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升级范文

2024-08-27

功能升级范文(精选11篇)

功能升级 第1篇

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凭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成功实施, 依靠自身技术、装备、规模、品牌、团队等诸多优势, 不断突破、持续创新, 成功推出了一系列高速、重载、精密、大型等顺应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发展需要的产品, 开启了国产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变革性发展的新纪元。

“十一五”期间, 南京工装实施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高速、重载、精密滚珠丝杠及直线导轨研制, 针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 通过对滚动功能部件的关键技术研究, 掌握产品创新的核心技术, 开发出高速精密重载滚珠丝杠副、滚动直线导轨副等性能卓越的系列产品, 成功实现了产品结构的全面升级。

(摘编自中国工业新闻网)

QQ加速升级关闭电脑管家安全功能 第2篇

在电脑管家快捷方式上右键,选择打开文件位置,打开之后,会发现有大量文件,包括系统文件,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扩展等。 步骤阅读

3将鼠标放到应用程序上,过会,系统会显示,这个应用程序的详细信息。

4看到,有“杀毒”,”防护“,“软件管理”,”电脑诊所“,”漏洞“,”检测“,“IE主页”这些字眼的应用程序通通删掉,一个不留,若正面删除不了,可以用文件粉碎机。注意:没有这些字眼的的最好不要删,否则管家可能启动不了。

特别是”QQPCRTP“,叫做实时防务进程,一定要删。

5删完之后,启动管家,可以看看工具栏目那些”软件管理“,“修复漏洞”,电脑诊所”,若没有用,说明成功了。

语音声控功能全面升级 第3篇

智能车载导航与内饰完美结合

新迈腾内饰采用典型的欧式风格设计,遵循人体工程学原理和高效率设计原则。中控台上设计了各种按钮布局,大面积的纯铝拉丝饰板覆盖搭配真桃木装饰以及内部植绒等内饰材质使整车更显得高端大气。畅云智能车机也同样完美地融入了新迈腾的内饰风格之中,甚至比原车车机更加大气和美观,完全感觉不到是升级后的智能车机。

语音操控可用性高

畅云智能车机搭载了时下流行的“云”服务技术,结合了Win8绚丽的时尚界面,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实用功能。其语音操控功能可用性很高,当操作者说出语音命令后,畅云智能车机即可执行导航、拨打电话、搜索电台、挑选音乐、调节音量、查询天气等各种功能。实际体验时的语音识别准确率非常高,并未出现“听不懂”或者“误操作”等状况。

北斗+GPS混合定位模式搜星快

在接受语音导航命令后,畅云智能车机便可顺利进入导航功能。小编刚说出目的地,畅云智能车机立刻进入导航模式,而且其导航功能的搜星反应非常迅速,这主要得益于北斗+GPS的混合定位模式。双模定位比传统的单GPS定位的搜星数量更多,定位时间当然也更短。这说明北斗卫星定位已经开始全面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除了搜星迅速外,畅云智能车机还能通过在地图上显示实时路况避开塞车路段。通过其自带的wifi功能,可以直接连接到手机、平板电脑所共享的无线网络,用起来就像智能手机一样简单,不再需要自行外接3G网卡。

全新技术APP-Link 用手机也能操控车机

在畅云智能车机上,我们还看到了全新技术APP-Link,这也是路畅畅云系列的一大亮点。只要在手机上安装“路畅汽车助手”,即可实现手机与畅云智能车机的智能互联,用手机轻松操控车机上的功能,导航、打电话、监测车况等都不在话下,还可随时享受各种贴心的行车服务,就连在特定时间点查找自己爱车的行车轨迹也都可以实现,便于车主随时掌控自己的爱车。

总结:用户体验全面提升 更加方便和智能

相比以往的导航车机,畅云智能车机明显具备了更加优秀的用户体验,无论是操控速度、语音功能、导航功能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方便快捷地满足了用户对日常驾车的功能娱乐需求。此外,新增加的手机互联功能相信也会受到广大80后车主的喜爱。

功能升级 第4篇

关键词:农业装置,设施农业,大马力拖拉机,多功能收获装备

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 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 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 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 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 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目前, 我国在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必须要发展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 提高农业的机械化、设施化水平, 提高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引领农业装备制造业跨越发展, 努力为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为突出“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支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 2006年, 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 在农业领域的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方面,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各级规划明确了发展重点, 各级财政加大了支持强度, 任务落实涵盖了优先主题的6大方向。得到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技术投入以及企业的支持, 创制了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多功能收获与温室设施装备等一批新技术产品。取得了国家及行业标准318项, 授权专利2560项, 其中发明专利675项, 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2项。支撑了农机工业连续7年高质量增长, 国产农机市场占有率超过90%, 成为世界农机使用与制造大国。有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 进入中级快速发展阶段。凝聚锻炼了人才, 完善和优化了平台, 提升了制造能力, 探索了创新机制, 奠定了持续发展基础。面对转型升级需求, 着力加强林果业、健康养殖、设施园艺等全面机械、先进制造和节能环保、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兴装备产业科技布局。

一、《纲要》颁布以来, 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方向的任务落实

围绕《纲要》提出的“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优先主题, 在“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多功能作业关键装备、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定位变量作业智能机械和健康养殖设施技术与装备、保护性耕作机械和技术、温室设施及配套技术装备”重要方向上, 各级政府、各部门和行业统筹布局实施了各项任务。

1. 加强了规划引导, 系统部署, 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1)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装备科技进步

2006年以来连续7年中央一号文件, 系统部署了农机科技发展、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农机科研体制改革等方向和目标, 引导我国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国务院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意见》、《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等, 重点发展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 提升国产化水平和技术档次, 改变大型高端拖拉机、新型农业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

(2) 规划先行, 引导发展

国务院《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科技部《国家“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国家“十二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等, 把多功能农业装备列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科技发展规划 (2006—2020年) 》、《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 全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机装备应用;工信部颁布了《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农机产业政策》、《联合收割 (获) 机和拖拉机行业准入条件》等, 引导农机制造产业健康发展。

(3) 结合实际, 助推应用

各地方积极贯彻《纲要》及相关规划, 山东、河南、江苏、黑龙江、广东等农机制造和使用大省, 依据自身资源和本地产业优势, 制定相应政策性文件, 大力发展地方农机产业, 助推特色农业机械技术应用。广东省持续实施了《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的决议》, 把提高水稻、园艺作物、农产品加工机械列为重点, 继续推进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山东省出台意见,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再创农机装备制造业新优势, 重点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推进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 发展畜牧业、渔业机械和高效生态、节能环保机械。

2. 全面兼顾、突出重点, 科学布局科研任务

在《纲要》16字方针指导下, 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部署了智能化等前沿和基础技术研究;围绕重点跨越, 着力突破大型农机装备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面向产业紧迫需求,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产品制约, 支撑持续协调发展;着眼长远, 创造农业装备新需求和培育新兴产业。科学布局和实施了一批重点科研任务, 国家财政投入的支持, 带动了地方和企业投入的积极性。

(1) 加强了基础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基金中有重点地安排了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农业机械新原理、动植物信息与机械技术融合机理等研究。

(2) 加强了高新前沿技术的突破

以863计划为主体, 重点实施了农业精准作业、农业智能感知、农机智能装备、新型农药与药械、海水设施养殖等11项装备技术研究任务。定位变量智能作业、自动导航、动植物信息采集与解析等精准装备技术得到了初步应用。

(3) 加强了集成技术的攻关

国家科技攻关与支撑计划支持了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草原畜牧装备与设施、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创制任务。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机具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多功能农田作业和设施农业装备部分替代进口。

