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体系范文

2024-07-06

检修体系范文(精选9篇)

检修体系 第1篇

1 机构设置

根据地域交通、线路数量等实际情况, 成立一定数量的中心配电所 (以下简称配电所) , 这样有利于集中力量搞好辖区内的配网检修工作。各配电所划归检修公司 (含变电检修工区、输电线路检修工区) 管理, 检修公司设专职副职管理, 检修公司由公司运维检修部管理。检修公司整体负责变电站、10 k V及以上线路的检修, 这样可以有效整合检修资源, 以解决线路检修协调难及大修技改、抢险救灾期间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

10 k V配网线路的维护、巡视、事故抢修及线路通道的疏通工作由辖区供电所 (内设有高压配电班) 负责管理, 配电所负责10 k V配网线路的计划消缺、开关电容器维修和技改工作 (大型技改由运维检修部统一安排落实) , 实行配网集中专业化管理。

2 职责划分

(1) 配电所工作职责。负责所辖区域内从变电站10 k V开关柜出线到各台区变压器熔断器上桩头以上线路技改、缺陷处理工作;负责10 k V配电线路设备开关、电容器维修工作;负责配电所在配网线路上的工作, 涉及开关 (含负荷开关) 、电容器投退的操作, 由配电所负责办理工作票, 并做好联系停送电事宜;负责做好配电所人员的培训考核, 积极推广农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推进现代化管理;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其他工作任务。

(2) 供电所工作职责。负责10 k V配网线路正常巡视、事故巡视及线路内的通道治理、违建、外力破坏处理等工作;负责10 k V配网线路事故抢修工作;负责双电源线路正常负荷倒切, 开关停送电操作工作;供电所在配网线路上的抢修工作, 涉及开关 (含负荷开关) 、电容器投退的操作, 由供电所负责办理工作票, 并做好联系停送电事宜;10 k V配网线路上的大修技改计划, 由供电所负责编制上报农电工作部, 平衡后由运维检修部统一安排落实;所有10 k V配网线路上的工作, 工作票均由供电所所长负责签发;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其他工作任务。

3 工作流程

(1) 缺陷处理。供电所按计划对所有10 k V配电线路设备进行巡视, 对发现的缺陷进行汇总后及时传递到农电工作部, 农电工作部确认属实后上报运维检修部, 由运维检修部安排配电所根据缺陷情况上报停电计划, 由配电所进行消缺。所需物资由供电所申请, 农电工作部负责调配。

(2) 事故抢修。供电所对事故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 并向供电所所长汇报, 由供电所所长部署安排抢修。涉及客户停电的, 要向电力客户服务中心汇报。抢修力量不足或有困难的, 要及时向农电工作部汇报, 由农电工作部和运维检修部进行协调处理。备用物资缺少的, 由供电所申请, 农电工作部负责调配。

4 故障考核

检修体系 第2篇

磨合提升工作方案

一、体系建设主要成效

XX市供电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效率、效益初步显现。

(1)机构精简、合理配备

实施“大检修”方案后,各基层单位“大检修”体系内设机构由原来6个,减少到2个,减少了4个;“大检修”体系下生产定员59人,定员减少70%,使得一线生产力量配备合理,人力资源配臵更加优化。

(2)生产效率提高

实施运维一体化后,变电运维班组可同时开展设备巡视和维护性检修工作,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设备巡检效率。并且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推进无人值班站建设。

(3)效益提升

相比“大检修”体系实施前,通过实施专业化检修和集约化运维,积极开展工厂化检修和现场轮换制检修,预计每年主设备可使现场停电检修时长大大减少;通过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变电设备和配网设备全部纳入状态检修范围,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费用,修旧利旧,提高设备使用寿命,节约基建投资。

二、存在的问题

1、一处班组的门牌挂错

由于时间的紧迫和门牌作业人员的粗心,致使班组门牌上的字打错,根据这种情况,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杜绝人员由于粗心犯错的机会。

2、生产业务外包有待进一步深化

公司按照“大检修”体系建设,生产业务外包管理办法、流程、评价机制等方面得到了极大加强,但仍然存在各单位生产业务外包不均衡局面,还需要下大力气,下决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配电外包业务的效益分析机制,在提升公司生产业务外包的同时提升效益与效率。

三、提升措施和工作安排

1、工作任务:规范班组门牌

时间安排:2012年11月26日至2012年11月31日

工作措施:安排专人检查门牌,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制作新门牌。在2012年11月31日之前完成所有门牌的检查工作。

2、工作任务:深化生产业务外包

时间安排:2012年12月1日至2012年11月20日

工作措施:按照“大检修”体系建设,修订生产业务外包管理办法,规范业务外包队伍的评价机制,修编业务外包审批工作流程、业务外包项目实施流程,制定业务外包风险及处理预案,指导部室的外包工作与业务外包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外包工程的过程管理资料保存完整,保证安全生产平稳有序进行。

四、改进建议

XX市供电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效率、效益初步显现。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及时领会和掌握国网公司“三集五大”建设工作思路,结合集团公司“大检修”建设专业验收组及集团公司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地完成整改工作,继续坚持电网安全、队伍稳定、优质服务和各项工作不断不乱作为“硬约束”,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深入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持续向纵深发展。

1、全面开展总结提炼,深化体系建设

继续深入“大检修”体系建设工作的全面总结,充分提炼建设成果,量化、细化体系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困难,研究解决措施,总结“大检修”体系运行脉络,进一步思考“三更两全一强”的内涵,将集团公司专家组的意见核建议融入XX市供电公司继续深化“大检修”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2、优化业务运转,确保度夏秋检安全生产

“大检修”体系建设方案实施后,运维检修部组建完成,设备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设备状态管理等生产流程已开始运转。在新的“大检修”生产组织体系下,运维业务开展、管理机制有效、人员设备到位,面对2012年秋检的严峻考验,XX市供电公司高度关注各项业务运转情况,加强运维管控和超前谋划,确保全年各项指标平稳有序提升。

3、持续完善“大检修”体系资源配臵,促进公司率先发展 随着架构调整、人员配臵、业务交接等工作的顺利完成,新的“大

检修”体系已经形成,加大整体推动力度,促进观念与体制健康发展,管理与效率健康发展,公司将加强跟踪研究,针对“大检修”体系运转中新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人、财、物资源配臵,努力实现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的目标。

通过“大检修”体系建设在XX市供电公司落地生根,我们深刻体会到国网公司党组关于建设“五大”体系这一重大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正确性。XX市供电公司的干部员工空前团结,秉承“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显著提升执行力,规范运维体系,实现资源配臵更加优化。

检修体系 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大检修;配网线路;运维管理

1.“大检修”体系概述

一般而言,区域内的配电网络及其线路的分布较为广泛,另外区域本身也不集中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这就使得电力企业在进行线路检修时难以实行统一的指挥,从而加大了整个区域的工作量。另外,线路检修时每个工作人员分配的区域内的任务量也不同,有的区域工作量较大,有的区域分配量较少,这就导致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量悬殊过大,造成人力以及物力的大量消耗。

