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理论范文

2024-09-18

交易成本理论范文(精选12篇)

交易成本理论 第1篇

关联交易在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及总分公司中得到广泛运用,目的是节约交易成本和合理避税。而在我国由于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还不完善,上市公司出现了很多不公平的关联交易情况,关联交易则被用作在母子公司之间转移利润或者掩盖亏损的用途,并借此恶意操纵盈余,对公司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实质性原因研究是迫在眉睫的。上市公司出于各种动机,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使关联交易成为盈余操纵的主要手段,已有的文献已经对这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对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而且手段、方法频繁翻新,很多文献都对其相关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已有文献并没有突出导致上市公司频繁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根本性原因,本文正是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来阐述这种行为产生的实质性根源。针对上述不足,本文转换思路:没有从这种行为产生的方式、手段和目的入手,而是从交易成本的理论出发来剖析这种行为的内部原因,对其真正的实质进行控制和防范。

二、理论基础与总体框架设计

(一)理论分析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是上市公司转移利润和掩盖亏损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资产交易、资金融通、担保、购销等方式。上市公司基于获得新股发行,配股和增发的资格;隐藏上市公司利润;逃避税收;提供担保;避免被处罚;提高股票发行价格;进行股票炒作;获得报酬和奖励;确保职位和获得升迁等原因是进行关联交易盈余操纵的主要动机。上市公司与其关联企业变相拆借资金的现象普遍,表面上上市公司向集团收取资金占用费,可以增加盈利和解决母公司资金来源问题,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合理的运用资金,使企业资金闲置或者使用不恰当。上市公司通过随意调节费用及伪造交易等手段,为自己或关联方谋取非法利益,一些上市公司在购销业务中以非正常的低价从关联方买入原料,然后高价卖出其产品,借以制造高额账面利润。在信息披露上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只披露交易数量而不披露交易价格和定价方法,也不披露关联交易的次数及占同类购销的比例,甚至蓄意不进行披露。在治理费用、营业费用等相关费用上,以其利益为需要随意调节利润、转嫁费用,误导、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以各种方式进行资产重组,逃避有关部门监管,如资产转让、租赁、抵债、委托或合作投资、托管经营、赠予等。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利润包装,在财务报告中提供虚假信息,这些都是关联交易的现实状况。盈余操纵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规政策的空白或灵活性,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财务利润或获利能力进行操纵的行为,同时蓄意选择形式上被法规政策所认可的会计处理方法或财务处理方法,以达到管理当局所希望的会计数据,实质上并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业绩。盈余操纵的动机主要包括获得融资资格;提高新股发行或配股价格;在二级市场进行炒作;扭亏为盈,改善公司在二级市场的形象或避免处罚。企业进行盈余操纵可以采用的会计方法是滥用会计政策,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坏账的核算方法、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产品开发费的核算方法、职工保险金的核算方法等的选用及变更均会对会计利润数额产生一定影响。可以采用的非会计方法主要包括关联交易、利用资产重组和不良资产操纵利润、改变交易方式和时间等。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不能全流通,股权较集中,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是最常用的手法。在财务报表中不涉及关联交易的计量,只是在重大事项中对关联交易进行披露。关联交易是一种发生在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行为,基于此,可以将关联交易认为是一种隐性合同关系,关联方通过隐性合同来进行交易以及约束各方的行为,而盈余操纵正是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所产生的一种行为,所以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就是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而导致的行为。关联交易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形式,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中。由于关联交易在操作时具有隐蔽性强,调节方便的特性,因此其已成为盈余操纵的主要手段。

(二)总体框架设计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如何签订合同的问题,所以可以将关联交易与盈余操纵的问题归结为履行合同的问题以及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而导致的成本问题。合同所涉及的成本包括合同签订之前的交易成本和签订合同之后的事后成本。合同签订之前的交易成本是指草拟合同,就合同内容进行谈判以及确保合同得以履行所付出的成本。签订合同之后的事后成本主要有:不适应成本,即交易行为逐渐偏离了合作方向,造成交易双方互不适应的那种成本;讨价还价成本,即如果交易双方想纠正事后不合作的现象,需要讨价还价所造成的成本;启动及运转成本,即为了解决合同纠纷而建立治理结构并保持其运转,也需要付出成本;保证成本,即为了确保合同中各种承诺得以兑现所付出的那种成本。

三、案例分析

(一)研究样本和研究命题本文选取了1998年至年五粮液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为样本进行研究。相关数据来源于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数据来源www.sina.com。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三大研究命题:

命题1:上市公司频繁利用内部关联交易来进行盈余操纵行为

命题2:企业内部成员的有限理性会导致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

命题3: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严重影响公司财务指标

(二)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利润操纵

本文利用五粮液公司的关联交易情况,重要财务指标的评定分析和董事、监事的组成,违法违规行为来表明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分析的这种行为产生的实质原因。命题1证明如下:五粮液上市公司1998年至2009年间,与集团母公司之间发生的主要关联交易情况,具体事项包括接受劳务、产品购销、品牌使用、资产购销、技改项目和租赁等六大类。五粮液公司由于接受了劳务服务而向集团公司支付综合服务费,包括警卫消防、环卫绿化、房屋物业管理及其他等项目,有集团公司按照协议价向上市公司提供。五粮液上市的十年间,每年向集团公司支付的综合服务费稳中有升,从1999年的7276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19670万元。五粮液上市后每年都与集团公司发生大量的产品购销关联交易,关联产品采购和销售总额从1999年的54668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610328万元,即便是在2003年之后,关联交易金额也呈现稳定增长,关联产品采购由1999年的3.4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9.39亿元;关联产品销售则有1999年的1.9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1.65亿元。五粮液对公司品牌的使用情况,五粮液每年按照协议价向集团公司支付巨额的商标和标识使用费,该关联交易是五粮液集团利用其影响力以利益输送的一种典型方式。2008年底,五粮液共向集团公司支付的商标使用费和品牌建设费高达69639万元,五粮液共向集团公司支付商标使用费合计10.51亿元,同时支出了巨额的品牌维护与建设费。五粮液每年向集团公司支付租赁费,从1999年的6000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7483万元,增长幅度比较小,增长比较稳定。资产购销情况主要是上市之初发生的两起重大资产置换,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与集团公司之间未来期间的关联交易。然而,五粮液集团不仅通过资产置换从上市公司赚取了高达20亿元的现金,而且并没有降低关联交易的发生,甚至还有增加的倾向。根据五粮液年度报告的披露,宜宾塑胶瓶盖厂置换进五粮液集团、并更名为普什公司之后,主要向五粮液提供瓶盖、酒瓶、商标和防伪产品等。2008年底,五粮液上市公司向普什公司采购和销售货物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75.97亿元和2.77亿元,占相应关联交易总额的68.52%和2.18%。企业技改项目通过技改项目向集团支付金额从1999年的3533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4110万元,其中2001年至2003年的金额比较大。五粮液与集团公司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对于关联产品购销,其交易定价主要是采用协议价的方式,但在执行购销协议时,向集团母公司采购更有可能对部分产品参照市场价交易,相反向集团母公司销售产品环节则较少参照市场价,其差别定价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将利益向集团公司输送的可能,其它关联交易形式则都是按照事先签订好的交易协议进行的,交易价格基本上市协议价。通过以上数据表明五粮液公司通过与其集团发生的各项关联业务来进行盈余的操纵,这些关联交易导致企业利润的转移,是企业实现盈余操纵的主要手段。

(三)公司内部有限理性与关联交易

五粮液公司2004年的监事总共有两人。2007年的监事总共有三人。五粮液公司2004年至2007年的独立董事有四人。2007年至2010年的独立董事有五人。命题2证明如下:从五粮液公司的历届监事情况来看,监事成员的数量有所上升,表明企业已经开始关注企业的行为以及对企业董事会成员所作出决策的控制。从董事会成员数量来看,独立董事数量也有所上升,表明公司开始对独立董事的关注,减少董事会成员在进行企业决策时由于有限理性而限制了企业的最优决策的选择,同时也减少了一些行为的不确定性。针对五粮液与集团公司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事项,上市公司全部都签订有书面协议,并聘请了独立财务顾问就重大关联交易发表意见,出具独立财务报告。上市公司监事会、独立董事、会计师事务所都对各年发生的关联交易发表了专项说明和独立意见,认为公司所发生的关联交易事项是公平、公正、合理的,并无损害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的行为。但是并没有实质地减少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

(四)公司财务指标与关联交易

命题3证明如下:五粮液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在2001年到2005年有轻微下降的趋势,但是总体上还是呈现上升的趋势,表明企业的销售情况一直比较好,通过销售产生的盈利比较客观。但是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越高表明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情况越差,有可能是由于关联交易的产生导致了应收账款的上升,有进行盈余操纵的苗头。总资产净利润率在2001年至2008年一直下降,但是2009年突然呈现上升趋势,在2001至2008年期间,企业的资产净利润率相对来讲比较高,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一些运作导致了资产产生的盈利能力下降。企业的主营业务增长率在2004至2008年比较低,有两年还呈现了负增长,表明企业利用资产没有足够的创造收入,但是在2009年营业收入剧增,表明2009年经营状况良好,有所起色。对于在(图4)处极大的转变处可能是由于企业的一些重大事项造成的。(1)重大的违规记录:公司2009年9月9日立案调查,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处理。公司2001年7月17日通报批评,公司未按有关规定及时履行报备程序,在信息披露方面不够充分,由中国证监会进行处理。公司2007年12月15日整改通知,公司应加强研究,积极采取措施,通过适当方式逐步解决公司与五粮液集团的关联交易问题,保障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投资者权益,规范公司发展;公司应着手解决人员、办公未分开等问题,严格执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有关规定;公司应落实董事会下的专门委员会制度,并保证专门委员会的独立运作;公司应制定完善募集资金管理制度、高管买卖本公司股票专项管理制度、接待和推广制度等公司治理相关制度;强高管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高管人员执行证券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规范运作意识;加强对公司资金使用的管理,由四川证监局进行处理。(2)重大的诉讼仲裁事项:公司2008年8月18日商标纠纷,民事诉讼,涉案金额达到490万元,此案例造成了企业的负债,造成了企业的现金流出。公司2009年8月18日经营合同纠纷,民事诉讼,涉案金额达到1998.99万元,此金额也是企业的现金流出。公司2009年2月18日商标侵权,民事诉讼,涉案金额480万元,公司败诉,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公司2009年2月28日商标专用权纠纷,民事诉讼,涉案金额230万元,此金额为企业现金流入,由被告方支付给公司。公司2005年3月8日经销合同纠纷,民事诉讼,涉案金额达到54万元,不涉及企业现金的流出。公司2005年3月8日经销合同纠纷,民事诉讼,涉案金额达到92万元,原告撤诉。公司2005年3月8日商标侵权纠纷,民事诉讼,涉案金额达到54万元,此金额造成企业现金流出,对企业声誉产生消极影响。公司2002年8月17日贷款纠纷,民事诉讼,涉案金额达到62万元之多,虽然起诉,但是并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入。公司2002年2月28日贷款纠纷案,民事诉讼,涉案金额达到202万元,将可能发生现金流出。公司2002年2月28日加工承揽合同案,民事诉讼,涉案金额达到587万元,造成企业现金流出,已发生支付行为。公司2001年1月18日贷款借款纠纷,民事诉讼,涉案金额达到867万元之多,分批支付。

