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存在范文

2024-05-22

依然存在范文(精选5篇)

依然存在 第1篇

“套包”已经成为中国种子行业的一大痼疾, 也是种子企业面临最头疼的问题。一个好品种刚刚进入市场, 很快就被窃取亲本进行扩繁, “套包”紧跟其后, 因为“套包”种子具备“价格”竞争优势。价格越高的种子, 相应的“套包”种子也越多, 被假冒的概率也越大。超高的造假利润更驱动造假行为屡禁不止。

科研人员育成一个品种通常经过7~8年, 还要参加管理部门的审定程序, 又要再经历3~4年, 诞生一个优秀品种需要十年磨一剑。而“套包” (东北地区称“套包”, 黄淮海地区称“套牌”) 品种则是把热销品种或刚审定的品种更名换姓快速进入市场。“套包”种子成本低、盈利高, 在缺乏规范管理的种子市场, “套包”种子随处可见。

在种子交易会或互联网, 都可见到承揽印制种子包装袋的公司所印制的花花绿绿的样品, 你可以委托批量印制种子袋, 也可以私下委托印制其他品牌品种的种子袋。“卖包装袋”和“套包种子”已成为投机“暴富产业”。

东北地区一位基层官员介绍, 现在审定品种多, 经销种子店多, 玉米主产区每个县经销商少则三五百家, 多者千来家, 所经销品种名副其实的也就二三十个, 70%以上是“套包”品种, 有越区的, 有假冒的, 也有未审定的;有大企业, 也有小厂家。

真袋子里装假种子

郑单958热销后, 很多比郑单958增产8%~20%的“类958”新品种浮出水面, 但真正超过郑单958产量的寥寥。其结果, 新审定“类958”袋子里装的都是郑单958种子。一家拥有郑单958产权企业在某地区随机采购54袋“类958”, 竟然发现其中42袋为“套包”种子。又如新品种吉祥1号, 它和郑单958的长相只在苗期才有宽叶和窄叶可辨, 在其他生育时期难分伯仲;而吉祥1号植株健壮, 生长整齐, 有产量优势。报道说, 2011年吉祥1号在西北地区的制种量可种植200万hm2以上, 但这个品种只在河南、甘肃两省通过审定。毋庸置疑,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它被“套包”的影子, 有真郑单958袋子, 也有真“类958”袋子;有国企、民企, 也有上市公司。

假袋子里装真种子

先玉335在东北地区热销, 引来制假贩假者迅速跟进。有报道说, 吉林有2/3的先玉335是“套包”种子, 销售“套包”种子的公司或作坊就有数百家, 拥有完备的制种基地、生产和销售体系, 人脉广泛, 渠道通畅, 产权单位很难通过法律手段清除“套包”企业。农民到市场购种, 都是不进店门先发问:有先玉335吗?老板立马迎进后店, 全是标牌包装的先玉335。“套包”企业节省研发支出, 生产、管理、销售成本均低。正牌先玉335每袋净利润15~20元, 而“套包”种子可达30~40元, 成倍暴利。

假袋子里装假种子

花百十万买下新品种权, 或只买个品种审定号, 或买一个即将退市或已经退市的品种名, 甚至就地取名灌包, 通过审核“拿到”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检疫证, 把从制种基地套购或自繁种子装进印制的包装袋。甚至有的将办好的所有手续和包装袋“打包”出售, 自己不必搞制种和加工, 便可轻松地赚到大钱。暴利使得一些弄虚作假、剑走偏锋的人一夜暴富。

风景依然是存在的散文 第2篇

天平还是平的,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憧憬让我想到小时候的自己面对夏天的银河,漫天星光时,心里兴奋与雀跃的感情。觉得什么都是美好的,什么都是可以想象可以实现的。

怀念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那些万花筒般炫目的记忆,那些属于我们的.天真执着的时光,似乎总能在不经意间,找到一些温暖的瞬间,一些熟悉的感动。

