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模式范文

2024-09-22

混合学习模式范文(精选12篇)

混合学习模式 第1篇

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回归,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同时也可以面对面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网络备课、检查作业、在线查看学生学习情况等教学活动。而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如完成作业、参与论坛讨论等学习活动。

二、混合式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 一) 混合式学习模式解读

通过查阅研读有关混合式学习和Moodle平台的文献资料,弄清了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和相关理论基础后,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我们提出了包括前端分析、网络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探索三部分组成的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前端分析是在进行教学实验之前,教师对参与教学的人、物分析考察,实际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三个方面; 网络课程设计包括课程模块划分,学习资源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三部分内容; 教学实践探索包括Moodle平台使用培训、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

( 二)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

1.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的主要任务,是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和学习方法。我们在导入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时,安排在新学期的第一次课上,设计的内容为向学生作自我介绍、公开教师的QQ号码和手机号,然后使用多媒体广播软件向学生介绍Moodle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再分发每个学生的登录账号和密码,让学生登录到学校网络课程首页,浏览本课程的基本情况亲自体验Moodle平台的使用。

2. 活动组织

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是学习活动的开展,每个项目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活动来完成。在教学实践阶段,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在学校多媒体机房进行,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能保证全部参与学习活动,课后学生可以利用双休日或手机上因特网,大部分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按照活动的不同方式,课程中采用的活动形式有课堂讲授、学生阅读、讨论交流、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等。

( 1) 课堂讲授。课堂讲授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上课所需的课件,讲解突出重点,目标明确。Moodle平台支持ppt、flash、网页链接等多种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可以将备课的资源放置在Moodle平台上,借助多媒体网络广播软件向学生讲解知识或演示操作过程。

( 2) 学生阅读。Moodle环境中的阅读内容可以是电子文档,图片或视频材料。在组织学生开展“电子小报”制作比赛时,可将比赛通知写成网页放在平台首页,学生登录就能看到,提前做好比赛准备。

( 3) 讨论交流。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在讨论中学生不但和同伴切磋了操作技艺,而且和同伴交流了学习心得感悟,实现了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不但增进了师生感情,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反馈和电子档案记录。当然,讨论可以面对面进行也可以在Moodle提供的讨论区、聊天室版块中进行。

( 4)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每节课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和预期结果。例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和要求,设计任务时要把握学生的兴趣,注意密切结合实际生活,同时要按照课程进展顺序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快乐地完成任务,而不成为他们的负担。

( 5) 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伙伴,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Moodle平台中有讨论区、小组投票、Web Quest和Blog等功能、可以组织小组的问题讨论、“Wiki”活动、组织“互动评价”活动等。例如,本课程中以教师制定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协作完成的一份“主流电脑配置调查表”,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到Moodle平台。

( 6) 课堂学习评价。Moodle平台提供的评价方式有: 投票、作业提交、在线测试、互动评价、成绩汇总和分析报告。例如,在完成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后,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掌握的结果,我们设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测验练习”,对学生进行在线小测试,题目做完后系统自动显示得分和教师评价,这样学生能及时查漏补缺,教师也能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效果分析

( 一) 问卷分析

在教学实验结束时,我们设计了Feedback活动模块调查问卷,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2012级检验班全体学生,共计40人,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1. 有 70% 的同学对混合式教学很感兴趣; 20% 的同学有点兴趣; 无所谓和没有兴趣的各占 5% ; 说明大部分学生是有兴趣的。

2. 有 80% 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20% 的学生表示有很大帮助。

3. 有 60% 的学生愿意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

4. 有 80% 的学生表示不要卷面考试,主张根据课堂和上机表现决定最后成绩。

5. 有 90% 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和面对面教学基本相当,肯定了混合式教学效果。

6. 在问及学习收获时,65% 的学生表示学到了课程的重点,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水平,30% 的学生觉得在学习中提高了与人交往能力和自学能力。

7. 有 80% 的学生认为,Moodle 平台操作不熟练和在线学习时间不足,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8. 在总结本次实验存在的问题时,60% 的学生认为学习硬件条件高;40% 的认为要求实验者素质高; 另外,还有时间紧等因素。

9. 学生理想的面对面和在线学习时间比是 1 ︰ 3 或 1 ︰ 2。

10. 大部分学生肯定这种学习方式,支持老师有所改进后继续使用。

( 二) 研究结论

混合式学习的四种模式 第2篇

勿可否认,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模式,但另外一个现象却是我们很少看到成功的混合式学习案例。要么混合的策略过于简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么混合的方法过于复杂使而项目难以有效开展。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教育培训从业者对混合式学习还没有深入的认识,把握不住混合式学习的实施要点,特别是对混合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e化学习与传统学习混合的单一认识层次,从而很难制定出有效的混合学习策略。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包含了四个应用层次,分别描述如下:

第一个层次:线上与线下的混合

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即“E(e-Learning)+C(Classroom)”的混合模式,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提出最早就是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当人们认识到单一的e-Learning模式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时,开始考虑e-Learning与传统教室学习的结合,通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线上与线下的混合仍然是狭义上的混合式学习,从广义来看,混合式学习还包括更多内容和层次。

第二个层次: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

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不再单一考虑线上与线下的因素,在“混合”策略的设计上以“达成学习目标”为最终目标,混合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更为广泛。基于目标的混合式学习既可能都是传统方式的,例如:课堂培训与读书以及讨论会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又可能都是在线方式的混合,例如:通过网络虚拟教室学习与BBS讨论相结合的在线学习等等。因此,该层次的混合式学习又被称为“整合式学习”。

第三个层次:“学”与“习”的混合

“学”与“习”的混合才是混合式学习的真正内涵。通过“习”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是学习更高层次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学”等同于学习,而实际情况将“习”完全遗漏掉了,绝大多数的面授或在线学习都只是“学”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实际上,设计“学”与“习”的混合才是最有效的混合式学习。而这种混合式学习在设计上其实又是最简单的。这里有我参与过的一个案例与大家分享,某外企在举办一次全球新经理人的集中轮训,培训时间是一个月,培训经理考虑用什么方法让每年一次的经理人培训更为有效?最后,我们共同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混合学习模式,即为每次培训开设一个在线讨论区和报告上载区,集中的面授结束后,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经理人可以到讨论区中交流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必须在每个季度末提交一份应用的心得,培训经理在报告模板设计、激励措施上都下了一番功夫,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例子就是将原来一个月的“学”变为一个月的“学”外加一年的“习”。

第四个层次:学习与工作的混合

混合学习模式 第3篇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混合学习模式研究逐步成为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岳阳广播电视大学在成功研发“掌上电大”移动平台后,开始了基于该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实践与研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将在介绍“掌上电大”功能特点与混合学习概况的基础上,对我校的混合学习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掌上电大 一体多元 混合学习模式

【分类号】G434

一、“掌上电大”的功能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各种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人们通过移动终端的上网时长在2012年7月首次超过PC端后,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拉大。新技术的变革,也对电大开放教育办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为满足新形势下学习者移动化、多元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学习需求,岳阳广播电视大学联手上海地平线信息技术公司开放了基于移动终端的“掌上电大”移动平台。该平台凸显了以下三方面的功能特点。

1.结构化的多模块功能整合

该平台有效的整合了电大各种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优势,完成了“走进电大”、“教务教学”、“开放教育”、“移动办公”与“特色专题”等5个功能模块开发,并针对教师和学习者两种不同的角色设置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版本,如在学习者的版本中,“特色专题”模块则转化为移动微课堂。

2.信息化的助学支持服务

学习者通过该平台,可以即时享用招生报名信息、专业课程介绍、课程教学安排、考试考场查询与成绩查询等各种助学支持服务。个人消息中心还可以即时接收学校发送的各类信息与通告。

3.个性化的移动学习服务

该平台为开放教育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导学约课、导师制指导、移动微课堂和虚拟实践教学等学习活动的实施与参与。

二、混合学习的概述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推动了网上学习的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教学设计者尝试运用多种媒介混合的新的学习模式。

1.混合学习的概念界定

在混合学习的研究中,教育界还没有一种权威的定义,国内外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Jennifer Hofmann认为,混合学习就是运用模块化的思想设计教学活动,并将过程按相应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再去研究选用哪种媒体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习者最优[1]。何克抗教授主张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利于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学习优势相结合起来,可以说混合教学就是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和启发的作用,又要在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模式[2]。黎加厚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综合考虑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多种媒体等教学因素,对其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3]。

2.开放教育混合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模式是在多种理论指导下,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运用多种媒体、教材、技术,以使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网上学习有机结合,争取达到降低成本使教学目标达到最优的一种学习模式[4]。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混合学习与混合学习模式的观点,笔者认为,开放教育混合学习模式就是在开放教育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主体,立足其学习需求与特点,将传统课堂和网络学习相结合,整合各类学习资源,选择与设计优化的学习策略,以使学习者学习效果最优化的学习模式。

