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府范文

2024-07-21

法国政府范文(精选12篇)

法国政府 第1篇

一、法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一) 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情况

从国际环境来看, 作为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 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陆续开展了从现金制转向应计制预算和会计的改革, 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在一些国际组织 (如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的大力推动下, 特别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还专门制定了一套基于应计制的公共部门会计准则, 促使法国认真思考本国公共预算与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去向。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建立的欧洲账户体系 (The European System o Accounts, ESA 95) , 明确定义了新的以应计制为基础的会计准则, 要求包括法国在内的所有欧盟成员国采用应计制财务报告来计算马斯特赫特条约规定的预算余额, 从而增强欧洲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改革的最终推动力还是来自于法国议会。法国1959年的法案制约了议会在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权力范围, 议会一直在与行政部门的权力博弈中设法增强对公共预算的实际控制力。另外, 20世纪90年带以来法国公共支出持续增长, 使公众对计算公共服务成本, 衡量公共支出效率, 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 增加财政透明度的迫切性日益增强, 最终促使政府和议会意外地在政治上达成了共识——开展政府预算与会计现代化改革, 其中引入应计制会计基础, 重塑中央政府预算和会计体系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1年8月1日《财政法组织法》在议会获得一致通过, 标准着法国政府预算与会计现代化改革的开始。法案作为改革的重要法律保障, 明确规定了中央政府会计的改革内容。该法案规定, 中央政府必须建立三套会计系统:现金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系统、应计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系统和成本会计系统。同时, 建立基于应计制的中央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进而编制以此为基础的中央政府财务报告, 最后还需经过审计部门的鉴证。

二、法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演进

(一) 准则设计的思路——选择合适的参考蓝本

直到2001年法案正式实施前, 法国并没有一套完整的适用于政府部门的会计准则。当时法国有三套基于应计制的会计准则, 分别是:由法国会计规范委员会 (CRC) 发布的“统一会计计划” (PCG) , 适用于企业部门的会计和财务报告规范;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B) 制定的, 用来规范上市公司合并会计报告的强制性的国际会计准则;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共部门委员会 (IFAC-PSC) 制定的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 (IPSASs) 。前两套会计准则是直接针对企业部门制订的, 并不适用于政府会计。后一套会计准则尽管适用于政府会计, 但有关国民经济核算方面的限制性规定是法国无法接受的。根据2001年法案的规定, 除在一些特别的领域, 研究和制定的政府会计准则不应与适用于企业部门的会计准则有所不同 (LOLF, 2001) 。因此设计政府会计准则意味着从上述三套会计准则中挑选合适的部分作为参考, 同时还需要根据政府从事活动的特殊性作出一些适当的修改。然而这三套准则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 特别是“统一会计计划”越来越多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使其作为对政府会计准则设计的参考作用大打折扣, 更不用说为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此外, 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补充, 调整工作可以事先进行, 但是根据政府的特殊性, 特别是承担的社会责任等, 要对准则进行补充则存在一定的难度。以资产负债表为例, 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包括资产、负债、贷款和各项债务等, 一般会计准则可以直接应用;然而政府拥有的如税收、非合同承诺等资源由于其特殊性无法明确界定应归类于哪个要素中, 这些资源在政府部门中所占的份额还相当大, 因此制定涉及这些资源的政府会计准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保证客观性和稳定性, 设计的政府会计准则时随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有选择地借鉴了已有准则的合理部分, 同时突出了政府部门特殊问题的特殊处理原则。

(二) 准则制定的机构与程序

2001年法案正式实施后, 立即成立了一个公共会计司领导下的, 专门负责研究和制定准则的组织——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 (CPAS) , 其成员包括政府部门领导、学者、政府会计实务工作者和企业部门会计师, 以及其他有应计制会计经验的人士, 充分体现了综合专业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良好结合。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分为三个阶段:首先, “会计准则委员会任务小组”负责起草准则, 并将其提交给由具有相关知识和背景的专家组成的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 (CPAS) 进行审议和评价;其次, 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 (CPAS) 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共部门委员会 (IFAC—PSC) 的法国常驻代表保持密切地联系, 磋商现有的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 (IPSASs) 的参考价值;其次, 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 (CPAS) 将附其评价的准则提交国家会计委员会 (NAC) (已是法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 由NAC来确认准则是否符合法国的公认会计准则 (GAAP) ;最后, 当准则经NAC同意后, 国家会计委员会 (CAPS) 发布适用于中央政府的会计准则。这种准则制定的程序为最大范围的讨论准则提供了便利。在政府会计准则正式发布之后, 另外一个专门的机构——“会计现代化任务小组”来负责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 小组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领域 (包括会计规范、组织、培训和IT信息支持) 实践工作的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 并与准则实施涉及部门开展广泛的沟通与合作。政府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这两个小组的指导与协调工作由“预算与公共会计理事会”下设的一个指导委员会负责, 并在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开展经常性的沟通会议。

(三) 准则体系的构成

2004年3月, 法国政府发布了其历史上第一套适用于政府部门的中央政府会计准则, 并从2006年正式开始公共会计现代化改革后, 根据准则应用的实际情况, 连续在2007、2008、2009年进行了修订, 大大增强了准则的时效性和对实践的指导力。修订前后的中央政府会计准则均由概念框架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概念框架始终保持客观性和稳定性未作任何变化, 而指导实践工作的具体会计准则则及时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一是中央政府会计概念框架。中央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定义了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前提, 由这些前提推演出来的主要概念, 并讨论了准则应用的范围和中央政府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局限性, 能够帮助政府会计准则制定者、公共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以及信息使用者理解和运用具体的会计准则。它为准则制定者提供一个概念的标准, 确保不同准则和规定之间的一致性;它为公共会计和审计人员应对特殊情况和新情况下理解和应用会计准则提供指导;它还为政府部门管理者、社会公众、国际组织以及债券和资本市场投资者等提供各自决策有用的信息。法国中央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组成要素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二是具体会计准则。2004年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围绕概念框架内容, 以应计制会计为基础, 分别规范了13个方面的内容。2009年新修订的准则, 除新增项目外仍冠以原来的名称, 但数量从13个增加到15个, 内容方面有三个特点:大部分准则, 包括第4、5、8、9、12号准则, 仍然沿用以前的规定, 内容未作任何改动;对已有准则进行修订后重新发布, 包括部分修订的第1、2、3、6、10号准则和大量修订的第11号准则;为保证准则体系完整性, 同时根据新情况研究制定和发布了过去没有的第14、15号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变化内容简要情况如表2所示。

三、法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演进对我国的启示

(一) 权衡政府会计准则本国化与国际化关系

法国政府设计本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时, 没有完全照搬任何一个参考准则体系的内容, 而是根据需要进行有选择地借鉴, 建立了一套与国际上主流国家或者国际组织存在差异的、反映其特殊经济环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纵观世界范围内, 鲜有发展中国家不加选择地移植国外先进经验, 成功实现其与本国制度环境的“耦合”的例子。因此, 我国应正确处理准则本国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比较和研究基于不同背景下各国不同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制定既结合我国国情、又保持国际先进的准则。

(二) 优化政府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法国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 组织设置方面及时成立了专门机构—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 包括政界、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成员组成拥有较好的代表性与相对的独立性;制定准则过程中每个参与的组织分工明确, 任务具体, 及时召开有关各方的沟通会议, 这些措施发挥合力保证了准则制定程序的公开、透明和民主化。我国已在2003年初成立了财政部领导下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 目前已经开展了多次调研工作, 工作重点是涉及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和具体会计准则内容, 以及其他一些技术性的计量和报告等问题。法国政府准则制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我国下一步开展的工作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三) 优先建立政府会计准则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是对财务会计和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研究, 借以更好地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会计实务, 为其提供一个更一致的概念基础, 并作为评估既有会计准则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指导发展新会计准则”。 (葛家澍, 2004) 法国政府在改革伊始首先确定了政府会计概念框架, 先行解决政府会计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性的问题, 然后据此发布具体会计准则建立政府会计规范体系的做法, 能够有效地确保前后出台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相互协调性和一致性, 从而增强准则的可理解性, 有助于全面实现政府会计目标, 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目前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中还没有这样一个会计概念框架, 对于正处于政府会计改革研究和分析阶段的我国而言, 尤其需要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从而为今后建立基于政府会计理论和概念框架的高质量准则体系提供指导。

(四) 提高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权威性

法国2001年《财政法组织法》是有宪法性质法律规范, 极高的法律地位为其在改革过程中提供重要指导, 保证法规实施中的政策性和权威性, 促进改革顺利进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用来规范政府会计体系的法律规定, 1995年生效的《预算法》重点也是规范政府预算管理体系, 指导政府如何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自生效以来尚未进行修订, 在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制度背景下, 修订或出台新的政府会计法律规范的呼声日益高涨。

(五) 突出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性

法国政府从2004年发布其历史上第一套政府会计准则开始到改革正式实施后的2009年, 其间根据需要连续进行了三次修订工作, 这不仅反映了政府锐意推进改革创新的不懈努力, 更突出了具体会计准则的时效性和发展性, 提高了整个准则体系顺应外界环境不断演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立齐、李建发:《国际政府会计准则及其发展评述》, 《会计研究》2003年第9期。

[2]葛家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比较与综评》, 《会计研究》2004年第6期。

法国政府 第2篇

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人民政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人民政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

四项制度实施方案

2011年,省人民政府决定继续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根据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江在深化全省政府自身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政府自身建设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云政发〔2011〕27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政府自身建设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云政办发〔2011〕52号)要求,为全面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工作,巩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大意义

政府自身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既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迫切需要。当前,**正处于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面临新要求,和谐稳定面临新挑战,改革攻坚面临新任务,对外开放面临新形势。政府自身建设是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新任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行动,是提高政府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政府的重要抓手,不仅对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和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黄金口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更是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州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切实抓好今年政府自身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政府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黄金口岸的中心城市。总体思路:把政府自身建设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要求,围绕深化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采取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的方式,拓展工作内容,完善制度体系、加强督促检查、提高实施成效,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在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在促进政府自身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以政府自身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依法行政能力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内容,也是政府活动的基本准则。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既要不断强化国有资产处置、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重大投资项目审批、财政追加预算支出审批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审批行为,又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行政和监督全过程,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制度,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体系,确保行政机关工作的运转有序、管理规范、高效廉洁,为社会提供快捷、方便、满意的高质量服务。

(三)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政务公开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畅通政府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沟通渠道的有效措施。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创新公开方式,丰富查询渠道,加大重要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和重点工作通报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增强政务公开的有效性,使政务公开成为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

(四)强化行政绩效管理

机关行政效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体现党和政府形象,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继续强化行政绩效管理和行政行为监督,着力控制行政成本,不断提升行政能力,促进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

(五)完善制度保障措施

我市政府自身建设能否再上新台阶,关键在于坚强的领导,精心的组织,务实的作风。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工作体制机制,严格实施督促检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全面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经研究,决定对实施四项制度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调整充实后的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 组 长:** 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 市监察局局长 ** 市发改和改革局局长 ** 市工业信息化局局长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成 员:** 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 市财政局副局长 ** 市审计局副局长 ** 市监察局副局长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 市监察局执法室主任 ** 市网管中心副主任 ** 市政府法制办干部 ** 市纪委纠风办负责人 ** 市政府办督查督办股干部

实施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督查督办股,由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仍以联席会议机制深化巩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落实。

办公室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设立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强化行政效能管理、完善制度保障措施五个推进协调工作小组: 1.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推进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业信息化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审计局。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政府法制办,负责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

2.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推进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工业信息化局、市监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

3.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进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业信息化局、市监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办督查督办股、市网管中心。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网管中心,负责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

4.强化行政绩效管理推进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市发改和改革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审计局。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审计局,负责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

5.完善制度保障措施推进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监察局、市政府办督查督办股。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政府办督查督办股,负责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

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把深化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基本工作内容确立下来,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范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在实施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切实抓好本部门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组织领导和深化巩固工作。

(二)明确组织分工

为明确职责、落实工作,强化实施四项制度联席会议,负责对四项制度实施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全面深化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推行力度,市政府办督查督办股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市监察局负责四项制度实施的监督检查,确保政府自身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尽快取得实效。

五、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认真抓好制度建设

市政府将根据李江副省长在省政府深化政府自身建设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政府自身建设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云政发〔2011〕27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政府自身建设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云政办发〔2011〕52号)和《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政府自身建设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德政办发〔2011〕79号)要求,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2011年**政府自身建设工作任务分解》,把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容具体化,配套措施的完善,从制度上保证政府自身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推动制度落实的联动机制

继续保持和加强政府四项制度联席会议机制,充分发挥其职责和效用,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参照市联席会议的做法,建立健全政府自身建设联动机制,每2个月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深化政府自身建设的工作,整合力量、加强配合,提高政府自身建设目标任务落实的质量和效率。

(三)开展实施成效社会评估,严格实施督促检查 把政府自身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加强制度建设的考评,建立制度实施的奖惩机制,并适时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政府自身建设的实施成效和社会影响开展科学评估。要加强对有关制度实施情况的日常检查,及时收集上报各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有关数据,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联席会议要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力量,加大制度实施的督促检查,对推进不力或不按照规定开展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问责,并限期整改落实,推动政府自身建设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劫富济贫”的法国政府 第3篇

