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三本院校范文

2024-08-23

民办三本院校范文(精选9篇)

民办三本院校 第1篇

一、民办三本院校特点

民办三本院校是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的产物, 是介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 他属于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有着比较独特的一面。

(一) 学校特点。民办三本院校是介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 学院的建设、发展及各项支出等经费均由学院举办方通过各种方式筹措, 学生的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实行新的办学模式, 有着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 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 独立招生, 独立颁发学历证书, 独立财务核算,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 学生特点。根据笔者对所在三本院校学生的长期观察, 发现民办三本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有如下特点:

1、基础知识薄弱,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本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是高考分数介于本科二批和高职高专之间的考生, 这部分学生总体来说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一些, 知识体系的构建也不够完善。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课堂上对于知识的接收基本都很被动;还有学生尚未形成记笔记的习惯, 或做笔记时抓不住关键词;整体上, 理解能力不强, 稍增加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学起来就吃力。

2、家庭条件优越, 承受挫折能力较弱。三本院校的学费一般要高于普通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 被称为“贵族学校”, 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性要宽裕些, 成长的过程中遭受的挫折比较少, 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较弱, 缺乏艰苦奋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学习和钻研, 首先想到的就是放弃。

3、思想比较开阔, 但对未来没有明确定位。三本院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富裕一些, 从小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 见多识广, 思想活跃, 兴趣广泛, 在学校的各项社团活动中都能崭露头角, 并且表现优异。但常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团队合作和职业规划意识, 甚至有些同学学习只为了应付考试获取学位, 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定位, 做事情随大流的情况非常普遍。

二、民办三本院校会计教学现状

(一) 会计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高等院校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到其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笔者对河南省民办三本院校的调查发现, 大部分三本院校的会计教学目标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沿用普通高校的会计教学目标———培养研究型人才, 重理论轻实践, 偏向追求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套用高职高专的会计教学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 重实践轻理论, 偏向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和基本操作技能。当前许多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已经对其教学目标有所调整, 但是据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 不少毕业生理论知识低于普通本科院校, 动手操作能力低于高职高专院校, 基本上处于理论和实践的中间游离状态。

(二) 会计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有偏差。课程设置包括开设课程种类及先后顺序。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 过于模仿普通高校, 大一公共基础课, 大二才开始开设专业课;实训课时安排较少, 三四周上一次, 不利于学生及时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据了解, 河南省大部分三本院校会计专业还没有专门开设这方面的课程, 相关的讲座也很少, 虽然个别课程中涉及有会计职业道德, 但也只是介绍了少量会计法规。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当前, 很多三本院校在会计相关教材的选择上:内容上过于理论和滞后, 跟不上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变化, 同时也偏离了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训教材中案例的选择比较陈旧和单一, 不能反映现实中在会计核算时可能遇到的复杂问题;教材难度和深度脱离学生水平, 很多三本院校选用的都是211、985院校编制的教材, 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严重时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三) 教学方式和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方式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民办三本院校近些年教学设备上基本上已经普及了多媒体, 会计专业的授课方式也以多媒体为主, 但知识的传递依然属于单向的, 如《中级财务会计》、《审计》等内容较多, 课时有限, 师生间缺乏互动交流, 学生课堂上基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被动接受知识;由于会计理论知识比较枯燥, 部分学生一心想着课下可以拷课件课堂上就不认真听讲, 甚至有同学在光线昏暗的教室中昏昏欲睡。

实践教学方面, 许多三本院校由于经费限制等原因基本上都采用的是会计软件, 每三到四周进行一次, 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另外, 软件实践操作所选资料比较简单, 与现实有较大区别, 部分学生毕业后连发票都不知道怎么填。大四上学期2~3个月的校外实习时间, 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去实习, 最后随便找个单位给实习报告盖个章, 这种“放羊式”的实习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四) 师资力量稍显薄弱。目前, 河南省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主要有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 其比例约为1∶1。专任教师方面, 一类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 他们有着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 思维活跃, 容易接受新知识, 但缺乏会计实践工作, 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势必会影响到会计实训环节的教学效果;独特的人事管理机制, 致使青年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 对教学改革非常不利。另一类是普通高校的退休老教授, 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是年龄比较大, 职称上已无晋升压力, 对工作的激情可能会稍有减退。兼职教师主要是其他普通高校的中年教师, 教学经验丰富, 但往往把自己摆在一个“打工者”的位置上, 缺少主人翁意识,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授课质量。

(五) 评分考核机制不完善。据调查, 目前大部分民办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都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的, 学生的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的完成情况, 考核方式比较灵活;期中和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学期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核方式主要为闭卷。这一系列考核方式, 能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 但无法体现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有些学生就认为实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要, 课堂上也不认真学习, 进而达不到实训的目的, 更不利于塑造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三、民办三本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方向

(一) 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三本院校会计教学要想在激烈的会计人才培养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笔者认为其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市场需求定位为“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既强调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又强调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本科会计教育相比, 其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所降低, 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有所增强;与一般高职会计教育相比, 其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要求有所增强, 对实践操作能力在掌握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总的来说, 正好弥补普通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断层, 完善人才梯队培养建设。

(二) 合理设置会计课程体系及教材选用。虽然当前很多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开设有实训课, 但课时过少, 达不到实训效果。因此, 一方面要提高实训课的课时量, 开设综合模拟实验课, 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模拟训练;另一方面开设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 并加强考核, 以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要求的领悟, 并在未来工作中自律自省。

