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肢体语言

2024-05-25

演讲的肢体语言(精选12篇)

演讲的肢体语言 第1篇

第一, 衣着打扮语言表达艺术。

当教师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 最令学生注意的就是教师的衣着打扮。如果教师穿着整洁, 打扮得体, 首先就会让学生产生清新的感觉, 教师也许会因此立刻受到学生的喜爱。如果教师的打扮衣着不得体, 蓬头垢面, 就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 尤其不利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的树立。教师的衣着打扮代表着教师的整体形象、气质风度、修养内涵,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 教师的衣着要适合教师本人的形体、气质、年龄, 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 只有保持这几个方面的和谐才是得体的打扮。另外, 教师的衣着应朴素大方而不失高雅, 从衣装中来体现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还有, 教师的衣着要干净利落, 发式要整齐自然, 切忌穿颜色过于花哨、样子过于新潮、价格过于昂贵的华丽服饰。发式上切忌新、奇、特或浓艳的漂染。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师更要注意穿着的朴实和整洁, 防止学生盲目效仿。

第二, 面部语言表达艺术。

教师的面部语言体现了教师的思想、素养、风格和能力以及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师的面部表情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 这是对教师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无论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 教师都应该保持这种面部表情。当学生犯错误时, 教师用微笑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要比“横眉冷对”地对学生大发雷霆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当学生取得成绩时, 教师向学生报以微笑, 好像在暗示学生:“做得好, 继续努力。”而当学生缺少勇气时, 教师将微笑传递给学生, 会给学生以勇气和力量。注意, 教师一旦将感情变化点展示完后, 表情就应当慢慢地回到平和的状态中。教师的面部表情变化应注意分寸和场合, 过多过频的表情变化会使自己显得挤眉弄眼, 缺少庄重。

第三, 手势语言表达艺术。

教师的手势语言应如乐队指挥棒一样, 指挥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联系情感的桥梁。教师无论使用何种手势语, 都必须做到优美、文雅、自然、适度。教师的手势不可牵强附会, 要使用得恰到好处, 来传达不同的意义和情感。例如:当教师将手掌掌心向上时, 表示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热情, 手心向下时含有高高在上的意思。教师最好不要用一个手指或者兰花指来指学生。另外, 在使用手势语言时, 手势语使用的频率、速度等要适度, 频率过高或者速度过快都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高频率、高速度的手势会让学生觉得目不暇接, 眼花缭乱, 有失庄重。教师的手势语言还应当追求优美、文雅。有的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 常常用食指对着学生, 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老师在教训我”的感觉,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厌烦和老师的接触。总之, 优美适当的手势语言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也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互动。因此, 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手势语言艺术, 增强教学的效果。

第四, 眼神语言表达艺术。

教师表达不同的眼神, 可以传递出内心深处丰富多彩、惟妙惟肖的思想感情。教师与学生进行目光接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要扩大视目范围, 要做到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例如, 教师讲课, 目光不能老盯着某几个学生, 而应不断变换、扩大视区, 使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当然, 教师在注意到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通过不同的目光来教育同学。例如:对溜号的学生, 教师的目光应具有暗示性;对听讲认真的学生具有赞许性, 等等。其次, 教师应通过目光来捕捉学生的内心世界, 例如:当教师向学生提问时, 对于那些想回答问题却又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投以信任的目光, 鼓励他们举手回答;当学生回答得不准确或者不到位时, 教师不应该流露出不满和责备的目光, 而应该投以鼓励的目光或谅解的目光。教学时, 教师要把目光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 巧妙地使用目光, 练就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再次, 教师的目光要具有神韵美且方式得当。眼神真诚自然、亲切热情, 当学生接触到教师亲切的眼神时, 就会从中体会到老师的关怀与期望。教师若斜视同学, 会令学生觉得教师严厉;教师若扫视学生, 动作显得较快, 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 教师应正视学生, 通过和学生目光的直接接触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情感。

第五, 身姿语言表达艺术。

身姿语言分站姿与走姿。站姿是课堂教学使用持续时间较长的姿态语。它集中体现教师的自信与能力。课堂中站姿又分为自然式和前进式。自然式表现为双脚基本平行, 相距与肩同宽。前进式, 两脚略呈钉子步, 双腿前后交叉相距适中, 使相对静止的姿态幽雅舒适。走姿, 教师应以生气勃勃的步姿给学生以孜孜不倦和气宇昂然的美感。教师在课堂上来回走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 要注意与教学内容和课堂气氛相一致, 频繁的走动, 会造成学生视觉的疲劳,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而言, 这种走动, 应该是脚步放轻放慢, 步幅适中, 身正腰直, 目光巡视, 适当停留, 次数不要过频, 速度不能过快, 力度不能过重, 幅度不能过大。

第六, 空间距离语言表达艺术。

演讲时的肢体语言 第2篇

许多演讲者习惯在身前、胸部下方做一些手势。实际上,这些人都极大地限制了自己肢体语言发挥作用的潜力。

你可以转身指指身后的事物,可以弯下腰指指地板,也可以抬起头往上用手试图触碰天空。不要只模仿你从其他演讲家那里学来的手势,你应该360度,全方位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而多种多样的手势动作能够使听众牢记你的演讲。

动作幅度大小取决于听众多寡

在单独和你的上司、朋友或者亲戚说话时,手势动作的幅度应该小一些。因为这时你的听众只有一个人。但是如果你要跟1000人讲话,你的动作应该舒展,声音要更洪亮,更加充满激情。记住,动作幅度大小就取决于听众的数量。

手该放在那里?

常常有人问我:“安德里,在我不做动作的时候,手应该放在哪里呢?”

