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探索范文

2024-05-30

音乐探索范文(精选12篇)

音乐探索 第1篇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

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 教师首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探索精神等。教师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突破口, 不因循守旧, 主动突破教材与习惯定势的束缚, 引导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促进创新态度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种种创新性表现常常与错误、顽皮、任性、争吵等相联系。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一定十分准确, 但敢于想象和联想,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好的, 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假如不给予学生创新机会, 轻易代替、否定学生的意见, 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 让他们产生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 同时还会使学生懒于动脑, 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 正确对待“良性争吵”, 多给学生创造“争吵”“讨论”的机会, 大胆探索、求真、求新。

二、找准创新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确定创新的内容很重要。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培养即兴创编能力。如让学生用各种声音材料去模拟和表现自然界中的各种音响及对事物的切身感受;用声音编创较为完整的带有情节的声音故事, 进而尝试为所学的有关诗歌或故事进行简易的配乐表演;让学生口头创编旋律或简单的旋律接龙, 即兴创编节奏;也可根据歌曲的内容、形式和情绪边唱边表演, 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新的表演形式;还可以尝试创编歌词或为不同情绪的歌、故事、美术作品等编配音乐;等等。

游戏是儿童较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 儿童在玩中学, 在乐中学, 通过游戏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如模仿、模进、旋律接龙, 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三、优选创新的方法

1. 发现法

发现法是学生动用教师提供的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 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发现法, 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教师提供各种音响材料如刮风、雷电、飞机起飞等音响, 混声合唱曲, 打击乐, 人讲话声, 水声, 钢琴、木琴等乐器组合声等, 让学生识别什么是音乐, 什么是非音乐。让学生去发现, 去探索, 并解决问题, 然后再从实践到理论上去检验、证明, 这样通过发现得出结论。

2. 问题教学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 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一听赏一提问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等过程, 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 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境法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 充分利用形象, 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 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音乐中,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 往往需要借助情境, 如: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境, 从而增强对教材的理解, 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 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4. 讨论法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 相互启发, 讨论辩论, 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 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 能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动作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乐队的简单编配等, 都可以采用讨论法。

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创新性思维表现在不满足用现有知识和社会常识去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而是从崭新的创见来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 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 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引导学生想象或利用原型启发, 诱发思考, 促进学生想象。如欣赏一首作品, 让学生自己想象、联想, 学生们会得出多种答案。

2. 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以往的教育教学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 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培养。教师的话绝对是正确的, 歌谱写错了也那么唱, 音不准、节奏不对也不去辨别等。求异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问题, 探索多种方法、答案, 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

3.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 是根据已有的信息, 从不同的角度, 按不同的线索, 向不同的方向思考, 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大特点, 在音乐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 激发学生大胆探索, 引导多向思维。如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 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如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 也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五、构建创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某种教学模式是针对某个实际问题, 为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最优教学操作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选择, 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本质出发。

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是主动、生动活泼;教学法是启发内因转化;教学环境是和谐愉悦共振。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体, 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音乐探索 第2篇

摘要: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保护和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活态文化的重要体现,构建地域性特色音乐教学,将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学中是实现非遗音乐文化传承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本土;非遗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学

音乐类非遗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并传承至今的一个特定文化艺术形式。但是现今许多高等院校,甚至是专业音乐院校或是开设了音乐专业的高校在音乐教学中,对于非遗音乐教学的引入,特别是对本土非遗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融入音乐教学中的教学课程设置很欠缺。很多高校的公选课中有开设与音乐相关的一些课程,但是开设与本地区、本民族相联系的音乐类非遗课程的公选课却少之又少。高校对本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责任与作用。因此这种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地方非遗音乐教育的开展,正好顺应了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在提倡的重视创新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与运用。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观念

从上个世纪初,西方列强进入中国开始,西方的习俗、文化、宗教、音乐等传入中国,中国在音乐教育教学上受其影响已近一个世纪之久。许多高校开设的音乐课程都是借鉴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中国本民族的音乐元素在这些课程中国除了极少的音乐理论内容外,基本上就是音乐赏析课,更别说融入本土音乐类非遗内容,甚至许多专业院校的大学毕业生都不具备演绎本地区本民族音乐的能力。当前许多高校在音乐教育方面也尝试了许多改革与创新,包括专业音乐院校在内,都提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但是至今成效甚微。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今许多国内的家长在培养子女学习乐器时都大多倾向于选择钢琴或是小提琴这类西方乐器,从而使得很多民族乐器特别是地方的民族乐器的演奏逐渐失传。虽然现在许多的传统音乐的老艺术家们正试图积极的改变这一现象,但在现今的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中,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仍处于较薄弱的环节,大多数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很少,更难使他们从事相关行业,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传承和发展。

(二)课程设置

现在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非常提倡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在借鉴和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本民族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现在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是从我国各大音乐专业院校毕业的毕业生,有的甚至是从西方音乐院校学习归来的毕业生。但是在目前的中国专业音乐院校的建立上看,还是建立在以西方教育模式为主的一套体系上的,在他们的课程设置上也基本上是以西方音乐院校的音乐体系作为基础而设立的,所以在各大综合类院校的音乐教师也大都是在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主的教育中学成毕业的。虽然在国内许多专业院校中也开设了一部分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相关的课程,但是在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对中国几千年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音乐的学习都是粗略概括,而不是全面的系统的学习。更别说开设本土非遗音乐类课程了。在这样的音乐教育体系下学成的毕业生再到全国各个高校甚至是中小学任教,他们没有经过民族音乐专业的系统学习,想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传承和发展相信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二、创新教学,突出地域性特点

现在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相关的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课程,然而这样的课程的学习讲解都较为广泛,没有针对性。对于在高校开设非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并对其进行研究、发展和传承,就必须激发大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热情。因此突出地域的特殊性,让大学生从认识自己家乡、就读学校所在地的音乐文化开始,将地方本土的非遗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学过程中,是实现民族音乐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个良好开端。音乐赏析类课程是大多高校在音乐类公修课中常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许多高校中对于开设本土非遗音乐文化的鉴赏及相关理论课程的却少之又少,包括设有音乐专业的的高等院校。其次开设关于该区域非遗民歌的合唱课也是让大学生对该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传承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开设这类型的合唱课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合唱课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类课程,相对理论类课程来说就相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而将本地区的民间歌曲作为学唱内容,让学生用当地方言演唱作品,这更能激起大学生们的歌唱兴趣。此外,设有音乐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突出地域优势开展实地采风进行音乐创作,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深入民间挖掘和提炼该地的非遗音乐文化,并以尊重传统、保持原貌为指导思想,让学生们在对该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感知、了解、研究后主动进行分析和音乐创作,让它们得以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态。再次还可将采风收集的各类音乐资料,通过教师的研究、分析、讨论、创作后将内容编入学生的声乐、钢琴、视唱练耳、合唱等多门专业课程中。

