方式的革新,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以往,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上要花费好多心思, 首先就是要考虑课件的制作和设计, 教师的PPT课件、教案等都是教师已经准备好了的内容的再现, 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思路结构化, 老师上课时不能很好地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再加工和编辑, 灵活性较差。这样让教学失去了活力, 影响了教学效果, 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子白板的运用就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老师只要在课前做好教学材料的收集和准备, 并把它们放到合适的位置, 合理的加工, 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运用, 这就解决了传统教学灵活性差的问题, 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让课堂“生动”起来。

第二、传统课堂上, 学生发言机会较少, 一般都是老师的一言堂,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电子白板的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交互。”[2]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各种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 助推学生的自主学习, 展现课堂的精彩情景, 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总之, 电子白板实现了教学的形象性、交互性和有效性, 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搭建了一个轻松沟通的平台, 有益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启迪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探索信息技术科学的奥秘, 同时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打开了一扇窗, 让他们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探索信息技术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187.

[2]丁兴富、蒋国珍, 白板终将取代黑板成为教学的主流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5) .

为广西澳州两地搭建沟通与合作平台 第2篇

2011年1月,澳洲广西总商会广西代表处正式挂牌。同年10月,澳洲广西总商会广西接待点在澳大利亚特弗朗西餐酒廊揭牌。澳大利亚广西总商会广西代表处也于同期正式挂牌。2013年7月,澳大利亚广西总商会在澳大利亚正式注册,并邀请澳洲新南威尔士州上议员肖凯莫索曼担任顾问。

澳洲广西总商会成立至今,会员发展对象主要是在澳大利亚的广西工商界人士,以及澳洲归国投资广西的企业家和在广西投资的澳籍企业与个人。商会成立以来,我们围绕会员需求,重点开展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发挥宣传平台作用,搭建澳洲与广西之间的交流平台

澳洲广西总商会成立之后,我们充分利用宣传平台的优势,先后通过在南宁和悉尼等地举办澳大利亚广西总商会联谊座谈会、中澳摄影交流会等主题活动,在广西宣传澳洲的风土人情和经贸发展,又把广西的讯息带回澳洲,与本地华人商界、社团分享广西的发展新貌,积极促进两地经贸文化发展。

总商会成立以来,出席过的重大会议包括第八届东盟博览会、全球桂商北京发展论坛、崇左投资项目推荐会等。此外,总商会还积极担当起澳洲和广西代表团接待重任,在澳洲接待过广西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冯成善部长一行、广西柳州市商会、广西建院代表团等,在广西接待的澳洲领导包括澳洲新南威尔士州上议员肖凯莫索曼、澳洲驻中国副总领事唐杰夫等。

另外,在澳洲广西总商会的帮助和支持下,澳大利亚广西同乡会也于今年上半年成立。

二、推进区域合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澳洲总商会非常注重中澳两地的招商引资工作,并一直与澳大利亚商务部,澳洲贸易委员会保持着密切往来,曾先后赴深圳出席由澳洲驻广州总领馆主办的澳洲肉类及食品研讨会和澳洲乳品推广暨研讨会等,并举办了一系列澳洲红酒品鉴会,积极推动澳洲的红酒、乳品和肉类的贸易进出口。

2012年8月,澳洲总商会邀请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考察,就广西高校与澳洲新西兰两地的职业高校共同开展教育及合作办学进行实地考察,并与新西兰高校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高中班主任与学生间沟通平台的搭建 第3篇

一研究与学生沟通时的语言技巧

1. 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高中生正处于对未来的迷茫期, 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完善。因此, 高中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 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沟通时要对学生的反应、语言及肢体动作进行观察。针对一些敏感话题, 要正确引导学生, 不引起学生的反感, 使学生主动对老师倾诉。例如:在谈到高中生早恋的问题时, 班主任可以针对女生做工作, 利用自身经历和经验, 引导学生将精力转移到学习当中, 并举出一些例子由浅入深, 将利弊列举清楚, 而不是强行阻止。

2. 真诚对待学生, 语言风趣幽默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对老师和家长乃至社会的评价非常重视, 因此, 高中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 建议放下作为长辈的姿态, 以更加平和的方式与学生沟通, 真诚地对待学生, 愿意与学生做朋友, 而不是用长辈的姿态来处处压制学生, 咄咄逼人。在沟通的过程中采取“润物细无声”的交流方式, 换位思考, 用学生的角度看待事物、考虑问题, 按照长辈的经验和角度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客观态度, 从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学生犯错时, 采用更加温和、更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学生没交作业时, 班主任可以说下次帮我收齐全班作业吧。这时学生会感觉到不好意思, 而下次一定会改正, 按时交作业。