我要反问你,当你走路、和朋友聊天时,手都是怎么放的?是的!就像那样,双手自然垂在身体两侧即可。

也许在一开始你会觉得这样很不舒服,因为你没有做任何肢体语言,手就那么垂在那里,看起来有点尴尬。你也许会有一种抬起手来的冲动。事实上,双手自然下垂是自信的表现,这个姿势会让人看起来非常自然,所以你应该多多练习。不久之后,就会习惯这样做了。

可能一些公众演讲培训师曾经告诉你在讲话时,手应该交叉放在小腹部,呈金字塔状。一旦有人这么跟你说,扭头就走吧!很多教人演讲的培训师,自己的水平都不怎么样,可能你遇见的就是这么个菜鸟级人物。

肢体语言切忌过频

想要保持在舞台上的活力,关键就是创造差异。能改就改,别让自己的演讲变得趣味索然。同样地,肢体语言也应该千变万化,动作不要重复。而且如果你一直在使用肢体语言的话,反而会使其失去价值。

当你讲得某个观点需要支撑时,就可以做个手势。但其他时候,就保持两手自然下垂。演讲是语言、停顿、动作的结合,也可什么都没有。总之,你的演讲应遵循动静穿插的原则。

偶尔使用不对称的肢体语言

有些演讲者只会选择对称的肢体语言,例如两手同时做一样的动作。但为了凸显演讲的差异和变化,对称的、不对称的肢体动作你可以同时尝试,比如只动一只手。一旦动作的多样性增加了,在成为魔力公众演讲家的道路上你就又前进了一步。

动作放松,舒展

不管听众是多还是少,不管你的演讲内容是什么,都要保持你的肢体动作看起来放松舒展。这会使你看起来坦坦荡荡,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秘密,也能帮助你和听众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另外,你还会看起来更加自信,听众会觉得你的话值得一听。

用手掌示意听众

你是不是曾经也听到过这样的劝告:“永远不要用手指着一个陌生人”?或者,是不是曾经有一位演讲家用一根指头指着你?你当时是什么感觉?是的,你会有一种被指控的感觉让人很不舒服。

即便演讲者处于好意(或本无恶意),但被人用手指着也会让人有种被控告的感觉,让人觉得对方似在挑衅。但是,如果你想指定一位听众,应该怎么做呢?

如何领会客户的肢体语言 第3篇

1当客户轻揉着鼻子时,代表着他还不敢信任您,他认为您在花言巧语。此时尚勿结束。

2当客户轻拍着手掌或捏着手指时,代表着没有多大的耐性了,可能您说的太多,此时该进入结束阶段了。

3当客户紧握着拳头时,这是种有权威的动作,客户自认比您还灵敏,此时勿急着进入结束阶段(或身体向前表示争论)。

4当客户抚摸着后脑时,这是反对信号,这个客户不同意您的说法。

5当客户轻拍或抚弄头发时,这是同意信号,您可以进入结束阶段。

6当客户张大眼睛时,这是同意的信号,结束时机已到了。

7当客户闭缩眼睛时,这是反对信号,此时勿强去结束。

8当客户咬着指甲时,代表不安犹疑,此时您要坚持,但要注意制造友善的气氛,这种情形之下很容易结束。

9当客户摸着耳朵或紧拉着耳朵时,这情形表示着他不能作决定,您可试着帮他决定,在这决定与否边缘,您可能没有向他解说很清楚,所以,您可以再重复说明,也可以立即代他决定了。

10当客户点起烟时,这是绝对同意的信号,是结束大好时机。

11当客户的太太根本不看您而低头俯视时,表示她根本没有购买的意念,此时勿去结束。

12当客户抚摸着小腿胫骨时,表示正想下决定,立即要求签了投保单。

13当客户说话看指头或整只手遮着嘴巴时,这是反对或想讲话的信号,也可能他在欺骗您。

14当客户面对着其他地方或眼神俯视不面对您时,这是反对信号,他根本不接受您所说的话,此时尚勿强求结束。

15当客户将手静置在口袋时,这是个防御性的姿态,他对您感到畏惧,这时您可以用轻松的举动消除他的不安,比如抽烟,喝口茶或赞美环境……

16当客户将手伸入口袋中且翻动着,这时他是联想到经济的问题,也可能缺钱。

17当客户紧捏着鼻梁抚着下巴时,此时客户正考虑下决定,那须要安安静静的,不要打扰他,安静的时间愈长,他下肯定的决心也可能愈大。

18当客户揉着眼睛时,这是反对的信号,他根本不接受您的说明。

19当您说话时,他注视您的时间愈久,表示对您的话题有兴趣。

肢体语言——美术课堂的调味剂 第4篇

人的肢体语言, 有的心理学家又称之为“身体语言”, 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信息传授手段, 是人们广泛运用的无声信号, 动作、手势、眼神、姿态、外表修饰均属肢体语言的范围。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似乎更注重课堂上使用饱含着浓郁情感的语言, 努力让自己的语言最大限度地去感染学生的情感, 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活力四射, 但很多教师忽略了课堂中肢体语言细节的运用。教学是一门艺术, 作为美术教师, 要提高效率, 增强教学艺术魅力, 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就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倘若教师能够充分认识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 在美术的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让肢体语言发挥出它特有的魅力, 那么, 肢体语言将会成为你课堂的调味剂。

一、肢体语言, 走近学生的调味剂

其实我们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如上课铃响了, 你春风满面地走进教室, 学生自然而然会被你的情绪所感染, 心情也非常好, 从而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也轻松, 真正达到了“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反之, 讲台上的你若表情冷漠、甚至显露出嫌弃、烦恼等表情, 那么学生就不愿意和你亲近, 不喜欢听你的课, 甚至还会触发课堂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教师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带给学生很多信息, 如脸部表情, 倘若学生对你的眼神、对你的举止有了相应的反应, 那么就说明你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已经开始畅通了, 从而也就容易打动学生的心, 走近了学生, 使你的引导发挥作用。

有这么一个教学案例, 金华市教坛新秀、磐安县骨干教师周巧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 以她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有趣的表情表达及善用潜意识的教学法见称于金华教坛, 比如说周老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 她会伸出双手通过与学生握手、拥抱的方式去表扬学生, 与她相比, 相差很多。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会表扬学生, 但像周老师那样用这样的肢体语言去表扬学生, 说心里话, 想都没想过。试想, 倘若我们能像周老师这样, 大胆运用你美好的肢体语言, 那么学生还会觉得你不可亲近吗?你和学生的距离还会远吗?

