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压疮集束化护理管理

2024-08-01

ICU压疮集束化护理管理(精选9篇)

ICU压疮集束化护理管理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ICU患者均到我院就诊, 入院时间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男性69例, 女性51例;年龄20~72岁, 平均年龄 (48.9±11.3) 岁;患者压疮危险评分按照Waterlow压疮评估量表[2]评分在8~16分;无凝血机制障碍、全身感染者;排除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P>0.05, 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压疮发生原因、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等, 勤更换床单、衣物,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舒适, 易出汗者需及时更换床褥, 勤擦拭身体, 更换内衣物。必要时使用间隔式充气垫床, 预防压疮的发生。每隔2 h对患者翻身一次, 左右侧卧交替, 以软枕垫高臀部。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 (1) 评估。护理人员需采用Waterlow评估量表对ICU患者压疮情况进行评估, 并及时将评估内容记录在护理单中, 作为交接班时主要参考内容。将压疮评分超过20分患者作为高危患者, 评估患者病因、用药情况, 提出必要预防、护理、治疗措施。 (2) 治疗。局部和全身治疗是压疮主要治疗方式, 需根据压疮分级, 按照不同分期处理原则进行处理。每隔1~3 d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动态管理, 确保治疗措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采取全身治疗时, 需对患者全身状况予以综合全面分析,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积极处理治疗。 (3) 减压。减压是预防和改善压疮的主要手段, 根据患者体质量、睡眠状况、营养状况, 合理选择充气床垫的压力档位, 白天未睡眠时, 充气间隔为6 min, 夜间入睡时, 充气间隔时间为2 h, 提高充气减压的效果。 (4) 基础护理。患者容易压疮部位积极清洁, 并涂抹爽身粉。重点关注易发生压疮的部位, 以透明贴减轻局部皮肤受压。使用约束带患者, 应重点观察约束部位皮肤, 以免躁动导致皮肤勒伤, 必要时在约束带皮肤表面放置纱布保护皮肤。 (5) 关注。重点关注患者受压部位皮肤并加以预防, 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 每隔5~10 min监测一次。护士之间需做好护理时间的衔接, 每隔15 min巡视一次病房, 医护之间加强沟通交流, 积极处理患者皮肤问题。 (6) 资料收集。护理人员需记录每位患者信息资料, 利于以后学习交流中积累资料。

1.3 评价指标。

压疮程度:按照美国压疮顾问小组 (NPUAP) 4级分期标准[3]对压疮进行分级。Ⅰ级:淤血红润, 局部发红, 累及表皮, 按压不退色;Ⅱ级:炎性浸润, 累及皮下组织, 水泡、破损;Ⅲ级:浅度溃烂, 压疮累及皮肤全层、肌层, 局部呈火山口样改变, 累及其他周围皮肤;Ⅳ级:坏死溃疡, 累及骨头、关节结构, 周围皮肤坏死, 形成窦道。

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包括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四个维度, 每个维度以百分制计算, 分数越高, 生活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此次研究数据。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 (n) 表示, 计数资料组间率 (%) 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压疮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5% (3/60) , 即2例Ⅰ级压疮, 1例Ⅱ级压疮;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18.3% (11/60) , 即5例Ⅰ级压疮, 3例Ⅱ级压疮, 2例Ⅲ级压疮, 1例Ⅳ级压疮;两组对比,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精神健康 (78.9±12.3) 分、社会功能 (79.1±11.5) 分、躯体功能 (19.5±12.3) 分、生理功能 (79.2±11.5) 分, 对照组患者和精神健康 (56.4±15.8) 分、社会功能 (57.0±17.2) 分、躯体功能 (58.1±16.4) 分、生理功能 (57.3±15.2) 分,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

3 讨论

ICU患者病情复杂, 肢体受限等因素, 使ICU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 压疮是由于患者肢体突出部位受到长期压迫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组织坏死等症状[5]。患者在发生压疮后, 其病情会影响疾病治疗, 严重者会合并感染、出血等症状, 甚至是死亡。因此重视患者压疮的发生, 采取必要处理措施则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ICU患者, 在发生压疮后, 其病情进一步加重, 影响了病情治疗。为此对ICU患者开展压疮管理工作, 增强护理人员的压疮预防意识, 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风险预测能力。在此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18.3%, 且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果显示, 对ICU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 可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 同时可减轻压疮发生的程度。

护理人员在日常压疮管理中, 需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护理工作, 严格按照压疮集束化护理原则, 谨遵医嘱有效处理, 尽早发现患者的皮肤变化, 积极判断压疮风险性, 尽早处理。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 医护人员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 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6]。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规范合理的护理工作, 优化护理服务, 为护理人员提供有计划、预见性的护理工作, 可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较对照组好, P<0.05。由此可见, 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 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时, 需根据患者皮肤特点, 制定的压疮预防护理措施, 明确患者压疮发生原因, 指导患者正确翻身。在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时, 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 优化护理服务, 可促进患者更好恢复, 临床价值确切。

摘要: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ICU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分别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18.3%, 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较对照组好, P<0.05。结论 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可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 效果显著。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策略,ICU患者,压疮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雪英.ICU老年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集束化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27) :145-146.

[2]徐喆阳, 谢浩.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概况[J].当代医学, 2010, 16 (9) :26.

[3]张允, 陈建芬, 黄晔等.集束干预策略防治ICU压疮高危患者I、Ⅱ期压疮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32) :5885-5885.

[4]苏丽莹.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 2014, 35 (26) :5971.

[5]时凤云.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压疮形成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8) :1710-1712.