我们的过去,我们的未来,让我们的现在前行在这条路上。每当难过时每当坚持不下去时,总可以从它们中找到继续的理由。

自主品牌亮点依然存在 第3篇

虽然相对于合资品牌两位数的增速,自主品牌的整体表现显得灰暗,但东风汽车公司高达48.4%的高增长、长城汽车接近20%的增速以及以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的表现,都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的努力。

东风汽车:“练内功”与“借东风”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东风实现自主品牌汽车销售9.74万辆,同比增长高达48.4%。这是一个令业界吃惊的高速度。

2011年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上任,被外界解读为东风汽车公司将加速自主战略。2011年12月东风汽车对外发布“乾”D300计划,目标是到2016年,东风总体自主品牌销量达到300万辆,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稳居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第一阵营。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东风汽车公司从东风品牌的自主乘用车事业、东风小康汽车公司和各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三条战线同步推进,确保了东风大自主战略有效推进。这是东风汽车公司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的自主发展路径。

东风汽车公司随后的举动表明他们在践行自主计划:3月28日上市的东风风神A60,据介绍是东风集团整合资源,由1500名开发人员花费近两年时间研发,精心打造的旗舰产品;今年一季度,东风风神S30系列2012款车型则在外观、内饰、功能、安全和配置等5个方面进行全新升级,改进之处多达26项。

新产品研发、产品改善和提升服务等一系列动作也在同步进行。到2012年底,东风风神的全国服务网点将达到400家左右,服务半径缩小到80公里之内。东风乘用车副总经理柳玉春表示,新产品的推出和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将是今年东风乘用车产销量倍增的有力保障。柳玉春表示,中国汽车的高速发展时期已经过去,企业要学会在微增长的时代取得大的突破。东风风神要巧“借东风”,借助东风这个品牌,把东风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

“练内功”加上“借东风”,东风汽车公司的出色表现显得水到渠成。今年1季度,仅东风风神就实现累计销售15440台,同比增长率高达107.81%。

长城汽车:专注和聚焦

作为民营企业的佼佼者,长城汽车一直低调发展,但是成绩却令人瞩目。

据了解,2012年5月,长城汽车旗下各品牌车型总销量为5.14万辆,同比增长37.1%;其中哈弗SUV 销售2.22万辆,同比增长93.9%;长城轿车销售1.65万辆;风骏皮卡国内销售1.27万辆,出口0.89万辆。1~5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达23万辆,同比增长18.7%;其中哈弗SUV销售8.66万辆,同比增长34.2%;长城轿车销售8.69万辆,同比增长5.4%;风骏皮卡国内销售5.81万辆,同比增长20.7%。

面对汽车市场的不景气,长城依然坚持他们的发展理念——专注、专业、专家,坚持在每一个细分市场做到最好,以不变应万变。长城一直坚持“风骏皮卡—哈弗SUV—轿车”的产品布局,并表示五年内不会向其他领域拓展。

对于自主品牌遭遇外资品牌挤压,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长城早就预料到有这一天,因为我们所想象的外资不进低端,那些都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但是我们非常有信心,因为我们不去干其他的事,我们把这一两件事做好。”

华晨汽车:调整与优化

华晨汽车也是少数几个通过战略调整,成效显著的自主品牌企业。今年前5个月,华晨汽车实现销售6.69万辆,同比增长7.1%,仅次于长城汽车位列第三。

有报道称,去年华晨净利润18.91亿元,实现了24.5%的增长,但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其中90%左右由华晨宝马贡献。因此,加强自主品牌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

事实上,华晨汽车销量上升正是得益于针对市场做出的积极调整。为了完成销量目标,在自主品牌中华轿车板块,华晨于2011年九月初推出了中华H530的产品,上市以后市场表现较好;去年11月在广州车展上市的中华V5,今年一、二季度进入市场以来表现良好。华晨老总祁玉民表示,这两款车在一季度八大区各个市场贡献率已经接近了50%,对今年中华任务的完成起了一个很大的支撑作用。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5月中华骏捷实现销售1.45万辆,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中位居第二。中华骏捷针对市场需求,推出多款车型供消费者选购,就是策略之一。