3.开放教育混合学习的优缺点分析

混合学习能有效集合传统课堂学习模式与单一远程数字学习的优点于一体。在开放教育中实施混合学习,其优点首先在于能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潜能的同时,能有效加强教师对学习者的指导作用。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大多数为在职工作者,单一的远程数字学习容易使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堆积而影响学习效果,混合学习通过多元化的支持服务,可以即时解决学习者的学习困惑,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混合学习为开放教育学习者与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渠道,能更好的促进师生感情的融合,为学习问题的解决营造更轻松的氛围。再次,混合学习可以为开放教育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妥善解决学生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

但开放教育混合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一方面它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如果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或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就会使学习效果大受影响。另一方面,混合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还不够成熟,对教师教学,尤其是学习资源建设与学习支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环节与因素的缺失,都容易使学习者的学习受到负面影响。

三、基于“掌上电大”的一體多元混合学习模式

“掌上电大”移动平台的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为在开放教育中实践混合学习,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解决方案。在一年多的开放教育混合学习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基于“掌上电大”的一体多元混合学习模式。

1.学习者分析

在学期初,制订开放教育学生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充分调研学习者的工作与学习状态、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需求与建议等,问卷采用纸质与电子问卷相结合的形式由助学辅导员向所带学生发放,回收后交付各专业责任教师,由专业责任教师按专业、年级形成问卷分析报告,作为本学期实施混合学习的主要参照依据,以保证学习安排有的放矢。

2.学习者自主学习

开放教育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特点,按照开放教育的学习规律与要求,完成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依托“掌上电大”移动平台,学生除了传统的面授课堂与远程PC端在线学习外,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轻松选择移动微课堂资源、导学约课学习、导师制指导、虚拟实践学习等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并能实时的将自己的学习信息与教师进行反馈与交流。

3.导学约课

导学约课是岳阳电大在实践开放教育“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内容开放、形式开放”的开放办学理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学习组织形式。学习者与课程辅导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各自的实际,相互约定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借助“掌上电大”移动平台,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接收来自课程辅导教师的约课信息,同时也可以轻松实现与课程辅导教师的主动联系或反馈,实施约课学习。

4.导师制指导

导师制是岳阳电大秉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在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的学习支持服务。学业导师旨在帮助学生制定专业学习计划,指导和解决开放教育学生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专业疑难或困惑等。通过“掌上电大”移动平台,学生既可以向学业导师寻求实时的学习指导,也可以进行非实时的指导交流。

5.移动微课堂

为更好的满足学习者移动化、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在“掌上开大”移动平台中,我校开辟了移动微课堂板块。一方面积极组织学校的优质师资,自主进行了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目前主要在重点专业和重点课程进行了试点设计与开发,如会计、计算机、学前教育、工商管理等专业。另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从学习网上整合相关微课资源或建立友情链接服务等,以丰富移动微课堂建设。再次,依托省电大学习资源,在“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各专业中进行了移动微课资源的整合。

6.虚拟实践学习

依托“掌上电大”移動平台,我校开始了虚拟实践学习的创新与试点。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虚拟专业主题实践学习活动,如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分析”虚拟实践学习、会计专业“基于网络的会计凭证填报”等。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协作实践学习,如法学专业“生活中法律小故事”案例创编活动等。

7.在线助学支持服务

依托“掌上电大”移动平台,我校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在线助学支持服务。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轻松查询各专业课表信息、教学活动活动安排、期末考试考场安排、考试成绩,可以实时了解学校的新闻动态、通知通告,可以轻松实现与助学辅导员和课程辅导教师沟通交流等。

8.混合学习评价

在混合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单元测试、课程小论文、平时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等多种方式实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等形式实现,评价意见由学校进行汇总整理,对混合学习过程进行相应的整改与优化,以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小结

开放教育的学习过程本就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优化的动态学习过程。我校基于“掌上电大”的一体多元混合学习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受到了教师和学生一定的认可,但该模式仍需要在不断实践过程进行优化和完善,还有不少环节有待我们更多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李运林.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话教育研究,2004(3):1-6

[3] 黎加厚.关于“Blending Learning”的定义和翻译 [EB/OL].

www.feast.net/jiahou/arechives/OG18.html(2004)

中职混合学习模式中微视频制作初探 第4篇

一、混合学习及其实施条件

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面授教学和基于计算机的教学结合起来, 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传统的面授教学主要包括教师的授课与指导, 学习者利用教科书、阅读材料、图书馆和其他活动进行独立学习。“混合学习”主要是指在课程设计和传递中与技术进行整合, 寻找教学内容在开展网上与面授教学时的最佳分配方法, 并且增加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要开展混合式学习, 要求学校要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及教学平台。福建化工学校作为国家级第一批信息化试点校, 信息化硬件设备的建设相对先进, 具备高配置的计算机机房作为网络教室, 并拥有“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学校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程的比例较高。此外, 学校地处经济较发达地区, 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 信息素养较高。这些因素都为我们开展混合式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制作优秀的微视频需要树立的观念

混合学习模式中的微视频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显著不同。从时间上来看, 微视频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 而一节传统课有45分钟;从教师的课堂活动来看, 过去是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上课, 而录制微视频的环境中只有教师自己, 面对摄像机, 讲授一段内容;从教师的实际授课过程来看, 传统教学中,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讲授、启发、提问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而在混合学习模式的微视频中, 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 没有学生的实时反馈, 也没有师生间的互动。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录制微视频时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北师大曹周天教授认为, 微课程建设要树立四种观念, 笔者认为, 这四种观念同样也适用在我们的微视频制作中。

(一) 内容观念

内容观念即选题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制作成微视频的。那么怎样的内容才适合制作微视频呢?在传统教学中, 不同类型知识的传授过程是有区别的。有的适合讲授, 有的适合启发提问, 有的适合展开讨论。而混合式学习中的微视频是只有教师在场的一种授课形式, 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适合通过讲授完成的教学内容。

(二) 时间观念

微视频的时间短、节奏快,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所准备的内容是否能用正常语速在规定时间内讲完。有研究表明, 如果视频时长超过6分钟, 学生参与度就会急剧下降。一般一个人每分钟可以讲120字左右, 那么6分钟以内讲稿的字数就应该控制在700字左右。

(三) 结构观念

在混合式学习的微视频中, 所有内容的推进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因此, 在明确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后, 对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 特别是在没有真实的课堂情境中, 讲授完一个知识点, 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结构进行分析与重构。

(四) 语言观念

一段微视频可以被反复观看, “听”课对学生的影响就更大了。树立语言观念要求讲授的语言做到通俗、流畅, 既富有讲述性又重视启发性。有研究表明, 若在微视频中语速稍快,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微视频制作的步骤

笔者对静态网页制作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微视频的制作。通过实践, 笔者认为, 微视频的制作有以下四个步骤:分析、整理、制作和发布。

(一) 分析

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分析知识点。一般教师刚接触微视频制作时, 不知从何下手。有的教师说整门课的知识点有一两百个, 怎么可能都制作成视频?笔者认为, 微视频的制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刚开始时, 教师们可以从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入手, 结合上面提到的内容观念, 选出10个左右重点中的重点进行制作。

2.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能力等。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长期使用计算机软件, 他们的信息化素养相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较高, 而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机会比其他专业学生多, 那么他们使用计算机学习的时间也会更多。

3.分析教师。这里指的是教师自己制作视频。我们要看看自己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可以制作视频, 另外我们的媒体素养又是怎么样的。

其中第二、三点结合起来分析, 我们可以确定微视频的风格和形式。

(二) 整理

整理包括两个阶段。

1.素材准备阶段。素材准备是指我们在视频中要用到的所有内容, 包括课件、PPT、图片等。

2.脚本设计阶段。脚本的设计和接下来的制作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好的脚本可以让拍摄和后期制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如果是请摄影团队来拍摄, 脚本也可以使教师与摄影团队沟通得更顺畅。

笔者请教了影视制作教师, 借助影视制作中脚本的编写方法, 设计了如表1的微视频脚本设计表格。表格中, 讲解内容是对应于不同的画面的。比如我们可能应用PPT制作一张封面, 显示本视频的讲解主题, 而开场白就可以对应这张封面。又比如对于难点的讲解, 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动画或视频来进行说明。

在表1中大家可以看到, 笔者将小测试的题目放到脚本中了。那是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 笔者发现微视频的学习, 必须要有一定的测试题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该测试题要针对视频的内容来出, 需是简单、具有引导性的问题, 以客观题为主。通过小测试,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师也能通过教学平台及时分析并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 笔者在每集视频的脚本后都加上了小测试的题目。