四、交易成本视角下的盈余操纵动因分析

(一)人的有限理性

交易成本经济学主要关心的是根据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治理结构,解决不同的交易问题,是否就真能节约成本。有限理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假设,就假定了人是有限理性的,做出的任何决策都是在有限理性下的决策行为。因此就需要正视为此所付出的各种成本,包括计划成本,适应成本以及对交易实施监督所付出的成本。交易双方都有维持合作关系的愿望,而不允许拆散这种关系,目的就是不想牺牲这种宝贵的专用交易所带来的利益,各方分享的利润也各有用场。正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问题,以及为此付出的诸多成本,才导致了人们利用关联交易采用盈余操纵行为。

(二)投机自利行为

投机是指不充分揭示有关信息,或者歪曲信息的行为。自利行为原则是指人们在进行决策时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对自己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行动。人们对每一项交易都会衡量其代价和利益,并且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来行动。这种自利行为导致企业决策人对企业目标具有合理的认识程度,企业会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在从事商业交易时总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做出选择和决定。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一般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索取权。在进行盈余操纵的双方在交易中都会把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告诉对方,除非对方肯花费很高的成本,否则就不会得到有用的信息。而且投机行为带来的巨大利益,以及对巨大利益的偏爱激励着关联交易对盈余操纵。

(三)行为不确定性

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和投资自利行为导致了交易行为的不确定性,不知道对方的交易行为如何进行,随着这种不确定的逐渐增大,才会迫使交易双方都想设计出某种机制来解决这种问题,否则一系列需要应付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但是这种机制是很难设计的,因为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这就使得进行盈余操纵的双方不惜采用关联交易的方式。

(四)隐性成本的节约

企业关联交易的问题来源于关联方之间隐性合同契约的问题,为了有效的减少隐性合同的交易成本才产生了关联交易的虚假行为。“隐形成本”是剔除关联交易双方有形成本之外的隐含成本,包括使用的关系,时间,精力等。关联方之间彼此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避免寻找交易对象、谈判对象和签约成本,节省交易费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关联交易都发生在企业内部,企业集团往往通过内部化使企业与市场的界限模糊。当交易双方根据合作情况愿意续签合同并达成新的协议时,就会额外节省具体交易的成本。互相熟悉的双方就会有话直说,就能节省沟通成本,由于知根知底形成了一些特殊用语,举手投足都能心领神会,于是就形成了一种信任关系,企业正是利用这些隐性成本进行盈余操纵行为。

五、抑制关联交易盈余操纵的对策建议

(一)内部控制模型建立

为了有效地弱化关联交易的盈余操纵行为,降低企业进行关联交易的各种企图,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降低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淡化四点相关因素来减少合同的不完全性,进而弱化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通过内部控制模型的改变来分析如何弱化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

(二)利用控制环境减少有限理性及投机自利行为的发生

控制环境因素包括人员的诚信和道德观;用人唯才的承诺,即如果大量岗位被缺乏必要岗位技能的人员所占据,那么企业的控制环境很可能会被严重破坏,企业用人唯才的承诺可以通过为适当的人才分派适当的工作,并在必要时提供充分培训的方式来实现;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即董事会成员应向最高管理层提出适当的问题,并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审查,通过制定高水准的政策和审查整体业务的行为,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对确定“企业领导层的基调”承担最终责任;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利和责任的分配,即企业内的每个人必须对该组织的整体目标,以及个人行为与实现目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有充分地了解;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在控制环境的各个层面都可以有效地减少进行关联交易中的投机行为与行为不确定性,同时还可以限制人的有限理性。保持企业财务报告的公正性,减少盈余操纵的行为的发生。董事会会议作为董事会成员之间进行沟通的有效途径,表明董事会正在执行其职能,董事会的活跃程度越高,识别并制止盈余操纵的机会相应会增大。可以合理地推测董事会的会议次数越多,表明其活动越积极,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包括盈余操纵的各种问题,通过董事之间的商议,可以减少个人决策带来的有限理性行为。股东在监督管理层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监督成本的不可分摊性与监督收益的按比例均分性,造成中小股东很少有动机实施对管理者的监督行为;相反,大股东因持股比例较高,使其有动机也有能力监督管理者,这是因为大股东的利益更多地与公司价值相关。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监督管理层维护自身利益的动机就越强,因此大股东的存在有助于抵制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使管理层的投机行为降到最低。盈余操纵是控股股东掠夺外部小股东的一种重要手段,控股股东操纵盈余的动机是由于掌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可以使控股股东获得私有利益,而控股股东则通过盈余管理竭力向外部人隐藏其控制权私有收益。因此,为了获得控制权私有收益,控股股东就有很强的动机进行盈余操纵,所以,通过股权结构的监督和股权制度的平衡以及股权的流通来减少投机行为的发生。

(三)利用控制活动及监察减少行为不确定性及隐性成本的节约

内部控制活动包括组织控制;职责划分,进行职责划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具有欺骗性的活动发生或未被查出,可以通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之间分配工作的方式实现这一监控目标;调节和复核,调节是指雇员将不同数据连接在一起,识别并找出差距,并且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调节包括比较总账的现金金额与银行对账单的现金余额、总账的应收款金额与相关补贴账户余额、以及固定资产的现场盘点与会计记录中记载的金额。业绩复核是指管理层将当前的业绩与预算、以前期间或其他基准相比较,以此反映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对其中的差距进行调查,以确定哪些纠正行动时必要的;实物控制;授权和批准;计算和会计;人员控制;监督和管理控制。管理层在企业经营中努力程度的不可观察性,使会计盈余成为管理层激励契约签订的重要依据,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动机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等途径来进行盈余操纵,最典型的管理层激励就是允许管理当局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管理层持股有助于使管理者和外部股东的利益相一致,可以减少管理者在职消费、剥夺股东财富和进行其他非价值最大化行为的动机,可以有效地减少行为的不确定性的行为。监事会可以行使下列职权:检查公司的财务;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可以通过监事会的行为来监督董事和经理的行为,减少行为不确定和投机行为为企业利益带来的危害。企业通过内部控制来有效地减弱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因素,进而弱化由于这两点因素而导致的“合同”不完全性的行为,进而弱化盈余操纵的行为。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实质性目的以及原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能够比较容易的得出交易成本的相关因素在其中发生的实质性作用。结果表明:交易成本的人的有限理性,投机自利行为,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隐性成本的节约是造成企业频繁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原因。

关键词:关联交易,盈余操纵,交易成本,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贺建刚、孙铮、李增泉:《难以抑制的控股股东行为:理论解释与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010年第3期。

[2]刘霄仑:《风险控制理论的再思考:基于对COSO内部控制理念的分析》,《会计研究》2010年第3期。

[3]王竹泉、隋敏:《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会计研究》2010年第3期。

[4]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5]储一昀、王安武:《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6]何剑亮:《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及其监管》,《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第1期。

[7]奥利弗.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8]张冀华:《盈余操纵与关联方交易初探》,《华东经济管理》1999年第9期。

[9]Cheung yan-leung,P.R.Rau and Aris stouraitis.Tunneling,Propping and Expropriation:evidence from connected party transaction in hong kong.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

交易成本理论 第2篇

虽然新制度经济学可以追溯到科斯的两本著作《企业的性质》(1937)和《社会成本问题>(196o),但其仍是一块年轻的、尚未成熟的经济研究领域。在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企业与市场的替代”、“产权” 等概念的启发下,新制度经济学形成了以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为内核的,涉及企业、产业组织、法与经济学、社会制度变迁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分支。这些分支间有着各自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所以并没有形成新古典经济学那样完善的体系。但我们并不能因为诺斯将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运用到经济史的分析中,而武断地把新经济史包括在新制度经济学学派之中,相反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两者有着独立发展轨迹。科斯被视作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鼻祖,这可能连科斯自己也没有料到他的两本著作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首次提出“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es)的名称也是几十年后的事,并且当时主要是指交易成本理论。但在之后的二十余年内,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其声势与地位直赶主流经济学,并在1997年成立了新制度经济学国际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NewInstitutional Economics,ISNW.)而新经济史从发展轨迹上而言属于经济史领域。在西方,经济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l9世纪后期从历史学中分立出来的。其分立是因为当时经济学已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原来历史学中的经济内容可以用经济的理论来分析和解说了。二战以后,随着西方的史学革命和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西方的经济史学发展成了三大学派。一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法国年鉴学派进入第二代,形成以布罗代尔(Braude1)为首的整体观史学;二是以福格尔、诺斯为代表的计量经济史学;三是以诺斯为首的交易成本经济史学。后两者我们通常称为新经济史学派。

其次,两者的研究方法有着根本区别。经济学中历来存在抽象演绎法与历史归纳法的争论。演绎主义努力把经济学的全部内容陈述安排成一个演绎系统,通过逻辑演绎导出经济学的全景。在经济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抽象演绎法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的标准方法和经济学家的标准思维规则。而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则极力反对演绎法,认为演绎法过于抽象。经济发展是独特的,因而不可能存在所谓“自然法则”,经济学家只能证明不同经济共同发展的形式,而不能找到普遗适用的规律。所以,经济学的任务就是努力收集历史的和当前的资料,只有在大量的资料收集之后,经济学家才有可能应用归纳方法得出若干结论。

在两种方法的运用中,新经济史虽然引入了主流经济学理论作为经济史分析的工具,但从整体分析方法上其仍属于历史归纳,着重对经济历史的描述、分析和得出有关结论。如福格尔对美国铁路运输历史和农奴制度的分析,诺斯早期对美国和欧洲经济史的分析,均以对经济史的描述和分析为主要内容,并得出与传统经济史分析所不同的结论,而冠之以“新”,则是他们采用了计量经济学、交易成本等新的分析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虽然抨击了新古典理论对经济运行中“制度” 因素的忽视,但仍自认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在研究方法上,“新制度主义者与演绎理论之间没有根本冲突”,而与“早期的历史描述性的制度主义者不同”。因此,新制度经济学虽然认识到了标准的新古典分析过于抽象,但本质上仍试图通过抽象演绎的方法找到能解释经济现象的普遍规律。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新经济史归入新制度经济学派,因为两者的研究方法有着本质区别。诺斯的成就在于成功地将这两大领域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分别促进了新经济史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而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即是划分诺斯思想变迁的主要标志。