ICU压疮集束化护理管理 第2篇

10月本院收治的ICU患者3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所有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记录,并对非计划性拔管导致的并发症或者死亡情况进行统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两组患者的责任护士分别进行自我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6.7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非计划性拔管导致1例并发症,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死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88.33%);观察组责任护士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评分(96.25±3.8)分及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5.86±3.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斧正编辑1366273999集束化护理,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其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Research of ICU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Cluster Nursing/HUANG Shu-ping,CHEN Wen-yang,WU Ping-me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4):089-09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ICU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cluster nursing.Method: 360 ICU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13 to Octo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contained 180 cases)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routine care intervention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s.All the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events and complications or deaths were recorded.Pati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urvey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and the self-eval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duty nurses as well.Result: The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22%,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6.70%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1 pati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ed complications due to unplanned extubation,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6 patients had the same problem and 2 cases died.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22%,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88.33%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elf-satisfaction on jobs of nur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scored(96.25±3.8)points,as well as the master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cored(95.86±3.6)points,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uster bundled nursing on ICU patients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event,brings good effect and worthy of widely used.【Key words】 ICU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Cluster bundled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Huizhou 516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4.026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也称意外拔管,主要表现为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而拔出导管或导管出现意外的滑落,导致导管的脱出与医护人员的不当操作有一定关联[1]。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引发医疗纠纷。传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方法主要是针对患者情况及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被动预防措施,使导管护理缺乏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及全面性,不能有效避免非计划性拔管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集束化(Bundle)护理方案是指运用循证医学,将目前已证实有效的一系列操作、治疗、护理等措施集合在一起,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最好的处置。集束化护理作为主动预防措施,与传统的被动预防相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临床研究表明,共同实施每个护理措施比单独实施更为有效[2]。本院ICU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进行的集束化护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36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身上至少存在1根导管,如导尿管、引流管、胃管或者静脉留置针等;(2)患者入住ICU的时间超过1 d。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主要疾病、插管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前,指定专业人士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对ICU的全体护理人员采取统一措施及标准要求。将导管拔脱的相关危险因素设为评估表中的项目,通过制定风险评估表全面评估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度,对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包括入室前访视、床头悬挂“防脱管等级”标志、妥善固定导管、合适体位、适当约束、合理使用镇静药物、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加强巡视及查房、观察药物副作用、告知患者及家属管道留置的必要性及用途、心理护理等。具体表现在:(1)由于不同ICU患者关于非计划性拔管存在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当班的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舒适程度、意识状态、年龄、配合程度、导管数目以及可能存在的高危拔管时段进行有效的评估。特别是对于中夜班的护士而言,应该对患者可能存在的拔管风险具备预见性,做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准备。(2)由于ICU患者均随身伴有较多的导管,严重的病情加之较差的身体舒适度,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配合。为此,当患者处于清楚意识状态时,当班护士需要做好相应的解释沟通,应向患者介绍清楚关于每根导管的作用、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非计划拔管会带来的后果,力争取得患者的配合,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请求家属的协助。而针对意识状态不清晰的患者,不但要做好约束护理工作,还需要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向家属讲解约束的重要性、方法、患者的配合程度、危险因素以及当前存在的管道防护困难等,尽可能得到家属的理解,一旦有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由于已经事先告知了家属,便能使其理解ICU中存在的护理难题,对护理工作给予谅解。(3)在管道安全护理工作中除了责任心,还需要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为此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具备预见性的护理意识。(4)虽然ICU患者的护理均属于特级,但护士责任心的差异在巡视与防护的环节中也导致了不同的执行力。为此有必要加大惩罚与教育力度,进而引导护士思想觉悟性的提高,令护士意识到重视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性。(5)在利用改良技术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时,还应当考虑固定后是否有利于患者翻身、坐起等活动,为此需要对导管进行妥善的固定。(6)对患者的约束,应当依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合理有效的约束,避免过度约束。由于ICU患者的意识处于模糊的状态,难以联想到躁动患者在挣脱和自解约束带的能力,虽然对过度约束进行了排除,但还是需要勤检查、勤巡视、勤调整来保证有效的约束。(7)非计划性拔管一般的发生时段在中夜班或者人力缺乏时,为此护士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与护士的护理能力水平,做出合理的调班,保持护士的性格、资历以及互助程度上的合理搭配。在交接班中,护士长需向低年资护理人员说明本班的重点防范对象、事项以及解决途径,必要时增加人力。(8)在经过所有宣教、约束之后,若患者依然处于躁动状态,则需要采取镇静措施,但要避免过度镇静,仅仅使患者保持安静,达到服从指令、易于唤醒的目的即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 对所有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记录,出现1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算作1例,统计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例数。对非计划性拔管而导致的并发症或者死亡情况进行统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采用百分制,对两组患者中的护士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分数越高说明护士自我评价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进行,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并发症和死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行拔管3例,意外脱落1例,其中1例出现并发症,无患者死亡,非计划性拔管率2.22%;对照组自行拔管7例,意外脱落5例,其中7例出现并发症,并且4例死亡,非计划性拔管率6.67%。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患者满意96例,较满意61例,较不满意18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97.22%;对照组满意49例,较满意76例,较不满意34例,不满意21例,满意度88.33%。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护士自我评价 观察组的护士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评分为(96.25±3.8)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5.86±3.6)分;对照组分别为(87.26±2.50)分、(88.35±2.90)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非计划性拔管是当前ICU治疗中护士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对ICU的医疗护理存在严重的威胁。近几年来有关文献报道,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3]。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后,在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会有所延长,加大拔管和再置管的难度,对局部造成再次损伤,增加患者痛苦,加大感染的可能性,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4]。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比如实施“根因分析法”来对此事件进行防范,以及制定集束化护理措施[5]。本研究针对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采取了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防范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与患者的自身因素有一定的关联,大部分出现自行拔管的患者属于高龄阶段。由于老年人情绪相对容易变化、性格较为固执,且对于置管缺乏适应,再加之侵入性置管会给老年患者的心灵以及躯体带来创伤性的打击,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6]。ICU患者也可能会由于意识障碍,在烦躁不安的情况下出现四肢或者躯干的过度活动而造成无意识性拔管。患者夜间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容易发生神志恍惚,进而导致拔管行为出现。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患者的身体遭受约束之后容易出现身心疲惫,易怒、气恼的情绪容易爆发,患者的行为会失去理智,使ICU患者的躁动增加进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出现[7-8]。导管本身会对非计划性拔管有一定的影响,患者会因各类插管的束缚出现不适,比如气管插管者会出现咽痛、鼻、口的不适应,感觉有异物或者堵塞的存在;留置尿管会使患者出现尿痛、尿急的不适应感;胃管容易出现咽部恶心、肿痛[9-10]。相关研究者发现,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合理化排班制,加强了在巡视过程中的防护,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约束,降低了患者自行拔管的概率,进而也会对患者由于非计划性拔管而导致并发症与死亡率有所降低[11-12]。本次研究也发现,在对患者的约束中,依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合理有效的约束,避免过度约束,可明显降低自行拔管的几率,最终只有1例患者有并发症的出现。这也可能是因为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之后,安全教育和防范方面也随之加强,同时护士长针对患者的病情与护士的护理能力水平,进行了合理的排班,保持护士的性格、资历以及互助程度上的合理搭配。在交接班中,护士长对低年资护理人员就本班的重点防范对象和注意事项以及解决途径进行解释说明,在必要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定的人力。在此过程中,期刊编辑993383282当发现患者有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也能够相应的及时采取措施,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死亡率。

