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带来了什么

2024-07-14

体育赛事带来了什么(精选10篇)

体育赛事带来了什么 第1篇

1.1 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增加被认为是世界公害之一。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可使大气平均温度上升, 引起大量冰雪消融, 海面抬高, 造成灾难。据估计, 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 平均为10000t/s (吨每秒) 。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 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 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 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所以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制造者, 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活动保持着生态平衡的关系。

1.2 降低有毒气体浓度

二氧化硫、氯气、氟气及臭氧是城市中的主要有害气体, 对人体十分有害。而我们有许多植物都能够吸收有毒气体, 地衣、垂柳、臭椿、山楂、板栗、夹竹桃、丁香等吸收SO2能力较强;垂柳、拐枣、油茶具有较大的吸收氟化物的能力;芦荟、吊兰和虎尾兰等可吸收甲醛;紫苑属、黄耆、含烟草和鸡冠花, 这类植物能吸收大量的铀等放射性核素;常青藤、月季、蔷薇、芦荟和万年青, 可有效清除室内的三氯乙烯、硫比氢、苯、苯酚、氟化氢和乙醚等;天门冬可清除重金属微粒;龟背竹、虎尾兰和一叶兰, 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月季, 能较多地吸收硫化氢、苯、苯酚、氯化氢、乙醚等有害气体。

1.3 减少粉尘污染

植物, 特别是树木, 能减少粉尘污染, 效果十分明显。一方面由于树木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 随着风速减慢, 空气中携带的大量粉尘也会随之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树叶表面不平, 多茸毛, 且能分泌黏性油脂及汁液, 吸附大量飘尘。如刺槐、松柏类、家榆等。草坪具有吸附灰尘, 固定地面尘土飞扬的作用。所以植物被称为“天然的净化器”, 植物在帮我们减少吸入到肺里的粉尘。

1.4 减弱噪声作用

噪声是一种特殊的空气污染, 它能影响人的睡眠、休息, 损伤听觉, 严重时引起多种疾病。植物对减弱噪声有一定的作用。之所以能减弱噪声, 一方面是因为声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 另一方面是因为噪声波造成树叶枝条微振而使声音消耗。植物又在保护着我们的耳朵不受伤害。

1.5 杀菌作用

空气中散布着各种细菌等微生物。据国外资料报道, 城市大气中通常存在杆菌37种、球菌26种、丝状菌20种、芽菌7种等, 其中不少是对人体有害的病菌。植物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数量, 这一方面是由于植物吸滞粉尘, 减少细菌载体, 从而使大气中细菌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植物本身具有杀菌作用。如1hm2松柏林一天能分泌出30kg杀菌素, 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疾病, 洋葱的碎糊能杀死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其他细菌;柑桔、迷迭香和吊兰, 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大为减少。

1.6 监测作用

植物对大气污染还有监测和指示作用。植物监测是利用植物对某些大气污染物的反映, 监测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种类和含量或大气污染程度, 以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不同气体引起的伤斑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可以通过调查叶片受害症状, 测量植物生长量、解析年轮等症状判断空气中的环境质量。如果伤斑是二氧化硫引起的, 则多出现在叶脉间, 呈点状或块状, 严重时出现鲱骨效应;而由氟引起的伤斑大多集中在叶子的尖端和叶片边缘, 呈环状或带状。比如, 苔藓枯死;雪松呈暗竭色伤斑, 棉花叶片发白;各种植物出现“烟斑病”。这是SO2污染的迹象。菖兰、郁金香可以监测氟污染;苹果、玉米可以监测氯污染等等。

2 调节温度

植物能为人们阻挡起先直射阳光, 并能消耗许多热量。在最热的夏天, 树下的气温比裸地低3~5℃。植物能在夏季能吸收60%~80%的日光能、90%的辐射能, 能使气温降低3℃左右。

3 调节湿度

人们感觉舒适的相对湿度为30%~60%, 而植物可以通过叶片蒸发大量水分。植物相对较多的地方空气相对湿度都会增加, 可以有利的改善环境小气候, 使人们在生理上具有舒适感。

4 净化水体

研究证明, 树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 减少水中含菌数量。植物对水域的净化, 主要有以下途径:首先是植物能分解和转化某些有毒物质。在低浓度的情况下, 植物能吸收某些有毒物质, 并在体内将有毒物质分解和转化为无毒成分。例如, 植物从水中吸收丁酚, 丁酚进入植物体后, 就能与其他物质形成复杂的化合物, 而失去毒性。其次是植物的富集作用。水生植物能吸收和富集水中的有毒物质, 其富集能力依植物种类不同而异, 但一般可高于水中有毒物质浓度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以上。经试验证明, 多种高等水生植物对氮、磷和各种金属以及酚、氰、农药等有机物都有吸收、积累、分解和转化的能力。水葱、田蓟、水生薄荷等植物还可以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

5 净化土壤

土壤污染可以由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而引起。工厂排出的含有重金属的废气、烟尘和其他有害气体、工业废水、废渣, 以及农业上施用化学农药、某些毒性除莠剂及污水灌溉等都会污染土壤。土壤污染后, 能引起土壤酸化或碱化, 以及影响有些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因此, 利用某些植物对土壤中污染物质的吸收, 就能达到消除和净化的目的, 降低土壤污染。

6 防风固沙, 涵养水源

对于一些已经遭受污染或本身环境不好的土壤, 植物也能够对此进行调节和改善, 保护土地资源。这类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植物, 称为“绿肥”。人们常常请它们当开路先锋, 到十分艰苦的旱、涝、盐、碱、酸、瘠的盐碱荒地或红壤荒地去“落户”。它们不仅能在这些地区扎根生长, 而且还积极地替庄稼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此外, 绿肥植物多有强大的根系, 能够充分吸收利用深层的水分和养分。据计算, 每亩如果收1500公斤苕子, 土壤里就相当于增加了57公斤氮肥、12公斤磷肥、13公斤钾肥!像紫云英、苜蓿等一些豆科绿肥, 自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化肥厂———它们利用根瘤中的固氮菌, 将空气的氮气合成为氮肥, 每亩可产氮肥50公斤左右。这些植物大大的改善了土壤环境, 有利于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绿色植物不仅改善了人们生存的环境, 维护了生态平衡, 为人们能够安心舒适的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还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为我们筑起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被人们称为“城市的肺脏”, 是因为植物有净化环境的能力, 对各种污染物都有吸收、积累、分解和代谢作用, 能降低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 而且能保持大气层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 减弱噪声, 杀菌除尘, 净化环境污染。同时, 由于不同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敏感性不同, 又可用来监测预报环境污染, 让我们来看看植物能为人们做些什么?