二、肢体语言,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调味剂

事实上, 肢体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项利器。在平时的电视课堂中, 不难看到外国教师表情丰富, 经常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讲课, 这让中国的学生感觉非常地新鲜, 乐于听他们的课。哑语老师给学生上课, 由于学生的特殊性, 他们的手势、表情做出的千万个动作便成了课堂上师生间最好的交流方式。虽然老师不是演员, 但他是传播知识的角色的扮演者。

我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 虽然也会用到肢体语言, 但却没有很好地做到灵活运用, 恰到好处。比如说在一次美术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在偷偷地照镜子, 于是我故意提出一个问题, 让她回答。该同学惊醒似地站起来, 随即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全班哄堂大笑。这样, 虽然我及时纠正了学生开小差的问题, 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较多。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同学, 在一定程度也会伤害她们的自尊心, 处理不当, 又会影响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 同时也必然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倘若我能灵活地运用肢体语言的话, 如目光凝视、身体靠近、脸部表情等的方法, 便会把学生吸引到美术教学中来, 让学生的开小差现象和教学有一个无痕的过渡, 从而得到积极的教学效果。

三、肢体语言, 辅助教学的调味剂

一次人物速写课, “动势线”的理解与把握是课堂重点之一。在一番讲解后, 我从学生们的表情判断, 她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人物速写中这条非常重要的“生命线”。“比如说弯腰这个动作, 动势线就是……”一边举例一边弯下了腰, 还在自己身体上来回比划着这条线。在连续做了几个动作后, 学生们顿时豁然开朗。从学生们的反应来看, 她们对于我这些肢体语言非常感兴趣, 积极性立马提高了, 个个都听得非常认真, 而且之后的作业效果也较好。在这堂课, 相信学生对“动态线”印象肯定非常深刻, 也从而更加深了对肢体语言的认识:原来课堂中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真的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肢体语言, 这么好的现成教具, 教师又有什么理由不拿来用呢?

演讲中要注意的肢体语言 第5篇

心理学家有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肢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而视觉信息55%来自肢体语言。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 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一个人的手势、肢体动作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思想意识、情绪变化等,从演讲者出场到演讲再到致谢结束,以及演讲中的整个过程中,肢体语言往往比可以的有声语言更真实可信。肢体语言独特的有形性、可视性和直接性,对于演讲者来说,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价值。良好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专业的训练可以得到提高和加强,对演讲者来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能力。

身姿即形体外表,良好的形体外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演讲前应尽量避免去想不愉快的事情,以增强成功的自信心,并且,登台前一定要做到精神集中、情绪饱满,保持心情愉快。

单向表述口才应用中的身姿由上下台步伐、站立姿势、手势动作和服装仪表等构成。

1、上下台步伐

演讲者的上下台步伐,要能显现沉着,充满自信,稳健有力,大方自然,上身要挺拔向上,双臂自然地前后摆动,幅度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头不要昂的过高,也不要过低,目光平视正前方。

2、站立姿势

站立一般宜取丁字步,两腿不要紧贴在一起,前后交叉距离要适中。要注意把全身重量始终放在一只脚上,另一只脚虚设,能保持身体平衡即可。两手不做动作时自然下垂,微微弯曲。

3、手势动作

常见的手势动作有上举(抬)、下压和平移、斜劈(挥)等几类,每类中又可分为单手和双手两种,每种均可有拳头式、掌式。

在设计手势动作时要掌握以下原则:

(1)辨清褒贬含义的区别。

含褒义的,即表达积极意义,如希望、肯定等意,手往往向上、向前、向内;

含贬义的,即表达消极意义,如批判、否定等意,手往往向下、向后、向外。

另外,手势动作范围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分别表示褒、中、贬三种感情。如号召性的动作,多在胸部以上的区域;一般强调性的动作,多安排在胸前区域;而鄙视、贬斥性的动作,多在胸部以下的左右侧,且以右手在左侧做动作最佳。

(2)把握动作的情感分量。

一般来说,单手的分量比双手的轻,当配合演讲内容情绪设计动作时,大都不将双手同时进行的大幅度动作安排在演讲前半部,随着一个一个的小高潮,动作幅度逐渐加大。

另外,拳式动作和掌式动作的内涵是有差别的。拳式动作往往强调动机、决心,而掌式动作往往是动机和效果同时兼顾。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动作要成套。

演讲时哪里要有动作,有什么样的动作,动作幅度多大,都需要密切结合内容通盘考虑,不要随心所欲。一般在7分钟的演讲时间里,有5—7个动作(由小到大)就够了。

4、服装礼仪

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比较 第6篇

一、肢体语言交际

(一)肢体语言的定义

肢体语言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交流者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肢體语言使用的好,可以取得较好的交际效果。反之,会陷入交际误区,影响交际。

(二)肢体语言的功能

有效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会涉及到肢体语言的使用。一个人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在说话的同时,他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带上表情,姿势,手势和其他的肢体语言。在交际中有表达观点、表达情绪、暗示社会关系、揭示心理状态和性格四个功能。

(三)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肢体语言作为非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他还对此列出了一个公:信息的传递= 7%言语+38%语音+55%表情。也就是说,在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5O% 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这说明身势语在交际过程中十分重要

其次,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肢体语言不但可以单独使用,甚至还可以表达出自然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直接代替自然有声语言,其使用的广泛性,表达方式的直观性,交谈中的对应性,使肢体语言成为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全球化不断地深入发展,让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频繁和紧密地进行沟通。诚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共享的肢体语言对高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帮助。例如,通常人们高兴的时候会笑,难过的时候会哭。但是,共享的肢体语言语言毕竟只占小部分。事实上,肢体语言之间的差异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造成了障碍。

(一)目光交流

在人类交流过程中,目光交流通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不同的目光,反映着不同的心理,产生着不同的心理效果。眼睛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人的一切情绪,情感,和态度的变化,都可从眼睛里显示出来。然而,不同的国家对目光接触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在大多数英语国家,当人们与他人交流时,应该和对方有目光接触,要不然这个人会被视为无礼或者说话心不在焉。例如,美国人民特别注重目光交流触,而中国人在交流的时候很少直视对方的眼睛,尤其是老人和年轻人说话,或者是领导和下属说话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下属或者晚辈一般都不会直视上级或者长辈的眼睛,以示对他们的尊敬。所以,当这两种文化相遇时,毫无疑问会产生误解。不同国家的交际中各种凝视行为及目光在交际功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需要认真观察,仔细比较,从而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面部表情

面部语言是指通过面部的肌肉姿态表情的变化来传递思想感情。面部可以把高兴、悲哀、痛苦、畏惧、愤怒等等迅速充分地反映出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不同的面部表情有时代表相同的含义。中国人在迎接客人时,笑脸相迎,而美国的印地安部族却大哭来迎接客人的到来。另一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个动作可能会表示不同的意义,在中国咂嘴唇,表示有滋有味;而在英国,表示没有滋味;在许多地中海国家,则是过分夸大痛苦和悲哀的标志。美国儿童伸出舌头则表示蔑视、嘲笑或反抗,中国汉族人伸舌头表示不好意思。

(三)肢体接触

肢体接触是一种常见的非言语行为,人类用它来交流思想和情感。肢体接触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眼睛的信息传递是微妙的,而握手发出的信号却是直截了当的。握手被公认是表示友好和亲密关系的一种手段。然而,不同的国家握手的习惯也自然不同。例如,在美国,男人之间的握手是很用力的。俄罗斯人不允许两人隔着道门或跨着门槛握手,以为这样做是不吉利的。而中国人的握手则没有什么忌讳。异性之间握手,如果女方不主动伸出手来,男性是不能去握她的手的。在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男性通常不和女性握手,除非女性先伸手。但是,在一些非洲国家,通常是男性先向女性伸手。