非计划性拔管也可能是滑落所致,经口气管、胃管的固定胶布或者固定贴,容易因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和汗液的污染失去黏性,进而不能较好的固定;也可能由于气管插管充气不足、气囊漏气、在放气时出现因外力作用而导致的脱落。一些深静脉置管的敷料或者缝线脱落后,若未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重新固定,也易致管的脱落[13-14]。本次研究发现,在集束化护理过程中,利用改良技术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后,出现意外脱落的患者仅为1例。

相关研究显示,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临床经验以及对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视度都会对该事件产生影响[15]。为提高ICU护士在防范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主动性,在实施集束化护理过程中,本院对护士开展了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制定出了规范性的技术培训方案。本研究表明实施集束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尽可能控制了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实施,将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降低至最低限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士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均有显著提高。

ICU压疮集束化护理管理 第3篇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05-02

人工气道主要指的是通过患者的口腔以及鼻腔,将导管植入,进而形成一种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主要功能是避免患者发生气道堵塞的情况,进而为患者的呼吸通畅做出充分保障。针对患者在选择呼吸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治疗前后,选择有效方法实施气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为了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ICU人工气道患者,为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最终获得显著效果,现将具体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6.5±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1±1.5)岁。将患有对最终治疗效果造成干扰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按照常规方法对其实施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为患者讲解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疾病知识。之后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确保导管始终通畅。同时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用手卫生,做到无菌操作。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选择集束化护理的方法。具体内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①防止患者出现意外脱管的情况 针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针对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需要利用胶布进行交叉缠绕,最后有效固定于患者的面颊部。并且选择透明敷贴(3M)对其进行固定,共需要固定2次。将患者颜面部的油渍以及汗渍及时清除。针对实施气管切开患者,需要对导管系带松紧度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可以容纳一手指为最适合。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选择在患者的颈部皮肤系带缠绕位置,粘贴透明贴(一圈),有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保护。当患者临床意识转为清醒后,同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使患者能够意识到导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患者讲解导致表现出不适感的原因,并且使患者了解不说话的目的。引导患者利用非语言进行交流,针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需要全力满足,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使患者有效树立同疾病对抗的信心。针对在短期难以拔管的患者,对其选择药物镇静治疗的方法,将患者临床舒适感提高。与此同时,需要制定每天唤醒计划,即在每天停止使用镇静剂,一直到患者的临床意识有效恢复,对患者当前疾病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做到早期脱机以及早期拔管。针对表现出拔管倾向的患者,利用约束带对患者的上肢进行约束,避免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2]。②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针对未表现出任何禁忌症的患者,按照常规将患者的床头抬高,角度为30°~45°。针对实施鼻饲饮食的患者,需要利用饮食泵对患者输注营养液,要求速度缓慢。与此同时选择加快患者胃肠蠕动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肠鸣音的情况给予认真观察,避免出现胃胀的情况。每间隔4h对患者胃内潴留量进行1次检查,当大于200min后,停止对患者实施鼻饲营养液,避免患者出现呕吐误吸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口腔内部细菌表现出定植的情况,每天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小于2次的口腔护理。通常选择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当对患者留置人工气道的时间大于5d,选择益口漱口液。③避免患者深静脉栓塞的情况对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活动量显著减少,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要求患者穿弹力袜,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

1.3评价标准主要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且统计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在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两方面,时间越短表示效果越好,并发症方面,结果越小表示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ICU患者完成手术后每一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分别利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表示本次研究的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计统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以及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在其完成手术后对其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凸显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05-02

人工气道主要指的是通过患者的口腔以及鼻腔,将导管植入,进而形成一种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主要功能是避免患者发生气道堵塞的情况,进而为患者的呼吸通畅做出充分保障。针对患者在选择呼吸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治疗前后,选择有效方法实施气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为了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ICU人工气道患者,为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最终获得显著效果,现将具体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6.5±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1±1.5)岁。将患有对最终治疗效果造成干扰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按照常规方法对其实施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为患者讲解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疾病知识。之后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确保导管始终通畅。同时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用手卫生,做到无菌操作。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选择集束化护理的方法。具体内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①防止患者出现意外脱管的情况 针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针对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需要利用胶布进行交叉缠绕,最后有效固定于患者的面颊部。并且选择透明敷贴(3M)对其进行固定,共需要固定2次。将患者颜面部的油渍以及汗渍及时清除。针对实施气管切开患者,需要对导管系带松紧度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可以容纳一手指为最适合。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选择在患者的颈部皮肤系带缠绕位置,粘贴透明贴(一圈),有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保护。当患者临床意识转为清醒后,同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使患者能够意识到导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患者讲解导致表现出不适感的原因,并且使患者了解不说话的目的。引导患者利用非语言进行交流,针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需要全力满足,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使患者有效树立同疾病对抗的信心。针对在短期难以拔管的患者,对其选择药物镇静治疗的方法,将患者临床舒适感提高。与此同时,需要制定每天唤醒计划,即在每天停止使用镇静剂,一直到患者的临床意识有效恢复,对患者当前疾病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做到早期脱机以及早期拔管。针对表现出拔管倾向的患者,利用约束带对患者的上肢进行约束,避免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2]。②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针对未表现出任何禁忌症的患者,按照常规将患者的床头抬高,角度为30°~45°。针对实施鼻饲饮食的患者,需要利用饮食泵对患者输注营养液,要求速度缓慢。与此同时选择加快患者胃肠蠕动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肠鸣音的情况给予认真观察,避免出现胃胀的情况。每间隔4h对患者胃内潴留量进行1次检查,当大于200min后,停止对患者实施鼻饲营养液,避免患者出现呕吐误吸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口腔内部细菌表现出定植的情况,每天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小于2次的口腔护理。通常选择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当对患者留置人工气道的时间大于5d,选择益口漱口液。③避免患者深静脉栓塞的情况对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活动量显著减少,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要求患者穿弹力袜,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