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高中班主任可组成一个小组, 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 例如:你是否有压力?你觉得你的压力严重程度如何?你觉得你的压力是什么类型?你的压力来源是什么?设置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 回收后对学生基本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并针对压力较为严重的学生采取一对一沟通的形式, 同时联系家长, 了解学生的生活、家庭环境, 从而更好地分析学生心理。在谈话过程中注意回避学生的敏感问题和压力源, 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沟通, 同时要以平和的形式与学生交流, 通过小案例见微知著, 以幽默的语言方式引导学生倾诉, 由此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针对有来自家庭压力的学生, 班主任可通过与家长沟通联系, 在学生不在场时进行一次家访, 从邻居侧面打听家庭情况, 从学生处侧面打听学生的心理状态, 全方面分析学生的压力源, 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一些正面、积极的故事, 激励学生面对问题。

三利用新兴沟通渠道搭建沟通平台

以QQ、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兴聊天工具逐渐取代了曾经的电话、信件等传统交流方式, 新兴沟通渠道具备以往沟通渠道欠缺的及时、快捷、方便和个性化等优点, 学生乐于接受新兴沟通渠道, 也享受科技带给社会生活的便捷。高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创建家长、学生、老师三方面的QQ或微信群, 在群聊中对学生遇到的生活或学习困难及时提供帮助, 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解决学生困难的目的。同时老师可及时关注学生的微博、微信状态更新, 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及时提出潜在的问题, 将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四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迎刃而解, 同时自身也具备良好的素质、敏锐的观察力、坚定的意志力和良好的情商, 能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排解。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时期, 班主任起到的作用要比家长更大更重要, 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达不到比较高的水平, 就不能很好地承担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就无法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 高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言传身教远胜于纸上谈兵。高中班主任可定期参加培训, 排解压力, 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而在日常与学生相处过程中, 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优秀品质, 主动去改变不良的现状, 纠正自身的错误, 更能减少班主任的工作任务量, 达到双赢的效果。

五小结

十年育树, 百年育人。高中班主任与学生间的沟通工作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起到决定性作用,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工作任重而道远, 需要投身于教育工作中的所有教师共同承担。在沟通中不仅要做到以上所述的几点, 更要将学生的前途与未来放到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牢记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 使教育工作不留缺憾。

摘要: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和一个家庭的未来, 还关系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与繁荣。因此, 高中班主任与学生间的沟通至关重要。本文根据高中班主任的工作经验, 试对高中班主任与学生间沟通平台的搭建进行分析与探究, 期望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沟通平台,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纪晓燕.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2)

[2]梁依斌.用爱的清泉浇灌学生的心灵——高中班主任工作感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6)

为学生搭建有效实践活动的平台 第4篇

师:大家读了课文吗?

生:读了。

师:读了几遍?(生七嘴八舌)

师:读过五遍的举手。(后排的一个男生举起了手)

师:黄老师要小小地奖励一下这名同学,奖给他一次朗读的机会。

(男生站起来朗读)

师:读得不错,重音和节奏注意到了,文言文的味道自然就出来了。老师建议你在意思相对完整的地方停一停,将动作连贯的语句连起来读,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可以这样读——

(师范读后叫这名男生再次朗读这句话。生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大家听后鼓掌)

师:这名男同学读得非常好。黄老师想请你帮老师做件事——请你来领读,好不好?领读时,以句号为单位停顿,谢谢。

(男生领读,全班跟读)

师:这本来应该是黄老师干的活,你帮黄老师干了,而且干得比黄老师好,老师要谢谢你。

学习文言文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朗读课文。黄老师从朗读开始,一步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看似平淡无奇,实在为后面理解文意作充分准备。教师奖励课前多读的学生,目的是表扬先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朗读评价中,黄老师既肯定男生初读时的优点,又客观指出存在的问题;在范读之后让男生领读,并用含蓄而巧妙的话语肯定男生的朗读水平,语言极富激励性。

师:刚才我们用三个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概括了驴的形象。那么故事中的老虎有什么特点?

生:小心谨慎。(生笑)

师:说得不错,黄老师同意你的说法,文中是怎么写的?

生:“以为神,蔽林间以窥之。”可见一开始老虎害怕驴。后面也有“大骇”“远遁”“甚恐”等心理活动。

师:你能理解老虎当时害怕的心理吗?

