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范文

2024-07-13

人民满意范文(精选12篇)

人民满意 第1篇

本刊讯 (记者牛励耘) 2009年9月9日, 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省人民会堂隆重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陈全国主持表彰大会。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叶青纯,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程锋, 省政协副主席王训智,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郭俊民等出席表彰大会。

徐光春说, 近年来, 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规范管理为基础, 以素质提升为核心, 以作风建设为重点, 在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务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升, 公务员队伍作风进一步转变, 公务员管理制度不断创新, 为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徐光春强调指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河南省正处于推进两大跨越、加快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 广大公务员要切实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努力做一名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

增强责任意识, 做忠于职守的表率。一要敢于担当。面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 特别是面对当前经济企稳回升基础还不巩固、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的情况, 要有敢挑重担、敢于负责的勇气和魄力, 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 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 扎扎实实推动工作, 积极化解复杂矛盾。二要甘于奉献。要自觉把主人翁的神圣职责和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结合在一起, 自觉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同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河南紧紧联系在一起, 自觉把扎实的工作同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紧紧融合在一起, 乐于吃苦、甘于吃亏,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人生年华。三要勇争一流。广大公务员要拉高标杆, 争创一流作风、一流服务、一流效率、一流业绩, 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增强宗旨意识, 做服务人民的表率。一是与群众感情更紧密。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 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朋友, 诚心诚意倾听群众呼声, 设身处地想群众之所想, 始终与群众心相连、同呼吸、共命运。二是为群众办事更实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大实事”, 不遗余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不断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取得新进展, 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维护群众权益更有力。高度重视群众的利益诉求, 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决不推诿扯皮、决不敷衍塞责;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及时纠正, 决不姑息手软, 决不迁就放过。

增强学习意识, 做知行合一的表率。一要在加强学习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二要在加强学习中提高发展市场经济能力。广泛学习现代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广泛借鉴成功经验, 坚持用新思维认识经济形势, 用新观点研究经济问题, 用新思路谋划经济发展, 用新方法推动经济工作。三要在加强学习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善于用法律手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尽快改变少数干部不懂法、不会用法的现象。四要在加强学习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广大公务员要积极学习现代社会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努力增强做好群众工作、应对突发事件、处置群体性事件等本领。

增强创新意识, 做锐意进取的表率。一要树立创新理念。要坚决冲破墨守成规的束缚, 打破惯性思维的桎梏, 破除条条框框的约束, 摒弃迷信权威的盲从, 丢掉害怕失败的顾虑, 积极培养求新、求高、求变的思维, 练就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胆识, 以创新精神的大弘扬促进创新实践的大激荡。二要勇于克难攻坚。要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有那么一股拼劲、闯劲、韧劲, 有那么一种锐气、豪气、勇气, 千方百计解决好难题, 奋力在困局中闯出一条新路。三要善于创新举措。抓住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 善于谋良策、求新方、出奇招, 使工作和事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

增强自律意识, 做清正廉洁的表率。一要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陶冶道德情操,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 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 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二要牢记“两个务必”。河南省正处于战危机、保增长的关键时期, 广大公务员要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和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 不摆阔气、不讲排场, 把有限的财力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上, 使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凝聚人民群众共克时艰的无价之宝。三要拒腐防变。广大公务员一定要慎独慎微慎初慎友, 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 做到对上级不开“口子”、对同级不留“空子”、对下级不破“例子”、对亲友不讲“面子”, 始终做到“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徐光春强调, 公务员队伍建设事关全局和长远。要切实把公务员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要严格依法管理, 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 抓紧制定公务员管理配套法规, 确保法规规章的有效实施;要完善体制机制, 大力推进考试录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任用制度, 完善分类管理机制、退出机制, 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 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要加强作风建设, 巩固“讲、树、促”教育活动成果, 深入开展“两转两提”活动,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大力弘扬“服务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知难而进、敬业奉献”五大新风, 坚决抵制“奢靡、浮躁、贪占、跑要”四股歪风, 以良好的政风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

陈全国就认真贯彻落实徐光春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宣读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决定以及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开展向“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卢氏县委学习活动的决定。51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20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受到表彰。中共卢氏县委书记王振清、范县人事局局长孟贵臣、固始县畜牧局局长竹学军作了典型发言。