网络带来了什么作文 第2篇

当然,那些污蔑我的同学,我也要谢谢他们,是他们,让我学会坚强。我也曾在他们的留言墙上骂他们,大家也能猜出,那时,我是带着悲愤和委屈的心情敲打着键盘的。但是,我发现,这样怒骂不仅不会使我心情好点,反而让我更加苦恼。所以,我带着宽容的心,感激的心,写下了这篇作文。说我的《死亡笔记》是抄的同学,我原谅你们,也请你原谅我当时的出言不逊。

你让我学会平息心中的怒火,学会宽容别人。

向上网的审核老师,我也谢谢你们,你们对我小说中的出言不逊并不恼火,还是将我的小说发了上来。现在想起来,也许,我最该感谢的,就是你们。

我曾因为你们的审核速度而在家里怒骂,后来,我才明白,你们也很累,你们要审核那么多作品,我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我不是太阳,别人,也不是行星。我们都是宇宙中的一份子,为自己想的同时,也要为别人想想。

我开始学会在等待中安静,学会沉着冷静,学会了很多很多人生的大道理。

好了,打到这里就停了吧,再多的话也表达不完我的感激之情。

谢谢你们,向上网的一切。

带来了什么? 第3篇

一、结识新客户 增加订单交易

跑遍展会现场,若要问各个展商参加此次展会的目的,对方一定会给甩给你两个字:“交易”。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义乌)电子商务贸易实现交易额1511亿元,跨境交易额582亿元,快递日均出货250万件,其中国际快递60万件;而刚刚结束的第11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实现洽谈交易额52.04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32.67亿元。这些数据仅是各个展会数据统计的冰山一角,展会结束,主办单位以此作为宣传利器,而这些利器的根本来源于展商现场的洽谈。参加展会,在现场进行业务交流,增加贸易订单量,这仅是展商的基本利益诉求。

“在去年的美丽宁乡经济博览会上,公司展销的QQ黄瓜、黄秋葵、红薯尖、本地辣椒等产品获得了主办方及顾客的一致好评,订单量也蹭蹭上涨,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参加展会最好的回报了。”湖南一家专门从事农产品生产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参加展会的收获。

二、 推广新品 展示企业形象

展示新产品是会展的基本功能之一,参展商把最新的产品带到展会上,让观众认识你的产品,和业内人士就产品进行交流,让媒体对产品信息进行广泛传播。要让消费者接受你的新产品,就必须把产品展示在消费者面前,并让消费者对产品进行亲身体验,任何新产品,即使是高科技产品也需要取得消费者的了解和信任。因此,展示新产品十分必要,除了可以达到现场销售、签订意向的目的,也可以就新产品打入市场的前景作一个比较准确的预测与估计,以便及时制订与修改产品策略,适应市场需求。

在刚结束的2016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记者了解到,保时捷、法拉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各大奢侈品牌的车企在展会现场都进行了最新产品和技术发布。今年举办的第二届深圳电子烟展上,特斯拉带来全新的雾化器和主机产品,意大利电子烟品牌PUFF发布全新的“NBV”大烟雾系列烟油和两款全新的电子烟套装等等,各大品牌纷纷携旗下的经典新品亮相展会现场。

5月18日开幕的科博会更是凸显了新品推广的重要性。科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于海波向记者介绍到,在本届科博会上,全球首款投影类可穿戴产品——腕投,以及全球首款量产VR一体机、国内领先的人机对话平台、PC端VR头盔等等一系列科技新品首次在展会上进行了发布。

在2016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上,东莞龙鑫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此次是携最新产品来参加展会,“我们今年有带新款过来,就是这款是我们的新款,叫韵律蹦床,它是有弹力绳的,扶手和胶管都可以折叠,可以说蹦床界还没有这一款折叠的,这是最新的产品,我们希望在展会上能够让它进入观众的视野。”

发布新品,扩大市场是展商参展的价值诉求。同时,参展商希望借助大型展会平台,扩大公司产品的影响力,展示企业形象的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

即将参加2016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北京亮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其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借助京交会这样一个大型的展会平台,把公司的”京剧+”文化宣传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全新的京剧面貌。“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就是我们此次参展的最大目标”该公司创始人马瑛瑛如是告诉记者。

三、 寻找代理商

在展会现场,也逐渐掀起一股招代理之风。前不久,记者参加了一场展会,发现现场很多展商的展台前都写有“招代理”的字样,有些展商还精心罗列出了各个地方的代理商。“展会上人多,影响力大,是招代理的最好机会”,一位做幼教用品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展会上寻找代理也是展商通过展会获得价值的一种体现。

常理来说,展商通过参加展会获得的价值无非是以上几种,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展商在展会上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比如,在展会期间招聘人才,一般参加展会的都是专业性观众,对行业非常的了解,展商借机招贤纳士也是一个不错的收获,要知道选对一匹千里马,日后必定获益匪浅。

课程整合给教师带来了什么 第4篇

一、更强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认同大课程观的基础上, 在教学设计中自觉地根据抽象的课程目标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 并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主动搜寻课程资源, 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敏感地察觉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 捕捉并利用课堂即时生成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实施教学, 同时观察实施过程的教育意义, 并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 从而真正走向课程实施中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的程度。课程整合是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中的一项具体行动, 给教师带来了更强的课程意识。新课程改革最终落在课堂, 是基于课程意识的课堂教与学行为的转变。普通教师课堂意识很强, 但课程意识相对较弱。 没有课程意识走不远, 没有课堂意识走不实。虽然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课程意识, 但究竟如何落到实处, 还是缺乏具体的载体, 课程整合无疑是比较有效的载体与手段。 学校通过课程整合落实自己的学校课程规划与建设, 教师通过课程整合, 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

某小学根据学校实际与教师专业水平, 课程整合在两个学科之间进行, 如, 将语文学科与品德学科整合为“语文与品德”, 语文教师同时担任语文与品德学科的教学。教师同时研究两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将两个学科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统观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材与品德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统一建构, 基于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 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整合、统一规划, 便于进行教学安排。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课堂教学, 是基于课程的教学, 是在课程意识指导下的教学, 并基于课程不断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其出发点是课程目标, 归宿点也是课程目标, 逐渐克服了原来始终在课堂转圈的行为。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 教师通过课程整合的实践, 有了更强的目标意识、资源意识、过程意识、评价意识, 即课程意识的四个基本要素。

二、更大的自主空间

课程整合后, 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其自主的空间更大, 真正体现了教师是课程开发者、建设者的理念。还是以语文与品德学科的整合为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开篇就是“入学教育”, 内容是一副主题图。教师普遍反映很难教学, 一是主题图与实际学校差距甚大, 二是内容较为空泛, 很难让刚入学的孩子产生认同感。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第一单元是“我上学了”, 设置了四个主题, 即 “我背上了新书包”“校园铃声”“新朋友新伙伴”“平安回家”。其具体活动包括了“开学第一天”“新生活开始了”“我们的校园”“上课了”“课间十分钟”“我们认识一下”“我们在一起”“怎样交朋友” “放学了”“平安回家”“安全乘车船”“我会看标志”等, 这是一个系列内容, 涉及孩子身份的认同、规则的知晓、行为的规范、人际关系的建立等, 这些活动符合幼儿天性, 且具体实在, 极富操作性, 教与学有落点。在课程没有整合之前, 语文教师只能选择教学“入学教育”, 教得难而虚。品德教师也要教学同一主题, 与语文教学重复, 多花费了时间。课程整合后, 教师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 根据实际情况, 先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入学教育”删去不用。这样处理, 教学更有效。