教材方面, 有必要结合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编制适合其水平的教材, 难易适中, 便于学生理解;对于实训和职业道德教材的编制, 可以加入图片、典型案例等, 将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形象化, 同时要紧跟会计准则及法规的步伐, 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三) 改善丰富现有教学方式方法。会计知识的枯燥性和实用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性的讲授方法。理论教学方面, 教师备课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选择有针对性、代表性的案例和习题, 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师补充;讲课过程中, 多媒体为主, 黑板为辅, 重难点在黑板上推导演示, 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实践教学方面, 加大实训课时量, 充分利用民办学校的优势, 引导校企结合, 实现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接轨, 为毕业后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打下基础。

(四) 加强会计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三本院校会计专业要提高其教学效果,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鼓励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并考取各类相关资格证书, 对于已考取的教师给予额外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深入企业锻炼, 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 达到真正的“双师型”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和考评机制, 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 才能稳定教师队伍的建设。

(五) 建立科学的会计教学考评机制。健全的考评机制不仅能够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且还要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传统的以试卷成绩为主的考核方法局限于教材、笔记及作业, 不利于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全面系统的考评机制。针对会计专业而言, 在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 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 同时关注过程考核而不是结果考核, 如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对突发状况的应变处理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等, 以动态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可以打破学生“平时不努力, 考前很突击”的现象, 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考试作弊现象。

参考文献

[1]高欣.我国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1.

[2]石青梅.三本财经院校“师生双赢”会计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 2013.6.

[3]刘洁.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 2012.19.

[4]赵晖, 王明珠.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 2011.32.

民办三本院校 第2篇

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所有批次中,本科三批中的院校成分最复杂,再加上个别民办院校出于招生目的的不负责任的夸大宣传,从而导致了大多数考生与家长(微博)错误地认为三本=民办,对整个三本批次的院校均全盘否定。为了纠正社会对三本院校认识的偏差,更好地服务于考生,笔者结合多年的志愿填报指导经验,对在本科三批次招生的院校做如下归类总结。

一、公办院校的高收费类(中外合作办学类与计算机软件类)

大部分院校的高收费专业与低收费专业在同一个校区就读,享受同样的师资与教育资源,所颁发的毕业证与学位证也一样;随着人们对三本院校了解的逐渐深入,此类院校近年来录取分数线呈逐渐上升趋势,如河南师范大学(理:419分/2014年;444分/2015年)河南理工大学(理:455/2014年;451分/2015年)。因此建议考生在填报此类院校时一定要做风险预估,尤其是处于三本线低段分数的考生不宜选择热门院校,可以重点关注地市级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另外由于收普遍在15000元/年之上,家庭经济条件不佳者要慎报。

二、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联办本科类

此类院校最大的亮点就是学费低,毕业颁发联办本科院校的本科毕业证与学位证,不足之处是考生在专科院校中完成四年的本科学习。由于此类院校的学费低、学历文凭含金量高等优势,录取分数常年居高不下,大多数院校的录取投档线均接近于二本线。例如:河南师范大学与河南教育学院联办(文:455/二本线455 理:455 /二本线458)、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河南检察职业学院联办(文:453/二本线455 理:446/二本线458)、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联办(文:456 /二本线455理:457/二本线458)。因此,建议高考成绩接近于二本分数线(10分以内)的考生优先考虑此类院校。分数稍低的家庭贫困考生重点关注此类院校中第一年招生的地域稍偏僻的院校,例如:郑州轻工业学院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联办(理:412/二本线458分/三本线383分)的此类高校。

三、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本质上属于民办院校,这一点早在2008年2月4日教育部审议通过《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就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进行了定性。独立学院有7个独立:独立的校园和办学设施;实施独立的组织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进行财务核算;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颁发毕业证。但独立学院又分为内生型与外生型这一点却鲜为人知。所谓内生型的独立学院是指以普通公办高校作为举办主体,主要依托母体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实施办学的独立学院。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南开大学(微博)滨海学院等高校。内生型独立学院的办学起点高、办学质量好、推进教育资源共享效果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受教育者的权益,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外生型是指以社会企业或个人为出资主体,通过借用普通公办高校校名等办学资源来举办的独立学院。如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等院校。大多数出资举办独立学院的投资办学者往往希望通过举办高校来获得回报和盈利,这必然导致按纯民办机制办学的投资者与传统公办高校办学理念的实际办学者之间的矛盾。鉴于此,考生在选报独立学院是,一方面建议考生可以参考国内专业机构对独立学院所做出的排名,但又不能迷信于排名(不排除排名中的商业成分);另一方面应该关注独立学院的办学主体,优先选择“内生型”的高校。

四、民办高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在实际的就业领域中,民办院校的毕业生受到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民办院校招生混乱、管理无序、办学无特色、重视“楼高”等硬环境,忽略内涵提升等软实力。鉴于当今民办院校在我国的客观现实问题,建议考生选择此类院校时一定要选报一些办学历史较长,有一定历史底蕴的民办高校。如武昌首义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大连财经学院等高校。

总之,三本并不完全等同于民办,民办也不完全是劣质的代名词,考生在选报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认真了解拟报考的院校,尤其是省外的民办高校。重点关注三本批次中的公办高校、独立学院中的“内生型”高校及有办学底蕴的优质民办高校。

民办三本院校 第3篇

焦虑是人人都经历过的情绪体验, 是心理学家历来普遍关注的研究对象。它是指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它可以在个体由于长期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时, 使得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 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1]。早在20世纪60年代, 研究者就开始进行焦虑对学生语言学习成效影响的研究[2]。近些年来, 学者们更是把英语学习焦虑渗透到听、说、读、写等语言分项技能的习得过程中, 进行着微观的深入和精细的分析。然而, 尽管国内外对听力焦虑和听力策略的独立研究都很充分, 但大部分集中在理论分析阶段以及高校外语教学研究阶段, 真正涉及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并不多, 尤其是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比较少。元认知听力策略一般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三类。它可以为顺利完成英语听力理解的过程提供重要的保证, 它把听力理解的过程和学习者本人作为意识的对象加以监控, 并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因此, 探索一条元认知策略在高校英语听力课堂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方法和设计