□延伸阅读

河南公务员群体是受国家表彰最多省份之一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七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 河南省推荐的坚守在上世纪50年代建的土坯房中办公, 有钱“尽”着百姓花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执政为民的典范中共卢氏县委员会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20年来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救助当地贫困大学生, 5年多来动员300多个团体单位的4万多人次捐款, 募集资金170余万元, 救助特困大学生 (硕博) 403名、中学生56名的范县人事局局长孟贵臣;2005年5月做完肾移植手术半年后, 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带病加班230多个工作日, 25年来所办理的批捕、起诉等案件5000余件, 没有一起错案, 没有一起引起上访的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业务监督管理中心主任杜东翔, 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全国共表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31个,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49名, 河南省是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人民满意 第2篇

主办单位:马场中学办公室

第21期

2016年 5月30日

做好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马场中学开展师德师风考核工作推进会

2016年5月30日,我校冯勇校长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安顺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办法》,他强调师德师风是每一位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养,也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我们要对教育事业要有献身精神、对教育工作要有严谨态度、对教育对象要有爱的情感、教育观念要不断的更新发展、自身要做好为人师表的行为。各位老师都要争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生爱戴、社会满意的时代模范教师,争做“四有”、“三者”好老师。

师德师风建设关乎于我们的切身利益,希望全体老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努力做好人民满意教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马场中学:严斌)

注:“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人民满意 第3篇

2013年第9期

《人民文摘》回望先生背影

“先生”不唯指教人知识者,更指言传身教以处世立身之道的人。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康宁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教育,国之命脉,而先生又为教育之魂魄。

先生们都有大无畏的抗争精神。在灾难深重的社会里,他们既清贫又富有,不仅有激情,还有理性;对学生后辈教之导之帮之扶之惜之爱之,毫不吝啬提供经世学问之坐标以及人格营养。

他们都有关爱平民的悲悯情怀。陶行知投身平民教育,希望“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他创建的晓庄师范为中国现代教育辟出一片崭新天地;梁漱溟生在北京城,却一度决意过农村生活,在河南、山东等地长期从事乡村建设;晏阳初埋头乡村70年,发展平民教育,推行“定县实验”理论和经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期间将实验视线投向更多需要关注的第三世界国家,为菲律宾、泰国、印度、印尼等国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作出了卓越贡献,与爱因斯坦、杜威、福特等人一道被评为“现代对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

2013年第3期

《求是》“异地高考”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

落实异地高考方案,对地方政府来说,一方面要按常住人口而不是按照户籍人口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增加相应的基础教育资源投入和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综合、完善的人口管理制度来确立不同人群在城市享有市民待遇的权利,基本权利实行均等分配,非基本权利按规则分配。在此前提下,教育部门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对考生资格的审查,防止“高考移民”。对国家主管部门来说,近期可以通过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高校招生比例的形成是个历史的产物,确有很多不尽合理、公平的地方,但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尤其是高水平大学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调拨招生计划满足随迁子女需求并不能解决高考公平问题,反而可能造成第三个更大的群体即流出地考生的利益受损,引发更大的不公平。完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教育利益的重新分配是无法回避的。比较合理地解决协调异地生与本地生升学利益矛盾的中期方案需要探索的是,完善招生名额(主要是中央部委属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在全国不同省份之间的分配办法,在尊重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前提下,制定照顾弱势地区和群体的政策,尽可能达到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公平。

异地高考其实只是我国现阶段国情中的多个“异地”系列之一,其他还有很多,如住房、医疗、社保、财政拨款等,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新一轮的城镇化即将开始,异地高考政策落地尽管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乐观,但我们相信,这一政策既已启动,只要把握好改革的重点和节奏,不断凝聚共识和完善政策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应能成为撬动户籍制度和高考制度坚冰的有力杠杆。

为了“让人民满意” 第4篇

温家宝总理所强调的“让人民满意”, 鼓舞人心, 催人奋进。我们要想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在做决策办事情时就要依赖和相信人民, 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 高度关注并认真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概括起来说, 就是要始终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永恒主题, 始终把“让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追求。