三、更宽的视域范围

随着对课程内涵的不断认识, 教师潜意识里不在仅仅是“科目”或者“教学内容”, 而是形成了大课程观, 课程形态从我们熟知的显性课程扩展到校园环境、文化等, 课程的外延已从教科书 (课本) 拓展到电子和网络等知识内容更为宽泛, 开阔了教师的视野。经历了课程整合过程的教师, 突破了学科教师的局限, 具备了更宽宏的视域。其课程视角与教学视角不再囿于某一具体学科或与某学科明显、直接相关的资源, 而是放眼于一切时间与空间, 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或教学资源。

某小学在课程领导力建设中开展了一次以“足球”为主题的项目研究活动, 不同的教师都自觉地将其选择为课程资源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语文教师将其与语文课程整合, 开发出搜集与整理足球相关信息、书写足球等一系列课例;数学教师将其与数学课程整合, 开发出了计算 (计算运动员的跑动距离等) 、测量 (测量足球飞行弧线的长度等) 等系列课例;美术教师将其与课程整合, 开发出了用线条描绘、 用明暗表现等系列课例。可见, 课程整合拓展了教师的视野, 冲破了学科课程的时空界限, 让世界的一切成为课程的场变成了可能。同时, 教师的眼光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某一学段、某一阶段, 而是着眼于学生整体发展、持续发展与终生发展。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5篇

临床药学一班

葛茂旭

09501103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我们,网络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词,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它早已经慢慢的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提起网络首先我们就会想到那些常用的即使通讯工具,如QQ、MSN、博客等等„网络随时随地伴随着我们,它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那么,网络和现实究竟哪个好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事情都是由正反两个方面构成的,任何事物都有它好的一面,肯定也存在着其不足之处。当然,存在即合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看呢?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以前我们做生意的方式很简单,需要一个场地,你来买,我来卖就好了。现在,网上购物已经越来越流行了,相对应地也为国家增加了不少税收,同时还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网络还给我们带来了更便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最多的信息,比如NBA战况,比如地震情况,我们也可以足不出户就学习任何你想学习的东西,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任何我们感兴趣的东西。

网络更为我们省下了很多必要的开支。以前我们只能通过写信,电报与人联系,慢慢地有了电话后方便了很多,但是也要花不少钱。然而到了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和任何一个想联系的朋友联系,而成本却大大减少了。

不仅如此,农业工作者们在互联网上查询着最新的农作物的需求信息及供求量。他们在科技务农。网络不仅带给他们信息,也带给他们大笔大笔的经济效益。城市小资们喜欢整日开着他们的私人电脑,不时与QQ上的好友或陌生人调侃几句。又喜欢在各大信息网上搜索最新的流行信息,不甘落伍的他们有资本与时代并肩同行。

网络的出现,使世界变得扁平,偌大的世界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世界任何角落发生的任何事情,瞬间传遍全球,触动着所有人的心灵,距离不再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障碍,同一个世界,共同的家园,成为所有人共同的心声,世界不再遥远,你我近在眼前,网络的力量使得你我可以心手相连。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四川汶川,在网上几十万网民在帖子上为他们打气,默默祝福。使他们振作起来,在他们身后有强大的祖国和13亿中国人民做坚强的后盾。大家还在网络上筹集捐款。几十万的网民的心连在一起,在网上及时知道汶川人民的受灾情况。我们虽然不能去灾区现场,但通过网络和电视新闻及时知道灾区人民的信息。这小小的互联网不仅可以掌握到汶川人民的受灾情况,还可以将我们为他们加油的心传送给他们。由此可见网络的功能是多么强大啊。

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善用网络的力量,播种爱的种子,营造和谐社会,就像我们的先辈希望的那样“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我们不会辜负老一代革命家的期望,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建设美好的家园,属于我们的世界将是一个绚丽多彩和充满希望的世界,我们正在用我们的热情和行动告知世界,我们并不活在虚拟的世界里,网络让我们心相通,手相连,同呼吸,共命运,明天会更加美好。

当然,网络有很多长处,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事物,也必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首先,网络存在着信任问题。不管是聊天,还是交易,信任是很重要的。但是因为网络里无法了解对方信息的真实性,所以经常出现被欺骗的现象。这个就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放心。

其次,网络也存在着安全问题。在网络里注册了很多信息,经常被泄露出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时候密码被盗,有时候被病毒缠绕,这些都是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最后,网络容易让人上瘾。很多人玩网络游戏,奇迹,征途等等,然后沉醉其中,不想上课,不想上班。甚至连玩SOHU,我有几天不玩心里总觉得少了什么。这既浪费了我们宝贵的时间,又影响了我们正常的生活。

而网络对于我们这些90后而言,是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这与我们的父辈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大相径庭。父母们关注的更多的是网络给我们这些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经常出现在新闻媒体中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导致厌学、传统道德沦丧和是非标准的颠倒、缺乏理想和追求不劳而获的思想等等不一而足,而在我看来,这些并不能否定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思想和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在日益强大的网络世界,网络并非只给我们带来不健康的心理与思想,它是一把双刃剑。一项调查表明,网民中有50%在以不同的方式聊天或者类似于聊天的发布信息,有30%在玩不同类别的网络游戏。热衷于网络聊天的女性呈上升趋势,这与平时女性在工作生活里与男性接触受到的约束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已经把无聊才上网成了一种另类生活的模本,而且多数上网的人,没有多少是找到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他们寻求的是一种放松与解脱,释放着压力,消磨着时光。如何面对网络,网民的自制力尤为重要,要有慎独精神。网络的利弊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无论现在和将来,但绝不能够因为有弊而放弃更多利。网络是人类技术进步的产物,它在提高人们社会活动质量的同时,可能对部分网络使用者造成伤害。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

世博会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6篇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符合世博会的趋势, 即人类对于现代文明的反思逐渐超过了对技术发明的渴求。中国正好处于持续的城市化进程, 需要如何实现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知识。我们的城市正在承受着交通过度拥挤、空气污染严重、房价节节攀高等“城市病”的折磨, 中国应该向那些先进国家学习如何避免“城市病”以及城市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城市化不应只是拉动GDP的增长, 还应该包括让人民生活更加方便、健康、舒适。

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 在中国举行的又一次大型的国际活动。世博会能够为中国带来什么, 这个问题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后也同样被提出。我们错误的认为, 每次活动都应该是集中所有资源展示自己可见的繁荣的机会, 而往往忽视了在“软件”上持续与世界接轨的努力。世博会是与世界的一次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但我们更不能忘记, 这种交流必须要以民生为基础。

世博会对于城市文明成果的展示, 各个国家的城市均有自己的特点, 只不过, 上海集中展示了中国的特点, 从经济环境到居住条件、从公共服务到交通绿化, 从城市建设到教育卫生等各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领域, 世博会到底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远?世博会又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城市发展新机遇

曾有一个经济学家这样说过:“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展, 就好比一架飞机在这个城市上空撒钞票。”这恰恰是对世博会举办对一个城市带来的经济效应的生动比喻。

世博会将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新机遇, 这种机遇如果说在世博会之前是通过大量城市建设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 那么在世博会之后, 则是要更加重视挖掘世博会所带来的无形资源, 为推动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引擎。