1. 研究问题。

(1) 非英语专业三本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的现状和特征如何; (2) 引起英语听力焦虑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如何; (3) 元认知听力策略如何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中; (4) 检验基于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的评述和创新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2. 研究对象。

此科研项目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为河南省内三所具有代表性的民办高校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中非英语专业大一到大二的300名学生。

3. 研究工具。

研究者将量化研究方法和质化研究方法相结合, 应用问卷调查和实验法来收集科研数据。

4. 研究方法和设计。

此科研项目中, 研究者采用了“调查—分析—评价—创新—检验”的教学模式研究思路, 用SPSS17.0等数据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 力争使科研结果科学有效。具体科研设计内容如下: (1) 研究思路。此科研项目中, 研究者采用的“调查—分析—评价—创新—检验”的教学模式研究思路是在罗伯特·K.殷的《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3]一书的理论基础进行总结发展而形成的, 此方法系统全面地包括了教学模式研究中的各个环节, 能有效地为教学模式研究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在使用实验法收集数据时, 实验研究对象为问卷调查的三所研究学校中的一所高校———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2) 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者使用社会学研究常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17.0和Excel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涉及了数据的效度分析, 因子分析, 频率分析, 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项方差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分析

在研究结果部分, 研究者将系统陈述由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 并进一步解释说明数据结果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1. 非英语专业三本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的现状。

大学生听力焦虑问卷调查所设计的24个问题上的t值的显著水平为0.000, 均达到显著水平, 而且均值之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不包括0, 说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全部24个变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据此可以得出结论, 问卷中相应的这24道题, 都具有较好的区别力。通过的结果来看听力焦虑不仅广泛存在于学生的听力课堂, 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听力练习效果。

2. 非英语专业三本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中, 听中监控策略使用的相对较多, 占54%, 而听前计划策略和听后评估策略则使用的较少, 均达不到30%。由此可见, 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元认知策略的培训还有待加强。

3. 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现有模式。

综合研究数据所得到的结果, 研究者总结归纳出图1所示的高校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现有模式为:

多年来,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从总体上还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旨, 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长期以来, 中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迫使教师不得不将应试教育摆在首位;许多学校将“应试”当成了教学的指导方针。然而, 传统英语听力教学中所沿用的“三中心” (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 教学模式所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受到了新时代要求的挑战。很多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 由于没有掌握适当的听力理解策略而听不懂, 讲不出, 更难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因此, 培养大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发展其交际能力, 已成为当今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的主题。

4. 中国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针对上述评估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研究者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如图2所示) :

在这个新构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中,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教与学成为一个综合互动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有着同样的、平等的重要地位, 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元认知听力策略的培养, 使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努力做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同时, 教学环境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也涵盖语言环境和教学环境。再者, 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比较起旧模式来讲更加有层次和深度, 学生的学习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能将教师的课堂传授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 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努力, 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5. 对新模式的实践和检验。

实验选用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企管系11级旅本班为实验班 (50人) , 企管系11级会展班为对照班 (50人) 。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法在对实验班实施元认知听力策略培训教学之前和之后, 对实验班和常规班分别进行了两次英语听力测试, 得到的实验结果分析如下:

从表2的数据结果来看, 实验前, 实验研究对象各组之间的英语听力水平是比较平均的, 从平均成绩来看, 对照班比实验班要略高一些 (73.1837>72.5714) , 但总体而言参加实验的各组学生之间的英语听力成绩没有显著的差异, 成绩的分布呈正态分布, 可以和应用新教学模式后的英语听力成绩作对比。从表3的数据结果来看, 实验后, 研究对象各组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显著的 (81.7551>72.5102) , 说明实验后所有的实验对象的英语听力测试成绩都有提高。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学生各组之间的英语水平是比较平均的, 其各组个别成绩不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结果, 从而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可信度。

从表4的数据结果来看, 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英语听力测试水平差异明显 (p=0.000, p<0.05) , 从测试前后的平均成绩可以看出, 实验后的平均成绩高于实验前的平均成绩 (实验前平均成绩=72.5714, 试验后平均成绩=81.7551) 。同时由于配对样对测试的实验前后成绩的相关性十分显著 (n=49, correlation=0.719, p=0.000, p<0.05) , 这说明实验后英语听力测试的平均成绩显著地高于测试前, 而这种成绩地提高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实验工具和实验过程的实施, 也就是说是因为元认知策略在课堂中的实践和应用, 从而验证了新构建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6. 访谈结果。

实验结束后就有关的一些问题对实验班的同学做了访谈, 结果为在对待英语听力的态度上, 实验班的同学有了明显的变化, 只有21%的同学仍然不是很自信, 12%的同学认为不是很害怕听力, 67%的同学认为自己不害怕听力了, 比较有信心。

