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方案范文

2024-06-20

管控方案范文(精选12篇)

管控方案 第1篇

一.建筑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对于建筑中出现的问题,60%是因为设计者不能工程需求及实地要

求进行设计,比如对于常年干旱的地区相对于其他常年梅雨季节的地区在防水防潮方面要求较低,而设计者往往会忽视这些要求。其次排水系统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常常是达不到预计效果。最后部分设计不符合工程要求及力学原理。

二.施工中的问题分析

1.不能选用合适的防水材料

一些施工单位在招标时为了拿到工程,一味的减压价格,从而忽视了对防水材料的要求,选用一些防水性能差,延展性不佳的材料,造成屋面防水质量存在问题。

2.防水施工单位整职业素质太低

在实际施工中,防水施工单位的业务素质太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施工者未能按照工程的要求和基本规范要求进行,因此成为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例如防水层的搭接长度太短,厚度不足层数短缺,泛水层的出现错误外贴,坡度小,未进行分程序验收,缺乏认真对待的态度,这为工程质量问题留下隐患。

3.施工不合理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进度安排不合理,常常出现赶工期、抢时间的现象,从而导致工程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比如:在平层未完全干时就急着铺设防水层,在铺设时又缺乏合理的排气排泡的措施,导致在铺设后出现鼓起,平层腐烂的现象。又如:空心板灌注混凝土未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就进行下一步的工程操作,在施工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荷载和震动很容易使强度不够的混凝土板出现裂痕,造成严重的施工隐患。

4.材料不符合要求

因部分施工人员不熟悉材料,选用的材料达不到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忽略细节的检查和验收,忽视了在工程中重要的施工要求,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隐患。

三.施工管控措施

为了达到工程质量的一定水平,确保工程有序的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因从设计要求,施工要求,施工管理和控制方面进行研究。

1.对设计师的要求

首先作为设计者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实际地区的实际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安排,对于潮湿,长年梅雨季节的地区在设计是因考虑材料的防潮防水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水设计质量,要满足1)屋面应具有系统完整的防水层;2)防水层不会因其他基层的移动、断裂而发生改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防水层能承受恶劣的天气,对于突变的天气而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其次,明确设计的思路,从分考虑各方面的要求,要有明确并有效地排水设施,一旦发生强大性的暴雨,可以利用排水系统进行有效快速的排水,来缓解屋面建筑的压力。最后,各项设计应符合一定的力学理,工程原理等,防水层要考虑到整体的结构要求,不同的基层采用不同的设防达到全面设防的效果,增强整体的刚度要求和强度要求。

2.对施工中的管理要求

1)在进行施工前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与指导i,确保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对于屋面防水施工人员要进行定期的验收和检查,提交检验报告确保下一步的有序进行。

2)施工者要考虑施工的天气要求,为保证施工的有效进行,适宜在+5℃~+35℃气温下进行;高聚物以及高分子防水重要材料不宜在负温环境中进行施工, 雨雾天气,冰冻天气或大气湿度过大的天气不宜进行施工。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度改写,确保每一步将防水措施做到位,审核到位,减少或消除在生产中可能造成的防水措施的不规范行为。

四.防水管理控制方案

1) 防水层的外加的保护层一定要按实际情况选用较好的材料进行施工。保护层要注意在施工时对防水层的特别保护,防止新建的防水层被破坏,在进行防水层下一步的工程操作时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而且要注意在进行施工时不要损坏新建的防水层。同时我们要规范建设单位和施工的行径,按照施工地区的要求科学的选取施工材料和防水材料。在购买材料时着重注意材料的出厂合格证书和实验报告单,在施工开始时要在现场在对防水材料进行实验,确保材料的准确无误,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杜绝施工者偷工减料,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不定期的进行材料审核、进度审核、工程质量审核。强调施工建筑的重要性,保障他人与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

2)加强防水层的施工要求,注重在防水层与其他层次之间的关系,既要相互依托同时也要互不影响,确保防水层的功能作用在国家要求范围之内。严格检查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的工艺要求,标准进行规范操作,铺贴方位、卷材层与两幅卷材包括层与层之间的间层,基搭接的长度、厚度、宽度要符合要求。卷材进行冷粘时,所选用的胶粘调配要用专人进行,进行专业匹配,并及时化验,防止错配,混用的现象。基层含水率达到要求后并掌握,后进行粘贴。严格控制阴阳角、加固层中的问题处理。隔气层、找平层、隔离层、保护层、保温层与防水层非常相关。在施工时部分要进行交叉作业,如防水层与相关层。相关层的质量会影响到防水层,有时直接会影响防水工程的成功与失败。细部节点主要有后浇带、楼板的管根变形缝、穿墙、阴阳角或洞口要特别的引起注意,防水层的关键环节就是它,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视。再放水工程的整个过程中,这些地方数量众多,施工难度较大,只有严格规范操作,从而保证细部节点的处理,保证防水工程的长久使用性。

3)防水层的完成需要每一步来严格的完成,确保质量无误,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进行处理。在别人看来质量检查这样最后一道工序试不起任何作用的,但同时我们要知道工程的结束是要进行投入使用,在确保工程是否安全完成时,要进行最后的审核,来保证他人生命利益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严格进行质量审核通过,如果提前发现施工的不足之处要进行修补。同时加强防水层成品的保护,按时完成保护层的施工。只有保护好防水层才能确保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不在出现问题,这个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保护,试验完成后也要进行保护,确保以后的施工过程中不会构成防水层的破坏,在之后的施工过程重要派人定时的对防水层进行检查,防止在施工中无意破坏了防水层。

总而言之, 工程建筑防水质量问题是购买该建筑人最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在这样的问题上存在很多的漏洞, 也引起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本文粗浅的介绍了建筑防水工程质量的管控方案, 希望在这方面能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华清.刚性屋面渗漏水原因及改进措施[J].施工技术, 1983年05期.

[2]史济灿.防水屋面施工及质量控制[N].建筑时报, 2006年.

管控方案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县禁毒委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戒毒条例》为依据,充分发挥乡村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等基层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各种在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方面的工作机制,切实推进对吸毒人员特别是流动吸毒人员、吸食合成毒品人员各类管控措施的落实,切实提高禁吸戒毒工作效果,最大限度地萎缩毒品消费市场,努力减少毒品对的社会危害。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行动,切实加大对吸毒人员特别是流动吸毒人员、吸食等憾毒品人员的全面排查,进一步摸清各地吸毒人员的人数,及时发现新滋生吸毒人员,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吸毒人员的发现能力;

充分利用各种戒毒资源,依法落实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戒毒康复场所康复、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等措施,实现各项戒毒措施的无缝衔接,把吸毒人员管控工作的责任落实到社区和各类戒毒、康复场所,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吸毒成瘾人员的收治和戒毒康复能力;充分依托公安机关“大情报”平台和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深化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工作,切实加强对流动吸毒人员特别是毒情严重地区吸毒人员的管控,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吸毒人员的动态管理能力。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次行动的领导,县禁毒委员会成立全县集中开展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县禁毒办公室主任、县公安局局长陈琦同志任组长,公安、司法、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禁毒办,办公室主任由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毒品问题专项整治办公室主任杨海泉同志兼任。

四、工作措施

(一)全面排查登记吸毒人员,切实掌握底数和现状

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联合公安、司法行政、卫生等有关部门和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对吸毒人员全面开展排查和核实登记工作,切实摸清吸毒人员底数和现实状况。

(1)是全面核查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以城市街道、农村乡镇为单位,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根据已经掌握的吸毒人员信息,通过深入社区、戒毒场所、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点走访等形式,采取与吸毒人员本人、亲属或知情人见面等方法,对已经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逐一进行排查,认真核对登记信息,了解其现实状况。对已经外出特别是流入到毒情严重地区的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的责任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其亲属和流入地工作单位建立协作机制,跟踪核查其在流入地的生活、工作和戒毒等现实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摸排出的吸毒人员现实表现信息要由社区(责任区)民警及时录入„派出所基础信息管理系统重点人员社区管控”子系统。

(2)是深入排查发现隐性吸毒人员。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通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发布通告敦促吸毒人员主动登记、鼓励群众举报、动员吸毒人员检举揭发、加强对涉毒娱乐场所专项整治等形式,组织力量切实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社会无业人员等吸毒高危人群的排查,最大限度地发现隐性吸毒人员。针对当前合成毒品不断发展蔓延的势头,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特别加大对吸食合成毒品人员的发现登记力度,做到发现一个,登记一个,管控一个,不得以任何理由漏登、漏管。对于发现的拒不交代真实身份或提供假名假住址的吸毒人员,公安机关要千方百计加大审查力度,核清其真实身份,并顺线深挖吸贩毒犯罪活动,力争破获一批涉毒案件,摧毁一批吸贩毒网络。

(3)是认真做好吸毒人员信息更新维护工作。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吸毒人员信息上网、维护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公安部、司法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吸毒人员登记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禁毒办关于《吸毒人员信息维护暂行规定》的最新要求,及时将排查出的吸毒人员的最新现状信息更新到公安机关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社区(村组)以及卫生、司法行政等相关部门要积极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健全信息交换机制,按照要求及时将排查登记的吸毒人员信息通报当地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录入到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公安机关要结合集中排查登记行动,做好入库吸毒人员信息的核查清理工作,发现入库吸毒人员身份信息错误的,要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如系本单位录入的要及时进行更新纠正;如系外单位录入的错误身份吸毒人员信息,要及时通知原经办单位进行核实修改,以确保网上吸毒人员信息的完整、准确、鲜活。

(二)集中开展收治吸毒成瘾人员行动,依法落实各项戒毒治疗和康复措施

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在全面掌握吸毒人员底数和现状的基础上,集中开展查处收治行动,实行“四个一律”,即对新发现的吸毒人员一律行政拘留,吸毒成瘾人员一律责令社区戒毒,吸毒成瘾严重一律强制隔离戒毒,对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一律责令社区康复,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品社会危害。

(1)是依法做好对吸毒成瘾严重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对于发现的有吸毒行为人员,公安机关、卫生部门要严格按照《吸毒成瘾认定办法》规定的职责分工、认定标准和程序要求,依法做好吸毒成瘛认定工作。对于被认定为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吸毒人员,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充分利用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的强制隔离戒毒资源,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坚决予以强制隔离戒毒。专项行动期间,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强制隔离戒毒吸毒人员数要力争达到本地上现有吸毒人员数的6%。对被责令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县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要依法收治,不得拒收或变相拒收,并不得向办案单位收取费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要切实加强对在所戒毒人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改进戒毒治疗康复工作水平,严防发生戒毒人员脱逃、自伤自残、死亡等重大事故。对于戒毒期满一年和期满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所要按规定认真做好诊断评估工作,公安机关要依法从严审批,不得降格处理、任意缩短戒毒期限。

(2)是切实加大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力度。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禁毒法》、《戒毒条例》,积极探索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建立健全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卫生、公安、司法、民政、人社等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模式,确保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对于发现的有固定住所或稳定生活来源、具备社区管理条件的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要依法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对于即将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出所的人员,原决定公安机关和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要建立提前通报制度,及时依法责令出所人员接受社区康复,确保戒毒措施的有效衔接。对于被责令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戒毒条例》的有关规定,逐一与其签订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协议书,并严格按照协议规定进行管理。公安机关要依法做好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的定期尿检工作;卫生、司法行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积极会同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工作机构切实落实帮教措施,督促戒毒康复人员自觉履行协议,妥善解决戒毒康复人员在生活、医疗、安置、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切实提高戒毒和管控效果。对于未按期报到、又吸食注射毒品或严重违反协议的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人员,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工作机构要在发现后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在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中及时更新维护现状信息,进行布控、查找,依法处置。

(3)是努力扩大戒毒康复场所的安置规模。建设戒毒康复场所,完善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融入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是有效解决吸毒人员复吸率高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措施期间以及参加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的戒毒人员进入戒毒康复场所的,戒毒康复场所要与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工作机构、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加强联系,防止其脱管失控。重新融入社会。

(4)是切实提高社区药物维持治疗人员的维持率。对海洛因成瘾者开展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是减少毒品需求、萎缩毒品消费市场、降低毒品危害的新举措。指导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综合干预能力、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切实提高在治人员的维持率,努力减少脱管失控。治疗门诊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加强对服药人员信息的登记工作,及时将服药人员的登记信息报公安机关备案;对于边治疗、边吸毒等违反管理规定人员和脱失人员,治疗门诊要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当地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公安机关要与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强化对受治吸毒人员的监管,防止吸毒人员漏管失控,并坚决杜绝发生违反规定到治疗门诊收戒吸毒成瘾人员的情况。(三)进一步完善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对社会面吸毒人员的动态管控水平

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充分依托公安机关“大情报”平台和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切实加大对社会面特别是流动吸毒人员的管控力度,有效防止和减少吸毒人员脱管失控,努力实现社会面无失控吸毒人员目标。