(4) 加强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重点支持了农田作业、农业设施、畜牧养殖等机械方面技术成果熟化, 共支持项目233项;公益性行业 (农业) 科研专项重点围绕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具、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玉米机械化生产等方面实施了20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 持续5年支持了50个农业产业技术养殖环境设施与机械岗位。农机农艺融合应用, 支撑了农业机械化进入中期快速发展阶段。

(5) 加强了产业制造能力提升技术研究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联合实施了农机部件制造、收获机械产能提升等21项企业技术升级改造项目;财政部、国资委通过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资金支持农机企业壮大产业, 推进了农机装备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

(6) 逐步推进了国际化联合研究

实施“引进来、走出去”,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 (948计划) 、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支持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开展精密播种、油菜收获、高效施药、甘蔗收获、智能温室装备技术等方面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研究13项。

(7) 农机农艺融合提高了区域适用性

农业部每年修正10项农机化主推技术, 重点瞄准保护性耕作、收获、植保等机械化技术。全国各省市依据自身农业发展需求, 组织开展区域适用性农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如江苏省根据农机化发展规划和服务江苏“两个率先”的要求, 实施了农机三项等工程, 重点提高水稻、油菜、设施蔬菜等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开发。北京市瞄准都市农业发展, 重点加强了蔬菜种业、工厂化农业设施等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

(8) 初步构建了人才、基地和基础条件平台

布局建设了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设了国家农业机械、设施农业、智能装备、草原畜牧业装备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了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农业部、教育部、省级、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学科群和产业体系等创新平台。

总体上看, 国家及部门围绕《纲要》提出的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6大方向进行了发展规划和任务部署, 建立了协同创新条件平台, 锻炼和凝聚了创新人才和团队。还需在林果业、健康养殖、设施园艺等全面机械、先进制造和节能环保、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兴装备、智能化基础方面进一步加强布局。

3. 突出顶层设计, 着力加强了科技与产业的结合

(1) 突出了顶层设计

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应用为目标, 加强了6个统筹部署。传统农业装备升级改造与智能前沿发展、关键作业薄弱环节技术突破与全程装备集成、规模化农业与丘陵山地小型作业装备全面发展、主要粮棉油糖生产与经、饲、牧、果、设施生产全产业链装备完善、农机农艺相融合与节能环保技术发展、产品开发与先进制造。

(2) 突出了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

探索实践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由14家骨干企业、17所著名大学、11所研究院所共42家单位组成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代表了行业高端制造、技术发展和人才等先进生产力, 形成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联合研发的契约式长效合作机制, 突破共性技术制约。促进形成以中国农机院、中国一拖、山东五征、福田雷沃、山东时风、现代农装等农用动力与农机具制造骨干企业为主体、专精特社会化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发展。

(3) 突出了产业链和创新价值链, 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

统筹了项目、人才和基地, 推进优势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成应用集聚。发挥了实验室科研条件、学校人才培养和前沿研究、院所应用基础开发、企业产业化能力优势, 明确方向性团队, 推动创新链和价值链融合。以大型拖拉机动力负荷换挡、总线技术为核心, 系统研究形成了数字化设计、动力负荷换挡试验、大马力拖拉机开发、关键制造条件建设等产业链技术突破力量, 取得了大马力拖拉机集成技术突破, 填补了我国空白, 具有典型性。

二、《纲要》实施以来, 我国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实施的进展与成效

《纲要》实施以来, 我国在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得到升级, 在多功能作业设备上填补了空白, 定位变量作业智能机械技术得到了初步应用, 在专利、人才建设方面也有很大收获;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增强, 有效支撑了农机化跨入中级快速发展阶段, 协同创新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装备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促进了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 并提高了综合农业生产能力;大马力拖拉机、多功能收获装备与温室设施装备进展突出, 具体表现为:

1. 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得到升级

(1) 多功能作业装备填补空白

突破了复式整地、定位施肥、精量播种、高速栽插、高效施药、全价收获、节约用水等关键技术, 形成了大中小马力段配套粮食全程作业装备配套体系, 技术延伸拓展应用于棉花、番茄、甘蔗、花生、马铃薯等优势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装备。新增国家和行业标准190项, 国家标准123项, 授权专利1828项, 其中发明专利352项。高速插秧机机、棉花精量铺膜播种、全幅玉米收获等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 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高端发展

小型节能拖拉机达到非道路欧Ⅰ-欧Ⅱ排放标准, 节油8%~10%, 成为适合国情的在用1500万台小型拖拉机替代技术。200马力级拖拉机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并进入产业化阶段, 大功率柴油机、动力负载换挡等核心技术支撑300马力级以上拖拉机开发, 液压无级变速传动系 (CVT) 、CAN BUS总线等技术支撑自走式农机与国际接轨。新增国家和行业标准44项, 国家标准30项, 授权专利89项, 其中发明专利24项。节能环保型柴油机获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定位变量作业智能机械技术初步应用

土壤、动植物信息快速获取解析和水肥种药按需施用、自主导航等关键技术在装备中初步应用, 节水15%~25%, 化肥和农药利用率提高10%以上。新增授权专利119项, 其中发明专利85项。数字农业测控、土壤作物信息采集与肥水精量实施分别获2010、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 设施农业装备技术持续提升

重点突破了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温室环境智能监控及育苗、嫁接、营养基质等关键技术, 新增行业标准9项, 授权专利72项, 其中发明专利30项。工厂化农业、温室关键装备、有机基质开发应用、都市型设施园艺栽培模式等成果分别获2007、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5) 健康养殖技术与装备增加产能效益

重点研究应用了优质牧草太阳能保质干燥、奶牛全日粮混合饲喂、健康养殖农牧能循环等规模化养殖设施与装备和环境调控技术, 减少草加工损失15%~30%, 奶牛产奶量提升8%左右, 集约化养殖环境与生态持续得到有效改善。新增国家和行业标准69项, 国家标准24项, 授权专利149项, 其中发明专利94项。

(6) 保护性耕作机械和技术改善环境

重点突破了秸秆还田、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轮作倒茬等关键技术, 形成了干旱、半干旱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新增国家标准6项, 授权专利303项, 其中发明专利90项 (见表1) 。北方一年两熟区小麦免耕播种、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装备技术分别获2009、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 人才培养、基地和条件平台建设, 支撑持续发展

布局建设了国家、省部级、地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学基地、学科群等创新平台56个 (见表2) 。培养了研究生和博士后1000名以上、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产业、工厂化设施农业等6个创新团队和10余名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领域中青年科技创新行业领军人才。

(8) 专利、标准增强行业竞争力

新增国家和行业标准共318项, 其中国家标准183项, 包含安全与作业要求、试验检测方法、部件和专用机械标准, 其中温室设施、保护性耕作机械标准较少, 仅占5%, 定位变量作业机械标准空缺。新增授权专利2560项, 其中发明专利675项, 专利权人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 企业较少, 专利内容主要集中于多功能作业、保护性耕作装备方面, 占到83%。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比为1:2.9, 与日本等国外发明与实用新型5:1的比例有一定差距。

数据来源:调研组通过Soo PAT专利检索、SAC/TC201提交数据统计整理

数据来源:调研组通过Soo PAT专利检索数据统计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数据

2. 科技支撑农机化和农机工业朝着又好又快发展

(1)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适合中国特点的多功能作业关键装备、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定位变量作业智能机械、设施农业装备等重大技术突破, 显著提高我国农机装备水平, 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由“十五”末相差30年, 缩短了10年。在农用动力技术方面, 提升了广泛在用的中小型拖拉机节能减排, 达到非道路欧Ⅰ-欧Ⅱ排放标准, 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实现国产化, 动力负荷换挡、总线控制、液压无级变速传动等机电液综合技术开始应用。在收获机械方面谷物联合收割机由新疆-2基本型升级到喂入量4~6kg/s, 纵轴流脱粒分离技术增强多功能适应性, 玉米和水稻收获机械适合国情、发展提速。水稻机插秧打破日韩企业技术垄断。国产采棉机实现自主化, 从完全依赖进口达到市场占有率30%。大型喷灌机支持了水资源节约型规模化种植业发展。