四、本研究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鉴于上述调查研究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可得出如下启示:首先, 元认知策略的“有效性”。元认知学习策略可逐渐渗透于学生的听力学习过程中, 使其在后测中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这充分表明了元认知学习策略对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有显著效果。其次, 元认知策略的“可教性”。经过元认知策略培训, 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掌握了元认知策略并把其运用到听力理解当中, 这就说明了元认知听力策略是可以通过听力课堂传授给学生的。因此, 教师在听力课堂教学中, 应逐步把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听力策略渗透到教学中去, 让学生能够自如、恰当的应用元认知听力策略进行英语听力学习。最后, 元认知策略的“贯穿性”。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应贯穿听力教学的始终。元认知听前计划策略的传授应先于听力教学, 使学生在听力学习活动之前就熟悉学习任务、制订学习计划、准备学习条件。之后, 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 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元认知的听中监控策略[4], 并自觉应用元认知听力策略来进行学习。最后, 在听力内容结束后, 督促学生运用元认知的听后评估策略建立适当的评价系统, 及时进行学习结果信息的反馈[5]。通过不断的加强元认知体验, 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应用元认知听力策略提高听力学习效果的益处。

摘要:英语听力焦虑是制约听力学习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 听力策略则是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听力理解时所采取的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三本民办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力焦虑现状和元认知听力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基于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模式, 以期对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听力焦虑,元认知策略,英语听力课堂

参考文献

[1]权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焦虑的成因探析[J].海外英语, 2011, (4) :67-68.

[2]陈秀玲.英语听力理解与焦虑状态的相关研究及对教学的启示[J].语电化教学, 2004, (4) :65-68.

[3]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4]杨坚定.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J].外语教学, 2003, (4) :65-68.

铁路三本院校 第4篇

1、天津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河北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中铁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3黑龙江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4、江苏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5、山东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6、河南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技师学院

7、湖北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8、湖南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9、广东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0、陕西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宝鸡铁路技术学院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1、广西

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三本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研究 第5篇

关键词:三本院校,德育教育,对策

目前,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三本院校学生, 其思想道德状况一方面在总体上呈现与两个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 相当一部分三本院校学生存在着种种道德困惑, 出现了道德素质问题。因此,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高校尤其是三本院校应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

1当前三本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1.1信息网络化对三本院校学生思想道德造成负面影响

首先, 网络的匿名和隐蔽性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 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学生完全展示着个性和自我的一面, 浏览暴力、恐怖和色情信息, 畅谈性的自由与开放已是明目张胆。在网络环境中, 大学生们可以不考虑社会规范和道德自由地发表观点。然而,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其次, 网络道德失范导致学生素质下降, 校园不稳定因素增加。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得一些学生走捷径, 放弃了刻苦钻研, 滋长弄虚作假的心理。有的学生公然在网络上寻人替考或是替人代考, 败坏了学风;有的学生不惜违背学术道德, 利用网络下载他人的研究成果, 这种剽窃行为践踏了学术尊严, 导致学生品德素质和学术水平急剧下降。

1.2价值观念多样化使三本院校学生面临多元化选择的困惑

一些学生道德标准混乱, 知行难以统一。不少三本院校学生感到“有些事好坏难辨”, 以致无所适从, 他们一方面对社会上的道德现状表示不满, 另一方面又明确表示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需求, 将放弃自身道德追求, 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

1.3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盛行

绝大多数三本院校学生已经把诸如“为国家作贡献”、“增强视野责任心”等排除在自己的工作动力以外, 他们基本上都将与个人利益有关的因素视作工作的主要动力。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个人意识充分张扬个人利益备受重视, 这本无可非议;然而, 不少三本院校学生对个人、自我的强调, 已显得不是十分健康, 由于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团队合作之类的现代观念, 并非与个人意识同时确立, 因此对个人利益的过分关注, 就很容易滑向功利主义, 甚至会排除道德和伦理价值, 走入不择手段, 唯利是图的泥潭。有的三本院校学生都把“报酬高低”作为今后择业的最主要的条件, “一切向钱看”成为了现在最流行的观念, 很少有人认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1.4部分三本院校学生存在个性缺陷

由于现在在校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 他们一方面被家长娇惯, 一方面缺少同伴, 容易导致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差:另一方面, 他们又很难摆脱学习、就业带来的沉重压力。同时许多家长在孩子的培养上存在误区, 只注重孩子学习好, 而其他方面却忽略了。导致一些青年学生存在个性上的缺陷, 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意志脆弱, 受到一点点挫折就会灰心丧气;自私自利, 做事时不考虑同学或别人的感受;很难适应新的环境, 难与他人打成一片;与人相处时态度消极, 比如忌妒、冷漠、怀疑、计较等。部分三本院校学生也存在这些个性上的缺陷。

1.5三本院校学生心理素质上的落差

有的三本院校学生因为高考的失败, 无奈进入三本院校的校门, 感觉很自卑, 因此在学习上缺乏动力, 出现学习焦虑、注意障碍、记忆力减退等学习心理问题, 对自我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等相当朦胧, 有的甚至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2改进三本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2.1摆正德育工作在三本院校工作中的位置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德育工作放在三本院校工作的首位。长期以来, 德育“首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不少人将政治、思想、道德割裂开, 认为其中某一方面就是德育, 从而使德育工作在这三者之间摇摆不定, 也有人将德育工作同三本院校其他工作对立起来, 认为将其放在首位会削弱教学工作, 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求发展生产力, 发展智力是学校的“硬任务”, 德育是“软任务”, 对德育在其他方面的渗透性认识不够。这些观点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对其他工作的影响, 也没有认识到德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同时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2.2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首先是改进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社会现实问题。要将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相结合;要深入社会, 将抽象教育与直观教育相结合, 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其次是理论内容要通俗化。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的通俗讲解, 避免“满堂灌”。做到通俗易懂, 又生动形象。