(1)一是分类落实管控措施。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充分利用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密切关注各类吸毒人员的动向,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对于社会面上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等戒毒措施的人员,有关责任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管理,严防脱管失控;对于执行期间下落不明的吸毒人员,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通过网上临时布控、异地协查、组织查找等办法,尽快查清下落,重新纳入管控;对于强制隔离戒毒期满的出所人员,戒毒场所要及时通报其所在社区(村组)、单位及公安派出所,建立无缝衔接制度,依法做好后续管理;对于有吸毒经历、尚未发现复吸毒品已经满三年的人员,依法不再纳入动态管控,但其所在地社区(村组)、公安机关要注意加强法制教育,进行提醒告诫,防止其出现复吸。

(2)是切实加大对流动吸毒人员的查控力度。县公安机关要充分依托

“大情报”平台的吸毒人员活动信息预警功能,切实加强对旅店业、出租房屋等吸毒活动重点场所的控制,提高对社会面流动吸毒人员的发现和控制能力。对于预警发现的有吸毒行为人员,要按照公安部《涉毒人员预警处置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依法处置。吸毒人员流入地和流出地公安机关要根据公安部构要求,建立“两手抓、双向管”的工作机制。对于发现的外地户籍吸毒人员,流入地公安机关要在作出处置的同时,及时通报其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对于流向其他地区的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要主动、及时通报流入地公安机关,会同流入地共同落实管控措施,有效防止漏管失控。各市级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吸毒人员预警处置情况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切实提高公安机关通过“大情报”平台查控取毒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3)是切实加强对毒品重点地区吸毒人员的管控。主动加强与广东、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毒品重点地区公安机关的协作,严格加强对流入重点地区吸毒人员的排查、管控。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跨地区协作查控吸毒人员工作机制的优势,认真做好国庆安保工作。

五、行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中旬)。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根据县禁毒委部署,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带J定本地实施方案,迅速启动排查登记管控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8月下旬至11月中旬)。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通过加大社会面和戒毒场所的宣传,深入社区、戒毒场所、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点、以及吸毒人员家庭走访、核查,开展娱乐服务场所整治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排查力度,做好信息登记上网工作,依法组织对吸毒成瘾人员的收戒行动,逐一落实管控措施,努力实现既定工作目标。(三)总结表彰阶段(儿月下旬)。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对这次专项行动要认真总结,进一步完善吸毒人员日常排查、登记和动态管控工作机制,并于11月1 0日前向县禁毒办报送工作总结报告。县禁毒办将依据各地工作情况,对领导重视、组织有方、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通报表彰。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开展吸毒人员集中排查登记和管控工作,对于教育挽救吸毒人员、净化社会环境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当前禁毒工作的一项重要F容,从社会大局稳定出发,认真分析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切s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动工作开展。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制道办亨处切实落实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机构、人员和鸯费,确保各项戒毒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招工作涉及公安、司法、卫生、宣传、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饵障、食品药品监管等多个部门,各地禁毒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等基层组织,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作配合,同心协力推动专项工作的开展。公安禁毒、监管、刑侦、治安、法制等多个警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对专项行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有关部门、各警种要加强分析研究,相互沟通,密切协作。

(三)落实责任,强化督导。各乡镇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任务,层层落实排查登记和管控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检查督导,狠抓措施落实。县禁毒办将每月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和成效,并将适时组织县禁毒委有关成员单位进行督导检查。县禁毒办将把此次专项行动纳入全县禁毒工作绩效考核。各地也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于专项行动期问行动快、措施实、排查登记和管控效果好的单位要迸行表彰奖励,对于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吸毒人员脱管失控、引发社会治安事端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和责任追究。

印刷业VOCs管控政策及减排方案 第3篇

VOCs管控政策

1.背景

VOCs是PM2.5和O3的关键前体物,对夏季O3和秋冬季的细颗粒物污染贡献巨大,而且部分VOCs具有臭味和毒性,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印刷业常见的VOCs含有酯类、醇类、酮类和苯类等。对于印刷排放标准来讲,以非甲烷总烃( NMHC)来表征VOCs,即以NMHC作为排气筒、厂界大气污染物监控、厂区内大气污染物监控点以及污染物回收净化设施去除效率的VOCs的综合性控制指标。

工业固定源VOCs排放所涉及的工业行业按产品生命周期可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有机溶剂产品的生产;有机溶剂产品的储存、运输和营销;以有机溶剂为原料的加工;有机溶剂产品的使用。印刷业属于比较典型的有机溶剂产品的使用环节。从近两年上海市VOCs减排情况来看,印刷业有机溶剂产品使用环节VOCs排放量相当大。

2.行业概况

印刷业VOCs排放来源主要是溶剂型油墨、润版液、胶黏剂、涂布液、光油、洗车水的使用,VOCs排放节点主要在印刷、复合、涂布、上光及烘干等工序。而且印刷企业管理水平相差较大,采取有效的末端治理设施较少,典型印刷企业印刷工艺捕集效率较低(20%~40%),但NMHC排放浓度较高,典型的复合和涂布工艺排放口NMHC浓度可达3500mg/m3。

3.标准概况

表1所示为各地VOCs治理相关标准中油墨VOCs含量限值,上海市相对北京市要求相对宽松,但相对广东省、香港稍严格。表2为各地排放标准中排气筒浓度限值,可以看出,各地对苯、甲苯、二甲苯的要求比较严格。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排放速率限值为1.5kg/h,这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讲难度较大,这就要求企业的末端处理设施效率达到90%以上。

4.排污收费政策

(1)《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财税〔2015〕71号)

2015年,财政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主要针对石油化工和包装印刷两大行业试行VOCs排污收费。按照污染当量(0.95kg)征收,初步规定计算方法为物料衡算法。原则为排污者自行申报,需要提供购买、使用原辅材料和有机溶剂的发票、结算或领料凭证,原料供货商提供的VOCs含量说明,以及危险废物处理发票等材料。当然这是建立在企业诚信的基础上。管理部门有权对企业进行稽查,若查到企业提供的有些数据不真实,将依法对其处罚。

(2)《关于制定石油化工及包装印刷等试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185号)

该文件提到两个原则,一是合理定价,促进企业合理主动减排;二是实行差别收费,制定约束机制。

(3)《关于本市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的通知》(沪价费〔2015〕18号)

上海市继北京市之后第二个发布VOCs收费标准,按照排放量计征(上海市印刷业VOCs计算方法(试行))实现阶梯收费,即2015年10月1日~2016年6月30日,征收标准为10元/公斤,征收范围是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2016年7月1日~2016年12月 31日,征收标准为15元/公斤,征收范围将书报刊印刷纳入;2017年1月1日之后,征收标准为20元/公斤。实现差别化收费。

5.排污许可证

2016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固定污染源重点污染物许可排放量核定规则(试行)》(沪环保总〔2016〕200号),开始把VOCs列入排污许可。

排污许可是在达标前提下从上年度实际排放量为基础,结合减排目标核定首年和分年度许可。VOCs按照5个行业的计算方法进行,无组织排放不予许可;还有未达生产负荷的企业,许可排放量增加需经环保部门技术评估后核定,原则上不得超过近3年内实际排放量的最大值。

减排方案

1.源头及工艺控制

(1)绿色原辅材料。采用低/无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替代高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

(2)清洁生产工艺。流程控制:优化工序安排,减少停机、频繁换印。供墨:采用中央供墨系统。印刷方式:采用水性油墨、 UV油墨的柔印,代替采用溶剂型油墨的凹印及柔印。复合:采用无溶剂复合方式代替溶剂型复合。

2.生产管理

调墨:设置专用调墨间;油墨使用过程中需要二次调墨时采用移动式吸风罩。

印刷:对印刷及烘干排风有效收集;墨槽及供墨系统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密封;减少试印及废品量。

洗车:采用擦拭洗车、自动洗车,需要淋洗就设置专用洗车间。

复合:复合及烘干排风有效收集;胶黏剂涂布槽密闭排风。

废料及剩余料:密封统一保存。

记录台账:排污单位每月记录使用原料的名称、VOCs含量、购入量、使用量、库存量等。

3.废气捕集

对印刷企业来讲,要想实现VOCs减排,首先得收集排风,收集排风主要有局部排风和整体排风,相对来讲,整体排风效果更好。

4.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主要有冷凝法、吸附法和燃烧法三种,这些方法相对来说技术比较成熟,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1)吸附法

原理:VOCs气体通过多孔固体物质,附着于其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去除目的。

参数:温度、压力、浓度、分子量、化学活性、湿度、颗粒物。

吸附方式:更换式和再生式。

效率:>90%。

(2)燃烧法

原理:在一定温度、有氧条件下,将VOCs燃烧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参数:温度、含氧量、停留时间。

燃烧方式:直接燃烧、蓄热燃烧、催化燃烧。

效率:>95%。

(3)冷凝法

原理:利用废气成分中凝结温度的不同而将较易冷凝的成分分离出来。

参数:物料饱和蒸气压、温度压力。

冷凝方式:定压降温、定温加压。

效率:根据物料物性冷凝,一般是与其他方法联用,不一定取得很高的效果,但不需要使用溶剂。

基于全过程管控的光缆检修解决方案 第4篇

随着近年来高速、铁路、工业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 钻越电力线路的检修施工也随之增加, 电网需要根据电量潮流, 送电压力来平衡电力线路停电施工的时间、时限。同时, 由于电力通信光缆网络的建设依托于电力网络的建设, 线路光缆施工也随之增加, 而光缆作为电力通信的重要物理媒介的频繁中断, 对电力系统生产、经营和管理同样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光缆检修管理现状

当一次线路施工或改造时, 必然会对作为地线的OPGW线路光缆进行同等强度的施工改造, 目前对待光缆检修的通信专业的方案通常根据光缆中断和不中断两种情况处理光缆承载业务的迂回方式。

当光缆不中断时, 通常要求光缆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监视, 通信专业加强业务通道监视。

当光缆中断时, 通信专业通常采取光路迂回或子网迂回的方式对中断光缆承载业务进行保障。

1) 光路迂回, 通常采用低电压等级的光缆搭接形成与施工光缆长度接近的不同路由的光缆通道, 从而完全替代施工中断的光缆。

2) 电路迂回, 通常是在光路迂回无法实现时, 利用SDH传输设备自身的保护机制对业务通道进行的保障。

三、光缆检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光缆检修通信专业的处理方式是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足的,

1、线路施工现场情况复杂, 受天气、环境、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一定程度上很难保证光缆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意外中断, 一旦意外中断的情况发生, 最优条件下最快速地熔通中断光缆至少需要八小时, 在此期间大量业务会出现中断。

2、光缆中断的情况下, 根据目前的通信网结构, 并不是任一条光缆都可以找到一条可替代的光路迂回路径, 如跨区域跨省光缆基本上不存在低电压等级线路。而且光路迂回必然增加接头衰耗, 对于光路是否可以开通的参数需要测试验证。

3、子网迂回的手段利用的是传输设备自身的保护机制, 从而无法避免双发选收机制带来的收发路由不同步的问题, 而这一问题是某些特定业务如线路保护业务不允许的。

4、根据国网公司“十八项”反措中“三双”原则, 即220k V及以上满足双通道、双设备、双电源要求, 端到端保护通道至少需要两条独立路由的光缆通道, 通常情况下, 可替代的迂回路径同样也承载了大量的保护业务, 因此一条光缆至少要承载两套及更多套保护通道。

迂回的方式通常会带来大量业务重路由的情况, 对于线路保护业务来说, 即同一线路两套保护一定时期内无法满足“三双”要求, 如果在这一时期内, 迂回路由任一点发生N-1故障, 将造成线路失去主保护的情况发生, 直接影响电网安全。

四、基于全过程管控的光缆检修解决方案

针对目前光缆检修在传统管理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从管理角度上强化各个环节的把控, 探索针对光缆检修的原则和全过程管理模式, 从而改善光缆检修涉及各个环节风险预控不到位的局面, 改善电力通信状态检修对通信系统正常运行带来的压力。

4.1光缆检修在前期审查阶段需遵循的主要原则

1) 涉及光缆施工的电网基建、线路改造等检修工作, 设计审查会中应要求设计单位提供完善的通信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尽量避免光缆中断, 光缆如需中断应采取增加临时光缆、优化施工工艺等措施避免中断时间超过8小时。

2) 为保证业务安全, 通信设计方案应涵盖施工光缆中断必要性分析、通信业务保障方式分析、增加临时光缆或设备必要性分析等内容。

4.2光缆检修在施工准备阶段需遵循的主要原则

1) 涉及光缆施工的电网基建、线路改造等检修工作, 施工方案审查会中应要求施工组织单位提供完善的光缆施工方案, 通信专业负责提出光缆检修对所承载电网业务的影响程度, 由电力调控评估电网风险, 从而确定光缆检修方案。

2) 凡涉及光缆施工但光缆不中断的线路检修工作, 在检修施工前梳理光缆如发生意外中断情况下业务影响范围, 按照光缆中断情况采取通信业务保障措施, 提出风险预警需求, 电力调度应采取电网安全保障措施以防光缆发生意外中断对电网造成的风险。

3) 对于光缆满足检修方式N-1条件下的检修工作, 在检修施工前将受影响业务切换到备用通道上, 如需电网生产业务退出运行, 应按照电力调度检修管理流程执行。

4) 对于光缆不满足检修方式N-1条件的检修工作,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前期通信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审查如采用增加临时光缆、临时通信设备的措施, 将临时措施存在的风险, 向电力调度提出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需求, 电力调度应采取电网安全保障措施防止临时光缆意外中断对电网造成的风险。