(三) 制作

制作包括拍摄和后期制作, 如果学校能支持, 教师会轻松一些。但是摄影团队一般不会制作, 也不可能帮教师录制完整, 就像笔者前面内容分析里提到的。后期教师能自己拍摄的话, 我们就能将整门课慢慢地完善起来。当然, 一定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勇于挑战自己, 学习一些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技术。只要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们一定能自己制作出优秀的微视频。但是一定要记住, 重要的是教师本身而不是技术。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和对教学的精心设计去感染学生, 去引领学生的学习这才是最关键的。

(四) 发布

发布要考虑的是教学视频发放的形式和时间。在形式上, 我们可以选择学习管理系统或网络教学平台这样的工具。像福建化工学校采用的是“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选择百度网盘等网络存储工具。另外, 还可以将微视频上传到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而视频的发放时间, 可以根据学科做区分。比如计算机专业要求学生上课时观看, 那么课前发放即可。而商贸专业要求学生周末进行市场调查, 那么要提前两三天进行发放, 以保证学生有时间看完。

微视频的制作过程到发布就结束了。但是微视频要应用在具体的教学中, 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也就是说, 在微视频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反馈。反馈包括学生观看视频的反馈、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反馈和根据学生的建议修改微视频。学生观看视频的反馈, 可以让教师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课上活动设计。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反馈, 将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根据学生的建议修改微视频包括视频的风格、内容、技术手段等, 通过对微视频的修改, 能让我们的制作手段和技术有所提高。优秀的微视频制作对推动混合学习有积极的作用。因此, 面对新挑战, 努力应对技术环境下对课堂教学改进提出的新要求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混合学习模式在中职学校逐步开展。本文借鉴微课制作方式, 通过分析静态网页制作课程混合学习实验中微视频的制作过程, 进一步探讨制作优秀微视频的方法, 从而为中职混合学习模式中微视频制作提出一些思路。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微视频,静态网页制作课程

参考文献

[1]韩锡斌, 刘英群, 周潜.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2.

混合学习模式 第5篇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状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讨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非常具有必要性。文章以高一《信息技术》课为例,从前端分析、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和说明这一模式。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分层教学;信息技术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7-0045-02

一、引言

信息时代对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学校期间,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和交流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者发现,在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强调的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忽视了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另外,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不足,阻碍了学生学习个性的发展,只是一味地接收老师给予的理念,而不是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结论。正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许多的不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迎合信息时代提出的高要求,在很多学者的研究和探讨下,基于混合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按照学生的不同程度实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能够实现教学中的优势互补,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概述

“混合式学习”这一名词来自于英文的“Blended Learning”或“Blending Learning”,被国内专家们翻译成“混合学习”、“混合式学习”、“融合性学习”等,但其主要内涵都是相同的[1]。我国学者对这一模式也有不同的译法,何克抗教授把它翻译为“混合式学习”;祝智庭教授将其译为“混合学习”。为了方便我们的了解,结合B-learning的发展,在这里将其译为“混合式学习”。通常情况下,混合式学习是要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相联合,不仅是教育理念、理论上的结合,还包括教学资源、教学媒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个教学要素的混合,最终使整个教学系统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馈。

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在集体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策略。它将因材施教的思想运用到班级教学之中,试图在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两者中构筑一座桥梁,实现两者的互补,从而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环境,达到培养与补差并举[2]。通过上面的概述发现,分层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水平的教学,有利于整体学生共同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分层教学单独在课上难以完成,如果能结合混合式学习就能够扩展课堂的教学时间。

因此,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参考其他学者对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步骤和结果,本文以高一《信息技术》课为例,从前端分析、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评价来分析和说明这一模式。

三、教学实践――以高一《信息技术》课为例

(一)前端分析

1.学习者分析

本次教学活动的学习者是高一学生,他们普遍对Word软件的界面和应用都比较熟悉,知道大部分编辑工具的名称和用途,但由于使用的次数比较少,缺乏使用工具编辑文本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宜长时间的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让学生多上机实践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Word软件中的所有编辑按钮,知道Word软件的常用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应用Word软件的编辑功能,根据文字信息的不同对文字进行加工,个性化地表达信息;能够按照教材的学习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加工文本信息;可以列举出作品在文本信息加工方面有哪些优缺点,对缺点提出改正意见。

情感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团结的力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

3.学习内容分析

Word软件的功能与操作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通过上机操作和课堂讲授的方式相结合进行授课。Word软件中的操作部分就是上机实践的内容,而功能介绍等理论知识可以采用传统面授课形式学习。

(二)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教学环境是多媒体网络教室,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检查网络、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资源采用的是高一《信息技术》这本教科书,并在Moodle平台上搭建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充分的学习资源中取得进步。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首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对班上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学习成绩的分析后,结合学生对Word软件的熟悉程度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然后对每一个层次内部分组,采取的是同一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同组伙伴的方式,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自主选择后根据他们的人数、学习情况等稍加调整。具体的分组为高、中、低三层,每一层有三个组(高层1-3组,中层4-6组,低层7-9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为5人。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习效果,将每一小组的学生安排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学习,增强小组协作能力。具体的教学活动如下。

活动一:教师详细介绍Word软件中的插入和格式编辑功能,采取面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掌握了这两个编辑功能后,教师进行网上教学,更形象地将重难点体现出来,组织学生学习,学生将在线学习没有掌握的知识做好标记,教师再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多次循环后达到教学目标。

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各个小组讲解完自己的作品介绍后,参照之前拟定的高中低层的评价标准,投票选出小组内的最优作品。教师结合学生选出的作品进行网上教学,在网络平台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辅助学生认识这些作品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

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修改作品,组内成员相互提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作品。教师观察各组成员在修改作品的过程中的表现,进步明显的学生可以将其分在更高的层次。

活动四:教师将学生修改后的作品再次展示在Moodle平台上,通过网上教学,教会学生分层评价,经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后,最终评选出班级内最具创意奖一名、最具活力奖三名和最具潜力奖四名,并一一颁发奖状。

(四)教学评价设计

本次研究采用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即教师评价、学习者自评、学习者之间互相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营造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其次,在评价的内容上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行为态度等综合能力,而不仅是学生的成绩,实行差异性评价,使成绩差的学生也能获得学习的喜悦。再次,评价的方法要由单一转变为多样,不仅要注视量化评价,还要结合质性评价,以往的评价采取的是试卷测试,用学生的成绩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这样的评价是不合理的,所以,要求我们结合质性评价,即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等作为评价的依据之一。最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处于高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法”评价,坚持严格的要求,追求更高的标准;处于中层的学生采用“激励法”评价,既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又要激励学生向前发展;处于低层次的学生采用“表扬法”评价,教师应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驱除自卑感,重拾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3]。

四、结论

随着现代通信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程序也在不断更新。本次研究提出的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教学的思想理念。通过实践结果表明,这一模式不但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谭庆芳.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及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 学,2011.[2] 刘小丹.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可行性探讨[J].湖湘论坛,2006,(02):92-93.[3] 刘晓华,孙为民,刘晓军.素质教育下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J].物理通报,2012,(12):13-1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基地,湘教科研通 [2012]32号。

混合学习模式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课程 混合型 学习模式

混合型高中英语教学将教师课堂指导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相混合、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学习相混合,这完全符合信息化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效,培养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基于不同目的,混合不同的知识领域、有效促进其语言技能的训练、提供有效的师生交流渠道、积极发展学习者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观念。

1、综合英语混合型学习模式的实施前期分析

1.1. 教学对象分析。为了让综合英语混合型学习模式更好地实施,笔者对教学对象进行了英语入学水平测试及相关问题的前测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为:开放教育英语大专学生新生,具体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学习动机,网络使用技能及对网络教学的态度。

测试及调查表明:①大多数电大英语大专学生学习的目的比较明确,功利性较强。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整体水平较低,信心不足。而且他们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③100%的学生都使用过网络,95.2%的学生有两年以上的网龄,并且掌握了一定的网络使用技能,主要用于聊天,浏览网页,听音乐,看电影,最常用的是 QQ 聊天等。但是以学习为目的主动上网的学生不多,只有 21%;另外,由于经济、工作等原因导致每天上网时间不足 20 分钟的有 26%。95.2%的学生认为网络对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93%的学生愿意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喜欢的形式主要有收集网络信息、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交流合作。④教学内容单一化.在面对面的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普遍以课本为纲,根据课本内容组织教学,一个学期完成一本书的讲解任务。这样学生必定会将所有注意力集中于课本内容,并误认为英语课程的学习就等同于课本内容的学习。但一般来说,任何课本在选材方面很难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要,同时,从资料收集到出版成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有些原先热点的话题可能在经过了几轮的使用后已经过时,如果只将学习内容局限于课本,既不因人而异,也不与时俱进,在一定的程度上会降低学习者的兴趣,影响教学成效。

