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实践范文

2024-08-12

护理操作实践范文(精选12篇)

护理操作实践 第1篇

1 护理操作技能的生成

心理学家Fitts与Posner的研究证明, 操作技能的形成包括学习、保持和迁移3种形式[1]。通俗讲, 就是护理士官学员在操作技能实践中, 通过大脑及各器官综合作用, 经学习、认知、联系、体会、保持、掌握和运用等过程, 达到操作技能教学目标要求。护理操作技能的生成在理论上可分为3个阶段。

1.1 学习阶段

即学员通过教员指导、示范, 形成规定操作表象。该阶段关键是领会其操作技能基本要领, 初步理解操作技能各种动作规范与要求。教学重点是通过示范方式提供信息, 形成标准操作技能的表象, 使学员为掌握正确操作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1.2 保持阶段

学员通过练习和实际操作, 逐渐认识和理解操作内容、要点及注意事项等, 逐步形成固定的动作模式, 并长时间保持正确操作的印象, 以达到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1.3 熟练阶段

此阶段要求学员通过不断强化练习和考试, 使其对操作技能达到熟练、准确、自如的程度。目的是学员在完成整个操作过程中, 做到不假思索, 优质高效, 实现学能成, 成能用, 用能胜。

2 操作技能的教学实践

护理操作技能实践教学目的是在教员指导下, 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 挖掘其潜能, 并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增强学习实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

2.1 教学前准备

首先, 进行教材分析、吃透教材实质, 制定课程标准。其次, 优化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难点。再次, 精心编写教案, 选择适当教学媒体, 探究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进行课堂设计。最后, 采用设问等多种方法和手段, 吸引学员注意力, 调动学员学习兴趣。使学员带着问题听讲, 激发学员求知欲望。

2.2 有效示范和指导

教员采取边讲边示教的教学方式, 使学员形成既完整又正确的操作印象。同时, 在教学中, 教员要按照正常动作、慢动作、分解动作、连贯动作等不同方式方法开展示范教学。此外, 应引导和鼓励学员大胆实践, 使学员能快速掌握, 灵活运用。如在护理铺床单的斜角折法教学中, 通过简单易懂的讲解和到位示范的讲解, 使学员迅速掌握要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播放录像、影碟等介绍护理操作过程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 采取智能动漫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等信息化教学手段, 可反复、分解、定点演示操作难度较大的训练项目, 实现复杂技能操作简单化、具体化、生动化, 局部动作效果放大化、清晰化、明确化, 使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人性化、互动化和智能化。

2.4 强化护理技能练习

美国护理专家Rogers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能记住其听道内容的5%;记住其所见到内容的30%;记住其所讨论过内容的50%;记住其亲手做过的事情的75%[2]。由此可见, 通过练习和实际操作实现技能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我校采取: (1) 下发一定的练习器材, 适当延长练习室开放时间, 鼓励学员自主练习; (2) 根据学员掌握情况, 分成若干小组, 针对不同项目开展不同练习, 做到精准教学; (3) 倡导学员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课外活动时间, 组成兴趣小组, 到医院参观见学、见习, 增强感性认识, 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3 操作技能训练教学体会

自我校开展护理士官培训任务以来, 在坚持白求恩特色育人风格和培养机制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发展, 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3.1 不断培养学习兴趣

护理技术操作有步骤多、规范性强、灵活性小的问题, 学员在学习中感觉繁琐, 不易掌握, 易产生畏难情绪, 为此,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如: (1) 采取授课时反复播放护理技术操作片段, 在学员中积累技能操作动作协调、干净、利落、优美的印象, 从而增强学员的自信心。 (2) 安排学员短时间见习, 通过观察临床护理人员良好规范的操作动作和效果, 使学员树立做好技能操作学习的自豪感和神圣感。 (3) 让操作中做得较好的学员示范和介绍经验,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 帮学员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教学员学习技巧、工作经验, 从而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3.2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就必须不断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首先, 建立教、练、考“三位一体”综合训练考核模式。“教”, 就是通过学员看和教员教, 在学员中形成正确的操作模式;“练”, 就是通过教员示范和学员练习, 使学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考”, 就是通过采取课堂考、科目考、阶段考、小组考、全队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实现以考代练, 以练促考。其次, 开展拓展训练。教员在教学示教后, 对相似的问题让学员集体讨论研究, 培养学员触类旁通, 拓展思维的能力, 以改变强行灌输、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最后, 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白求恩精神育人, 提高护理卫生士官的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 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 从而更好地为基层部队卫勤保障服务。

3.3 不断简化教学程序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繁杂、单调、难记, 为此, 为使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流程化、直观化、简单化。首先可充分利用仿真模型训练等方式, 使学员直观易懂, 印象深刻, 容易掌握。再者可采用口诀、顺口溜等方式, 使学员方便记忆, 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可将每次课中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 做成卡片发给学员, 便于学员复习、掌握和考试。

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 护理技能操作教学必须适应护理工作的新发展, 必须适应新时期卫勤保障的新要求, 只有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技巧, 才能培养出复合、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护理操作技能,生成过程,教学实践,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基础护理知识:操作规程-口腔护理 第2篇

1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臭,促进食欲,使患者舒适。

2 预防口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3 观察口腔粘膜和舌苔变化及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操作准备】

用物准备口腔护理包(弯盘、药碗内棉球14—16只、弯头血管钳、小镊子、压舌板、治疗巾),各类外用药和漱口溶液(酌情选用)、棉签、电筒,必要时备张口器。

【操作要点】

1 向患者解释以取得配合。

2 患者头侧向操作者,取治疗巾围颈下,置弯盘于口角旁。

3 观察口腔粘膜有无出血点、溃疡、真菌感染及青苔性质,有活动性假牙,取下妥善保管。

4 将漱口液倒入药碗,以弯止血钳夹棉球,小镊子助绞干棉球。由内至外擦净牙齿各面及颊部、舌面、软愕。擦洗完毕,给予漱口,擦干面颊部。

5 酌情处理口腔疾患,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剂。

【关键注意点】

1 擦洗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口腔粘膜及牙龈,擦洗舌面及软跨匆过深,以防恶心。牙缝牙面应纵向擦洗。

2 昏迷患者禁漱口,需用张口器时,应从磨牙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用暴力使其张口。血管钳须夹紧棉球,每次1只,棉球不能过湿,以免漱口液吸入呼吸道,防止棉球遗留在患者口腔内。