2.3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 然而, 三本院校学生不同于一般大学生, 他们受到来自社会鄙薄民办教育的观念和就业现实的多重压力, 加上自我定位的偏移——自我定位高, 成才欲望强, 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 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从目前三本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来看, 当前学生存在突出问题不是思想道德问题, 而是心理素质问题。随着社会的变革, 大学生的发展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普遍加大, 受此影响, 三本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 自卑感、失落感、焦虑感等时刻缠绕着他们, 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 人才竞争非常激烈, 三本院校大学生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生存要承担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 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三本院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符合目前三本院校德育教育的现实。只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才能保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 我们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建立学院心理辅导中心, 将心理辅导工作落实到院系。同时, 广泛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少数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工作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心理辅导或咨询, 而是要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体系。

2.4严格教学及学生日常管理

我们应该看到, 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万能的, 它必须与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才更有说服力。这就要求三本院校加强教学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如严格学籍管理、严格考试制度、严格奖惩制度等, 对优秀学生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 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严格按规定处理, 决不姑息。通过严格管理和奖惩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冲破传统的被动“分配型”就业观念, 树立主动“创业型”择业观念, 把眼光投向整个社会, 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大胆试, 大胆闯, 凭本事为自己“抢跑道”。

2.5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要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必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决不能忽视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当前在不少高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德育工作者被称作“教辅人员”, 往往由刚毕业留校或新分来的毕业生担任, 工作一段时间后就纷纷转入其他岗位。虽然有不少年轻同志爱岗敬业, 做出了很多成绩, 但总的来看形势并不乐观, 这支队伍总的说来还是比较弱的, 与其肩负的使命是极不相称的。德育工作者应当由最优秀的人担任, 他们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宽广的知识面、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个人品德和艺术修养, 特别要强调的是对学生要能产生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力。中国有句古语:“作经师易, 作人师难。”是说传授知识相对比较容易, 给学生以人格的影响却比较难。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学生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可见, 做德育工作者并不容易, 学校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更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投身到这支队伍中来, 进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德育水平。

2.6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法定职责。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三本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高校教师担当着教学科研双重任务, 阅历丰富, 有的教师还获得国家、省市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 他们的成就让学生感到钦佩, 因此, 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 讲学习和工作的严谨态度, 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 这也需要教师努力地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7创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环境

我们知道, 任何人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内在修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 可以说环境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思想道德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因此, 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氛围, 从而对三本院校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 对他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起到春风化雨的积极作用。一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校要通过学生会、团委和系学生会等组织, 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的各种讲座、竞赛等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 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二是要加强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学校要利用广播、校刊、黑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进行宣传, 通过其正面的引导及反面的警示作用, 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完善。同时,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重心, 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一个为人师表、具有很强威信的班主任, 一个能做到自我管理并能起到火车头作用的班委, 良好的班风班貌都能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总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德育工作环境、任务、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三本院校。因此, 我们必须从复杂多变的现实出发, 深入分析、研究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 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改进, 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只有大力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唤起大学生对全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以公正、公平、合理的高尚道德行为去改变非道德倾向, 才能构建起当代大学生高尚道德的文明家园。

参考文献

[1]王薇丹, 孙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6) .

[2]刘京铄, 赵初元.如何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 , 2008, (2) .

[3]陶然.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J].江苏高教, 2009, (6) .

[4]侯晓丽, 刘洋, 毕成.浅谈如何加强三本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9, (10) .

[5]彭海兵, 毕西娟.加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9) .

三本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第6篇

一、师资方面

对于三本院校来说, 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队伍年轻化, 职称层次偏低。面对这样的困难, 本实验室采取以下措施:

1. 以老帮新。

新教师均由有经验的老教授带领, 实行一对一帮扶, 针对性全程辅导, 直至能够胜任自己的主管任务。如果新教师在教学及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 必须及时请教老教授, 并通过教研组讨论的方式解决。

2. 理论联系实验。

化学理论课教师均由实验技术人员做起, 这对于化学这样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重要, 所有教师既教授化学理论课又讲授实验课, 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用前沿的理论指导实验, 使实验课更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实验的研究, 可以更好地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达到理论知识和实验的高度统一, 使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明确。

3. 将目标管理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管理中[2,3]。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是指高校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所用到的一切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总称, 包括实验药品、耗材、人力等。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实验技术人员对资源的管理来实现的, 因此, 必须以人为本, 以成果为标准, 以目标为导向, 以达到最佳效果。实施目标管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第一, 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 实验技术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 实验技术人员对教学资源的管理由无序变为有序, 由无目标变为有目标, 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 管理工作的定量化, 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总之, 体系的完善离不开有效管理, 加强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目标管理是现代化学教育发展和新世纪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实验内容

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教研组所有教师集思广益, 精心选取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通过基础性实验的训练, 学生们熟悉了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手段, 并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谨记心中;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养成了独立的实验能力, 培养了广阔的创新思维;探索性实验不仅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放性实验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三、小班授课

小班授课即小规模的班级设置。为了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更好的互动, 我们实施12至16人的小班教学。小班授课对化学实验教学有诸多益处:第一, 教师可以因材施教, 针对性辅导每一位学生, 学生的优缺点无处藏身, 换句话说, 即使有的学生想走神做别的, 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 也不敢轻举妄动了;第二, 对于有限的课堂时间, 由于学生人数较少, 教师平均到每位学生的时间较多, 这对于实践性的课程非常重要;第三, 教师易控制课堂效果, 引导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第四, 师生关系融洽, 小班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互相了解的机会,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传统的师生关系, 更是知心朋友关系, 也是亲人关系。

四、成绩评定

传统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 (实验报告成绩占70%+平时表现成绩占30%) 注重实验报告的结果, 而对于实验过程不够重视, 导致一些学生忽略课上实验情况, 一心只想如何更好地写报告得高分。为了将化学实验成绩评价体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过程中, 并且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高情况及科研素质情况, 使成绩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我们打破传统做法, 制定了一套相对公平的新体系。