(2) 经过前期设计部门验证, 不具备增加临时光缆、临时设备条件的情况下, 可采取措施提前将业务切换到迂回通道, 但迂回通道存在重路由, 导致电网运行风险增大的情况, 向电力调度提出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需求, 由电力调度确定业务是否采用重路由方式运行。因重路由方式对安全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 电力调度需采取充足的电网控制措施, 并下达风险预警通知。

5) 如检修工作由于备用通道容量受限, 不能将业务全部迂回时, 应由电力调度确定退出或停运的业务, 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方可实施。

6) 如光缆检修工作影响上级部门或其他业务部门业务, 施工方案审查会应邀请上级部门或其他业务部门参与审查, 充分考虑光缆检修对上级部门或其他业务部门的影响情况。

4.3光缆检修在检修实施阶段需遵循的主要原则

1) 施工组织单位应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 检查施工人员、物资准备情况, 开工前首先向通信调度申请开工, 通信调度接到开工申请后, 履行通信专业检修流程后, 向电力调度和其他业务部门电话汇报光缆开工申请, 电力调度应做好光缆检修期间发生N-1故障电网应急准备工作, 其他业务部门做好业务中断应急准备工作。通信调度得到电力调度和业务部门批准后, 向现场施工组织单位下达检修开工批准。

2) 检修工作期间, 施工组织单位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检修工作, 按照施工进度向通信调度汇报施工情况。通信调度检修期间密切监控通信系统运行情况, 发生紧急情况立即做好通信业务保障工作, 并及时与电力调度和相关业务部门报告业务中断情况。

3) 施工组织单位完成检修后, 向通信调度申请竣工, 通信调度履行通信专业竣工流程后, 向电力调度和相关业务部门电力通知光缆竣工, 确认业务正常后, 向施工组织单位下达竣工指令。

4.4应急处置流程

采用不中断光缆的检修工作, 检修期间如发生意外中断时, 施工组织单位应第一时间汇报通信调度故障情况, 报告故障情况、发现时间等情况, 并立即开展光缆抢修工作。通信调度收到故障申报后, 应立即通知施工现场停止检修工作, 同时根据影响业务情况, 向电力调度或受影响业务部门报告故障情况, 电力调度或受影响业务部门应做好紧急情况下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和业务中断应急工作。

通信调度应本着“先抢通、后修复”原则, 做好业务紧急保障工作。

五、结语

管控实施方案 第5篇

荔波县水尧乡新寨煤矿

重 大 安 全 风 险 管 控 实 施 方 案

2017年7月

新寨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文件精神,按照《黔南煤安监通[2017]1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矿生产现场的事故风险等级除了和一些固定的实体类危险源有关外,还和各种组合复杂的危险状态紧密相关。为了实现我矿风险预警管理,需要推广我矿风险预警管理模式。同时,由于事故风险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实现风险的动态、系统和全面的预警和预防。事故风险管理的核心和目的是实现风险的防范,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为我矿生产风险防范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保障,也是风险预警机制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编制的防控措施和体系,以及建立的人工管理型报警和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结合风险预警模式达到“风险动态预警、适时监控;管理有效、控制有方”的现代安全预防型管理目标。

以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我矿贯彻当前国家我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落实我矿安全管理的主题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摸清我矿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我矿风险控制,有效促进我矿的隐患整改,切实推进我矿建立和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为进一步规范我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我矿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我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矿风险管控实施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我矿安全生产事故,特成立风险管控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矿

副组长:安全副矿长

成 员:各相关科室、专业及各工区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调度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业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我矿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四、体系和制度

(一)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

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5)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不间断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三)风险预警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四)风险控制

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我矿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

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六)风险财政管理

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对单位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2)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3)有我矿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七)工会安全健康管理

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会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会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会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会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会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工会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

(3)鼓励员工汇报工会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五、保障管理

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我矿最高管理者承担。

我矿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

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我矿的各项管理。

六、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内容

(一)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1、人员准入管理

我矿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

(1)明确岗位设臵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我矿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我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2)涵盖影响我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培训教育

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每年末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6、员工行为监督

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

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

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七、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一)通风管理

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

(2)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扇通风要符合《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二)瓦斯管理

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

(1)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

(2)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

(3)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强化瓦斯检测

(1)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

(2)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

(3)相关入井人员按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

(4)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

(5)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

(6)瓦斯检查地点的设臵及检查次数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7)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制订瓦斯隐患处理措施

(1)有瓦斯积聚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

(2)排放瓦斯前必须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并已设臵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

(3)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

(4)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断电撤人,设臵栅栏、警示标志;

(5)长期停风区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封闭。

4、采取瓦斯隔爆措施

(1)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

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臵主要隔爆水棚;

(2)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臵辅助隔爆水棚;

(3)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四)防治水管理

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组织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4)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5)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五)防尘管理

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并满足:

1、矿井下列巷道应设臵防尘洒水管道:

(1)主要进风大巷;

(2)主要回风大巷;

(3)主要运输巷;

(4)带式运输机斜井与平巷、盘区进、回风巷;

(5)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

(6)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

(7)转载点;

2、所有水幕灵敏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在下列地点应设臵净化水幕:

(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

(2)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200m范围内);

(3)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

(4)运输顺槽的转载点、溜煤眼上口及破碎机处;

(5)采区、盘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

(6)主要进风大巷、主要回风大巷;

3、下列设备应设臵喷雾装臵或者除尘器,并确保喷雾装臵和除尘器正常使用:

(1)采煤机;

(2)综掘机

4、防尘基础管理完善

(1)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

(2)按规定的周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

(3)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

(4)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六)防灭火管理

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并确保:

1、防灭火设计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2、新建矿井、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对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3、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七)监测监控管理

我矿应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可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臵要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作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必须按期调校,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要准确,监控中心能适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迫使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

(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八)采掘管理 :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掘设计要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并保证采掘关系正常;

(2)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掘工作面巷道布臵、断面和煤柱留设尺寸的设计应考虑潜在的风险;

(3)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X水区、过空巷等要制定专项措施;

(5)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6)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实施监测,并阶段性做出趋势

分析和判断;

(7)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九)爆破管理

我矿应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臵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的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

(4)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5)爆破前按照《我矿安全规程》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爆破材料按照爆破作业说明书的内容选取,按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十)地测管理

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

(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我矿测量规程》的要求,更新及时;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十一)供用电管理

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必须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段;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矿井立井提升人员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臵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

(5)大型设备检修要制定专项措施;

(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十二)运输提升管理

建立并保持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主要指:打滑、温度、烟雾、堆煤、防跑偏、急停、拉线、速度、断带、防纵撕、逆止、自动洒水、电气闭锁、欠压、过电流、过卷、过速、限速、松绳、防坠、一坡三挡、指示器失效、满仓及“信、集、闭系统”等保护。

(2)各种运输、提升装臵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

(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库、车场、硐室设臵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十三)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

1、我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并确保:

(1)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

(2)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

(3)新安装和检修后进行打压试验;

(4)输送管路设施布臵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5)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

2、压力容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

(2)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

(3)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

(4)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

(5)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

(6)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并与《GB7144-86气瓶颜色标记》相一致;

(7)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臵;

(8)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帽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

八、其他综合管理

规范我矿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覆盖我矿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一)证照管理

(1)我矿施工设计符合国家现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2)初步设计为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的设计。

(3)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4)确保我矿安全、环保设施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

(5)确保施工建设单位具备施工建设资质;

(6)保证质量合格,有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记录。

(7)保证我矿有有效的法规规定的证件。

(二)应急与事故管理

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

(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

(4)确保我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确保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我矿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我矿企业,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

(7)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8)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9)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10)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臵急救箱,急救箱应放臵在合适的位臵并进行标识;

(11)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12)有急救箱配臵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13)井下设臵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臵位臵有明显的标识;

(14)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2、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臵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三)消防管理

建立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1、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臵标准》,现场配臵与标准相符;

(2)消防器材放臵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臵位臵不得它用;

(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臵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4)消火栓的设臵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

(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

(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

(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

(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

(1)制定《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3、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

(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

(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

(四)职业健康管理

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

(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有为我矿提供及时服务的医疗机构,设臵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

(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臵;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

(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五)环境保护管理

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我矿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

(2)规范我矿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臵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臵,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我矿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

(4)对我矿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我矿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我矿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7)规范我矿放射性设施管理,废弃放射性物质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臵。

(六)手工工具管理

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

(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

(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

(7)用于井下作业的手工工具,应考虑防爆要求;

(8)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9)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

(七)计量器具管理

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台帐,并确保:

(1)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和检定,并有记录;

(2)计量器具维护及时和保养记录齐全;

(3)计量器具存储在适宜环境下,做到防水、防火、防锈、防变质(现场)、防损坏。

(八)登高作业管理

建立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要求;

(3)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4)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

(5)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

(6)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7)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九)起重作业管理

建立起重管理制度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并符合下

列要求:

(1)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有出厂合格证;

(2)所有起吊机具均应编号,建档登记;

(3)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

(4)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

(5)吊钩安全闩应完好;

(6)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

(7)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8)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

(9)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

(十)标识标志管理

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臵、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

(2)井巷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臵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

(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

(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臵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十一)施工单位管理

1、我矿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1)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

(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

资质;

(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2、我矿应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

(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

(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九、检查、审核与评审

(一)检查

1、制定反映我矿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

(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

(2)结合我矿自身特点;

(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

(1)系统、全面;

(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

(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

(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二)审核

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我矿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

(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企

业外部。

(三)管理评审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

(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十、工作要求

1、全矿所有职工要认清目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2、领导小组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制定方案,明确风险预警的目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我矿安全生产。

3、牢固树立“煤矿事故是可防可控”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排查(自检自查、回返复查、阶段检查、日常检查等)。

4、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按照专业进行梳理、认真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状态分析制度。

管控方案 第6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影响因子分析;比较与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3-0105-05

企业集团是在现代企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以母公司为核心,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资产或契约为纽带,由众多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具有多层次和多法人结构的复合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的目标是在集团内部最佳配置资源,并通过经济规模实现财富最大化,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有效的企业集团管理控制。国内外学者就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展开了深入研究,但研究成果多从管控主体层面出发,论述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如何选择管控模式,其影响因素的选取往往独立性不强,且忽视了管控对象自身的特征指标对管控模式选择的重要影响。本文将立足于影响效度更大的管控客体视角,从多家大型企业集团的实证研究中提炼出关键影响因子并建立管控模式选择矩阵,探讨企业集团如何针对不同的权属企业选择合适而有效的管控模式,使管控模式的选择更加真实客观、且更具操作性。

一、管控模式的分析比较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是建立在企业集团管理体制基础上的集团总部对权属企业的具体管理方式、形式,按照总部集、分权程度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操作导向型、战略导向型、财务导向型。为了深入理解这三种管控模式的各自特征,下面将从战略举措、管理权限、横向协调和共享服务四个方面对三种管控模式进行横向比较。

(一)战略举措

战略举措是指集团总部将采用何种战略举措进行管控。(1)操作导向型:集团总部负责制定集团整体战略规划,包括管控客体的具体业务战略规划,并负责管控客体的战略实施管理,其目的在于强调企业集团资源的集中控制和过程控制,追求企业集团经营活动的统一和优化。(2)战略导向型:集团总部以追求企业集团总体战略控制和协同效应培育为目标,主要根据集团统一的战略部署,为权属企业提供战略指导和规范管理,从而影响权属企业的战略实施活动而达到管控目的。(3)财务导向型:集团总部作为投资决策中心,完全以资本为纽带,以财务管理和资产运营为核心,以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为重点对权属企业进行间接监控,强调结果控制。

(二)管控权限

管理权限是指集团总部将实施何种方式的管理权限(集权型、分权型、混合型)及相应的职能管控方式等。(1)操作导向型:这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管控模式,集团总部直接拥有战略、投资、财务、人事、法律、审计、营销等各项管理决策权力,对权属企业具有绝对控制权,可直接参与权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并领导权属企业大部分的投资计划和改善办法;权属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完全按照总部的决策执行。(2)战略导向型:这是一种集分权相结合的管控模式,集团总部保留对集团战略规划和其他重大事宜核准和评价的核心权力,对权属企业放权分责,不直接介入微观运营活动;权属企业在总部的战略指导下负责具体业务经营,拥有一定限度的自主决策权,是一种“有控制的分权”。(3)财务导向型:这是一种高度分权的管控模式,集团总部根据自身股权比例,通过子公司董事会来影响其治理决策,一般不对其具体经营活动和战略发展方向进行限定和干涉,使其拥有高度的决策自主权和经营权,二者之间是十分松散的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

(三)横向协调

横向协调是指集团总部在权属企业之间如何进行横向协调活动以创造协同效应。(1)操作导向型:总部作为协调服务中心,负责人、财、物等资源在各业务单元之间的优化配置,并协调各业务单元之间的经营活动和关联交易,增强部门协同效应。(2)战略导向型:总部则主要负责在战略层面来协调权属企业间的关系,以创造战略协同效应。(3)财务导向型:总部一般不对权属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进行协调管理。

