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保护范文

2024-06-02

整理与保护范文(精选11篇)

整理与保护 第1篇

一、现行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有可能造成污损的工序

人事档案整理是档案管理的基础性业务工作, 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人事档案, 以个人为单位, 按照规定整理排序, 构成完整、真实、精练、条理清楚的人事档案案卷。

1.盖归档章与编页。根据《细则》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人事档案材料分十大类, 每类干部档案材料, 都要根据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材料之间的衔接或材料形成时间排列顺序, 并在每份材料的右上角盖归档章, 编上类号和顺序号, 在其右下角编写页数。

归档章的油墨是人为掌握, 油墨的多少, 章的浓淡难于把握, 难免造成油墨过重、过轻、重影、模糊等;有时材料的右上角空隙较小, 难免覆盖字迹等等, 均可造成人事档案材料人为污渍, 损坏其原貌。

编页, 由于各地各时段的规范不同, 个人对规范理解的不同, 往往会造成页码编写不同, 造成反复擦写, 不仅带来重复劳动, 还容易造成材料损坏。

2.技术加工、打孔与装订。按照《细则》第二十条规定:为便于装订、保管与利用, 延长档案材料的寿命, 对一些纸张不规则、破损、卷角、折皱的材料, 应进行技术加工。对超出16k的档案材料, 在不影响材料的完整和不损伤字迹的条件下, 可酌情进行裁剪, 不能裁剪的, 须进行折叠;对破损、卷角、折皱和小于16k的材料, 要进行裱糊。对过窄或破损的须加边, 拆除材料上的大头针、曲别针、订书钉等金属品, 以防氧化锈毁材料。加边及拆金属品后, 为保材料完整, 要用缝纫机缝纫。裁剪、打孔, 本身就是对人事档案材料原貌损坏, 违背档案材料的原貌保存的原则。起钉、缝纫, 不但破坏材料的原貌, 还因为缝纫机针孔像邮票齿孔一样, 还可能使材料在今后的插件、利用时的取放、查阅时的翻动等, 造成损坏撕脱。

根据《细则》第二十一条:在材料左侧竖直打上统一的装订孔。把全卷材料理齐, 材料条件好的应做到四面整齐, 条件差的, 以装订线一边和下边两面为齐。材料左侧三孔法, 孔中心点距左页边1.5cm, 孔间距8.3cm, 最下面孔中心点距下页边5.4cm。

实际工作中发现, 各地各单位使用的打孔机型号各异, 造成孔边距不一, 尤其是部队的人事档案, 到地方, 都要重新打孔。一份材料最多可见六个孔。这不但重复劳动, 更重要的是, 严重影响材料的原始面貌, 人为造成材料的损坏。

装订, 表面上看, 人事档案非常整齐、有序、漂亮, 可在使用时, 极为不便。这与人事档案整理的宗旨——方便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是相违背的。人事档案材料进档要拆装, 每年的职称评审、教师资格评审, 要复印现职称资格及聘文、聘任当年和评审年的年度考核表;财产的继承与分配, 要复印履历表, 等等。每年多次拆装, 不仅费时费力, 影响工作效率, 还会给人事档案代来极大的磨损。

人事档案作为人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是组织人事等部门按照有关政策, 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 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学识水平、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是维护干部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 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2], 是研究组织工作规律的重要资料, 也是传承后世的宝贵财富。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3] (DA/T22—2000) (以下简称《规则》) 的颁布, 档案工作的重点, 由重整理、保管转向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 转向整理保管与开放利用并重, 提供更多更完善的信息服务上来。

二、用《规则》完善人事档案整理工序, 保护档案原貌

人事档案整理是一项头绪众多、琐碎繁杂、单调重复、机械枯燥的工作, 人事档案在归档和利用过程中, 经常反复拆装, 不但造成材料的磨损, 还耗费了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人事档案的收集与开发利用必然受到影响。为改变现状, 贯彻强化收集、保护原貌、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的方针, 必须对人事档案整理工作加以调整与简化。

人事档案整理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方便档案的保管和开发利用, 这是档案管理学最基础的理论, 也是档案整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4]26。人事档案整理必须充分保护人事档案材料的原始面貌。

1.取消归档章及编页, 只编类号与顺序号。类号和顺序号可固定材料的位置, 保持材料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为后人插件、编目、查找利用提供方便, 为今后提取利用后还原到档案里确定位置。顺序号以材料形成时间 (或内容主次) 为依据, 直接在每件材料右上角空白处, 铅笔写上类号与顺序号, 取消归档章及编页, 减少人为污损。

建立以“件”为单位管理方法, 界定“件”的概念时, 从材料的产生与利用实际情况出发, 合理确定。根据《细则》第十七条里“份”的概念:填写“材料份数”, 以每份完整的材料为一份 (包括附件) 。一份即为一“件”。

2.统一纸张规格, 盒装。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快, 办公自动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运用越来越普及, A4 纸方便易取易行, 统一规范。打孔装订, 不便于档案保护与利用, 不便于及时补充材料, 而裁剪、裱寸, 也损坏了人事档案材料的原始属性, 削弱了人事档案的凭证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 固体胶棒和不锈钢订书钉完全可以替代缝纫机, 使人事档案材料完好地保持原貌, 避免人为损坏。

以件为单位, 按类号按顺序号排列后, 直接盒装。人事档案直接盒装后, 材料归档或利用时, 就可直接插件或取放, 不需要再拆装。这样既可避免反复拆卷对档案材料造成的磨损, 又有利于档案的原貌保护;直接盒装, 不但减少简单、重复、低效的拆装劳动, 提供方便快捷地利用, 还有利于人事档案保密与控制使用;盒装可以节省档案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使其广泛深入地从事人事档案材料收集, 再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的深加工, 从而提高服务内容、质量和效率。

3.建立计算机辅助整理, 建立数据库。以常用的人事档案信息为字段, 建立数据库, 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与利用, 或将人事档案扫描, 电脑储存, 利用时, 直接在电脑中调取, 尽可能地少翻用人事档案原件, 从而充分保护人事档案原貌。

摘要:人事档案整理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方便档案的保管和开发利用。目前的人事档案整理, 方法机械老套, 不但有损原貌, 还不便取放利用。本文就如何保护人事档案材料的原貌, 减少损污, 利用时又能方便快捷地取放作出探讨。

关键词:人事档案,整理,原貌,保护

参考文献

[1]干部档案整理细则[Z], 1991.

[2]国家档案局《干部档案工作条例》[Z], 19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归档文件整理规则》[S][

整理与保护 第2篇

在东北虎保护与珲春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珲春市委副书记夏友照

(2009年11月12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由珲春市政府、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联合主办的“东北虎保护与珲春可持续发展论坛”今天上午隆重开幕。首先,我代表珲春市委、市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建设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认同。众所周知,每一种动物都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特有的位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依赖于构成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稳定。在珲春这个有着野生东北虎生存的生态系统金字塔中,东北虎作为顶级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以植物为食的初级消费者的数量,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野生东北虎,是世界留给人类的一份独特、珍贵的自然遗产。目前,全球野生东北虎的数量不足500只,中国不足20只,且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北中俄边境地区。珲春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克罗维亚、巴斯维亚、波萝斯维克3个保护区接壤,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庆兴、雄基郡相望,在我国东北虎野生种群的恢复进程中处于重要的“滩头”地位,因此成为重要的东北虎跨国界生态走廊。2001年,建立了吉林省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0.87万公顷,2008年,珲春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东北虎之乡”的光荣称号。长年以来,各级管理部门查破滥捕滥猎野生动物案件数十起,多次组织志愿者开展大规模的“清山活动”,在保护野生东北虎方面立下了赫赫战功,作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珲春地区的野生东北虎得到有效保护,可以实现东北虎向西北迁移,借助良好的生态走廊,最终进入曾经聚居的长白山保护区。我们相信,野生东北虎这个珍稀特种在中国将有越来越好的栖息繁衍环境,中国将重新续写东北虎新的历史开端。