1.3评价标准主要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且统计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在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两方面,时间越短表示效果越好,并发症方面,结果越小表示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ICU患者完成手术后每一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分别利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表示本次研究的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计统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以及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在其完成手术后对其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凸显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05-02

人工气道主要指的是通过患者的口腔以及鼻腔,将导管植入,进而形成一种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主要功能是避免患者发生气道堵塞的情况,进而为患者的呼吸通畅做出充分保障。针对患者在选择呼吸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治疗前后,选择有效方法实施气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为了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ICU人工气道患者,为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最终获得显著效果,现将具体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6.5±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1±1.5)岁。将患有对最终治疗效果造成干扰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按照常规方法对其实施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为患者讲解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疾病知识。之后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确保导管始终通畅。同时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用手卫生,做到无菌操作。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选择集束化护理的方法。具体内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①防止患者出现意外脱管的情况 针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针对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需要利用胶布进行交叉缠绕,最后有效固定于患者的面颊部。并且选择透明敷贴(3M)对其进行固定,共需要固定2次。将患者颜面部的油渍以及汗渍及时清除。针对实施气管切开患者,需要对导管系带松紧度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可以容纳一手指为最适合。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选择在患者的颈部皮肤系带缠绕位置,粘贴透明贴(一圈),有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保护。当患者临床意识转为清醒后,同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使患者能够意识到导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患者讲解导致表现出不适感的原因,并且使患者了解不说话的目的。引导患者利用非语言进行交流,针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需要全力满足,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使患者有效树立同疾病对抗的信心。针对在短期难以拔管的患者,对其选择药物镇静治疗的方法,将患者临床舒适感提高。与此同时,需要制定每天唤醒计划,即在每天停止使用镇静剂,一直到患者的临床意识有效恢复,对患者当前疾病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做到早期脱机以及早期拔管。针对表现出拔管倾向的患者,利用约束带对患者的上肢进行约束,避免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2]。②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针对未表现出任何禁忌症的患者,按照常规将患者的床头抬高,角度为30°~45°。针对实施鼻饲饮食的患者,需要利用饮食泵对患者输注营养液,要求速度缓慢。与此同时选择加快患者胃肠蠕动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肠鸣音的情况给予认真观察,避免出现胃胀的情况。每间隔4h对患者胃内潴留量进行1次检查,当大于200min后,停止对患者实施鼻饲营养液,避免患者出现呕吐误吸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口腔内部细菌表现出定植的情况,每天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小于2次的口腔护理。通常选择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当对患者留置人工气道的时间大于5d,选择益口漱口液。③避免患者深静脉栓塞的情况对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活动量显著减少,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要求患者穿弹力袜,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

1.3评价标准主要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且统计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在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两方面,时间越短表示效果越好,并发症方面,结果越小表示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ICU患者完成手术后每一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分别利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表示本次研究的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计统学意义。

2结果

ICU压疮集束化护理管理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入院的4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入院的4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此研究拟案已通过关于医学伦理方面的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ICU的纳入标准。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8~72岁,平均(48.8±6.2)岁;各种类型的休克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严重水、电解质平衡失常8例,严重创伤4例,严重中毒2例,复苏或大手术后1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1~74岁,平均(47.1±6.9)岁;各种类型的休克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严重水、电解质平衡失常7例,严重创伤3例,严重中毒2例,复苏或大手术后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收治指征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ICU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接受ICU医护人员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主要内容:(1)每日镇静中的唤醒;(2)呼吸机撤离试验中的呼吸同步;(3)镇静和镇痛药的选择或应用;(4)谵妄的监测和处理;(5)早期运动和锻炼。同时对于所有患者,ICU护理人员应重点观察其临床生命体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责任医师并协助解决问题。

1.3 检测方法[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问卷进行测定,全卷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70~85为较满意;<70分为不满意。其中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Epidata3.1录入数据,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护理满意度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观察组对护理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大众生活水平和医学及护理学快速发展的今天,ICU已成为更多危重症患者的第一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护理操作管理要求也随之提升,高效率的临床治疗手段与成熟的护理管理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最佳的医疗效果[3]。ICU医护人员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集束化策略,即ABCDE Bundle,其主要内容包括A(awakening)每日镇静中的唤醒;B(breathing)呼吸机撤离试验中的呼吸同步;C(choice)镇静镇痛药物选择;D(delirium)谵妄的监测处理;E(early)早期运动锻炼。ICU患者较为特殊,由于纳入指标的特殊性,ICU患者往往存在生命危险,故而存在治疗意义的护理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4]。为探讨ICU医护人员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将我院8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数据显示,观察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观察组对护理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明显性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看出,在ICU医护人员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同时经过科学化管理及护理,减轻了疼痛、躁动及谵妄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ICU医护人员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护理借鉴推广性。

参考文献

[1]周丹,李红岩,邢金燕,等.ICU医护人员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J].齐鲁医学杂志,2015(5):597-598.

[2]陈娟.护士主导的镇静和镇痛安全管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2016,3:119-121.

[3]周雪锋.ICU患者使用镇静剂和镇痛剂的观察与护理[J].医药,2015(15):48.