让人民满意, 就要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心里时刻想着群众, 与民同忧, 与民同思, 与民同行, 与民同乐, 才能怀着深厚的、真挚的感情, 切实把为百姓谋幸福当作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才能以人民高兴和满意为准绳, 以人民生活幸福为目标, 切实把工作做到深处、做到实处、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让人民满意, 就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要用眼睛盯紧群众需求, 要用耳朵广听群众呼声, 要把腿脚迈向基层群众, 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在群众中间体察民情、感知冷暖。只有这样, 才能知道民之所想、民之所思、民之所盼、民之所愿、民之所拥、民之所怨、民之所安、民之所乐, 才能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 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让人民满意, 就要自觉坚持勤政为民、真抓实干。一个领导班子、一个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如何, 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工作和面貌。实践证明, 哪里的领导干部事业心和责任心强, 积极向上, 真抓实干, 哪里的群众就朝气蓬勃, 生龙活虎, 工作就充满生机, 成绩显著;哪里的领导干部事业心和责任心差, 哪里的群众就人心涣散, 斗志消沉, 工作被动, 打不开局面。因此, 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多讲实话、多出实招、多办实事、多求实效, 使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让人民满意, 就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腐败现象, 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危害最大, 也最容易丧失民心。不廉政, 就谈不上执政能力;不反腐败, “让人民满意”就是一句空话。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干净干事、坦诚坦荡、清正廉洁, 耐得住寂寞, 扛得住诱惑, 顶得住歪风, 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人民满意 第5篇

【发布文号】粤府〔2005〕2号 【发布日期】2005-01-04 【生效日期】2005-01-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我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决定

(粤府〔2005〕2号)

近年来,全省广大公务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锐意进取,依法行政,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的公务员个人和集体。

为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通、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丁卫红等25名同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追授冯尚益等3名同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授予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等24个集体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受表彰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是全省公务员队伍的优秀代表,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作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展现了新时期广大公务员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希望被授予荣誉称号的个人和集体珍惜荣誉,发扬成绩,再立新功,继续发挥模范作用。

全省广大公务员要以受表彰的公务员个人和集体为榜样,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附件:1.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名单 2.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名单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一月四日

