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

2024-08-29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精选12篇)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 第1篇

然而事实上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是文化的载体。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应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同其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强化学生对外国文化的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Hanvey (1979) 的观点, 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 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通常分为如下几个层次:一是对那些被认为是怪异的表面文化现象的认识;二是对那些与母语文化相反而又被认为是不可思议又缺乏理念的显著文化特征认知;三是通过理性分析取得对文化特征的认知;四是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这四个层次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 要求参与者具备“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本领。所谓“移情”就是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的苦乐和际遇, 将自己“代入”对方的心境, 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 人们在学习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 也就是在学习这一民族的文化。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仅担负着传授语言知识的传道者, 更应该成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 尤其是英美文化的领路人。为了扮演好双重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应将语言教学与文化认知教学统一起来。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导入文化认知的教育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 贴近课文内容。

课上所讲的文化要点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使学生通过文化导入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和教学背景, 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文化内涵并将所学内容以运用目的语的形式反映出来, 进行实际生活中的日常交际。

2. 掌握文化导入的适度性。

文化导入要把握尺度, 分清主次, 有针对性。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以语言为主, 文化为辅, 文化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更为精准地掌握所学的课堂内容, 文化导入的程度应服从于语言技能培养的目的, 不可喧宾夺主、大讲文化, 把文化导入变成了专门的文化课, 悖离教学目的。

3.提高文化导入的综合性。文化导入要避免主观随意, 以偏概全, 应尽可能作到准确、全面、客观。将所学教材内容、日常交际方式与文化要素、文化共性、文化差异作“融会贯通”、综合性的导入, 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也能对目标语文化的各个方面从整体上有一个理性的、准确的把握。文化的导入与语言教学结合要自然, 不要机械呆板。备课时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设计课堂教学, 揣摩具体教法。

具体而言, 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文化导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对比法:可将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 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 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如南京的长江大桥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 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

2. 实物讲授法:

教师可搜集一些能代表中西文化的实物, 如笛子和小提琴、旗袍和西服、中药和西药等, 也可找一些普通的实物对比, 如邮票、报纸等。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目的语文化。

3. 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时, 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设计好教学任务, 并指导学生合作完成。

4. 讨论法:

定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和新近发生的中西文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自由言论。比如通过活动来讨论两种文化的寒暄方式、时间观念、购物习惯等, 进一步强调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是文化的载体, 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 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摘要: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现状出发, 强调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文化教学的原则及具体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原则 第2篇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教师应善于辨别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应重点把握文化导入的原则,学会文化导入的方法.

作 者:周莹莹 ZHOU Ying-ying 作者单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信阳,464000刊 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 TURAL COLLEGE年,卷(期):18(1)分类号:H319.3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导人 方法 原则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 第3篇

语言文化教学方法外语教学

一、引言

不容置疑,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因此,英语教学始终应该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更好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

1.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不同民族往往都有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对目的语国家语言文化知识缺乏了解,随之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洞察力、识辩力和敏感性的识别能力就会下降。结果导致对该文化中的内涵的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深刻,甚至产生误解。另一方面,学生在运用目的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按照本族语文化的习惯进行表达,造成运用不恰当、不得体,甚至出现语用失误,使交流受阻,影响沟通与合作。所以,如何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中外语言教学中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社会的发展对我国外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

2.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交际能力,即语言运用的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通常说,交际能力应该包括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再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白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所以,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把外语能力转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的途径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中西方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诸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势必影响语言的运用。而人们在交谈中总是不假思索地遵循自己的说话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和选择应答的方式,这就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什么使交流受阻的根本原因。例如,中国人打招呼习惯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eaten?)如果你对说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交通、体育以及兴趣为话题。再例如,“你去哪?”(Where are you going?)“你多大了?”(How old are you?),“你结婚了吗?”(Are you married?)“你收入多少?”(What about your salary?)等。这些话题一定要在交际中避免,因为西方人有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如果我们这样问会被认为是在刺探别人的隐私。中西方国家对于“礼貌”也有不同的表达和回应。在汉语的语用原则中,使用“否认”“自贬”等方式来回答别人的恭维与赞扬被认为是有礼貌。如“你做的菜真好吃。”“哪里,哪里,凑合着吃吧”。在西方人看来,他们会认为这样说是对谈话对象无理,或被认为是言不由衷的虚伪,因为英美民族没有贬己尊人的文化习惯。他们受到别人赞扬时通常说“Thank you”,“I am glad to hear that.”以表示接受。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传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

2.利用媒介或专题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使他们在收集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文化、风俗习惯。也可以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的观点。有时可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以及曾经留学或访问过英语国家的人士做这方面的专题报告、系列讲座等。也可以建议学生多读国外有关方面的游记、人口统计、民意调查、官方思想研究、时事评论等方面的书,从中了解目的与国家的文化。

3.广泛阅读

通过广泛阅读各种体裁、各个历史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及其他书籍来扩大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比如:“喜鹊”(magpie)在汉语中是一种吉祥物,代表着喜气、好消息。而在英语中,“喜鹊”却是不吉利的象征。英国诗人John Clare,曾在一首诗中写到:”And magpies that chattered, no omen so black.”(鹊噪为最坏的兆头)。语言、文化和文学作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作品,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4.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