护理操作实践 第3篇

【摘 要】《护理综合操作实践》是一门实践操作课程,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学生具备人文关怀思想,在《护理综合操作实践》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之中,应加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本文对《护理综合操作实践》课程之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护理综合操作实践》 人文关怀教育 方法

在护理服务中,人文关怀是核心精髓思想,具有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对于病人的治疗和休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代的临床护理之中,已经极度缺乏人文关怀精神,护理服务中严重缺少對病人精神上的关爱。这样的护理理念使得护患纠纷现象日益增多,人性化缺失现象层出不穷。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护理人员在学习期间都没有认识到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性,使得护理人员缺乏人文精神。

一、《护理综合操作实践》课程中人文情怀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都只注重对知识的教学,即使是实践性较强的《护理综合操作实践》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考量,这就忽略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从而致使学生缺乏应有的护理服务态度,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问题。

(二)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

医学院校和高等护理学校的学生基本都为理科生,虽然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但是在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却较为匮乏,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也就导致综合素质不高。而学校又不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医疗机构的大部分护理人员都缺乏人文护理精神。

(三)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护理综合操作实践》学科与人文教育为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所以,对教师的综合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将人文知识融入《护理综合操作实践》课程之中,要求教师既要具备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文专业教师中,从事医学者较少,导致通常情况下《护理综合操作实践》教学和人文教育不可兼得。

(四)《护理综合操作实践》教学方式仍不合理

虽然目前的医学院校都意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学校对《护理综合操作实践》的教学方式仍然不合理,没有从真实的临床情况出发,没有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在《护理综合操作实践》课程中也无法加入人文关怀教育。

二、《护理综合操作实践》教学中融合人文关怀教育的方法

(一)学校应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在《护理综合操作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在临床带教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教学的侧重点通常会放在技术层面,只要学生的技术过关即可,其实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服务不仅包含对病人的身体护理,同时,还包括与病人的沟通、与病人家属的沟通以及对病人心理上的呵护等等。所以,医学院校应加强对护理操作实践的重视,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专业知识,二是行为、体态,三是语言魅力。对以上三方面进行着重培养,在强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为独生子女,缺乏责任心,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也相对淡薄,所以学生在进行护理服务时,很少会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也缺乏同情心,这往往是导致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临床带教之中,应尽量加入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多教授学生交往礼仪、沟通技巧,在进行护理服务时,要求学生面带微笑,多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真实想法,并让学生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之中理解病人、观察病人以及尊重病人,从而利用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对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解答,真正实现与病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三)培养人文环境

培养人文环境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改善师资力量,二是改善教学方式。改善师资力量,教师应转变自身的观念,在进行《护理综合操作实践》教学时,需以“以人为本”为根本理念来进行实践教学。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加强人文价值观念,将人文精神贯穿于临床带教之中,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改善教学方式,第一,应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实践教学创造人文环境氛围;第二,在进行临床实践时,对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并引导学生真心关怀病人;第三,在实践课程中,以论文导入法来帮助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总之,为提升医疗护理的水平和质量,应在《护理综合操作实践》教学之中加入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结语

在《护理综合操作实践》课程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同时还应融合人文关怀,加强对学生的关怀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之中体会人文情怀的含义。因此,护理院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在学习《护理综合操作实践》这门课程时,应使实践内容更加贴合实际,利用人文情感熏陶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水平。

【参考文献】

[1]欧阳丽.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社区实践基地教学管理规范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

[2]卢长艳.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成效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3.

[3]李薇,蒋燕.关怀教育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16).

[4]高娟,韩江红,薛松梅.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融合护理美学的效果[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02).

护理操作实践 第4篇

1 规范化训练的目标

规范化训练是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系统化、整体化护理为核心的前提下, 将临床护理技能操作的各环节规范化, 使护理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熟悉基本的护理技能操作, 尽快适应临床护士角色, 投入临床实习。

2 规范化训练的方法

2.1 示教演示

进行示教时, 先由教师按照规范的操作标准进行操作演示, 由同学提出问题, 特别是外地护理学生对不同的操作方法提出疑问, 教师逐一进行解答, 并进行统一规范。规范操作后教师再设置一些操作上容易出现错误的动作, 与正确的操作标准进行对比, 并联系临床启发教学。每项操作示教后, 抽一名护理学生当场演示, 先由大家指出错误所在, 共同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进行讨论,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 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解动作演示。如:铺无菌盘如何不跨越无菌区、静脉输液如何能一次排气成功。针对这些情况反复演示, 矫正护理学生操作中不规范的动作。

2.2 相关知识讲解

护理工作技能操作性较强, 而护理学基础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相关专业知识可以为护士提供有关技术规则。在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 护士比其他人员更直接面对病人, 因此, 在掌握技能操作的同时, 必须学会运用基础理论指导技能操作。在示教操作中, 边演示, 边提出问题, 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讲解分析。如:特殊病人在实施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应注意什么;静脉输液时, 溶液不滴注的常见原因、如何处理等。设置问题要立足于多角度、多层次及实用。护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联系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解答, 使护理学生能将理论与技能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2.3 规范化训练

在各种护理技能操作演示后, 将护理学生集中在示教室进行2周的训练, 自己掌握训练次数。教师通过观察来启发操作手法和要领, 矫正护理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提高护理学生操作应用能力。使她们由训练的模仿阶段逐步转入熟练阶段。为了更接近临床护理操作, 训练1周后, 在示教室设置模拟病房, 进行模拟训练。护理学生分成两组, 其中一组模拟病人。对操作项目进行模拟训练。训练时, 从操作前物品准备、操作中及操作后语言沟通、物品处理都由护理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按照模拟操作的项目设定模拟环境, 设置适当问题。如:在肌肉注射操作时, 昏迷患者选择哪种注射部位;如何确定注射体位;怎样进行核对等。护理学生要根据当时模拟操作的环境状况对问题进行分析, 并做出解答。对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集中进行讲评, 重新规范, 强化训练。

2.4 评价训练效果

训练结束后, 以考试的方式检查训练效果。每位护理学生随机抽取一项操作,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内容。由学校教师、护理部主任、临床带教教师组成考核小组, 按照评分标准为考试者打分, 并将评分累计平均后给出最后成绩, 达标成绩为70分。考试未达标的护理学生延长训练时间, 直到达标为止。