在世博会举办过程中包括城市安全的管理、对志愿者的组织和社会动员的机制、对大型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场馆规划和交通管理等方面, 都形成了丰富的城市管理经验。将这些经验沉淀下来, 通过制度化的方式使其发挥长期的效果, 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能力, 并适应城市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求。世博会是一个上亿人流的庞大系统工程, 会对城市运行体系带来新的考验, 运作世博这个项目本身就意味着城市运行能力的巨大提升。当前上海的实有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 未来人口数量仍然将继续增加, 国际移民和流动也将更加活跃, 而世博会为管理规模日益扩大和流动性日益增强的城市, 提供了一次对城市管理体制的预演和锻炼。

“如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本身就是本届世博会应对城市化挑战, 汇聚全球智慧而作出的回应。综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创新, 有许多好的理念值得总结和研究。比如, 如何实现更加绿色的城市化;如何建设更加智能的城市、更加美好的社区、更加和谐的社会;如何推动城市更有活力地发展;如何建设更能满足人民需求和公共参与的社会等。世博会提供了一个对“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进行理念宣传和社会传播的过程, 并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指出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 城市化的本质是让人更好地生活, 更全面地发展, 这便要求从物质生活、社会福利、精神文化等层面为人的发展提供保障。如果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难逃被各种物质生活所“奴”的局面, 如果城市化过程是伴随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崩溃, 如果城市化带来的是城乡之间以及城市内部日益严重的分化, 那么这样的城市化不仅不利于人的发展, 反过来却成为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制约, 那么自然谈不上“美好生活”。

另外, 世博会展示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网络信息技术、交通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先进材料技术、计算机和机器人技术等技术革新,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在为未来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 展现了未来城市生活的面貌。对未来的美好图景永远激励着人类的想像和努力, 并不断将人类社会生活带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同时, 对于这些新技术、新产业机会的研发和应用, 也将为城市和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继续推动经济增长提供方向。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要的科技革命, 都会重构世界产业分工和重新确立不同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上海作为知识创新的前沿地区, 也迫切需要以世博会所展示的科技创新为契机, 抓住包括新能源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等技术创新的机遇, 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变化, 带动城市生活运行的变化, 并带动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 真正发挥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上海已经从工业城市转变为工商业城市;最近十年来, 上海逐步从工商业城市转变为经济生产中心城市。未来上海只有从经济生产中心城市转变为知识创新中心城市, 才真正有可能成长为与纽约、东京比肩的国际性大都市。

每一届世博会的举办, 给城市留下来的都不仅仅是场地建设、道路交通改善等硬遗产, 同时为城市功能的再开发提供了机遇。延续世博会作为一场文化盛宴所展现出的开放、交流、创新和包容, 有助于扩展城市的文化功能和形象, 打造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的文化大都市, 并进一步在世博后塑造出“新上海”海纳百川的世界形象。这种开放和包容不仅是对世界文明的开放和包容, 同时也应该是容纳国内不同地区的移民文化, 构造具有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的文化都市。丰富的移民群体和其多样性的地方文化本身是上海城市活力的来源, 也形成上海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同时, 这种开放和包容不仅是对现代文明的开放和吸纳, 同时也包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再造和利用, 并展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形态。

世博会作为一场文化的盛宴, 也培育出一个较大规模的设计创意产业集群, 对这样的文化产业继续培育, 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城市文化繁荣和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世博会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展示, 对市民具有社会教育和普及的作用, 本身是将上海推向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一次演练。如果把世博会作为城市的名片, 那么世博遗产的另一方面就是将世博精神作为城市精神的重要部分进一步发扬和传承。

学习世界的新窗口

世界其他城市的发展和管理中不乏成功的经验, 也有不少发展的教训。世博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窗口, 使上海以及其他城市能够充分吸取成功经验, 能够帮助提升城市化和城市管理的能力, 从更高起点上设计自己的城市, 努力引导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上海已经成为一个拥有2000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一个充满流动性和活性化的大都市、一个更加国际化和开放性的大都市。这样的超大规模和充满流动性的城市, 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使城市能否真正地“让生活更加美好”成为突出的难题。

特别是, 这样超大规模和充满流动性的城市发展具有显著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使我国的城市化具有和西方国家城市化所不同的复杂问题。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流动推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城市化, 同时上海市区内部还面临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体化, 都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管理的压力。到2009年底, 上海的城市户籍人口有1379万, 常住人口1921万, 实有人口2080万人, 流动人口700多万人。如何对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所有人口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包括为其提供教育、卫生和住房等基本服务, 如何适应人口的流动性加强城市管理, 如何使流动人口逐步在城市实现社会融合和获得对城市发展的认同, 如何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 是上海大都市治理面临的突出压力。

超大规模城市管理所面临的压力, 还包括如何应对城市内部的社会分化和维护城市的公共安全。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 以及城市对农民工的各种制度排斥, 使社会分化日益加强,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同时, 城市发展过程还伴随着不同利益群体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加剧, 例如拆迁、征地、城市贫困等问题都增加了城市内部的冲突和社会不稳定性。因此, 对不同流动人口, 根据其居住地和经济活动特征, 进行社会风险的评估和衡量是必要的。

城市发展对城市空间带来的压力也日益增强。城市人口将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扩大, 而城市空间则日益构成对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限制。土地价格过高带来商务成本过高, 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聚集。现代都市功能发展不足, 首先表现于城市空间配置不足。例如, 要更好地适应人口老龄化, 就需要在养老院、老年活动场地上为老年活动提供更多的空间;要更好地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 也需要在空间规划上为城市发展提供适当的生态景观的空间规划;而市容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城市空间分配中存在的利益冲突。在城市空间管理中更好地协调本地居民、流动人口和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 是城市管理需要应对的又一项挑战。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另一个严峻挑战是城市如何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意味着人口的集聚、工业化的发展, 意味着居民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意味着交通模式和城市形态的变化, 这些都带来巨大的能源和电力消耗。碳排放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对我国城市发展形成严峻考验, 而随着我国超大规模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这样的城市化过程对区域发展的持续性, 乃至对全球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应该意识到, 相较于纽约、东京和伦敦等世界主要城市, 上海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超大规模城市要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全球性城市, 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都更大, 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加复杂。世界其他城市的发展和管理中不乏成功的经验, 也有不少发展的教训。我国的城市管理应该根据我国独特的国情, 应对自身独特的问题, 来为应对城市化挑战探索自身的发展实践。作为后发国家的城市化, 在优化城市管理的过程中也因此具有后发的优势, 能够结合先行者的经验教训, 以及融合世界最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 从更高起点上设计自己的城市, 努力引导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世博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窗口, 使上海包括中国的其他城市能够充分吸取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 能够帮助提升城市化和城市管理的能力。

城市建设新概念

通过信息技术, 上海在世博会期间加强了交通管理, 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加强人流管理, 这种信息管理的应用性, 意味着在世博会之后, 发展智能交通体系、智能物流管理等能带来新兴产业的发展机会。这是世博会对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管理的启示之一:通过完善城市管理的信息化, 推动建设更加智慧的城市。

世博会之后, 上海城市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和压力。这也要求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从重视“城市建设”向完善“城市管理”转变。