交易成本经济学(TCE),是新制度经济学当中惟一在实证检验方面成功的领域。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交易成本经济学是融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为一体的、新颖的边缘学科。

交易成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定义。通常,我们可以把企业的成本可以分成三种,一是生产成本,二是管理成本,三是交易成本,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交易成本存在于企业外部,包括信息的搜寻、发布、讨价还价、谈判、签约、监督、合约执行和违约带来的一切成本。这里的交易成本就是狭义的交易成本的概念。广义的交易成本是指生产成本以外的所有成本,也就企业内的管理成本和企业外的交易成本。新制度经济学的显著特征是坚持交易是有成本的。这一特征使新制度经济学比斯发端的交易成本理论其目的是为了理解现实中的制度存在,这就要求,除了基于演绎逻辑而发展起来的理论核心构架以外,该理论还需要大量的经验究作为辅佐,以达到充实(flesh out)该理论的目的。其他经济学更为现实,因为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总是面临着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这就使人们不可能象新古典理论所设想的那样在无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决策。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近十几年来西方经济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概念之一。什么是交易????根据这种理解,交易限于这样一些情形:资源在“交付”(delivery)这一物理意义被转让。这种交割可以发生在企业内,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市场之间。因此我们可以称为企业内部交易和外部交易,以及市场交易。狭义交易成本是为履行契约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广义交易成本是为谈判、履行合同和获得信息所需要运用的全部资源。

交易成本的典型例子是使用市场的成本和在企业内行使发号施令的权利的成本。其中前一种成本可称为市场交易成本(market transaction costs),而后一种成本可称为经理交易成本(managerial transaction costs)。此外,还要考虑的是运行和维持一个政府的制度框架而产生的成本,这种交易成本可称为政治交易成本(political transaction costs).这三种交易成本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固定”交易成本,即建立制度安排所进行的特定投资;二是“可变”交易成本,即与交易数量有关的成本。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三种类型的交易成本。

市场交易成本主要由信息成本和讨价还价成本构成。信息成本显然是重要的,但讨价还价成本也不能低估。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全的,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没有一个决策者能够立即知道或自动地知道谁会买卖一种产品或以什么条件买卖。政治交易成本

市场交易和经理交易都发生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这种政治背景的形成和公共物品的供给,都是有成本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政治交易成本就是通过集体行动来供给公共物品的成本。它类似于一个企业内的经理交易成本。政治交易成本的具体内容如下:

交易成本理论 第3篇

一、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状况及其政策

(一)西部地区培养、留住、吸引人才的困难

1人力资本的累积效应说明人力资本的积累依赖于历史,人力资本的集合效应说明人力资本的积累受现有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特别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比较匮乏,这就意味着如果西部地区采取了与东部地区相似的人才战略,在累积效应和集合效应的双重作用下,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将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西部地区的经济将永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2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表明人力资本市场上不存在政府干预时的竞争性,均衡是一种社会次优,为保证社会的最优增长,政府有必要进行干预。干预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加大教育投资以降低人力资本投资的私人成本;二是提高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收益。这两条途径均需要政府财政投资,对于经济落后,财政收入不够雄厚的西部地区来说是很难办到的。

(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政策

1与留在、来到西部地区工作的人员签定最低工作年限合同。当然,如果这些人违反了最低工作年限合同,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包括经济惩罚;行政强制。

2给一些留在、来到西部地区工作的人才提供更加优惠的待遇。包括住房待遇、工资津贴待遇以及行政职务待遇等。实质是降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机会成本。

3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口号,目的在于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力资本为西部地区服务。

4提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主张,目的在于为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他们的预期收益,这同样是在降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机会成本。

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流动交易成本的高低在长期内不改变本地区原有人力资本的最终分布,最多只能改变短期内人力资本流动的速度和决定主体。与人力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相比,在交易成本加大的情况下所不同的就是在人力资本的去留决定主体上发生了变化,最终流向还是决定于收入高低的比较,即相对机会成本。这就是说,西部地区采取的行政限制性条款以增加交易成本在改变人力资本分布上的努力是失败的,因为它并未留住它想留住的人才。

(二)人力资本的最大特点就是人力资本与其载体的不可分性,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政策成功与否关键就是看该地区人力资本的集合程度和积聚速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政策从理论上讲就暗含了一个契约:西部地区与人力资本的用工单位之间的契约,具体地说,就是西部地区在某段时间内租用该用工单位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在短期内,这是一种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人力资本使用权的方式,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但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力资本政策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交易成本理论 第4篇

1 理论分析

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假设交易成本为零, 认为价格形成机制无所不能, 可以有效地组织、协调市场交易行为。然而, 发源于罗纳德·科斯的两篇巨著:《社会成本问题》和《企业的性质》的新制度经济学却认为市场交易活动中存在着交易成本, 进而形成了交易成本理论。科斯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 将“交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 认为交易成本是可用来解释企业存在的理由。在科斯的理论中, 企业之所以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是为了达到节约交易成本这一目标。科斯 (1937) 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 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具体而言, 交易成本包括信息获取成本、签约成本、谈判成本、监管成本、处理违约时发生的成本。威廉姆森 (1985) 从气氛、信息不对称、少数交易、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投机主意和有限理性六个原因出发探析了交易成本理论的三个特征:商品的特殊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的频率, 并将经济运行中所需要的代价和费用定义为交易成本。简而言之, 张五常 (1999) 认为交易成本是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 因为大家的相互交集和交易, 进而产生的各种成本的总和, 包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一切不直接发生的成本。

对于交易成本的计量, 一直存在不同观点, 在实务中, 由于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等限制, 很难得到理想的结论, 甚至有学者认为, 交易成本也许是没用的概念。对于交易成本计算并不存在一致的共识, 张五常 (1999) 认为, 在不同的情况下, 只要能得出交易成本的优劣程度就可以了。将交易成本进行计算和比较是为了确定它们之间的顺序, 只要能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合理排序, 进而检验社会活动的优劣即可。

2 商贸流通企业信用成本构成和信用风险分析

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 科斯将交易成本概括为“利用价格机制而产生的成本”, 进而论述了企业组织存在“管理费用”用以替代市场, 并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应当包括在交易成本中: (1) 谈判、协调和签约的费用; (2) 寻找相对价格的付出; (3) 其他不利因素产生的支出。商贸流通企业信用成本是指其为了完成销售任务, 与客户就赊销问题达成合同约定和保证合同实现而产生的有关成本,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成本:议价成本、保证执行成本、信息成本、违约成本、决策成本等。议价成本:针对合同、价格、产品而产生的讨价还价成本。保证执行成本:保证客户是否根据合同约定完成交易产生的成本。信息成本:为了与客户进行有效信息交换而取得客户信息的成本。违约成本:所需付出的客户违约时的事后成本。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所产生的企业运作成本。

商贸流通企业信用风险是指:在产品交易过程中, 以信用关系规定为媒介, 客户不能按期履行合同规定而给公司造成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产生坏账、呆账, 造成资金短缺, 引起资金链的断裂, 最终导致公司无法经营下去。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包括: (1) 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及变化情况判断不明确。 (2) 对客户调查不足, 客户信息掌握不充分。 (3) 应收账款的收账政策不完善以及执行不到位, 回款不及时。 (4) 信用政策过于宽松, 审批管理不严, 导致错误的决策。 (5) 结算方式和结算条件选择不准确。外部原因主要包括: (1) 外部经济环境加剧企业的竞争程度。 (2) 社会诚信环境没有为商贸流通企业建立信用管理的软硬件设施。 (3)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缺乏失信行为的惩戒制度。 (4)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第三方机构发展不够。 (5) 家族式经营管理思维过分关注人脉关系的作用, 阻碍了企业信用管理。

3 商贸流通企业完善信用管理的对策

我国商贸流通企业普遍存在着小而乱的情况, 特别是在信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这就要求各方面积极采取行动改变现状, 本文依据上文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完善商贸流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商贸流通企业应实施严密的信用管理制度, 随时撑握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 将那些存在信用问题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 以防患于未然。商贸流通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身的信用管理制度: (1) 遵循谨慎性原则, 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及时计提坏账准备金。 (2) 建立应收账款清收制度, 以实际收到货款数额作为销售人员的考核目标, 加强货款的回收。 (3) 建立内控制度, 健全赊销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赊销控制制度。 (4) 健全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让有关部门人员及时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 以便做出合理决策。 (5) 制定客户积极回款的政策及相关奖励政策, 使得客户积极地付款, 加速货款的回收。

3.2 强化商贸流通企业的信用管理意识

商贸流通企业要想实现良好的信用成本管理不仅需要完善的外部监管环境, 也需要企业通过设置自身有效的管理体系, 从加强商贸流通企业的信用管理意识开始, 充分认识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和信用管理水平, 防患未然, 将信用管理意识武装到每位员工身上, 继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

3.3 加强商贸流通企业信用档案的建设

商贸流通企业为加强合作之间的信任度和信息的公开透明, 应继续加强商贸流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我国市场环境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很严重, 使得商贸流通企业很大程度上具有信用管理上的风险, 严重阻碍了其自身发展。因此, 相关部门应积极地获取有关信息, 为市场上所有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档案, 降低信用管理的风险, 从而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对称。

3.4 完善行业协会及其监管机制

国家在执行“抓大放小”方针的情况下, 往往重点对大中型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相对而言, 大多数规模较小的商贸流通企业往往不能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有效监管。因此, 建立和完善商贸流通业行业协会, 并进行有效的监管, 就显得势在必行了。有效的行业他律与企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了商贸流通企业的信用监管, 降低了风险。

3.5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商贸流通企业自身去解决信用管理成本问题, 需要我国结合商贸流通企业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业相关法律、法规, 为商贸流通企业在各信用管理环节提供法律保障, 奖惩有度, 营造良好的信用管理的法制环境。

摘要:信用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然而其不仅给企业带来效益, 也会给企业增加成本和风险。本文立于足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 通过对商贸流通企业的信用成本构成和信用风险进行分析, 提出完善商贸流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建立行业协会监管机制, 加强信用档案建设, 强化信用管理意识,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关键词:交易成本,信用成本,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科斯.企业的性质[M].上海:三联书店, 1994.