3 体会

3.1 激发了技能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教师, 是直接推动学生的心理动因[2]。规范化训练激发了护理学生对操作的兴趣, 使护理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产生了极大热情, 由开始的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在操作训练中护理学生经常询问教师, 改正错误, 同学之间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找出最佳的操作方法。许多护理学生主动要求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 调动了护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中获得自尊、自信。

3.2 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规范的演示、讲解, 训练中配合提问、启发, 矫正操作中的错误, 使护理学生更清楚地感知和理解操作过程, 强化了对正规操作的记忆;在进行每项护理操作前后, 护理学生通过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技能操作, 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 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语言对人的健康、心理及整个机体起着重要作用, 语言表达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现代社会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职业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3]。操作训练中理论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桥梁作用, 特别是示教室的模拟训练, 迫使护理学生在教师设置的不同环境、不同疾病中不断地思考, 运用最恰当的专业语言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从而培养了护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缩短了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距离, 使护理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减轻了因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带来的陌生感。

3.4 缩短了护理学生进入临床的适应时间

自2005年开始采用此教学方法的实践证明, 经过规范化训练后的实习, 护理学生比未经过训练直接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学生适应临床护理角色的时间平均缩短5~7天, 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都有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王远湘.从护理学生实习前后基础护理操作考核结果看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J].护理研究, 2004, 18 (12A) :2147.

[2]伊志琴, 耿桂灵.《儿科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3) :20-23.

护理操作比赛心得 第5篇

对这次技能大赛有很多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对高职组的“弘联杯”护理技能大赛感触颇深。在此我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各种心得体会。本次的“弘联杯”护理技能大赛总共有来自全省各地的15支队伍45名参赛选手,每支队伍有三名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我在比赛前半个月被选为预评分选手,和我们学校的三位参赛选手一起训练。我始终觉得我们学校的三位参赛选手是所有选手中最漂亮的,她们是最棒的,她们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感动。才刚刚开学的时候她们就已经开始训练了,从开始训练一直到比赛的这段时间,她们没有周末,没有休息的时间,她们每天只有吃饭睡觉的时间。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她们都是如此,当其他人在休息的时候,她们在训练,其他人周末出去玩了,她们也在训练,当其他人清明节放假了,她们仍然在训练。每天七点起床,一直训练到晚上十点,午觉也是在训练室睡的。但是她们三个没有一点抱怨,没有退缩,每天都是以饱满的精神来训练。

我始终相信,只要是付出过的终有回报。而事实证明了,我是对的。当我们知道了她们三个成绩的时候,每个人都很感动,我们的几位指导老师都哭了。她们三个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的是很不容易,一路走来非常的辛苦。但是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她们三个的成绩非常的好,包揽了本次技能大赛的前三名。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只是个名次,但是却不知道为了这个成绩,她们三个付出了多少。甚至还有某些院校的人怀疑我们的这次成绩,或许在他们看来我们这次成绩好只是因为我们的主场优势,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我们付出了多少,这只是我们应得的成绩。甚至某些院校的人还会怀疑我们作弊,但是最终我们学校的三位选手用实际行动堵住了他们的嘴。某些学校一点也不重视这次的技能大赛,甚至是在比赛前十多天才开始训练,就这样来参加参加比赛,怎么可能会有好成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一直是我的人生信条。而这次的技能大赛也让我更加的坚信,只要我们付出过,一定会有回报。

数学与实践操作 第6篇

一、适用范围,动手操作只是学习中的一种手段

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并能用数学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那么哪些内容更适合动手操作,例如建立新的概念就很难找到与其相适应得旧知识引出,推导抽象的公式和法则例如第一次建立什么叫面积,面积的单位,对称,平移等概念,又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都可以通过学生操作来解决,例如在千克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内容不直观、它虽然“看不见”,却“摸得着”(学生有轻、重的生活经验和肢体感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建立重量观念。在课前我就安排学生观察两个粉笔盒(一个空盒,一个装有粉笔),先让学生猜测它们各自的轻重,再让学生亲自掂一掂,使学生懂得要比较物体的轻重,要采用掂一掂或称一称的方法。认识重量单位千克时,让学生把大米装在塑料袋里,并称出1千克的大米,让学生顺次传递,动手掂一掂,初步感受1千克有多重学生立刻提起了学习的兴趣激起了求知的欲望,很自然的在头脑中形成克是较小的重量单位千克是較大的重量单位这一概念。

二、创造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机会

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如三角形的面积,学生通过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便要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才能掌握同底同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半。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首先,进行合理地分组可以4人为一组,分组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性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相同的不平上展开学习,让学生互助,互动,共同进步。其次、明确小组的合作目标,在小组中,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可以给每人编号,先让两个人互相说,然后在小组中讨论,共同完成记录,并在每个组设置组长一名。

护理操作实践 第7篇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程, 以培养学生护理技术为核心, 使学生具有开展病情问诊、体格检查、参与辅助检查及报告单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病情实施观察、判断的职业能力, 最终能记录形成护理病历等。由于健康评估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且涉及的知识面广, 教学中存在两方面困难:一是健康评估实践性强, 学习难度大;二是健康评估知识面广、信息量大, 学习效果差。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由于内容枯燥、抽象, 形式机械、呆板,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并且理论与实践脱节, 无法实现教学与临床零距离。本文就健康评估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实践展开探讨。

1 项目教学法的职业教学优势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自主进行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项目教学法特别适合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它将职业岗位工作项目与教学任务有机结合, 以项目任务为载体, 学生在完成指定项目任务过程中获得职业技能与知识, 整个过程体现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原则。健康评估课程开展项目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 学生明确岗位工作任务 (学习目标、学习目的) , 强化对所学专业的认知, 帮助学生解除困惑: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 教师设计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情境,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 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怎么学。 (3) 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操作练习适时纠错答疑, 对重点、难点进行指导。 (4) 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提供相应的作品展示, 可以是课堂回示教或自拍视频资料展示操作过程。由于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项目的零距离, 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不仅增进了相互协作、沟通能力, 同时执业能力、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获得一定成就感。

2 项目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护理人才市场需求为起点, 分析护理岗位工作项目, 与省内护理行业专家共同讨论制定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在此基础上与医院学校专家合作开展课程项目开发及教学设计。以项目任务为驱动, 以学生为主体, 以护理岗位工作项目任务为载体, 设计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见图1) 。

依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按照“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原则确定教学内容。本课程设置4 个项目任务:护理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护理病历书写, 并编写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项目式教学教材[1]。