迄今为止, 许多城市的发展, 主要还是通过城市建设的巨大投资, 通过修道路、修地铁、造大楼来加以推动的。世博作为一个巨型事件, 对上海城市的建设和改造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可以预见, 世博会之后, 上海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可能会减少, 依靠投资推动的城市发展模式可能发生变化, 这也要求城市发展需要转向内涵性管理的模式, 努力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 来提升城市的内在品质。这进一步要求城市管理者充分总结世博会筹办期间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以及充分吸取各个国家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 不断提高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管理水平。

未来的城市必然是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的城市,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信息化和促进信息共享, 使之成为应对人口流动性的管理工具, 通过信息化为城市居民提供更直接的服务。例如一些城市社区中, 已经开始建立社区人口信息和统计体系, 建立人口信息平台, 通过集成人口和住房信息, 动态掌握楼房的人口数、户籍数、流动人口数, 加强社区人口管理, 并通过和教育、卫生、计划生育信息的整合, 为人口及时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在城市管理日益信息化的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不同职能部门都掌握部分不完整的人口信息, 而通过更加集成整合的信息共享和数据挖掘, 能够避免“信息孤岛”, 更好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和管理。

信息化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精确性, 也使得更加充分的“政府-居民互动”成为可能, 某种意义上来说, 信息化的发展也为推进未来城市公共决策的民主化过程提供了条件。

进一步来看, 促进跨区域的人口流动和相关管理, 也需要依托人口信息系统的相互衔接才能实现。例如我们当前面对的是一个碎片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不能跨地区衔接带来区域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面对这样的情况, 政府就可以依托人口信息化, 建设社会保障的跨地区结算中心, 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并逐步推动地方社会事业的一体化。

信息化将为实施更加细致高效的城市管理服务提供了工具, 并改变了传统城市管理的模式。同时, 信息化的发展也将改变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方式, 通过信息化改造城市经济产业的运行。当前, 信息化对城市发展不但没有过时, 相反, 我们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非常不足。我们还需要深度开发城市信息化管理, 将电子政府、电子商务和电子社会整合在一起, 使城市发展和管理实现更大的飞跃。

另外, 正确评价强政府体制的作用, 努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社会组织和建设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也是世博会给予各个国家的启示。

举国体制对中国发展来说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 特别在组织世博会中通过世博局的协调, 通过全面覆盖、深入贯彻和指挥部方式的动员表现出无比的效率。但是过度的强政府可能也会压抑社会的创新精神, 增强政府运作的成本, 包括带来政府的功能扩张和日益庞大。在另一方面, 本次世博会也开始重视社会组织的动员和参与。包括贸促会等社会组织都积极参与了世博会的组织和运作, 众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也通过各种活动积极参与世博、服务世博, 不少居委会也充分动员起来, 通过各种活动呼应世博和丰富社区生活, 这些都说明更加有活力的社会组织体制对于城市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许多国家城市管理的案例都表明, 相对于由上到下的政策控制和干预, 动员社会参与来解决当地社区所存在的问题, 是一种更加有效率的解决方案。例如美国的不少城市中有分散化的公园, 社区内有适合不同年龄群体运动的场所, 这种公园和社区生活形成内在整合, 有利于形成健康和富有活力的地方社区。在西方国家的城市管理中, 政府往往负责提供部分财政预算和发展规划, 而更多地依托各种非政府组织提供社会服务, 解决地方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此相比, 我国社会组织的力量还比较薄弱, 因此不得不依靠政府事无巨细的扩大管理来应对社会生活的日益多样化。从这个角度看, 上海可以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在社会管理方面的经验, 推动社会组织增强能力, 扩展活动领域, 带动城市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 推动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发育。

我们看到, 本次世博会, 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全球环境基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共交通国际联会、国际博物馆协会、世界贸易组织、德国建筑师协会、美国音乐协会等在内的5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了展览, 使世博会成为国际组织在中国聚会和展示自身形象的舞台。应以世博会为契机, 努力吸引国际组织进入上海或者留在上海, 扩展上海城市国际化的程度。同时, 加强上海城市社会组织的发展, 提高其公共服务的能力以推进城市治理, 并进而引导我国社会部门参与全球治理, 这将是世博会为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所开辟出的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课题。

早在一百多年前, 陆士谔在其撰写的《新中国》这部小说中, 就曾虚构了一百年后中国举办万国博览会的盛况, 因为早期世博会主办者有万邦来朝的感觉, 这是当时积弱已深的中国所能想象的唯一恢复天朝尊严的机会。现在, 全球都在谈论中国崛起, 即将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应该通过世博会寻找和世界的差距, 进一步提升自己, 实现“又一次启蒙”。

信息技术为零售企业带来了什么? 第7篇

过去的十几年, 中国零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尝到了甜头, 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及效益都得到很大提升, 已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 一个客观事实是, 信息化的价值却没有完全凸显, 信息化的建设也没有全力推进零售企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零售业也体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7年, 中国连锁零售业发展迅猛, 各个跨国零售业巨头不断拓展中国市场, 而国内的民族企业则奋起反击守住手中的蛋糕。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消费者的日趋理性, 连锁零售业的竞争重心转移到了成本、效率和用户满意度上, 信息化系统成为连锁零售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必要途径。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国零售业, 多数呈现出规模扩张的阶段特征, 经过几年的跑马圈地、并购重组, 零售企业门店数量日益庞大。零售行业内的竞争已经由以规模扩张为代表的量变, 逐步过渡到追求效率、寻求差异化竞争的质变阶段。在这个过程中, 快速的扩张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管理压力, 零售业的信息化管理网络面临巨大挑战。

小到“可的”、“快客”这样的便利店, 大到“苏宁”、“国美”这些大型家电连锁卖场, 没有信息化建设, 就无法维持日常的经营。但是对于连锁的零售企业来说, 由于规模往往有限, 而且很多都是新生的企业, 所以业务模式与系统之间的磨合也显得尤为重要。可能企业的架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利用IT技术进行系统改造, 既是一个适应的过程, 又是一个促进的过程。

零售历程

从流通业的第一次分工——批发业和零售业分离开始, 零售业至今已经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生产力与消费需求、消费水平及观念的变化, 推动了适应这两方面变化的新的零售业态不断出现。近代以来, 世界零售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业态变革, 并正在经历着第四次变革。

1852年在法国, 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百货店的诞生标志着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百货店一改传统经营方式形成了规模大、品种全、系列服务和明码标价的经营方式。它的出现是零售业领域对以机械化为基础的大量生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组织上的直接反映, 是生产和消费两方面作用的结果。生产方面主要是由于第一次科技革命, 机器大生产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物质产品的丰富为百货店的货源提供了保障;同时技术进步带来产品标准化提高, 使得明码标价大批量销售成为可能。与此同时, 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们收入增加, 消费水平提高, 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给百货店的产生创造了需求条件。技术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变化, 使百货店在1860~1920年间得到迅速发展, 成为百货店发展的黄金时代。

