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

2024-06-22

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精选10篇)

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 第1篇

全场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1699公顷, 其中棉花面积1086公顷, 平均单产4830公斤, 总产籽棉5252吨;种植哈密瓜579.5公顷, 平均单产36375公斤, 总产21732吨;西瓜16.2公顷, 平均单产45300公斤, 总产732吨。总公司下达主营业务收入4890万元, 实际完成5484万元, 完成计划的112.15%。利润50万元, 实际实现利润60万元, 完成计划利润50万元的120%。资产负债率下降,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职均收入实际达到18092元, 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农场总体生产形势喜人, 社会和谐稳定。

立足节水, 保护和建设敦煌地区生态环境

敦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温家宝总理两次对敦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了亲自批示, 省委陆浩书记及酒泉市党政主要领导也多次来敦煌就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调研并做了具体指示。敦煌市委、市政府更是将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作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来抓。2007年7月, 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敦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及《敦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两份重要文件, 对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督查落实。

按照敦煌市委、市政府“调整水价、配置水权、关闭机井、压减农田”的总体节水工作思路, 从2008年到2010年安排敦煌农场必须压减耕地394公顷, 关闭机井48眼, 其中2008年压田200公顷、关井34眼, 2009年压田67公顷、关井10眼, 2010年压田60公顷、关井4眼。完成上述指标以后, 该场的现有土地规模将缩小20%、农业年用水缺口达到700万立方米、水费成本增加70%以上, 全场农业净收入将损失400万元左右。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 保持农场经济稳定, 进而继续推进全场农业可持续发展, 成为敦煌农场现阶段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通过认真分析研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总结农场过去几十年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调查了解垦区内、外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拟定从2008年到2010年完成滴灌面积1340公顷, 集中精力新建670公顷以葡萄、大枣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 稳固670公顷哈密瓜商品基地, 做好670公顷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力争到2012年使农业年产值达到1.3亿元, 职工人均收入达到40000元, 企业利润实现500万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该场决定把“建设高效优质节水型特色农业”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场发展基本方针分步骤实施。

㈠将黄墩地区建设成为高效滴灌节水农业示范区继续管理好2004年该场利用“日元”贷款建设了142公顷滴灌工程。在投入使用后, 由于工程设备先进、建设质量高、运行管理好、综合效益显著, 尤其在推广“一膜单管”种植模式建设成本低、效果好上, 为本地区推广滴灌节水起了示范带动作用。与此同时, 将2005年敦煌市在该场实施的67公顷市级滴灌节水项目和该场又自筹资金配套建设了67公顷节水灌溉项目加起来, 目前该场实际已有滴灌面积275公顷。这些项目运行3年来, 不仅设备完好率、投入使用率均保持在100%, 已累计节水300余万立方米, 节本增效150多万元。为今后继续推广滴灌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 也为管理上创造了经验。

㈡组织建设好以滴灌节水为主的省级土地整理项目2007年11月, 在农垦集团公司领导的关怀和农垦土地局的大力支持下, 该场申报的土地整理项目获得了省国土资源厅的批准。这个项目建设规模134公顷, 总投资300万元, 全部为国家投资, 这对该场扩大建设滴灌节水农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场以这个项目建设契机, 以项目资金为铺垫, 通过农场积极筹资、职工投劳等方式, 扩大建设规模, 力争使国家投资项目建设成为优质典范工程。同时, 通过内部资金整合再建设267公顷滴灌面积, 使2008年实际新上滴灌面积达到400公顷, 全场滴灌总面积达到667公顷。

为了使这一工程顺利推进, 去年入冬前, 在全场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下, 已完成400公顷, 总长度42公里滴灌面积的地下主管道的铺设工程, 今春又完成了其他地上设施准备的工作, 按计划6月准时投入使用, 到8月申请国家项目竣工验收。

㈢积极争取资金, 扩大滴灌农业面积经过前两项工程建设, 黄墩地区尚未建滴灌面积约有667公顷, 安装滴灌所需资金达600万元。要完成这一工程, 该场将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地方财政支持和自筹等三种形式, 计划到2009年和2010年两年完成这一项目。今年1月份, 该场为发展滴灌工程, 成功上马了一条滴灌管带生产线, 这为推动这一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 黄墩地区将有1340公顷高效滴灌节水农业示范区, 也能从根本上缓解黄墩分场的农业缺水问题, 提高整体生产水平创造基础条件。预计这一项目将使农业用水量节约40%, 作物产量将提高15%, 综合年增效200万元以上。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农业

㈠稳定和做大做强西湖地区哈密瓜产业自2005年开始, 农场邀请全国各地瓜商连续3年成功举办西甜瓜开园节, 对提高农场哈密瓜知名度, 开拓销售市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西湖分场气侯独特, 发展哈密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已经形成667公顷规模, 在国内外市场连续多年产销两旺, 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的哈密瓜商品生产基地。仅这一项高效性、特色性明显, 就使瓜农单产均收益在3万元以上。因此, 2008年要在全场设立了9个固定的甜瓜销售市场, 改变了过去那种分散销售带来的种种弊端, 初步形成了规范的比较成熟的场内一级销售市场, 使瓜农和瓜商双方都得到利好。与此同时, 2008年还成功申报了哈密瓜绿色食品质量认证。

今后的工作重点是保持667公顷的规模不减, 保持现有的特色不退, 进一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使产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㈡压减黄墩地区棉花种植面积棉花是该场的传统产业, 但是,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幅度较大, 采摘费用持续增长, 销售价格又基本不变, 所以, 利润越来越小。棉花又是高耗水作物, 在水价上调、配水量减少的大背景下, 农场计划将原来1340公顷种植面积压减为670公顷, 把棉花产业的发展重点调整和优化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延伸产业链三个方面。为此将重点放在大力发展效益更高、耗水量较小的特色林果业建设上。

㈢着力发展葡萄和大枣产业从2006年起, 该场就开始着手作物结构调整方面的调研工作。两年中, 先后6次组织干部职工220多人 (次) 外出考察学习, 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全场上下已经形成一种共识, 认为美国“红提”葡萄和哈密“五堡”大枣两个林果品种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国内市场“红提”葡萄地头销售价一直保持在每公斤5元左右, “五堡”大枣地头销售价一直保持在每公斤30元以上, 近10年两个项目单位产值一直保持在15万元左右。敦煌的南湖、新疆的哈密、吐鲁番、阿克苏等地种植效益都很高, 但因为建园投资较大, 所以发展比较缓慢, 今后要重点培育这两个新产业。一是2008年先上10公顷葡萄、100公顷大枣示范园, 用以探索研究建园技术和扩大建园作示范。利用3年时间在黄墩分场建设340公顷“红提”葡萄和340公顷“五堡”大枣果品基地。经过3至4年的精细管理, 完成以上结构调整, 农场将形成哈密瓜、棉花、特色果品三产并举、优势互补、节水高效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 使农场“关井压田”以后, 在总种植规模减小的情况下种植业年产值达到1.3亿元左右, 农业增加值保持在6600万元以上, 农场收取的土地承包费维持在1100万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使农场在“关井压田”以后, 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 更好的实现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示范作用增强的总目标。