3 健康评估课程项目教学设计

课程项目教学设计总原则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模式, 创设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健康评估能力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护理程序“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效果评价”五步法, 但并不清楚其中“护理评估、效果评价”应用的就是健康评估基本方法, 也不清楚健康评估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更不明白健康评估将贯穿护理工作全过程。健康评估课程项目教学将根据医院病房护理工作实际情景设计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校园内就经历病房护理工作过程。课题组成员在医院护理专家协助下设计了课程项目教学4 个环节 (见图2) , 每个项目达成后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 循环往复, 称为“四环式”项目教学法。

3.1 设计项目教学任务

健康评估课程是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 本课程的能力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护理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护理病历书写方法, 理解护理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护理病历书写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能通过护理问诊判断疾病所在系统、大致部位及类别, 能开展必要的体格检查, 能正确判断阳性体征的临床意义, 协助辅助检查方法正确、并能理解辅助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能综合分析、推理、判断, 提出护理诊断。在具体项目教学过程中, 将护理工作过程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 学生明确每次课程的学习任务, 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提出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突出核心职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以心电图检查工作任务为例设计项目教学, 根据项目工作任务分析教学单元, 组织教学内容。 心电图检查项目可分解成各单元任务 (子任务) 、学习情境任务 (阶段任务) 、课程任务 (总任务) (见图3) , 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过程中掌握本单元内容。教师课前发布教学设计任务书, 学生带着工作任务, 按教师设计路径探索学习;教师组织课堂教学, 结合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进行情境教学, 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3.2 项目任务学习资料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之前学过的医学基础知识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剩下的问题需经过健康评估课程学习来完成。在教学进程设计上, 通过呈现整体性任务,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完成的子任务, 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 而是在课堂上展示与现实护理工作任务类似的探索过程, 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 并指导学生探索。例如, 学生在心电图检查项目学习时明确任务流程: 心电图描记—标记—测量—标记—比对正常值—临床意义—综合分析判断结论。

项目任务学习资料库建设十分重要, 除按项目任务编写健康评估教材外, 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相应学习资源库, 如文本、图片、视频、动画、微课等, 与项目任务相匹配, 供学生课前查找、学习、模仿 (见图4) 。数字教学资源力求从细微处着手, 使学生易学易懂, 突出知识点 (重点、难点、疑点) 、技能点或教学环节, 尤其要利用视频、动画、微课展现护理工作任务, 供学生学习、模仿, 也可在此基础上设置工作情景, 以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可通过网络平台流媒体播放或基于移动设备学习, 所以健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项目任务学习顺利开展的关键。

3.3 操作练习, 纠错答疑

课堂教学中, 教师融入教学情景进行教学, 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实训室 (模拟病房)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纠错答疑,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心电图检查教学中, 学生课前学习教师发布的项目工作任务书, 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学习健康评估项目式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 (文本、网页、操作视频、微课知识点、教学挂图等) , 课堂上教师只需巡视学生操作, 及时纠错、解答学生疑问。在项目任务教学实施环节, 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讲授, 而是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3.4 项目成果展示及评价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成果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化, 如书面报告、口述、操作演示、操作视频等, 评价方式有自评、组评及教师评价, 重要的是每人都要积极参与。如在心电图检查教学中, 学生正确操作心电图机并进行图纸描记、标记就是学习成果展示, 对标记好的心电图图纸进行正确测量并记录数据、对常见异常心电图提出初步诊断并记录诊断依据也是成果的展示, 这些都可以心电图报告形式加以展示、评价。

4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反思

(1) 教师设计项目任务是关键。项目是一种“学习任务”, 是借助多种资源制作作品并推销给客户, 并在这一过程中解决多个相互关联问题, 这立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设计项目任务要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难易适度, 切忌深奥、抽象。首先应评估学生的学情,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护理实际设计教学任务, 既能实现教学目标和零距离上岗要求, 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护理工作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能够利用前期学过的知识完成一部分任务,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学习以完成当前工作任务, 因此而获得一定成就感和满足感, 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认为:项目教学是“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 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程序”,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对复杂、真实的问题进行探究, 从而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3]。

(2) 项目任务学习资料库建设十分重要。教师课前发布项目工作任务书明确工作任务, 学生在工作任务目标驱动下, 自己探索学习, 从而达到培养技能的目的。教师此前应规划好项目任务完成路径, 除按项目内容编写学习材料、创建学习情景外, 还应提供针对性强、与项目任务相匹配的网络数字资源 (如文本、图片、视频、微课等) , 供学生课前查找、学习、模仿, 尤其视频、微课要侧重于解决项目任务的重点、难点及细节问题, 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都能有效完成项目任务。

(3) 课堂教学环境与临床护理工作环境零距离。课堂教学一般在实训室 (模拟病房) 开展, 教师预设合适的教学情景, 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护理操作实践, 教师带教、指导, 及时纠错答疑,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体验真实临床护理情景,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及时批阅项目任务作品, 作品可适时展示、评比。学生非常在意教师对其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 展示、评比后可以评奖公示, 获奖学生会有很强的成就感, 对提升学生自信心非常有意义。

5 结语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以课本为中心转为以项目为中心, 以课堂讲解为中心转为以实训操作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4]。以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是当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 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开发应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引导, 即工作过程导向[5]。项目教学法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领域, 以项目引领, 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边学边想边做, 最终引导学生重新建构知识体系, 利于学习目标达成[6]。

参考文献

[1]吕建中.健康评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任伟,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4]陈永辉, 张春峰, 张晖.项目式教学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17) :95-97.

[5]王诗文.高职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09 (35) :76-78.