三、加强高校融入本土非遗音乐文化教育的意义

多姿多彩、魅力无限的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五千年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与灵魂的体现;是历史的活态文化写照。祖辈留给我们这些辉煌灿烂的活态文化遗产是支持中华民族思想、经济、社会、文化、科学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促使在高校融入非遗音乐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传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音乐中体现文化,文化中包含音乐”这是音乐家洛秦先生的一句话。一个地方的音乐是该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该地方人民的审美情趣、精神气质、人文情怀以及文化积淀与内涵。一个地方的音乐文化是基于本土居民祖祖辈辈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中不断挖掘、实践、创造和孕育出来的,它是这个地方活态文化的重要体现。自20世纪以来,西方音乐文化的引入,逐渐渗透着人们的音乐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再加之国内各地音乐专业教育体系对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的传播与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国民接受甚至崇尚西方音乐,逐渐缺乏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与深入,外来音乐文化、网络音乐、流行音乐等诸多方面的不断冲击和影响,给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所以高校挖掘、研究、发扬和继承地方非遗音乐文化也是对中国本民族音乐发展、传承的一份责任与义务。因为只有当地人民了解了自己的民族音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祖国和民族文化的情感。其次,重视民族本位,加强民族凝聚力。大学生对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学习与研究后,毕业去往国家不同城市与地区,甚至是国外学习深造或是就业,通过这种流动形式加强了音乐文化的流动性,增强了国民的民族凝聚力,也达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再次,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人才。既可从事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等事业,又能力从事区域文化艺术工作和实践的高素质特色人才。教育部发布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高校办学要特色鲜明。各大高校无疑可以通立足各地区域文化,突出当地特色,在各地高校特别是音乐专业开设关于本区域非遗音乐类的课程,将区域特色文化艺术引入到高校艺术教育,让高校能够承担发展本土非遗音乐文化的任务,并做出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史贝,李阳.音乐类人才在高校非遗教育实践中的培养[J].大舞台,,(12).

[2]丁永祥.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论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

音乐信号处理探索 第3篇

一、前言

音乐信号分析和处理中最基本亦即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音调检测或跟踪,采用CQT的谱线频率可以和音阶频率具有相同指数分布规律,选用AT89S51单片机,通过T1定时中断,并配合P3.0引脚输出音频频率,从而实现音乐播放和选择。

二、CQT的性能分析

本课题采用CQT的性能作出分析,设音阶频率为则按式(1)计算CQT的第k条谱线所对应的模拟频率fkcq与實际音阶频率fk之间的误差为:

(1-1)

(1-2)

三、单片机实现

1、硬件选取

采用单片机,控制音频产生及led动态显示并处理键盘输入。具体单片机地址分配如下:

P3.0:输出音频。

P3.5~P3.7: 接矩阵键盘的行线。

P3.1、P3.3、P3.4:接矩阵键盘列线。

P1.0~P1.6: 输出接一共阳极的数码管。

P0.0~P0.3:接74LS48,经译码后做4-led的段选码。

P0.4~P0.6: 接74LS138,经译码后做4-led的位选码。

P2.0~P2.7: 接发光二极管,随频率变化闪烁。

2、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的内容一般包括:主程序的起始地址,中断服务程序的起始地址,有关内存单元及相关部件的初始化等。主程序清单

ORG 0000H ;

LJMP MAIN ;

ORG 0003H ;

LJMP WAISEV ;

ORG 000BH ;

LJMP T0SEV ;

ORG 001BH ;

LJMP T1SEV ;

ORG 0030H ;

MAIN: MOV SP,#60H ;

MOV TMOD,#11H ;

MOV TH0,#0F4H ;

MOV TL0,#48H

MOV 44H,#70H;44H-47H设置4位LED的位选择码

MOV 45H,#0B0H

MOV 46H,#0D0H

MOV 47H,#0E0H

MOV 32H,#00H;32H为”秒”的二进制数存储单元

MOV 33H,#00H;33H为”分钟”的二进制数存储单

MOV 75H,#00H;75-77H内存单元清零

MOV 76H,#00H

MOV 77H,#00H

SETB EA ;

SETB EX0 ;

SETB ET1 ;

SETB ET0 ;

MOV P3,#0E4H ;

START: MOV 30H,#00H ;30H存音乐编码

L0: JB F0,L1 ;F0为停止标志位

LCALL DISPLAY ;调用序号显示子程序

AJMP L0

L1: MOV A,30H

MOV DPH,75H ;从75H,76H中取DPTR的值

MOV DPL,76H

LCALL DISPLAY

MOVC A,@A+DPTR ;查编码表(one…eight)取编码

MOV R2,A

CJNE A,#00H,NEXT1 ;

MOV 30H,#00H ;

MOV 12H,#00H

MOV 13H,#00H

MOV 14H,#00H

MOV 32H,#00 ;

MOV 33H,#00

CLR TR1 ;关定时器T1,停止播放音乐

SJMP START

NEXT1: MOV A,R2

ANL A,#0FH;取音乐节拍(即编码表低四位)

MOV R5,A ;把节拍的时间存入R5

MOV A,R2

SWAP A

ANL A,#0FH;取音乐音频值(即编码的高四位)

JNZ SING;是否为0,是0则不发音

CLR TR1

SJMP D1;调节拍延时

SING: DEC A

RLC A ;乘以2

MOV 22H,A;音频值存入22H

MOV DPTR,#TABLE ;乐谱编码表

MOVC A,@A+DPTR ;

MOV TH1,A ;

MOV 21H,A ;

MOV A,22H ;再载入取到的音符码

ADD A,#1 ;

MOVC A,@A+DPTR ;

MOV TL1,A ;

MOV 20H,A ;

MOV P2,A ;

SETB ET1

SETB TR1 ;

D1: LCALL DELAY ;

CLR TR1

INC 30H ;取简谱码指针加1

LJMP L0;返回主程序开始

四、结束语

根据CQT信号处理,采用单片机,控制音频产生,可以大大减少音乐信号抗干扰处理,而且音乐信号不失真,同时采用查表指令,音乐更换方便,通用性好,被很多电子音乐产品选用。