“如果法国富人想出国寻求避税,英国愿意为他们敞开大门。”

还记得电影《触不可及》中的大富翁菲利普吗?奥朗德上台后,像他这样的法国富豪“苦日子要开始了”。最近法国议会正式通过了政府财政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其中新增的“财富特殊贡献税”令富豪们坐立难安。

法国总统奥朗德一直强调不应由普通民众来为经济危机埋单,资本社会中的既得利益者需要为经济环境的恶化负责。为了达到今年的减赤目标,社会党内阁对有钱人步步紧逼。

“亲富人”的萨科齐政府曾在2011年通过了减轻社会团结财富税(ISF)的议案,而社会党上台后不仅作废了萨科齐的改革路线,更是坚决地反其道而行之:新增的“财富特殊贡献税”一旦实行,资产超过一定数量的家庭将在今年缴纳史上最高的财富税。

以一个拥有超过400万欧元资产的家庭为例,在2011年以前的政策下,今年应缴财富税约为7.5万欧元;在2011年的改革之后,这笔税款本可降至5.6万欧元。然而奥朗德新出台的“财富特殊贡献税”则要求这个家庭在今年缴纳9.5万欧元财富税,涨幅高达22%。

面临重税的不仅仅是拥有400万欧元以上财产的2.9万个法国家庭,众多小财主家庭也将开始面临税赋:190万一400万欧元的家庭财富税提高7%—9%,130万190万的家庭则提高了5%—6%。

如此一来,仅财富税一项税收将在2012年为法国带来48亿欧元的收入,这将打破2010年45亿的纪录。与此同时,政府还在着手制定《2013年财政预算法》,并准备对财富税进一步全面改革。除此之外,备受瞩目的75%巨富税目前还在进一步论证中,遗产和捐赠税也将大幅提高。以“挽回萨科齐政府为富人减税所导致的税收损失”。

计划征收巨富税、提高遗产税和财富税、同时拒绝提高商品增值税和削减福利,现任政府正在再明确不过地书写着“劫富济贫”四个大字。法国经财部主管预算事务的部长级代表卡于扎克说:“这项措施要求有能力的人做出努力。”总理埃罗表示:“面对困境,宽裕的家庭和赢利的企业应该作出更多的牺牲。”

与美国不同,法国文化并不热衷于鼓励个人努力追求财富,高昂的雇佣成本也使得劳动力市场没有英美国家那样灵活,底层年轻人想通过个人努力致富的空间并不大。巨富阶层很多是世代相传的财富积累。

奥朗德的新政策促使这些“富N代”集体“出逃”,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争抢”法国富人的局面。

英国首相卡梅伦于6月18日在墨西哥G20峰会上对与会的商业领袖说:“如果法国富人想出国寻求避税,英国愿意为他们敞开大门。”美国密西西比州州长哈雷·巴布尔近日也发言称:“作为一个低税率、亲商而又拥有理性管制法规的州,我们可以铺红地毯欢迎我们的法国朋友。”

政府性质和政府权威 第4篇

1.[2012·全国文综新课标卷38 (2) ]材料:最近几年, 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根据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2011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 教育支出增长27.5%, 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 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在201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 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3.7%。其中, 教育支出增长16.4%, 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9%, 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

结合材料,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

解析:设问的有效信息:“结合材料”、“《政治生活》知识” (这是知识范围的限制) 、“我国政府” (告诉我们需要调动政府的相关知识) 、“为什么” (基本思路是客观实际决定或客观依据+理论依据+事件的价值或者积极影响) 、“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 (实质是重视民生, 这是政府与人民的关系问题) 。

材料的有效信息:中央财政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支出, 这些都属于公共支出。

综合设问和材料有效信息并据此调动知识:民生支出——我国政府的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公共服务职能,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事件的价值——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缩小贫富差距, 维护社会稳定) , 对政府的价值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 。

参考答案:以人为本, 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缩小贫富差距, 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2.[2012·全国文综卷·38 (3) ]改革开放以来, 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 到城市务工。目前, 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 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据调查, 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2009年以来, 大范围的“民工荒”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 不仅缺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 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性”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 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 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材料二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 “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 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统筹城乡发展, 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党和政府为什么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结合国家职能相关知识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建议。

解析:解读设问, 该设问包含两个子问题。

第一个子问题的有效信息:“党和政府” (需调动的知识指向中国共产党、我国政府) 、“为什么” (基本思路同上题) 、“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因此, 试题其实是在考查党和政府与人民的关系问题, 这样可以调动的知识就包括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 政府的性质、宗旨、责任及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那么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这就需要解读材料。

材料的有效信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规模大、贡献大;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民工荒”的常态化;新生代农民工占比大, 受制城乡分割遇到实际生活困难;党和政府重视、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

综合上述信息可以调动如下知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 (或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 政府的性质、宗旨、职能及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再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地位和作用角度、从党和政府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意义角度, 就可以组织起答案。

第二个子问题的有效信息:“国家职能”、“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 政策建议”。材料给出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民工荒” (就业问题, 政府要引导、促进就业) , 二是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问题 (需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所以, 政策建议的着眼点就是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因此, 需要调动的知识主要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参考答案: (1) 是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和政府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维护社会稳定。 (2) 履行国家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让农民工享有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为农民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3.[2012·北京文综卷·38 (3) ]截止到2011年年底,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达1.8万多家, 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 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 有的对外投资企业环保责任意识淡薄, 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到来怀有疑虑, 有的国家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到我国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

结合材料, 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外遇到的问题, 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解析:设问有效信息:一是政府促进企业“走出去”的措施 (这需要政府履行经济职能) , 二是这些措施必须有利于解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外遇到的问题” (这也是设问“结合材料”的要求) 。

材料给出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外遇到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 (措施:减少审批环节) , 对投资国信息掌握不够 (措施:提供信息服务) , 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到来怀有疑虑 (措施:加强对外交流) , 我国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问题 (措施:提供国家外交的保护) , 有的对外投资企业环保责任意识淡薄 (措施:需要政府加强监管) 。

参考答案:政府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公共服务, 减少企业对外投资的审批环节, 提供海外市场环境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加强市场监管, 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承担保护我国公民生命安全、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职能。

4.[2012·山东文综卷·30 (2) ]2012年国家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完善进口政策, 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等。同时, 国家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 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据材料,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分析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政府应如何提高服务水平。

解析:设问有效信息: (1) 据材料, (2) 《政治生活》知识, (3) 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4) 政府应如何提高服务水平 (是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做的问题;行为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 。

而材料给出的就是政府提高服务水平的具体措施, 因此, 应分析这些措施可以与政府的哪些知识建立联系。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 这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和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 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审慎用权、自觉接受监督。

这道题与2012年北京文综卷第38第3问看起来非常相似, 但却有本质的不同。北京卷的那道题要求从问题中找措施, 然后再将这些措施与相关的理论建立起正确的联系, 很好地考查了考纲规定的四种能力。而山东卷的这道题则直接给出了具体的措施, 因此考生要做的是将这些措施与相关的理论建立联系, 类似于“上述做法或材料蕴含了哪些道理”的题型, 这种题型通常要求考生在组织答案时要准确地展示理论与材料信息的具体联系。从能力考查的角度而言, 这种试题的难度较低, 是考生易于掌握的题型。山东卷的这道试题给出的答案只要求回答理论观点, 这就将能力考查的要求降到了最低。

参考答案:政府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 审慎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 增强工作透明度。

【考情分析】

1.本专题的考点是近三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其重要地位可以用两句话表达:几乎是《政治生活》的必考内容, 几乎是每一张试卷 (包括文综卷、政治单科卷) 的必考内容。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政府依法行政、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这些考点上, 其中政府的职能则是重中之重。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只在2010年的全国新课标卷中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过 (基于此, 本文没有将这个考点放在“考点精讲”版块中, 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做简单了解) 。

3.从非选择题的角度看, 对政府职能和责任的考查, 多以政府应如何做和政府行为的依据 (原因) 的形式出现。如2012年山东文综卷第30题第2问;2012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第38题第2问;2012年四川文综卷第38题第1问“运用政治常识, 说明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依据”等。

【考点精讲】

基于对近三年高考考情的分析和对考点的理解, 我们把本单元考点整合为如下四个:

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 我国政府的性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

(2) 我国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3)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考点拓展:

(1) 区分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1) 两者的目的不同。国家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 为公民行使各项权利和自由创造和提供必要条件。 (2) 两者的服务对象不同。国家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 服务对象是企业和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服务对象是公民。

(2) 文化职能中的文化、卫生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中的文化、卫生的区别:文化、卫生硬件设施的提供, 属于公共服务职能;相关文化、卫生活动的开展举办属于文化职能。

(3) 履行政府职能 (或依法行政) 的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 即国务院及各部委、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人大, 法院, 检察院,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的机构, 人民政协, 社会团体,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居委会、村委会) , 各企事业单位等, 都不是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同样道理, 我国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政府。这是高考的常考点, 也是考生应试中常常出现失误的地方, 必须强化训练。

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 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三层含义。

(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 必须深入群众, 关注民生, 体察民情, 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 违法失职行为要受到追究。 (2)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3)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 利用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 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尽心竭力解难事, 坚持不懈做好事。

(2) 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

(1) 每个人都难免遇到困难, 自己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受到侵害。 (2) 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多种途径。 (3) 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 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也是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考点拓展:

(1) 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实质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方法论。

(2)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 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责任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3) 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依据。 (1)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这就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2)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地方,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由人大产生, 对人大负责。

3.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接受监督

(1) 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1)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 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1) 社会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 对政府的意义: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 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 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政府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3)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要求。

(1) 加强立法工作, 提高立法质量, 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4.树立政府权威

(1) 人民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 是政府有权威的标志。

(2) 政府权威的树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 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 坚持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考点拓展:

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因此, 树立政府权威的关键是履行好职能。政府要履行好职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切实履行各项职能, 做到不缺位。第二, 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做到正确履行职能。第三, 高效履行职能, 节约履行职能的成本。第四,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保证履行职能的正确方向。第五, 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因为履行职能的过程也是行使权力的过程) , 做到既不缺位, 又不越位。第六,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题速递】

1.2012年6月18日, 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 部署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加强汛期蔬菜等农产品价格调控监管工作, 促进汛期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稳定, 防止物价出现反弹。为此, 发改委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 民主决策, 制定和实施汛期价格监督检查、巡查工作方案 (2) 科学执政, 完善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预案 (3) 依法行政, 加强反价格垄断法立法和执法力度 (4) 以人为本, 通过补贴等手段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A. (1) (2) B. (1) (4) C. (2) (3) D. (2) (4)

2.某市政府网站推出“我为家乡转型发展提‘金点子’”栏目, 市民所提的众多的“金点子”将成为该市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这一举措有利于政府

A.维护每个市民的利益

B.与市民共同决策

C.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D.重大事项的科学决策

3.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它既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 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 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下列措施能有效提高某市政府公信力的是

(1) 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共商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计 (2)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市民广场绿色工程建设 (3) 市政府各部门积极履行职责, 不断强化自身市场竞争主体角色 (4) 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按行政许可法规定, 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4.2012年5月9日, 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作报告时指出, 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对汪洋的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1) 人民群众是建设和享有幸福广东的主体 (2) 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 (3) 追求幸福完全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情 (4) 要切实尊重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A. (1) (2) (3) B. (1) (3) (4)

C. (1) (2) (4) D. (2) (3) (4)

5.某市改变以往审计部门“单打独斗”的方式, 由纪委、组织部、审计局等党政部门打出“高效组合拳”, 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这一做法

A.协调一致, 能提高对领导干部监督的效果

B.察微析疑, 彻底规避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风险

C.解放思想, 是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创新之举

D.民主决策, 可以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6.在我国宏观经济面承压下行的大背景下, 以“稳增长”为目标的宏观调控频频出招, 这引发了人们对持续将近两年的房地产调控“松绑”的疑问。为此, 2012年6月12至18日的一周之内四部委先后表态, 公开阐述当前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12日, 发改委发表声明, 称有关媒体“地产松绑或是救市第二张牌”中涉及发改委官员表态的报道“纯属捏造”。

14日, 银监会在其网站上发布声明, 明确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 并不存在部分银行在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权重计量方面可下降为20%至30%, 腾挪出更多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额度, 进而间接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问题。

14日下午,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明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不再进一步放宽, 仍保持基准利率的0.7倍不变。

18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强调, 当前各地要坚决按照中央要求, 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工作。特别是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等措施, 巩固调控成果。

用《政治生活》的知识, 分析政府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的上述措施的合理性。

7.2012年6月13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指出,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当前, 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 迫切要求加快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某校高三 (1) 班同学自发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 就学校食品安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同学们了解到, 从生产到销售, 再到流通、市场、消费者, 管理学校食品安全的职能部门有十多个, 但问题食品“不归我管”之声时有耳闻。

请结合材料, 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有关知识, 为我国破解食品安全“谁来管、怎么管”的难题建言献策。