[2]张五常.交易费用的范式[J].社会科学战线, 1999 (1) .

[3]蔡秀花.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民营科技, 2011 (12) .

[4]吴建军, 汪鑫.基于交易成本的企业信用风险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7) .

期货交易理论与实务 第5篇

1.期貨賣權(put)的履約價格越高,其他條件不變,賣權的價格應該:(1)越高

(2)越低(3)不一定

(4)不受影響----(1)2.出售某項期貨合約之買權具備:(1)按約定價格買入該期貨合約的權利

(2)按約定價格出該期貨合約的權利

(3)按約定價格買入該期貨合約的義務

(4)按約定價格賣出該期貨合約的義務----(4)3.下列關於期貨選擇權何者正確?

(1)內含價值大於時間價值

(2)內含價值小於時間價值

(3)內含價值可能為0(4)到期日前價外的時間價值為0----(3)4.買入履約價格為200之黃金期貨買權,權利金為30,則最大可能獲利為多少?

(1)200(2)230(3)170(4)無限大----(4)5.價外(out-of-the-money)期貨買權(call)越深價外,其時間價值(time value):(1)上升

(2)下降

(3)不一定

(4)不受影響----(2)6.關於白銀期貨買權的delta何者正確?

(1)表示白銀期貨上漲1元,買權上漲金額的大小

(2)表示買權上漲1元,期貨上漲金額的大小

(3)表示白銀期貨上漲1%,買權上漲多少%(4)表示買權上漲1%,期貨上漲多少%----(1)7.買入黃豆期貨買權,同時賣出相同履約價格之賣權,其損益類似:

(1)賣出黃豆期貨,賣出黃豆期貨買權

(2)賣出黃豆期貨,買入黃豆期貨賣權

(3)買入黃豆期貨

(4)賣出黃豆期貨----(3)8.第一個推出股價指數期貨的交易所為:

(1)CME(2)CBOT 9.下列期貨交易所中,那一個位於美國?

(1)LIFFE

(3)NYMEX

(3)IPE

(4)KCBT----(4)(4)CSCE----(4)

(2)MATIF 10保護性賣權(protective put)策略的損益類似:

(1)買入買權

(2)賣出買權

(3)買入賣權

(4)賣出賣權----(4)11依照瞭解客戶之原則,期貨營業員在接受客戶開戶之前,必頇瞭解客戶之基本資料有那些?(1)年齡、住址、電話等個人資料

(2)投資狀況

(3)財務狀況

(4)以上皆是----(4)12 CME,外匯期貨交割的方式為:

(1)賣方支付外幣換取美元

(2)買方支付外幣換取美元

(3)由買方決定交割之方式(4)由賣方決定交割之方式----(均給分)

13股價指數期貨在最後交易日以後是以何種方式交割?

(1)現金

(2)依賣方之決定將股票

交給買方

(3)依買方之意願決定以何種股票交割

(4)由交易所決定交割之方式----(1)14國際貨幣市場(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t)是屬於那一個期貨交易所?

(1)CBOT(2)CME(3)NYMEX(4)SIMEX----(2)15 T-Bond期貨目前市價為12008,客戶就想賣出,但賣價不能低於118-07,則客戶應以下列何種委託單來下單?

(1)停損買單(2)停損賣單(3)停損限價買單(4)停損限價賣單----(4)16交易人向僅提撥新臺幣五千萬元營運資金兼營期貨的證券商開戶,則交易人可以下單的期貨契約範圍為何?(1)只能交易本土股價指數期貨

(2)所有經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核准准的國內、外股價指數期貨

(3)所有經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核准的國內、外金融期貨

(4)所有經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核准的國內、外期貨----(1)17在美國,監督期貨交易所之聯邦機構為:

(1)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SFC)(2)商品期貨交易管理局(CFA)

(3)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4)美國期貨公會(NFA)----(3)18期貨交易之標的商品所有權在何時移轉?

(1)當期貨契約平倉時(2)到期實物交割時

(3)繳交原始保證金時(4)第一通知日開始----(2)19當期貨商經營不善,費用過高,致使其資金週轉不靈而倒閉,則其客戶權益是否有保障?

(1)由於客戶的保證金是存在該期貨商名下,故期貨商的債權人有權利扣押保證金專戶之 存款,客戶權益因而受損

(2)結算所將沒收倒閉期貨商的客戶保證金專戶,客戶權益將受損

(3)其他結算會員將會要求瓜分倒閉期貨商保證金專戶之存款,客戶權益因而受損

(4)倒閉期貨商會將客戶保證金專戶之存款及明細後台帳務移給其他期貨商,客戶只是換由另一家期貨商服務,客戶的權益不會受損----(4)20期貨交易人對下列何種損失需負責?

(1)只負責原始保證金

(2)只負責維持保證金

(3)只負責變動保證金

(4)需負責契約全部價值----(4)21臺灣期貨交易所的臺灣加權股價指數期貨,交易所的系統接受之訂單種類為:

(1)限價單、停損單

(2)限價單、停損限價單

(3)限價單、市價單

(4)市價單、停損單----(3)22美國CBOT的長期30年政府公債期貨選擇權(T-Bond Options)之最小跳動單位價值為:

(1)31.25美元(2)15.625美元

(3)25美元(4)10美元----(2)23臺灣期貨交易所的臺灣加權股價指數期貨的契約月份為:

(1)三、六、九、十二月和當月、次月

(2)連續兩個近月和連續四個季月

(3)連續兩個近月和連續三個季月(4)當月、次月和連續二個季月----(3)24下列何者是達到完美避險(Perfect Hedge)之必要條件?

(1)基差擴大

(2)基差不變

(3)基差縮小

(4)與基差無關----(2)25下列何種狀況,避險者可以構建空頭避險(Short Hedge)來規避現貨價格未來波動風險?

(1)已持有現貨部位(2)未來某一時間將賣出現貨部位

(3)A、B皆可

(4)已賣空現貨部位----(3)26下列何人會採取多頭避險?

(1)半導體出口商

(2)發行公司債的公司

(3)預期未來持有現貨者

(4)開採銅的礦商----(3)27若張三進行空頭避險,請問下列何種基差變化,張三會有利潤?

(1)由3元

(2)+ 3元

(3)23。十一月時,公司債順利以9628之價格結清公債期貨部位,合併計算後,每百元公司債之募集價格為:

(1)9430(3)9820----(4)32台灣投資者若持有相當分散的投資組合,則下列那一交易所之台股指數期貨之避險效果較佳?

(1)TAIFEX(2)SIMEX(3)CME(4)HKFE----(1)33某甲認為A股票將優於大盤走勢,卻又無法預知大盤之漲跌方向,為了凸顯A股之優勢,並消除整體股市之風險,在買進A股時,應同時在股價指數期貨上選取:

(1)買方部位

(2)賣方部位

(3)買方及賣方部位均可

(4)買方及賣方部位均無助益----(2)34某期貨交易人在逆價市場時,認為基差將縮小,則應:

(1)買進近月契約,同時買進遠月契約

(2)賣出近月契約,同時賣出遠月契約

(3)買進近月契約,同時賣出遠月契約

(4)賣出近月契月,同時買進遠月契約----(4)----(4)

35某避險者在小麥期貨上採買方避險,若基差由每單位25美分

(3)+ 5美分

(4)$4.02(2)+ $4.02(3)+ $2.01

(4)50%(3)-25%(4)+ 25%----(2)

76下列何者為期貨合約之特色?

(1)集中市場交易

(2)標準化契約

(3)以沖銷交易了結部位

(4)以上皆是----(4)77能作為避險的前題是現貨與期貨的價格:

(1)以相反的方向變動

(2)以相同的方向及數量變動

(3)大致上以相近的數量在同方向變動

(4)由交易所規定----(3)78下列描述「期貨營業員」何者不正確?

(1)為期貨經紀商之業務代表

(2)因期貨操作難度高,故可代客操作

(3)提供客戶所需市場價格資訊

(4)接受客戶的委託單轉給發單人員並回報交易結果----(2)79在台灣進行國外期貨當日沖銷交易應:

(1)頇事先聲明

(2)不頇事先聲明

(3)保證金不能減少

(4)以上皆非----(1)80下列何者是解決在倉期貨合約的方式?

(1)現金或實物交割

(2)平倉或反向交易

(3)EFP(Exchange-for-physical)

(4)以上皆是----(4)81美國期貨市場中,交易量最大的股價指數期貨是:

(1)S&P 500指數

(2)道瓊工業指數

(3)NASDAQ指數

(4)Nikkei 225指數----(1)82在美國,期貨交易保證金可以用何者繳交?(Ⅰ)現金(Ⅱ)債券(Ⅲ)股票

(1)僅(Ⅰ)(2)僅(Ⅰ)、(Ⅱ)(3)(Ⅰ)、(Ⅱ)、(Ⅲ)

(4)僅(Ⅱ)、(Ⅲ)----(3)83在美國,下列那一個委員會負責期貨交易爭端之處理?

(1)仲裁委員會

(2)交易廳委員

(3)商業行為委員會(4)以上皆非----(1)84我國期貨交易稅課徵之稅率為千分之:

(1)0.25~1.5(2)1.5~2.5 0.75~1.5----(1)

(3)0.25~0.5(4)85所謂「炒單」(Churning)是指:

(1)過量交易以獲得不當交易佣金

(2)故意拉抬價格以獲取利益

(3)當日沖銷賺取價差

(4)未進入期交所交易之對作行為----(1)86外匯期貨EFP(期貨與現貨互換)交易是採用下列那一種交易方式?

(1)交易所人工喊價(2)電子撮合交易

(3)雙方議價

(4)交易所規定----(3)87下列何者有權最後訂定期貨交易之客戶保證金?

(1)期貨經紀商

(2)期貨交易所

(3)期貨結算商(4)主管機關----(1)88若1999年4月30日白銀之現貨價格為500美分,當日收盤十二月份白銀期貨合約之結算價格為550美分,估計4月30日至12月到期期間為8個月,假設年利率為12%,如果白銀的儲藏成本為5美分,則十二月份白銀期貨合約之理論價格為多少?

(1)540美分

(2)545美分

(3)550美分

(4)555美分----(2)89接上題,則一般的套利者將採何種套利策略?

(1)賣十二月份白銀期貨,借錢(賣債券),買白銀現貨

(2)買十二月份白銀期貨,借錢(賣債券),買白銀現貨

(3)買十二月份白銀期貨,存錢(買債券),賣白銀現貨

(4)賣十二月份白銀期貨,存錢(買債券),賣白銀現貨----(1)90下列何者描述「競價公開」之意義有誤?