小学音乐教法的探索 第4篇

1. 设计趣味游戏, 激发学习兴趣。爱玩是学生的天

性, 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为他们精心设计快乐的游戏, 他们会积极参与, 并且热情不断高涨, 很快将所学知识消化、理解、吸收。如我在教授《柳树姑娘》这首歌时, 我设计了“抢座”游戏, 由我唱第一句, 学生接唱, 只有唱正确的, 才能坐在小椅子上。学生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 使平时不爱表达的学生在游戏中也能乐于开口, 大胆演唱, 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培养了他们敢于表现的意识。通过游戏,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学得活, 学得快。

2. 贴近学生生活, 训练抽象思维。小学生的思维特

点是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运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如在教唱《数鸭子》一歌时, 由于刚入学的小学生识字不多, 不能很快视唱歌词, 教师就“以画代词”。《数鸭子》的歌词是:“门前大桥下, 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 二四六七八, 嘎嘎嘎嘎嘎, 真呀真多呀, 数不清到底多少鸭, 数不清到底多少鸭;赶鸭老爷爷, 胡子白花花, 唱呀唱着家乡戏, 还会说笑话, 小孩小孩快上学, 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别考个鸭蛋抱回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小房子, 房子门前有一条小河, 和一座小桥, 桥下有许多小鸭子, 河边有一个小朋友和一位老爷爷。小学生兴奋地看着黑板上的图画, 全神贯注地学唱, 能够很快将这首歌学会。

3. 参与艺术创作, 培养多种能力。参与创作就是启

发、引导学生将音乐与动作、音乐与绘画、音乐与演奏相结合, 通过表演、绘画、演奏等方法延伸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 提高学生敏捷的思维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培养创作灵感。如我在教《快乐的小木匠》这首歌曲时, 让学生边唱边跳边表演动作, 有的学刨刨花, 有的学拉大锯, 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 领悟内涵。让学生在活泼、欢快的曲调中, 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愉快,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教授《小小演奏会》这首歌时, 我首先让学生分辨各种打击乐器的声音, 如我拿出铃鼓, 问学生:“铃鼓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谁来模仿一下?铃鼓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让学生用图形或线条表示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 然后让学生模仿打击乐器的声音, 创编歌词、演唱和演奏。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 如自制沙球 (用塑料瓶和沙子制做) 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唱《小雨沙沙》这首歌时, 当孩子们会唱后, 我问学生:“怎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好呢?”有的孩子主张:“小雨小雨沙沙沙”这很点句轻儿;, 应因唱“得我为弱要种些发子, 芽出”土因为这后下句非小应常雨唱开时得声心。兴音奋在小充满稚气的童声中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 造力我感。受到了孩子学

4. 构建和谐氛围, 增进师生情

理感。解, 达与其说是一种智力尔克洛有句名言:过程, “对音不如乐的音说学情是中感, 一因种我素情还的感非体过常验。程注。重用”引教因导师此, 学的生爱在对努音音力乐乐给教●乐氛, 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对创造一种平等、音乐的宽松、兴趣。和谐的比气赵婷教光如:注视每一位学生, 在教学中我会用用赞许信任、鼓励的话期待的眼婷法语掘好评孩时, 价子每身我一上会位的鼓学闪励生光他, 点说。在:教如“学当你中孩能不子唱断唱好发不!的会给他做个老师相信你。鬼”脸或亲密地摇摇他的在表扬某个孩子时, 胳我探作膊, 传递师生间的和他握握手, 真挚情感。通过这些同时, 小小的我动索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孩子进行情感

交流, 如在活动中, 我会经常扮演一些角色, 如兔姐姐、鸡妈妈、小鸟、云朵等, 通过扮演角色, 逼真地表演, 把孩子带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5. 提高自身素质, 打造优秀课堂。教师自身素质的

高低, 直接影响其能否成功地、自如地创造和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有一位中年教师, 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声部合唱, 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 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 即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 右手用钢琴弹奏第二声部, 左手同时弹奏第三声部。三个声音同时出自一人, 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唱效果, 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同时也说明了合唱并不难, 一人能做到, 人多更能做到, 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被当地同行传诵。因此, 作为音乐教师, 应不断丰富音乐理论知识, 掌握音乐技能, 训练视唱练耳技术, 增强音乐完美能力, 提高写作和讲课水平。我觉得如果音乐教师能在这些素养方面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 就会使音乐教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音乐教学自主探索浅谈 第5篇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原有的旧思路、旧观念、旧方式的教育传统模式下,有个普遍存在的怪现象,就是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课。学生围绕着老师的指挥棒被动学习,兴趣寡然。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手段单

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

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广大的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性发展;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探索课,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活”起来。

一、适时“问”,引起审美趣味,激发学生探索动机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导入尝试:①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蜡烛;②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受到意外和新鲜,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呢?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时都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歌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歌,不受国界的限止,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它!”这位教师将导入设计的非常自然,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使学生视觉、听觉获得美感,情感想象获得审美喜悦,又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景中,然后适时的提问,激起探索兴趣,形成探索动机,最终使学生懂得了音乐无国界的道理,并深深地留在学生的心里。

二、引导“玩”,培养审美趣味,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判趣味是狭窄的。但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歌曲教材共同特点是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等。许多教师针对这一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训练;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教学活动……总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他们通过主动的“玩”,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我在进行《粉刷匠》这一课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玩”的乐趣与意义:《粉刷匠》是一首极富有儿童情绪,而且朗朗上口的儿歌。我在这一课教学中,用“开心”和“生气”两个形象各异的小纸偶为线索进行了对歌曲的感受、体现和创作一系列活动。特别是当进行到歌表演和创作这一环节时,并不是使学生通过肢体做简单的律动,这只是停留在了较为浅薄的层次,而应引导学生在这样浓厚的表演氛围中进行更深的探究,从中得到更深的道理。所以学生学会基本的“粉刷房屋的本领”后,①我扮成“开心”说:“同学们,你们都是勤劳的好学生!下面就让我们分工合作,把房屋彻底地粉刷一遍,让它更漂亮!好吗?”②接着大伙开始分头商量什么干;③这时教师引导:“谁来帮着粉刷窗户?”……“还有地面”……一下子同学们又活跃起来!通过这一次“刷房子”的劳动体验,学生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并懂得了“劳动最光荣”;④最后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三、巧用“CAI”,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探索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运用 第6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流行音乐;课堂教学

流行音乐以其朗朗上口,生活气息浓郁,又因富有强烈的时代感而被广大青年所喜欢,然现今的音乐课本所选的乐曲大部分过于严肃、传统和陈旧,缺乏创意和新鲜感,使得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中努力寻求突破点,引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流行音乐的适当引入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内化知识。那么,如何恰当运用流行音乐呢?