在这种状况下,电力企业就必须采取将分散在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统一集中在一起的方式,而且这种集中不应只是表现在同一级的工作区域内,还应是向更高一层区域的集中。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加统一集中的方式把区域的工作细分开来,避免人力以及物力的浪费。同时,电力企业也可以把区域内的设备资源全部集中在一起,然后再进行统一的分配。对人员以及设备高度集中后再进行统一分配的过程也即“大检修”体系的建设。可见,“大检修”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节省人力和物力资源,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

1.1“大检修”体系的建设思路

“大检修”体系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它以电力企业的整体运营方案作为基础,通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延长配电线路的使用年限,以及加强对技术和人员的管理,并改革电力单位的整体框架,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电力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等方式,实现电力企业的资源配置向着专业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1.2“大检修”体系的建设目标

大检修体系实施的主要目标就在于使电力企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对于影响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人员以及电力结构进行精简,广泛推广适合企业发展的方面,优化重组不适合的地方,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3“大检修”体系的内容

国家电网总公司应建立相应的核心技术培训中心,实行高压的专业化管理方式,根据国家人才战略需求,培养高技术的专业人才,并把这些人才分散到下属各级行政单位开展领导工作,以更好的为中心电网服务。省级区域则应实行一体化的运维管理,延长资产寿命的管理周期,同时改造和检修省级各区域的设备以及进行大型电气的检验,将管理内容细致化,确保高效的电能输送效率。市、县行政区域虽然小却是最重要的一个层面。这一层面不仅要维护电力系统,同时还要针对消费者和电力用户进行销售。因而,市县级的管理应在保证区域正常供电的基础上,进一步维护好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2.配网线路的运维管理

可以把运维管理理解成运营管理以及维修管理两层含义。运营管理是指对政策上的执行以及对整体组织结构的框架进行管理。维修管理则是对于电力企业中的设备和线路进行日常化的检查和维修、工作分析以及刀闸操作等。

2.1运维管理的内容

运维管理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明确关于操作和管理人员人身安全的制度。其次是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以确保维修线路的正常工作。再次是应加强对配网线路的信息监控和数据分析工作。另外,还要加强国内和国际先进电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最后则是应有效平衡淡旺季的配变电站负荷的管理工作。

3.配网线路的运维管理方案

3.1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

电力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员工明确掌握设备检查时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并注重对自身安全的保护。另外,工作人员还需牢固掌握设备的检修内容,以切实保障企业和用户的利益。最后,施工时工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帽等一些必要的设备,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同时,要在工作区域进行警戒工作以防止行人经过时受到伤害。

3.2设备的管理

设备的管理不仅仅是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还包括在设计以及施工时设备的具体情况。在设备的管理过程中要全方面的把握配网线路,以确保设备是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行,没有质量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还需基本掌握设备的整体情况,并尽可能的完全掌握其性能,同时,还应了解所要运行的设备的状态。在具体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设备的分析探讨以及数据统计工作。目前多数区域已经覆盖了配电网络的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与数据分析系统,监控系统密切关联在一起,以便通过系统间的协作及时了解设备自身的状况以及运行状况,一旦出现问题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这就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保障了配网线路的负荷量,从而使整个线路处于一种安全的工作状态。

3.3配网线路的管理

监控系统是无线电和通讯技术、遥感等技术的结合,其通过GPS对事故点进行定位,这样一旦发现设备或者配网线路中存在问题,就会自动进行报警,并把事故的地点反馈到控制终端。配电网络的自动化系统和监控系统是相结合的,因而应加强对配网线路的监控和定位,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补救。

3.4对现代化的辅助配网设备的管理

配网运维管理中很多设备都是在后期不断发明出来的,操作方法也是各不相同,这就对设备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设备的运行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设备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工作耐心,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人工的巡查抽检以及在线检测等,因而在线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工作人员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操作人员在工作时可依据在线设备提供的有关参数来确定故障发生的地点以及发生原因。配网检修辅助系统则是一种软件分析系统,它主要包括数据库以及动态分析两个方面,这种系统可以实现对配网线路数据的有效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和数据库中已设定的参数的对比情况,来确定故障的产生原因和事故点所在位置。这种系统的工作效率更高,相较而言,对工作人员的帮助也更大。

结语

“大检修”体下的配网线路运维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因此,电力企业人员在工作中应不断进行经验的总结并加强自身的学习,在熟练掌握原有设备知识和运用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对新设备的了解和运用,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保障配网线路的正常运行,维护好电力企业以及用户的利益,促进我国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伟.基于“大检修”体下下配线网络运维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2):14-15.

[2]曹光富.“大检修”体系下配网线路运维管理[J].农村电工,2014,22(7):4-5.

检修体系 第4篇

1 低压带电作业抢修存在的问题

带电作业可以有计划地把检查、测试、清扫、处理缺陷等工作一次性完成,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因各方面原因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考虑工作的习惯性, 带电作业人员不允许参与停电作业;二是由于缺乏领导机构, 责任体系不清晰, 使带电作业介入到线路抢修过程中存在工作流程安排、人员协同、应急电源供应不到位等问题;三是在抢修工作中, 配网负责人不能实现与带电作业的良好衔接。因此, 如何提高抢修与带电作业配合的工作效率, 确保作业安全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 提高电力抢修效率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由主管生产领导牵头的配网抢修管理小组, 全面负责公司配网抢修标准化管理领导工作。配网抢修管理小组由运检部、调度中心、安监部及相关班组长、技术员、工作负责人等若干人员组成, 形成“由上到下、层层分工、多层控制”的闭环式管理体系。

配网设备单元的划分以柱上断路器、隔离开关、跌落式熔断器、环网柜内断路器等明显断开点为划分依据, 断开点内的所有设备为一个单元, 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配网设备试验与保护、环网柜的安装检修工作由运检部变电运检班负责, 配网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出现故障时及时切除故障线路。环网柜以外的城区配网线路的检修工作和日常运维由运检部配电运维班负责。城区10 k V配网与0.4 k V配网以跌落式熔断器为责任分界点, 其他配网所有设备由所在供电所负责管理维护。配网监控及状态评价由调度控制中心负责。在城区配网客户中安装监控终端, 停电失压信号连接发送到配网抢修指挥班, 由其通知并协调城区供电所、配电运维班、配电抢修班等班组。

2.2 全面落实配网抢修标准化管理

(1) 健全制度体系。制定相关配网管理办法和设备抢修管理规定, 规范配网运行、抢修管理要求、技术标准, 夯实配网运行和检修管理工作基础。认真开展故障分析工作, 完善事故应急抢修机制, 规范配网抢修管理, 最大限度地实施带电作业, 减少临时停电和事故停电时间与范围, 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

(2) 加强抢修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加大对作业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严格执行工作票、监护制, 同时做好抢修记录和带电作业统计工作。线路及设备小修、维护、检修工作结束后, 应由安监部负责组织验收, 合格后才能投入运行。