生:能。因为文中一开始就写了驴“庞然大物也”,老虎在看起来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面前,害怕是正常的心理。

师:老虎如此害怕驴,可后来又怎样吃掉驴的呢?

生:慢慢观察。老虎“蔽林间以窥之”,“往来视之”,终于察觉驴是“无异能者”。

生:慢慢适应。从“稍出近之”,“益习其声”等可以看出。

生:慢慢试探。从“近出前后”“稍近益狎”,到“荡倚冲冒”,可以看出老虎在试探。

师: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只老虎呢?

生:是一只聪明、机智的老虎。

师:我们可以仿照前面形容驴的成语,也来仿两个成语形容老虎。

生:黔虎之慧。

师:从老虎吃掉驴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我们可以用哪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

生:黔虎识驴、黔虎食驴。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涵泳体会,细嚼慢咽,才能体悟作者写作的妙处,以及浸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一篇文本除了表面所能看到的价值意义外,还有许多东西隐藏在文字背后,这种深层次的内涵非得从文本语言中深入挖掘不可。黄老师在课堂上开展了“咬文嚼字”的语文品读活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老虎的害怕、试探心理以及一系列的动作变化,从而很容易地概括出形容老虎的四字词语,课堂高效可见一斑。

师:大家喜欢讲故事吗?

生(齐):喜欢。

师:好,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黔之驴》这则寓言故事。注意黄老师让大家讲故事要求挺高的,不能复述或翻译课文。有两个条件:一是要以“驴”或“虎”的口吻来讲故事,男生都以“驴”的口吻,女生都用“虎”的口吻;二是要加以适当想象,不必按课文顺序。同座位的可以先练习一下。

(生互相训练。师先点男生开讲)

生:我是一头驴,(有生窃笑,师插话:别笑,我们正在一本正经地讲故事呢)被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装着(限于篇幅,故事内容略)。那只老虎跳起来,扑向我,咬住……

师:我知道你不忍心说下去了,我也不忍心听下去了。(生笑)请坐。请大家对这个同学讲的故事评论一下。

生:我觉得讲得蛮生动的。不过我建议这头驴的口吻应当更神气点,否则我们这些驴子、驴孙听了会觉得祖先很没有面子的。(生大笑)

师:评价和建议都很好。这也提醒我们,讲故事要看对象,在自己的后代面前应当卖弄点,不要太老实了。(生笑)我们再请一名女同学来讲一讲故事。

生:我是一只老虎。有一天发现山脚下来了一个不知名的动物,体形庞大,我很害怕(限于篇幅,故事内容略)。我跳起来,一口咬断那家伙的喉咙,把它吃了,然后就离开了。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老虎吃驴的过程都讲到了,就是没有离开原文讲,故事不新也不生动。

师:没有融入自己的想象,过程当然就不够丰富。看来讲故事还得借助想象,把人的胃口吊起来。

…………

利用文本,改变人称,借助想象,创编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转述能力。在上述教学片段中,黄老师开展了有趣的创编故事活动,要求学生分别按“驴”和“虎”的口吻讲述本文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艺术性的表述,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一石激起千层浪,讲故事本来就是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这种灵活的要求更是让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在创编故事的活动中再一次走进文本,置换身份与寓言对话,细致揣摩、体悟不同角色的心理和性格,将文本静态的言语结构更新为动态的意义结构,创生了教学文本的意义。学生在黄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评价语的引导下,进行着表达生动的语言能力训练,获得了语言转述带来的创造性快乐。

师:读完课文,大家还有没有疑问?(师环视四周,见生默不作声)老师讲到这,不禁在想一个问题:黔之驴多,还是虎多?

生(齐):虎多。

师:既然虎多,那为什么作者要写少数的黔之驴?

生:是为了讽刺那些外表强大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师:对了,是为了讽刺像驴一样腐败、无能的官员。(师适时补充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身世,让学生深刻理解以“驴”为题的真正用意,在于讽刺位高权显却又“无异能”的官员)

师:同学们有没有同情黔之驴的?为什么?

生:我认为黔之驴是无辜的,因为这悲剧与己无关。

生:我认为黔之驴也并不是“无异能”,只是黔地不能发挥它的作用罢了。

师:责任在谁?