一、正确认识中学生与流行音乐

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流行音乐进入校园也是必然的趋势。中学生对于新事物有着非常强的接受能力,对于像流行音乐这样简单易懂的音乐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信息的飞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中学生对待流行音乐有其自身的独特见解,不同的音乐带给他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但也不乏一些盲目“追星族”的出现,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中学生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面对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冲击,我们不能一味地排斥,而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这样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流行音乐有利有弊,我们不能只看到流行音乐消极的一面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应看到流行音乐中积极的一面所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以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他们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不能区分出它的优劣,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必须转换,要成为利用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和学生音乐生活的引路人。

二、流行音乐导入,辅助音乐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流行音乐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时候要把握好原则和标准,要灵活巧妙地与教材相结合,对课堂教学起到补充修饰的作用。例如说选择当下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手的曲目,如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汪峰《怒放的生命》等让学生去品评,这些歌曲的旋律、歌词都很好,这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很大的帮助。

流行音乐的引入不代表它要独占课堂,因为流行音乐毕竟不是主流音乐,所以教师选择流行歌曲的时候要精选细挑,不要只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而选择引入,要选择一些适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富有生活气息、内容健康向上的歌曲,这样不仅让教学内容更加丰盈,也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音乐。比如,在学习“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时,我选择《天堂》《大板城的姑娘》等一些具有民族音乐特点的歌曲导入新课,并对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加以介绍,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画面让学生更加愿意去接受新知识,以此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加以介绍有关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个人艺术风采,也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探究、鉴别流行音乐的内在美。音乐欣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和重要手段,更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然而学生在面对课本上的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时,大多数中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往往望而却步,兴趣缺乏,如果此时把流行音乐与书本上的音乐结合起来,并在欣赏中加以比对,引导学生学习,那么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三、用流行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

中学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依托感性经验的支持。他们欣赏音乐还属于一种感性的外在欣赏。在中学生音乐欣赏过程中,流行音乐占有很大的比重,流行音乐的丰富素材与音乐形象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情感空间,比如可米小子的《青春纪念册》,汪峰的《飞得更高》,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等等。这些歌曲可使学生倍感亲切,能够与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可以释放他們的情绪。学生可以不识谱就能把音唱得很准,他们通过模仿、不断的练习而把握音乐的整体感觉,这些都是因为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提供了丰富、形象的素材。

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的积极元素,更能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让音乐课堂不再是单一的授课模式,而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师要结合教材有选择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流行音乐,甚至会造成学生逆反的学习心理。流行音乐的恰当引入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为音乐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赵一.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碰撞[J].吉林教育,2011(25).

[2]熊巍巍.与时俱进关注流行:流行音乐进课堂之我见[J].中国西部科技,2011(18).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县教师进修学校)

探索肖邦音乐创作的情感 第7篇

肖邦从小就显露出音乐的才能与天赋。七岁的时候, 肖邦在为慈善协会举办的音乐会上弹奏钢琴作品时, 被波兰著名的钢琴家威尔菲尔激昂的赞叹道:“真是一个神童!”肖邦小的时候曾到过捷瓦诺夫斯基的庄园。在那里, 他听到了许多优美、动听、朴素的乡村音乐并跟艺术家学习。天生对音乐敏感的感受力为肖邦以后的音乐生活埋下了种子,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所见到的周围的世界给他的灵感与思索也不容忽视。1826年肖邦师从约瑟夫·埃尔斯纳, 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学院生活, 在此期间, 祖国的文化与民间音乐在肖邦脑海中烙下深深印记, 同时他所接触的爱国诗人与文学界的有志之士, 使爱国情感逐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波兰是一个多灾难的国家, 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个国家曾对波兰进行了三次瓜分, 抢占波兰的领土, 奴役波兰的人民, 并扼杀波兰的民族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肖邦从小就显出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之情, 爱国主义情感在肖邦幼小心灵深处已经萌芽。肖邦通过音乐来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最深切的情感, 他向听众转达了自己的爱和恨, 并歌颂祖国, 歌颂英勇和伟大。正是拥有这样的国际环境, 肖邦虽远在异国他乡, 却运用自己特有方式即音乐语言, 传递着祖国的声音, 体现着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如1831年肖邦定居在巴黎, 期间经常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无私地帮助流亡的波兰同胞, 并免费为其演出, 这时的他已是一位著名的钢琴家了。在巴黎居住期间, 他经常同各国的文艺家来往, 如波兰的爱国诗人维特维茨支、法国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德国诗人海涅等。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性, 要有热爱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内容, 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与肖邦不谋而合, 对其以后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直以来, 我们都在强调情感对于音乐的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的第一本乐论专著《乐记》中, 就讲道:“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敢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 肖邦所拥有的爱国之情不正为肖邦的创作提供了一种灵感与源泉吗?当肖邦心中郁结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时, 从而转化为一种表达的愿望, 这种愿望会化作动人的音乐从肖邦的笔下流淌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使肖邦决定死后一定要把自己的心脏运回波兰。他的遗体一直被安葬在巴黎近郊的墓地。波兰侨民诗人齐普利安·若尔维德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弗雷德里克·肖邦, ……赤诚的波兰人, ……他把撒遍波兰大地的泪珠收集起来, 用他们凝成了以克服与和谐美的晶莹宝石, 镶在人类的皇冠上。这是一个艺术大师才能攀登的伟大的极峰, 而肖邦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大半生在国外度过, 这对于一个侨民是很难做到的, 而弗列德里克·肖邦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他一生创作的阶梯, 正是有了这一阶梯才使他成为杰出的艺术大师。

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 它体现在音乐创作素材的选用和创作技法的吸收上, 这种民族情感体现出了民族文化的光芒和特质。正是肖邦生活的历史年代与环境以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使他的音乐无论从音响效果还是表达的深刻性方面都给人带来深深的震撼, 其音乐作品在无形和无声中都带有强烈的民族性。他的音乐不仅促使波兰人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还为后人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某种可借鉴的经验。肖邦艺术创作的成功十分有力的证明了, 民族情感对作曲家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某些方面说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与否。

长期以来, 世界音乐都处于“欧洲中心”“西方先进”的旗帜下, 对于本民族音乐的思考总是建立在模仿西方的光环之下。但是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 各个国家对文化开始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音乐创作也走向了多元化。如何使我们国家的音乐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民族情感显然是个重要环节。从对肖邦叙事曲创作的分析到现在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都暗示出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感在音乐的创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肖邦的音乐作品中, 很好地将自己的情感和爱国的民族情感融合在一起, 个人优美的抒情性和对祖国命运担忧所形成的叙事性、史诗性使叙事曲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作曲家的创作与自己的情感紧密相连, 这一点毋庸置疑, 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后, 西方各种现在的创作技巧、音乐流派层出不穷。不论作曲家如何地进行着种种反传统的尝试, 这种尝试总是以自我的表达为基础, 使得民族情感在音乐中显得可有可无。在这样的理念之下, 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简约派、具体音乐等等层出不穷, 但是种种创新没有走多远就被另外的潮流或者趋势所取代。由此可见困难的不是创新, 而是创新之后的音乐作品能够走多远, 是否会成为经典。社会为我们提供了通过音乐自由表达的方向, 尽管音乐创作可以完全是一种自我的、新奇的、与众不同的表达, 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是这种表达不仅要对创作者本身有意义, 还要看其对音乐大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个人情感即个人创作音乐的自由并不意味着音乐是不需要传达任何民族情感, 没有民族情感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 不会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出灼灼的光环。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肖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