(四)共享服务

共享服务是指集团总部如何提供必要的共享资源和共享服务。(1)操作导向型:总部通常会设立服务于集团资源统一配置的职能机构,为集团内部所有权属企业统一提供服务,全力配合和支持各业务单元的经营活动。(2)战略导向型:总部仅为权属企业提供必要的技能和资源支持,如文化培育、职业培训等。(3)财务导向型:总部一般不提供共享服务,但会要求各权属企业保持会计准则上的基本统一性。

二、管控模式选择的影响因子分析

集团总部如何确定合适而有效的母子公司管控模式,需要考虑集团内外、母子公司之间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多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实证研究发现,管控客体的特征指标较之管控主体的特征指标而言,对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管控客体的主要特征指标进行了关键影响因子分析,经反复筛选,提炼总结了三大维度:业务相关度、业务重要性和业务成熟度,以期通过量化分析和评价,为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一)业务相关度

业务相关度是指权属企业的业务经营项目与集团对自身的总体定位以及集团总体业务发展战略的一致性大小,母子公司业务战略一致性越大,业务相关度越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业务相关度将直接反映权属企业在集团产业结构布局中所承担的角色定位和板块地位,是影响母子公司管控模式选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维度。

根据业务相关度的大小,权属企业可分为四个层次:核心业务、主营业务、衍生业务和非相关业务。(1)核心业务是指与集团战略完全一致、业务高度相关的业务板块,一般处于母子公司体系的核心层位置。(2)主营业务是指与集团主业相关度较高,起到重要利润支撑点或掌控关键资源的业务板块,一般处于母子公司体系的紧密层位置。(3)衍生业务是围绕集团主业产业链条进行上下游衍生拓展的业务板块,业务相关度较低,一般处于母子公司体系的半紧密层位置。

(二)业务重要度

业务重要度是指权属企业的业务经营项目对集团总体业务水平的贡献大小。为了提高该维度的影响效度,本文提炼了四个影响因子对其进行评价:(1)资产贡献率,是指某一业务单元的净资产在集团净资产总额的比例,该指标体现了集团总部对权属企业的业务主导力度,权属企业的被控股份额度越高,其业务重要度就越高。(2)利润贡献率,是指某一业务单元的净利润在集团净利润总额的比例,净利润所占比例越大,其业务重要度越高。(3)市场地

位,是指各业务单元的业务规模、地域范围以及市场覆盖比率,该指标反映了权属企业在本行业内的竞争地位。(4)协同效应,是指该业务能为集团其他业务开展带来帮助的程度,包括价值定位以及运营的协同效应,前者是指客户、产品、渠道、品牌等方面的协同性,后者是指资金、管理流程、共享服务等方面的协同性。

(三)业务成熟度

业务成熟度主要是从净资产收益率、发展阶段和管理成熟度这三个影响因子对其进行综合考量。(1)净资产收益率,主要是考察各业务板块自身的盈利能力,这是业务成熟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2)发展阶段,主要是衡量各权属企业在生命周期动态演化的不同阶段,其业务的灵活性与可控性的大小以及成熟度的高低。(3)管理成熟度,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治理机制完善程度、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健全与否、母子公司协调及融合能力等方面。

三、管控模式的选择

企业集团总部应根据集团战略目标和各权属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考虑以上关键影响因子,结合三大管控模式特征进行灵活选择(如图1所示),这是企业集团管控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集团管控的效果。

(一)管控客体定位

企业集团在选择下属公司或业务的管控类型时,首先应根据上述关键影响因子对各权属企业进行准确划分与定位。可以根据上述相关概念的界定,建立关键影响因子评价模型,并运用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关键影响因子进行量化描述与评价,然后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划分与定位。

1、根据权属企业与集团业务战略的相关性,可分为处于核心业务板块、主营业务板块和衍生业务板块三类公司。

2、根据权属企业的业务重要度大小,可以分为高度重要、中度重要、低度重要三类公司。

3、根据权属企业的业务成熟度大小,可分为处于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三类公司。

(二)管控模式选择

根据以上的关键影响因子分类,结合三大管控模式特点,利用聚类分析法可为企业集团选择适合而有效的管控模式。典型的企业集团管控模式选择矩阵如图2所示。

1、操作导向型管控模式。总部采用该种管控模式,其管控客体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业务相关度较高,处于集团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板块;(2)业务重要度较高;(3)业务成熟度较低,处于起步或成长初期阶段。

这类权属企业往往与企业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保持完全或高度一致,在集团产业结构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多为全资子公司和绝对控股子公司,处于母子公司体系的核心层或紧密层,是集团的核心利润或重要利润支撑点。由于该类业务的资产贡献率和利润贡献率高,市场竞争能力强,对集团其他业务的协同效应大,集团总部应把握对该类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对其进行集中控制和全面控制。此外,对于业务经营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尚不完善、未完全形成该行业所需的管理方法及能力的权属企业,总部也可实施操作导向型管控,对其进行具体指导与干预。

2、战略导向型管控模式。由于该种管控模式是一种介于高度集权与高度分权两个极端之间的相对平衡的管控模式,其普适性相对而言较大,因此,在核心业务、主营业务和衍生业务板块,集团总部都可以找到适宜对其采取战略导向型管控模式的权属企业。

如上所述,业务重要度较高而业务成熟度较低的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总部多采取操作导向型管控模式。当该类业务经营进入高速成长以及成熟阶段后,由于其管理体制日臻成熟,业务运营系统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控制能力逐步增强,集团总部可适当放权分责,逐步过渡为战略导向型管控,将管控重点集中于总体战略发展方向和关键管控任务的把握上,以激发权属企业的经营自主性。

对于业务重要度和成熟度暂时处于较低水平的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板块,由于该类权属企业建立时间短、战略规划尚不明确、资产规模还小、未形成完整行业链条、几乎没有利润贡献,总部较多利用战略导向型管控,为其确定明确的战略发展方向,建立系统的运营和管理体系,培育其主业的支柱性地位。

对于业务重要度较高、而业务成熟度较低的衍生业务,虽然该类业务不是集团发展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总部在该类企业的股权比例较大,且该类企业对集团的利润贡献、市场地位等较高,很可能是集团总部创新型的战略性投资,考虑到该类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总部多采取战略导向型管控,为其提供战略指导和管理协助。

3、财务导向型管控模式。该类管控模式是一种高度分权的结果控制型管控模式,只关注财务指标考核与最终投资回报,因此管控对象多处于业务相关度较低的衍生业务板块。

衍生业务板块的业务相关度较低,不是企业集团战略的发展重心,多为相对控股子公司或参股子公司,处于母子公司体系的半紧密层位置。对于业务成熟度较高的衍生业务,集团总部可高度放权,采取财务导向型管控模式,给予权属企业充分的决策自主权和经营权。对于业务重要度较低的衍生业务,由于其资产贡献率和利润贡献率较低,行业竞争力较弱,需要寻找重组机会以实现价值,因此,集团无需对其战略及管理过多介入,适宜采取财务导向型管控,仅从财务上对其运营结果进行监控。

主营业务板块中的业务重要度较低、业务成熟度较高的权属企业,总部也较多利用财务导向型管控。尽管企业步入快速成长或成熟阶段,管理体制和运营系统较为完善,但是由于其对集团总体的资产贡献和利润贡献较低,总部无需对其具体经营活动和战略发展方向进行限定和干涉,可以通过财务指标对其进行管理和考核。

四、实证分析

(一)研究对象

A公司是一家拥有1家上市公司、10余家全资或控股公司及50多家参股企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随着外部环境变革和集团发展创新的需求升级,2006年,A公司对自身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即“以城市资源和金融资产为核心,对接国内外资本市场,实现股权多元化,力争成为中国最具实力和成长性的城市资源运营和金融资产经营的投资型企业”。根据这一定位,A公司在目标市场上的功能分工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第一层次:对成片的土地资源和与土地相关的金融资产进行投资。这个层次的业务主要由集团本部操作。(2)第二层次:在土地资源基础上的房地产开发,包括住宅及商业开发,利用集团现有的紧密和半紧密企业资源,在土地实现收益的基础上,在二级开发中获得相关利润。这个层次的业务由集团下属的专业公司和集团现有的紧密和半紧密企业资源来实现。(3)第三层次:对城市资源运营的其他非核心业务,如餐饮、娱乐、商业等将以参股、租赁、委托、承包经营的形式进行有条件合作。

(二)管控模式选择

1、核心层的管控模式选择。根据A公司的发展战略,处于核心层的管控对象主要是从事一级土地资源开发的总部事业部或分公司,由于这些企业的业务相关度、业务重要度和业务成熟度都很高,构成A公司的核心利润点,总部对该类业务采取了操作导向型管控模式加以经营和管控。此外,A公司还从事与土地相关的金融投资活动,这类投资也被直接放在集团总部层面进行直接运作,以建设成为能够直接支持集团土地开发运营的“资金池”。

2、紧密层的管控模式选择。处于紧密层的管控客体一般应是从事集团主营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这类子公司主要负责房地产领域开发业务,是A公司总部进行管控的重点领域,由集团总部以全资、控股形式加以灵活运作。对于业务重要度高的全资子公司业务,总部采取了操作导向型管控模式;对于控股子公司,集团则实施了战略导向型管控,将管控重点着眼于凸显主营业务优势和创造盈利空间,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业务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子公司,将这类企业塑造为集团关键利润主体。

3、半紧密层的管控模式选择。处于半紧密的企业一般是由控股子公司设立的孙公司(控股子公司或参股子公司),或是集团公司出于资本获益目的而投资参股的公司。对这类衍生业务板块的公司管控,A公司集团总部采取了财务导向型管控模式,基于建设完善的集团管控体系对其进行规范和监控,提高其资本获益能力,使其成为集团的利润支撑点。

管控方案 第7篇

近年来,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智能电网已成为电网建设发展的新趋势。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电网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不断得到提高,变电站无人值守逐渐成为电网运维模式的发展方向。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模式可以帮助电力部门节约人力资源,提高电力部门的管理效率,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但同时也为传统的变电站电力设备运维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在无人值守变电站中实现对电力设备的有效运维管理成为众多电力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

继电保护设备对保护电网安全运行尤为重要,而继电保护设备正确的整定值计算和设置是保证继电保护设备正确动作切除电网故障的关键,所以实现对继电保护整定值的自动运维管理对电网安全意义重大。文献[1]介绍了建设继电保护故障信息获取设备运行信息的方案。文献[2]提出了基于能量管理系统和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的在线定值管理系统的构想。文献[3]基于智能变电站机电保护设备,提出了一种避免编辑定值区数据异常改变的远方读写定值控制流程。文献[4]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通用定值标记语言。上述文献未详细涉及如何利用相关系统和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实现继电保护定值的整定、在线下装和在线校验的功能。本文针对传统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各继电保护相关系统在功能上独立设计、数据无法共享、不能满足继电保护整定值运维管理的情况,为适应智能电网发展中变电站运维模式的变化,提出了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继电保护定值在线管控方案,并在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的工程实践中实现了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的完整管控流程。该方案采用整合现有的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资源,建设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的方式,实现了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的在线管理,减少了继电保护设备运维人力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建设系统中的重复投资。

1 传统模式

继电保护的整定值管理包括整定值计算、整定值下装、整定值核对等。其中整定值计算一般由继电保护管理部门执行,继电保护整定值计算需要考虑满足在电网不同运行方式及最大负荷情况下保证继电保护装置不误动、不拒动,合理选择运行方式是改善保护效果、充分发挥保护功能的关键之一,在整定计算中需考虑同时满足灵敏性和选择性,各相关因素组合条件多,整定计算量较大,各网省调继电保护专业基本都通过配置整定值计算软件系统[4,5,6,7]完成该工作,通过将电网的拓扑结构和运行参数输入,从而计算出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值,以纸质整定值单的形式输出。

传统的变电站运维工作中,对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的设定和修改流程是:继电保护专业管理人员通过离线计算软件整定出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后,将整定单以传真或者邮寄的方式下发给基层厂局继电保护专业检修班组,继电保护运维人员在变电站内通过操作继电保护面板逐项将整定值设定,设定完毕后进行人工核对确认。该工作模式不但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且整体过程自动化程度偏低,人工手动设定整定值及校验的方式易出现疏漏,给电网运行带来隐患。

近年来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1,2,8,9]在各网省调逐步建立,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信息,包括保护的内部整定值信息,并支持对继电保护设备的整定值进行远程修改,依托该系统可部分实现对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的在线管理。在调度端利用该系统,可查看继电保护设备的实时运行整定值信息,也可将调取的继电保护设备实时整定值和定值整定单上的整定值进行人工比对,确认运行整定值的正确性。该系统也具备实时下装整定值的能力,但因远方操作安全防护要求,继电保护远方下装整定值操作仅作为系统功能点,并没有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在对定值设定和核对的传统工作模式上可以看出,对整定值的管理以人工工作为主,需要较多地依靠人工参与来完成,自动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整定值的录入工作需人工到变电站内完成,而且整个工作流程中数据输入和核对也较大程度地依靠工作人员的人工判断来保证数据的正确。在整定值计算和定值的调取上虽然已经利用了一些自动化系统辅助参与管理,但因整个工作流程中缺乏统一系统设计思路,现有的几套系统功能各自独立,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统一管理,造成整个整定值管理的工作流程被割裂成几个离散的过程,不但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工作过程中极易出错,给电网安全运行造成隐患。