了解英语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比较相应汉语词汇的内涵及应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从而正确地运用。例如,blue一词,在汉语里,人们一提起蓝色,就会把它和宁静的、高贵的等联系在一起。而在西方,blue则表示不快、低沉、忧郁、沮丧、烦闷等,于是有in a blue mood, blue song, blue music之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定文化信息的词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做个有心人,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与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2005,(3).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浅析 第4篇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之一, 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 两者密不可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语言是文化形成的基础, 是保存、记录和传播文化的方式之一;文化则是语言表达的内容。学者金惠康的陈述为“可见部分主要是语言, 它只是冰山的一角, 隐藏在水下的巨大主体是文化, 如价值观、社会规范、传统, 习俗和生活方式等”。语言离不开文化, 文化离不开语言, 这是众所周知的理论和事实, 在英语教学中, 要注重对语言本身的使用和研究, 同时语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也绝对不容忽视。而专业英语教学中, 文化导入的强度应该更进一步加大, 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 更加有效地运用语言交际交流;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文化思维及文化异同思维进行培养和提高。本文将就针对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导入需要注意的三个原则及可以采取的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文化导入需要注意的三个原则

(1) 适度的原则

专业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背景的导入, 必须根据教学需要, 以实用为主旨, 不可过度。课堂中文化导入要有选择性, 要精选典型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 惯常使用的英汉用语及其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 英语国家普遍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等。专业英语教学中, 涉及文化方面内容的传授虽应广泛且多方面, 但在质和量方面更加应该有良好把握, 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播, 一定要坚持语言教学的首要性。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 因为专业英语学生一般有文化相关课程的设置, 因而在教学中要和其他课程任课老师保持良好沟通, 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

(2) 循序渐进的原则

专业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目的语文化导入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 目的语接受者对非固有文化的接受也是需要一定过程的。在接受过程中, 所接受的不同于本有文化的文化信息与本有文化之间的异同均有可能对学习者产生或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因而, 在文化导入时, 要注重接受者的文化知识基础、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异同, 针对不同学习者采取不同方案, 分层次、分阶段、分内容的传授讲解。注意教学内容的深浅得当, 输出量多少适宜, 从而使学生能由浅入深, 由少到多, 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一到全面的吸收知识, 并加以运用。

(3) 实用性原则

语言教学的关键之一就是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文化导入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更深层次掌握语言, 以便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因此, 文化导入在注重与所学语言内容密切相关的同时, 也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只有考虑到这一点,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及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 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认知能力。课堂教学非常有限, 而语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博大深远, 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做文化导入要在内容上要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的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也增加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日常交际能力。

二、文化导入的方法

(1) 对比分析法

文化导入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对比分析, 只有通过对比才可能发现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异同。对比分析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日常习惯、历史宗教、文化习俗, 地理环境、思维方式等等。比如, 西方人习惯于将所要强调的内容放在首要位置, 在英语的日常用语中“您先请”这样一句话的表达是:“after you”, 这样的表达体现了说话人的谦让和对他人的尊重;另外在中国校园中宿舍楼门前经常有这样的告示牌:“男士禁止入内”或“女士禁止入内”, 不同与我们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是, 英语中将其翻译为“girls only”或“boys only”, 简短明了地将内容表达了出来;中文中有一句常用语“雨后春笋”, 而在英语的常用语中有这样的表达“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这样的表达在句式和含义上毫无二致, 但是其中有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如果按照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将这样一句常用语翻译为“spring up like bamboo shoots”, 只适用于中国人的所熟悉的文化环境, 而不能为英语语言文化中的人所接受, 换用为“mushroom”—“蘑菇”一词, 则更符合英语语言的社会文化。

(2) 渗透熏染法

目前英语教学中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对语言的学习非常有利。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影视和音像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生动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更加直接地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和文化。英文原本作品, 报刊杂志等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材料, 不论使用在课堂还是课外均能使学生很好的接触纯正的英语和英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大量阅读, 观看或收听这些材料, 可使学生持续沉浸于一种英语语言的文化氛围中, 对学生直接或间接地起到渗透熏染作用, 使学生在欣赏文字、声音和画面的同时亦能亲密接触到英语语言、英语社会文化和思维意识, 体会英语语言在英语社会文化中的具体运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增长学生的不同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

(3) 引入典故法

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样,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英语语言中有很多表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还有很多直接来源于历史、神话传说、寓言或文学作品等, 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和鲜明文化个性。例如:“It’s Greek to me.” (一窍不通) , 来源于莎士比亚戏剧《裘里斯·凯撒》;“met his Waterloo” (遭遇惨败) 来源于历史事件滑铁卢战役;“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或伪装成朋友的敌人) 来源于《伊索寓言》;Achilles’heel (唯一致命弱点) 来源于希腊神话等。适时适量引入这些英语的典故习语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使学生能好地运用英语沟通交流, 减少交际障碍和误会。

(4) 课内外结合法

课堂教学活动十分有限, 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文化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并且可以多样化、多渠道、多手段的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以上几种方法, 不仅可以增加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还在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 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了解, 培养其跨文化意识, 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增加学习兴趣, 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专业英语教学中, 要意识到文化知识传授的重要性, 而文化导入作为语言文化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要在一定原则的指引下, 有方法的进行。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文化思维及文化异同思维进行培养和提高, 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 能够更加有效的运用语言交际交流。

摘要: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对语言的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文化导入作为英语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注重原则和方法, 注意文化导入的原则, 掌握文化导入的方法才能使英语专业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文化导入,导入原则,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9[1]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9

[2]胡文仲.语言研究与文化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2]胡文仲.语言研究与文化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 第5篇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导入及渗透

作者/陈瑞蓉

摘 要:不同国家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而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化差异成了在跨国交流的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各国文化并且在以后能进行适当的文化交流,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不断导入和渗透各国文化。就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及渗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方法