(四)身体距离

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的人们之间有着不同的空间区域。不同文化的交谈双方,交谈时采取不同的交谈距离,是因为交谈双方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交谈距离。西方文化注重个人隐私,东方人“隐私”的概念薄弱。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的人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西方人无法容忍。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对空间的要求不甚强烈。而西方人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喜欢宽松的氛围。由此可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空间的要求、运用和安排都有着各自的模式,从而赋予空间的使用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另外,人类学家发现,人与人之间在面对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间情感的亲疏不同,而不自觉的保持不同的距离。这种因情感亲疏而表现出的人际间距离的变化,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人际距离。人际间距离的变化,是由双方当事人沟通时,在肢体语言上的一种情感性的表示。

三、肢体语言的文化解读

(一)不同的传统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因此,长期的自主发展使得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之间有着不同的传统。纵观历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高度重视团结,追求和谐,有强烈的家庭意识。这些都与西方国家的传统相违背,他们的核心价值是强调个体的个性。这是航行和游牧的传统造成的,这些传统使得它们的子民在天性中就独立且个性张扬。上述提到的这些差异,对肢体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与人的空间距离上。例如,在和他人交流时,中国人倾向于保持亲密的距离,而在西方,交流双方的身体距离不少于半臂。此外,中国人偏爱群体生活,朋友或同性之间会有频繁的肢体接触,这让西方人感到不舒服,因为在西方只有同性恋才会有这么多的肢体接触。而且,在公共场所经常可以看到中国人挤座位的情况,但西方人更喜欢站着,与身边的人尤其是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二)不同的民族特性

在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逐渐定型。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礼仪之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国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性:谦和,顺从,彬彬有礼,且有保守。然而,交通的发展,外来的入侵以及移民运动使得西方国家难以保存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西方并没有出现那样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统治时期。即使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民主与共和依然占主导地位,推动历史与社会进程。因此,西方文化具有灵活性和扩张性。这样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影响,西方人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喜欢冒险,独立,平等,外向,自信,坦率,自由等。这两个民族特性的差异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使用的误解。

(三)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

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些西方国家,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甚至占着主导地位。在基督教的教义中,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众生平等。因此,至高无上的价值和人类尊严与个体的个性息息相关。人们之间的关系没有等级之分,都是平等的。这反映在美国人的坐姿当中。当与人交谈时,美国人通常半躺在沙发上或交叉双腿,而在中国人认为这样的坐姿是不礼貌的。受儒家三纲五常的影响,中国人有着很强的等级制度感。臣民,孩子和妻子通常服从于统治者,父亲和丈夫,也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因此,中国人较为注重所谓的 “权利距离”,手势和姿态。

(四)不同的社会风俗

社会习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一种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思想沉淀,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所形成的固定模式。肢体语与社会习俗是互相关联的,因为肢体语言是社会风俗的具体表现。因此,肢体语言带有社会习俗的独特性。一个根深蒂固的习俗是,在公共场合,夫妻或恋人之间不能有身体接触,也不能有亲密举动,更别说亲吻和拥抱了。在着装上,女性要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男性可以将衣服退至腰际。然而,在西方,礼仪制度相对宽松持,西方人对这些肢体语言持有不同的态度。

西方人热爱运动,也热爱人体之美。因此,男性和女性都可以穿的相对少,人体艺术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此外,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年长者或长辈可以拍年轻人或晚辈的肩膀上以示鼓励和安慰。但是,西方国家没有这种等级制度,所以,同龄人之间也可以用相同的动作表达类似的情感。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传统,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以及不同的社会习俗可能就是不同肢体语言背后的文化原因。

四、结语

本文展示了在不同的文化中肢体语言的使用,分析了肢体语言背后的文化原因,有益于在跨文化交际中对肢体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学术都迫切要求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地系统地研究。由于笔者的知识有限,本文只是该研究领域中很小的部分。有望在日后的学习中国可以对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Pease,Allan.Body Language.London:Sheldon Press,1981.3.

[2]Elizabeth,Kuhnke.Body Language for Dummies.Chichester,West Sussex,

England 2007.

[3]Brosnahan,Leger.《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M].毕万继译.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4]独雪梅.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J].文教资料,2010(6).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7]王军.中西体态语差异的文化透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03).

[8]許力生.新编跨文化交际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9]许力生,吴丽萍.跨文化交际[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8.

肢体语言在招聘中的应用 第7篇

关键词:肢体语言,招聘,心理学,握手

一、心理与肢体语言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 国际学术界产生了新兴学科, 即“肢体语言学”, 临床实验的结构告诉我们, 有些时候, 人们身体动作所发出的往往与他们语言所表达的大相径庭, 就全身而言, 脚的部位不那么明显, 当我们感到焦躁不安、紧张时, 就会无意识的抖动脚来制造重复的小刺激, 以减少头脑的紧张感[1]。身体语言指非词[[11]语性的身体符号, 包括目光、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外貌、空间距离、服饰佩戴等, 与人交流沟通时, 单凭对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他内心的秘密, 人们可以在语言上伪装自己, 但身体语言却经常会“出卖”自己, 肢体语言所释放的信号是一个人潜意识的真实展示, 潜意识是反映心理的重要窗口, 心理与肢体语言的关系见图1.1所示。

二、肢体语言应用现状

心理学家赫拉别恩曾提出信息传播总效果=7%的语言+38%语调语速+55%的表情和动作, 可以看出肢体语言的重要性;FBI即美国联邦调查局, 是美国最早建立的情报警务机构, FBI读心术可以更好的让我们理解周围人的感觉、思想和意图,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 洞察对方心思, 来作出正确的判断[2], 肢体语言在中国艺术表演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早期电影制作过程中多带有很多肢体语言, 卓别林拍摄的无声电影也是肢体语言应用的一个典范。肢体语言在国际谈判、商务洽谈、人才招聘、人流术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

三、肢体语言在招聘中的应用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企业在用人方面面临诸多风险, 核心岗位的突然离职、商业机密的泄露、关键人才的长期空挡、团队融合的摩擦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人才招聘是一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开端。

1. 动作信号

肢体语言信号见表3.1, 由表3.1可以看出, 每个潜意识动作都会折射出一个真实的心理活动, 初次面试时, 用肢体语言信号做参考可以提高招聘准确率, 减少招聘的时间成本和录用风险。