1.2. 课程内容分析。“综合英语”是一门英语综合技能训练课,包括听、说、读、写、译多种技能的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和篇章结构)的学习和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不同环境下英语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打好基础。

2、综合英语混合型学习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2.1.构建运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建构 6 个基本功能模块:①教学平台管理系统设置模块;②课程和课件资源管理模块;③网络交流互动模块;④作业测验模块;⑤统计分析模块;⑥帮助及辅助功能模块。

2.2.制定实施方案。事先制订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好课程大纲、文本内容、阅读材料、任务安排等。确定教学工作进度安排表,并明确学生在何时该做些什么、该如何做。教师需要从备课、课堂活动安排、准备素材、布置和检查作业等各个方面,精心进行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学生调动以有知识结构,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

2.3.面授课堂的运用。根据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集中面授辅导,除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适量讲解与答疑外,主要应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课堂辅导和学生交际活动要尽量按照“学习指导”里的学习步骤的提示,采取 Pre-task,On-task和Post-task三个步骤来进行,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辅导要围绕学生的活动来展开,可采取答疑、组织对话、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方法的机会。

2.4.网络学习的运用。教师要对学生的网络学习作出指导:①网络学习的学习资源方面,明确教学目标,掌握网上课程资源,向学生说明网络资源的使用和要求,包括学生个人主页,中央电大的《综合英语》国家精品网络课程,提供有助英语学习的网站网址。②网络学习的技术方法方面,培训学生上网技术包括网络搜索引擎,电子词典的使用等。为学员建立 QQ 群,进行实时及非实时远程协助、答疑、公布消息等。③网络学习过程的安排及监控方面。明确学生每个月上网学习不少于 20小时,网上发贴不少于 25 个,网上作业按时完成。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长可以指定或学生自选。让学生互助和协作完成一些特定内容的作业。

2.5.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都离不开学生在说,听,写,读,译五个方面前的基础知识,因此有必要脚踏实地的抓好这五项基本能力。加强说,听交际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写作,阅读和翻译,因为他们相互促进。

此外,我们还必须在应变能力和素质方面培养他们。我们的学生心理素质很差,见到外国人就不自在,本来就不够好的英语水平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培养并加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有助于加强心理素质,高职高专的学生还应该训练自己的礼仪,良好的礼貌修养和个人仪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既然选择了语言教育,就要了解西方文化,吸取其精髓为我所用,这样反过来又能促进我们的语言学习和对外交流。

3、综合英语混合型学习模式实施效果

在课程结束后,我们设计了综合英语课程知识测试卷和学习反馈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反馈信息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与前测问卷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获得预期相关假设的验证。数据表明综合英语混合型学习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课程内容认知领域,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②网上学习技能领域,掌握相关技术手段;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学习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研究性协作学习能力。③情感领域,由于课程教学线上线下的合理安排,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建立了自信心。面授课,网上实时及非实时协助、答疑,为学生及时扫除学习上的障碍。通过交流,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加强了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主能动性。

结束语:

混合模式强调教学不应只关注学习内容或是某项技能,而应更多支持学生在社交能力和情感方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是开放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相对来说,教师参与度高、指导力度强的讨论得到学生的应和多,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交流内容也很有意义;而教师参与度低、指导力度弱的讨论则明显比较萧条,甚至无人理睬。由此可以看出,在混合型学习模式中,教师 online 辅导的参与和反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巨大。而校本课程开发是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微型化、情景化与多样化是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之所在,其重要性体现在帮助学生职业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完善学校英语课程体系、形成学校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同时,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也面临着开发主体素质能力欠缺、课程体系稳定性合理性不够两大挑战。

【参考文献】

[1]申霞.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课程混合型学习模式初探[J]. 中小学电教,2009,12:7-10.

混合学习模式 第7篇

1 混合学习的内涵

(1) 混合学习的概念

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 是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定义。北师大著名教授何克抗认为, “所谓Blended Learning,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 使二者优势互补, 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何克抗, 2005) 。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 是人们对网络学习 (e-Learning) 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 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 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 (Face-to-Face) 教学和在线 (Online) 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整合起来, 以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 (李克东、赵建华, 2004)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 混合学习模式就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但这种结合并不是形式上的单纯叠加, 而是将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 混合学习的特点

第一, 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混合

混合学习模式既要求学生有效把握课堂学习时间, 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 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资源, 激发学习热情, 扩大视野。传统课堂的最大优点就是师生间的面对面交流, 学生可以轻松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知识, 遇到疑问直接提出, 及时得到反馈, 使学习过程更加流畅。然而, 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无法展现更多的教学资源, 网络学习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多种形式, 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混合

利用移动终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选择学习资料, 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 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网络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 但学生需要具备明确的学习动机、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坚强的学习毅力, 才能更好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并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和困惑, 这就需要借助网络通讯工具跟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大家互相帮助, 分享资源, 这种协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 进而促进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 (康文静, 2014)

2 混合学习可以借助的现代教学手段

(1) 慕课 (MOOC) 平台

MOOC出身名门, 课程覆盖面极广, 可以说集结了世界顶尖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是任何一所大学都无法比拟的。教师在MOOC平台上开设相关课程, 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传授部分前移, 鼓励学生课前在网上自主学习要讲授的内容, 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提问和讨论, 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真正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MOOC翻转课堂所推行的“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教学模式将一改大学英语教学往日沉闷的一言堂, 实现学生的高度参与,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微信平台

微信, 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为智能终端推出的一款能够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视频并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即时通讯软件。借助微信公众平台, 教师可以随时向学生推送跟课堂教学有关的优质学习资源, 原声电影、英文歌曲、背景图文等, 形式多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而学生之间可以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锻炼英语听说能力, 利用文本发送功能提高写作水平。另外,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基础组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 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合作完成, 并及时批改、反馈, 引导学生完善对知识点的掌握。

(3) 英语网站和论坛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造就了很多优秀的英语学习网站, 比如可可英语网、沪江英语网、CCTV-英语等等, 里面频道众多, 集合了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丰富的学习资源, 实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相结合, 既能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英语技能, 又能开阔学生的英语视野。而论坛是当前大学校园讨论交流的主要平台, 学生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观点, 也可以上传学习资料, 交流学习经验。这是一种平等民主的交流方式, 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 进行讨论和答疑解惑。

当然, 除了这三个常用的英语学习平台之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QQ空间、电子邮件、博客等网络媒体发送学习资源,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说, 混合学习模式是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大学英语混合学习模式的具体建构

利用移动技术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学习模式的整体思路如下:课前自主预习、课堂注重互动、课后布置任务、评价有始有终。下面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Time-Conscious Americans (注重时间的美国人) 为例, 简要说明在实践教学中这四个环节的具体操作。

(1) 课前——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自主预习

教师需要利用网络媒体提前两天将该单元的单词和课文的音频发送给学生, 要求学生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反复跟读单词, 达到会读会写的目标, 熟练朗读课文, 理解文章大意, 并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1) Who are more conscious of time, Americans or Chinese? (美国人和中国人相比, 谁更注重时间?) (2) Can you give an example to prove your idea? (你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吗?) 因为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 达到相同预习目标所用时间也不同, 课前自主预习可以大大缩减课堂教学中这一环节所投入的时间, 提高课堂利用效率, 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教师面授, 注重互动

课堂上教师可以直接进入互动环节, 跟学生一起探讨之前提出的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了解课文的背景。因为学生是有备而来的, 会使“Warm-up”互动环节轻松愉快, 师生可以迅速进入之后的课文讲授环节。 (谌登峰, 2013) 在讲授过程中, 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讲解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更要注重利用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培养学生语篇分析的思维模式, 提高学生的整体性阅读认知能力。

(3) 课后——协作学习, 完成任务

借助微信平台组建不同层次的大学英语学习小组, 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添加到各个小组, 参与学习活动。而教师则根据不同小组的实际水平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口语讨论题目, 比如第一单元的话题就是“你能分别从饮食、教育、习惯、子女抚养、政治体制等方面说出哪些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引导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搜集资料, 共同讨论, 形成oral report, 以视频的方式上传给教师, 或者在下次课堂上现场发表, 由教师根据小组成员的整体表现给予评价。

(4) 课堂内外——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提问或测试等手段来检验学生对词汇、篇章的掌握;对于课后布置的任务, 文字类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完成后以文本形式发送给教师, 教师批改后及时反馈, 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知识点的掌握, 并积极投入到下阶段的学习当中;而对于口头作业, 可以鼓励学生将音频发送到微信群里, 教师联合其他学生共同评价, 大家互相提出建议, 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从而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4 结束语

利用手机等移动技术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学习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但在实践教学中还处于摸索阶段, 它的进一步推广面临着很多不利因素, 比如校园网速不够, WIFI资源缺乏, 学生无法自由使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很多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需要进一步培训, 才能更加顺畅地引导和监督学生在线学习;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自控能力, 没有教师的时时监督, 学习效率低下等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9) :37-48.