一、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与渗透的意义分析

现代社会强调“地球村”的发展理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成为当代社会达到和谐外交的重要途径。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诚然,听、说在交流中占主体地位,但文化交流必须以深入了解其文化为前提,学习理解渗透于外语中的文化,达到顺利进行文化交际的目的。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存在是交际的一大难题,因此,在现代社会的教学中,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意识到教学中文化导入与渗透的必要,将其融入英语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文化渗透的理解,深入了解外国文化,为以后的跨文化交流打好坚实的基础,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中的错误。

二、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黄金时间,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但由于高考的压力,不少学校的英语教学依旧以迎合高考为前提,以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化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现代的高中英语教学,把教学重点也放在了英语基本知识的学习上,如学生的单词量、语法运用、阅读能力等,考试中也看重的是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成绩。课本中文化的导入与渗透,只是教师拿来教学单词及语法的课文,教学中不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不对文化差异做出解释。常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虽然提高了学生正常的英语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但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不足导致了他们对跨国文化的了解存在欠缺,对今后的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除了缺乏文化教学意识以外,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不足。教学方法千篇 一律,对课本有强烈的依赖性。课上仅依靠课本,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没有新意,教学方式单一,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降低,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www.fwsir.Com)对课本中文化的渗透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的文化教学极度缺乏。

三、加强文化导入与渗透的措施

面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找到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和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多种英语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好各种英语资源,将文化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关于文化差异的英语电影,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了解到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底蕴及生活习惯,并从中学习当地的语法习惯。《刮痧》是一部讲中外文化差异的电影,电影中讲述了中国与外国对刮痧的不同看法,由于文化差异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许多教师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英语教材。因此,在课上利用电影教学也是提高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除了观看电影之外,教师也可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情景剧表演,通过自身表演的方式,深入了解跨国文化。

(二)以教材为基础,扩大文化教学范围

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利用率非常高,对教材的依赖性也非常明显。但对于文化教学,教师应当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展文化内容。虽然近几年在英语教材的编排上,已经开始看重文化内容的丰富,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师,应针对教材,扩展文化知识面,把课本内容延伸到相关的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对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丰富的介绍。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为学生以后的跨文化交际打好基础。

(三)强调课外学习,注重平时积累

文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除了课堂上、教材中的文化学习,教师应向学生强调课外学习及文化积累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求并积累文化知识。作为教师,可以在业余生活当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俗语及典故,也可每天教给学生一句名言。在日常生活中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为他们的文化积累提供资源与帮助。

英语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占主体地位,而高中英语的文化教学更是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是素质化英语教育的必要环节。除了课程的改革以外,作为学生英语学习引导者的高中英语教师,更应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知识水平与其他专业相关知识水平,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以不同方式的教学展示地域文化差异,用自身力量帮助学生得到较深入的文化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区艳媚。浅析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2)。

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与探析 第6篇

【关键词】高校 英语教学 文化 导入

高校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避免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出现交际障碍。为此,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需要讲解语言知识以外,还必须适时、适度地导入文化内容,使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与语义的背景,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他国人民的语言信息。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对于传统英语教学而言,多数只关注学生英语技能及知识的提升,对于同英语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往往要求学生自行阅读、观察、体会,缺乏必要的导入途径,导致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英语国人们的文化模式与准则,也无法真正感受到其文化价值观念。为了切实满足大纲规定,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把握好四大原则,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操作性原则,而适合性、得体性原则都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能力,能够在英语环境中遵循一定的规范、道德标准,恰如其分地把握好和他人的交往尺度,遵循其价值观,避免触及其隐私。为此,高校英语教学必须导入一定的文化知识,当然,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学到更地道的英语。

二、高校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策略

1.导入的原则。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导入文化知识与内容时,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加强文化内容的导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观念,避免其在词汇、句法、篇章等的差异性,继而导致学生在语言迁移过程中出现障碍,导致交际双方出现语义的误解。因此,高校英语文化导入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充分性。教材中所涵盖的文化内容往往十分丰富,涉及到社会、历史、文学、宗教、艺术等多个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交流平台。例如一首小诗、一个短故事或一段影片,都是导入文化内容的绝佳素材。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切忌灌输,如果教师能够结合课内外文化导入,配合一定的训练,就能促进学生逐步培养起自主汲取信息的好习惯。

(2)关联性。英美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在文化知识导入时,必须注重与日常交际相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对比性。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受到英语文化和母语文化间的差异性,而出现交流障碍。但同时,这种差异往往也是学生的好奇点,因此,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得体。

(4)适度性。教学过程中遭遇文化障碍时,必须根据此时、此景、此趣等情况,对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介绍,放宽诠释的点、面、度,为日后类似语言交际环境打通障碍。

2.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方法也很重要,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

(1)直接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就同教材知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直接向学生进行介绍。如学习“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Out”时,若学生不理解外国宠物饲养习俗时,往往很难理解“if she chooses your doorway as her place……”这句话。为此,课文讲授前,教师应当进行该习俗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在外国虐待宠物十分残忍,就流浪犬,大家往往善待之,而非赶走、痛打一顿。此外,狗被外国人视为最忠实的朋友,因此,“忠实的走狗”往往是褒义的,而非我国所指的贬义。例如:luck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等。如此介绍之后,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阅读和体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大家推荐一些介绍英美国家的书籍,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文化知识。如此有助于提高其阅读水平,并使其获得所需文化知识,提升其写作能力,一举多得。如在“A Brush With The Law”一节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反正统文化”相关文章,并指导大家对课文的注释进行查阅,这样学生可以自主了解了文化背景,理解文章深层次的社会现象。

(3)讨论式导入。不同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可以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如学习“A Miserable, MerryChristmas”中,课前可组织大家就圣诞节的习俗进行讨论,使他们获得较为系统、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再学习时往往更为轻松。此外,还可举办文化专题讲座,增进大家对英美文化的理解。