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 第2篇

-----依法解决李庄村民郭*不缴纳农业灌溉水费问题

一、基本情况

2017年3月春灌结束后,我处**水管所在征收受益区农业灌溉水费过程中,**村民郭*拒绝缴纳农业灌溉水费,该村民认为农业税费改革后,农村除了缴纳农业灌溉水费外不再征收任何费用,国家那么多惠民政策,所以水费也不应该收取。

二、解决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使用水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河北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用水单位和水利工程扬水设施设计排水范围内的受益单位及个人,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期限交纳水费。逾期未交的,可以按月加收百分之五的滞纳金;多次催交无效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有权限制供水和排水。我处给郭*下达了水费上缴通知书,要求五日内必须缴纳灌溉水费,同时又对郭*进行了《水法》宣传教育。后来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次日将水费缴纳。

三、几点启示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公告等形式加强对《水法》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水商品意识,使其认识水费是生产成本,而不是农民负担,依法交纳水费是每个用水户应尽的义务;

2、进一步加大水利执法力度,有效的防范和化解各类水事矛盾和纠纷。

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 第3篇

【摘 要】新疆吐鲁番地区, 因地处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环抱,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水资源稀缺,干旱和炎热就是吐鲁番地区所特有的气候,因此其地区的农业灌溉一直是个难题,基本上依靠地下水资源。为了使这种状况有效改善,在吐鲁番地区对节水灌溉推行,使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将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用水现状结合,分析目前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一些节水灌溉的具体措施进行提出。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问题与对策

引文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农业项目发展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特别期待能够拥有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来促进当地的经济水平发展,使当地人民的生活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

1.地区农业用水现状

针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用水灌溉的现状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中比较有利的一方面是当地的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这对进一步开展灌溉技术提供便利的因素,而且对于灌溉技术的控制能力较好,适合节水灌溉工程的进一步开发,相对来说不利的农业用水情况还是因为水资源的不足,蒸发水平较高所造成的,而且相应的灌溉技术比较老旧,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也都是当前地区政府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假如不能够改善当地的用水情况,那么将会使本来就非常短缺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珍贵,可利用的水资源将会变得更少,很多的农业灌溉项目将无法进行并实施下去,从当地的灌溉设备的破旧程度来看,必须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对设备进行翻新维修,才能够使当地的用水灌溉项目从本质上得到改善。

2.地区灌溉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政府扶持

有关农业节水灌溉项目的开展,国家方面相关的政策一直都有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推出了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开展的优惠政策,但是整个吐鲁番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都缺少整体科学规划性,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尤其是从国家法律层面上来看,是没有关于节水灌溉工程的相关的具体法律条文的,当地人民并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去发展节水灌溉项目,对于工程的用水量,用水效率以及水资源功能限制方面都没有相应地进行规定,政策法律的缺失,是节水灌溉工程缺少保障的关键问题。

2.2缺乏资金投入

吐鲁番地区在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实施中是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地的信贷业务水平不高,安全性较低,从而导致了当地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难以持续地开展下去,由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于该项目的开发可以说是有心无力的,政府本身是想发展好节水灌溉项目的,但是政府没有办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到节水灌溉项目的开发中,虽然当地人民都在积极地筹备资金,但是面对庞大的资金需求量来说还是杯水车薪的,由于缺少资金的进一步投入,使得地区的节水灌溉项目的发展举步维艰。

2.3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吐鲁番地区节水灌溉工程的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是缺失的,对于节水技术和灌溉技术的管理意识不强,这也许是和缺少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有关,对于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这个时候的节水灌溉工程是没有专业人士进行看管的,这就造成了有些人会对节水灌溉设施进行破坏,盗窃机械设备卖钱,从而使得当地的节水灌溉工程难以开展并进行下去。

2.4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

理论上来讲,农业灌溉工程的需水量一直都是比较大的,然而由于受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制,当地的节水技术是比较差的,因此灌溉工程的开展会浪费大量的资金和水资源,而且从实际的农业发展状况来看,这种低水平的灌溉技术灌溉效果也不是很好,很多的水份都会在灌溉中流失,所以真正能被农业吸收的水资源并不多,所以在传统灌溉方式中水资源的利用率水平是比较低的。

3.地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相关对策

3.1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要想高效地开展并实施节水灌溉工程项目,首先政府部门必须要意识到这一地区开发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意义,这项利民工程项目的大力开展,始终都是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的,此时国家需要做的就是要尽快出台一些有关节水灌溉工程的政策,进而从法律层面上健全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体系,从政策法律上来保障当地节水灌溉项目能够顺利地开展,可以健全相应的财政补贴体系,通过降低税款等方式,尽可能地建立健全的一套工程体系,使之能够在规范性的实施管理制度下正常运行。

3.2加大融资项目资金投入

除了信贷业务的开展可以获得资金以外,为了获得可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项目资金还可以大力开展融资发展战略,吸引社会各界企业和人才投入资金到这一地区的节水灌溉项目当中,相应地健全融资担保机制,提高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率水平,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也就是说要扩大融资范围,为节水灌溉工程的开展获得资金支持,加大对节水技术、灌溉技术开发的项目投入,提高银行的贷款业务范围,大力支持当地农牧民投入资金到工程项目的建设当中。

3.3加大节水灌溉管理力度

为了更好地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必须要加大对该项工程项目管理的力度,加强对整套系统的管理假设水平,比如说可以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专家讲座的方式来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技术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加大力度构建整个地区范围内的节水灌溉管理体系,对每项工程实施时所需要的用水量等进行规定,改进传统灌溉方式中不合理的管理体系,调整好灌溉系统的整体结构体系,从而不断地改变节水灌溉技术当中的用水方式和利用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管理节水灌溉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好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尽可能地去避免由于错误的灌溉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要影响到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用水水平。

3.4加强灌溉渠道的防渗节水技术

在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需要健全相应的渠道防渗透技术,尽量避免水资源在运输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流失,尤其是要减少渠道两侧的渗透性,在防渗渠道的建设中,可以使用混凝土衬砌的技术来进行,并且在渠道的外侧面还可以增添一层塑料的保护膜,采用了防渗透的渠道灌溉模式以后,大大提高了节水效率水平,还能够加快水资源的运输速度,因此,通过混交混凝土防渗结婚随技术项目实施以后,将整个地区的节水灌溉水平利用率提升了70%以上,并且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和实施。

4.结论

综上所述,吐鲁番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鼓励,这项工程的实施与开发是当地农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吐鲁番人民心之所向,针对当前灌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能够认识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并且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同时还要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管理,开发并创新防渗节水的新技术,提高该工程项目的整体发展水平,使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汤明玉,马巨革.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华北国土资源,2014,06:114~115.