2. 握手信号

每种握手动作都代表不同的性格特征, 标准的握手动作是能够彼此感受到对方的温暖, 触碰到彼此的掌心, 用力适中, 微微晃动三下。如果出现应聘者握手时紧握我们的四指, 而不触及掌心, 说明此人控制欲太强, 不够灵活, 应聘中高层管理岗, 尤其是营销管理岗时, 基本不会考虑此类应聘者;如果出现应聘者握手时很无力, 说明应聘者不够自信, 这种不够自信可能是应聘者所投递的简历夸大了真实情况, 心虚的表现, 也可能是应聘者个性确实是属于缺少自信, 公关、营销类岗位基本不会考虑此类型的应聘者;如果出现应聘者握手时把我们的手握痛了, 说明应聘者属于看似有实力, 但实际不一定有实力, 其实际实力应该是我们所看到表象的50%左右, 财务类、技术类岗位的招聘基本不会考虑此类人选;如果出现应聘者握手时是手背斜着伸出来的话, 说明应聘者有无视法律和道德的倾向, 无论哪个岗位的招聘, 都不会考虑此类候选人;如果出现应聘者握手时是往回拉我们的手, 说明应聘者在以往具有很高的职务, 或者有很强的自我意识, 沟通、协调、外联类工作比较多的岗位招聘, 对此类候选人不予考虑。

3. 头发信号

发型与性格关系见表3.2, 由表3.2可以看出, 根据第一次面试所看到的应聘者的发型及头发颜色等, 可以首先推测出应聘者的一部分性格特征。

四、结论

肢体语言是一个人内在的无意识反应, 面试过程中, 可以从应聘者的动作、色彩搭配、发型等看出其喜好, 可以从面试官与应聘者握手的姿势看出应聘者的个性特征, 除此之外, 配饰、着装、距离空间等其他信号也可以作为一种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 也是肢体语言研究的对象, 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均可以辅助我们进行更好的招聘。

参考文献

[1]陈今夫.人际交往中的肢体语言[M].上海市:文汇出版社, 2010.

浅析肢体语言对篮球比赛的影响 第8篇

在传统意义上讲, 在一场比赛中进攻队员的配合是通过二、三人之间的小配合串联而成形成一套整体战术的。而这些小配合比如传切、突分、挡拆和策应配合只有每一环做的质量都非常之高之后才可以形成一次有效的进攻。而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对于这些小的配合非常有效。因为它涉及到的人数较少, 出错的概率较低, 成功率较高, 机动性比较强。而这些特点正是篮球比赛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通过肢体语言交流更提高了其隐蔽性, 可以在对方还未有察觉之时就发动, 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效。

2、肢体语言在篮球比赛中的应用

一场比赛中, 只有利用好全队五个人每个人的技术优势, 再将这些技术优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才可以增加获胜的概率。在这里, 肢体语言之间的交流就显的非常必要了。我们大家都应该明白一支成熟的球队自身会有多种战术配合, 通过这些战术的叠加形成自身的一套战术体系, 再运用到比赛当中就可以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再这些战术跑动前会通过指挥者 (一般时组织后卫或队中的明星球员) 发出指令, 传统上会作出一、二、三、四、五这些数字指令来实现传达的效果。场上声音杂乱, 场外更是乱作一团, 若还采用口头语言传达则完全起不到传达效果, 并且在空旷的场地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起光的传播速度会相对较慢, 所以由此可见会降低此次战术配合的成功率。而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则会事半功倍。

3、比赛中应用肢体语言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 篮球比赛中各支球队都已经开始更多的重视肢体语言在比赛中的运用了。传统的肢体语言交流可以更有效、直接地在场上运用, 但同时也会暴露出其很多的技术弱点。比如在进攻队组织者发出的战术指令手势或动作较为简单的时候, 防守队员会有明显的察觉。同一战术做过一次或两次之后对方会摸索出其中的端倪, 并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见招拆招。所以, 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 肢体语言手势的隐蔽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在现代篮球比赛中, 通过一些小动作发出肢体语言交流的传达会使本队队员先对手一步完成战术跑动, 提高了进攻的效率, 同时这些小动作肢体语言不会轻易地被对方发觉, 因为这些动作是只有本队队员之间才熟识的, 而对方球员不会很轻易的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破绽, 所以在多次使用之后也不会失去战术的针对性, 很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意义上肢体语言所带来的缺点。但这些肢体语言在平时的训练中就需要熟练的掌握。全队每名队员都需要熟悉这些动作的意义。

肢体语言在场上可以发挥出很好的效果, 而在场下对于教练与队员的交流则更为直接有效。教练作为一支球队的领导核心, 全队的大脑, 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教练的每一个决定可以说都关系到一支球队的命运走向。而一般来说教练在传达自己的决定时会更多地采用叫暂停的方式, 详细地分配每一名球队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实战中受到规则的限制, 暂停数时有限的, 要在全场合理分配这些暂停, 不到关键时刻不能随意去叫暂停。那就需要教练在场下不叫暂停的情况下指挥全队了。但口头的指挥在指挥全队的同时, 也会极大的暴露出本队的战术企图, 这显然是教练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那么, 这时如果教练采用肢体语言与队员进行沟通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而在平。时的练习中, 教练常通过必要的肢体语言进行训练。这样在比赛时就可以轻松地运用这些肢体语言来指挥全队了。

4、肢体语言训练中应注意的要点

肢体语言在球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沟通作用, 那么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就一定要重视肢体语言的训练了。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怎样做才可以提高肢体语言训练的水平呢?