三、结语

一言一概之,高校英语教学必须坚持语言与文化教学相统一的原则,注重在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对于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而言,也需要不断拓展自身知识,丰富教学经验,这样才能以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大家充满好奇与兴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到英美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差异性,感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价值观洗礼,并树立科学的态度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并无障碍地与他国人们交流。

参考文献:

[1]安晓灿.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十年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导入初探 第7篇

英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工具, 它更应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 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 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在英语教学中, 语言和文化密切联系。语言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而人的语言交际行为又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例如, 在英语中“Thank you”、“Excuse me”使用频率很高, 不仅是在朋友、陌生人之间, 而且家人之间也如此, 反映了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崇尚平等的思想。再如英美人之间通常不互相打听工资或家庭等情况, 这与他们不愿多问私事的文化习俗不无关系。

因此,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 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果对外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一无所知, 则很难使用外语进行交际。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上世纪60年代在他的《语言教学的科学的方法》 (Language Teaching:A Sci ent i f i c Appr oach) 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 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另一位语言学家弗赖斯也强调道:“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生活情况绝不仅仅是语言课的附加成分, 不是与教学总目的全然无关的事情, 不能因时间有无或方便与否来决定取舍, 它是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 在实施外语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文化知识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学英语文化背景导入的有效方法

美国的查斯顿 (K·Chast ain) 曾提出了44个主题作为讲授外语文化的内容, 如青年、父母、学习生活、朋友、恋爱婚姻、职业、人口、交通、礼貌用语、身体语言等等。如何在中学英语教育中进行文化导入呢?在实践中,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1. 充分应用SEFC教材

SEFC教材各册教师教学用书的“前言”部分都指出, 教材中的内容“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课本“设计了中外学生回校学习的情景, 通过教学问候、介绍等交际项目, 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和文化, 课本中的阅读课文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比较重视语言与文化的结合。”这就为我们实施文化导入提供了方便。如American English, Brit ain and Ir el and, Body Language等文章。教材配套的练习《学习指导与训练》也都提供相应的文化背景材料。因此只要我们能善于文化信息的积累, 精心备课, 在课文教学中注意文化知识的导入, 就能取得好效果。

2. 通过词汇学习

英语词汇作为英语语言中最活泼, 最具有生命力, 且最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更能反映出英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也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涵义的介绍。如“Good morning”是家庭成员和同事之间上午第一次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 在非正式的交谈中, 可以用“Morning”来相互问候, “Good night”不能用来问候别人, 它只是在晚上较晚的时候或睡觉前向别人道别时的用语。如果第一次结识某人, 可以说“Pleased t o meet you”或“Nice t o meet you”, 第二次或朋友之间则说“Ni ce t o see you”、“How ar e you?”, 在正式场合, 第一次还常用“Howdo you do?”回答仍是“How do you do?”。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认识、正确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也能避免“中文思维英语交际”的不良习惯。

3. 正确指导课外活动

学习和掌握外语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远远不够, 学生还应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来充实自己的英语文化知识, 从而更好地学好英语语言。

(1) 加强阅读

教师可以到书店购买有关书籍或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寻找、借阅或到因特网上搜索下载, 指导他们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 英语报刊杂志或关于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书籍和文章, 并提醒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这将有益于开拓他们的视野, 同时十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学唱英文歌曲和观看英文版电影或录像

英语中有许多曲调优美的歌曲,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唱歌、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同样, 一些英文电影录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某个侧面的缩影, 而且在观看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学到许多与英语文化有关的非语言交际方法, 如在教Abraham Lincoln时, 我就组织学生观看Gone wit h t he wind (飘) 使学生对林肯所处的南北战争时期背景, 有了大致了解。

(3) 课外可以建立英语兴趣小组或英语角, 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实践, 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场景, 自编自演, 使他们在情景表演中理解并应用跨文化交际知识, 使跨文化学习收到实效。

4.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加强英语文化导入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但同时也对中学英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东北师大的杨玉晨、林伟在《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师这方面的不足, 并提出警告。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应转换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不断更新, 丰富自身文化背景知识, 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年龄, 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从容不迫, 适应时代、社会的变化。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现 第8篇

语言与文化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内涵, 两者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1]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对文化学习的过程。从另一方面说, 文化会对语言的应用形成种种制约。英语中的每个词汇都承载着文化的分量, 学生只有理解每个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 才能在利用语言的过程中应用自如。因此, 我们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积极引导使学生具备语言文化意识, 让他们能够根据场合、谈话对象的变化, 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跨文化的交流。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目前,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的问题。与此同时,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课时不足等问题。基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这些特点,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文化导入, 才能有效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文化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改进学习效果, 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语言本身的基础上, 深层次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现策略

1. 依托于教材内容进行相关文化的导入

目前, 高职英语教育所选用的教材均系教育部审定。教材中基本涵盖听、说、读、写四个层面的内容。课堂教学主要是依赖英语教材开展的, 因此, 教师要依托于教材中的课文, 努力去挖掘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进行英语基础知识讲解后, 通过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课文背后的文化素材, 如文化传统、风土民情等, 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 不断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 使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增强。

2. 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进行文化导入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 多媒体教学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学习语言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会遇到不同的场合、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 初学者稍不留神就会犯误用错误, 这如果是在正规的社交场合将会非常尴尬。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断设定语境, 使学生能够灵活地根据语境的变化来选用合适的文化学习方法。

3. 巧妙把握特殊节日, 向学生导入西方文化知识

西方国家的很多节日与我们都不同, 这源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每逢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特殊时日, 教师应巧妙把握这样学习西方文化的大好时机向学生讲授教材之外的文化知识。

4. 针对不同教学模块开展文化导入

在听说教学中, 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角色扮演。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 这要求参与者具有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本领。

因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 在所扮演的角色中体悟文化, 再通过对发言、用词、语法错误、角色揣摩的点评, 提高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文化感知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文化知识, 然后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总之,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 帮助学生不断扩大文化知识的储备量, 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最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目标, 才能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就业导向型需求。

摘要:语言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想学习好英语也必须深入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导入, 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通过介绍文化与语言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 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和现状, 分析阐述了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导入文化。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文化导入

参考文献

[1]马笑春, 赵静思.试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海外英语, 2012 (12) .