8.国发[2012]14号《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小型微型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 出台了一系列财税金融扶持政策, 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 当前, 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和税费偏重等问题仍很突出,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结合材料,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分析我国政府在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方面应怎样履行经济职能。

参考答案:

1.B政府不是执政的主体, 故 (2) 错。反价格垄断法属于基本法律, 其立法权属于全国人大, 故 (3) 错误。

2.D在具体问题上, 市民间的利益有时候差别巨大, 甚至对立, 其中既有合法的利益, 也有不合法的利益, 故政府的决策不可能符合每个市民的利益, 故A错。市民作为公民参与政府的民主决策, 但不是决策主体, 故B错。题干讲的是决策问题, 不是监督问题, 故C不符合题意。

3.C题干讲的是政府公信力, (1) 是党的问题, 故不符合题意。不断强化政府市场竞争主体角色, 就会导致政府越位, 过多干预微观经济活动, 这不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故 (3) 不选。

4.C (1) (2) 是汪洋的观点正确的原因, (4) 是汪洋这一正确观点的要求, 故都是正确理解。幸福不是党和政府恩赐, 但带领和帮助人民追求幸福则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故 (3) 错误。

5.A防范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风险仅仅靠制度是不够的, 还需要领导干部提高自身修养, 故B错。纪委、组织部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机关, 故纪委和组织部的监督不是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故C错。材料反映的是监督问题而不是决策问题, 故D不符合题意。

6. (1) 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等措施, 及时向社会阐释国家政策, 巩固地产调控成果, 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体现。 (2) 住建部要求各地坚决按照中央要求, 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工作, 这是政府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7. (1) 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责任。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 政府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和公共服务, 维护市场秩序。 (3) 政府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4) 政府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形成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做到不缺位。

8. (1) 通过财税优惠政策, 进行经济调节, 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缓解成本上升等经营压力。 (2) 加强市场监管, 规范金融服务, 制止对小型微型企业乱收费。 (3) 完善小型微型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鼓励金融创新, 发展小型金融机构, 破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 (4) 加强社会管理, 完善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管理体制。 (5) 小型微型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政府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 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政府工作报告(县级政府) 第5篇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2003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2003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积极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实施县十一次党代会和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强农稳县、产业富县、项目立县、兴工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七大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在思路上求创新,在工作上求发展,在作风上求实干,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经过一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和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4亿元,增长9.46%。农业增加值达到2.68亿元,增长7.11%;工业增加值达到0.28亿元,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5亿元,增长28.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1.29亿元,增长11.21%。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495万元,增长 13.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1元,比上年增加69元。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14:37。

2003年,全县突出抓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有以下八个方面:

1、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了结构调整、扶贫开发、抢险救灾等重点工作,保持了全县农村稳定,农民生活安定的局面

2003年,相对往年来说是各种自然灾害比较多的一年,遭遇了干旱、非典疫情和多年不遇的暴洪灾害,对全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带来了新的困难。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非典疫情,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取得了预防非典疫情的重大胜利,取得了抗旱保粮、抢险救灾的胜利。

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紧盯市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县上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紧密结合县情,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全县洋芋种植面积达到35.04万亩,人均1亩。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1.05万亩,户均3亩。全县粮经比为 70:30,夏秋比为32:68。由于秋后雨水较多,全县南部北部洋芋产量没有大的差别,平均亩产1500-2500公斤之间,而且洋芋价格一直上涨,农民从洋芋产业中获得的收入比较好,生活安定,情绪比较稳定。

二是以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为出发点,突出了抗旱保粮和抢险救灾两项重点工作。针对春季比较干旱的实际,县上进一步加大了抗旱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力度。拔付抗旱经费10万元,完成衬砌、清淤渠道20条45.36公里,投入蓄水灌溉设施43处,累计完成灌溉面积8.7万亩,占可灌溉面积的100%。调运各类化肥1.99万标吨,农膜55吨,农药37吨,投入各类农机具1776台,发放各类种子6983万公斤,协调县农行、县信用联社发放支农贷款3982万元。全县农作物基本做到了适时播种。

后半年发生特大暴洪灾害之后,县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重点抓了灾区群众的安置工作。拨付救灾款96.75万元,发放面粉2.05万袋5125万公斤,解决了9600户3.84万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安排危房改建资金90万元,改建了300户困难群众的危房。对于受灾后无法居住的65户重灾户,安排资金30万元对住房进行了重建,2003年11月底全部竣工,保证了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三是狠抓扶贫开发工作,认真实施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世行贷款项目。五竹镇黑鹰沟村、北寨镇郑家川村、七圣乡七圣村作为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0万元,整修了道路,建设维修了学校和村级文化阵地,改造圈舍发展养殖业。同时,2002年确定的莲峰镇张家滩村和祁家庙乡乔家沟村,经过两年的实施,已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并通过地区的考核验收。全县实施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村已达到7个。

世行贷款项目2002年7月份在我县正式启动实施,县上确定七圣、大安、北寨、黎家湾4个乡镇22个行政村实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69.78万元,其中2003年完成投资1367.01万元,完成3次提款报帐,金额755.49万元。世行贷款项目投入资金大,涉及农户多,已成为县上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

社会帮扶工作成效显著。中央、省、地有关单位和友好合作城市天津市河西区派到我县开展帮扶工作的队员316名,帮扶队员深入我县各个乡镇了解县情民情,指导扶贫开发,并积极协调帮扶物资和资金,全年各类帮扶物资、资金累计金额达到379.24万元。

四是认真开展劳务输出,努力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县上将劳务输出作为组织群众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抗旱救灾、增加收入的主要措施来抓,输出劳务6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6000多万元。2003年8月份,县上组织劳务人员5144人,群众自发组织2100人赴疆摘棉,实现劳务收入530多万元,人均738元。由于这是县上第一次大规模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在人员的选择、组织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到新疆以后,由于摘棉季节推迟、棉花减产、庞大的队伍管理不善等原因,群众收入也不均衡,最高的实现收入1600元,最低的只有600元。但从总体来看,凡是出外开展劳务输出的群众,都有一定的收入。

2、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全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是认真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工程。按照整村整社推进的原则,县上将退耕还林任务重点安排在自然条件较差、陡坡地多、荒山面积大的秦祁、北寨、大安、新寨等乡镇,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片、乡村干部抓点责任制,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落实先整地、后栽植和苗木调运“五不准”的管理制度,坚持“一提二踏三埋土”的造林技术规则,确保了栽植成活率。全面完成了退耕还林4.5万亩和荒山造林5万亩的建设任务。抓住秋季雨水充沛的有利时机,对历年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作进行了“回头看”和清查清理工作,对成活率在85%以下的地块全部进行了补植补造,全县累计调运各类苗木3616.6万株,完成补植补造面积17.75万亩。同时,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从县城老君山到五竹镇年家寨南部15公里宜林区植树造林3112亩。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现管护面积39.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新增造林0.5万亩。组织人力开展了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工程,完成投资95万元,补种多年生牧草1000亩,并对1万亩围栏草场进行了牧草改良,全面完成了投资900万元、建设期3年的工程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地区验收。

二是狠抓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和人饮解困工程建设,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采取人机结合、常年兴修和贷款机修的办法,重点突出春季梯田建设,春季兴修梯田达到了 7010.23亩。全年累计兴修梯田1.08万亩,超额完成了任务。北寨镇的张家堡、马莲、祁坪、盐滩、郑家川5个村实现了整村梯田化的目标。

进一步加大小流域治理。积极实施投资114万元的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4平方公里。认真实施总投资1552.6万元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骨干坝建设项目,2003年完成投资414.7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9.5万元,建设了邱家川1号、大坪、柳林1号、姚集2号、坪塬、寺儿湾等6座骨干坝。其中邱家川1号和大坪两座骨干坝已建成,其余4座骨干坝混凝土工程已全部完成,预计今年5月份可全部竣工。

全力建好小水工程。完成了投资1012万元的人饮解困工程24处,解决了12个乡镇32个村103个社6212户3万人和4026头大家畜的饮水问题,工程已顺利通过省、地验收;完成了投资175万元的抗旱应急工程,新建水窖670眼;在会川东关村修建集中供水工程1处。完成集雨节灌水窖1000眼,发展补灌面积2000亩,农村非管网供水水窖1175眼,解决了4535人的饮水困难。完成了投资96万元的会川镇上水工程,埋设管道3.8公里。

三是狠抓了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交通道路、城区供暖、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努力改善县城基础设施。县城建设上,重点抓了城区供暖体制的改革,对原集中供热服务中心的资产债务进行认真清理审计,成立了渭源蓝天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对供热设备进行严格检测、维修和更新工作,于2003年10月23日正式运行,确保了城区居民的正常供热。对新西一路、北环路西段进行了拓宽改造。完成了灞陵桥-老君山公园、滨河北路、上集三角饮食市场的修建详细规划、《清源路街景详细规划》、县政府东侧住宅小区修建规划、县城道路网控制测量和道路竖向规划。年初确定的清源路拆迁改造工作,对60户拆迁户的房屋进行了勘丈登记、测绘和评估。完成了县政府东侧公房的拆迁。建成了垃圾填埋场。

总投资1506万元的县城供水扩建工程在县上的积极争取下,已争取到位国债资金600万元,省上配套资金100万元,进行了土建和管网工程的公开招标,签订了建设合同,于2003年12月9日正式动工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工程编制完成了可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县上组织城建、国土资源等部门和有关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到定西、通渭、陇西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各自实际进行讨论,制定了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的具体办法。完成了会川、莲峰、上湾地形图测量和总体规划编制,会川、莲峰、路园、五竹、北寨、麻家集、新寨、庆坪8个乡镇小城镇建设项目规划已上报市建设委员会。会川、五竹、路园、莲峰等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北寨镇对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

交通道路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临渭路遗留工程建成了庆坪上街口至韩家湾段4.5公里路基工程,完成了15公里道路占地的征地和拆迁工作。西五公路莲峰河桥梁主体工程已完工。对沈峡公路水毁路面及沿线设施进行了补建。修建了西五公路防护、边沟衬砌等构造物工程。改建清源、锹峪、莲峰、祁家庙4个乡镇4条农路38.5公里,建成梁蛟公路4道涵洞及路基工程。定渭公路扩建及铺油罩面工程,省计委已下达投资计划,总投资4200万元。

邮政、电信、电力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建成了投资300万元的邮政大楼。完成了投资300多万元的莲峰、路园、五竹、会川等乡镇固定电话交换、传输扩容工程。移动、联通公司加强了基站建设工作,全县除锹峪、秦祁两个乡镇外,全部开通了移动通讯信号。全面完成了投资2541万元的第二期农网改造项目,新建10千伏线路104公里,改造101公里,新建低压线路300公里,改造268公里,新建变压器92台,改造98台。

3、建基地、创品牌,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支柱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有了新的突破

全县继续立足资源优势,建基地、创品牌,不断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始终将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从注册商标、原产地认证保护、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在保护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壮大资源优势。

洋芋产业继续得到加强。全县充分发挥“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的品牌优势,大力推广种植良种洋芋,在20个乡镇建立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万亩,在五竹、杨庄、会川等9个乡镇建立专用薯基地1.6万亩。五竹洋芋协会注册并取得“五竹牌”良种洋芋商标,良种洋芋的品牌效益已初步显现。为了保护我县“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的品牌,县上进行了“渭源优质种薯”原产地标记认证申请工作,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认证。取得原产地保护权之后,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洋芋良种的推广和扩繁,有利于今后提高全县良种洋芋的知名度和销售价格。

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得到提升。全县按照无公害生产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规范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建立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4万亩,在新寨、北寨等6个乡镇建立党参GAp示范基地1万亩。注册并取得了“条宝”牌渭源白条党参商标,申请了白条党参原产地标记保护,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认证。通过发布信息、网上宣传,已有制药企业和我县联系协商,建立药源基地。以县兴华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18户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办厂等途径,不断改建厂房,扩大规模,更新加工设备,加工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中药材贩运户达到2600户,从业人员6000多人,围绕中药材的加工和运销,商贸流通更加繁荣。

以南山放养虫草鸡为主,发展壮大畜牧产业。县上将南山放养虫草鸡作为一个大产业、大项目,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由畜牧部门统一筹措资金孵化雏鸡,安排到各乡镇和放养户。全县放养点达到485个,放养鸡达到103.44万只,收入2000多万元,纯收入400多万元。积极争取注册了“南山”牌商标。同时,重点建设了路园上坪、会川南沟、田家河汤尕沟、新寨东坡、北寨盐滩等5个草畜示范点。认真开展了动物防疫工作,平均免疫密度达到97%以上,耳标佩带率达到了95%以上。止2003年底,全县各类大家畜饲养量为5.99万头,存栏5.38万头;羊饲养量为8.8万只,存栏7.41万只;猪饲养量为18.09万头,存栏10.36万头。畜牧业实现产值9450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13.9%,畜牧业人均纯收入378元。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发动广大干部捐资和开展义务劳动,进一步开发建设了灞陵桥-老君山公园,并积极申报争取国家AA级旅游景点,已顺利通过省、地验收和国家质量等级评审委员会的评审。邀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专家到我县实地考查,完成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初稿。