[2]吐尔洪·肉斯旦.浅议新疆农业节水灌溉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展望,2015,19:78+80.

[3]胡朝碧,龙海游.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撑现代农业发展[J].水利发展研究,2015,09:1~5.

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 第4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喷灌系统,优点,缺点

引言

我国作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主要国家之一, 相关地区及部门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视力度一直很高。农业作为耗水量最为严重的产业, 推广及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基于此, 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与经验, 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中喷灌系统的组成、分类及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1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近年来,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 各地区与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相关技术的推广及运用力度。节水灌溉技术其实是一种以农作物的实际需要为依据, 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式与手段的概称。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 对生态及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总之, 节水灌溉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确保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以最小的水消耗, 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值得强调的是:节水灌溉技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包括水资源的利用, 还包括水资源的开发、优化、输配、量测、监控等方面的技术。具体来说,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微灌技术以及农业节水措施等。

2 喷灌的系统的组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喷灌是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中的一种, 而喷灌系统则是对这一技术运用过程中各要素的系统化描述。所以, 喷灌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水源、动力设备、管网、喷头及田间工程等[1], 具体如下。

水源主要是指河流、渠道、渠道、湖泊、塘库、井泉等。值得强调的是水源的选取必须结合实际的需求, 水源提供的水量、流量、水质必须满足喷灌系统的要求。不然的话, 不仅不能达到灌溉的目的, 而且对于设备的损伤非常严重。

动力设备主要是水泵, 一般情况下, 水源与灌溉区域的高度差不能满足灌溉的要求, 甚至很多时候, 水源的地势要地域灌溉地, 所以必须要借助外力将灌溉水吸提加压, 而水泵就是起到这个作用。其实, 水泵不是真正的动力源, 因为水泵还要通过电动机、柴油机或者汽油机等设备来带动。另外, 拖拉机也可以作为动力机带动水泵。

管网是结合灌溉的需求, 用管件铺设成的供水网络。一般来说管网包括干管和支管2级, 还有一些连接及控制的部分[2]。管网的作用主要是将有压力的灌溉水输送、分配到田间。管网不仅起到输送灌溉水的作用, 而且提高了灌溉的针对性。

喷头是一种喷灌系统中专用的部件, 由竖管支撑与支管连接, 不然的话, 很容易被顺坏。喷头的作用是将灌溉水喷射到空中, 形成细小的水滴。细小的水滴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 而且有利于灌溉效率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 喷灌系统的优缺点分析

喷灌系统主要是利用管网将灌溉水输送及分配到田间, 然后通过喷头喷射到空中, 形成雾状水, 然后均匀地洒落在灌溉区域, 以供农作物吸收。由此可以看出, 喷灌系统存在一定的优缺点。

3.1 优点

3.1.1 灌溉均匀, 节约用水

喷灌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据相关部门统计喷灌水均匀度可以高达80%~90%, 利用率高达60%~85%[3]。

3.1.2 喷灌系统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主要是因为喷灌系统可以根据农作物的实际需要, 进行适宜的灌溉, 使得土壤中的水、热、气比较协调, 这对于农作物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而且能够调节田间小气候。

3.1.3 喷灌系统的灵活性比较强

喷灌的过程对于地形及其平整度要求不高。传统的地面灌溉, 土地不平整, 很容易在低洼地积水, 凸出地又达不到灌溉的效果。

3.1.4 喷灌系统的土地占用量及工作量都相对比较小

一般来说, 喷灌技术可提高土地利用率7%~10%[4], 相对地面灌溉来说, 也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据相关数据统计, 喷灌相对于地面灌溉大概能节省50%左右的劳动力。

3.2 喷灌系统的缺点

喷灌系统的运用受风的影响较大, 因为喷灌的雾状水滴, 如果风大的话, 很容用被吹散, 这样不仅不能节约灌溉用水, 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浪费;喷灌系统是通过管网输水, 而且需要动力设备做支撑。

投资相对来说比较大, 一些欠发达地区很难运用。另外, 如果采用移动式或者半固定式喷灌设备的话, 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但是, 移动的过程比较麻烦, 而且对农作物的损伤比较严重。总的来说, 喷灌系统运用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 但利大于弊。值得在农业生产中推广。

4 结语

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不仅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而且有利于社会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节水灌溉技术中的喷灌系统不仅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且对灌溉地面的要求不是很高, 所以运用范围比较广。

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的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钱蕴壁, 李英能, 杨刚, 等.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2 (12) .

[2]段爱旺, 孙景生, 刘钰, 等.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1 (1) .

[3]吴普特, 冯浩, 牛文全.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研发重点[J].中国工程科学, 2009, 9 (2) :12-18.

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 第5篇

关键词:节水农业 灌溉技术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45-01

1 福建省节水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沿海地区缺水严重

福建省沿海突出部陆地面积(包括岛屿面积)比例不大,占全省面积6.23%,但水资源需求增幅较大。由于福建省降水量年际丰枯悬殊,时空分配也不均匀。沿海地区平均降雨量较少,仅为900~1600mm,但是平均年径流深在450~1240mm,加上灌溉设施陈旧落后,区域性水旱灾害经常发生。特别是部分滨海地区,如连江、莆田、惠安等多个县(市),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m3,为全国人均的43%,全省的27%。典型的如东山岛,2001年9月至2002年4月连续8个月无降雨。总的来说,福建省沿海地区缺水十分严重。2004年夏秋大旱,有150个乡镇,近200万人口饮水困难,受旱耕地1000多万亩,所以福建省沿海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1.2 水利工程年久失修