附件1

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名单

广州市

1.冯尚益(追授),原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永平街派出所科员

2.丁卫红(女),天河区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

深圳市

3.黄联明(追授),原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李朗派出所所长

4.武威,盐田区人力资源管理局局长

珠海市

5.陈亦保(女),斗门区计划生育局局长

6.邓万龙,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

汕头市

7.蔡锦荣,市公安局金平区分局副局长

8.郑伟松,市中级人民法院副庭长

佛山市

9.黄学军(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韶关市

10.于桦(女),武江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

11.范贱生,乐昌市坪石镇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河源市

12.刘育新,紫金县水务局局长

梅州市

13.徐凤娇(女),丰顺县民政局局长

惠州市

14陈洪,惠东县多祝镇委副书记

汕尾市

15.林保虔,陆丰市东海镇委组织委员

东莞市

16.黄桂莲(女),虎门镇妇联主席

中山市

17.甘瑶女(女),三乡镇妇联主席

江门市

18.吴美娟(女),恩平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信访办主任

阳江市

19.陈奇劲,江城区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科科长

湛江市

20.占卫国,遂溪县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茂名市

21.罗信熙,信宜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肇庆市

22.汪旭飞,市公安局端州区分局刑警大队重大案件中队副中队长

清远市

23.林奕兴(追授),原英德市公安局巡逻警察大队干警 潮州市

24.严照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

揭阳市

25.张伟社,揭西县河婆镇委委员、纪委副书记

省直单位

26.林少威,省公安厅行动技术总队七科科长

27.王智琼(女),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

28.张木贵,省安全厅某处处长

附件2

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名单

1.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

2.深圳市退休职工管理办公室

3.珠海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4.汕头市龙湖区金霞街道办事处

5.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

6.韶关市公安局武江区分局西联派出所

7.和平县计划生育局

8.梅州市水利局

9.惠州市惠城区惠环街道办事处

10.陆河县螺溪镇委员会、螺溪镇人民政府

11.东莞市东城区办事处

12.中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

13.台山市广播电视局

14.湛江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

15.高州市民政局

16.四会市广播电视局

17.清远市信访局

18.潮州市湘桥区城西街道办事处

19.揭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

20.罗定市公安局罗城派出所

21.省纪委、省监察厅案件审理室

22.省妇女劳教所一区三大队

23.省水库移民工作办公室

24.省法律援助处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6篇

古有三顾茅庐而求贤,今有三访皇后中心学校而求知。廉德录——皇后乡中心小学校长,三次来访却未见其人,记者效仿刘备三顾而终得。“一次我是去县里学习了,还有一次是去村里学校办事去了。”身为校长一职,操心的廉校长一直任劳任怨。他还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们上好学。”这位年轻的校长为我们介绍了这几年皇后乡教育工作的内容、进展以及未来的工作重点。

长抓教学教研,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皇后乡中心小学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主旋律,强力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认真安排各项教学活动。一是狠抓常规教学,强化管理意识;二是坚持领导听课制度;三是狠抓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四是各中小学校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加强教师业务素质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学深为师,品正为范。廉校长认为“老师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所以作为皇后乡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基础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师德已经成为皇后乡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聘用的必备条件和重要的考查内容了。

学生工作一直是廉校长心中的重点。“教育为主,超前防范,内外结合,校本兼治”,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这两年来,无一学校出现教育违法违规事件。

统筹共管,分工负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校建、普教、成教、是普九教育工作重要的轴线和窗口。乡中心学校统筹共管,促进这几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谈起校园危房的改造成功,廉校长欣慰的告诉我们,近两年乡小投资35万元建了两幢新教学楼,老教学楼也进行了全面整修,同时的学校绿化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成教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方针,实现了由扫文盲到扫科盲的转轨。廉校长介绍去年一年,乡里完成了40人的扫盲任务,并和14家农民建立了香菇、大棚蔬菜科技联系示范点,有力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此外,村村还设立了图书馆,并利用农民学校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及"三学三争"的知识教育活动。

保证全乡教育大局的稳定,促进全乡人民知识水平是乡中心学校一直在做的工作。采访的最后,在办公室的一处我们发现了厚厚的一叠奖状,这是乡中心学校多年来的成果、荣誉,低调的廉校长一直强调这是所有工作人员一起的努力,“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南召县小学校园集体比赛活动优秀组织奖”、“学校管理先进单位”……

何为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7篇

现代社会, 手持符号资本———文凭与学历, 可进入相应职业群体、身份团体与社会位置, 这就体现为教育的筛选功能, 亦被喻为人才的分类编码场。围绕筛选, 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由此建立, 各安其位, 各尽其责。若整个教育系统功能运作正常且高效, 人民则由此而满意。

然而, 当下中国, 在人民的教育期待中, 教育产出被无限放大, 筛选功能捆绑、扭曲了育人功能。为抚慰日渐焦虑的民意, 教育行政部门常常以育人为由或回避筛选, 或延迟筛选。客观地说, 在人民的教育期待面前, 教育行政权力并不自以为是, 也非故步自封, 而表现出谦和真诚, 从善如流, 该出手时也能重典治乱, 干预有力。那么, 人民对教育更满意了吗?

人民的教育意愿常是矛盾的。家长几乎都是天然的人本主义者。然而, 当“减负”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 当小学生书包的重与轻、家庭作业时间的长与短, 体育活动的多与少, 成为评价一所学校的显性指标, 家长们又亲自带领孩子转战各培训机构, 温情的人本主义者由此变成了急躁的功利主义者。家长们不心疼孩子吗?不懂拔苗助长的道理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既是培训机构蛊惑人心的广告词, 也是家长们彼此绑架、推高投入的心魔。症结在哪呢?症结在将“上好学”等同于“上名校”, 症结的更深处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说到不均衡, 新近教育部推行“小升初新政”, 旨在破解择校难题, 促进教育公平。如果能按预期实施, 人民会对教育更满意吗?