信息化技术是智能电网实现的基础和保障,基于信息化技术,依托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在电网调度端构建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管理系统,利用通信技术实现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计算、远程下装、校验的全过程自动贯通,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2 整定值在线管理

2.1 实现方式综述

本文所介绍系统的实现要点如下。

1)为便于在线修改定值等控制类命令的下发,以原有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软件相关功能为基础,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中研制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并在调度端安全I区部署该软件,实现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自动下装功能,其对继电保护远方修改/下装定值的功能满足《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要求。

2)在原位于安全Ⅲ区的定值整定计算系统和位于安全Ⅰ区的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间实现通过安全隔离装置的网络通信,便于两套系统间数据交互。

3)定义基于CIM-E格式的定值单文件格式,用于详细描述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定值整定系统输出符合该格式的整定值,通过整定值单文件的形式传送给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由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解析文件内容后执行定值下装操作。

4)在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中读取CIM-E文件中描述的各整定值项后,采用基于模式识别的算法,定义首部匹配、尾部匹配、包含匹配、单关键词和多关键词匹配等模糊识别规则,解决了定值整定管理系统与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中对具体定值项描述不一致造成的定值项匹配困难的问题。

5)定义IEC 61850工程实施规范,扩展IEC61850通信方式至站间通信,实现对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的远程调取以及下装操作。

6)通过设置策略,采用人工触发、周期触发等方式实现对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的实时在线校对,校对异常给出告警。

图1给出了本文系统实现的网络架构,定值整定系统软件部署在电力调度安全Ⅲ区,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部署在电力调度安全Ⅰ区,根据电网调度安全防护要求,Ⅰ,Ⅲ区间部署了电力系统专用单向隔离装置,定值整定系统和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间通过隔离装置实现单向网络通信,即整定系统生成的定值单文件从安全Ⅲ区发送到安全Ⅰ区。在调度端安全Ⅰ区,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由应用服务器和采集服务器组成,应用服务器解析定值单文件,识别整定值项,采集服务器通过电力数据网和站端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实现对继电保护设备调取定值或下装定值功能。在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和站端系统通信上,将IEC 61850标准通过工程实施应用规范的方式进行功能扩展,将原有的站内通信规范的应用场景扩展到站间通信,站内和站间通信采用同一规范,避免了不同规约转换以及模型转换,提高了通信和数据的可靠性。在变电站端配置继电保护信息控制主单元设备,用于对继电保护设备数据的统一通信管理和对调度主站系统的通信。控制主单元通过站内站控层网络,与各继电保护设备的通信协议遵循IEC 61850标准。

在整体数据流程上,调度端通过跨安全区的通信技术,以文件交互的形式实现了定值整定软件和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使继电保护整定值的计算、下装及校对成为可能,实现了对继电保护整定值的计算和部署以及检验工作的完整流程的全程自动化控制。在变电站端,利用智能变电站的站控层网络,以网络方式实现了对继电保护设备的整定值的远方修改以及定值区切换等控制功能。在调度端和变电站端的通信方式上,利用已有的电力数据网络,采用IEC 61850标准,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传统的变电站中站内保护装置的通信接口、规约方式各式各样,通信接口上有RS-232/485方式、Lonworks方式、光纤或双绞线以太网方式等,站内组网方式复杂度高,系统集成难度较大,难以实现对站内各继电保护设备统一管理。智能变电站站内继电保护设备均符合IEC 61850标准,统一模型和服务接口为站内设备的统一管理提供了便利的基础,同时站内信息的可见可控也为无人值守创造了有力条件,因此本文以智能变电站为例论述系统的实现。

2.2 整定值自动下装

传统利用定值整定系统计算生成的定值单以纸质为载体,其数据适用于人工查看,无法被计算机软件识别,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本系统的数据流程,将整定计算软件输入结果传送给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并被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正确识别成为本系统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因继电保护定值整定软件部署于安全Ⅲ区,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主体位于安全Ⅰ区,安全区间部署的隔离装置仅允许数据单向传送,本系统利用定值单文件作为数据载体,通过跨安全区的数据通信方式,实现单向的数据传送,将整定值单下发给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具体方式是整定计算软件输出整定值单文件后,通过网络通信方式将该文件写入到位于安全Ⅰ区的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服务器的硬盘上,由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读取文件,识别整定值,整定值被正确识别后,整定值管理系统按照执行策略,利用继电保护设备定值模型数据的取代服务,由整定值下装模块严格按照数据召唤→预修改→返校确认→修改确认→执行等步骤,逐项下装至继电保护装置中。图2给出了完整的整定值自动下装步骤,信息处理步骤如下。

步骤1:继电保护管理部门人员将整定所需的参数数据输入整定计算软件,得出继电保护整定值,生成CIM-E格式的定值单文件,并通过电力系统反向隔离装置将文件传送到位于安全Ⅰ区的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固定目录下。

步骤2: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定时检索该目录,发现新文件或者文件变化,按规则进行对定值单文件中具体整定值的解析,如解析失败,给出告警提示,如正确解析,产生下装定值命令,发送给前置通信进程。

步骤3:前置进程执行命令,将整定值下发给站端,通过返校及确认等几个过程,完成对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的下装,如执行成功,给出成功的提示并存储入历史库,如执行不成功,给出告警提示,并将失败记录存储入历史库。

步骤4:召唤继电保护当前运行整定值,与定值单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再次给出修改成功的确认告警。

特别要指出的是,因整个过程自动化完成,无需将继电保护装置退出正常运行。在继电保护定值下装和修改过程中,继电保护设备会短暂地处于闭锁状态,因此存在着设备瞬间拒动的可能,但因该过程时间为毫秒级,通常可不予考虑。

2.3 整定值数据识别

传统的定值整定系统和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是两套独立的系统,因业务不同,其内部实现中关于继电保护设备的模型各不相同,数据无法复用和共享。为贯通继电保护整定值计算与下装执行的业务流程,实现多系统间数据共享,本系统中定义了基于CIM-E格式的定值单文件格式,为有效识别定值项采用了基于模式识别的算法,在识别CIM-E文件内容时制定了首部匹配、尾部匹配、包含匹配、单关键词匹配和多关键词匹配的模糊识别规则,成功实现了对继电保护整定值项的有效识别。

CIM-E格式的文件定义见附录A。

定值项模糊匹配的词法识别方法简述如下。

如“电流”“电压”等一般位于保护定值名称的尾部,“闭锁”常见于中央位置,采用正则表达式的定义方法,描述关键词在保护定值名称中的位置和匹配方法。

包括匹配:定值描述中包含关键字,可以通过包含匹配规则识别,其方法等价于QString的contains()关系,包含关键字如“电流”。

尾部匹配:定值描述中尾部包含关键字,可以通过尾部匹配规则识别,其方法等价于QString的endsWith()关系,如“电流$”。

首部匹配:定值描述中首部包含关键字,可以通过首部匹配规则识别,其方法等价于QString的startsWith()关系,如“^电流”。

单关键词匹配:如为“过电压动作”组合出所有可能的单关键词是可能的,建议定义为1_7=过电压@Sub8,表示当过电压出现在出口动作类信号时,事件的子类型为启动(这里Sub8表示子类型8)。

多关键词匹配,多关键词的组合形式可以有:1过电压@Sub8,表示“过电压”出现在“Sub8”,可匹配“过电压保护跳闸”;2过电压Sub8,关键词“过电压”和“Sub8”紧密相连接,如“过电压动作”;3也允许@连接2个关键词,如过电压@动作,表示“过电压”出现在“动作”前面。

在人机应用上,除通过以上算法完成整定值的自动匹配识别外,对匹配失败的整定值项给出异常提示,还提供了手动工具实现整定值手动关联,手动关联结果作为模板数据保存入数据库,供同型号设备再次关联时复用。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实现了两套系统间整定值的数据共享。

2.4 整定值自动比对

传统的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是否正确由人工核对完成,但人工核对方式因现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强度大等各种客观因素,可能存在疏漏,无法保证运行定值的完全正确;而且运行中还存在因装置原因发生整定值漂移的现象,造成运行中的定值错误,这些错误未及时被检测出会造成继电保护设备误动拒动等电网隐患。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通过制定整定值在线校核策略,自动或者手动地将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整定值与标准整定值进行自动校核,能有效发现运行中的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异常,供电网监控人员及时发现和消除电网隐患,保证电网运行安全。

图3是继电保护整定值自动比对的详细流程,该流程支持手动触发或定期自动执行,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审核整定软件计算出的定值单文件,确认无误后作为标准定值单以文件形式保存到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数据库中。

步骤2:继电保护专业人员通过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调取设备运行时的实时运行区整定值以及其他定值区的设备整定值(此步骤也可通过设定调取周期,由系统后台自动完成)。

步骤3:系统根据运行定值区号执行整定值自动对比操作,将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与标准定值单内容进行逐项对比,如检测出不一致的现象,给出告警提示,并将对比结果保存入历史数据库中。

步骤4:如比较结果一致,则将对比结果直接保存入历史数据库中,不再给出提示。

步骤5:系统自动定期分析整定值比对结果,给出统计数据报表,便于对继电保护设备异常整定值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

3 结语

本文介绍的继电保护定值在线管控研究成果在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智能电网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在提高了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的自动化水平的同时,减少了因人工输入出错造成的电网运行隐患,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追溯实现了对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修改过程的全程管理。更有意义的是,该方式减少了传统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中需耗费的大量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在工程实践中,新投运变电站定值设定及校验的工作效率被提高了几十倍,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从设备运维的角度体现了电网智能化的优势与带来的便利,该系统的应用成功为智能电网建设中变电站运行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技术支撑。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www.aeps-info.com/aeps/ch/index.aspx)。

摘要:针对智能电网建设中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模式下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管理存在的弊端,分析了传统整定值运维方式的不足,并基于继电保护整定值计算系统和继电保护远程修改定值功能,提出了一种继电保护整定值在线管控的方案。通过定义基于CIM-E格式的定值单文件及数据模糊识别规则,解决了不同系统间数据共享的问题,通过建立继电保护整定值管理系统,实现了在调度端对继电保护设备整定值的计算、远程调取、在线下装以及自动校核全面管控等功能。所提出的定值在线管控流程已经成功试点应用,其可靠性获得了有效验证,提高了继电保护管理和运维人员的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无人值守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整定值在线管理,不停电修改整定值,定值校核

参考文献

[1]张劲,章坚民,朱炳铨,等.220kV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11):61-64.ZHANG Jin,ZHANG Jianmin,ZHU Bingquan,et al.Design of 220kV relay protection and fault information syste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3,27(11):61-64.

[2]段惠明,何飞跃,李志宏,等.基于EMS和故障信息系统的在线定值管理系统构想[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10):97-99.DUAN Huiming,HE Feiyue,LI Zhihong,et al.Online sett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ems and fault information syste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6,30(10):97-99.

[3]华煌圣,刘育权,王莉,等.远方修改继电保护定值的控制模型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21):81-86.HUA Huangsheng,LIU Yuquan,WANG Li,et al.Control model for remote modification of relay protection setting group and its applic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2,36(21):81-86.

[4]赵安国,樊陈.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定值交换格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4):61-64.ZHAO Anguo,FAN Chen.A study on general format for relay protection settings exchange in subst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1,35(4):61-64.

[5]顾慧杰,谢俊,柳焕章.基于调度数据网的定值单管理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9):52-56.GU Huijie,XIE Jun,LIU Huanzhang.A protection sett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power dispatch data network[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9,33(9):52-56.

[6]樊唯钦.地区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建设实践[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2):113-115.FAN Weiqin.Practice of building regional power dispatching integrated data platfor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0,34(2):113-115.

[7]陈朝晖,周红阳,石东源,等.大型互联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数据一体化管理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3):107-110.CHEN Zhaohui,ZHOU Hongyang,SHI Dongyuan,et al.Data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relay protection setting calculation of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2,36(3):107-110.