ICU压疮集束化护理管理 第5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压疮,集束化护理

压疮是因为患者的压力或者是因为压力联合剪切所导致的局部损伤, 因此出现压疮情况主要是集中在患者的骨头较为突出的位置, 这是因为患者进行治疗所经历的时间较长[1,2]。出现压疮情况的患者会有非常严重的心理负担, 更加严重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且对于患者的治疗来说因为持续的时间非常长, 治疗费用也会随之增长, 这些情况非常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也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3,4,5]。因此如何采用较为有效的护理方法是解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对于患者来说集束化护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模式, 它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护理的资源, 对患者进行护理, 也可以保证所实施的效率要高于单独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效率。因此本文是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引进集束化护理的理念, 从而在集束化护理前提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压疮管理的应用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高危压疮患者作为对照组, 将2015年1-12月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高危压疮患者作为试验组。纳入标准:伤后24 h内来院, GCS评分为5~8分;年龄18~75岁;24 h内Braden评分高危压疮风险评分均≤12分 (Braden评分参考文献[6]) ;排除标准: (1) 入院时皮肤有破损; (2) 存在不易观察皮肤完整性的皮肤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是否手术, 病情危重程度 (GCS评分、APACHEⅡ评分) 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对照组病例发现, 压疮高危患者由责任护士遵照2013版《中国压疮护理指导意见》进行预防护理, 但是存在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没有完整落实现象;试验组患者由压疮预防小组成员按照SSKIN集束化护理, 保证护理措施完整实施, 具体如下。

1.2.1 成立压疮管理小组

带班组长、高年资责任护士为组员, 每班收集资料, 并将患者皮肤问题及时记录反馈。对于组内成员需要进行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 提供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进行集束化护理当中, 护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 并且更好地了解到患者的实际需求。

1.2.2 集束化护理

是在SKIN的基础之上逐渐完善与发展的, 发展到今天因为其内在的发展脉络已经十分情况了。它是针对于患者在进行治疗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可能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问题分析, 首选是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因为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十分容易出现尿失禁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需要护理人员加以护理。并且对患者的日常营养摄取进行分析, 保证患者事物营养的摄取合理搭配, 才能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1.2.2. 1 正确进行皮肤评估检查

(1) 压疮危险性评估。入院2 h内由责任护士采用Braden评分法, 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 分值越小, 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12分为高度危险患者, 每天评估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2) 皮肤日常检查。除交接班时对患者全身皮肤进行检查外, 以下情况每2 h评估并记录:卧床患者的枕部、肩胛部、骶尾部、足跟部、足踝部皮肤;使用气管插管、无创面罩、吸氧管、胃肠管患者的耳廓、鼻部、指脉氧饱和度探头等部位皮肤, 预防医疗器械相关压疮发生;使用胸部固定带或约束带患者, 评估固定/约束部位皮肤。

1.2.2. 2 正确、合理使用合适支持表面

减少压力剪切力摩擦力, 鼓励活动。 (1) 使用体压分散床垫/气垫床、合适辅助用具和正确护理技巧, 遵循30°原则协助患者定期改变体位2 h一次, 并记录。 (2) 保持床单及患者衣物平整无皱褶。

1.2.2. 3 尿失禁/潮湿管理

一些患者会出现发热的情况, 并且导致患者的床铺变得十分潮湿, 针对于患者的床铺潮湿的情况需要及时地进行清洗和更换, 因为患者在潮湿的床铺当中十分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 这些细菌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及治疗当中出现炎症的情况。此外, 患者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 这些情况会导致患者的排泄口的皮肤出现了敏感以及刺激性, 为此, 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定期的保养, 并对患者的床单需要及时地进行更换。

1.2.2. 4 做好营养状态评估, 确保最佳的食物和液体摄入

(1) 定期对营养相关指标进行监测, 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等, 正确评估患者营养状态, 及时和医生及营养科沟通。 (2) 早期补充肠内营养。伤后24~48 h, 在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后, 没有禁忌证情况下, 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采用滴注/微泵管饲要素饮食。 (3) 适当应用静脉营养, 遵医嘱进行白蛋白、血浆和红细胞注射, 以改善全身营养供给状况, 提高皮肤的抵抗能力。

1.2.3 集束化护理清单

本次试验当中是需要对患者根据病情建立起护理的清单, 也是针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包括对患者的身体特征进行记录, 患者的实际卧床时间, 以及患者尿失禁的次数和患者活动身体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患者处于身体康复的哪一种阶段, 才能有计划性和有目的性地为患者提供护理。

1.3 观察指标

本次试验当中的观察者来自于压疮的防护小组内的成员, 对于患者的压疮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恢复的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患者的压疮分析定义以及护理前后病情的情况进行对比, 从而分析患者是否出现压疮以及压疮的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8.6%, 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为6.6%, 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病程长, 是压疮高危人群。压疮一旦形成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甚至危及生命, 也给护理人力带来压力。在临床实践中, 如何制定个体化的预防策略, 增加临床操作可行性, 便于医院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和过程监控, 降低压疮发生率, 是一个护理重点、难点课题[7]。回顾病例发现, 尽管遵照《中国压疮护理指导意见》进行预防护理, 但仍存在散、乱和漏项情况。而试验组患者由压疮预防小组成员, 从正确皮肤评估检查、正确、合理使用合适的支持表面, 减少压力剪切力摩擦力, 鼓励活动, 尿失禁/潮湿的管理, 以及做好营养状态评估, 确保最佳的食物和液体摄入等方面对患者采用SSKIN集束化压疮预防护理措施, 进行压疮预防和控制, 取得了良好效果, SSKIN集束化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Stephen-Haynes J.Achieving effective outcomes: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Softform Premier Active TM mattress[J].Wound Care, 2010, (9) :48-54.

[2]梁慧敏, 王春梅.3种压疮危险评估表对脊髓损伤病人压疮预测效果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24 (12) :1064-1065.