护理操作实践 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实习基地———酒泉市人民医院 (三甲)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及3年以上护理人员共150名, 平均年龄30.7岁, 其中主任护师1人, 副主任护师4人, 主管护师23人, 护师85人, 护士37人。

1.2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法。由课题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学基础强化实践教学研究) 组设计问卷, 由病区护士长统一安排、调查人员解释说明后发放问卷, 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有效问卷148份, 有效回收率为99%。

1.3 统计结果分析

数据经检查、核对后录入数据库,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1) 显示:多半新护士或实习护生仪容仪表不规范, 护患沟通能力欠缺, 不能正确处理医用废弃物, 职业防护知识欠缺, 在保证个人及患者安全方面不会采取有效措施。

2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侵入性操作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对侵入性护理操作风险评估不到位

教师在安排护生进行各类侵入性护理操作时, 未能对实施环节进行全面评估, 如实验 (模拟病房) 环境的安全性, 护生操作技能的熟练性, 护生对侵入性操作风险的认识水平, 护生对真人真做的接受程度等。护理专业教师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 课时相对较少, 大多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而忽视实践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在大班学生较多的情况下进行无菌操作要求相对严格的注射、静脉输液等, 而教师往往忽视护生操作掌握的熟练程度、护生对操作的接受程度以及护生对侵入性护理操作所致意外紧急处理措施的应用, 而这些有可能造成感染、晕针等意外情况。

2.2 护生无菌观念淡薄

护生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不足, 对无菌物品、无菌区域概念不清, 操作前后对手的卫生不重视或执行流于形式, 如接触过污染物品后直接取用无菌物品, 在药液或注射、输液针头已经污染的情况下继续执行操作, 或操作后未洗手继续给多名同学执行相关侵入性操作, 给真人操作带来风险。

2.3 护生操作技能不熟练

由于课时有限, 班级学生人数过多, 实验物品相对不足, 学生练习机会较少, 即便是在实验用物充足的情况下, 护生依然对模型操作兴趣不浓, 操作练习不认真。待真人真做时, 由于对操作不熟练或手法不正确, 会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 如在静脉穿刺时, 穿刺角度掌握不当造成操作失败, 或反复穿刺给同学造成疼痛或者污染。

2.4 仪容仪表不符合要求

调查显示, 只有32%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新护士及实习护生的仪容仪表符合医院要求。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 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无菌操作效果。在实践教学中, 虽然教师一再强调实训课对仪容仪表的要求, 但有些护生依旧不注重仪容仪表, 如衣衫不整, 戴胸针、戒指等饰物。这些看似无伤大雅, 却会在真人侵入性操作中造成污染、刮伤等意外情况。

2.5 护生职业防护意识欠缺

调查显示, 33%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护生不知道职业防护, 护生对临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护理差错及护理事故造成的护患纠纷不了解, 不能体会护理操作安全的重要性及“三查七对制度”与护理安全的密切关系, 操作中不注意查对。同时, 由于职业防护知识欠缺, 不能进行有效的职业防护, 如在进行药液抽吸时, 不能正确掰安瓿、回套针帽以及处理操作中产生的医用废弃物, 从而给自身安全及他人安全埋下隐患。

2.6 人际沟通能力欠缺

调查显示, 59%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护生与患者沟通时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虽然教师不断强调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示教中也和蔼可亲地与“患者”交谈, 但在护生实际练习中, 一方面由于课时有限, 无法一一跟踪训练, 教师只关注了学生对护理操作流程掌握的熟练度, 忽视了其人际沟通的训练, 使“护患”沟通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护生在反复的模拟演练中, 没有从内心认可这位接受护理的“患者”, 没有在患者立场考虑患者的痛苦及需求, 而到真人操作时面对自己熟悉的同学“患者”时, 又碍于情面, 不好意思对其嘘寒问暖, 或是只把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当作同学, 在对方尚还紧张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使“患者”产生不舒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 从而不能体现护理工作中关心爱护患者、尊重患者的真正内涵。

3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侵入性护理操作安全教学策略

3.1 真人操作前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

在进行真人操作前, 教师要充分评估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如护生的无菌观念及对无菌操作掌握的熟练程度, 对操作中可能出现意外的处理措施是否可行等。遵循知情同意的实验原则, 提倡签署实验同意书, 不诱导或强迫护生进行侵入性操作。操作中为保证无菌严格控制学生人数, 避免因学生过多造成污染。同时, 加强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战演练, 消除紧张情绪, 帮助学生处理真人操作中遇到的困难, 给学生创造宽松、真实的实验环境, 确保无菌物品不被污染, 一旦发生违规操作, 应立即制止, 以保证学生安全。

3.2 创设安全的实验操作环境

严格按照临床治疗室消毒要求, 在实施侵入性护理操作前, 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清洁与消毒, 包括实验室空气、操作台面, 并定期进行有效的消毒效果监测;同时对模拟病房床上用物定期清洗消毒;护生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仪容仪表要整洁, 严格执行洗手制度, 戴好口罩和帽子。建立侵入性操作用物入库登记制度, 严格杜绝假冒伪劣医用品;并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保证药品、侵入性器具 (如注射器、输液器、肠道冲洗袋、胃管等) 质量, 及操作环节安全无污染。

3.3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在实验室 (模拟病房) 进行某些真人侵入性操作 (如注射、输液, 鼻饲) 时, 若互为护患的同学存在传染性疾病, 如防护不当有可能会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疾病。为此, 护理教师应与学校医务室人员共同做好学生健康档案管理, 做到对传染性疾患的有效筛查, 并在实际操作中指导学生做好针对性防护, 杜绝传染性疾患的传播。

3.4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渗透卫生法律法规教育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 要让护生懂得法律意识缺乏和淡薄是引起医疗纠纷的根源, 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心危害, 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会激化医患矛盾和社会矛盾。本次调查显示, 4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新护士及实习护生非常需要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因此, 实训教学要教育和培养护生懂法、守法, 使其牢固树立法律意识。例如在静脉输液中反复强调加强对患者静脉输液后巡视观察的重要性, 在静脉输液后由液体外渗造成的皮肤坏死, 依照规定情节严重的会被追究法律责任[2]。

3.5 加强实训力度, 力求操作技能娴熟、准确

娴熟、准确的操作技能可有效避免护理风险, 因此护理教师需苦练基本功, 在实践教学过程示教动作规范, 娴熟, 到位, 力求实践技能科学准确、优美[2]。通过情景教学、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实物示教等各种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切实加强实训力度, 提高实训效果。对操作环节中的重点、难点可分解演示, 如臀大肌注射时的定位、进针手法, 输液时排气法等, 教师要认真对待, 反复示教, 让学生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 反复练习。与此同时, 加强实践技能考核力度, 让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达到娴熟、准确的要求。教师要不断矫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以免学生在真人操作时由于技术不熟练而导致失败。