(1)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公開喊價(Open Outcry)黃豆期貨契約

(2)臺灣證券交易所電腦撮合台塑股票

(3)古董拍賣市場敲板式拍賣古董

(4)進出口廠商訂定契約達成交易----(4)91當停損委託單生效(即觸及市價)而未能成交時,該委託單即等於何種委託單?

(1)限價單(Limit Order)

(2)市價單(MKT)

(3)當日委託單(Day Order)

(4)收盤市價委託(MOC)----(2)92 CBOT規定,如果某一期貨合約在三個契約月份上連續三天漲停,則新的價格限制為前一價格限制之:

(1)120%(2)150%(3)200%

(4)250%----(2)93在美國,期貨交易人請求損失賠償的最高金額為:

(1)損失的2倍

(2)損失的5倍

(3)無上限

(4)損失的10倍----(3)94期貨交易所採定盤方式交易者為:

(1)新加坡商品交易所(SICOM)

(2)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

(3)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4)國際石油交易所(IPE)----(2)95 1998年修正後的S&P 500股價指數期貨,其每口合約規格為股價指數乘上:

(1)500美元

(2)250美元

(3)125美元

(4)200美元----(2)96下列何者為非?

(1)CPO可吸收個別客戶之資金

(2)美國CFTC之委員係由總統提名

(3)NFA為美國期貨業者之自律組織

(4)在美國,有合格之FCM保證,IB就沒有最低資本額之限制----(均給分)

97當期貨商替客戶強迫平倉時,若平倉後造成超額損失(Overloss),此部份之損失應由誰來承擔?

(1)客戶

(2)期貨商

(3)交易所

(4)結算所----(1)98有關「概括授權帳戶」(Discretionary Account)之規定,下列何者為是?

(1)在代為下單之前,被授權人頇先照會帳戶所有人

(2)在美國,對被授權人之期貨業務資歷有所規定

(3)期貨商以廣告招攬概括授權帳戶時,必頇明示被授權人和帳戶所有人之關係

(4)帳戶所有人可以書面或電話等可認證之方式來取消授權關係----(2)99下列描述「仲介經紀商」(Introducing Broker)何者不正確?

(1)為期貨經紀商介紹客戶

(2)可接受客戶資金

(3)在美國若被所屬期貨經紀商保證之仲介經紀商,無最低資本額限制

(4)在美國若不被所屬期貨經紀商保證之仲介經紀商,則有最低資本額限制----(2)100下列對「臺灣期貨交易所」之描述,何者為正確?

(1)公司制、非營利事業機構

(2)會員制、非營利事業機構

(3)公司制、具公益色彩之營利事業機構

小费,能降低交易成本 第6篇

普吉岛的旅游,以一种憨厚到原始的方式深深吸引着我。

一日上午,正悠然在海滩晒太阳,一位同胞扶老携幼找到了我。他引着一位长得颇有点像摩根·弗里曼的泰国老爷子走过来:“帮忙翻译一下吧,我要定去皮皮岛的一日游。”“摩根·弗里曼”趿着一双低价值拖鞋,手里一沓旅游线路宣传DM,除了笑容憨憨的,怎么看都是一副街头派广告的样子。他抽出一张皮皮岛一日游的广告单页,对着我说了一句:“sixteen(16)”;我看了一眼广告单,上面写着“成人:3200B(铢)”。

这里的人说到钱,通常会略去后面两个零——“16”就是指1600B(铢)。按照前一日我订购一日游的经验,真实价格确实就是这些中文宣传单上的价码“打对折”。你不用再试图讨价还价——普吉岛人的计算能力似乎普遍在小学低年级徘徊,我们所熟悉的“5个人一起去,能打多少折”之类的问题,在这里只能换到“摩根·弗里曼”们一脸茫然的笑容。

和每一个涉及银钱往来的普吉岛人一样,“摩根·弗里曼”随身携带计算器。他按出了“7200”(儿童半价)之后,继续用憨憨的笑容望向我们。这位同胞看向我:“付多少定金?”我笑了:“这个地方,至少在旅游的事儿上,没有定金这一说——当场付清。”最后,这位老兄从“摩根·弗里曼”手上接过了一张所谓的订单——没有公章,更没有拗口的合同条款,就是一页写着几点到酒店来接人参加哪款旅游产品的A4纸,一脸惊诧。

在前一日,我同样惊诧过:一个你完全陌生且不属于酒店、也拿不出任何证明的泰国老头,就凭一张广告单页和一纸没有公章简易到底的订单,收走几千铢甚至上万铢?如果次日被“放鸽子”,你根本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他!

偏偏,这就是普吉岛旅游的常态。你可以很简单地支付信任,也收回价值相当的旅游体验:凡是广告单页上注明的任何一点,包括提供饮用水或软饮、水果,都不会打半点折扣地提供给你,而且是在你需要的时候。你也不需要花时间去货比三家。比如普吉岛的出租车,全都没有计价器,大多就是拿张白纸写上“TAXI”贴在车窗上,但无论你是经由酒店叫车、商场服务处叫车还是街头拦车,价格都完全一样。

这种交易成本极低——无论是经济、时间还是精力——的运转方式,实在令习惯了斤斤计较的中国人放松进而着迷。我试图从泰国的旅游法规中寻找形成这种运转方式的奥妙,比如延伸到每一个旅游从业者的注册制,比如旅游保证金制度,比如由旅游局、商业注册厅、法制委员会、民众联络厅、警察厅长共同组成国家旅游委员会的机制。不过最终还是觉得,泰国的小费文化是个关键。

泰国人对小费的态度,迥异于国内导游的形容,更像是一种评价服务的表达方式。记得在骑大象的项目中,笔者注意到,驭者一旦得到100B(铢)的小费,都会下意识地带着几分得意地向同伴展示。这种“得意”常常是良好旅游体验的基础:比如,他会体贴地递给你一把遮阳伞,免去烈日暴晒之苦;比如,他会随手用草编成花环,送给坐在象背上的女孩们。

一位皮皮岛游线的导游在全团10余组散客都给出100B(铢)的小费之后,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出了小费的奥妙:“你们高兴了,我们就高兴。”

笔者画蛇添足地提炼小费之所以能降低交易成本的原因:当服务可以被剥离实体产品而生成价格,而且是基于购买者主观满意度的价格,服务的提供者就会自然形成预期——让顾客满意,我们就能有更多的收入。也就是说,当服务可售卖成为共识但定价权在消费者手中之时,交易成本会下降。

交易成本理论 第7篇

一、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解读

交易成本表现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会产生经济成本,这种经济成本通常是指新制度经济学所提出的交易费用,属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关键范畴,它是一种为了获取完整、准确的市场信息而付出的各种费用类型,还涉及到经常性契约、谈判等各类费用。交易成本理论的内容包括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包含了不同的费用与成本,如获取、分析与处理市场信息所需要的成本与费用,合同交易订立的费用,交易执行、违约、制裁等行为的费用,谈判、签约的形成的费用,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费用及企业内部组织出现的交易成本等(1)。这些费用与成本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要素没有成功地运用在能够发挥最大化价值的方面,由于资源的浪费、组织成本的提高,使得公开市场中交易成本的出现与产生。

二、交易成本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关系分析

1.交易成本产生的分析。《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曾探讨了市场范围与专业分工之间的关系,他提出市场中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扩大会提高分工与专业化的水平,随之会降低生产成本(2),这是亚当·斯密对专业化水平提高生产成本的经济论断。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会增加交易的成本,这种视角的论断是基于实际的市场运作提出的,当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分工与专业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交易活动也会随之变得复杂化,这就使得交易的参与者越来越多,造成不完全交易信息的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行为就会出现,如偷窃、欺诈与违约等,从而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导致个人收益逐渐偏离社会收益的现象。由此可见,专业化水平与分工的产生与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从《国富论》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经济模型的构造无疑忽略了专业化与分工所形成的交易成本,将市场看成了一个没有交易费用与成本的场所。由此,新制度经济学者则提出了相对的观点,罗纳德·科斯认为市场的运作也需要交易成本,并将这种交易成本的产生总结归纳为“科斯定理”(3)。如果没有市场交易成本与费用,无论如何安排初始权利,当事人之间的谈判一方面会使财富得到最大化的安排,另一方面会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动驱使机制使得资源实现最优化的配置与应用;如果市场存在交易成本与费用,安排产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这样可以通过运用资源交换的明确产权实现最佳效率的资源配置与利用。

2. 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交易成本分析。从科斯定理可知,利用水利水电企业内部组织制度的改善与产权制度的健全,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以此可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水利水电企业会涉及很多专业,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这往往会产生信息传递的偏差,造成信息流通不畅,这种情况可以应用科斯定理来进行改善,通过产权制度的健全,内部组织制度的改进,促进企业内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与减少,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1. 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共同之处。交易成本的实质是一种机会成本,它是通过选择不同制度形成的生产形式或消费形式带来的损失,这种机会成本既包括内部交易成本,又包括外部交易成本,还包括信息的取得成本、制度组织成本、监督成本及不确定性因素所引发的成本与费用等。机会成本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贯穿于水利水电企业组织成产、产品销售及投资决策等各个方面,通过机会成本可以优先选择出最优化的方案,放弃那些次优化方案所造成的损失。由此可见,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的成本管理在选择内部组织制度与配置生产要素两个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与耦合性。

2. 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相互促进。从现阶段不同学者对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来看,交易成本的内涵与外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水利水电企业在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制度成本、社会成本、法律法规成本及政府监督机构所形成的监督成本等,这些成本都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水利水电企业要充分地考虑这些成本与费用为企业带来的各种影响。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成本理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不同视角的理论切合点,它可以丰富成本管理理论的内容,指导成本理论的核算与管理,完善成本管理的各项制度;另一方面,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能够为交易成本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视点,推进交易成本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3. 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作用。成本管理理论的落脚点在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的分析、管理与核算,它的目标在于为企业选择最为合适的产品工艺流程,提供稳定的生产组织结构,健全企业管理机构,完善企业管理的流程方式,通过这些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来降低或减少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4)。水利水电企业的交易成本为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企业可以尽量控制交易成本在数量上逐渐趋向于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因此,水利水电企业可以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利用统一的交易费用标准对不同社会性质的各种企业组织进行效率大小与存在必要性的比较,通过统一的交易费用标准来衡量水利水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企业成本(下转第106 页)(上接第104 页)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促进企业内部生产与经营管理有关组织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实现企业交易成本与费用的最大化节约与降低,从而应用交易成本理论指导水利水电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4.交易成本理论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发展空间(5)。从目前交易成本的现状来看,现阶段无法应用经济度量的方式,或者是货币的价值形式来计量交易成本,它是一种虚拟的、非实际的表现形式,这就对成本管理的核算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不利于交易成本理论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应用。由此可见,交易成本的无法度量为水利水电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这种计量是成本管理的基本属性与基本特征,如果基于企业交易费用定性研究可以进行成本管理的定量分析,并开展交易成本相关内容的探索,就会使得交易成本的内容转变为成本管理核算的分析内容,从而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与领域,促进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不断健全与改进,加强成本管理的合理性,提高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