生:好事者,好事者载驴入黔,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师:由此可见,人要做正确的事。这样的话天才算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舞台。

…………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生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也是他们深入钻研文本的标志。黄老师在结课时利用文本的创作留白,设计了质疑问难的环节,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疑问时,怎么办?黄老师采用了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疑点和文本的留白,一步步深入思考,在了解作者柳宗元的创作背景和身世之后,深刻把握文本的主旨,进而带着思考走进生活,充分体现文本的价值和意义。(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徐纯军

为学生搭建数理思维发展平台 第5篇

一题两教:习题教学的“静”与“动”

数学教材的练习题总是以静态、无味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如果在练习时,教师让学生做完第一题,接着做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长期这样,学生对练习必然会产生消极情绪,其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我们不妨改变静态、无味的习题呈现方式,变静为动,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既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又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向深度、广度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前不久,年级组的青年教师试讲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认识线段》这一课。教材中有这样一部分内容:分别以2、3、4个点为端点,每两点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教师依次让学生完成了这三题,能全做对的很少,大部分学生都少连了中间的两条线段。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是5个点呢?在作业纸上试着画一画。”教师的提问,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巡视全班同学,能全做对的,只有寥寥几人。什么原因呢?课后,同组教师一起坐下来思考、讨论。如果思考总是停留在同一种方式上,当然不能“求变”“求突破”。我们应该将这几小题,进行一次有效整合:先从两点出发,每次增加一个点,在原有连线的基础上增加线段,让学生依次得出“1+2+3+4=10”的规律,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方便,大部分学生不用画图就能根据规律找出答案。

情境串链:教材习题的动态呈示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配置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情境图,采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动植物等形象来展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利用了教材中的显性资源,花费了很多精力,去制作一个与教材完全相同的画面,直接让学生观察、发现、提出问题。无形中会使学生产生思维障碍,不清楚配图的含义。这样的呈现也是徒劳的。心理学告诉我们:“运动着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人接受。”笔者认为,这时可以变静止的画面为动态过程性展示,辅以情境式的说明。例如,《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有一道这样的习题: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幅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把它设计成了一个动态的情境串。先出示10只草莓,让学生估一估、数一数,感知10的数量;接着,再出现教材上的草莓图让学生估一估,让他们感觉到,第二次出现的草莓的数量是比10多了一些。同样,雨伞图也是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练习。接着,把雨伞变成小棒、正方形等,让学生继续估一估、数一数。最后,在课件中画出20个小方格(每行10个,共2行),分别把草莓、雨伞放进方格里,让学生再说说数的组成。这样,通过情境串的形式,把静态习题中的图画变成动态,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帮助学生对新知进行了正确的建构。

解题活动:学生状态的逐步介入

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教师不是教材内容的被动传授者,学生更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法,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中有这样的两道练习:

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积?我们做一个游戏——送算式“回家”。

教师将1×7、2×7……7×7、7×1、7×2……7×6等13张算式卡片贴在一块黑板上,指名把它们贴到相应的乘法口诀后面。

教师组织学生检查:是否有算式送错了家?(引导学生,七七四十九,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其他几句口诀,能算两道乘法算式)

师:老师这儿还有几道算式,也想用一句口诀来计算,想一想,可以用哪句口诀来计算呢?(教师分别出示3×7+7,4×7+7,5×7+7,按学生回答,贴到相应的口诀后面)

师:为什么将5×7+7贴在“六七四十二”这句口诀后面?(从而引出5个7比6个7少7,继续深入提问:比7个7呢?如果写成算式可以怎么写呢?教师在5×7+7的基础上继续贴板书7×7-7)

这就把原来静止的学习材料(口算题和填空题)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而倍显生动,并且增加了训练的广度。

自主建构:解题体验的感悟内化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要想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要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和感悟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学生参与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现和形成的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数学,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第一课时,有一道这样的练习:0.1 1.20 1 2 3你能在□里填上小数吗?

虽然三年级的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数轴,但是,对于数轴上的小数,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数轴上的数还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这道题时,我并没有直接出示题目,而是先呈现只有0和1的一段数轴,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将0—1之间的这一段平均分成10份?”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时提问:“这时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小数呢?”继而再指着0.4、0.7的刻度追问,“用小数如何表示?”然后指着1.2提问:“在这段上面能找出1.2吗?为什么?”当学生找不到时,将此数轴延长的想法便油然而生,此时就顺势出示2、3等,并将它们之间都等分成10份。这样的动态呈现,帮助学生突破了“小数都比1小”的错误直觉,产生了较好的“前馈控制”的心理效应。

习题是静态的文本,在静态的文字、图片等的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教师去发掘。陶行知提出:“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教师要以动态的目光审视习题,读出静态文本后的内在逻辑联系,读出文本背后的故事,让习题活起来。有生命力的教材,才能造就富有活力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具探究性、更开放的思考空间,更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数理思维。