零售业第二次革命以超级市场的产生为标志。超市是在继承百货商店规模大、品种多的优势基础上, 加上自己的创新, 采取了“自助式”或“开架售货式”的经营方式和“低毛利、低费用、低价格”的经营策略, 使顾客购买商品更方便、自由, 且满足了消费者一次性购物的心理需求。电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促进了超市利用电子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 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此外, 制冷设备的大量使用不仅满足了超市提供生鲜食品的需要, 也为家庭大量购物创造条件;超市所提供的廉价日用品集大量产品于一身的经营方式也满足了当时人们的购物心理。

以连锁为标志的零售业第三次革命, 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经营格局, 解决了长期困扰零售业发展的两大矛盾——现代化工业大批量生产与消费需求多样化的矛盾和商业活动分散化经营与规模效益的矛盾, 从而推动了零售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变, 促进了零售商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连锁经营方式的兴起和发展与技术联系更加紧密, 其发展主要的是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与进步。POS系统的开发和应用、ECR系统的产生及卫星系统的应用等先进技术手段都为连锁这一经营方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信息技术带来的第四次零售业革命——网络商店的蓬勃发展。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 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 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流通效能和生产经营水平, 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更加紧密。网络技术在零售领域的运用引起了零售业巨大变革, 产生了新的零售业态——网络商店。网络商店完全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网络完成产品的销售过程, 打破了时空界限和经营规模的限制, 模糊了企业边界, 并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它的产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对传统的零售业态形成巨大的挑战。由于网络商店的顺利发展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制度基础上的, 因此它的发展必然要求相应的完善的制度做保障。

不能看出, 消费方式和信息技术是推动零售业变革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此外, 零售业的行业特性——垄断竞争性行业也是推动零售业变革的重要因素。

从宏观角度看, 零售业的每一次变革背后都能找到技术力量的推动作用。如果说百货业的产生是一种经营方式的变革的话, 那么超市和连锁业态的出现和发展则更主要的在于现代化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条形码技术到POS/MIS系统到RFID (无线射频技术) 的应用及ERP软件的应用, 都反映信息技术的对零售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网络商店更不必说, 其整个运作过程要依托网络技术。

从微观角度分析, 零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开发。技术已成为企业竞争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一点从零售巨头沃尔玛的发展中即可得到很好的体现。沃尔玛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其他零售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先进的信息技术, 故而能傲视群雄, 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现代信息技术对任何一种零售业业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就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 而新的信息技术又会带来零售业新的变革。

竞争是推动行业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驱动力, 零售业行业特点决定了它又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零售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 会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而技术水平的进步发展又反过来对零售业产生重要影响, 推动行业不断发展;另外, 企业为了生存有可能避开目前竞争激烈的领域, 而寻求其他方面的创新, 即发掘市场潜力和寻求新的生存空间。企业这种对新领域的探索行为, 必然会带来变革, 推动新领域的产生。

零售业作为流通终端环节, 直接面向消费者, 满足消费需求, 实现生产。消费领域的任何变化都对零售业产生重要影响。现代经济的发展, 消费者已经成为生产经营的中心。零售商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 才能获得更多利润。从零售业态演变过程也可以看出, 每一种零售业态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消费需求、消费方式密不可分的。为了迎合消费者不同的消费偏好, 新的零售业态不断出现。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发展推动零售业从低价策略到高质量服务再到多元化并举的循环发展。同时激烈的竞争, 又促使零售企业不断挖掘潜在消费需求, 创造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从而促进了零售业态发展变迁。无论是供给创造需求还是需求创造供给, 最终消费需求与相应零售业态联结, 是零售业态变革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信息功臣

从行业总体发展来看, 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零售业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在零售业的广泛应用是零售现代化的标志;从深层次微观角度分析, 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的影响表现在不仅提高了微观企业的竞争力, 而且对零售业功能转变和地位提高都有着重要影响。

零售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实现生产, 满足消费。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 消费者成为生产经营的中心, 零售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 能够迅速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与生产商相比处于信息优势地位, 因而零售商越来越取代生产商成为整个生产供应链上的“霸主”, 并凭借自身优势地位, 引导并组织生产。此外, 由于消费需求可诱导性, 零售商又可以创新并满足消费需求, 将潜在需求变为实际消费需求。零售业这种从满足到引导消费需求, 并组织生产功能的转变和地位的提高, 从营销观念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很好地反映。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带来了营销观念的巨大变革, 改变了传统以产品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 并实现经营方式由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社会营销观念更加强化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观念, 并强调企业可以引导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 并创造新的市场。随后出现的一系列营销观念无不凸显出消费者为中心的思想, 并体现了对消费观念一定程度的引导。零售业功能和地位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从本质上而言离不开技术,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推动和支撑。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任何企业发展都离不开信息, 谁拥有的充分信息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就会在竞争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零售业正是由于直接面对消费者, 掌握了消费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因而在与生产商的博弈中则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从而能凌驾于生产商之上, 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对供应链进行重新整合, 根据消费者需求信息, 组织企业进行生产。随着技术进步, 零售业的发展必将越来越依靠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的作用和影响也会变得更大。

从信息技术对零售企业的影响角度分析, 信息技术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武器。这一点从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发展历程, 在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成功的经营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可以说, 沃尔玛所有的成功都建立在沃尔玛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势资源、信息技术战略与传统物流整合的基础之上。沃尔玛在20世纪70年代就率先使用了卫星通讯系统, 21世纪伊始, 沃尔玛又投资90亿美元开始实施“互联网统一标准平台”的建设。凭借先发优势和科技实力, 沃尔玛的店铺迅速发展, 遍及美国, 走向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 沃尔玛在公司总部建立了庞大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信息已与6000多家供应商建立联系, 从而实现了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库存 (VMI) 。沃尔玛创造了零售工业化经营的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投资也使得沃尔玛可以显著的降低成本, 大幅度提高资金收益率和劳动生产率。沃尔玛将信息技术与经营战略完美结合, 打造了沃尔玛零售帝国的地位。

学习借鉴

2004年底, 我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 外资零售业的进入给国内零售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国内零售业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已有了质的飞跃, 但与外资零售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零售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地方保护、部门保护导致的低水平竞争等一系列体制性弊端这一根本原因之外, 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约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目前我国零售业信息技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条形码普及率偏低, 发达国家和地区条形码技术普及率都达到了90%以上。在我国制造商生产商品中条形码的使用率不到30%~40%, 且分布极不平衡, 造成POS系统不完备, 影响了商品的周转速度;POS系统普及率低, 未完全发挥其功能。相当部分零售业态中, 整个POS系统配备不完备, 使得信息传输、存储, 商品分析等功能无法发挥。POS系统在连锁店的运用也未普及, 总部、分布和配送中心之间, 难以进行信息反馈和商品配送、调剂;零售业软件开发滞后, 我国对于POS系统软件功能的开发是很有限的, 在业务管理、统计查询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开发的盲点, 其他商用软件开发也十分缓慢。

在我国POS系统还未很好普及情况下, 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利用网络和卫星系统开发了RFID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软件开发的落后, 严重阻碍了商业自动化在我国零售业的推广。零售业已成为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性行业, 提高国内零售业的竞争优势, 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提高信息化水平。