4.1、默契程度

说到默契, 其实就是几名队员之间的熟络程度, 由于平时的长期训练, 大家都非常熟悉彼此的跑位习惯记忆思维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肢体语言的训练之后所达到的效果要远远超过新组建队练习之后的效果。所以我认为要想将肢体语言训练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首先就需要队员与教练之间达到一个较高的默契程度, 再进行肢体语言训练。

4.2、隐蔽性

之所以我们选择肢体语言训练, 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为了不让对方队员看出本队进攻的意图, 做到较高的隐蔽性。而不同的肢体语言在场上所起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越隐蔽的肢体语言越可以达到好的效果。上文中所提到的传统肢体语言与现代肢体语言的差别就在这里。现代肢体语言传承了传统肢体语言的直接性, 快速性等优点之上, 又增加了进攻意图的隐蔽性。

4.3、整体性

篮球比赛是一项团队运动, 需要每一名都融入整个球队当中。而在球场上肢体语言交流更应该是这样的。因为肢体语言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神秘性, 而这样的神秘不是单个队员的神秘, 而是全队的。所以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出现一个肢体语言的指示就需要全队的每名队员去完成。

5、结论

肢体语言对于篮球比赛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要想成为一支成熟的强大的球队, 平时就一定要加强肢体语言的训练。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球场上的沟通问题, 增加球队的核心竞争力, 创造更好的竞赛成绩。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简述影视表演的特征——肢体语言 第9篇

1. 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指手部动作, 眼神表现以及面部表情等多种人的行为。一是它具有不自觉的特性。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人细微的动作, 知道某个人内心的活动, 或紧张或高兴或惆怅。二是肢体语言是人际交流的一部分。人际交往中, 不同的肢体动作代表着这个人的不同态度, 进而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交流, 这是行为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2. 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作用

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对于突出人物个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影视表演中的肢体语言与单纯的肢体语言不同, 他就有目的性, 自觉性, 是艺术家创造的一部分。一个成功的影视作品一定是表演者通过对影视主角的观摩和历史背景了解, 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加入当中的情景当中, 猜测主人翁在当时状况下可能的内心活动, 并进行肢体语言设计表现出来, 比如, 想要表现一个人玩世不恭, 吊儿郎当, 就可以通过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谈时穿着拖鞋, 嗑着瓜子, 头来回摆动来表现, 在比如, 影视作品要想突出英雄形象, 就必须设计出英雄在遇到敌人时语言铿锵有力, 眼神有力。因此, 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作用就是通过演员对肢体动作的把握, 将主人翁形象突出出来。

二、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表现三点

1. 声音和形体是角色构建的必要条件

声音和形体是角色构建的必要条件。扮演者每一次的表演都是一种对角色形象的全新把握, 因此, 当演员接到演出角色安排时, 就必须根据以往经验和情景再现, 通过肢体语言对角色进行构建。艺术家对人物进行设计时都喜欢通过语言来对人物性格进行描述, 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一些场景中通过主人翁简单的几句语言就可以将人物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最近热播的《上阵父子兵》中第十八集, 花驹和谢团长被俘, 押送到日本宪兵队头目屋中, 日本宪兵队头目想要看看中国是否还有真正的死士, 因此, 头目要求花驹和谢团长投降, 而花驹先是头朝向一边, 显得非常大气凛然, 继而大喊:给爷来个痛快的!这一句简单的话既给人出乎意料之感又给人情理之中之意, 一句话就可以深刻表现出花驹桀骜不驯, 不怕牺牲的抗日英雄形象。而在一些场景中, 人物内心活动无法用语言来说明, 因此只能用角色形体行为来表现主人翁内心活动, 比如《上阵父子兵》中, 老乔渗入日本宪兵队, 偷军事布防图, 进入资料室以后被厨娘发现, 厨娘逼问老乔去里面干嘛什么, 老乔一边想方设法找理由隐瞒, 另一边也从身后找武器, 进而突出当时情景的紧张气氛, 而厨娘不逼问老乔, 瓢掉地上这一情节更让老乔当时内心的活动暴露无遗。

2. 动作和语言可以彰显人物个性

动作和语言可以彰显人物个性。演员可以运用动作和语言凸显出主要人物或者次要人物个性, 既能让主角形象丰富又让观众对人物性格容易把握。动作和语言彰显人物个性, 一是, 演员通过对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动作和语言设计激发群众观看节目的兴趣, 引发观众对下一个情节的猜测和观影欲望, 二是, 演员要在弄懂角色面临背景和把握好角色心理活动的前提下, 不断分析剧组提供的台词, 对自己接下来的动作进行设计, 虽然很多影视作品录制时, 台词是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还会有相关的动作指导人员对动作进行指导, 但要想彰显人物个性还需要演员自身组织肢体活动。比如, 在《大宅门1912》当中, 七爷孤身一人到大孤镇解救自己的伙计, 面对说和的人, 七爷表情倨傲, 言语丝毫不让, 特别是瞪眼这个动作, 一下子表现出七爷要强, 不屈服黑恶势力的形象, 同时通过说和人员的气急败坏的神态从侧面烘托了七爷‘有本事’, 这个瞪眼的动作显然不是剧本可以考虑到的, 而是扮演者真正融入到当时的情景当中, 自我设计的肢体语言。在比如, 在《大宅门》中, 七爷面对九红抢夺女儿的孩子, 通过皱眉和手指发颤将七爷的无奈和委屈表现出来, 七爷既不想伤害九红又不想伤害女儿的心理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心, 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九红抢夺女儿孩子是否合理的思想思考。

3. 肢体语言代表着演员对角色的把握程度

演员的肢体语言代表着演员对角色的把握。一是, 演员的肢体动作既要合乎当时情景下人物可能的心理动作也必须要符合观众接受心理, 不能出现抗日神剧中, 徒手可以撕人, 武功盖世的情景。二是, 演员影视作品中的肢体语言毕竟是一种艺术, 有着创造的美。生活中肢体语言往往不被其他人重视, 但是影视作品不同, 影视作品观众很多, 不同欣赏角度下, 肢体语言也会出现不同含义, 因此才有了那么的影评。要想获得好的影评就必须充分把握角色特点, 设计出符合大众心理的肢体动作。比如, 抗日神剧中, 一女英雄被多人轮奸, 确还可以飞身过程中实现自动穿衣, 射杀非常众多的鬼子, 虽然动作看起来非常解气, 也表现了当时女英雄内心的真实想法, 但很显然超出了观众的心理接受能力, 只能被人耻笑。在比如《马永贞》中马永贞朋友被日本第一高手打死, 马永贞怒不可挡要冲上日本武馆为朋友报仇, 此时, 除了通过马永贞外在语言和表情体现马永贞形象以外, 还通过展现马永贞不听女朋友规劝执意冲上日本武馆, 这样马永贞讲兄弟义气的形象一下子表现的淋漓尽致。

肢体语言是影视表演重要特征之一, 体现着表演者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因此必须通过多种肢体语言, 比如, 语言, 神态, 动作等做好丰富人物形象工作。当前, 很多抗日神剧中为了突出人物英雄形象设计了非常多的不合理肢体动作, 这是非常值得人们思考的。

参考文献

[1]阵尔尼雪夫斯基, 美学论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

[2]翰旦己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中国电影出版社, 1959年11月第l版

[3]王德胜, 形体美的公扭见一中西形体审美意识比较,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3