4、认真实施“项目立县”战略,抢抓项目,建好项目,全县项目建设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对项目工作统筹规划,建立完善项目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和管理。为了实施更多的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面貌,县上切实加强对全县项目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成立了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一个项目都有联系的县级领导,有做前期规划的部门,有积极衔接的项目责任人,做到项目有专人管理,专人衔接。同时,县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通报项目进展情况,研究项目衔接情况,使全县项目工作有序发展。全县筛选储备项目71个,列入规划、并已争取到的项目共23个,其中国家投资4747.1万元。

二是靠实责任,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工作,通过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对全县确定的68个重点项目,建立了项目责任制,全部靠实到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和项目实施人头上,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在建的34个项目,总投资1.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3341.2万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退耕还林、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人饮解困工程、天然林保护等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改善上;集中在城区供水、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中在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通过实施项目,国家投资进一步加大,基础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我们自身的造血功能明显增强。

三是努力优化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加快发展,不仅要通过项目争取国家投资,而且要通过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2003年全县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个,签约资金6130万元,已到位资金2940万元。吸引、启动民间资本近5000万元,投入到餐饮、服务等各个行业,投入到种植、加工运销等各个领域。

5、狠抓企业技术改造,完善企业改制,全县城市经济工作有了较大进展

一是重点对淀粉加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加工能力明显提高。晶浪、致远、鑫达3户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投入技改资金1200万元,更新设备,使年加工生产淀粉的能力提升到1.5万吨。2003年,加工淀粉2200吨,比上年增长1倍,实现增加值285万元,已上缴税金22.02万元。

二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县上对以往改制企业认真进行检查,妥善解决了企业改制后拖欠“两金”、不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安置费等问题。对供销、商业系统拖欠银行划转资产公司的呆滞贷款1271万元,申请进行了核销,为企业减轻了债务负担。同时,对《渭源县企业改制操作规程》进行了完善,提出面向社会公开竞价出让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增大了企业改制的公开和透明程度。县上审批了五竹、北寨、峡城、新寨4户基层供销社的改制方案。止2003年底,全县累计21户企业的改制方案通过审批,有14户企业已改制到位。

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围绕洋芋、中药材、南山放养虫草鸡等资源优势,县上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兴办加工企业和销售网点。止年底,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37户,累计达到1967户。新发展私营企业5户,累计达到25户。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金448万元。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3710万元。

四是进一步优化环境,狠抓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紧紧围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危害较大的问题,县上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整顿和规范工作,捣毁制假窝点4处,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508件,案件总标值52.8万元,查获假冒伪劣商品11大类132个品种。认真开展鼠药专项治理,全县检查各类门店、摊点822家,查获剧毒鼠药13种1.54万袋,剧毒农药458瓶。取缔无证经营门店38家,限期整改62家。

五是狠抓就业和再就业,认真搞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通过大力开发支柱产业、盘活现有企业和繁荣商贸流通等办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2003年,全县各类企业的415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再就业。认真开展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79个,参保职工1950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288个,参保职工5583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47个,参保职工1126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单位96个,参保职工3044人。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97名下岗职工按时发放基本生活费27.43万元,为348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22.3万元。为1766户3302人城市困难居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16万元。努力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和小额贷款工作,共核查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70个,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56万元。

6、进一步加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力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金融运行平稳,保障了全县经济的稳健运行

一是依法加强征管,狠抓组织收入。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495万元,比上年增长13.47%。在抓组织收入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严格按照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办事,按照“三定”方案组织征收,在组织收入过程中没有发生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

二是厉行节约,保证重点支出。针对全县财政困难、资金调拨难度大的实际,重点保证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和重点项目经费的支出。

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制定下发了《渭源县乡镇财政体制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县乡分配关系。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进行统一发放,实行专项资金集中核算。

四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国土资源有偿使用,不断增加土地收益。全县进一步加大清理整顿国土资源的力度,共排摸国有存量土地199宗,面积844.89亩。对其中38宗、187.22亩进行收购储备。同时,公开出让土地9宗,其中拍卖3宗,挂牌出让6宗,实现土地收益409.77万元。

五是全县金融运行态势良好,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2003年底,全县各项存款余额3.37亿元,比年初增加5727万元。发放贷款余额2.918亿元,主要用于扶持洋芋、中药材、畜牧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7、维护稳定,协调发展,继续保持了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势头

坚持求真务实,全面排查清理,夯实计划生育工作基础。按照打假求真、苦干实干、夯实基础的工作方针,认真排查清理,夯实人口底子。全县清理漏报人口7324人,清理假二女户736户,清理已婚育龄妇女漏统895人,清理假放环178例,假结扎255例,清理超生违育的干部职工402名。全年落实各项节育措施4943例,征收社会抚养费327.53万元。安排资金48.79万元为749户二女结扎户办理了养老保险。年底,全县总人口为350059人,计划生育率为75.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6‰。

教育基础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继续巩固提高“两基”工作的基础上,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建成了投资136万元的中小学危房改建项目上湾中学、锹峪二小教学楼,正在建设投资281万元的清源一小综合教学楼和投资152万元的文化馆综合大楼。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狠抓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9.38%,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5.89%。全县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4万人次。全县高考上线考生1159人,上线率为 72.57%。

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适用科技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围绕洋芋、中药材、畜牧等产业,建成了11个农业科技综合示范点。制定《渭源县2003年科技项目计划》,编制了24个科技项目。开通了“渭源县科技信息网站”,广泛传播科技信息,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病虫害防治、暖棚养畜等各类适用技术。大力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全年培训1020人。

卫生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县上下认真开展非典疫情的预防工作,拨付资金32万元,专门用于非典疫情防治,各医疗单位开设了发热门诊,重点医疗单位全力以赴开展检查、隔离和防治工作,经过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防非典疫情的重大胜利。开工建设投资200万元的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和投资120万元的县中医院门诊楼。完成乡镇卫生院由乡镇管理向县级管理转变的体制改革。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构筑“打、防、控”一体化社会治安管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全年共立各类刑事案件210起,破获154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87名。受理各类治安案件1105起,查处1102起,查处违法人员1230人。特别是针对莲峰、蒲川耕牛盗窃案件频发的严峻形势,集中警力,采取调查摸底、蹲点监控等侦查措施,一举摧毁了2个盗窃团伙,破获盗窃案件48起,捣毁屠宰销赃窝点一处。进一步加大禁毒工作力度,以禁种铲毒为重点,深入开展禁毒专项斗争。2003年,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林区禁种铲毒工作队,从4月份开始,冒着酷暑,吃住在山区,连续奋战4个多月,对峡城杨庄林区、南屏山等涉毒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的清查铲毒活动,年内禁绝了毒品原植物种植。

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强了防震减灾工作。投入专项经费建立震情测报网络,制定了应急预案。在10个乡镇设立水井和动植物监测点,使全县宏观监测点达到12个,切实加强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8、实行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2003年,县上认真开展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确定工商、税务等16个职能单位和莲峰、会川、北寨3个乡镇为试点,审定公开事项内容,并予以公布。

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对行政处罚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等8个方面20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反腐倡廉,切实加大反腐力度,止年底,监察机关立案查处4件,结案4件。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县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开拓创新的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府;联系群众,改进作风,建设勤政为民的政府;严格自律,依法行政,建设勤政廉洁的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和提案。使全县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审计、统计、人事、司法、安全生产、残疾人事业、民兵预备役、广播电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是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积极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民代表和全县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在总结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一是广大干部的思想仍然不够解放,观念仍然滞后于广大人民迫切致富的愿望,滞后于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缺乏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干劲和创新精神。二是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道路、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供水排水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仍然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干旱、暴洪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三是工业基础薄弱,总量太少,缺乏农产品加工、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就业岗位少,农民增收困难。四是财政增收困难,主要依靠国家的转移支付,资金缺口较大,收支矛盾突出。五是争取到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项目少,缺乏支撑发展的后劲。六是由于受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像清源路改造等一些在去年人代会上承诺的具体事情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在生态环境的管护、交通道路的维修等方面,都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县人民政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4年政府的主要工作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西陇海兰新线甘肃段经济带建设、定西撤地设市三大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项目建设统揽全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化“三个环境”,全面实施“强农稳县、产业富县、项目立县、兴工强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依法治县”七大战略,做大做强做精四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以把渭源建设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西北绿色中药材基地、南山放养虫草鸡基地、甘肃生态旅游大县为目标,努力推进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8亿元,增长8.1%。农业增加值达到2.83亿元,增长5.6%;工业增加值达到0.32亿元,增长14.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亿元,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4元,增加93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636万元,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3亿元,增长11%。年末总人口控制在35.29万人之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8‰之内。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2004年,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以优势产业开发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

发挥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洋芋产业。继续按照把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洋芋种薯基地的目标,重点在基地、市场、加工三个方面下功夫。基地建设上,充分发挥“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和“五竹”牌良种洋芋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洋芋种植面积,力争达到45万亩,其中种薯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制定出台《渭源县洋芋良种等级标准》,进一步提高渭源良种洋芋的标准和知名度。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努力抓好会川洋芋示范区建设,力争建成年产瓶苗500万株的组培室,年产原原种400万粒的高效日光温室,年产原种1000吨以上的生产网室。建成一级良种繁育田1000亩,生产一级良种2000吨;建成二级良种繁育田6万亩,生产二级良种12万吨;建成大田种薯繁育田14万亩,生产种薯25万吨,并建成加工贮藏等设施,使示范区真正成为促进洋芋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加工增值基地、贮藏运销基地。加大对五竹良种洋芋协会的扶持引导,帮助协会加强管理,扩充会员,扩大基地,壮大实力,充分发挥协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场建设上,积极争取会川和五竹优质种薯专业批发市场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对专业批发市场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的要求,将会川和五竹优质种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成集仓储、批发、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做到建一个市场,带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加工上,继续大力扶持壮大晶浪、鑫达、致远、源顺等淀粉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现有淀粉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产量,促进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迈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兴办一些上档次、上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不断提高洋芋产品的附加值。

以建设国家级党参药源基地为目标,大力开发中药材产业。充分发挥“中国党参之乡”的品牌优势,制定出台渭源白条党参规范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监测标准,加快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进程。按照“南归、北参、川芪”的布局,大力建设南部高寒阴湿区当归、川沿河谷区红黄芪和北部干旱山区优质白条党参三个生产基地,不断加大外地名贵中药材和野生中药材的推广、驯化力度,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抓好会川、清源、莲峰、新寨等药材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场环境,提高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兴华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等县上已扶持的中药材加工、运销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中药材饮片加工业和运销业。同时,广泛宣传,大力招商,吸引全国医药加工企业来我县建立药源基地、投资办厂,带动中药材产业向纵深发展。

因地制宜,科学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按照不同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布局,突出特色,提高养殖效益。以黄香沟牧场为中心,按照草场的载畜能力,向南部草场资源比较丰富的五竹、田家河、峡城延伸,大力发展耗牛和山羊养殖,打造绿色食品品牌。以三河口肉牛育肥协会为龙头,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舍饲养牛,力争达到3万头以上,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建好路园镇上坪种羊繁殖基地。北部地区结合退耕还林,重点发展以舍饲小尾寒羊为主的养羊业,力争达到10万只以上。全县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草场资源,合理规划放养点,动员千家万户大力发展南山放养虫草鸡,力争饲养量达到500万只,户均达到50只,切实把南山放养虫草鸡的品牌做响,规模做大,产业做强。在川沿乡镇和城郊积极建设以仔猪繁育、奶牛养殖、暖棚养殖等为主的高效养殖示范区,以点带面,促进全县畜牧业快速发展。同时,重点抓好甘肃微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绿色肉食品开发项目和三河口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建立“农户+协会+公司”的产业开发模式,整合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切实加强管理,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切实做好禽流感等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畜产品安全。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创建旅游大县和兰州避暑圣地为目标,紧紧抓住兰临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引洮工程开工建设、212国道改建等大型项目实施的机遇,进一步加强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道路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从避暑休闲、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方面,精心打造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紧盯市场,紧盯消费者,大力发展青豆产业,扶持五竹青豆协会建设办公大楼、加工车间,建立稳定的种植基地,进一步提升青豆加工的水平。

要大力宣传马铃薯良种、白条党参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的优势,利用颁证的机会,广泛宣传我县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推介渭源的资源优势。通过优势产业的开发,进一步壮大基地,做强品牌,扩大销售,增加产值,提高产业效益,真正把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2、以项目为载体,抓项目,促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认真实施“项目立县”战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在全县努力营造议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的氛围,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争取项目和建设项目上,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创造发展条件,塑造良好形象,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努力改善交通状况。重点抓好投资17.5亿元的212国道高速公路渭源段建设改造项目的立项。全力配合搞好投资4200万元的定渭公路铺油建设工程,同时,结合定渭路的改造,完成渭源一中门口到淤河湾的拆迁改造,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建设好投资168万元的罗莲公路桥梁工程,投资106万元的北寨桥子沟大桥,投资179万元的会川东关至罗家磨乡村公路,投资33万元的峡城至秋池湾乡村公路,投资35万元的麻家集至梁家河乡村公路。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争取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认真做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投资5015.5万元的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全球环境基金会对这个项目的匹配资金予以立项。继续大力实施LpAC、CES项目,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积极组织开发水资源。全力配合搞好引洮工程建设,抓好投资 4.3亿元的峡城梯级电站立项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投资2987万元的峡口水库南丰灌区工程在年内开工建设,建设好投资626.6万元的上湾灌区配套工程,积极争取在县内沿河流域建设小水电项目。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在清源路改造建设上,要力争有大的突破。认真实施好投资1506万元的城区供水工程,力争年内建成。积极争取城区污水处理项目。积极争取建设投资680万元的城区电网改造项目。

