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更新范文

2024-09-20

自动更新范文(精选10篇)

自动更新 第1篇

SCADA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属于能量管理EMS系统的一个最主要子系统,在电力调度中得到普遍应用。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效益,减轻调度员的负担,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SCADA系统跟不上电网发展需要时,就必须及时进行更新换代。如何实现新系统顺利接入、旧系统平稳退出,就成为电网安全调度的一个新课题。

1 更换工程的意义及要求

珠海供电局有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57座,其中500kV变电站1座,220kV变电站11座,110kV变电站45座;挂网运行的主变压器共131台,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共157回,10kV供电线路2千余条次。该局自动化系统已运行十余载,设备老化严重,厂家维护工作跟不上,工作站不时有死机、异常报警等故障发生,存在事件与保护信息无法分开、历史数据库做库困难等问题,在调度高级应用(如DTS、PAS等)方面[1]更是欠缺。为适应电网发展需要,选用东方电子DF8003E调度自动化系统替换原系统。其调度自动化DTS子系统配置如图1所示。

由于调度自动化系统更换工程涉及的设备多,尤其是进行新系统的“四遥”联调时,要对全网展开“拉网式排查”,再加上不能干扰电网正常生产秩序及影响电网稳定,因此工作难度很大。调度自动化系统更换工程总体要求如下:

(1)准确完成两地一致性验证,即当地远动数据库定义和调度主站数据库定义一致。

(2)确保主站SCADA功能实施,即传动时主站画面、告警、历史、权限、曲线等完全正确。

(3)确保Web系统验证正确,即传动时Web和SCA-DA完全一致。

(4)确认转发验证功能一致,即检测传动时转发给其它调度的信号正确。

具体实施方法:遥信采用直接在变电站远动机上发送信号给DF8003E系统进行核对;遥控及遥调则通过实际遥控、遥调开关检验动作是否正确;遥测则与CC2000自动化系统数据作比较。

2 更换工程的实施方案

珠海电网新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置如图2所示。由于本次“四遥”联调采取分供电片区进行,调试地点分散,会出现多个变电站现场的情况,同时多个专业系统协同工作,易出现混乱,因此服从从上至下的统一指挥非常重要。

2.1 操作原则及安全措施

(1)各项遥控、遥调操作必须由现场调度员下令,监控员实施。调度员、监控员必须熟悉“四遥”联调方案,并加强操作监护,保证操作安全。

(2)主变开关、110kV线路由运行转热备用前,必须调整方式,转移负荷。进行除10kV馈线开关、电容器开关外的主网设备开关遥控试验时,严禁发生负荷损失及变电站母线失压事件。

(3)对于220kV单台主变供电变电站,进行主变变高开关的分合闸遥控操作时会影响电力系统的零阻抗,因此必须向中调当值提出申请,经中调调度做出相应调整后方可执行。

(4)必须遵守变压器中性点的操作规定。《广东电力系统调度规程》[2]第159条:主变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改变,由现场运行值班人员根据现场需要,向中调值班调度员提出操作申请,得到调度许可后方可操作。《广东电力系统调度规程》第189条:合上或断开变压器开关,使变压器投入或退出运行时,该变压器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变压器并入电网运行后,其中性点是否直接接地应按继电保护要求执行;2台运行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转换时,应始终保持至少1台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5)为避免各级备自投装置误动,遥控试验前,需退出相关备自投装置。

(6)遥控试验前,需要校验遥控后的运行方式不会导致设备或元件过载[3]及保护、自动装置不匹配的情况发生。

(7)为保证配网10kV馈线开关“四遥”联调在规定时间内实施,各供电片区测试方案应要求优先完成配网开关遥控分、合闸试验。

(8)“四遥”联调期间,变电巡维人员先向调度当值提出申请,将变电站所有运行间隔开关的“远方/就地”把手切换为“就地”位置,变电站改为有人值班模式;工作间断时,变电巡维人员再向调度当值提出申请,将变电站所有运行间隔开关的“远方/就地”把手切换为“远方”位置,变电站恢复为无人值班状态。

(9)在变电站完成“四遥”联调项目前,监控员需持续通过CC-2000自动化系统对该变电站实施监控,直至新自动化系统完全接入,验收通过为止。

(10)在进行主变分接头开关调节和电容器组投退时,需退出变电站VQC装置控制的相应设备压板。装置退出期间,须通过人工操作确保相关母线电压在合格范围内,电容器组退出后再投运的时间间隔不少于5分钟。

2.2 具体执行程序

(1)变电站与东方电子DF8003E通信的远动机独立组网进行调试时,1 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测控装置以运行间隔为单位,10kV电压等级以通信路由为单位,根据遥控步骤逐个接入独立网络。遥控期间只能有一个单位的测控装置接入独立网络。核对接入独立网络的测控装置是否正确是根据自动化系统后台通信状况来认定的。

(2)遥控试验时,用网线将被控设备的测控装置连接到新交换机上与东方电子DF8003 RTU独立成网进行该间隔的遥控试验。

(3)间隔试验完毕后,拔出该间隔接至新交换机的网线,转接回站内网络,该间隔遥控试验完毕。

(4)变电站间隔试验完毕后,将试验遥控的东方电子DF8003 RTU的远动遥控点表复制到另外一台RTU。复制完毕后,须核对远动库和程序版是否一致,并做好记录、备份。

(5)进行DNP规约“四遥”联调时,要中断IEC104规约通道;同样,进行IEC104规约[4,5]“四遥”联调时,要中断东方电子DF8003E系统通信的2条DNP规约通道。

(6)变电站现场自动化人员应与各专业保持联系,并负责现场调试过程中的各项记录。

2.3 异常及事故处理预案

(1)调试时若出现遥控定义与站端不一致,则需填写工作单。主站自动化维护人员修改数据库时,需全程监护。操作完毕后应核对系统的操作记录,并双方签名。

(2)遥控失败后,先由自动化人员按“遥控失败故障处理流程”进行处理;若10分钟内仍无法处理好,则由自动化人员进行登记,调度员直接下令到现场执行;若现场执行仍失败,则立即终止本单元的测试。若是执行分闸失败,则恢复本单元正常方式,并由现场运行人员按缺陷管理制度填写缺陷单,按缺陷流程处理;若是开关遥控合闸失败,现场运行人员则应立即通知变检、继保专业人员到现场处理;若属于中调调管的220kV开关分、合闸遥控试验失败,且经自动化专业人员处理仍无法恢复,则由中调处理。

(3)在执行过程中,系统若发生与测试设备有关的事故,应立即停止试验,进行事故处理。

(4)在“四遥”联调过程中,若“远方/就地”把手功能失效,则应停止“四遥”联调,由自动化专业人员联合继保专业人员到现场处理。

(5)遥控操作超过3次不成功,遥控时间过长影响用户送电或电网运行方式安排时,应立即停止测试,尽快恢复电网正常供电。

3 更换工程的启示

3.1 更换工程实施方案要确保完整无误

由于方案编写涉及到众多变电站、操作人员,因此编拟的方案必须细致到操作的每一步骤。此次调试,提出了分区、分值编写方案方式。分区即以220kV供电片区为中心,辐射到各供电子站;分值即以调度、监控值班分值为单位进行编写。

具体做法:首先,运行方式专责组织调度员完成其中一个供电片区“四遥”联调方案的编写,再由自动化专业人员根据调试实际需求对此方案进行补充修改,经讨论、修改后确立最终模版;然后,组织调度员、监控员按分值、分供电片区模式完成方案编写。方案主要包括220kV、110kV线路及旁路,主变,10kV线路,电容器等部分。方案审核采取调度监控互审,值长互审,最后专责、领导审核定案方式,确保方案完整无误。