[2]耶日.勃罗什凯维奇.肖邦的故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2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探索 第8篇

一、改革培养模式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开设音乐课程。在课程建设上, 要逐步把音乐艺术课程提升到与实训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根据院校教学的需要, 进行音乐课程建设,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选编适合目标培养的课程教材等。另外, 音乐教材的正确选用和灵活运用有利于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多媒体音乐课件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合理利用评价体系, 也可以促进师生的教与学。只有不断提高高职院校音乐课教学水平和效率才能真正实施高职类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 是一名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音乐教师要完成音乐教育的任务, 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 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地增强审美意识。音乐教师崇高的专业修养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增强音乐学习的动力, 而且还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

三、因师施教、因材施教

职业院校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 应根据实际情况发挥音乐专业人才的优势, 通过中外名曲鉴赏课、音乐理论课和丰富多样的个性化音乐美育活动等形式, , 使大学生受到音乐美育。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正处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 喜欢接受新生事物, 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够成熟, 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文化和市场文化的冲击, 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审美上也容易受到影响。其次, 很多学生之前没有系统地接触过音乐教育或是从未了解过音乐, 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 他们缺乏一个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外国交响音乐等著名音乐被他们看来是极其高雅的音乐, 会使学生容易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 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对音乐的疏远, 这就影响了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和提高。因此, 作为音乐教师就得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开设一些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在音乐艺术能力上有所长进, 掌握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 为其今后艺术修养的形成奠定基础。让音乐课成为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各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音乐教育工作的力度, 更加切实保证充分的教师人员配备和合理的教学计划。

四、借鉴的国外的音乐教育观念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在于培养具备良好修养的人, 而绝不是学习专业音乐技术。音乐教育这门课程, 应该是为许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学生开设的, 通过对音乐技术的学习使他们成为有一定音乐鉴赏能力的人, 但最终是希望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从音乐中获取快乐并受到熏陶。通过音乐教育, 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 并鼓励学生创作音乐。他认为技巧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认为技巧不是最重要的, 应重视对作品和作曲家的理解, 注重对学生全面音乐素质的培养。所以, 转变教育观念, 向外国先进思想学习, 是我国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

五、积极开张第二课堂

学校业余艺术团体和群团组织是音乐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组织形式, 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进步。艺术团体可设立合唱团、舞蹈队、乐队等, 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可成歌剧团、话剧团等;群团组织可设立音乐协会、舞蹈协会、表演协会等。在活动形式上, 学习基本内容和比赛活动, 小范围训练和集中组织训练, 单项活动和综合活动都可以选用。在这期间, 可以聘请老师或专业学生予以指导, 不断增强艺术表现力, 从而可以达到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 人才培养的问题是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 我们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是关键。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应该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 不断探索职业高校音乐教育的新模式, 促进全面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在音乐教育收到了多数高职院校的重视, 纷纷开设音乐教育课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音乐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不断涌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培养模式,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孔繁洲.音乐素质教育手册[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8.[1]孔繁洲.音乐素质教育手册[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8.

[2]王次召.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王次召.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于润洋.音乐学文集[C].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1992.[3]于润洋.音乐学文集[C].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1992.

浅谈音乐活动的探索 第9篇

一、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营造良好的环境

引用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兴趣是孩子唯一的学习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索、接近或获得某种客体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只有孩子对音乐怀有有浓厚的兴趣时, 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 以获得自信, 在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 使之兴趣随之提高。

我国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 得到怎样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 尽可能用音乐来指引他们做任何事。例如:在游戏活动结束时, 只要孩子们听到进行曲的音乐他们就会迅速收拾玩具;在进食午饭时, 我会播放一些钢琴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琴声中愉快地进行午餐;在午睡时, 孩子们在摇篮曲的陪伴下慢慢入睡。在教学上, 老师要带着饱满的激情上课, 用老师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兴趣, 共同享受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同时老师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正视每个孩子们的能力不同, 切忌在音乐活动中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有些能力强的孩子很容易理解老师的要求;但有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很难教会, 这时老师和蔼的态度, 激励的话语对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在一次的舞蹈课上, 班上的孩子们基本可以跟随音乐的节奏、旋律舞动着自己的身体, 可动作不到位。我用了“看看你们的小手是否比我的高, 动得比我的好看”的指导语言鼓励孩子们, 代替以往的“把手抬高点”的指导观。

二、重视对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

促进孩子音乐素质的发展, 是孩子音乐教育重要目标之一, 音乐教育可以有系统, 有计划地发展孩子的音乐才能和音乐能力。音乐才能主要是指旋律感、节奏感及音乐表象能力。音乐能力主要是指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音乐才能和各种音乐能力是孩子从事音乐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 引导孩子用动作反映音乐

音乐能激发孩子的表现, 孩子更喜欢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动”就是让孩子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每教孩子一首歌时, 不只是教他们会唱还要表现出你对这曲子的旋律、节奏的理解“动”给孩子看,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 孩子开始对曲子有了“动”的欲望, 这说明了孩子自己在听歌曲时对曲子的旋律、节奏有新的理解。在这“动”的过程, 有些孩子只模仿同伴与老师的动作, 也有些孩子是根据自己曲子理解做动作。在一次音乐活动上我放了《西班牙斗牛进行曲》的音乐, 激情的旋律、强烈的节奏感使孩子都禁不住动了起来, 有的跳、有的踏步、有的在拉着手转圈。孩子们这些表现是因为音乐引起了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他们的“动”正是反映了对音乐的情绪。

(二) 启迪孩子的节奏感受

要想培养孩子有比较强的音乐感, 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区别音乐中对比明显的快慢变化, 并能随音乐做快慢不同的动作;