新政的逻辑是限制择校, 以校际之间的均衡发展来回避或推迟筛选, 将教育从考试中解放出来, 为育人拓展空间, 即强化培育功能, 弱化筛选功能。在这样的民意期待与行政干预后, 适应此教育系统的社会应是一个扁平且充满弹性的结构, 纵向分层不大、横向分类繁多, 不同的职业群体社会地位差异不大,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长, 灵活选择。也就是说, 在这样的社会中, 做政府官员并不比做一个快乐的修鞋匠更具吸引力。

然而, 体察我们所置身的社会, 纵向分层主导、精英人数稀少, 社会层级分明, 教育的筛选功能很难弱化。民意一方面角逐稀缺、昂贵且交换价值高的教育符号———这必然是高筛选的产物;另一方面又力避被教育所排斥。当前, 教育公平已经成为一种内涵复杂的诉求。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第8篇

小学建于1997年8月, 现为“省实验小学”, 先后获得了“全国德育科研先进校”“省文联书画培训考级基地”等数十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并于2010年成为全市唯一一所通过“淮安市数字化校园”验收的小学。

初中建于1998年8月, 是全省首批、原淮阴市唯一的“省示范初中”, 先后获得“省德育先进校”“省绿色学校”等百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高中建于1999年8月, 建成后8个月被确认为市重点高中, 14个月被确认为省重点高中, 2004年晋升为省四星级高中;2005年10月, 被冠名为“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2007年1月, 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确立为“华文教育基地”;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省园林式单位”“省德育先进校”“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六十余项。

十四年来, 全校师生在郑先生“以勤劳求生存, 以诚信求发展”的格言和“学校创名牌、人人争贡献”的信念激励下, 坚持“实事求是”的校训, 形成了“自强、厚德、善学、笃行”的校风、“敬业、爱生、善导、践行”的教风与“砺志、明理、善思、致用”的学风, 办学成果丰硕。十三年中考、十年高考辉煌连连, 先后有数百名学子考取北大、清华、复旦、南大等全国排名前十的名牌高校, 培养了多名高考县文理科状元。

学校规模大, 结构复杂, 社会期求高, 工作头绪多,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能吃苦, 又要能受累, 还要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为管理好学校, 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主要在六个维度上展开, 即安全是学校的生存线、规范是学校的基准线、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创新是学校的动力线、特色是学校的发展线、文化是学校的引领线。

在学校的特色办学历程中, 我们在不断地总结、彰显学校的特色。我们教育上的最大特色是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创新教育,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最终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我认为这是一切教育的目标。

生命教育。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敢于创业、勇于创新、善于创优,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为最终目的, 以使每个人“优化生活目标, 锻炼生存能力, 提升生命价值”为具体目标。

感恩教育。只有学会感恩, 才有责任, 才有做人之德、做事之能, 才会有精彩的人生!有了知恩之心、感恩之德、报恩之能, 才能获得终身学习的动力。

创新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决定存亡的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提高青少年的创造力;提高青少年的创造力, 要联系生活实践、学习实践, 从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思维方式的改变做起。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新人才,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是教师, 所以提高教师创新的素养和能力是我们首先要开展的工作。我们要求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七个原则:针对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示范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宽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同时我们着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保证创新教育得以实施。如我校实行的《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AB两组联合签署制度》《郑梁梅学校星级班级评比办法》《教师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课堂评价制度》等。

现在, 在推行三个教育的背景下, 我们正全力推进学生管理的六项管理——跑操、就餐、宿舍管理、八关、十好、十杜绝, 不断提升学生的做人品位。

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 从建校初, 我们就清醒地认识到, 学校要走内涵发展之路, 就要提高队伍素质。所以, 我们从教师职工的根本利益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 谋策略、求突破, 努力提升广大教师的五大素养——专业素养、法规素养、道德素养、哲学素养、健康素养, 着力构建三个共同体——学习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幸福共同体, 并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如开展“名师工程”, 明确了教师的“十项任务” (有高报一级职称计划, 有高考及教材研究成果, 有对学生研究的案例集, 有出试卷的积累, 有练习集, 有开课计划, 有听课方案, 有自己的课题, 有具体指导的学生, 有打造自己特长的方向与计划) , 倡导教师“八项修炼” (修炼自己的身心, 让它舒展、健康;修炼自己的意志, 让它坚定、顽强;修炼自己的思维, 让它多维、缜密;修炼自己的仪表, 让它端庄、得体;修炼自己的目光, 让它慈爱、深邃;修炼自己的言语, 让它精当、生动;修炼自己的书写, 让它工整、有序;修炼自己的表情, 让它亲切、自然) , 打造“四可” (可亲、可敬、可信、可畏) 教师……