2.3 实施配网抢修流程管理

(1) 故障出现后应对措施。在配网出现停电故障时, 应及时向政府应急部门汇报, 接受应急指挥, 请求应急援助。应急电源车辆应根据配网抢修指挥班的要求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及时给客户服务。同时, 在城区配网客户中安装监控终端, 以提高故障处理的主动性, 保证客户正常用电。配电抢修班与城区供电所分别展开线路巡视工作直至发现故障点, 配网抢修指挥班根据职责划分确定工作人员任务。其他配网故障由配网抢修指挥班通知和协调配网线路管理单位巡视检查, 根据故障情况通知配电抢修班组织人员进行抢修。

(2) 应急抢修中快速工作流程。在配网出现停电故障时, 应按预案启动应对措施。客户停电信息、自动监控告警和停电区域应快速、准确定位, 从而实现配电主动快速抢修。在城区配网出现故障时, 带电作业负责人要赶到现场进行勘察, 并对线路故障进行预判, 同时与配网线路管理单位抢修负责人共同制定带电抢修作业方案。实施带电作业一定要备足需要使用的工器具。因提供信息不准确造成延误恢复送电时间的, 对设备管理单位进行考核;因带电作业原因造成的延误, 由安监部确定具体原因进行考核。

3 实施效果和意义

检修体系 第5篇

1 电气设备检修方式的发展趋势

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手工到机械化生产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时期, 设备的管理和检修方式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但从检修的制度来看, 电气设备的检修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分别是事后维修、预防性维修、状态维修和改进性维修。这四种维修制度并不是相互排斥, 而是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综合性的应用。

2 我国发电设备检修体制现状

我国发电设备检修采用的主要是事后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检修方式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能够较好的适应我国发电厂的运行模式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它包括大修、小修、定期维修等方式。这种维修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保持发电厂供电的稳定性, 并且能够对资金、人力、物力等进行较为合理的规划。但随着发电厂运行模式的复杂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这种传统的检修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原先电气设备检修体系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临时性的检修较为频繁。一些设备的缺陷较多, 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 这就会导致发电厂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频繁的临时检修问题, 许多电气设备面临着被迫停运的局面, 从而导致发电厂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是维修力度的不足。一些机组由于未受到及时的检修, 从而导致一些故障没有得到排除, 并仍然处于运行的状态。许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重大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发生频率显著上升。维修过剩同样也会导致电气设备运行上的问题。当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时, 若对设备进行盲目的维修, 不仅无法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反而会造成极大的资金和人力浪费, 甚至反而会引起设备的故障。

3 发电厂电气设备在线检修的基本步骤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在线检修主要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发电厂的自我评估。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检修的要求和要达到的效果。其次是对设备运行的状态和检修的必要性进行评估。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是设备管理体系的评估。最后一个问题是对检修技术和检修方式的确定, 从而制定最终的检修方案。

第二个步骤是前期的管理准备工作。在这一个阶段, 首先要确立检修的队伍和技术人员, 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其次是对设备管理体系的完善和熟悉, 以达到设备检修的要求。此外, 还要建立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第三个步骤是进行技术工作的安排。在线检修中, 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是关键的环节。在选择检修技术时, 应当从技术的先进性和完善性等几个角度进行综合的考虑, 使其能够满足在线检修的各项要求和标准,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应用先进的新型技术和手段。

第四个步骤是在线检修的具体实施和完善。在完成了上述的准备工作后, 就可以正式进行在线检修工作。对于一些工作量较大的检修项目可以进行分项目的工作方式,

4 实施发电厂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技术支持

在进行发电厂电气设备在线检修时, 技术的支持是十分关键的。主要采用的支持系统有设备监测和诊断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运行检修系统。这三个系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4.1 设备检测与诊断系统

这一系统是发电设备在线检修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支持。设备的检测与诊断系统中包含大型的检测诊断系统、便携式的监测诊断系统等。这一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系统的运行状态、相关的数据等进行有效的分析, 并得出最终的诊断结论。

4.2 运行维修决策系统

这一系统的作用是帮助管理人员根据诊断的结果对检修的方案进行设计、确定和调整, 此外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的评估和控制检修的成本和效益。

4.3 设备综合管理系统

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对设备的动态和静态管理、检修过程的管理、设备运行数据的汇总、设备缺陷管理、人力物力管理、维修成本管理、检修进程管理、检修结果评估等。对设备进行在线检修, 一方面要根据设备故障前的征兆判断故障状态, 另一方面要根据设备运行的历史变化判断故障状态。

5 基于在线检修的优化检修计划

在发电厂规模和机组容量不断扩大的形势下, 要提高发电厂生产稳定性、经济性, 检修计划的制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线检修与传统检修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 它不再是通过对单台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来确定检修的具体时间、方式等。在在线检修的模式下, 检修方案是根据发电厂的整体运行效果为基础, 并通过合理的预算分析、趋势分析、动态规划等来制定综合的检修方案。这样制定的检修方案在经济性、合理性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一个良好的检修方案应当满足一下几点要求。删减不可行的检修项目;删减检修效果差的项目;定期调整检修的周期和频率;用收益和效果好的检修项目来代替程式化的大修项目。

6 结论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在线检修发展至今只经历了近20 年的时间, 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还有很多值得更深入、完善探究的地方。我国的发电厂对在线检修的这一模式的应用大多还停留在单项或几项检测技术上, 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但这一检修技术的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只要再进行深入完善的研究, 就能进一步提高发电厂的运行效率和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许靖, 王晶, 高峰, 束洪春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 2011 (09) :45-46.

[2]郑建平, 梁锦照, 焦连伟电力线路的状态检修和缺陷预测[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 (10) :23-24.

检修体系 第6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电网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愈发重大, 当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智能化程度逐渐增强的同时, 也面临着建设任务繁重、设备老化、负荷增长过快、外力破坏、自然气候恶劣等问题, 这些都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造成威胁。电网检修计划专业要通过安排合理的停、送电检修计划完成基建项目建设、设备检修处缺、用户报装送电等, 达到改善电网结构、提高设备运行健康水平、满足用户可靠用电的目的。

之前, 城西公司检修计划管理更多地依赖人为经验, 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足, 没有标准的核心流程, 无法满足企业及电网的发展要求, 难以为继。

2 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管理职能化, 缺少核心流程固化

本检修计划涉及需求申请搜集, 边界条件校验, 申请、图纸、设备参数等资料上报, 确定施工方案、发布检修计划并最终执行。整个过程周期长、节点多,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计划实施。由于流程涉及调控、运检、基建、营销等多个部门, 往往都是各自负责、自成体系, 各业务流程无法全面对接, 管理制度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这直接造成了检修计划安排的多头管理, 界面不清, 出现管理空白点。

2.2 专业间存在信息壁垒, 部门间横向协同不足

各部门只对本专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维护, 其他部门不能实时获取, 信息无法有效共享, 容易出现一个部门的停电计划执行后不久另一部门又提出相同的检修需求, 往往因为可靠性指标考核无法满足, 或者造成设备重复停电。此外, 检修申请需要经过可靠性、重要用户、保电任务、设备情况等多专业信息的校验, 一时间获取困难。