[8]高翔,张沛超,章坚民.电网故障信息系统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管控方案 第8篇

1 矿体顶底板软弱围岩的采矿方法

在采矿过程中, 若遇到矿体顶底板围岩较破碎的地段, 可采取超前管棚护顶的措施, 再加以矿柱的保留, 可明显提高采区顶板的稳定性, 亦可提高采矿的安全性, 防止采空区因大面积冒顶引起的地表塌陷。

超前管棚一般是沿巷道断面的一部分或全部, 以一定的间距环向布设, 形成钢管棚护。这样可以实现在特殊环境下安全开挖, 并且可以预先提供增强地层承载力的临时支付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砂砾地层和软层、岩堆、破碎带地段。

在回采工作开始前, 沿回采巷道拱圈以一定角度和间距打入钢管, 在管棚进口端一般加有套拱基础, 另一端深入到前方围岩深处, 这样可以对上部的破碎软弱围岩形成一个稳定的“简支梁”支撑结构, 此简支梁可承受上部松动压力或者传递上部荷载的作用, 从而提高矿房顶板的稳定性和采矿的安全性。

2 矿体顶板遇破碎带的采矿方法

在采矿过程中, 若遇到大面积破碎带的地段, 可采取人工假顶小分段开采法, 即缩短分段距离, 减少一次采空区净空, 降低因采矿对上部围岩的扰动范围, 从而提高采矿的安全性, 亦可降低上部碎石混入率, 减少矿石贫化。

对于较厚矿体, 应将其划分为多个小分段自上而下依次回采, 尽量减少一次回采暴露的空间;人工假顶采矿是在人工构筑的钢筋混凝土假顶下进行支护、凿岩、爆破、出矿等一系列采矿作业活动。待上一分段回采完毕后, 即施筑假顶, 为下分段回采提供稳定的顶板条件。薄矿体可一次回采完毕, 厚矿体利用小分段开采方法, 矿体间隔处的岩体可留作矿柱用。

3 采空区充填

为防止采空区顶板围岩失稳垮落而影响地表构筑物的稳定, 在回采过程中, 采用一采一充的充填措施, 在上一分段充填完成后, 方可进入下一分段进行回采作业。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 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的采矿方法称为充填采矿法, 利用充填体进行地压管理, 以控制围岩崩落和地表下沉, 并为回采工作创造安全和方便条件。对于薄矿体, 可采用单层充填采矿, 充填顺序为由下向上, 一段一段地充填, 一次充填长度视顶板稳固程度而定, 该方法是薄矿体在顶板不允许崩落的复杂条件下非常有效的采矿法。对于较厚矿体, 可采用下向分层充填采矿, 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矿山开采条件, 如围岩很不稳固, 或围岩或矿石很不稳固, 以及地表和上覆岩层需保护等, 该法代替分层崩落法, 效果好。下向分层胶结充填法优点较多, 矿石损失很小, 依步骤回采。

4 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也就是用计算机对实物进行的一种数值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的通用性非常强, 可以模拟出各种复杂的情况, 即方便又灵活, 能反复进行多次试验, 修改也非常方便, 更重要的是耗资少, 因此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在模拟多种介质及介质的非均匀性和弹塑性、工程开挖、充填及支护等方面更为灵活, 在处理复杂结构、复杂边界及载荷条件等方面也显示出了独特的功效, 因而在数值模拟实用分析技术中起着主导作用。

岩体结构和采空区具有复杂多变的性质, 为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解井下采矿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采空区对地下开采所存在的危害;为了确保地下开采区和空区的处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确定地下开采对地表位移变化的影响规律, 就需要对采空区和地表构建物的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由于有限单元法有很多优点, 所以本次分析采用该方法。同时为了对现场实际情况更加真实的掌握模拟, 我们选用三维有限单元法作为研究手段。

三维有限单元法可以根据实际测得的岩土形状和各岩层的不同的物理性质分别进行单元划分, 并且根据测得的数据自动地计算出不同形状的采空区周边岩体所受应力、应变和位移大小, 以及地表位移和变形大小;另一方面, 三维有限单元法能真实地反映出岩土失稳及塑性区的发展过程, 可以考虑岩土的非线性本构关系、施工过程和复杂边界条件, 因此, 三维有限单元法为复杂条件与复杂形状采空区和地表构筑物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比较理想、准确的计算分析方法。

针对此矿区的地质条件和开拓现状, 建立如下三维数值模型:

4.1 依照原设计将形成的采空区及该采空区上部地表移动范围内的地形和构筑物三维数值模型;

4.2 采取超前管棚支护的采空区及该采空区上部地表移动范围内的地形和构筑物三维数值模型;

4.3 采取充填处理的采空区及该采空区上部地表移动范围内的地形和构筑物三维数值模型;

4.4 采取超前管棚支护和充填处理的采空区及该采空区上部地表移动范围内的地形和构筑物三维数值模型;

4.5 小分段开采与原设计分段开采的采空区稳定性对比分析。

通过对以上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以期得到采空区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和地表的沉降变形规律, 验证管棚支护和充填采矿对采空区安全的有效性, 并对此前采取的技术措施提出优化建议。

5 结语

管控方案 第9篇

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信息化建设, 陆续建成或正在建设一系列信息系统, 为生产和管理提供服务。各信息系统部署在不同的部门, 应用较为零散, 未能对公司整体管控一体化提供全面的支持。

针对这种情况, 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进行了管控一体化信息化方案的一系列研究和探索, 初步形成两个平台的方案设想, 即在经营管理层搭建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 为核心的经营管控平台, 在生产运行层搭建以生产运行系统 (MES) 为核心的生产管控平台, 两个平台实现数据流上下贯通, 从而形成完整的炼化管控一体化方案。本文重点介绍以MES为核心的生产管控一体化方案。

二、方案设计目标

以MES为核心的炼化生产管控一体化方案总体设计目标是:以MES为核心, 建立生产管控优化平台, 通过先进计划系统 (APS) 、MES、先进控制系统 (APC) 、流程模拟与仿真系统、油品调合系统、物联网等系统间的集成应用, 实现生产管控业务的优化运行、生产信息的集成共享、业务流程的协同贯通, 从而提高整个炼化业务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

方案设计具体目标包括: (1) 实现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生产信息的集成应用, 增强生产过程的“可见性”; (2) 通过对企业生产管理、设备状态、过程控制等信息的集成、处理、整合、抽象, 改善对生产异常和生产方案的“预测”能力; (3) 实现基于“事件驱动”和“KPI驱动”的跨部门协作配合, 提升企业级的“业务协同”能力; (4) 实现基于“智能模型”的计划优化、调度排产、先进控制和流程模拟, 提高对生产的“分析和优化”能力。

三、方案设计

以MES为核心的炼化生产管控一体化方案涉及6条业务主线, 设计5个主题功能。

a) 业务主线设计

1. 绩效管理业务优化。

绩效管理是生产管控优化的“龙头”。通过建立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实现生产、能耗、质量、设备、安环等KPI的实时监测和动态量化考核, 通过对标发现制约因素, 分析生产和管理问题, 促使计划人员优化生产计划、调度人员合理指挥生产、班组人员提高操作水平, 从而整体实现生产管控优化, 实现高效产品产出最大化、加工成本最优化。

2. 设备管理业务优化。

设备是生产管控的“躯干”。通过建立设备管理平台, 实现设备运行管理、维护保养管理、检维修管理、设备可靠性管理、备品备件管理等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化, 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 应用基于设备机理模型的流程模拟工具优化设备性能, 实现设备故障预测识别, 开展基于风险和可靠性评估的预防性维修, 提升设备可靠性, 降低维修成本, 保障生产平稳运行。

3. 操作控制业务优化。

操作控制是生产管控的“手足”。通过对具体生产单元的先进控制与优化应用, 在保证生产平稳的基础上实现卡边操作, 提升控制水平, 减少装置的波动幅度, 提高生产过程主要工艺参数的平稳性;通过流程模拟等技术手段, 分析装置运行瓶颈, 优化生产方案, 将装置参数控制在较优的范围, 最大程度实现装置优化运行, 提升装置处理量, 降低生产消耗, 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产量;通过对内外操人员的标准操作规程管理, 实现操作受控, 提升生产异常的处理能力。

4. 生产运行业务优化。

生产运行优化是生产管控的“脉络”。是指从计划、调度、操作、控制、统计、绩效等所有生产环节贯通, 形成闭环, 实现基于供求平衡和利润最大化的计划优化能力, 实现排产方案和工艺指令快速结合的调度指挥能力, 实现准确把握生产各环节实际KPI的绩效监控能力, 实现操作全程监控和有效应对现场突发情况的应急响应能力, 实现生产统计“班跟踪、日平衡”的数据平衡整定能力。

5. 工艺技术业务优化。

工艺技术优化是生产管控的“灵魂”。目标是通过工艺技术管理平台实现工艺技术规范化管理与生产受控, 通过流程模拟和动态仿真等手段, 完成装置标定核算、设备性能分析、生产方案研究等, 合理调整操作条件和操作参数, 实现工艺操作优化;通过绩效分析工具和APS系统, 进行生产诊断分析, 分析影响产品质量和设备性能的因素以及生产计划安排的合理性, 提供改造方案, 消除生产瓶颈, 促进生产装置的优化运行, 提高经济效益。

6. HSE管控业务优化。

安全和环保是生产管控的“硬指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危险源监测和污染源检测, 减少碳排放, 保障生产运行安全平稳, 环保指标达标, 避免安全环保事故造成生产损失和社会影响;通过对现场操作管控, 实现移动巡检和人员定位, 保障人员健康和安全, 避免人员伤亡事故;通过工艺优化和先进控制等手段, 提升平稳操作, 降低生产能耗, 实现节能环保。

b) 主题功能设计

1.综合展示功能。集成展示生产运行相关的各类信息, 包括计划、调度、计量、质量、设备、能耗、统计等业务信息, 生产管理人员可实时分析判断生产运行状态, 优化运行方案, 保持生产安全、稳定。设计主要用户为管理人员, 技术实现方式包括驾驶舱、仪表盘、流程图、报表等。

2.生产协同功能。对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或发生的故障, 可协同生产管理各部门人员, 进行会诊分析, 提出优化措施或解决方案, 基于事件驱动或者绩效驱动, 指定部门或责任人快速处理, 实现生产协同的目标。设计主要用户为操作人员, 技术实现方式主要为工作流。

3.生产绩效功能。提供生产绩效指标监测、预警、计算、对比分析等功能, 为炼化企业生产、质量、能耗等生产绩效的量化考核和对标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提供多维度、多层级的KPI计算和图形、图表等多种展示方式。设计主要用户为绩效管理人员, 技术实现方式主要包括报表、Tree Map、仪表盘等。

4.生产分析功能。以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为基础, 通过甘特图、趋势图等多种数据分析工具, 实现生产状态的实时分析和生产过程的回溯。设计主要用户为生产工艺人员, 技术实现方式主要包括甘特图, 趋势图, 报表等。

5.技术服务功能。实现对MES、先进控制与优化应用、油品调合、流程模拟与仿真等炼化信息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应用效果的分析统计, 建立项目知识库, 形成炼化专业信息系统统一技术支持平台。设计主要用户为信息技术人员和系统用户, 技术实现方式主要包括门户、论坛等。

四、结语

以MES为核心的炼化生产管控一体化方案涉及信息系统明确, 技术实现方式可操作性强, 方案已在炼化企业探讨实施。但本方案是基于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十二五”期间已建或在建相关信息系统形成的局部方案, 具有一定的不完整性。后期, 随着各企业信息系统的不断建成, 该方案也会逐步完善, 最终形成完整的炼化生产管控一体化方案, 实现信息系统的最优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管控方案 第10篇

一、提升集团管控能力是企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集团管控是采用能促使集团内部相互协同、产生协同效应并且可以达到有效的管控和规范的管理。其存在和成败的重点在于能否促进集团公司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协同效应的发挥, 这是每个企业逐步发展并扩大的过程中总部为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必然措施。通过采用经营风险控制、各种资源的合理协调配置、对权属企业使用层级管理控制等方式, 最终使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达到最佳运作效率的管理体系, 这也是集团管控的最终目标。集团管控是使集团效益最大化, 从而实现集团战略的必然选择。为实现母子公司目标一致、协调发展的局面, 集团企业必须在实际工作和运行中注重提高执行力和管控内部资源的能力、注重集团内部的组织形式与发展战略能相适应, 注重在企业体制、企业机制和企业管理方面形成优势。但随着企业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其基本表现情况为:

1.跨产业集团:指标化、模型化的管理模式替代经验型的管理模式。在原先的企业中, 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能力主要是不断累计经验所得。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在面对公司引进各种人才且集团公司经营范围跨越多项产业后, 原先那些基于经验而形成的人员选录、人员考评、人员激励等经验型管理模式必将不能充分适应。对于不同的行业和产业, 不能采取原企业单一的模式去进行考核, 必然需要按照适合于不同行业和产业的各种指标或测评模型来进行识别和考核。且任何一个子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也必定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种人力资源间充分有效的组合, 这些组合不仅仅包括对组合内部业绩和能力的组合调整, 甚至包括脾气性格的组合调整;面对没有充分熟悉的子公司人力资源组合, 甚至复杂到需要通过涉及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调整和管理。

2.跨地域集团:遥控化的管理模式替代实时监控式的管理模式。原先企业及企业内子公司地域位置相对较近, 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也比较接近。在原先企业中, 可以通过集团内部较低成本的不断沟通、人员动态的调整而达到相互间的慢慢适应并相互磨合。当跨地域的集团公司形成后, 这些低成本的优势不再存在, 取而代之的必将是对人员的比较健全且准确的定位, 集团公司内部约束力和激励机制的周到健全, 对集团公司的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集团公司总部和子公司之间的责权体系界定不清楚, 建立起的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周到、不健全, 总部将难以对分公司或子公司的运营 (经营计划、高级人事和资金管理等) 有效控制, 这将使集团管控的部分或全部目标难以实现, 从而出现跨地域无力管控, 子公司先斩后奏或一味被动听命延误时机的现象。

3.集团高速发展:整体规划模式替代逐步规划模式。企业高速扩张和发展, 必将打破原企业按部就班地进行规划, 分批分期地建立相关体制的模式。集团公司高速发展以后对公司内部的冲击是可以想象出来的, 比如原先人才的获得、人才的准备、人才的培养、人才的考核和人才的任命等将以集团公司的发展速度作为标准, 必须与集团战略规划同步进行甚至超前准备。在集团战略并购之前就要对并购对象的人才分布进行考核, 对需要补充的人才进行招聘并尽快使之成为真正的企业所需的人才。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并进入高速发展, 使集团内部的工作流程必须做出大幅度的变革, 对规划制定的前瞻性、全面性和弹性可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团管控能力的高低正是体现在面对风险和变化时的调整能力和适应能力上。