3.2 更换工程全过程要充分体现通力合作

“四遥”联调,不单要对所有开关进行“四遥”测试,还要对开关“远方/就地”操作把手不同位置进行测试;对于220kV变电站,还要对DNP、104通道进行测试。调度自动化系统更新换代是调度通信中心的工程,但测试操作需变电、配电、用电、市场等部门协作,因此只有各部门统一认识、通力合作才能使更换工程顺利实施。

本次测试具体做法:安排休班调度员亲赴调试现场调度指挥,克服调度员人手紧张的问题;监控室临时增设测试专用工作站,由专人负责开关遥控、遥调等具体操作,安排1名自动化专业人员全程监护及记录,减轻监控控制台工作量,解决监控员人手紧张的问题;每个变电站至少安排变电巡维、自动化专业人员各2名负责测试操作及处理相关事务;变电部安排继保、检修专业各2人配合调试并随时待命;供电所人员或客服中心提前做好用户的停电通知工作等;调度专责作为“四遥”联调的总指挥,主要负责各专业人员的统筹、协调工作。

3.3 更换工程顺利完成要依靠科学调度

根据工程总体方案要求,科学调度、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减少无序重复性停电。

配合检修计划,利用相关设备停送电时间合理安排测试,以减少操作量以及诱发误调度的机率,提高设备供电可靠性。

巧妙安排测试时间,避免调度控制台操作过于集中,操作量过大。对于负荷较重的设备,选择在电网负荷低谷期进行测试,可有效避免遥控测试过程中设备、元件N-1时过载,保护、自动装置不匹配的情况发生。

4 结束语

调度自动化系统不适应电网发展需要时,应当及时更新换代。更换前须制订严密的测试方案,更换过程中需合理安排、安全操作、精确调试,将自动化系统更换过程对电网的影响降至最低。

摘要:结合实例,介绍更换SCADA系统的方法,并就新系统接入电网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SCADA,更换,调度

参考文献

[1]刘念,张建华,段斌,等.网络环境下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脆弱性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8):28-33

[2]Q/GD001 1136.3—2006广东电力系统调度规程[S]

[3]Q/CSG 1 0011—2005 220kV-500kV变电站电气技术导则[S]

[4]张士勇,陈春,贾大昌,等.应用101(104)规约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现场调试维护中的关键技术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5):148-152

自动更新 第2篇

在菜单栏里单击“编辑”,在弹出的下拉菜单里选择“首选参数”。

在“ 首选参数” 对话框中,从左侧的“ 分类” 列表中选择“ 常规”。

在“ 常规” 首选参数的“ 文档选项” 部分,从“ 移动文件时更新链接” 弹出菜单中选择一个选项,这个选择的是“提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注意事项

“ 移动文件时更新链接”的在个选项中三个选项的意思如下:

总是:指每当移动或重命名选定文档时,自动更新起自和指向该文档的所有链接。

从不:指在您移动或重命名选定文档时,不自动更新起自和指向该文档的所有链接。

自动更新 第3篇

不过,在平时工作过程中,要想用好自动更新功能,还需要掌握一些必备技巧。巧妙激活自动更新功能

有时候,想在线更新漏洞补丁程序,不过打开系统属性窗口,单击Windows Update按钮后,发现其后界面中所有功能选项都是灰色不可点状态,这样用户就无法使用自动更新功能。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Windows系统的自动更新功能被意外禁用了,此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来重新激活自动更新功能:

首先依次单击系统桌面中的“开始”“运行”命令,切换到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gpedit.msc”命令,进入组策略对象编辑器,将鼠标定位到“本地计算机策略”“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Windows Update”目录上。

其次从目标目录下找到“配置自动更新”组策略选项,用鼠标双击该选项,打开所示的选项设置对话框,选中“已启用”选项,再按“确定”按钮保存设置操作,这样自动更新功能就能恢复正常了。

删除重复自动更新项目

有些用户在成功安装Windows XP SP2系统后,打开系统属性界面,可能会看到两个完全一样的“自动更新”功能按钮。虽然点击这些功能按钮后,都能发挥作用,但是会让人看了不顺眼。如果希望将重复的自动更新项目删除一个,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来操作。

首先逐一点选“开始”“运行”命令,在弹出的命令输入框中,输入“regedit”命令按回车后,切换到系统注册表编辑界面中,找到该界面左侧区域的“HKEY_LOCALMACHINE\SOFTWAREX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ControlsFolder/System/shellex/PropertySheetH andlers”注册表分支。

其次在目标分支下面,我们能同时看到两个名为“AutoUpdate Property”的键值,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并用鼠标右键单击之,执行右键菜单中的“删除”命令,再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即可。

不让自动更新频繁提示

为了预防日渐增多的网络病毒攻击,不少用户往往会将Windows系统设置成自动下载并安装更新系统文件,以及时安装各种漏洞补丁程序。可是,Windows系统在自动更新完最新补丁程序之后,往往会要求用户执行重新启动操作,虽然用户能够选择暂时不重启系统,但是默认每过十分钟时间,系统就会弹出一次重新启动提示框,正在进行的工作常常因此被打断,让人非常恼火,如何禁用系统更新的重启提示呢?很简单!只要将Windows自动更新功能提示重新启动的默认参数作出适当调整即可,下面就是具体的调整操作步骤:

首先依次单击系统桌面中的“开始”“运行”命令,切换到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gpedit.mse”命令,进入组策略对象编辑器,将鼠标定位到“本地计算机策略”“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Windows Update”目录上,在目标目录下找到“对计划的安装再次提示重新启动”组策略选项。

其次用鼠标双击目标选项,打开组策略属性对话框,先选中“已启用”选项,再在“等待时间”位置处将默认的10分钟调整为更长的时间,例如我们可以输入240分钟,再按“确定”按钮执行设置保存操作,这样系统日后会每隔4小时,才会弹出一次重新启动系统提示框。当然,用户也可以选择完全禁用重新启动功能提示,只要双击“本地计算机策略”“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Windows Update”目录下的“计划的自动更新安装后不自动重启动”组策略,选择其后界面中的“已启用”选项即可。

恢复受损自动更新功能

许多用户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变慢时,往往会使用专业优化工具给系统进行全面优化,不过在优化操作结束之后,反而容易导致系统发生更多奇怪故障。这不,笔者曾经对系统执行优化之后,发现点击系统中的“自动更新”功能按钮后,系统竟然弹出一个空白窗口,无法进行下载更新。

系统自动更新功能之所以会受到损坏,可能是专业优化工具在优化系统时,意外破坏了Vbscript.dll、Jscript.dll等DLL文件的注册信息,这些信息与系统自动更新功能的正常运行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可以尝试重新注册这些DLL文件,来恢复受损的windoWS系统自动更新功能,具体方法为:

依次单击“开始”“运行”命令,弹出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cmd”命令并按回车后,切换到DOS命令行工作窗口,在该窗口命令行提示符下,执行“reg 8vr32jbcript.dii”命令,重新注册一下Jscript.dll文件执行“regsvr32vbscript.dll”命令,重新注册一下Vbseript.dli文件,最后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这样说不定能成功恢复受损自动更新功能了。

如果上述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时,可以找一台Wind0WSUpdate程序工作正常的计算机系统,打开该系统的资源管理器窗口,切换到子文件夹窗口“C:\Windows\System32”中,将“Olep r032,dll”、“Asycfilt.dll”、“Stdole2.tlb”、“Oleaut32.dll”这几个文件选中并执行拷贝操作,之后将这些文件同时粘贴到故障计算机系统中的“C:\Windows\System32”文件夹下,来直接覆盖同名文件,再将计算机系统重启即可。