(2) 科技支撑了农机工业有质量的增长

2012年, 农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700余家, 总产值从2005年1083亿元增长到2012年3382亿元, 连续7年实现年均20%以上的快速增长, 出口总额从2006年的2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90亿美元, 成为了机械工业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农业装备使用与制造大国, 国产农机市场占有率超过90%。

(3) 有效支撑了农机化跨入中级快速发展阶段

促进“农民自主, 政府扶持, 市场引导, 社会化服务, 共同利用, 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跨区作业发展道路初步实现。科技带动形成14大类、3500多种农机产品, 有力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向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农用总动力持续增长, 由2005年末6.81亿千瓦增长到2012年末10.2亿千瓦,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末36%增长到57%, 劳动生产率提高20%左右。促进了农业生产由粗放型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规模化作业方式的转变, 粮食总产“九连增”, 农民收入“九连快”贡献力量有其一。

(4) 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良好的创新环境基本形成, 创新国际化步伐加快, 项目、人才、基地统筹发展。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 重点实验室夯实了发展基础,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体系、学科群形成了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大型骨干企业为中心, 专精特社会化配套协作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农业装备技术创新工程”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装备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及生态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按照满足增产增效并重、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 生产生态协调基本要求, 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支撑了农机化水平持续提升、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 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 促进了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

农机制造业吸纳了40多万人就业, 农机维修等相关服务业吸纳50多万人就业。17万个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3.1万个农机合作社吸纳4000多万人就业, 经营服务达到4800亿元, 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农业服务业发展, 成为助推农业发展的高素质新型力量。

(2) 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有机用、用得起、用得好、有效益。机械插秧提高功效20倍以上, 玉米精播与机收提高功效50倍和30倍。小麦机械收获成本降低30%左右, 减少小麦损失5~8个百分点, 每年减损40亿公斤左右, 相当于增加小麦种植面积1300万亩;水稻栽植和收获机械化, 亩增产25公斤以上, 每亩节本增收的综合效益超过100元;深松整地机械应用, 蓄水保墒增产10%~15%;精量播种节约良种54.4公斤/公顷, 增加粮食产量384公斤/公顷;化肥机械深施提高利用率10%~15%, 节省化肥40%;通过高效植保机械为主的多种综合防治措施, 节省农药30%~40%, 每年挽回粮、棉、油损失9000多万吨。

4. 大马力拖拉机、多功能收获装备与温室设施装备进展突出

(1) 大马力拖拉机及复式作业装备与技术国产化

突破了大马力拖拉机数字化设计、可靠性强化、负载换档、闭心负荷传感、电控液压悬挂、基于总线的信息采集与故障诊断、土壤仿生减阻、联合复式作业等26项关键技术, 授权专利37项, 其中发明专利16项, 构建了我国首台动力负荷换档传动系试验检测试验台, 集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制造基地建设, 搭建了我国大马力拖拉机自主创新平台, 实现了技术自主化。开发了适合不同规模种植区域、3种普遍用马力段配套的大型复式联合整地、保护性精密播种、精量植保机具及可变地隙与轮距动力机械及配套中耕作业机具等, 示范应用于东北等粮食主产区, 降低了生产成本20%, 节种3~4公斤/亩, 节药30%~40%, 提高了肥料利用率10%~15%。

数据来源: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数据

(2) 多功能联合收获装备与技术适合国情

从强化跨区机械化作业收益、区域农艺要求、提高收获机械三化水平方面出发, 攻克了联合收割机动力底盘标准化国产的难题, 研制形成了通用型标准底盘;创新了纵轴流脱粒、玉米籽实与秸秆收获等技术, 研制了系列多功能联合收割机;技术延伸至棉花、油菜、甘蔗、块根块茎类等重要经济作物收获装备, 推动了粮食及经济作物收获机械水平的提高, 授权专利577项, 其中发明专利119项, 新增国家和行业标准17项。其中, 纵轴流脱粒分离技术使小麦联合收割机喂入量由2kg/s提高到现阶段适度规模经营的4kg/s;玉米收获机械具有典型性, 适合于我国30~75cm不同种植行距、垄作平作、籽实含水率高于25%、秸秆还田或收集饲用等特殊性要求。

(3) 温室设施配套装备产业化成效显著

突破了节能、节水、节肥、营养基质、工厂育苗、自动嫁接、环境监控、高效立体栽培等关键技术, 研制了适合我国气候特点的节能日光温室及其环境调控与配套设施。共授权专利72项, 其中发明专利30项, 行业标准9项。创新了都市型设施园艺栽培、资源高效利用型设施蔬菜安全生产模式。其中, 斜插式墙面立体无土栽培较平面栽培产量提高200%以上;成套设施农业装备与引进技术相比, 制造成本降低40%, 运行能耗降低30%, 蔬菜产量比国内同类温室提高20%~50%;基于控漏减蒸的膜下隔沟交替灌溉、膜下限量袋灌、生物节水、促根节水等高效实用, 与常规灌溉节水35%~45%, 节肥30%。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得到应用。

三、《纲要》实施过程中, 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提出的新问题

《纲要》发布以来, 各部门和地方积极响应, 认真组织实施, 并取得了较大成绩,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的发展, 为我国农业科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 从更高目标要求, 与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求相比较, 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1.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要着力破解不平衡发展问题

在“四化”同步推进过程中对全面机械化提出了需求。要在继续强化保障主要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产业科技布局的基础上, 着力加强林果业、经济作物、健康养殖、园艺产业、小型机械等全面机械科技布局, 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技术装备和制造技术等系统性布局, 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有利于持续发展的新兴装备产业科技布局。

(2) 原始创新仍显不足

重大基础性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传感等核心元器件、智能等成套系统、延寿等关键材料、重要功能零部件等基础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检验等核心技术缺失, 丘陵山地经济型机械关键技术尚需突破, 大量具有资源与经济优势的作物生产机械、保障产能与品质的健康养殖设备技术空白较多。

(3) 重大标志性成果产出集中度散

中国作物品种多样、种植农艺繁杂, 地形地貌多变, 针对作物特点、具有区域适应性的关键装备产业化技术集中投入不足, 科研持续性相对较弱。在棉花、甘蔗、油菜等生产机械方面, 要集中育种、栽培、机械等联合攻关。

(4)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仍需充分发挥

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性研究渠道不畅, 产学研结合中的主体地位不足, 知识产权共享与保护存在一定机制性障碍,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2. 面临的挑战

(1) “四化”同步推进, 提出了“拓展领域、增加品种、完善功能、提升水平”新需求

由突破关键环节向全程机械配套拓展, 由种植业为主向养殖、加工业等全面机械化拓展, 由传统粗放型机械向自动、信息集成、智能精细控制提升, 注重生产与生态并重可持续发展。

(2) 农机产业跨入快速发展成长期,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需要科技支撑, 由单纯低成本向合适性价比转变, 由模仿制造、重复生产向实施差异化转变, 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由对抗性竞争向实施合作共赢转变。

(3) 国际竞争进入白热化

跨国公司在加快低附加值产业对外转移的同时, 牢牢控制着高端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等产业链核心环节主动权, 国际寡头企业涌入中国, 国际化竞争态势加剧。国外企业产品价格高居不下, 增加了农业机械应用综合成本, 国内企业肩负着改变“一味进口、有机用不上、用不起”这种被动局面的重任。全球经济一体化, 中国农机要以地域多变适应性、产品性价比优势融入国际农机竞争市场。

四、新形势下对我国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的实施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纲要》实施力度, 加快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的发展, 要在高端引领, 统筹布局, 加快优先主题的全面实施, 加强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研究平台体系建设, 加大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加大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国际化部署等方面下功夫, 同时, 要对该主题的重点技术方向进行补充和调整。