珲春不但是“中国东北虎之乡”,同时也是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和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前沿阵地,担负着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的双重历史重任。《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即将颁布实施,新一轮图们江开发大潮已经向珲春涌来。在东北虎保护和珲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应该从全局战略出发,用世界的眼光,科学看待这个问题。也就

是说,珲春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开放,不但是珲春市、延边州、吉林省的事情,更应不断取得国家战略支持,与全世界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实现同频共振。

首先,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野生东北虎保护策略。目前,世界主要的老虎分布国,如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老虎保护为主题的庆祝活动。一些活动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和品牌。例如,俄罗斯海参崴的“老虎日”至今已举办了10次,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2010年是中国的虎年,世界无疑将更加关注中国老虎保护工作。在虎年到来之际,希望通过举办“东北虎保护与珲春可持续发展论坛”和“东北虎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努力提高公众的老虎保护意识,提高珲春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具体保护措施上,要严禁盗猎活动,解决好虎分布区中森林采伐问题、农副业生产问题,减少对虎栖息地的影响,改良栖息地生境条件,为虎提供良好的生境。要加强对保护区域的有效管理,对虎保护区域的管理不只是保护区域管理部门单方面的事,还必须得到虎分布区域居民的大力支持。应当扶持居民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共同建立生态发展计划,减少对虎栖息地的破坏,增加收入,提高群众保护虎的积极性,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加保护活动。

第二,坚持开发促进保护、服务保护的原则发展生态旅游。以“走进自然、感受生态”为主旨的生态旅游,正日益受到都市人的青睐。“中国东北虎之乡“的美誉,这既是对珲春生态保

护重要性的肯定,也是国家对珲春东北虎保护事业寄予的厚望。东北虎是珲春人民的骄傲,也是珲春最具魅力的“城市名片”。为此,我市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将珲春打造成为中外驰名的新型生态旅游城市。珲春境内有400余种野生动物、1000余种高等植物,森林覆盖率达85%,联合国世界公园、东北虎自然保护区、防川国家风景名胜区、省级湿地保护区、辽金时期古墓群、中俄边境土字牌等等,构建了内涵丰富的旅游产业链。我们将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保护和恢复原始的生态系统,促进保护事业和生态旅游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国内外客人来珲春旅游观光,把珲春野生东北虎的“足迹”传播到世界各地。

第三,抢抓图们江开发新机遇,推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和谐共进。在《图们江规划》中提到,要将珲春打造成边境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远景就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城市,其中涉及到加强对外通道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合作区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重大项目,这些需要包括东北虎自然保护区在内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作为虎跨国分布区,我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是一个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具有多项战略意义的生态工程,也是呼应国际大气候、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外交工程”,特别对于我们参与国际合作影响深远。本次“东北虎保护与珲春可持续发展论坛”,邀请了国内外东北虎研究与保护以及生态旅游等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共同探讨东北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式以及人虎

冲突的解决办法,研究东北虎保护宣传与教育对策等问题。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在图们江开发大好形势下,围绕东北虎保护工作,科学合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珲春的生态保护事业和经济社会建设和谐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它不仅需要各国、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同时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珲春市愿意与吉林省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一道,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积极的态度,推动东北虎保护这件利国利民,利于千秋万代的事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珲春市将争做领军者,将其作为不断探求的目标,用一代又一代人的执着奉献,创造一个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与保护 第3篇

【关键词】 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保护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6-0001-02

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疾病的防治、保健与护理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经验,是传承、交流和利用民族医药知识的载体[1]。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有25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其中15个是云南独有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独有的文化,医药文化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非物质文化部分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部分民族没有文字,便通过世代口传形成口碑文献。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民族医药文献面临失传的危险,如不及时对文献加以保护,宝贵的民族医药文献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湮灭,所以目前抢救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任务已相当紧迫。

1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研究的基本现状

我国较早的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发掘工作是从1984年第一次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以后全面开展的,此次会议要求:“七五期间,要继续搞好民族医药的整理工作,摸清理论体系尚不完整的民族医药轮廓[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告显示2006年以前云南25个少数民族医药中已经开展发掘整理工作的有18个,分别为藏医、蒙医、傣医、壮医、彝医、瑶医、苗医、回医、布依医、满医、白医、佤医、拉祜医、水医、纳西医、景颇医、普米医和基诺医。2007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民族医药关键技术示范研究中,对云南特有的7个民族,佤族、哈尼族、傈僳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和怒族的民族医药文献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整理。在此期间,云南省政府也多次组织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工作,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已有24个少数民族开展了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的工作,目前仅有独龙族尚未开展民族医药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3]。

2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文字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有突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的传承性[4]。由于各个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和疾病状况不同,其医药创造和医药成就也各有千秋。其中,傣族医药、藏族医药与彝族医药有着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5]。而其他少数民族,有的由于没有本民族的通行文字,民族医药大部分都是口碑文献,依靠代代相传的口碑来传递[6]。

2.1 云南傣族医药文献的整理 傣族传统医学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具备成熟的理论体系,是我国“四大传统民族医学”之一。据统计,目前已收集到的傣族医药文献有200余部,其中包括《旦兰约雅当当》(各种医药药典)、《档哈雅囡》(经验方)、《解达帕捌答》(心病解剖)、《桑松细典》(医学总论)、《档哈雅勐泐》(勐泐宫廷医书)、《蛾西达敢双》(医学教材)、《罗嘎嘿妮聋》(世间杂病论)、《沙满达嘎拉扎达》(数理诊断医术书)、《干比摩录帕雅》(傣医诊断术)等古籍文献[7]。还有系统记述傣医药学的生理解剖、组织结构、诊断治疗、病因病机、治法、制药法和各种药物知识的古籍文献,如《萨打依玛拉》、《刚比迪沙嫡巴妮》、《巴腊玛塔坦》、《阿皮塔麻三给尼》、《巴力旺》、《嘎牙桑哈雅》、《桑格尼》、《档哈雅囡》、《麻哈娃》、《牙麻嘎》、《尼该》、《哈帕雅档哈》等[8]。与傣医药内容有关的古籍医药文献有《嘎牙桑哈雅》、《塔都嘎他》、《帷苏提麻嘎》、《嘎牙维腊底》、《罗格牙坦》、《阿皮踏麻基干比》、《坦乃罗》、《好雅松雅》、《尼阿松》、《嘎比迪沙沙刻菊哈》等。云南中医学院和西双版纳州傣医院联合编纂的“二十一世纪傣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傣医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方剂学》等已经出版并用于傣医药学的本科教学[9]。

2.2 云南彝族医药文献的整理 彝族为我国人口较多的民族,共有77623万人,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10]。彝族人民很早就创造了文字,明代已有彝族医药专著成书,清代出现了如“拨云锭、云南白药”等著名的彝药品种。明清时期的彝族医药文献古籍主要有《双柏彝医书》、《医药书》、《医病好药书》、《尼苏诺期》、《老五斗彝族医药书》、《洼垤彝医书》、《三马头彝医书》、《彝族治病药书》、《元阳彝医书》、《看人辰书》等[11]。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楚雄州中医医院(云南省彝医医院)编纂并出版的著作包括:《彝族医药学》、《楚雄彝州本草(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双柏彝医书》、《峨山彝族药》、《聂苏诺期:彝族医药书》、《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丛书:中国彝族药学》、《哀牢山彝族医药》、《彝族医药汇编(上、中、下三册)》、《象形医学-彝族苗族传统医药学精要》、《彝族医药荟萃》等书籍[3]。

2.3 云南藏族医药文献的整理 藏族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整的传统医学,千百年来它广泛吸收汉族医学及尼泊尔、印度等民族医学的精华,对某些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藏医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于七、八世纪,主要的标志为字妥·元丹贡布的著作《四部医典》。藏医是随藏传佛教传入云南迪庆的,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云南编纂的藏医文献的种类不多,主要有《藏医精要》、《迪庆藏药》、《云南藏医药》等,其中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迪庆藏医》收载了600多种迪庆藏医的常用药,其中150多种是迪庆特有种类[11]。