当然,一些优化工具在执行优化操作时,有时会强行停用“Automatic Updates”系统服务,而只有在该系统服务工作正常的时候,自动在线更新功能才能发挥作用。所以,遇到自动更新功能受损时,检查“Automatic Updates”服务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也很重要,在进行检查时,可以先打开系统运行对话框,执行“services.msc”命令,切换到系统服务列表界面,双击“Automatic Updates”选项,打开目标系统服务属性界面,在“常规”页面中要是看到该服务被停用时,只要按“启动”按钮,就能将它恢复运行了。此外,笔者曾经对自动更新升级操作前后的系统服务工作状态进行了认真比对,看到Windows Update服务除了与“Automatic Updates”这个服务有关外,有时还与“Background IntelligentTransfer Service”、“TaskScheduler”、“WindoWSTime”这几个服务有关,要是用户采用常规方法依次检查、恢复这些服务工作状态时,显然会降低工作效率。其实,用户可以借助超级兔子之类的专业优化工具,先将系统所有服务工作状态快速恢复到缺省状态,再采用手工方法修改、设置好“Backg roundInteligentTransferService”这些与自动更新操作有关的系统服务。

禁止自动更新强行重启

在Windows 2008系统环境下,遇到“重新启动系统以便完成安装更新”这样的系统提示时,要是选择延迟启动系统的话,WindoWS系统自动更新功能可能会随时强行关闭所有工作窗口,从而造成用户正在进行的工作白白浪费,之所以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是Windows 2008系统的自动更新功能新增了强行重启功能。为了防止工作信息突然丢失,我们只要进行如下设置操作,禁止自动更新功能强行重启系统:

首先单击Windows 2008系统桌面上的“开始”、“运行”命令,在系统运行框中执行“regedn”命令,弹出系统注册表控制台窗口,将鼠标定位到该窗口左侧区域的KEY_LOCAL_MACHINE\SOFTWA REkP oli cie s\MicrosOft\Wind ow s\Window sUpd ate\AU分支上,用鼠标右键单击该分支,从右键菜单中依次选择“新建”“Dword32”命令,手工创建一个名为“NoAutoRebootWithLoggedOnUsers”的双字节键值。

其次用鼠标双击“NoAutoRebootWithLoggedOnUsers”双字节键值,切换到设置对话框,输入数字,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操作,再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这样自动更新功能日后就不会强行重启系统了。

提高自动更新工作效率

尽管WindoW8系统自动更新功能可以及时安装更新漏洞补丁,保护系统运行安全,但是每次在上班时间自动运行,显然会影响上网流畅性,同时也会影响工作效率。事实上,我们可以巧妙设置自动更新功能工作时间,让其错开上网访问高峰时段,从而提高自动更新工作效率。

在进行这项设置操作时,只要依次单击“开始”“控制面板”命令,打开系统控制面板窗口,双击“WindowsUpdate”图标,按下其后界面中的“更改设置”按钮,切换到设置界面,在“自动安装更新”位置处,设置好自动更新功能的工作时间,确保该时间与上班时间错开,同时选中“检查更新,但是让我选择是否下载和安装更新”选项,再单击“确定”按钮执行设置保存操作,这样自动更新功能日后会征求我们同意,才能进行下载更新操作。解决自动更新时的错误

有的时候,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Windows Update服务,在线更新安装漏洞补丁程序时,突然会遭遇无法更新安装的故障,并且系统还会出现8024402f错误的报警提示,即使重试若干遍,可能依然不能解决问题。事实上,在更新安装漏洞补丁程序的时候,Windows Update可能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更新错误,而其中以8024402f错误发生的频率是最高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类型的错误,主要是由于本地计算机系统与Windows Update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不稳定。此时,我们不妨可以避开上网高峰期时段再试,看看是否可以让Windows Update服务正常工作。要是上述错误还是不断出现的话,那多半是本地计算机中某个正在运行着的应用程序拦截了自动更新安装操作,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包括系统防火墙、防病毒软件、代理服务器程序、反间谍软件以及其他具有拦截功能的程序,此时只要在更新安装的时候暂时关闭这些应用程序,或者对这些拦截程序进行合适设置,就能解决问题了。

提高自动更新成功率

在利用Windows系统内置Windows Update服务在线升级时,要是IE浏览器自身设置不合适,它会给自动更新安装操作带来许多麻烦,从而影响操作成功率,例如IE浏览器的安全等级如果设置得过高时,会对安装更新操作增加安全审查环节,甚至有的升级脚本运行权限会受到限制。为了让Windows Update服务运行更顺畅,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设置IE浏览器,让其更加智能、快速地处理自动升级过程中的一些脚本程序:

首先启动运行IE浏览器程序,打开浏览界面中的“工具”菜单项,点选下拉菜单中的“Internet选项”命令,切换到Internet选项设置对话框,点选其中的“安全”选项卡,按下对应选项设置页面中的“受信任的站点”按钮,弹出的设置对话框,单击这里的“站点”按钮,打开可信站点列表界面,将Windows Update服务器地址“http://update.microsoft.com”正确输入到“将该网站添加到区域中”位置处,同时按“添加”按钮,这样Windows Update服务器站点就变成了“受信任站点”了,之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

自动更新 第4篇

根据实现软件自动更新的要求和目的,自动更新程序由三部分组成:软件上传模块、软件更新服务模块、三是驻应用程序更新模块,模块结构如图1,下面对这三个模块的设计方法作一介绍。

1 工作流程

程序编写完成后,程序员把应用软件打包制作成可安装的文件,然后通过上传模块传递到服务器,上传时定义新版本号,便于客户的应用程序中内定的版本号与此版本号进行比较,若上传的版本号高于客户的应用程序版本号,则客户端启动下载线程,下载完成后,进行程

序的安装。服务模块接收数据后,对应用程序中的更新模块提供即时服务。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 上传模块的设计实现

上传模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上传部分,二是显示上传的软件信息。

1)上传部分:上传时定义上传软件的版本号及小版本号,如图3所示,版本号为5.0,子版本号为121215,由更新程序的年月日组成。

为保存程序版本信息,在服务器的数据库系统创建版本信息表updateinfo,表结构如下:

ID int,soft varchar(50),name varchar(50),version var-char(50),versub varchar(50),vertime datetime,filename var-char(50),filepath varchar(50),memo varchar(200)。点击“软件上传”按钮后,首先判断此软件是否已经上传,若没有上传,则在updateinfo表中注册软件信息,然后把软件通过WCF传到服务器的指定文件夹里。

上传端通过WCF传递文件主要代码如下:

public void UploadStreamed(string source,string destination)

{

//定义WCF的引用

erence1.ServiceClient();//

//定义上传文件的数据流

Mode.Open);

//远程执行WCF的数据上传函数uploadFile,把本地文件以数据流的方式发送到服务端,后面介绍uploadFile的设计方法

wcfClient.UploadFile(destination+System.IO.Path.GetFile-Name(source),sr);

sr.Close();

wcfClient.Close();

}

2)显示上传的软件信息,如图4所示。此处可以对updateinfo表进行修改和删除维护,更进一步加强对更新的管理。

3 服务端程序

服务端程序以Windows的服务形式,安装到服务器上,完成上传文件夹的接收及、客户更新程序的请求及提供最新程序的版本信息,服务器要求有互联网的公网IP地址。WCF的远程函数uploadFile负责传过来数据流的接收并把数据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服务器的硬盘里,函数的主要代码如下:

public void uploadFile(FileWrapper fileWrapper)

{

//定义传过来的源数据流sourceStream

var sourceStream=fileWrapper.FileData;

//定义目标数据流targetStream

var targetStream=new FileStream(fileWrapper.FilePath,Fi-leMode.Create,FileAccess.Write,FileShare.None);

//把源数据流的数据写到目标文件中

while((count=sourceStream.Read(buffer,0,buffer.Length))>0)

{

targetStream.Write(buffer,0,count);

}

targetStream.Close();

sourceStream.Close();

}

在WCF的服务部分设计函数getSoftVer函数,客户端远程调用该函数,获取最新软件的版本信息。

public string[]getSoftVer(){

{

//返回参数[0]softVer为版本信息;