[2]康文静.混合学习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8) :9-11.

[3]李克东, 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7) :1-6.

混合学习模式 第8篇

1“教问”

传统的教学以“教知”为重,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教师是知识的来源、知识的播种者,学生是外部刺激的简单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教学目标以知识灌输和记忆为重。

1969年Barrows教授在医学教学中首次应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强调了“问题驱动”,因而带来了教学效果的可喜变化[1,2]。张楚廷教授于2007年最早提出“教问”的教学思想,教学即“教问”,引导学生学着问、学会问[3]。“学问”是不断学着询问、疑问、质问、解问、再疑问的过程,“学问”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所追求的目标。教师要“带着一荷包问题”进课堂,用问题启发和调动学生思考,还要引导学生愿问、敢问,不仅要教他们善问,还要让他们爱问。

在问题引导下的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4]。

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类型和不同的智力优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或探究某个课题,都需要动用一定的知识储备,要运用各自智力优势和专业素养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5,6]。

2 教学模式的设计

构建多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问”理念渗透其中,主要包括问题引导的课堂教学、问题讨论为主的在线学习和开展课程实践活动的小组学习三个教学环节;利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其中的课程资源区和问题讨论区各自发挥不同的教学功能;采用学习成绩形成性评价调控教学过程,见图1。

1)三个环节各有侧重,课堂以“师问—生答”为主(问题启发)、在线以“生问—互答”为主(问题拓展)、学习小组则以“互问—互答”为主(问题探究)。教师在课堂上启发、示范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在线问题讨论和学习小组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人自主学习情况和小组活动情况定期在课堂和网络平台进行展示、汇报和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包含了问题驱动、各环节相互驱动、师生相互激励驱动的学习动力系统,构成学习系统内部的自驱动力。

2)依托学校建设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支持,教师在课程平台上能够自由设置多个栏目,如教学资料、课程讨论区、课程作业等,使其兼具教学信息发布、自主学习平台、互动交流平台等多种教学功能。

3)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助课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非量化)等方式,其中课堂教学占25%、在线自主学习占25%、学习小组活动占10%、期末笔试占40%。分别对学生在主要教学环节的表现、学习小组各成员贡献、个人的学习收获和进步进行评价。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所造成的学生为考而学的弊端[7]。

3 教学模式的实践

2015年春季学期,笔者以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生物技术专业67名学生为样本,对专业基础课程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基于“教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课前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学生组建5~6人的学习小组,由小组长组成助课小组,助课小组协助教师进行教学组织和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下进行课程内容的教学,包括基础问题、渐进性问题、拓展问题,每部分都可以是“问题串”,问题要精准、巧妙,才能起到启发、引导、激发和示范的作用。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参与问题提交与讨论、浏览课程资源或分享自主学习资料,自主学习情况汇报一般在课前10 min进行。学习小组活动内容可以学生自拟或者教师制订,例如可选择某个课程内容模块进行课堂总结汇报和答疑,或者选择课程讨论区的问题进行梳理解答等,活动材料(包括成员贡献、汇报PPT、活动视频、图片、活动感悟等)要提交到网络课程平台。

4 教学效果

通过课程组教师听课、学生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与学生个别交流、学习总结(小组及个人)、课程QQ群实时反馈等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该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个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也提供了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汇报和学习小组活动受到欢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8.2%和84.9%的生学认为这两个环节对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学生表现看,从学期初被要求回答问题和提问,到后来变为主动提问、课堂内外随时提问和讨论,逐渐养成课上积极互动,课后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大胆质疑的习惯。调查结果表明: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达到62.7%,71.2%的学生能在课后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在线提问和问题回答。在教学期间,课程讨论区问题讨论记录1 500多条,约20条/人。

“教问”创建了多维互动的媒介,这个媒介就是在共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时,如果仅限于把知识告诉学生,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没有建立起师生间和生生间交流互动的基础。大家针对同一个问题,产生思维碰撞才有交流的基础。问题的传递激发了师生的头脑风暴,获得高级思维碰撞和交流的享受。“教问”让课程教学像球队训练,教师(场上队长)和学生(队员)在问题(球)的传递和带动下,积极互动、倾情投入,完成相互激励的学习过程(训练),形成性评价(规则)进行过程控制,达成提升学习能力(强身健体)、提升专业素养(增进球技)、培养合格人才(赢得比赛)的目标。教学变得积极、热情,不再被动、沉闷。

5 对教学模式的思考

5.1 教学理念是基础,教学设计是关键

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设计只是手段,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首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其次才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进而带动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单纯追求形式或模式的改变,难以达成深度而有效地融合。为完成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智慧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见表1。

从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教知”与“教问”的教学模式在多个方面存有差异。

5.2 课程信息化的意义

社会信息化使教学信息化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甚至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信息时代出生的人,通常被称为“数字土著”或“网络一代”,他们有很强的个性,能迅速接受信息[9,10]。实践证明,把虚拟社交和娱乐手段的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学生是欣喜的、欢迎的,并展示出极大的兴趣和适应能力。

课程信息化把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空间拓展为开放性空间,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课堂上的“师问—生答”与课后网络平台上课程讨论区的“生问—生答”“生问—师答”相得益彰,为实现“教问”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11]。

5.3“教问”能力提升

“教问”带来师生相互激励的教学过程,拉近了师生距离,使教育与教学都变得更有效。其中不断提升“教问”的教学能力是关键,例如怎样设计不同类别的问题以提高问题质量和提问技巧?怎样把“教问”与混合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怎样把握混合的比例与融合的程度?怎样完善评价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和巧妙的设计。

摘要:针对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和习惯机械记忆的问题,笔者设计了基于“教问”的,由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和小组学习三个互驱动环节构成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教问”使共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成为多维互动的媒介,通过问题的传递,激发师生的深度思考和积极交流;三个教学环节分别发挥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具有了延展性和个性,为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合作建构和有效学习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大学教学,教问,混合式教学,分子生物学,课程信息化

参考文献

[1]乔玉玲,郭莉萍.PBL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0):58-60.

[2]曲均革,黄贝贝,龙正海,等.PBL教学在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课程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7):1106-1111.

[3]张楚廷.大学里,什么是一堂好课[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73-76.

[4]张义兵,陈伯栋,SCARDAMALIA M,等.从浅层建构走向深层建构:知识建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09):5-12.

[5]SCARDAMALIA M,张建伟,孙燕青.知识建构共同体及其支撑环境[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3):5-13.

[6]丁妍,王颖,陈侃.大学教育目标如何在学生评教中得到体现:以24所世界著名大学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1,9(5):18-22,44.

[7]李文艺,刘婷,袁霖.生物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1上):260-262.

[8]冉伟刚.高校学习方式从知识精加工型到知识贯通型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6):12-14.

[9]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75-84.

[10]BENNETT S,MATON K,KERVIN L.The‘digital natives’debate: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vidence[J].BJET,2008,39(5):775-786.

混合学习模式 第9篇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BB平台,学习的模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在线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活动越来越丰富, 各类同步、异步交互工具在各种形式的在线学习的教学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合式学习” (Blended Learning) 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对“网络化学习”深入思考之后提出的概念, 是传统教学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互补, 目前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学界探讨的新领域。在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入的背景下, 混合式学习为高校教学改革, 解决高校扩张带来的教学资源紧缺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经过近十年的研究, 混合式学习理论逐渐成熟, 目前, 传统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辅相成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广泛应用。

一、混合式学习的定义

英国学者索恩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从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发展而来的概念, 它将在线学习与更多的传统学习和开发方法混合起来”。

国外学者Singh&Reed提出, 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 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 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 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国内学者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 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 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例如, 运用视听媒体 (幻灯投影、录音录像) 的学习方式与运用黑板、粉笔的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

黄荣怀认为混合式学习可以视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新兴”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通常以虚拟学习环境为基础, 通过基于计算机的标准化学习系统为在线学习的内容传递提供支持, 促进师生在线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李克东提出, 他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将面对面 (Face to Face) 教学和在线 (Online) 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 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 作者认为可以将混合式学习分为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能力等等, 这就富于了“混合”更宽泛的意义。混合式学习环境涉及到远程学习环境和传统学习环境, 但并非两者的简单叠加, 它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范式。因此, 如何发挥两者的优势提升学习效率, 便成为混合式学习环境中的重要问题。而且, 在这种混合式学习环境中, 学生和教师的满意度如何得到提升, 以及多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运用得当与否, 会对学业成绩和学业完成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BB平台分析