据统计,全省已建各类水库2963座,总库容110亿m3,供水总量169.15亿m3,用水量达164.40亿m3。根据福建省水资源中长期计划,到2015年供水保证率为75%时,总用水量将达到270.19亿m3,因此,现有的水资源配置能力和利用水平很不相称。福建省水库灌区目前多数为盘山渠道,土质差,衬砌率低,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而且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物老化损坏率达到40%,特别是许多泵站设备、水闸、渡槽等损坏十分严重,多数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目前全省平均水灌溉利用系数仅为40%左右,造成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并存,直接影响农业的灌溉用水,因此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势必面临着新一轮的水資源压力。

1.3 水资源污染严重

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加,特别是农村城镇化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日益受到工业“三废”、化肥、农药、养殖业及生活污水等污染,水资源状况日趋恶化。据监测,目前福建省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总体上说,福建省各主要江河的水质状况较好,但部分流域存在局部河段严重的水质污染现象。水污染日趋严重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不仅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对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到。

1.4 农业灌溉用水危机

农业用水是福建省用水大户,一般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随着我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比例急剧增加,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为保障城镇用水,许多地区不得不把原先以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库水源转向城镇供水,加之部分水资源被污染,可供农业使用的水资源日趋紧缺,农业用水的比重必然将逐渐下降,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的闽东南地区的水资源拥有量相对较少。因此,虽然福建省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平原、岛屿和沿海突出部分的水资源拥有量却很少,呈现出季节性、区域性的缺水状况,严重制约了当地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

1.5 节水意识不强

认识上存在误区。目前不少地方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福建省雨量充沛,旱情不重,发展节水农业意义不大,因而对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重视不够,推广面不大,影响了节水农业的发展。近年来,福建省节水灌溉技术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发展不平衡,用水效率仍然很低.

2 福建省节水农业发展对策

福建省节水农业发展应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分期实施、讲究实效”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灌溉的节水化、农业种植结构的合理化、节水灌溉管理的科学化,同时还应注重节水灌溉重点工程与整体推进、重点技术与农艺措施和灌溉区域管理与基础工程建设相结合。

2.1 防渗渠道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

福建省年平均农业总用水量100亿m3左右,而灌溉水利用系数大约为0.4~0.5,效益发挥不足一半,每年损失的水量相当50座大型水库。为此,加强农田渠道防渗基础设施建设,不当可以节省输水时间,还可以减少渗漏,同时也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根据福建省农田节水灌溉发展现状,主要应该建设刚性混凝土衬砌的渠道防渗基础设施,规划到2015年,建设渠道防渗面积150.0万亩,

2.2 输水管道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

管道输水技术是以管道输水代替明渠输水,简称“管灌”,其优点:一是可以节水,二是可以节能,三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四是可以方便管理。管道输水灌溉系统一般包括取水工程、输配水管网和田间灌水三组成部分,所以,需要添置薄壁塑料管、双壁波纹塑料管等大口径管材,还有配套管件与附属设备等。

2.3 田间喷微灌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

喷微灌具有作物灌水均匀、作业强度小、机械化程度高和适用性广等特点,并有利于作物抵御不良气候条件。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约8%;微灌系统可以随水将肥料和农药直接输送到作物根区,提高了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可节省化肥、农药用量50%,利用率提高30%~40%;微灌使土壤不板结,团粒不破坏,节省了大量劳力费、机力费。综合考虑农产品产量、品质提高和节省农业生产成本,采用微灌技术一般可增收30%左右。

辽宁水资源问题及农业节水 第6篇

一、辽宁水资源的特点

1. 年降水量少

辽宁平均年降水总量660毫米, 多年年均水资源总量341.8亿立方米, 其中河川径流量 (地面水资源) 302.5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124.6亿立方米。

2. 人均、亩均水资源数量少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85立方米,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辽宁人均水资源量826立方米, 为全国平均值的1/3。沈阳、大连等地人均水资源量300~600立方米, 大大低于国际上共认的缺水警戒线。

3. 空间变差大

辽宁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年均降水400毫米, 东南部超过1 1 0 0毫米;降水量从东南往西北逐渐递减, 径流深分布与降水相同。

4. 年际季节间变差大

降水年际间、年内季节间变化较大, 水资源呈周期性丰枯变化, 大体上长周期60年、中等周期11年左右, 小周期3~4年。每年6~9月份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70%~80%, 河川径流总量中约有60%是洪水, 往往春旱夏涝、河流汛期洪水和非汛期枯水交替出现, 甚至连续出现丰水年和枯水年。辽河干流年际间最大、最小年径流总量比达5~31倍。如2010年, 辽宁省全年平均降水量1003毫米, 比常年偏多50%左右;全省年降水量1485.4亿立方米, 比常年多500.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694亿立方米, 比常年多325.6亿立方米, 属异常丰水年份。而2009年全省降水量只有532毫米, 比多年平均值660毫米减少20%左右, 汛期降水量只有309毫米、比多年均平值479毫米减少约35%;由于降水减少, 辽河以西大部分河川径流量减少80%以上, 辽河以东河流减少40%~50%, 干旱使农业受灾严重。

5. 区域水资源数量与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

辽宁中部人口、耕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50%以上, 水资源量仅占全省总量的38%左右, 而用水量却占全省总用水量70%,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45立方米, 是省内缺水最严重地区。东部人口数量、耕地面积不足全省的5%, 水资源量却占全省总量的25%, 人均占有量4197立方米, 水量丰富但用水需求小。西部水资源量占全省总量的13%, 人均占有水资源530立方米, 仅占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61%, 是省内干旱缺水地区。南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1081立方米, 亩均水资源量344立方米, 为省内缺水严重地区之一。

二、辽宁主要农业水资源问题

从数量与质量来看, 辽宁存在的水资源突出问题是水资源地区分布与需求失衡, 局部地区长期超载;部分地区需求增长较快, 供需矛盾突出;废水污水排放数量不断增加, 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社会节水意识相对薄弱, 水利用效率偏低。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我省农业发展要同时满足三方面要求:即提高粮食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城市用水、支援工业发展。

从辽宁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来看, 存在的问题是资源组合不合理。辽西低山丘陵旱作区, 水资源缺乏, 降水少;作物以玉米和谷子为主。辽河平原中部水田、旱田共存, 是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人口集中, 城市化程度高, 工业发达, 城市、工业、农业用水矛盾突出, 以铁岭—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为轴线的中部城市群 (工业带) 用水量占全省的70%左右。辽东山地以林地为主, 降水量大、水量丰沛, 山间有少量农田。辽南丘陵旱作区, 主要作物为玉米和果树, 降水量少, 局部缺水严重。