//返回参数[1]softVerSub为版本子信息;

string[]strReturn=new string[]{"",""};

//建立数据库连接,DB为自已设计的数据库通用类

IDbConnection myconn=DB.OpenConnect();string strSql;

string strSql;

//获取最大ID号

int maxID=getMaxID("web_ver","ID","");

maxID.ToString();

{

}

返回数组中,第1个数为上传的版本号,第2个数为上传的子版本号。

4 驻客户端程序代码

客户端要实现自动更新,就在客户端的开始执行时,新建一个线程,在新线程中通过WCF的远程函数调用,获取服务器里已上传软件的最新版本,最新版本与客户内置的版本信息做对比,如果服务器的版本新,则下载该软件,下载完成后,结束客户端的应用程序,然后启动刚下载程序的安装功能,这新就完成了客户端的程序自动更新。为方便客户端的调用,设计成updatesoft类,文件名为updatesoft.cs,主要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updatesoft

{string strSoft;

{

ence2.ServiceClient();

//是否有新版本

strVer=usWcf.getSoftVer(strSoft);//服务端函数

//版本比较,pubver.Versub是客户端的版本号,内置与客户端程序中,每次修改程序则要得新定义,格式如121212,也是由年月日组成

{

if(MessageBox.Show("发现新版本:"+strVer[1]+",是否更新(Y/N)?","询问",MessageBoxButtons.YesNo)==DialogResult.No)return;

//ServiceReference2为定义的WCF引用,指向服务器Ser-viceReference2.ServiceClient wcfClient2=new ServiceRefer-ence2.ServiceClient();//

//下载软件

Stream fileStream=wcfClient2.DownFile(strVer[2].ToString());

//执行安装程序

Process p=new Process();

p.StartInfo.FileName="d:down"+strVer[2];p.Start();

p.Start();

//结束程序

Environment.Exit(0);

此软件的自动更新模块在实际使用中,非常实用,通过WCF技术快速实现了客户的软件自动升级。

摘要:WCF是微软在分布环境下,对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整合的技术,为RIA程序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开发框架,运用WCF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项目软件自动更新应用。该文主要介绍如何运用WCF技术实现软件的自动升级。

关键词:WCF,自动更新

参考文献

[1]蒋金楠.WCF全面解析(上下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4.

[2]Juval Lowy.《WCF服务编程(第三版)[M].徐雷,徐扬,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6.

[3](美)Justin Smith.WCF技术内幕(china-pub首发)[M].徐雷,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

[4]姜晓东.C#4.0权威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5](美)Jon Skeet.深入解析C#[M].周靖,朱永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5.

华为路由BGP如何自动更新 第5篇

一、上图所示就是BGP自动更新的示意,红色与蓝色的箭头代表相同前缀的路由,但是从不同邻居学习而来,而且蓝色的路由优于红色的;黑色的坐标轴代表路由发送与接收的时间,每个公司距离为10秒,我们假设RA上配置的更新定时器时间为30秒,

1、RA接收到红色路由后立刻发送给RB,同时RA上启动更新定时器。

2、10秒以后RA接收到更优的蓝色路由,由于定时器没有超时暂时不发送给RB,但是更新本地路由表,在第10秒RA完成路由收敛。

3、第30秒RA上更新定时器超时,所以发送蓝色路由给RB并且更新掉红色路由,RB在第30秒完成收敛。

自动更新 第6篇

通过微软技术代码库查询获知,Windows更新时出现8024402F错误,多数情况是由于无法连接到Internet导致的,因此问题解决的焦点放在网络环境上。为了防止做无用功,一个稳妥的办法是,先换一个网络环境测试,看是否能够更新系统。若问题依旧,可逐一按如下方法来尝试。

1. 设置固定的DNS地址

鼠标右击开始按钮,并从右键菜单中依次执行“控制面板”,通过“所有控制面板项”列表,选择“网络和共享中心”。在接下来的窗口中点击左侧导航栏中的“更改适配器设置”(图2)。

右击当前使用的网络连接(本地连接或宽带连接),然后选择“属性”(图3)。在网络属性窗口中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 (TCP/IPv4)”并点击“属性”按钮(图4)。在打开的“Internet协议版本4 (TCP/IPv4)属性”窗口中,选择“使用以下DNS服务器”进行手动设置,在“首选DNS服务器”和“备用DNS服务器”中分别填入你所用网络的DNS地址(图5)。

2. 清除代理及代理临时文件

用Win+R组合键启动运行窗口并执行“inetcpl.cpl”命令,打开Internet属性窗口。在“连接”选项卡下,单击“局域网设置”按钮(图6)。进入到“局域网(LAN)设置”窗口后,单击“高级”按钮(图7),在随后启动的“代理设置”窗口中,删除其中的所有记录(若存在的话),然后点击“确定”(图8)。

接下来需要删除此前用过的代理临时文件。按Win+X组合键,从菜单中选择“命令提示符(管理员)”进入命令提示符窗口,分别输入如下命令并回车执行(图9):

netsh winhttp reset proxy

net stop WuAuServ

net start WuAuServ

3. 重置TCP/IP协议栈修复网络

依然在管理员模式的命令提示符窗口中执行如下命令“netsh int ip reset”,重置TCP/IP协议栈,对网络协议进行复位修复(图10)。

4. 修复系统文件或系统服务

除了网络的问题外,还可能是由于相关Windows系统文件损坏、丢失或系统服务Cryptographic Services错误而引起的,可通过下列方法修复。

首先通过系统管理员命令提示符窗口运行“SFC /SCANNOW”命令,检测并修复所有受到损坏或丢失的系统文件。

浅议闸门泵站自动化监控的更新改造 第7篇

“十五”以来, 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 新建、改造了一批闸泵站工程 (项目) , 这些工程都把实现自动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在建设过程中基本都配置了计算机监控系统[1]。现如今, 最早的一批计算机监控系统已运行多年, 这些监控系统为闸泵站安全可靠运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受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限制, 这些监控运行趋于不稳定、监控设备保养维护成本逐年增大,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这批自动化系统已进入更新换代阶段, 亟需进行改造。本文根据多个闸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更新改造经验, 提炼出系统改造的一般原则、范围、常见问题及准备工作, 抛砖引玉, 以求对今后自动化系统的改造有所借鉴。最后, 以某工程的南瑞NC2000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为例说明了改造的过程方法。

1 升级改造的原则

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 既要考虑升级后系统的先进性, 又要考虑升级后新系统与旧系统的兼容性。根据工程经验, 系统的升级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1) 先进性。升级后的系统应当是当前最流行或较为先进的系统, 不能受价格等因素影响, 采购性能下降或多年前的硬件设备、软件产品, 误入频繁改造的陷阱。 (2) 软硬件并重。软件也是一种产品, 是监控系统的核心和灵魂, 没有好的软件产品, 系统不但无法发挥最佳功能, 反而会增加运行人员的工作量。因此, 在系统升级改造时, 必须将软件成本考虑在内, 根据既往的运行和管理模式, 对采购软件产品的功能提出具体的要求。 (3) 通用性。新的系统应是水利工程上广泛应用的监控系统, 以变于后续的应用和维护。采用在水利工程上不常用的监控系统, 将对建设和维护带来不可控风险。此外, 采用行业内非主流组态软件, 在原有厂商无法提供质保服务时, 不易从新的集成商获得维保服务, 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2 升级改造的范围确定

在闸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建设的早期, 由于建设规范尚不完善, 自动化建设的结构和模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 监控系统在结构上可分为现地测控装置层、现地控制层、集中控制层3个层级, 如图1所示。

现地测控装置层包含各类传感设备、继保设备等, 这些设备属于日常运行管理的常规维护内容, 设备损坏后造成的影响直观, 能够及时维修更换。因此在升级改造过程中, 一般较少涉及现地测控装置层。