4.集团内部交易:复杂化内部交易模式替代简单化内部交易模式。随着集团公司规模的扩张和子公司的增加, 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会越发地频繁和复杂。在集团公司内部为了税务统筹和企业的整体利益, 交叉补贴的现象愈演愈烈, 而对于分公司和子公司的绩效评价也越发复杂, 对于集团企业总部需要进一步规范且发展核算和内部市场化运作。

5.集团产业组合:复杂公平协调替代简单公平协调。集团公司内分属于不同产业的各子公司在集团公司内部的重要性和贡献率与其外在的表现往往不能一致, 这就要求集团公司不能仅仅根据每个子公司社会竞争力的大小或利润的高低来进行简单的考核、评价。这必然造成考核指标的复杂化和多维化, 以多种考核指标甚至不同的考核方法对各子公司进行考核, 必然在集团内部以复杂的公平替代简单公平。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二级单位经营者积极性不高;二级公司市场意识差、市场反应慢;员工吃企业大锅饭, 企业吃集团大锅饭的现象。集团管控的目的, 是建立集团公司内部减少重复、降低内耗、避免低效和杜绝浪费的统筹协同机制。这要求集团管控必须明确了解和掌握集团内部的各项资源并能对其进行优化配置, 从而使各项资源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共享并得以应用。经济、高效、有利是实现集团管控的原则。

6.集团母子冲突:全面协调模式替代单一协调模式。集团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因信息、站位、角度或决策者偏好的不同, 对公司决策必然产生影响, 甚至产生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分化、局部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对抗竞争。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博弈是必然存在的, 如果冲突严重将会造成战略协同的失效、集团公司竞争碎片化和集团群体优势的丧失。集团管控就是要实现母公司对下面各个所属企业和业务板块既能充分控制又能各有活力, 形成战略协同, 这是摆在集团公司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比如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不会完全相同, 母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与子公司亚文化之间是相通相融又各具特色的关系。这就存在一个在子公司亚文化与集团文化冲突时, 子公司文化与集团文化如何对接的问题。

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最终必然表现为集团公司的形式, 当集团公司形成后, 集团的管控也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集团公司的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要求集团企业建立集团管控的组织结构和管控模式, 在企业内部实现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强化和扩张, 对外实现母子公司之间、各个所属企业之间和业务板块之间的战略协同, 从而最终实现集团公司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最大提升和集团公司外部效益的最大化。

二、以财务管控为核心坚持集中管控, 提升集团企业管控效果

财务管控实现与否是集团公司的集团管控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集团公司的集团管控的失控必将最终体现并造成财务管控的失控。相对单体企业而言, 集团企业财务特征繁复的多, 这种形势要求总部就必须完善财务监督的职能, 以加强对下属公司的控制。

财务管控是集团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处于集团公司加强集团管控的核心地位, 是集团公司采用财务的手段和方法对集团公司总部及下面各个所属的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财务管控的不力或失控, 将影响到集团公司的管控效果。在集团企业运营过程中, 任何内在或外在的风险都会影响集团公司的运行, 并最终表现在财务管理的风险上, 财务管理的带病运行对集团公司将产生致命的影响。因此集团财务管控是集团管控的先导且必须予以加强, 通过提高集团公司对下属的权属企业的财务管控能力, 从而提高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投资效益, 实现集团公司与下属权属企业的财务协同效应, 有效地降低财务成本。

第一, 集团企业在财务管控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可以对下属权属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行为进行时实有效的监控, 在保障集团公司总体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下, 依据下属权属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对集团公司的财务战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对下属权属企业予以支持或控制;第二, 集团公司在财务管控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对下属权属企业的财务信息予以集中汇报、整理、分析, 监督统一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掌握下属权属企业的财务状况、了解下属权属企业的经营成果, 从而使集团公司与下属权属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流动顺畅, 避免财务信息的不对称。第三, 集团企业在财务管控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应从总体上完善母子 (分) 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全面统一财务管理制度, 以充分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为前提、以实现企业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为目的, 实行财务总监委派控制、财务战略规划控制、内部审计控制、资金集中管理控制、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等制度, 以期最大化发挥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第四, 集团企业在财务管控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应该依据下属权属企业的性质予以区别对待。对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和对全资子公司、分公司分别采用间接管控和直接管控的形式, 通过对下属权属企业的有效控制,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以财务管控为核心, 提升集团企业管控效果的措施

以财务管控为核心, 再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内部市场化运作、配套产业链整合、渗透先进管理理念、确立企业文化引导, 集团企业管控的效果才会得以充分体现。

1.第一, 以财务管控为核心坚持发展战略统管、投融资统管、资本运作统管、销售业务统管以及采购业务统管五项统管。 (1) 发展战略统管是指集团公司明确发展方向和中长期目标, 制定并协调统一集团公司和下属权属企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2) 投融资管理统管即集团公司需要负责编制投融资计划, 严格投融资计划管理, 完善投融资决策管理流程, 集中管理大额投融资, 在对外投融资活动 (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 、重大资金调动、对外担保、重大产权变动和资产重组等重大财务事项等方面拥有决策权。 (3) 资本运作统管的目的是建立科学高效、覆盖全面的现代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体系, 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资金的集中使用:统收统支、内部拆解、统一结算等。 (4) 销售业务统管就是建立负责销售的部门, 对主业中有共性的业务, 根据区域或业务版块实行统一的内部收购和对外销售。 (5) 采购业务统管就是对集团公司生产和建设所需的大宗商品、救灾物资和低值损耗品分别由成立的物资供应总公司或由下属权属企业自行采购及超市化供应。第二, 以财务管控为核心坚持人才梯队的集中建设、技术研发的集中共享和风险危机的集中防范三项集中。 (1) 人才梯队的集中建设:规模吸引力, 多途径晋升通道, 接班人计划, 多元化激励机制, 对一些职能专才做到集中共享:比如在资本运作、法律顾问、税务筹划、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专有人才要集中共享, 充分发挥人才的效能。 (2) 技术研发的集中共享:专利广泛运用、平台化、模块化, 临时矩阵团队, 并行项目管理等。做到研发共享, 成果共享。对有共性的技术难关, 就可以组织专门临时的团队进行攻关, 这样就可以集中物力、财力、人力高效率地完成, 比单打独斗节约资源。 (3) 风险危机的集中防范:集团公司内母公司负责统领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统筹风险管理措施。通过风险战略、风险组织、内部控制、风险理财、风险信息系统构成风险管理系统。各子 (分) 公司建设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接受母公司的督促和管理, 通过各个子 (分) 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来促进集团整体风险可控。

2.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 进一步提高管控效率:信息系统是集团管控进行真正有效运作的硬件基础, 是集团管控内各种管控模式能得到实施的支持体系, 是实现集团管控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持。现在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决定了集团企业的工作效率。集团企业规模扩大的过程中, 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形成多层次的管理结构, 多层次的管理结构造成信息在不断受到干扰的过程中低效率地传递, 甚至使决策者获得失真的信息。传统集团企业经常采用减少管理层次或下放决策权的管理方法。减少管理层次会使大量未经筛选和评估的信息集中于决策层, 造成管理幅度过宽而导致对市场反应速度变慢的结果。下放决策权会使权力下放过大从而导致子公司各自为战, 丧失集团企业的规模优势甚至管理失控等。企业经常处于权力“放、收两难”的境地。因此,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经营风险的防控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的, 是通过对整个集团管控体系分工明晰、管控合理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这对企业跨地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管理报告体系:按照统一的时间节点和统一的格式把业务拔高, 对财务信息、经济分析及其例外事项等多方面需要上报的信息进行规范, 在集团公司内部依靠管理报告信息的分享或部分分享建立母公司与子公司间正常的信息流, 部分消除彼此掌握信息的不对称, 并对管理者决策提供准确的正、负双方面的咨询反馈。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加强对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和集团公司相关经营单位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分析、整理、研究, 从而提供准确有效的决策服务;对涉及核心管理方面的流程问题, 比如:涉及集团公司战略、财务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和销售等关键环节, 一定要进行梳理和优化, 形成相关的管理流程和程序, 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传递无障碍。

总之, 企业间的竞争、特别是集团企业间的竞争最终必然表现在对集团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上, 也就是说最终必然是集团管控能力的竞争, 是集团和集团之间采用综合管控的方式和方法, 在集团内部各种资源协同效应层面的相互竞争、在集团内产业组合合理性方面的竞争、在集团的组织层智商和知识充分利用层面的竞争、在资产配置组合上的竞争。集团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以财务管控为核心, 让财务管控成为企业管控能力形成的有力牵动引擎, 让财务管控成为企业管控能力形成的发力点和着力点, 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优化, 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协同作用, 为集团企业规模扩张和效益稳步增长保驾护航, 并且带动并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增强集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常亚波.小议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模式[J].新会计, 2014 (1) :50-51

[2]梁凤云.浅析现代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的必要性[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42-44

[3]肖桂玉.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及实施[J].财会学习, 2007 (10) :41-42

[4]沙晓俊.浅谈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实施现状及其改进策略[J].财会观察, 2011 (7) :67-68

[5]陈凯生.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相对集中管理模式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 2012 (4) :24-27

[6]高亮.加强集团财务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J].冶金财会, 2011 (11) :17-18

[7]翟浩红.浅论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 2007 (4) :88-89

[8]徐玉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J].科学时代, 2007 (11) :36-37

[9]李雅楠.对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研究[J].会计之友, 2009 (5) (下) :30

如何管控课堂情绪 第11篇

关键词:情绪;调控;激发

G625.1

情绪作为人的一个特性,在教员和学兵的身上是必然存在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情绪管控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员自身情绪的管控,另一种是教员对学兵情绪的管理,即想方设法激发学兵的积极情绪。

教学活动中,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员的情绪可以说是除教员知识结构等内部因素以外的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员要学会调控自身的情绪,保持积极的教学状态。

下面将从下列几个方面阐述教员如何管控课堂情绪。

1.保持自身的积极状态,提升教学质量

教员要想转化教育好学兵,千万不要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来,而要自觉的控制自身的异常情绪。那么教员究竟要控制哪些异常情绪呢?

1.1控制冲动情绪

在课堂上,有的教员看到学兵不认真或者搞一点小动作,便流露出不满情绪,或火气冲天的指责学兵,甚至中断讲课。这就是冲动情绪的体现。实际上,这种冲动的情绪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控制冲动情绪的关键在于“制怒”。 “制怒”的核心是教员要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对学兵要有感情投资,这样才能换取学兵的信任和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1.2克服过激情绪

所谓过激情绪,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员不能冷静、理智地把握自身情绪流向。如有的教员看到学兵听课认真便非常高兴,于是即兴发挥,大讲题外话,博得学生一时的兴趣,却冲淡了教学的主题,远离了教学的目标。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师生之间要有充分的情感交流外,还应该有明确的交流中心,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否则,教员跟着感觉走,跟着情绪走,忘记了教学的主旨,学兵看似活跃、畅所欲言,实际上学到的东西很有限。

1.3防止压抑情绪

压抑情绪常常是由不良的课堂气氛造成的。如有的教员看到学兵对讲课反应冷淡,便失去了讲课的兴趣,内心产生烦躁心理,情绪受到压抑。于是整堂课变得死气沉沉,学兵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受到了压抑。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是失败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员要做到满腔热情、精神饱满,以充满激情的活力去感染和教育学兵,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兵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员有效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的方法

2.1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积极的心境来源于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如果教员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兵,心胸开阔,兴趣广泛,心态自然就会平和,就能保持乐观的情绪。

2.2充分备好课

备好课是获得和保持健康情绪的首要条件。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备好课,特别是在备教材这个中心环节上力求精通和娴熟,这样上课才能做到心绪平稳,不慌不忙,在讲授中游刃有余,顺理成章。

2.3站在学兵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员要与学兵平等相处,以心换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学兵的角度考虑问题,重视学兵的自尊。教员面对的最聪明而敏感的青少年,他们更需要心灵的抚慰,更需要体贴入微的爱心。因此,教员在教学中,要仔细审视自己的言行,任何针对学兵的表扬、批评、鼓励,都要始终为学兵着想,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理解。教员要多体验学兵的感受,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学兵学习的情绪,以真挚的爱给学兵以学习的信心,促进学兵身心健康发展。

2.4宽容对待学兵

教员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教员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兵的情感体验,学兵对待教员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员与受教育者的学兵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兵就会信任教员,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如果教员有宽广的胸怀,能够接纳学兵的优缺点,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必要的消极情绪了。

3.教员激发学兵课堂积极情绪的方法

3.1创设情景,激发情绪

设计一个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是调动学兵学习积极情绪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创设教学情景,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激发学兵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让学兵自主、快乐地学习新知识。