1. 我国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技术实施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1) 高端引领, 统筹布局, 加快优先主题的全面实施

强化国家战略目标需求和产业重大任务导向, 整体布局。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推动协同创新, 促进系统性和原创性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结合, 引导企业加大资源投入, 增强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加快布局和实施高效设施农业、健康养殖、轻便型小型机械、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农机关键零部件先进制造等任务。

(2) 加强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研究平台体系建设

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 加快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强化应用基础、共性技术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与服务。加强农业装备标准体系建设与研究, 实施重大产品技术标准化。构建国家农业装备重大创新基地, 调整优化和凝聚资源, 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

(3) 加大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引进、培育多专业、跨学科的优势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强化基础教育, 支持高校加强农业装备工程学科建设。联合建设企业培训基地, 加强实用人才培养。

(4) 加大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国际化部署

加大国际合作科技计划实施力度。积极推进海外研发机构建设, 支持优势企业构建国际化产业基地, 标准研究与国际接轨, 以集成技术输出走向国际化。

2. 重点技术方向补充和调整建议

(1) 农机装备数字化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

重点开展农机可靠性与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 加强功能基础件、通用件、新材料应用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2) 农业装备节能减排技术

重点开展节能环保、生态友好型农业机械技术研究, 以节水、节药、节油、节种、节材为重点, 降低能耗与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环境友好性。

(3) 农业装备智能化基础技术

在强化针对动植物生长的定位变量技术基础上, 重点突破开放工况动植物信息传感、智能控制、过程质量检验等系统核心技术。

注释

功能升级 第5篇

顶级结果标签显示来自网站的正常的图像搜索结果。图片库标签显示雅虎新闻、Flickr和OMG的图片,

Facebook标签显示用户的“Facebook好友”的照片,如果一个Facebook账户连接到雅虎的话。

雅虎在博客中解释说,我们对雅虎图像搜索做的最重要的修改之一是图像显示和导航的方法。通过点击搜索结果网页上的任何图像,这个图像就会出现在一个刷新的网页上,允许用户简单地点击鼠标就能够在桌面浏览器上轻松地看到全尺寸的图像。

当点击搜索结果的任何图像的时候,它都能提供某种类型的幻灯片窗口,并且提供一些选择,让用户跳过一个图像或者像看幻灯片一样观看全部图像。

功能升级 第6篇

张家口市桥东区是老工业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5家,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又发展起来很大一批民营企业,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工业产值达111.7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9.2亿元,销售收入109.8亿元,利税达27.3亿元,机械加工是全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要为企业服务,就要掌握企业的需求,辅导基地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内所有企业进行调研摸底,并分析归类,建立企业需求档案,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了七个为企业服务的平台,使企业产品逐步向“专、精、特、新”发展,并逐步优化升级,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信息平台。基地购置了机器设备,申请了远程教育网,建立起中小企业辅导基地网页,发布信息,公开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企业。2007年分别于3月、5月、6月、10月期间,利用网页、投影电视,聘请专家教授讲课等形式,组织企业法人和经营管理者进行政策、法律法规、企业现代化管理等内容的学习,参加人员达4500人次。根据各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辅导基地的工作人员,从2007年7月开始对桥东区辖区内的所有工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技术需求、项目需求的摸底调查,并通过张家口、天津、北京等各大院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2008年2月,成立了桥东区中小企业网上招聘工作小组,组织14家企业进行网上招聘人才。

二、建立远程教育平台。与清华大学科技园合作,开展对企业的经理厂长及员工进行培训,清华大学科技园教授分别再次主讲了企业策划、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策划以及建立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等内容,并利用录像、录音培训人员达4800人次,打开经营者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员工的职业技能。

三、建立校企对接平台,与清华大学科技园合作申请“先进制造平台”,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对接,2007年9月组织了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前往天津南开大学,寻求技术方面的支持。2007年12月又邀请天津南开大学六名专家教授来张,同辖区内的大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进行对接,并进厂实地指导解决各方面的技术难题。

四、搭建中介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快捷方便优惠的法律、审计、评估、管理咨询,政务代理等一体式的服务。2007年为基地企业办理了营业执照和年检。

五、建立项目合作平台。对企业欲寻求合作、合资等项目进行包装。2007年对张家口市大地拖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的新产品进行包装制作宣传光盘进行宣传,使其寻求更好的合作伙伴,扩大其产品的生产量。积极帮助企业招商引资,同投资方沟通,介绍企业情况,大力促成投资,从双方的利益出发,力争达到双方的互利互赢,2007年为企业成功引进资金4000多万元。

六、建立信息平台。对辖区内86家工业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起中小企业数据库,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企业的资产、产品品牌、生产规模、销售量,实现的利税、增加值等一系列经济指标,既为各级领导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又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七、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以信用担保中心为枢纽,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007年共为企业担保贷款1850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东山创业辅导基地积极为企业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2007年8月7日,张家口市电视台《新闻聚焦》栏目对基地进行采访,宣传报道了东山创业辅导基地。

2007年8月20日,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在东山创业辅导基地召开现场观摩会,国家发改委、省中小企业局领导以及150多名全省各地的中小企业局代表到会参观指导了东山创业辅导基地的建设和工作,极大地推动了辅导基地各项工作的开展。

目前基地的孵化区和培强区已初具规模,运行良好。今后的目标是对成熟的企业从孵化区转移到培强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的转型与升级,引进新技术,实现“张垣制造”名号。

功能升级 第7篇

深圳电网是一个典型的受端大电网,由广东及西电送入深圳的电力量占深圳电力总量的60%,落点需大量的无功支撑,无功电压问题突出。在深圳电网内部,无功资源分布不均,无功在不同电压等级间流动量大,且不能完全实现无功分层分区平衡,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电压调控难度较大。为适应调度模式升级调整要求,解决新增220kV发输变电设备调管后的无功电压管理问题,需在原地调级AVC系统基础上将原地调级AVC系统升级为省调级AVC系统,实现省地AVC联合一体化控制,在全局上对电网无功电压分布进行综合在线决策、调度和管理。

1 需要解决的问题

深圳电网地调级AVC系统与调度自动化系统OPEN-3000平台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对220kV电压等级以下电网的无功优化及电压自动控制,其参数设置、运行策略运用成熟,但省调级AVC系统在这方面尚处空白。当前,国内省调级AVC系统的研发日趋成熟,大都采取在省级调度中心建设AVC主站,由AVC主站控制直调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和通过AVC主站下发控制规则,并由直调电厂AVC子站、地区电网AVC子站根据规则自行制定策略进行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随着深圳调度模式调整工作的开展及新增调管设备的逐步交接,深圳电网需将原地调级AVC系统升级为省调级AVC系统,实现发电机组无功出力调节、500kV变电站低压侧容抗器投退以及220kV变电站无功调节间的统一协调闭环控制,在满足全局优化电压水平的同时优化区域内无功分布。要达成以上目标,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1)统一考虑各种无功源(发电机组、容抗器)控制特性的混合控制灵敏度分析计算。

(2)统一考虑各种无功源控制灵敏度的在线实时动态混合分区。

(3)统一考虑发电厂机组无功和变电站低压侧容抗器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的扩展协调二级电压控制。

(4)通过省地AVC联合控制,220kV地调级变电站参与区域无功电压协调。

本文从深圳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升级建设的角度出发,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给出AVC系统升级省调功能建设方案。

2 整体控制框架

2.1 系统功能部署

根据深圳电网结构特点,研究电压无功分解协调,以统一协调控制500、220、110kV等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发电厂为目标,覆盖发输配等环节,保证当前地调级AVC稳定运行,新增1套省调AVC功能软件包,并实现省地AVC联合一体化控制,满足电压优化水平并优化无功分布。