[3]Sullivan N, Schooles K M.Preventing in-facility pressure ulcers as a patient safety strategy:a systematic review[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3, 158 (5) :410-416.

[4]何雪姣, 黄丽华.住院患者压疮预防集束化管理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 2014, 13 (12) :1140-1141.

[5]单君, 朱健华, 顾艳荭.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0) :889-891.

[6]李松梅.Braden量表对ICU患者压疮预警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4) :372-373.

ICU压疮集束化护理管理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2 年4 月-2014 年4 月在本院就诊的ICU患者中选取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2 例, 女38 例;年龄35~79 岁, 平均 (58.2±12.4) 岁。按照奇偶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 例。观察组中, 男30 例, 女20 例;年龄35~77 岁, 平均 (58.2±11.8) 岁;对照组中, 男32 例, 女18 例;年龄37~79 岁, 平均 (58.2±13.1) 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 对患者住院环境、用药以及饮食等方面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管理, 主要内容如下: (1) 采用讲座的方式, 向患者家属讲解ICU的相关知识, 使其了解患者具体的病症特征, 从而掌握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方式。使用集束化护理管理的相关评估以及实施护理的具体操作进行管理。 (2) 按照本院规定的具体流程, 对患者实施换药并且进行病情评估, 为其建立完整的诊治资料。对实施护理的每一操作进行记录。 (3) 严密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 在护士换班时再次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并且对结果进行准确且如实的记录。 (4)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药物干预, 选择科学护理方式, 并且及时通知患者家属。 (5) 确保住院环境的干净整洁, 以防患者受到感染。 (6) 在医护人员共同配合之下, 为患者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营养供应方案, 给患者提供优质蛋白和维生素, 以及高热量和低脂肪的饮食, 对患者随时进行动态监测, 及时更改方案, 确保护理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AS和SDS评分, 护理时间及护理后感染发生率, 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1.4 评价标准由专业人士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采用SF-36 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统计。对所有患者根据自拟评分标准, 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满意度:90 分以上为满意;70~89 分为较满意;70 分以下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63、0.028、0.014、0.012、0.011, P=0.950、0.977、0.989、0.991、0.99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升高, 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60、4.665、2.972、2.219、3.408, P=0.000、0.000、0.004、0.028、0.001) , 见表1。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645, P=0.000;t=11.081, P=0.000) , 且对照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789, P=0.000;t=5.018, P=0.000) 。但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314, P=0.000;t=17.197, P=0.000) , 见表2。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时间及护理后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护理后感染率2.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4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比较经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6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0%, 且观察组的不满意度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例 (%)

3 讨论

ICU (重症监护病房) 指的是对患者进行集中治疗、集中监护以及集中实施护理的病室[3,4,5]。而重症监护临床上指的是对病情较为严重或者是病情处于欠稳定状态的患者实施不间断加强的护理, 持续有效的常规呼吸支持以及强化对应措施。ICU患者一般共同特征是存在许多较为严重的生理不适以及心理不适等现象, 然而强度过大的不适感以及焦虑感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ICU将危重患者集中起来, 在人力、物力以及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 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同时, 其在很大程度上尽可能地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对于ICU患者而言, 其在身心上遭受严重的压力, 因此, 需要实施对应措施消除患者的压力。

根据临床患者反映, ICU患者一般不适感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生理原因:ICU患者通常病情都十分严重, 生活无法自理, 治疗的实施项目以及临床医疗操作较多且较为复杂, 身体内的留置管路多, 因此经常会感受到疼痛、寒冷、呼吸不畅以及不良体位等情况[6,7,8]。同时, 患者常会有睡眠障碍、烦躁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不适现象, 进而造成不适。第二, 心理原因:患者大多病情较重, 与家属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存在较大困难, 加上许多仪器的不断操作使其更加认为自身病情较重, 过于担心经济问题而加重心理负担, 进而形成焦虑等不良情绪[9,10,11]。本文通过研究集束化护理管理对于ICU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以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在于探讨此种护理管理措施具有的应用价值。

本文研究发现,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升高, 并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对比SAS及SDS评分结果表明,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在护理之后均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观察组的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观察组的护理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护理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观察组使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方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集束化护理管理是将一些合理的基础治疗方式以及护理方法相结合, 对一些较难诊治的病症实施集合化的护理[12,13]。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就是从一些可能会致使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研究, 进而实施全方位的护理, 减小疾病的发生几率。集束化护理实施时要对计划策略的各项措施做到合理有效的落实, 并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万不可仅选择性地去执行其中的一部分, 或者将步骤分隔开来, 如此就与集束化护理的原则不符合[14]。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的护理管理, 是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之上, 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人性化的护理。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时, 首先要维持患者住院环境良好, 对患者的患病处实施清理, 提供充足的营养, 注意心理上的护理, 之后再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 将科学护理的相关理念和患者的情况进行联系, 进而达到有效的护理效果, 最终促使患者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ICU压疮集束化护理管理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免压疮患者70例,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25例,癌症晚期20例,脑部疾患16例,复合性多发性创伤9例。患者创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局部炎症。将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18岁~78岁;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0岁~80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每隔2 h帮助患者翻1次身;病床保持干净卫生,以免刺激患者皮肤;大小便工具无损坏;定期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对受压部位经常按摩;及时补充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等,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开展健康教育。

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1)患者入院后,采用Braden评分量表进行评分,低于9分者属于难免压疮患者。护理人员要将所负责病区符合标准者上报,医院压疮管理组则需要在24 h内到病区定性确认。(2)开展专业培训,强化护士责任意识,提高其护理技能,并能够根据患者病情把握住要点。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换药等工作,并做好详细记录。(3)合理制定计划并积极落实,压疮管理组负责人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如有必要,尽量亲自示范,以免护士在实践中出错。如水肿肢体抬高高度应高于心脏部位,为促进静脉血液循环,还需清楚地示范手法和力度,从而取得实际效果。若患者大小便失禁,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如何正确粘贴一件式造口袋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使患者肛部充分暴露,将造口袋对折,折线与臀裂相对应,然后粘贴,确保牢固性。若患者极度消瘦,使用泡沫敷料时要掌握一定技巧,粘贴之前可按照部位形状进行裁剪,而后再进行粘贴,能够减轻骨突出的摩擦力和压力。对于颈托外固定患者,颈托需正确放置,护理人员需掌握保护骨突出部的方法,以免出现枕骨压疮。(4)为进一步降低压疮发生率,可引进新型工具,如肢体保护垫,能够减少骨突出部压力;30°翻身枕可以帮助患者轻易转为侧卧;下肢抬高垫用于髋关节置换患者侧卧位时,保持外展中立位。(5)护理期间加强监控指导,每个病区均要有专人负责,每日检查病房,了解护士工作情况,对不明白处加以指导。压疮管理组负责人每周要检验压疮措施落实效果,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