多途径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第6篇

一、精心设计导入,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成功的导入, 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 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在每节课开始, 或设计问题情景、或从日常生活话题引入、或从自然界生动事例讲起、或从自己亲身经历导入、或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出发、或用实验现象启迪、或用高科技和科幻故事引入、或用一则生动谜语导入等等。从而形成一定的悬念和吸引力, 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特征,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我会学。”而“我要学, 我会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其表现为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愉快的体验, 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相反, 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就会感到自己是在被迫学习, 学习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二、创设问题情景, 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点

实践告诉我们,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 他必须经历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而在形成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显得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每一节课的灵魂, 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 要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教师就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条件, 提供支点, 搭建平台。首先要提供学习的语言材料, 并帮助学生驾驭这些材料。其次要给学生提出完成的任务, 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实施任务的计划。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设计出能够使用所学语言材料的情景, 实施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呈现任务结果的方式。如果教师根据语言材料设计了交流的任务, 把学生带进了特定的情境中, 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发展留出广泛地空间,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学习状态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营造良好氛围,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空间

课堂教学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 就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 多一些自主活动的空间, 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 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为此, 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 一问到底, 一讲到底的陈旧模式。在课堂中努力做到创设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期待下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因此, 教师应努力做到下面三点:

1、热爱学生。教学中, 教师应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2、发扬民主。在课堂中, 教师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 应积极地引导, 激励学生在互相问答, 互相讨论的共同活动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成为学习的主体。

3、互敬互爱。在学习中师生间、学生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爱护, 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 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就会逐步培养起来。

四、延伸课堂内外, 给学生自主学习拓展领域

为学生“三自”式英语学习搭建平台 第7篇

1 关注自我主动尝试, 激活学习激情

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动力是教师主要的目标任务。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 鼓励他们尝试, 不仅能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更能够为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主动性行为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也正是在他们自我主动尝试中不断激活, 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突破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就是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 引导他们在自我尝试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激活他们内生学习潜能动力。按照课程教学目标要求, 设计一定的情境性问题, 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想象思维进行尝试回答探究, 鼓励他们在大胆表达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激情;认可学生的主动表达, 对他们的学习策略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点拨, 帮助他们在“口欲言又止, 手想写欲停”的过程中能继续探索, 增强学习的动力;建议运用角色模拟的形式来带着学生主动进入课程学习境地, 为他们建构富有情境和趣味化的课堂学习过程。这样的自我尝试, 能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保持新鲜感, 最大限度激活他们各自学习潜能, 让英语课程成为属于他们的舞台和乐园。

通过自我尝试的形式来激活学生的内生动力, 能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人文化和生动性。例如, 在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下同) 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Story time”教学中, 针对学生对各种水果感兴趣的认知特点, 结合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 不妨鼓励学生就“Can you make a special fruit salad?”进行主动尝试制作, 并模仿电视解说词围绕“How do we make the fruit salad?”进行表达, 以展示他们的语言学习和组织运用技能, 激活他们的学习激情。

2 运用自由互动交流, 增强认知体验

学生渴望在课堂上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维见解, 以最大限度将认知体验转化为实践运用。为学生的自由互动准备充足的条件, 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使得学生主动和教师亲近, 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 还能够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更好识记和运用英语知识, 增强认知体验。

通过这样的自由互动交流, 能更好地将任务教学原则和英语交际性有机融合, 不断活化课堂和谐学习情境。教师在教学中, 为学生设计具有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学习任务, 让他们在一定的学习目标指引下主动探究;鼓励他们运用同伴交流、小组讨论、角色对话、情节小品等方式来自由交流, 给他们更多学习的自由, 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 让他们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多走进学生的中间, 多做他们的“朋友”, 让他们从教师的亲切、关怀中产生学习的动力, 为形成“亲师信道”的和谐课堂奠定基础。这样的自由互动能使得学生带着好奇和激情参与英语表达, 能彻底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 使得主动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自觉需要。

建立在这样自由探究基础上的课堂教学, 能使得学生享有更多的主动表达权利。例如, 在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Story time”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模拟Wang Bing、Mike、Liu Tao等角色, 围绕“Can you play basketball?”进行自由提问, 以此来帮助学生熟悉课程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围绕“What can I do?”找出自己会做的事情, 像I can swim/sing/dance.等, 让他们在反复的互动交流中深化理解记忆, 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分别就“What do we learn from playing basketball?”和“How do we keep fi t?”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自由交流, 将课程学习过程转变为自我实践体验升华, 增强认知感悟。