省调AVC系统功能部署如图1所示。系统硬件结构分为省调级AVC主站和电厂AVC子站两层;软件功能按三级控制分层部署,其中二级电压控制以控制区域为单位独立进行,由AVC主站二级电压控制模块和电厂AVC子站共同完成。

2.2 电厂AVC子站

常见的电厂AVC子站控制模式有全厂电压控制模式、全厂无功控制模式和单机无功控制模式。

(1)全厂电压控制模式以电厂高压侧母线电压为控制目标,根据给定电压设定值计算出电厂需要承担的总无功功率,并按既定分配策略分配给各参与AVC控制的机组,AVC子站直接或通过DCS系统向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发送增减磁信号以调节发电机无功出力。

(2)全厂无功控制模式以全厂总无功为控制目标,按既定分配策略分配给各参与AVC控制的机组。

(3)单机无功控制模式是电厂AVC子站直接以机组无功出力为目标。

结合深圳电网实际情况,考虑发电机组响应特性及安全约束系统、负荷峰谷差对机组无功调节的影响、电厂高压侧母线电压往往作为评估主网电压安全和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等因素,以省调AVC系统主要协调全网,电厂AVC子站就地快速调节为基本原则,采用电压控制为主、无功控制为辅的双指令控制模式,即省调AVC系统除了下发电压期望值外,还下发机组无功实时控制上、下限值。

另外,考虑到电厂高压侧母线存在并列、分列等运行方式,电网拓扑结构变化必将影响AVC子站进行全厂电压控制,电厂AVC子站应通过拓扑结构智能识别技术,根据实时运行方式调整控制模式。

2.3 500kV变电站控制

深圳区域内500kV变电站低压侧容抗器等无功补偿设备目前不属深圳调度调管,容抗器的投切由变电站运行人员根据设备管辖调度机构下达的500kV母线电压曲线进行。在实际运行中,500kV变电站低压侧容抗器作为该区域220kV网架的无功电源,对220kV侧电压控制影响很大,因此需采取如下措施。

措施一,在500kV变电站低压侧容抗器与220kV发电机组的协调中,省调AVC系统优先考虑调节220kV发电机组的无功出力。

措施二,省调AVC系统进行区域电压控制计算时,应将500kV变电站的容抗器考虑在内,才能使分析计算尽量符合实际电网运行方式,保证分析控制的准确性。同时在满足设备管辖调度机构下达的500kV母线电压曲线的前提下,对500kV变电站低压侧无功补偿设备提供调压策略建议,由变电站运行人员根据建议人工投切容抗器。

2.4 220kV电压等级以下电网控制

省调AVC系统220kV电压等级以下电网常用控制模式为下发指令给电厂AVC子站使各区域内中枢母线电压在规定范围内,对地调AVC子站则采取先下发电压无功期望值,再由地调AVC子站策略自行控制的方式。深圳电网省调级AVC系统是在原地调级AVC系统上新增了1套功能软件包,实现了省地AVC联合一体化控制,对220kV电压等级以下电网进行区域电压无功控制。

(1)区域电压优化控制:数秒,控制区域枢纽厂站无功设备,校正或优化区域内群体电压,优先级别最高。

(2)电压校正控制:数秒,控制就地无功设备,快速响应就地电压变化,优先级别其次。

(3)区域无功优化控制:数分钟,全面协调控制全网无功设备,保证关口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无功传输,优先级别最低。

这三种控制模式可根据220kV电压等级以下系统电压、无功情况自动切换。电压越限时,采用电压校正控制模式,以保证节点电压合格;区域电压偏低时,采用区域电压优化控制模式,以提高群体电压;全网电压合格时,则考虑经济运行,采用区域无功优化控制模式。

由于深圳电网负荷峰谷差及负荷变化率较大,在负荷峰谷交替期间无功、电压变化大,短时间内AVC将发出大量控制指令,因此采用分区控制和并行处理技术,对峰谷边界点控制电压范围进行平滑处理,以满足大规模控制实时性要求。

3 AVC系统省调功能关键技术研究

3.1 全局电压优化

全局电压优化是一个高维约束的大规模非线性规划问题,以系统总网损最小化为目标,以节点电压、发电机组出力及容抗器容量等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由于原一对偶内点算法具有多项式计算时间特性,良好的二次收敛特性,计算快速,对初始点不敏感,鲁棒性好,处理病态问题能力强等优点,因此使用该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出枢纽母线电压优化参考值。

式(1)中,PL为所有系统的有功损耗总和;Gij为第i和第j节点的互电导;Ui、Uj分别为第i和第j节点的电压,θij为第i和第j节点的相角差值。式(2)、式(3)分别为第i节点的有功、无功不平衡量方程式,Cij、Bij分别为第i和第j节点的互电导、互电纳。式(4)~式(6)为约束公式,即第i节点电压Ui在上下限范围内,发电机组出力S,在其出力范围内;容抗器容量QRk在上下限范围内。

3.2 扩展协调二级电压控制

原地调AVC系统仅对变电站无功调节设备进行控制,调度模式调整后,省调AVC系统需增加对发电机组的无功出力控制功能。在满足全局优化给出的中枢母线电压参考值的前提下,为实现发电机组、变电站无功设备的连续离散区域协调控制,建立以中枢母线电压偏差最小、无功出力调整量最小、发电机动态无功备用最大的多目标函数,通过运用基于专家规则和二次规划相结合的两阶段法,对连续离散变量混合的二次规划问题建模求解。

式(7)中,Up为区域中枢母线节点当前电压;为区域中枢母线节点目标电压;Cpg为发电机无功灵敏度因子;Cpc为容抗器无功灵敏度因子;ΔQg为发电机无功增量;ΔQc为容抗器无功增量。式(8)~式(10)为约束公式,即中枢母线电压调节必须在电压合格范围内,发电机无功调节必须在无功调节范围内,容抗器无功调节必须在无功调节范围内。

3.3 连续离散协调策略

根据各种无功设备调节的作用和性能,分别在空间维和时间维进行协调控制。

在空间维进行协调控制时,变电站优先补偿当地无功,电源侧发电厂进行精细调节,提高区域内动态无功储备,在保证电压约束同时减少厂站间不合理无功流动。

在时间维进行协调控制时,结合负荷变化趋势,在负荷转换阶段(上坡、下坡)变电站设备优先动作,在平稳阶段机组无功优先进行控制,尽量减少变电站设备动作次数。

3.4 混合控制灵敏度分析

常规灵敏度仅依赖于电力网络方程的线性化,没有从控制角度出发考虑控制节点和被控节点间的灵敏度关系。省调AVC主站将发电机组和容抗器视为统一的无功控制源,模拟动态控制过程并计及不同无功源的控制特性,综合考虑发电机组和容抗器的不同控制特性,从控制角度计算其对负荷母线混合控制的灵敏度。

考虑对动态控制过程的模拟,发电机组AVR装置节点采用PV节点计算法,容抗器节点采用并联参数模型计算法,通过逐次求解方法计算来控制灵敏度。

3.5 实时混合动态分区

为解决电网机组动态无功支撑的不足,将500kV变电站低压侧容抗器作为无功控制源与发电厂无功控制源混合进行分区,充分适应受端电网特点,以满足分级电压控制对分区的要求。

3.6 电厂电压、无功主辅双指令

传统的电厂AVC子站调节仅对其控制母线下发电压目标值,如果在同一区域中存在不同的电厂,且其电压控制灵敏度又不同,那么调节灵敏度高的电厂会频繁调节,而灵敏度低的电厂会“怠工”。

省调AVC系统下发电厂控制指令时,除下发电压期望值外,还下发机组无功实时控制上、下限值,当给定区域内多电厂多机组同时启动调节时,在实际控制中可防止调节速度快但控制灵敏度低的机组抢发无功而影响无功实时协调控制效果。