2.3 基础管理松动, 风险管控能力不强

在检修计划管理过程中, 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基础管理问题, 例如计划上报不及时, 不规范, 前期准备不足, 不确定因素较多;执行过程中, 相关资料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有待提高。部分业扩、基建工作因为“时间”和“现场”两大因素的不确定性, 不能严格把握时间节点, 常出现赶进度、赶工期的临时性工作, 对相关专业流程的正常流转带来压力, 专业承载力满负荷。同时造成工作过于集中、工作量大, 使得检修人员应接不暇, 对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不利于风险管控。如何合理安排综合停电检修计划, 融入风控措施, 降低电网运行风险, 如何在保证计划刚性执行的同时, 把握检修节奏, 确保相关重点工程按期实施, 是检修计划管控及风险防控面临的形势和主要解决的问题。

3 主要做法

针对以往检修计划工作中的问题, 我们梳理优化了检修计划管理核心业务流程, 以信息化手段固化流程标准, 将人员岗位与流程环节一一对应, 选定并监控关键环节, 识别对应绩效指标, 在实现跨专业的横向协同的同时, 推动检修计划专业的纵向贯通。

3.1 梳理核心业务流程, 推动“四个融入”

按照“两头固化、中间优化”的原则, 城西调控中心对检修计划流程进行了优化, 建立了城西公司“检修计划管理全流程”。以“检修计划管理全流程”为主线, 充分融入岗位、职责、标准及考核其他管理要素, 将“检修计划安全风险评估”等23项职责、《国家电网公司调度计划管理规定》等17项制度、《天津电网调度管理规程》10项标准匹配至流程, 提炼了“月度停电计划完成率”等6项流程绩效指标, 与相关业务部门的绩效合约挂钩, 每月提供给人资部门月度考核建议, 实现了以流程为主线的多管理要素的集成及融合。

3.2 优化检修计划管理全流程, 实现“两个对接”

3.2.1 流程之间无缝衔接, 建立流程管理新模式

通过端到端流程梳理, 将检修计划管理全流程与相关业务流程进行衔接, 完成了与生产设备大修管理流程、设备缺陷管理业务流程、业扩全过程管理流程、基建工程综合管理流程以及供电可靠性管理流程等5项其他专业核心业务流程的无缝连接, 消除了专业管理的交叉点和空白点。

3.2.2 流程对接信息系统, 依托“大数据”打造“多维度”检修计划任务池

在检修计划制定阶段, 应用“大数据”工具集成PMS、SG-186、配网抢修生产指挥平台等各专业系统建立了多维度“检修计划任务池”, 如图1所示。“多维度”体现在各专业间的信息横向协同共享。一方面, “任务池”将检修需求来源细分为运检部电网检修试验、设备缺陷, 营销部业扩申请, 建设部基建项目等。从前, 各部门的检修需求无法及时共享, 上报检修计划时也是各自为战。有了“检修计划任务池”通过实时读取各专业系统信息, 第一时间将各类需求纳入池内实时滚动, 为调度部门及时了解检修需求, 捏合同类申请、优化检修计划安排提供信息支撑。另一方面, 每一项检修申请都要经过N-1、能否带电、陪停、保电任务、重要用户、重复停电、可靠性等信息校验, 即在计划编制阶段通过对跨专业、多维度条件的校核, 提前进行电网安全风险评估, 不满足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此外, “任务池”通过数据分析统计, 考虑了班组、员工工作承载能力, 对检修计划进行智能优化排程, 从而将检修造成的电网风险在源头进行管控, 为检修计划安全执行打下基础。

“多维度”体现在通过时间维度将检修任务进行纵向贯通。“任务池”在细分检修需求来源的同时, 将正式的检修计划按时间分为年度、季度、月度检修计划任务池。每一级的检修计划都要从上级任务池内关联, 严控随意增减停电计划, 对于临时增加的重要工作, 履行相关审批流程后可纳入任务池, 实现检修计划刚性管理与灵活性管控兼顾。

3.3 突出“全、强、重、严”策略, 实现风险全面管控

我们对“检修计划管理全流程”各环节的风险点进行识别, 共梳理出包括“输变电设备检修计划上报是否准确”、“风险预警通知书发布是否及时”等在内的危险源点18个, 并有针对性的制定18项风险管控措施, 较“五位一体”应用前增加10个风险防控点, 覆盖了检修计划流转各环节的风险管控。

对于重大输变电工程, 由于施工复杂, 涉及专业多等造成基础资料上报不及时、不准确, 却又因时间节点考核临近赶工期、赶进度, 无法做到电网安全风险全方位防控,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识别的风险点, 城西调控中心提出了“全过程、强管控、重评估、严把关”的管理策略。如图2所示, 明确专业管理要求, 推行重大工程停送电标准化管理, 实现各专业全过程跟踪;有效强化电网运行各环节风险管控, 建立“月分析、周预警、日校核”风险管控机制, 利用网页、短信平台、微信平台及时发布预警通知, 督促风险防控的落实;重点流程引入过程评估;严把资料审核关, 重点针对施工方案、新投申请、检修申请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 确保基础资料的及时准确。通过全过程管控机制的建立, 进一步规范检修、技改、基建、业扩等重大工程检修计划安排, 促进风险防控全方位提升。通过明确岗位职责, 优化工作流程, 发挥制度约束, 建立统一标准, 强化指标考核, 实现电网检修风险可控、能控、在控。

4 工作成效

以“流程”为核心, “职责、制度、标准、考核”等管理要素深度融入的检修计划全流程体系建设, 是城西公司针对日趋复杂的外界环境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角度, 统筹考虑, 创新探索出的全周期、全覆盖、全集成的停电计划管理理念。核心流程无缝对接多专业流程, 依据不同岗位职责, 将专业管理制度, 标准深度融合, 通过前期方案审查、方式安排、安全校核、预案编制, 提前组织各部门细致审查施工方案, 对施工准备、施工要求、关键节点、停电范围、停电时序、方式安排、负荷转移、事故预案、供电可靠等方面全面进行审查, 形成成熟方案落实执行, 大大提升了专业管理效能, 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逐渐形成节奏有控、安排有序、工作有效的安全生产新秩序。

通过检修计划的全流程管控, 细化各部门、各专业、各环节的工作职责、流程、措施和要求, 深化风险管理, 构建全面覆盖、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责任明确、闭环落实的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控工作机制, 对计划性、短期性、预见性的运行安全风险, 制定采取相应的预警和控制措施, 有效防范了电网安全事故, 全方位提升了电网运行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谢昶.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编制方法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

[2]许旭锋, 黄民翔, 王婷婷, 等.复杂配电网的短期检修计划优化[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 44 (3) .

[3]许旭锋, 黄民翔, 王婷婷, 等.基于模糊机会约束二层规范规划的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 2010, 25 (3) .