现地控制层包含各类PLC、触摸屏或当地工控机等, 早期的闸泵站监控系统一般采用进口PLC或触摸屏, 这些PLC或触摸屏性能稳定, 在信号采集和响应速度上仍能满足系统需求, 因此一般无需改造。

集中控制层将所有信号汇至中控室, 经过多年运行, 计算机死机、蓝屏等现象频发。计算机硬件、软件产品不但早已被淘汰, 而且维护成本逐年攀升。因此, 集中控制层成了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的重点, 本文重点研究和探讨的也是该部分内容。

3 升级改造中的问题

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是个系统、细致的工程, 若考虑不周或不细致, 很有可能陷入误区, 造成工期延误或改造失败。根据多个工程改造的经验, 在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上位机操作系统与采购的服务器 (工作站) 硬件系统不兼容。常见的问题如:操作系统版本过低, 硬件不支持。 (2) 应用系统软件与操作系统不兼容。如应用系统需要Linux/Unix操作系统环境, 却采购了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 (3) 组态软件与现场PLC或测控设备通讯不兼容。如升级后的组态软件与既有PLC或测控设备无通讯驱动程序, 需要重新开发或单独购买驱动程序, 增加系统更新改造投资成本, 延误工期。 (4) 组态软件与上级集控站点通讯不兼容。如某些工程在升级改造后, 需将监控数据送入新建设的上级集控中心, 新建设的集控中心仅支持有限的通讯协议, 此时就需要考虑新的组态软件是否支持此类协议。

4 升级改造

4.1 旧系统完整性测试

在改造开始前对旧系统的完整性测试非常必要, 这既是对旧系统的运行状态的一个把握, 也是对旧系统熟悉的一个过程。有的项目改造前未做完整性测试, 改造开始后发现系统和现地设备通讯异常, 系统部分测点无法正常显示, 系统控制异常等问题。但是, 由于改造已经开始, 无法判断是改造后带来的问题, 还是旧系统本来就存在问题, 增加了系统调试工作量、延长了改造工期, 因此在改造前对旧系统的完整性测试非常必要。

一般来说, 完整性测试的内容和顺序如下: (1) PLC开入量、模入量检查:在每个开入、模入模件上抽样选取开入、模入点位, 改变当前状态, 观察上位机系统是否正常响应, 若正常, 则进入步骤 (2) ;若异常则检查判断原因, 并做记录。 (2) PLC开出量、模出量检查:在每个开出、模出模件上抽样选取开出、模出点位, 上位机发令测试, 观察PLC是否正常响应, 若正常, 则进入步骤 (3) ;若异常则检查判断原因, 并做记录。 (3) 通讯检查:通讯检查主要是检查上位机与现场测控设备 (不含PLC) 的通讯状况, 测试内容主要包括通断数据正常测试、自愈测试。数据正常测试参考步骤 (1) 和 (2) , 自愈测试是指断开通讯链路, 然后恢复, 观察通讯链路是否恢复, 数据是否正常。若正常, 则进入步骤 (4) ;若异常则检查判断原因, 并做记录。 (4) 上位机系统检查:上位机系统检查主要是检查上位机的时钟是否一致, 上位机的节点状态是否正常, 若系统有冗余配置, 测试冗余切换后的系统状态是否正常。若正常, 则进入改造步骤;若异常则进行记录。

4.2 旧系统的备份

原有集中控制层的上位机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和维护, 功能上已比较准确、全面, 因此若原有上位机系统计算机准备移作它用或进入报废阶段, 必须对旧系统做详细备份。备份的内容一般包括组态文件、关键系统文件 (如hosts文件等) 、历史数据库等。也可以借助第三方工具如再生龙 (Clonezilla) , 进行全硬盘备份。

4.3 新系统基本性能测试

新的监控系统在替换旧系统前, 应进行基本的调试工作。确保旧系统拆除后, 新系统能立即接替旧系统的工作。

新系统的调试工作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安装, 应用组态软件安装, 工程组态, 历史库出入库状况查询, PLC通讯驱动程序测试, 其他通讯驱动程序测试等。

准备工作完成后, 在现场进行上位机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

5 结语

随着国家水利信息化战略的持续推进, 功能更强大、运行更安全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不断涌现。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十五”期间建设的闸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已将面临大范围升级改造。本文通过分析总结闸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原则、范围, 升级改造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升级改造前的准备、改造的过程方法等, 为参与闸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的单位和企业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自动更新 第8篇

1 一种改进的基于用户操作信息自动学习的贝叶斯算法

1.1 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与算法

1.1.1 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规则

假设邮件样本可由特征向量表示, 决策空间由n个决策βi, i=1, 2, ⋯, n构成, 状态空间由m个状态εj, j=1, 2, ⋯, m构成, 则用损失函数λ (βi, εj) 表示状态εj采取的决策βi时的损失, λ称作损失因子。

已知先验概率P (εj) 和类条件概率P (tei|εj) , j=1, 2, ⋯, m, 因此在此条件下, 根据贝叶斯公式, 后验概率的公式为:

由于损失因子λ的引入, 在考虑误判带来的损失时, 就应该考虑如何作出的决策才能使损失最小化。对于特征向量, 故在采取在采取决策βi时的条件期望损失为:

所谓条件风险就是采取决策βi时的条件期望损失值。若将得到的n个条件条件期望损失值排序, 我们就能很容易找出决策βk使条件风险最小, 即使条件风险最小的决策βk为:F (βk|tei) =i=1m, 2i, n⋯nF (βi|tei) , 则找出的决策βk就是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

1.1.2 最小风险贝叶斯邮件过滤算法

在实际的邮件分类中, 将待分类邮件分为垃圾邮件和合法邮件两类 (即n=2) , 易知邮件类别ε={ε1, ε2}, 若我们用ε1表示垃圾邮件类别, ε2表示合法邮件类别。同时决策β也有两类:一类是把待分类的邮件叛定为垃圾邮件, 用决策β1表示, 另一类是把待分类邮件判定为合法邮件, 用决策β2表示, 则有:β={β1, β2}。故由判断所引起的损失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把垃圾邮件判定为垃圾邮件, 其损失为λ (β1, ε1) ;

2) 把垃圾邮件判定为合法邮件, 其损失为λ (β2, ε1) ;

3) 把合法邮件判定为垃圾邮件, 其损失为λ (β1, ε2) ;

4) 把合法邮件判定为合法邮件, 其损失为λ (β2, ε2) 。

由于在邮件分类过程中, 将垃圾邮件分类为合法邮件的过程很普遍, 假定情况 (2) 的损失设为1, 而情况 (3) 所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情况 (2) 的损失, 故可将合法邮件判定为垃圾邮件的损失设为λ (1≤λ≤+∞) (表示将一封合法邮件判定为垃圾邮件所带来的损失相当于将一封垃圾邮件判定为合法邮件的损失的λ倍) 。建立决策损失表如表1所示。

由决策损失表, 可以计算出两种决策下的期望损失:

1.2 改进的自动更新的贝叶斯增量学习算法描述

自动学习过程可简单描述为:首先用训练集D进行学习, 得到分类器C, 然后利用分类器C依次测试集T中的样本例e'i进行分类, 得到新的类别标签C'i, 最后通过用户的操作信息对C'i进行修正。将 (若用CSP表示垃圾邮件, CLE表示合法邮件, 则有C'i∈{CSP, CLE}) 加入到训练集D中, 更新分类器参数, 直到完成测试集的测试。利用最小风险贝叶斯邮件过滤思想, 从测试集T中选定e'i∈T, 在D'=D+{}的情况下去估计T-{e'i}的分类损失:

具体算法过程描述如下:

输入:训练样本集D={, , ⋯, }, 测试样本集T={e'1, e'2, ⋯, e'm};输出:分类器C。

具体算法步骤:

1) 在训练样本集D上, 用本文所述的最小风险贝叶斯邮件过滤算法, 学习贝叶斯分类器C。

2) 如果测试样本集T为空, 算法结束, 并返回贝叶斯分类器C, 否则继续学习。

3) 假定ML=一个足够大的数, 对每一个e'j, ej∈T, j=1, 2, ⋯, n, 重复下列步骤 (1) ~ (3) :

(1) 根据现有分类器C, 对测试实例e'i进行分类, 得到类别标签C'i, 根据用户操作信息修正C'i, 对现有分类器C进行自动更新, 得到新的较为准确的C'i;

4) 令D=D+{}, T=T-{e}, 更新贝叶斯分类器, 转到步骤2) 。算法结束。

1.3 获取用户的操作信息

用户利用这三个邮件箱整理新收到的邮件:收件箱用于存放合法邮件, 垃圾箱用于存放垃圾邮件, 废件箱用于存放用户直接删除的邮件。用户的操作信息使用如下规则:

1) 用户将邮件m从收件箱移动到垃圾箱, 表明分类器将邮件m判定为合法邮件, 而实际上m是一封垃圾邮件;

2) 用户将邮件m从垃圾箱移动到收件箱, 表明分类器将邮件m判定为垃圾邮件, 而实际上m是一封合法邮件;

3) 用户直接将收件箱中的邮件m删除, 表明分类器将邮件m判定为合法邮件, 而实际上m是一封垃圾邮件, 删除的邮件自动保存到废件箱中;

4) 除上面三种操作外的邮件, 分类器的分类正确。

2 改进的自动更新的中文邮件过滤模型的设计与实验测试

2.1 改进的自动更新的中文邮件过滤模型的设计

贝叶斯邮件分类算法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对分析训练样本中各邮件的特征来判断一封新邮件属于垃圾邮件的概率, 但是训练集样本通常情况下都十分有限, 里面的数据也不完整, 因此对于新出现的邮件, 就不能保证分类的准确性。在邮件分类的过程中, 不但要考虑到如何对所分类的邮件作出正确的分类判断, 而且还要考虑到误判时会给用户造成的影响。这就要求过滤器能够不断学习新的邮件样本, 将新样本中新出现的特征信息能够自动添加到过滤器特征词库中。因此本文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了最小风险损失的概念, 并且加入了根据用户的操作信息自动更新原分类器的步骤, 使得分类效果更能适应不断变化形式的垃圾邮件。因此, 该文引进了一种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规则来减小给用户造成的损失, 改进的自动更新的中文邮件过滤模型如图1所示。

2.2 实验测试结果分析

本文的邮件样本集采用的是中国教育科研网的测试语料集。其中垃圾邮件语料集中含有垃圾邮件20316封, 合法语料集中含有合法邮件9048封。在本文的试验中, 所使用的邮件样本集是从该测试语料集中选取的合法邮件样本600封及垃圾邮件样本1200封, 经过反复交叉实验构成的。该文所使用的测试集来自精心收集的邮件, 其中含有垃圾邮件638封, 合法邮件239封。本实验引入损失因子λ, 采用最小风险贝叶斯算法, 进行特征项以及取特征数的数量得出如何选取特征数量和损失因子λ, 才能使分类效果达到最理想。下面将分析改进的基于用户操作信息自动学习的贝叶斯算法的综合性能。第一种算法采用最小风险贝叶斯过滤算法, 但该算法不能自动学习用户操作信息;第二种算法采用改进的基于用户操作信息自动学习的贝叶斯算法。根据前面的实验分析, 选取特征数量为200, λ=9。选取的邮件份数以50为基本单位, 从100封依次递增到550封, 评判指标选用F值, 其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第一种方法的分类精度随着测试集数量的增多, F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并且分类效果不稳定;第二种方法的分类精度明显高于第一种方法的分类精度。并且随着测试集邮件数量的增多, 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通过对以上实验分析, 可得以下结论:

1) 特征数量的选取一定要适量, 而不是越多越好, 因为特征数量的增加会加重分类器的运算负担, 并且随着特征数量增加到一定值时, 分类的效果趋于稳定状况, 再增加特征值数量可能会出现降低分类效果的情况。

2) 如果将损失叶因子λ引入算法中, 最小风险贝叶斯过滤算法的性能优于传统贝叶斯过滤算法;改进的基于用户操作信息自动学习的贝叶斯算法的性能优于最小风险贝叶斯过滤算法。

3 总结

由于最小贝风险贝叶斯过滤算法不能自动更新, 该文引入最小损失因子对其进行改进, 根据用户对邮件的操作信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用户操作信息自动学习的贝叶斯算法, 建立中文邮件过滤模型, 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测试, 得出了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叶嫣, 李培国.基于神经网络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系统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8) .

[2]王纲, 李诚.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垃圾邮件算法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01

[3]陈琴, 梁家荣.基于遗传算法和发送行为的垃圾邮件检测模型[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5 (6) :1007-1010.

[4]梁志罡.电子邮件病毒传播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 21 (1) :158-161.

自动更新 第9篇

为保证用户数据库的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自治性等特性在更新后不被破坏,更新传播的具体实施一般由模式匹配、变化提取、实体识别和更新集成等几个操作环节组成[6]。然而,由于现有GIS基础软件缺乏相应的自动化批处理模块,这些操作只能靠人工手动完成,效率低,易出错,很难满足GIS数据库更新自动高效的要求。

1 开发方式与策略

针对现有GIS基础软件的局限性,目前主要有独立开发、宿主型二次开发和基于GIS组件的二次开发等三种方式,来改进和扩展其功能。相对来讲,基于GIS组件的开发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GIS工具软件对空间数据库的管理、分析功能,又可以利用其它可视化开发语言高效、方便的编程优点,不仅能大大提高开发效率,而且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更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可靠性好、易于移植、便于维护。

基于这些分析,本文采用目前被广泛使用的GIS组件(ArcEngine)与面向对象高级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2005)集成二次开发的方式来设计和构建更新传播软件工具,具体策略和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ArcEngine组件提供诸如空间数据管理、图形操作、数据查询等通用的GIS基本功能;而更新传播专有的功能模块,如模式匹配、变化检测、更新集成采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实现;另外,还通过自制组件以及其他界面辅助组件开发实现了分析处理结果的可视化模块,以便于对分析结果的检查、核对和更正。

2 软件功能设计

根据对更新传播实施过程的分析,目前为更新信息传播软件工具设计了以下四种主要功能。

2.1 基本的GIS功能

主要包括空间数据显示、查询、编辑等基本的GIS功能。系统不仅提供放大、缩小、全图、漫游等基本的地图操作显示功能、而且利用地图列表可控制地图窗口的显示内容、状态、顺序等,并能根据用户需要设置相应的显示样式。系统提供了多种查询方式,用户可以检索、浏览空间信息和属性语义信息。系统提供了常规的数据编辑工具,使用户能够以手动的方式对其数据进行更新,主要包括单个实体的添加、删除、修改(移动对象,操作结点,改变属性值等)、分割以及多实体的置换、合并等操作。这些功能一般在如图2所示的数据管理子窗口中加以实现。

2.2 模式匹配功能

模式匹配,是指从两个数据库模式中确定语义相关的对应模式元素(要素类和属性等),并声明其具体映射关系的过程。模式匹配是更新信息自动传播的基础处理环节,它所取得的匹配结果可被用于指导和简化其他处理操作,保证基础地理数据库中的变化信息被充分准确提取和集成。

系统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图形用户界面和自动化向导工具来完成更新传播中的模式匹配操作。其中,模式匹配图形界面(如图3所示)不仅支持以拖线方式手动建立模式映射关系,而且可以显示和查看自动向导产生的匹配结果,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GIS数据库模式间包含两种不同层次的匹配关系,一种是要素类与要素类之间匹配(用图3中部第一条直线表示),另一种是属性与属性间的匹配(用图3中的其他条直线表示)。