音乐活动《小马》, 开始时我让孩子先听第一段音乐, 请孩子告诉我这音乐给了他们怎样的感觉。孩子的感觉是快、高兴、很想跳的, 然后我再他们听听第二段音乐。孩子的感觉是有点慢、后来又渐渐快。他们基本能把这音乐的节奏型说出来, 然后我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音乐开始的时候是小马跟随爸爸出来玩, 心情很高兴、很兴奋, 跑着跑着, 唉哟跌倒了。它又痛又饿又累地慢慢的走啊走, 走过了一座又一座山, 终于看到草原它在那休息、吃草, 心情也渐渐好了起来。孩子们获得了这些基本信息以后, 也就有了音乐和与音乐形象相适应的视觉形象, 此时孩子们随着音乐做起了小马动作, 这样教学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孩子随着自己想象创造了许多的动作。幼儿自得其乐地做着各种小马的动作, 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欢乐及舒畅的情绪都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上。

2、能用各种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曲子的节奏;

除了在音乐活动课上教孩子音乐知识外, 我还利用了一些课余间隙给孩子强化歌曲的节奏。如:餐前静息时播放不同旋律、节奏的音乐让孩子跟随音乐做动作, 如拍手、点头、跺脚、转手腕等等。加强幼儿对乐曲节奏的掌握, 同时也减少一些空闲的等待时间。

3、提高音乐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打击乐活动中, 按以往的教学方法是先熟悉音乐的节奏、旋律, 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拍打出强弱拍子, 然后分组拍, 最后用乐器进行演奏。这些往往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 缺乏了孩子们的自主权。我记得第一次上打击乐时, 开始孩子们都很活跃、兴趣很高, 跟着我的指导一步一步地进行, 可是到了后来我就发现孩子虽然可以用乐器演奏乐曲, 但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机械的动作, 没有灵魂、没有快乐。我能如何改变这一情况呢?如果在熟悉音乐的条件下让孩子自己说说怎样运用手中的乐器、动作或声音来配合演奏, 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有所提高。孩子们的想法多了, 可是问题又出现了, 孩子们只想到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去玩这音乐, 但他们忽略了音乐的节奏感, 老师提示他们一定要在强拍上表现得强而有力, 在弱拍上表现得轻柔些。经过提醒和孩子们的重新组合, 孩子们在打击乐活动中打出了快乐、打出了成功、打出了自信。

总之, 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 突出了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 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同时还加强了日常生活中各个活动环节的利用与培养。虽然一天生活中的各个活动环节的过渡时间都很短, 但只要坚持下去, 我想长期下来, 孩子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感受力、表现力, 都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摘要:音乐是生活的一种语言创作, 音乐是愉悦、兴快、热情。是孩子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领域。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 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音乐活动

参考文献

音乐探索 第10篇

一、大众音乐文化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一)大众音乐文化的特点

1. 大众化

大众音乐文化特点中,第一点就是其大众化,正是因为这种音乐起源于大众环境,所表达的感情和精神文化,也是从大众的角度出发,歌曲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也不拘泥于传统,而是更加大众、自由,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正是因为这种大众化的特点,才能够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崇,音乐来源与大众,也通过大众来传播,再由来欣赏。

2. 自由化

自由化的音乐特点使得大众音乐文化更加受到欢迎,大众音乐文化不会对创作者、创作内容等有任何的限制,并且最终的传播效果和产生的影响,都是非常自由的。并且,每个人都有欣赏音乐的权利,不会因为身份地位、工作、环境、时间等的限制而没有追求音乐的自由。即使不同的人对于音乐的风格偏好有所不同,但自由化的大众音乐文化,让每个人都有选择自由的权力,去欣赏喜欢的音乐。

3. 多元化

大众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音乐的形式多元化;二是音乐表达的多元化;三是音乐传播媒介多元化。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要产生音乐,不再是只有使用乐器才能够实现的,许多日常的工具也能够带来音乐。比如有使用玻璃杯来演奏音乐的,还有人有技巧的结合了敲门声、水沸声、上楼声、风铃声等,制作成优美的曲子,这样的音乐更加受到欢迎。此外,人们当下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仅仅是在音乐中有着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其他行业中,也是有多元化的特点,不断被发掘和应用。

(二)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状况

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了演变过程,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现在的网络共享,大众音乐文化呈现出越来越大众化的特点。同时,大众音乐的内容、创作方式、表达思想等等,也大多是受到不同时期的社会现状所影响的,从盛唐时的乐舞,到宋元时期的杂剧、说唱,再到明清的小曲,还有近现代的通俗音乐,都是跟随社会的演变而变化的。总的来说,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现代的音乐更加自由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社会中不乏有许多低速歌曲、粗口歌曲等,歌曲的内容和传播的思想,对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来说是非常不健康的。甚至有的是以音乐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宣泄自我,歌词中也不乏淫秽下流的词汇,懵懂的学生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会不自觉的去模仿,给初中音乐的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实践

从课时安排上来说,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大多数学校安排的音乐课程为一周一节,某些学习艺体类的学生,一周学习音乐的课时会多一些。但针对大部分的学生而言,音乐课是非常少的,而在有限的音乐课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音乐教学是很难实现的。许多学生本身的音乐基础就比较薄弱,再加上没有充足的课时来接受系统化的教育,音乐课在许多初级中学中形同虚设,甚至在学生进入毕业班级后,课表上的音乐课、美术课等自动调换成其他主学科。这也就导致许多初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实践非常非常少,并且大多数教师的教学重心也并不准确,在音乐课中,往往是由教师来教学生唱会一首新歌曲,一节课就结束了,基本上没有对音乐表达技巧、乐感培养等的关注,教师的对于音乐课的敷衍和学生的不重视,都影响了音乐课程的开展,音乐课变成了单一化的“教唱歌曲”课,实践的教学严重匮乏。

(二)学生的认知不准确

音乐在初中的课程安排中,是一门“副科”,不会进行考试也不需要完成作业,与其他需要进行中考的学科相比,音乐的重量基本被学生忽略了。再加上学校也是以“应试教育”的方式为主,重点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对于副科的关注少之又少,基本上没有学校会强调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学校中的音乐师资力量也不充足,往往是一名音乐教师同时担任好几个班级的音乐课。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认知也大多是“可有可无”的。从表面上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在音乐课中表现出活跃的学习氛围,也积极参与到与老师的互动中去,但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将音乐课变成可以休息、玩闹的课程,而没有真正去学习音乐课程中关于音乐技巧、音乐内涵的知识,缺乏对音乐课的正确认知,要学好音乐也是较为困难的。

(三)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虽然我国目前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在不断改进中,但音乐课程来说,教材较为老旧,其中的许多歌曲,许多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到,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有学生觉得一些歌曲早已落时,不愿意去学习,心理上也对音乐课产生一定的排斥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兴趣缺乏。再详细到教学内容中去看,编制的音乐教材大多也是以歌曲教唱为重点,没有涉及到音乐知识,相关的理论分析、音乐技巧等等,基本上也不会有涉猎。教学的内容不能跟上时代,并且没有实质性的音乐培养内容,完善音乐课程的实现还任重而道远。