BB平台致力于帮助院校打造一个真正的互联互动的网络学习环境, 以实现互联网为教育带来的强大力量。在这个环境中, 任何教师、学生和研究者都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间浏览内容、获取资源、评估教学效果、实现彼此的协作。

BB软件系列由以下3个平台组成: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Blackboard门户社区平台、Blackboard资源管理平台, 其中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拥有一套强大的核心功能, 使教师可以有效的管理课程、制作内容、生成作业和加强协作, 从而协助学校达到与教学、交流和评价有关的重要目标。这些关键的功能包括:课程管理、课程内容制作、选择性内容发布、课程大纲编辑器、学习单元、在线教材内容 (出版商的课程包) 、教学工具、个人信息管理、讨论区、虚拟教室/协作工具、小组合作项目、测验和调查、作业、成绩簿、报告和学业表现统计。

三、BB平台下混合式学习模式

目前, 与混合式学习环境相关的研究仍然比较少, 但在不断地发展。混合式学习模式如何更好地融入教学环节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型学习环境的诞生, 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系列的思考:在这种环境下, 师生如何从事教与学?如何合理地设计这种环境?混合式学习环境涉及的要素如此之多, 变量和因变量的控制就变得非常复杂。混合式学习环境为我们创造了很多机会, 我们也迫不及待地想发挥其优势, 但任何一种学习环境都有一定的发展之道, 其运用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实际需求。作者经过教学实践探索出网络课堂+协作学习和在线课程分析设计+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 其效果比较理想。

1、网络课堂+协作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 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建构获得知识。因此学生应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学习。网络课堂+协作学习模式, 是通过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 从旧知识导入, 运用开放性问题创设情境, 逐步引导学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以信息技术课程中数据信息加工为例, 教学内容分析:Excel软件的功能与操作是课程学习的重点, 通常以课题讲授和上机操作相结合进行学习, Excel软件的功能是理论知识, 以课堂上教师的教授为主, Excel软件的操作则需要学生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 表格中数据的录入、分类、筛选等功能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和难点。

教学设计环节包括三个环节:活动一:将全部学生分成10组 (4-5人一组) , 各组选定一个组长并明确成员的分工, 以便开展系列小组协作学习活动。再由各小组从BB平台中的课程设置栏目的系列学习任务中, 按照学习兴趣和成员特长选定几个任务, 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活动二:教师介绍讲解Excel软件中各项功能的使用, 学生上机具体操作,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可以小组协作解决;活动三:各小组先将作品在小组内展示, 再选出优秀的作品, 放在BB平台上供大家欣赏点评。

2、在线课程分析设计+在线学习模式

之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通常是教师把课程讲授的内容及其他资源直接放在BB平台上, 学生只是被动的浏览学习。如果由教师通过发布资源使学生自学, 以阶段划分课程内容, 以若干个学习活动为楔子, 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和消化。首先教师把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学习内容、案例、评价标准放到BB平台上, 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具体化和形式化, 然后学生登陆到BB平台进行在线学习, 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评测。

四、结论

混合式学习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混合式学习对各类学生都会有所帮助。但从相关决策者的角度来看, 应考虑在何种情况下, 混合式学习会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随着混合式学习的日益成熟, 其多样性模式会呈现多样性发展, 在未来的研究中, 混合式学习有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即院校研究和学习效能研究。院校研究主要考察教师的接受程度、技术支持与培训模式, 学习效能研究侧重于混合式学习环境的概念性框架和模型、实时交互与计算机中介的交流的作用、学习者选择与自我调节的作用等。

参考文献

[1]Kaye Thome.Blended Learning how to integrate online&traditional learning[M].London:Kogan Page Limited, 2003.

[2]Harvey Singh.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3, 43 (6) .

混合学习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第10篇

一、混合学习的内涵

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 (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1. 混合学习可以是一种思想或观念

去除了长期以来教育技术领域对数字化学习理想主义的认识, 即盲目乐观地认为数字化学习可以代替传统教育, 当然这种理想也有可能实现, 但是需要太多的条件, 还需要人们去接受, 而人恰恰是最复杂的因素, 人的观念、情感、习惯以及物质与技术条件都会影响到数字化学习理想的实现。各种学习方式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优劣势, 只要把它们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能解决教育教学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就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现实问题, 要彻底改变教育或教学形态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设计者或学习者观念的转变、操作的熟练程度、探究新的学习方式的愿望、创造性地改变现状的能力等都决定着该学习方式的成功实施。

2. 混合学习是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

何克抗教授认为, 混合学习是在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育思想下开展的一种教学策略。黎加厚教授也曾指出, 关于混合学习的学习和研究, 主要是要针对具体的教学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混合学习的思想会影响到教学结构的改变, 即教师观、学生观、教材、教学媒体、教学方式等。教学要素围绕学生的学有不同的解释:教师, 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和支持者;学生不再被当成知识的容器, 而是认知的主体, 教学的过程应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教材已扩展到传统教材和数字化教材 (单机的、网络的) ;教学媒体不再被当作促进教师电灌知识的工具, 应是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工具。

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混合学习的意义

混合学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学习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 这种提升会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 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仅只是形式的改变, 而是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混合学习强调的是通过不同学习方式与不同学习技术的综合运用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混合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 课堂学习

(1) 学生角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首先学生要学习并理解这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 然后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在这之后是回顾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提建议。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这些活动, 需要教师和其他教学媒体的辅助。

(1) 理解知识点。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主要还是依靠教师的讲解, 也就是传统课堂的面对面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就是教师可以及时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如, 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学生会表现得非常感兴趣, 教师就可以相应地展开讲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实践技能。计算机教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技能的掌握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对技能的学习, 首先还是要通过教师的演示, 但是教师要点到为止, 不能从头到尾演示一番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角色应当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辅助者和促进者。在学生遇到困难, 并且自己能够找到解决方法的时候, 正是他们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时候。另一方面, 由于还有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所以教师可以上传部分内容的演示视频, 以供这些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 这样教师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辅助少部分特别需要帮助的学生。

(3) 网上答题。在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实践任务之后, 他们需要在网上进行在线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是本节课或前期学习过的相应知识点。题目由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编写, 在上课前上传到网络平台上。由于可以设置测试的可用时间, 因此学生在上课前看不到题目内容。学生答题时, 每个人的题目和选项都是计算机随机分配的, 所以他们无法进行简单的抄袭。每次答题结束后可以马上计算出分数, 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会觉得很有吸引力, 答完题后都会相互比较分数,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角度。

(1) 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需要教师的讲解与启发, 在这方面不能完全依赖网络, 需要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 由教师来辅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点。另外, 教师还要通过制作电子课件来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资料。同时, 考虑到学生两极分化的客观现实, 还要为理解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外知识, 以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

(2) 辅助学生进行技能实践。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尝试探索的空间,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才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教师应该和学生处于共同探索的平等地位, 不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马上就提供帮助, 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来解决, 教师只给予有限的启发, 这样学生才能记忆深刻, 并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样,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的视频演示, 提示操作要点和技巧, 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帮助, 发挥混合式学习的优势。

(3) 通过多种途径得到反馈。通过这种混合式的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首先, 从传统课堂方面。在传统的面对面课堂上, 教师可以得到学生掌握技能情况的反馈, 并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随时进行解决, 并且可以在发现学生共同犯的错误时, 统一地进行纠正, 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其次, 网络可以作为传统课堂的有力补充, 提供给教师更多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在线测验成绩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 更加重要的是, 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课程的建议。这样一来, 不但教师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合学生的需要, 还为教师和学生开辟了一条沟通的途径。总之, 利用混合式的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比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反馈信息, 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指导。

2. 课下学习

(1) 课外扩展内容学习。在网络上会有教师提供的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和较新的计算机技术动态, 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随时阅读学习。计算机学科是一个飞快发展的学科, 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 教师有时并不能完全站在潮流发展的前沿。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供资料, 实现教师学生共同学习的目的。

(2) 讨论区学习。网络提供了讨论区的功能, 教师可以为自己的课程建立讨论区, 可以赋予学生不同的权限, 如可以让比较活跃的学生做讨论区的管理员, 监督讨论区的内容及负责用户的管理。学生能够在讨论区分享学习感受, 探讨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及流行的计算机技术。

(3) 利用邮件与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学生可以通过邮件向教师发送文件, 有些课上没有完成实践任务的学生, 可以在课下完成该任务, 然后利用邮件发给教师。教师可以酌情赋分, 学生还可以通过邮件向教师提问或者进行其他方面的交流。