3 借助形成激励评价, 增强学习自信

教师的微笑和奖励是学生最喜欢的礼物。在课堂教学中, 始终以包容和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学习, 不仅能使得教学变得更为轻松自如, 还能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配合中形成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动力。

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多运用形成激励评价方式进行优化教学, 即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发展进步, 多使用激励性的话语, 像“You are a clever boy/girl!”等, 让学生从教师的激励肯定中发现自身的学习潜能动力。教师应以人文关怀的理念来丰富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受到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 主动接近教师, 跟教师表达自己的心声;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宽容学生, 鼓励学生在大胆暴露自身的学习不足基础上, 多鼓励学生, 从他们口语表达闪光点来探寻相关教学策略方法;多运用肢体性语言, 像鼓掌示意、竖大拇指、肯定眼神等, 让学生始终在受到关注认可的氛围中释放自己的学习潜能。以这样的模式来优化教学, 能使得课堂教学更为活泼。

学生在激励评价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能更好拓宽学习思维, 增强自身的自我学习效能感。以这样的形式来活化教学, 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和踊跃尝试的学习习惯, 最大限度激活他们的内驱学习动力, 满足他们的课程学习发展需要。

如上所述, 围绕小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来优化教学策略, 能使得他们在和谐学习情境中尽情释放各自的学习潜能, 给他们更多的自主表达权和自由学习探究权。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课程教学资源, 能使得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新鲜感深入参与课堂教学,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进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参考文献

[1]陈燕.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考试与评价, 2012 (2) .

[2]陈少云.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与调控策略[J].教育学文摘, 2013 (2) .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龙燕芬.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J].珠江教育论坛, 2011 (4) .

为学生搭建沟通的平台 第8篇

班会课是一个转化问题学生的重要舞台, 但当前, 中职学校主题班会活动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主题缺乏自身特色、教育效果缺乏后续评价等问题, 要切实提高主题班会在中职学校问题学生中的作用, 使班会目标突出, 形式多样, 增强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为问题学生的转化搭建高效平台。

一、追寻问题学生成因, 搭建转化平台的根基

(一) 问题学生现状调查分类统计

通过调查、谈话、与家长联系等方式, 针对我校2013 计算机1班30 位学生进行了筛选, 其中女生共有9 人, 男生有21 人, 而通过调查摸底, 共有19 人可列为“问题学生”, 其中女生3 人, 男生16 人, 我们根据对“问题学生”的表现分析, 得出如下的分类:自控能力差, 网络痴迷, 自卑感强, 厌学感浓。

(二) 问题学生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迷失

目前, 中职学生基本都是“95 后”, 甚至还有“00 后”, 他们中很多是独生子女, 很多学生道德意识淡薄, 缺少传统的文化熏陶, 意志薄弱, 优越的家庭条件促成了他们娇气的性格。由于不良风气的影响, 不少中职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文明道德和法制观念, 最常见的行为表现为违反学校的校纪校规。

这些学生的父母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 不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内在需要的变化, 使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缺少爱和归属感的世界中, 没有完整的社会化过程, 这导致他们寻找其他途径满足自己内心世界的需求, 从而沉溺其中。

另外, 中职学校的攀比风气也比较严重, 所以家庭贫困也是一个能导致学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 它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让学生不自信。

2.学校教育的失当

初中的应试教育促使学校更多地追求较高的升学率和成绩的提高, 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和传统道德教育, 放松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养成教育。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估, 也往往用许多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数据来评价教学情况, 如高分率、及格率、上线率等, 这样的评价进一步把教师推进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沼泽地, 造成了恶性循环, 导致成绩不好。因此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就产生了许多思想扭曲、行为夸张、个人主义、离经叛道的问题学生。

3.自控能力的匮乏

一个人的人生道路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冲突, 要走好每一步, 需要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特别是面对诱惑时, 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去抵制。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其中伴随着高度的精神紧张, 时间久了易产生心理疲倦, 甚至是厌倦, 这是需要有很强的自控能力的。另外, 很多中职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不刻苦, 基础差, 成绩跟不上, 学习方法不当, 感觉付出没有回报。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 学习是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 与自己无关, 并且受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引, 使中职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自认为有趣的事情上。

二、建立班会主题确定机制, 初建转化平台的架构

问题学生分类及成因确定后, 可以根据分类建立问题学生档案, 让学生根据班级近期发生的事及社会国家的热点事件, 结合本班学生的问题成因推荐2~3 个主题, 也可以形成专题班会, 班会组织形式也可以多元化, 既可指定, 也可由学生推荐,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既可以播放视频, 也可以课前把核心问题或热点现象拍好课本剧, 让问题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现象积极参与其中, 发表见解, 剖析内心想法, 并在会后写出会后感言及行动计划, 做好追踪和反馈。