1.3 评价指标

Ⅰ期压疮:压疮部皮肤无损,略有红肿、肿痛感,压力解除30 min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Ⅱ期:压疮部疼痛感明显,呈紫红色,有水疱易破;Ⅲ期:疼痛剧烈,水疱扩大,有轻微溃疡;Ⅳ期:压疮部位变黑,有异味脓性分泌物出现,易引起全身感染。治愈:压疮部位创伤消失,创面完全愈合,没有分泌物,皮肤无痛感、无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相关数据展开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压疮发生率及压疮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难免压疮患者需要多方面的护理,集束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精心护理。早期评估压疮风险不容忽视,通过科学评估可避免遗漏情况,同时也能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盲目护理,使压疮风险有所降低[3],也能减少一定人力物力。压疮管理负责人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足够的专业技能,一方面要强化护理人员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制定详细计划流程,提高护理人员实践能力。此外,还要派专业人员全程监控,及时予以指导、纠正错误,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实,并发挥最大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程度较轻,说明集束化护理在降低难免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上效果十分显著。

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压疮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以70例难免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压疮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Ⅰ期压疮发生率,Ⅱ期压疮发生率,Ⅲ期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用于难免压疮患者,可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难免压疮患者,集束化护理,压疮发生率,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彭雅君,林博晓,何丽娟,等.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9):1808-1809.

[2]陈明慧,陈秋莲,宋丹丹,等.集束化护理在降低难免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10):43-44.

ICU压疮集束化护理管理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高危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护理时采用的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 (38例) 和观察组 (52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23:15, 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 (43.08±8.97) 岁, 体质量42~90 kg, 平均体质量 (62.45±9.18) kg;观察组男女比例32:20, 年龄19~70岁, 平均年龄 (43.10±8.97) 岁, 体质量43~90 kg, 平均体质量 (62.46±9.18) 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护理人员强化预防措施, 对患者每隔2 h翻身1次, 避免拖拉, 并确保床铺和患者皮肤干燥洁净, 对药物予以定期更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 具体如下:①完备压疮管理系统建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压疮专科护理流程进行, 定期换药, 对压疮护理环节予以详细记录, 全面分析患者压疮状况与具体病情。②护理人员技能强化:医院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加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教育, 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提高护理人员实践经验, 强化其压疮预防与护理。③综合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制定合理饮食计划, 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强化护理人员对压疮分期的分辨, 密切观察患者压疮部位渗出液等情况, 并辅助患者进行体位更换, 合理调整压力档。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观察两组压疮发生率、压疮发生时间情况。压疮发生率分期评定标准[2]:患者压疮累及表皮和真皮层, 且局部皮肤出现发红现象为Ⅰ期;患者压疮累及机体皮下组织, 且局部皮肤存在水泡、破损或塌陷现象为Ⅱ期。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压疮发生率对比护理后, 观察组发生Ⅰ期、Ⅱ期压疮均为1例 (1.92%) , 压疮总发生率为3.85%;对照组发生Ⅰ期压疮3例 (7.89%) , Ⅱ期压疮4例 (10.53%) , 压疮总发生率为18.42%, 两组压疮总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压疮发生时间对比护理后观察组压疮发生时间为 (9.85±3.56) d, 对照组为 (4.70±3.10) d, 观察组压疮发生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

3讨论

压疮属于临床护理中一种常见并发症, 高危患者出现压疮后, 将增加其痛苦, 且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严重者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应加大临床护理难度[3]。为寻求高危患者压疮有效护理方法, 本研究对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与行集束化护理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与压疮发生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护理后观察组压疮总发生率3.85%较对照组的18.42%低, 且压疮发生时间较对照组长, 表明高危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具有显著效果, 有利于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 并延长压疮发生时间, 改善患者预后。分析原因可能为:医院建立完善压疮管理系统, 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按照压疮专科护理流程实施, 可避免操作盲目性, 有计划有方向开展压疮护理, 有利于取得显著护理效果, 减少压疮发生;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压疮部位进行换药, 详细记录压疮护理各个环节, 能够在问题出现后尽快寻找失误原因, 从而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 且护理人员对患者压疮具体状况和病情予以全面分析, 可适当完善护理方法, 对压疮起到有效预防作用, 延长压疮发生时间与降低压疮发生率。医院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 有利于强化其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提高, 取得有效压疮预防与护理效果, 从而延长压疮发生时间, 并降低压疮发生率[4]。此外, 护理人员注重患者饮食、压疮分期分辨及体位更换等护理, 对压力档进行合理调整, 有利于均衡营养, 减轻患者压疮程度, 降低压疮发生率。受外部环境与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 关于高危患者行集束化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情况, 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补充并做合理改善。

综上所述, 高危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可取得显著效果, 有利于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 并延长压疮发生时间, 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高危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对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90例高危患者, 根据护理时采用的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 (38例) 和观察组 (52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 对两组压疮发生率和压疮发生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压疮总发生率为3.85%;对照组为18.42%, 两组压疮总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压疮发生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高危患者行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压疮发生率, 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高危患者,压疮,集束化护理

参考文献

[1]王银花, 江华容, 廖健敏, 等.早期压疮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24) :2279-2281.

[2]孙玉华, 时娜, 门丽荣, 等.多功能电脑控制护理活动床在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18) :1-3.