对一个不太擅长通过网络进行辅助教学的教师而言, 混合学习确实需要教师付出许多时间, 这些时间主要花在:熟悉混合学习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熟悉多种传递方式和媒体的特性及其操作运用, 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不同的教与学策略,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制作学习资源等。鉴于混合学习的实施对计算机教学的莫大益处, 教师一定要付出努力, 同时, 学校也应有一套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 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为混合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混合学习模式 第11篇

摘 要:混合学习模式在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中所发挥的实效性作用备受关注,因此也被视为21世纪日本大学教学改革的希望所在。在分析其在高校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上,本文对混合学习模式在日本高校的应用做了探讨。

关键词:在线学习混合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9-0071-04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学校教学从传统面对面型课堂教学到现代社会逐渐普及和应用的在线学习,我们看到随着学习环境和学习系统不断充实和更新,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的受益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对高校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化,这让更多社会人群受益的同时,在国际化竞争和知识经济的时代下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从2004年起,日本大学都必须接受国家认可的评审机构的教学评价审核。日本高校教学评价审核制度的形成,无疑进一步促进了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从传统的教学手法或者教学体制上探求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并不是短期内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优势力量,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短期内却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中,基于在线学习的混合学习模式(Blended Learning)在日本高校应用不久,便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这两年,日本以混合学习模式为研究对象的报告和文献大幅增加,其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对于我国高校今后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二、基于在线学习的混合学习模式在高校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混合学习,最初是指在传统教室中将培训和在线学习结合一体的学习模式,后来发展为指多媒体和多种学习模式结合开展的混合型学习(Harvey,2003)。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成一种教学方式,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1]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单一在线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出了积极的效应。

1.在线学习在人文社会要素中的局限性

混合学习模式的操作环境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而在线学习的前身源于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BT(Computer-Based Training) 和WBL(Web-Based Learning),这些学习模式最初是用于企业内部培训的。对于企业而言,在线学习没有时间、场地和人数的限制,加上其在教材开发和分发上具有独特的灵活性,大大节约了企业的培训成本。但是,这种单纯的在线学习模式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是否和企业培训具有同样效应呢?答案未必肯定。

在线学习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合适的硬件装置,同时对学习者本人的IT技能也有所要求。学习者究竟能够多大程度地利用在线学习系统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最终还是取决于学习者自己。换而言之,如果学习者自身主体性学习意识不强,或者本身所掌握的IT技能有限,在线学习对他们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尽管在线学习具备了交流沟通的重要功能,但是由于在高校教学中人文社会要素的存在,教师的教学指导、小组讨论、协作作业、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式的沟通则是在线学习始终无法取代的。这就如同远程教育无论如何发展和完善,大学校园的传统教学依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一样。

2.在线学习在高校教学目标中的局限性

在高校教学当中,各学科领域不仅分门别类,而且根据学科特点,同一领域的专业学科又被进一步细化,因此,教学内容、标准、指导方法也各有不同。日本学者草薙信照将高校的教学目标概括为理解、创造、思考、综合和发现四个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2]

就理解阶段的学习目标而言,主要取决于学习模式和教材。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知识理解为中心,学习者如果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仅简单的教材、教学提示性指导和小测验这些教学功能就能覆盖相当一部分学习任务。但是进入到应用阶段后,如何发掘学习者的创造力、思考力则是教学上需要思考和花功夫的地方;同时,向学习者提供更加合理和充实的教材也随之必要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线学习模式所提供的学习支持则无法帮助学习者实现满意的学习效果,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就学习者的主体性而言,教师和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形式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学习者最初在理解目标阶段,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环境中,并能以简单的一问一答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当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基础后,自身主体性则在学习过程中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交流的“自我主导”阶段。这样,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交流对话,帮助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获得启示、完成创造思考的学习过程,则是教学实践中需要探究的课题。

在以上三个阶段的学习目标逐步实现的基础上,学习者进入了协作阶段。学习者通过相互间的协作过程,综合目前为止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共同合作、交流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论证和检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这个过程,是高校教学过程的核心所在,也是高校职能价值的最高体现。舒尔茨曾经指出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研究和发现人才。就国际化竞争和知识经济的现代社会而言,研究和发现人才成为高校教学的核心命题。在高校教学中,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规划,高效地组织教学实践,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创造思考的过程,发现自我价值,不仅是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教学的使命。单一的在线学习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效应及其有限。

3.混合学习在高校教学质量提高中的实效性

Driscoll(2002)曾对混合学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她认为混合学习意味着学习过程可以“是基于Web技术(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多媒体和文本)的结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和教学技术(或者非教学技术)的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视频、CD-ROM、基于Web的培训和电影)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1] 从Driscoll对于混合学习多种形式的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到其过程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混合学习能够克服在线学习在异步学习过程中,由于自我学习意识懈怠而无法继续学习过程的弊端;同时,学习者能够在合理的教学规划和教师指导下,有效利用多媒体学习系统,从而完成创造、思考、综合和发现的学习目标。此外,混合学习本质上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它通过在线学习发挥其在课外预习和复习的教辅功能,一方面能够促进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课堂教学的所学知识和内容,并加以巩固。这样一来,教学质量也就相应地得到了实效性的提高。

三、混合学习模式在日本高校的实践环境

1.在线学习在日本高校的应用现状

在日本,高校近年才开始将在线学习系统导入教学实践中。根据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多媒体教育开发中心就“关于在线学习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灵活应用调查报告书”2007年度的报告数据,日本全国大学中有84.1%的大学导入了在线学习系统。在日本高校中,在线学习逐渐实现了制度化,具体如表1所示。[3]

该制度使得学生通过多媒体完成高校所要求的学分课程合法化并得到认可,但是在线学习普遍用于高校课程教学的情况还是很少。在多数大学中,仅有一部分热心的教师,致力于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的应用研究。在线学习导入日本高校课程教学情况中最为典型的是东北大学的网上学校和信州大学的网上研究生院。学生通过网上远程学习,就可以获得学校认定的毕业资格。另外,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多媒体教育开发中心等机构也开始致力于开发本国的在线学习系统。

基于技术手段以及对于在线学习认识的片面性,加上日本教育传统的保守性,造成了在线学习在日本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一直停滞不前的局面。但是在日本高校中,不少教师认为,在线学习系统的导入会让他们失去教学岗位;另一方面,在线学习系统自身要求有大量的资源和技术来支撑,所需成本较大。高校如果没有成本意识,将该系统按照企业标准照搬入高校教学中,其引发的管理风险也很大。因此,在日本很多高校中,在线学习仅仅用于面向社会成人的公开讲座和多媒体教育当中,校内课程的教学应用还是不多。虽然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开始将在线学习导入一般校内课程的教学中,将几个学时的讲义课程通过远程教学代替,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试点实践,对于多数高校来说,进行同样的教学实践还是有相当难度的。[4] 并且,就网络学习系统的使用技巧而言,需要日积月累地检验和摸索,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2.混合学习模式在日本高校的应用前景

在线学习中,很多学习者因无法避免因自律性而产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懈怠的障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中途放弃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斯兰姆(W.Schramm,1954)提出的媒体选择定律,预期选择概率由可能得到的报酬和需要付出的代价比值决定。换句话说,对于教师和学生在同步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在线学习无论是在成本或学习效果上都不占优势,仅仅是在突破时空局限性、扩大学习机会这一点占有相对优势。但是,在高校教育中,如果能够对在线学习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并发掘其优势和特点,将其用于教学实践中,则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近年,日本很多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导入了基于在线学习的混合学习模式。这种混合学习模式在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所发挥的实效性受到了关注,混合学习模式也因此被视为21世纪日本大学教学改革的希望所在。

四、混合学习模式在日本高校的实践研究

Bersin(2004)指出,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异步学习中,多媒体的选择和适宜的学习计划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规划整合,对于混合学习的教学实践是个重要的课题。但是,如果这些设计规划合理的话,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的满意度是直接相关的。

1.混合学习模式在日本高校的实践案例

本文以日本十文字学园女子大学安达一寿教授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中的实践为案例,对混合学习模式在日本高校的实践进行介绍和分析。安达教授的教学操作环境是将在线学习的课外教辅活动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互联网和投影仪,以讲义形式开展教学,学生并不进行电脑操作。课前,学生利用在线学习系统,直接下载课堂教材,该教材也能作为教师的讲义笔记供学生参考。

参与本次教学实践的对象为十文字学园女子大学一年级的89名女生,教授将其分为两个班进行教学。授课内容是因特网的技术和理论,该课程也是信息系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授课内容和应用教材具体见表2。[5]