四、结论与建议

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是相互、双向的,而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要应用交易成本理论就需要厘清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分析交易成本理论产生的历程,并审视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交易成本,由此,解读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与交易成本理论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探讨,研究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共同之处;二是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相互促进;三是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作用;四是交易成本理论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发展空间。通过这四个方面影响关系的辨析可以明晰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关系,明确交易成本理论的指导作用,并开拓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新空间。

注释

11饶晓秋,朱东恺,吴斌平.交易成本理论:解释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的新视角[J].当代财经,2006(1):24-27

22 赖凡英,王朝新.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会计的影响[J].湖南水利水电,2005(6):82

33 邓倩.交易成本的界定、测度与市政应用——基于会计学视角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9

44 黄玉洁,刘自敏.战略联盟运作管理的理论基础探析——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以及关系契约理论的结合[J].生产力研究,2005(6):73

交易成本理论 第8篇

关键词:交易成本,劳务分包模式,选择方法

随着我国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的劳务用工形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原来的固化劳务用工形式转变为目前多元化的劳务分包模式,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层与劳务层实现了“两层分离”。不同的劳务分包模式对应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和管理组织结构,导致了不同模式下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差异。文章将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对不同劳务分包模式的交易成本进行初步分析,结合生产成本、外包费用的分析建立劳务分包模式选择模型,为施工承包企业的劳务分包模式选择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方法。

1 典型劳务分包模式

按照分包内容与范围的不同,劳务分包模式可分为包清工模式[1]、扩大劳务分包模式[2]、工序分包模式[3]等,三种模式的划分主要基于分包内容的不同,上述模式的区别见表1。

2 劳务分包交易成本的内涵

综合科斯、威廉姆森、张五常等人的观点,结合劳务分包的实际情况,劳务分包的主要交易费用应包括如下内容。

2.1 搜寻劳务分包对象及其信息的成本,记为Ca

搜寻对象及其信息的成本Ca主要与所承揽工程的复杂程度有关。若承包商承接的工程较为常见,如住宅楼、普通办公楼,无特殊造型,施工难度不大,则具备相应施工能力的劳务分包商较多,施工承包企业可以选择的范围较广,搜寻其信息也较为容易。反之,承包商面临的可选择对象是有限的,搜寻对象及其信息的成本较高。因此Ca可以定义为工程复杂程度的函数,记为Ca(δ),其中,δ为建筑工程复杂程度,且d Ca(δ)/dδ>0,即Ca(δ)是工程复杂程度的增函数。

2.2 定价成本,记为Cb

确定合同价格的成本主要与工程复杂程度有关,普通建筑物劳务单价基本可以按照市场行情(普通建筑物的劳务单价为200元/m2~300元/m2)确定,工程量也容易确定,两者相乘易得劳务分包总价,对于较为复杂的工程,双方要进行复杂的讨价还价,劳务分包企业没有市场单价可依,且工程算量困难。因此确定分包合同价格与签约的成本Cb可看做工程复杂程度的函数,记为Cb(δ),且d Cb(δ)/dδ>0。

2.3 监管成本,记为Cc

监管成本主要与不同模式下的合约安排有关,不同的合约对应着不同的监管范围与监管强度,例如在扩大劳务分包模式下,大量工作转移到劳务分包商身上,承包企业着重于安全、质量控制,监管强度较弱。但Cc>0,即监管成本不能被消除,承包企业不能以包代管[4]。

2.4 合同变动成本,记为Cd

市场主体的有限理性导致合约的不完全,其形式主要体现为:初始工程量的追加和窝工索赔。合同变动与合同类型密切相关,例如在总价固定合同下,基本不存在变动成本。

3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模式选择

劳务分包模式选择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由于承包商的投标报价(合同总价)基本固定,因此力求成本最小化就可保证利润最大化。定义η为不同劳务分包模式下的总成本,总成本包括三方面内容:

1)劳务外包费用,记为F,外包价格与工程复杂程度、市场因素有关,F是工程复杂程度的函数,记作F(δ)。可令F(δ)=λ(δ)gPgS,其中,λ(δ)为劳务分包市场单价修整系数,根据工程复杂程度确定,满足dλ/dδ>0;P为每建筑平米劳务单价;S为建筑面积。

2)自行生产成本,记为G,G与工程复杂程度和承包商项目管理能力有关,因此可看做两者的函数,记为G(ω,δ),其中,ω为承包商项目管理能力,工程复杂程度的增加使得建筑物的单位建造成本高于普通建设项目,承包商项目管理能力的提高使得施工安排更加合理,材料消耗降低,从而带来建造成本的节约。

令G(ω,δ)=α(δ)gβ(ω)gAgS,且dα/dδ>0,dβ/dω>0,故G/δ>0,G/ω>0。α(δ),β(ω)为调整系数;A为普通建筑的(不含外包)单位生产成本;S为建筑面积。

3)交易成本,记为Z。Z=Ca+Cb+Cc+Cd。

综上可得,η=F(δ)+G(ω,δ)+Z=λ(δ)gPgS+α(δ)gβ(ω)gAgS+Ca+Cb+Cc+Cd。

不难得出:η/δ=d F(δ)/dδ+G/δ+Z/δ>0,即在项目管理能力既定的条件下,建筑总成本随工程复杂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η/ω=d F(δ)/dω+G/ω+Z/ω<0,即在工程复杂程度既定的情况下,建筑总成本随项目管理能力的提高而降低。

因此只需计算不同模式下的总成本η,并进行比较便可得出应选用的劳务分包模式i,满足ηi=min{η1,η2,η3}。

4 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以某别墅工程为例,进行劳务分包模式的选择分析。

4.1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见表2。

4.2 不同模式下的成本分析

4.2.1 劳务清包模式下的总成本分析

清包模式下,劳务分包单价为290元/m2(依当地市场行情确定),由于别墅工程造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故价格调整系数设为1.2,因此外包费用F1=1.2×290×12 000=417.6万元。普通建筑生产成本(除劳务)单价为2 000元,同样令α=1.2,假定企业管理能力较强,令β=0.8,因此自行生产建筑成本G(ω,δ)=1.2×0.8×2 000×12 000=2 304万元。由于工程造型复杂,对施工人员技术要求高,令搜寻成本Ca=1万元,定价成本Cb=3万元,监管成本Cc=100万元,变动成本Cd=2万元,交易成本Z=106万元。因此,清包模式下的总成本η1=2 827.6万元。

4.2.2 扩大劳务分包模式下的总成本分析

扩大劳务分包市场单价为600元/m2,该模式下,劳务承包企业预期的利润率较高、管理难度更大,因此调整系数取1.25,外包费用F2=1.25×600×12 000=900万元。自生产成本主要包含材料费,承包商的项目管理能力对自生产成本影响不大可令β=1,α=1.25,参考单价为1 200元,自生产成本G2=1×1.25×1 200×12 000=1 800万元。由于该模式下交易对象搜寻、定价难度加大,令Ca=1.5万元,Cb=3.5万元。承包商管理工作大部分转移到劳务企业,监管成本大大降低,令Cc=50万元。该模式下一般对应总价合同,由承包商造成窝工损失减少,合同变动成本Cd=1万元,交易成本Z=56万元。因此扩大劳务分包模式下的总成本η2=2 756万元。

4.2.3 工序分包模式下的总成本分析

工序分包模式下减少了劳务分包商这一中间环节,其分包单价比清包模式下低,为简化计算设定其综合单价为250元/m2,价格调整系数1.2,外包费用F3=250×1.2×12 000=360万元。自生产成本与清包模式下生产成本相近,令G3=G1=2 304万元。由于交易对象增多,对应的搜寻、定价成本增加,令Ca=2万元,Cb=4万元,该模式下承包商对项目进行全面监管,且管理对象增加,其监管成本、合同变动成本也将增加,令Cc=150万元,Cd=3万元,交易成本Z=159万元。因此工序分包模式下的总成本η3=2 823万元。

4.3 模式选择

由于扩大劳务分包模式满足:

故应采用扩大劳务分包作为该别墅工程的劳务分包模式。

5 结语

文章建立了包含交易成本在内的建筑项目总成本模型,作为施工承包企业选择劳务分包模式的依据,但研究尚不深入,例如对交易成本的处理本文采取直接赋值,没有建立确切的数量关系,许多参数的确定尚需经验验证,在此希望广大有志之士继续这一研究。

参考文献

[1]民一庭.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2]王东.扩大化的劳务分包法律探析[J].建筑经济,2011(6):37-39.

[3]胡长明,欧阳斌,陈定洪,等.工序分包管理模式研究[J].施工技术,2010(10):82-85.