3.6 将人文教育蕴于护理实践教学中

在新医学模式的引导下, 护理工作更注重满足患者对于安全、爱与归属及自尊的需要。因此, 在护理实践教学中要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这也是当代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要求。在侵入性护理操作中, 如果未告知患者或者告知内容不详细, 解释不到位, 不仅影响操作成功率, 给患者带来痛苦, 还会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3]。因此, 教师可结合操作项目创设多种临床情景, 即模拟医院情景, 结合校内实训基地高端多功能模拟人实现情景教学, 也可采取真人真做的方法[4],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增加操作的真实性。同时, 指导护生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交流技巧, 强调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时解释工作的重要性。如在执行注射、输液、灌肠、鼻饲等各项操作时, 让学生对患者作自我介绍, 对本次操作目的作简单告知, 委婉清楚地向患者做好解释、指导工作, 注意倾听患者感受, 使患者消除紧张感, 指导患者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操作后帮助患者整理衣被, 交代注意事项, 并向患者道谢。在护理实践考核中, 增加人文交流技巧考核, 以引起护生对护患人文交流的重视, 并付诸于实际训练中。坚持长期训练进而行成一种常规, 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为其在日后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

3.7 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 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5]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要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 如教师指导学生在侵入性操作课堂练习中自觉采取防护措施, 戴手套、口罩、帽子, 穿隔离衣等, 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要将防范意识落实到每一项操作的每一个环节, 遵守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消毒制度, 实验后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既可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及疾病传播, 又可减少对护生的危害。进行侵入性操作训练时, 应加强环节控制, 如不徒手分理、毁形、浸泡污染锐器, 不将锐器面直接对着他人传递, 加强护生的职业风险意识教育, 使他们具备基本的医疗法律意识及应对医护风险的能力, 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中实施安全教学, 注重护生操作技能、人际沟通、职业防护等各种能力的强化训练, 培养护生爱护、同情患者的职业情感, 使护生能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晓枫.侵入性护理操作时护士行为的模式研究[J].护理研究, 2012, 9 (6) :133-134.

[2]李天天.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方法与展望[J].天津护理, 2010 (3) :22.

[3]周爱英.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侵入性护理操作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 2006 (12) :94.

[4]陆一春.真人、真景、真练护理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和思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14 (2) :88-89.

护理操作实践 第9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作业批改方法的改革

现代教育学认为, 学生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再理解、再运用的过程。要使作业达到目的, 就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知识学习和技能养成的情况, 教师必须及时有效地对作业进行批改, 对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及时纠正, 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进行矫正, 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正确性[1]。但实际生活中, 很多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业, 仅仅看一下评语和格次, 而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不重视, 达不到纠正错误的效果。基础护理学的操作教学是整个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2]。目前, 很多学者对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的改革探索是在课堂上, 而对作业反馈环节对操作掌握的影响的研究则较少。我院从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中作业批改方法上进行实践探讨,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级4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200名, 均为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录取入学。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名。两组学生年龄、入学成绩、基础理论和基础专业知识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作业批改

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批改模式, 将每次交上来的作业, 教师统一批改, 将不合理的地方标记出来, 最后有评语和格次 (从优到劣依次为A+、A、A-、B) , 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观察组采用改革后批改作业的流程, 学生做作业→学生互相批改作业→教师审阅→信息反馈→矫正教学→修改作业。具体做法为:教师首先讲明批改作业的标准和方法, 作业交上来后进行再次分配, 由学生进行作业批改, 要求独立批改, 指出认为不合理的地方, 并提出修改意见, 最后有评语和格次 (同对照组) 。如有遇有不清楚的问题可以相互交流, 并向同学以及教师请教。作业批改后, 统一收回, 由教师进行统一查阅, 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反馈和纠正。

1.2.2 评价方法

在课程结束后, 采用相同的考核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 得出成绩;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对互改作业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情况。在最终考核结束后,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调查, 分为同意、不确定、不同意, 填写后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的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83.11分±5.72分, 对照组为 76.14分±6.52分, 观察组成绩优于对照组 (P<0.05) 。

2.2 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价 (见表1)

3 讨论

常规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方法, 学生拿到老师批改的作业后仅仅看一下批语及格次, 而对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部分并不十分重视, 达不到学生反馈自己操作过程, 纠正自己操作中错误的目的。而改革后批改作业的流程:学生做作业→学生互相批改作业→教师审阅→信息反馈→矫正教学→修改作业, 它的应用保证了学生在作业反馈环节对操作学习上的主动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3.1 提高了对操作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 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3]。这种积极的情绪, 会不断促使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 寻找合适的答案,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84%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2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改革后批改作业方法, 正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操作中问题的机会, 知道学生有哪些方面的知识没掌握。当然即使是学生改, 也是在老师的监控下进行的, 不是以老师减负为目的的, 而是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根本而进行的。学生通过批改作业发现操作中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或通过反思性的问题来思考。同时在教师评阅学生作业的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 给予合适的评价和指点是很重要的, 不是详细给学生讲解前因后果, 而是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给学生提出一些探索的思路, 这样把原本看似简单的批改作业变得丰富起来, 给了学生很大的思考、探索的空间, 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强化了学生对操作的反思性学习

作业批改是在前一阶段实施的基础上而进行的, 采取作业互批,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 可以促使学生对操作内容进行再一次的回顾, 对所考查知识进行复习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操作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还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基础护理学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无论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程序问题还是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主动地、积极地进行学习思考, 否则, 其教学目的是无法实现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被认为和学习效率有关系[4], 通过批改同班的作业, 主动的发现同学作业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而反思:“我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同时, 积极发现存在问题的原因, 并与同伴或老师寻求解决的方法, 从而反思自己的操作遇到类似问题会采样怎样的方法解决, 从而从思维层次改进自己对操作的认知。

3.4 增加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批改同伴的作业, 在心里必然会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在这种状态下, 学生会以一种主人翁的精神,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批改作业。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 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 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其求知兴趣,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此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仁虎, 张海钟.大众化背景下高等学校学生作业问题的探索[J].社科纵横, 2005, 20 (4) :209-213.

[2]唐永云, 颜琬华.在基础护理操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27) :91-92.

[3]叶奕乾, 何存道, 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第3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302-306.