从农业用水角度看, 当前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大气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 地表水

土地利用不合理, 植被减少, 局部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过度开发, 水源涵养不力;水体污染严重, 部分丧失水资源功能。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辽宁中部、西部和南部。

2. 地下水

过量开采使地下水水位形成若干个“漏斗”群, 水体周转速度快, 净化不充分, 地下水水质下降, 引发其他次生灾害, 如地面沉降、海水倒灌以及生态条件恶化等, 给农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 土壤水

我省水土流失面积大, 农田跑水、跑土, 地面遭受冲刷、耕层变薄, 使土壤板结、通透性变差, 地面入渗速度减小, 区域保水和蓄水能力严重不足。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 使土壤、地下水和地面水受到污染。

4. 大气水

人工增雨技术初步形成, 明显成效;但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形成标准, 并对设备进行更新配套, 以提高利用大气水的能力。

从需求角度看, 农业用水很难大幅度增加。辽宁同全国一样, 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65%左右, 且主要用于水田灌溉;但灌水用水效率不高、据称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3左右。辽宁作为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工业省份, 今后很难有更多数量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生产。

三、解决水资源变化趋势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区域分布更加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 我省先后进行了三次全省范围的水资源评价。结果表明, 2001~2009年辽宁人均占有水资源数量比上个10年大约下降了1/3;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西少、东多的水资源分布特征更为明显;辽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由59.7亿立方米减少到35.7亿立方米, 减少了40.2%, 该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至282立方米, 不到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2。

社会用水数量持续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辽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用水量不断增加。虽然通过推广新技术、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单位GDP耗水量下降, 但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城镇化进程加快, 水资源需求总量增加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态势变化。我省地下水开采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已接近50%, 地下水开采率高达93%。例如, 沈阳市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40立方米左右, 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 不足辽宁省的1/2;该市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 约占供水总量的70%。沈阳市2009年水资源公报称, 2008年该市丰水期地下水漏斗区面积比上年增大162.4千平方米, 达到264.9千平方米;全市日供水量为126万立方米。为满足不断增长需求, 有关部门提出日均供水量增加5万立方米, 争取达到10万立方米。事实上2006~2008年间沈阳市日均供水量每年递增速度达到4.2万立方米。2011年, 最大日供水量出现在农历大年三十前后, 达到每天145万立方米。供水量增加, 势必带来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

年降水量呈现逐年减少变化趋势。全省各地研究结果表明, 近50年来年降水量虽然有高有低地变化着, 但总体上呈现出了降水量不断下降、气温持续增高的变化趋势。降水量与径流量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降水减少必然导致径流减少, 而径流减少也会诱发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减少、导致干旱发生。

面对水资源不足且继续恶化的态势, 只靠“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真的就能解决辽宁水资源问题吗?这是人们必须认真思考虑并做出积极回答的问题。

四、解决农业水资源的对策与思路

一个区域内水的数量有限, 且不断地运动和循环着;水作为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水量、水质和水能几个方面, 水循环能够使水资源数量补充、质量改善、能量恢复。

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 必须把水的数量、形态、过程纳入到具体的时空范围去分析、去把握。区域内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 (河流、水库、洼地) 、地下水 (水文地质条件) 、土壤水 (入渗与蓄水能力) 、大气水 (云量、降水条件) 几大部分, 它们是一整体, 相互联系、转化;运动与循环遵循着来水量与去水量之差等于区域水资源数量盈亏的水量平衡原理。因此, 解决水资源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增加来水量, 减少去水量, 提高蓄水量, 加快水循环。

1. 加大区域调水与蓄水力度

根据流域水资源分布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 跨流域调水给严重缺水地区, 缓解供需矛盾, 实现区域间均衡发展。东水中引、北水南调, 为辽宁西部引水, 为中部平原引水, 为大连引水, 可以使全省水资源短缺矛盾得到缓解。要通过修建水库、修水平梯田, 保持一定的水田面积, 提高地面入渗与土壤蓄水能力, 以增加区域蓄水能力。

2. 调整农林牧用地面积比例

要立足长远、做好规划,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有更多的土地用于发展林业、草业。农、林、牧用地在空间配置上要合理, 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 做到有水能蓄、空气湿度上升、生态环境改善和降水数量增加、旱涝冰雹为害下降。为此, 要改善地面状态, 减少对耕层土壤的搅动;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使土壤疏松透水、保水。要适当地增加退耕还林还草面积, 合理地配置林型、一般来说混交林具有更强的拦蓄地面径流与保水能力。这样可以把更多的降水保存在区域内, 加快水循环速度。

3. 合理确定水旱田面积

东北是我国商品粮基地, 辽宁应该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水田除了水稻产量稳定、稻米价值高的生产功能外, 还具改善生态环境 (气象与气候条件) 、涵养地下水资源、防洪调洪等几大功能。水田泡田、插秧后大部分时间田面处于淹水状态。为了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水田土壤要有适当的渗水速率;过小耕层土壤处于还原状态, 过大则漏水漏肥、土壤温度过低, 均不利于水稻生长。辽河平原水田面积约为800万亩, 假设其渗水速度为每天1厘米、水稻生长季120天, 那么据此估算每年水田可补给地下水66亿立方米;与种植玉米等旱田作物相比, 可增加地下水补给量40亿立方米以上。在此过程中水体得到净化。水田将田面整成格田才能淹水栽培;一遇洪水, 格田蓄水, 其容量是相当大的, 能够很好地起到调洪、蓄水作用。沈阳等辽河平原一批大中城市, 如果继续大量抽取地下水用于工业和城市居民生活, 地下水得不到适时补充、水位不断下降, 使用后的废水和污水排入河流, 如此循环河流将成了名符其实的排污沟, 造成水量不足、水质恶化的后果。为此, 要正确认识水田、特别在辽河平原城市、人口集中区水田的生态功能, 从实际出发, 合理地确定水田面积;既不能超出当前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而过分地扩大水田面积, 更不要一提到节水就简单地认为水田是耗水大户而粗暴地将其砍掉。总之, 要从生产效益、保护资源和加强生态建设多方面考虑, 将水田、旱田面积比例控制在适当范围。

4.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科技水平, 发展特色农业, 推进农业现代化, 是现代节水农业的重要内容。第一, 选育和大力推广应用抗旱新品种, 形成配套技术体系, 做到良种良法, 使新品种潜力得到最大发挥。第二, 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 提高水资源生产效率。第三, 发展设施农业, 保护地生产高投入、高产出, 相当于扩大了耕地面积, 使更多耕地用于生态建设成为可能;保护地每亩100~200立方米水一般即可满足一季作物需求, 节约资源, 是辽宁西部等地抗旱减灾的有效措施。第四, 精耕细作, 减少浪费, 提高产量。第五, 培肥土壤,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第六, 免耕少耕, 建立适合当地的种植制度及耕作技术体系。第七, 在林区要发展林下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保护生态环境和涵养水源。