英语精读教学中文化认知导入的策略 第9篇

关键词:英语精读,文化认知,更新探索

在英语精读教学之中引入文化认知、人文熏陶的手段, 完成教学思维更新与教学模式改进, 营造文化浸润式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群体灵活发散的文化辨析思维, 侧重在精读教学课堂氛围之中蕴含融入涉及西方文化体系的核心概念、人文价值思维以及西方语言思维特色, 进而引申诱导学生对精读教学所涉及的英语文本阅读材料的风格简介、名句赏析以及整体评价, 从而使得学生在浓郁和谐的异国文化情境氛围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与掌握程度。

一、英语精读教学之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定位

英语精读教学内容题材涉及面广泛、文化意蕴深厚多元。在英语精读教学之中融入文化认知这一教学模式则是将纯粹的英语语言以及英语语境以文化知识的形式加入英语精读教学系统之中, 剔除本国母语的解释、辅助, 彻底地让学生群体“浸泡”在英语语言所构建的既虚拟又真实的“英语文化场景系统”之中, 一方面接受英语语言所蕴含的文化甘霖的冲洗、熏陶, 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得以借助最纯粹、最正统、最精准的目标语言进行系统化的教育教学。这样不仅让心智水平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群体可以接受最为精准的标准发音、语境感知、文化熏染等综合层面的“原汁原味”, 而且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群体的基本语言素养、文化意识修养, 最终积极全面地促使了学生群体文化意识的健康发展。这对于整个英语教育教学机制的改进更新以及学生群体的综合全面发展, 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性、辅助性、改进性意义。

二、精读教学文化认知的更新解析以及多元创设

(一) 融入故事性与趣味性, 增加教学模式的灵活多样

针对英语精读教学体系之内的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对趣味性、游戏性、故事性的知识输入的渴望与依赖。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将趣味盎然的电影电视、综艺节目、动漫卡通等素材作为精读教学的内容来源, 譬如将深受学生喜爱的《憨豆先生》《越狱》《丑女贝蒂》等应用实践性较强的经典影视中的对白剧情融入精读教学的字词解释、句式讲解之中, 也可以模拟《憨豆先生假期旅行》中的主人公诙谐滑稽的语言语调, 展开诸如沙滩乐园询问便利店所在、如何进行沙滩排球游戏等具备异国文化的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 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结合社交实际, 自行组织进行纯英语式“角色扮演”式的模拟问答、对话交流、协同互动, 并紧密结合精读材料进行文本细读、句式剖析、语境感知, 从而使得学生以放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练习、体悟, 继而着重培养学生最直接的英语语境感知度、语境熏染能力以及解题应用技巧。

(二) 以社会生活日常实际为精读教学的情境来源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知识的实践应用为立足点, 作为连接初级英语教育与高等英语教育两个教育系统的英语精读教学更不例外。所以, 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之中寻找素材, 将其应用到精读教学活动之中。日常生活之中的许多熟悉的人文场景、有趣的社会经历、丰富的文化现象等等都可以经过适当的提炼, 从而上升成为精读教学文化认知层面的素材来源。譬如教师可以将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所蕴含的英语国家文化内核概念、英国艺术设计思维以及英语语言文字特色作为突破口, 进而引申诱导学生对诸如狄更斯、勃朗特三姐妹、罗素等英国文学学者作品的风格简介、名句赏析以及艺术评价, 然后上升至相关精读教学的字词读识、阅览分析、作文写作, 从而迅速有效地增强学生群体的文化认知素养与人文综合素质。

(三) 结合社会场景应用, 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英语精读教学体系的文化认知模式途径是基于国际化交流日趋频繁、英语语言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时代背景而创设铺展的。这就需要相关教师始终秉承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解决实践的教学指导原则, 着重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具体社交背景下对于所学习的精读知识转化于口语表达、英文沟通以及处理解决突发状况之时的发散性应用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英语语境下的伦敦奥运会志愿者服务区的相关场景, 并有效结合精读文本之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日常交流用语、生活处世理念的巧妙融合, 让学生用英文练习为陌生人指路、带路、寻找遗失物等, 同时比照精读材料之中所对应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彻底揣摩、细致品味, 从而锻炼提升学生群体的语境感知水准、文化内涵素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等等。

三、结语

文化认知这一模式在英语精读教学之中的推进应用作为一项具备基础性、组件式、长效化的综合教育教学实践工程, 在整个英语教育教学系统之中发挥更新调节的关键效用, 也是实现英语教育教学系统创新化、实效化、应用化的重要借鉴手段。进一步细化具体灵活多样的文化认知模式方法在英语精读教学之中的应用普及, 稳步提升学生群体的文化认知水平、沟通交流素养以及人文内涵修为, 进而有力助推英语教育教学系统的协调、多元、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奉录.英语精读课与人文素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11 (1) .[1]韩奉录.英语精读课与人文素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11 (1) .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作用 第10篇