本教研室制定的化学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如下———实验报告成绩占50%+平时表现成绩占50%。首先, 为了让学生们积极认真地做实验, 我们将平时成绩提高到了50%, 其中包括三部分———实验过程表现30%、值日情况10%和预习报告10%, 这样教师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情况。而且学生每节课都可以看到自己当时的表现成绩, 找到优点和不足, 并及时改进, 做到“学有所得”, 当然, 这也是小班授课的好处, 人数少了, 教师才有精力做到照顾每一位学生。其次,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的总结, 每次做完实验, 每位学生要用1至2小时写实验报告。对于实验报告的批改, 我们有一套严格的评分标准, 为了做到相对公平, 评分标准细化到每个实验的各个环节。

五、教学目标

化学实验课,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加之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在开课之前, 就设立了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 做到“整洁清新、团结和谐、认真严谨、探所求实”。

1.“安全环保”。

众所周知,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既造福了人类, 又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为了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师生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于实验课的始终。

2.“整洁清新、团结和谐”。

化学实验课上用到的试剂较多, 其中很多是几人共用的, 很容易造成试剂污染和试剂乱放现象, 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整洁清新”的目的, 遇到有较多试剂的实验, 本教研室采取试剂ID化管理, 固定每种试剂的位置并在药品架上贴上相应的标签, 并提供所有试剂的位置索引, 以便学生能顺利找到需要的试剂, 并且要求学生用完试剂后立即还原, 以免影响其他学生;合作性实验培养了学生“团结和谐”的良好素养。

3.“认真严谨、探所求实”。

陶行知先生有句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求真务实这方面, 本教研室所有教师都以身作则。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在学生开课之前, 所有教师必须亲自预做该实验, 来检验试剂和设备的可靠性, 并获得相对科学的实验结果 (我们将所有教师的数据进行系统处理后得到的结果, 作为评价学生实验数据的依据) 。在大学生的实验课中, 编造数据和抄袭报告的现象并不罕见, 为了督促学生做到实事求是, 教师要事先留下每位学生的数据, 并进行处理得出结果, 再结合教师的数据结果, 去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 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篡改数据的机会。

综上所述, 我们从师资、实验内容、小班授课的特点、实验成绩评定及教学目标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 形成了一套适合三本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是一门复杂、烦琐的艺术, 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继龙, 蔡晓群.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8, (4) :50-52.

[2]郑思宁.目标管理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1, 27 (3) :38-40.

谈谈三本院校贫困生的问题 第7篇

一.三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

贫困生大都有着特殊的家庭环境, 正是种种贫困环境锻造了其积极向上、自立自强的品质, 但也给其带来了诸多心理困惑。因此, 对三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应坚持辩证的方法, 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

1.积极进取的情感需要。贫困学生长期生活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下, 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他们较珍惜目前的学习机会, 把自己贫困的生活状态作为一种激励, 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各种解决贫困的办法, 参与学校的勤工助学或者打零工, 表现出较强的自立意识和自强精神。

2.焦虑、抑郁、悲观消沉的情绪状态。三本院校学费较高, 贫困生筹积学费成了一大难题。而且三本院校录取分数较低于普通本科院校, 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往往低于普通本科院校, 就业压力倍增。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和残酷的就业压力, 往往会导致贫困生心理上的失衡, 情绪上的紧张和思想上的焦虑。有的贫困生甚至无法承受贫富差距悬殊造成的强大刺激而抑郁、悲观厌世, 走向自我封闭和自我沉沦的消极状态。

3.强烈的自卑心理与过度的虚荣心理相交织。贫困生生活拮据, 知识面较窄, 动手能力较差, 自我发展受限而产生自卑心理, 属于正常现象, 但过度的自卑心理往往使他们敏感多变, 遇事退避三舍, 形成退缩的性格。同时, 强烈的自卑感往往与过度的虚荣心相伴随。三本院校大部分学生家庭比较富裕, 穿名牌, 吃大餐已经成为一部分富裕学生的时尚。面对同学的奢侈消费和过度放纵的生活享受, 部分贫困生会盲目攀比, 最终使自己产生无助感, 甚至仇视社会及他人。过度的虚荣心加重自卑感的产生, 这种极端脆弱的不稳定心理对其健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巨大阻力。

二.三本院校贫困生思政工作的方法探讨

1.加强贫困生思想教育, 从精神上给予人文关怀

(1) 针对性的对贫困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这要求三本院校不断优化思政教育队伍, 依赖优秀的思政教师与贫困生进行积极沟通, 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现状, 冲破贫困对其自身的束缚。 (2) 关注贫困生思想动态, 引导他们促进自我完善。首先要全面准确的掌握贫困生各方面的情况, 建立健全贫困生档案。其次, 针对贫困生自卑、敏感、封闭的情绪特征, 思政工作者应更加耐心地与之交流, 让他们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取信心, 自觉的进行自我完善教育。 (3)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2.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从经济上给予更大的帮助

完善“奖、贷、减、助、补”的资助体系。三本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 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非常重要。奖学金方面, 部分贫困生由于基础较差, 获得的机会较少, 三本院校应该有意识的设立专门的贫困生奖学金, 提高贫困生获奖率。助学贷款方面, 首先要求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建设, 逐步完善现有的助学贷款制度, 如采取增加贷款名额及办理网点等方式, 积极推进生源地贷款业务的进展。其次, 学校要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 保证贫困学生能享受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方面, 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 设立专项应急经费适当减免贫困生的部分学费或缓交学费。勤工助学方面, 学校可通过寻找合作伙伴、慈善组织、知名企业,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积极拓宽渠道, 争取更大的覆盖面。