2.4 云南其他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 云南有许多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有的民族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的民族医药的传承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来完成的。建国后,随着国家对民族医药的重视,许多民族医药工作者通过记录文本、田野调查、总结经验与理论等方式,对民族医药文献进行挖掘与整理。1987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拉祜族常用药》,把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行之有效的拉祜族医药第一次载入书籍。1990年至1997年期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佤族医药》,并于1999年出版了《西双版纳哈尼族医药》。2001年,杨世林通过走访诺基族医生,口述笔录,整理并出版了《诺基族医药》。2012年云南中医学院陈祖琨等收集并整理了哈尼族验方,出版了《哈尼族单验方》。此外,还有民族医药研究者整理并编纂了《德昂族药集》、《布依族医药》等,为中国传统医学文献的补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与分类,可以将云南省民族医药文献的资源进行整合,摸清云南各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数量,将分散的民族医药文献汇总,实现云南医药文献信息的资源共建及共享,进一步促进云南少数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

3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保护

云南作为民族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民族医药文献资源,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在民族医药文献的抢救、保护中取得显著成绩。从事云南民族医药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填补了民族医药文献挖掘、整理的很多空白,为进一步开展民族医药产业化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12]。目前,对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发掘整理保护有三种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整理方法:第一种情况是对重点的医药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第二种是对已经整理出版的医药文献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第三种是对散落在民间的手抄本进行收集整理。这三种方法同时进行,可以完整地还原民族医药的原始性,更好地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医药文献古籍进行保护。

4 结语

云南民族医药文献作为民族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尊重与保护。在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对散落在民间的医药文献应该抢救第一,妥善保护为主,合理利用资源,以利于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民族医药文献,我们不单单要搜集古籍文献,对于散落在民间的大量临床验证的民族经验方、秘方等也要记录在册,用科学的方法阐明其机理,并建立云南民族医药数据库、编制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目录及培养少数民族医药人才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云南民族医药文献,促进云南民族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士奎,罗艳秋.编纂《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总目摘要》的意义及方法[J].中华中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1):52-55.

[2]诸国本.民族医药文献发掘整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1):1-5.

[3]杨玉琪,方路,陆宇惠,等.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3(3):4-5.

[4]李清林,张冰雪,戴翥.云南省少数民族医药文献联合目录的编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4):39-42.

[5]郑进.对加强云南省民族医药继承发展工作的再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增刊):3-6.

[6]蔡景峰.民族医学古文献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4(4):3-5.

[7]陈海玉.西南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的发掘利用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55.

[8]林艳芳.傣族医药学基础理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9]戴翥.试论傣医药文献目录学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1(11):64-66.

[10]许嘉鹏,杨本雷.楚雄州彝族医药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0):70-72.

[11]刘虹,陈柏君,罗艳秋.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字文献述略[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3):43-48.

[12]保利娟,李永强,刘虹.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现状及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5):62-64.

医院人事档案的保护与整理 第4篇

对于现代医院来讲, 人才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凸显出来[1]。在这样的情况下, 作为人事调动的重要依据, 人事档案对医院的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 做好人事档案的保护与整理工作, 是现代医院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鉴于目前的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 人事档案保护与整理工作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2.医院人事档案保护

2.1必要性分析

对于医院来讲, 人事档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参考上, 因此, 其在医院管理中充当着参考资料及凭证的角色, 是人事调动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具体来讲, 人事档案中不仅记录医院人员的基本情况[2], 还能够反映其工作能力, 甚至是价值取向, 而这些正是医院人事管理中最重要的参考。因此要想保证人事调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就必须重视保管好档案, 确保其参考价值。

2.2策略建议

鉴于医院人事档案的重要性, 在具体工作中, 就必须重视搜集、保管好档案资料。对此, 本文认为可行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下述两项:2.2.1及时更新资料。定期收集是一种比较高效且实用的档案收集方法。资料搜集看似简单, 但实际上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3]。医务人员的能力与行为均具有动态性特征, 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因此, 要想保证现有资料与实际情况相符, 资料搜集的及时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 在档案管理中, 有必要及时更新现有资料, 并将缺失、不完善之处补充齐全。2.2.2规范相关操作。在日常管理中, 因医院各项工作的需要, 经常会对档案进行查、借等。为避免档案遗失、缺损, 医院必须对以档案资料为对象的相关操作进行规范, 对于部分没有必要或者不符合规定的查阅行为应予以禁止。另外, 为方便管理与查阅, 医院应坚持档案保管与人员调动同步的原则, 确保档随人走。对于离职或者调动的人员, 对其的档案应进行及时的调整, 以提高档案资料的有效性, 保证其参考价值。

3.实例分析医院人事档案整理

3.1案例分析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现代医院的档案管理效率已经有明显提高, 但是, 依旧有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模式滞后, 与现实要求相去甚远。对于此种情况, 医院必须充分重视档案的参照作用, 在明确现存问题的基础上, 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我国不少医院的人事档案整理中均存在下述问题:对于人事档案整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思想上不重视, 日常管理中要求不严;没有充分应用先进技术, 使得整理效率低下;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消极, 不具备与当今要求相符的管理能力。

以某三甲医院为例, 在2010年之前, 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究其原因, 除医院本身不够重视之外, 管理方式陈旧也是造成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该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中采取的是人工模式, 基本工作均由人力完成。此种工作模式下, 档案存在错误的几率较高, 同时, 资料也相对比较陈旧, 很难及时的更新。再加上数字处理以及缩微拍摄等手段很少被使用, 该医院的档案管理效率长期处于偏低水平。

3.2改进对策及实施效果

档案整理工作改进对策主要从其基本环节, 比如, 搜集来的资料应对其真伪进行鉴别, 以保证档案的可信度与有效性;在纸质档案加工过程中, 应注意事先将上面的书钉等金属物取下来, 以提高整理效率;在档案归类环节, 应进行鉴定, 明确档案间的关联, 并以此为据, 合理排列档案资料;在人事档案整理过程中, 编目是最关键的环节, 具体操作中, 应尽量保证目录细致、规范、准确, 以保证查阅的便利性;在装订环节中, 需要先将资料整齐, 打洞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孔洞与边缘的间距;在最后的验收环节中, 需要注意对分类情况进行验收, 以明确排序是否正确、目录是否与现实相符。

针对案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该医院自2012年初开始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正式调整, 相继实施下述措施:医院重点强调人事档案的重要性以及对医院的贡献, 并在规章制度上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支持;由院长带头, 成立专项小组, 主管档案相关工作;对于工作人员进行月度考核, 并辅以奖惩措施;注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 积极加大计算机和相应管理软件的应用力度, 推进信息化;在制度方面, 医院确认档案在人事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并拨出专项资金用以聘请专家指导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通过这些措施, 该医院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进入正轨, 不仅档案查阅更加方便, 其参考价值也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结语

人事档案在医院的人事管理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是医院进行人事调动及任免的依据。所以, 为保证医院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就必须保证档案资料的可信度及有效性。而要想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重视档案的保护及整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唐薇.浅析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5, 26 (05) :38-39.

[2]子雪妃.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科技纵横, 2015, (21) :204-204.

整理与保护 第5篇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三大基本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3富营养化水中含有亚硝酸有害气体。○

盐和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会中毒致病。

市热岛效应的原因有哪些?

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1.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这些机器和人类生活活动都消耗大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传给城市大气空间。

2.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

6.什么是低碳生活?怎样做到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

2.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有哪些?碳的排放量。

方法: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参照

试举例说明。第四条问题)第一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

7.随着城市沿街设施的兴建,光污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水灾、旱灾、地震、台风、染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请问山崩、海啸等。

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努力预防光污染

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的危害? 衡破坏。

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2使生物种类搜○①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改善工厂照明条

3改变信息系统的破坏 索发生○件等,以减少光污染的来源。②对有红外

线和紫外线污染的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3.生物多样性是指那三个层次的多

防护措施。③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

样性? 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123○物种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生态环

8.生物入侵有哪些渠道?对我国影

境多样性

14.海洋污染有哪些形式?