1 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存在着诸多的方面不适应其发展的需要。许久以来,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都不仅不能够从文化导入方面来引导学生, 而且基本上还是采用以老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 还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学科的性质决定学科的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做为一门语言学科, 有着和语文一样的魅力, 它们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 而表达的本身就必须要去说, 或者是写或是读, 这就需要一个开放的、活泼的课堂来让学生展示自己, 表达自己。

一直以来, 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英语, 都在注重着词汇量, 语法等方面的教学, 很少有老师能够将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生动形象的结合起来讲课, 而且很多老师都只是按照参考书上提示的内容去讲解课文的背景文化, 介绍的内容都是表皮的方面。[1]很多大学英语老师在课堂上都只在乎词汇的运用, 语法的掌握, 忽视了学习语言学科的真正意义, 不能很好的去引导学生去关注不同国家的有差异的文化背景, 也不能系统的去阐述中外文化知识的差异。所以, 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就不那么显著。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基本上所有高校都在扩招, 使得大学生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情况下, 每个高校都想提升学校本身的就业率。许多高校为了提高自己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 把英语四六级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门槛, 这就把大学英语教学变成了“应试教育”的又一牺牲品, [2]在高中的时候很多学生是为了考试而考试, 到了大学的时候又为了过级而考英语。这就让很多学生忘却了英语本身可以沟通交流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对比之前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善, 但是在文化交流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在大学的英语教育中进行文化导入。

2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要明确一点, 文化导入应该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 不能去掺杂其他任何的别的目的和情感, 也不能太过放任自流。它需要遵循以下的一些规则:

1) 客观真实性原则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英语在当今的社会和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要想灵活的掌握和运用一门语言, 必须要去客观的认识它, 从一定的角度上去建立这种语言和它所处的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3]所以, 老师应该认识到文化导入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去为学生营造一个与英语相交接的文化环境, 使学生能够在此环境中更好的理解语言和文化的意义, 从而更好的学习和运用它。

2) 实用性和可行性原则

实用性, 也就是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的文化背景和内容是要和学生所学习的课文内容具有相关性的。单单对于文化而言,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运用能力, 老师应该去重点采集一些与文化交流相关联的信息, 将文化导入体现出来。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性, 而且还能够通过对于文化的导入, 激发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一些基本的文化信息能够在大学生学习大学英语这门语言上起到很大作用, 文化导入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3) 把握好合适的度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 各国之间的文化知识也开始了广泛传播,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就需要去接受这种文化的碰撞。但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不能因为其他国家的文化广泛的被传播就大肆的宣扬那种文化怎么怎么好, 老师要去把握一个合适的度, 不能被其他文化给同化了,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以语言教学为主, 辅之以文化导入, 不能够本末倒置, 互换位置。[4]所以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文化导入要把握好一个度, 不能僭越。

3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体现

语言由文化承载, 而文化又依赖语言来继承和传播。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要将教学和文化相结合起来教授内容, 要把大学英语课堂作为拓展学生交际能力的一个平台。由此可见, 文化导入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导入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他们就像矛盾的双方, 有一定的同一性。语言是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的载体, 当然, 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塑造语言。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应该去摆脱传统的只注重对于语言知识的积累, 而不在乎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在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于文化的导入, 让学生能够去接受和了解西方的文化, 从而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通过文化导入,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可以看到除了本土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的闪光点, 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对比学习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 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2) 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这就表明,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不仅要去教导学生学习课本本身的内容, 去掌握语言类科目所必须要注意的听说读写的几个方面, 还要去引导学生能够和带有另一种文化的其他人进行和谐的交际。这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体现, 让他们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具有社会竞争力。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一定的规定, 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这也就是说文化导入对于大学英语这门课具有很强的重要性。

3) 是当今国内外的形式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出国旅游、工作、读书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也正因为这种跨国、跨文化的交流的日益增多, 造成了对既精通自己的专业, 又能够流利的运用外语, 通晓外国文化的人才的巨大需求。[6]对于这种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杰出人才就需要从大学开始培养, 非英语专业要想去学好这种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就需要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老师应该在大学刚入学的时候, 就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能够在当今国内外的客观形势面前, 不断的提升自己。

4) 是调动学生兴趣,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要求

作为大学的英语老师, 怎样让自己的每节课都充满乐趣, 怎样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授英语语言本身的时候进行一定的文化导入, 例如播放一些展示外国风情视频, 或是一些外国的电影, 这样就能够增强课堂的乐趣, 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能够用他们的课堂活跃程度来为老师的每节课打分。让老师和学生心理都有一种被满足的喜悦。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进行文化导入, 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4 结束语

总之, 无论是哪一门语言类学科, 背后都承载着一种特定的文化。文化是一种富有兼容性的意识形态, 大学英语课堂对于文化的导入也不能是强制的, 它应该是开放的。要通过对最基本英语词汇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导入, 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要去把握住对于文化的原则, 不能越过一定的度, 将本末倒置。老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所得, 通过文化导入, 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提高, 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文化修养也得到显著的提升, 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富有国际意义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玲.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2:267-268.

[2]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1-5.

[3]武显云.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S1:231-233.

[4]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2:83-91, 160.