安达教授通过自己设计的混合学习教学实践,发现学生通过灵活应用电子提示版进行课前预习活动对于自我学习意愿和学习动机都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电子提示板上如果挂有相关教学课题信息以及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话题时,学生的登录次数明显增加。由此可以发现,电子提示板在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扮演着桥梁链接作用。另外,安达教授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利用小测试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然而通过两组学生的对照数据发现,在整个混合学习过程中,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利用在线学习来辅助自己的学习活动。尽管如此,安达教授将期末考试的结果和使用情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能够积极地使用在线学习的学生,其学习效果的提高与自身积极配合混合学习教学活动是不无相关的。积极利用电子提示板参与讨论、提问和课前利用提示教材进行预习的学生,不仅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进一步深化。

2.混合学习对高校教学的启示

大学教学根据学习场所和授课形式,可分为校园学习和远程学习。校园学习因为教学活动都在同一地点、统一时间进行,这种同步性特点有利于现场师生间和学习者间的沟通,但是无法摆脱其时空的束缚。而远程学习这种根据学习者个人情况自我控制的异步性学习,因学习者的自律性而引起学习意识懈怠,从而影响学习进度、甚至中途放弃学习的消极现象也无法避免。另外,即使在校园学习的课堂教学中,脱离教师的说明而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活动的异步性学习现象也有。混合学习在教师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规划前提下,课前使用在线学习让学生能够按照个人情况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课堂教学的状态。混合学习能够较为有效地克服同步学习和异步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将它们的优势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好的相辅相成的效果。

另一方面,就高校教师特有的职业属性而言,高校教师不仅担负着教学任务,还兼具科研任务。从日本安达一寿教授设计的混合学习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混合学习模式在高校的实践和应用,方便了高校教师课前教材准备工作,为教师减轻了事务性工作负担。课堂讲义内容、相关资料由于事先在网上公布,所以学生可以在课前自行下载,并整理好后带进课堂。这种混合学习模式对于信息技术的系统没有特殊要求,教师的讲义资料、电子提示版、电子小测试都能够简单地通过网上操作实现,操作性质类似于目前流行的博客一样。对于大学研究工作繁忙的教师而言,通过电子提示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疑问和关注的焦点,并通过网上小测试自动评分系统把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和应用情况。教师不仅可以随时对教学内容做到及时调整,也能够针对学生个体情况不同,分别进行细化指导,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混合学习在高校教学活动中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组织者。根据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组织者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稳定地纳入和保持学习材料中更详细和分化的内容,给学习者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6]

教师应该全面客观地认识网络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根据教学领域、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学习教材。日本十文字学园女子大学安达一寿教授的混合学习教学实践是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实践的研究典范,高校教学组织者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混合学习的教学课题。同时,混合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对于今后在线学习系统功能的扩大、根据学习对象个体需要进行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指导方法的确立、

课外学习对象的学习状况的把握等课题的研究都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和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草薙信照.学習学習モデルとコンテンツ開発―eラーニングをオンキャンパス教育に活用する方法―[J].大阪経大論集,(第55巻第一号):142.

[3]渡辺恵子.日米高等教育におけるeラーニング普及状況の差異の要因分析[DB/OL].http:// www.nii.ac.jp/openhouse/h16/archive/PDF/707.pdf/2008.

[4]安達一寿.ブレンディッドラーニングでの学習活動の類型化に関する分析[J].2007,(31-1).

混合学习模式 第12篇

所谓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 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基于此笔者通过分析网络在线学习和课堂讲授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尝试把混合学习应用于《电视摄像》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整合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教学三个平台以及各种教学资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混合”学习模式,经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前端分析

按照教学计划,《电视摄像》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从学习者特征来看,二年级的学生已经适应了中专阶段的学习和生活,随着《基础写作》、《摄影基础》、《电视采访》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开设,学生已经逐渐对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摄像的本质和重要性及自身职业发展进行了初步思考。这种思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自发性、选择性和主动性。对涉及他们未来职业相关联的问题往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愿意付出努力并关注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从课程目标上来看,《电视摄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摄像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掌握摄像机的操作、画面构图、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的拍摄、灯光选择与应用、音频拾录等实际应用技能。

从混合学习环境来看,课程的教学场所包括教室、机房、演播室及节目制作室。在教室中主要由教师全面、系统地讲述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机房可支持网络在线学习,学生收看、搜索与教学相关的视频与音频素材,进行基于资源的自主和小组协作学习。演播室与节目制作室是课程的专用实验场所,能进行课内外实践教学,学生可结合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熟悉各类机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组建学习小组并根据演播室现场的拍摄需要自行进行演员走位、现场布光、录音、摄像等工作,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活动与资源设计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笔者对课程学习活动做出设计,以任金州教授主编的《电视摄像》教材为依据,将课程教学分为以下七个单元,具体学习单元如表1。

按照表1学习单元设计中的目标要求,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渠道来发布信息、资源,主要包括:面对面的课堂授课及交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程相关信息、资源,并进行师生沟通与交流;课外还可通过师生QQ群进行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综合性试验任务情景下的协作学习等。实现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同时为激发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混合学习学习支持,主要包括:明示学习的目标及要求,来引起期望,激发学习的兴趣;提供学习案例及作品范例。即展示国内外优秀的摄像、摄影作品,以及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目的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诊断及调控作用;提供学习过程指导。旨在指导学生依据任务和目标确定学习要点,独自或利用小组协作学习完成各类任务,并随时给予学习评价。

由此,按课程开展的时间序列,本课程单元活动与资源设计可分解为具体的工作和任务,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方案。课程具体教学过程如表2所示,表中反映出了教师和学生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分别承担的基本工作和任务。

三、混合式学习过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混合式学习模式本身是一个整合的概念,虽然其本质并不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但混合式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却体现出面对面的 (face-to-face) 、实时性的 (live-e-learning) 和自定步调的 (self-paced) 学习方式的整合。模式跳出传统的“课堂”视野,以教学单元设计为基本单位来组织教学活动,以优化各个单元的教学效果为设计目标。这就使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按照课程开展的时间序列承担各自的基本工作和任务。

以第四单元“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拍摄技巧”为例,该单元学习活动过程如图1所示。

其中,任务1和任务2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促使他们将课堂学到的相关知识通过思考与相互交流而牢固掌握,为完成任务3和任务4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任务3和任务4又成为完成任务5的前提。即通过学生对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的拍摄训练,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自设定拍摄情景进行拍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纵观该单元的学习过程,既包括面对面的实时教学,也包括学生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共享以及交流。组织方式上既有班级授课,又有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小组成员面对面的协作。从学习活动的形式上看则是课堂上的听教师讲、实验中的动手拍摄、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以及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协作的混合。

四、教学评价设计

正因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综合运用了各种学习形式的整合学习,表现出教学信息与不同教学媒体之间的结合,其实质是教师和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对教学资源的运用和利用的混合。很难有哪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可以对这样复杂的学习方案进行有效评价。目前许多学者提出了混合评价 (Blended Assessment) 的概念,认为针对混合学习应该采用综合的多种评价方法。

结合《电视摄像》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对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活动来说,课程的混合评价应能使学生对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进行自我检视和巩固。对于基本的操作实验,评价应能使学生明确实验的重点,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基于综合实验任务的小组协作,课程的混合评价应体现对任务完成过程的关注,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的收获和体验,总结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提高团队执行力和效率促使自己与人协作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原则,本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应以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如图2所示。总结性评价由笔试和实验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实验考核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随机抽取2个实验项目进行设备的选择与调试、情景的设置,实际的拍摄,教师根据学生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实验结果进行评分。形成性评价则注重对学生学校过程的引导,包括基于课程网络平台的单元自测、实验报告、平时作业和小组自评与互评等部分。

以第四单元为例,图2所示的任务1和任务2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要求写出实验报告,任务3和任务4要求完成拍摄实验,并对拍摄的操作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任务5中小组协作的自摆、自演、拍摄要以评价量规为依据,并基于评价量规进行组间互评。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要完成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单元自测题,并就学习心得进行交流与共享。

五、结语

在《电视摄像》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多种学习形式的“搭配”增强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使过去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心不在焉地听讲,漫不经心地照着教师的操作亦步亦趋地完成实验”的状况得到彻底改观。学生普遍积极思考、主动操作、表现出极大地学习热情,在课程进行的中后期,演播室和节目制作室甚至已变成半开放实验室,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总结性评价中学生的表现也证实将多种学习方式“混合”的教学过程,的确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可以说,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教学研究永无止境,对教学内容取舍的进一步思考,对多种学习形式的合理搭配,以及操作能力训练的项目模块化设计还需深入研究和持续探索。

摘要:本文在研究《电视摄像》专业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对学习者特征、课程目标以及混合式学习环境进行分析, 通过整合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在线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教学三个平台及各种教学资源, 结合电视摄像课程的培养目标, 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 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及探索, 评价表现出了教学效果的优化。

关键词:电视摄像,混合学习,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马丁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1) .

[2]张瑞等.运用混合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微电子工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1) .

[3]薛庆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4) .

上一篇:籼稻生产下一篇:知识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