3.7 安全可靠性措施

为保证电网和设备的运行安全,当达到一定条件时,省调AVC系统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对遥测遥信进行数据滤波。

(2)有系统级、厂站级和设备级闭锁信号处理机制。

(3)状态估计、最优潮流不收敛时,切换到中枢母线计划电压曲线。

(4)协调二级电压控制计算失败时,切换到电厂计划电压曲线。

(5)电厂AVC子站异常(装置异常、量测异常)时,省调AVC主站闭锁对该电厂的控制。

(6)必要时紧急退出AVC系统部分或全部功能。

3.8 与现有地调级AVC一体化控制架构

首先定义协调控制关口和协调变量,然后根据协调控制关口划分为省级控制区和地级控制区,基本原则是省调级控电压,地调级调无功。

省调级控制区:定义关口母线为关键母线,地调级控制区等值为控制机组,省调级控制区通过区域内的变电站容抗器、发电机组及地调级等值控制机组等无功调节手段来协调维持关口母线电压。

地调级控制区:定义关口无功为控制目标,通过变电站容抗器、发电机组等无功调节手段来跟踪关口无功控制目标。

信息交互:省调级向地调级下发关口无功控制目标,地调级向省调级上传无功控制能力,省地控制信息交互通过EMS系统内数据库访问和消息总线实现。

4 结束语

本文从深圳电网AVC系统升级省调功能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省调AVC系统整体控制框架及电厂AVC子站、变电站控制功能部署方案。其中,省地联合AVC一体化的多级电网统一协调控制方法在国内尚属先例,为大城市电网电压自动控制技术由经验型向分析型、智能型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摘要:从地区电网AVC系统升级省调功能建设出发,提出省调AVC系统整体控制框架及电厂AVC子站、变电站控制功能部署方案,对连续与离散变量、多时间尺度的多级电网协调控制、发电机无功出力及容抗器等无功调节手段的区域协调控制和多电压等级变电站及电厂的电网统一协调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实现AVC系统升级省调功能关键技术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AVC系统,升级,省调功能,联合控制

参考文献

[1]李钦,温柏坚.广东电网电厂AVC子站建设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21):38-42

[2]周招鹤,刘康军.电网AVC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电工技术,2010(10):29,30

[3]贵州电力调度通信局,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厂电压无功主辅双指令控制方法[P].中国专利:201110103502, 2011-08-31

[4]程浩忠,吴浩.电力系统无功与电压稳定性[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功能升级 第8篇

机顶盒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机顶盒软件的更新换代也很频繁, 运营商如何让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最新的软件体验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区域国家, 可能存在多个供应商提供的机顶盒同时占有市场, 而即使是同一供应商的机顶盒, 由于生产批次差异也可能会存在软件版本的差异, 所以对机顶盒的OTA升级管理会因为这些因素变得复杂。针对不同的市场需要多OTA升级的细节进行改良是必要的, 如果仍然使用标准办法进行OTA升级, 将无法满足上述提出的这些情况。用户会因为机顶盒无法升级或者升级失败之后造成损失或者带来不便。所以一个满足需求OTA升级设计必须要满足针对不同供应商不同批次甚至不同机顶盒个体进行准确的升级。这样减少运营商在升级方面的维护工作和用户投诉。

1目标市场机顶盒OTA的功能和需求分析

1.1目标功能

机顶盒可以根据OTA升级数据识别是否是本机供应商的升级数据而进行选择性升级, 也就是说机顶盒必须要具备识别当前OTA升级码流是否匹配当前机顶盒的情况。如果前端传送的OTA升级码流和当前机顶盒相匹配, 则升级当前机顶盒。如果前端传送的OTA升级码流和当前机顶盒不匹配, 则不应该升级当前机顶盒, 否则会有可能出现机顶盒无法启动或者无法观看节目的情况。

机顶盒可以根据OTA的升级数据识别是否是针对当前机顶盒标识码进行选择性的升级, 也就是说机顶盒必须要具备识别当前OTA升级码流是否匹配当前的机顶盒的唯一标识码的情况, 总所周知, 每个产品都有唯一的标示码, 那么机顶盒在升级的时候, 可以通过前端来指定某一个或者某一个区域的识别码, 通过区域码识别达到是否升级当前机顶盒的情况。

机顶盒可以根据OTA升级数据识别是否要多当前机顶盒进行手动升级, 自动升级还是强制升级的模式选择。也就是说机顶盒必须要具备识别当前OTA升级码流中的升级模式设定。如果OTA升级流中描述的是手动升级, 那么用户需要到特定的菜单进行版本搜索并升级, 如果是自动升级, 那么用户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就可以收到升级信息并提示用户进行升级, 而对于强制升级, 只要机顶盒收到该类信息, 机顶盒自动强制进行升级, 不需要给用户进行选择操作。

1.2需求分析

机顶盒可以根据OTA升级数据识别而进行选择性升级, 那么前端必须要有一个描述当前OTA升级数据的信息区域, 该区域制定了对应的供应商的代码, 本次升级的标识码区间, 以及本次升级的模式, 如果当前机顶盒内置的供应商代码不匹配该OTA码流中的供应商代码则不需要对当前机顶盒进行OTA升级, 通过这种方式区分在同一个市场上的不同供应商的机顶;如果当前机顶盒的内置标识码不匹配该OTA码流中的标识码或者标识码区间, 则不需要对当前机顶盒进行OTA升级, 通过这种方式区分同一个市场上相同供应商不同批次的机顶盒进行OTA的升级。

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们应该在下载描述符 (前端播出系统在NIT中插入下载描述符描述符, 该描述符指明各机顶盒厂商相应升级软件所在基础流的PID, 同时该描述符中也可以给出机顶盒升级控制字节的值, 如版本号等。) 中做一些改造:需要在描述符中描述当前OTA升级码流的供应商代码信息, 标识码信息以及升级模式信息。前端播出系统对升级软件的播出采用循环的方式, 以便终端用户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找到OTA升级码流的信息并完成机顶盒软件的更新。

2机顶盒OTA的功能的实现

在NIT表中插入OTA升级描述符, 每个机顶盒厂商对应一个下载描述符。当有多个机顶盒厂商同时更新下载, 则插入多个描述符。

STB_Manufacturer_ID:机顶盒厂商标识, 不同的供应商代码区分。

Delivery_system_descripter:详见DVB SI中的定义 (EN300468)

Down Load_Pid:下载的机顶盒软件所在的流的PID。根据现场情况分配。

Down Load_Type:代码下载的类型。根据运营商的要求具体分配。

1:表示手动下载, 用户可以选择是否更新机顶盒代码。

2:表示强制下载, 机顶盒自动下载和升级程序。

Private_data_Len:后续Private_data_byte字段的长度, 这里设置的值为24, 即后续有24个字节的Private_data_byte。

Delivery_system_descriptor:只需要提供中心频率和带宽这两个参数即可。

Prviate_date_byte:

假设为共24个字节, 依次定义如下:系统OUI (3字节) , 硬件模型 (2字节) , 硬件版本 (2字节) , 软件模型 (2字节) , 软件版本 (2字节) , 区域控制机顶盒起始序列号 (使用6.5字节表示13位十进制数字, 每4Bit表示一位十进制数字) , 区域控制机顶盒终止序列号 (使用6.5字节表示12位十进制数字, 每4Bit表示一位十进制数字) , 请参考如图示例。

当有现网有多种类型的STB时, 由于在OTA检测时, STB_Manufacturer_ID、系统OUI、硬件模型、硬件版本、软件模型都要求匹配, 且TS流中的软件版本大于机顶盒本地版本, 则需要按照OTA升级流程进行升级, 升级的数据流在下载描述符中指定了一个PID中。因此当有多个类型的STB时, TS流中需要包含多个下载描述符, 指定多个PID, 每个PID携带一个升级程序。