发展节水农业, 在辽西、辽南及辽东旱田地区主要是提高天然降水及灌溉用水利用效率, 增加作物产量、优化农产品品质, 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在辽宁中部地区大力推广水田节水技术, 缓解与工业、城市、居民生活争水的矛盾, 则一般意义上的“节水”效果更大。

五、解决辽宁水资源问题的建议

首先, 要以整体、系统的观点看待区域水资源问题。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相互联系, 上游与下游、林地与农田、水田与旱田间水体不断循环、运动, 构成区域水量平衡。切不可顾此失彼。使用合理、不超出水循环范围而保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考虑水资源问题的基本点。

其次, 要正确认识农业在水资源上的战略地位。农业依赖于自然资源、消耗水资源, 但如果能够正确地选择农业发展模式,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水田则水田,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措施得当, 完全可以把农业用水、蓄水和保水统一起来, 使农业在加强生态建设上的特殊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科左中旗农业有效灌溉问题分析 第7篇

(一) 自然条件

科左中旗位于松辽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 平均海拔在120—215米之间。科左中旗总土地面积9811平方公里 (1471万亩) , 耕地350多万亩, 宜农、宜林荒地300多万亩。土壤以风沙土、草甸土、栗钙土、盐碱土为主, 宜农、宜牧、宜林。科左中旗有西辽河、新开河、乌力吉木仁河三条河流贯穿旗境, 河流径流量为5.85亿立方米。有5座中型水库, 自然水面9.7万亩。河网密度为0.04公里/平方公里。

(二) 气候条件

科左中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 夏季炎热, 雨量集中, 雨热同步;秋季雨少降温快;冬季寒冷。全旗年平均气温5.2°C, 年平均日照2906小时, 极端最高气温37.8°C, 极端最低气温-35.9°C, 最热月平均气温24°C, 最冷月平均气温-16.2°C。年平均无霜期140天。年平均降雨量在300—450毫米。全旗年相对湿度在55-61%。全旗受季风气候影响, 冬季多刮偏北风, 夏季多刮偏南风。全旗各地年平均风速在3.9-4.5米/秒之间。

(三) 干旱情况

从2000年开始严重旱灾至今已经有10年的旱情。2007年为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 平均降雨量仅为47毫米, 不足多年平均降雨量的40%。全旗范围内持续高温, 高于30摄氏度的天气达15天。干旱、高温、大风使该旗农牧业生产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灾害。见表1。

资料来源:调查取得。

由表1可以看出, 频繁发生的旱灾给科左中旗农业生产活动造成很大的损失。利用该地区水资源兴修水利, 趋利避害, 便成为该地区农民的共同目标。

(四) 主要河流

科左中旗位于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交汇的金三角地区。科左中旗水资源有西辽河、新开河、乌力吉木仁河三条主要河流贯穿全境, 历史上, 年径流量为5.85亿立方米。有五座中型水库, 有自然水面9.7万亩, 由于干旱等原因西辽河、新开河已断流多年, 五座水库已干涸三年, 乌力吉木仁河雨季时有洪水通过。

二、灌溉的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农作物生长过程中, 时时离不开水的摄入。自然的雨雪可以使农作物自动获得水分, 但气候并不由人控制, 更多的时候, 需要进行人工灌溉, 这就涉及水的转运, 也就需要各种取水输水的工具。

(一) 科左中旗灌溉必要性

由此, 我们不难知道灌溉是目前科左中旗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第一, 灌溉是科左中旗实施农业开发战略部署的需要;第二, 灌溉是科左中旗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三, 灌溉能满足农民生活的需要。第四, 灌溉能缓解科左中旗水资源紧缺。

(二) 主要灌溉方法比较

通过这次调研, 本人了解到了三种灌溉的优缺点, 并且简单地概括了以下三种灌溉及适用期, 见表2。

资料来源:问卷调查整理所得。

(三) 历年农业用井建设

以科左中旗舍伯吐镇为例, 见表3。

资料来源:科左中旗统计局。

从表3了解到, 据2008年统计, 舍伯吐镇耕地面积有34.5万亩, 其中水浇地面积18.45万亩;现有机电井3109眼, 其中机井16.35万亩, 电井2.1万亩。投入资金是3730.8万元。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我们不难推算得知舍伯吐镇的农用井的数量在慢慢增加, 到2011年统计得出全镇总土地面积98万亩, 其中耕地面积37万亩, 水浇地面积19.61万亩;现有机电井3275眼, 其中机井16.41万亩, 电井3.2万亩, 投入资金是3930万元。玉米播种面积25万亩, 节水灌溉面积12.5万亩, 粮食总产量3.73亿斤, 比去年提高12.9%。机井的亩数渐渐减少, 电井增加了。

(四) 农业土地有效灌溉面积变化

有效灌溉面积是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 有一定水源, 土地较平整, 一般年景下当年可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在一般情况下, 有效灌溉面积应等于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备, 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水浇地面积之和, 它是反映我国耕地抗旱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首先我们看一下科左中旗的农作物有效灌溉面积。科左中旗的有效灌溉面积变化情况:从1999—2002年有效灌溉面积几乎没有变化, 原因很多, 但主要是耕地面积不变、制度未创新、农业改革未完善、市场不发达, 人们意识就是守着那些田;从2002-2005年是一个下坡阶段, 原因很多, 但主要是水源不足、老化失修、退耕、建设占地、制度不够创新、农业改革不够完善、市场发展不够稳定, 人们意识就是外出打工即农民工增加;从2005-2010年是上升稳定阶段, 这一阶段农户开始自己打井, 自己开垦, 增加农业收入。

三、科左中旗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 科左中旗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科左中旗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地下水资源的争夺、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土地肥沃程度下降、农民增收递减、柴油价格上涨、农民负担增加、粮食安全问题、农民缺少农业水利兴修设备等。

(二) 建议

1. 国家在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帮助当地农民发展农业增加资金来源。

2. 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和开展有关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活动。

3. 联合当地农业企业, 加强经济合作。农民自身加强农业科技方面的知识, 积极响应当地农业政策。

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 第8篇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选择主体,优化制度