三、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构建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方法

(一)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能够让学生对于音乐有更加系统化的认知,并且在了解了更多关于音乐的理论知识后,学生能够更加重视对音乐的学习,将音乐变成一门需要思考和记忆的学科。同时,还要结合相关的实践练习。由于初中阶段音乐课程安排的时间较少,因此,在进行音乐的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尽量结合理论和实践。在对学生进行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后,还需要了解学生的音乐水平,然后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应约水平来进行教学。针对性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音乐课中不再三心二意,而是带着探索的心理来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练习音乐。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萌发更多想要了解音乐的想法和欲望,主动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教师的教学也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拥有优质教学素质的教师,往往能够让学生爱上一个学科并积极去学好。因此,在音乐的教学中,对于教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在这一方面,第一点就是要丰富学校的师资力量,招聘更多拥有专业技能的教师来校,然后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力求每名老师都能够了解音乐教学的重心和技巧。同时,在教学开始后,还需要学校的重视来提升教师和学生对音乐的重视。学校可以对音乐也进行定期的考察、评比等,把音乐变成一门需要考试的学科,教师的重视度和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提升。

(三)联系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进行教学

学生的实际水平直接关系到后期教学的效果,如果学生本身的水平不够,而教师的教学内容太过专业化,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跟不上进度,并逐渐丧失对音乐的兴趣,不愿意去学习音乐,反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对此,可以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对学生的基本音乐水平进行了解,比如简单、适当的笔试、口试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评分,然后综合整个班级的情况,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将其作为备课的参考之一,并且也多多了解学生在日常中比较喜欢的音乐和接触较多的音乐风格、音乐类型,紧跟学生的步伐来进行教学,激发起学生更多想要学习的欲望。

四、结语

大众音乐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代音乐的主流文化之一,音乐从大众中出发,再回到大众中,是一种充满大众气息的音乐文化,它的自由、多元,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下,初中音乐的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有音乐课程中缺乏实践、学生对音乐课的认知不准确、教学内容有待改进等。我国的音乐教学还不够系统化,重视度也不够,但重视对学生音乐的培养,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可以从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联系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进行教学等方面来加以改进,实现对初中阶段学生音乐的培养。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就伴随着对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音乐从古至今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表达感情、舒缓身心的重要方式,在当今大众音乐文化的背景下,音乐传播媒介和社会音乐活动等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音乐从生活中走进课堂也受到了大众的支持。我国目前在各个教学阶段均有开设音乐课程,尤其是在初中阶段,音乐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从目前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包括实践课程的训练、教学内容的安排等等。在本次讨论中,首先对大众音乐文化的基本特点与发展状况,然后结合我国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情况,分析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当下的音乐特点,探索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大众音乐文化,初中音乐,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秉国.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6:27.

[2]唐颖青.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分析[J].艺术时尚,2014,08:258.

[3]苏晨曦.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研究[J].才智,2015,36:93.

[4]赵东源.初中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基于大众音乐文化视角[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02:101.

[5]周荣春.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11:16.

[6]王利芬.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5,07:46.

[7]申秋明.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学生情感能力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2015,23:37.

[8]郑一飞.新视域下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携手融入艺术教育音乐课堂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241-242.

[9]刘晓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5,19:37.

音乐探索 第11篇

关鍵词:区域 民族 音乐

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很多的教师都在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现阶段的教学,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户外,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对民族音乐教学来说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区域音乐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没有任何的限制,在多年的发展中,区域音乐的文化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色。在现阶段的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良好的结合区域文化特色或者进行一定的借鉴,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鉴于这样的情况,有很多的音乐高校开始了这样的探索,希望能够获得新的突破。本文就对区域音乐文化特色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进行一定的探索,主要是以客家音乐为例。

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的探索

在现阶段的音乐文化研究中,区域文化成为了主导的研究对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专家和学者发现,区域音乐具有很强烈的文化特色,比方说客家音乐。客家音乐文化艺术以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和形式多样而为世人瞩目,是客家艺苑文化中一簇绽放异彩的奇葩。“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艺术”,将客家音乐文化教学纳入音乐教育体系中,让我们的学生“会唱家乡的歌,会跳家乡的舞,会奏家乡的乐”,通过让学生学习本土音乐文化,使之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传统及本土音乐文化特色,为营造学习民族音乐的浓厚氛围及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奠定扎实的基础。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客家的音乐文化显示出了独特的音乐文化特色,虽然也是汉族,但由于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在高校的民族音乐教学中,显得分外迷人,同时也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二、丰富多彩的江西音乐资源

(一)民族众多

对于本文所讨论的区域音乐文化特色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探索来说,虽然主要是以客家音乐为主,但免不了与整个的江西地区打交道。主要原因在于,客家本属于江西地区,而且江西地区的民族众多,这就在客观上造就了江西的音乐资源丰富,同时在主观上,江西人民的热情好客,又使得音乐能够表达出更多的东西,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在现阶段的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探索中,客家音乐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也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但民族音乐教学是向前发展的,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都是有限的,只有结合更多民族的音乐,才能使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对于客家音乐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一个里程碑,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仍然没有办法离开客家音乐,而江西的众多民族,也为民族音乐教学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二者都有一定的功劳。

(二)客家民歌资源

对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来说,在借鉴或者结合区域文化特色的时候,民歌是非常好的一个模块,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民歌都是非常好的一种文化,一种传统。尤其是在现代,由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我国对于民歌的重视程度也大幅度的提高。在现阶段的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根本没有办法离开民歌进行教学。尤其是客家的民歌,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声调,还是歌词,或者想要表达内涵,都是现阶段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所缺乏的东西,因此,不仅仅应该加强客家民歌的学习,还应该不断的进行深化,利用好广泛的客家民歌资源,将民歌中的教学内涵和内容良好的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将来的发展中,更好的发展民族音乐。

(三)民间戏曲音乐资源

在很多人看来,戏曲和民族音乐简直就是天差地别。戏曲被称为“国粹”,民族音乐也有自己的特点,二者都是国家重要的文化,但是,在现阶段的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当结合了区域音乐文化特色以后,尤其是客家音乐。专家、学者以及一些资深的教师发现,客家的民间戏曲资源相当的丰富,而且在这些资源中有很多的地方可以进行借鉴,比方说曲调的变化,虽然戏曲的曲调较长,但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是适当的进行缩短。而且在长时间的研究以后,有些教师会发现,戏曲的曲调与民族音乐的曲调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通性,这就可以进行一定的借鉴,从而促进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从侧面来说,客家民间戏曲音乐资源的丰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瑰宝,也是区域音乐文化特色的体现,需要得到良好的利用才行。