3.完善心理调适与疏导机制, 从心理上给予有效引导

如何加强三本院校的物理教学 第8篇

物理学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是专业课的知识基础。学好物理, 可以更好的深化理解专业知识, 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应用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众所周知, 物理学科难学、难教, 尤其对于三本院校物理更难教。物理抽象、概括的特点使得学生感觉物理枯燥、无趣, 听不进去。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 加之有的三本院校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基础课教育认识不到位, 学习过程中分化比较现象严重, 相当一部分学生掉队, 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恶性循环。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那么如何在三本院校中引导学生学好物理,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我从解除学生心理负担入手, 积极探索适合三本院校学生的物理教学方法, 着重在使学生“想学、易学、乐学”上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1 寓思想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使学生想学

由于物理与社会, 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具有科学性, 实用性, 趣味性等特点, 在物理教学中, 除充分考虑物理课的智育功能外, 还应因地制宜考虑其德育功能。

1.1 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 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 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 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2]。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 (闪电) 与地电是否是同种电, 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 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 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3]。

1.2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 结合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讲解, 使学生既看到物理原理的实用性, 又能拓宽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逐渐学会通过建立物理模型, 运用物理原理和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一是选用学生所学专业的工程技术问题作为理论教学的切入点, 介绍物理学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如, 讲解波的叠加相消原理时, 介绍汽车、摩托车的消声器管道的设计;讲解电磁偏转时, 介绍1998年6月2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携带由中国制造、当代最先进的粒子物理传感仪———阿尔法磁普仪到太空寻找反物质。在相关内容讲授后, 开设专题讲座, 介绍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二是联系日常生活, 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学会建立物理模型,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如在力学教学中, 运用功、功率等概念分析计算体育运动中人体体能的消耗;结合拔河比赛, 分析比赛中定胜负的条件等。通过举例, 不仅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 也使学生学会了用物理原理分析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进教学方法, 使学生易学

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局面。

2.1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大学物理教学中传统的“语言+板书”的形式具有形象、生动、叙述清楚、衔接自然、逻辑严密等优势和特点, 形体语言、书写艺术与口头语言的密切配合, 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更适宜做理论分析和演算。但目前许多大学对大学物理教学均采用大班上课制, 几百人听一位教师讲课, 越靠后面坐的学生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听不清老师讲的内容。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既可以将内容展示清楚, 又能使许多难教、难学的内容变得易教、易学。因此,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 对学生动态认识和掌握物理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注重应用, 弱化计算[4]。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是以物理理论和计算公式为主, 要求学生会解题, 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则一掠而过[4]。其实, 学生对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不适应, 导致对解题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以做题为目的, 使学生陷入题海之中, 而是要着重应用方面的教学, 适当进行习题练习, 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在考试方面, 可改变现在的考试模式, 采用多种考试方法结合。

一方面闭卷笔试, 采用试题库考试, 另一方面, 采取让学生查找文献撰写专题论文;撰写读书报告、课程心得体会;甚至可以分组研讨某些物理问题或口试答辩等等,

3 改革教学内容, 变厌学为乐学

大学物理教材的内容中, 以经典物理为主, 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 内容各自独立, 彼此之间缺乏联系, 没有形成统一的物理系统。教学内容大部分标题与中学类似, 学生看到目录后学习热情和兴趣锐减。近代物理的内容非常少, 特别是没有反映20世纪后半个世纪以来物理学飞速发展的现代物理思想, 使学生对近代物理知识知之甚少, 与现代物理严重脱节, 使学生厌学。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3.1 在课程设置上, 贯彻“精讲经典, 加强

近代, 增加应用, 反映前沿”的改革指导思想。学生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 不可能学会物理学全部学科的精确知识并了解各个前沿领域的具体进展。对体系庞大的经典物理进行精讲, 突出重点和难点。

3.2 从大学物理非物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

总体要求出发, 对工科类各专业采取不同侧重点的教学,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 注重各部分知识的联系, 以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为主导, 完整而系统的讲述物理学的基本内容[5]。

3.3 添加近代物理内容, 介绍当今物理学

前沿的发展, 如量子理论、相对论的时空观等, 启发学生兴趣, 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把近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前沿课题的内容融入教材中, 补充一些物理学与相关专业的交叉或补充的前沿的新发展内容, 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新信息、新动向。

4 结论

要提高三本院校物理教学质量, 首先, 必须教师要相信, 也要让学生相信他们个个能成才, 要设法营造合适的气氛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其次,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 设计优秀的授课方式, 应当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实验和解决问题。第三, 教师要尽可能的善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并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物理的激情。

参考文献

[1]张学斌.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胡丽, 殷高方.物理学史教育功能的再认识[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05 (8) :70-71.

[3]张庆华, 张逢.在物理学中引人物理学史的原则和方法[J].教育与职业, 2004 (9) :70-71.

[4]周雨青.东南大学文科物理教学改革的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0 (2) :89-92.