促进教师成长, 我们有一项很重要的举措——提高教师校本教研水平。江苏省《纲要》指出:“坚持科研兴教。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 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大力推行校本教研活动, 为教学资源交流共享及教师培训提高搭建有效平台。”

因此我们加强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 使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实用化、课程管理常态化, 并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织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形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 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了《郑梁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郑梁梅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着力体现校本课程开发与更新过程中的多样性、互补性、人文性、趣味性、量力性、可行性等原则。建校以来, 我校有数十人参与国家、省级课程开发, 有数百位教师参与开发、编写校本课程, 涉及绝大部分学科。我们开发了《勤劳·诚信·奉献》《淮安赤子郑兆财》《青年心理学》等校本德育课程;挖掘地方资源, 开发了数十门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如《涟水历史名人》《废黄河污染调查》;通过开展“树民族之魂, 立做人之根”的“树魂立根”教育, 让学生知道, 捐资者、亲人、师长是成长的“根”, 家庭、学校、家乡是情感的“根”, 追求、合作、奋斗、尊重、诚实、谦虚是安身立命的“根”, 并且我亲自编撰了摄影作品《根》, 教育学生亲近自然, 感悟人生, 感恩社会。

教育应致力于人民满意 第9篇

教育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不仅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还需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 让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下得到化解。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既要尽力而为, 又要量力而行。应当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 统筹个人与社会、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教育需求, 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与国情国力相契合。

深化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10篇

这是一个全面深入的教育改革宣言。首先, 教育体制改革将更加深入推进。《决定》提出,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 市场机制将会对未来的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将为教育体制改革和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更为广阔的政策空间。可以预见, 在保障教育公益性的基础上, 非公有制资源将有更多的机会, 在教育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民办教育将会具有更好的发展环境。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 将更加深刻地影响教育体制改革。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 将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决定》提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劳动与创造在社会分配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将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劳动与创造热情。这需要各级各类教育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激发全社会的劳动与创造热情, 奠定人才与智力基础。

推进素质教育将进入新阶段。《决定》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这将引导教育改革更加突出将德育与社会责任感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 更加重视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更加强化体育和美育的重要性。

教育将朝着更加公平、普惠的方向发展。《决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这将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别, 推进教育公平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使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提出要破解择校难题, 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逐步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这些都将使教育改革敢于直面我国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高考改革、择校难题、学生减负等诸多难题, 将推进教育改革逐步迈入深水区。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11篇

进一步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继续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建立教师师德和绩效评价机制,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创设平台发挥名师和名校长的示范辐射作用;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师资源城乡范围的合理配置。加大校长队伍建设的力度,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培养;通过举办校长沙龙和校长论坛,加强交流和研讨,切实提高校长队伍的专业素养。

全面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全面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点布局,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撤销规模过小、布点分散的学校,全面消除薄弱学校,建设规范化和示范性学校,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趋向均衡发展。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均衡发展。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落实到位。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学校倾斜,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捆绑考核,切实促进区域内、校际间的均衡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公正的受教育机会。

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形成以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为引领,其它高中共同发展的格局。充分发挥优质教育的内张力和辐射力,不断丰富优质学校的内涵,推进两化建设,壮大发展规模,让更多的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受教育的层次,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优化专业设置,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为新会的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框架。扩大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面,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总结推广上一轮课改经验,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具有新会特色的素质教育新路子。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教育,以生为本创新德育载体;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统筹學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教育力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如何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12篇

国之本在民, 民之本在智, 教育是开发国民智力的基本手段。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是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 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通过开展“四师一满意”活动, 我对人民满意教师的理解、感悟到: 立师法、铸师魂、强师能、正师风, 才能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一、为人师表, 身正为范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的特殊性, 决定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质, 健康的人格魅力, 渊博的知识, 扎实的教育教师基本功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才能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孔子说过: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有令不从。”