2.3 变化提取功能

通过比较新版源数据和旧版目标数据之间对应实体的几何图形和属性信息判断其是否发生变化,并将诸如新增、消失、合并、分解、几何变化、属性变化等变化类型的实体及其相关信息列在如图4所示的窗口中,以供用户做最终的检查、核对和筛选。

2.4 更新集成功能

根据模式匹配映射关系以及源数据和目标数据之间的实体对应性,可通过添加、删除、修改等三种基本更新算子及其组合将检核确认后的更新变化信息集成到目标数据中。整个过程以自动生成的命令脚本加以描述,能够以批处理的方式自动运行。

3 软件功能的自动化执行算法

本节将进一步介绍上述主要功能的自动化实现原理和算法。

3.1 基于空间实例的模式匹配算法

为实现GIS数据库模式的自动匹配,我们根据GIS数据库的特点以及模式匹配的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实例统计相似性的模式自动匹配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7]:

(1)在目标数据库中一个要素类的实例集合中,随机地抽取若干个实体样品,并采用较小的缓冲半径生成这些样品的缓冲区,然后依次在源数据库的每个要素类查找落在这些缓冲区中的对应候选实体,最后通过比较几何类型、候选实体个数、大小、长度等信息,建立采样实体和候选实体的对应关系,如图5所示。

(2)根据对应实体抽样识别结果,计算要素类的相似性,并匹配语义相关的要素类。

假设在源要素类S中抽样选取了s个实体,而在目标要素类T中发现了t个与之对应的实体,则两个要素的相似性CSim(S,T)为:

如果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分别共用m和n个要素类,采用公式(1)分别两两计算要素类的相似性,将形成一个m×n的要素类相似矩阵cij(i=1,…,m;j=1,…,n)。对于给定阈值θc,如果cij≥θc,则断定源数据库中第i个要素类和目标数据库中第j个要素类匹配。

(3)根据对应实体的属性值,在已匹配的要素类之间,计算其属性相似性,并确定相关的属性匹配。

对于分别来自源要素类和目标要素类的两个数值型属性A和B,其在n对对应实体中的属性值分别为ai和bi(i=1,…,n),则其相似性为:

式(2)中:

对于分别来自源要素类和目标要素类的两个字符型属性A和B,其在n对对应实体中的属性值分别为ai和bi(i=1,…,n),则其的相似性为:

式(3)中,Ed(ai,bi)为属性值ai和bi之间的编辑距离,len(ai)和len(bi)分别为属性值ai和bi的字符长度。

对于来自源要素类的数值型(或字符型)属性A和来自源要素类的字符型(或数值型)属性B(例如,图5中的T和Grade),如果其可能的取值数目相同,则采用式(4)计算其相似性:

式(4)中,p(ai)和p(bi)为分别属性值ai和bi出现的概率,p(ai,bi)为属性值ai和bi同时出现的联合概率。H(ai)=p(ai)lgp(ai);H(bi)=p(bi)lgp(bi)。

假设两个匹配要素类中分别存在m和n个属性,根据属性的类型分别采用上述公式两两计算属性之间的相似性,将形成一个m×n的属性相似矩阵aij(i=1,…,m;j=1,…,n)。对于给定的阈值θa,如果aij≥aik(k≠j),aij≥akj(k≠i),并且aij≥θa,则第i个属性和第j个属性匹配。

在确定模式匹配关系之后,为保证匹配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应用,可以采用手动方式检核和更正模式匹配结果,并声明匹配元素之间具体的映射关系。

3.2 面向变化提取的实体识别算法

目前主要快照差分法、时间戳法、触发器法、日志法等四种变化信息提取方法[8]。其中,快照差分法因具有通用性高、不需要其他外部辅助设施的支持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它主要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数据集快照来获取其中的更新变化信息。实现该方法的关键是如何高效地在两个快照之间识别和发现代表同一现实事物的对应实体,即实体识别。

在更新传播背景下,由于源要素类和目标要素类时间跨度比较大,同一空间实体的在不同要素类的描述信息(几何图形、属性值、拓扑关系等)可能差别较大,因此仅通过比较某一种类型的信息来识别实体是否对应,很容易产生遗漏或错配情况。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的空间实体识别方法。

假设S和T分别代表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中相关要素类中的实体集合,Am和Bn分别表示为S和T中的属性字段,对于实体si∈S,tj∈T,令si.am表示实体si的在属性Am上的值,ti.bn表示实体ti的在属性Bn上的值,si≡tj表示si和ti为对应实体。

首先,通过比较语义相同属性的值,来识别要素类间的一部分对应实体。对于实体si∈S,tj∈T,如果属性Am和Bn含义相同,si.am和tj.fn存在且唯一,并且si.am=tj.fn,则si≡tjㄢ

然后,根据实体的几何类型,通过比较实体的几何特征或拓扑关系,识别发现要素类间所遗漏的对应实体。

(1)对应两个点状实体,如果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给定阈值,则认为二者对应。

(2)对于两个线状实体,先以较小缓冲半径生成其中一实体的缓冲区,然后计算另一实体落在该缓冲区的所有子段长度之和与该实体总长度之比,如果该阈值大于给定阈值,则两实体对应。

(3)对于两个面状实体,如果两者相交部分的面积大于0,则认为二者对应。

根据识别发现的对应实体关系,可以进一步提取源要素类中更新变化信息,其具体规则如下:

(1)对于未发现实体与之对应的源要素类中的实体,则认为其为新增实体。

(2)对于未发现实体与之对应的目标要素类中的实体,则认为其为消失实体。

(3)对于源要素类中的一个实体,如果仅在目标要素类发现一个实体与之对应,则需要进一步比较两实体的形状、属性、位置等特征,以确定实体是现状、位置、属性发生了变化,或是根本没有发生变化。

(4)对于源要素类中的一个实体,如果在目标要素类发现多个实体与之对应,则源要素类中的这个实体为合并实体。

(5)对于源要素类中的多个实体,如果在目标要素类仅发现一个实体与之对应,则源要素类中这些实体为分解实体。

(6)对于源要素类中的多个实体,如果在目标源要素类也发现多个实体与之对应,则源要素类中的这些实体为聚集实体。

3.3 模式和实体映射引导下的更新集成算法

根据模式映射和实体对应关系,可通过添加、删除、修改等三个基本操作算子及其组合,将提取的更新变化信息集成到相应的目标要素类中,以使其也具有良好的现势性。

现定义三个操作算子的基本形式如下:

(1)Intsert(FeatureClass,ID):在名称为FeatureClass的数据集中插入一个标识符为ID的实体;

(2)Update(FeatureClass,x,FieldName,FieldValue):修改要素类FeatureClass中标号为x的实体的FieldName属性值为FieldValue;

(3)Delete(FeaturClass,x):删除数据集FeatureClass中标号为x的实体。

假设源要素类S和目标要素类T之间存在形如T.A1=f1(S.A1)和T.A2=f2(S.A2,S.A3)两个属性映射关系,对S中不同类型的变化信息,为保证集成后数据尽可能完整正确,可采用如下形式的操作指令将其集成到T中:

(1)对于消失实体t∈T,可直接执行Delete(T.name,t.id);

(2)对于新增实体s∈S,应执行一个操作序列,记作E(s→)={Insert(T.name,id=y);Update(T.name,y,Shape,s.shape),Update(T.name,y,A1,f1(s.a1)),Update(T.name,y,A2,f2(s.a2,s.a3))};

(3)对于在属性A1变化的实体t∈T和与之对应的匹配实体s∈S,可直接执行Update(T.name,t.id,A1,f1(s.a1)),同样,对于几何变化,可直接执行Update(T.name,t.id,Shape,s.shape);