三、客家音乐实践教学构想

(一)成立研究中心

在现阶段的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由于区域音乐文化特色对教学产生了很重要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客家音乐方面,鉴于这样的情况,本文建议可以在学校成立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客家音乐,随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民族音乐教学之中,同时为了更好的利用地域音乐文化特色,可以让研究中心与外界进行一定的联系,这样就避免了客家音乐出现限制性,失去本真。对于研究中心而言,只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并不是为了进行某项学术研究,一定要避免发展道路的歪曲,同时要注意保持和外界的联系。客家的丰富资源是不能中断的,必须及时的输送到研究中心里,这样才能及时的整理成教材,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邀请老艺术家进行交流

对于客家音乐来说,老艺术家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见证了客家音乐的发展历程,对客家音乐的过去,现在,甚至是将来的发展都有独到的见解。邀请老艺术家进行交流,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发展,同时能够结合区域音乐文化特色,对客家音乐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现阶段的很多高校都在邀请老艺术家进行交流,有的甚至邀请老艺术家“出山讲课”,由此可见,这些老艺术家的能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总结:

本文对区域音乐文化特色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主要是以客家音乐为例,对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而言,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应该摆脱限制,结合区域音乐文化特色,尤其是像客家音乐这样具有丰富资源,具有明显特色的音乐。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中,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华.高师音乐教学与本土音乐[J].青海教育,2007,(Z1).

[2]田连印.关于发展民族音乐的思考[J].林区教学,2008,(07).

初中京剧音乐教学的探索 第12篇

1. 电子多媒体的利用

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 仅让学生接受课本中的知识熏陶太过于局限性, 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主动地把图书馆当成探究性学习自动化管理的一种方式, 并使其充分地得到应用。利用电子阅览自动化的功能, 图书馆能够更全面、快速地向学生提供馆中所藏的信息量。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 自主检索图书馆中的图书目录、借阅信息, 以及更新信息等。这种自动化计算机查询系统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查寻资料的时间, 既方便了学生, 又提高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并获得新知识能力的要求, 对中学生实行信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需要。

2. 师资力量的提高

图书管理员作为一名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和文化教育者, 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 在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经常与学生沟通, 交换读书心得, 深入探讨对某些书籍及作者的看法等。通过学习交流, 图书管理员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主要的阅读倾向, 这种谈心式的交流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走进图书馆的学生, 在面对大量的书籍时, 往往不知道从何选择, 在这个时候, 图书管理员就应该及时给学生们进行引导, 将适合他们心理年龄的书籍推荐给他们。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在日常的工作之余, 要抽出空闲时间去了解图书馆的书籍情况, 尽量做到心中有书。

3. 图书馆服务质量

新课标下的图书管理工作, 从原本的单一性向现在的综合性进行改革, 其更加注重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投入, 要求图书馆须向中学生提供大量的图书资源, 按照教学的需要, 利用有限的资金来采购相关的书籍, 对藏书的结构体系进行优化, 以此来提高藏书的质量。同时也要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主要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实现人性化的服务。如为同学们提供干净整洁、书香气息浓郁的阅览室, 让同学们可以尽情地遨游在自己知识领域的一片小天地之中。图书馆作为知识海洋的汇集中心, 其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学生的技能储备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 我们要扩大图书馆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及凝聚力, 让更多的师生走进图书馆来, 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总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中学图书馆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学图书馆的建设,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发挥中学图书馆的积极作用。

(江苏省运河中学)

京剧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 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弘扬民族文化”的学习。而在浩如烟海、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音乐中, 除民歌、民间乐曲和地方戏曲外, 最具艺术价值且又影响广泛的民族艺术, 当属被称之为“三大国粹”之一的京剧了。在新课程背景下, 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京剧、喜爱京剧呢?下面, 我仅从个人在京剧音乐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尤其京剧艺术集文学、歌唱、音乐、舞蹈、表演、武术、杂技、服饰、脸谱、化装和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 经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其表演形式和戏曲理论日臻完善、完美。它不仅在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在国际上也已经具有了极高的声誉, 被称之为“东方艺术的珍品”“中国文化的精粹”。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开创的戏曲表演理论, 也堪称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相媲美的三大戏曲体系之一。那么, 为什么具有如此之高艺术价值、影响如此广博深邃的京剧艺术, 却在国内举步维艰, 在年轻的一代中备受冷遇呢?这不仅有其多方面、多层次的各种原因, 也和个别学校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以及音乐艺术教育长期滞后的状况有一定的关系。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 我认为:

(1) 在教材的选编上, 应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 把它当做“国人”必学、必唱的“国戏”来全盘考虑、系统编排。普及京剧要从小、从早抓起, 少年儿童完全可以接受并能学好京剧。

(2) 音乐教师不能忽视戏曲音乐的教学, 要以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责任感, 努力钻研并且逐步提高戏曲方面的知识和演唱演奏技能。很难想象, 一名对“国粹”一无所知的, 只会照本宣科, 播放录音、录像的教师怎能使学生对戏曲产生浓厚兴趣呢?

(3) 京剧入课堂我是持肯定的态度, 并为此积极地准备着。京剧的教学, 教师是关键, 如果我们教师连京剧都不懂, 不会唱, 怎么能教学生呢?因此, 作为音乐教师, 我们应该主动地通过电脑、录音以及走访一些老的艺人等方式去认识京剧、学习京剧。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让学生学习京剧而我们自己却不会, 这样我们就不配做一名教师。让京剧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 我们不光是让学生唱几句京剧,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我们国家的国粹, 使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而这一任务, 应由我们这些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来承担。

(4) 由于有些中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欲望不是特别强烈, 不善于模仿演唱, 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京剧。因此, 作为音乐教师, 我们应该从其他的方面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生动的脸谱、人物的化妆、服装、道具、伴奏乐器等这些最基本的京剧硬件, 我会让学生通过观看、演奏等方式, 真正去感受京剧、体验京剧、演绎京剧。

(5) 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一些其他的戏曲, 京剧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同时, 学生通过对京剧的学习, 还可以拓展了解到其他的一些剧种, 如越剧、黄梅戏、评剧等。

京剧是国粹, 这个在我国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 我们不可能通过几节课、学唱几个唱段就让所有的学生喜欢上它, 掌握它的精髓。但我们相信, 只要我们教师为传承民族文化真心诚意地想办法去做这件事情, 京剧就会真正地走进我们的校园, 走进学生的生活。

上一篇:故事化叙述下一篇:无线输电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