[4]许旭锋, 黄民翔, 王婷婷, 陈兴雷.供电设备检修优化算法及其在地区电网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 2009, 33 (14) .

[5]朱新菊, 郭达奇.基于遗传算法的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J].电气开关, 2008, 25 (3) .

[6]蒋献伟, 黄民翔, 许诺, 等.供电设备检修计划优化[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7, 19 (4) .

[7]牟善科.电网检修计划安排与优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

火电厂检修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现 第7篇

关键词:检修,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系统

1 检修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

发电厂机组大小修是一项保证机组长期稳定安全运行的周期性检修工作,具有准备工作复杂(涉及计划、项目规划、项目可研、工程外包、材料准备、安全、技术以及组织等)、专业和设备数量大 (涉及机、电、炉、控制以及化水等各专业的几乎所有设备)、作业面广(基本涉及全部厂区)、投入人员多(通常达数百人)、检修周期长 (从准备到实施完成一般需数月)以及质量要求高(检修后要求设备长期稳定运行至下次检修)等特点。随着发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大型化以及电力生产安全运行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更好地适应以上特点,检修标准化管理作为保证检修质量尤其是大小修的检修质量的重要手段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网能源集团下属16家火力发电厂,各火电厂存在地域分布广泛,集中管控难度大,新建电厂多,新厂人员少,新员工占比高以及技术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加上集团成立时间不长,虽然初期也制订了检修管理规定,但主要内容仅限于规范内容的简单文档描述,表达不全不细,体现为缺少重要名词解释和主要工作业务、审批流程和相关表单,没有明确相关检修工艺技术标准和检查、评价、考核标准。基于以上原因,急需建立整套检修标准化管理体系来提高下属电厂检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作业水平。

国网能源集团检修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优化检修管理标准化文件;二是建设检修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

检修标准化是通过编制设备检修标准、制度规范检修全过程行为,使检修管理和检修执行人员按规定程序进行检修计划、检修准备、检修实施和检修总结,明确每一环节需要完成的工作和审批流程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杜绝工作随意性,达到“四个凡事”和检修管理精细化的目标。

检修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充分体现检修管理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流程化、数据化、可视化、实时性来规范行为,检查过程、考核结果是检修管理实现闭环管控的重要手段。

2 检修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文件的优化

简单的拷贝和借鉴是快速完成检修管理标准化文件的捷径,但难以体现自己的经验和特点。为完成好本次检修标准修订工作,选择了一个管理经验的丰富的老厂做为试点单位,并抽调了多名检修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参与修订工作。

以过程管控和业务行为标准化,考核、对标量值化为目标。在参考和对比多家电力企业和发电集团的检修管理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国网能源下属发电厂存在的检修管理问题,结合自身的检修管理经验,完成了检修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的梳理优化工作。

2.1 检修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具备的特点

检修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作为检修管理标准,应力求做到易读、易懂、全面细致、可执行性强、符合管理实际。做到以业务流程了解工作过程,以审批流程了监督管理程序,以管理和技术标准了解管控内容和工艺质量要求,以评价标准了解自身工作水平。

2.2 检修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的重点内容

为实现检修体系文件的诸多特点,就必须精心设计检修制度体系文件,以达到预定的管理要求。内容上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2.1 术语和图示说明

术语定义应尽量全面,主要是为了让读者快速查找、理解文件中专有名词的含义。图示说明主要是定义业务及审批流程图中使用的节点形状符号的含义。

2.2.2 作业标准

作业标准是检修管理具体规定的核心说明,必须全面、准确、严谨、可执行性强,满足管理要求,作业标准主要针对检修的不同阶段进行制订。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也是项目的策划阶段,主要完成项目计划、项目目标、项目费用等具体工作。

第二阶段是准备阶段,主要包括项目策划、技术监督、安全技术措施、修前修后试验、技术方案、工单策划和检修作业文件包编制、材料计划等。

第三阶段是实施阶段,主要涉及工艺规程、异动、不符合项、进度、检修例会、项目变更、试运以及冷态验收等内容。

第四阶段是总结阶段,主要涉及检修修后总结、评价、资料归档等内容。

作业标准考虑的具体范围:通用文件管理标准(检修工程管理标准、检修物资管理标准、修旧利废管理标准、外包项目管理标准); 计划阶段管理标准(检修目标管理标准、检修计划管理标准、检修费用管理标准);准备阶段管理标准(检修组织机构管理标准、检修项目编制管理标准、检修期间技术监督项目管理标准、机组检修前、修后试验项目管理标准、检修项目技术方案编制管理标、检修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管理标、检修作业文件包管理标准、重大操作 / 作业人员到位管理标准);实施阶段管理标准(检修例会管理标准、检修监理管理标准、检修工艺规程管理标准、设备异动管理标准、检修不符合项管理标准、检修进度管理标准、检修项目变更管理标准、检修试运管理标准、检修文明施工管理标准、检修质量控制管理标准、锅炉 防磨防爆检修管理标准、检修定置管理标准、检修现场作业隔离管理标准、检修临时电源管理标准);总结管理阶段管理标准(检修冷态热态验收管理标准、检修总结编写管理标准、生产技术文件及资料管理标准、检修评价检查管理标);检修标准化考核管理标准;标准项目清册(包括标准项目、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检修项目定额、相关技术标准目录。

2.2.3 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

以流程图的表达方式充分展示检修业务执行过程和各项工作审批执行流程,可以让使用者快速理解和掌握检修全过程和各检修阶段面临的任务、规范、标准和问题的处理方法。

流程图包括检修全过程业务流程、计划阶段检修业务流程、准备阶段检修业务流程、总结阶段检修业务流程、备品备件管理流程、设备委托外修管理流程、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流程、检修定置管理流程、检修工单及文件包管理流程、热力试验管理流程、技术监督管 理流程、设备试运管理流程、机组启动管理流程、检修施工管理流程、检修进度管理流程、检修冷热态验收管理流程等以及检修过程中涉及的项目变更、异动、不符合项等工作的审批流程。流程图中应详细展现检修工作的程序过程、节点说明、业务流过程节点主管 单位、节点涉及的相关文档,如图1所示。

2.2.3.1 评价检查标准

对重要工作节点制订工作要求和标准,明确岗位职责,让使用者可以对照标准和要求及时查找自己工作上的不足。标准中以检修业务过程工作项目为基础,明确重点工作和过程节点的评价内容和标准。

2.2.3.2 考核管理标准

制订具体检修工作指标,使各级管理和工作人员明晰自己的具体工作目标,通过指标考评实现对检修完成情况的绩效管理。

2.2.3.3 机组检修标准项目清册

根据机组容量制订大修标准项目的清单,清单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工艺标准、相关技术监督以及主要质检点等。通过清单的制订可规范机组标准检修项目,为标准项目策划提供依据。

2.2.3.4 检修费用定额标准

制订检修费用定额材料和费用标准,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内容、项目材料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等。使用费用定额辅助检修项目的整体预算策划。