北京车展期间,祁玉民表示,“麦肯锡咨询公司给我很大启发,使我下决心按照他们先进的理念,对华晨一方面进行技术改进和开发,另外一方面从经营管理再来一次大的优化。”

今年前四个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为15.5万辆,同比微增1.6%。而海外销量有望成为其销量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其中,吉利汽车旗下帝豪、英伦、全球鹰品牌销量分别为1万辆、1.2万辆和1.5万辆。同时,年内将有7款新车上市。这表明,以吉利汽车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正在加速修炼内功。

在中汽协6月召开的信息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指出,企业在市场信息、产品升级、创新步伐、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在有序进行。作为最贴近市场的车型SUV,增长了19万辆,这表明国内市场还是积极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告诫自主品牌,不要慌,要稳住局面,练好内功,包括在自主开发、经营管理、产品质量和企业文化等诸方面。同时也应学习合资企业研究政策、响应政策的做法。

依然存在 第4篇

1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已超出居民经济承受能力

1991年-2008年18年来,中部地区某省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医疗费用)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6.1%,尽管略低于社会经济(GDP)增长率0.3个百分点,但却高于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2.8和3.5个百分点,高于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率2.0个百分点。因此,从社会宏观总体出发,有理由认为该省的医疗费用呈现出过快增长的势头。

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该省的医疗费用增长略低于GDP增长很大程度源于其诊疗人次的下降趋势,诊疗人次以年均1.4%速度下降,如此医疗服务次均费用的年增长率高达17.7%,远高于GDP和呈现居民收入和职工工资增长率(表1)。所以,从个体负担这个角度出发,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超出人群经济承受能力的增长;同时,在诊疗人次下降情况下,业务收入依赖次均费用的提高而得以增长,提示医疗机构对每次就诊中的大处方、高新检查等收费的依赖可见一斑。

2 医疗费用增长中无法合理解释部分10多年来持续高达50%以上

虽然中部地区某省医疗费用实际增长率基本齐同合理增长率,但需求的严重萎缩凸显其增长的不合理。

1991年-2008年该省医疗费用年均合理增长率为16.3%,基本与实际增长率(16.1%)相齐同,仅相差0.2个百分点(这部分可解释实际增长中的-1.5%)(表2)。但是,需求的相对和绝对萎缩严重,使得并不高的实际增长率中无法合理解释的部分比例凸显。理论上,随着人均净收入增长(9.6%)、居住人口增长(0.2%)、非农业人口增加(3.9%),医疗服务需求本应由此增加,但该省医疗服务诊疗总人次在下降,意味着社会原本支付得起的、本应满足的医疗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相对萎缩)。两者合计可以解释7.2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占医疗费用实际增长中的44.9%(不合理增长)。同时,该省医疗机构门急诊和住院人次年均下降幅度为1.4%(称之为绝对萎缩)。诊疗人次的下降,本应导致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的下降,然而业务收入却在持续上扬,可视为不合理增长,约解释医疗费用实际增长的8.5%(不合理增长)(表2)。相对和绝对萎缩两部分合计提示并不高的增长中占53.4%的增长是不合理的。

结合考虑整体下降的-1.47%,可看出截至2008年,中部地区某省医疗费用增长中无法合理解释比例高达51.9%。纵向年份来看,18年来该比例始终在35%以上,1998年后至今一直高达50%以上(表3)。