1、沿海工业企业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水;

2、流入海中的河流,这些河流在流经区域有企业向水体排放污水;

3、由于带有污染物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形成酸雨后,造成降雨进入海中;

4、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

5、运输船只抛弃废弃物、污染物泄露,有机物泄露;

6、对海洋地下矿物开采造成的泄露、遗漏等。

15.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垃圾处理问题屡屡爆发群体性事件,解决好垃圾处理问题事关民生、社会稳定。那么,垃圾处理的方式有几种?

4.作为我国公民在生活中节能减排的做法主要有哪些(列出5项即可)?

1.居家照明,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

2.低碳烹饪法3.节水方面4.爱惜衣物5.家用电器,尽量使用低耗节能产品,不用时要关掉电源6.垃圾分类处理

响较大的的生物入侵种有哪些(至少两种)?

1.自然入侵 2.人为活动大一枝黄花、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牛蛙

5.什么是富营养化?控制富营养化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缺点?危害?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源头,中途,末端控制

化学法:投加药剂,种类很多,有兴趣可以自己查找,一些时候可以将微生物制成菌制剂作为药剂投加使用。物理方法:包括电化学处理法以及膜技术,还有曝气充氧,底泥疏浚,水体循环,换水等等,但是成本相对很高。

填埋处理需占用大量土地。同时,垃圾中有害成份对大气、土壤及水源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染物质有哪些?

境,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堆肥 :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农业污水 无机污

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要

染物 有机污染物 其他污染物

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

10.什么是碳税?征收碳税的目的不能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3.焚

烧:焚烧的实质是将有机垃圾在高温及是什么?

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氧化成惰性气态物和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

无机不可燃物,以形成稳定的固态残渣。

目的: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

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

9.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及主要的水污

11.什么是环境问题?请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类别?

你认为最科学的处理方式是哪种?为什么?纸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生物法措施繁多,在末端处理中相对成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本是最低的,但是见效慢,不过属于根固体污染。治性的方法。如生物浮岛,人工湿地等。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其投资较低,回报周期较长,符合长远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利益。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

1富营养化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危害:○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物污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染、能源污染。的光合作用和氧气的释放,同时浮游生

12.什么是生物富集作用? 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严重不足,而水面植物的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光合作用,则可能造成局部溶解氧的过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饱和。溶解氧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都对水生动物(主要是鱼类)有害,造成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2富营养化水体底层堆鱼类大量死亡。○13.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

一方面回收垃圾为了节约资源,资源有

限;另一方面微了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怎样才能推行科学的垃圾处理方式?

(一)明确职责,尽快建立垃圾分类处理机制

(二)加强宣传,提高市民实行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

(三)分步实施,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四)强化监管,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

16.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及来源有哪些?

整理与保护 第6篇

一、大青山的历史文化资源

新城区大青山前坡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浓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1、大青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资源。这些自然景观造型奇特壮观,哈拉沁沟的“迭水壶”瀑布,古路板的生态林,奎素沟的“子母洞”、“猴山”、“虎头山”,曾是呼市旧八景之一。笔架山、砚台山等是奇异独特的地质自然景观。

2、新城区境内大青山具有多样的植物资源。据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植物工作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新城区境内大青山阳坡植被兴盛,阳坡和半阳坡生长着品种繁多的草本科植被。丰富的植物分布于山地草甸、山地森林、山地灌木丛、山地草原和丘陵草原,是首府天然的植物“博物园”。

3、新城区境内大青山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使鸟类和兽类的生态群较为复杂并趋于兴盛。大青山一千余种鸟类,新城区境内70%的都有。大青山29种兽类中,新城区境内就有近20种,部分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或重要经济价值。

4、新城区境内大青山的水利资源,可构成旅游文化的资源。加之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可成为大青山文化生态产业园区巨大的取之不竭的资源优势。

5、新城区境内的“大窑文化遗址”及遗留的众多名胜古迹、文化遗址,在呼市地区是独具的、独特的,而且是综合性的。

6、古建筑文化。新城区大青山有着丰富的人文遗迹遗址,石刻、寺庙、古戏台、古民居、古镇、古村落、石碑、岩洞、岩画、古墓葬、塔基、六郎箭、六郎箭洞、水湿显字石、大窑文化八景观、成吉思汗影视城、水库等,这些文化资源大都没有被挖掘、利用。沿山的村庄目前发现仍保留有古戏台,在古路板村、讨思浩村等至今仍留存明末清初的古戏台各一座。还有如生盖营村、讨思浩村的古民居,是极其珍贵的民俗古建筑文化资源。目前,这些古建筑面临残损境地,急需保护。

7、民俗文化。境内大青山前的农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民俗文物如石磨、碌碡等生产、生活用具大量遗存。非物质文化如古路板村丰富多彩的二月二龙灯节、六月六庆水节,奎素村独具特色的正月十五观灯节、四月十八的猴山庙会,圣水梁五月十三的圣水节,大窑村八月十五的火神节,均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的大青山前坡文化资源整理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流失严重、后继乏人、投入不足、资金紧缺、人才匮乏、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缺乏保护意识等。

1、保护意识淡薄。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文化资源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模糊,还未能从历史传承、文化沉淀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文化遗产的宝贵价值,未能以长远发展的眼光依法加以保护利用,缺乏保护的规章制度。

2、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与人口不断增长的矛盾。有限的空间、有限的容量和不断增加的常住人口之间的矛盾及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物质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拥挤和污染程度的日益加剧,直接影响了特有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品位和居民日常生活质量。

3、保护利用的要求与经济条件的矛盾。历史文化遗产,在数量急剧减少的现代社会,其承担的传播和延续文明的社会功能远远超越了其作为居民住所的功能。但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缺少保护资金,大多数古村落只能任其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衰败而日趋破落,村落内居民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与城市居民对乡村历史文化的厚爱都受到严重阻碍。

4、资金严重不足。各级政府虽然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已经开始重视,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对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文化发展,特别是一些民间传统文化挖掘、保护、研究、开发工作无法实施。

5、文化专业队伍缺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一批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我区从事民间文化的职业人员,特别是具有一定业务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的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6、宣传力度不够。媒体对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搜集整理、保护工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特别是有关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和政策,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的宣传,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够。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缺乏应有的共识,从而导致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三、建议

1、合理开发利用物质文化遗产。以传承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培育一批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市场,实现物质文化遗产的振兴价值。通过实施文化经济政策保持民间艺术,特别是手工艺生产走向市场,吸引社会投资与开发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促进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积极支持开发民间特色产品。这样,不仅能取得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产业链。

2、挖掘、保护、抢救、利用与传承非物质文化资源。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以满族风俗文化为主线,经过前期的大量收集和整理,共普查非遗项目20个。其中“满族八角鼓”、“满族婚俗”、“满族服饰”、“满族太平鼓”、“二月二龙灯节”、“青城面塑”等6个项目已进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毫沁营剪纸”、“青城面塑”等6个项目进入了呼市非遗项目保护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青山前坡的开发中,并建设创作区、展示区。

3、加强古村落保护及开发利用。古村落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的沉淀,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它既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珍贵的民族资源。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现存的那些古村落,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缩影。所以,保护古村落与发展文化旅游业和保护古村落与建设新农村应相结合。历史人文景观区是以原有的召庙、人文景观为依托,结合自然景观,打造以历史、人文为主题的自然景观区,充分挖掘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体现呼和浩特特有的魅力。