通过上述的定义机顶盒可以准确的获取到OTA数据的信息, 并判断当前机顶盒是否要进行升级, 那么如果要进行升级根据不同的升级模式有如下区别:

自动升级方式:机顶盒自动查询NIT中是否有本厂商的OTA升级描述符, 如果有, 则根据升级控制字节判断机顶盒是否需要升级, 处理过程如下:

当发现有OTA升级描述符, 判断STB_Manufacturer_ID是否为指定的机顶盒厂商ID, 如STB_Manufacturer_ID匹配, 会继续检测Private_data_byte中定义的各个字段, 当硬件模型、软件模型、硬件版本相等, 且软件版本大于机顶盒中当前版本时, 表明有新的软件到达, 弹出升级提示框, 询问终端用户是否升级。在得到终端用户许可后, 机顶盒则接收相应PID的基础流, 并根据相应的方式分析数据、组装升级软件, 该分析组装方式同前端生成TS文件的方式相对应。所有数据接收后, 经过CRC校验无误后, 机顶盒会擦除Flash中软件程序部分, 然后将新的软件写入。

升级过程中可能会有如下界面显示信息:

OAD UPGRADE SUCCESS!:完成升级, 之后机器会自动重

手动升级方式:用户通过机顶盒界面主动要求升级, 机顶盒接收NIT, 分析NIT中是否有本厂商的OTA升级描述符, 如果有, 则根据升级控制字节判断本机顶盒是否需要升级, 判断过程如上, 如果需要升级, 则开始升级。如果不需要升级, 提示用户当前版本已经是最新版本。

强制升级方式:终端机顶盒查询NIT中是否有本厂商的OTA升级描述符, 如果有, 则根据升级控制字节判断本机顶盒是否需要强制升级, 如果是则下载升级程序, 进行升级。

3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机顶盒的OTA升级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 可以针对供应商的代码或者机顶盒的标识码进行针对性的升级, 同时也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对机顶盒采取不同的升级模式来满足市场要求。提出了该类问题的一些客制化需求的解决办法, 是的OTA升级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并且操作灵活性, 对于运营商来说解决了OTA升级管理的问题将低了系统维护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于用户来说使用更加方便透明, 易操作。

参考文献

[1]王斌.浅谈数字电视机顶盒工作原理及系统构架[J].科学之友, 2012 (11) :34-36

功能升级 第9篇

1# 连铸机铸流控制系统中, 主站原采用双机架结构:主机架由S5 CPU 928、CP143 通讯模块、WF706 计数模块、4 块AI 466 模拟量输入模块、3 块AO 470 模拟量输出模块、7 块DI 430 数字量输入模块、以及EG300 扩展模块构成;扩展机架由4 块DO 451 数字量输出模块、3 块DO 454 数字量输出模块、以及ZG-AS 312 扩展模块构成。升级改造后的新硬件系统, 主机架由S7 CPU 416、CP443通讯模块、FM450 计数模块、4 块A0 431 模拟量输出模块、7 块DI421 数字量输入模块、以及IM460 扩展模块构成;扩展机架由4 块DO 422 数字量输出模块、2 块AI 432 模拟量输入模块、以及IM461扩展模块构成。现上位机采用Wincc监控软件, 上位机与PLC之间通过以太网进行通讯。

2 系统中一些主要的功能优化

2.1 二次冷却水控制调节阀优化

连铸热坯采用气水雾化冷却, 这种冷却方式, 需要对冷却水的流量进行精确调节。原S5 系统采用萨姆森电液调节阀结合ABB电磁流量计实现闭环控制。基本工作原理是:ABB电磁流量计测量实际水流量, S5 程序中将实际流量与目标流量进行比较, 若在死区范围外, 则根据实际流量是大于或是小于目标值, 输出关闭或是打开的脉冲信号给中间继电器, 从而再控制调节阀的动作, 直至实际流量值进入死区范围内。但是使用经验证明, 此套调节系统存在以下这些问题:控制设备都是进口产品, 且连铸二冷区共有45 套, 维护更换成本高;控制存在死区, 精度不高;存在中间继电器, 线路较多, 增多了故障点;缺少现场手动功能, 紧急情况只能通过程序中手动模式控制动作。现升级后的S7 系统采用鞍山工装电动调节阀和上海威尔泰电磁流量计来实现闭环调节。此套调节系统明显存在以下这些优点:控制设备都是国产, 且价格仅是原来的30% 左右, 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控制无死区, 无余差, 控制精度提高;不存在中间继电器, 线路简单, 排查故障快;有现场手动功能, 方便紧急情况下解决问题;在供水侧有波动时, 调节响应快, 稳定性提高。

2.2 辊道变频器控制线路优化

连铸输送辊道是用来传送连铸热坯从拉矫机出来, 直至出坯区域的通道。输送辊道的速度是根据不同工况而变化的。原S5 控制系统, 基本控制原理是:PLC将辊道的启停, 正反转信号通过数字量输出模块传送到中间继电器, 再传送到变频器的数字控制端子DI, 同时PLC将要调节的0-10V速度信号通过模拟量输出模块传送给变频器模拟控制输入端子AI, 变频器根据这些DI , AI信号控制辊道电机的启停, 正反转, 速度等状态。此控制方式虽然可以达到调速目的, 但是存在中间继电器、线路较多及模拟信号线干扰等弊端, 所以现升级S7 系统后, 废弃以前的这些繁多的控制线路和中间继电器, 仅通过Profibus-Dp通讯线, 将变频器挂到DP网上, PLC再通过SFC14、SFC15 专用功能块进行控制和显示参数的读写。此控制系统具有线路简单、抗干扰、速度快、故障率低等优点。

2.3 温度测量线路优化

连铸结晶器冷却水进出水都有独立测温, 用来进行计算温差。如温差大于程序设定值, 则会发出报警, 并结晶器线圈跳电。原S5系统测温原理是:现场进出冷却水管上的热电阻信号传送到温度变送器MCR-PT100, 再变送成标准的电流信号进入S5 模拟量输入模块, 然后程序进行计算判断。该测量线路中的温度变送器需要定期进行校验标定, 也容易受到温度漂移等影响。所以现升级S7 系统后, 去除了中间的温度变送器, 直接将热电阻信号接入S7 模拟量输入模块, 模块供电回路供给热电阻恒流源, 当热电阻阻值变化时, 模块测量回路产生与温度成比例的电压, 从而计算实际的温度值, 这种四线回路可以获得很高的测量精度, 同时通过配置温度模块的补偿等参数, 就可以完成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2.4 定尺编码器测量线路优化

热坯需要根据用户的规定, 切割成要求的长度, 这就需要对热坯进行定尺。原来S5 控制系统采用旋转编码器、EBR40 转换器和S5 计数模块的组合,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存在线路较多, 转换器故障等问题, 现升级后的S7 系统, FM450-1 高速计数模块直接给现场编码器供电, 旋转编码器的脉冲信号直接传送回模块的计数通道。此方法线路简单, 便于检查、排故。

2.5 大包称重线路优化

称重仪表位于大包回转台内, 原来称重信号经过滑环送到PLC输入模块, 但是滑环使用时间久后, 会发生碳刷接触不良, 造成信号毛刺多, 而且偶尔回转台内液压油泄漏到滑环, 会出现无称重信号的麻烦。因此趁改造机会, 在回转台内称重仪表后端, 增加无线发射装置, 连铸平台侧加装无线接收装置, 实现信号的无线传输。改造至今, 信号接收稳定可靠。

2.6 结晶器振动程序优化

原S5 系统中结晶器振动程序块被西门子公司加密, 无法读取。因此进行了所有钢种的动态测试, 记录了大量的振动, 拉速数据, 从中总结出规律和算法, 最后独立编写了新的结晶器振动控制程序。

3 结束语

通过此次S5 控制系统升级的机会, 进行了很多的功能优化, 去除了以前存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 同时简化了控制线路, 降低了排故难度, 减轻了以后的维护成本。在升级后的S7 控制系统中, 硬件功能齐全, 编程软件中的特殊功能块也十分丰富, 所以在以后的实践中, 会找出更多可改进、可优化的地方, 使得连铸控制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徐立群.大异型坯连铸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升级改造[J].冶金动力, 2012 (03) :017.