3 财政补助严重萎缩和物价扭曲收费标准下,医疗机构必然引发费用不合理增长

众所周知,医疗机构收入来源包括财政补助和业务收入,业务收入不合理增长如此严重必然提示另外一条途径出了问题。从表4来看,虽然中部地区某省差额预算补助的绝对数逐年增长,但差额补助年均增长率明显低于医疗机构业务收入(16.1%)、业务支出(16.0%)、人头费(17.3%)、GDP(16.4%)的增长率,提示财政补助相对萎缩的严重。从差额补助占人头费、工资总额以及业务收入的比例来看,尽管纵向年份间该指标有所波动,但逐年下降的趋势甚为明显,进一步佐证财政补助的萎缩。

如果按医务人员工资总额全部由财政差额补助补足,1991年-2008年财政拨款缺口累计50.6亿元,即使按1991年占工资总额比例的补偿水平,也还缺口40.5亿元。

*方法1:依据前期研究,详见中华医院管理1998年第1期《医院补偿机制恶性循环和资源最优利用模型定量论证方法》一文;方法2:依据最新论证发现,详见本刊《医疗机构净收入与业务收入关系是医改求得突破的技术基础》一文。

如此,为了生存和发展,面对严重的财政收入缺口,医疗机构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到业务收入上来[1,2]。然而,业务收入能否补足该缺口,取决于业务收入收益率的高低。根据系列文章《医疗机构净收入与业务收入关系是医改求得突破的技术基础》(刊登于本刊2011年第1期第62页)一文,在财政投入缺口稳定的情况下,增长部分的净收入与业务收入之间存在1:4.03的关系,即增长部分的收益率为24.8%。在中部地区某省财政萎缩缺口逐年增加趋势下,使得两者的比例进一步被放大,增长部分的收益率甚至可达8.0%~16.4%,偏低的收益率放大了财政补助萎缩值与业务收入之间关系,致使数倍的业务收入才能补足差额补助的缺口,从而带来了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

而加之业务收入中存在药品(允许15%加成)、高新检查(新项目新定价)具有较高的收益率,而人员劳务和常规检查项目收益率较低,甚至收不抵支,如此为了缓解创收的压力,医疗机构必然追求“多开点药、多做点检查”,从该省业务收入增长部分的收益率(从8.0%到16.4%)明显高于增加部分的服务收益率(-28.7%到-5.6%),且高于业务收入的总收益率(4.1%到10.9%)即可得到证实(表5)。

不言而喻,该种行为下,医疗费用必然快速增长,社会负担和资源浪费也将加重。业务收入增长中用于补足财政萎缩的数额(社会负担),18年增加业务收入361.7亿元,浪费321.2亿元,即使24.8%收益下,业务收入也增加163.2亿元,造成资源浪费122.7亿元(表4)。

4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中财政、物价承担主要责任

像全国和东部地区某省一样,18年来中部地区某省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中,财政和物价起决定性作用,承担66.8%~149.4%的责任(表4)。扣除财政和物价影响后,2001年以前医疗机构因素在医疗费用增长中所起的作用一直为负值,说明2001年前医疗机构只是为应付物价增长和财政萎缩,不得不追求净收益的增加。2002年以后,医疗机构自身因素在医疗费用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转为正值,表明在目前医疗费用增长率下,中部地区医疗机构除了补足财政投入萎缩和服务成本增加外,也追求自身利益,但较财政和物价相比,医疗机构行为并不是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最主要原因(表5)。

综上所述,中部地区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超过了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近10多年来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中超过半数不能合理解释。这种过快增长中,财政和物价承担大部分责任,医疗机构追求自身利益承担小部分责任。18年来为弥补财政拨款缺口50.6亿元,增加业务收入361.7亿元,是财政萎缩总额的7倍还多。中部地区医疗机构扭曲的补偿机制依然存在。

与课题组论证的全国层面、东部地区某省情况基本一致,进一步提示我国医疗机构扭曲的补偿机制是所有医疗机构的共同问题,理顺普遍存在的扭曲的补偿机制势在必行。而财政萎缩和按项目付费下物价的不合理收费标准自然成为理顺补偿机制的关键所在,提示从财政入手,从支付方式入手或保留现有支付方式,合理化收费标准以提高收益率等均是良策,进一步佐证《医改何去何从——政策研究者郝模教授纵论医改突破口(三)》(刊登于本刊2011年第1期第1页)一文论证结果。

参考文献

[1]刘俊.医疗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实施的效果和社会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5,11(9):517-518.