教师的言行举止就是无声的命令, 因此教师必须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风正好扬帆。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 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该首先做到。有些学生做不到的教师自己应该首先做到有些学生做不到的, 教师也要尽最大努力去做。比如, “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 严格要求的行为表现, 诚实守信的思想境界, 好胜要强的竞争意识, 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从言谈举止, 点滴小事为学生做出榜样。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 “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青少年的心灵, 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着学生, 一句话, 就是只让学生自觉吸取你“身正”的力量, 为教育的成功赢得主动权。教师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才能起到人格感召作用, 才能培养出品行高尚, 言行一致, 志向高远的人。这是“四师一满意”对教师的品行提出的高层次要求。

二、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四师一满意”活动中强调立师德,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构成教师职业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是师德的内涵之所在。

作为一名教师, 就应该对自己的选择, 无悔无怨, 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就像绿叶对根的依恋。从内心深处, 喜爱这个职业, 不叫苦不叫累,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享受安贫东道, 育人成才之东, 勇于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具有奉献事业, 奉献社会, 奉献人生的崇高境界。

作为一名人民满意教师, 就应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静下心来读书, 潜下心来育人, 为事业“鞠躬尽瘁”。

以从教为荣, 以施教为乐淡泊名利, 乐于清贫, 不辞劳苦, 兢兢业业, 无私奉献, 学精业勤, 博学多才, 兴趣广泛。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产生“不令而行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育无小事, 教师无小节。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是道德的化身, 人类的楷模, 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因此, 教师必须以高尚的情操, 好强上进的个性, 良好的人格魅力, 影响学生, 把蕴藏在自己人格深处的“真善美”发挥极至, 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崇拜。

“树师德, 铸师魂”是“四师一满意”的灵魂之所在。

三、彰显师爱的力量

师爱则是师德的核心。爱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 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没有这种爱就不能教育学生转化学生, 培养学生, 班主任工作始终与学生联系一起, 生命历程是伴随着学生走完, 没有对学生的爱, 就没有班主任工作, 在一定意义上说, 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正如高尔基所说: “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动力。

一个教师如果仅仅热爱教育, 那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 一个教师如果把握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 他就是完美的教师。

学生健康成长不仅靠知识的灌输, 智慧的启迪, 更要靠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尤其是那些境遇不好, 磨难较多, 性格内向的孩子, 更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特殊的关怀、同情理解和帮助。

师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崇高的师爱就应该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 不偏不倚, 让鲜花和小草同样享有阳光, 爱白天鹅, 更爱丑小鸭。

热爱学生这种感情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来源于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来源于深刻的理解自己劳动的重要意义; 对学生的爱, 不仅是教师现身于事业的原动力, 而且也是教师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 没有爱,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和美德。佳木斯市教师张丽莉, 她是当之不愧的“最美教师”。她爱岗敬业, 爱生如子。见证了她平凡中的非凡, 普通中的崇高, 体现了她甘于奉献, 高度负责的精神, 体现了对学生的大爱, 英雄壮举是关心爱护学生的积淀的释放, 用爱去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 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动天地的大爱赞歌, 她是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 是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模范典型。

四、不断学习, 强师能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在知识经济时代, 必须修品练功, 才不至于被淘汰, 教师教书育人, 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肩负起我们的责任。

“生有涯, 而知也无涯。”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中心任务, 是一种认知活动, 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知识:

1. 特定的专业学科知识, 主要是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专业为基础;

2. 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 广泛博学, 涉猎各门科学;

3. 具备时间知识, 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4. 具备教育理论知识, 一般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就应该比他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 20倍, 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 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实施中挑选出最主要的来讲。”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 往往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依赖, 尊重和爱戴。

在知识经济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肩负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历史使命, 教师应具备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 处理和运用好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使教学充满启发性和创造性, 教师的知识越丰富, 越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才能从你身上汲取源源不断的知识营养, 获得心里上的欢乐。教师的知识越渊博, 学生更亲近你, 信任你, 被你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所折服, 才能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总之, 教师要有高超的教书育人水平,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且永远处于不断进取的状态, 不断学习强师能, 为学生永远“传道”“授业”“解惑”。

上一篇:标准结构下一篇:写作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