我国西部地区多以干旱气候为主, 降雨少, 灌溉农业及其普遍。改革开发以来, 西部地区疆灌区建设取得的巨大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西部大开发中对农业节水技术、节水装备设施及节水灌溉综合技术应用等加快其发展速度。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 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体系制度建设等促进对高效节水技术选择, 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理配置利用农业水资源, 发挥水资源稀缺对节水行为的诱导作用

(一) 强化水价杠杆作用

建立和强化农业灌溉水价格调节导向机制, 发挥水价杠杆作用, 利用水价的市场机制推动农户的节水行为。农业灌溉水价能够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 特别西部干旱区, 水价作为水资源管理的有效经济手段, 灌溉水价的调整对农户用水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诱致农户采取节水行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高灌溉水价推动农户参与节水行为。同时, 对农户节水采取奖励、补偿等激励措施。

(二) 合理配置农业用水

中央、省级、地方政府和水利管理部门应加强农业用水管理, 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 通过水资源的配额限制诱导灌区地方政府推行节水灌溉, 采取节水行为, 引导和推动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一个区域或灌区的农业水资源配置合理, 水资源稀缺性能诱导政府、农业基层组织、农户等采用更加节水的灌溉技术以节约稀缺的水资源。因此, 政府应宏观调控水资源分配, 合理配置农业用水, 监督用水户节约用水。

二、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体系和运行机制

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体系, 提升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能力。加强政府在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体系和机制运行中的核心功能作用, 领导、组织、协调、调动各主体有效参与节水技术选择。加强和推动政府、企业 (节水技术产品供给者) 、公共科研机构、农业基层生产组织和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反应能力, 即参与节水的响应能力, 加强主体之间合作, 提升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协作能力。加强公共科研部门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 出台多种激励机制和措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参与节水灌溉技术创新和推广。培育和扶持当地建设生产节水灌溉设施产品的企业, 为节水灌溉技术产品供给企业提供良好环境。例如, 通过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进创建节水灌溉设施生产企业, 并对企业生产提供优惠政策 (涉农产品免税、进出口退税、财政补贴等) , 提供技术研发经费, 提供技术研发平台 (项目、人才等) 。

三、提升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各主体的选择能力

首先, 加强政府节水主导职能。加强政府在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中的主导职能, 依托政府职能制定节水选择的制度安排, 通过各种制度政策推动节水技术选择。同时要提升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 加强政府的行政动员执行力;其次,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要提升对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制造的创新能力, 跟踪世界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结合当地实际开发出技术先进经济可接受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科研部门要加强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全方位服务, 发挥节水灌溉技术的最大效益。最后, 发挥合作组织动员能力。建立和完善农业合作组织参与农业节水的合作体系。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节水, 加强专业合作社与节水合作社的纵向联系, 强化各专业合作社的节水意识和参与节水行为。发挥好合作组织的作用, 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户采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技术培训, 提高农户采用农业技术灌溉技术的各项技能。

四、优化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制度环境

(一) 改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宏观制度环境

1) 健全法律制度。优化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制度环境, 加强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宏观调控的正式制度。国家 (中央政府、省市地方政府) 应制定和完善农业节水相关的法律、法规, 采取强制性制度限制和规范农业用水。各地应按照国家农业节水有关法律、法规部署地方农业节水措施, 依法治理和整顿浪费水资源行为, 加大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2) 保障激励制度。建立和完善国家和地方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财税、信贷、补贴、等支持的一系列保障激励制度和措施。例如, 加强和完善中央和地方 (省级) 大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节水工程补助专项资金制度;出台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政策;以项目带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方式, 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扩大节水灌溉技术使用的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落实好鼓励农业节水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等。3) 加强技术示范引导制度。加强有利于农业技术选择的示范制度建设。制度是农业技术变迁的基础, 有利于农业技术变迁的制度能推动农业技术变迁。建立和完善示范地、示范园区引领节水技术灌溉选择的制度举措。示范是实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的必要举措, 通过示范为农户选择节水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 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方式

创新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方式, 有效整合集中耕地资源, 发挥土地经营规模化效益。农业土地经营方式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地资源的整合集中利用是实现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前提。因此, 各地要因地制宜改革土地经营承包方式, 加强土地经营管理水平, 由分散式、小规模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向集中、规模化土地经营管理过度, 创造有利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及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经营方式。

(三)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因地制宜开发适应的节水灌溉技术。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建设科技创新基地,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协调机制。建立节水灌溉技术创新基地, 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创新。加大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与配套设备创新研发力度, 开发适应区域需求的先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大高效节水灌溉与作物生长相关的基础性研究, 加强节水灌溉技术与信息化结合及水资源系统配置研究。

五、结语

农业节水技术的选择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政策的引导, 政府、企业、农户等各界人员大力支持, 更需要现代节水灌溉的技术的不断升级完善。本文仅政策的角度对提高农业高效节水技术选择问题进行思索, 其不完善之处希望有更多的人从更多的视角研究节水技术选择问题。

参考文献

[1]山仑, 康绍忠, 吴普特.中国节水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2]胡纯志, 张清元.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我国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及突破展望 第9篇

1 研究目的

农业节水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 也是我国水资源缺乏、水土资源匹配不平衡等严酷情势决定的。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 平均每年达4 000亿m3。其中农田灌溉方面消耗水3 600亿~3 800亿m3, 且浪费现象严重。首先是农田灌溉水效率低;其次是农田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不高, 仅达56%;再次是农业用水效率不高, 其中旱地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为0.60~0.75 kg/m3, 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仅1.0kg/m3左右。

2 发展农业节水的意义

我国水资源非常贫乏, 用水量却在急速增长,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是开源和节流。但是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提高, 修建工程的难度也很大, 且耗资巨大, 同时能开发的水资源有限, 所以我国处理水资源危机的关键是节水。要发展节水工作, 节省农业用水是首要。我国灌溉水运用效率刚刚达到40%, 但是发达国家灌溉水的运用效率是90%~95%。我国单方水粮食生产不到1 kg, 以色列能到达2.32 kg, 一些富强国家大多都能达到2 kg以上, 这表明了我国在农业节水事业上的后劲巨大。