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依然存在 第5篇

近日媒体报道,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初稿已完成,将进入征求地方、部委和专家等意见的阶段。

“十三五”规划无疑有着特殊意义: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十三五”时期则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作为实现中国梦必须登上的一个台阶,这“登阶一脚”至关重要。

中共十六大时即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弹指之间,十五年就将过去,距梦想又近一步。但是,国内国外的环境都在变化,而且变得看上去相当错综复杂。国内,正处在“三期叠加”特定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国际,正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调整期,不确定因素大增,而且,一些遏制中国、诋毁中国、唱衰中国的声音交叉泛起。挑战比以往更多更艰巨。于是,国内一些人对我国发展是否还处在战略机遇期产生了怀疑。

要实现梦想,当然要有追梦的万丈激情,也当然要有科学决策的理智清醒。而科学的决策则必须源于准确的形势判断。中央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但是,“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

这是一个对当前我国所处发展环境和历史阶段作出的非常清醒的大判断,直接关系到“十三五”期间的所求所为的大逻辑,直接关系到如何抓住机遇、战胜挑战、走稳走实走好中华民族复兴圆梦之旅关键的新一步。

何谓战略机遇期?尽管有各种角度的阐释,但其核心无外乎主要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境遇,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目前来看,这一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条件,并对我国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战略机遇期依然存在。

从国际环境来看,尽管中国周边外交环境趋于复杂,特别是海上安全问题突出,但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各大国间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维护国际形势稳定的力量更见增强。

从国内环境来看,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当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科技和教育水平整体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些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开辟了广阔空间。

当然还必须看到,相比此前,如今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需要面对中国所面临的空前增加的挑战,清醒地认识新变化,分析新问题。

从当前国际环境、尤其是从中国周边环境看,确实日渐复杂,全球化进程也趋向保守,构成了对中国发展的外部大考验。

不过,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加,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设可支配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中国积极倡导、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创造性地改善了周边环境,也令中国作为推动全球化的舵手角色日益吃重。

从国内形势看,也确实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考验。由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多种矛盾聚合,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稳增长、推改革、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都很艰巨。

一方面,需要从整个发展进程理性地看到这个特定阶段出现这样局面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更要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已有数据表明,新的动力正在不断积蓄: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经济增长速度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继续超过城镇居民,这两个“超过”,带来了居民消费率的提高,就是结构调整的一个好结果。

紧跟时代的进步,还必须善于用新的视野、新的知识,发现构成战略机遇期新的内涵。随着正在全球上演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很有可能带动一大批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这将直接影响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乃至各国间经济竞争的局面。这可能进一步拉大国家间的差距,中国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基础已经大大提高,具备了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一切都表明,尽管国际风云变幻、国内难题交织,但属于中国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的支撑要素没有缺位,依然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而且,有了构成和转换战略机遇期的新要素新能力。

人们可以相信,面对“十三五”这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中央会明大势、看大局,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走势,在透彻分析我国所处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之下,搞明白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理清楚“十三五”我国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进而立足优势、趋利避害、积极作为,系统谋划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方略。认识和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目的,就在于牢牢把握推进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主动权,让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化解发展中遇到的风险。

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国家的强盛,从来不是风平浪静的,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给你的机遇往往是潜在的,甚至就加载在复杂的挑战与风险之中。

对一个国家来讲,属于自己的战略机遇期,往往又具有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特点。我们就曾为近代史上错失若干次民族复兴的战略机遇期感到万分的沮丧。

上一篇:农村地区下一篇:意志自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