2.2.3.5 技术标准

列出相关国家、企业内部的相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以供技术参考。

3 检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3.1 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检修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检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目的是确保检修标准化文件在检修过程中的正确落实。功能上要实现相关管理、设备技术数据采集,计划、准备、实施、验收总结全过程重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关键节点的审批和所有关键环节的可控、在控。

3.1.1 工单管理

工单是每一项检修工作开始前的重要策划环节,工单策划内容应重点包括检修工作内容和工艺标准、检修物资、检修人力安排、检修进度、质检点以及文件包等。工单策划以检修项目为基础,生成对应工单。

3.1.2 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分为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两个方面进行功能设计。业务流程主要实现在信息中的静态展示,方便用户学习查看。检修相关的审批流程在系统中全部实现线上审批,提升审批效率,便于审批过程的检查和监管。

3.1.3 文件包管理

鉴于设备检修文件包已成为决定检修工作执行规范和决定完成质量的重要管理文档,其文档具有数量大,要求版本一致、准确性高,不得随意变更的特点,实现检修文件包标准格式的模板化,设备检修文件包Word文档可以在系统内实现便捷的导入、导出操作。

系统内实现了对设备检修文件包的编写、审核、批准、变更、修改、执行、存档和查询等功能。

3.1.4 检修过程管理

发电厂检修过程是按计划、准备、实施、总结4个阶段来进行的。按照检修管理不同阶段和工作内容的管理需求和特点进行功能实现。

3.1.4.1 计划阶段功能设计

计划阶段主要是年度项目策划,设计开发年度计划上报审批流程。

以标准项目和标准项目费用定额、工时定额为依据实现检修项目、预算、合同的策划和编制上报审批。

3.1.4.2 准备阶段功能设计

检修准备阶段主要是按照检修准备任务书有计划地进行各项检修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检修项目策划,物资计划申报,方案、异动、文件包编辑、修前性能试验文档格式和审批。

准备过程是按一套标准的管理程序进行的,实现按制订的标准程序在信息系统中设置各部门、管理人员负责的准备工作、完成时间、质量要求以及审批流程等,同时设置任务到期提醒等功能,使准备工作有序、有质、按时进行。为保证准备过程工作计划的权威性, 在进度节点上可加入超期考核或绩效评定规则。

在系统中可绘制检修准备进度网络图,各检修准备环节关联任务信息和完成情况,实时展现检修准备进度情况,方便各级管理人员浏览所有项目准备的情况(进行中、超期、完成)。

实现项目可研、技术方案、施工方案、设备异动、材料计划、项目策划、外委申请以及修前性能试验等审批流程。

3.1.4.3 实施阶段功能设计

实施阶段是项目实际执行阶段,重点是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控。

项目进度管理主要以项目进度和质量管理为主线,以检修进度网络图方式进行进度管控,同时保证快速浏览具体项目主要节点验收标准及完成情况,以及相关业务流程、审批流程、例会会议纪要、检修简报及任务管理等功能。

审批流程设计主要包括不符合项、项目变更、设备试运以及设备启动等。

检修进度网络图各级管理需要分为三级进行管控。第一级为厂级关键进度节点管控,第二级为车间级主要进度节点管控,第三级为班组检修人员对自己负责的检修项目进度节点把控。一、二、三级网络图实现节点关联,二级网络图节点必须满足一级网络图进度要求,三级必须与二级节点进度相符。进度控制管理实现进度三级到一级的逐级向上递进关联,保证上一级网络图进度的实时性。网络图进度节点根据项目进度节点验收和确认情况分为进行中、超期、完成、延期等状态以不同颜色的进度线条进行显示。网络图上项目与工单及其他检修信息进行关联,实现项目相关信息的快速检索。

3.1.4.4 总结阶段功能设计

总结阶段主要是成本统计、安全统计分析、检修总结、资料归档、修后性能试验、综合评价等工作。

按定义的标准表单格式自动收集并按预定分析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生成专业检修情况统计表;设计专业总结的自动提交汇总流程;检修验收、试验和资料的归档管理;修后规程、图纸修编归档管理。

3.2 信息交互

设计开发与厂内运行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其他相关管理系统的接口,实现检修与其他管理系统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在系统内方便完成检修过程重点设备相关数据的实时统计查询,主要关联数据包括:设备编码、设备台账、设备分析、设备缺陷、经济分析、备品备件以及安全监督情况等。

3.3 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实现以修前修后设备性能指标对比、修后缺陷、检修成本、物料消耗、检修进度、质检点验收、检修工时、用户评价以及安全考核等可量化指标进行有权重配置的检修实施人员人员、管理岗位和检修单位的绩效考评。

3.4 检修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和应用

进行检修制度和信息化系统的推广重点是做好困难和风险评估,制订好应对措施。

信息化系统是检修标准化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具体管理内容的实现和应用是管理者管理思路和管理应用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在系统需求设计阶段应充分征求各级管理和使用人员的意见,做好各层次的机构设计,减少设计漏洞和重复开发。充分沟通也有利于争取各级相关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和使用人员的理解和配合。新系统使用初期一定会遇到诸如初始数据录入工作量大,操作不熟悉等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甚至导致直接使用人员的抵触,所以在系统上线使用中要想尽快取得预期效果,一定要及时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系统功能。

4 结 语

按照本文思路进行的检修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在国网能源集团下属各发电企业成功推广实施后,对规范检修作业,提高检修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制度和信息系统只是进行检修管控的手段和工具,如何运用管理智慧设计和使用,并不断总结完善,是实现检修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检修体系 第8篇

1 供电设备状态检修

1.1 状态检修含义

状态检修是电力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目的在于保证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同时优化其运行环境, 以避免设备出现故障, 而对企业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1]。状态检修一般包括设备状态评价、风险评估以及检修决策等内容。状态评价的意义在于合理判断当前供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同时判断其是否存在故障等。风险评估的意义在于判断供电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会对供电企业造成影响, 如会造成影响, 要判断其影响的程度。检修决策的意义在于根据供电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以及存在的故障, 提出具体的决策, 以是供电企业能够实现对设备的维修。

1.2 状态检修流程

状态检修流程包括设备信息收集、设备状态评价、设备风险评估、设备检修策略的提出、设备检修计划的制定及实施以及设备检修绩效评估等六个步骤。每一步骤的具体工作不同, 以设备信息收集为例, 其属于状态检修的准备工作之一, 是保证检修过程具有针对性的主要手段, 因此必须得到重视。按照步骤逐一完成上述工作对于检修效果的保证十分有利。

2 基于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智能执行体系开发

2.1 开发原则

开发应遵循适用性原则、可靠性原则与可升级性原则[2]。

适用性原则指的是要保证智能执行体系能够符合整个电力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行业标准, 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这样才能为电力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为达到这一要求, 在开发过程中, 必须严格遵循电力领域的技术标准以及有关规定。