这些项目都是关系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的项目,对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项目省计委已批复立项,并已下达投资计划,需要全县上下认真抓好建设。有的还需要我们在今后努力争取。总之,县上将抓住事关全县发展的关键项目,动员和带领全县人民真抓实干,建设好项目,争取好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3、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基础条件脆弱,是长期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科学规划,分步骤实施,使全县农业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一是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领导包片、包点工作责任制和苗木调运制,严格按技术规则栽植,完成全年任务。做好林权证的发放工作,严格管理,切实巩固历年退耕还林工作成果。

二是进一步加大梯田建设力度。梯田建设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重要手段,因此,县上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成1.25万亩的梯田建设任务。同时,北寨镇年内实现梯田化目标。

三是认真实施人饮解困、集雨节灌、小流域治理工程。积极实施人饮解困工程,解决1.5万人的饮水困难,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有条件的乡镇全部实现自来水化,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建设集雨节灌水窖5000眼,发展节灌面积1.5万亩。认真实施投资100万元的2003-2004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继续加快建设柳林1号、姚集2号、坪塬、寺儿湾4座骨干坝。积极争取投资913万元的7座骨干坝和16座淤地坝项目开工建设。

四是切实搞好参与式整村推进、世行贷款和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全面完成2003年确定的黑鹰沟、郑家川、七圣3个村的基础上,认真搞好新确定4个村的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按照世行贷款项目的规划要求,重点放在扶持种植和养殖业上,完成报帐余额资金600万元,年内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继续加大社会帮扶工作力度,争取在我县建成一个天津对口帮扶示范村。在巩固提高以往小康建设示范村的基础上,认真抓好新确定5个小康建设示范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五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劳务收入。劳务输出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县上将不断选择和扩大劳务基地,认真总结和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力争劳务输出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000万元。

4、开放搞活,兴工强县,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兴办龙头企业

没有工业的带动,没有龙头企业的拉动,县域经济就很难有大的发展,产业开发难以实现大的突破。因此,县上将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进一步开放搞活,走“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的路子,以产业化推动工业化,增加工业经济总量,以工业带动农业,促进全县工农业全面发展。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手发展乡镇企业。

一是深化改革,挖潜改造,努力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效益。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妥善解决改制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强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创造当家品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市场占有量。对商业、粮食、供销等流通企业,结合企业的不同特点,一企一策,努力研究和探索不同的改制方式,加快企业改革。总的要求是以民营推国有,以市场配资源。

二是建好工业发展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会川镇工业发展区,年内力争完成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制定发展区管理办法,引导投资者入住发展区兴办工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动鼓励社会各界围绕产业开发,兴办加工业和运销业,兴办餐饮服务业,年内力争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00户,私营企业5户,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达到50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4260万元。

三是优化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营造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干事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塑造渭源发展的良好形象,扩大招商引资。各有关部门要协作配合,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创造便利条件,提供优质服务。认真搞好项目的筛选和宣传工作,对投资者热情接待,实行全过程领办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县投资办厂、投资开发。总的要求是以开放促发展。要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各个领域的开发和建设,增加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壮大全县经济实力。

四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认真检查和清理各种不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窝点,认真清查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5、围绕产业开发、土地开发,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培植财源,努力增加财政收入

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围绕产业开发、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争取和建设项目,提高效益,增加收入。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厉行节约,保证职工工资、重点项目、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按照“以地生财,以地聚财”的思路,加强土地储备、公开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工作,筹集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资金,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增加城镇人口,繁荣商贸流通,努力增加税收。年内新增储备土地150亩,实现收益300万元。以县城为中心,向东重点突出路园镇、向南突出莲峰镇、向西突出五竹镇、会川镇、向北突出北寨镇,全面抓好小城镇建设,构筑全县城镇发展网络。

讲求诚信,全力打造“信用渭源”,保障金融平稳运行。加大支农信贷力度,加快经济发展。

6、高度重视群众生活,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城市居民保障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密切关注灾区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多渠道努力筹措物资和资金,加大抗旱力度,顺利开展春耕生产。通过产业开发、工业建设、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认真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联系,落实好税费减免、培训补贴、小额贷款、免费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各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配套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居民低保”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7、加大投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提高计划生育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各项计生节育措施,加大清查摸底工作,夯实计生基础,力争实现计生优质服务县目标。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积极争取中小学危改项目,新建一批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争取建设投资550万元的一中高中扩招项目,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教学实验设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和建设人才。

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和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科技信息网站的信息传播作用,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利用农广校等教育阵地,加强“绿色证书”培训和颁发工作。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开展病虫害防治。因地制宜,加强指导,建好农业科技综合示范点。

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完成文化馆综合楼建设,积极落实图书馆大楼建设资金。加大文化市场稽查力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灞陵桥-老君山公园建设,为县城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大力改善卫生条件,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全面完成县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县中医院门诊楼建设任务,争取建设麻家集镇和会川镇卫生院改建工程。严密监控,继续做好非典疫情等疫病的防治工作。

切实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抓好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军民共建活动。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提高破案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

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广播电视、防震减灾、邮政电信、质量技术监督和人事、审计、统计、物价等各方面的工作,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8、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在2003年推行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和范围,全面公开办事程序和服务事项,充分发挥政务公开服务厅的作用,强化服务,增大透明度,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逐步建立高效、规范、透明的行政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创新思路,加快发展步伐。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和提案。全面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任务更加艰巨,对政府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新时代赋予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而努力奋斗!文章

来源莲

法国就是法国 第6篇

法國文化天生有一种优雅与诗意。它来自法国乡村与乡土。巴黎人说外省人,而不说乡下人

颁布一部新劳动法案,引发了全国大规模抗议活动。春天法国上演的这一场街头抗议活动,引起世界瞩目。法国就是法国。

曾有外国观察家这样描述说,在法国,罢工并不比其他国家多,反而更少,法国最有特色的街头政治是抗议活动。这一传统开端于中世纪的抗税运动,到法国大革命时期进入高潮,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象征之一,那天成为今天法国国庆日。再到今天,抗议活动已成为法国人日常生活一部分,以至于在巴黎,可以通过报刊像了解天气预报一样读到各类抗议活动的日程安排。法国大革命使街头抗议文化获得了一种近乎神圣的色彩,成为法国精神的一部分,因此,法国政府对抗议活动大多比较宽容。不过,首都巴黎没有市警察局,而且也没有制定治安、交通和卫生方面法规的权力,警察力量全部由国家垄断。据说,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防止抗议者利用地方警察的力量攻击国家机关。它应该算是法国抗议文化发达的一个产物吧。

法国大革命还创造了左派和右派这一对政治范畴。它是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的二分法。研究者说,法国大革命初期,在召开国民会议时,第三等级的工人、农民和商人坐在会场左边,代表民主、自由的立场;而第一、第二等级的僧侣、贵族坐在会场右边,代表保皇、保守的立场。此后,左与右就成为法国、欧洲乃至全世界划分政党性质的通用模式,而左派、右派,左翼、右翼,左倾、右倾等等这一系列衍生词汇,成为当今世界流行政治术语之一。有人说,法国政治的真谛就在于泾渭分明的左与右之分。左派代表心,良心的心;右派代表理,理智的理。观察当代法国政治生活,我们既看到了右翼、左翼轮流上台执政的现象,也看到了左翼、右翼共同执政的现象。比如,1986年,左翼社会党总统密特朗任命右翼保卫共和联盟主席希拉克出任总理,开始了法国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左、右共治时期。

不仅政界,就连城市也用左与右来划分。以塞纳河为界,巴黎市区就分为左岸、右岸。左岸代表良知和文化,聚集着索尔邦大学和拉丁区的青年学生,蒙帕那斯的画家和诗人,还有圣日耳曼街的哲学家;右岸代表财富和繁华,汇聚着法国的贸易、金融和消费中心。

巴黎是时尚之都。法国当然有高速列车、雷诺汽车、空中客车还有智能卡这类工业化时代的东西,但是,香水、葡萄酒和时装才是使法国显得与众不同的东西。法国人是美食家,法国菜是让中国人觉得像一个菜系的欧洲饮食之一。法国文化有一种天生的优雅。不论作家,还是思想家,法国人的表述风格都充满一种诗意。而与此相比,德国、英国的文化就显得过于理性或功利。法国文化、生活和传统中那种优雅与诗意来自何方?乡土和乡村。乡土意味着特质,地道,无可替代,和独特。今天每一百名法国人中,只有两人是农民。但是,有人认为,法国在精神上仍然是乡村的。法国是少数认为“农民”这一名称不带有贬义的国家。在每年春天的巴黎农业展览会上,法国政界领导人都会因为自己表现出对农活的熟练或陌生,受到舆论的赞扬或嘲弄。巴黎人说外省人,而不说乡下人。

巴黎人说外省本省,法国本身大小其实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而它的省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去年,法国全民公投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一度也引得世人侧目。也许在法国人内心深处,害怕自己的国家会逐渐变成欧洲的一个大省,而不再是欧洲的一个大国;也许他们还要观察、观望欧盟宪法对法国是祸是福才肯下定论。他们是黎塞留的传人。17世纪,为了抗击哈布斯堡王朝,黎塞留担任路易十三的宰相之后,提出了国家利益至上这一外交理念,并极力实践。作为一个天主教的欧洲国家,黎塞留时代的法国先后与欧洲新教诸侯、伊斯兰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结盟,最终奠定了法国在欧洲的强国地位。黎塞留由此被称为现代外交的创始人。今天许多国家言必称国家利益,都不过是这位法国人的信徒而已。从黎塞留到戴高乐,我们都可以看到法国人对这一理念的坚守。

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比较研究 第7篇

有限政府理论起源于霍布斯.斯宾诺莎早期的思想基础, 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与思维范式。此后洛克《政府论》中形成的自然权利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与社会契约理论进一步完善了霍布斯.斯宾诺莎的思想认识, 休谟、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研究为有限政府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后有限政府理论随着政治格局的复杂化, 步入衰退期。但在二战之后, 哈耶克.布坎南强调了自由主义思想, 其代表的政府有限能力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 重新引起人们对有限政府理论的思考。

(一) 有限能力理论对有限政府的认识

哈耶克的政府有限能力理论研究认为市场不是完善的, 它是一种自发发展的经济现象, 不是由政府自身意识或者主观认识的产物, 是人类使用各种空间与时间认识工具的场所, 通过这种场所, 人民没有其他的途径来使用这些认识, 他强调市场是“自发地演进的”, 而不是“有意地设计的”。任何企图想把这些认识聚焦于某个或某几个组织下都是无效的, 这同时也说明社会与经济在发展中, 任何强加意识不能左右社会的进步。同时哈耶克也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备性, 就需要政府的职能, 政府的任务就是保障市场基本条件的稳定性与市场发展的顺畅性。相比较早期的有限政府理论, 哈耶克强调介于小政府与强势政府论之间的政府形态, 即有别于最小政府论, 也不同于强势政府论的思想。最后他也认为政府也需要维持社会秩序, 避免与保护社会民众遭受暴力与强制行为, 但此政府的任务存在一个边界, 该边界的突破容易导致政府陷入人权与自由的歧途。面对政府的权力限制问题, 哈耶克认为为了避免政府行恶, 就必须坚持自由主义思想, 即政府需要考虑如何放权与分权, 而这些问题要依赖于法律制度的建设。因此, 哈耶克指出, 法治意味着政府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行为, 其是政府一切权力边界的基础。但需要理解的是, 哈耶克的自由仅仅是个人的自由, 这就是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

(二) 公共选择理论对有限政府的理解

公共选择理论与立宪经济学是布坎南有限政府论的理论基础。与市场失灵相对应的理论就是政府失灵理论, 政府行为在改善经济效率低下或者在收入的二次分配上不合理往往会导致政府失灵现象。布坎南提出的公共选择颗理论思想受到祖维克塞尔对公共财政的理解以及霍布斯的契约主义思想, 他的研究引入了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和海萨尼的“不确定性”说法, 强调宪政经济学, 突出官员政治的无效率。这种低效率表现在:首先是政府行政干预的低效率, 理论上, 政府干预的前提就是市场失灵, 但是现实中政府在调控经济时, 政策往往存在矫枉过正, 预期的目标与调控的结果往往存在很大的偏差, 没有矫正市场失灵, 反而加大了市场的波动幅度。其次表现在政府的短视行为。在西方民主制度下, 由于政治竞争与市场竞争的特征本质上是不同的, 政府竞争是间断的刚性的, 而市场竞争是连续的, 这种对立必要会导致政府行为的短视行为, 政治家注重选票与眼前的地位, 不会在于未来的国家利益, 从而会导致政治的无效率。最后表现在政府合法性导致的低效率, 现代文明社会的民主应当是“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 但事实上金钱获得了选举的成功, 民主的偏好与政治的偏好往往不一致。因此,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失灵不是政府干预的充分条件, 而是干预的必要条件, 只有政府有效时, 才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有效政府的涵义