护理操作实践 第10篇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分析和判断, 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4], 其任何设计和实施的首要目的均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学习性评价兼顾过程取向和目标取向, 其根本特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教师的专业发展[5]。在此基础上,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王华芳、席淑新等[6]构建了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 本研究拟将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应用到普通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 观察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我校2009级2个普通护理班分别设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62人, 对照组62人。

1.2 方法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针对产前检查内容展开教学, 对照组、实验组课时数一致。实验组每项操作由教师完成示教后, 发放该项操作的自评表 (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和护生能力制订) , 对照组按照教师评分标准授课, 具体流程见图1、图2。

2组护生操作训练结束后, 应用教师评分标准统一安排操作考试, 考试期间教师对护生的表现不予任何形式的评价, 并要求护生以百分制给出自评成绩。教师说明该自评成绩与最终考试成绩无关。

1.3 资料收集与统计

全部数据采用Excel录入数据库,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2组护生的一般资料 (见表1)

2组护生在年龄、上学期基础护理成绩、学习综合测评成绩等方面, 经统计学分析, 均无显著性差异。

2.2 2组护生产前检查操作考试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护生产前检查操作考试成绩为 (81.17+1.46) 分, 对照组考试成绩为 (76.45+1.82) 分,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见表2。

2.3 2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次数的比较 (见表3、表4)

根据实验室点名情况统计, 实验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1次21人、2次28人、3次10人、4次3人, 对照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0次7人、1次22人、2次24人、3次9人、4次0人。实验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次数的中位数为2, 对照组也为2, 经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参加课余训练低人次组 (0~1次) 的护生, 实验组21人, 对照组29人;高人次组 (2~4次) 的护生, 实验组41人, 对照组33人。低人次组的护生实验组少于对照组, 高人次组的护生实验组多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2.4 自我评价正确性比较 (见表5)

实验组护生自评得分为83.00分, 教师评价的实际得分为81.00分, 其自我评价得分高于实际得分,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护生得分为80.00分, 教师评价的实际得分为76.00分,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中专护生倾向于过高地评价自己

产前检查操作考试成绩的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护生自我评价得分高于实际得分, 显示护生自我评价的正确性并不高, 并且有过高评价自己的倾向。这可能与护生不能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有关。有关护生自评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 还需进一步研究。

3.2 将护生自我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可以促“教”, 也可以促“学”

调查结果显示, 实验组护生产前检查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 提示实验组护生的产前检查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教师通过分析护生每一轮的自评表, 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自我评价形式的学习性评价模式让护生从一开始就了解操作的所有细节和要求, 护生消除了疑惑, 有意愿去学好, 有信心去掌握, 进一步减轻了学习和考试的压力, 提高了学习兴趣, 最终提高了操作技能和水平。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评价, 自我评价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评价成了护生学习的一部分, 护生用评价的机会了解自己的进步, 评判自己的成绩并监控自己的发展。实验组护生在没有教师对其做出任何评价的前提下完全依靠自我评价完成操作的自主学习, 并且比依靠教师指导的对照组的成绩更好。

3.3 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护生制订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主动性

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中, 教师关注每一位护生的反馈情况, 特别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护生并为他们提供单独的帮助。这部分护生可能通过教师的集中讲解和示教无法完全掌握该操作技能的要领, 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 应该怎样学习以及应该达到什么程度。自评式学习性评价给了这些护生第二次机会, 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这也解释了为何实验组0~1次组的护生较对照组明显要少, 说明自评式学习性评价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护生提供了机会, 他们主动并多次参加课余训练, 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

4 不足之处

(1) 抽样仅限于我校的2个班级, 样本较小, 难以反映中专护生的整体水平。

(2) 课时有限, 未能增加几个实验进行纵向比较, 以观察护生自评能力的改变情况。

(3) 该模式的应用还不够成熟, 并且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来制作系统的自评手册。

总之, 在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 通过应用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 明显改善了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 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专业发展, 值得进一步去完善、研究和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教学理论对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校2个普通护理班级设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妇产科护理产前检查操作训练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实验组在教学中增加自评式的过程性评价, 2组进行对照、统计和分析。结果 产前检查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P<0.01) ;参加01次课余训练的护生实验组少于对照组 (P<0.01) , 而参加24次的护生实验组多于对照组 (P<0.01) ;护生自评得分均高于教师评价的实际得分 (P<0.05) 。结论 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在产前检查操作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提高了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 调动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中专护生,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Beattie, H.Clinical teaching models:a review of the role of thepreceptor in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8, 15 (4) :14~19.

[2]Chambers MA.Some issues in the assessment of clinical practic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lin Nurs, 1998, 7 (3) :201~208.

[3]吕留萍.学生自我评价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1) :25~27.

[4]丁邦平.学习性评价:涵义、方法及原理[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2) :1~6.

[5]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中职基础护理操作教学的改进探究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基础护理操作 改进 硬件设施 课前准备 教学方法

一、教学硬件设施的改进

(一)护理多功能模拟人的应用

基础护理操作除铺床、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外,全部操作均用模拟人,其中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等操作,先在模拟人上练习定位、选血管、穿刺,达到熟练后,才可在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下在护生之间相互注射,其他项目如导尿法、鼻饲法、灌肠法、吸痰法等无法在护生身体上练习或反复练习的,便在模拟人进行。这样既提高了各项操作的基本要领,又提高了其熟练程度。

(二)实训楼的建设

我校近几年加大了实训楼硬件建设的投入,实训室分区规划,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护等统一布局,模拟医院护理工作场景,如设置护士站;添置最新仪器设备,如电脑多功能仿真模拟人、输液手臂、注射模型等,让学生实训练习更安全,效果更好。同时,为了打造实训室护理文化氛围,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标准都上墙,学生一目了然,悬挂护士风采、护理工作场景图片、护患交流关怀的温馨画面,张贴护理格言警句,使学生在环境中受到熏陶。

二、教师课前准备的改进

(一)集体备课

教研室主任在开学初对基础护理操作进行统一安排,每位任课教师负责一项护理操作,操作课前,所有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负责该项操作的老师先进行说课,再进行示教,强调操作标准统一,但要克服墨守成规的思想。

(二)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时间周期较长,而当前任课教师只能把教学内容转化为PPT文档,再配上适当的图片和动画。

(三)加强自身学习

教师积极学习护理新技术,学校会定期派教师到临床学习,丰富临床经验。在基护操作教学中,恰当地举临床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紧密联系临床,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加强护生职业指导教育

(一)职业情感的培养

为了使护生真正认识和热爱护理事业,培养她们正确的护理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她们从内心喜欢护理事业,从内心感觉到自己的职业使命,并且刻苦学习护理专业课,在基护教学中,通过介绍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以及真实的实例,向护生展示了护理职业的价值。

(二)重视护理技术操作

在第一节基护课上就告诉护生基护成绩分为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操作不合格者不能到临床实习,让护生有一种紧迫感。