[5]方雪晴.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日语教学 文化导入内容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22-01

引言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语言隶属于文化范畴,而且对文化的自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在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熟练地把握好该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必须了解语言以外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中日双方的语言文字同属于汉字界,因此二者的文化背景较为接近,这也为我们学习日语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优势,但与此同时,这种相近程度较高的文化必然会存在一些异文化,从而干扰了整个日语学习的过程。由此可见,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中级或高级日语核心课程中,我们应当不断地增强语言文化意识,加大学习语言文化知识与技能,从而进一步突破文化对日语教学的影响与阻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pair)在《语言》一书中所说:“语言有一个特定环境,它既不能脱离语言文化而单独存在,也不能脱离社会传统与信念而存在。”此外,文化学家萨姆瓦也曾在《跨文化交际》中提出,“当信息编码后离开文化环境时,信息本身就携带某种所要传达的意义。在到达接收方时必然会受到其他文化环境的影响。”这就表明了语言是文化重要的载体,而文化的传播与继承需要语言的力量得以实现。由此可见,文化与语言是相互依存,不可切分的,这也是语言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R.Lado)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明确指出语言与文化的知识,即语言是文化中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不同的民族或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意识,而且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倘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及时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自然就在产生交际障碍与语言困惑。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简单单地教授语言技巧表达,而且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隐藏在日语语言表达之后的文化韵味,进而加深学生对日语语言文化的理解。

从文化的定义来说,德国学者哈德·马勒茨克(Gerhard Maletzke)则将它理解为“在文化人类学范畴中,文化就是指既存在于人类的举止言行中,又存在于精神文明世界中”。简单而言,文化是一种人类社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由此我们可以从文化的定义中总结出: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潜藏着文化,并且人们日常的言语、行动都处于文化主导的作用下有序的进行。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说的“文化”并非是指狭义上的知识,而是包含了经济、政治、历史、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广义文化。另外,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人,其认知方式与思维能力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由此看来,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才能把具体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去,尤其针对大学生的语言学习,由于他们固定化的思维模式,因而很容易受到中文的影响。在日语学习过程,要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积极了解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掌握必要的交流因素,进而增强其适应能力,实现日语教学的目标。

二、文化导入的内容

目前,外语教学中导入该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已成为语言教学圈的基本共识,日语教学也是如此。文化导入主要包含两个主要方面,即文化知识导入和文化交际导入。前者是指具体的词汇、语篇、语音及语音的构造中所凸显的文化。以日语为例,就句子基本结构而言,日语通常采用“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而汉语一般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结构。比如“我(主)吃(谓)饭(宾)”的汉语表达在日语中则是“私はご飯を食べる(我饭吃)”。除此之外,因为日语存在粘着语的特点,因而中心词前的修饰语位置也较为自由。比如“肚子很饿”的汉语表达在日语中则是“とてもお腹が空いている(很肚子饿)”或“お腹がとても空いている(肚子很饿)”。这一类的导入内容主要在学习日语的初或中期进行。

而后者文化交际导入就是指在多种文化影响之下,人们在交际或交流过程中对一些词义的语言规则、社会及联想意义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进而产生交际失误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际成效。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流工具,但是仅仅掌握有限的语言知识而缺乏必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往往也是语言学习的误区。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部分学生具备大量的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的具体知识,但对中日两者之间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方式感到困惑,尤其在实际日语交流过程中,中国学生总是套用汉语的表达,结果导致“文化休克”的现象。比如,用“鬼(おに)”这个词举例,尽管中日双方都采用这个汉字,并且词义相同、词形相同,但是由于两国之间的文化不同,导致对这个词的理解是有所差异的。在汉语中,“鬼”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像“酒鬼”、“烟鬼”、“心怀鬼胎”等词语都有消极的层面;但在日语中,“鬼”却没有想象中得那么可恨,日本人也不忌讳“鬼”字,甚至有时还充满褒义色彩,像“鬼に金棒(如虎添翼)”、“鬼武者(勇猛的武将)”等词语都体现出积极的层面。“闹鬼”的汉语表达在日语中则是“お化けが出た(妖怪出现了)”,这也表明了日语中的“鬼”并没有中国文化中的“鬼”那么憎恶或可怕。此外,初次见面时,中国人一般要询问对方的年龄和收入,但在日本人看来则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再者,日本人使用“すみません(对不起)”的频率和范围要远远超过我国,这也使得让初次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这是因为国内,家庭成员很少说“对不起”,倘若使用过多的化就会显得关系生疏,而在日本,“对不起”三个字已是一种家常便饭了。总而言之,中日语言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只有在日常的日语教学中渗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真正意义上读懂日语、学好日语、掌握日语、运用日语。

三、结束语

相比较于现代化日语教学而言,传统的日语教学注重语言技巧的掌握,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也直接使得很多的日语学习者缺乏对文化的了解,进而导致无法参与文化交际活动。因此,在现代日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语言技巧,而且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潘娜.日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01)

[2]王冬梅.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研究[J]. 文学教育(上). 2016(05)

[3]刘君梅.大学日语教学的中日文化差异[J]. 武警学院学报. 2010(01)

[4]罗燕,黄冰.从中日文化差异探析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科技信息. 2010(07)

作者简介: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 第12篇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必要性

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将阅读视为在未知信息和已知信息之间架起桥梁以达到正确理解的创造性行为, 那么背景知识则是这座桥梁的重要构件之一。文化背景知识的分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背景知识是指语言双方的共知, 包括双方共同拥有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狭义的背景知识指与语言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通称为非语言知识, 即双方交际话题的历史背景、地理背景、政治背景、人文背景、民俗背景、文学背景、宗教背景及科普知识背景等。 (王立群, 2005) 本文讨论的是指狭义的文化背景知识。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即主要解决学生掌握英语知识 (如语音、词汇和语法等) 问题, 而忽视了非语言因素 (文化背景知识) 的导入。阅读理解实际上是读者对读物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它包括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两个层次:字面理解层和推断性理解层。对于字面理解层来说, 主要靠掌握语法、词和句子等语言知识来完成, 关键在于深层次的推论理解能力, 它的提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实际上, 读者头脑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 他在阅读中的猜测就越准确, 他对所读文章的理解就越深刻, 阅读速度也就越快;反之, 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就会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因此,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此外, 导入文化背景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兴趣。传统教师那种按部就班地讲解单词→语法→句子→段落→整篇文章的教学方法早就使学生厌倦了, 枯燥无味的阅读课日趋削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 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而且能促进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内容