可靠性原则指的是智能执行体系本身必须可靠, 要避免在检修过程中出现错误, 以避免对供电设备以及供电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可升级性原则指的是智能执行体系必须能够在合理的情况下顺利升级。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只有保证能够随时升级, 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同时更好的满足供电企业设备状态检修的需要。

2.2 整体构架

系统采用B/S+C/S混合结构的软件构架, 以后者作为功能相对复杂的试验报告的设计依据, 以前者作为其他方面的设计依据。在将系统分为业务逻辑层、应用层与数据库层的基础上, 采用Hibernate作为数据的持久化层, 以此为基础, 实现了软件结构的设计[3]。

2.3 功能模块

系统由用户端与服务端两部分模块组成。用户端模块包括设备台账管理、设备缺陷管理、状态评价、评价报告与报表统计管理五大模块, 其下又包括不同的细节性模块。以设备缺陷管理为例, 其下包含缺陷录入、缺陷审核、缺陷消除以及缺陷验收四个模块。

服务端模块包括评价报告设计与系统维护两大模块。以评价报告设计为例, 其下包括表格设计、单元格参数录入、单元格参数维护、生成表格文件、生成持久化类、编译持久化类以及动态建立库表等多种模块。而系统维护下则包括专家知识保护、试验仪器保护以及设备周期维护等模块。

3 基于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智能执行体系的实现

3.1 实现环境

系统的实现对于环境存在一定的要求, 标准版与企业版, 其对于部分实现环境的要求不同。

针对系统服务端模块而言, 标准版不需要Windows组件, 而企业版则需要IIS Microsoft.Net Framework作为组件。两者数据库均为MS SQL Server 2005等[4]。

针对客户端模块而言, 两者均需要采用最新操作系统, 且对于应用软件存在要求。

3.2 模块功能的实现

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较多, 不同模块功能的实现过程也不尽相同, 以设备缺陷管理模块为例, 其功能的实现过程如下: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在于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 并对所发现的缺陷进行上报、审核、分配, 在此基础上, 消除缺陷, 并完成验收工作。其中缺陷的消除以及验收工作较为重要。工作人员要将消除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时间以及部位等, 要将上述信息进行上报, 与此同时, 由相应部门进行缺陷验收, 判断检修的效果, 如发现存在问题, 应再次执行检修。以箱变的状态检修为例, 检修应保证其运行过程不存在异常声响, 且无放电现象;不存在渗漏油现象, 且油位在正常范围内;吸湿器油封正常, 且呼吸畅通、接地电阻均良好运行, 不存在其他问题;分合闸位置正常, 与设备的运行情况相符。

要保证上述指标均符合要求, 才能正式完成检修工作, 并将检修结果报告给有关部门, 并接受有关部门的验收。

验收之后, 如发现上述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要根据不同指标的不同问题采取扣分的形式进行处理, 根据对检修中遗漏问题的严重程度, 扣去不同的分值, 以提高检修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 做好供电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十分必要, 检修可以通过智能执行体系的建立来实现, 要在做好系统设计的基础上, 将检修内容涵盖在不同的功能模块中, 同时保证各功能模块的功能能够顺利实现, 以此使检修过程能够实现智能化, 提高检修效率。需要注意的是, 检修过程必须认真完成, 这样才能更高的保证供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摘要:本文在介绍了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含义与流程的同时, 对基于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智能执行体系开发与应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从开发原则、整体构架与功能模块三个方向入手, 研究了有关其开发的问题, 并强调了该体系各功能模块功能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智能执行体系,开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袁浩, 屈刚, 庄卫金, 何鸣一, 陈爱林, 张海东.电网二次设备状态监测内容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 12:100-106.

[2]黄鹏程.实施变压器等供电设备安全状态检修的探索[J].科技资讯, 2013, 21:123+125.

[3]麻秀范, 鲍海, 张粒子, 刘晓明.智能化供电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支持系统设计[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2002, 02:43-46.

检修体系 第9篇

信息通信状态检修系统是通过制定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原则及状态评价标准,实现设备状态实时评价、设备风险及时评估,制定设备检修策略。对评价结论为异常的设备,结合监控中心产生的设备异常、用户故障报修,根据设备的基本信息、故障信息及设备全寿命周期记录,制定标准化的检修计划、检修策略和规范化检修流程,为设备检修提供方案。信息通信状态检修系统以设备状态评价体系(状态监测、寿命预测和可靠性评价)为基础,通过监测系统采集到海量设备历史运行数据,根据设备状态和分析诊断结果制定检修计划。因此,状态评价体系的合理设计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1 状态评价体系的建立

状态评价体系的主要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系统通过评价模型对采集到的大量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且针对不同设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细则,并依据该细则对设备进行打分,直观地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实现对设备的监测预警、状态诊断、状态评价、预测评估、风险评价等功能,进而制定相应的检修策略,提交给运维人员。因此,状态评价体系建立的主要工作是评价模型的设计和评价细则的制定2部分内容。

1.1 评价模型的设计

状态评价体系建立的首要任务是设计评价模型,信息通信状态检修系统着重从数据处理和评分系统2方面完成评价模型设计。

1.1.1 数据处理模型的建立

状态检修系统是对监控设备的数据进行全采集,对设备某一指标的单项数据在一段时间内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以反映设备运行状态,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由于数据量庞大(一台设备每月最少产生259万条数据),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将一段时期内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整合成1个或几个状态量数据,利用这些少量的数据作为状态评价的依据,指导最终检修策略的制定,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在提出数据处理模型前,对数据类型的划分至关重要。不同类型指标数据,应该以不同的数学模型处理。为此,先粗略地将所有指标数据分成两大类:连续变化型指标(例如CPU利用率、丢包率、端口总流量等)和开关型指标(此类指标数据只有2种状态:是、否或满足、不满足,例如运行状况、物理内存空间状态正常等),除此之外的一些指标可以通过简单的处理转化成为以上2类之一。在对数据进行分类之后,还需对其进行筛选,去除日常运行数据,并将剩余数据中的伪数据剔除,保留关键性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抽象、挖掘,总结出曲线面积法和相似度算法等数学分析模型。

1.1.2 评分系统的建立

数据处理模型的建立,实现了将大量数据转化为个别数据的目标。下一步就是评分系统函数的实现,即如何将少量数据变换成能够直观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评分数。通过分析已处理的采集数据结果,结合状态检修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和每种设备实际运行特点,将指标细分为5类(见表1),再针对不同指标设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实现指标的量化,直观地评价设备状态,为打分系统服务,并进一步指导制定设备检修计划。

1.1.3 评判周期内设备最终扣分的计算办法

数据处理和评分系统前后关联。本系统基于曲线和概率的算法,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处理,经处理得到的少量数据输入至评分系统中,最终转化为各项指标一定时期内的综合评价得分,从而完成对设备的评价。以设备状态评价周期1个月,数据处理周期1天为例,在评价结束后会出现若干(30个)设备得分。按照如下思路整合这些分值,最终得到被评价设备在评价周期内的最终扣分,进而换算成最终得分,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1)筛选。由实际运行需要或专家建议确定最终扣分值的最小基线Fn,将基线以下数据去掉,其余数据作为数据来源,以达到最终结果可以更有效地反映指标不良状态的目的。筛选以后的数据应该包含2方面的信息:分值和时间。