三、完善问题学生转化机制, 充实转化平台的实体

在做好班会活动记录的基础上, 还应该建立问题学生行动计划追踪机制, 全程跟踪指导, 根据问题成因确定具体的指导员, 既可以是同学, 也可以是老师;既可以指定, 也可以推荐。然后成立转化指导委员会, 动员师生和家长广泛参与, 在听取各个跟踪指导员的反馈情况后给出下一步的指导意见和改进措施, 形成后续评价改进机制, 对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评价和指导意见, 以利于进一步改进。

我相信, 只要充分调动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集集体的智慧于一体, 精心设计主题班会, 完善问题转化机制, 一个高效的问题学生转化平台就能建立起来, 为学校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充分为学生搭建识字平台 第9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人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呢?本文试结合一年级下册教材汉字编排的特点,就识字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语文园地”,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材中“语文园地”的设计选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开放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激励每位学生都去发现,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语文园地一”中“我的发现”向学生提出“今天发现了两种识字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哥——歌”“古——故”等13组字,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发现了哪种识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可在互相交流中,根据自己的实践所得对这些识字方法,进行选择和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读书和识字方法。再如学习“语文园地四”中“我的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扌”旁的字和动作有关,在识字中,先让学生读一读“摔”、“拦”、“拾”、“摸”、“拨”、“擦”这些字,而后将这些字编在句子里,如:“你摔了东西,我拦住你,又帮你拾起来,摸一摸你的手,拨开你额上的头发,擦掉你头上的汗水”,并引导学生自己来编,这种练习学生最喜欢参与,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识记形声字的方法,并让学生在识记生字过程中注意发现、运用,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既认识了字,又能总结出汉字形体的一定规律,从而体味到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主动、高效识字。

二、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

我通过以下方法,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一是走出课堂,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识字。例如:第一组课文学完后,教材安排了找春天这一内容,我组织学生带着教材中的问题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家里、学校、野外找春天,并要求学生把找到的“春天”表达出来:自己动手做成卡片,卡片上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写出来,或用图片代替,或让爸爸妈妈写出来,学生课余互相交换卡片,互相做小老师一起读一读,学生从中可以巩固课上学过的字,也可以新认识一些字。二是把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教材源于生活,教材离不开生活。如读了《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称象》、《看电视》等课文,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观察,或动手做一做,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巩固生字。再有提示学生在放学的路上注意路边的广告牌、节假日记住节假日名称。注意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用语文,课内所学在课外得以巩固,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语文素材的习惯。

三、展示与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年级下册教材“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展示台”。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个小栏目,让学生对自己所识的字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不应仅限于识了哪些字,还应包括识字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评价,使学生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提倡学生建立个人识字资源包,鼓励学生将每天从教材上识到的字,从课外认得的字,都装进个人资源包,每周进行整理,把认牢了的字和尚未记扎实的字进行分类整理,组内小伙伴进行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并安排恰当的时间在班上展示。

为学生搭建沟通的平台 第10篇

一、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浅析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创新, 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独立学院需要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区域经济 (或地方经济) 的实际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 培养理念上, 力求思维观念创新。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项开创性工程, 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目标, 必须力求思维观念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创新是思维和观念上的突破, 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突破, 面向市场、面向地方的新的人才观的确立, 以及由此带来的围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一系列的改革。

2. 资源配置上, 力求向外延扩展。

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介于专科与普通本科之间, 因此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应该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专长、提高素质”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定位在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 应更加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着力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发展空间。因此,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应在在本科教学平稳有序开展的前提下, 着力拓展教学活动的新领域, 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在合理利用母体高校教学资源和开拓校外新资源方面开辟新途径。

3. 培养目标上, 重点突出三大能力。

独立学院的学生是本科大学生中最讲求实干的一个群体, 他们希望掌握切实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示聪明才智。独立学院的学生又是本科大学生中最积极求职的一个群体, 他们渴望了解社会, 了解行业, 接受实践锻炼,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胜。因此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 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运用能力、专业知识驾驭能力和创新创业探索能力这三大能力的培养。