浅谈三本院校高等数学教育教学 第9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理科,教育

引言

为了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做好该部分学生的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我针对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特点, 在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积累了一些经验, 实践表明有一定的成效。

一、明确、加强教育教学目的

现在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 同时我院的本科教育就是为学生就业而进行的定向教育, 所以学生们一进校门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兴趣集中于固定的专业。他们由于这种心理特征, 不少学生在学习中, 重专业轻基础, 对数学课的基础作用认识不足, 甚至产生学不学无所谓, 只要能混过去就行的心理, 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也有许多学生都会追问这样一个问题:讲这部分有什么作用?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及时的给予学生明确、合理的回答, 就会使得学生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 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实际上如果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与其专业课之间的相互联系, 理解了所学内容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就会油然而生。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数学的意义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 调动学生的求知需要。特别地, 教师要根据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 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结合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数学教学, 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作为一门计算工具的重要性, 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 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当然, 这就需要任课老师适当的涉猎尽可能多的数学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们展示高数在其所学专业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和数学有关的科普读物, 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课, 增加他们对数学的特殊情感。但是, 由于本科教育教学中课时设置等原因, 如果贪图教学内容上的多与全, 则势必导致上述做法有形无实。所以, 需要任课教师同时注意合理选择、简化教育教学材料。

二、合理选择、简化教育教学材料;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数学本身的信息量, 推理难度相对于数学专业的大一新生来讲, 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我们三本院校的学生而言, 作为工具的数学课程同样也是十分有难度的。怎样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值得思考。这就需要我们任课老师合理选择、简化教育教学材料, 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1) 合理选择、简化教育教学材料

就目前的教材来看, 我们普遍倾向于使用同济大学数学系第六版的高等数学教材, 这个教材基础性强、教点清晰, 也较全面。但还是有一些内容对于我们现在三本院校的学生而言, 需要适当调整。比如:高等数学又称为“微积分”, 其中“积分”在整个这部分内容当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学生普遍反映有点难。所以我们需要把对应内容难度适当降低, 有一些不常用、较难把握的积分方法可以放到小字部分, 在讲课过程中一掠带过, 比如说倒代换。同时, 也应该添加一些能够对学生基本认识起到巩固作用的例题和练习题。

(2) 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学生们之所以反应数学难, 主要是由于数学太过于抽象、不生动。其中有一个我们任课老师普遍认为有难度的问题, 就是“极限的概念”。这个内容是微积分的基础, 也是大一新生在高等数学一开始就必须接受的一个内容。即便我们讲的再生动、再降低难度, 收效也十分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其实, 现在计算机发展很快。如上所述内容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由动画展示出来, 既生动、形象, 又可以节省时间。同样的操作完全适用于后来的重积分课程讲解。

三、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随着近几年来高考生源的减少, 部分院校的招生压力越来越大, 特别是对三本院校。从近年来的招生情况看, 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有普遍明显的下降。另外, 也有个别的学生存在“误打误撞, 事后后悔”的心理, 他们的自卑感较重, 总摆脱不了高考“失败”的心理阴影, 一进了三本院校的大门, 就成了“二等公民”, 就断了在今后社会上竞争的希望, 总觉得前途渺茫, 因而情绪低落, 意志消沉。这种不良的情绪在大一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常多采用应付、消极的, 另外加上以往学业上的失败和学业上的困难, 也产生了不少的学习障碍, 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 因此在学习中极易陷入非良性循环的轨道。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 特别是在以往数学学习中屡屡碰壁的三本院校学生更需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 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就是说, 我们尽可能的让学生们在进行数学相关问题的操作上, 尽可能让学生们做到先能做, 再会做, 最后较熟练、较全面掌握。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设法创设竞争和取胜的机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 教师不能只关注好学生, 而应把更多的注意力偏向后进生;对后进生则着力基础知识的过关, 因材施教, 既让“尖子生”更加拔尖, 又能让差生“正常发育”,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教学上, 教师可以从让学生取得成绩入手 (哪怕是微小的成绩) , 促使他们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随着成绩不断提高, 学习动力会越来越大, 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特别是教授难点教材, 教师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 顺应学生思路, 因势利导, 使学生学习的新知识都能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一天天浓厚, 其认知结构也会不断得到完善。教师在备课时, 既要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 把一些过于繁杂的证明、计算可适当删除或简单处理, 改编一些难的例题、练习题、习题, 以适应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要耐心细致地辅导, 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使他们获得克服困难后的成功喜悦。

一般说, 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 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而这种学习效果的满足感又进一步强化了学习的兴趣。相反, 缺乏学习兴趣必然减弱学习的动机, 影响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 产生较差的学习效果, 这种学习效果的不满足恰恰又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并抑制学习的兴趣, 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四、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反馈

反馈就是将学习结果提供给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对调节、保持和强化学习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包括学习进度的快慢、运用知识的成败、解答问题的正误。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 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一位考试专家认为, 没有评分, 学生的学习就缺乏引导, 而且也丧失了一定的学习动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 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及时反馈原则是一条重要的学习原则。贯彻及时反馈原则需注意两点:

第一, 及时性。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的期待较为急切, 此刻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情况, 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或体验到失败的不快与思考, 就能收到明显的反馈效果;否则, 延时过长, 期待下降, 反馈作用就会减弱。

因此, 教师应尽可能地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及时间, 预留一定的当堂练习、思考时间。这样就可以及时有效的将问题解决在当下。毕竟, 数学的学习最可怕的就是“眼高手低”, 有些内容看上去很美, 但是很少去落实, 时间一过, 学过的知识就模糊不定了。也就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甚至数学本身失去学习的动力及兴趣。

第二, 全面性。反馈信息要全面而具体, 评定不能过于笼统, 如批改作业不能只给“对”或“错”, 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一个有针对性的评定, 这样的反馈效果较好。

第三, 多样性。以往的数学学习经历, 使得我们对数学教师首先就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 敬而远之。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过程和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 教师不能够只局限于数学本身。应该适时的就一些学生关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交流和沟通,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五、结语

总之, 三本院校数学教师, 不但要传授知识, 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切实注意培养、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动机,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等, 教育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郭德俊、雷雳, 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

[3]邵瑞玲、皮连生, 教育心理[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4]张浪平, 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5]王子兴等, 中学数学心理研究[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6]朱水根、王延文, 中学数学导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新闻立法的回顾与展望下一篇:服务纠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