4、打造草原风情体验区。以草原风貌为主,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塔不图罗汉古城遗址,打造富有情趣与内涵的草原风光。种植采摘区要梳理现有采摘园,整合形成以生态采摘为主的采摘基地。生态林养护区将基于现状继续建设,从而改造现有小气候,恢复呼和浩特生态屏障的基本生态功能。

5、打造地质考古研究区。以大窑文化遗址为切入点,建设地质考古研究区,增加本区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内涵。

6、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机制。一是筹资机制。政府应把当地财政按年度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大青山前坡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引导、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文化遗产保护进行资助;充分利用旅游业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方面发展文化旅游的积极性。二是管理和运行机制。政府要明确工作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的权责界限,做到文化、规划、建设、旅游、所在地政府和村委责任与权力明晰,形成合力。三是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培养各方面的专门人才,提出可行性的保护开发建议。

浅议电子档案的整理与保护 第7篇

目前, 电子文件归档的类型有磁盘、光盘、磁带,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应按档案种类分别整理组盘。

1.1 文书电子档案整理

一是内部文件。以年度、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一按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二将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的文件分盘保管, 便于按不同年代、不同期限定期拷贝, 以延长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寿命。将同一归档部门的文件集中在同一盘上方便利用。为了确保文书电子文件组盘统一规范, 应由档案部门在接收归档文件时集中完成, 组盘后, 档案人员应以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和规范命题, 并建立文书档案盘内文件目录, 便于计算机对盘内文件查找。二是外来文件。通过文书室处理, 扫描成影像文件进入网络, 各类公文的传递、批办、督办均在网上操作。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由业务部门掌握, 处理完毕的文件由承办部门根据文件的重要性, 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 按归档键转入档案部门, 档案人员审查后, 加上档案管理信息, 如:分类号、档号等, 然后进入档案数据库。如要查询, 则可通过各个网络终端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查询。

1.2 科技电子文件归档科技电子文件档案种类较多,

可以按照基建、设备、科研、房地产、声像档案分类管理, 然后再按项目归档。

1.2.1 基建档案

基建档案的形成一般是利用计算机打印使用规范的纸张输出的, 所以, 数据信息整理时就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输入, 对纸质文件的实体进行扫描, 并按案卷号、图号、序号连接起来, 使终端用户直接检索到每一张图纸资料。

1.2.2 设备档案

企业引进技术和购置各种设备时, 外商提供资料、图纸的载体形式逐渐向电子文件方向发展, 国内设计院设计的产品也逐步实行了CAD设计, 而且企业的总图管理也采用了电子化。所以, 在引进设备时必须在合同中明确提出电子文件的必要条件, 如:系统环境、工作平台、文件格式、缩微胶片等等。在移交电子文件软盘、光盘或其他载体的同时, 应该附上电子文件内容说明和注意事项。

1.3 会计电子文件整理

1.3.1 工资单

工资以光盘形式归档时, 应附有纸质的每月工资汇总表, 并列出单位、名称、代码、人数、明细工资等, 同时还应附移交清单, 作为财务和档案部门双方交接时的凭证。

1.3.2 账簿

企业会计账簿内容已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 现在看到的实物实际上是计算机的打印件, 计算机账簿的格式比较统一, 其内容也可以光盘形式保存。但光盘归档时必须启用账簿交接表, 填明机构全称、账簿名称、编号、账簿页数、启用日期, 负责人、主管会计、审核、记账等人员必须签名, 以增强账簿的真实性和凭证作用。

2 电子档案的保护

由于归档电子文件以脱机方式保存, 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电子文件还是用软磁盘保存。光盘作为新型的存贮载体, 比磁盘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有利于归档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 因此, 提倡档案部门配备光盘刻录仪, 将归档电子文件转储到光盘上。但是, 刻录仪一时还难以普及, 所以, 软磁盘和光盘的保护仍是当前归档电子文件载体保护的重点, 必须制定保护措施。

2.1 软磁盘的保护

2.1.1统一软盘的规格, 使用3.5寸高密盘保存。

2.1.2把住软磁盘质量关软磁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磁盘信息的保存寿命, 高质量的软磁盘在良好的保管条件下可保存近10年, 而低质量软磁盘往往不到-年, 就读不出数据。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质量低劣产品, 所以在选购软磁盘时要认真把好质量关。

2.1.3规范保管条件要求软磁盘存放在无强磁场干扰、无震动、无尘、无腐蚀气体和温湿度适中的环境里, 环境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 温度控制在14℃~24℃。

2.1.4加强病毒防范要求各业务部门加强计算机的病毒检测, 确保保存电子文件的磁盘不带病毒, 并将磁盘经常置于保护状态。

2.1.5对加密盘的管理有的电子文件在存盘时进行过加密或隐含文件名, 如果密码或文件名被遗忘, 电子文件就难以打开。所以对这类文件应该解密或显现文件名后再归档保存。

2.1.6在条件允许时, 及时将存贮电子文件的软磁盘载体更换成光盘, 便于长久保存。

2.2 光盘的保护

2.2.1规范排放和使用

盘的存放应置于盒中直立放置, 避免大量堆叠, 以防光盘翘曲,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摩擦和划痕造成光盘的损伤。

2.2.2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

高温会使光盘氧化、变形或老化, 潮湿会使光盘片基霉变。为此光盘存放的温度宜控制在14℃~24℃, 相对湿度40%~65%。

2.2.3注意避光

浅谈电子档案的整理与保护措施 第8篇

1.1 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 缺乏通用性

档案部门虽然都开始使用计算机作为档案管理的辅助设备, 但是因为计算机型号以及软件不兼容等等一些问题, 导致了档案信息电子化进程的发展缓慢, 档案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档案利用机制, 特别是软件系统, 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 这样档案就失去了其交互的作用, 不能够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档案的信息管理工作。

1.2 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 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 层次不一, 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 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1.3 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

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进程才只有短短的时间, 因此在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的漏洞, 不少的档案馆因为其业务基础不好, 档案质量不高, 档案不全, 加上软件使用的不规范化和可移植性差, 其工作效率不高, 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进程缓慢, 档案自动化工作应该有一个标准和制度来约束, 在行业内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 这样才能让档案信息工作真正实现电子化。

1.4 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 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 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2 电子档案的整理

2.1 文书电子档案整理

一是内部文件。以年度、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一按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二将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的文件分盘保管, 便于按不同年代、不同期限定期拷贝, 以延长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寿命。将同一归档部门的文件集中在同一盘上方便利用。为了确保文书电子文件组盘统一规范, 应由档案部门在接收归档文件时集中完成, 组盘后, 档案人员应以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和规范命题, 并建立文书档案盘内文件目录, 便于计算机对盘内文件查找。二是外来文件。通过文书室处理, 扫描成影像文件进入网络, 各类公文的传递、批办、督办均在网上操作。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由业务部门掌握, 处理完毕的文件由承办部门根据文件的重要性, 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 按归档键转人档案部门, 档案人员审查后, 加上档案管理信息, 如:分类号、档号等, 然后进入档案数据库。如要查询, 则可通过各个网络终端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查询。

2.2 科技电子文件归档

科技电子文件档案种类较多, 可以按照基建、设备、科研、房地产、声像档案分类管理, 然后再按项目归档。

2.2.1 基建档案。

基建档案的形成一般是利用计算机打印使用规范的纸张输出的, 所以, 数据信息整理时就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输入, 对纸质文件的实体进行扫描, 并按案卷号、图号、序号连接起来, 使终端用户直接检索到每一张图纸资料。

2.2.2 设备档案。

企业引进技术和购置各种设备时, 外商提供资料、图纸的载体形式逐渐向电子文件方向发展, 国内设计院设计的产品也逐步实行了CAD设计, 而且企业的总图管理也采用了电子化。所以, 在引进设备时必须在合同中明确提出电子文件的必要条件, 如:系统环境、工作平台、文件格式、缩微胶片等等。在移交电子文件软盘、光盘或其他载体的同时, 应该附上电子文件内容说明和注意事项。