二、机器人竞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色平台

机器人竞赛是世界范围内发展最为迅速的科技竞技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世界性赛事, 竞赛项目涉及机器人足球赛、四腿机器人足球赛、机器人救援和2D、3D仿真等多个项目。机器人竞赛的开展对提高大学生素质创新和教育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机器人竞赛的创造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对抗性等特点, 强烈激发了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 机器人竞赛激发了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能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获取的过程。机器人竞赛不同于其他大学生学科竞赛, 它是一个以目标为驱动的对抗性比赛, 即参与竞赛的最终目标是获得机器人对抗的胜利, 而参赛作品的制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相对较电子设计等竞赛弱。因此, 机器人竞赛能够极大地发挥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可塑性强的特点, 同时克服了较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学生而言文化成绩不突出、学习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较弱的缺陷。机器人作为一种物化的技术工具, 成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高级思维能力的理想支架, 它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技能, 帮助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2. 机器人竞赛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机器人竞赛是一项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 相互配合、合作完成的学科竞技项目, 通过机器人竞赛,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机器人教学中, 发扬教学民主, 建立新型的师生和生生关系, 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心诚意地进行交往与交流, 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帮助学生树立合作创新意识。在竞赛中, 学校应鼓励学生对作品设计大胆质疑, 欢迎师生之间开展辩论, 并给学生充分发表创新见解的机会, 培养学生树立合作创新的意识和创新必胜的信心。

三、机器人竞赛促进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实践教学包括学科竞赛与课外科技活动、基础能力实践、实验教学实践、毕业设计 (论文) 和专业见习实习等方面, 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理念与综合实践能力。机器人竞赛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竞赛对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心理素质, 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 通过机器人竞赛的开展, 也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 提高了独立学院参与学科竞赛的能力和水平。

各类学科竞赛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求真学院除机器人竞赛外, 还开设了数学建模、多媒体设计制作、程序设计等竞赛的指导课程, 每年学院都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建立竞赛实训基地, 开展竞赛辅导, 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竞赛的组织上, 学院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竞赛的能力和水平, 采取了国家级、省级竞赛校内选拔制度。即在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开展前一个学期, 学院提前组织校内选拔赛, 选拔赛的竞赛形式和竞赛内容完全按照上级竞赛的要求, 为学生量身定制与其学习能力相匹配的竞赛试题, 在试题难度上略微降低要求。这种竞赛校内选拔方式一方面扩大了学生学科竞赛的参与面, 提高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情, 另一方面为学院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提供参考。

以机器人竞赛为例, 在校内预选赛中, 竞赛在组织上突出学生的参与面。校内选拔赛在使用国际竞赛标准参赛平台进行比赛的同时, 允许没有开设相关竞赛辅导课程的低年级学生使用JAVA环境下的Robocode平台进行比赛, 学院根据不同参赛平台分别设奖。这种竞赛组织形式, 一方面极大地扩大了全校对机器人竞赛的参与面, 激发了很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机器人竞赛的热情;另一方面通过Robocode比赛选拔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 通过对他们的进一步训练, 为学院在全国性赛事中取得较好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近三年的努力, 求真学院机器人足球队在2007和2008年的全国公开赛中两次夺得三等奖, 作为唯一的一支独立学院代表队挺进全国十六强。

2. 提高了学生驾驭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能力和水平。

机器人竞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乐意花大量课余时间投入到竞赛中。因此, 进一步整合竞赛内容充实课堂教学, 以发挥学科竞赛的高地作用是一项值得深思的内容。机器人竞赛课程是一种跨学科的课程, 它涉及计算机科学、电子、机械、传感与检测、系统设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竞赛以设计一个参加竞赛的最佳机器人系统作为课程目标, 整合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结合学生已有的各方面知识, 创建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生将不同学科内容中相关联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 然后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这种经过整合后的跨学科设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记忆和保持, 有利于他们对知识进行很好的迁移, 也利于学生学会分析, 提高解决综合性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三年来, 通过机器人竞赛的开展, 有十多项关于机器人方面的研究课题在校学生科研项目中予以立项, 其中有一项课题还在2008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中立项, 并获得了一万元的项目资助。

四、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各类高校的重视,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 高度重视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独立学院作为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 虽然在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上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需不断探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适时、适量地组织引导学生参加一些适当的学科竞赛活动, 通过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来促进和带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与就业, 无疑是一条极佳的途径。机器人竞赛作为一项基于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综合交叉性学科竞赛, 强调兴趣驱动, 凸显创新思维, 成为提高大学生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之一。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通过大学生机器人竞赛项目, 初步探索了一条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模式, 其经验值得我们不断总结、改进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绍仁.构建独立学院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特色平台——以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 30, (6) :88-91.

[2]斯荣喜, 龚山平, 邹晓东.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1) :73-75.

上一篇:地质采矿下一篇:购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