由于经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 流通业也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忽视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近年来, 随着流通地位的提高, 尤其是零售业地位的转变, 上述观念已有所转变, 政府也从政策上重视流通信息化建设, 但仍有很多零售业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或者由于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对现有的信息技术认识不够, 不能充分挖掘其全部功能, 技术的利用率低下, 因此要改变零售业信息技术低的状况, 最主要的是改变观念, 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 不仅可以加强了生产商与零售商、消费者三者的联系, 而且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关系也会更加紧密。要彻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必须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分享是实现供应链企业间信息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要实现信息共享, 企业之间必须相互信任, 信心文化建设是信息共享的基础。在我国由于法制不健全等因素, 假冒伪劣、欺诈等行为发生频繁, 导致了交易成本增加, 降低了流通速度。因此, 政府层面应加强法制制度建设, 严厉打击欺诈等行为;而企业之间也应相互信任, 减少摩擦, 提高交易效率。

现代零售业的发展, 是现代经营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交融的结果, 不仅对管理者, 而且对一般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 我国零售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导致企业经营质量低下, 竞争力较弱。如何适应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从根本上实现零售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业务的合理化, 不仅取决于管理者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也取决于一般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加强本国专业人才的培养, 创建高质量技术研发团队, 提高本国科研开发能力, 将对零售业未来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具有长远意义。

美、日、欧盟等流通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 IT厂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的结果。在零售业信息化过程中, 必须依靠IT厂商的大力支持。2003年中国连锁零售企业IT投资总规模达到了44.9亿元。店面硬件设施的总投资和企业后台IT系统的总投资的比例约为1.4∶1。与发达国家的0.5∶1之间尚存在很大差距, 从侧面反映了我国IT产业对零售业的贡献情况。

网络,给语文教师带来了什么 第8篇

1. 网络为语文教师储备知识、合作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网络就如同一个巨型图书馆,里面的资源量大、传递快、查找方便。作为一名教师,个人的藏书量无法达到包罗万象,经常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况。此时,网络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可以完备课文资料库。有些文章虽然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参考资料已经比较完备,但很多时候还是无法满足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如果善用网上完善的资料,把它们适当运用到课堂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可以解新教材资料缺乏的燃眉之急。人教版的新教材中新课文占了较大的比例,文章时代气息强,有些作家还是文坛新秀,教师不一定能全面了解、熟悉他们,从参考书上和图书馆里查到的资料也是有限的,教师们往往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而网络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能够随时提供最新的资料,教师要查作家的相关资料就相当方便了。网络,让老师更加得心应手地运用资料。

(3)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现代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有合作精神,遇到教学上的难题有时单靠个人和学校的几个同事是很难解决的。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向许多认识或并不认识的同事请教,共同提高。当教师想要从事某一课题研究时,除了自己单干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教师合作,既能省时,又能提高效率。

(4)网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语文老师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时可以在网上搜索任何一个你需要了解的名师,观看他们的示范课和讲座,足不出户就可以畅游语文世界,与名师交谈,甚至可以走进这些名师的博客等交流平台,更加深入、系统地了解这些名师的理念,从而可以更好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以致用。网络,让老师之间能够前所未有地进行零距离接触。

(5)网络让老师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课堂的外延更加深广。我为了和学生更加方便地交流,特意开设了博客。语文课堂上重要的资料或者还需要学生课后再加以阅读、思考的材料我都发在了自己的博客上面,让学生自行下载,进行课后的再学习。这样就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学生的学习就更加方便、高效。我还通过发布文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辅导。比如,对初一的新生,我就针对刚进初中的心理、学习方法的不到位,特意写了一个系列的辅导文章,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初中的衔接问题。

2. 网络对教师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参已经发布在网络上,新教材的每一册上都有明确的网址。任何学生都可以通过上网查看教参上的资料,完全可以比教师了解得更多。学生开始主动地学习,如果教师还是依赖教参,缺乏对课文深入的阅读和独到的见解,将很难适应新时代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教师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网络上琳琅满目的只是知识,我们需要教会学生的搜索、识别、选取、整合信息的能力,让信息为我们的学生服务,不要让他们在信息面前眩花了眼。

(2)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网络的深入发展,网络文学也随之兴起。与传统文学不一样,它以调侃、诙谐的风格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这些网络文学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有时不规范的语言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造成了障碍,为教师致力于学生语言的纯洁和规范带来了困难。

很多电影、电视剧因为对学生的性格等各方面负面影响比较大,在电视台被禁止播放,但是在网络上却非常盛行。对偶像的盲目崇拜会遏制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给教师的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3. 网络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网络文化对学生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具有信息多、内容新和阅读速度快的特点。面对网络,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的不仅是阅读,而是选择。该如何引导学生,才能使他们正确地看待网络文化和运用网络资源,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很长时间内将会成为困惑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的出现和盛行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语文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谁能够熟练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谁就能成为新时代优秀的语文教师,这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教师,我们拥有了最大的“图书馆”,可以随心所欲地拜任何一位自己景仰的语文界同仁为师,观摩他们的经典课,可以无障碍地发表自己的文章,只要够精彩,总会有赏识的人。网络时代,给了想要成功的教师足够的空间和条件。

校本研修给我带来了什么 第9篇

我作为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道路上做得还远远不够好,更应该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近几年陕西省城固县宝山中学开展的校本培训活动特别丰富多彩,我积极参加了每一次活动,受益匪浅。

1. 通过校本研修,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参加校本研修以来,每天我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既与学生们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与同事共同面对课改在教学的实施中带来困惑。教学相长,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成熟进步。

通过校本研修我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 通过校本研修,在教学活动中,学会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学生不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有待点燃的“火炬”。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多一点赏识与鼓励,就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

为了让全体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总是在评价时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 !”“这个句子真美 !”“发言声音响亮 !”“真自信 !”“真大方 !”“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 !”“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 !”“你理解透彻,语言精练,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 !”“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 !”“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 !”“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 !”

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激发他们与人为善的“正能量”,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3. 通过校本研修,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新世纪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

我在教育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学”的状态投入学习。我们班大部分学生能独立思考,养成课前主动预习、课中积极发言、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

4. 通过校本研修,自我反思,不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材料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每教完一节课后,我都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近年来我坚持写课后反思,积极撰写论文,2014年我的《知识在于积累——浅谈字词句教的方法》荣获省级二等奖。

5. 通过校本研修,勇敢“走出去”,大胆“引进来”

2014年我又带毕业班,深感责任重于泰山。为了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我总是千方百计,不辞辛苦。我还利用周末时间去西安参加了中考研讨会,对于近几年的中考新动向有所了解,明确了自己引领学生复习的方向。我在后期中考复习中大胆使用了归类复习法、自主阅读法、分组研讨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供应链融资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第10篇

一、什么是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 顾名思义, 便是在供应链体系上开展融资模式, 强调的是以供应链为核心进行金融产品的服务和销售。具体的讲, 便是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其具有某种联系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生态主体, 根据供应链中企业间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在这种融资模式中, 核心企业是关键, 所有的金融活动基本都是围绕核心企业而展开的, 因而核心企业的资质高低对供应链融资的数额和影响有直接影响。