交易成本理论及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第9篇

关键词:交易成本,企业理论,财务报告

交易成本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性概念, 是分析制度起源和变迁的基本工具。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既定产权下交易如何达成的即交易是采用何种形式, 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而不选择另一种形式, 影响选择的因素又有哪些等。此外, 它还解释了企业产生的原因, 并由此产生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起源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首先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交易”范畴的是旧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

一、交易成本的内涵

科斯1937在《企业的性质》中将交易成本解释为“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自科斯提出交易成本的思想后, 交易成本问题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肯尼斯.阿罗在定义交易成本时指出, 交易成本是“经济制度运作的成本”。威廉姆森则把交易成本规定为经济系统运转所需要的代价和费用;诺斯将交易成本界定为:“交易成本是规定和实施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 因而包含了那些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张五常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是在“鲁滨逊”经济中不存在的所有成本。巴泽尔将交易成本定义为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埃格特森的定义是“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立他们的排他性权利的费用”。

二、企业交易成本理论

关于现代企业的起源, 有两种最基本的观点:一种是建立在分工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企业起源理论;另一种是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的西方企业理论, 即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起源理论[]。

(一) 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企业制度与市场制度是两种可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的手段。企业家之所以建立企业, 是因为使用市场的价格机制是有代价的。

(二) 威廉姆森的交易组织形式理论

奥利弗·威廉姆森继承并进一步完善了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并将其应用到对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分析上来。在企业和市场的取舍之间, 由于科层制的企业能够更好地节省交易费用故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市场。首先, 由于在企业内部存在着专职监督的岗位和人员, 经济主体损公肥私的机会主义行为大为减少;其次, 企业内部专门设立了解决争端和利益矛盾的机构和成文制度, 为处理利益冲突提供了解决渠道;最后, 内部组织还可以从各个方面减轻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三) 张五常的企业契约理论

张五常对科斯的企业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进一步拓展。在《企业的契约性质》一文中, 张五常将企业的性质概括为: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产品或商品, 而企业交易对象是生产要素, 企业的实质在于劳动市场契约替代中间产品市场契约, 而这样能够节约交易费用。这是因为:在生产要素 (企业) 契约中, 可以减少交易过程中签订协约的数量;减少对交易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考核的费用;减少计算报酬的费用。在他看来, 企业和市场都是契约, 只不过企业是以生产要素为交易对象的契约, 而市场是以最终产品为交易对象的契约。企业取代市场是一种契约取代另一种契约形式——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

三、交易成本理论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按照企业交易成本理论, 企业是由一系列利益相关者为了节约交易成本而建立的一套不完全契约, 企业之所以产生, 是因为企业内部契约组织的交易成本小于市场交易成本。为了降低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成本, 会计信息非常重要。会计信息通过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一系列专门的程序, 为利益各方提供一个公共信息。从而监督契约有效的运行, 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从这种意义上说, 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可能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提供对象应是企业所有的契约各方, 会计信息的目的除了满足外部股东和债权人以外, 还包括众多利益相关者。可见, 在降低交易成本条件下, 财务报告的目标应该是决策有用性。由于满足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相关性要求可能导致会计学信息过载以及增加信息披露成本, 从而加大信息披露的交易成本, 因此, 在降低交易成本条件下,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该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并重。

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信息生产和传递的框架体系, 是一种能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如果根据会计准则生产的会计信息不带有偏见、反映经济交易事实, 就可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如果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靠, 不可比, 会计标准不统一, 不协调, 就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 影响市场效率。可见, 会计准则作为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之一, 是参与市场交易的一套标准, 它们约束了参与市场交易与竞争的机会主义行为, 从而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无论是进行跨国贸易还是国际间的投资、融资, 交易双方都要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经济实力和资信水平等, 会计信息作为交易的重要媒介,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交易的最终达成。由于双方最直接的信息来源通常是对方公开的会计报表, 如果各国的会计准则不同, 提供的信息量和方式也就不同, 为了确认交易对象并进行交易, 交易双方不得不花费更多的交易成本来提供信息或是获取信息。因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潜在动因是降低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交易成本理论 第10篇

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和流通成本。通过减少流通环节, 提供专业化的农业物流服务, 减少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 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 降低农业物流成本。

有利于提升农产品价值。通过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分类与包装、配送、运输、仓储与管理、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信息服务等增值服务, 达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有利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建立适应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 对农村具有物流特征的相互独立的企业进行资源重组, 实现农业产业内部包括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品种结构及行业结构的战略调整。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物流的竞争和流通环节的减少能够降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格;就业面的扩大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的收入;与物流相伴的资金周转速度的加快降低了农民的资金占用成本, 从成本和效益两个角度看, 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将增加农民的收入。

从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来看, 湖南省农产品物流 (不含农业生产资料物流) 总值在社会物流总值中的比重却很小, 仅占1.49%。针对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致使湖南省农产品物流水平不高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农产品物流体系生产主体发育不成熟, 组织化程度低;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流通主体规模弱小, 功能不完备;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导致物流过程损耗严重, 目前湖南省农产品以常温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 加之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保鲜技术等原因而损失较大。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 即有大约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损耗, 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滞后, 分布不合理, 专用仓库不足, 特种仓库 (如低温、冷藏库等) 严重短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落后, 一些市场采用传统的广播、板报等方式发布少量品种价格信息, 有的市场根本没有信息服务, 更谈不上为农户生产、流通、加工提供全面、持续的信息。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低, 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以及有效监督缺乏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国外农产品物流运作的启示

欧盟的农产品物流合作组织十分发达, 各国都有农业合作社、农产品专门协会等机构, 它们提供了与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相联系配套的分级、包装、加工、运输等服务。美国农产品生产高度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 农产品的销售遍布全球, 其背后有高效、稳定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大量物流企业、代理商、加工商等进入到其中, 形成了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 承担了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装卸搬运、信息传递、销售等业务, 同一条供应链中的成员大多采用“定单交易原则”, 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关系。日本农产品物流运作中, 农协作为农产品的合作经济组织, 是农产品物流体系中的核心, 统一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加工, 并负责农产品的国内流通, 促使农产品物流形成规模效益, 使主要收益通过农协回到了农户的手中。

从国外农产品物流运作分析看出, 湖南省农产品物流主体与国外发达国家基本一致, 都包括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 但是, 湖南省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严重, 其运行效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究其原因是环节过多的物流模式造成的。因此, 对于湖南农产品物流来说, 应该尽快发展建立高效的物流运作模式, 减少物流环节和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最终提升农产品品质, 增加农民收入。

构建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模式

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而言, 中间组织的出现, 既可以节省交易费用又可以避免较高的组织费用。纯粹的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现实中由于技术条件、地理条件、市场风险、重复交易等因素影响, 交易费用增加, 市场效率大打折扣。通过市场组织化形成的物流联盟就是为了减少自由交易市场上的交易费用而形成的一种制度形式。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构建就是农产品交易的方式、手段或程序的变化, 其动力是节省农产品物流组织内部管理交易和外部市场交易的费用, 从根本上有效节约交易费用的交易方式。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总体架构 (见图) 。

该模式中农产品生产主体为个体农户与小规模农产品生产组织;农产品流通主体为农业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协会;综合型农产品物流企业为能提供综合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农产品市场为销售地批发市场。

在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中, 交易者通过设定一定的规制使双方建立联系, 一是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信息搜寻成本, 增强了市场谈判力量;二是农产品流通主体 (如龙头企业) 能以较少投入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源, 能够降低物流系统的内部交易成本, 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三是避免流通组织的离散性和生产者与消费者被隔离, 以便实现农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 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在综合型农产品物流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主体内部整合及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带动上下游进行整合, 最终形成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该模式的好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可以为参与各方带来许多有利的合作效应, 其中包括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几种效应: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经营多样性、取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

物流联盟将与农产品流通主体进行物流功能上的整合, 需求方在物流方面的一些功能将不断退化, 而另一些功能不断地加强。对综合型农产品物流企业来说, 随着物流合作的深化和发展, 供需双方将会发生功能上的分化或特化。合作伙伴双方组建的物流系统会趋向一个功能复杂的、完整的、一体化系统。双方就在各自的优势能力方面开展合作, 物流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与物流供应商的结盟能够使农产品生产主体实现物流管理和技术的持续改进, 从而使其物流系统能够实现其快速反应要求。

交易成本理论 第11篇

一、 目前关于心理契约的研究局限

目前关于心理契约的研究局限体现在:①关于心理契约的概念研究局限。目前关于心理企业概念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受到很大的阻碍,国外古典学派和Rousseau 学派之间的争议仍在继续,国内的学者对心理契约的研究缺乏延续性,使得许多工作重复进行,许多文章仍在重复回答概念问题,仍停留在国外学者的观点之上。在国内很多学者把心理契约等同于信任,事实上这两者并不是等同的概念,信任只是心理契约概念范畴的一部分。②缺乏对心理契约研究的系统理论。心理契约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心理契约形成及违约上的研究,研究的内容相对零散,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③国内有关于信任对企业间合作的影响研究,未见心理契约对企业间合作影响研究的相关文献。④目前心理契约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主要将其应用在雇佣关系中。除了雇用双方,心理契约应该在其它领域仍然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比如顾客与企业之间,企业合作之间等,但这些领域在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尝试很少。

总的说来,现有文献多是关于心理契约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研究,以及消费者与企业品牌心理契约方面的应用研究,或是关于对企业信任产生机制的研究,关于心理契约对企业间持续合作的影响机制研究,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非常有限。在这种研究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企业间持续合作影响要素的心理契约框架,以及心理契约的建立如何影响企业间合作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二、 企业间合作的心理契约理论分析基础

就理论而言, 企业间的交易与合作关系, 属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范畴。社会交换理论强调人类基于理性、相对利益的衡量、互惠的交换模式,基于人与人之间心理因素与行为的研究,从个体之心理因素来检视个体的行为与决策,从而对人类之社会与交换行为提出解释。但在实务上, 个体的心理因素与行为对于企业间的交易与合作关系的影响却没有如同理论般被重视以及被应用, 而常被提及的如信任, 关系营销与渠道营销等, 又无法充分解释个体心理因素与行为对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中的影响, 进而为管理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易提供另一个新的思维与工具。可见,社会交换理论尽管对社会现象乃有极大的解释力,但企业作为一个比较大的社会系统,企业间的合作又和单独的个人交换有所不同,需要考虑社会学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才能更清晰更全面的描述企业间心理契约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要素。因此,使用心理契约来解释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需要同时把心理契约和社会学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结合起来,这样得出的研究结构才更实际,才更有可操作性。

三、 心理契约对企业合作交易成本与风险交易的影响

在一个企业为了和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过程中,企业为了能和别的企业进行合作,在双方不了解或者交往次数不多并未建立信任的情况下,需要合作企业所在地区的社会规范和行业规范,进行业务营销开拓,行业公关,维护合作关系,取得对方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另外,双方企业在心理契约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合作并不是很融洽,会导致合作效率不高,如物流配送部门存在滞后现象、财政部分存在拖欠现象、研发合作存在不配合现象以及销售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沟通效率并不顺畅现象,这会直接或间接的增加交易时间和交易费用。如果付出的代价太大,或者合作双方在建立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合作机会和诱惑,很容易停止合作,使前功尽弃,这就存在很大的交易风险和交易的不确定性。如图1所示,在建立正式契约(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将其表现为合作的合同契约)的过程中,正式契约的建立过程中企业时刻要考虑为了建立合同契约或者维系心理契约所必须要考虑的社会规范和行业规范,想方设法取得对方的信任,千方百计的维系双方的良好合作关系,这往往需出很大的代价。即便如此,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合作企业人员的内部调整,先前建立的合作关系与信任可能发生变化,当合同期满后,合作企业就可能会和新的合作对象进行合作,使先前建立的合作关系化为乌有,迫使企业再找新的企业进行合作,存较大的风险和交易不确定性,如图2所示。