界定政府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亨廷顿 (1960) 认为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歧不在于政府的形式, 而在于政府的有效性。沃尔劳森也指出, 良好的政府是必须具有一个有效的政治基础。刘鹏 (2003) 从经济学的角度定义一个有效政府应该是一种运作社会受益大于运行成本的公共权力执行机构, 他认为有效政府的特征:科学决策、有效管理、公务员忠诚于民、规范化的行政目标、完备法律坏境、完备人事管理制度、较好物质技术条件。接下来,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 有效政府的涵义是什么?更进一步, 何谓有效?或者说什么样的政府才是无效的。一个有效政府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 技术有效。

一个有效政府必须具有高的技术效率与一套完善的组织技术, 应用多要素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效率回报。在某种程度上, 政府的组织技术与政府官员的素质以及政府的财力与行政能力都是成正比例关系。高效的组织技术就需要提高政府的组织能力, 而提高组织能力必须依赖具有完备体系的人事能力与雄厚的财政实力。从行政学的角度而言, 政府拥有好水平的合法性是其获得广泛社会支持的基础。因此, 政府需要拥有全面系统的政治学知识, 这样才能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 从而才会体现政府的有效性。

第二, 配置有效。

一个有效政府必须具有很高的配置效率, 政府需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政府的需求必须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相一致, 从功能定位来看, 市场的功能在于提供私有商品与服务, 中介职能在于提供一般性的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 政府职能在于市场与中介无法提供的职能, 承担市场、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公益性服务。因此, 要提高政府配置效率, 就需要考虑到社会与市场需求, 考虑到社会成本, 与其他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一起构成一个复合的组织结构。

第三, 制度有效。

一个有效政府同时也必须具有合理的制度激励基础, 即具有制度效率。适当的制度基础可以激励使用高效的组织技术, 鼓励高级人才聚集到政府部门, 提升政府的执行水平与综合行政能力。政府效率就需要良好的政治制度与政府的合法性水平, 依法行政才会获取广泛的社会支持与信任, 并通过政府的积极行为, 进一步提升合法性水平, 从而提高政府的政治能力。因此, 有效政府, 应该技术有效、配置有效与制度有效的政府。

三、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比较分析

(一) 有限政府是有效政府的前提

有限政府主要指政府行政的有限性, 即存在政府行为边界, 使得政府的权力、职能、规模受到法律的限制, 接受社会监督。表现在:首先, 政府能力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是有限的, 由其所支撑的政府能力必然是有限的。物质基础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本保障, 政府的公共职能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大小, 财政收入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其次, 政府能力赖以建立的信息资源是有限的。政府管理要充分履行政府职能, 就需要通过多元化信息的接受、传递、加工、处理来管理行政事务。在如今变化无常、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 信息收集的不完备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真伪性等特征必然制约政府行政能力的发挥。其次, 由于政府决策的一把手“一言堂”与个人意见的主观性, 在面临复杂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时, 难免会导致政府的低效率。有限政府的模式在特定时期是具有效果的,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变迁, 该模式远远不适应公共行政实践的需求, 社会对政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期望面越来越广, 政府行政的压力也会逐步增强。在行政过程中, 如果不注重政府机构素质的提高以及不重构政府职能, 政府行政的效率和效能很难提高。有限政府模式要以有限作为政府的价值取向, 但是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政府效率和政府效能的期许。因此, 有限政府仅仅是有效政府的必要条件, 并不是所有有限政府都是有效的政府, 有限政府也不会自动转变为有效政府。

(二) 有效政府:大政府与小政府的有效

有限政府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活动的范围, 而有效政府关注的是政府活动的效率。自政府职能的产生以及职能的演变, 在政府行政管理学的分析框架中, 一直存在“大政府”与“小政府”之说。“大政府”在学术界也被视为无限政府或者全能政府, 而“小政府”又被称为有限政府。这两种政府行政模式都引起了政治家的关注, 并展开了关于政府规模与政府干预边界的争论。但是这两种模式同时把行政管理的视角聚焦在政府行为与范围层面上, 忽视了政府执政与干预的效率。事实上, 各国政府与社会所期望的理想政府管理模式就是善政, 即政府与社会同时对公共事务进行分工合作管理, 这一种理想的最佳状态, 也是治理国家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最有效模式, 但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在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的有效边界如何界定。因此, 有效政府必须强调以有效性为根本价值取向, 实现政府观念的根本转变。从这种意义上而言, “大政府”与“小政府”的说法是不同于有效政府。

四、政府职能的定位

虽然有限政府并不能导致有效政府, 但是有限政府是有效政府的必要条件与前提。为了更好效率的政府行政, 政府职能的定位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在文化层面, 政府干预权力限定在公共领域。

政治是一项应该受到严格限制的活动, 即管理受到严格界定的公共事务。社会则是由非公共性自治团体组成的, 其性质上之所以是私利性的, 是因为这些组织的建立是为了满足某些公共的个人利益, 而并非出于服务全社会。在这种公私二分法的基础上, 政府行动的范围与责任被严格地限制在公共领域。政府进入私人领域, 就会形成政府政治化、权力实施、行政范围、管理规模及行为方式不受约束的政府, 这将损害社会文化的稳定发展。

其次, 在经济层面, 有限政府要求政府职能的范围取决于市场需求, 取决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和范围。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 两者都需要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空间, 而政府的生存空间取决于市场需求。政府的作用不是替代市场, 而是对市场的一种补充。因此, 需要强调的是, 政府干预行为一定要慎用, 有只有出现市场失灵时, 并且政府显然有效时, 方能采取干预行动, 政府职能应该从投资型向服务型转变, 努力做到行政的均衡性。

最后, 在政治层面, 要实行透明化行政。

一是要在政府运作上实行“三公”透明行政。透明行政就是要公民对公共事务享有知情权、监督权乃至参政权。透明行政有利于市场信息的传播, 有利用降低人力、物力与财力的耗散, 提高行政效率。只有当市场活动的参与者能够信息充分, 才能够维持较准备的决策, 市场才能够形成正常的竞争的市场秩序。二是要权力制约。通过法制与法治, 实现对政府权力的约束;通过建立责任机制强化对政府自身的限制。责任机制就要求政府行为和政府官员行为必须接受民众的政治监督, 要求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具有制度化的保障与约束。因此, 法律必须给政府的行动划上明确的界限, 对政府权力进行分割, 使其相互制衡。

参考文献

[1]、范仓海.有效政府的理论基础及其建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3 (3) .

[2]、高全喜.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 (第2、3卷)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4]、刘鹏.论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的关系及其建构过程.云南行政学院学报[J].2003 (4) .

[5]、毛寿龙, 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M], 上海三联书店, 2000.

[6]、毛寿龙.政府职能转变的两难[J].中国改革, 2006 (6) .

[7]、赛缪尔·P·亨廷顿.变化世界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 1989.

[8]、斯蒂格里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

地方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第8篇

一、地方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 在这几十年中, 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政府都在实践中探索着真正适合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之路。客观的看, 我们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理论和实践成就, 但不得不说, 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尤其在地方层级上:政府部门中某些人员法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区域内公民现代法治意识不强;政府本身在法治教育和宣传上不够深入、收效欠佳;政府工作人员与社会大众的法治水平和法治意识之间存在认知上的差异等等, 这些都是地方法治政府建设中呈现出来的现实问题。

1. 现代法治观念尚未完全建立

树立和发展现代法治意识, 是现代政府中的工作人员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政府工作人员不仅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实施者, 也对公民参与法治政府建设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然而, 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等思想的影响, 有的“行政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依法办事能力偏弱的情形尚未根本扭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依然存在, 且在有的地方还很严重 (1) ”。还有的些政府工作人员, 依法行政观念差、遇事不讲法、处理不依法等现象仍很普遍 (2) 。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 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明确的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严格依据法律, 严格执行法律, 及时纠正违反法律规定的政策性措施, 减少政策与法律的冲突, 保证政令畅通、一以贯之, 但实际中往往存在着法律变通、钻法律空子等问题, 这是我国地方法治政府建设中遇到的第一大问题。

2. 政府法治建设落后于公民期待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一直在法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曾许愿给普通社会民众的高度法治还没有完全实现, 这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政府机构改革与法治政府建设还不适应不配套;监督制度和机制还存在缺陷和不足三个方面 (3) 。尽管我国目前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42部, 行政法规有900多部, 地方性法规有3000多部, 规章有30000多部, 规范性文件更是数不胜数, 但是这些法律、法规、规章之间有时处在相互打架而又无从定性的尴尬境地, 并且, 越是详细的规定却往往越让人钻了空子, 也就出现了一些法律空白, 因为“未作规定即是可行”已经成了某些人为自己开脱的借口。地方法治政府的建设最终是要靠政府推动执行的, 然而, 政府在自身的机构设置上却有很大的问题, 党委和政府之间、其他有相同工作性质却隶属关系不同的部门之间往往都想揽权却又相互推诿, 有时就会出现“人人都管却又无人真管”的现象, 这就会造成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配套设施不完善、改进措施执行不到位等棘手问题, 致使民众反感于一味的走形式。最后, 许多基层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肆意妄为, 钻空子, 不依法行政、不按法办事、甚至违法办事, 这也是政府法治建设落后于公民期待的重要原因。

3. 消极的法律文化影响依存

我国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法治, 特别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信仰, 并非完全是现代法律化意义上的。尽管民众对于政府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很高的期待, 持积极的支持态度, 但也不能忽视, 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目前来看, 我国社会大众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仍然不高, 在发生问题出现矛盾的时候, 第一想到的不是诉诸法律途径, 而是要么找关系要么“闹腾”, 尤其是“上访”这一独具中国法律文化特色的现象仍然在多数民众中有很深的心理及行为影响, 从而使得某些对待法律事务的观点和具体的行为中, 还是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传统法律文化的烙印。总之, 由于受文化水平较低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做法的影响, 我国广大群众在遇到问题时不想依法办事, 不会依法办事, 不知道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不能消除这种消极的法律文化影响, 很难想象我们的地方法治政府建设会走入一个怎样的境况。

4. 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突出

地方和基层出现较多的干群矛盾和冲突, 可以说是地方法治政府建设不完善所带来的, 或者说是在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从一些地方性群体事件中仍然可以看出,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真正走入法治的轨道, 更没有保障人民的权利, 而是与民争利、不为民做主……反映在实际中, 就是举报基层干部不民主、村务财务不公开、征地拆迁、群众和企业的纠纷、职工反映企业改制、养老和医保方面纠纷等等问题比较突出;反映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表明, 官民矛盾仍然在基层、在地方, 尤其在换届时矛盾表现的更加突出。虽然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过程, 或者是法治政府建设要走过的曲折, 但是如果没有按照法治的意识处理, 民众对于政府的矛盾就不仅仅在利益纠纷上, 还会涉及政府不作为、乱作为、工作效率低、贪腐等其他方面, 最后民众对于民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也就越来越阻碍和破坏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的道路, 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二、地方法治政府建设问题的成因

地方法治政府建设遭遇的各类问题, 是发展过程中的阵痛, 但却并非不可避免, 需要深刻分析其成因, 以有效治理。从特定发展历程来看, 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富强导向同法治政府建设之间存在张力

近代以来的中国, 追求独立解放和国家富强成为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实际上, 法治和富强之间在价值上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种内在的冲突较多地表现在落后国家加速赶超先进国家的历史进程中。

法治意味着对于个性的合法保护, 而富强强调个人对国家的贡献和责任, 实际上就构成了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对立关系。如果一个政府为了国家富强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就违背了对于法治的信仰。可是在特殊的环境中, 政府的现实选择只能更多地倾向于富强, 而不是去面对一个个公民个体。自近代以来, 政府始终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 富强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政府行为的目的, 而政府自身的法治程度只是一种为着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因此, 很难断定, 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之后, 同时建立起来的法治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有效的。只要这种以“富强”为本位的观念不改变, 法治政府的建设总会面临着这个矛盾的选择。

2. 社会稳定压力下对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忽视

一个国家是否拥有稳定的法治环境, 能否有效地制约社会各种不同力量, 使其相互之间达到平衡, 使各种力量在现有的法治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直接反映着这个社会的稳定程度。而在现实中, 情况又有所不同。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公民的各种现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幅度提高, 国民经济的自主性和社会的自治能力也显著提高。在这种背景下, 政府特别是与公民直接打交道的地方政府, 面临着促进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状况脱离于政府的两种压力。前者是政府的日常性工作;而后者, 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情况, 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公共资源和产品分配不公、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社会治安状况恶化、某些社会群体在经济发展和改革中受损利益未得到有效补偿等问题, 都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现实来源。解决这些问题, 不单要依靠法治政府的建立, 形成合理合法的矛盾化解和纠纷解决机制;同时也要看到, 这些社会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同样是法治政府建立和发展的现实要求。