3 我国节水农业存在问题

大量低效利用水资源, 也增加了水资源短缺的程度。由于灌溉方式、灌溉和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系统、培养模式等因素, 导致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非常低, 渠道灌区只有30%~40%, 机井灌灌区只有60%。与此同时, 目前中国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非常低, 每单位消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不到1 kg/m3, 和一些发达国家在每单位净消耗水2~3 kg/m3的生产效率水平相比有差距。黄河流域的农业用水占全部92%的水, 大约4/5的区域是大水漫灌, 只有151.7 hm3设施的节水灌溉面积, 约占总灌溉面积的20%。长期以来, 中国的节水农业资金不足, 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九五”期间投入约5.8亿元人民币的农田水利建设, 经费投资213大型灌区和23个重点中等灌溉面积, 均配套节水改造;开展节水灌溉试点150节水正常的项目及50牧区水99山雨的收集、储存和利用项目建设。但是, 这些资金仍然不能满足节水农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 投资仍然是制约节水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 对我国节水农业技术的展望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规划, 首先要更新观念, 即农业用水原则必须从“提供给需要”变成“必应”, 根据研究确定不同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并提出适合农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以达到供应和农业水资源需求的基本平衡。其次, 要建立广义的水资源概念, 即不仅要注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控制, 而且要注意整个自然降水。在农业节水规划方面, 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应整体考虑;在区域水资源评价方面, 应该是各类水资源的综合视图。建立与水资源相适应的农业结构, 而节水农业结构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难题。为了缓解农业用水紧张, 一些专家提出了常规灌溉用水替代的概念和想法。应当说, 最大的替代是自来水沉淀;二是污水, 处理工业废水和农业灌溉使用再生水。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再生水灌溉面积, 已占到总灌溉面积的30%。有人建议, 建立防污系统将被用于农业灌溉, 是未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 第10篇

饮马河灌区位于吉林省中部九台市境内,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万hm2, 由石头口门水库供水, 是吉林省及九台市重点水稻产区, 受益范围内共有6个乡镇和3个军营农场。

饮马河灌区始建于1992年4月, 是由原饮东灌区管理处、饮西灌区管理所、太平桥电灌站合并组成的大型灌区。现已建成饮东、饮西、太平桥3条引水干渠, 长85km, 支渠94条, 长144km, 排水干沟18条, 长53km;支沟40条, 长166km;截流沟18条, 长41km;回水堤18条, 长63km。灌排渠系骨干建筑物253座。

2 存在问题

灌区目前至今已经运行了20余年, 现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年久失修

由于运行时间较长, 灌区年久失修, 很多建筑物未按原设计配套, 配套率仅为40%, 完好率为21%。

2.2 效率低下

饮马河灌区现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513,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79, 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33。

现行的田间灌溉方式仍为大水漫灌, 干旱年份, 下游经常出现无水可灌的现象, 而且667m2均毛灌溉定额超过800m3, 浪费水现象明显。

2.3 管理不到位

饮马河灌区管理局设在九台市内, 负责灌区全面工作。下设饮东、饮西、太平桥3个管理站, 各自负责所辖范围内灌区面积的落实、用水计划和计量, 工程管理和水费收缴等工作。

在配水制度方面, 灌区正在积极推行“管理局+协会+用水户”的灌溉管理模式, 组建“灌区用水协会”, 组织广大用水户参与管理, 建立起用水户与水管单位的桥梁纽带。

3 灌区节水措施

据调研, 饮马河灌区目前正在筹措资金, 进行灌区的节水改造, 提高用水效率。结合长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和长春市增产15亿kg粮食规划, 试点期内, 饮马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如下:

3.1 渠系节水改造与配套建设

饮马河灌区虽然在前些年进行了渠系的衬砌改造, 但渠系利用系数与规划要求的目标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因此急需对灌区内的干、支、斗、农、毛渠进行分批衬砌。

据《吉林省饮马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 到2010年, 已经完成饮东、饮西干渠片。计划到2015年, 完成整个灌区的节水改造。

另据《吉林省饮马河灌区末级渠系改造规划》, 在水田设计灌溉面积1.75hm2的范围内, 新修防渗渠道22.66km, 建设支渠量水设施66座;新建斗渠进水闸652座, 农门2266座;新建农桥542座, 过水函464座, 新建渡槽22座, 新修机耕路11.33km。对灌区水田设计范围内的沟渠田林路统一布置, 达到规划设计标准。

到2010年, 已经完成排水沟土方整治18.86km, 斗渠土方11.3km, 渠道衬砌7.55km, 支渠量水堰22座, 斗门217座, 农门755座, 农桥181座, 涵管桥166座, 渡槽7座, 机耕路3.77km。

到2020年, 计划完成排水沟土方整治37.72km, 斗渠土方22.6km, 渠道衬砌15.1km, 支渠量水堰44座, 斗门435座, 农门1511座, 农桥360座, 涵管桥331座, 渡槽15座, 机耕路7.55km。

综上, 饮马河灌区主要应完成饮东、饮西干渠片的节水改造, 并适当开展典型地区的末级渠系改造, 以便提高整个灌区的用水效率。

3.2 田间技术优化

饮马河灌区是以水田生产为主的灌区, 这也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灌溉和生长期要重视田间技术在节水效果中所起的作用。结合粮食增产计划和田间改造等相关措施, 合理调整或优化水田生产田间技术, 促进节水。

3.3 灌区用水协会

据调研, 灌区已经成立了不少用水协会, 建立了水管单位与用水户之间的纽带, 为促进管水和灌水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试点期间, 饮马河灌区要借鉴先前经验, 积极推广, 争取在灌区内, 以“村”为单位, 成立相应用水协会, 对灌水时间的安排、灌水方式以及灌水管理起到保障。

一些地区的用水协会相对比较成熟, 出台了相关制度, 而且运作也相对比较顺畅, 调研中了解到, 目前协会的运作完全是民间化, 但缺少必要的资金和办公场所的支持。

3.4 灌区用水权转让

在先前的调研中了解到, 结合长春市增产15亿kg粮食规划和灌区现实情况, 目前一部分地区正在进行土地集约化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在此背景下, 灌区可以通过用水权转让来获取相关投资, 进行灌区节水改造, 避免由于资金短缺造成的灌区节水改造滞后。否则灌区节水没有处理, 仅靠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 对当地财政的压力很大。

3.5 投资渠道

灌区节水改造主要由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为主, 同时需要吸纳当地资金, 联合完成灌区的节水改造。

4 结语

长春市水资源短缺, 而农业用水又占用水总量的60%以上, 农业节水事关整个节水环节的关键, 在实践中如何摸索出一套适合实际情况的方式方法和节水措施, 是我们从事水利行业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奇, 尹华.长岭县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14 (05) .

[2]那静, 尹华.长春市农业用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及其节水措施建议[J].吉林水利, 2012 (12) .

上一篇: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下一篇:FSK调制解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