当合作企业产生心理契约后,合作企业双方相互信任,关系融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方面由于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相互信任,避免了很多的营销费用和公关费用等市场开拓费用,以及维系关系的费用开支,另外由于合作企业双方各部门由于关系合作经验丰富,会导致合作效率很高,如研发部门合作彻底、物流部门快捷准时、财务方面准时到款以及市场和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及时顺畅,会直接或间接的较少交易成本。另外,由于心理契约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比较稳固,如果一方企业背叛则其机会成本很大,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环境变化和外界诱惑而选择合作变更,而会选择持续合作,这会极大的减少交易的风险和确定性。如下图3所示。因此建立心理契约能大幅减少合作企业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使合作能够长久持续合作,应该是合作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四、 企业间心理契约对持续合作的影响机制模型框架构建

心理契约对企业间持续合作的影响机制与两个单独个体交换有所不同,它呈现出复杂性和系统性。具体来说,这种心理契约包括三个方面,交往企业的实力、企业交往感受与相互依赖程度三个方面,三个方面对企业间的持续合作都有影响,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影响关系,即企业实力影响合作企业交往感受,企业实力也影响相互依赖程度,合作企业交往感受也影响相互依赖程度。作为合作企业的两个组织,系统内企业间持续合作的意愿应来自于一个合作企业的综合特质,受企业实力、交往感受以及相互依赖程度的影响,而这三个要素的完成则是有合作企业所有部门集体来完成的,而不是仅仅出于信任或者对品牌的认可,犹如一个冰山,浮于水面上的是合作企业的品牌和口碑,水面下面的则是企业的研发、生产、财务、销售、人事、售后服务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综合能力,这个冰山就构成了导致企业间合作的本源,就是本文定义的影响企业间持续合作的心理契约的大致框架,如图4所示。因为企业间的心理契约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的,这也和我们前文的假设的企业间良好的心理契约能否消除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减少交易成本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龚晓京.人情、契约与信任.北京社会科学,2011,(4):124-127.

2. 黄孝武.企业间信任问题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2011,(10):59-63.

3. 李伟民,梁玉成.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中国人信任的结构与特征.社会学研究,2011,(3):11-22.

4.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6).

5. 林丽,张建新.人际信任研究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心理科学进展,2011,(3):322-329.

6. 汪丁丁.从 “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经济研究,2009,(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0672071)资助。

作者简介:黄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洪炳宏,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交易成本理论 第12篇

所谓交易费用从狭义上看, 是指一项交易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从广义上看, 交易费用是市场交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 包括谈判成本、履约成本、运输费用、监督和管理成本及制度变迁成本等。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 使得市场机制的运作是有成本的。威廉姆森指出:“交易费用是物理学中的摩擦力在经济学中的等价物”, 没有交易费用的世界就如同物理世界没有摩擦力一样奇怪。

市场机制运作中存在的这种交易成本是现代产权理论的理论基础。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 科斯以“失散的牛群毁坏邻近地区农作物”为例, 探讨了在交易费用为零时, 在不界定产权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效率的最优。即科斯定理1:如果市场的交易费用为零, 无论产权如何界定, 市场机制自动使资源达到最优;科斯定理2:当市场的交易费用为正值时, 不同的产权界定, 将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说明交易费用大于零时, 只要产权界定清晰, 即使农夫与养牛人发生了讨价还价的纠纷, 有了交易费用, 他们双方仍然可以利用一些交易费用较低的合约方式, 可以选择合伙经营, 甚至可以一方将另一方的产权全部买下, 两块地用于什么用途就取决于哪一种安排的收益最高或成本最低, 从而使得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科斯定理揭示了交易成本高低、产权制度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产权的明确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明确了人们可交易权利的边界、类型及归属问题, 而且能够被有关交易者以至社会识别与承认, 交易才能顺利进行。没有明确的产权制度, 就没有可以供人们购买的产权, 也就没有正常的交易秩序, 市场也不能正常运行。所以只要存在交易费用, 产权制度就是必要的, 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就有不同的交易费用, 继而决定了不同的经济运行效率。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现代产权理论即是在交易费用为正值的基础上, 探讨了产权制度安排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这一影响是通过产权界定清晰与否达到的。西方产权理论认为, 重要的不在于产权的最终归属, 只要产权主体明确, 产权边界清晰, 就可以减少交易费用, 从而可以形成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

产权制度是以产权为依托, 对财产关系进行组合、调整的制度。产权制度的含义广泛, 包括契约、规则, 经济体制和组织形式等。其中, 产权结构是产权制度中最深层次的问题。“产权结构”就是指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处置权等权能的分解、界定和有机组合所形成的基本财产关系。它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社会产权结构, 如在一个社会里, 公有产权、私有产权、集体产权等组成的产权制度形式;第二层次是企业内部产权结构, 企业内部产权结构是企业内部各要素所有者之间为协作生产而建立起来的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 而不同的企业类型如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都是企业内部不同产权结构的体现。企业的产权结构可以归类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一元产权结构, 企业只有一个投资主体;另一种是多元化产权结构, 即投资主体有多个。以下要讨论的独资制则是一元化产权结构, 股份制则是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因为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决定了交易费用的大小, 继而决定了不同的经济运行效率, 所以这两种模式的产权结构也决定了它们各自交易费用大小的不同, 股份制与独资制各有自身的利弊。

二、股份制的优点与缺点

(一) 股份制优点——降低了内生交易费用

这种股份制的产权安排至少从两个方面节省了内生交易费用。第一, 全员持股有利于民主管理, 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全体股东组成股东大会, 采取“一股一票一权”的方式掌握企业最高权利, 通过选举, 产生董事会与监事会, 由董事会负责企业高层决策, 并在企业内聘请总经理负责日常生产经营管理, 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 而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和总经理, 并向股东大会负责。通过这种治理结构, 有效地保证了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的一致性, 从而使利益相关方处在一整套循环的监督、约束机制保护之下, 即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也能够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从而避免或降低内生交易费用。第二, 企业经营者总经理一般可以由持有股票的股民担任, 或者聘请外部有企业经营才能的人, 给予其公司的股票使其拥有一定的股权作为激励, 这样有利于缩小经营者目标与全体所有者目标的差距, 因为经营者也是企业的所有者, 能自发地在为自己谋利益的同时, 为全体所有者谋利益, 可以减少监督经营者行为带来的监督成本, 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内生交易费用。

(二) 股份制的缺点——这一产权安排在减少内生交易费用的同时, 又内生出不同程度的交易费用

企业规模扩大引起机会主义行为, 内生交易费用增加。从全员持股的民主管理来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 剩余索取权的分散度不高, 非经营者股东能从直观上判断和监督经营者行为, 其计入内生交易费用的监督成本和在决策过程中的协调成本不大, 不致影响决策的效率。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非经营者股东将表现得更为分散, 再加上个体理性又不足以保证集体理性, 使得分散的非经营者股东很难取得一致的声音, 他们将自感势单力薄, 这为经营者“掠夺”非经营者股东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制造了机会, 进而导致内生交易费用增加。

股票不得买卖的制约引起经营者道德风险行为, 内生交易成本增加。有些行业企业内规定持股只能作为分红的依据, 不得买卖、抵押, 当企业存在经营危机时, 股东无法采取“用脚投票”的机制转嫁风险, 这一约束机制的缺失更加纵容了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行为, 特别是在有既定合约作保障的前提下, 他们往往有更大的风险偏好, 这无疑增大了内生交易费用, 降低了制度效率。

无论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还是股票不得转让的限制最终的结果都是经营者的问题, 也就是股份制下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引起了委托——代理问题。股份制公司可以由主要股东出任总经理, 也可以由职业企业家出任。无论什么人当总经理, 在董事会和总经理之间总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 可能出现代理人侵犯委托人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 要使产权的明确界定带来效率, 要使股份制企业有效运行, 还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切实可行、人人必须遵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激励与监督机制在于减少委托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降低由此增加的内生交易费用, 但由此也带来了激励与监督成本。如何运用好激励与监督机制在付出一定监督成本的情况下减少内生交易费用, 提高股份制企业的运作效率, 这是股份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独资制的优点与缺点

(一) 独资制企业优点

独资制企业较少发生委托代理人行使经营权的代理成本以及监督费用。在独资企业中, 业主作为出资人是自然人, 而且仅仅限于一个, 由于业主既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 又是企业的经营者, 可以独享全部企业的剩余索取权, 并对自己的经营失败承担责任。按照惯常的独资企业制度, 业主集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 企业的治理结构比较简单, 在为数较多的这类企业中, 管理层的员工以家族成员为主, 实证资料表明, 各国的独资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的组织, 他可以借助家族内部通过血缘关系所建立的亲情关系以及某些族规或礼教下的道德约束等实现对充任管理者的家族成员的约束, 经营权的业主委托家族成员充任了监工或其他管理者的角色, 因此, 业主很少发生委托代理人行使经营权的代理成本以及监督费用。

(二) 独资制企业的缺点

独资制的家族管理在很多方面也带来弊端, 管理上、技术上的投资成本都要投资者独立承担, 有限的资金会限制投资的力度, 进而影响企业管理与技术上的发展进步, 不少家族式的独资企业在实际经营中缺乏专业知识, 需要付出较高的培养成本。企业主需要承担所有的经营管理职能, 客观上也限制了独资制企业的规模, 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形成, 从而导致一些交易成本的上升, 因而在经营竞争中往往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在信息获取方面, 独资制企业主获得的信息不对称, 而且成本也相对比较高。对经营方面知识、信息的把握和机遇的识别判断能力, 不及股份制, 不可能做到对所有的变化和机会都十分了解及对信息的掌握得很全面。

通过以上的分析, 股份制与独资制两种产权制度对于企业经营的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股份制在节约内生交易费用的同时又产生其他方面的交易费用, 同时也带来监督成本;独资制虽然客观上可以降低监督成本, 但其不易形成规模经济, 也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所以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产权制度形式, 这需要企业明确不同产权制度的优点与缺点, 将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充分考虑, 不论哪种模式的选择, 都要以最大限度促进企业发展, 提高经营效率为目的。

摘要:运用交易成本与产权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当今股份制与独资制这两种产权模式, 即多元化产权结构与一元化产权结构各自的优点与缺点, 可以看出, 股份制虽然减少了内生交易费用, 但又内生出不同程度的交易费用。独资制较少发生委托代理人行使经营权的代理成本及监督费, 但在管理上存在弊端。这也是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产权制度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交易成本,产权,股份制,独资制

参考文献

[1]杨浩.现代企业理论与运行[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丛波, 滕丽丹.不同产权结构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效率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7) .

[3]邓建平.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与效率[D].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6) .

上一篇: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下一篇:农村卫生人力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