3. 处理公众参与增加时的法治建设能力不足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政府的法治化程度, 是需要公民通过一定的政治参与完成和提高的, 但无休止和大规模的公民参与不但有损于政府法治建设的进度, 也会损害法治的质量和有效性。因此, 将公民的政治参与安排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条件。但在现实中, 地方政府自身很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顾及更多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多数情况下其依据的都是“稳定是硬任务”的逻辑, 能压则压、能瞒就瞒、能过就过的心理占据了上风。这使得地方政府的行为很难严格按照法治要求进行, 难免做出一些违背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的行为, 破坏了原有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 这成为更大规模和更广泛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突破口, 一旦发生此类事件, 地方政府就很难应对。如此形成的恶性循环, 就是今天中国不少地方政府面临的困境。

4. 中央对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的影响巨大

我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结构, 要求一个忠于中央而又积极有所作为的地方政府, 来贯彻落实中央的政令并按照本地实际落实中央的要求。 (4) 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中, 不仅增加了市场经济这个要素, 还面临着大包干、分税制等经济财政体制改革带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新问题。按照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的规范, 从法律上保证了地方政府的政治权力和地位, 同时在法治范围内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但是, 不应忽视, 由于中央和地方存在具体观点的差异,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差异性并不能够因现有法制规范的存在而完全消除, 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的进展在相当程度上也会受到中央政府的影响。

三、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专题会的形式研究了我国的依法治国问题。将法治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 用法治的基本方式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是地方政府运行中必须始终坚持和坚决贯彻的重大原则。

1. 培育对于法治观念的信仰

社会主义法治的建立和运行, 离不开良好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而法律意识的培育的重中之重, 又首先是法治观念的建立和完善。法治观念对于人们行为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 法治政府的建设, 离不开法治观念的树立。“因为理念本身具有内在的力量, 甚至可以超越法律规则本身而发挥法律规则所起不到的作用。 (5) ”行政观念对于行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的行政理念不同, 在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做的选择也会存在差异。

在法治政府的建设过程中, 与培养普通公民的法治观念相比, 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显得尤其重要。对立法者而言, 若不具备法治观念, 不仅难以保证所立之法相互协调、法治统一, 还有可能仅仅将法治作为一种工具, 使所立之法忽略甚至违背法治的基本原则, 使所立之法沦为“恶法”;对执法者而言, 若不具备法治观念, 那么其对法的忠诚就很难是一贯而真实的, 其依法办事的能力就会比较低, 更可能因为缺乏政府权力应受规制和约束的观念, 而不懂得尊重相对人的权力甚至蛮横对待法院的审查, 从而导致行政的专制和不法行为。因此, 建设法治政府, 应当增强法治观念。领导人员、普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社会公众都应当增强法治观念, 为依法行政的实施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增强法治观念, 还要求政府工作人员消除旧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和行政观念。“官本位”“权力至上”等思想和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 在地方政府中也有存在。这些落后观念的存在对于确立法治思想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官本位”“权力至上”等思想和观念与法治观念所蕴含的“民主”“公平”“正义”等思想观念是格格不入的, 不消除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 法治观念也就难以真正树立起来。

2. 以依法行政为重点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随着依法治国的确立, 依法行政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1993年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 严格依法办事。一切公职人员都要带头学法懂法, 做执法守法的模范。”从而在政府正式文件中确定了依法行政原则。随着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 实务部门和学术界对依法行政原则进行了新的阐述, 明确了依法行政不仅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法律手段, 而且也要约束和控制国家行政权力, 即依法治权、依法治官。1999年11月, 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 明确“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依法行政做了专门部署。

进入21世纪, 依法行政逐渐发展为法治政府的建设, 目标指向更加具体明确。2004年, 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 明确了此后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2008年5月,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认为“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 对市县两级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指导要求。2010年10月,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提出要深入贯彻《纲要》和《决定》,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2012年11月,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 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 把依法治国提升到新高度。2014年10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 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由此可见, 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逻辑延续。

3.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保障

⑴提高地方政府决策水平。政府决策是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形式, 它以行政问题为起点, 以公权力的形式为依托, 是国家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其行政职能, 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公共事务, 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重大政府决策是尤为重要的政府决策, 它关系到广大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 对社会利益结构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大范围、持久而深远的。在政府决策方面应着力加强三项内容。一是, 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二是, 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三是, 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

⑵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执法和服务水平。执法是指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 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 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 直接对特定的相对人和特定的行政事务采取措施并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在行政执法方面应着力加强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以及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这三项内容。

政府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化和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必然要加强政府行政服务。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高效便民的基础。

⑶提高地方政府行政监督和矛盾化解水平。行政监督是指政党、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 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活动。在行政监督方面应着力加强自觉接受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以及严格行政问责这三项内容。

建立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根本上是为了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基本关系, 尤其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社会和谐、高效、便捷, 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的形成,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在矛盾化解方面应着力加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这三项内容。

提出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 是描述和衡量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标准, 是将依法治国基本原则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 具体讲法治政府建设划分为若干基本途径, 有助于更加清晰准确地把握法治政府的内涵和基本理念, 有助于更加现实地服务于法治政府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曙宏.建构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2]龚祥瑞.法治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3]江必新.法治政府的建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解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4]焦凤君.法治政府建设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

[5]杨叶红.湖南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制约及克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2.

[6]王璐.县级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7]姜明安.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J].法学杂志, 2013 (6) .

[8]刘莘, 姜雨昊.2011年法治政府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 (1) .

法国政府 第9篇

关键词:政府,新闻,传播

一、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新重点

1、更加突出强调群众路线

2011年1月5日, 习近平同志与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座谈时强调指出, “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 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同时, 李长春、刘云山同志也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树立群众观点, 站稳群众立场, 增进群众感情, 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从2011年8月开始, 新闻战线全面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从推进新闻宣传战线服务群众工作理念的提出, 再到把这一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走转改”活动当中去, 可以预见新闻宣传工作在今后将更加突出强调群众路线。

2、更加突出强调舆论维稳

在社会管理问题上升成为国家重大关切问题的背景之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既离不开实体层面的制度完善, 也离不开舆论软环境的精心营造。我们一定要把舆论维稳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 重视和加强社会舆论, 牢固树立只有透明才能最大程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理念。尤其是我们社会当前处在一个转型时期, 社会利益格局、人们的生活方式、个人价值取向、社群关系等等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社会流动性增强, 重大突发事件接连不断, 各种信息的不对称, 人们的不安全感空前加剧, 因此, 无论是刚性的制度维稳, 还是软性的舆论维稳, 都不可偏废, 缺一不可。

3、更加突出强调改革创新

2011年1月4日, 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强调了四个总要求, 改革创新就是其中之一。新形势下, 国与国之间对诸如规则、形象、观点、理念等等这些非物理资源的争夺日益成为国家之间博弈的新目标, 话语能力也逐渐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 如何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价值观, 这也迫切需要我们新闻宣传工作时刻谨记改革创新的精神。对于当前来说, 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 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 在文化的改革创新中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跨越式进步与发展。

4、更加突出强调国际传播

在新的世界传播环境中, 国内与国际的界限已经十分模糊, 中国国内的地方事件, 经过新闻媒体多元、立体的报道就极有可能转化成为国际性话题。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也越来越主动, 利益诉求也越来越多。但是,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还不相适应, 我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与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要求还不相适应。因而, 大力发展现代传播体系, 打造国际一流媒体, 以及进一步提高新闻信息的原创率、首发率和在海外的落地率, 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宣传领域工作的重点, 也必将会成为国家资源投入的重点。

二、当前政府新闻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群众路线体现不深

“政府新闻传播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构建与公众良性关系的主要方式, 已经成为政府常态工作机制下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在当前政府新闻传播的实际工作当中, 对群众路线体现得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基层的关注还不够深入, 眼睛过多的往上面看而大众视野较为缺乏,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没有完全理解透彻, 一些不良的工作作风亟需转变。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 政府部门在认真听取、严肃对待群众意见做得还不够仔细深入, 在政府新闻发布上没有充分体现群众的知情权, 在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新闻策划水平不高

政府新闻策划是对政府传播活动的规划和设计, 是对政府新闻传播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 对于提高政府新闻传播质量, 增强传播效果, 满足群众需要, 优化政府形象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民生大事有策划, 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才能赢得时间, 才能防范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当前, 党政部门普遍缺乏现代新闻策划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策划水平不高, 导致对重大政府新闻的传播难以做深、做透、做出影响力。

3、主题宣传创新不够

政府新闻传播要强调创新, 尤其是在同一政治主题、宣传主题下, 更需要强调创新。目前, 主题宣传的雷同化、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缺少同一主旋律下的变奏曲, 创新乏力, 其实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所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从主题宣传的内容到模式都千篇一律, 缺乏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 导致政府传播偏离实际、偏离生活、偏离群众。如果中央一个新的主题和理念的推出, 如果不能深入民心、不能得到民众的响应和支持, 这不是宣传主题本身的问题, 而是相关部门对中央精神落实得不够、主题宣传创新不够。

4、接触新闻媒体不勤

政府新闻传播是政府的对外信息输出, 其主体是政府, 受众是政府组织以外的团体和个人, 本质是体现执政者的意图和立场, 目的是塑造主流意识形态, 引导社会舆论, 提升政府形象。政府如果没有与新闻媒体进行经常性的接触沟通, 政府新闻传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应该说, 主动接触媒体是政府传播的应有之义, 但现在的情况是, 有些政府部门常常是有事才去主动接触媒体, 没事就不想去或者懒得去和媒体打交道, 新闻意识不强烈, 政府新闻与政府事务没有做到同步安排, 信息反馈系统没有建立健全。

三、新形势下做好政府新闻传播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群众意识, 以受众需求的满足为导向

满足受众需求, 是政府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本质上讲, 政府新闻传播是以受众需求为第一导向的整合传播行为, 必须不断强化群众意识,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站稳群众立场, 以受众需求满足作为第一导向, 这不仅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也是贯彻落实当前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精神的必然。一方面要在需求的内容上要多做调查, 以此来了解并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另一方面, 在内容的表达上要坚持“三贴近”原则, 多用群众身边的事例, 多用群众生动的语言, 多用群众喜爱的形式, 把思想性、指导性、可读性紧密结合起来, 不断增强政府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同时, 不断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各种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 把我们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 在政府新闻传播中体现正确导向, 在同广大群众的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 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

2、强化策划意识, 提升政府新闻传播针对性

策划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新闻媒介资源, 得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把握舆论主导权、主动权, 提升执政影响力。一要以执政的需求和主线为重点。在内容、人员、时间、工具、实施等方面作好系统的安排, 这就要求政府新闻策划必须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系统性、动态性。二要善于将宣传以新闻形式表达。在宣传中要有强烈的新闻策划意识并善于把宣传做成新闻。三要以政府形象价值为核心。在策划中要始终考虑政府形象如何塑造, 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体现其中, 以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四要从实际出发, 始终强调切实可行。要根据自身条件来处理问题, 充分考虑策划的可行性, 做好组织、技术、人力、物力的保障。

3、强化创新意识, 提升政府新闻传播生命力

一方面要在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领域大胆进行创新, 积极推动公共选择与公共政策传播、政府形象与领导人形象塑造等方面创新。同时, 在政府竞争与政府营销、青年外宣与媒介素养提升等层面上的政府传播创新也要加以重点关注。另一方面, 通过不断改进政府新闻传播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 积极占领新兴媒体的舆论新阵地, 努力使互联网等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积极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 使政府新闻传播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不断提升政府新闻传播的生命力。

4、强化沟通意识, 积极主动与新闻媒体合作

政府新闻传播不仅是应对信息社会、公民社会的被动选择, 而是行政权力向社会权利回归的必然趋势。一是要尊重媒体、理解媒体、善待媒体,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媒体工作实质上就是群众工作。二是要真实诚恳, 以事实说话。三是要完善信息管理渠道。只要是能够影响到公众的渠道, 都是传播政府信息的通道, 就应该尽可能的使用这些渠道来发布政府信息。四是要建立媒体档案。政府各职能部门, 要对本行业本领域相关的新闻媒体要熟悉, 以便在策划政府新闻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体。五是要经常性地与新闻媒体进行沟通协作, 尤其是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之后, 更要加强沟通协作, 并在沟通中善于借助媒体来表达政府的执政意图。同时, 政府召开重要会议、组织大型活动、开展重大工作、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 应同步安排新闻发布事务。

参考文献

[1]盛若蔚:《习近平与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座谈时强调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 《人民日报》, 2011年1月6日。