3 电子档案的保护

电子档案的保存通常都是利用电子存储媒介来进行保存, 因此实际中都是通过软磁盘、光盘等等电子存储设备。不过在实际保存当中仍然要注意很多问题, 不然就很可能导致储存文件的丢失和失效, 相关和对应的保护措施必不可少。

3.1 软磁盘的保护

3.1.1 在使用软盘的时候, 需要明确其规格, 并且进行统一化采用3.5寸的。

3.1.2 对软盘进行购置的时候, 不能够采用没有保障的劣质产品。

软磁盘就是电子文档的生命来源, 如果采用没有保障的劣质产生, 一旦发生问题, 那么里面的资料将不可能重现, 这样是很大的损失, 而且不同质量的软磁盘使用年限也不相同, 好的软磁盘可以使用10年, 而差的也就只能使用几个月, 这对于档案部门来说也是一种经济浪费。

3.1.3 规范保管条件。

软磁盘的保存环境虽然不是要求非常严格, 但是还是要有一些注意的地方, 像是避免磁场干扰和震动, 温湿度适宜, 少尘无腐蚀液气体存在。这些都是适宜储藏软磁盘的环境要求。

3.1.4 加强病毒防范。

各部门在使用这些软磁盘的时候要确保计算机没有病毒, 并且在使用前进行扫毒处理, 避免电子磁盘内有病毒或者将病毒带到电子磁盘上。

3.1.5 对加密盘的管理。

一些电子文档会有加密或隐藏设置, 这些设置都会导致以后的使用者在遗忘密码的情况下无法使用, 也失去了其意义, 因此在进行归档的时候要将这些加密的文档进行解密, 将设置隐藏的文件进行还原。

3.1.6 在条件允许时, 及时将存贮电子文件的软磁盘载体更换成光盘, 便于长久保存。

3.2 光盘的保护

3.2.1 规范排放和使用。

光盘在存放的时候应该要放在光盘架上, 避免了光盘之间的直接挤压, 特别是大量的堆积会导致光盘的翘曲和互相摩擦, 这样会有划痕, 造成损伤。

3.2.2 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

高温会使光盘氧化、变形或老化, 潮湿会使光盘片基霉变。为此光盘存放的温度宜控制在14℃~24℃, 相对湿度40%~65%。

3.2.3 注意避光。

光盘有一层塑料保护层, 这层材料在阳光的长期直射下会失去其保护作用, 所以, 对光盘的保护不能是受到阳光直射的环境, 需要进行避光处理。

光盘和磁盘这些存储设备都需要定期进行备份和转储, 因为长时间的放置可能会无法使用, 而且计算机设备的不断更新, 使得存储媒介也在不断的更新, 需要进行更替。

4 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益处

档案信息电子化处理, 目的是让档案管理更加的简洁, 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用效率, 因为过去纸质档案需要有大量的空间来进行存储, 而电子化档案, 则可以节省非常多的空间, 提高收藏容积率, 在使用上, 借助计算机也能很方便的进行调用。

4.1 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是通过档案信息电子化得以体现的。

当前的档案馆在计算机使用方面过于单一, 计算机的内在潜力无法真正的发挥出来, 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 这样就未免过于大材小用了, 不能很好的体现现代设备的快捷方便特性, 而档案电子化则是为发挥计算机潜能提供了条件。

4.2 过去手工对收集的档案信息进行二次加工, 往往费时费力,

而且容易出错, 而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一工作方式, 过去的慢工出细活的理念已近不适用于现在了, 在档案信息的二次加工上, 通过档案信息电子化能够很快的实现, 方便快捷。

4.3 档案信息电子化, 可以满足快速拷贝, 方便传阅的要求, 将拷

贝的档案信息送给领导和其他使用者, 拓展了其使用范围, 能够更好的起到服务的作用, 档案事业也能更好的发展。

5 结束语

整理与保护 第9篇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土地整理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大耕地面积, 确保耕地达到较高的质量, 同时还能促使其总量始终维持动态平衡, 从而积极的促进农业生产获得较高的效率。但是目前很多地区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 往往过于注重耕地面积的不断增加, 而忽视了土地生态保护, 从而导致土地整理中的土地生态保护存在较多的问题。

1.1 水土流失加剧

在整理土地的过程中, 整理作业经常会面临一些利用率较低, 或者坡度较大的土地, 一般整理之后, 耕地面积就会进一步的扩大, 且生态条件也会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改善。虽然在土地整理之后, 生态系统会建立一个新的平衡, 但其原有的平衡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土地生态保护中出现一些问题, 并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缓冲性。

1.2 影响景观及生物的多样性

在土地整理的整个过程中, 还会涉及到建设农村道路以及灌溉排水设施等工程, 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物的栖息地, 同时还会破坏生态环境, 并进一步的简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从而影响到景观以及生物的多样性, 进而破坏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功能性。

1.3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尽管土地整理能够进一步的使耕地面积扩大, 但实际上, 区域中扩大的耕地由于从未进行耕种, 因此很难保证其肥力。因此经过土地整理之后扩大的耕地, 人们在进行耕种的过程中, 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加大化肥的使用量。同时土地整理之后, 还有可能增加土地病虫害, 而在利用这些耕地时, 就必须喷洒一些农药加以处理, 以防止病虫害。这样一来, 不仅会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变得更加的严重, 同时还会二次破坏土地生态系统, 并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从而严重的违背了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

2 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整理与土地生态保护的措施

2.1 对土地整理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的增大可耕地面积。但是也不能仅仅只为了耕地面积的扩大, 而进行盲目的扩张, 例如占用林地或者湿地。因而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 对于整理的“度”, 就需要加以合理的控制。实际上在土地整理进行的过程中, 其针对的对象主要是耕地范围内散步的其他土地, 或者具有较低利用率的耕地以及林地和园地等。值得注意是, 耕地面积的扩大, 并不是对其他的土地进行占用, 例如沼泽地。因此在整理土地时,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土地整理可以针对山坡荒地等来进行, 但是在整理这些土地时, 必须对山坡的坡度进行考虑。一般是土地整理是针对土层较厚、坡度较小的土地。二是土地整理不能针对受污染的土地, 而只能将这些土地逐渐开发成生态园林。三是对于一些荒草地、河道中的滩涂, 以及水库周围等的土地, 均不能通过土地整理变成耕地。

2.2 保护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 如果能够促使非农作物始终保持生物多样性, 这将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保护土壤生物以及避免土壤被侵蚀等。因而在土地整理进行的过程中, 通常对于其他自然区域与农业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同时要对农业区域中,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的认识, 而不是仅仅依靠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在不影响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 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景观以及生物的多样性, 并从遗传多样性以及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执行和落实。

参考文献

[1]郧文聚, 宇振荣.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 2011, 06:4-9+19.

[2]卢新海, 龚茂盛.农村土地整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优化整合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 2014, 01:33-37+43.

[3]王莹, 于淼, 王阳, 廖海英.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整理分析——以大梨树村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2:97-99.

[4]吴琼.土地整理中生态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展望, 2016, 17:84.