[2]顾锋.连铸机二冷水配水 (气)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J].电气自动化, 2011 (04) :019.

功能升级 第10篇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也在日益显现,人口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 “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在这种形势下, “智慧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支撑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旅游景区也在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发展背景下,开展了 “智慧景区”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在实现了数字化后,我国大部分4A级以上的景区已投入到 “智慧景区”的建设当中。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管理体制的传统化阻碍了景区智慧化的普及,绝大多数景区的智慧化主要注重景区管理,包括智慧调度系统、监测系统,和通过电子商务对景区开展网上营销等,而在游客体验、智能游览、网上预订等方面措施不到位。

2湘西自治州凤凰古城区智慧景区管理现状

2.1中国古城区现状概述

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古城旅游已颇具规模, 并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出现了产品同质化、文化空心化、过度商业化、矛盾复杂化等一系列问题,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与游客接待量不断攀升导致古城区负载过重、古城保护与管理不到位、游客体验与满意度下降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2.2凤凰古城区现状概述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 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2001年, 凤凰古城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并成为国家4A级景区和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湘西旅游经济圈中的龙头。在刚过去的2014年,凤凰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56. 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 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 2% 、 24. 51% ,基本实现了文化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然而,随着游客接待量的不断提高,凤凰古城景区的经营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深度、旅游业监管不规范、旅游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路线和产品营销不足都阻碍着凤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景区逃票问题严重,不文明、不诚信问题突出

2013年凤凰实行门票制度,票价148元,在古城各出入口设专人检票,但执行效果不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凤凰古城逃票人数达购票人数的1 /3。原因有二: 一是凤凰古城实行人为检票制度,难免会有疏漏或者检票人员不认真的情况,且人为检票效率低、不经济; 二是景区对当地人实行免票制度,当地人趁机 “非法拉客”,带游客逃票,由此反映出旅游当局的监管力度不够。

3.2古城客流量超载问题突出,影响景区管理和服务

根据2014年数据,古城污水管最高承载量为两万人, 而实际上到了节假日等高峰期,每日接待游客量超过五万人,造成污水管 “爆炸”。客流量管理成为凤凰古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要求。“旅游过热”的势头降低了旅游品质和当地环境承载力。同时,自驾游的游客也长期抱怨停车场供不应求的情况。

3.3旅游资源产品开发不充分,古城景区服务质量差

目前,湘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单一、雷同现象较严重, 创新性产品较少,演出节目在区域内各景点大同小异,景区开发不够深入。民俗文化产品品位不高,没有形成其竞争优势,难以让游客收获当地民俗风情的良好体验,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另外,纪念品假货泛滥较为严重,加上监管体系和古城周边与外围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景区服务质量总体较差。

4可行性建议

4.1实行智能门禁卡查询系统和智能识别出入系统以完善信用体系

试行 “一卡通”式门票代替,建立全景区的门禁系统。 游览古城十景时也刷一卡通进出,同时实现景区Wi - Fi全覆盖。对当地人依旧实行免票制度,但要实行智能识别出入系统: 在门禁系统中另设一条当地人专用的通道,运用指纹或人脸识别技术来放行。

政府部门可尝试建立信用体系,建立信用数据库,录入信誉较好或者信誉不好的游客、商家的信息。对被举报或者被抓到有逃票等不文明现象的游客及存在不诚信问题的商家录入信用档案,扣除信用积分,共同抵制不文明旅游的现象。

4.2实行网上订票制度和车位预订系统以调控客流量

取消现场购票,实行网上预订门票制度,对客流量进行调控。根据古城的环境容量确定游客日接待量,通过网上订票向游客实时反馈已售票数和可售票数,避免出现客流量短时间内超载和拥挤现象。

实行停车场车位数量互联网实时反馈与预判系统。据统计,凤凰古城自驾游和自助游游客的数量超过了游客总量的50% ,实行停车场车位数量实时反馈能让自驾游游客因为了解到古城的车位已满而选择改变出游时间或出游计划,间接地将古城接待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4.3通过智能平台系统实现导游导购和产品开发以提升服务质量

为优化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凤凰古城可在城区开通免费Wi - Fi链接点,并充分利用APP、 网站、微信平台等智能化新媒体平台,研发一款智能APP, 在豌豆荚、应用宝等知名APP下载平台上发行,实现预订门票,导游、导航、导购等功能。

针对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发民俗旅游的歌舞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等。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衍生品。通过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举办全国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开展品牌化经营,把古城的品牌做响做亮。

5结论

功能升级 第11篇

电视院线 5元大片想看就看

歌华有线《电视院线》花5元钱即可点播一部刚刚从影院下线的高清院线大片,并可在72小时之内不限次数反复收看。目前,“电视院线”栏目已实现后付费、院线卡、支付宝等多样化的支付方式。

歌华点播 佳片有约想约就约

歌华点播栏目包含《北广高清》、《歌华SiTV高清》、《华数高清》、《最爱迪士尼》4个高清付费节目包,在线高清节目总量为25000小时,每周定期更新。除此之外,还设有免费专区,包含电影、电视剧、少儿、纪录和专题五个板块。

歌华回看 七日精彩想播就播

歌华回看提供包括央视、各省卫视、购物频道在内的108个频道7日内所有节目,其中包括21套高清频道。

电视剧专区 热门剧集想追就追

以“跟播”为宗旨,汇集了全国20多个高清频道的热门电视剧集。

综艺专区 放肆娱乐想笑就笑

综艺专区是歌华有线平台上第一个节目全面高清化的栏目,密切关注综艺娱乐节目动态。对综艺娱乐话题、人物、事件、颁奖礼、晚会等热点,歌华综艺专区还将进行专题策划,第一时间为您呈现最新最热的节目内容,让您放肆欢乐放肆笑!

游戏专区狂 败云币想玩就玩

《游戏专区》包括1+云游戏、嗨皮掌门、第九城市和游戏看吧,共计3个游戏平台和1个游戏视频栏目,共引进包括《植物大战僵尸》、《伊苏起源》、《西米斗地主》等38款云游戏产品,《熊出没》、《猪猪侠》等共157款机顶盒类游戏,游戏种类囊括养成类、寓教于乐类、策略类、棋牌类等多种产品。5元钱即可畅玩1个月!

歌华教育 名师授课寓教于乐

教育专区中的品牌栏目北京数字学校,是北京市教委与歌华有线联手打造,3000余位名师参与录制的名师同步课程在线发布平台,课程资源范围覆盖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12个年级。此外,专区内还提供熊宝乐园和巧虎英语等教育益智类游戏和增值付费教育产品。《教育专区》2015年暑期计划为430万用户提供覆盖幼婴、儿童、少年、青年、中老年全年龄段的在线教育产品。

健康专区 养生百科精彩纷呈

歌华有线与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选取1000户试点家庭推送“健康档案”查询信息,今后还将实现通过可视设备进行家庭问诊、家庭健康教育等服务功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功能升级】相关文章:

扩容升级05-05

组织升级05-07

升级测试05-08

质量升级05-14

升级路线05-21

升级障碍06-13

整合升级07-05

升级拓展07-08

升级建议07-09

升级风险08-11

上一篇:品牌的塑造原则下一篇:台湾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