肢体语言、活跃课堂 第10篇

一、肢体语言的特征

1.具有浓郁的趣味性

牛津小学英语为了增加趣味性, 每单元都会有新的歌曲。孩子们本就对歌曲有浓厚的兴趣, 可学习歌曲需反复的练习, 学生唱一遍还行, 第二遍的时候就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了, 而我会在唱第二遍的时候给歌曲加上动作, 动作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又帮学生更容易地记这歌曲, 如在教字母歌“A B C song”的时候, 我会让学生在唱的时候, 把每个字母的动作加上去, 让学生跳起来,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边跳边唱, 快乐地学。

2.具有形象生动性

低年级的英语很多都是一些名词, 动词。如果能够用适当的肢体语言表示出来, 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能被吸引并很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像“mother”, 我会让孩子用右手甩右边的头发, 左手甩左边的头发, “father”则是手做“八”字的动作, 并把它放到下巴下边, 告诉他们:“妈妈爱美, 有长长的头发, 爸爸有胡子, 我们来甩甩头发学做妈妈的样子, 装上胡子做爸爸的样子。”学生们会非常兴奋得跟你学习。

二、在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形式的肢体语言, 教学方法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所差异。应为儿童创造和提供学习英语的机会和条件,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1.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形象生动的场景, 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验语言, 以帮助学生学习, 并使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发展。运用此教学法的关键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 使学生兴致勃勃地主动学习, 并学会将知识向不同的情境迁移。比如, 在教学Unit 2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中, 我把表示各种事物的单词图片挂在黑板上, 并找出了白大褂和白帽子, 让学生来扮演餐厅老板和食客, 让学生开展虚拟的享用自助餐活动。学生边用表示事物的单词和就餐句型相互询问边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复习了本单元的句型和单词。

2.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教学法是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 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动的协调来教授语言的方法。全身反应教学法重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多种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 强调理解先于输出, 语言学习应从多听有意义的言语开始, 并允许以非语言形式回应, 最后才要求用言语表达。因此“听—做动作”是该方法的显著特征。鉴于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的特点, 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在字母教学中, 运用肢体语言, 优化教学

在字母教学时, 如果枯燥地领读、跟读, 学生很快会感到厌烦。应尽可能多地用手势表示大小写字母, 有时还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想象怎样用手势或者整个身体来表示字母, 用身体动作来展示书写笔顺, 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在指导书写时, 可以教学生学会使用左手当“四线三格”, 伸直左手, 大拇指向内弯曲,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微微张开就构成了“四线三格”。要求学生用右食指在“四线三格”上练写字母, 同时口述笔顺。也可以利用整个身体动作示范每个大写字母的笔顺。比如:教字母A的书写笔顺分四个动作;预备: (1) 身体成立正姿势, (2) 伸出左手臂斜直举过头顶, (3) 身出右手臂斜直举过头顶与左手接触, (4) 右手斜直举不动, 左手肘曲平举于右手肘处。像这样, 把每个字母的形状和笔顺都用动作表示出来, 对于这种有趣的字母学习法, 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使用, 课堂学习氛围很浓厚, 记忆效果也会很深刻。

2.用肢体语言, 突破单词发音难点

如单词“cartoon”, 这个单词的重音在第二个音节的[tu:n]上, 学生在读的时候容易把重音放在前面的音节上, 为了避免这个错误的产生。当读音节时请学生拿出食指指向地面并在读重音部分[tu:n]时将食指指向空中, 从慢到快的速度反复读该单词, 学生自然而然会以竞赛的心理与其他孩子竞争记下这个单词的速度。这个过程让学生以“玩”的学习方式成功地避免了发音的错误, 既轻松又快乐。又如教学单词“library”时, 这个单词中有一处[l]的发音, 两处[r]的发音, 学生对于这两个音的转换比较困难。因此, 结合“li[lai]”的发音, 请学生伸出右手食指, 平放于半空, 随着[lai]的发音在空中画圆, 表示该张大嘴巴;再让食指在空中停止并卷曲指尖, 表示舌尖发音的变化。学生一下子就被这么简单又有趣的肢体语言吸引过来, 融入到快乐的学习中。

3.在单词教学中, 运用肢体语言, 优化教学

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把单词教学与肢体语言结合起来。在学习jump、run、swim、fly四个词时, 可以做出“跳一跳、跑一跑”等动作, 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词组搭配play the piano、play the violin、play football、play ping pong时, 可以做出弹钢琴、拉小提琴等动作。这些形象、生动的动作, 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并提高了记忆效果。因此采用肢体语言是很有作用的。它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对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所学内容, 对于训练与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 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结论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11篇

教师要正确使用眼语,眼睛是沟通师生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目光和眼神,应该是自然亲切的,包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上课铃响,教师走上讲台,用亲切含笑的目光环视教室一周,望望每个孩子,我想这是上好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在教学过程中,哪位学生开小差了,教师可以望一望,表示提醒,违规严重,用严厉的目光表示批评,给回答有困难的学生送去鼓励的目光,给困境中的学生送去亲切关怀的目光。教师亲切自然的目光表示心情的愉悦和欢快,学生也会在轻松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借助眼神“说话”的教育方式,比起言语表达更令学生难以忘怀。

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微笑是人的一种肢体语言,它也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教师的脸庞,是放大了的晴雨表,是情绪变化的特征,教师要做到端庄中有微笑,严肃中有柔和,切忌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不愉快形之于色,如板起面孔,拉长脸。记得那次由于家庭琐事,我心情一直不好,总是唉声叹气,一改往日课堂上的谈笑风生。结果那段时间课堂气氛就非常沉闷,就连以往喜欢在课间问问题的学生也不问了,这多么可怕!一时的心烦而忘记了微笑,立刻在学生身上得到了回应,他们的内心纯洁得就像晶莹剔透的美玉,他们喜欢笑,也希望周围的人们尤其是老师对他们报以微笑。我想,微笑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相通、彼此信任的桥梁,是微笑让孩子们受到老师人格魅力与博大胸怀的熏陶和感染。

手是会说话的工具,教师应充分发挥手势的表达功能,做到自然、舒展,节制活动的频率,注意摆动的幅度,切不可手舞足蹈,或插入衣袋,或双手撑在讲台上,甚至整个上身就趴在讲台上。教师的躯体动作,应当稳重大方,轻松自如,一举一动都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初中生面前,不能用像对待小学生那样摸摸他们的头和脸蛋的动作,这会引起他们的害羞与反感。在与学生交谈时,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搂搂他们的双肩,通过手传递给在困境中的学生以自信;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对初中的孩子我们以成人的方式握手致敬,以示对他取得成绩的肯定赏识,通过手激励他更加积极奋进。