整理与保护 第10篇

一、铜梁龙舞的发展现状分析

铜梁县党委、政府把龙文化视为文化产业的重点工作, 出台了《关于加快龙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 成立了铜梁县龙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将龙文化特色产业纳入了铜梁县“十二五”发展规划。重庆文化中心制作了铜梁龙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并纳入了重庆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铜梁龙舞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龙文化, 并刺激了其它龙文化的发展。从今天的铜梁龙发展来看, 铜梁龙似乎进入了一个成长期。处于成长中的铜梁龙该怎样来继续上升是我们该思考的, 因为在龙舞的发展中不断的都在面临着自我改革谋求发展, 铜梁龙舞的发展不仅受制于当地的诸多对不利的因素, 更必须直面传承人才的紧缺等现实困境。客观的讲, 铜梁龙舞文化在一片辉煌的背后难以掩盖诸多隐忧。

(一) 铜梁龙舞的整理维护与技艺传承堪忧

正如2004年的龙舞比赛中, 新兴崛起的舞龙队的整体素质体现为:1.队员年轻化, 平均年龄20岁左右;2.经过专业训练, 其舞蹈记忆高超, 身体灵活性强, 大多具备专业体操和舞蹈的基础, 表现出专业化很强的技艺水平, 逐渐的脱离民间的“自娱气质”, 而走向“专业气质”;而铜梁的队员, 平均年龄超过了35岁, 在技巧和灵活上自然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造成这种局面的首要原因是传承人匮乏, 铜梁龙的传授方式是口传身授的师传或是家传的模式, 不论彩扎艺术还是玩舞艺术均没有图文记载, 更谈不上音频记录, 随着老艺人的不断减少, 铜梁龙的许多样式和套路都已失传, 其品种和传统元素也在不断减少, 铜梁龙舞蹈的艺术传承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 铜梁龙舞已越来越缺乏含金量的创编和传承活动了。

(二) 铜梁龙新媒体文化的宣传系统有待加强

铜梁龙文化宣传的系统性不够, 就目前来看, 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从宣传内容上看, 目前局限在大大小小的龙舞活动方面, 对龙舞艺术本身的内涵、价值、和魅力宣传不够, 对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情感的纽带以及龙舞艺术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很少阐释, 对铜梁龙彩扎艺术则基本未提及, 从宣传的形式上看, 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媒体互联网, 利用得很不够, 几家龙舞艺术团体借助一些网站的服务器对自己的企业走了宣传, 但宣传内容呆板, 缺少更新。而由政府主导的专题性的、动态的、内容全面的宣传网站则没有建立, 缺少主流声音的铜梁龙灯给外界的印象是模糊甚至是混乱的。

二、铜梁龙舞的整理保护与传承

铜梁龙舞的繁荣兴旺, 实属可喜可赞。同时, 在时代发展的机遇下铜梁龙舞的发展也将面临巨大的压了和挑战。在光彩的成绩背后潜在着的问题, 值得我们深思, 如何去保护铜梁龙舞, 将铜梁龙舞文化与新媒体高度整合的全面宣传、铜梁龙舞技艺及制作工艺在高校中的有效的传承就更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

(一) 政府牵头文化整理与保护, 市场推广促进文化延续

首先, 政府作为文化发展中的支持、保护作用尤为关键。现在国家越发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和扶植, 而铜梁文化部门也在积极应对未来的发展中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针对铜梁龙舞产业的财政拨款、训练参赛的经费, 专业舞蹈团队的培养经费等都应纳入政府的支持范畴内。2.政府尚未系统明确地收录及规范铜梁龙的技法及其制作工艺的传承人, 管理制度还有待提高。3.关于铜梁舞龙的书籍严重缺乏, 仅有的几本也只是关于舞龙运动表演的书籍, 对于龙舞艺术、文化著作的鼓励与主动传播也需要政府大力扶持。4.铜梁龙舞的宣传力度不够。目前的宣传内容局限在龙舞活动方面, 对铜梁龙彩扎艺术和龙舞本身的价值以及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情感的宣传不够;缺少对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宣传工具的利用, 未能把铜梁龙舞的产品品牌进行整体性包装, 从而产生经济效应。由铜梁县委、政府应把铜梁龙舞产业作为创意源泉、地方品牌和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来大力扶持, 同时由政府出面组织相关团体收集和整理与铜梁龙舞相关联的艺术, 并建立档案, 分门别类, 实行针对性的保护, 更将有力促进相关核心技术的传承与保留。

(二) 大力发展高校基础教育, 注重人才培养与保护

对于人才的培养与保护, 更是关乎铜梁龙舞的直接发展与传承。除了之前提及的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外, 铜梁龙舞的人才队伍的素质提高也尤为重要。首先, 从事龙文化产业的人员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补充, 而解决人才问题, 不仅要在铜梁龙舞的原产地加强传承人员的保护与扶持, 更应走入高校必牢抓“基础”与“核心”。其次, 从事龙舞教习的骨干队伍需要壮大。再次, 舞龙队伍应减少人员的流动性, 以稳定中逐步形成创新和发展。最后, 加强研究经费的投入, 对龙文化研究的深入、交流将形成有效的促进。所谓“基础”则是在高校建立铜梁龙舞的产学研基地, 不仅能促进高校专业学生学习铜梁龙舞的各项技艺, 更将有效地运营高校的各项产业研究资源, 为铜梁龙舞的相关产业链寻求更多的稳定、长期的展示和弘扬的平台。同时, 学习及政府更应利用专项资金, 扶持与支持身怀绝技的传承人走进校园, 进行文化技艺的交流与指导, 弘扬濒危的铜梁龙舞文化。

要让铜梁龙舞文化能更好的发展, 就要对铜梁龙舞文化进行全面的保护。铜梁龙舞文化是来源于民间的民俗文化, 即要注重其群众基础, 也需要政府的扶持与科学化的市场管理。保护与传承密不可分, 只有让铜梁龙舞文化在民间生生不息, 才能使铜梁龙舞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铜梁龙舞自媒体推广的发展路径思考

铜梁龙舞的发展, 单纯倚靠铜梁龙舞的对外表演与传统的倚靠外力来宣传的推广途径已经远远不够。因此, 将龙舞文化与互联网产业、自媒体推广宣传发展相结合, 才能更好的促进龙舞文化的延续与前行。而针对自媒体的推广发展路径, 主要还是要围绕着自媒体平台的体系化运作与“自媒体+新媒体创新运用”两个方面进行。

(一) “文创+商业”的平台化运营, 自媒体的发展之路

毫无疑问, 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不断完善, 以微博、微信为展示媒介的艺术推广日趋频繁。这种基于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展览形式, 利用网络空间的外延性, 将传统的文化与艺术作品的空间范围外延放大, 增强了艺术传播速度和覆盖面, 成为一种极具时效性的文化艺术传播方式。

那么, 铜梁龙舞作为传统的舞蹈艺术, 如何建立起一个具有极强文化艺术特色而又能够引发关注与传播, 又能促进艺术市场化运作的自媒体平台, 则需从“文创+商业”的思维模式进行探索思考:

第一, 自媒体邀请制:区隔于一般传统自媒体“自吹自擂”的传播方式, 首先铜梁龙舞需要开辟的是一个自媒体平台。前期可采取邀请制, 邀请国内文化、艺术、舞蹈、影视等领域的知名自媒体作家, 以及知名铜梁龙舞艺术家、其他舞蹈类艺术家入驻这个平台, 对这些自媒体作家与艺术家的文章进行重点推荐, 给予大流量的输入 (这个极其重要) 。

第二, 博客、微博、来往的互通。针对80、90后的青年族群使用频率极高的博客、微博 (新浪微博) 、微信这三大平台贯穿运用, 信息的同步化传播, 表现形式的多维度, 将能创造出更加新型的传统文化艺术的自媒体平台。

第三, 公益、商业活动的及时线上直播。时时更新铜梁龙舞的表演动态, 不仅能更加生动的展示铜梁龙舞的艺术魅力, 更能够促进铜梁龙舞的商业化运营的宣传与推广, 同时更能通过相关粉丝的传播, 促进铜梁龙舞商业化运作的更多可能性。自媒体的进一步发展趁势, 能更快地促进铜梁龙舞在互联网上找到新的商业模式与经济增长契机。

(二) 结合新媒体发展, 形成铜梁龙舞创新宣传突破

传统文化传播、非遗传承一直受到宣传途径及渠道的限制, 而作为目前互联网的爆发时代, 将铜梁龙舞与互联网、新媒体相结合, 不仅是迎合了当代青少年的喜好, 更是将用他们最喜欢、最习惯的方式, 让铜梁龙舞走近大众, 让古老而神秘的传统文化变得更“接地气”。