法国政府 第10篇

一、理论基础的比较

政府补助与政府资本性投入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社会职能的体现。与政府补助有关的职能主要包括:一是政府经济职能。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 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 如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 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二是政府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如政府通过各种手段, 对因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等因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等进行恢复、治理、监督、控制, 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上可知, 政府补助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产物, 政府补助资金的来源是财政资金, 补助企业的对象包括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与政府资本性投入有关的政府职能是政府经济职能, 即我国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 还有国有或国有控股各种类型的企业, 在政府发挥经济职能时, 通常出现两种身份, 一种是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身份, 一种是企业出资人职能的身份 (为了区别政府的两种身份, 将政府的经济职能细分为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 下同) 。政府资本性投入是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的体现, 补助企业的对象仅限于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前者是识别政府补助的依据, 后者是识别政府资本性投入的依据, 因此, 从理论上正确区分政府补助和政府资本性投入, 十分必要。政府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时, 转移经济资源给企业, 属于政府补助;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时, 转移经济资源给企业, 属于政府资本性投入。

二、实务基础的比较

(一) 相关概念比较

1. 定义比较。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资本性投入是指政府以企业出资人身份向企业投入的注册资本和专项或具有特定用途的资本。比较以上两个概念可以看出, 政府资本性投入中, “属于国家直接投资、资本注入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增加国家资本或者国有资本公积”和“属于投资补助的, 增加资本公积或者实收资本, 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有规定的, 按规定执行”, 因权属规定明确, 都属于政府享有企业相应所有权, 企业有义务向投资者分红, 政府与企业之间是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与政府补助相比, 在会计实务操作中, 二者之间的界定容易识别, 不会相互混淆。但“属于投资补助的, 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没有规定的, 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与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的政府补助之间的正确确认是二者区别的难点所在。

在会计实务操作中, 常常出现误区, 一方面, 将属于投资补助的, 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没有规定的, 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的, 确认为政府补助;另一方面, 将属于投资补助等专项拨款, 以政府相关文件为界定依据作为政府资本性投入。对于上述误区, 笔者认为二者之间的正确界定, 难点在于只有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存在两项业务时的界定, 由于企业收益化的倾向严重, 在各类会计监督机构检查中, 常常发生监督检查机构与企业之间产生分歧, 企业以政府文件规定为理由计入当期或以后期间收益, 监督检查机构却不认可。笔者认为在界定二者之间区别时, 以政府文件为界定的依据不妥, 因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属于部门规章, 是会计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应遵守会计准则, 因此, 不应以政府文件为依据, 而应以政府转移经济资源体现的职能为标准划分。即将体现政府出资人职能的财政拨款, 定性为政府资本性投入, 将体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的财政拨款, 定性为政府补助。依据以上分析, 建议修订政府补助的定义。

2. 特征比较。

政府补助准则主要有如下特征:一是非互惠交易。政府向企业提供补助具有无偿性的特征, 政府并不因此而享有企业的所有权, 企业未来也不需要以提供服务、转让资产等方式偿还。无偿性是政府补助的基本特征;二是形成企业的收益。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直接取得的资产, 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形成企业当期收益或以后期间收益;三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体现。政府给予特定企业的经济补助, 是一种政策倾斜或损失补偿的表现。

政府资本性投入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互惠交易和非互惠交易并存, 对于国家直接投资、资本注入的和属于投资补助的, 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有规定的, 属于互惠交易;属于投资补助的, 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没有规定的, 属于非互惠交易。其中后者具有无偿性的特征。二是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政府资本性投入, 企业取得或形成长期资产时形成企业所有者权益;三是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的体现。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身份仅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投入资本金。

比较二者特征, 由于企业收到的财政拨款, 有的应归属为企业收益;有的应归属为企业所有者权益。属于政府发挥不同职能的体现, 同时二者之间非互惠交易是区别的重点。

3. 分类比较。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其中,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构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而政府资本性投入分为形成企业股本金的投入和不形成企业股本金的投入, 其中, 不形成企业股本金的投入, 是指国家拨款时, 对权属没有规定的, 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的投入资本。通过分类比较, 对不形成企业股本金的政府投入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实务操作中容易混淆。为了准确界定二者的区别, 建议引入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分类, 增加政府补助按所附条件和不符条件的分类, 以弥补政府补助准则规定的分类缺陷。即政府补助与政府资本性投入的区分不能以是否所附条件为标准。

(二) 会计确认和计量基础的比较

1. 会计确认比较。

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是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二是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而政府性资本投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 才能予以确认:一是政府注资作为股本金的, 企业应在实际收到时确认;二是政府性投入资本未确定权属的, 企业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形成长期资产时确认。由以上比较可知, 两项业务会计确认时点不同, 前者需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且收到时确认;后者对于未确定权属的政府性资本投入必须满足政府所附条件, 形成长期资产时确认。对于政府资本性投入中未确定权属的, 企业收到时通常作为负债管理, 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 未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予以核销。笔者认为对所附条件的财政拨款实行负债管理符合国际惯例, 政府补助所附条件的应加以借鉴。

2. 会计计量基础的比较。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 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 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为非货币性资产的, 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 按照名义金额计量。而政府资本性投入为货币资产且形成政府注册资金的, 应当按照收到的金额计量, 形成长期资产的通常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以上两项业务计量属性说明, 政府补助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而政府性资本投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 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并没有介绍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类型, 但在政府补助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中, 将政府补助直接确认为递延收益或当期收益, 其实质就是对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要求采用收益法, 减少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性。而政府资本性投入无论是政府投入注册资金, 还是对未确定权属的, 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的投入资本, 其会计处理采用资本法, 即将政府资本性投入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三、完善政府补助准则的有关建议

(一) 重新表述政府补助定义

根据上述政府补助和政府未确定权属的资本性投入的理论基础和特征比较分析,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政府是履行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 还是政府作为出资人职能, 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是政府补助的核心特征。依据以上分析, 重新表述政府补助的定义为:政府补助, 是指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 对企业给予的经济资源的补偿。

(二) 完善会计确认

政府补助准则将政府补助划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对政府补助的会计确认有一定的帮助, 但也应考虑其他分类, 如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 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企业只要符合国家税务政策, 就能取得税收返还, 但企业取得的税收返还的使用, 国家并未有具体用途规定。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分类, 将政府补助分为附有条件的和未附条件的政府补助, 对未附条件的政府补助的会计确认与附条件的政府补助区别开来, 即对未附条件的政府补助的会计确认条件是企业能够收到的政府补助。

(三) 对公允价值与名义金额的运用应改进

对于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形式的补助, 现行准则规定按照名义金额进行计量, 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以名义金额计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账面上象征性地反映该项资产, 以避免因不记账而可能造成的所谓资产流失。笔者认同以上观点并进一步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 有17项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的相关业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对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 仅有政府补助准则采用名义金额进行计量, 与其他会计准则比较, 要么对于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 禁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如生物资产准则等;要么对于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 允许采用会计估值技术, 造成会计准则之间缺乏协调性。

为了与其他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协调, 财政部应修订政府补助准则, 具体规范方法如下:一是保留名义金额计量属性, 但要求企业每一年度终了时进行复核, 对于公允价值能可靠取得时, 改变名义计量属性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二是取消名义金额计量属性, 改为“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 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 按照会计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

(四) 存在附加条件的政府补助实行负债管理

政府补助所附条件的, 主要包括:一是政策条件。企业只有符合政府补助政策的规定, 才有资格申请政府补助。二是使用条件。企业已获批准取得政府补助的, 应当按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以上表明企业在符合政府补助政策取得补助后, 必须按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 若企业取得补助后改变用途, 政府有权收回资金。对企业取得的补助, 实行负债管理, 符合契约理论, 企业只有严格遵守契约, 政府补助才不需要企业归还”。

参考文献

[1]周秀霞.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国际差异比较[J].会计之友, 2008 (10) .

爱花钱的政府不是好政府 第11篇

给“两会”代表委员配发笔记本电脑,政府自有其逻辑,比如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既节约资源又提高会议工作效率,也许还能“拉动内需、支持民族品牌、提高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能力”。更何况去年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后,财政收入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国库充裕,花费区区1000万,给辛苦参会的代表委员们改善一下办公条件,也算是“让利于民,以人为本”。

不过,老百姓对这种逻辑并不买账,网络舆情讥讽一片,张晓梅也很快意识到“泄露了天机”,知趣地删除了其微博上的相关言论。

政府的花钱冲动,不仅体现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大到去年的4万亿投资,小到年初江西省地方党政一把手的电话拜年,政府部门总是能想到各式各样的方法,“为老百姓花钱”并且“把钱花在刀刃上”。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一直高于GDP和居民收入的增速,但却总是能听见各级政府在喊捉襟见肘。不久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新闻发布会中,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表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将于2012年占到GDP总量的4%,但实现这一目标难度不小,原因在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足。这是否意味着,要增加教育经费的支出,又需增加税收以提高财政收入?

财政收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取”和“用”的度该如何把握,是需要讨论的问题。现代政府存在的意义,缘于一部分社会必要的公共服务,即无法靠市场手段解决,人们也无法自给自足,因此需要建立以非盈利为目的的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向大众收取一定的资金,用于服务大众。但这种“取”和“用”需要以“必要的公共服务”为底线,如果人民自己、企业和市场能办的事,政府就可以不办。

反观一些政府机构,总爱把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讨论引导到怎么花钱、如何花好钱上,碰到问题就寂寞难耐,打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旗号,出规划、开税源、谈融资,不顾民众和市场的需要,一厢情愿地当家作主大把花钱,热情之高、手笔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殊不知这种 “爱花钱”的习惯一旦养成,钱再多都供养不起,就像爱消费的贵妇,橱柜里永远缺少一件大衣。

为何一些政府机构总是“爱花钱”?我们认为,首先是政府错误理解了其职能定位,把首要目标放在追求GDP成果上,而非着力于提高社会的公平和效率,维护人民权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花钱”总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次,长期以来某些官员们把“民主”理解成“为民做主”,视自己为人民的父母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替“子民”花钱理所应当。当然还有上不得台面的潜规则,一些当权者,看到政府花钱中存在的利益缝隙,今朝花钱权在手,他日获益就不难,在“为民花好钱”的掩护下高歌猛进,大搞利益输送,滋生贪污腐败。

需要澄清的是,我们不是反对政府花钱,而是提醒政府不要“爱”花钱,不爱花钱的政府未见得是好政府,但爱花钱的政府一定不是好政府。我们不能因为某个或者某届政府花好钱了、花对钱了,就认为政府爱花钱是件好事。在财富分配的过程中,负责花钱的人总是容易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因此当人民给了政府花钱的授权,政府就更应该在花钱上自律,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以多花钱才能办事为耻。如果只有靠充裕的钱才能办好事,那公务员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政府中又要那么多“能人”干吗呢?

政府的花钱情结,不能只靠“公共道德”来约束,还应该在制度层面上加以限制,各级政府应该尽快将财政收支的细节公之于众,让每个公民都有权对政府花钱进行监督。2009年10月,广州市财政局开政府预算透明之先河,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当年的财政预算报告,从而赢得一片赞许。此事虽出人意料,但却是政府本分之举,唯有官方透明,公众参与,政府花钱才能渐显效率。

社会财富总量有限,政府要花钱多了,老百姓的口袋势必就干瘪。过去数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远小于财政收入增幅、贫富分化和国富民穷的现象日趋明显,已经说明,如果政府太爱钱、太爱花钱,最终将会损害到民众的利益。政府应该懂得,市场能比他们更有效率地分配资源,放权让利才是社會和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良方,一旦有可能,就应该将更多的社会财富让渡给民众来支配。

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购买服务 第12篇

党的十八大强调,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新一届国务院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作出重大部署, 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 加大购买服务的力度。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进一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是惠及人民群众、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的重大措施, 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引导有效需求的关键之举, 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事、政社分开的必然要求。出台《指导意见》, 对于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 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虽然不断完善, 但是仍以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社会参与和民办的力量还不是很大。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不仅促进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 引导有效需求, 推动政府承担公共服务新模式, 更是政府转变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改革的重要创新。通过服务放权, 可以有效推动社会力量建立多层次、多方式、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增强市场竞争机制, 降低公共服务产品价格, 从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 及时、充分向社会公布购买的服务项目、内容以及对承接主体的要求和绩效评价标准等信息, 建立健全项目申报、预算编报、组织采购、项目监管、绩效评价的规范化流程。购买工作应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 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严禁转包行为。购买主体要按照合同管理要求, 与承接主体签订合同, 明确所购买服务的范围、标的、数量、质量要求, 以及服务期限、资金支付方式、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 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资金, 并加强对服务提供全过程的跟踪监管和对服务成果的检查验收。承接主体要严格履行合同义务, 按时完成服务项目任务, 保证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各地要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价机制, 全面公开购买服务的信息, 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评审机制, 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对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动态调整, 对承接主体实行优胜劣汰, 使群众享受到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主要有三类, 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购买的服务类别主要包括: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指导意见并没有列举购买服务的具体范围, 而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即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 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

根据指导意见, 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上, 要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是政府行政改革的大方向, 政府加大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 将促使这些领域受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法国政府】相关文章:

法国经验06-08

法国革命07-17

法国节日08-26

19世纪法国08-07

法国学习总结05-19

法国礼仪简介06-18

法国论文题目04-09

法国婚礼范文05-18

法国咖啡文化06-06

法国的节能政策06-26

上一篇: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下一篇:野外地质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