“请给他一些掌声!”“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某同学的精彩发言喝彩吧!”“掌声响起来!”这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语言,并且带头鼓掌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文艺演出观众的掌声能给演员以激励,能渲染一种热烈的气氛,让演员在热烈的气氛中更有激情的表演。课堂也如此,学生是主体,对学生精彩的表现教师带头鼓掌是喝彩,对困顿的学生鼓掌,是激发他潜在的激情,给他自信,一个充满掌声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是洋溢着人文关怀的,具有强烈肯定、赞扬意味的掌声可以唤醒一个孩子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给予他人生中一个崭新的起点。

课堂教学是一种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言和肢体的和谐运用。教师进入教学时,应当用稳健、镇定、自信的步伐,速度适中,服装整洁,发式雅致,面带微笑,这样的体态,会给学生带来自然稳重的风度,给他们留下亲切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使学生的心里安定。在充满灵性和稚气的孩子面前,教师是长者,是朋友,是慈母严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以身体前倾侧首的姿势和学生展开交流,这样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老师有多么重视他、关注他,这种平等的精神力量会激励着学生更加热情地学习。

当然,教师在使用肢体语言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要恰如其分,动作幅度不能过分夸张,否则就喧宾夺主,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你的肢体动作上了,而忽视了对文意的理解。如有的教师上课太像演员表演,手舞足蹈,教室里穿梭不停,这都是过分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肢体动作。

总之,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肢体语言亦然。教师不经意的一个手势、一束目光、一种表情往往都会影响孩子,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微妙的变化。请让我们用微笑表示友好,用眼神交流情感,用触摸传递温暖,用掌声鼓励自信……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能够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教育直达孩子的心灵,让教育收获一个又一个春天。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细节,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让肢体语言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彰显无穷的魅力。

导向优质教学的教学风格之肢体语言 第12篇

优质教学指有助于学生获得持续有效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学习成就的教学活动。优质教学是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更高效、更高水平、更高境界的教学,具有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等方面的特征,其核心品质是爱、激情、责任、科学、真实和分享。肢体语言随时可能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进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不仅如此,教态对学生的思想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如何才能恰当运用导向优质教学的教学风格的肢体语言呢?

1. 仪容外表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仿佛每天都蹲在几百面镜子前面,因为课堂上有几百双精锐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视你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你。”教师在授课时,教学方法和所掌握的知识固然重要,但仪容外表同样重要。教师优雅的外表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并且影响到学生的装束。外表是一个人外在气质的表现,是一个人性格、文化修养和审美观的反映,它能够反映出人的内心。学生和老师接触时,首先看到的是老师的外表,老师整洁大方的服饰、优雅的举止、和蔼热情的态度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还会影响其行为。服饰不仅是外表表现,而且是一种艺术。通常来讲,教师应该适时地选择服饰,太过保守有脱离时代之嫌,太时尚又有不够端庄之惑,能和个人的教学风格契合的就是最好的。

2. 室内走动

有些教师上课喜欢站着不动,有些喜欢来回走动,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讲,有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会适度地移动位置,能很好地把握尺度。这样,他们可以更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与学生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有些学生就会觉得不自在,对于其他人来说,距离也是一种冷漠的表现。因此,有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在衡量学生反应的时候会把与学生的距离作为考虑对象。这种距离的把握很微妙,包含很大的学问。如果教师习惯性地站在同一个地方,这对于师生的交流就是很大的障碍。有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时候弯腰和靠近,这样就营造了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有些教师甚至心血来潮坐在地上,有时这是可以接受的,这也取决于教师的个性。因此,教师针对不同的对象保持不同的距离,了解什么样的行为能导向优质的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3. 面部表情

“一个人的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所传递出的无声语言,是非常丰富而具体的。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反映出许多信息,如赞赏、同意、反对等。在课堂中,教师的脸部表情能传达热诚、欣赏等讯息,以增进正向行为;相反,面部表情也能显示厌恶、烦恼或放弃的讯息,导致学生做出不良的行为。有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的面部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时时带着微笑、很专注很用心,很真诚很亲切,不皱眉头,没有灰心失望的神情,一直保持饱满的热情。以上这些优良的教学风格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且有鼓励、支持的效果,老师带着笑容和颜悦色地上课,也能带动学生快乐的情绪,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4. 眼睛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眼神有时能胜过一大串平淡的话语,或给学生以信心,或给学生以勇气和力量,也可制止课堂上不良行为的发生。有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目视时,能胸怀全体学生,做到目中有人,用眼睛去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表达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教师的眼神里找到期待与满足。我在研究中发现导向优质教学的教师眼睛眼神运用风格有:在正式讲课之前,环视全体学生几秒钟,提醒学生要安静,马上开始上课;提问时环视,要求所有学生积极思考,不要开小差,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如遇到有些学生违纪,又没有时间一一提醒时,有效的方法就是静心地环视一圈;每讲解完一个知识点,都环视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眼神中,读出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激发个别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之踊跃回答问题,经常注视着某个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用或沉思、或商榷、或赞许的不同眼神注视学生,传递评价效果,来告知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度。

5. 手指手势

手势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辅助手段,是肢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是如何运用手势导向优质教学的呢?多样化的手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的重要法宝,他们常常借助适当的手势来吸引学生、鼓励学生或者制止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等等。跷大拇指,这是人们在社会交际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肯定性的体态语,它的含义是肯定与赞扬。多用来肯定、赞扬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或学习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比如学生在回答出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或者学生的答案出乎教师的预料,这时教师会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同时说:“太棒了!”这时学生在心理上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满足感。幽默风趣的教师会运用静止性的手指肢体语———食指竖直靠近嘴唇,表示“请安静”、“不要出声”。比如,教师叫几名同学到黑板上做练习题,当他们发生错误时,下面的学生便小声议论起来,这时教师应恰当地使用此种体态语,制止学生议论,以免干扰答题同学思维的手势。这个手势表示教师的一种善意友好的制止,学生一般是会接受的。还有,当学生争论问题不好控制时,用体育裁判的“叫停” (食指和掌心垂直) 手势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有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喜欢运用鼓掌的方式来肯定学生。鼓掌是一种积极的肢体信号,鼓掌的含意是“赞许、肯定”。在鼓掌时用语言号召学生一同鼓掌:“来,大家为他鼓掌。”在教师的号召示范下,学生自然会鼓起掌来,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当教师把掌声献给学习较差或性格内向学生的时候,会更强烈地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唤起他们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体现优质的教学风格。

上一篇:反洗钱会计下一篇:修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