除了官方渠道上建立专业氛围浓厚的“高、大、上”网站不同的是, 我们更可以利用自媒体与新媒体的崛起, 展示的是贴近大众生活的铜梁龙舞文化信息, 无论是创新性的龙舞产品、传承人的绝技绝活, 还是社区居民“看龙舞、学龙舞、玩龙舞”的精彩故事, 都很容易引起年轻人的注意。利用新媒体传播快、传播广等特点, 以自媒体为核心, 开启一个新的、有生活之根的铜梁龙舞平台, 运用新媒体的互联网时代保障了文化信息的全球化传播模式。对那些青睐网络的年轻人来说, 铜梁龙舞不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而是能够切实看到绝活、找到乐趣。利用网络新媒体来加大宣传, 从而让更多人看到铜梁龙舞的价值, 让更多人了解、喜欢铜梁龙舞。同时, 借助互联网手段, 让铜梁龙舞的代表性传承人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 将自己的技艺展示给年轻人, 吸引他们的加入, 以解决铜梁龙舞传承中师资、生源信息不对称, 传授成本高等问题。

四、总结

整理与保护 第11篇

目前, 电子文件归档的类型有磁盘、光盘、磁带,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应按档案种类分别整理组盘。

1.1 文书电子档案整理

一是内部文件。以年度、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一按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二将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的文件分盘保管, 便于按不同年代、不同期限定期拷贝, 以延长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寿命。将同一归档部门的文件集中在同一盘上方便利用。为了确保文书电子文件组盘统一规范, 应由档案部门在接收归档文件时集中完成, 组盘后, 档案人员应以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和规范命题, 并建立文书档案盘内文件目录, 便于计算机对盘内文件查找。二是外来文件。通过文书室处理, 扫描成影像文件进入网络, 各类公文的传递、批办、督办均在网上操作。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由业务部门掌握, 处理完毕的文件由承办部门根据文件的重要性, 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 按归档键转入档案部门, 档案人员审查后, 加上档案管理信息, 如:分类号、档号等, 然后进入档案数据库。如要查询, 则可通过各个网络终端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查询。

1.2 科技电子文件归档

科技电子文件档案种类较多, 可以按照基建、设备、科研、房地产、声像档案分类管理, 然后再按项目归档。

1.2.1 基建档案。

基建档案的形成一般是利用计算机打印使用规范的纸张输出的, 所以, 数据信息整理时就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输入, 对纸质文件的实体进行扫描, 并按案卷号、图号、序号连接起来, 使终端用户直接检索到每一张图纸资料。

1.2.2 设备档案。

企业引进技术和购置各种设备时, 外商提供资料、图纸的载体形式逐渐向电子文件方向发展, 国内设计院设计的产品也逐步实行了CAD设计, 而且企业的总图管理也采用了电子化。所以, 在引进设备时必须在合同中明确提出电子文件的必要条件, 如:系统环境、工作平台、文件格式、缩微胶片等等。在移交电子文件软盘、光盘或其他载体的同时, 应该附上电子文件内容说明和注意事项。

1.3 会计电子文件整理

1.3.1 工资单。

工资以光盘形式归档时, 应附有纸质的每月工资汇总表, 并列出单位、名称、代码、人数、明细工资等, 同时还应附移交清单, 作为财务和档案部门双方交接时的凭证。

1.3.2 账簿。

企业会计账簿内容已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 现在看到的实物实际上是计算机的打印件, 计算机账簿的格式比较统-, 其内容也可以光盘形式保存。但光盘归档时必须启用账簿交接表, 填明机构全称、账簿名称、编号、账簿页数、启用日期, 负责人、主管会计、审核、记账等人员必须签名, 以增强账簿的真实性和凭证作用。

2 电子档案的保护

由于归档电子文件以脱机方式保存, 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电子文件还是用软磁盘保存。光盘作为新型的存贮载体, 比磁盘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有利于归档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 因此, 提倡档案部门配备光盘刻录仪, 将归档电子文件转储到光盘上。但是, 刻录仪一时还难以普及, 所以, 软磁盘和光盘的保护仍是当前归档电子文件载体保护的重点, 必须制定保护措施。

2.1 软磁盘的保护

2.1.1 统一软盘的规格, 使用3.5寸高密盘保存。

2.1.2 把住软磁盘质量关。

软磁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磁盘信息的保存寿命, 高质量的软磁盘在良好的保管条件下可保存近10年, 而低质量软磁盘往往不到一年, 就读不出数据。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质量低劣产品, 所以在选购软磁盘时要认真把好质量关。

2.1.3 规范保管条件。

要求软磁盘存放在无强磁场干扰、无震动、无尘、无腐蚀气体和温湿度适中的环境里, 环境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 温度控制在14~24℃。

2.1.4 加强病毒防范。

要求各业务部门加强计算机的病毒检测, 确保保存电子文件的磁盘不带病毒, 并将磁盘经常置于保护状态。

2.1.5 对加密盘的管理。

有的电子文件在存盘时进行过加密或隐含文件名, 如果密码或文件名被遗忘, 电子文件就难以打开。所以对这类文件应该解密或显现文件名后再归档保存。

2.1.6 在条件允许时, 及时将存贮电子文件的软磁盘载体更换成光盘, 便于长久保存。

2.2 光盘的保护

2.2.1 规范排放和使用。

光盘的存放应置于盒中直立放置, 避免大量堆叠, 以防光盘翘曲,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摩擦和划痕造成光盘的损伤。

2.2.2 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

高温会使光盘氧化、变形或老化, 潮湿会使光盘片基霉变。为此光盘存放的温度宜控制在14~24℃, 相对湿度40%~65%。

2.2.3 注意避光。

光盘材料的塑料保护层对紫外光极为敏感, 阳光的直射会使光盘过早老化。因此, 光盘要十分注意避光。不管磁盘还是光盘, 定期复制是当前延长电子文件寿命的有效措施, 磁盘每2年, 光盘每5年转储一次, 转储后的载体与原载体同样编号保存。

3 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3.1 提高意识, 加强对电子档案的宣传。

要创造条件, 不失时机地做好电子档案的宣传工作。一是向有关领导宣传。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的电子档案利用事例, 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二是向电子档案的形成和和管理人员宣传。宣传电子档案的整理归档及保管规则, 保证电子档案的妥善、长久保存。三是抓住机遇, 服务中心工作, 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 以馆 (室) 藏电子档案为素材, 以简接制作电视专题片等形式为大局工作服务, 发挥电子档案的作用。

3.2 依法治档, 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电

子档案不同于传统的文书档案, 具有特殊的管理要求, 要改变电子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 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就必须对电子档案依法管理,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 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 规范电子档案的工作, , 还要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法规, 从电子档案的收集、形成到归档、移交, 档案室要统一进行管理, 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 , 对电子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做出明确规定, 使之有较强的制约作用, 并在实际工作中确保其执行和遵守, 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以确保电子档案及时、齐全、完整地归档, 集中统一管理, 提供方便利用。

3.3 加大投入, 不断改善保管条件, 电子档案

的保管要求条件较高, 需要恒温, 怕湿、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条件, 要结合长久保护和利用的需求妥善保管好电子档案。而目前电子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条件, , 短时间内要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因此, 要结合实际, 创造条件, 加大投入, 力求妥善保管好电子档案, 要尽可能实现电子档案独立成卷, 为电子档案创造适宜的保存条件, 使其得到妥善的保管和利用, 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3.4 加强培训,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电子

党案要有所发展, 关键还是靠人, 必须重视电子档案人员培养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 一要结合工作实际, 突出实用性。要加强与电子档案有关的内容, , 使其学有所用, 用有所为, 有更强的针对性。二要紧跟科技发展的进程, 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学好摄影知识、摄像知识、计算机知识等。发挥新技术、新知识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三要鼓励电子档案人员在职学习, 提高学历层次, 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电子档案管理队伍。

摘要:针对电子档案的整理、保护及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

上一篇:科学管理思想下一篇:纪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