(三)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学校很重视护生的仪容仪表问题,为了做到和谐美观,学校统一发放护士服、护士帽、护士鞋,另外一些细小的物品如头发的网套、夹子、口罩等也统一订购。教师上基础护理课时会严格要求护生规范着装。教师也会严格要求自己,做美的使者、护生的榜样。

四、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多媒体教学

我校根据护理学基护操作教学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多媒体阶梯式教室,并采用现场摄像、大屏幕投影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来解决大教室引起的距离远、后排学生看不清的问题。

(二)强化人际沟通训练

据国际医院管理机构调查,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争议和医疗纠纷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65%与医患之间的了解不够、沟通不畅有关[1]。因此,操作中,在模拟病房里采用角色扮演,由学生轮流扮演护士和患者,要求护生用自然大方、温柔得体的语言向“患者”打招呼,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操作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整合训练

以往示教操作时,一般都是将整个操作示教完后让护生练习,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过程较长的操作,如导尿法、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等,护生往往不是忘头就是忘尾,甚至无从下手,练习效率不高。对此,我们采取以下方法:先分步示教及练习,然后再将整项操作整合连贯示教及练习,做到深入浅出,使护生容易上手。

(四)加强反馈

护理操作技能是开放性连续的动作技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动作构成的操作程序[2]。在练习的过程中,护生应把每一次操作视为“实战训练”,严格操作规程练习。此时,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对进一步练习和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五)小组训练

为了让护生能认真又准确地做完操作,成立互助小组。全班护生分成15个小组,每4人或5人一组,组内选出1名学习成绩良好、动手能力强、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护生担任小组长。每学习一项操作时,教师在辅导操作中有意识先培训小组长,以学习委员为核心,加强各个小组长的技能训练,让其尽快学会该操作,使她们在操作训练中起到“小先生”的作用,指导操作差的护生。

(六)反思学习

指导护生在完成某个基础护理技能操作之后需要进行反思,讨论中,护生不仅可以反思自己的经历,还可以分享其他同学的经历和感受,从而对提高她们的技能和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操作考核的改进

(一)实习前强化训练

在护生去医院实习前,对护生进行1~2个月的护理操作强化训练,在训练中,教师解决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易发生的问题,要求达到各项操作完成快捷,理论实践不脱节的目标,最后进行集中考核。

(二)考核标准的改进

在考核标准中加入了仪容仪表、操作前后的评估、解释沟通、用物处理非技术性内容,使其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观,更加突出个性化的护理。

【参考文献】

[1]杨大锁,马振华,潘淮宁,等.对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01):45-46,67.

护理操作与医院感染 第12篇

1 问题

1.1 在与患者接触中手的污染

护士在治疗操作中双手与患者有着频繁、广泛、直接的接触, 若无严格的消毒隔离观念, 即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过程,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威胁。在日常工作中, 常见一些护理人员下班时洗手一丝不苟, 而在为患者做治疗操作时却忽视洗手, 护士带菌的双手就成了传播细菌的工具。

1.2 无菌观念淡薄

护理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淡薄, 违反无菌操作原则, 如配制药液时不戴口罩;安瓿外壁不消毒直接开瓶;肌内注射、静脉穿刺时直接用手捏取消毒棉球, 这些操作行为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1.3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到位

常用的治疗和护理用品如体温表、血压计、湿化瓶、止血带等用后不消毒或消毒程序不规范, 手术器械用后清洗消毒灭菌程序不恰当, 使各种病原菌在患者之间传播的概率增大, 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1.4 消毒液使用不正确

如没有针对性地选择消毒液, 难以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性, 在配制消毒液时不测浓度, 凭经验、凭想象;使用后的消毒液不及时盖上盖等, 都可导致消毒液浓度降低, 作用时间缩短, 消毒液配制时手不洁, 盛液器皿被污染, 使用时不执行无菌操作, 污染的消毒液会成为媒介而致消毒失败, 为医院感染埋下隐患。

1.5 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

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在处置过程中不采取防护措施、徒手操作、不进行无害化处理等, 均可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1.6 侵入性操作不当

如导尿时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留置导尿时间过长、尿袋更换不及时等可引起尿路感染, 换药时用物被污染或过期而引起切口感染等医院感染。

1.7 空气污染严重和消毒效果不理想

未严格执行探视陪护制度、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其他传染病患者来病房探视、护士未坚持湿式清扫、空气中微生物严重超标、通风设施不完善或通风时间短等。紫外线是空气消毒的主要工具, 如辐射强度不够、覆盖面积不足、照射时间过短、在有效距离外使用、病房内湿度不够、灯管及灯罩内有灰尘遮盖等, 都可使消毒灭菌流于形式。

2 对策

2.1 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增强护士的责任心

医院感染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护士在单独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 都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 所以护理部开展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 要求护士认真对待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护理操作, 做到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 确实保证护理操作规范化。

2.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护理部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护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护理部首先培训护士长, 再由护士长培训护士, 护理部随时下病房, 随机提问护士有关消毒隔离知识和标准预防知识,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3 严格无菌操作奖罚标准, 提高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的自觉性

护理部制订无菌技术操作奖罚标准, 并组织全院护士学习, 使每一位护士认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自觉执行操作规程, 把无菌操作列入护理质量检查内容, 每月实施奖罚, 护理部也经常深入科室检查督促、考核, 发现违规者按标准处罚。

2.4 严格洗手制度, 提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十分活跃而重要的传播媒介, 护理部针对手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加强洗手规范化的培训, 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洗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 自觉养成洗手习惯, 在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后都应洗手, 这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直接、简单、经济有效的措施。

2.5 严把消毒灭菌关, 保证重复性使用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

重复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正确处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而护理人员是消毒、灭菌工作的具体操作者, 所以护理部应严把消毒灭菌关, 做好消毒剂在医疗使用中的质量控制, 保证下一个患者使用时的安全。

2.6 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有效控制病原菌扩散

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管理, 要求处理医疗废弃物时必须穿隔离衣, 戴手套, 分类收集, 无害化处理, 切断其传播途径, 有效控制病原菌扩散。

2.7 加强病房管理

病房内要保持空气新鲜, 适当通风, 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人员, 做好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出院患者的终末消毒处理, 控制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室, 定时用紫外线或三氧机消毒, 定期对灯管进行监测, 晨间护理坚持湿式扫床, 每月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监测。

参考文献

[1]盛芝仁.有效的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3) :262-263.

[2]郭学恒.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12.

上一篇:诗歌与散文下一篇:CBE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