[3]蔡国英.肝胆外科压疮程序化护理的实施及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11) :43-44.

ICU压疮集束化护理管理 第9篇

重症监护病房主要是收治危重病人的场所, 治疗难度较大, 通常需要采取机械通气进行治疗, 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留置如静脉通道、尿管、胃管等管道, 因此, 对于管道的护理置管很重要, 非计划性拔管指的是未通过医护人员同意病人由于痛苦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管路拔除, 可能导致病人出现通气不足、呼吸困难、输液困难等严重并发症[1]。集束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新兴护理模式, 通过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将已经证实的一系列操作、治疗、护理措施集合在一起, 让病人住院期间受到最好的处置, 作为主动预防护理措施在临床广泛应用[2]。本院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在预防重症监护室 (ICU) 病人非计划性拔管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ICU收治的病人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90例。观察组男64例, 女26例;年龄25岁~71岁 (61.65岁±3.87岁) 。对照组男68例, 女22例;年龄23岁~75岁 (61.87岁±3.92岁) 。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纳入标准:病人身上至少留置有1根以上导管, 包括导尿管、胃管、引流管、静脉留置针等, 病人入院ICU时间超过1d;治疗前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除外精神系统疾病病人;除外妊娠期病人以及恶性肿瘤病人;除外需要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以及预计生存时间≤24h病人。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病人ICU常规护理, 包括妥善固定导管、保持气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等护理措施, 必要时给予病人镇静护理, 可以根据烦躁程度给予咪达唑仑进行镇静。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模式, 具体包括以下措施:一是集中组织护士开展循证护理学习, 组成集束化护理小组查阅文献, 提供循证护理依据, 由小组组长进行集中培训, 学习集束化护理理念和相关的操作方式, 向护士发放学习资料和导管维护方法, 制定好非计划性拔管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学习结束后组织对护士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后上岗[3]。二是开展病人风险评估, 对病人链接的管路及性能评估, 针对不同的置管进行评估和记录, 同时对病人意识状态进行评估, 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行为异常, 评估病人留置管路的情况, 是否出现管道脱落危险因素等[4]。三是做好病人健康教育访视, 向病人集中讲解每种留置管路作用, 指导病人如何做好管路防护, 对有拔管指证的病人表示给予约束和镇静措施, 向病人讲解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 争取病人配合[5]。四是加强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措施, 将床头抬高30°, 每天2次为病人按摩下肢, 防止血栓形成, 每天2次为病人开展口腔护理, 同时护士针对病人留置的管道进行固定线路护理, 使用3M透明贴覆盖管道, 尽量将固定位置放在病人不容易碰到的位置[6]。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病人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人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方法在病人住院ICU期间对不良事件感受进行评分 (包括ICU期间感受到恐惧、ICU发生事情是否有记忆、对气管插管感觉、ICU期间是否有睡眠障碍、对医护人员操作感觉) , 0分最轻, 10分最重, 病人根据自身感受进行评判。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7.0中行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 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 检验方法分别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非计划性拔管属于ICU病房中护士面临的难题之一, 对ICU临床处理工作存在严重的威胁, 研究显示,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在10%左右, 病人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后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会延长, 同时加大了拔管与再置管难度, 容易对局部造成损伤, 增加了病人痛苦, 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威胁[7]。目前认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影响因素较多, 部分病人年龄较大, 侵入性的置管给病人心灵上和身体上带来创伤性打击, 容易造成非计划性拔管发生;部分病人由于住院期间有意识障碍, 烦躁不安情况下出现四肢或者躯干的过度活动形成了无意识的状态, 此外部分病人夜间神经敏感度下降, 容易出现精神恍惚, 也会出现拔管行为[8]。有报道称各类管道的置入会造成病人不适感, 气管插管使得病人口、鼻、咽喉不舒适, 感觉有异物感, 尿管造成病人出现尿痛、尿急等体征, 胃管容易造成恶心等体征;同时由于部分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或者使用胶布固定不牢固等均会导致管道脱落, 影响了病人预后[9,10]。本院采用了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ICU住院病人中, 集束化护理是通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在每一个环节经过临床证实等改善病人预后, 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 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意外事件的发生率[11]。首先加强基础护理措施是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基础, 护士在前期加强心理干预, 规范护理操作, 保证每位护士掌握基本技能, 集中学习强化了护士理论知识, 提升实践操作技能, 保证了集束化护理质量。其次开展全面临床评估是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关键, 护士要对病人全身状况和管路留置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特别是对病人意识状态, 防止病人牵拉管道形成脱落, 护士要固定好导管并指导病人进行翻身或者体位改变, 同时护士要加强护理巡视, 对管道周围进行观察, 保证管路的维护。最后加强对病人随访护理是集束化护理实施的重要步骤, 护士要加强对病人随访观察, 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延续性健康教育指导, 对于有必要带管转科病人可以加强按时维护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督促普通病房护理要按照集束化护理模式流程开展维护操作, 保证全程护理质量[12]。综上所述, 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在ICU病人中可以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 降低病人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在重症监护室 (ICU) 病人中对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ICU救治病人1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 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1.11%, 机械通气时间41.05h±3.28h, ICU住院时间124.65h±5.87h, 病人护理满意度94.65分±2.18分;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8.89%, 机械通气时间54.77h±6.74h, ICU住院时间174.82h±11.38h, 病人护理满意度84.54分±5.97分,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期间感受到恐惧3.12分±1.03分, ICU发生事情是否有记忆1.97分±0.89分, 对气管插管感觉3.01分±0.95分, ICU期间是否有睡眠障碍1.21分±0.45分, 对医护人员操作感觉0.89分±0.21分;对照组ICU期间感受到恐惧7.15分±2.71分, ICU发生事情是否有记忆7.43分±2.11分, 对气管插管感觉7.68分±1.78分, ICU期间是否有睡眠障碍5.43分±1.66分, 对医护人员操作感觉4.55分±1.08分,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在ICU病人中可以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 降低病人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

上一篇:大跨度连续梁桥下一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谈