3.2组织争辩,激发情绪

教员要把学习中的某个重点、难点或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问题明确提出来以保证能够引起争辩的可能。当出现不同意见后,教员要善于引导,让学兵展开讨论,在集体中探究,在互相研讨中萌发灵感,发现新知,激发思维的火花,进而使学兵明辨是非,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即激发了学兵的积极情绪,也使学兵的其他潜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创设悬念,激发情绪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学兵的天性,教员有意识地设疑、激疑能引起学兵积极思考问题,可以激发学兵的学习兴趣,紧紧地吸引学兵,引领学兵进入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

3.4以幽默的语言激发情绪

从教学调控艺术上说,干巴巴的讲授会使学兵“因噎废食”,如果在讲授中融入幽默,制造一点活跃气氛,对于调节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活学兵的接受与反馈,形成灵活的积极的心理结构,往往是很有用的。

3.5用夸赞激发情绪

适度的夸奖能刺激人的大脑神经,使神经中枢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兴奋状态。如果教员在课堂上抓住学兵回答问题之后的有利时机,寓夸奖于评价之中,就能有效地激发学兵的积极思维,使他们的答题、讨论更加积极、踊跃,发言更为大胆,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

管控方案 第12篇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理论内容及特征

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的目标依靠于公司目标,实现集团公司总体目标价值的最大化,充分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特征。在集团各级层管控目标的实现基础上,依据管理学的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对集团公司成员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控制和常态管理, 加强防范风险意识、创新管控思路,完善制度缺陷和组织建设,提升集团公司治理的广度。尤其是对于特大型集团公司,集团管控对增强其控制力、提升公司价值和市场信誉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集团管控模式没有优劣之分,集团公司管控一旦发生重要漏洞,对集团公司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甚至是公司夭折性的。哪种财务管控模式能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效益,适合公司的发展,就说明这种管控模式是健康的。

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也比单体公司的财务管控更为复杂,其特征为:

(一)财务管控多元化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子公司或其成员企业。由于不同成员企业有着的不同的产业背景,因此,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集团公司财务管控集管物与管人、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财务运行与会计信息报告、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于一体,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立体管控格局。

(二)财务管控战略化

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采用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者通过公司战略方式的选择,对受控者进行意识教育,含有对其生产经营的直接性控制,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控制及通过管理者控制子公司日常业务的间接控制,强化集团财务优势。

(三)财务管控层次化

集团公司总部作为管理行为的心脏,考虑管控的层次不同、财务权限不同、财务管控内容不同、财务管控范围不同,以及各公司分别受不同的政策影响和环境约束,出现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管理的层次分布。可以说,集团公司在树立管控模式时,应坚持企业主导控制地位,将不同产业群、地区划分、组织层次设计凝结整合,合理设计管控模式的层次关系。

(四)财务管控标准化

集团公司以股权关系为基础,参与控股管控方式,搞活公司的资本管理和生产运营,增强防御能力,推动产品多样化,提供迎合市场的能力,坚持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促进整个集团公司作为一个职能科学、管控标准的有机整体,体现有序协调和科学运营的本质。

二、集团公司管控基本模式比较

伴随着集团公司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财务管控的特征,聚集了集团公司管理财务资源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同样也为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类型提供了居多的资源支持。大体上,按照我国集团公司不同的财务组织结构和管理框架,财务管控模式分为:集权型、分权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

(一)“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

采用这种集权模式,首先是大部分权利集中在集团本部。重大决策权全部集中到母公司,母公司对下属子公司及分公司统一调配并严格控制。下级部门和各子公司、分公司只有个别决策权利,大多是上级母公司决策的执行体,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者,制定本公司短期财务规划的实施者。可以说, 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最主要的是上级集团公司对下级子公司集中控制为核心,是以上级集团公司和下级子公司间的责权关系、资本控制关系为基础, 体现以总部财务为中心对子公司财务行为的管理、 监督、修正、控制为手段而形成的一套集中分布型的财务管控圈。下级分公司、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主体成为集团公司总部的派出机构,总部对其高级管理者实行的聘用制,结合业绩对其提拔和解聘。集权型管控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

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优点: (1)有利于充分实现规模效应,降低行政管理附加成本。由集团最高管理层统一决策,财务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总公司,集团公司的资源及生产经营由集团公司本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集团公司上级大多给下级公司发布经营计划指令,直接进入下级管理与风险监督管理。 (2)财务管理权限的集中,充分发挥财务调控职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公司集权型的资源优势,统一规划决策,规范生产经营,控制财务风险,发挥专家团队作用,降低周转资金占用,促进集团公司整体目标的贯彻。(3)可以进行有效的融资决策,集团的资产和信誉优势,使得财务政策统一,内部控制完善,财力信息共享。通过全面预算与全面风险管理途径,达到组织机制健全、决策结果准确、优化资源合理配置等效果。(4)防止集团企业发展扩张失控, 降低财务风险。调配集团资金,减少纳税成本,增强集团实力。

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缺点:

(1)管理权限高度集中集团本部,阻碍和抑制下级公司的经营权,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创造性和前瞻性,严重影响下级子公司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不符合“人本原则”。

(2)管理压力集中在集团公司本部,高层管理者不了解基层生产经营情况,不熟悉公司面临的困难情况,容易出现财务决策失误。

(3)信息传递时间过长,效率降低,容易延误决策时机。

由于管理层次简单,管理跨度大,而且这种财务控制模式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母公司具有较强控制力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模式的集团企业,适用于业务关联度强的企业集团,亦即产业型企业集团。在我国,中小企业集团以及家族企业大多采取集权型的财务管控模式。例如中国石油、中国知名企业美菱集团类似于这种集权制的管理模式。

(二)“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

分权模式,集团公司本部和下级分公司、子公司各自拥有财务管理决策权利,集团公司具有引导与监控的职能,只参与对下级子公司的重大财务行为的决策。下级分公司、子公司全面实施对日常财务管理权,掌控资本产出与融入,预算决算财务收支和成本费用情况,自主决定财务人员任用工作, 自主决定职工收入及奖金发放。工作业务上,鼓励各下级积极参与市场份额的竞争;在利润留成上, 下级各公司拥有对利润更大的所有权,以增强其实力。子公司只须将一些决策结果提交母公司备案, 直接执行日常公司管理权与监控权,发挥自主经营、自主决策和利益优先原则。分权型模式流程如图2所示。

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优点:

(1) 分散了集团公司管理风险,减轻集团公司的决策压力,鼓励下级单位积极参与竞争。

(2) 直接减少集团公司在利益分配上直接干预的不良效应,有利于充分调动下级单位的生产积极性。

(3) 子公司相对独立,子公司直接参与日常全面管理权与调配权,体现自主经营、自主决策和效益第一原则,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分子公司应对市场变化,获得商业机会,增幅利润空间,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执行权,决策效率高,避免决策失误风险几率的出现。

(4) 充分发挥下级分公司、子公司的独创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企业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

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缺点:

(1)难以体现集团管控的优势,集团总部难以统筹计划安排,不利于集团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集团各成员在具体执行时,往往会片面的追求个体的财务目标而不顾及集团整体的利益。

(2)弱化集团公司财务调控功能,在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出现矛盾时,各自为战,互不相让,很容易掩盖子公司和分公司面临的管控风险和重大不良后果问题。

(3)集团公司资源支配与统筹受到制约,各集团公司间管控资源平衡受限,影响集团公司资产的合理利用效率,使企业集团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下降,影响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这是一种适合于各子公司间业务关联度较低、协同效益差,资本控制型企业集团及非核心业务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 主要适用于大型投融资型控股集团公司。

(三)“相融型”财务管控模式

相融型财务管控模式就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控制模式,是一种兼容的模式。企业集团要寻找集权与分权的平衡,在不同的类型、时期、领域以及不同的人力资源条件上都各有侧重。在这种模式下,集团公司将集中权利与适度分权相结合, 发挥集权下的分权与分权上的集权自身补充作用, 调节各自自身积极性。在具体实施财务控制时只有将集权与分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削弱其劣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效率与控制、 风险与机会的协调。恰如其分地掌握集权与分权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发挥财务调控职能,共同控制风险,共同促进生产经营,激发获利能力,保证资产的高效使用与配置。

“相融型”财务管控该模式优点:

(1)集团公司能发挥财务调控功能,降低集团公司管理风险,促成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完成。

(2)重大财务管理决策行为事项由集团公司和分公司、子公司共同做主,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目标为中心,以企业的效益为己任,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效率。

(3)集团公司协调统一,充分调动所属下级公司的积极性,促进整个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4)“相融型”财务管控模式优越性是集权和分权各自优点的相互结合,降低了行政代理成本,促进了整个集团公司的做强做大。

“相融型”模式财务管控缺点:

主要表现为责权利的掌控度难以把握。过度放权,强调下级单位的自主经营权,就会失去控制;当然,过度集权,看重集团公司总部的管理和安排,就会失去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大型集团公司都想追求相对理想的管控模式,就必须把握财务管控的紧密型,选择适合公司财务的控制“度”, 激发增强集团实力的行为。我国公司管控中,绝大多数集团公司能准确执行好这个“度”,“相融型”模式也成为我国集团公司管控体系所需,成为当前国际上大公司管理体系的主流。

三、财务管控模式选择的现实影响因素

由于不同企业集团自身存在很大差别,因此, 没有一种模式会普遍适合所有的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在选择管控模式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每一种模式的优缺点来选择对自己最为合适的模式,只有合适的,才会是有效的。企业集团在进行管控模式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企业的发展战略

谈到发展战略理论,我们一般遵循4种类型的战略,即稳定型、紧缩型、扩张型和混合型。战略服务于集团的发展,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的整个组织架构,为组织构架设置提供了依据。不同层次发展战略要取得相关的财务管控模式来支配与支持,实施稳定型适当放权,实施扩张型相对集权,实行紧缩型使用“相融型”财务控制模式等。

(二)企业集团发展阶段

企业集团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 成熟期和衰退期。集团管控模式的设计应该反映企业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别,在集团创建初期, 特别是集团知名度较低时,从维护和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技术优势出发,应该多采用集权管控模式。随着产业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张,客观地说能够对子公司进行有效管理。集团内部各级管理者、成员企业之间的经营目标逆向选择的矛盾日渐显现,在成熟阶段则会倾向采取集权与分权相融的财务权力配置模式。

(三)企业集团的类型

考虑集团公司类型问题,管理者必须具备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集团公司的划分是在实现经济转型、社会跨越的基础上,在公司所处的环境下,推动公司工作,谋划公司工作。集团公司作为投资人对分公司、子公司进行控制,属于资本性集团类型, 绝大多数对控制权以集中方式采取相对集权的模式。集团各级单位以所处经营单元为核心,分次分层配置财务控制权,一般而言属于产权性集团类型,集团内部管理呈现纵横交错的状态,就采取集权模式,相反在多元化不相容业务的交易下,采取分权模式比较现实。

(四)企业集团的组织架构

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与集团内部组织结构直接互相关联。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公司章程和决议,必须有科学的组织构架,体现在治理结构和管理机构设置。集团公司一般组织结构大体有以下几种:集权型管理结构,控股、参股型管理结构,以及事业部结合型管理结构。

(五)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重要与紧密程度

集团公司的紧密层确定,只要考虑与战略目标的关系,与直接控股权关系有影响。具有核心能力和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关系到集团发展方向,应采取集权型管控模式,委派专人参与或监控下级子公司的决策权与管理权。对于那些对集团公司紧密度影响较小,甚至制约集团公司发展的子公司, 应采取集团实业分权管控模式,实行自主经营。

(六)企业家的领导风格

领导者是决策者,领导管理水平与风格是集团公司管理模式选择的关键。财务管控模式问题上, 作为财务管理者对财务数据要把握两点:始终考虑财务的风险意识,始终保持降低成本费用的观点。 公司高层管理者在作出各种决策时都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追求决策者对安全感的把握,即决策者对管控的紧密程度源于他对局势掌控程度的一种需要。有些企业家善于把握细节,事必躬亲,在集团管控当中体现为集权型管控;而有的企业家则更善于抓大放小,在集团管控中体现为分权型管控。

(七)集团公司自身的文化底蕴

每一个集团公司都有自己符合公司特色的文化理念,这种文化理念推动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激励和鞭策着员工保持对公司的热诚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公司共同承担危机感、紧迫感,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影响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财务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都必须反映集团的企业精神、价值取向。财务管理者及时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思维武装自己,指导财务管控和监督工作,保持分析风险预警的意识,及时为管理高层提供风险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建议意见,帮助公司董事会、股东会作出正确决策。公司文化对企业一般管理者和职工的行为也有着很大束缚,员工职业规划、市场竞争环境、产品技术含量、公司发展规模、公司经营性质都是在文化的指引下对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的影响因素,集团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选择。

(八)集团公司生存环境制约影响

集团公司的宏观环境主要是国际法律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政策扶持和自然环境,它是公司开始、 发展、成长、衰退的必要因素。内部环境主要是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组织构架、发展战略、财务核算、责权利分配的综合。2010年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基本规范的发布,对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深远影响。事实说明,在我国经济快速膨胀的今天,财务管控尽管不是万能的管理,但公司没有管控体系是万万不可取的。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体制、财税政策、财政水平等环境因素都会对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只有建立和实施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大公司治理, 才能为公司管理领域有所贡献。同时,社会信用是集团公司发展的基础。

上一篇:语法讲义下一篇: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