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内涵纷繁复杂,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在课堂上对其进行系统的讲授,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 灵活处理。一般来说, 阅读理解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可分为两个层次, 即浅层的背景知识和深层的背景知识。

浅层的背景知识表现为风俗习惯、庆典节日、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比如, 中国人见面后, 除了问候语之外, 还经常谈及家庭、年龄、工资等问题;而西方人士对这些社交方式颇为费解, 因为在他们看来, 这些问题均属于个人的“隐私”, 不应该随意打听。又如, “龙”在我国一直被视为吉祥的神物, 我们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国家, “龙”通常被视为“凶残的怪物”, 一般没有褒意, 因此很少用来形容人。诸如此类的浅层文化背景知识学生较易接受, 因此无需花大力气进行掌握和运用, 就像词汇中的“消极”词汇一样, 只要见面认识, 了解其意思就可以了。

在浅层文化背景知识之外, 还包括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深层的文化知识。如在价值观念上, 中西方差异就很大。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 认为个人利益可以忽略, 人们通常都避免锋芒外露;在西方人的价值取向上, 个人主义反而是一大特点, 因此他们就有很强的个人奋斗意识和竞争意识, 他们认为个体主义是他们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 这也正是西方年轻人在成年之后就在经济和感情上独立于父母的原因。又如在思维方式上, 英美人一贯注重思辩理性, 重视实证与分析, 习惯线型思维模式;而中国人则侧重直观感受、切身领悟, 这些差异在两者的文章中一览无余。由于崇尚间接的思维模式, 中国人习惯于在文章中先强调背景知识后涉及主题部分, 而英美国家人士更喜欢在文章中直接表达主题思想。这两种相去甚远的思维模式往往成为其他差异的根源,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读者对英语文章的行文结构和情节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和判断。因此, 较之浅层文化背景知识,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深层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当然, 我们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教学原则和目的, 结合学生的具体需要, 选择与所用教材有关的内容, 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自觉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方法

要实现阅读理解, 就必须具备足够的、适当的文化背景知识, 如此一来,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就成了重中之重。根据自己实际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一) 讲解法

这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在阅读课教学中, 对于与整篇文章有关的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 直接给学生作讲解。例如, 在学习《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三课“Why I Teach”一文时, 如果学生事先不了解上帝造人的背景知识, 就难以理解课文中“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这句话。因此, 在讲授课文之前, 可以先介绍一下这句话的文化背景知识, 根据《圣经》人类是上帝用黏土创造出来的, 上帝对着黏土吹了一口气, 它便获得了生命, 人也就诞生了。这样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含义的同时, 也较快地获取文化背景知识, 使他们感觉学有所获, 从而增加阅读课的吸引力。

(二) 对比法

根据社会学家的观点, 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入背景知识的同时, 引导学生比较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 以便更全面、透彻地理解西方文化。对比有助于学生清楚地了解和认识所要掌握的内容, 而且一旦掌握后, 记忆深刻且持久。阅读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成语就值得比较异同。如英语的like mushrooms (像蘑菇一样) 对应汉语的“雨后春笋”, 两者都用来形容一种事物大量产生和迅猛发展, 但却用不同的事物作比, 这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的。在我国人们自古就喜欢竹子, 竹子用来食用更是美味无比, 相反英国却不产竹子。同样, 文化差异也会造成指称和语用意义的巨大差异。如英语的“brown bread”指“黑面包”而非“棕色面包”, “brown sugar”指“红糖”而非“棕糖”, 掌握这些区别之后, 对于文章中出现类似的词语或成语, 就会迎刃而解了。

笔者认为, 讨论不失为学生掌握和拓展文化背景知识的绝好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探索, 有利于增强学生口头交际的能力, 并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和系统。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讨论并不仅仅是教师告诉学生信息的主题, 而是教师和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互动的过程。因此讨论一般应安排在课内进行。可以采用小组形式, 以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开口;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使学生获得一些实际经验或体验。一般来说, 通常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下一次课所要讨论的题目, 并要求他们在课外广泛查询相关资料。这样一来, 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备无患, 有话可说了。因为不同的学生对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了解的方面和程度各不相同, 通过交流讨论, 就有助于他们获得完整的知识和信息。比如在讲授《大学英语》 (精读) 第一册第五单元“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时, 上课之前,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就西方圣诞节方面的一些背景知识畅所欲言, 如圣诞节的来历、时间、庆祝的形式、范围等。为了加深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圣诞节与其类似的中国传统的春节进行比较, 分析它们的异同, 从而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背景知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单靠教师通过具体课堂教学导入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外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背景知识的积累。如多读反映西方国家文化的书籍、报刊和杂志, 多看相关的电影电视节目, 多听新闻广播等, 不断拓宽西方文化方面的视野, 从而提高自我文化素养。

四、结束语

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 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成功的语言教学应该是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因此,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该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播。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与学才能超出纯语言理解的局限, 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5.

[3]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4]王福祥, 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5]寇菊霞.对英语阅读教学中几个问题的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 (1) .

[6]王立群.英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与内容背景知识[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5 (4) .

上一篇:悲剧价值下一篇:制造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