二、供应链融资向上下游的延伸

供应链融资模式向下游延伸, 主要体现在由具有实力的核心企业基于供应链的关系为那些具有相对实力但却难以获得以固定资产抵押担保方式提供的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服务的配套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一方面既解决了配套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 使配套企业获得发展, 相应的也从侧面促进了核心企业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金融服务的支持, 促进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起长期战略协同关系, 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进而提升整个供应链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供应链关系向上游延伸, 主要体现在通过供应链融资对于融资平台以及核心企业所能起到的作用和影响。由于供应链融资是基于核心企业的资质来发放贷款的, 而核心企业又是基于供应链间的相互联系来为处于供应链关系中的中小企业来进行融资担保, 因而这种融资方式叫企业融资方式而言相对安全, 如此, 久而久之, 通过供应链融资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以及融资资金的循环回收, 不仅能够拓宽融资平台的利润空间, 还可以不断的提升核心企业的资质, 从而为供应链争取到更多的财力支持, 是供应链更加稳固。除此之外, 基于供应链融资的合作, 也跟中小企业自主向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提供了契机和保障。

三、供应链融资与贷款、保理业务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 贷款业务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存款以暂借的方式发放给企业, 在约定的时间内进行成本的回收并收取一定的利息, 在资金借出的这段期间, 金融机构并不限制资金的使用方式和用途;保理业务是指生产商或者销售商与保理单位通过监理合同的方式进行合作, 在这种合同约束下, 保理方掌握并代为处理生产过程或者销售过程所产生的应收账款, 但也应对这些市场活动提供全额担保, 事后收取一定的酬劳, 这种业务关系通常是属于一次性的, 没有长期合作的义务和必要, 因而对于供应链融资来说, 连续性与限制性是其与贷款、保理业务的主要区别[1], 供应链贷款的限制性体现在融资所得资金需要全部运用在生产链所包含的市场活动中, 不能挪作他用;供应链贷款的连续性体现在其融资的方式是可持续, 因为供应链是循环发展的关系, 因而在单次融资结束后, 融资平台仍可根据供应链的运行情况决定是否再次融资。其次, 还款方式的不同也是供应链融资与贷款和抱理方式的不同之一, 贷款与保理业务主要通过本金及利息的一次或分期收取来进行还款的, 而供应链融资的还款则直接从供应链中的现金流中直接提取。

四、供应链融资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与好处

(一) 供应链融资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1.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由于供应链融资贷款的发放的依据是以核心企业的资质来决定的, 因而如果在金融审核的过程中, 如果核心企业的资质存在虚报、隐瞒等问题, 加之中小企业本身存在资金链薄弱、信用资质不全等问题, 因而很容易导致用于供应链融资的贷款难以收回的问题发生。除此之外, 由于供应链贷款的合作对象是核心企业, 中小企业只是间接合作的主体之一, 因而如果供应链或核心企业发生状况, 存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资金收回难以保障。

2.核心企业道德风险

供应链融资的模式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 因而可以说核心企业掌握着整个供应链与其所展开的市场活动的成败, 但就其核心企业的本质而言, 仍属于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市场企业, 因而有事不可避免的会为获得更多地自身利润而背弃合同道德的约束, 将本应用于供应链活动的资金挪作他用, 无疑加大了融资的风险, 增加了资本回收的难度。同时, 由于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地位, 在同中下游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较容易因为自身利益而向中小企业提出较为苛刻的条件, 不利于双方合作关系得加深, 也不利于供应链关系的稳固。

(二) 供应链融资给企业带来的优势

1.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保障企业发展资金链

核心企业在社会中小企业是目前国内经济市场的主体, 对于国内经济的稳定与市场活力的提升有着显著作用, 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薄弱, 在市场发展中会遇到诸多困境, 长期存在因资金供应不足而导致生产和销售渠道无法有效衔接的缺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供应链融资模式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其发展和突破提供了保障, 起到有效降低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盘活了企业现有闲置资产的作用。所以,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其必须利用供应链的整体优势, 加强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 从而构建友好型的融资模式, 在保证自身货源和销货渠道稳定性发展的同时, 也促进了供应链的整体健康运作。

2.稳固供应链间相互联系, 提升核心企业市场竞争力

核心企业在社会整个供应链因为新资金的加入, 使供应链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 让供应链始终能保持高速运转的状态去面对激烈得市场环境, 最终起到提升核心企业市场竞争力与中小企业发展突破的作用。这种高速运转的状态具体体现在:针对核心企业来说, 供应商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主体地位, 利用自身在商圈中的良好信誉和地位获取融资以不断增强其原材料供应能力, 提高核心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同时, 也促进了供应链上各类上下游企业的稳步发展;对于中下游企业而言, 在获得资金注入后, 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能力也将获得提升, 从而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 获得突破与发展。

3.拓宽合作企业利润空间, 合力共生赢得发展

核心企业在社会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利率市场进程的不断加快, 商业银行很难再通过传统的获利方式赚取利润, 长期的市场实践证明, 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才是商业银行今后获取利润的主要渠道[2], 可以让传统银行或融资平台在供应链的现金流中不断获取利润与回报, 稳定中间业务收入并实现利差回报的不断扩大。与此同时, 在融资机构获银行获得发展的同时, 中下企业也因为资金的注入重新焕发活力与生机, 实现发展与突破, 因此可以说, 供应链融资模式得本质是“帮弱变强, 让强更强”, 使整个供应链的不同主体合力共生共同发展。

五、供应链融资的展望

核心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的是稳定与巩固的作用, 而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多的起到的是促进市场活力与消费动力的作用, 但由于中小企业的实力偏弱, 在应对市场变化的冲击中往往需要外界的救助, 供应链融资便是其中一种可行之道, 因此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情景十分广阔且必然会越来越成熟和规范, 会被市场普遍认可和借鉴。同时, 因为供应链融资对于商业银行或融资平台、核心企业、中小企业都有促进作用, 因而今后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必然会根据合作主体的不同而作相应的调整, 在“以具体合作具体方针”的思路指导下形成专业化、规范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 供应链融资模式是中小企业应对当前市场经济下行压力与市场活力不足所能采取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 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资金困境, 实现突破与发展, 最终起到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提升消费活力的作用, 因而展开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的。但本文主要从供应链融资的理论角度出发, 分析其对企业发展的利弊得失, 并未针对供应链融资的具体行为模式展开讨论和研究, 因而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对供应链融资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挖掘, 本文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企业在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市场环境的日益严峻, 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及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尤其是中小企业, 其本身便存在资金链薄弱、竞争实力弱的问题, 企业所能起到的对于提升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弱。因而如何在诡谲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更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当下的热门课题。本文即试图从供应链融资的角度出发, 探索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及融资难问题中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企业发展,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1]林树红.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及其管理[J].金融实务, 2010.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体育赛事带来了什么】相关文章:

体育赛事06-15

体育舞蹈赛事09-18

电视体育赛事07-18

体育比赛赛事总结08-02

体育赛事承办合同06-19

国际体育赛事拳击07-12

体育赛事接待方案08-02

体育赛事申办报告08-02

体育赛事的市场失灵05-30

体育赛事风险管理08-28

上一篇:水平井完井工艺技术下一篇:美术高考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