(4)对于分解实体t∈T和与之对应的实体集S′S。首先应该从S′选择一个主实体s1,然后执行相应的操作序列,记作E(S′→t)={Update(T.name,t.id,Shape,s1.shape),Update(T.name,t.id,A1,f1(s1.a1)),Update(T.name,y,A2,f2(s1.a2,s1.a3),E(s2→),E(s3→),…,E(sn→)},其中sk∈S′,k=1,2,3,…,|S′|;

(5)对于合并实体集T′T和与之对应的实体匹配s∈S,应该执行的操作序列可表示为:E(s→T′)={Delete(T.name,t1.id),Delete(T.name,t2.id),…,Delete(T.name,tm.id),E(s→)},其中tk∈T′,k=1,2,3,…,|T′|。

(6)对于聚集实体集T′T和与之对应的实体集S′S,应该执行的操作可表示为:E(S′→T′)={Delete(T.name,t1.id),Delete(T.name,t2.id),…,Delete(T.name,tm.id),E(s2→),E(s3→),…,E(sn→)},其中ti∈T′,i=1,2,3,…,|T′|;sj∈S′,j=1,2,3,…,|S′|。

4 结束语

针对实现中的具体需要,本文讨论了更新传播软件工具的开发策略和主要功能,以及更新传播中主要操作的自动化处理实现方式。目前,该软件工具已初步应用于1∶25万地形数据库及其用户数据库之间的更新传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工具能有效提高更新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当然,系统还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在1∶n、n∶m等复杂类型的属性匹配、更新一致性检测和维护等方面尚需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摘要:针对现有GIS软件工具缺乏相应的功能模块,不支持批处理,需要大量的人机交互,不能满足GIS数据库更新信息传播自动高效要求的缺陷,采用ArcEngine组件技术设计实现了一个专门的更新传播工具。该工具通过自动地执行更新传播过程中的模式匹配、变化提取、更新集成等操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更新传播的效率,弥补现有软件的不足。

关键词:更新传播,模式匹配,变化提取,更新集成,实体识别

参考文献

[1]Fritsch D..GIS Data Revision and Reality[C].KeynoteSpeech in Joint ISPRS Commission Workshop on Dynamic andMulti-dimensional GIS,Beijing,1999.

[2]蒋捷,陈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的若干思考[J].测绘通报,2000,(5):1~3.

[3]Spery Laurent.A Framework for Update Process in GIS[C].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GeoComputation,University of Bristol,United Kingdom,1998.

[4]陈军,李志林,蒋捷.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J].地理信息世界,2004,2(5):1~5.

[5]王育红,陈军.异质空间数据库更新中的冲突分析[C].2004年两岸四地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光盘版),香港,2004,B-02.

[6]Wang Yu Hong,Wei Feng Yuan.A schema-matching-basedapproach to propagating updates between heterogeneous spatialdatabases[C].Proceedi-ngs of SPIE:Geoinformatics 2008 andJoint Conference on GIS and Built Environment:AdvancedSpatial Data Models and Analyses,2008(7146):714605.

[7]王育红.基于实例的GIS数据库模式匹配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33(1):46~50.

自动更新 第10篇

目前,在各军队医院中广泛应用的是“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该系统是HIS建设的成功典范,它包括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几十个功能模块[2]。在每个工作模块中都包含一系列由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和输入法文件。在实际使用中,当出现数据更新或维护情况时,要求HIS中所有相关工作站的输入法文件必须同步更新。

1 C#语言简介

C#[3]是微软公司发布的一种编程语言,是微软公司研究员Anders Hejlsberg的研究成果。C#是一种由C和C++衍生出来的稳定、简单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继承了C和C++强大的编程功能,并综合了VB简单的可视化操作和C++的高运行效率,以其强大的操作能力、优雅的语法风格、创新的语言特性和便捷的面向组件编程支持而成为.NET开发的首选语言。同时,C#还借鉴了Delphi与COM直接集成的特点,已经成为微软公司.NET Windows网络框架的主角和EC-MA与ISO标准规范。

C#是目前为止最好的编程语言之一,它几乎集中了所有关于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如面向对象、类型安全、组件技术、自动内存管理、跨平台异常处理、版本控制和代码安全管理等。用C#开发应用软件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在系统软件编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HIS功能模块与输入法文件

“军卫一号”是一套实用、完整、先进、高效的医院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常用的是Oracle数据库下的PowerBuilder版本。该系统包括了门诊挂号工作站、收费工作站、药房工作站、住院结算工作站、医生工作站以及护士工作站等数十个工作站。

每个工作站终端程序除包括可执行文件、动态数据库及系统配置文件之外,还涉及到药品字典、检查项目字典、诊疗项目字典和手术项目字典等一系列字典的文本输入法文件。这些输入法文件是医院信息系统运行前必须完成的重要准备工作,也是系统运行前的核心工作。在系统投入运行后,由于相关项目内容的变更,必须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维护,所有相关工作站的输入法文件也要同步更新。

当数据库中相关项目内容更新之后,如果HIS内个别用户终端的相应工作站没有及时更新,工作站使用者将无法通过在程序中选择、输入相应的更新项目。这种情况下,系统维护人员就必须到相关科室对输入法文件进行手工更新。虽然也提供了将相关文件放置于局域网网络驱动器指定位置,需更新时让科室工作人员自行查找、更新相关文件的方法,但还存在文件被操作人员误删的现象。同时,医院工作人员在局域网网络驱动器上传递文件,也不可避免地使病毒文件在局域网中传播,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本文利用C#语言设计了一个系统数据同步程序,将该程序客户端安装于各个工作站终端。在数据字典更新之后,临床工作人员不再需要网络维护人员手动更新或访问局域网网络驱动器就可以激活该程序实时同步数据库字典。

3 输入法文件自动更新程序设计

3.1 自动更新程序与HIS之间的接口程序设计

在系统数据更新之后,将更新后的输入法文件放置于局域网网络驱动器上。这时要求自动更新程序首先应能自动访问所设定的局域网网络驱动器,然后通过访问该驱动器上的最新文件更新用户终端工作站的相应文件。以下代码为接口程序的核心内容:

3.2 自动更新程序设计

当系统数据库中数据维护之后,系统维护人员将新生成的输入法文件置于局域网网络驱动器上。首先,更新程序连接局域网网络驱动器,查找已更新的输入法文件;其次,在工作终端中搜索所安装的工作模块;最后,搜索所安装工作站模块的输入法字典文本名称和更新用户终端本地工作模块中的输入法文件。

在程序设计中,创建了2个循环操作:对工作模块的循环搜索和对每个模块中的输入法文件的循环搜索。通过上述搜索,遍历工作终端所安装的所有工作模块以及模块中所有输入法文件。当局域网网络驱动器中不存在某个字典输入法文件,即表示该文件没有更新,搜索程序开始自动搜寻其他文本文件。当搜索完工作终端上所有工作模块以及每个工作模块中的所有输入法文件之后,更新程序执行完毕。程序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在局域网中每一个工作终端可能会安装有多个工作模块,且在每一个工作模块中都包含有多个输入法.txt文件。当网络终端工作站需要更新某个输入法文件时,科室工作人员就可以点击所设计的自动更新程序更新相关的输入法文件。程序运行的界面如图2所示。

4 结论

HIS在各个医院的成功应用,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优化了医院工作流程,但也加大了医院计算机工程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本文中所介绍的自动更新程序,能够在后台数据维护之后,由相关应用模块操作人员自动更新输入法文件,既减轻了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又及时满足了临床人员的工作需要。实践证明,该程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渝霞,顾凤军,周芃.“军卫一号”客户端软件自动升级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2):45-46.

[2]邢冀娟,李颖,陈瑜.医院信息化建设在管理中的意义[J].中国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自动更新】相关文章:

程序自动更新06-06

更新复壮05-13

更新能力06-19

更新评价06-21

程序更新07-02

信息更新07-04

更新开发07-08

软件更新07-12

景观更新07-15

更新数据07-16

上一篇:世界上最快的列车下一篇:现代戏的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