2)判断。根据筛选结果时间信息,判断是否出现连续n天扣分超过Fn的情况。如果评价周期中出现这种连续扣分情况,说明设备异常集中,应该更加重视;否则说明设备异常分布比较离散,应按照合理方式处理。在此连续异常的时间长度n由实际运行需要或者专家确定。

类型名称类型描述相关设备

3)处理。对于上述描述中设备异常出现的2种表现形式,分别做如下处理:(1)连续数据处理办法:建议选择连续异常m天内最大扣分值,作为设备评价周期内最终扣分结果。鉴于状态检修系统的灵活性,给出公式(1)来计算最终扣分值,并由此得出符合实际更有针对性的最终分数,式中权重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自行定义。(2)间断出现数据:建议计算在时间上离散分布的m个扣分值的平均值,作为设备评价周期内最终扣分结果。

鉴于状态检修系统的灵活性,给出公式(2)来计算最终扣分值,得出符合实际更有针对性的最终分数,式中权重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自行定义。

式中y为平均扣分值,m为连续取值的天数或离散取值的个数,yi为当天或离散的单个扣分值,wi为权重,且wi应当满足。

1.2 评价细则的制定

状态评价体系建立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制定评价细则,评价细则是评分系统对设备进行打分的依据。为了确保评价结果更加精确,根据信息通信设备特点,制定了七大评价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指标评价细则、供应商指标评价细则、设备生命周期指标评价细则、供电系统指标评价细则、环境情况指标评价细则、安保运维指标评价细则,并创新性提出了设备最小单元评价细则。系统实行百分制评价,权重式调整,以自动评价为主,人工调整为辅。细则内容可根据评价对象灵活扩展,调整权重分值,其中,对技术指标已经实现了全方位、全自动采集。

七大评价标准体系中,技术指标评价细则针对设备整体运行状态进行评价,反映设备技术指标方面的运行情况,相关指标包括以下几部分:

1)CPU运行参数、内存运行参数、连续运行时间等多项内容,占20分;

2)最小单元指标评价细则是针对设备最小功能部件进行状态评价,反映设备最小功能部件的运行情况,占15分;

3)供电系统指标评价细则针对设备电源的运行情况做出评价,相关指标包括设备运行电压、是否有冗余电源等,占8分;

4)设备生命周期评价细则针对设备折旧期、是否过保等内容进行评价,占13分;

5)环境情况评价细则针对设备的外部环境和设备的外观、接线、标识等进行评价,占10分;

6)安保运维评价细则针对设备的故障次数、相关技术资料、维护报告是否全面等进行评价,占22分;

7)供应商指标评价细则针对厂家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相关指标包括厂商的知名度、维修周期等,占12分。

2 评价实例

以下以S9508交换机为例介绍主要的评价标准体系。

2.1 技术指标评价细则

交换机的技术指标评价细则各分项如表2所示。本例中采集到S9508交换机的CPU负载平均值为70%,大于标准,扣1分,偏离基线值扣0.5分,本项指标最终得分18.5。

2.2 最小单元指标评价细则

设备最小单元是指设备不可再分的最小功能部件,如服务器、交换机设备的网络端口部件。最小单元单独损坏时需考虑设备包含所有的最小单元损坏情况以及其重要地位,以权重的方式来决定该项评价分值,实现设备状态评价的精细化管理。

表3中左边为S9508交换机的模块构成,其中SFP光口板-1模块的最小单元由4个光口组成,如果该光口板的某一光口出现问题,则扣的分值为15×0.05×0.25=0.1875。本例中最小单元均状态良好,得满分。

此外根据设备生命周期评价细则,交换机运行4年,已过保,扣7分。根据供电系统指标评价细则电源情况良好,得满分8分。根据环境情况评价细则,外部环境及设备接线良好,得满分10分。根据安保运维评价细则,缺少原始资料、历史维护文档和故障处理文档,扣3分。根据供应商指标评价细则,H3C厂家为国内品牌,扣1分。综合上述得分扣分情况,S9508交换机最终得分87.5。

3 状态评价体系功能实现

评价完成后,系统给出监测预警信息和状态诊断结果,并以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为基础,综合考虑风险评估等结论,建立设备状态和设备失效风险度二维关系模型(见图3),综合优化信息通信检修次序、检修时间和检修等级安排。对设备制定检修策略,并依据状态检修细则确立的分级维修标准,最终将建议结果递交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检修计划制定。

4 结语

信息通信状态检修系统目前已经上线运行,效果良好。到目前为止,对忻州供电公司的信息设备共进行了5次月度设备状态评价,评价了266台设备,包括93台服务器、157台网络设备、4台空调设备、其他设备12台,形成了1 000多条设备评价记录和风险评估记录。与以往的设备检修模式相比,信息通信状态检修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故障排查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人员投入,提升了故障处理效率,降低了资金和物资的投入。目前,在IT、通信领域及电力行业中还未见关于信息通信设备状态评价体系建立的相关公开资料,忻州供电公司制定的状态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使设备的状态评价方法更加科学。

摘要:在开发信息通信状态检修系统的过程中,对状态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案提出了评价模型的设计思路,描述了评价细则制定的类型、方法和意义,实现了对信息通信设备进行监测预警、状态诊断、状态评价、预测评估、风险评价等功能,并且能够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检修策略。信息通信状态检修系统目前已经上线运行,对忻州供电公司的信息通信设备进行了多次评价,运行情况良好。

关键词:信息,通信,状态检修,状态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设备状态检修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卫东华,石志强,吴志美.基于事件流模型的网络故障管理系统[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26(10):52–58.WEI Dong-hua,SHI Zhi-qiang,WU Zhi-mei.A Network Fault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 Based on Event Flow Model[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03,26(10):52–58.

[3]徐丽霞,殷明.网络故障管理告警关联技术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0(4):65–66.XU Li-xia,YIN Ming.Analysis of Alarm Correlated Techniquesin Network Fault Management[J].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2008,10(4):65–66.

[4]嵇智辉,倪宏.网络管理中故障业务影响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16):13–17.JI Zhi-hui,NI Hong.Research of fault-service-effects model for network management.Computer[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09,45(16):13–17.

[5]楼凤丹.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评估分析软件系统[J].电力设备,2004(2):19–22.

[6]卫振华,忻建华,曹华,等.基于隶属度和规则的层次分类诊断模型[J].动力工程,2005(2):258–261.WEI Zhen-hua,XIN Jian-hua,CAO Hua,et al.Hierarchic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Models Based on Membership Grade and Rules[J].CHINESE JOURNAL OF POWER ENGINEERING,2005(2):258–261.

[7]MURRAY A,PENMAN J.Extracting useful higher order features for condition monitoring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J].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1997,45(11):2821–2828.

上一篇:工人文化宫下一篇:计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